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专题询问监督工作的点滴思考

时间:2019-05-15 10:17: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开展专题询问监督工作的点滴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开展专题询问监督工作的点滴思考》。

第一篇:关于开展专题询问监督工作的点滴思考

关于专题询问监督工作的几点想法

一、专题询问的定义及实施依据

询问是人大及其常委会对“一府两院”实施监督的法定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第34条、《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办法》第36条(以下简称监督法、办法)对询问分别作出了具体规定。规定指出,人大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有关议案和报告时,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应当派负责人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

专题询问是常委会围绕特定议题或领域相关情况进行询问。与询问的区别是,专题询问的对象更单一特定,内容更具体,目标更加明确,围绕社会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听取专项报告,进行专场询问,加强专门监督,促进问题解决。社会专注度高、监督效果好,得到全国及各地人大的普遍应用和社会广泛认同。

监督法和办法自2006年8月、2008年9月实施以来,专题询问工作正式启动是全国人大常委会2010年6月24日首次对财政决算进行专题询问,随后专题询问监督工作在全国人大及地方各级人大全面开展,并逐步迈向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二、全国及地方各级人大开展专题询问监督工作情况

(一)全国人大专题询问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

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10年6月对财政决算进行专题询问,2010年下半年还分别对粮食安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开展了专题询问,2010年连续三次开展专题询问,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监督工作的尝试和创新;2011年就财政决算、保障房建设和教改纲要实施情况进行专题询问;今年4月就农田水利建设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询问。两年多来,全国人大

常委会先后围绕“问钱”“问粮”“问医”“问房”“问教”“问农”等专项工作展开,都是将社会普遍关注、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作为询问重点开展专题询问,取得了明显实效,社会反响好。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人大监督工作的形式和渠道,对地方各级人大开展监督工作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二)地方各级人大开展专题询问工作走向常态化

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题询问后,各地方人大常委会相继开展专题询问监督。自2010年6月以来,上海、广东、重庆、浙江、安徽、福建、湖南、湖北、四川、山东等全国绝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先后开展了专题询问。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先后围绕农村安全饮水、保障房等开展了专题询问。武汉、宜昌、咸宁、荆州、孝感、荆门、黄石、襄阳、随州、潜江等地市州人大常委会先后就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农村安全饮水、城镇医保、水污染防治、农产品质量安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大冶湖保护、中心城区绿地和水域保护等工作进行专题询问。

专题询问具有社会关注度高、监督实效强的特点,在监督工作中得到广泛运用,进一步得到健全完善。上海、广州、杭州、丰都等地在开展专题询问工作中,相继出台了专题询问工作的有关办法和制度,有力推进专题询问监督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公开化。

三、开展专题询问监督工作的基本作法。

总结全国人大和各地人大开展专题询问监督工作的经验和作法,开展专题询问监督工作需着重做好五个环节的工作。

一是确定监督议题。吴邦国委员长就人大专题询问监督工作讲话时指出,实际工作中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会很多,但关键问题往往也就那么几个。抓住了这些要害,就牵住了“牛鼻子”,就能以点带面、举一反三,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将社会普遍关注、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作为

询问重点,使专题询问工作取得实效。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专题询问选题上,进行充分调研,深入了解实际情况,选择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监督重点。两年来进行的六次专题询问,都是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党委政府持续推进的工作重点。

二是加强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加强专题询问监督工作,首要的就是开展调查研究工作。荆州市人大2011年确定围绕“中心城区城市绿地和水域保护情况”开展询问监督工作后,深入扎实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第一阶段,紧紧围绕询问主题开展综合调查,初步拟定询问参考题目。第二阶段,再次成立调查专班,对询问参考题目进行专题调查论证,达到摸清情况、找准问题、客观分析原因、合理提出建议的目的。

三是注重沟通协调。为促进专题询问工作顺利开展,必须加强与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通报专题询问初步安排,征求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对专题询问安排的意见和建议,商议开展专题调研、准备汇报材料等具体事宜。及时通报专题询问会议安排、设定重点提问的问题、商定主提问人和应询人、明确应询要求等。

四是严格询问程序。必须是部门的正职领导到会接受询问,在会上对常委会组成人员的询问,要直接回应,回答要尽量简洁明了。控制发言时限,要做到有问必答,答得真诚,答出担当,答有效果。在会上承诺研究处理的事项,要向常委会报告。对因时间关系未能在会上提出和回答的询问,或者应询机关(部门)在会上未能当场答复的询问,应询机关(部门)应认真研究并在询问会后的10个工作日内书面答复询问人,同时抄报人大常委会。

在专题询问时,一定要实事求是,把握重点。在专题询问的语言上不可偏激,也要给相关部门负责人在答复询问时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对专题报告某一特定的问题提出询问,主题要明确、重点更突出、针对性要强,使询问有深度,相应地增强监督的深度、力度和实效。

五是注重监督实效。专题询问仅是手段,督促改进、推进工作才是目的。专题询问的直观效果在于强化面对面监督,而最终的监督质效则体现在专题询问后的后续监督落实上。例如湖南岳阳市、浙江温州市、湖北宜昌市分别对560亩湖湖面萎缩问题、珊溪水库整治、代表议案建议办理情况开展专题询问,着重加强询问监督质效,对于这些问题的实际解决,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专题询问会后必须抓好三项后续工作,着力提高询问监督效果:

