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外阅读导引单设计与运用的研究”的实验总结与反思
“课外阅读导引单设计与运用的研究”的实验总结与反思
本学期我校继续在教研室的指导下开展“课外阅读导引单设计与运用的研究”实验工作。现对本学期课题的开展进行一下总结与反思。
一、明确目标,制定计划。
1.在本学期开学之初,在全体课题组成员认真研究与讨论之后,我校认真制订了课题的实施计划,以便更好地推进课题的开展。实验教师也根据自己学生特点和学校总计划要求制定出自己的课题实施计划。
2.为了使老师们在课外阅读导引单设计与运用时能结合本年级孩子的特点,有目的地开展课外阅读指导。我们同实验协作校梳理出了中段课外阅读的目标。
二、以读整本书为目标,开展课题研究
依据区教研室推荐的必读书目,我们为中年级学生列出每月读书的具体计划,以读整本书为目标开展阅读活动。具体书目如下:
《神奇的校车》任选两册
沈石溪的动物短篇小说《第七条猎狗》
《酷虫学校》任选两册
《我要做个孩子》
《山雀的日历》
三、注重积累与反思
在课题实验的过程中,我们要求实验教师都要注重过程性资料的积累,并对每一本书进行阅读指导、跟进与交流,之后反思自己的工作并改进。
在十月份区教研室组织的课题会上,我们学到了很多,尤其感到我校实验资料没有完整性与系统性。所以,在后一阶段我们重点将资料做了一个整理。将实验教师的实验进程以册子形式保存下来。内容有学校及个人的课题实施计划、年段目标、导引单设计、学生完成的导引单、学生读书记录、教师反思、课题总结等资料分类整理。教师可以随时翻看资料,了解自己课题实施的进展,了解学生阅读情况,从而更好地反思自己在阅读导引单实际中,哪些内容起到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哪些内容需要改进。
四、课题实施中思考与困惑。
通过本学期的研究,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发现了研究过程中的困难。
1.由于工作负担较重,实验班只有一个,我们的实验老师集中学习、互相交流的时间太少。
2.孩子们在课堂之外要进行大量的读、背作业,我们无法保证每一个孩子都能够读整本书、读回头书。学有余力的孩子读书是一种快乐,对于另外一些孩子读书则成为一种形式。怎样保持这部分孩子持久的阅读兴趣?
3。家长配合跟不上。能够做到亲子共读的不是大多数,虽然老师们也做了一些必要的工作。
在课题的研讨过程中我们有一些收获,也遇到许多困难。不难看出,只有设计最适合孩子的阅读导引单,才能起到激发孩子阅读兴趣的效果。虽然课题研究接近尾声,但这项有意义的工作,我们应当长久的坚持做下去。让我们和孩子一起读书吧!
2013年12月20日
第二篇:“阅读导引单的设计与运用的研究”课题实验总结与反思
“阅读导引单的设计与运用的研究”课题实验总结与反思 又一学期结束了,离我们的课题结题时间越来越近了,我们学校的课题进展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取得了哪些成果,又存在哪些问题呢,很有必要做一个清醒的总结梳理。
一、课题的进展情况:
(一)学校方面:
1、要求教师积极参加东河区课题组活动,保证实验顺利开展。
2、把实验工作成绩列为评优和职评的条件之一。
3、成立学校科研小组,作好实验研究、理论学习、实验指导、实验资料搜集、积累、分析、整理工作。
4、为每位实验教师建立实验档案,收集记录个体实验研究的全部资料。
5、实验全过程的管理,强化过程监控,定期召开实验汇报会、总结会、理论研讨会、专家诊断会。
(二)教师方面:
1、对导引单的认识逐渐清晰。
从实验开始,大多数实验教师对导引单的认识似是而非,到现在老师们都能根据自己学生年段特点、书籍类型,计出比较合理的导引单,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2、能在平常的课外阅读中自觉运用导引单。
能把设计好的导引单运用到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同时实验老师还把自己设计的导引单拿出来与其它老师共享,然后修改之后再运用。
3、在教师中形成了读书论单的风气
设计导引单的过程也促使我们的实验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共读一本书。很多实验教师在读书后有很多感想,老师们之间也常就一些读书问题进行探讨,基至老师们会经常交流自己设计导引单的一些话题然后和其它老师共同交流。这些都说明在课题的研究中,老师和学生都从书中获益了。
4、学习促进研究
组织老师参加了我们的课题交流会,并下载学习了其它学校所准备的课题资料,学习了兄弟学校导引单设计的优秀范例,还有各实验团队提炼的“各年段实验目标”。同时还从网上搜集“聊书”的话题进行了学习,促进了老师们的学习研究。
(三)学生方面:
1、能积极准备课外读物。
2、能每天坚持半小时左右的课外阅读。
3、能完成阅读导引单。
4、能利用阅读导引单通过读一本书,总结出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的同时也爱读书、会读书,能有方法地阅读其他书籍。
二、实验成果:
(一)学生方面:
1、大多学生喜欢阅读课外读物,有空余时间就能拿出书来阅读;
2、大多学生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读书时投入,不会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能随着书中主人公的情绪变化而变化情绪;愿意与人交流读书的收获、体会、感受,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会把阅读导引单视为负担,并答得很认真,3、有一定的阅读能力,能读出书的独特之处,关注到故事中的细节;能把握
