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探诵读经典名著与儿童道德情感的培养(范文)
初探诵读经典名著与儿童道德情感的培养
天门市文昌学校
中华民族是具有伟大民族精神的民族。千百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历尽沧桑,愈挫愈强,古老而又灿烂的文化,谱写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掩卷而思,从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到唐代韩柳的古文运动,从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从鲁迅先生的《呐喊》到莫言登上诺贝尔文学奖的最高颁奖台。古往今来,无不贯穿着一条亘古不变的文学主线———经典名著。因此,诵读经典名著,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美德,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以及营造和谐社会,发展社会科学,已成为我们中华民族团结奋斗,文明礼貌,不折不饶,坚强不屈的伟大动力。
自古以来,许多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都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看作儿童启蒙教育的主体部分。《三字经》中“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 性乃迁”所言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经典诵读与儿童道德情感的培养之间又有哪些逻辑关系?
一.从经典诵读中汲取精神营养
走进名著的殿堂,诵读经典的佳句,让人感受到名著的魅力,可谓书有清香,其乐无穷。
启蒙图书《三字经》,人称中国的小百科全书,书中历代朝廷的变迁,道德品质的修养,名人轶事,诸子百家,更有那天文、地理、无所不及,应有尽有。
下面我们略举一二。
1.“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文章先叙述孟母,窦燕山教育孩子读书、做人的历史故事,后发表作者的见解。叙议结合,让人深省。
2.“兄则友 弟则恭 长幼序 友与朋 君则敬 臣则忠”从人的道德伦理准则对儿童进行教育。告诉他们怎样为人处世,怎样对待兄弟朋友,乃至国家、朝廷。一字千金,让人受益匪浅。
3.“昔仲尼 师项橐 古圣贤 尚勤学 赵中令 读鲁论 彼既仕 学且勤 披蒲编 削竹简”“头悬梁 锥刺股 彼不教 自勤苦 如囊萤 如映雪……苏老泉 二十七 始发愤……若梁灏 八十二 对大廷 魁多士”书中列举古代先贤求学的故事,勉励儿童刻苦读书,勤奋学习。
4.“自伏羲 至皇帝 号三皇……革命兴 废帝制 立宪法 建中国”寥寥三百字,囊括几千年。将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尽收书中,让儿童了解中国历史。
如果说《三字经》是我们的良师益友,那么《弟子规》则是我们的行为指南。
据我所知:《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分由在家、外出、待人、求学等五个部分组成。旨在教育孩子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正忠厚家风,养成良好习惯。因此而作为儿童启蒙读物。
“入则孝”教育孩子尊敬父母,孝顺父母。书中养乳跪恩,乌恩反哺成为我们感恩父母的光辉写照。
“出则弟”告诫我们进入社会要顺从上辈,奉事兄长,而“谨与
信”则是教育我们日常行为要谨慎,不可放逸。对待别人要讲究诚信。“泛爱众”又是勉励我们要学会宽容,学会博爱。
《弟子规》中在谈到“则学文”中,更是从惜时、勤奋等各方面进行阐明道理,激励儿童努力学习,提高自己。
再有四书五经则不一一而论了。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经典名著是我们的指路明灯,是我们的良师益友,是我们的精神粮食。她培养了我们的情操,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更开拓了我们的视野,促使儿童健康成长。
二.从日常行为中寻找客观规律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学校教育就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学生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按规律办事,要尊重规律。特别尊重儿童的成长规律。
下面以我们文昌小学为例进行假设求证。
我们文昌小学是一所全日制的寄宿制民办小学,全部属于留守儿童。其中不少学生来自单亲家庭或者绝大部分的父母都在外地务工。他们缺少家庭教育,缺少父母温暖,缺乏远大理想,缺乏自律能力。
在学校,他们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无所用心,得过且过。迟到、早退现象普遍存在。上课东张西望,心猿意马,作业马马虎虎,拖拖拉拉,自觉意识差。生活上,有好多儿童鞋袜不会洗,被子不会叠,满口是脏话,随手扔垃圾,自理能力差。更有甚者,中高年级的学生翻墙越室私自外出上网,他们斤斤计较,缺乏宽容之心,轻则污言秽语,重则打架闹事,守纪观念差。
面对三差现象,我校借鉴外校经验,从2010年春起,开展诵读经典名著活动。近三年来通过诵读经典名著,三差现象得到有效的遏制,学校面貌大有改观。学生素质普遍提高。可以说今日之文昌,非复往日之文昌了。
