顶岗实习课堂纪律问题的成因分析与对策探讨

时间:2019-05-15 10:55: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顶岗实习课堂纪律问题的成因分析与对策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顶岗实习课堂纪律问题的成因分析与对策探讨》。

第一篇:顶岗实习课堂纪律问题的成因分析与对策探讨

顶岗实习课堂纪律问题的成因分析与策略探讨唐祥德,聂东明,周炎林,彭白玉11

(1.衡阳师范学院湖南衡阳421008))

摘要:针对部分顶岗实习生课堂教学纪律较差问题,分析其形成原因.在严于律己、班级管理、课程设计等方面对实习生提出建议或应对策略.

关键词:顶岗实习;课堂纪律;班级管理;策略探讨

据一些顶岗实习生们反映,课堂纪律问题成为他们最头痛的事.在听课的过程中,确实存在部分课堂上学生无心向学,纪律散漫,类似闹市的严重现象.每隔几分钟,实习老师不得不停下课来维持纪律,好好的一节课,被弄得支离破碎,教学质量十分让人担忧.同时,也对实习生的自信心是严重打击,甚至产生自己不适合当老师的念头,最后盟生退出顶岗实习的念头.因此,有必要对实习课堂纪律差的成因进行分析,并为实习生提供应对策略.

一、课堂纪律乱的成因分析

课堂纪律乱的原因在于部分学生没有参与到课堂学习,享受不到学习成功乐趣,的学生课堂上往往表现为:大部分时间无所事事,或睡觉,或发呆,或讲闲话,或搞小动作„并由此滋生出诸多课堂问题,纪律散漫,不听管教(亲见两位学生在课堂上打架,老师将他们拉开,一起站在讲台上,他们还继续打)或与老师对着干!

事实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多个方面,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以往经验,学生无心向学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不良信息的影响

社会不良媒体信息,及读书无用论等社会不良风气的冲击,无心向学逐渐低龄化,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甚至一些家长当学生面向老师说:“我小孩在学校读不读书不重要,你帮我管住他就行了.”据报道,甚至出现大副的标语:“读完初中,再去打工”,给学生们幼小的心灵造成严重影响.部分学生父母亲已外出打工,成为留守儿童,爷爷奶奶年级大,往往过于溺爱,疏于管教,甚至与校外社会青年混在一起,给学生管理增加了巨大的难度!

(二)学习过程中的挫折

在学习过程中,以下几种情况也会导致学生无心向学.

1.部分知识基础较差的学习后进生,在屡屡的学习考试中,连连失败,脆弱的心灵遭受无情的打击,感到学习无望,前途渺茫,无心学习;

2.部分情志自控较差的纪律后进生,在屡屡的违纪中,遭受师长的责罚,父母的打骂,致使身心俱伤,幼小的心灵从此产生了叛逆与反抗,导致无心学习;

3.部分心理承受能力弱的学生,或在某次考试中失败,或在某次违纪中被罚,遭受粗暴的批评与打击,从此脆弱的心灵破碎,破罐子破摔,无心学习;

4.部分实习生的课堂调控不到位.首先要说明的是,大部分实习生怀着一颗赤子之心而来,年富力强,精力充沛,充满热情,勤奋好学,富有爱心,在学生中有着特别的亲和力,他们往往经过较短时间,便能熟识学生、熟识课堂,能有效地控制课堂节奏.

值得注意的是,有小部分实习生由于调控技能到位,纵有满腔热情,却也一时无法很好 地调控整个课堂纪律,或专注于知识教学,而无暇顾及课堂纪律问题.甚至由于年轻气盛,或过于急躁,产生过激行为,如体罚学生,撕学生课本,将学生赶出教室等,受到批评后,基金项目:衡阳师范学院教研基金项目:衡阳师范学院数学顶岗实习研究,基金号:jykt201123

作者简介:唐祥德,男,(1974—),硕士,衡阳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系讲师,主要从事数学教育研究.

又导致面对课堂纪律散漫,不听教师管教的学生,心有余悸,不敢管,致使诸多的课堂纪律问题发生.

二、课堂纪律问题的应对策略

课堂纪律差的成因虽然复杂,但事在人为,办法总比困难多!针对其成因,下面谈一些策略供大家参考、讨论.

(一)严于律己,树立榜样

虽然,改变社会大气候不是实习生力所能及的,但这并不能作为不做这方面努力的借口.首先,实习生应对自己严格要求,树立榜样.这就要求实习生要具有积极向上的心态.要充分考虑中小学生的判断能力,凡事多从积极,正面的角度进行阐述,充分利用课堂内外,面对全班学生或与学生单独谈心等机会,向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不要因少数几位同学的错误而迁怒于全班学生,对全班同学进行批评,这样会打击那些具有积极向上心态的学生,引起他们反感,远离那些在中间摇摆不定的学生,将他们推向另一个反面,最终导致思想工作失去大部分人支持;不要在学生面前开男女关系方面的玩笑,由于学生年龄小,缺乏判断力,有时这种影响将会是致命的.

(二)加强班级管理,形成班级积极向上的小气候

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在班级,班风与学风对学生的影响往往最直接、最有效,这些方面实习生可以大有作为.值得注意的是,凡涉及到班级管理的大的举措,实习生要与原班主任商量,获得原班主任的许可,意见和支持.