小说故事的梗概,理出线索;能对小说人物能作出较为全面和准确的评价;能从小说的故事情节中引起思考,并和生活相联系;将读过的课外书能做简单的归类,并找到自己的阅读喜好。
(二)教师方面:
1、根据自己学生年段特点、书籍类型,设计出了比较合理的导引单。
2、学习提高的同时完善了教师的成长记录。
(三)学校收集整理了课题的资料。
三、存在问题:
1、需要进一步思考实践导引单的运用怎样能更有效
2、资料需要进行科学系统的归整、完善。
3、成果展示的形式、内容都需要思考完善。
臭水井小学
2014-1-4
第三篇:《课外阅读导引单的设计与运用的研究》课题活动总结
《课外阅读导引单的设计与运用的研究》课题活动总结
语文教师是学习语言的引路人,应该指引学生走进语言学习的立体性综合性的大课堂。学语言用语言,仅四十分钟的教学课是不够的,必须将阅读延伸到课外,把孩子们带入广阔课外阅读天地中。本学期我校继续在区教研室的带领下开展《课外阅读导引单的设计与运用的研究》课题活动。活动中孩子们收获颇丰,教师也受益匪浅,但也存在困惑。总结如下:
一、明确目标,有的放矢地开展实验活动
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中对小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要求,制定出六年课外阅读的总目标,并依据各年龄的特点,分化成三个分级目标,分别在低、中、高三个年级段中完成。我校主要承担低中年级的课题实验。我们在开学伊始,就与实验教师认真学习《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整理出以下学段阅读目标:
1、低年级(一、二年级)课外阅读目标:
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学会独立阅读适合低年级学生知识水平的课外读物;培养有感情地朗读短文的能力;养成背诵自己喜爱的文章的良好习惯;培养初步的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
2、中年级(三、四年级)课外阅读目标:
在阅读活动中,适当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有初步的鉴赏语言文字的能力;能评析文章中人物的善恶美丑,从中受到教育;背诵一定量的格言警句、古诗及文章片段;有摘录、品味好词佳句的能力和习惯;能阅读理解简单的说明书及各种应用文;具有初步的独立阅读儿童读物的能力和简单的圈点批画的阅读习惯。
二、创设条件,多管齐下提高阅读的效率
1、开设“课外阅读课”
课外阅读课分为三种类型:读物推荐课、读书指导课、读物汇报课。教师可根据需要,安排内容,利用这堂课向学生推荐读物,欣赏评析,进行阅读指导,供学生汇报读书成果,逐步把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过渡。
2、提供图书或书目。
建立班级图书角。提供一批公共图书,建立班级借阅制度。有了这样一个班级图书借阅角,人人都有机会读好书,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再也不必为买书发愁了。除此以外,还可以提供一批可供挑选、参阅的书目,让学有余力的同学自己去阅读,更上一层楼。
3、创设阅读环境
众所周知,良好的环境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可以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教师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条件,为学生创造阅读的良好环境,如班级的布置、图书角的创设。教师在与学生的阅读交流中要建立美好的情感氛围,比如,教师对学生阅读成果的赞同和肯定。作为教师,要努力让学生轻松的阅读。所谓轻松的阅读,就是让学生在没有过高要求、没有过重压力的环境下阅读。
三、注重交流,相互学习中共同进步
本学期每月至少召开两次课题组学习、交流会。确定中心发言人,了解国内外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好的做法,交流阅读活动收获与困惑。
九月份
1.明确本学期学校课题实施计划,教师撰写个人课题计划。
2.确定各年段导引单设计与运用的重点书目。
十月份
1.老师阅读规定书目中的一本书并完成导引单的设计,学生在导引单的引导下进行此书的阅读。
2.组织学习关于“课外阅读的有效指导”的相关内容。
十一月份
1.针对区协作会布置的内容进行安排布置,学习并梳理协作会上三位交流教师的导引单内容。
2.实验教师交流个人优秀导引单的设计与运用及实验中的困惑。3观看蒋军晶课外阅读指导视频《戴脚环的大雁》。
十二月份
1、选两名实验教师分年段上课外阅读研讨课。
2、实验教师把自己设计的导引单进行分析整理成册。完成本学期课题实施总结,完善课题资料整理入册。
在10月份姜晓伟带领部分实验教师教师参加了区教研室组织的实验研讨。回到学校认真传达了各校的实验经验,组织学习了公园路郭玥教师和回小邓玲玲校长的导引单设计。
四、存有困惑,希望在探讨研究中解惑
1、导引单的设计是以简单为益,还是细致为好。导引单设计过简单担心指导不到位,学生读书效率低;导引单设计细致,面面俱到,又怕加重孩子们的阅读负担,让孩子总带着负担去读书,久而久之影响阅读兴趣。怎样把好这个度仍有一定困难。
2、教学任务重,教学内容充塞了学生空间,孩子们在课堂之外又要进行大量的读、背作业,所以完成一定数量的读书任务,显得牵强。我校班容量大,学生层次不同,对于学有余力的孩子读书是一种快乐,对于另外一些孩子读书成为一种负担。怎样解决这种矛盾,让孩子均衡发展?
