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方电力公司的组织框架
一、职能部门及主要职责
1、局长工作部
协助局领导协调和推进重要工作,负责重要事项的 督查督办;负责行政事务管理;负责起草重要文件和组织重要会议;负责公文、机要、档案、信访、政务信息工作;负责维护稳定工作;负责接待工作。
2、发展策划部
负责全面计划管理;负责组织制订中长期发展规划 并实施;负责制订地区电网中长期发展规划并实施;负责编制本地区直供范围110kV 与35kV电网规划和小型基建规划;负责中长期(一年以上)电力市场调查分析预测;负责小型电厂并网方案审批; 负责35kV、110 kV 电网工程(含 小型基建及重大技改)项目的前期论证、可行性研究和上报立项;负责组织项目后评估;负责资本分配优化管理;负责工程预决算审核;负责物资管理;负责购电管 理;负责综合信息的统计与分析;负责招投标归口管理;指导县级供电企业的发展策划工作。
3、人力资源部
负责组织制订人力资源规划并实施;负责中层管理 人员及其后备人员的管理和考核工作;负责外派董事、监事的选派或推荐、管理和工作协调;负责机构、定员定编管理;负责工作标准管理和工作协调;负责用工管 理与劳动关系管理;负责人事档案管理;负责人事信访工作;负责薪酬管理和社会保险(含集体职工);负责劳动保护管理;负责教育培训工作;指导县级供电企业 的人力资源工作。
4、财务部
负责全局的会计核算;负责全局的财务管理;负责 全局财务经营相关指标(如收入、成本、目标利润等)的 专业管理;负责向企业决策者及有关各方提供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指导县级供电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
5、基建部
负责组织220KV及 以下等级输变点工程建设;负责编制本地区直供110KV与35KV电 网和小型基建;负责组织省公司投资的县级供电企业110KV及以下输变电工程的建设;执行省电力建 设工程质量监督中心分站的工作职责;负责工程项目综合信息管理;负责对基建工程环保的管理和具体工作;指导县级供电企业的基建工作。
6、生产技术部
负责技术标准管理;负责组织制订设备(系统)技 术改造的规划并督促实施;负责输、变电生产系统运行、检修的生产、技术、设备全过程管理;负责技术改造管理;负责“反措”计划的全过程管理;负责技术监督 管理;负责输变电可靠性管理;负责无功电压管理;负责防汛、防台风等非常态保供电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制订并实施科技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负责组织协调科技 项目的开发和技术攻关及成果推广应用;负责信息化规划、建设与管理;指导县级供电企业的相关业务工作。负责联系电机工程协会。
7、安全监察部
负责电力生产、基建安全监督管理;负责组织制定 安全规章制度,监督安全生产法规、标准、规程和制度的落实;监督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对安全生产情况进行考核并提出奖惩意见;负责“安措”计划的全过程 管理,监督反事故措施的落实;负责组织或协助组织事故调查并提出处理意见;负责事故统计、分析、上报工作;负责交通安全的内部监督;指导县级供电企业和多 经企业的安全监督工作
8、营销部
负责营销职能管理,包括营销策划,组织制订营销 规划并实施;负责用电营业、用电检查、电价政策执行、电费结算管理;负责计量管理;负责需求侧管理;负责客户服务管理和 CS 评价管理;负责客户关系管理;负责营销信息系统的建设、维护管理;负责客户侧电能量采集、建设、运行、维护的管理。负责营销信息的收集与分析;组织推广应用营销现代化技术;负责业扩职能管理;负责短期(月度、季度和年度)电力市场调查分析预测;参与主网规 划、计划的审查;负责重点项目与重要客户服务工作。
负责覆盖含县供电公司范围内的配网规划、计划、工程项目、运行检修、带电作业、供电可靠性、配电GIS系统、配电自动化的职能管理和配电房、电 缆、架空线路的技术监督。
指导县级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工作。
9、农电部
负责农电综合性管理工作,是农电工作的牵头、归 口、协调和监督管理部门。具体负责贯彻省公司农电发展战略和各项工作指示要求,组织、协调、检查和监督农电各项工作的开展;负责组织本地区农电发展战略和 政策研究;负责组织开展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负责继续组织农网建设与改造扫尾工程、农村“户户通电”工程和电力扶贫等政策性专项工程;负责牵头组织农电 体制改革工作和协调控股县供电企业“三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的相关工作;负责农电工作质量跟踪监督和组织农
