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方考察印象及几点思考
校长培训心得体会
赴南方考察印象及几点思考
根据教育局教研室的安排,9月17日——25日我随团到广州市越秀区进行了为期8天的生本教育考察。期间参加了广东省教科所与郭思乐教授在广州市举办的全国生本教育理论与实践研习班的研修活动。先后到广州市华阳小学、香江中学、骏景小学、华南理工附属小学挺生本公开课,在广轩大厦、合群大厦听取专家、学者、教师的生本教育报告,并进行了会议交流。
这次教育考察,对我来说是首次走出校门,很新鲜,开眼界,长见识,收获颇多。
一、南方印象,以生为本,文明高效的社会。
眼见胜于耳闻,过去只听说南方开放搞活早,经济发达,南方人聪明、务实、高效。通过这次考察,亲眼见证令南方的发展速度和改革开放60年的经济社会巨变和辉煌成就。城市中的高楼大厦,街道整洁通顺,广场绿树成荫,繁花似锦,尽显城市的繁华与市民的文明。以人为本的城市设施和服务内容,透视出南方开放城市高度物质文明背景下的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从一个角度上也折射出文明全球、享誉港澳的生本教育取得显著成就的社会背景。
二、生本教育课堂印象——快乐的课堂、高效的课堂。
1、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得积极主动的、畅所欲言的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冰进行补充、质疑。
2、课堂上的角色行为:学生可以当老师到台前讲课,发表演说、评论、质疑、提问、总结、阐述,小组成员充分讨论、合作交流、共同参与、补充式学习;教师是导演,起引导、评价、综合、点拨的作用。
3、课堂上的预言:“大家和我一起来”、“读读看”、“做做坎”、“带(写)给大家庭(看)”、“试试看”、“试试坐”、“好”、“谢谢x x”“吉祥”、“很好”、“看谁最勇敢”、“还有吗”、“谢谢x x的发言”(点评、讲述)……。
4、教师可以叫学生小名、昵称,有爱抚动作(拍头)。
4、师生交流方式,重在学生的表达。
5、综合印象:生本课堂发言多,提问多,问题多,答案多,讨论多,交流多,掌声多,“谢谢”多,教师讲话多,节奏快,课堂容量大。
6、整堂课充满激情、激烈、活跃的气氛使每个人都想说话,都会说话,不得不说。整个课堂的气氛就像当地的天气一样——热。
7、其它印象:生本班级都有挂标志牌,如生本三。1 班课堂上的教具有实物投影仪,电脑,挂贴,麦克风,无线话筒,音箱,小黑板等.8、生本班的学生(2----3)年表达式能力强,发言踊跃,善于总结描述(阐述)说话语速快,效率高。发言的学生比例大,教师 善于引导点评,师生充分交流.应该是长期锻炼和积累的结果.、其它没人听课的班级,在外边感受觉悟:课堂很民主,活跃,学生高度参与,争当教师的小助手.10、学生的综合印象:喜欢 上生本的课,喜欢生本教师,喜欢迎做生本的学校.三、关于生本教育的几点思考:
今天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教学问题,教学的问题是课堂问题,课堂问题在于效率问题,课堂效率问题在于人们很少关注,很难提高,很难把握课堂效率而往往就绕开课堂效率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个文件里讲:使教育者成为自己提升的主人,就是一个历史难题。要想把受教育者等最大原动力发挥出来,只能是充分调动学生多主观能动性。其哲学内涵为:要教育外因(教育者、环境、场所、内容)通过受教育者的内因(情绪、兴趣、智力、毅力等)起作用。生本教育的本质就是像邓小平把土地还给农民一样,倡导把学校教还给学习者,把课堂还给学生。
第二篇:南方考察启发
一、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规划进程,制定时间表并按照时间表抓紧完善概念性规划和产业规划。
二、超前筹划机构设置和招商工作。借全国乡镇机构改革之契机,提议实施海洋城区域乡镇机构撤并划转,做好理顺海洋城镇级行政体制的前期工作。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原则尽快成立较高行政层次、较高工作效率的海洋城管理委员会,将该区域涉及的乡镇整体纳入管委管理。提前筹划人员培训,重点培训招商政策、文明礼仪和现代化办公工具。超前筹划招商工作,组织负责人的工作人员到江苏、上海、北京等地驻点招商。