感恩每一滴水珠,她把我们滋养。感恩亲爱的父母,他给我们带来了生命。感恩尊敬的老师,他给我们知识和力量。
六年级学生刘茹梦,孝敬父母,感恩双亲,已成为全校的楷模。她在难能可贵的四天月假中,每天早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为爷爷奶奶端洗脸水,然后是整理床铺,打扫清洁。她说:让爷爷奶奶开心,是我最大的幸福。
九年级吕昊同学,来自于河南省邓县的一个单亲家庭。父亲在我市打工,靠爷爷奶奶抚养长大。特殊的家庭环境,使吕昊同学养成了性格内向、寡言少语、学习懈怠的不良习惯。自从参加经典名著自学小组后,一切都变了。在去年的中考中,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天门市实验高级中学。
四年级
(一)班邹玉辉同学以“性本善”为座右铭,以“勿自私”为行动准则。他把在操场上捡到的两百元钱毫不犹豫的交给了老师。当失主感谢他时,他说:“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我怎么能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是《弟子规》告诉了我该怎么做人。”话语不多,但感人肺腑。
五年级程翔风同学是丹江口的移民。母亲是一个三级高危高血压患者,全家靠父亲一人种责任田维持生活。程翔风同学在校非常节俭,从不乱吃零食,是全校有名的小气鬼。可是在每年一度的为残疾人献爱心捐款活动中,他都毫不吝啬地捐献三元、五元或是七八元。其精神感人之深,令人泪下。
思想是行为的指南,行为是思想的体现。我校学生日常行为的变化较好地验证了这一客观规律。
三.从诵读名著中,培养道德情感。
自2010年以来,我校以台湾台中师范学院语教系王财贵教授的“经验教学计划”为蓝本,按学生的不同层次开办了“幼儿养性班”“童蒙养正班”“少年养班”,各班分别以《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十善业道经》、《二十四孝图文》等为主要学习内容。同学们在轻松的诵读中培养了情操,规范了行为,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自律能力,培养了道德情感。
(一)建立机构,健全制度。诵读经典名著纳入学校常规管理范围。
1.学校建立了诵读经典名著领导小组。董事长任组长,教务副校长任副组长,各班班主任为成员,专人授课,全程管理。
2.教务处统一编排课程。1-3年级每周3节正课,4-6年级每周2节,7-9年级每周一节。另外,学校安排每天早上15分钟为学生诵读经典名著时间。
3.每周三下午第四节课为学校诵读经典名著知识讲座课。
(二)丰富多彩,全面开花。诵读经典名著成为靓丽风景。
1.每周一学校升国旗仪式后,全校师生集中诵读经典名著15分
钟,让每人都感受到经典名著的魅力。
2.学校开办二胡班、葫芦丝班、书画班、电子琴班、体育班、野外拉练班、文艺表演班……等特长班。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兴趣。
3.学校开设“我型我秀”展板栏目。每周评选一批在诵读经典名著中涌现的星级学生,渲染诵读环境,营造良好氛围。
4.学校安排以班为单位每周开展一次诵读经典名著交流会。让学生们畅谈感想,展示自我。
胡锦涛总书记曾经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我国社会现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对于儿童的启蒙教育,必须把德育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地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班节之中。因此,“怎样培养人”已成为我们文昌学校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
经典名著是精神文明的使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我们的指路明灯。目前,诵读经典名著,在全国范围之内,已成为燎原之势。再从心理学角度讲,零到十三岁是人类记忆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而理解能力发展较为缓慢,比较薄弱。因此,我们鼓励儿童背诵,恰好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古人云:“读书万遍,其义自见。”这种直觉的学习法,能使大脑的压力得到舒解,健康的身心得到体现,积极智能得到开发,道德品质得到净化,学习能力也随之自然提高。因此,诵读经典名著,培养儿童道德情感,自然水到渠成,无可非议了。
2013.9.20
第二篇:名著推荐与诵读(推荐)
名著推荐与诵读
1、《西游记》作者吴承恩(射阳先生),明代人。
2、《西游记》为章回体小说(神魔小说),共一百回,前十二回为引子,十三到一百回为故事的主体。这是一部浪漫主义作品。
3、《西游记》主体部分写取经途中的八十一难,具体写了四十来个故事。如:僧人纵火烧唐僧、金銮殿伏虎三劫、通天河受阻、火焰山受阻、真假悟空难辨等。
4、《西游记》所写人物大致分为三类:
一、天界神佛,二、人间僧俗,三、山野妖鬼
5、唐僧在历史上确有其人,法号叫玄奘;猪八戒的法号叫悟能;沙僧的法号叫悟净;孙悟空法号悟空,又叫孙行者、孙大圣等。
6、孙悟空是《西游记》中头号人物,他乐观、聪明、勇敢、顽皮、灵活、热爱自由、除恶务尽,充满斗争精神,最后得到一个“斗战胜佛”的称号。大闹天宫勇敢、顽皮、热爱自由
火焰山受阻聪明、乐观
