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体会--刘海红
“高效课堂”教师培训学习体会
——杜蒙县江湾中学刘海红
近两天的学习,我受益匪浅。
本次学习最大的收获便是自己有了尝试的欲望与冲动,因为专家的讲座让我们明确了这样一个事实:只有让学生动起来,才是真正把课堂真正的交给了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导学案是这一设想最佳辅助方案,这将是今后教学实践与研究的方向;而一线教师的实践引领又给我以方法和动力,使我对高效课堂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我觉得它主要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师生的共同进步,是知识和素养的共同提高。
一、在学生方面,我理解的高效课堂,是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配合老师的点拨指导,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益发展。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且正确率在90%以上。学生会学,乐学,顺利实现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
二、从我们教师的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做好以下三个条件:
(一)是在课前。就是在备课上下功夫。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高效率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准备充分的话,课的教学思路就清晰可见,学习目标就明确无误。精心设计教与学的每一个环节,是高效课堂的最大着力点。
(二)是在课中。教师要认真组织好课堂教学,努力创设民主、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要善于用激励的语言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并充分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尊重学生人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是在课后。就是要认真做好教学反思,提高每课的“教后感”的质量,通过反思来促进教学的改良与优化。
总之,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要切实的提高教育教学效率,课堂就是我们的主战场。让学生的学习积极而主动,让学习的内容优化而高效将是我今后的追求,我将用我的实际行动去实现这一目标。
第二篇:刘海红教师悼词
刘海红老师悼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朋好友们:
青山垂首,渭水呜咽。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在这里举行追悼会,深切哀悼教书育人的模范,辛勤耕耘的园丁,关中学校优秀的女教师刘海红同志。
刘海红同志,女,汉族,祖籍陕西省凤翔县。生于1973年6月20日。2014年8月19日凌晨2时30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家中去世,享年42周岁。
刘海红同志的一生是献身教育的一生。她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她把真挚的爱和满腔的心血全部倾注在教育事业上,以她一生的实践,谱写了一首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壮丽诗篇。
刘老师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幼勤奋上进,品学兼优。1995年7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渭南师范学院,就读英语教育专业。1998年7月毕业分配到关中工具厂职工子弟学校任教,曾先后担任初中部、高中部英语教师、班主任、教研组长等职务,多次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2004年12月被评为中学一级教师。2013年12月因患重病住院治疗离开工作岗位直至去世。
在16年的工作生涯中,在人民教师这一神圣岗位上,她刻苦钻研业务,脚踏实地工作,以她崇高的师德、渊博的学识,启迪了无数幼小的心灵,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为祖国的建设输送了许多栋梁之才。十几年来,她牺牲了无数个节假日,到学生家中家访、补课,为渴求知识的学生送去甘霖。十几年来,她“一片赤心为学子,勤勤恳恳育英才”。十几年来,她耕耘在教学一线,教学效果突出。现在,她的学生遍及各地,可谓桃李满天下。
她一生勤勤恳恳,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一心扑在工作上,为学校、为学生奉献了自己全部的热情和青春岁月,在平凡的岗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受到全校师生和家长的尊敬和喜爱。她不愧是一名辛勤的园丁,不愧是一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她就象烛炬,燃烧尽自己,照亮了别人;他就象蜜蜂,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世上最美好的东西。
刘海红同志的一生是以德为重、关爱他人的一生。她心底善良、待人真诚。在同事眼里,她是一位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好教师;在亲人眼里,她是一位嘘寒问暖、关心备致的好母亲、好妻子;在朋友眼里,她是一位心胸开朗、乐于助人的好伙伴。她助人为乐、无私奉献,有口皆碑。她在高中部任教期间,经常从自己每月不满一千元微薄工资中拿出一部分钱来救助班上家庭困难的学生。她热爱生活,乐观坚强、在疾病缠身多年中,她辗转各个医院,耗尽精力物力。但她却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科学的心态和精神,以顽强不屈的意志阻击着病魔的侵蚀。
刘海红同志是不幸的,年仅42岁就被病魔夺去了生命,但她感受到了人间最真挚的情怀,患病期间,他的丈夫、家人及其他亲人给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学校同事们和许多朋友们给了她精神上鼓励和经济上的支持。单位领导给了她高度的重视和周到的安排。我们相信刘老师一定会领会到了这份真挚、这份情怀,她的离去时平静的、安详的。
世上最悲痛的事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刘老师的英年早逝,使她的丈夫失去了一位好妻子,还未成年儿子失去可亲可敬的好母亲,年迈的母亲失去了好女儿,同事失去了好朋友,学校失去了好职工,学生失去了好老师!这份痛是刻骨铭心的痛,但人死不能复生,希望大家节哀顺便。只有活着的亲人好好生活、好好工作才是对逝者的最大安慰!最好纪念
刘海红同志走了,他带着对亲人、对生活、对工作的深深眷恋,永远的离开了我们!这里,请允许我代替刘老师对亲人、对同事、对领导致以最诚挚的感谢,我坚信刘老师的在天之灵会永远铭记大家!