电工作评价考核工作;负责组织农电同 业对标“创一流”工作;负责农电综合信息管理和农电综合年报工作。
10、审计部
是企业的内部审计机构业,务由省公司垂直管理。负责协调、配合政府审计和上级审计;根据省公司部属和本单位的实际要求,制定本局的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和并且实施;负责对多经企业进行审计;负责固定资产投 资项目的经济、效率、效果的审计分析;检查、指导、督促、纠正各部门、多经企业违反财经法规、政策、制度的行为,并且对企业管理的风险控制活动提供审计建 议;根据审计工作计划和规章制度制定考核标准。指导县级供电企业开展审计业务。
11、政法部
负责企业管理策划并组织实施;负责政策研究、创 新及改革工作;负责企业的形象策划;负责企业标准化管理、内部评比、班组建设等综合性管理工作;负责“创一流”和同业对标管理工作;负责绩效考核管理工 作;负责企业风险管理;负责合同管理,参与重大合同的谈判和起草工作;负责管理企业有关诉讼、非诉讼管理纠纷事宜;负责普法教育和提供企业生产经营有关法 律咨询;办理企业本部工商登记。指导县级供电企业的相关业务工作。
负责联系电力行业协会。
12、监察部(与纪委合署办公)
协助党委抓好党风廉政建设,组织协调反腐败工 作;负责行风建设工作与纠风工作;负责受理信访、举报、控告,组织查处违法违纪案件;负责效能监察与执法监察;参与重大事故调查;负责招投标的监督;负责 本局的用电稽查工作;指导综合产业及县级供电企业纪检监察工作。
13、政工部(与党委办公室合署办公、团委挂靠思想 政治工作部)
宣传贯彻党在各个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督促 检查各基层党支部对上级党的方针、政策和党委决议的贯彻执行情况;指导基层党支部做好党员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负责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负责精 神文明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负责本企业的宣传工作;负责理论建设,开展政研会工作;负责共青团和青年工作;指导县级供电企业政工工作。
14、保卫部
负责治安保卫与人武工作;负责电力设施保护管 理;负责消防管理,消防器材的配置及消防自动报警系统和灭火系统年检维护的组织工作;负责开展消防安全教育,监督
各种易燃易爆、剧毒等物品的使用管理;负 责监督要害部位及门卫点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开展反窃电工作,负责与公安部门的外联工作。指导县级供电企业的保卫工作。
15、离退休工作部
负责离退休职工的管理和服务工作;负责组织离退 休人员开展积极向上、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负责具体落实离退休干部的政治和生活待遇。指导县级供电企业的离退休工作。
16、工会办公室
是局工会委员会的综合办事机构,负责工会日常工 作;维护企业利益及职工的合法权益;负责工会组织的建设和管理;负责推进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民主制度建设;负责推进平等协商、集体合同的签订工作;负责 文体宣教工作;负责工会劳动保护、劳动竞赛、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工作;对本局各分工会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二、生产部门及主要职责
1、调度所
负责地区电网调度运行管理,执行上级调度机构发 布的调度指令;组织编制和执行本地区电网的运行方式;负责电网调度、运行方式和负荷预测,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通信、调度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管理和技术 管理。
2、变电部
负责局属35-220kV 变电站运行维护管理、缺陷统计分析。
3、送电部
负责输电线路、电缆(35-220kV 线路、电缆)的运行维护管理、检修、技改、抢修、试验、消缺工作。