摔死黄袍怪,又摔死黄袍怪的孩子,说明悟空除恶务尽,斩草除根。
7、猪八戒憨厚纯朴,没有害人之心。脏活、累活是他干,但他也有时偷懒睡大觉。有时战斗很勇敢,但也有时逃避战斗。
8、唐僧:心地善良,信仰坚定,勇往直前,义无反顾。但又窝囊、糊涂、太慈悲,甚至“不知好歹”。
9、师徒四人到达西天取经时,管经书的尊者向他们索要“人事”,“人事”指礼物,好处费。
10、本书的主旨是:告诉人们为了实现某一崇高的目的,必须艰苦奋斗,长期坚持,勇敢地战胜一切敌人。
11、作者通过唐僧和孙悟空的性格的对比,大大肯定了孙悟空的战斗精神,批判了唐僧向恶势力屈服的软弱态度。孙悟空追求平等,反抗邪恶的品格和英雄主义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他神通广大,才智超群,更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但是,在这样一个英雄的头上却戴着无法摆脱的紧箍,他的才智和能量受到极大压抑;而掌握着紧箍咒语的,恰恰是昏庸无能的唐僧;这是孙悟空的悲剧,也是中华民族长期蒙受封建统治、礼教束缚的象征。
12、铁扇公主与孙悟空有仇,因为孙悟空与她的儿子圣婴大王红孩儿“有些言语”,发生过很大的冲突。孙悟空为了搭救师父唐僧,请求南海观音,用诱敌深入之计让红孩儿陷于天罡刀刀丛之中,从此戴上一个“金箍儿”(与孙悟空头上的紧箍儿同一类的东西),不能妄动了。
13、《西游记》这部著作的由来:
唐代的大和尚玄奘到天竺取经,回国后,由他亲自口授,门徒记录整理,写《大唐西域记》一书,而稍后的《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则给取经过程加上若干神话传说,不完全是信史了。在宋代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一书中,神话传说的成分进一步增加,中心人物也由唐三藏变为神通广大的孙行者。到元代,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师徒四人一道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大体定型。元明两代还产生了不少以取经故事为题材的平话和戏剧。吴承恩正是在民间文学的基础上进一步予以加工整合,经过一番再创作,才写成了故事情节完整、人物形象生动的长篇章回小说《西游记》。
综合实践活动
保护野生动物
1、写出几种珍稀动物的名称: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藏羚羊、野生东北虎
2、泰兴地区珍贵植物:银杏、水杉
3、保护珍稀动物的意义:
一、保存物种,二、维护生态平衡,三、利于人类的生存、发展。
网上读写与交流
1、网上阅读要善于选择,要提高阅读效率就要学会搜索。
2、保存文件可选择“文件(F)”中的“保存文件”,也可用剪贴板复制。
3、搜索是在“Search(搜索)”左边的方框内填入主题词,如“红楼梦”、“西游记”等,然后按一下“Search(搜索)”键。
4、电子邮件:换行不用空两格,署名不要换行,最后不必写日期。
赛诗会
1、要a确立主题b确定内容c选择形式
2、意义:扩大知识面,提高文学素养,陶冶精神情操。
第三篇:浅谈对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
浅谈对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工作者立足于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对学生道德教育进行了探讨与研究,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尤其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尚未形成一套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体系,没有把相对稳定的道德规范一以贯之地灌输到青年学生中去。因此,学生的道德品质存在许多问题,表现在:理想信念确立方面缺乏明确性、坚定性和持久性;处理人际关系方面以“自我为中心”而产生的自私、冷漠性,言谈举止方面缺少基本的礼貌性及必要的公共道德常识性等。
为什么学生身上会存在着这些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在教育观念层面上忽视或轻视道德情感因素的培养是一个主要的因素。
道德本身是一个既包含理性又包含情感的东西。道德情感的来源,一部分是从现实生活中得来的好恶影响;另一部分是道德典型的事迹对个体情感世界的冲击、影响、感染;还有一部分是个体的道德体验。
美好的情感对于人的道德追求有哪些作用呢?
一是美好的情感是使抽象的道德理性在个体心中生根的土壤。
情感是个体的心理体验,是一种价值上的倾向,它是个体信赖,认可的东西,是活生生的自我的一部分。因此,只灌输道理,不注意在受教育者心中培养与之相吻合的情感,道德教育就会变得枯燥乏味,不会产生好的效果。二是美好的情感是推动道德主体追求高尚人格的动力。
人对真诚和善良的追求,更是缺少不了美好感情的推动。因此,以人间最美好的情感去影响,是培养他们高尚情操,引导他们追求道德人格的好方法和较为自然的力量。三是美好的情感是连接主体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相统一的纽带。
加强美好情感的培养,是使道德认识向道德实践转化,实现知与行相统一的重要的精神动力。四是美好情感的培养有利于道德主体的心理健康。
有利于开阔道德主体的视野、拓展道德主体的心胸,促进道德主体的心理健康发展。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感呢?