3、家长配合跟不上。有的家长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看准的是孩子的成绩,买了一些作文之类的书去看,对老师推荐的书籍也当成一种任务去做,尤其是中高年级。低年级家长能够做到亲子共读的也不是大多数,虽然老师们也做了一些必要的工作。
为了努力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效果,尽快构建一个课外阅读的指导体系,使教师真正走进学生的课外阅读,作出正确有效的指导,我们金小全体实验教师在校领导及区教研室的指导下边探索,边实践有收获,有疑惑。我们将继续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更好地完成实验课题。
第四篇:“课外阅读导引单设计与运用”的研究课题总结(推荐)
“课外阅读导引单设计与运用”的研究课题总结
工业路一小
经过一个学期扎实有效地推进“课外阅读导引单设计与运用”的研究,校园里也弥漫着浓郁的书香,学生与教师在研究过程中都有了一定的收获与成长。
一、学校管理方面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
学校特别重视课题“课外阅读导引单设计与运用”的实验与研究,学校领导经常询问实验教师在实验过程中有什么困惑?有什么需要?保证实验课题的顺利实施。
(二)学校积极参与实验课题,力求在理念与实践上引导与帮助实验教师顺利开展课题实验。
我校的副校长刘霞与教导主任李壮经常参与实验课题中,经常听实验教师课题的阅读推荐课,阅读推进课,读书交流课。他们还积极参与课题教研活动,积极引领或指导实验教师的教学。他们还时常关注实验资料的积累,引导实验教师积极积累有效的实验资料。
(三)学校从经济上支持课题实验,保证实验教师的实验顺利进行。我校虽然经济比较困难,但是只要实验教师提出实验需要,学校不遗余力的支持与帮助实验教师,为他们的实验提供保障。
二、学生方面:
(一)保证课外阅读时间,落实反馈,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
1、继续利用每周一节的阅览课时间,开展荐读、推进阅读、读书交流等活动。利用课间、午间、放学后等课余时间,培养学生自主阅的兴趣与习惯,保证时间上下有保底(一二年级学生每天有15分钟,三四年级学生每天有20分钟时间用于课外阅读),上不封顶。
2、继续利用尽可能多的空余时间,以听故事的形式给学生读课外书或与学生共读,例如一二年级以学生看着书教师给学生读为主,三四年级以学生看着书教师给学生读一个章节,学生自己读一个章节等。
3、阅览课是推进儿童阅读的主阵地。我们利用每周一节阅览课时间上好荐读课、读书推进课和读书交流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为了让导引单不成为学生的负担,教师尽量领着学生来共同完成导引单的内容。
(二)丰富形式,提高阅读指导的有效性。
1、分年级每月向学生推荐一本书。
2、我们按照内容,对阅览课也做了相应的规划要求,各个年级每月的四节阅览课这样安排:第一节,荐读:以推荐当月要求读的书为主;第二节,推进阅读:一导引单为载体,去再次读书,到书中寻找相关内容;第三节,读书交流:继续以导引单为载体,交流相关内容或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第四节,读书交流:给学生一些有效的话题,大家展开讨论,如有异议可再读书。
3、按照年级特点,我们规划了不同的阅读导引方式:
一、二年级,以看、听、读、说、圈、画为主要阅读形式;
三、四年级,以听、读、讲、辩、写为主。
三、教师方面:
(一)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探索阅览课指导模式。
我们积极探索读书导引课的教学,如何有效地指导阅读,在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效果等几方面进行探索。我们组织了观摩录像课为广大老师提供范例。
(二)规范阅读指导行为,提供课程保障。
各实验教师根据学校的课外阅读导引计划,制定具有班级特色的《课外阅读导引计划》,内容包括各班读书的书目名称,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特点设计的各种读书活动形式。以课题组为单位,发挥老师们的聪明才智,精心设计荐读课、读书推进课、读书交流课。
(三)开展交流研讨活动,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每周四是我校的课题活动时间,由刘霞副校长和分管语文教学的李壮主任亲自带领实验教师按照课题活动安排进行活动。在活动中,我们学习
了上学期由教研室牵头总结的各年段课外阅读导引单不同读物的关注点和阅读目标,实验教师对课外阅读导引有了新的认识;我们共同研究总结了绘本《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逃家小兔》、《动物绝对不应该穿衣服》读书导引课的教案,并上传至“小语课题”群;《穿条纹衣服的男孩》阅读导引单目前仍在完善中。
学期末,我们进行了“课外阅读导引”的专题小结交流。通过交流,旨在让实验教师们对自己本学期的阅读指导工作作一个回顾和总结,并从他人的实践经验中得到启示。老师们都能达成共同的认识,要想推进课外阅读工作,激发阅读的兴趣是前提,培养阅读的习惯是关键,指导阅读的方法是途径,开展丰富的阅读实践活动则是深化。
2014年1月10日
第五篇:《课外阅读导引单的设计与运用的研究》结题报告
《课外阅读导引单的设计与运用的研究》结题报
告
1.课题研究综述
1.1课题研究缘起及相关背景 1.1.1课题研究背景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当前的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越来越围绕人才和知识的竞争展开。谁在知识和科技上占优势,谁就在发展上占据主导地位。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作为语文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阅读必须加大实施力度,增强未来意识和创新意识。