4、变电检修部
负责35-220kV变电站的技改、抢修、检修、试验、消缺工 作。
三、供电局主要职责
在营销部的指导下,负责辖区10KV及以下配网的运行维护及配网规划的计划上报工作;负责按照营配准军事化管理正确开展日常营业管理、值班 抢修工作;负责辖区内具体的服务策划、服务品质管理、VIP客户管理、市场开拓、需求侧管理工作、负责具体开展营销基础业务(包括用电营业、用电稽查、用电检查、业扩流程、供用电合同签定及档案管理)等;负责辖区内客户营业抄核收工作;负责按计划完成100KVA以下变压器及低压客户电能计量安装和轮换工作;负责辖区内客户业扩工程的过程跟踪管理。
第二篇:组织框架最新
项目负责人项目经理商务经理财务经理办公室主任生产经理
钢结构施工组设计员技术负责人安全负责人商务组材料组现场会计保安队长土建施工组安装班组分包单位技术组安全员土建造价员保管员现场出纳门卫保安生活区管理员测量员水电施工员水电安装技术员机械管理员合同管理员
钢结构造价员采购员司机组人事专员行政文员卫生员施工员施工员暖通消防员消防安装资料员水电工检验员其他质量员
贯标员兼信息员
第三篇:陕西地方电力公司营销战略
陕西地方电力公司营销战略
摘要
随着电力工业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营销工作在电网企业的整体工作中日益居于主导地位。作为更加贴近市场、贴近客户的配电网企业,陕西地方电力公司正在推进向服务型企业的转变,开展营销战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运用市场营销学的管理研究法,采用SwOT战略分析、五种竞争力量模型、目标市场营销理论、4P营销理论及服务营销7P组合、利益相关者治理模式等工具,在审视陕西地方电力公司的宏观发展环境、微观竞争环境、优势与劣势、营销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公司的电力市场构成情况,确定了主要的目标市场和重点营销方向,提出了公司的电力市场竞争战略思路、电力营销战略指导思想和相关的战略目标,并从产品与服务、电价、渠道、促销四个方面设计了公司的营销策略,从营销基础工作创新、营销体系再造和营销队伍建设三个方面,对营销战略的实施提供保障和支持。归结到一点,公司的市场营销发展应立足于自身优势,紧紧抓住供电营业区内工业、商业、照明及农业生产用电等的增长机遇,结合各地区不同的市场特点,提高电力产品质量,提升供电服务水准,控制电力价格成本,完善营销服务手段,全力满足客户用电需求,不断扩大电力市场份额。
本文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MBA论文的应用型特点,祈望能够对陕西地方电力公司营销工作的发展尽到绵薄之力。
第四篇:地方立法机关组织准则
【法规名称】 地方立法机关组织准则 【颁布部门】
【颁布时间】 2002-08-21 【效力属性】 已修正 【正
文】
地方立法机关组织准则
第 1 条
本准则依地方制度法(以下简称本法)第五十四条第一项至第三项规定订定之。
第 2 条
本准则所称地方立法机关,指直辖市议会、县(市)议会、乡(镇、市)
民代表会。
第 3 条
直辖市议会应依本准则拟订组织自治条例,报行政院核定。
县(市)议会应依本准则拟订组织自治条例,报内政部核定。
乡(镇、市)民代表会应依本准则拟订组织自治条例,报县政府核定。
地方立法机关之组织自治条例,其有关考铨业务事项,不得抵触中央考铨法规;各权责机关于核定后,应函送考试院备查。
第 4 条
直辖市议会议员、县(市)议会议员及乡(镇、市)民代表会代表,分别由直辖市民、县(市)民及乡(镇、市)民依法选举之,任期四年,连选得连任。
第 5 条
直辖市议会议员总额,不得少于四十一人;直辖市人口超过一百二十五万人至一百五十万人者,每增加七万人增一人,最多不得超过四十四人;人口超过一百五十万人者,每增加十四万人增一人,最多不得超过五十二人。
直辖市有原住民人口在四千人以上,一万人以下者,于前项总额内应有原住民选出之直辖市议员一人;超过一万人者,每增加一万人增一人。
直辖市各选举区选出之直辖市议员名额达四人者,应有妇女当选名额一人;超过四人者,每增加四人增一人。
第 6 条
县(市)议会议员总额,依中华民国八十七年一月二十四日选出之议员名额为准;如因人口变动有增加必要者,调整如下:
一县(市)人口在一万人以下者,选出九人。
二县(市)人口超过一万人至五万人者,每增加五千人增一人。
三县(市)人口超过五万人至二十万人者,每增加一万人增一人;最多不得超过十九人。
四县(市)人口超过二十万人至四十万人者,每增加一万四千人增一人;最多不得超过三十三人。
五县(市)人口超过四十万人至八十万人者,每增加四万人增一人;最多不得超过四十三人。
