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办有信仰的教育,做有尊严的事业
办有信仰的教育,做有尊严的事业
——记为期一周的安徽铜都双语学校课改考察学习活动
湖南省冷水江市第二中学李华彬
关键语:
一、走进双语,感受神奇
二、深入课堂,真实、灵动而有序
三、研究学道,指向明确,易于操作
四、科研中心,严谨有序,天天如此
五、管理环节,四级管理,奖罚分明
六、阶梯文化,特色鲜明,与时俱进
七、他山之石,我的设想
正文:
12月上旬,我受学校、教育局派遣,与冷水江市几所课改学校的领导一同前往号称中国课堂改革小岗村的安徽铜都双语实验学校,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课改考察学习。尽管吃的是学生食堂、住的是学生寝室,生活单一,条件艰苦,但每天的观课、研讨、追问、反思,让我倍受启发,课改的激情一次又一次的高涨。
一、走进双语,感受神奇
说心里话,十四个小时的硬座后,暮色之中赶到双语学校时,我的心情是复杂的,一方面,几年的实地考察和课改实践,对课改也有了一些了解和看法,千里迢迢而来,双语学校真的那么神奇,那么给力吗?另一方面,出发前,市教育局段局长、人事股谢股长、市教科所钟所长的谆谆告诫:“你们这次去双语,不要抱着挑剔的眼光,走马观花;而应该以虔诚的心态,深入课堂,学习别人的课改精华。”特别是罗校长、朱校长临走前对课改的殷切期盼:希望我无论如何也要把双语学校的课改精华带回学校去。就这样,我走进了双语学校。
原来,“双语”是一所2000年创办的12年制私立学校,2003年濒临倒闭,2004年打破旧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全力以赴经营新课堂,自主构建五环课堂模式,连续七年初中毕业会考成绩位居铜陵市第一(铜陵市人口74万,三所省级重点学校,五所民办学校),与第二名拉开差距100多分,百分之五十的学生考入省重点学校,百分之百的学生上普高录取线(初中毕业会考学生实行普高职高一比一分流)。因此,双语学校独特的课堂模式被称为全国高效模式的“九大范式”和“全国基础教育十佳创新课堂”。成为了“全国教师培训基地”,也成为了“中国名校共同体”,被媒体称为“课堂改革小岗村”。其一串串鲜活的数字,一项项至高的荣誉,让我立即对双语学校充满了神奇之感!到底是什么扭转了双语倒闭的危险局势,成就了一方净土的神 1
奇!
二、深入课堂,真实、灵动而有序
简单的洗漱之后,我带着笔记本迈进了双语的课堂。首先观看的是小学五年级二班的英语早自习,透过窗户玻璃,我看到学生们正在入情入境、有滋有味的读着英语单词和课文。走进教室,发现教室里并没有老师,每一个学生朗读非常认真,并没有因为我的到来而分神。一番巡视后,发现教室黑板上有导生写的晨读温馨提示,具体内容如下:板块一:晨读的主题、目标、方式(个人带读三分钟→对子互读三分钟→对子互背三分钟→大组PK读六分钟→全班齐读两分钟)。板块二:点评:最优秀的学生:、最洪亮的学生:、最进步的学生:、最不认真的学生:、。板块三:重点单词:water、Mr、sky重点句子:Iamfalling.Whoareyou?好一个明确的晨读任务,怪不得学生那么自觉!那么认真!
接下来是观看初一702班的数学课: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配套、工程问题。课堂进入展示环节时,只见旭日东升组全组学生迅速走到黑板面前,有序地站好队,声音洪亮地齐喊组名组号,第一位组员带领全班齐读题目,第二位组员分析解题思路,第三位讲解解答过程,第四位总结配套问题的等量关系:螺钉的数量=螺母的数量×2,第五位组员归纳解方程的具体步骤,第六位组员讲解解题中的金点子(注意事项)。对抗组点评,有纠错、有建议、有评分等等。课堂就这样真实有序的进行,气氛热烈,我也不知不觉地加入其中,兴奋不已。可是整堂课数学老师只在展示环节出现了一次,后来得知,这个老师同时指导三个班的数学课,实行人本跨界大课堂。
三、研究学道,指向明确,易于操作。
是什么让学生学得如此轻松,如此高效?我盯着学道,开始深度思考分析,寻找其中的奥秘。几天的观课、评课、思考、请教,我发现双语的学道具有以下特点:
(一)“三模五环六度”的高效课堂运行机制
“三模”指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三大导学模块;“五环”指导学流程中要经历自研自探→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质疑评价→总结反馈五大环节;“六度”要求教师导学设计及课堂操作要重视学习目标的准确度、自学指导的明晰度、合作学习的有效度、展示提升的精彩度、拓展延伸的合适度,当堂检测的检效度。这样既保证了课堂导学的紧张有序,又彰显出开放性课堂的生动有趣。另外,自研课、展示课、训练课、培辅课、反思课五种课型的运用,创造性地为学生构建出一条高效学习的“生产线”。
(二)自研自探环节要求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探究层次化。
一般的导学案不但没有走到深水区,有的反而还走入了误区,成为了变相的训练卷、讲课稿、问题单、习题案,导致知识本位化、习题僵硬化,学生整天面对的是冷冰冰的枯燥的一道又一道练习题,没有学习兴趣。而双语学道在指导学生自学时,将知识点问题化、话题化、生活化、情境化、活动化、板块化等等。导学案设计遵循主体性原则(以学生为主体,如画一画、填一填、想一想、动一动)、探究性原则、层次性原则、情境性原则、开放性原则(紧扣时事、生活、电视专题活动)。
(三)互动策略环节要求分工明确、层层深入。
第一步:两人小对子。检查评价自研自探环节的自学情况,解决基础知识点,注意易错点。对子可以是成绩差不多,也可以是好生带边缘生,具体操作依情况而定。
第二步:五人互助组。学生内容是小组长主持交流疑难问题,紧扣重点,突破难点,时刻注意边缘生。
第三步:十人共同体。总组长组织组员总结学习中的规律,抽好展示签,组内分工进行预演,做好展示的充分准备。此环节要求组员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如板书、设计、讲解、表演,分工明确,没有边缘生。
(四)展示提升、质疑评价环节要求“三生共荣”、“三力共振”。
“三生共荣”指展示生活化(紧扣生活实际,富有生活气息)、生态化(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涉及到)、生命化(激发学习的欲望)。
“三力共振”指知识力(基础知识、重点、难点、解体的规律方法)、思维力(横向思维、纵向思维、感性思维、理性思维)、生命力(动静结合的展示饱含生命的灵动性)。展示方案一般是两个,参取小组抽签、对抗的形式进行。