一是梳理交办。询问会后,对询问中常委会组成人员或参会代表关注的重点事项及工作建议进行认真归纳梳理,提出具体的办理意见,以书面形式交“一府两院”及其职能部门研究办理。

二是跟踪督办。定期督查询问“一府两院”及相关部门办理人大常委会交办的事项工作进展情况。

三是办结回告。“一府两院”及其职能部门对交办的专题询问事项办理结束后,应及时报告区县人大常委会。人大常委会也可要求“一府两院”及其职能部门定期报告办理工作,确保询问事项真正落实到位,维护好专题询问的严肃性,切实提高人大监督工作实效。

四、开展专题询问的程序和步骤

(一)召开协调会议。

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或者常委会会议确定专题询问议题后,常委会办事机构及时向政府及有关通报专题询问初步安排,征求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对专题询问安排的意见和建议,商议开展专题调研、准备汇报材料等具体事宜。

(二)开展专题调查。

政府部门和常委会专门委员会、询问(专班)应分别围绕询问议题,进行专题调研,政府部门作好报告准备,常委

会专门委员会作好专题调研报告和询问问题的准备工作,报常委会组成人员参阅。

(三)加强综合协调。

1、综合协调会议。通报专题询问会议安排、设定重点提问的问题、商定主提问人和应询人、明确应询要求等。

2、宣传协调会议(宣传工作方案另定)。

(四)进行专题询问。

1、听取市人民政府相关工作情况的报告。

2、常委会组成人员分组审议专项工作报告。

3、举行专题询问会议。

(五)专题询问议程:

1、由商定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依次提出询问,“一府两院”及其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分别回答。不能当场答复的,应当说明原因,并经询问人同意后,另定时间答复。

2、“一府两院”主要负责人就专题询问所涉及的工作作表态性发言。

3、市人大常委会领导讲话。

4、会议列席人员。不属于本次询问对象的市人民政府组成部门主要负责人,部分市人大代表、常委会委员、专门委员会委员、市民列席会议。

(六)跟踪督办问效。

1、询问会议结束后,本次人大常委会会议作出相关决议。

2、市人大常委会适时运用视察、检查和调查等监督形式,加强对决议落实情况的跟踪督办。

3、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在询问后6个月内向常委会报告决议落实情况。

第二篇:关于人大开展询问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人大开展询问工作的几点思考(提纲)

任震宇

第一个问题:询问是什么?法理依据何在? 一是关于“询问”的有关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

4.《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

二是询问的定义及特点。

询问是指各级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讨论议案和有关报告时,就议案、报告中不清楚、不理解,需要深入了解的事项,向有关机关提出问题,要求其答复的活动。

询问的特点:

1.简便性;

2.针对性;

3.互动性。

第二个问题:询问工作的探索和实践情况

一、什么是专题询问?

专题询问是各级人大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和各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常委会会议期间,结合审议议案或报告,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对某一特定问题或工作领域相关情况,向人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包括垂直管理部门)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进行询问,依法履行监督职能的一种方式,目的是提高审议质量,增强监督实效。

二、开展专题询问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首先,开展专题询问有利于增强人大的监督力度。其次,开展专题询问有利于增强人大监督的针对性。最后,开展专题询问有利于督促“一府两院”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三、各地开展询问的情况

四、无锡市人大和崇安区人大开展询问工作的探索情况

五、影响人大开展专题询问的主要因素

一是意义和价值没有被充分认识,开展专题询问的主动性不够强。

二是主体意识不够强,存在畏难情绪。

三是工作机制不健全,存在不善询问的情况。

第三个问题:对开展好询问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是明确专题询问工作的定位。

二是强化专题询问的制度保障。

三是开展好专题询问工作一定要抓好几个环节:

(一)抓好准备环节

1.科学确定询问议题

2.认真制定询问方案

3.精心组织询问调研

4.注重加强沟通协调

(二)抓好实施环节

1.规范询问形式

2.规范询问程序

3.注重询问质量

(三)抓好督办环节

1.梳理交办

2.跟踪督办

3.总结评估

四是常委会组成人员自身要求 一要提高认识。

二要加强学习。

三要强化调研。

四要会提问题。

五要积极履职。

第三篇:浅谈如何开展专题询问工作

浅谈如何开展专题询问工作

询问是《组织法》和《监督法》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监督权力,专题询问是询问的一种具体形式,是人大监督的一种重要工作手段。由于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专题询问的具体工作流程,不便于实践操作,因此询问成了一把生锈的利剑。那么,如何让专题询问这把利剑发挥它应有的作用?通过实践探索,笔者认为应该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

一、把握原则

专题询问的原则就是专题询问工作的主心骨,有了这个主心骨并始终贯彻如一,就能把准方向,做到不违法、不越权、不走样。专题询问应该把握六大原则:一是坚持党的领导,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够准确把握专题询问工作方向;二是依法办事,人大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来源于法律,人大履职行权必须以法律为依据;三是突出重点,专题询问工作要找准重点,力求在事关全局、事关民生民本方面下功夫,为大局、为群众凝心聚力;四是客观公正,对于专题询问工作中的情况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对错正反、清楚明白,不偏不倚、不枉不纵;五是民主公开,监督法要求人大工作要向公众公开,这样既能及时让公众了解事情的真实面貌以外,又能接受群众监督,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进而全面促进工作;六是讲求实效,专题询问的目的不仅仅是过问一下,问只是出发点,目的是促进工作,因此在专题询问过程中应该设置评价体系、问责办法,使被问者有压力、有动力、有目标,通过专题询问要实实在在地促进工作,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二、明确主体