六县(市)人口超过八十万人至一百六十万人者,每增加五万七千人增一人;最多不得超过五十七人。
七县(市)人口超过一百六十万人至二百二十万人者,每增加十万人增一人;最多不得超过六十三人。
八县(市)人口超过二百二十万人者,每增加二十万人增一人;最多不得超过六十五人。
县(市)有平地原住民人口在一千五百人以上,一万人以下者,于前项总额内应有平地原住民选出之县(市)议员一人;超过一万人者,每增加一万人增一人。
县有山地乡者,于第一项总额内应有山地原住民选出之县议员,其应选名额,以每一山地乡选出一人计算。
县(市)各选举区选出之县(市)议员名额达四人者,应有妇女当选名额一人;超过四人者,每增加四人增一人。县(市)选出之山地原住民、平地原住民议员名额达四人者,应有妇女当选名额一人;超过四人者,每增加四人增一人。
第 7 条
乡(镇、市)民代表会代表总额,依中华民国八十七年六月十三日选出之代表名额为准;如因人口变动有增加必要者,调整如下:
一乡(镇、市)人口在五百人以下者,选出三人。
二乡(镇、市)人口超过五百人至一千人者,每增加二百五十人增一人;最多不得超过五人。
三乡(镇、市)人口超过一千人至一万人者,每增加四千五百人增一人;最多不得超过七人。
四乡(镇、市)人口超过一万人至五万人者,每增加一万人增一人;最多不得超过十一人。
五乡(镇、市)人口超过五万人至十五万人者,每增加一万二千五百人增一人;最多不得超过十九人。
六乡(镇、市)人口超过十五万人者,每增加三万人增一人;最多不得超过三十一人。
乡(镇、市)平地原住民选出之代表名额,按平地原住民人口与总人口比例选出;平地原住民人口达一千五百人以上者,于前项总额内至少应有代表一人。
乡(镇、市)各选举区选出之乡(镇、市)民代表名额达四人者,应有妇女当选名额一人;超过四人者,每增加四人增一人。
乡(镇、市)选出之平地原住民代表名额达四人者,应有妇女当选名额一人,超过四人者,每增加四人增一人。
第 8 条
直辖市议员、县(市)议员、乡(镇、市)民代表应于上届任期届满之日,依宣誓条例规定宣誓就职。不依规定宣誓者,视同未就职。
前项宣誓就职典礼,在直辖市议会、县(市)议会、乡(镇、市)民代表会所在地举行,分别由行政院、内政部、县政府召集,并由直辖市议员、县(市)议员、乡(镇、市)民代表当选人互推一人主持之。其推选会议,由曾任议员、代表之资深者主持之;年资相同者,由年长者主持之。
补选之直辖市议员、县(市)议员、乡(镇、市)民代表,应于当选后十日内,分别由直辖市议会、县(市)议会、乡(镇、市)民代表会迳行依宣誓条例规定办理宣誓就职事宜。
第 9 条
直辖市议员、县(市)议员、乡(镇、市)民代表辞职、去职或死亡,由直辖市议会、县(市)议会、乡(镇、市)民代表会分别函报行政院、内政部、县政府备查,并函知直辖市政府、县(市)政府、乡(镇、市)公所。
第 10 条
直辖市议会、县(市)议会置议长、副议长各一人,乡(镇、市)民代表会置主席、副主席各一人,由直辖市议员、县(市)议员、乡(镇、市)
民代表以无记名投票分别互选或罢免之。但就职未满一年者,不得罢免。
第 11 条
直辖市议会、县(市)议会议长、副议长,乡(镇、市)民代表会主席、副主席之选举,应于议员、代表宣誓就职典礼后即时举行,并应有就职议员、代表总额过半数之出席,以得票达出席总数之过半数者为当选。选举结果无人当选时,应立即举行第二次投票,以得票较多者为当选;得票相同者,以抽签定之。补选时,亦同。
前项选举,出席议员、代表人数不足时,应即订定下一次选举时间,并通知议员、代表。第三次选举时,出席议员、代表已达就职议员、代表总额三分之一以上者,得以实到人数进行选举,并均以得票较多者为当选;得票相同者,以抽签定之。第二次及第三次选举,均应于议员、代表宣誓就职当日举行。
议长、副议长、主席、副主席选出后,应即依宣誓条例规定宣誓就职。不依规定宣誓者,视同未就职。
第一项选举投票及前项宣誓就职,均由依第八条第二项规定所推举之主持人主持之。
第 12 条
直辖市议会、县(市)议会议长、副议长,乡(镇、市)民代表会主席、副主席之选举、罢免,分别由直辖市议会、县(市)议会、乡(镇、市)
民代表会遴派三人至七人担任管理员,办理投票、开票工作,并指定一人为主任管理员。由议员、代表互推三人至五人担任监察员,监察投票、开票工作,并由监察员互推一人为主任监察员。
第 13 条
直辖市议会、县(市)议会议长、副议长,乡(镇、市)民代表会主席、副主席之选举票、罢免票无效之情事,准用公职人员选举罢免法第六十二条第一项之规定。
前项无效票之认定,由主任管理员会同主任监察员当场为之;认定有争议时,由全体监察员表决之。表决结果正反意见同数者,该选举票、罢免票应为有效。
第 14 条
直辖市议会、县(市)议会议长、副议长,乡(镇、市)民代表会主席、副主席之选举票、罢免票之印制及有关选举罢免事务,分别由直辖市议会、县(市)议会,乡(镇、市)民代表会办理之。