(五)总结归纳环节要求学生及时记录,做好同类演练,生成新知识。
这一环节是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练笔与记录,是书本知识的生成,是学习方法与规律的总结。同时,教师应时刻注意边缘生的学习情况,搞好均衡教育。
总之,双语学校学道的设计指向性非常明确,每个学生都能在学道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且学得轻松!学得高效!(具体事例见附件1)
四、科研中心,严谨有序,天天如此。
指向明确,易于操作的学道来自于严谨有序的教科研集备中心。在这里,有一支潜心钻研教材、任务分工明确细致(主备、收集资料、负责打印、分发学道等)、精诚团结共荣共耻的教师队伍。在这里,每一位教师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带着相应的内容走进集备室。进去后,首先是主备校长抽查年级学科长的学道(包括教师的学道,也包括学生的),年级学科长检查备课教师当天的学道(包括教师的学道,也包括学生的)。然后当天的主讲者谈教学体会,提出研讨的话题,教师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主备校长总结。接下来年级学科长带领备课教师转入40分钟的备课互动环
节。最后主备人将备好的学道交给主备校长审核,合格后进行打印,分发给相应老师和学生。集备活动天天如此,风雨无阻。另外,各年级备课组必须在月底根据教材制定下一个月的教学计划,包括新授课、展示课、反馈课、考查课等课型的详细安排以及教师的具体分工,这样,不论是备课还是教学,都实现了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落实。(具体事例见附件2)
五、管理环节,四级管理,奖罚分明
双语学校的管理紧紧围绕“课堂”狠抓学道和德道,教学上成立了督学校长督评→学科组介入视导→年级集备组长负责→导师导生执行的四级管理体系,德育方面成立了督德校长督评→年级班主任介入视导→年级班主任负责→班主任具体操作的四级管理体系。
每天,督学校长和督德校长依据相应的资料和每节课的巡视情况,打出相应的等级(一般分为A、B、C、D四个等级,A等级增加百分之三十的奖励津贴,B等级增加百分之十的奖励津贴,C等级不变,D降低百分之十的津贴),一个月的津贴就由每天的结果累积而来。不论是督学校长还是德道校长,都铁面无私,奖罚分明。也正因为这样,教师的月薪差距较大,多的上万元,低的一千多元。彻底打破了干好干差一个样的平均主义,很好的凸显了骨干教师的地位。(具体事例见附件3)
六、阶梯文化,特色鲜明,与时俱进
所谓阶梯文化,指双语学校的文化分为学习小组文化、班级文化、校园文化三个层面,小组文化包括组名、组徽、组训、小组口号、组长希望、小组竞赛等,班级文化包括班名、班徽、班训、班级口号、教师寄语、文明班级评比等,校园文化包括校长寄语、教风、学风、课改理念等。所有这些内容,要求从学生、教师、学校实际情况出发,各具特色,与时俱进。如小学部302班小组的命名:虹猫蓝兔组、葫芦兄弟组,很好地切合了学生的心理特征。又如中学部的班名:润之班、文正班、东方红班、春笋班、海燕班等,中学部的一些组名:好学组、创学组、勤学组、乐学组等,都带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双语学校校长寄语中有这么两段话:
(一)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谁经营了课堂,改变了课堂,谁就能真正撬动课改。
(二)均衡教育的主战场在课堂,唯有高效课堂才能公平公正地将教育的阳光雨露洒向每一个角落。
从这两段话可以看出,校园文化建设还需要与时俱进。
当然,每一种文化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例如:小组文化中的竞赛活动就需要不断的更新。(详细资料见课件)
七、他山之石,我的设想
双语学校的教师极不稳定,每年流动的教师达百分之三十,理化生实验室、教室多媒体设施的配备还远远不够,但它创造了中国课改的神话,成为了中国课堂教学改革小岗村。我校教师学历高、名师多、教师队伍相对稳定,硬件设施与时俱进,远远超过双语学校,最主要的是学校领导、全校师生课改方面上下一条心,我坚信,我校同样可以创造湘中乃至全省课改的奇迹。因此,我有以下初步设想:
(一)继续完善“435”幸福课堂模式
“435”幸福课堂的理念和模式不变,五个教学步骤及内容有所变化。快乐链接环节不变,内容主要是初步解读文本,完成预习任务,做好上课的相应准备。独学交流环节改为自主解读环节和合作探究环节,自主解读环节是学生根据老师的自学指导,完成文本的自学流程。合作探究环节是学生采取两人对学、三人互助学、小组共同学的形式将知识深入学习,牢记易错点、紧扣重难点。展示提升环节是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一到两个展示板块,进行板书、设计、讲解、表演等多项内容融一体的对抗性精彩展示活动,它要求展示内容明确,形式新颖,在对学、互助学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拓展,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幸福达标分为课内课外两个训练板块,训练内容紧扣文本重难点,并进行适当拓展,题型多样,有梯度,且与时俱进。
(二)以教研组为单位,研讨双语学道的精华,力求学以致用。
教研处根据学科、年级特点,分发学道样板,各教研组认真研读,积极讨论,找出编写的基本思路与注意事项,然后学以致用,编写新的“435”幸福课堂导学案。
(三)构建集备中心和德育中心四级管理体制,制定相应的管理评价制度。集备中心四级管理体制:督学校长→教研组长→年级学科长→备课教师德育中心四级管理体制:督德校长→政教处→年级班主任→班主任
(管理评价制度待定)
(四)打造名师工程,凸显骨干的引领作用。
学校根据相应的制度评选各学科年级带头人、年级班主任,鼓励名师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并给予一定的奖励津贴。
引导人生规划,让孩子的未来有了更多成功的可能;创新德育模式,着力培养三项习惯;完善“435”幸福课堂模式,力求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最好的发展;这是我校课改者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是作为二中领导老师学生的荣幸!同行们,大任于斯,且看吾辈展鲲鹏,重担在肩,但凭良师行大道!
