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华南师范大学学生课外科研一般课题管理办法
华南师范大学学生课外科研一般课题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调动我校学生学习和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浓厚的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氛围,促进我校学生科研多出优秀成果,多出优秀人才,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华南师范大学学生课外科研课题面向全校全日制普通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择优立项。
第三条在华南师范大学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学生课外科研课题实行三级管理体制。校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学生课外科研课题的管理工作;校团委受领导小组的委托,统筹管理课题;学院(系)团委负责管理本单位的课题。各级管理机构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课题管理工作。
第二章 课题资助条件
第四条课题资助的对象为我校全日制普通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要求资助对象思想政治品质好,成绩优良,具备一定的学术科研能力。上一年度课题未结题者不得申报新的课题。
第五条受资助课题应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或经济、社会价值。研究内容和目标明确,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可行。研究时间一般在一年以内,最迟在毕业前能取得成果,或能取得明显阶段性成果(主要指自然科学类)。
第六条受资助课题可来源于学生自行设计的科研课题或教师主持研究课题的子课题。研究内容可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领域。其中研究生申报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的课题数不得超过该院系申报此类课题总数的30%。
第七条课题类别包括:
1.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包括5个学科领域:机械与控制(机械、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工程、交通、建筑等)、信息技术(计算机、电信、通讯、电子等)、能源化工(能源、材料、石油、化学、化工、生态、环保等)、生命科学(生物、农学、药学、医学、健康、卫生、食品等)、数理(数学、物理、地球与空间科学等)。
2.哲学社会科学类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包括11个学科领域:哲学、社会、法律、教育、经济、管理、政治、历史、文学、艺术、体育。
3.发明制作类作品。学科领域与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相同。
4.创作成果。包括文学、音乐、美术等作品。
第八条受资助课题应能由学生独立完成,不含学生的课程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学位论文等,其主要构思、设计或制作由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
第三章课题的申报和评审
第九条学生课外科研课题原则上每年申报一次,每次申报由校团委发出通知之日起开始受理。
第十条申报课题分为个人课题和集体课题。申报个人课题的,第一作者必须承担课题60%以上的研究工作。凡作者超过三人或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课题,均须申报集体课题。申报集体课题的,须注明一位学历最高的作者为集体课题的代表。有合作者的个人课题或集体课题,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本专科生课题、硕士研究生课题和博士研究生课题。所有作者必须均为学生。
第十一条研究生课题不能超过各学院(系)申报课题总数的40%。
第十二条每人限申报1个课题。每个申报课题必须有1至2名指导教师,同一指导教师最多同时指导2个课题(按年度计)。指导教师原则上要求有副高以上职称。
第十三条申报课题应填写《华南师范大学学生课外科研一般课题立项申报书》(随每年立项通知下发),送指导教师和所在学院(系)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领导机构审核。指导教师和学院应对申请课题内容的真实性、实现研究方案的可能性及经费预算进行审核,按照相应名额确定本单位立项课题,通过本单位学