直辖市议会、县(市)议会、乡(镇、市)民代表会应于议长、副议长、主席、副主席之选举票、罢免票开票完毕后,将有效票、无效票分别包封,由主任管理员会同主任监察员于骑缝处加盖印章后,保管六个月,除检察官或法院依法行使职权外,任何人不得开拆。如有诉讼者,应保管至
诉讼程序终结为止。
第 15 条
直辖市议会、县(市)议会议长、副议长,乡(镇、市)民代表会主席、副主席之选举结果,由直辖市议会、县(市)议会、乡(镇、市)民代表会造具选举结果清册及当选人名册各一份,分别报请行政院、内政部及县政府发给当选证书,并函知直辖市政府、县(市)政府、乡(镇、市)公所。
直辖市议会、县(市)议会议长、副议长,乡(镇、市)民代表会主席、副主席之罢免结果,由直辖市议会、县(市)议会,乡(镇、市)民代表会分别报行政院、内政部、县政府备查,并函知直辖市政府、县(市)政府、乡(镇、市)公所。
第 16 条
直辖市议会、县(市)议会议长、乡(镇、市)民代表会主席,综理会务。议长、主席因故不能执行职务时,由副议长、副主席代理。议长、副议长、主席、副主席同时不能执行职务时,由议长、主席指定,不能指定时,由议员、代表于十五日内互推一人代理之;届期未互推产生者,由资深议员、代表一人代理,年资相同时,由年长者代理。
第 17 条
直辖市议会、县(市)议会议长、副议长,乡(镇、市)民代表会主席、副主席之辞职,应以书面向大会提出,于辞职书提出会议报告时生效。
前项辞职在休会时,得视实际需要依规定召集临时会提出之。
第 18 条
直辖市议会、县(市)议会议长、副议长,乡(镇、市)民代表会主席、副主席辞职、去职或死亡,直辖市议会、县(市)议会、乡(镇、市)民代表会应即分别报行政院、内政部、县政府备查,并函知直辖市政府、县(市)政府、乡(镇、市)公所。
直辖市议会、县(市)议会议长、副议长,乡(镇、市)民代表会主席、副主席出缺时,分别由直辖市议会、县(市)议会,乡(镇、市)民代表会议决补选之。议长、副议长,主席、副主席同时出缺时,分别由行政院、内政部、县政府指定议员、代表一人暂行议长、主席职务,并于备查之日起三十日内召集临时会,分别补选之。
直辖市议会、县(市)议会议长、乡(镇、市)民代表会主席辞职或去职,应办理移交,未办理移交或死亡者,由副议长、副主席代办移交。
第 19 条
直辖市议会、县(市)议会、乡(镇、市)民代表会会议,除每届成立大会外,定期会每六个
月开会一次,由议长、主席召集之,议长、主席未依法召集时,由副议长、副主席召集之;副议长、副主席亦不依法召集时,由总额减除出缺人数后过半数之议员、代表互推一人召集之。
第 20 条
直辖市议会、县(市)议会、乡(镇、市)民代表会开会时,由议长、主席为会议主席,议长、主席未能出席时,由副议长、副主席为会议主席,议长、主席、副议长、副主席均未能出席时,由出席议员、代表互推一人为会议主席。
第 21 条
直辖市议会、县(市)议会应设程序委员会,审定议事日程及其他程序相关事项,并得设各种委员会审查议案。乡(镇、市)民代表会得设小组进行案件审查,并由主席审定议事日程。
前项议事日程属于定期会者,县(市)议会质询日期不得超过会期总日数五分之一;乡(镇、市)民代表会质询日期不得超过会期总日数四分之一。
直辖市议会、县(市)议会、乡(镇、市)民代表会之议事日程,应分别报行政院、内政部、县政府备查。
第 22 条
直辖市议会、县(市)议会、乡(镇、市)民代表会非有议员、代表总额减除出缺人数后过半数之出席,不得开议。议案之表决,除本准则另有规定外,以出席议员、代表过半数之同意为通过,未过半数之同意为否决。
如差一票即达过半数时,会议主席得参加一票使其通过,或不参加使其否决。
直辖市议会、县(市)议会、乡(镇、市)民代表会进行施政报告及质询议程时,不因出席议员、代表未达开会额数而延会。
第 23 条
直辖市议会、县(市)议会、乡(镇、市)民代表会定期会或临时会之每次会议,因出席议员、代表人数不足未能成会时,应依原订日程之会次顺序继续进行,经连续二次均未能成会时,应将其事实,于第三次举行时间前通知议员、代表,第三次举行时,实到人数已达议员、代表总额减除出缺人数后三分之一以上者,得以实到人数开会。第二次为本会期之末次会议时,视同第三次。
第 24 条
直辖市议会、县(市)议会、乡(镇、市)民代表会会议应公开举行。但会议主席或议员、代表三人以上提议或依本法第四十九条列席人员之请求,经会议通过时,得举行秘密会议。
第 25 条
直辖市议会、县(市)议会、乡(镇、市)民代表会开会时,会议主席对于本身有利害关系之事件,应行回避;议员、代表不得参与个人利益相关议案之审议及表决。
第 26 条
直辖市议会、县(市)议会、乡(镇、市)民代表会之议事程序,除各该直辖市议会、县(市)议会、乡(镇、市)民代表会组织自治条例及议事规则规定者外,依会议规范之规定。