三、尽快确定招商优惠政策和海洋城优惠政策。制定一整套的招商优惠政策,确定对招商工作人员、招商中介、项目主体等各方的具体政策并保证落到实处。尽快确定海洋城开发和支持产业发展方面的优惠政策,重点是财税支持、土地保障、税收优惠、行政审批效率等方面的政策。尽快颁布实施海洋城管理条例、海洋城产业资金管理使用办法、海洋城项目审批办法和产业基金管理章程。
四、尽快确定海洋城开发主体。组建国有资产主导的中方投资开发公司,与新方财团或者公司组建海洋城投资开发合资公司,加快开发进程。中方公司尽量不允许民间资本入股,初
期开发阶段可保持50%及以上的股本比例。新方公司主要考虑有新区或产业园区开发及招商经验的有实力的诚信尚德企业。必要时候可以选择其他国家的投资商,或者不选择国外投资商。
五、尽快启动拆迁安置工作。无论采用何种开发模式,进行土地一级都是必须开展的首位工作。妥善安置拆迁户、完成拆迁工作对推进海洋城整个开发进程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六、建立完善的海洋城特色社会保障体系。将海洋城拆迁农民转换成城市居民身份,保障失地农民生活水平不下降。建立先进的海洋城特色的就业、收入、养老、医疗、教育、公积金等政策体系,将海洋建设成为社保体系健全、人民生活幸福的经济社会特区。
第三篇:南方考察体会
积极探索教学模式,切实提高课堂实效
“全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这是教育界近年流行的一句话,江苏也是除了北京外清华北大招收人数最多的省份。南通有九校联盟,其中有7所是稳居全省前十的(这个排名主要指的是高考成绩和其他学习成绩)分别是江苏省启东中学、江苏省南通中学、江苏省海门中学、江苏省海安中学、江苏省通州高级中学、江苏省如东中学、江苏省如皋中学。联盟中另外两所中学是江苏省如东市栟茶中学,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中学。2009年3月,有幸参加学校组织的赴江苏三所中学(东芦中学、洋思中学、启东中学)教育考察活动,感触颇多,受益匪浅,现将所见、所闻、所思记录下来,与同仁商榷。
一、收获:
1、桃红李白各争艳
三所学校校情不同,课堂教学模式各有特色。东庐中学以讲学稿”为载体“教学合一”,逐渐由江苏溧水县一所乡村薄弱初中成长为江苏省示范初中;洋思中学以“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为自己的教学模式,由江苏泰兴一乡村薄弱初中校发展为全国初中教育的一面旗帜,农村教育的一面旗帜,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素质教育的一面旗帜,也是现代学校的一面旗帜;启东中学坚持精英教育与特长教育相结合,落实“四精、四必”,被誉为“英才培育的沃土,奥赛金牌的摇篮。”
2、五颜六色一种香
(1)三所学校,生源不同,课堂教学具体模式不同,教师素质不尽相同,但都重视集体备课,强调实效,不流于形式。
东芦中学:前一周将“讲学稿”草稿拿出;组长初审后提前两天发给全体组员,提出修改意见;充实后交主管领导审定,制成正式文本;上课前一天将“讲学稿”发至学生,第二天师生共用这一文稿实施课堂教学;课后,教师要在“讲学稿”上填写“课后记”,学生填写“学后记”,用作下次集中备课交流时的补充。
可见,讲学稿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主管领导的积极参与是这一模式得以坚持下来的行政力量。
启东中学:该校是在1980年开始实行集体备课制度的,发起者就是王生校长,经过多年实践探索,他们已经形成一套程序。备课组每隔一段时间专门抽出一个老师去备课,准备教案、作业、测试等,并在集体讨论时做重点发言,其他人对此作相应补充,他的课由别的老师代上,然后再进行轮换,这样,备课组的老师每个人都有专门备课和替别人上课的经历。每天各个班的同学都做几乎同样的题目,教案和学案一体化,作业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提高,学习效率提高了很多。高一、二教师的集体备课集中安排在周日晚19:30~21:20,以年部为单位先集中进行周点评,然后教师到教研组进行集体备课,并非常重视二次备课。高三的集体备课抓得更紧,集体备课的时间是固定的,所有科目均安排在晚间19:30~21:20,科目也固定:周一语文,周二数学,周三英语,周四物理和历史,周五化学和政治。启东中学周日点评是多年延续下来的做法,一是能把教师的心收一收,二是为下周的教学做准备。