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外阅读不但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有利于学生提高认识、陶冶情操。课外阅读更有利于发挥学生阅读自觉能动性。学生有了阅读的积极性,再加上读书方法得当,阅读能力肯定会大大加强,也会推动课内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非常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第一次明确规定了课内外阅读量和背诵的篇数:小学阶段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因此,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也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的任务。而我们的课外阅读长期存在一些问题。目前,小学生课外阅读没有引起教师的普遍重视,忽视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呈无序状态,阅读习惯与能力较差。因此,我们认为课外阅读应从低年级起予以重视,教师可以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编排好课外阅读指导序列,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1.1.2课题研究缘起
在我区课外阅读活动的整体推进中,我们先后在全区范围内做了一系列工作,如:向全区小学生分年级推荐了课外阅读书目,并以部分实验校为基地,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做了“过程性导引跟进”“阅读成果汇报”等小专题研究,基本探索出“荐读课”“导读课”“读书汇报课”等几种课外阅读课雏形,比较有利地推动了全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进程。但是,在推行课外阅读的实践中,我们仍然有许多的困惑和问题,梳理如下:
课外阅读 放任自流。教师课外阅读指导跟进不够,目标模糊,读无指导,读无交流,读无氛围,读的效果听之任之,实际成了一种形式主义的阅读。
课外阅读 急功近利。为了推动阅读进程,教师将阅读问题一次性“抛售”,学生的阅读是一种为寻找答案、完成任务的状态,毫无乐趣。
缺少规划 不能整体推进。对于整本书的阅读,存在零散、随意的状态,缺乏整体推进的策略和目标序列的规划。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思索:如何将课外阅读有效深入的开展下去?如何引导学生坚持读完整本的书,还有兴趣再去读回头书?学生在阅读整本书的不同阶段,应设计怎样的话题?于是,我们提出了“课外阅读导引单设计与运用的研究”,试图在实践中探索出有效的方法与策略。1.2相关概念的界定 1.2.1课外阅读导引单
课外阅读导引单是指:导引单上的设计一些话题,这些话题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能检索学生对内容的把握,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帮助学生把握作品的精神内涵,链接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世界,从而提升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1.2.2课外阅读导引单的设计与运用
教师在与学生共读一本书时,依据学生的读书情况和书籍的特点,设计一些话题,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采取图文结合的方式,设计出一份或几份导引单。
利用导引单引导学生带着话题重读课外书,对书的内容、思想、情感、表达方法及对自己的影响等进行深入思考,将学生的阅读体验形成成果,教师将学生的导引单分析整理,设计好班级读书交流活动,在班级读书会就导引单上的话题展开交流、碰撞、升华,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性。1.3研究的意义
1.3.1拓宽阅读教学的途径。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
1.3.2促进个性健康发展。积极地阅读课外健康读物的学生,往往文化修养较为深厚,生活视野开阔,个性心理健全。优秀的课外书籍更是学生精神世界,阅读可以发展人性、提升修养、拓展人生;阅读可以丰富生活、愉悦身心、静享幸福。
1.3.3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智力”背景。大量的课外阅读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智力”背景,引发学生积极思维,以读促思,以读助写。
1.4期望目标
1.4.1梳理出各年级课外阅读导引的序列目标及实施重点。
1.4.2依据读物特点,提炼出不同读物类型“阅读导引单”设计的基本流程。
1.4.3形成各年级课外阅读导引单成果集。2.研究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2.1研究思路
课外阅读导引单的设计与运用的研究,研究的重点是引导怎么设计,怎么运用,才能起到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质量。
第一步:查找相关资料,明确课题研究的意义,明晰实验的具体作法,设计与课题相关的问卷调查表,在实验年级中进行调查、分析。
第二步:在搜集问卷调查及分析后归档成册,以便与后期的调查做对比,验证实验的效性。实验教师完成我校阅读现状的调查及分析,并归档成册。第三步:在实验进程中,实验教师针对学生的阅读兴趣点、能力生长点,针对不同读物的特点,设计出适合学生,又能让学生感兴趣的课外阅读导引单,并在“班级读书交流会”上有效运用阅读导引单。在课外阅读导引单的设计与应用的同时,梳理出学生课外阅读目标;整理出课外阅读的基本策略。第四步:在进行了一个阶段的实验后,下发课题后期问卷调查,与初期进行对比,以此验证实验的有效性及成果。
2.2研究方法
2.2.1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实验学生课外阅读整本书的现状,写出调查报告,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2.2.2个案分析法。对课外阅读活动案例进行剖析,尝试获得课外阅读导引的某些规律及本质。
2.2.3观察法。对实验过程实施观察,收集分析感性材料,帮助修正研究内容。