第二篇:“三有”教育理念学习心得:做有信仰教师
“三有”教育理念学习心得:做有信仰
教师
“三有”教育理念学习心得:做有信仰的教师
“没有信仰的教育不能称之为教育,只有做有信仰的教育,才能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只有做有信仰的教育,才能肩负起科教兴国的伟大责任。”这是学习完区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赵腾彪同志关于“三有”教育理念后的最真切的感悟。
我认为一个有信仰的教师,首先是教师要有专业的品德修养,这也是师德。在每个人的人生路途中,教师都有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要求。
1、教师的人格修养对学生的成长
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对学生影响很大;
2、关爱学生要有实际行动和行之有效的方法,避免勉强式的方法;
3、人生要有目标、有规划、有奋斗。有目标,有奋斗才能拥有精彩的人生。
4、教师要有拥有良好的心态。
只有心态好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的学生,只有高品质的教师才会抗拒诱惑、淡薄名利。
当学生对学校极其相信、对学校里的老师极其尊敬的时候,他们也就有了自己的信仰,当学生对学校、对老师产生了信仰以后,所以一切看似问题的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了。
“亲其师,信其道”。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对学校、对教师提出的教育要求或批评意见采取什么态度,往往不是由教育内容决定的,而是首先看学校、教师在他心目中是否具有威信,要看学生是否崇拜你。当学生对他的学校
极其相信了,对他的老师极其崇拜了,学生还会不听话吗?学生还会对你教的内容不感兴趣吗?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想让学生敬重你,这两点是很重要的。在言谈举止上,你的一言一行都在学生当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定要在学生中树立积极的形象,赢得学生的好感。在赢得学生好感的同时,还必须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才是学生真正从内心敬佩的老师。让每位学生都爱上你,愿意与你亲近,与你交流。古语说得好“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现在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怎样让学生爱上你。
我个人认为,爱上你(老师)不仅仅在课堂,时时处处都可以,食堂里,寝室里,操场上,学习上,生活上,心理上,只要让每位学生时时处处都感受你对他(她)的爱,那么,你也就得到了学生们的爱,因为这种情感是相互的,是可感可触的。教师用爱心去呵护学生
心灵,用爱心去启迪学生智慧,点亮学生的人生灯塔。每位学生都不是冷血动物,只是情未到深处。你一定能赢得学生们的信任。
当然,毫无疑问只有这些爱是不够的,“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我们只具备了“德”,在“学识”上还要让同学门佩服你,崇拜你,这也是相当重要的。你想啊,学生崇拜老师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你学识渊博,海阔天空,侃侃而谈,不仅本科目知识很棒,提到其他的知识你也能表现的很优秀,同学们能不佩服你吗?
做有信仰的教育,当有涵养的老师。让学校成为孩子们一生到过的最纯净、最美丽的地方,让自己成为一个有涵养的魅力教师,让自己的课堂成为学生乐学的天堂!
第三篇:做有尊严的教师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晚上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用尊严撑起教育事业的蓝天》。
古往今来,有多少绝美的词语形容教师伟大,有多少崇高的称谓歌颂教师的神圣,当夜深人静,仰望灿烂星空的时候,我突然找到了一个更恰当的比喻,教师不就是那无数颗星星吗,平平凡凡,默默无闻,敢于寂寞,敢于清贫。用无言的大爱和尊严共同撑起教育事业的蓝天。
做一个有专业尊严的教师,我想首先要对教育怀揣着一份挚爱。热爱我们所站立的三尺讲坛、热爱我们所面对的全体学生、热爱自己手中所捧着的那个课本、热爱自己所在的单位和所相处的同事。要有不断学习的精神。读书学习,从书香中陶冶自己的性情,历练自己的品味;向名师学习、向同事学习、向社会学习,“世事练达皆学问”。对自己的教学更应该有严格的要求和更高标准的追求。
教师岁岁年年“重复昨天的故事”,何时能停下脚静下心,扪心叩问:自己的专业有发展吗?有过教师的尊严感吗?是啊!光怪陆离的业务培训,公开课观摩,究竟能在自己身上沉淀多少呢?当在抱怨教师地位不高,对教育环境大发牢骚时,是否积淀过教师的底气,着力内在专业精神的生长,让自己“站立”起来,从内心体验教师的尊严,在教育的沃土上“潇洒走一回”呢?心里存有一份宽容与热爱吧,把对领导的抱怨、对学生的抱怨,权当作是成长中的苦难吧。要知道“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我们都来努力地做一个有激情的教师吧,用我们的激情去装点我们灿烂美丽人生,用我们的激情去行走我们心中的教育理想,更用我们的激情去点燃孩子们的人生激情.我们仅仅看到了名师今天的辉煌,却不知道他们也曾面对镜子苦练教态,也曾废寝忘食、灯下苦读„„他们之所以成为名师,并不是老天给了他们更多的眷顾,而是他们比我们更执着、更有毅力,比我们更懂得:“机会总是会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宝剑峰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我们总是站在名师攀登过的教学高峰脚下瞻仰他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却从没有或极少有人也想尝试去攀登。理想与现实仅一步之遥,名师不是用来崇拜和模仿的,我们应该循着他们成长的足迹,试着超越自己,然后学着他们的样子去攀登!编写属于自己的教育篇章。
第四篇:有信仰演讲稿
有信仰演讲稿
有信仰演讲稿1
敬爱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
上午好!