为提高备课质量,主备教师停课,保证了工作时间和精力的集中;其他教师轮流替主备教师上课,接受全年级学生的检验,使之不能、也不敢懈怠,这是教师积极全身心投入集体备课活动的内驱力之一;学生在本校范围内就可以享受 1
不同风格教师的授课,资源优化配置。学校高考评价奖励对象主要针对备课组,奖励按照学科在江苏省的均分排名有高有低分到各备课组,再在组内平均分到每个教师手中。每个备课组成员除了为自己班级成绩而战,也为备课组这个集体成绩而战!不能因为自己拽备课组后腿,让其他教师荣誉受损,这是教师全身心投入集体备课活动的内驱力之二。启东中学强调集体作用,淡化个人奋斗;突出备课组作用,淡化班级与班级的界限。
(2)预习环节,举足轻重
东芦中学:所听课程为八年级历史,七年级语文试卷讲评,七年级政治。教学内容:《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走向自立人生》。
洋思中学:所听课程为初一英语《Welcome To Sunshine Town》,初二物理《摩擦力》。
启东中学:所听课程为高三年级语文课。教学内容:《现代文阅读》。
不同课程教学具体内容不同,但程序大体相同。首先展示预习成果。东芦中学通过讲学稿的形式呈现出来,讲学稿是学生在课下完成的,预习作业变成了家庭作业,课上主要解决讲学稿内容。有的是学生来解决,有的是教师来解决。启东中学针对头晚自习课上的练习进行现代文阅读指导。教师授课非常实,没有花架子,没使用多媒体,课堂容量大,针对性非常强。
不管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还是练习课,其基本程序是学生展示预习(练习)成果,师生共同评价,寻找问题,规范解题方法、解题思路,拓展延伸。45分钟的课堂如果没有前期的预习工作将无法推进,更无从谈及能力提高。有效完成预习工作是课堂教学正常进行的必备前提条件。
(3)对学习时间进行有效严格管理,抓紧零碎、边角时间。
洋思中学: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中有一个重要的配套工程——“四清”。“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以日日清为例:两节早读时间给语文、英语,主要是背课文、单词,也会作辅导。需要背诵的检查,分为学生对查、教师抽查,并要作登记。午后辅导,主要有理科负责,一般用来做作业、练习册,更正当堂作业,当日检测题中存在的问题,或作特殊的辅导等。下午第四节课后的大自习、晚自习由各主科老师轮流布置、检查学生作业,每天午后、下午课后、晚自习老师下班的时间,由分校长根据课表进行通盘考虑临时安排。
启东中学:学校细致地规定出每一时间段学生该做哪一科,如高
一、高二周一到周五的早读安排语文科和英语科,早读可以朗读背诵,也可以搞早读测试;高三早读做语文、英语卷或作业,下午一点十分到二点做数学题,这样做还可以为下午上课打基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长此以往,他们心思都回到学习上,闲事、杂事也少了。
时间对每一所学校,每一位学生都是相同的。我们要抓紧每一分、每一秒,注重量的积累,寻求质的提高。时间总量相同,但每段时间安排的具体内容是不同的,事物在总体上数量不变,构成事物的成分在排列结构和次序上的变化也会引起质变,所以我们要注意结构的优化。
二、困惑
1、如何提高高中文科集体备课的效果
对启东中学的考察针对的是其高中部分。启东中学集体备课活动首先在数学学科中自发进行的,后在全校所有学科推广,但效果不同。受文理学科特点的影响,理科集体备课效果胜于文科。文科具有变化性大、表达形式多样性等特点,对很多问题很难达成一致意见,争论很大,如何提高文科集体备课的效果任重而道远。
2、教师如何处理好工作与生活的关系
以启东高三学生为例,学生大约是早晨6:30分左右到校,全体学生星期一到星期六每天12节课程的安排(上午4节、下午4节、晚上4节),晚上走读学生离校大约在22:20分左右,启东高三学生没有星期天,星期天到学校上自习。学生到校,教师必然也要到。这么长的工作时间,这么大的工作量的情况下,教师如何处理工作与生活的关系?他们如何“两全”的?这是个谜。
3、他山之石,如何攻自己之玉?