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领导机构负责人审批后报送校团委。
第十四条学生课外科研课题立项名额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基本名额。二是浮动名额。获得全国“挑战杯”系列竞赛或广东省此赛事特、一等奖,或前一年度课题成果发表、转化、应用或获奖比例较高的单位,在下一年度适当奖励立项名额。若无客观原因而中止课题研究的,在下一年立项时,扣减该学院(系)立项名额。院系累计未结题课题数达3个(其中包括上一年度已申请延迟结题的课题数,这一学年度申请延迟结题的课题数和最后结题期间不能通过的课题数),扣减院系1个申报名额,累计未结题课题数达4个,扣减院系2个申报名额,以此类推。美术、音乐、摄影、文学等专业的创作成果名额不超过本学院(系)总名额的50%,其他专业不超过20%。
第十五条学生课外科研课题实行同领域专家评审制。学校设立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专家库,成员由科技处、社科处推荐,并按学科划分学科评审组。课题立项和结题验收的评审专家一般在学校专家库中选择。
第十六条课题评审由学院(系)组织,学校将对各学院(系)的课题进行抽查,如抽查未通过则不予立项,同时由学校组织专家对该学院当年立项课题进行复核,抽查或复核未通过的名额不再递补。抽查及复核结果向全校公布。
第十七条通过评审的课题由校团委统一进行编号并颁发《华南师范大学学生课外科研课题立项通知书》,课题组成员以该课题研究成果发表论文或参赛时,须标注“华南师范大学学生课外科研课题基金编号”。
第十八条校团委为课题统筹管理机构,与各院(系)团委签订《华南师范大学学生课外科研课题立项管理工作协议书》。院(系)团委为课题日常管理机构,确认立项的课题负责人与所在学院(系)团委签订《华南师范大学学生课外科研课题立项合同书》,各课题负责人可在签约时选择经费领取方式,建议方式如下:
1、分两次发放,第一期经费50%,第二期经费50%;
2、分三次发放,第一期经费30%,第二期经费30%,第三期经费40%;
3、分五次发放,第一期经费20%,第二期经费20%,第三期经费20%,第四期经费20%,第五期经费20%。每种方式的最后一期经费均于结题后发放,课题负责人领取经费时需准备好研究期间所持有的发票进行报账,本年度的课题均不可借款。
第四章课题的中期管理
第十九条学生课外科研课题由相应管理机构负责管理。课题负责人必须定期向管理机构汇报课题进展情况及经费使用情况。
第二十条课题执行中期,需填交《华南师范大学学生课外科研课题中期审查报告书》(随中期审查通知下发),由管理机构进行课题中期审查。如发现执行不力,无故延期又无具体改进措施或经费使用不当的课题,课题管理机构将责令课题负责人停止使用课题研究经费,并视情节轻重收回部分或全部研究经费。
第二十一条在课题执行过程中,不得随意更改课题名称;如有人员变动,应在指导教师及课题负责人同意的情况下及时报院(系)管理机构审批并在校团委备案;研究计划与方案的重大修改或因特殊情况需延长研究时间须经指导教师和相应管理机构同意,并报校团委审批。研究课题由于一些不可克服的原因而终止研究,应由课题负责人写出课题终止报告,并交回剩余研究经费。
第二十二条中期审查结束后,各院系向校团委提交中期审查报告书。
第五章成果鉴定、验收结题及展示
第二十三条课题研究者应在课题研究完成后向课题管理机构提交:(1)《华南师范大学学生课外科研课题验收结题报告书》(随结题通知下发);(2)研究成果。
第二十四条课题管理机构组织专家进行成果鉴定,验收合格后,直接报销所选择经费领取方式的最后一期研究经费,同时核销前期研究经费,并颁发《华南师范大学学生课外科研课题结题证书》,对取得优秀研究成果的课题进行表彰。
第二十五条对未通过验收的课题,由课题管理机构征求专家意见,做出是否同意该课题暂缓结题的处理,缓期时间最长为半年。如半年后仍未通过课题验收,则由管理机构视情况追回全部或部分研究经费。
第二十六条属于阶段性成果或具有广阔研究前景的通过验收课题,学校鼓励课题研究者继续申请资助,深化与完善课题的研究。
第二十七条如课题负责人是毕业班学生,并且在毕业前无法完成立项课
题,应按以下办法处理:
1.课题负责人毕业后留校学习、工作的,可以由其继续担任课题负责人,但必须在毕业前向课题管理机构提供新的个人材料。
2.课题负责人毕业后离校的,离校前应推荐一名合作者担任课题负责人;若该课题为个人课题的,则由该课题负责人推荐继续完成此课题的人选并报课题管理机构审批。
3.课题负责人既无合作者,又无法推荐继任人选的,由学院(系)负责组织安排学生继续完成。
4.无法继续完成课题的负责人必须在课题管理机构的监督下做好经费交接工作。
第二十八条如提供虚假成果(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等),或成果与原合同课题严重不符,或逾期不能完成科研任务,或违规使用经费,则视情节追回部分或全部研究经费,情节严重者根据学校相关规定给予处分。
第二十九条如因客观原因需推迟课题验收的,须经过管理机构同意并报校团委审批。
第三十条课题管理机构通过校园网、论文报告会等形式开展学生课外科研课题的经验交流活动,编印出版学生课外科研课题成果集,促进优秀成果的展示与推广应用。对有重大经济或社会效益的研究成果,可酌情对课题研究者和指导教师给予奖励。