谢谢你们叫我回家,让我有幸再次聆听老师的教诲,分享我亲爱的学弟学妹们的特殊喜悦。
一进家门,光阴倒转,刚才那些美好的视频,同学的发言,老师的讲话,都让我觉得所有年轻的故事都不曾走远。可是,站在你们面前,亲爱的同学们,我才发现,自己真的老了。1988年,我本科毕业的时候,你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还没有出生。那个时候,你们的朗朗部长还是众女生仰慕的帅师兄,你们的'渭毅老师正与我的同屋女孩爱得地老天荒。而现在,他们的孩子都应该考大学了。
就像刚才那首歌唱的,“记忆中最美的春天,难以再回首的昨天”。如果把生活比作一段将理想“变现”的历程,我们只是一叠面额有限的现钞,而你们是即将上市的股票。从一张白纸起步的书写,前程无远弗届,一切皆有可能。面对你们,我甚至缺少一分抒发“过来人”心得的勇气。
但我先生力劝我来,我的朋友也劝我来,他们都是84级的中文系学长。今天,有的仍然是一介文人,清贫淡泊;有的已经主政一方,功成名就;有的发了财做了“富二代”的爹,也有的离了婚,生活并不如意。但在网上交流时,听说有今天这样一个机会,他们都无一例外地让我一定要来,代表他们,代表那一代人,向自己的弟弟妹妹说点儿什么。
是的,跟你们一样,我们曾在中文系就读,甚至读过同一门课程,青涩的背影都曾被燕园的阳光,定格在五院青藤缠满的绿墙上。但那是上个世纪的事了,我们之间横亘着20多年的时光。那个时候我们称为理想的,今天或许你们笑称其为空想;那时的我们流行书生论政,今天的你们要面对诫勉谈话;那时的我们熟悉的热词是民主、自由,今天的你们记住的是“拼爹”、“躲猫猫”、“打酱油”;那个时候的我们喜欢在三角地游荡,而今天的你们习惯隐形于伟大的互联网。
我们那时的中国虽然贫穷却豪情万丈,而今天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却在苦苦寻找迷失的幸福。
有信仰演讲稿2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去年市委、市政府在庆祝建党86周年表彰的“十佳公仆”?邓立英等10名优秀党员干部在他们各自平凡的岗位上,以他们的事迹为党员干部树立了灿烂的榜样、以他们的言行为我们诠释了共产党员的深刻内涵。
十名普通的人物、十个不同的故事,十道别致的风景、十面别样的旗帜,给予我的却是同样的感动、同样的激励。这感动、这激励的背后,是他们执着信仰所表现出来的永恒力量。
人生,就是追求信仰的过程。有了信仰,人生才有真谛。一个普通党员坚守对党的信仰,他的生命就会焕发出夺目的光彩,他的思想才会闪烁出璀璨的智慧之光。反之,就会丧失奋斗的渴望,缺失党员的价值。
上架乡政协联工委主任邓立英没有豪言壮语、没有繁句丽词,扎根基层,十年如一日,无私奉献,无怨无悔,即使身怀六甲,也不畏艰辛,连续驻村,带领群众大面积进行杂交制种,促进农民增收不言悔;由于工作繁忙,正值年近古稀、患病多年的老母70寿辰之际,同样出差在外的计生局副局长邓向东的事迹告诉我,既然选择了党的事业,就要选择始终不渝、鞠躬尽瘁,宁可把对亲人的爱深深地埋在心底……
聆听“十佳公仆”的事迹,与其说是聆听一场报告,不如说是对我这名党员新兵的一次心灵洗礼。他们之所以优秀,是因为他们在困难和危机面前,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与主动承担责任的勇气。
面对7.15特大洪灾对农业的侵蚀,农业局副局长陈小虎像一头孺子牛,背负着村民的幸福上路,心系群众,勤政为民,驻村整整48天不回家,摸灾情,定对策,建议市里果断出台补种“倒种春”等可行性措施,减轻农民群众因灾所受的粮食损失,显示了一个党员的风范;市纪委正科级纪检监察员蒋议仁视原则如生命,在纪检岗位29年来,清贫而充实,温和而淡定,即使现在已退居二线,但党员的责任却总让他知难而上,为着一个目标而执著,而且愈挫弥坚……
我不知道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怀,但我听过这些事迹之后却强烈地感到: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后来,我又在工作中接触了邓立英。我问她:您作为一个弱女子,为什么这样一直留恋农村,不考虑进城?她的回答是如此的简单:我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趁自己年轻,争取多为群众干点事。
这是一种多么朴实的.人间大爱!难怪一位诗人这样说:爱是人类最真挚的情感,爱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爱是无比芬芳的精神体验。不难想象,如果我们身边更多一些像邓立英这样的质朴、像邓向东这样的执著、像陈小虎这样的为民、像蒋议仁这样的勤廉……将坚强的党性和崇高的信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那该是怎样动人的一幅画面!