省情不同,校情不同,我们所见、所闻,只是冰山一角,如何将这冰山一角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有机结合,避免邯郸学步或剑走偏锋?
时间有限,对这些名校的学习只能如走马观花般匆匆而过,不过,在惊鸿一瞥中有所思考,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提供指导也不枉此行。
第四篇:南方名校考察心得
南方名校考察心得
更新观念 求真务实 锐意改革 开拓创新 ——南方名校考察心得.
2008年4月16日至25日,我在刘局长带领下,到南方参加了三场教师招聘会。参观考察学习了临川一中、临川二中、黄冈中学三所全国知名中学。在短短九天时间里我深深地感到教育发达地区那种先进的办学理念、全民教育氛围以及名校勤奋务实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让我的大脑得到了一次全新的洗礼。收获较大,增强了我办好学校的信念。我是农村高中的一名校长,结合工作实际重点谈谈考察三所名校的心得体会。
一、科学有效的管理是提高成绩的保障
1、三所名校和衡水中学一样都突出了年级管理体系,每个年级由主管的年级主任或主管的副校长负责,深化政教、教务科室的管理职能。这种管理模式非常有利于每个年级教学任务的完成。有利于管理的针对性;分管领导责任明确,激发了管理领导的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和成绩意识。
2、三所名校的主任、副校长都任课,也都出于教学一线,是行家里手,也有利于教学管理的针对性和操作性。
3、临川一中的主导学科:语文、英语有较强的实效性,通过突出单独学科,搞特色中学在学科教学中有引领作用。
4、设书法课、心理辅导课,有专任教师,体现了管理细节、教育理念的先进。
5、每周教学、政教工作会议,每周定期的职工会,每周定期考试,每周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常规管理工作落实井然有序,形成了成形的管理模式并以贯彻执行。
6、学校对教师的要求是弹性上班,但学校的教师有完整系统的评价方案,注重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上管理的诸多具体管理措施科学实用,对于任何一所学校都是可以借鉴的,提炼出来,可借鉴参考学习。在迁西教育网上有一项民意调查,制约迁西教育发展的因素是什么?投票最多的是学校管理跟不上。
二、苦干实干是学校创造辉煌成绩的必经之路
三名校在介绍经验时,也有许多经验是我们每一所学校都知晓并强调的,但我们为什么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关键在于我们的落实不到位、不彻底、不能坚持始终如一。抓好各项措施落实远不如三所名校。这是每所学校都存在的弊病,这就是衡水中学总结的。再好的措施+不落实=说空话,三所学校共同总结出学校出成绩要靠学校严管理、教师苦教、学生苦学、没有更好的捷径。
现列举三所名校苦干例子:领导苦干,除校长以外,其余干部均任课,而且每天晚上都要上班;教师苦教,每个班都有70~90名学生,作业全批全改。而且当天作业当天阅,当天晚上必须要阅完试卷,第二天讲评。
三所名校没有礼拜天的概念,都是正常课表,每周只休息星期六下午四点后、星期日下午两节课。全校10,000多名学生只有400名教师,工作量是可想而知。办学条件很艰苦,与名校不相配,政府拖欠工资,30多名教师挤在一个大教室办公。
三所名校的领导苦干实干的精神,不折不扣抓落实的工作作风是非常令人钦佩,很值得学习。
三、学校要发展,自身是关键