1.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制订班规,明确课堂常规

实习生可利用班会课,召集班干部,学生代表、全班同学共同讨论,制订切合本班实际的,而且是学生自己的《课堂公约》,让学生自我约束有方向,自我管理有章可循.如:预备铃响后,必须迅速、安静地进教室入座,做好思想上、学习用具上的准备;上课铃响,值日生喊起立后,必须静、齐、快地起立向老师问好致敬,待老师还礼毕,才能坐下;如迟到,须在教室门外立正报告,待老师允许后,方可进教室;保持正确的坐姿,用心听课,开动脑筋,积极参加老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不看非本节课的书籍,努力掌握教师的讲课内容;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但发言要先举手,回答问题时要起立,老师不叫议论时不议论,不打断别人的发言;做好听课笔记,内容要点要做简明的记录;下课铃响,须待老师离开教室后,学生方可离开教室.

《课堂公约》确定后要贴在班上显眼位置,课堂上要坚持,班会上要多次强化,对做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最后做出小结,面对《课堂公约》宣誓,借以时刻提醒、强化《课堂公约》意识!

2.反应灵敏,合理奖惩,恩威并重,树立课堂新风.

随时表扬与鼓励是维持课堂纪律最有效的方法.因此课堂上要多鼓励,多表扬.如口头赞扬,“很好!”,“不错”,“你终于成功了”、“真不简单”,或给一个满意的、赞许的目光和微笑,手势,动作,最后别忘了“请坐”,这些都会让学生享受成功的体验,学习的快乐.又如搞一点物质奖励,奖一朵小红花,或给学生签一条“文明存折”,开辟一个表扬专栏等,但这些要注意表扬的时效性.大家你追我赶,希望成为榜样,这样上课也和谐了.

适当的惩罚也是有效教育手段.如对好动、多嘴、打瞌睡等表现不好的,要给予适当的语言批评,批评学生要有度,要因人而异.考虑到当着全班同学批评学生难免要伤害学生自尊心,因此,批评时应多以单独教育为主,采用谈心的方式,以辨证的方式看问题,多了解各方面的原因,在批评的同时也要挖掘学生的优点,保护其自尊心,增强其自信心.

然后按月评选遵纪之星、学习之星,告知家长,使学生学有榜样,赶有劲头,课堂守纪热情持续高涨.

3.加强沟通,情理兼顾,形成合力,端正课堂秩序

沟通是教育学生,端正课堂纪律的有效手段,应注意多向性的沟通交流,形成合力教育力量,促使课堂纪律端正!

⑴与原班主任、任课老师沟通.目的有三:①了解班里的课堂纪律的真实情况,如哪些学生专心上课,认真学习,哪些学生无心上课,其违纪现象有哪几种表现等等;②请教端正课堂纪律的有效方法,须知“三人行必有我师”,谦虚真诚,求教自然会有收获;③圈定对象,做好计划,定好时间表,坚持不懈,让学生感到端正课堂纪律的严肃氛围与紧压感.

⑵与纪律差的学生沟通.课堂纪律差的学生中会有核心成员,先从核心学生抓起,争取以点带面,坚持下去,可以促进全班课堂纪律好转.学生纪律差的原因很多,需要通过观察与沟通找到主因,对症下药.比如学习目的不明确,基础薄弱,对学习不感兴趣;不理解纪律要求,上课听不懂,师生关系不好,自制力差等.采用课堂关心,课间谈话或课后谈心等方式帮助这些学生,不能嫌弃、疏远,而要尊重、亲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⑶与学生家长及时沟通.对有些学生的课堂学习问题或课堂纪律问题,教师应及时与家长沟通,和家长巧妙地说出孩子的问题,争得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4.利用班干,学生监督,形成自主管理.

班干部是教师班级管理的得力助手,也是维护课堂纪律的得力助手,地位与作用都十分重要.交给班干部适当的管理任务,如安排他们坐在差生附近或同桌,以便上课时提醒那些想违纪的学生,达到维护课堂纪律的良好效果.再次在管理过程中,要先扶着他们进行班级管理,并交给方法(依照《课堂公约》检查、提醒、建议、报告等),树立并维护其威信,然后逐步放手并安排任务,让他们自主管理.最后通过表扬激励的措施,让班干部获得班级管理的快乐体验,保持高涨的热情,拥有强大的内动力,持续自主管理.

(三)认真钻研,练好内功,搞好课堂设计和组织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通过比较发现,同一个班,同样是顶岗实习生,课堂设计有条理,直观,生动的课堂往往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纪律也往往较好;反之,课堂教学思路较乱,讲授内容抽象难懂则往往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课堂纪律往往较差.由此看来,改进课堂纪律,还得由自身做起.

1.实习生要仔细钻研,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流程,科学设计有效的教学环节,认真设计教学问题与课堂练习,采用学生喜见乐闻的教学方式,做“学生学习的伙伴,平等中的首席”,给予恰如其分的激励,让学生乐于且忙于课堂学习与练习,没有空闲去违反课堂纪律.要用一生去备课,用真情去上课,课堂才会是“如此地精彩,如此的美丽”!

2.实习生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注意一些常用技巧.

一是做好课前预备工作.铃声落了,教室里的多数人如果对教师视而不见,依然我行我素,乱哄哄的,教师不要发脾气,而是要静静地观察每个人,目光不要严厉,但要犀利、灵活、有神.片刻之后,多数学生会安静下来后,教师要及时给学生一个满意的表情,具体表扬表现好的人,指出哪一排、哪一组的同学安静,哪些学生坐得端正.如果还有人在说话,甚至打闹,则用一种严厉的目光“盯”住他,并点明某排某组某人仍在做影响大家上课的事.再无效,则迅速地走到他眼前,请他站起来,严肃但措词文明地告诉他,之所以请他站起来,是因为他们无视课堂纪律,影响了别人学习.千万不要傻乎乎地走进教室,不管班时乱七八糟的局面,否则教师很难把课上下去.