听多了党员这样的先进事迹,便常常觉得自己像只气球,仿佛飞得很高,仔细一看却是被浮云托着。这样想着不免有些担心:自己作为一名年轻的党员,以后的路该怎样走?于是,“坚定信仰”四个字,对于我就不再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而是选择如何在自己年轻的时候,吸取身边这些党员身上的种种优秀品质。于是,我也更加知道了党员干部所具有的深义。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党员干部?心中有个声音在回答:先成为一个有追求的党员,再成为一个有责任的干部,然后就会成为一个优秀的党员干部。
谢谢大家!
有信仰演讲稿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
什么是信仰?人为什么有信仰。我想每个人的回答都不尽相同。什么是辅导员的信仰?辅导员为什么有信仰?更是我们全体辅导员共同追问自己的职业课题?穿过历史的长河我们不难发现,第一个涌向理想彼岸的无论是潮涌还是浪花,都离不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因为片刻的辉煌不代表永恒的理想,坚定不移的信念才是持之以恒的力量。因为人有了 “信仰”人才会有力量、人有了“信仰”人生才会闪耀光芒。人有了信仰人活得才坦荡。人有了信仰,人生的'道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青春有信仰,从此不一样。信仰助青春,人生有方向。我在辅导员的岗位上,经历了六个春夏秋冬,六个寒来暑往。六年前,当我接到留校工作成为一名光荣的辅导员的通知时,我的心中怀揣着一份不安和对未来辅导员事业的无限向往。从那时起,我就不断的思考如何能让辅导员的工作乘风破浪,扬帆起航。正是有了这种思量,我才逐步的认识到,体会到,也寻找到了什么是辅导员的信仰?辅导员为什么要有信仰?
什么是辅导员的信仰?是一件件,一桩桩为学生们办理的小事。是每天穿梭于各个教室检查学生的出勤情况。是炎炎夏日里,为学生找工作而忙碌。是皑皑白雪中,行走于家访的道路上。
什么是辅导员的信仰?是每一次与学生促膝长谈。是每一次对学生谆谆教导,是每一次检查学生宿舍的安全隐患,是每一次主持的团会班会。是学生军训中与学生共同出现在炎热的操场上。
什么是辅导员的信仰?是认真做好每一次贫困生助学工作。是操行评语上,一字字,一句句真诚的希望。是在学生在各项比赛活动中获奖的无比自豪,是四届辅导员技能大赛中的不断成长。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也许,我们的一生朴实无华、平凡无奇。也许,在过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美好的青春岁月离我们远去。也许我们已经白发苍苍,日近夕阳。到那时,我们要问自己这一生做了什么,得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我们的答案是肯定的,我们一生中做了最对的一件事,那就是选择了阳光下最高尚的事业——辅导员事业。我们得到是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那就是我们的学生遍布于祖国的大江南北,服务于社会的各行各业,已经成为党和国家的栋梁。我们收获的是桃李遍天下,我们收获的是幸福、希望、高尚、无线荣光。
各位同事们让我们共同携手,共同坚持信仰,守望信仰、收获信仰。
有信仰演讲稿4
我是一名农村初中语文教师,耕耘在语文的百花园里,陶醉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我常常有一种不言而喻的幸福感。
有人问我:“张老师,天天这么忙碌,不累吗?”我笑了!
忙是正常的!但心不累啊!一届学生送走了,又迎来了新一届的学生。三年来,看着他们长高了,阅历增加了,处理问题的能力增强了,从懵懵懂懂走向成熟,内心常常感受到教育的'幸福感,这种幸福感应该源于一种使命和责任吧?
在现实的教育生态下,在自己的生存处境中,发现自己生命的最大可能,发掘孩子最大的生命潜能,这些可能和潜能的最大实现,这就是天命吧?
天命是什么?天命应该是至高的创造,绝不是标准化的生产。天命应该是一种教育信仰吧!亦或是对孩子的信仰。《语感论》有曰:“作为心灵,教师未必比学生高尚;作为人,教师未必比学生高贵;作为读、写、听、说的语言主体,教师也未必比学生高明。”
所以,作为教师,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相信孩子,信任孩子,相信每一块顽石中都藏着一尊佛,只需要把不必要的去掉就可以。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对人的信任,形象点说,是爱抚、温存的翅膀赖以飞翔的空气。
还记得56号教室的雷夫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孩子,你没有听懂没关系,我会给你再讲一遍,再讲一遍,讲500遍,一直到你听懂为止。这就是信任,这更是信仰!正是发自内心的对孩子信任,对孩子未来成就的坚信,才铸就了自己对教育使命的一种信仰,一种升华。无论孩子经历多少反复,重犯多少错误,这种信任始终不改,这种信念始终不变。
相信岁月,相信种子!相信生命历程中最美的播种,在经历了未来的风风雨雨和岁月沉睡之后,人会突然顿悟和长大,种子也会苏醒和萌生,于是,我们会聆听到一种拔节的声音,会看到一个崭新的生命,于是,一个全新的孩子诞生了!
这,就是我的教育信仰,是我们每一个播种者的信仰!