临川当地人只有30多万,确有临川一中、二种和另外一所三所高中。生源较少,政府只拨给学校50%的工资,黄冈中学每年只领到政府5,000,000元的人头费、办公费。在这种情况下,三所名校在校生都超过了10,000人,每年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都在20人左右。教师每年的收入都超过了50,000元。这种社会经济效益是地方收入较高的工薪阶层,当地人因之骄傲,外地学子羡慕不已,这其中的关键是三所名校较高的教学质量,名声响。全省学子都要慕名求学到此,学校根本不愁生源。有了生源,就有经济效益。教师的待遇就上去了。他们实行结构工资制,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形成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三所名校座落在才子之乡,有较好的历史根基,但学校发展都要靠自己干出来的,三所名校站位高,在竞争中敢为人先,既能继承优良的传统,又能改革创新。一不怨天尤人,二不等不靠。而是脚踏实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走自己的创业之路。
新集中学坐落在迁西南部贫困地区,有良好的文化基础,曾有过辉煌的过去,近几年来不断发展成长,但改革步子较缓慢,这一点很值得向三所名校学习,应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前进的步伐。四、三年备考措施及分层次教学值得借鉴。学校拟订采取的措施:
首先是学习宣传名校的先进经验,在师生中掀起比先进、找不是、学名校氛围。
一、高三年级在备考冲刺阶段进一步强化 给教师加压、给学生减压的措施和手段。
1、班主任每天早晨五点半到教室,晚上天天进宿舍,直到安静为止。
2、五月份每周一次考试。
3、特长专业教师每天至少听课三节,早晚要求进教室,对特殊生学习进行重点跟踪,确保特长生文化课成绩90%入段。
4、校长亲自抓高三,深入课堂听课,加强高三教师队伍建设,把高三教学工作做实做细。
5、全体高三教师晚上坐班坚持到九点半,给重点学生作业面批面改。
6、请唐山一中教师讲课一次。
7、每个班子成员蹲一个班。
二、树立3年备考意识,加强基础年级教学
高一年级教学确立为整体提高的思路,通过目标激励,严格管理,加强培训,养成习惯,四种方式加强高一年教师管理。对学生实施补课制度,让更多的学生追上课,控制学生流失,起始年级优上学生有紧张感,有高考意识。
高二年级确立分类推进的教学思路。二年级就确立重点生、推进生。大面积发展特长生,特长生培养确立不放弃一生原则,人人都是重点生。从文化课和专业课两个方面重视。高三年级确立重点突破的教学思路。把尚且有1%有希望的同学变成100%的现实。
三、变强调目标管理为重过程管理,在抓落实上下功夫,把工作做实做细。
四、作为校长,不断加强学习,拓展发展新思路,更新教学思想,确立学校超前的办学理念。把新集中学发展成为迁西名校。
五、建立学校主导学科语文、英语。
六、重新研究教师评价方案。2008.4
第五篇:英国基础教育考察印象
英国基础教育考察印象
作者:过骏
2006年9月23日至10月15日,本人有幸成为省国外教育考察团的一员,参加了在英国曼彻斯特的考察和培训。培训采取专题演讲、主题研讨、实地考察、问答交流、撰写报告等形式,对英国的基础教育体制、小学办学、社会教育机构和政府对教育的管理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
一、英国基础教育概况
作为发达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对所有3至16岁的少年儿童实施了14年的义务教育。其中,较为特别的是他们把幼儿3年和小学6年的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实行一体化办学。初中3年、高中2年。国家对11岁、14岁和17岁的中小学生实行三次全国性统考,由国家统一制卷、统一考试、统一阅考。全国性的统考主要是一种水平等级考试,实行等级制。各校成绩在网上公布并排名。