教师要加强自身的道德情感修养。目前的教师均受到系统的科学文化教育和专业理论知识教育,知识面广,信息量大,具有较好的科学文化素质。但是,也是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自身理想信念树立的坚定性、明确性、牢固性及道德知行的统一性,直接通过他们的言行,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教师也要不断地加强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建设和培养,增强职业道德和社会使命感。
把美育作为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基础。美育作为一种艺术,其强烈的感染力具有其它学科无法取代的独特优势。千百年来被人类肯定的文学艺术作品,高雅的文学艺术活动,都是培养美好情感的最好课堂。因此,学校应当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进行多种艺术活动的场所。
现实生活中的英雄模范事迹,也是最好的审美教材。要通过英雄模范事迹的影响,教育和帮助,使学生心灵中生长出最善的部分。并从中认识到只有坚持道德的知、行统一,才能使道德主体和谐美丽,才能谱写出人生平凡的壮举和瑰丽的篇章。
第四篇:诵读经典诗文培养道德情怀
诵读经典诗文培养道德情怀
——实验小学经典诵读总结材料
崇明县实验小学杨晓萍
“雅言传诵文明,经典浸润人生”,这是无数有识之士的见解与共识,更是许多忧国忧民爱国之士的呼吁与呐喊!三年之前,随着《两纲》教育的掀起与全面铺开,经典诵读已成为民族精神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抓手。在上级领导的英明决策下,在县德育室的统一部署和业务指导下,我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德育室精心策划,全体班主任和语文教师、阅览课教师群策群力、各显神通,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夯实了学生的文学功底,陶冶了学生的道德情操,改变了学生的行为习惯。现将我校三年来开展的经典诵读工作作如下梳理与回顾:
一、高度重视,整体部署,上下联动,目标一致。
我们把经典诵读作为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抓手,作为提高学生道德情操、文明习惯的重要工程。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我们制定了实验小学经典诵读三年规划。规划中,既有学校的总目标,又有各年级的分目标。对于各年级经典诵读的内容,我们依据德育室的总体要求,作了相应的规定。如一年级以《三字经》为主、二年级主要读《弟子规》、三年级则以《论语》为教材。而四、五年级学生以年级组为教研单位,使用弥光智慧小站编辑赠送的经典文化读本第四册及《论语》、《大学》、《中庸》、唐诗宋词、经典美文为教材,开展诵读活动。
在经典诵读的实施策略上,我们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又达成了着眼“熏陶”,注重“感悟”的共识,即以激发兴趣、内化行为、陶冶情操为目标。虽提倡探究但不求甚解,只求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耳熟能详。要承认个体差异,不求好心切,不求程度整齐划一。教师在操作中只有鼓励,没有责备。宁静勿燥、宁简勿繁。引导学生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地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二、丰富形式,创新机制,精心策划,立体构建。
(一)引导观念转变,营造浓郁氛围
1、我们组织班主任及语文老师、阅览课老师学习探讨《崇明县经典诵读实施方案》及《实验小学经典诵读三年规划》,印发台湾及相关学校经典诵读的成功经验,明确经典诵读的深远意义,把握经典诵读的方法技巧。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自觉行动。
2、以印发家长信、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将学校的读经计划、要求告知家长,争取家长支持配合,开展亲子共读,形成家校合力,提高诵读成效。
3、红领巾广播台、演播厅开设古诗文诵读欣赏等栏目,营造经典诵读的良好氛围;
4、学校开辟古诗文文化长廊。(有古诗文字画展览、名人鉴赏、古诗文中的美德故事介绍、古诗文内涵解析及各项古诗文诵读评比结果的宣传栏等)。
(二)注重读经教研,提高读经实效
1、班主任工作研究组进行相关的诵读研讨活动(各年级在年级组长的牵头下,每月进行一次研讨活动,相关人员共同参与。探讨读经方法、认领读经课题,交流读经经验。);
2、各班主任、语文教师及阅览课执教老师,经常反思读经指导过程中的经验得失,进行个案研究,撰写读经案例,以利完善改进。
(三)加强日常管理,形成读经制度
1、各班级每周都要在教室的文化角抄录2—3首古诗文或相关内容,供学生课前、课余时间诵读,并建立班级图书角,配备相关资料。
2、学校为每个班级建立“班级诵读古诗文档案”;每个班主任为学生建立“诵读古诗文个人档案”。记录班级、学生诵读古诗文的详细情况。班级里还有每个学生诵读古诗文的争章进度表,激励学生你追我赶,踊跃夺章。
3、部分班级还建立了学生家庭亲子阅读联系反馈制度,及时了解每个家庭的阅读进展、阅读成效,并及时给予肯定鼓励。
4、开展结对互助,同伴相扶活动。有的是高年级与低年级结对互助,有的是同班级中进展快的同学扶助相对滞后的学生。
(四)整合多方资源,有效拓宽途径
1、经典诵读与争章活动相结合。(引导教师认真依照县级经典诵读金、银、铜章要求,鼓励学生积极争章达标,培养学生经典诵读的兴趣,使经典诵读与少先队争章活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经典诵读与礼仪修养、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相结合。(通过《三字经》、《弟 子规》、《论语》等经典诵读活动、领略诗文内涵,以此内化自己的言行,提升自己的修养与品位。)
3、经典诵读与创建学习型家庭相结合。(引导亲子共同诵读中华经典,共享 中华文化大餐,在教学相长中提升整个家庭的文化素养。)
4、经典诵读与多项评优活动相结合。(校级层面将经典诵读活动与优秀班 集体创建、五好学生评选、当代小先生、苗苗好儿童等推荐相结合。班级层面也
以经典诵读活动作为班级评优活动的指标之一)
(五)组织多彩活动,高涨读经情绪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根据作品的语言描绘、绘画、编演,制作小报、从而活化诗文、再现诗文。
2、学校每学期开展一次大型“诵读古诗文”活动。这些活动有诵读会(内容有指定内容背、接龙赛、抢答题、自由背诵等);诗文表演;中华经典美德小故事讲演、诗文图展、书法展;诗文接力赛等。活动结束后评选优秀班级和选手。
3、每年六一期间,结合学校文化艺术节,进行个人、小组、亲子、班级、集体中华经典朗诵会。