有信仰演讲稿5
尊敬的二(3)班的各位家长:
下午好!今天的家长会,原本是计划在第六周召开,由于参加省“百千万培训”工程的学习,只好推迟到现在。首先感谢各位家长能在工作繁忙的情况下来参加今天的家长会,感谢各位一年多来,对学校各项工作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无限信仰“阅读”的力量。
关于“阅读”的重要性,老师已经在一年级给大家的信中反复强调过。今天,老师仍然要再次强调。
“无限信仰‘阅读’的力量”。这是老师坚信不疑的。
曾经,老师非常渴望在自己的教育教学道路上,能有一位师傅手拉着手,引领我前行,而这个“梦想”的“成真”却是源于“读书”——是读书,让我认识了一位又一位“名师”,是读书,让我走近了一位又一位“名师”,是读书,让我得到了一位又一位“名师”的引领、提升。在这众多的名师中,给我影响最深的有两位。一位是李镇西,一位是薛瑞萍,他们出版的每一本书,我都有,我都读,认真读,反复读,回眸自己的成长经历,我深深地感悟到:一个教师的成长,一个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一个教师要能够成为“名师”,不能仅靠“培训”“观摩”,更要靠“读书”。
这次学习,收获最大的就是这份书单。很惭愧,40本书,我看过的只有两、三本。三年,看完所有的是不可能的,但我要求自己必须读书,并且努力让读书成为自己一种美丽的行走方式。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在师范读过一遍,那时没有感觉,在做行政的时候,又读过一遍,因为当时要求学校所有年轻老师读,留下的印象也不深,现在,再读,仿佛感觉一字一句都写到我的心坎里去了。
在这本书里,苏霍姆林斯基不谈具体的教学技术和方法,教过众多科目,他是很有资格一谈的,他选择了“务虚”的一面——只谈读书。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怎样进行这种准备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两套教学大纲”,发展学生思维,在这个章节里,苏大师谈到了“智力背景的阅读”。例举了他教物理和生物时,如何借助课外阅读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物理是一门对识记和在记忆中保持来说最感困难的学科之一,特别是六至八年级的物理。这一教学阶段的大纲里包含着大量的概念。我教这门学科教了6年,我总是尽量设法让课外阅读跟新学的每一个新概括相配合。在某一时期所学的概念越复杂,我推荐给学生阅读的书籍就应当越有趣,越有吸引力。在教电流定则这一部分教材时,我搜集了一个专题的图书架,供学生们个人在课外时间阅读。这个图书架有55种图书,都是讲自然现象的,而这些自然现象的原理都跟物质的各种电的性能有关系。
我在高年级教过3年生物学。这门课程里有大量很难理解的、因而也是很难识记和在记忆里保持的理论概念。当学生第一次学习如生命、生物、遗传、新陈代谢、有机体等科学概念时,我先从科学和科普性杂志、书籍和小册子里给他们专门挑选一些(课外)阅读材料。这个“第二套教学大纲”里,就包括阅读这一类小册子、书籍和文章,读了这些材料,激发起学生对一系列科学上的复杂问题以及对新的书籍的极大兴趣。青年学生们通过学习生物学,引起了对周围自然现象(特别是各种各样的代谢现象)的兴趣。我的学生们提出的疑问越多,他们获得的知识就越深刻。他们中没有一个人所得的评分是低于“四分”的。
由此可见:阅读不光是语文的事情,阅读是各门学科的必须。
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有一位姓特卡琴柯的优秀数学教师,他教的中学生就没有不及格的。这位教师的创造性劳动的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他善于合理地组织这里所说的这种阅读,通过阅读来发展学生的智力才能。例如,在教方程以前,学生们就读了几十页关于方程的书,这种书首先是些引人入胜的故事,讲的是方程怎样作为“动脑筋习题”在民间的智慧中形成的。
问题不仅在于阅读能挽救某些学生免于考试不及格,而且在于借助阅读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
无需我再赘述,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因此,老师也请你们坚信不疑:无限信仰阅读。
第五篇:做有故事的老师,办有温度的教育
做有故事的老师,办有温度的教育
做有故事的教育
办有温度的学校博主按:“教育的使命就是提供机会!”一所学校一定要有故事,故事是一种教育、一种历史、一种文化;有了这些,学校才会有温度,校园人的心才会暖呼呼的。校园里的故事越多,学生受教育的机会就越多。教育是什么?哲人说:“忘记所学到的东西,剩下的就是教育。”当我们怀念校园生活时,我们更多是怀念校园里曾经发生故事,以及故事背后的冷暖人生!
去年的期末,我也以《做有故事的老师,办有温度的教育》做了述职,我在述职报告中给自己做了这样一个定位——播种者!我希望自己是这个团队的播种者,当然我更加希望自己播下的种子能够发芽,能够开花,能够结果!我觉得一个老师一定是一个有故事的老师,有故事的老师一定是一个积极播种的好老师:
老师和学生之间有故事:我有这样一句话:“一个不曾主动亲近学生的老师不是一个好老师,一个从来没有学生亲近的老师绝不是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这是我的态度,也是我评价老师的一个准则。其实和学生有故事可以很多很多,孩子犯错了,你是怎么教育开导他的;学生有困难了,你是怎么帮助他的;学生孤独了,你是怎么陪伴他的;学生困惑了,你是怎么解放他的等等,你为学生提供了多少成长机会,你就是为学生播下了多少种子,你每一次播种都会收获很多的故事!
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故事:教育的使命不仅要为学生成长提供机会,更要为家长提供机会,对于当下的中国家庭教育而言,学校充当家庭学校,那么老实往往就要做家庭学校的教授,和家长分享孩子成长的故事,分享育儿心得等等,服务家长,不仅要在琐碎的事情上服务家长,更要为家长的育儿智慧服务,这样的老师才是一位值得家长信任的好老师!老师给家长播下了多少种子,家长就给学校盛开多少花朵!
老师和老师之间的故事:任何时代,没有哪一个英雄可以建成“空中楼阁”,没有同事之间的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相互提醒,任何一位老师要想有一个幸福的职业生活是不可能的!老师之间的故事越多,老师之间的互动越和谐,幸福指数就越高,对于教师而言,职业即生活,作为教师,你在同伴中播下了什么样的种子,你就会收获什么样的果实!