英国的基础教育阶段学校一般规模较小,班级人数一般不超过30人,学校在校生人数多在150—500人之间,走的是精品化的均衡教育之路,学校之间的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相差无几。学校采取的也是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地方教育机构的主要职能是倾注人力、物力、财力,集中精力开发社区教育资源,为学校的教育提供服务与支持。
在学习考察中,我们看到英国的学校在实践着这样的理念:“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学生,更是一个个家庭,我们要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一切都可以改变,这里是孩子们一生到过的最好的地方。”
在英国的基础教育中,一个不能少的理念体现在对于学生个体的尊重、理解与支持,不仅指向弱势群体的失缺,同时也指向发展有潜力、智力发展超常的学生。不仅指向本民族,同时也指向了所有需要享受教育的各种肤色的孩子。他们的学生来自世界各地,仅曼彻斯特就有讲140多种语言的学生。在我考察的披莫其林小学的350名学生就来自25个国家,讲16种语言。这种民族差异、文化差异、家庭差异往往给教育带来诸多挑战,也正基于此,英国政府提出了全纳教育,倡导“一个不能少”的教育理念,并切实通过系统的工作实现了对学校的切实支持与有效帮助。
在英国,国家对教育的领导更多体现为一种支持,对教育的管理更多表现为一种服务。政府为学校服务,学校为教师服务,教师为学生服务。政府在经费上给予足够的保证,确保学校办学条件的均衡化。给学校充分的办学自主权。政府不干预学校的用人和经费使用权。倡导全员性的服务。政府为学校的规划、教师培训、新技术维护、教学方法改进、家庭教育改善、特殊学生的辅导提供服务场所。
英国小学教室的布置和幼儿园基本相同,总是撂满了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的教具和玩具。许多图书也摆放在书架上,学生随时可以翻阅。每个教室都配有一台计算机,供学生听音乐、玩游戏和画画。教学环境自然和谐、有家的感觉,又有学习的氛围。
同时,英国政府的社会化学习资源在教育中实现了高度共享。在全国各地,政府投资兴建了100多个城市学习中心,社区所有的俱乐部、体育场、图书馆、科学馆、博物馆均免费向学生开放,英国政府还在每所城市建有青少年户外活动中心,供中小学生开展户外活动用。
独具特色的教师配备。在英国的小学和幼儿园,每个班级都配有一名教师和助教,实行包班教学。教师实行包班制,几乎承担所有学科教学任务。除规模较大的学校配有音乐、戏剧等少数学科的专任教师外,一般学校的教师实行包班制,承担英语、数学、科学、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戏剧等所有学科的教学任务。教师大学本科毕业,经过一年的师范培训,取得教师资格证后即可任教。助教经过短期培训,没有教师资格证,不可以上课,可协助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教师淘汰率为3—5%。
高效有序的分层教学。学校对同一年级或同一班级的学生,根据其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班组,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规模较大的学校是按班进行分层教学,规模较小的学校是按组进行分层教学。教师安排的教学内容也有所差别。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学校进行检测,学习能力较强或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申请到高班或高组学习,学习能力有所下降或学习成绩有所逐步的学生,可申请到中班或中组、低班或低组学习。通过这样的不断调整和有针对性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最终让每个学生在小学毕业时达到国家规定的水平。