前项议事规则,以规范议事事项为限,由直辖市议会、县(市)议会、乡(镇、市)民代表会订定,分别报行政院、内政部、县政府备查,并函送
直辖市政府、县(市)政府、乡(镇、市)公所。
第 27 条
直辖市议会、县(市)议会、乡(镇、市)民代表会,得设纪律委员会、小组审议惩戒案件。其设置办法,由直辖市议会、县(市)议会、乡(镇、市)民代表会订定,分别报行政院、内政部、县政府备查。
第 28 条
直辖市议会、县(市)议会、乡(镇、市)民代表会开会时,由会议主席维持议场秩序。如有违反议事规则或其他妨碍秩序之行为,会议主席得警告或制止,并得禁止其发言,其情节重大者,得付惩戒。
前项惩戒,由各该立法机关纪律委员会、小组审议,提大会议决后,由会议主席宣告之;其惩戒方式如下∶
一口头道歉。
二书面道歉。
三申诫。
四定期停止出席会议。
第 29 条
地方立法机关之行政单位组织如下:
一直辖市议会置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一人;下得分设九组、室办事。
二县(市)议会置主任秘书一人;下分设组、室办事。其县(市)人口未满五十万人者,得设五组、室;人口在五十万人以上,一百二十五万人以下者,得设六组、室;人口超过一百二十五万人者,得设
七、室。
三乡(镇、市)民代表会置秘书一人,下得设组办事;人口超过十五万人者,其代表会得分设二组。
前项行政单位组织,由直辖市议会、县(市)议会、乡(镇、市)民代表会,分别于各该组织自治条例拟订之。
第 30 条
地方立法机关编制之职称及员额,应于各该地方立法机关组织自治条例及其编制表规定之。
地方立法机关应就其层级、业务性质及职责程度,依其所适用之职务列等表选用职称,并妥适配置各官等职等员额。
第 31 条
地方立法机关拟订组织自治条例报权责机关核定时,其编制员额,应依下列因素决定之:
一员额管制政策及规定。
二业务职掌、功能及各部门工作量。
三预算规模。
四人力配置及运用状况。
第 32 条
地方立法机关组织自治条例核定文,应分别送达各该地方立法机关、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应于收受核定文之日起三十日内公布之。
前项自治条例自公布之日起算至第三日起发生效力。但特定有施行日期者,自该特定日起发生效力。
未依第一项规定期限公布者,该自治条例自期限届满之日起算至第三日起发生效力,并由核定机关代为公布。
第 33 条
直辖市议会、县(市)议会、乡(镇、市)民代表会开会期内,其事务人员得分别向直辖市政府、县(市)政府、乡(镇、市)公所调用之。
第 34 条
直辖市议会、县(市)议会、乡(镇、市)民代表会分层负责明细表,由议长、主席核定后实施。
第 35 条
本准则自发布日施行。
第五篇:山西地方电力公司设备评级管理规定
山西地方电力有限公司 设备评级管理规定(试行)
一、总则
1、设备评级工作是设备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也是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由设备评级所确定的设备完好率是企业管理的主要考核指标之一。
2、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鉴定,对掌握技术状况,不断提高设备健康水平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本规定明确了送、变、配电设备以及调度自动化、通信等设备的评级内容、标准、检查与考核等方面的内容。
4、本规定适用于山西地方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地电公司)所属电网设备的评级,以及对所属分公司设备评级工作的评价。
二、设备评级管理职责及分工
5、地电公司职责
5.1总结设备评级管理经验,及时评估、修订地电公司设备评级管理规定。
5.2掌握设备评级状况、及时争取并安排资金消除三类设备,不断提高设备完好率。
5.3督促各分公司建立健全各类设备评级管理资料,检查、指导各分公司做好设备评级管理工作。
5.4负责地电公司所属电网设备评级的综合统计和考核管理工作,完成好设备完好率指标。
5.5设备评级由地电公司生产技术部、调度信息化中心、营销管理部各自负责所辖设备的评级统计、分析、跟踪等工作,生产技术部负责地电公司设备评级的汇总统计工作。
6、分公司职责
6.1组织贯彻执行上级有关设备评级管理制度和规定,制定本单位设备评级管理实施细则和管理流程,明确本公司各部门以及相关人员在设备评级管理中的职责,分解设备完好率,一类设备率等设备管理指标,并对指标完成情况开展考核,不断提高设备健康水平。