二是正确运用注意规律.在教学中当课堂秩序出现问题时,故意停止讲课并注视,把学生的注意吸引到教师教学上来.责备学生,反而会使其他学生的注意转移到违反纪律的人身上,分散学生的注意.在开始讲课时,要说明学习内容的重要性,以有意注意来明确学习任务,促使学生对学习目的重视.教师既要估计客观条件,从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

方法着手,使学生对教学本身产生浓厚兴趣;同时又要考虑到人的主观因素,严格要求学生,教育学生以顽强的意志去克服困难,这样课堂才能高效.

3.适当给学生一些学习上的压力

适当的学习压力会转化成学习动力,从而将其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中来.如:成立学习兴趣小组.选一些品学好的和差的学生组成小组,好的学生可起带头作用,调动其他学生的积极性,而差的学生,因为能加入兴趣小组,感觉上受到老师的重视,在课堂上将会有所收敛,而班上少了这些牛鬼蛇神,纪律当然会好转.再如:进行“随堂考试”.每堂课的最后五分钟,进行小测(本课所学),然后满分的加分、不及格的扣分、不交的从重扣分.这样,给予学生一定的压力,让其不得不认真学习,无暇违纪.

三、讨论

课堂纪律管理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应该被当作一个整体,一个生态系统,否则单纯的纪律管理将变得毫无意义。班级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又能促进学生形成独立、自信、自我控制、坚持忍受挫折等成熟的人格品质。同时,在实习课堂教学中,以下几点可以作为补充参考:

(一)对细小而且转瞬即逝的不良行为需要一定容忍度

年轻的顶岗实习生往往年轻气盛,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其实一些细小的违纪行为可以怱略,以保持课堂的连续性。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这事实上是关系到课堂主次因素判断与选择问题,很明显,后者才是主要因素;从另一个方面讲,过度强化学生的不良行为会浪费时间,还会对其他认真学习的同学产生心理影响,影响学习效果。

(二)非言语线索应成为首选

包括目光接触、手势、身体靠近和触摸。这些非言语策略传递了同一个信息“ 我看见你正作什么, 你不应该这样, 快回到学习上来”。这样会降低对其他同学学习干扰。

(三)表扬或关怀不良行为相反的行为

对许多学生来说,表扬是强有力的激励。要想减少学生的问题行为,不妨表扬与其相反的行为,从学生的正确活动入手,树立榜样的力量。中小学生都有“从众”的心理,这样会向他们传递这样的信息:你不良行为是大家都不认可的。比如:如果学生在交头接耳,教师就要表扬其他大多数学生专心致志。课堂练习有人不动笔,就有意地表扬认真练习的同学,当然,如果他改正了不良行为,则要有意地抓住机会表扬他,等等。

当然,这样的小技巧还有很多,限于篇幅,不再一一列举。重要的是,顶岗实习生需要不断学习、实践和总结,这样才能较快提高管理课堂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洪玲,姜忠艳.谈课堂纪律问题的复杂性[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6(7).

[2] 马慧.课堂问题行为与课堂纪律管理[J].现代教育科学,2004,(12)。

[3] 杨柳芳.农村留守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分析及应对策略[J] .学理论,2009.(29).

[4] 宫红霞。我国中学课堂纪律问题成因据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2008,(12)。

第二篇:中小学德育问题的成因分析与对策

中小学德育问题的成因分析与对策

赵 亚 斌

(陇南市宕昌县南阳中学甘肃宕昌748507)

摘要:德育概念在内涵上的模糊和外延上的不断延伸,让我们在面对德育问题并解决时有种无处入手的感觉,可想出现德育危机再去解决时就可能有些茫然了。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分析了中小学德育工作困惑的各种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此来提高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实效。

关键词 :德育; 中小学 ;成因分析; 对策、时代发展到今天,人们对德育的重要性已经认识得越来越清楚,但对于“什么是道德”、“什么是道德教育”、“学校德育旨在在达到何种目的”等更本源性的问题却很少做进一步的追问。在中小学,德育问题一直困绕着每一个德育工作者,德育面前每个人有自己的想法,可是出了问题时谁都难以解释,认知上的偏差导致出了德育问题时束手无策,这样导致德育的实效低下。

一、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与现状

检讨现行的学校德育存在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人为表浅化、孤立封闭化、课程知识化;单向灌输多,双向理解少;集体受教多,个体关注少;僵化而少活力,实效性不够,缺少魅力等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有这样的困惑就是在课堂中如何实施德育教学,除了班会课和思想品德课中有相关的德育内容涉及外,其它课程(如语文、数学、物理等科目)中的德育只能使潜性的东西了,并且实施起来有难度。而思想品德课中的德育有的却沾上了一些政治色彩,经常通过考试能够选出A、B、C、D或者作为评论他人的“理论工具”。笔者有这样的感受:学生对干瘪无味的说教已经习以为常,甚至有些学生已有一套对付老师的“德育”。从而让课堂中的德育流于形式。具体表现为:

(一)三级课程之间的衔接与配套存在缺陷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各有利弊,各有特色,因此这三种课程应相互配套和相互补充。在实施德育教学方面,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往往或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学校德育建设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而德育课程的开设除了思想品德课外,主要还需要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非常紧密的校本课程。而综观目前中小学的校本课程开发让人有点担忧,尤其在交通落后偏僻的农村开发校本课程就更加困难或者根本不存在开设的条件。