老师和学习之间的故事:做老师,就意味着一辈子做学生,你读了多少书,你写了多少文章,你和同行进行了多少次交流与互动,你参加了多少次培训,这就是给自己播下学习的种子,只有播下学习的种子,只有学习习惯生根发芽,教师才能永葆激情,才能追求卓越!
我是一个播种者,我也是一个有故事的老师,总有一天,我也能办出有温度的教育,让孩子们过上快乐幸福的校园生活。罗日荣
2016年1月12日星期二
写下此文,重读李校大作,算是给自己再一次呐喊!
文|李建华(莲花实验学校校长)
2013年的最后一天,按照惯例,我选择下课后在教学楼行走,期待与孩子们的“相遇”。一个女生小跑到我面前,笑容灿烂地说了一句“校长,新年快乐”,塞给我两块巧克力就跑开了。又一节的课后,我看到一个男生在清理洗手间的垃圾筒,他告诉我:“明天就是新年了,我觉得垃圾筒应该是干净的!”因为新年,两位同学以他们特有的行动表达了莲花学生的“故事”与“温度”。这是一年来,我们坚持呵护并培育“有温度”的学生所收获的“果实”。
对一所学校而言,老师应该是温暖的守候,校长应该是温暖的符号,学校应该是温暖的田园,教育应该是温暖的等待和唤醒。在莲花实验学校,我们用“故事”与“温度”打破包裹在学生身上层层的“壳”,唤醒学生内心的“真、善、美”。
聚合“故事”与“温度”的因子
南京市莲花实验学校成立于2013年9月,由双闸中学、沙洲中学、双闸小学三校整合而成,是新城区第一所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地处城郊结合部,在没有“名校贴牌”的情况下,只有立足区域实际和自身特点做出特色,我们才能在整合中突围。
整合前,三所学校都有50多年办学历史;整合后,眼前的围墙没了,但师生心中的壁垒依旧。我在思考,新学校的根在哪里?没有根,就没有归宿和认同,虽然貌合却是神离。如何才能从整合度过磨合,再走向融合?必须要找到学校共有的文化DNA因子。
通过梳理和反复提炼,我们概括出办学的核心因子:“故事”与“温度”,翻开中外教育史,孔子、苏格拉底、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这些教育家的身上无不散发着迷人的故事,汇聚着炽热的温度。“做有故事的教育,办有温度的学校”成为我们的核心办学理念,我们的使命是“创造适切学生发展的教育,把学校建设成为质量较好、独具特色、人文现代、令人向往的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学校整合的过程就是一种重塑不同主体间对话和交往的过程。我们借鉴了北京十一学校的经验,反复讨论出台了《南京市莲花实验学校行动纲领》,立足“故事”和“温度”的视角,从学校战略、学生、教师、师生关系、课程、教育教学、管理、评价等14个方面回答了学校“要到哪里去”的问题,聚焦了师生的文化认同。
在整合的过程中,其实每一位老师在意的不是利益,而是自己是否被忽视。为了尽快推倒学校间看不见的“围墙”,让学校“平”起来,我们重组了年级管理小组,重心下移,指挥靠前;借助区教研室的力量,大力开展学科教研活动和赛课活动,打破教师之间的教研壁垒;发挥工会的力量,在活动中消除“你、我、他”的痕迹;改变行政会风,推行“分享案例”和“桌面文化”,让大家敞开心扉,让管理走向透明;借助上级行政部门的力量,加大学校投入,改变学校环境,重塑教师的信心。这些举措吸引了教师的注意力,增加了粘合力,凝聚了向心力。同时,我们积极与每一位教师沟通,征求每一位教师的意见,汇聚骨干教师的建议,从绩效方案等事关教师重大而切身利益的制度入手,通过“合并同类项”的方式,先求异寻找不同,再找“最大公约数”逐步趋同,最后“四舍五入”达成相同。在整合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我们初中部的新的教师绩效工资方案以100%高票通过。
夯实“故事”与“温度”的墩子
在学校,教师是“故事”的践行者,“温度”的传播者,教师有了“故事”和“温度”,办学的“故事”和“温度”的才能落地生根。于是在我们“纲领”的12条价值追求中有6条是面向教师的:“教师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心情舒畅也是生产力”,“真心爱学生才是爱学校”,“最优秀的是一群,而不是一个”,“教育的核心是爱与被爱”,“教师如莲,学生如花”。我们赋予了“教师如莲”深刻的内涵:德能双馨的大气、激情蓬勃的朝气、廉洁自律的正气、爱满校园的和气。
首先是专业关怀,给教师德能双馨的大气。专业成长是每一位教师的追求,我们想方设法、竭尽所能为教师的专业成长铺路子、架梯子、搭台子、树牌子。学校制定了“青年教师成长计划”,“1+1工作小组”,启动了“教师阅读”项目,开展了“上接下联”英语教研活动,组织并激励教师参加学校已有的国家级课题和省级课题的研究。学校成立以特级教师、正高级职称为主的专家工作室,定期走进课堂,为教师成长把脉。我们主动引入并承担区、市级公开教学活动,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创设氛围和机遇。对凡是参与区级以上的核心教研任务的教师,在非教研时间内开绿灯;对凡是参加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青年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等方面考试的教师,放假一周。这些举措大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在2014年南京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中,我校两位老师夺得一等奖第一名,在江苏省的比赛中,一位取得全省一等奖的好成绩。