专题询问工作,首先要明确的就是谁问、问谁这两个问题,也就是专题询问工作的主体。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询问的主体分为询问者与被询问者。

询问者主要是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人大代表十人以上联名、常委会组成人员三人以上联名可以提出专题询问。列席专题询问会的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负责人,也可以对有关问题提出询问。

被询问者主要是询问内容涉及到的“一府两院”及其相关部门,包括上级部门在当地设立的垂直管理机构,这些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为应询人。人大常委会认为需要,“一府两院”的相关领导、受询问单位的班子成员也可到会接受询问、听取意见。

三、找准问题

专题询问的内容自然要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与民生民本相关的重要问题,这些问题党委需要推动、政府需要助力、群众需要结果,事关全局,影响深远,不得不引起重视。一是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开展监督工作中,遇到不了解、不清楚或者不理解的事关全局的情况和问题;二是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三是重大、重点工作推动不力,效果不佳、影响深远的问题。这些问题如能得到解决,势必全面推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四、规范程序

形式体现内容,专题询问工作之所以滞后就是因为法律规定过于简单,没有明确的操作程序、没有可操作性,可以说没有规范严格的程序,专题询问工作就没有生命力,因此应当为专题询问工作制定规范的操作程序。为了便于开展工作,笔者认为专题询问工作应当有以下几个步骤:一是找准专题询问问题,这是专题询问工作的起点,也是专题询问工作预期推进的目标;二是确定专题询问对象,也就是专题询问工作所涉及的相关工作部门;三是制定专题专题询问实施方案,方案应明确专题询问时间、地点、对象、参加人员、专题询问主题、程序等内容;四是开展专题询问前的调查活动,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通过调查,全面了解事情的真实情况,才能问出水平、问出实效;五召开专题询问会;六是跟踪问效。

五、追踪问效

专题询问工作,问只是起点,其终极目标是促进工作、推进发展。要使专题询问活动能取得实在的效果,就应该让专题询问结果对被评单位及其领导产生实实在在的影响,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询问现场满意度不记名测评,对于不满意单位责令限期整改,并通过媒体向公众曝光;二是整改期限内组织代表视察不满意单位,查问题、找差距、寻病根,力促工作开展;三是对于限期整改到期后再次满意度测评不过关的,应启动问责、罢免程序。

综上所述,当我们把握住了原则、明确了主体、找准了问题、规范了程序,并且全力跟踪问效,专题询问工作将会成为人大监督工作的一把利器,强办推进地方人大监督工作,全面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第四篇:黄州区开展询问质询活动 强化纪委委员监督

黄州区开展询问质询活动 强化纪委委员监督

黄州区开展询问质询活动 强化纪委委员监督

自2009年以来,黄州区纪委积极探索党风廉政监督的新途径,组织开展纪委委员询问质询活动,不断探索和完善纪委委员询问质询方式方法,给纪委委员提供履职载体和平台,充分发挥他们在党内监督中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自去年以来,共对8个单位进行了询问和质询,共召开各种会议42次,提出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有关的问题22类120个,提出合理化建议69条,帮助被询问单位出台制度创新举措33项,有力地促进了这些单位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确保询问质询的科学性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地方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开展党内询问和质询办法(试行)》的文件后,黄州区纪委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先后召开纪委常委会和纪委全委会,认真组织学习,提高了对纪委委员开展党内询问和质询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

(一)加强组织领导,形成询问质询工作的机制。早在2008年,黄州区就成立了以区委常委,区纪委书记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区纪委常委会牵头,纪委委员全员参与,各单位纪检监察机构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区纪委组织力量,在认真开展调研,反复征求区纪委委员的意见的基础上,慎重提出了实施区纪委委员党内询问和质询制度的具体办法,并经区纪委常委会和区委常委会讨论通过,于2009年2月以区委办文件下发。文件具体明确了询问质询的主体、对象、范围、方法步骤和纪律要求,详细规定了询问质询的提出方式、触发要件、受理部门、受理步骤和时限、答复时限及要求,以及被询问质询的对象单位如果整改不力,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二)精心定点选题,突出询问质询工作的针对性。询问质询不能泛泛而谈,更不能空谈。问谁,问什么,是首先必须明确的问题。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地的实际,选择合适的单位作为询问和质询的对象,确定询问和质询的重点内容,突出询问质询工作的针对性。在今年的工作方案里,围绕老百姓的民生问题、群众关注的热点部门和热点问题、以及有的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相对滞后的问题,选择了对东湖街道办事处、区财政局、区商务局、区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等4家单位进行询问质询。在内容方面,明确重点为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落实反腐倡廉各项工作任务情况,具体是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贯彻执行情况、区纪委全体成员会议决议、决定及平时全区纪检监察工作会议精神贯彻执行情况、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情况、群众关注的党风廉政建设、纠风治乱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等。