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英国,师生关系非常和谐。校长在领着我们参观校园时,有时会遇到顽皮学生,他们直呼校长的名字,并和校长开玩笑,校长也很高兴地和他们说笑,老师更是如此。学生上课回答问题相对比较自由,他们也像中国小学生一样需要举手示意,但回答问题时,无需站着,仍然坐在座位上。
二、英国基础教育的不足
1、家长期望值低,学生进取心不强。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较好,失业人员每周可得到政府80英镑的生活补助费。这些足以保证一个家庭的正常生活。因此,许多家长,特别是英国殖民地国家的移民,更是乐于享用政府的生活补助金,不愿去工作,也不愿让自己的孩子去上学,安于现状。
2、单亲家庭子女较多,不利于教育。由于英国人婚育观念淡薄,许多人不结婚就同居生子,如果不如意,很快就会分手,对孩子尽责很少,单亲子女在英国有些城市高达50%。这给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3、教师工作时间较长,负担过重。由于实行包班制,教师从早晨进校到下午离校,一天都守在班里,没有休息的时间。加之上课没有现成的教材和教参,教师要利用双休日选编教学内容,压力很大,负担很重。
三、中英基础教育比较
(一)中英教育相同之处
1.理念相同;2.办学目标相似;3.教师同样敬业;4.教育条件都呈上升趋势;5.教学评价、教师培养、学校差异、舆论监督大同小异
其实中英教育的很多方面是相通的。教育的基本的乃至前沿①理念还是基本相同的,如“健康的标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孩子等同重要”„„。
②办学的目标也比较相似,都十分关注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两国③教师同样的敬业,现阶段都因面临学生安全、健康、教学质量提高,自身发展等问题而承受较大的工作压力。中英学校④教育条件都呈提升趋势,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家长和社会的需求。英国学校教育评估的基本目标、方法(和国内一样英国的学校评估也分作校外人员评估和学校自我评估两大类)、步骤和国内的相差无几(听课、访谈、问卷等)。另外在⑤教学评价、教师培养等方面也是大同小异。包括学校差异、舆论监督等矛盾也都惊人的一致。(媒体:英国媒体是什么都能说的,可以说女王、布莱尔的负面消息,也可以片面报道学校,只要觉得很有卖点,中国的媒体也是如此)。
思考:这种比较后得出的“相同”,至少能减少我们原先对国外教育的一些误解,更客观地审视自己身边的、现实的教育。
(二)中英教育差异及思考
1.教育观念;2.孩子;3.教学设施环境;4.教学形式;5.教学内容;6.教师;7.教师培
训者; 8.学校教育评估
当然,两国基础教育的差异还是很明显的。
1.在有些教育观念,尤其对这些观念的理解和表现方式上英国人和我们有着明显的区别。在英国,大家普遍认为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比学习内容更重要,学生以外的所有一切都是其次的。他们认为学生想学什么,想怎样学是重要的,教师完全可以容忍学生对自己教授的东西不感兴趣而做其它事,哪怕这个孩子的这门科目成绩暂时还不理想也无所谓。在国内这是不可思议的。教师会以高度的责任感督促每个孩子“天天有进步”,否则难以向所有人交代。
思考:到底我们的教育要向谁交代?