第六章课题经费及其使用
第三十一条学生课外科研课题专项经费由学校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审批,并实行分级管理。总体经费由校团委负责管理,课题研究及办公经费由校团委授权院(系)团委管理。各单位应积极引进校外资源,接受校外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对学生课外科研的支持,努力扩大资金规模。
第三十二条课题研究经费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2000元,哲学社会科学类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1000元,发明制作类作品3000元。创作成果类课题经费由管理机构咨询相关专家后确定。
第三十三条批准立项的课题经费由课题负责人掌握,专款专用,主要包括课题研究的资料费、文具费、打印复印费、仪器设备租借费、实验费、经课题管理机构审核确需外出的差旅费等必要开支。不得从研究经费中支出餐费、劳务费、咨询费、审稿费、版面费等与研究无关的费用。在课题执行过程中,如有特殊开支,须报课题管理机构核批。
第三十四条课题在验收结题合格后,要及时报销研究经费。具体要求为:
1.报销凭据一律应为正式发票,非正式发票一律不予报销。
2.报销总金额不得超过资助总额。
第三十五条每年学生课外科研课题结题验收后,各学院(系)团委须向校团委以书面形式报告专项经费使用情况。
第七章附 则
第三十六条本办法从发布之日起执行,原《华南师范大学学生课外科研活动管理办法(试行)》自行撤销。
第三十七条本办法由校团委负责解释。
华南师范大学
二〇一二年四月三十日
第二篇:伍劲松 学生课外科研立项课题题目
伍劲松老师提供的课题:
1.珠江河水治理的实证研究——以政府治理的视角 2.城管行政执法的实证研究 3.食品安全监管的实证研究
4.行政机关规范自由裁量权的实证研究 5.“外嫁女”权益保障实证研究
6.珠三角女大学生就业歧视调查报告 7.超市塑料袋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8.电子眼交通罚款调查报告 9.街头小广告治理的调查报告
郑鹤瑜老师提供的课题:
1.大学生参与“社区矫正”的实践与创新 2.大学城校区双抢犯罪的防治对策
3.关于“人肉引擎”与非法泄露公民个人信息罪界限的社会调查
孔繁华老师提供的课题:
1.法律文书语言方言化现象调查——以粤语地区为例 2.广州市政府信息公开状况调查
3.“性别与法”——关于性别歧视的无意识现状调查
廖克环老师提供的课题: 1.大学生维权方式研究
2.法律专业本科生就业教育研究
张永忠老师提供的课题:
1.纠纷解决联动机制研究——以广东为例
2.地方政府发行扶贫债券的必要性、可行性研究 3.违法广告的现状及其法律规制研究
陈永鸿老师提供的课题:
广州市小(中)学生权利保护现状调查分析
徐锦堂老师提供的课题:
1.论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在我国的适用 2.论最密切联系原则在我国的适用 3.论国际私法条约在我国的适用 4.论国际商事惯例在我国的适用 5.论法院地法在国际私法中的地位
6.论国际私法中的强制性规则/论“直接适用的法” 7.论司法解释的国际私法渊源地位 8.论冲突规则的性质 9.准据法概念辨析
10.域外法查明问题研究 11.论国际私法上的公共利益保留
12.论国际私法上的冲突正义与实质正义 13.论合同领域法律适用的新发展 14.论侵权领域法律适用的新发展 15.中国区际法律冲突解决模式研究 16.国家及其财产豁免问题研究 17.论国际私法上的平行诉讼
18.论外国法院判决在我国的执行问题 19.论选择性纠纷解决机制(ADR)20.论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的独立性 21.论国际商事仲裁中的自裁管辖权 22.论《纽约公约》修改的新进展
第三篇:北京大学科研管理课题管理办法
北京大学科研管理课题管理办法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提高北京大学科研管理课题的研究质量和水平,加强对课题研究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北京大学科研管理课题研究必须拥护和遵守党的纲领和章程,遵守宪法、法律、政策、法规,围绕新时期科研管理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开展相关研究,着力提高北京大学科研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第三条:
北京大学科学研究部负责北京大学科研管理课题的评选立项、组织实施、中期检查、课题验收等工作。
课题申报和评审
第四条:
鼓励一线科研管理人员和专家学者积极申报科研管理课题。
第五条:
科研管理课题分为重点课题(0-2项)和一般课题(6-10项)两大类。每年7月份公开发布申请通知。
第六条:
科学研究部对申报的课题组织评审。对予以立项的课题,重点课题按照每项5000元的标准给予资助,一般课题按照每项2000元的标准给予资助。校本部和医学部本部申请立项的课题经费由学校科研部资助;附属医院、深研院等其他法人单位申请立项的课题经费由所在单位自筹。
第七条:
研究课题立项后,课题名称和内容不得随意更改。课题研究周期一般为一年,原则上为一年,如需要延长期限,经科研部审核批准后方可适当延长,最多不超过两年。
第八条:
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由于研究工作需要更换和调整的,须报请科研部同意。对因故未能按时完成研究课题,且未及时向研究会报告原因的,按撤项处理,并追回已拨付的研究经费。
第九条:
课题负责人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调研,改进方法,积极推进,确保按期完成研究任务。
经费和成果管理
第十条:
科研管理课题研究经费系北京大学专项研究经费,应按照学校财务经费制度执行,使用范围限于:图书资料费、印刷或复印费、会议费、专家咨询费、劳务费、调研费、交通差旅费等。课题负责人应按照上述范围和开支计划支配、使用。
第十一条:
课题研究经费分两次划拨,第一批经费在确定立项后一个月内按总经费的70%下达,剩余经费待结题评审通过后划拨。结题评审不通过的,将不予结题,并中止拨款。
第十二条:
课题研究成果要求为研究报告或发表论文。课题组负责人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把研究成果报送北京大学科学研究部。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行,由北京大学科学研究部负责解释。
北京大学科学研究部
2014年4月6日
第四篇:学生课外科研项目管理办法
人文社科基础教学部
学生课外科研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以“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为理念的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精神,更好地鼓励低年级学生在校期间参加科研活动,增强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学术探讨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使科研真正地走到学生中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术科研氛围,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章 申报条件
第二条
申报对象
1、对科学研究有浓厚兴趣,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动手能力的人文社科基础教学部全日制在读本科学生。
2、学生课外科研项目组应由两个或以上学生组成,以小组为单位申报,每个项目组成员不超过6人,其中一名学生作为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应具有较强的研究与组织能力。原则上不支持学生个人申报,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组队申报。每个学生同时最多可以参加两个项目的申报,但不能同时作为项目负责人。
3、学生课外科研项目实行指导教师制。每个项目组均应聘请1~2位专业教师作为本项目的指导教师,不宜过多。指导教师原则上应由具有讲师以上职称或研究生以上学历、具备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申报、项目研究、中期检查和结题等有关工作。
第三条
申报范围
1、学生课外科研项目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学生申报的科研项目,必须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当前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密切相关,具备一定的学术性和学科研究意义。
(2)项目的研究目的、内容明确,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先进、合理、可行,短期内可望取得预期效果。
(3)对第一课堂学到的知识有巩固、运用、拓展和创新的作用,能充分做到活学活用。
2、申报的项目可由学生自主选择或由相关专业教师推荐。选题的难度要适中,一般一年内可以结题。
3、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具备的条件和能力选择有现实意义并且调查研究可行性高的项目进行申报,调查研究最好是能体现自身的专业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类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创作成果只包括一个学科领域;调查研究所得成果必须是中文题材文本,必要时辅之外文加以说明。