(三)明确工作流程,实现询问质询工作的规范化。通过实践,黄州区探索出了询问和质询的基本程序,即“拟定方案、调查研究、书面询问、现场询问、落实整改、询后回访、书面质询、问责处理”等8个程序流程。一是拟定方案。年初区纪委召开全委会,确定当询问与质询的对象单位、具体负责询问与质询每个单位的委员、当年询问和质询的工作重点。二是调查研究。纪委委员到指定的单位进行调查座谈走访,了解该单位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三是书面询问。委员根据调查了解的情况,以书面形式提出询问的内容,由区纪委书面告知询问对象并限期答复。四是现场询问。召开由区纪委全体委员参加的现场询问会,听取被询问单位负责人相关工作的汇报,由询问人就询问过的重点问题进行面对面地询问,被询问对象必须当面作出答复。全体委员对报告和答复情况现场进行满意度测评。五是落实整改。询问对象单位根据委员询问中提出的问题集中一段时间整改。六是询后回访。纪委委员再次下到询问对象单位进行调查座谈走访,了解整改落实情况。七是书面质询。如果发现问题没有整改到位的,委员根据了解的情况,以书面的形式提出质询的内容,由区纪委书面告知质询对象并限期答复;八是问责处理。如果被质询单位继续整改不力,区纪委则派出调查组进行调查核实,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二、突出重点,严把关口,突出询问质询的权威性

在实际工作中,黄州区针对询问质询的关键环节,明确了每个的环节的工作目标和要求,切实把牢“四关”,努力使询问质询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以“能询善询”为目标,严把询前培训关。为了使纪委委员愿询、敢询、能询、善询,区纪委每年都定期对纪委委员进行专题培训。一是学职责。系统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地方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开展党内询问和质询办法(试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中国共产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若干准则》,以及纪委委员工作职责,让他们认识到纪委委员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二是学时政。交流学习国情、省情、市情、区情,全面掌握经济社会发展动态,切实提高做好工作的紧迫感,增强服务中心、服务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三是学业务。重点学习十七届中纪委三次、四次、五次全会精神,省市区纪委全会精神等文件,全面了解纪检监察工作方针政策,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重点以及反腐倡廉工作重大部署安排,使纪委委员成为纪检监察工作的行家里手。四是学方法。充分借鉴执法检查、政风行风评议等工作中取得的成功经验,使纪委委员知道做什么,怎么做,切实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二)以“查准查透”为目标,严把事前初询关。全方位了解被询单位党风廉政建设情况,把情况摸清,摸全面,把问题查深、查实、查透,才能使询问和质询工作取得实效。今年5月,区纪委组织召开了纪委委员与被询单位见面会。会后,纪委委员分4组分别进驻4家单位,就其反腐倡廉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为期3个月的先期调研。各小组先后4次到被询单位调查走访,共召开座谈会16场次,走访单位班子成员、二级机构负责人、普通党员干部、职工和行政相对人共计380余人次,翻阅了大量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资料,实地了解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有关的问题12类35个,合理化建议21条,帮助被询问单位出台制度创新举措12项,做到了“情况摸得全,问题找得准,建议提得好”。先期调研结束后,询问质询小组分别到各单位召开情况反馈会,把初询情况向班子成员进行集体反馈,并正式发出《询问书》。各单位领导普遍反映问题找得准,听了之后感到脸红心跳,有些坐不住,感受到心里火辣辣的。

(三)以“真询真改”为目标,严把现场询问关。现场询问是询问质询工作这一环节不仅是检验纪委委员前期工作成效的“试金石”,更是检验被询单位领导班子集体智慧的“大考场”,被各单位戏称为“三堂会审”。今年11月23日,区纪委组织召开了2010年纪委委员询问和质询现场询问会,全区80余个单位现场观摩。全体纪委委员和被询单位领导班子成员面对面,现场提问,现场作答,并对答复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每个纪委委员都精心准备了3—5个问题,并对询问对象可能出现的不理想答复预备2—3个备选问题,尽量不给询问对象有“打马虎眼”的机会。会上,纪委委员重点就区财政局强农惠农及民生资金的监管力度不大、部分基层财政所人浮于事等问题,区商务局存在吃吃喝喝、支出大手大脚等问题,东湖街道办事处群众对集体重大事项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落实不到位,少数社区干部争权夺利,影响干部形象等问题;区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在机构改革过程中存在人心浮动等问题,进行了现场询问,问题具体、实在,既让该局负责人敷衍不得、回避不得,也令该局班子成员对先期开展的反腐倡廉建设工作成效进行深刻反思。各单位现场作答,就委员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整改方案。当场测评结果显示,4家单位的答复满意率都在85%以上。

(四)以“整改提高”为目标,严把询后督查关。加强询后督查,是询问质询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在现场询问之后,询问质询小组采取不打招呼、不定时间、定期和不定期、明察暗访等形式,以整改措施是否落实,问题是否得到有效解决,群众是否满意为标准,对被询单位进行质询前的督查。各询问质询小组及时将督查情况向区纪委反馈,以便确定对相关单位进行质询。截止目前,4家单位整改措施基本落实到位,各项整改工作正在扎扎实实地进行,社会和人民群众的公信度和满意度正在逐步提升。

三、联系实际,以询促改,注重询问质询的实效性 通过近两年的实践探索,黄州区纪委委员询问质询工作受到了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的充分肯定,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可,综合效应逐步显现。