刘海红同志安息吧!愿你一路走好!
第三篇:评课 刘海红
让智慧的花朵在课堂上绽放
——大庆市骨干教师生本课堂有效教学“优质课”
展示点评
杜蒙县江湾中学刘海红
生本课堂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理念。我个人认为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是生本课堂必须具备的条件。因为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就不可能收获成功的课堂教学。生本课堂上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为学生创设一种“心理自由和安全”的课堂学习环境,让学生的心智和心灵能自由自在的放飞。由于两位教师的引领作用发挥得非常出色,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
《明天不封阳台》是一篇环保教育主题的文章。郭老师将这一堂课设计为四个板块,即整体感知(想一想)、走进文本(品一品)、合作探究(听一听)和创作实践(写一写),思路非常清晰。各个板块之间过渡自然,详略得当,对课文的挖掘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抓住关键的词、句、段进行品析,让学生与文本对话,与生活对话,巧妙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课堂上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郭老师运用多媒体以一首《一个真实的故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歌声嘹亮悦耳,句句扣人心扉,与本文《明天不封阳台》的主题不谋而合,非常恰当,又与“合作探究”板块中使用的《命运交响曲》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不封阳台”这一善举的可贵之处。可见老师设计上的匠心独运。新课教学中,“整体感知”意在让学生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思路,这两个问题(1、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2、关于封不封阳台作者的态度经历了几次变化?封与不封的原因各是什么?)的设计使枝叶全无,主干突显,既节约了时间,又使知识目标有效达成。“走进文本”这一环节中抓住对鸽子的描写来品词析句,并以第一人称来揣摩鸽子的内心世界,为下面“合作探究”,倾听文字以外的声音做好了铺垫,可为环环相扣。在合作探究这一板块,教师先抛出问题:9——12段中你还能听到哪些声音?结合你的经历举出相关例子,谈谈感受。然后布置学习任务,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去黑板上板书,再派一名学生发言谈感受,使小组学习有效有序进行,而不是名义上的“大合唱”。学生举例子谈感受,让学生从文本直接走进生活,与生活对话,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直接沉淀于生活之中。教师还加强朗读指导,纠正字音“相处(chǔ)”让学生在朗读中悟情思理。与下面观看环境恶化的图片,倾听《命运交响曲》运用诗句表述图片呈现的景象,一起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智慧上的挑战,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可得,口欲言而弗能”的愤悱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巧妙地突破难点。我相信下面的创作实践,只要时间充足,学生都能做得很好。
郭老师教态亲切自然,控制课堂节奏急缓得当,板书突出主要内容和主题。
有两点想和郭老师商榷的:一是整体感知部分,教师让学生读课文却没有给学生读的时间,莫不如将此环节设计为预习提问。二是在合作探究中让男生大声动情地朗读“我回来了”,我觉得读后应该深入品析一下:我回哪里来了?与“明天不封阳台”有什么关系?当然是我回到大自然的怀抱之中,这是我心灵的渴望。我希望大自然向我敞开怀抱,那么我应不应该对大自然敞开怀抱,去接纳一只祈望庇护的鸽子呢?这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是有关联的,所以我认为这里应该品析一下。
《我的母亲》是一篇亲情教育主题的文章,学习这篇文章应该理解母亲那可爱的优秀品格,感受她那独特的深厚的爱子之情,以及我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之情。同时这又是一篇多方面立体展示人物性格的好文章,所以写作方法及运用也应该是教学重点之一。
金老师是一位激情授课的教师,从课前师生交流中可以看出,她非常擅长与学生沟通,亲和力强,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有利于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为顺利授课铺设了一座桥梁。教师语言优美流畅,语调婉转悠扬,和谐悦耳,用“天使的故事”导入巧妙且又直奔主题。整堂课以学生的读、品、议为主,体现了浓浓的语文味,畅谈母爱(写)这一设计既强化了写 的训练,又体现了学以致用的原则。总之借学生上课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已经非常完美了。
同样也有几点想和金老师商榷:
1、教师点拨语言过多,冲淡了学生的思考、发言,又占用了时间。
2、先叙后议,夹叙夹议的写法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难理解,用“冰糖葫芦”来设喻解释有点浪费时间。
3、板书的作用不大。
两位老师的优秀展示让我受益匪浅,她们以学生为本,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收获和情感体验,让我对生本课堂有了更实际意义上的认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和提高,心智得到了积极的发展。在课堂上勇于表现自我,乐于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这既是学生的智慧,也是教师的智慧。对于本次学习,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在今后的工作中“让智慧的花朵在课堂上绽放”。