2.2.4行动法。在实验的过程中,对随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地修改补充。
2.3研究的具体步骤
2.3.1准备阶段(2011.12——2012.4)2.3.1.1 成立联校年段课题组,确定实验教师,并组织教师学习国内外课外阅读的相关理论,明确课题的目的意义。制订实验方案。
2.3.1.2确定实验班级,调查摸底实验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建立基本数据,在此基础上开展实验。
2.3.2实施阶段(2012.4——2014.1)
2.3.2.1按方案制定每学期课题实验细则,开展研究。
2.3.2.2定期开展课题研究研讨活动、区域研究交流活动,并注意研究活动的总结分析,积累过程性材料,定期进行阶段性小结。
2.3.2.3学年末进行阶段总结,在此基础上规划下阶段的课题研究工作重点,继续深入开展实验。
2.3.3总结阶段(2014.3——2014.5)整理研究资料、编辑实验专辑;形成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召开课题结题报告会,邀请专家对课题鉴定;推广成功的经验和做法。
3.实验过程及实施 3.1选择实验班
东河区教研室把实验分为三个年段,分别是低段、中段、高段,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实验的年段。我校由于多年来整体上不重视课外阅读,想借此机会,推动各年级教师都开展好课外阅读,全校有八个班级,选择了七个班作为实验班,囊括了各个年段。又由于学校四个年级是单班,没有可以对比的班级,只能把实验班的前后变化作为对比数据。3.2实验前期问卷及分析(附)3.2实验后期问卷及分析(附)3.4实验书目
每学期以东河区教研室下发的学生必读的四本书中选一本进行师生共读,有以下书目:
低段——《我爸爸》《不一样的卡梅拉—我爱小黑猫》《爷爷一定有办法》《逃家小免》《我和小姐姐克拉拉》
中段——《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高段——《城南旧事》《狼王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底两万里》《鲁滨孙漂流记》
3.5实验中的步骤策略 3.5.1做好两个“落实”
3.5.1.1落实学生的读课外书的时间
星期一到星期五早晨7:40—7:55为学生课外阅读时间,学校督查人员每天记录各班早读的情况,学期末记入教师的考核。这一举动,使我校的读书氛围浓厚了起来,早读时间,便出现了师生一起读书或老师大声地读给孩子听的情形,书读起来了,实验才有保证。
3.5.1.2落实学生的课外读物
由于我校地处北梁,学生家庭状况不佳,以前教师推荐的课外读物有条件的就买来读,没有条件的就不读。实验开展以来,学校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拥有教研室推荐的课外书,首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有条件的学生买,还可以借,既买不起又借不上的,语文老师从学校的图书室帮学生借书,一定要保证每个孩子都有书可读,方能学生爱上阅读。
3.5.2做好实验教师的学习
3.5.2.1实验初期,老师们心里没有底,导引单是什么样?怎么设计与运用?大家都不太清楚,没有例子可参照。恰好有一期《小学语文教师》中有关于班级读书会前学习单的介绍复印给大家进行学习,先搞清楚我们设计的导引单是什么样的。为了更加明确实验怎么做,我们选曹敏老师以《鲁滨孙漂流记》为例设计了三份导引单,并上了一节班级读书会,并让她给大家介绍了流程,让实验教师先“依葫芦画瓢”,也尝试为一本书设计导引单并上一节班级读书交流会。
3.5.2.2实验过程中,组织老师听蒋军晶的《班级读书会》的讲座,蒋军晶老师的课外阅读已成体系,组织老师们听了他的讲座,并写了听后的感想,并通过讨论,明白我们只是做其中的一步,即:在学生读完整本书后,设计导引单,学生在读回头书时完成导引单,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在班级读书交流会上交流导引单上的话题。
3.5.2.3在寒暑假期间,给老师们推荐了《和孩子聊书吧》《说来听听》等书,让老师们利用休息时间学习,加深对本研究的理解。
3.5.3实验过程中不断完善对课题的认识与研究
起初,实验的时候,我们把工作重点放在导引单的设计上,话题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能关注学生读书的方法,运用读书的策略,如何能让学生通过读书链接自己的情感和生活呢?
究竟怎么运用单子,各实验校有不同的观点:有的学校分为三种课型——荐读课、导读课、交流课,在每个环节都要设计相应的话题引导学生读书;我校没有分为三种课型,只是总结为读书的一个流程——师生共同确定师生共读的一本书,并确定多长时间内大家把它读完,在这段时间的早读和业余时间里,老师和学生一起读这本书;当书读到一段时间后,师生就开始交流了,这个交流比较随意,如“你读到哪部分了?”“你喜欢谁?为什么?”“你怎么看主人公?”等,话题并不预设,随着老师和学生一起读书而自然产生,目的是推动学生持续阅读的同时不给他们增加负担;待老师和学生全部读完成,教师根据本书的特点和与学生读书时交流的情况设计导引单,高年级可以设计一到三份,低年级有一分就可以了;学生自主完成导引单,教师总结学生导引单完成情况,上一节班级读书交流会,就导引单上的话题深入讨论,老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点拔、提升。
只有运用,导引单设计才有意义;而且运用是一系列的动作,共读——设计——答题——交流。明白了这一点,我校要求每学期每位实验教师必须和学生共读一本书,并做班级读书交流会。事实证明,两个学期后,班级读书交流会的质量明显高于前面的学期。
4.总结与思考 4.1课题成果分析
4.1.1实验前期和后期学生、家长的问卷调查 实验后期的问卷,下发了163份,收回162份,有效问卷为162份。学生问卷有三个问题是和以前做比较的:通过实验,你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是增加了?和以前差不多?不如以前?选择增加了的学生有124人,占问卷人数的76.5%,不如以前的2人,占问卷人数的1.2%;每天的课外阅读时间比以前是增加或减少,有92个学生选择增加了,比例为56.8%,减少的人数是4人,比例为2.5%;经常和同学交流课外书的学生是71人,比例为43.8%,从不交流的学生有9人,比例为5.6%。