(一)党风廉政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通过区纪委委员的公正评判、真心帮助和严格督办,各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走上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单位领导班子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法纪意识、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得到了大幅提升;机关作风明显好转,服务质效明显提高。区财政局认真做好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补缺补差工作,并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如制度建设等实行克难攻坚。相继建立完善了机关管理、党委议事规则、行政行为责任追究、内部监督、加强强农惠农及民生资金的监管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开展了岗位廉政风险点查找,共查找廉政风险点28个方面,220个风险点,并针对每个风险点和环节制定了防范措施。区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建立了资金管理风险防控体系,规范了业务操作流程,把流程图在醒目的位置张贴。建立了住房公积金贷款和提取均实行三级审批制度,对住房公积金贷款、提取办理,实行由窗口人员统一受理初审,监审部门入户调查核实,审贷小组集体终审的单机审批制度,加大资金监控力度,确保资金保值增值,切实维护了住房公积金所有者的合法权益。

(二)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今年被询问和质询的4家单位以区纪委委员询问和质询活动为契机,通过“内强管理,外树形象,争先创优”,促进了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东湖街道办事处突出加大了招商引资的力度,全办规模以上企业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37.1%;区财政局管理更加规范,社会公信度得到明显提升,全区财政收入大幅增长,政府资金管理更加公开、透明、规范;商务局突出工作重点,攻克企业改制难关,完成生产企业外贸出口总额同比增长50.4%,直接利用外资占年年计划的281%;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全区干部职工缴入中心的公积金数额较去年同期增加23.2%。

(三)强化了纪委委员的监督意识。开展纪委委员询问和质询工作,不仅使各个单位履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职责得到了有效的监督,而且也强化了区纪委委员的监督意识,提高了他们自觉履行监督职能的自觉性,纪委委员参与党内监督的责任感明显增强,工作积极性和工作质效显著提高。纪委委员都反映:询问和质询活动,为他们搭建了发挥作用的平台,使他们找到了作为纪委委员的“用武之地”。有的委员说,“我已经连任几届纪委委员,之前一直没有悟出作为地方纪委委员能有何作用,怎么作为。这次以询问质询的形式了解自己关心的事,使地方纪委委员觉得有存在的必要,有发挥作用的载体,有反映情况的渠道。”

第五篇:关于地方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题询问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地方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题询问的探索与思考

自2010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开展专题询问以来,地方各级人大纷纷效仿全国人大相继探索开展了一系列专题询问活动,专题询问正稳步走进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是各级人大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和各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常委会会议期间,结合审议议案或报告,有计划、有目的地向有关国家机关了解情况、实施监督的一种方式,目的是提高审议质量,增强监督实效。如何开展好专题询问,使之成为增强人大监督实效的重要途径,是法律的要求、人民的期待和代表的呼声,迫切需要地方人大常委会大胆探索,勇于进取,依法行使好这一权利。

一、开展专题询问的意义和作用

当前,许多地方人大常委会已经或正在尝试开展专题询问,专题询问的制度化和常态化趋向日益显现。专题询问作为一种新的监督工作方式的探索,之所以呈现出“四处开花”之势,关键在于其在增强人大监督实效上所发挥的作用。

首先,开展专题询问有利于增强人大监督力度。开展专题询问,与提交议案建议、下发审议意见等相比,具有监督、批评的“硬”色调,虽然只是提出询问,实际行权时却可以连续追问、句句较真,有效增强监督的主动性、纠偏性和约束力,成为促进“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有力有效监督行动。同时,询问权的运用,有利于整合监督资源,增强监督实效。

其次,开展专题询问有利于增强人大监督的针对性。询问权是人大监督权中的一项重要职权。与一般的询问相比,专题询问的对象比较明确,内容更加具体,通过选择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听取“一府两院”及有关部门的专题汇报,并要求其负责人当面给予答复,具有社会关注度高、针对性强、互动效果好等特点。在这些方面,已经开展了专题询问的地方人大常委会都做出了很多努力,通过事先精心准备、深入调研、“网上直播”、“会上追问”等做法,紧盯事关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大事,关注百姓生活和民生疾苦,直击社会热点,直指时弊,以扩大公众的参与度。

最后,开展专题询问有利于督促“一府两院”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对于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来说,询问是监督法规定的一种重要监督形式。对有关国家机关来说,回答是一种回应民意、接受监督的政治义务,有问必答则是接受监督的应有姿态。在询问过程中,组成人员就相关工作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诉求,为进一步做好工作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一府两院”的工作出谋划策,以及通过与有关机关或部门负责人对话、互动交流,可以更好地推进“一府两院”的工作,增强监督实效。通过加强对被询问部门答复意见的跟踪督办,势必强化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履职责任,促使其更好地依法行政,用好手中的权力。

二、各地开展专题询问的情况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率先破冰,为地方人大开展专题询问提供了示范和借鉴。专题询问不再成为装点人大监督门面的“摆设”,而是以“燎原”之势成为全国遍地开花的人大监督新实践。据调查,2010年,全国32个省级人大常委会中开展专题询问的省份有3个,分别是