4、以经典诵读为主题,开展征文、演讲等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各负其责、各显神通,创设了许多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和形式,使学生爱学、乐学、愿学。如:背一背,评选记忆小能手;写一写,硬笔书法展才华;画一画,经典漫画巧创作;演一演,吟颂诗文齐合作;品一品,撰写心得谈体会等。
(六)改革评价机制,有效推进经典诵读
学校形成“常态下的读经活动评价”机制。以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以日常抽查和活动检阅相联系、以阶段评价和学评价相综合,积极探索评价模式,推进读经活动的深入开展。
1、所谓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就是既检验各年级、各班级学生是否基本完成年初制定的阅读量,同时要与年级组开展的读经教研活动、认领的读经子课题推进进度、学生的掌握程度及行为内化程度结合起来进行评价。
2、所谓日常抽查和活动检阅相联系,就是学校即重视日常抽查,看各年级、各班级规定时间是否确保、规定内容是否落实,又要看各班级学生的读经争章活动进展状况如何、学生在学校层面组织的各项读经活动中的参与面、获奖等第等相联系。
3、所谓阶段评价和学评价相综合,就是不以一次抽查、一次活动为依据,允许暂时落后,容忍特殊缘由。而是以多次评价为综合,从而形成学评价。
三、日积月累,滋润心田,滴水穿石,可喜变化。
三年来,我们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组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学生的识字量在经典诵读中大大增加。
低年级学生是用手指着经典教材来诵读的,边读边看,儿童通过反复听或读某个字的读音,同时观看这个字的形状来认识这个字。尽管他暂时并不理解这个字的含义,但是对这个字他却能认识,能读出这个字来,能在无意识状态中“自动”识字。据调查,到二年级结束,学生熟读了大量经典之作后,他们的平均识字量已经达到2500个,有能力高者达到3000个左右,超出了新课程标准规定的识字量,甚至有些连大人都不认识的生僻字,他们都能轻松读出来。以上这些现象,很多是我们始料不及的,有的甚至大大超出了我们原有的想象。
(二)学生的语言积累和写作能力得到提高。
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薄发”。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诵读可以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妙词佳句,他们的语言“材料库”在诵读中不断地丰富,而且在诵读中也潜移默化地学习到了一些表达方法。从学生一篇篇在各级各类的征文获奖习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天天在进步。这也与经典诵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三)师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升。
经典诵读带给我校师生的是一种精神境界的提升。事实证明古典经文的诵读,对学生道德、品行、性情、气质都会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极见功效的人格熏陶教育。如学了“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怯”后,学生知道了要珍惜光阴,于是逃作业的现象少了,沉迷于网络游戏的人少了。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懂得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于是,说脏话、粗话的人没了。校园里乱扔垃圾的现象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主动拾捡垃圾、主动劝阻同学的人多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使他们知道了做人应该多替别人着想。“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让孩子们懂得了要孝敬长辈。于是,三八妇女节、重阳节来临的日子里,孩子们忙开了,他们做卡片、写贺词、为母亲洗脚、给长辈倒茶、写信、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感恩”的旋律。有妈妈生病了,孩子对妈妈问寒问暖,端茶递药,让妈妈十分感动,问其原因,孩子说:“《弟子规》上说:‘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所以我要关心妈妈。”多么可喜的变化,多么神奇的变化。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的老师也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着自己,教育理念得到了提升,人文素养得到了有效的发展。他们认识到对学生进行诵读经典的教育,不是一种时尚追求,而是在学生心中根植一种理念;不是一种功利行为,而是为学生终身发展投资。
学生们从经典诗文中受到了熏陶与感染,他们从爱班集体开始。人人讲正气,求上进,形成健康向上的班风,增强了集体凝聚力,培养了集体荣誉感。在近三年的班集体验收中,校合格班集体达到100%,优秀班集体达30%以上。
道德教育,对于学校而言,可谓任重而道远。一个人一下子全面提高道德境界很难,短期内养成健康崇高的道德习惯也做不到,但从一点一滴做起并不难,每天提高一点道德认识,每天形成一点道德思想,每天锻炼一点道德意志,每天获得一点道德体验,人人都能够而且应该做得到。开展经典诵读,便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第五篇:儿童经典诵读
儿童读经,修身养性
全球“儿童读经”发起人台中师范大学王财贵教授认为:人的一生要学的东西非常多,简单地可分为科学知识(如数理化等)与非科学知道(如美术音乐文学),对科学知识的传授要按照科学方法来进行,即“第一步懂了才教第二步”;而非科学知识的传授则要靠“耳濡目染,逐步提升”的方法来进行。
对每个孩子的一生来说。学校的考试成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通过教育培养他学习的兴趣以及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古话说“三岁定一生”,儿童心理学研究发现,0~13岁是他们一生中记忆力最佳的时期。这个时期,他们的吸收能力像海绵一样强大。给他经典,他就会吸收于内心深处,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典之精髓就会慢慢地在他身上发酵,从此“与经典同行,与圣人为伍”将贯穿于他生命的始终!