通过上面的数字,我们可以分析出,通过引导单的实验,学生的阅读兴趣较以前大面积增加了,用来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也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增加了,只是经常与同学交流读书情况的同学还不是很多,说明在导引单的运用过程中,教师还不能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畅所欲言。目前来看我校学生阅读情况,读是读起来了,但在交流环节没有完成展开。
家长问卷有四个问题是和实验前进行比较的:认为孩子在阅读和习作方面有进步的家长是120人,比例为74.1%,不如以前的有2人,比例为1.2%;认为孩子的课外阅读时间增加的是115人,占71.0%,认为阅读时间不如实验前的有5人,占3.1%;认为自己的孩子对课外阅读比以前喜欢的家长有117人,占72.2%,不如以前喜欢的有4人,占2.5%;带孩子去书店的次数增加的有105人,占64.8%,不如以前的8人,占4.9%。
解读上面的数字,可以看出家长对实验的认可,从三分之二的家长问卷中了解到学生阅读兴趣提高了,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也增加了,同时,家长带孩子去书店的次数明显增加,说明导引单的实验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有帮助。
4.1.2平时的实际阅读情况
从课题实验以来,首先是学校的早读开展情况较以前好多了,师生能准时坐在教室里进行15分钟的课外阅读;学生课外读物的拥有量比以前增加了,实验以前教师们对东河区教研室推荐的课外读物不对学生做硬性要求,想买就买,能借上就借,如果没有办法拥有,也不提出必须要读的要求,实验以来,为了保证学生读上课外书,老师们提出了明确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必须拥有,而且老师从学校的图书馆给买不起书的孩子借书来读,保证每个学生都能读到课外书;每学期每班有一本书是要进行班级读书会的,这一本书各班师生读得都很仔细,不仅在读的过程中交流不断,并利用导引单引导学生读回头书,在话题的引领下,深入思考,领悟方法,链接生活,提升品味,在班级读书会后,实验教师都觉得无论从自身对读物的认识,还学生的阅读情况都有了一定的提升。
4.2研究结论 4.2.1认识性成果
4.2.1.1导引单通过话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阅读,领悟读书的方法,掌握简单的读书策略,只要话题适当,学生就能展开思考与讨论,不会成为学生读书的负担。学生掌握了一些方法和策略后,能把课外读物读得更透彻,反而促进学生对阅读兴趣了。
4.2.1.2导引单的实验能增加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乐意读书了,读的书也多了,有效地弥补语文课内阅读量的不足,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
4.2.1.3刚开始实验教师认为课外阅读很重要,对通过导引单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很感兴趣,但在实验过程中导引单的设计与运用无形中加大了实验教师的工作量,老师们觉得负担很重。再加上刚开始对导引单的认识也比较模糊,设计起来困难重重。但是教师通过理论学习,集体备课和课例研讨,我们的教师教学理念得到更新,科研意识正不断增强、综合素质普遍提高。通过参与课题研究,教师们的教研能力有了更大的提高,特别是实验班的教师所上的阅读研究课获得了广泛的好评。现在实验教师对自己进行的课题很有感情,自己愿意设计一些导引单,也愿意修改和完善一些导引单,也愿意上一些读书交流课,通过实验教师、孩子读书有了新的认识。
4.2.2技术性成果
4.2.2.1总结出设计导引单的多种形式
如果导引单只用文字来阐述,学生会感到乏味,不能引发学生的兴趣,所以要形式多样,学生喜闻乐见,有图表、图片、画图;画心情起伏线、画喜欢的指数(几颗星)、给人物写评价语、画线路图等。
4.2.2.2各年段学生课外阅读目标
低年级课外阅读目标 1.喜欢课外读物。表现在:
(1)喜欢阅读,对于自己喜欢的图书能主动阅读;对于老师推荐的课外读物,能积极购买,并在老师的引领和家长的督促下读完;能经常请父母带自己到书店去购书,偶尔也有与小朋友借阅读物的举动;
(2)特别喜欢听别人读(讲)故事,倾听习惯良好,能随着故事的内容有情绪变化;
(3)在听故事或阅读交流时,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能积极地回答。(4)喜爱图书,爱护图书,自己读过的书会好好保存。2.主动阅读,态度端正,形成比较良好的习惯。表现在:
(1)自己喜欢的故事能反复读,有圈画具有新鲜感和优美词句的习惯,并能把收获用不同形式与他人分享;
(2)阅读中遇到困惑,能主动在书中或通过询问他人解决疑难;(3)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中,每天能持续投入地阅读10—15分钟;(4)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认真完成课外阅读导引单。3.阅读能力与方法。
(1)能带着自己的理解读喜欢或有特点的语段;能比较完整地讲述故事内容。
(2)在阅读有插图的读物时,学会观察图画中的细节,不懂的地方借助插图理解,并能借助插图讲述故事。
(3)能够读懂故事的大致意思,能用一句或几句话说出自己的感受,并且愿意把读懂的内容、感兴趣的章节或片段讲给身边的人听。
(4)对书中的人物有自己的喜恶,会随着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有所表现,能用一句或几句话说出自己对人物的印象或看法、或情感。(5)阅读时,会随着故事的情节或描述想象画面,丰富自己的感受;读完书后,能说说自己的收获或启发。
中年级课外阅读目标
1.喜欢阅读课外读物。表现在:
(1)喜欢阅读,坚持经常到书店购书,对于自己喜欢的图书能主动阅读;能够根据看书的封面、看目录等方式来选择自己想买的书;对于老师推荐的课外读物,能够坚持读完整本书;
(2)阅读喜欢的作品,愿意与同学、老师、家长分享;当谈到这本书的话题时能积极响应和交流;
(3)对于自己喜欢的作品,还愿意继续读同一作家或同一类型作品找来读。2.主动阅读,态度端正。表现在:
(1)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中,每天能持续投入地阅读15——20分钟左右,能在规定时间内读完一本书;