上海、安徽和湖北;2011年,全国省级人大已开展或计划开展专题询问的已达到23个,分别是甘肃、宁夏、山西、上海、陕西、湖南、四川、海南、西藏、吉林、内蒙古、宁夏、浙江、福建、湖北、重庆、江西、新疆、黑龙江、广西、云南、贵州、广东。两年间共有24个省级人大常委会开展了专题询问,占全国省级人大常委会总数的75%。在分布上,西部地区除青海外,均开展过专题询问,长江以南的所有省份也全部开展或计划开展。未开展的8个省份或直辖市中,其市县人大也普遍开展了此项工作。济南市天桥区人大常委会于2011年3月31日,对区政府农业经济发展、整顿规范医疗市场两项工作进行了专题询问,这是全省人大系统首次开展的专题询问,其后,天桥区人大将专题询问这一监督形式坚持下来,每次常委会议期间都安排专题询问环节。济南市其他县(市)区人大常委会还未开展专题询问,济南市人大和部分县(市)区人大已将开展专题询问列入2012年工作计划。

从各地人大开展专题询问的实践看,不仅取得了良好的监督实效,还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并在询问主体、规模、形式、问答方式等方面为这一监督方式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模式。如,广东、湖南在开展专题询问时,通过网络广泛征求社会公众、全体省人大代表和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意见。湖北在对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情况开展专题询问时,邀请10位农民工、棚户区、低收入以及新参加工作的青年代表现场旁听,并通过网络邀请旁听建言。湖南在开展食品安全的专题询问中,近百个旁听席位被法学界和群众、学生代表挤满。全国人大和湖北等地方人大,在进行专题询问时通过电视、网络等现场直播,并通过各类媒体广泛报道,努力做到及时、准确和全面地公开专题询问的相关信息,接受公众的实时监督,保障公众的知情权与参与权。广东、湖北等省在开展专题询问之前,出台了专题询问工作暂行规定,并制订了详细的专题询问工作方案,确保了专题询问工作的顺利进行。可以说,在全国人大的示范下,专题询问在全国各地人大纷纷“问”起来了。

三、影响地方人大开展专题询问效果的主要因素

自从去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率先开展专题询问以来,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也纷纷开展。但有极少数地方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题询问重在“形式”,致使人大监督效果不明显,其因素是多方面的。

一是意义和价值没有被充分认识,开展专题询问的主动性不够强。有的错误地认为询问权同质询权等其他一些刚性监督手段一样,是装点人大监督工作门面的摆设,难以真正发挥应有的监督效能;有的认为专题询问只是组成人员随便问问,一问一答,没有监督刚性,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也不会取得实质性效果;还有的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对待专题询问,思想上不重视,行动上不积极。

二是主体意识不够强,存在畏难情绪。有的认为政府的重大工作多由党委决定,询问多了会影响同党委的关系,人大监督工作是例行公事,举手赞同才是地方人大常委会应尽的职责,开展专题询问意思一下就可以了;有的瞻前顾后,担心开展专题询问会影响人大同“一府两院”的关系,工作不求过得硬,但求过得去,缺乏询问的勇气和信心,不敢提出尖锐的、实质性的问题。

三是工作机制不健全,存在不善询问的情况。由于一些地方开展专题询问还处于摸索阶段,工作经验不足,其方法、步骤和问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尚无章可循,工作不规范。有的地方人大迫于形势压力开展了专题询问,走走过场,摆摆样子,让社会和公众了解一下人大监督工作的“新花样”,没有在询问的效果上下功夫。还有些地方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结构、素质上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询问抓不住重点和关键,有的提问题不痛不痒,或随声附和,或很少发言,影响专题询问的有效开展。

四、对开展好专题询问的建议

结合全国人大和各地人大开展专题询问活动的做法,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抓好准备环节

专题询问是一项系统性、程序性、规范性很强的工作,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做好议题选择、方案制定、沟通协调等前期准备工作尤为重要,只有将准备工作做细、做实,才能确保专题询问工作达到预期目的,取得实效。

一是科学确定询问议题。开展专题询问,首要的是选准、选好询问议题,才能确保询问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富有成效。要坚持把“事关全局和工作大局的问题”、“委员、代表和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切的问题”和“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问题”作为议题选择的标准。通过向社会公开征集、向代表和委员征集、向人大各工作和办事机构征集、向基层人大征集、与政府及有关部门沟通征集等,拓宽询问议题选择渠道。在议题的选择上要坚持可行性,即选择经过询问可以解决或可以有效推动解决的问题作为询问议题,避免议题选择过大、过窄,偏离实际。坚持敏感性,即选择带有倾向性、矛盾性、前瞻性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作为询问议题,确保问之有意。坚持实效性,即选择当前突出矛盾、亟需解决、时限性强的问题作为询问议题,以确保专题询问的社会效果。

二是认真制定询问方案。为使专题询问组织工作有章可循,确保询问有序进行,专题询问活动开始前,人大常委会办事机构和相关工作机构要围绕常委会的意图精心设计专题询问工作方案,内容主要包括指导思想、目的意义、主题内容、时间地点、参加对象、程序步骤及责任分工等。专题询问方案根据实际需要还可细分为询问议题选择方案、询问内容调研方案、询问组织实施方案、询问后跟踪监督方案等,以便于实际操作。专题询问工作方案须经主任会议研究并通过。由于专题询问涉及的内容重要且敏感,涉及到“一府两院”及相关部门等众多单位,因此,专题询问实施前还应以人大常委会党组的名义向同级党委进行汇报。三是精心组织询问调研。专题询问的调研工作关系到委员提问的针对性,直接影响着询问的质量。调研前,要认真组织调研人员学习专题询问方案及监督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人大相关工作机构要围绕专题询问议题和内容提前准备好有关法律法规、条例规定、文件资料等背景材料,供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及调研人员调研使用参考。调研中,调研组可以单独组织调研,也可与政府相关部门共同进行调研,同时可邀请人大代表、专家学者参与调研。调研可以采取视察、召开座谈会、走访群众、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