6.2认真开展设备评级工作,及时解决设备评级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设备评级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水平。
6.3及时掌握所辖设备状况,并安排自主资金消除三类设备、对一些升级所需资金较大(需列入大修或技改计划)的设备及时向地电公司相关部门上报,积极争取资金不断提高设备完好率。
6.4做好对承揽本公司电网设备运行单位评级工作的监督,对外委单位的设备评级进行审批。
7、地电公司各部门职责 7.1生产技术部
7.1.1负责10KV熔断器以上电网设备的评级管理工作。7.1.2负责地电公司所属电网设备评级规定的修订、完善。7.1.3负责对各分公司10KV熔断器以上设备评级工作的评价、考核,并提出奖惩建议。
7.1.4负责对各分公司提出的10KV熔断器以上设备升级计划进行审查,优先保证设备升级所需资金。
7.2营销管理部
7.2.1负责10KV熔断器及以下电网设备的评级管理。7.2.2负责对各分公司10KV配电变压器熔断器及以下设备评级工作的评价、考核,并提出奖惩建议。
7.2.3负责对各分公司提出的10KV熔断器及以下设备升级计划进行审查,优先保证设备升级所需资金。
7.3调度信息中心
7.3.1负责调度自动化、通信及分公司调度信息中心相关设备的评级管理。
7.3.2负责对各分公司自动化、通信及调度信息中心相关设备评级工作的评价、考核,并提出奖惩建议。
7.2.3负责对各分公司提出的自动化、通信及调度设备升级计划进行审查,优先保证设备升级所需资金。
7.4运行单位
7.4.1负责所运行维护的设备评级工作。
7.4.2负责向相关分公司提出设备升级计划、建议、要求。
三、工作内容与要求
8、设备评级周期
各分公司对所运行维护的设备、设施每年进行一次全面评级,建立评级记录,计算设备完好率,并提出设备升级规划。运行单位在设备评级工作结束后,列出二、三类设备的主要缺陷,并提出处理措施,报相关分公司(110KV及以上电网同时报地电公司相关专责人),由分公司汇总并于每年的10月中旬,将评级汇总表和二类、三类设备明细上报地电公司相关部门。
9、设备评级的要求
9.1设备评级应从实际出发,以实际运行状况为主要依据,并结合安全性评价、预防性试验,设备更新改造、修理后的有关数据和存在的问题,全面反映设备的技术状况,以安全性评价或设备评价的最后得分为准确定设备级别。
9.2设备评级要综合衡量,以设备各方面总的技术状况为准,如一个单元内的主设备和重要的辅助设备 同时有一、二类者,应评为二类,同时有二、三类者,应评为三类。
9.3设备评级应结合专业职责分工落实到人,专业人员应当经常掌握管辖设备的技术状况,及时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对发现问题的设备进行鉴定和评级,并提出升级方案,使所管设备消灭三类,减少二类,提高一类设备率。
9.4设备评级一般由运行单位实施,评级结果应按规定格式填写,由运行单位负责人审核签字后,上报分公司相关部门专责,由分公司部门专责人批准设备评级级别。
9.5运行单位设备定级表应一式两份,分公司相关部门审定后(应加盖部门印章),一份下发到设备运行单位,一份留存备案。
9.6分公司相关部门收到运行单位上报的二、三类设备明细表、升级计划表后组织设备检修单位,审核并确定设备升级改造方案,经分公司相关领导审核、批准后组织实施。升级计划表和升级计划统计表应及时反馈到设备运行单位和检修单位。由运行单位及时记入设备档案,由检修单位对设备进行整改,整改工作完成后由运行单位对整改情况进行复评。需要列入技改大修计划时应及时向地电公司相关部门上报升级计划列入技改或大修计划,经批准后按照以上流程对设备进行升级。
9.7地电公司相关部门接到各分公司所报的设备评级情况汇总表后要及时对所属分公司的评级情况进行汇总,汇总后及时报地电公司生产技术部统计专工,由生产技术部统计专工汇总后存档,并报地电公司相关领导。
9.8分公司相应管理部门应将设备评级资料每年进行整理,将各类的评级报表和升级改造方案等资料一并存档。
9.9分公司应根据设备评级结果,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资金,优先保重设备升级,不断提高设备健康水平,保证设备处于完好的状态下运行。
9.10凡被评为三类的设备,分公司相关应会同运行单位进行现场鉴定,鉴定结果应由分公司分管领导审批。
9.11基本建设、技改、大修项目投运前须对设备状况进行评级,设备完好率、一类设备率需达到100%,严禁基建、技改、大修后未达到一类标准的设备投入运行。
10、设备评级方法
10.1设备评级应按照安全性评价或设备评价得分,并结合设备试验报告、安装验收记录、检修报告、设备运行中指标、运行实际情况为依据,既要考虑设备的主要性能指标、又要防止以偏概全面;既要以相关资料为基础,又必须实地查看、检测设备状况。