(2)随着书中主人公的情绪变化也有伤心和高兴的情绪变化;
(3)阅读中遇到困惑,能主动在书中解决疑难,或通过查资料、请教他人等方式解决;
(4)不会把阅读导引单视为负担,并在导引单指导下展开深入阅读。3.形成基本的阅读能力:
(1)能感受作品的整体架构,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故事的大概。(2)能针对故事中感兴趣的人物或事件做出简单的评价。(3)阅读时,会随着故事的情节或描述构筑画面,丰富感受。
(4)能够回读自己喜爱的作品或章节。能够对自己感兴趣的句段(幽默的、发人深思的、耐人寻味的、暂不能理解的等)进行勾画、圈注,反复感受或体验文字所带来的心灵感触。
(5)阅读后,愿意与人交流读书的收获、体会、感受(独到见解);(6)能将学到的知识与智慧运用到生活中去。
高年级课外阅读目标
1.喜欢阅读,对读物表现出比较浓厚的兴趣。表现在:(1)经常去书店,能自主选出要读的书籍;(2)有空余时间就能拿出书来阅读;
(3)老师和同学推荐的读物能在短时间内拥有,并坚持读完;(4)在读书课上积极参与讨论中。2.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表现在:
(1)读书时投入,不会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2)能随着书中主人公的情绪变化而变化情绪,有伤心和高兴的情绪变化,比如,读着读着就笑了,或读着读着就哭了等行为;
(3)特别愿意与人交流读书的收获、体会、感受,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4)不会把阅读导引单视为负担,并答得很认真,效果良好;
(5)有自己喜欢阅读的类别和风格,特别喜欢的作家,并能说出为什么喜欢;(6)对于格外喜欢的课外读物能读回头书,并有新的收获;(7)阅读中遇到困惑,能用各种方法寻求解决。3.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表现在:
(1)词语能在语境中准确把握,不理解的词语能询问他人进行解决,最好是能利用工具书理解;
(2)能读出书的独特之处,并有一定的鉴赏能力,说出独特之处的好处;(3)关注到故事中的细节,并能联前想后,知道此处细节描写在全书中的作用;
(4)能把握小说故事的梗概,理出线索;(5)对小说人物能作出较为全面和准确的评价;
(6)从小说的故事情节中引起思考,并和生活相联系,有所启发;(7)会联系作家的写作风格和写作背景来深入阅读;
(8)将读过的课外书能做简单的归类,并找到自己的阅读喜好; 4.2.2.3小学阶段不同读物的关注点
低年级不同类型读物的关注点
(一)绘本阅读 1.关注图画传递的信息。
(1)引导学生发现封面、扉页、环衬、正文以及封底上图画隐藏的内容和这些内容之间联系。
(2)引导学生依据图画的构图、色彩、多样的形象、画面中的其他内容,展开想象,增加体验。
(3)引导发现图画中的细节,并了解细节在这本绘本中的作用。(4)对科学知识类绘本阅读,关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所包含的科学知识。2.关注绘本语言。
(1)指导学生通过富有情趣的朗读,感受绘本语言。(2)遇有典型的语言范式,可做模仿练写,进而习得语言。3.关注阅读绘本的方法,提升能力。
(1)引导学生边读文字,边观察图画,自觉建立图文联系,读懂故事,感悟内涵。
(2)引导学生根据绘本情节,在图与文的空白处展开想象,发展想象力。(3)在读、讲、演等阅读活动中,丰富学生对故事的情感体验,提高再现故事的能力。
4.关注绘本读物类型。
要选择有趣的故事、丰富的情节、多样的主题。如面对成长、感受生命与爱、认识自然与动物、珍惜友情、哲理故事等。(二)整本书阅读
1.关注情节。如精彩、有趣、曲折的故事情节,或让自己意想不到、惊险的章节,能回头再读。
2.关注人物。关注书中善恶分明的人物,能说出自己的喜好。3.关注语言。对描写生动的语言,要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朗读、讲述等形式积累下来。
4.关注形神兼备的插图。引导学生借助插图理解文字内容。5.体会故事中的美好情感或道理。
中年级不同类型读物的关注点
(一)童话故事的关注点
1.重在还原人物、还原童话情境。阅读后选学生喜欢的情节、场景,引导学生进行表演,强化心理感受。
2.关注人物形象及故事隐喻:引导学生辨别故事中人物的善恶是非,并对人物或事件做出简单评价;引导学生解释童话隐喻和主旨。
3.会讲。指导学生将故事讲给他人,并分享阅读体验。
(二)神话故事的关注点
1.关注情节:关注神话故事中引人入胜、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并引导学生随故事情节变化展开想象,发展想象力。2.感受形象:引导学生讨论神话故事中神的精神,可以与人的精神做对比。3.感受神奇:引导学生从内容、语言描写等方面,感受神话故事瑰丽无比的想象,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之处。
(三)历史故事的关注点
1.关注人物形象及事件意义:引导学生关注历史故事中的人物语言、动作,从故事中读出人物形象,并对人物形象做出简单评价。
2.读懂联系: 引导学生读懂故事的脉络,关注事件之间的联系。3.受到启迪:从历史故事中体验到先人智慧,学到做人的道理。4.兴趣与发展:借助阅读,了解我国渊源流长的历史,通过阅读对历史故事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四)科普作品的关注点
1.获取信息:读懂文章内容,并了解文章中介绍的基础的科普知识。2.感受语言:初步了解文章是如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揭示或介绍科学知识的。
3.学习思考:引导学生对科普作品产生浓厚兴趣,敢于提出问题,并启发学生在生活中运用书中的视角观察、探索。
4.兴趣与发展:启发学生将学到的科普知识讲给周围的人听,感受知识带来的成就感,进而热爱阅读此类作品。
高年级不同读物的关注点
(一)成长小说的关注点: 1.关注主人公的前后变化:主人公的成长历程,思想、行为、心理的成长。2.关注解决矛盾冲突的方法:如自我意识觉醒与生命的迷茫之间的碰撞;成熟的困惑和自我价值追寻之间的碰撞;自我的理想和现实社会的碰撞。3.寻找自己、反思自己:引导学生由主人公读到自己,从主人公的经历中受到启发,解决自己成长的问题。
(二)幻想小说的关注点:
1.感受奇幻:引导学生感受小说的奇异、神奇、奇特之处,发展想象力。2.关于情节:感受故事情节的曲折、跌宕,引导学生理出线索,并讨论为何这么布局。