(二)在德育评价制度方面

构建一个公平合理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德育评价体系,无论是对一个领导干部(主要指德、能、勤、绩、廉)还是对一个学生(主要指德、智、体、美、劳)都至关重要,因为在他们的

1都把德育放在了第一位,但是具体的德育评价制度这也就是德育在操作过程中明显有困难,并且存在知行脱节的问题,也有评价单一化、定势化的现象存在。个别学校甚至有“以德代智” 的现象存在。例如在学生的通家书操行评定一栏中,有关对品德的评价仅用“良好”、“端正”或“恶劣”等词语来形容,而对智育夸夸其谈;另外,在我们的教育中选用英雄、名人的事迹教育学生,为了增强说服力,有时把这些人进行艺术加工,装扮成一个没有任何缺憾的“完人”,让学生去学。其实生活中很难找到没有任何缺点的“榜样”,他们在听到和看到之间,从神话的人和现实生活中的人之间发现了差异,“完人”的形象就失去了应有的光彩。

(三)在社会价值取向方面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人们已有的一些传统观念发生了变化,而更加趋向务实和功利化。市

场经济社会承认个人利益,提倡个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积极谋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学生在观察问题、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开始具体的利益标准而不是传统的利益标准。他们注重个人利益的维护,注重个人能力的锻炼,不断强化效益观念和权利意识,关心家庭,关心朋友,关心环境和国家的现实经济运行情况,而诸如理想和信念放在了较轻的地位。这表明当代学生的思想道德逐渐形成了务实的特点。对长期长期争论的“义”和“利”的问题,他们持有自己的态度,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和人生道路。在他们看来,既不能见利忘义,也不愿求义舍利。对于道德操行在内的各种生活领域,他们认为义利兼得才是理想结果。

(四)在操作层面

1.缺少渗透性。理论说教多,情感投入多,拨动不了学生的心弦。教师只有恨铁不成钢的热情,没有润物细无声的感染力。工作平铺直叙,强化重要性,缺少艺术性,单刀直入,让人难以接受。

2.缺少共振性。一些德育活动重形式轻效果,针对性不强,满足于轰轰烈烈,失去了扎扎

实实。

3.缺少穿透性。德育载体单调,没有吸引力,经常出现组织者热血沸腾,而参加者无动于

衷的现象。

4.缺少氛围,缺少特色,千校一面。德育的特点决定德育工作的渗透性和全时空性。只有

在一个到处充满德育氛围的学校和时空环境中熏陶,才能使道德的精神内化为学生的道德,形成独特的道德个性。然而目前的中小学学校的时空特性被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所统领的智育氛围所笼罩,很少能嗅到德育的气息。另一方面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必须借助于合时的载体才能实现,这种载体就是自己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二、中小学德育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德育问题的症结

我国德育问题的症结何在?这个问题并非三言两语能够手清楚,就“德育”一词的定

义就有很多种。在《小学德育纲要》指出“小学德育即学校对小学生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它属于共产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而在《中学德育纲要》指出:德育,即对学生进行的政治、思想、纪律、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不过从世界其它国家来看,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德育均指的是道德教育,而我国长期以来指称“德育”包括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1]。由此我们不难看出: 我国如今所谓“德育”,就其性质、目标和内容来说,属于广义的“德育”,有别于一般所谓的“道德教育”就其途径和方法来说,它也有别于近代以来通行的“道德教育”观念。因为通行的“道德教育”,主要速诸于“教育性教学”,在现代主要通过课程(其中特别是、社会、文学、历史、伦理课程)实施,辅以学生行为指导和学生集体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而我国如今的德育,主要指课程以外的工作,把社会伦理政治涵盖在内,它主要由以班主任为主体的“德育工作者”承担。表明我们试图以比一般“道德教育”更为狭窄的途径,实现比一般“道德教育”更为宽泛的目标,此症结一。

症结二:迄今为止,我国实际上还未形成堪称“思路”的德育思路。这是由于我国“德

育”概念。或为历史形成的概念,或从别国搬运过来,其含义模糊,范围有点大,(普遍使用“德育”一词是从二十世纪初西方教育思想教育制度和教育理论传入我国才开始的,近代多用“训育”指称德育。现有的“德育”框架是不断总结以往经验、教训并掺杂别国经验、教训拼凑而成,是“摸着石头过河”而形成的“路”,而不是教育理论研究的产物:现有的“德育”总体上缺乏“研究”含量。不少“德育理论著作”,只是按照“德育”的意义任务内容过程原则途径方法,排列“德育”知识,从而落入传统教科书的俗套。其中德育的途径与方法与特定的德育任务与德育内容缺乏具体的联系,德育途径与方法同德育内容缺乏具体的联系。而所谓德育原则只能流于形式,或者是不着边际的空谈,而对于真正需要研究的问题,如学生道德品质如何形成,学生政治和社会教养如何提高,学生的精神和道德品如何陶冶,这些不同性质的问题,各不相同或者互有区别的目标如何确定,采取什么手段较为恰当,却缺乏可靠研究。

(二.)多元价值中道德选择的困惑与成因分析

伴随着信息刺激源多元化、社会经济多元化,中小学学生的道德价值趋向也多元化。这

种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非道德主义的气焰,并使之任意泛滥,从而给中小学学生学习生活形成了不利的社会环境,尤其对生理和心理发育还未健全的中小学学生而言更是一种心灵上的摧残。多元文化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冲击导致人们评判同一事物或现象时出现了多种价值标准,而每一种标准都有其自身的合理性,因为支撑他们的“每一种文化教育都是人类文明的历史积淀,都会有其内在的合理性和光彩照人的魅力[7]。”看来我们需要做道德价值判断,抉择是必要的,而不是被“西化”和“自私”。有学者提出,“对我国的学校道德教育而言,21世纪意味着传统的‘教会顺从的道德教育’必须转变为‘教会选择的道德教育’[8]”。这里要强调的是在多种标准都合理,并且都是正向价值的前提下进行,而因为我们面对的对象是中小学