一、各界支持
人襄盛举 九位老人的《紧急呼吁》
九位德高望重的全国政协委员在1995年第八届全国政协会议上,以016号正式提案的形式,发出《建立幼年古典学校的紧急呼吁》。以焦急迫切的文字,为我们敲响了传统文化正处于存亡续绝关键时刻的警钟。
《紧急呼吁》指出:“我国文化之悠久及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罕有其匹的连续性,形成一条从未枯竭、从未中断的长河。但时至今日,这条长河地在某些方面面临中断的危险。”
《紧急呼吁》强调:“构成我们民族文化的这一方面是我们民族智慧、民族心灵的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也是几千年来维护我民族屡经重大灾难而始终不解体的坚强纽带;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任此文化遗产在下一代消失,我们将成为历史的罪人、民族的罪人。”
他们希望学校、社会能重视对传统经典的诵读和教育,“在有生之年重听弦歌,到古典学校中走一走,看看后继之人。”
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叶嘉莹说,我认为,教儿童学古诗可以从幼儿园就开始。一般人常以为幼儿园的孩子太小,如何能懂得古诗?这观念并不正确。以 我个人四十年来教授古诗的经验,在海外教4岁到8岁的孩子学古诗,效果极佳。幼年的直感能力强,记忆能力也强,若以唱歌和游戏及说故事的方法教孩子们学古诗,他们不仅很快就可以熟记成诵,而且会感到很大兴趣。
原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杨叔子说,人文教学从娃娃抓起,这对强大国家、繁荣民族、造福人类而言,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事;也是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的课题中应有之义。……我规定了我所指导的博士生,1998年入学的,必须学、背《老子》,1999年入学的,还得加上学《论语》,背《论语》的第一篇到第七篇,否则不予论文答辩。
二、儿童经典诵读工程——是指在记忆力最好的年龄阶段(0-13岁左右),通过诵读古今中外最经典的篇章,使少年儿童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全面发展目的,为网络时代各国文明的广泛交流和深层融合,以及在此背景下人类新文明新文化的创造打下基础,争当学通中外的国际化创造性人才。其领域涉及家庭教育、幼儿园和中小学教育。
三、倡导“读经”的好处:
第一,“经典”本来就是古文,读经可以训练古文基础。
第二,直接研读“经典”,直接接触文化传统中之最高智慧。两件事一次完成。而有了古文基础,将有助于白话文写作;有了传统智慧,才能能力会通西洋。
就儿童之读经活动说,“经书”更是难懂。但儿童心智发展重点在于“记忆力”而不在“理解力”。所以不要勉强要求理解,而应趁此时一面利用其记忆之强,记下一些文化中的精华作品,同时也训练了他的记忆力能力,待其长大后,阅读能力自然增强,对本国文化也会有亲切之感,所记得的文句自己可以渐渐领略,如遇有人指教,更能触类旁通。众人之中,将可出现“为往圣继绝学”之人才。
单从语文程度上说,儿童读经一年,可有高中国文化度;读经二年,可有大学国文程度;读经三年,可有中文系国文程度。至于人格之陶冶、气质之变化。其效能更不可测度。
第三,从小教导儿童读诵经典,不仅符合儿童学习的天性,而且自幼就开 始接受五千年文化的熏陶,奠定一生优雅人格的基础。
经典是唤醒人性的著作,可以开启人们的智慧!经典能深入到一个人心灵的最深处,能培养一个人优雅的性情和敦厚的性格!文言即文章的语言,是多数经典使用的语言,是经过千百年来锤炼升华而成的优美、简洁、精确的语言。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的长河中,能够流传至今的经典之作莫过于经、史、子、集,其中蕴涵了大量的成语典故、伦理道德、人文历史、礼仪风化等中国文化。儿童在这些经典的熏陶下,就会从内到外地散发出儒雅的气息,变得知书达礼,心胸宽广,学习能力倍增!