第四篇:刘海红小班美术教案
小班美术教案——小蝌蚪
活动目的:
1、学习用手指点画小蝌蚪的方法。
2、发展观察力以及大胆作画能力。
3、提高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黑色颜料、毛巾、图画纸、水彩笔、活动过程:
一、《魔术变变变》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我是刘老师,今天刘老师要教你们变魔术你们想学吗?(讲师将玩具藏在身后再变)
二: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的图片。
师:今天刘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猜猜会是谁呢?请看,你们认识它吗?原来它的名字叫小蝌蚪。我们一起和小蝌蚪打声招呼吧。小蝌蚪有圆圆大大的头和细细长长的尾巴,(边出事蝌蚪的头和身体)你们看小蝌蚪的尾巴是怎么样的?哦是弯弯的,原来小蝌蚪在游动的时候尾巴是弯弯的(波浪线)那小朋友们猜猜,小蝌蚪休息不游动的时候尾巴是怎么样的呢?教师边给幼儿看图片,边在黑板上贴出蝌蚪休息时候的图片,尾巴是直直的(直线)。
三、教师范画。
1、教师出示绘画底图,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引起幼儿的绘画兴趣。
师:小朋友们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的图上画了些什么?图上有小石头,和漂亮的水草可是可爱的小蝌蚪不见了,那怎么办呢?
3.启发幼儿思考怎样才能找到小蝌蚪
三、教师示范讲解手指画--小蝌蚪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师:小朋友都想出了许多好办法找小蝌蚪,许老师也想到了一个好办法,用手指就能马上找到可爱的蝌蚪宝宝。你们看!
2.教师示范讲解手指画的方法。
①教师示范:用右手大拇指指的指腹在黑色颜料中轻轻蘸一下,然后把指腹按在纸上再提起,这样小蝌蚪圆圆的身体就出来了。(建议:教师先用大拇指示范,再用小拇指示范)
②讲解尾巴的画法。
教师用指侧画尾巴,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出怎样画出小蝌蚪细细的尾巴。也可直接用黑色水彩笔进行添画。
③引导幼儿区分两只小蝌蚪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大小、尾巴的不同)
④教师介绍手指画,及绘画时应注意的事项:蘸有颜料的手要用毛巾擦干净,不能擦在衣服裤子上。老师是用什么画出小蝌蚪的?幼:手指
师:用手指画出的画就叫手指画。
四、幼儿练习画尾巴,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画好后用毛巾纸擦一下手指。
五、幼儿进行手指画,教师巡回指导。
1.幼儿操作,教师指导他们注意点画方法,鼓励幼儿变换尾巴在身体上的位置画出不同方向游泳的小蝌蚪,鼓励他们大胆细心地操作。(十个手指都可以进行点画)
六、评价和欣赏作品
引导幼儿观看作品教师并给予简单的评价。
第五篇:李爱红学习体会
业务学习心得体会
王庄镇花园小学 李爱红
假期业务学习期间,我精心研读了小学视导分析报告、《2011语文课程标准》和《中小学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三项内容。深入学习新《课标》,理清语文课程性质,把握语文课程特点,弄清语文课程内涵,从而彰显语文教学特色,改进语文教学实践措施,进而大面积提高教学实效,促进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主动发展、和谐发展。
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也使自己的教学理念又得到进一步提升。下面就来谈谈我学习后的粗浅的体会:
通过对课程标准的学习,使我更深刻地感觉到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树立新的教材观,本次新课程突出了综合性,教育内容正在由单一知识向跨学科知识、由学术知识向体验性知识、由内容知识向方法性知识转化。所以新的教材观应该是:教科书不只是传递知识信息的载体,更重要的功能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凭借的话题、范例。新课程教材是开放的,给教学留下很多空间,使教师能够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或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和开放性,从而实现生活、教学、发展的三位一体。
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我们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学生喜欢的活动,指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格得到发展,身心得到健康地
成长。
教学中我们应树立教与学的新观念是:要善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态度和能力。其次,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事、如何与人相处。教学不是偏重单纯的知识能力的提高,而是为了促进学生知识、技能、能力、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整体性发展。
学习后,了解到新《课标》对“课程性质”的界定就清晰明确多了。新《课标》关于“课程性质”是这样描述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总之,《新课标》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给我们提供了更为科学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相信有了《新课标》的指导,我们的教学会更有方向性和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