生——各方面还不成熟,要让他们在多种价值观中判断抉择就有点牵强了。

由于双重标准或多重标准的并存,道德教育的内容往往缺乏一致性和相对稳定性,故而一定程度上造成道德规范的混乱,这种混乱往往使中小学学生的道德品质下降。

(三)经济体制转型中的道德困惑的成因分析

市场经济并不是什么新生事物,只不过在我国出现的比较迟罢了。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我们必然会在改革中或前进中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再加上工业化、现代化和市场化的步伐迅猛,由此带来了公共生活的内容空前增多,公共生活准则骤增,这使得习惯传统道德运作模式的人们来不及将新道德观念迅速纳入原有的道德思维中去,更难在短时间内将其化为内心信念并付诸自觉而积极的道德行动,而道德观念和道德习惯没能跟上时代步伐,依然停留在“差序格局”的状态,这样一来,长期受到传统道德思想(其实质为儒教伦理)影响的人们在对待一些公共生活领域道德问题时有点茫然。“虚无道德”或“道德困惑”的帽子扣给市场经济是有失偏颇的,而相反市场经济很重视道德(如诚信,公平等),只不过这种过快的经济生活和社会发展没有适宜的道德规范去制约,这也验证了一位学者的论断“道德基础规范的一致性的丧失,是深刻而危险的现代性的伦理危机”[9]。

市场经济的导向促进社会结构的多元化并承认人的多种需要,个人利益的正当性唤醒了被抑制的“自我”于“自主”,[11]这样一来,大众文化脱离意识形态的规范河自主地发展,并且影响人们的日常行为,难免有人认为世态炎凉,或道德危机。总之,对待德育这样的抽象问题要辨证的看待,绝不能把现象扩大化或以点盖面。

三、提高中小学德育实效性的对策

学校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是全面育人的场所,抓好学生德育责无旁贷。因此,加强中小学生道德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抓好德育队伍建设

所谓“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和技术的传授者,更是思想和品德的启蒙和引领者。无论是专职的德育工作者,还是各科的任课教师,首先都必须端正自己的教师态度,真正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本职工作和最重要的任务,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品德的提升,绝不能像本文前面分析的那样把德育的责任推卸到班主任或思想品德老师一个人的身上。其次,学校要加强德育工作者队伍的建设,在保证人员配备的情况下,通过交流、学习、培训等途径,把握新时期中小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开展德育活动和应对突发情况等的能力。最后,教师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所谓为人师表,教师不仅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而且还要在思想、行为和日常表现等方面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二)改进实施方法,多种途径育德

1.注重渗透教育,潜移默化育德。德育与智育不同,在方法上,智育只要讲清概念、原

理、观点,而德育更重要的是靠渗透,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渗透,即课堂教学渗透、教育活动渗透和环境情感渗透。课堂教学渗透是利用每堂课的每一个契机,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适时的德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愿望,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勤于动手的能力;教育活动渗透是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社会、增强主人翁的责任感;环境情感渗透是学校通过创设优美、文明的校园环境和人际环境于潜移默化中陶冶学生心灵,树立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2.开展个性咨询,提高教育实效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小学生的思想需要也逐渐多样化和个性化,要求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要从传统的大规模群众性单项灌输教育方式向现代的小型个体化多层面的双向交流教育方式转化。与此同时,学生的自主、自立、自强意识的日益强烈,客观上也要求中小学德育更多地采取咨询型的教育方式方法。这种咨询型教育方法,使学生在有各种疑难问题时主动找老师寻求帮助,而不是一味地进行灌输,可以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地位相对低下变为逐渐平等,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也由被动变为主动。另一方面,咨询的保密性、科学性也提高了教育的信度,使咨询者容易暴露真实想法,提高教育的针对性,能较好的达到教育的效果和目的。

3.注重人文关怀,强化实践锻炼

在德育实施过程中,情感因素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德育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注重情感这种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教师要有充分的爱心和尊重,对学生有较好的了解和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在德育过程中创造出一种平等、和谐和互相尊重的良好氛围,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成才成长的促进者。社会实践作为学生德育的重要课堂,必须切实加强。在实践中检验真理,把真理转化为学生的自我内心体验并外化为自觉的行为,有助于形成良好稳固的道德品质.⒋扬长避短,建构学校德育校本课程

学校校本德育课程,是提高学校德育实效的根本保障,也是营造良好的优秀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要因素。俗语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要养育好一方人,必须要利用好一方水土。很难想象,不同的学校用统一规划的德育内容和德育模式,能够取得好的效果。一个学校能否从根本上提高德育实效,是看他有没有探索并形成切合自身实际的德育课程。由于不同学校的历史原因、地理位置、师资构成、学生来源、办学经验、校园文化等诸多会有所不同,有优势也有劣势,学校的德育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深入分析、挖掘、整合有效的德育课程资源,形成最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的校本课程。因此校本德育课程是学校德育的总目标总要求和学校自身实际结合的产物,是提高德育实效的根本。此外,在开发学校德育课程的过程中,全体师生都是构建德育课程的决策者和参与者,在贯彻实施的过程中,全体成员参与,有利于形成一种教育合力。同时,校本德育课程能够有效弥补三级课程之间衔接的不足。