2.相比国内的孩子英国孩子更幸福。学习时间短,“每个孩子都同等重要”,在校期间享受“家庭式的关爱”。
思考:对教育功能的定位要与时俱进。
3.教学设施环境方面,英国学校安全实用体现学生的价值追求,国内追求标准超前体现办学者的价值取向。
英国:安全:英国门,地面,分区活动
设施的使用上:室场兼用,教室大小,空地面供认数、游戏
教室布置:学生作品,作业,体现个性与交流
中国:校门,我校教室信息化生机比1:2.7,以创建为目标动力,思考:办学目标应立足学生更好地结合各界需求。创设学生喜欢的环境。
4.英国学校的教学形式更灵活,国内学校的教学形式更稳定。在英国只有小班教学,学生获得直接指导帮助的机会和质量比起四五十个人的班级学生要更多更好。其实英国学校里的孩子因国籍、种族、家庭环境,自身学习态度等原因,学生的层次跨度比国内的还要大。小组合作、个别辅导、不拘模式、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是他们最理想的选择。授课采用包班制,助教协助教学。英国人可能比较多的是把教学看作是技术,追求学得怎样。国内因教育资源的原因,多数学校还没有条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小班化教学。因而分层次的,为学生量体裁衣式的教学是很难施行的,尽管我们也完全知道这种方式效果会更好,也只能采取效率更高的,照顾面更广的教学形式。中国教学是艺术,追求最优优化的教,中国教师参加通识培训、公开教学、评优活动所耗费的时间偏多。
思考:小班化教学是必由之路,在学校内部积极创设条件。包班和分科各具特色,各有所长,也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可以相互借鉴。——国内小学低年段可以向幼儿园靠。分科教学更适合中国现阶段国情,助教合作式授课方式值得尝试的。
5.中英两国学校教学内容的差异是非常大的。英国学校通常是模块式的,以知识点为主的教学。学生没有课本,一般只是在课上发给相关的讲义、作业卷、和辅助材料,更多的知识和能力习得来源于课后自学,相比中国孩子,他们有机会通过上网,参观图书馆、博物馆和其它具有教育功能的公共设施,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获取更广泛的,与生活联系更紧密,也更有用的东西。国内的教学凭借主要是课本,在课后和校外的延伸性、拓展性学习方面,中国的孩子显然是比较匮乏的,这并不是靠教育主管部门倡导一个综合实践活动就够的,毕竟两国的教育制度、评价标准、保障措施方面的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
思考:期待发展性评价,真正着眼学生的一生的发展。国内高考制度也在调整,人才选拔方式必将改变。
6.英国教师知识面比较宽,而国内的教师显得更专业。英国的小学教师大多为本科学历,拥有较专业和广泛的的学科知识,以适应包揽某个班级所有学科教学任务的需要。国内发达地区的小学教师现在也在朝高学历、高素质方向发展了,但是由于培养方式的不同和固
有定势等因素的作用,往往只能胜任较少的学科教学任务(尽管他们并不缺乏潜力),而不是英国教师的11~12门学科。在英国教师是没有办公室的,一个教师一天到晚就是和这个班级的孩子打交道,更容易全面地了解评价和帮助学生,师生关系比较融洽。国内学校教师上课是“车轮大战”,教师分别在不同的班级,面对不同的学生组织教学活动,因为“专业对口”,教学的科学性是高了,工作效率也比英国的教师更高。但是对于学习主体而言,这种高效有可能不是他们最需要的,对于孩子的可持续发展的有益影响也是有限的。
思考:大专学历在江苏发达地区已成为小学教师的基本学历,本科、研究生也不在少数,但须加快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改善教学的出发点应从适应学生需求开始。
7教师培训者的授课风格迥然不同。英国导师的讲课很简短,较多的时间是学员们分组讨论、交流汇报、解疑小结和拓展提高。而中国专家学者讲课往往滔滔不绝,内容丰富、语言组织严密,但和教小学生一样缺乏对学习主体的需求的研究与调动。这些天接触的英国教授、学者和校长,一般都不习惯将他们认为重要的东西和盘托出,更多信息的获得来自于我们的主动提问。他们好像并不善于很严密的地将问题解释完整、具体,所以为了确保信息的准确和理解得比较深刻,我们学会了追问,经常会“打破沙锅”,“引导”他们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阐述我们感兴趣的话题。
思考:学习是探索,是主动发现,而不是简单接受。
8.英国的教育评估抓住了关键。
他们有一个独立于教育主管部门的机构实施评估职能,对督导规则的执行比较严格,如“回避制度”,“公示制度”等,力求公正公开。对督导结果的解释、处理和使用立足于促进学校发展。
思考:改进对评估结果的解释、处理和使用。改变对业绩的态度。
通过对两国教育的比较,我发现在中英教育很多方面其实无所谓孰是孰非,孰优孰劣。中英两国社会制度、文化背景、历史传统、教育体制、社会保障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教育的影响是无法回避的。总的来说,各自的选择还是合理的,现实的,也是成功的。对于不远万里前来求学的我们而言,还是坚信“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2006.10.25
打印本文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