实际开展调研,掌握第一手材料,形成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切实把情况摸透,问题找准,这样才能做到在询问时心里有数、理由充分、证据确凿,才能确保问有深度、问到要害。四是注重加强沟通协调。由于专题询问涉及人大、“一府两院”及众多相关部门,需要密切沟通和协调。要密切人大内部协作。人大常委会办事机构要密切与相关委室的协作,明确责任分工,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加强工作协调,搞好工作衔接。要密切与“一府两院”的沟通。专题询问开展前,人大常委会要及时召开工作协调会,加强与被询问的“一府两院”及相关部门的联系、沟通、协商,明确专题询问的目的意义、参加人员、时间地点、内容范围、形式方法、程序步骤等,统一对开展专题询问活动的思想认识,克服畏难情绪和模糊认识。根据专题询问的需要,人大常委会可将专题询问提纲提前告知受询问单位,以使受询问单位按照专题询问的有关要求,及时认真地做好回答询问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询问活动的顺利开展。

(二)抓好实施环节

实施环节是搞好专题询问的最重要阶段,采取什么形式、使用什么流程、控制多长时间、如何应对突发情况等问题有效解决,是决定专题询问成败的关键因素。从实践来看,抓好专题询问的实施环节,要切实做到“三个规范”。

一是规范询问形式。专题询问与一般询问相比,组织形式更规范、程序步骤更复杂。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专题询问主要采取分组会议和联组会议的形式。从地方各级人大制定的一些规定和开展专题询问的实践来看,省、直辖市人大常委会主要采取常委会全体会议和分组会议的形式进行专题询问,市、县一级人大常委会则多采取常委会全体会议形式进行专题询问,也可结合分组的形式进行。时间一般控制在三个小时之内,必要时,常委会还可以对有关专项工作报告作出相关决议决定。

二是规范询问程序。专题询问的组织实施程序主要包括:主持人介绍开展专题询问的目的、意义、流程、要求等;被询问对象就询问的内容向常委会进行专题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进行询问,“一府两院”相关部门负责人答复;“一府两院”主要或分管领导表态性发言;主持人总结询问情况,并提出询问意见、建议办理要求。在整个询问实施过程中,要重点把握好问答环节,通常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也可以根据询问的实际采取指定人员询问和随机询问相结合、随问随答、连续追问等形式进行,以达到询问的效果。

三是注重询问质量。专题询问的效果取决于询问的质量,询问时要有追问、有辩解、有讨论、有分析、切实做到:问准、坚持易准不宜偏,紧扣主题提问,切中要害实质,设问要科学合理,符合逻辑、观点鲜明、严谨得体,防止脱离实际、泛泛而谈。问精,坚持易精不宜多,由于专题询问的时间有限,提问问题不可能面面俱到,询问问题要少而精,答复要精而简,一问一答要体现精益求精。问深,坚持易深不宜浅,在深度上下功夫,特别是对答复不清楚或不满意的,要及时跟进追问,防止其答非所问、走形式和消极应付,起不到应有效果。

(三)抓好督办环节

对“一府两院”来说,虚心听取、有问必答、落实承诺则是回应民意、接受监督的政治责任,也是抓体询问的应有之义和最终目的。所以,询问结束并不意味着监督工作的结束,还要不断跟进,抓好督办。

一是梳理交办。专题询问结束后,人大常委会办事机构(办公厅或办公室)与相关工作机构要把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的所有问题,分门别类进行整理,对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提出办理意见、建议,经主任会议同意后以函件的形式交“一府两院”研究处理,明确办理回复方式和完成时限。对询问中达成的重要共识、重要事项、重要内容等也可通过召开询问问题交办会的形式进行交办,统一思想认识,增强“一府两院”办理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意见建议的责任意识。

二是跟踪督办。专题询问的意见建议书面交办后,市人大常委会相关工作机构负责跟踪督办,通过及时沟通、电话了解、听取汇报、视察检查等方式,督促“一府两院”对专题询问意见建议提出的问题深入调查,认真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抓紧落实整改。对“一府两院”答复承诺的问题要一跟到底,防止不了了之,对其答复不满意的,可以开展质询,真正做到有询问、有答复、有结果,使专题询问的监督起到改进和推动“一府两院”工作的目的。

三是总结评估。专题询问意见办理规定时限结束后,人大常委会可根据“一府两院”专题询问意见办理情况,在下次常委会会议听取和审议办理情况,必要时可对意见办理情况进行再询问、满意度测评或质询,评估专题询问绩效,切实做到言必行、行必果,确保专题询问问出实效。同时,及时总结专题询问工作经验,进一步改进专题询问形式,不断提高常委会专题询问的实效。