3.关注现实意义:从“幻境”中读出现实,引导学生与现实作对比,知道作品的现实意义。
(三)动物小说的关注点:
1.了解动物特性:如觅食、避难、御敌、生存的技能等,引导学生梳理统整。2.关注小说背后的社会性:如果小说通过动物的习性、生活、生存环境等表现社会问题,要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细节,并读出细节背后的现实社会。3.思想情感:动物小说中的动物是有思想情感的,可以引导学生找到相关内容仔细品味,读出感人之处,将动物性和人性作对比来讨论。
4.2.2.4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基本策略
1.预测与推论:根据已有的信息,对故事的结局、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命运、文章的观点等多方面进行预测和验证。
预测和推论强调线索和论据,线索和论据主要来源三个方面,即个人已有的背景知识、书中作为伏笔的细节、以及阅读同类文本的经验。2.联结:书中的联结、和另一本书的联结、已知事物和新资讯 的联结、和生活的联结。
3.视觉化:将文字图像化、情境化,创造心象。阅读指导时要多做图像化的交流,如: 你能够从故事的文字中找出一个场景或一个人物模样吗? 什么故事细节帮助你在脑海中描摹出一幅景象? 读这部分时,你看见了什么? 启动先备知识:在阅读之前首先回忆与文章有关的知识。
例如,文章的写作背景、时代背景,作者的生平、思想及写作意图等,使头脑中储存的已有知识被激活,处于备用状态。这些先备知识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与文章内容有关的;与文章结构有关的;对自然、社面会等方面的认识。4.整合资讯:阅读时能关注细节,更要能看到事物之间的关联,将那些看似散乱无序的信息提升为系统化的知识,最终形成能力。
阅读时一般可以聊类似的问题:
你觉得在这本书中,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 围绕这篇文章的主旨——家庭、希望、梦想、金钱等——说
说你的收获。
你能从书中梳理出三或四项主要事件吗? 你能告诉我这一页、这一章何者重要吗?你怎么知道的? 5.自我监测:监测自己的阅读理解。遇到不懂的问题会试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帮助自己理解。在聊书时经常让孩子们面对以下问题:
有没有字词或语句把你难倒? 重读那部分,想想那部分是否合理? 寻找那本书中人物的名字、特定地点等,有没有需要重读的地方? 你对这个主题已经知道了些什么?......以下是“自我监控”能力强的读者常用的消除阅读困惑的方法。我们可以借鉴,并指导学生阅读: 再读一次:对不懂的部分或针对某一章节重读一遍,以提升理解水平。
速读:很快读过去,一方面可加速掌握阅读的重点,一方面可节省阅读的时间。
调整阅读速度:依文章的情况,重点部分读得更细心些。
省略不读:根据阅读目标,某些部分略过不读,关注重点部分。
反复推敲:遇到新词、难句、理解困境时,联结先备知识或相关线索,以寻求阅读理解。
利用上下文:遇到生难字词,不急,可利用上下文猜测单字意义,或推敲句子的意义,来了解文章的内容。
利用插图:插图通常都很醒目,它说明的常是重点概念,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
寻求外部资源:请教老师、父母、同学或他人,让他们来解决阅读理解的难题。
4.3结语
“课外阅读导引单的设计与运用的研究”实验课题终于有效地开展起来了,我们倍感欣慰,我们也深深感到这项课题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通过导引单的设计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特别是我们这些周边学校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导引单学生能够坚持把一本书读完,并且能够读回头书,并且能够同书中的人物的命运情感引起共鸣,为学生人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石。
4.3.1通过实验引发的思考
4.3.1.1实验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如果教师爱读书、会读书,研究起来会得心应手,引导学生不仅爱读书,更是会读书;如果教师不爱读书,本研究就会成为他的任务,在实验过程中他很被动,接到什么任务便完成什么任务,不去思考,就会应付差事,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也不会很高,更别提会读书了。
4.3.1.2学生的阅读基础也决定实验的深度和进度。导引单的实验必须在学生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并有一定的阅读基础之上再进行本研究效果会更好。如果学生连基本的阅读行为也没有就直接进行本研究,会让初读者产生畏难情绪,影响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导引单的研究也就无从谈起了。
4.3.2尚待解决的问题
4.3.2.1我校地处东河区北梁棚户区,贫困人口居多,家长的文化层次较低,不重视孩子的课外阅读,学生在学前的阅读积累几乎为零。再加上学校多年来一直是体育特长校,从校长到老师都不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学生几乎没有阅读行为。在这个基础上我校开展导引单的研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两年实验下来,师生的阅读行为有了转变,学校里读书的氛围浓厚起来,但离导引单实验各年段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需要进一步实验,将家长也带动起来重视孩子的阅读。
4.3.2.2学校的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不能将老师们的工作积极性调动起来,老师们的研究能力不足,将实验的效力大打折扣。学校将建立健全考核和培训制度,突出教科研的考核力度。
参考文献
1.蒋军晶的《和孩子聊书吧》。2.艾登·钱伯斯《说来听听》。3.王林博士的《有效阅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