(三)重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密切配合学校在组织好校会、班会、社会实践的同时,可以通过聘请校外辅导员、法制副校长、建立家长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家庭访问等方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改进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水平,各方面密切配合,最终达到提高德育教育的质量的目的。

总之,中小学德育教育量大面宽,任务艰巨。只有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科学地运用德育教育方法,中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才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杜时钟.全国德育重点课题研讨会综述.[J]教育评论,1999(2)

[2]鲁洁.当代德育基本理论探索.[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17

[3]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22

[4]朱小蔓等.面对挑战:学校道德教育的调整与革新[J].教育研究.2005年第3期

[5]陈桂生.德育书简(九.十).[J].上海教育科研.2004年第5期

[6]陈桂生.德育书简(一-----四).上海教育科研.2004年第2期

[7]马永芝.中小学生思想道德面临的挑战及工作对策.[J]中小学教育.2002.11

[8]吴康宁教会选择.面对21世纪的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必由之路-----基于社会学的反思.[J].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3)

[9]麦金泰尔.德性之后.[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9—30

[11]金生宏.质疑建国以来的道德教育规训.[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第8期

第三篇:教师顶岗实习心得:课堂纪律

教师顶岗实习心得:课堂纪律

课堂纪律的管理十分重要,这是一堂课是否能够正常进行的前提,只有有了良好的课堂秩序,教师才有更好的状态去讲课,学生才能有更好的氛围去听课。

一直以来跟着指导老师上重点班的课,对于课堂纪律的问题实在没有经验,重点班的孩子们都很听话,这次有老师请假去其他班级带了几节课,对于老师和同学们提到的课堂纪律问题才有了更深的体会,因为我比较年轻,学生不怕我,总是在课上说话,渐渐地说话的声音就会盖住我的声音,我停下,他们也就停下,我说他们几句,他们就安静一会,等我开始讲课时他们又重新开始说话,一节课这个过程要重复好几次,一节课下来实在让我心力交瘁。只得向指导老师请教如何管住他们,指导老师帮我上了一节课去压压他们的气势,我在课上去看了几回,发现他们在课上十分安静,课下我问老师,老师说,一个是年龄问题,学生都认识她,知道她是别的班班主任,再就是方法问题,老师说学生得哄着,夸奖他们,他们就有动力去学习了。刚下课的时候,我听见老师问课代表的名字,夸了夸她的名字好听,又碰上另一个顽皮的小孩名字,拍着他的肩膀让他好好学习,小男孩腼腆的点了点头。我看到这个场景很受教育,以往我对他们采取的措施是镇压,但显然没有太大效果,老师的教育方法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课下我问课代表,课代表说学生就是看我年轻,太温柔了所以才欺负我,我觉得这是每一个实习生都会遇到的一个普遍问题,而且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严厉点没用,没人听,宽松点,就怕课上的纪律更乱了。从指导老师的处理方法中,我感悟到,其实可以恩威并施。老师说,她刚进班的时候很严肃,先让学生觉得老师有自己的威严,在正式上课的时候可以宽松点,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样学生就会很听话。

我从中感到,我与指导老师的差距很大,老师的教学经验极其丰富,足以应对各种班级,各种类型的学生,让学生能够从内心去敬佩老师,从而好好学习。我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虽然我们在校园里学了很多专业知识以及教学理论,但理论终究需要通过实践来践行。

第四篇:中职生顶岗实习的问题与对策

中职生顶岗实习的问题与对策

一、中职生顶岗实习的历史追溯

顶岗实习是中职生三年学习过程的必需途径,通过顶岗实习可以很好地解决中职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并且在实习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由于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乡镇集体企业的存在,中职生顶岗实习是一个比较容易解决的。当时城镇的技工学校、商业学校几乎与各乡镇的集体企业建立了非常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学生在学习中期、毕业前的实习都能够妥善解决,究其原因,当时的集体企业隶属于政府主管部门,解决职业学校实习生的实习工作是一项必然承担的工作,在行政手段下,中职生的顶岗实习既规范、又高效,技工学校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高技能人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鲁宏勋、许宏智、李斌等高级技师都源自于技工学校。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后,随着集体经济解体,民营、私营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的经济实力在不断地提升,对职业学校而言,既有利又有弊。

利:企业发展需要大量优秀的技工人才作为支撑,所以,对于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憋: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打破了集体经济体制,也使职业学校发展所需要的这种行政资源从此丢失,企业主的现实主义思想使更多的他们希望不花成本即可招收熟练技工,企业主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又使许多企业不愿意承担培养中职生的社会责任。

这样的社会状况对于职业教育发展极为不利,尽管当前各地的职业学校都竭力与区域内外企业挂钩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但是,“校方热、企业方冷”的现象非常突出,从而使中职生顶岗实习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二、中职生顶岗实习的现状

根据本人与兄弟学校同事的交流,并结合自身实践研究,中职生顶岗实习情况不容乐观,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顶岗实习的计划执行困难

中职生参加毕业实习、顶岗实习是中职学校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进行科学规划、周密计划,通过多方面途径保障实习计划得到严格执行。但是,企业方对中职生实习工作的消极态度,较多地安排实习生做一些简单的、重复性的流水作业工作,根本不可能按照校方的实习计划来组织实习生开展顶岗实习工作,因此,校方的实习计划执行非常困难。