第四,学以致用。读经典就是平素说的精读。精读就是选择最好的书来读,把它读熟,背出来,默写出来。一熟就把书本变成自己的东西,等于放在自家的仓库里,在哪个柜子的哪一层,都知道。随用随取,不会搞错。用多了,自然心灵手巧,会有神来之笔、天造之功。不晓得哪里来新思路,新主意,新做法。孔子在《周易系辞》里说“阴阳不则之谓神”,浑然天成,大概就是这种境界了。
精、熟、悟、用、巧、新——六个字中,精熟是根基,悟字是关键。悟是左边一个心(忄)、右边一个我(吾),我自己心灵开悟、自己证悟。自己懒得去悟,等着别人讲解,久了自己大脑萎缩,心机不转,手脚不灵,把自己废了。
四、儿童经典诵读教学方法
1、人人是老师 处处是教室
只要有热诚,会读拼音,就能成为一名导读老师。
2、“小朋友,跟我念!”是教学的六字真言
用活泼愉快、唱儿歌或背广告词的方式,让儿童和老师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自然地熟读,而后从中获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是一种在唱游中学习的方式。
3、每天诵读20-30分钟
在学校由老师利用课间、早自习或分组活动的时间,分几个时段背诵(因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所以以时间短、多反复为佳)。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诵读,既能增进亲子情感,又能把诵读经典的乐趣与好处和家人分享。
4、背诵速度采取渐进的方式
儿童的背诵速度将在三个星期后明显加快,因此: 第一个月每天熟读或背诵半页; 第二个月每天熟读或背诵一页; 第三个月每天熟读或背诵一页半。
诵读的先后顺序由老师根据小朋友们的兴趣决定,如果一个班有二分之一小朋友能够背诵,就可以进入下一单元。暂时落后的小朋友,只要多少背一点,也有相当的功效。
五、经典诵读工程专用教材如下:
我们建议老师有家长按照三辑“新月经典”的顺序安排引导儿童诵读。每一辑诵读本,基本上在13岁前即小学毕业前完成,要求学生精读熟读,最好能背诵:
(1)《三字经》、(2)《弟子规》、(3)《笠翁对韵》、(4)《论语》、(5)《老子》、(6)《诗经》、(7)《孟子》、(8)《易经》、(9)《楚辞》、(10)《菜根潭》、(11)《唐诗三百首》、(12)《庄子》、(13)《尚书》、(14)《古诗源》
第二辑幼学诵读本,应在小学毕业之前完成,只供学生补充诵读: ⑴ 《三百千》⑵ 《孝弟增广》 ⑶ 《声律启蒙》 ⑷ 《幼学琼林》 ⑸ 《龙文鞭影》 ⑹ 《增广贤文》
第三辑阅读本,应在初中阶段完成,只要求学生阅读:
⑴ 《礼记》
⑵ 《荀子》
⑶ 《仪礼》 ⑷ 《尔雅》 ⑸ 《周礼》 《左传》 ⑺ 《史记》 ⑻ 《战国策》 ⑼ 《吕氏春秋》 ⑽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六韬三略)⑾ 《古文观止》 ⑿ 《宋词三百首》 ⒀ 《黄帝内经》 《三字经》全书仅一千一百多字,篇幅虽然短小,内容却非常丰富。有人称赞它是“袖里通鉴纲目”,意思是一部微型的中国通史。事实确是如此,该书只用三百余字就把中国历史上各个王朝的兴衰更迭讲清楚了。当然,《三字经》还包含了其他许多方面的内容,如教与学的重要性、封建时代的礼仪规范、古代儿童发愤求学的故事等等。以上这些内容,除了宣扬“三纲五常”、“读书做官”等封建思想的段落以外,大部分至今仍有可以借鉴的地方。至于该书所介 绍的历史、地理、社会、人文等方面的知识,仍然可作为当今儿童教育的有益补充。从形式上看,《三字经》也很有特色。它三字一句,文字浅显,基本上是隔句押韵,朗朗上口,容易念也容易背。
《三字经》自问世以来,即公元十三世纪后期到二十世纪初期,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儿童启蒙读物的首选教材。不仅如此,****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它列入了《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为了方便读者阅读《三字经》、正确领会其含意,很多《三字经》一书的编者对它作了分节处理,加上必要的注释,并翻译成现代汉语。在每节的后面,则介绍一些相关的知识,或者述说一些饶有兴趣的小故事,以帮助理解。对书中留存的封建意识,则尽可能作淡化处理。
《弟子规》者,顾名思义即是作弟子、学生、晚辈等应遵守、遵循的基本规定、规矩,照着做、不偏离,即能称得上父母、老师、长辈面前的好弟子、好学生、好孩子。这是过去中国每个书香家庭、每个童蒙学堂都要求自己的子弟逐条落实做到的,是童蒙养正必备之书。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一个人如果在儿时有了《弟子规》的童子功,明白进退应对之道,则距君子之风不远矣,他的一生作父母师长的大抵可放心了。至少不会成为以下犯上、鲜以仁之辈。如家家户户的子弟都能按《弟子规》行事则天下太平矣。
18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在人类过去的漫长岁月中,世界上人们读得最多最熟的书恐怕就是《论语》了。尤其是那些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目标的读书人都曾将此书奉为经典。
现代日本企业家的精神导师涩泽荣一就说过:要把现代企业建立在算盘和《论语》的基础上。可见不管你是学文、从商还是做官,都用得上《论语》。
《论语》中有许多话都成为格言流传于世,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有教无类”、“温故而知新”……联合国甚至将“四海之内皆兄弟”作为总部大堂的标语。《论语》的读法,可以一篇一篇地读,也可以一段一段地读。一点一滴地领会,一步一步地提高,好使同一段话在不同的时间读,也会有完全不同的感悟。
老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哲学家,老子是楚国苦县人,姓李名耳,字聃,他比孔圣人还要大,说出的“老人言”充满睿智与童心。老子是东方智慧的象征,他的话永葆赤子之心,天真纯朴,其无为的思想影响至深,无为亦即为无不为,所谓物极必反,“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多少家国兴衰,无不印证此诤言。读老子,感悟为人的道理!洞察世界的奥妙!