(四)建立完善专题询问常态化工作机制

自2010年6月首次开展专题询问两年多来,全国人大每年都要开展2-3次专题询问,已将其作为常规工作坚持下来,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地方各级人大要效仿全国人大的做法,通过提升思想认识,建立完善相关制度,创新丰富询问形式,真正使专题询问走进人大,实现专题询问的常态化。

一是明确专题询问的定位。专题询问作为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有组织、有准备地集中对特定议题进行问答的活动。相较于一般的询问,专题询问具有主题突出、问题集中、针对性强的特点,能有效克服提问的随意性和问题的发散性等不足,是提高各级人大常委会审议质量、增强监督实效的有效形式。但长期以来,这种形式很少在人大监督实践中使用,一个重要原因是监督法等法律对询问的内涵未作具体界定,以致在实践中产生种种误解,影响到专题询问的正常开展和常态化工作机制的形成。笔者认为,要深化对专题询问的认识,明确专题询问的定位,将其作为法律层面的要求,既要大胆行使,又要理性对待,更要善于运用、科学运用。进入专题询问的程序,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工作会更加深入,要根据监督效果的需要,及时地、程序式地开展专题询问活动,推进专题询问的常态化,充分发挥其简便性、经常性、针对性、互动性等特点优势,提升人大监督的实效。要注意增加专题询问的频次。当下中国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各类问题也成增生之势。因此,迫切要求各级人大加大对“一府两院”尤其是政府的监督,促使政府执政为民、依法行政、防止腐败。地方人大常委会应使专题询问成为每两个月一次的常委会会议的规定议题,必要时还可就专题询问增加常委会会议的次数。通过这一措施,真正增强地方人大常委会对 “一府两院”的监督力度。

二是强化专题询问的制度保障。人大行使职权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是讲究程序性,遵循规范性。专题询问作为询问的一种形式、一种创新的监督方式,在监督法等法律中并无具体体现和操作规范,因此容易在实践中出现随意性、主观性、降低和弱化了人大监督的效力,亟需在法律层面和制度上做进一步完善。因此,笔者认为,在国家具体规范专题询问程序的法律出台之前,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可以在法律的框架内大胆探索,结合各地好的做法和本地实际情况,或在监督法实施办法中做出更为具体的规范,或制定开展专题询问实施办法,或在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中,明确专题询问的法定人数、形式要件、内容要求、具体程序、答复机关和人员,特别针对个别部门敷衍应付的心态,对答复的时间和整改效果作出明确规定,切实增强专题询问的法律权威,为专题询问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建立坚实的法理基础。

三是创新专题询问形式。目前,全国人大和部分地方人大大多是在常委会会议期间开展专题询问,一般采用分组或联组会议进行,形势相对单一。笔者认为,地方人大常委会应积极探索开展专题询问的方式方法,拓宽专题询问渠道范围,在地方人大常委会会议或分组会议进行专题询问的基础上,探索结合人代会各代表团、代表小组专题审议时进行专题询问的方式,使代表更好地履行询问权、知情权和监督权,不断创新专题询问的形式。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人大工作力量的源泉。专题询问向广大人民群众公开程度,一定意义上决定了人大询问监督的成效。从各地实践看,继全国人大通过网上图文直播、电视直播向媒体开放后,不少地方人大还采取网上视频直播、邀请群众旁听等方式,公开专题询问的全过程,并向人民群众广泛征询存在问题,增强询问的针对性、实效性。这些形式不仅有助于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权利意识,激发关心、参与国家事务的热情,还能够让被询问部门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给他们的工作施加一定压力,促使他们及时解决问题,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因此,在今后开展专题询问的实际工作中,应建立规范的询问公开制度,在询问问题、公民旁听、接受群众监督等方面扩大公众的有序参与,并将询问和答复情况向社会公布,以增强监督的透明度。

下载关于开展专题询问监督工作的点滴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开展专题询问监督工作的点滴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改进专题询问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改进专题询问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改进专题询问工作的思考与建议2012年7月,武汉市人大常委会就养老事业发展情况首次开展了专题询问。今年9月,又以改善革命老区生产生活......

    工作点滴

    工 作 随 想 “燕子去了由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每当看到这句话就感慨时光易逝,不充分利用时间是不行的。一转眼工作近两年了,自己从事审计工......

    对地方人大开展跟踪监督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地方人大开展跟踪监督工作的思考人大监督形式多样,如何做到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则是改进和完善监督方法、增强监督效果的重要课题。实践证明,跟踪监督是人大监督工作中的重要......

    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工作程序

    ***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工作程序2012年5月6日人大常委会会议期间开展专题询问是加强对“一府两院”工作监督的重要方式,是提高常委会会议审议质量,增强监督工作实效的有效途径......

    加强机构编制监督工作的思考

    加强机构编制监督工作的思考 在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的新形势下,要做好机构编制管理工作,必须切实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和财政供养人员增长,巩固机......

    工会社会保险监督工作的思考

    加强社会监督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必然要求,社会保险监督是社会监督的重要内容,也是工会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任务。职工期盼的《社会保险法》已在我国正式实施。《社会保险法......

    国有企业开展纪检监察工作思考

    国有企业开展纪检监察工作思考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国有企业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企业党组织所处的环境、条件以及面临的任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纪检......

    关于开展专题询问的方案1

    关于开展刑事诉讼法贯彻执行情况专题询问的 实 施 方 案 根据《监督法》及《市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等有关规定,市人大常委会拟在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对《刑事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