2、顶岗实习的专业对口度低

顶岗实习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实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水平与职业能力,但是,对一些实习生跟踪调查的结果反映,许多实习生到企业从事顶岗实习的岗位大多是一些流水作业,很多实习岗位根本与学生学习内容毫不相干,专业对口度非常低,且严重浪费学校的教育资源。

3、顶岗实习的保障体系欠缺

顶岗实习是学生学习期间的一项重要任务,由于实习生仍然是学生的身份,许多企业不愿意承担学生的社会保障责任,一些最基本的实习津贴有时都很难保障。中西部地区一些学校在统计本校学生的就业率时,往往将实习生的实习工作作为就业率统计,而这些学生从事的岗位根本文不对题,这种顶岗实习充其量是企业使用廉价劳动力的一种变相方式,对于实习生切身利益的保护极为不利。

4、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困难

顶岗实习必须有计划、有实施过程的监控,而这些管理工作没有企业配合是极难实施的,况且,在学校加强对实习生进行管理过程中,一些企业反对学校教师进入企业走访学生、督促学生的实习工作,从而使实习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无法开展,实习生的实习成绩评定失真度很高。

综上所述,如何加强顶岗实习规划、实施、监督、评价是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而这样一个教学体系如果缺乏用人单位的参与,学校方面势单力薄,健全地动作此机制几乎不可能。为此,此问题是当前中职教育健康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出口决定进口,而且,中职教育与

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在地方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规划中,必须将中职教育纳入其中,并通过行政手段加以推动,只有这样一个健全的体系才能推动中职教育健康发展。上述认识是本人个人成长历程与06年赴德国学习后的切身体会,在去年的博文《就德国职业教育谈当前中职教育改革的几个核心问题》中已经作出预测: 政府宏观调控下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建立是当前中职教育改革最重要的问题,这一运行机制是否健全将成为今后中职教育能否健康发展的瓶颈。顶岗实习如果没有政府相关政策的保障,就必然出现前述的四大问题。

因此,解决中职生顶岗实习上述问题的根本对策——建立政府支持下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是唯一的选择。

【摘 要】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顶岗实习的意义及目前顶岗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提高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中职学生 顶岗实习策略

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办学是职业教育的特点。把中职学校学生培养成高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使中职毕业生能顺利进入劳动力市场,实现“毕业与就业零距离”,这就要求中职学校不断创新办学模式。近年来提出的“订单式”培养、“半工半读”、“2+1”等,都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体现。“顶岗实习”是这些教学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教育培养面向生产实践第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顶岗实习以其工作岗位的真实性、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工作经历与体验的综合性成为中职学校实践教学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一、顶岗实习的依据和意义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中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实习期间,企业要与学校共同组织好学生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工作……”由此可知,“顶岗实习”是指学生到企业的具体工作岗位上进行专业理论学习和技能实训,是学校常规教学的一部分,是以企业岗位生产的形式进行的实训教学。

第五篇:常见儿童心理问题及成因分析与解决对策

常见的儿童心理问题及成因分析与解决对策

摘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第一任教师。儿童在人生初期从家庭中得到的经验以及所受教育,对心理的发展极具影响力,这一时期的发展决定了以后个人发展的方向。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今时代家庭教育对儿童的影响尤为重要。

关键词: 心理问题;儿童;家庭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心理健康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尤其是我国实行计划生育以来,独生子女教育一直是世人关注的话题。今天独生子女一代也已开始生儿育女,如何使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是几代人共同关心的问题。据统计,目前我国有17岁以下未成年人3.4亿,其中至少有3 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1 儿童心理问题的表现

1.1 孤独型 感觉到孤独的青少年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些孩子没有朋友一起玩,跟爸爸妈妈无话可谈;尤其是一些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因学习上的竞争,使得同学关系紧张,没有知心的伙伴;为赢得老师的宠爱,相互妒忌;青春期的孩子遇到成长中的烦恼,没有能够倾诉心声的对象;种种问题使得一些性格内向,或者自卑的孩子,甚至是一些在老师、家长的眼里表现非常优秀的孩子常常在心理上感觉到孤独、悲伤。

1.2 自卑型 自卑感强的孩子表现为沉默寡言,郁郁寡欢,行为、意志被动。多因家庭变故,比如父母不在身边,或者离异、早逝,或者自身的残疾,个性方面的缺陷以及曾经的创伤等因素造 成。

1.3 自我中心型 这类孩子有的由于缺少管教,有的由于家长的过分溺爱,从小就养成了上不服天、下不服地的唯我独尊的心理特点,事事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心目中没有父母、没有同学、没有老师、没有他人。在行为上表现出自私自利,不关心他人,处处以自我为中心,随心所欲,稍有不满则迁怒于人。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分析

儿童心理问题的形成有其生物学因素,但更重要的是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环境因素包括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其中又以家庭因素为主因。家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个舞台,家是我们的第一所学校。有人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第一任老师给孩子怎样的家庭教育模式,直接决定了一个孩子的个性和行为特征。

2.1 家长的过分溺爱 过分娇惯子女,往往使子女残暴、不负责任、自私、任性,易产生行为问题和社会适应困难;父母过分保护的子女,往往具有依赖性强、易激动、神经质和缺乏情绪控制能力等不良倾向。

2.2 家长的过分严格 过分严格的家长对孩子有着超出孩子能力的期望和要求,一旦孩子达不到家长制订的目标,就会严厉处罚。聪明活泼的明明是一个好动淘气的7岁男孩,课堂上跟同学说了一句话,被老师罚站了一节课。明明觉得自己受了委屈,回家跟妈妈倾诉,谁知却被妈妈更严厉的批评了一顿。明明的委屈无处诉说,只有压抑在心里。慢慢地妈妈发现明明不再说话了,经常一个人坐着发呆。此时,妈妈才意识到可能出问题了。这种严格控制、严厉惩罚、专断型的教养方式,使得子女常常产生不满及压抑情绪,并具有畏缩、不信任等个性缺陷。