《大学》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是孔子的得意门生曾参所作。大学指博大而高深的学问,是成就大人——道德上的巨人的学问,是成就大人——道德上的巨人的学问。其核心内容是三纲——明明德、亲民、止诚于至善和八目——格物、致和、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元代以来,它和《论语》《孟子》《中庸》一起作为四书,成为士子必读的经书和各类私塾的基本教材。儿童读了《大学》,就等于进了大学。
《中庸》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孔子说:“中庸之为德,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孔圣人的孙子孔,字子思,是曾子的学生,是“亚圣”孟子的老师。子思将“诚”说成是世界的本原,将“中庸”作为其学说的核心。中庸不是“温吞水,和稀泥”,而是讲究“至诚”,“诚心诚意”,“君子诚其意”。诚哉,中庸!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传说是孔子将三千余首古诗整理成三百零五首,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诗经》内容丰富多彩,分《风》、《雅》、《颂》,既有民间歌谣,也有贵族诗歌;既有京都雅音,也有地方土风;既有庙堂歌乐,也有市井杂唱。所以孔子教导弟子“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中国文学的重要源头,它的内容、思想、意象、语言、创作方法对后世的影响都以难以估量的。古人总结《诗》有“风、雅、颂、赋、比、兴”六义。《诗经》的语言早已成为我们语言的宝库中的精华,许多成语如“投桃报李”、“窈窕淑女”、“战战兢兢”、“高山仰上”、“暴虎冯河”等都源自《诗经》。
“举世皆宗李杜诗,不知李杜更宗谁?能探风雅无穷意,始是乾坤绝妙辞。”原来唐诗也是源于《诗经》。我们诵读《诗经》,就是与李白、杜甫等伟大诗人平等起步!
《孟子》集中收录了孟子的言论和学说,为儒家经典中的“四书”之一。全书虽仅三万余言,但却言简意丰。《孟子》倡导仁政王道,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写下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五十步笑百步”等千古名言。《孟子》雄辩精深,说理精到,文笔优美,曲折尽情,开散文之先河,在思想、文章方面对后世影响深远。
《易经》最初是一部占筮之书,它“决嫌疑,定犹豫”。“易”是“简易”的意思,是说筮法比卜法简易。“易”也是“变易”的意思。据说周文王被囚
里,演练伏羲八卦成六十四卦,周公做爻辞,孔子做翼。
孔子评价《易经》:“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先得之报。”《易经》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曾激励着无数的志士仁人。
《易经》是哲学家观察世界的智慧之源;《易经》是中医阴阳平衡理论的基石;《易经》是道家毕生修炼的功课;《易经》是科学研究的辩证法,其“否极泰来”包含着事物变化的奥秘;乃至于现代计算机就是建立在周易使用的二进制基础之上的!
孔子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孔子研习《易经》,甚至数次磨断了连缀书简的牛皮。《易经》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楚辞》是战国后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创作的诗歌,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谓之楚辞。
屈原是中国古代浪漫文学之父。屈原的《离骚》不但是《楚辞》中最杰出的作品,而且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篇宏伟壮丽的抒情长诗。《离骚》开辟了中国 诗歌的浪漫主义先河,其风格表现在壮烈的激情、飞腾的想像、奇幻的意境和绚丽的文采上。
《离骚》的比兴手法更胜于《诗经》,其善鸟香草配忠贞,恶禽臭物比谗,无不寄情以物,托物以讽。《史记》称《离骚》:“其文约,其辞微,其志结,其行廉。其称文小而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楚辞》的语言形式打破了四言体的格局,吸收楚歌的形式,创造了句法参差灵活,结构富于变化的诗体,为以后五言诗、七言诗、辞赋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菜根潭》采儒、释、道三家之精髓,妙合熔冶于一炉,底蕴深厚;融处世哲学、生活艺术、审美情趣于一体,风致妙绝。书中倡导积极入世、经营天下、为民谋福、泽被后世的进取精神;主张亲近自然、悠游山水、修身养性、清静无为的隐逸趣旨;宣扬悲天悯人、普渡众生、透彻禅机、空灵无限的超脱意蕴。可谓一身处世、只眼观花。初读其书,似觉矛盾错杂,神龙尾无迹可寻;详思再三,始悟狡兔三窟,随处可安身立命。得志者读之,能悟人生无常,居安思危,匡世济人;失意者读之,能起死灰之心,自强不息,终有所成;富贵者读之,能知艳为虚幻,履满慎思,遗泽子孙;贫贱者读之,不坠青云之志,安贫乐道,培植善根:它揭示出人生之真谛,振聋发聩、医愚医贪,堪为人类“心灵之药石”。正因为如此,该书自问世之日起,便盛传不衰,更跨洋渡海,扬名域外。近些年来,尤为日本工商界奉为圭臬:推销员随时顾问,备为高参;企业家有闲便修,视作宝典。
课堂上,我和学生一起吟诵古诗《游子吟》、《三字经》、《弟子规》时,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并讲些相关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外,他们能主动读课外书,我所教的一年级学生大多数能背诵《三字经》和《必背古诗80首》,了解了《弟子规》里的行为规范。部分家长反映,孩子学了经典以后,变得更加乖巧可爱、孝顺父母、友爱同伴。尊敬长辈,文明礼物,助人为乐,热爱劳动了。我建议三年级以上的学有余力的尖子生,课余背诵《中华字经》、《论语》、《老子》等经典,结果到了四五年级,他们的成绩、记忆力和思想集中程度越来越出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