10.2各县级分公司所属设备的安全性评价得分,达到该设备应得分的90%及以上者为一类设备。
10.3各县级分公司所属设备的安全性评价或设备评价达到该设备应得分70%及以上,89%分以下者为二类设备。10.4各县级分公司所属设备的安全性评价或设备评价达到该设备应得分69%及以下者为三类设备。
10.5电网公司所属220KV变电站及线路可参照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设备评价标准(国家电网公司生2006年57号文关于印发输变电设备评价标准和关于开展输变电评价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对220KV线路、油浸式主变(电抗器)、断路器、隔离开关、GIS设备、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干式电抗器、直流电源系统、并联电容器、高压支柱交瓷绝缘子、避雷器、消弧线圈进行设备评级,其它设备、设施及附属设施参照国家电网公司《县级供电企业安全性评价标准》结合上述10.2条至10.4条所述要求进行评级。
10.6县级供电分公司设备评级,可参照2004年国家电网县级供电分公司安全性评价管理标准进行评价。
11、设备评级统计
设备按其完好程度分为一、二、三类,一、二类设备统称为完好设备,完好设备占全部设备的比例为“设备完好率”,以百分数表示:
设备完好率=(一类设备+二类设备)/全部设备×100%。
一类设备率=一类设备/全部设备×100%
总的设备完好率按各种单元的总和计算,每一种单元设备的完好率按该设备的总和计算,各单位根据需要,也可以同时按单元设备(如线路按杆塔)统计完好率。
12设备单元划分: 12.1送电线路:
架空送电线路:以条为单元,T接在该线路的线路应包括在内,同杆架设的双回线应按二个单元计数,但双回路公用一个出线开关者按一个单元计数;
12.2电缆线路:
有单独出线开关的电缆线路及其附件(包括分支箱)作为一个单元;
12.3配电线路:
配电线路以条作为一个单元(包括杆上开关、电缆、刀闸、分支线路等);
12.4配电变压器以台为单元(包括与配电变压器配套安装的开关、刀闸、熔断器、高压计量等设备),评级应包括从高 压架空引线(T接点)至低压引线中的电气设备及杆架(从高压T接引线开始至低压线与低压线路T接点止);
12.5低压配电线路及设备以条为单元;
12.6变电设备
12.6.1变压器(电抗器)每台为一个单元;
12.6.2开关设备进出线间(不包括电容器开关)每台为一个单元,包括该回路刀闸、与开关相随的电流(独立式电流互感器可单独作为一单元)、电压互感器、套管、电缆(指本站内设备之间的联接电缆:如旁路开关电缆等)、以及该开关设备联接到母线的引桥及杆架等为一个单元;
12.6.3防误闭锁装置为一个单元;
12.6.4母线设备按电压等为一个单元,包括构架; 12.6.5过电压保护及接地装置为一个单元(包括避雷针、接地网装置、主变中性点过电压保护措施;
12.6.6每组电力电容回路(包括开关、刀闸、熔丝、电缆、电容器、放电线圈等)为一个单元;
12.6.7站内电缆及电缆沟构筑物为一个单元;
12.6.8站用电系统为一个单元、(站用变及其保护设备、进出线设备、站用电屏等)为一个单元;
12.6.9直流装置(包括充电设备或整流装置、直流母线、直流屏、蓄电池等)
12.6.10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装置按站为一个单元(不包括上传设备);
12.6.11所有土建设施(包括冷水塔、冷水池、消防设备及照明、事故照明等)作为一个单元(电气设备基础、构架随主体设备、电缆沟随电缆);
12.6.12光通讯设备(包括两端光电设备、交换设备); 12.6.13调度自动化系统,变电站端和县调端分别为一个单元;
12.6.14 通信设备为一个单元;
12.6.15如有设备未能列入上述单元范围或有特殊情况者,可以按照具体情况另立新单元。
12.6.16设备编号、标志及其他安全设施随主设备评级。
13、检查与考核。
13.1地电公司每年对各分公司设备评级工作随进行一次检查和考核,进行若干次随机查检,检查结果与其它工作的检查一并列入考核。
13.2分公司对所属部门、所、站应每季度进行检查和考核。
四、附则
14、此规定从2012年1月起执行。
15、此规定由生产技术部负责解释。附录:
1、设备定级表
2、二类或三类设备明细表
3、升级计划表
4、升级计划统计表
5、复评表
6、各类设备评级汇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