2.3 家长的文化程度及其教育观家长的文化程度高,有利于其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反之,家庭教育观畸形。在家庭教育中,他们认为“孩子只有考上大学才能成才”,看问题也较主观、片面、不理智,在对待子女与自己的关系上,能够“不能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因而不能了解儿童发展的规律,无法对儿童进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

2.4 家长疏于管理 有些家长因忙于自己的事业,或者因为家长本身个性的不成熟,疏于或缺乏能力管教孩子,致使孩子无法从家庭中感受到温暖,不能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这种放任 自流、随意型的教养方式,使得子女在个性上很不成熟,不能达到同类孩子的正常发展水平。3 儿童心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有学者认为“家庭是制造人格的工厂”。大量心理研究实践表明,人的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生活环境则是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儿童在人生初期从家庭中得到的经验以

及所受教育,对心理的发展极具影响力。要让孩子健康成长,家庭环境是关键,要有良好的家庭环境,父母的教养方式又是关键之所在。现在的父母,大多为“业余兼职”,难得抽时间研究子女教育,待到异常问题甚至严重后果出现了,往往后悔莫及。

3.1 呼吁创办婚姻学校,培养合格的父母 美国学者鲍姆林德认为,既严格要求,又尊重孩子,控制与鼓励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使子女有安全感,与同龄孩子比较最能自立、控制自己,最自信,最能进行探索和心满意足。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必须有合格的父母。在当保姆都需要提前培训、持证上岗的今天,做父母是世界上最复杂、最艰巨、最长久的职业,又不能下岗,又不能重新择业,更应该进行训练。当今社会教育发展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但就是在这种最需要的人文领域里却没有教育,所以婚姻学校、家庭学校是当今社会亟需并且必不可少的。

3.2 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部明确要求大中小学要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并开展校园心理咨询工作,但是在较落后以及偏远地区,只是流于形式。学校没有专门的心理老师和正规的心理咨询师,心理健康课程大都由其他科目的老师兼任,很多干脆就叫成政治课。孩子们遇到问题很难得到真正心理学上的帮助。学校是少年儿童接受教育的最重要、最集中的场所,家庭教育的缺失可以在学校得到弥补,所以,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解决儿童心理问题的一个关键环节。学校应配置有责任心、有爱心、接受过正规培训的心理咨询师,为儿童青少年提供心理帮助。

3.3 对心理问题较严重的孩子及时进行救治 父母和老师是跟孩子最亲密和接触最多的人,要用心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了解孩子心理发展的特征,和孩子平等的交流,给孩子充分的尊重和支持,让孩子有表达自己思想、情绪、感受的愿望和空间。如果发现孩子遇到的心理问题自己无力解决,就一定要及时地向专业机构求助。

一个健康的人,既要有健康的身体,又要有健康的心理,二者缺一不可。我国目前正处在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时期,社会的变迁、竞争的加剧,增加了人们适应上的困难。优胜劣汰,心理不健康者比过去更容易被社会所淘汰。而儿童期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也是身心健康发展的奠定时期,这一时期的发展决定了以后个人发展的方向。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因素很多,而父母作为孩子最亲密的接触者对其心理卫生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奠定了一生心理健康的基础。儿童期家庭是幼儿主要的生活环境,家长是孩子接触最多的人,所以家庭环境在儿童心理健康和社会行为问题发生中起着最直接和最重要的作用。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对儿童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在家长的良好引导下使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周红霞 儿童心理问题与家庭教育 【J】全科护理2009.2

宋亚玲 家庭环境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 [J] 心理学研究 2011.1

赵忠心 家庭教育学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下载顶岗实习课堂纪律问题的成因分析与对策探讨word格式文档
下载顶岗实习课堂纪律问题的成因分析与对策探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顶岗实习存在问题及对策

    中职学生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顶岗实习是中职学校学生培养计划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可以把课堂上的知识运用到工作当中去,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顶岗实习心得:论课堂纪律

    教师顶岗实习心得:论课堂纪律 顶岗实习已经接近尾声,我们在和学生一起成长着,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学生们对我们逐渐熟悉,而越来越显得有点肆无忌惮,导致课堂氛围到......

    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问题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问题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内容提要]产生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困惑的原因主要有:中国改革和中国社会转型引起价值观的多元化,大学生生活阅历不足、心理发展不成......

    农村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与对策[精选合集]

    农村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与对策【摘要】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已成为全民关注的社会问题,而农村中小学生大部分由于他们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的关爱与呵护,长此以往......

    2011年度 农村信访问题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农村信访问题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近几年来,农村群众信访、集体上访、越级上访问题不断增多,这一方面反映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和监督......

    论述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1、 论述环境问题的成因与对策。 成因:从自然科学层面考察,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人地关系恶化。而从人类社会制度结构层面考察,政治和经济学家则普遍认为,当决定使用环境资......

    职工习惯性违章成因与对策分析

    习惯性违章成因及预防措施习惯性违章形成的原因 一是图省事嫌麻烦。有些职工嫌安全措施多余、麻烦,作业中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怎么方便就怎么干,随意性很强。长期如此,养成了错误......

    乡镇财政困境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乡镇财政困境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摘要】 乡镇财政的运转直接决定了整个国家基层公共职能的实现。在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探讨乡镇财政解困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