第二是人文关怀,给教师激情蓬勃的朝气。我们举办以“爱”为主题的运动会:把“莲二代”(教师子女)邀请到学校参加学校运动会的入场式,最大的孩子十四、五岁,最小的不满周岁,有站着的、抱着的,还有笑着的、蹦着的、有哭着的,萌味十足。当他们歪歪扭扭出现在跑道上时,操场上掌声一片,惊叫不断。我们过“六个一”的教师节:一首电台祝福歌曲、一条祝福短信、一支康乃馨鲜花、一张贺卡、一面学生秀祝福的表达墙、一封校长写给教师家人的感谢信。我们新年出台“新莲”新政:“教师生日就是公休日”、“学校不忘18岁以下‘莲二代’生日”、“确立新年全家福包饺子日”。我们举办“为教师健康加油积分”活动,鼓励教师每天与学生一起参加“阳光体育”活动,并定期进行健康积分兑换。老师感慨道,“物质不在多少,表达了就行,关心不在大小,温暖了就行”。
再次是制度关怀,给教师廉洁自律的正气。制度源于保护,而非限制。在制度的整合中,我们做了减法,删减了“一人生病,众人吃药式”的规定,强化了触摸不得的“高压线”,如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能有偿家教,不能接受家长馈赠等。同时,强化了校务委员会和职代会在学校管理中作用,推进依法治校。
播下“故事”与“温度”的种子
刚来学校时,我发现大部分学生的状态都是低着头,哈着腰,说话声音小。经过调查分析,我们的学生在具有朴素、善良、守纪和勤俭等诸多优点的同时,普遍存在“三弱三缺”的短板:阅读水平弱,数学学科弱,英语学科弱;缺见识,缺自信,缺爱。在此基础上,我们赋予“学生如花”具体内涵:勤奋宽容的品质、文明优雅的举止、活泼大方的胆识、才学兼备的能力,并在全校开展“教室里的自信心、餐厅里感恩心、洗手间的公德心”的教育,通过以活动为载体的德育设计、以品质与细节为目标的养成教育,以学生自主管理为途径的能力平台,让学生成“主角”。
因此,“高大上”的阅读梦工场诞生了。阅读梦工场集阅览、沙龙与电子阅读于一体,成了学生课余时间的向往之地。随后,通过借阅率和入场率来奖励学生阅读的“阅读吉尼斯”擂台活动也如火如荼地开展。我们试点开设“旅行与梦想”课程,每周三下午带领学生走进南京博物院、古生物研究所、中山陵等人文历史遗迹,把南京城变成大课堂,行走南京,增长见识。
学分制的评价条例静悄悄地改变了,分数不再是唯一的尺子。课堂上,“你再试试,声音稍微再大点”的鼓励语多了起来;餐厅里有了一米线;洗手间里有了手纸;每个楼层设置了开放式阅读场,自由自在、随时随地的阅读„„
在整合后第一次学校运动后,我们紧紧抓住南京亚青会和青奥会契机,发动并尊重学生的创意,确立万国运动会的主题。作为南京市青奥示范学校,我们的学生在青奥会期间,成功搭建了智利和哥斯达黎加的青奥文化小屋,让智利驻上海总领事体会到“故乡的风情”,因之,我和我的学生受邀参加了智利上海领事馆的智利国庆招待酒会,学生在酒会中的彬彬有礼、落落大方让来宾们赞叹不已。我们把自信、青春、热情、友爱、阳光等青奥品质种在学生的心里。
培育“故事”与“温度”的林子
在通讯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我们用最传统的方式——家访,完成了“眼睛与眼睛的重逢,心与心的抵达”。一年中,我们始终坚持“两个100%”的家访,即100%教师参与,访遍100%家庭。当我们的老师在节假日走进学生的家庭,和家长面对面时,我们看到了学生背后的故事:有的学生住在简易工棚里,有的学生每天要骑车10多公里到校上学,有的学生父亲卧病在床、回家还要要烧饭照顾弟弟„„在这样的家访中,老师和孩子的心更近了。老师不再抱怨学生,师生间的了解、理解、谅解架设了学校和家庭、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桥梁。每一位家访的老师都带着一份由学校精心为学生挑选的礼物——书。一个孩子在日记中写道:“老师来了,是和风细雨,老师走了,也没有暴风骤雨,这样的家访我不紧张。”
我们设立了“相约8:30”的校长电话时间。当老师发现学生有新的进步后,将具体事例和家长电话发到我的邮箱,我会在8:30拨通家长电话,表扬学生,感谢家长的培养。第一次接到我电话的家长都非常紧张,他们总以为孩子在学校闯了弥天大祸,而等通话后他们会开心地说着“谢谢”,他们没有想到孩子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事会值得校长来表扬。“相约8:30”约的不是时间,相约的是美的发现与传递,是爱的表达和交流。孩子有了进步,老师有了发现,校长有了热线,教育有了故事,家长有了温度,美丽了家长一天的心情。
此外,每月一次的家长沙龙,每月一封的致家长信,让家长感受到学校的“呼吸”和“心跳”。学校的开学典礼、青春仪式、运动会、毕业典礼等大型活动都把家长请进来,让他们亲身参与。细心的老师发现,每一位来参加活动的家长服装都是整洁的,皮鞋都是锃亮的。在全区委托第三方举行的学校满意度调查中,我校的教育服务满意率位居全区第一。
多年后,当我们的学生离开学校,直面难以预料的生活而受挫时,如果他们的心中一直珍藏着在学校读书时留下的美好和眷念,他们的心房始终有一抹阳光温暖着他们,他们或许就能做到坦然地面对。因此,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不断给他们的心里多贮藏些阳光,让他们在冬天不感觉寒冷。做有故事的教育,办有温度的学校,故事让教育有了味道,它的背后是教育的智慧和行动;温度让教育有了关爱,它的背后是教育的激情与爱心。故事侧重于行,外化人,吸引人,激励人;温度侧重于关爱,内化人,感动人,丰富人。这样的教育,让人身处其中时热爱,走出校外时眷念,让老师成了恩师,让学校成了母校。
(刊登于《人民教育》2014年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