4、申报项目的类别分为学术论文、社会调查类等;其中又分成重点项目与一般项目两个等级。成果上报的形式分为学术论文和社会调查报告两大类。
第三章 申报程序和评审办法
第四条 学生课外科研项目原则上每年集中申报一次,申报时间一般为每年的4月~5月。每次申报由部学工组发出通知之日起开始受理,并且以通知的截止日期为期限,逾期不再接受申报。5月底之前公布评审结果。
第五条 项目立项一般应包括申报、审批、签约三个基本程序。
第六条 项目申报方式为学生根据项目立项的通知要求认真填写《人文社科基础教学部学生课外科研项目申请表》(一式两份),并由指导教师签署意见,评析该项目的可行性、使用性和创新性。
第七条
部学工组将组织相关学科的专家成立评审小组,对申报项目进行论证、评审,确定获准立项项目(一般项目、重点项目)。
第八条 经评审确认立项的项目由部学工组颁发《人文社科基础教学部学生课外科研项目立项通知书》。
第九条
经评审确认立项的项目须与部学工组签订《人文社科基础教学部学生课外科研项目合同书》。
第十条
申请经费
学生课外科研项目立项分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两类。重点项目每项资助经费400元,一般项目每项资助经费200元。
第四章 经费使用
第十一条
学生课外科研项目活动经费由部学工组统一管理,如发现有经费使用不当、项目组没有或很少活动、成员不遵守有关规定等现象,部学工组有权对该项目组实施警告、停止经费使用直至撤消该项目等措施,以保证学生课外科研活动的有序进行。
第十二条
使用范围
1、资料费:用于购买与项目研究内容有关的参考书籍、资料。
2、材料费:用于购买项目研究必需的消耗性材料,包括磁盘、制作材料等。
3、打印、复印以及印刷费。
4、用于项目研究必需的机时费。
5、劳务费、咨询费、招待费一律不得在项目经费中列支。
6、除上述所列各项以外的特殊支出,须由项目负责人提出书面申请,经部学工组批准同意后方可发生,否则一律不予列支。
第十三条
项目经费使用办法
1、项目经费必须用于学生课外科研活动的必要开支,由项目组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合理掌握使用。
2、原则上项目经费在验收结项后一次性下拨。
3、根据科研项目的研究需要,项目经费可以提前预支,预支金额不能超过申请总经费的50%。申请预支经费的学生须填写《学生课外科研经费预支申请单》。
第五章 中期审查
第十四条
项目中期审查工作由部学工组组织,审查时间一般为项目成功立项公布后的同年10月~11月。
第十五条
项目负责人根据项目的进程认真填写《人文社科基础教学部学生课外科研项目中期审查表》,并且在规定时间内上交初步研究成果的文本材料(包括调查报告文稿和附加资料,如调查问卷、访问记录等)。
第十六条
部学工组同时对部分项目进行抽查,抽查方式为召开科研进展情况汇报会,由项目负责人将本组的进展情况、阶段性成果等向部学工组进行讲解并回答相关提问。
第十七条
中期审查通过后科研活动方可继续进行。
第六章 验收结项
第十八条 项目验收结项时间一般为项目成功立项公布后的次年3月。第十九条 验收结项时,项目组必须向部学工组提交以下材料:
1、《人文社科基础教学部学生课外科研项目结项书》,并由指导教师填写审核意见。
2、结项论文或调查报告,字数不少于3000字。结题成果若已经发表,须提交刊物原件,交验后返还;并须复印刊物原件的封面、目录、正文、封底。
3、书面总结,不少于1500字,内容包括:科研进展情况、教师指导情况、小组团结协作情况、经费使用情况、成果自我评价以及参与科学研究的体会感受等。
第二十条
项目验收工作结束,对验收合格的项目安排经费发放事宜。第二十一条
若项目无法通过验收结项,则部学工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同意该项目延期结项,延期时间最长为一个月,若一个月后仍未能通过项目验收,则项目组须向部学工组提交现有的研究成果,部学工组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处理。
第七章 项目的变更、延期及终止
第二十二条 项目研究过程中,若项目内容有所改动,则项目负责人必须向部学工组提出项目内容变更的书面申请,并按规定填写《人文社科基础教学部学生课外科研立项项目变更申请表》。
第二十三条
部学工组视情况对申请变更的项目作以下处理:
1、若立项项目变更内容合理,则同意项目变更申请,自盖章之日起生效。项目内容以申请表上项目变更后的内容为准。
2、若立项项目变更欠缺合理,则退回变更申请,并要求项目组按原计划完成项目研究。
第二十四条
项目延期指的是项目由于客观原因不能按期结项须延期的情况,项目负责人至少须提前三个星期的时间向部学工组提交《人文社科基础教学部学生课外科研项目延期结项申请表》,经批准后可延期一个月,每一项目最多只能申请延期一次。
第二十五条
部学工组视情况对申请延期结项的项目作以下处理:
1、若立项项目因客观原因而不能如期完成研究,则停止资助,同意项目延期结项申请,要求项目组继续研究直至验收结项合格后方能领取所有经费。
2、若立项项目不开展研究或将经费挪作他用,经查证属实,取消对该项目的资助,并给予通报批评。
第二十六条
项目终止是指项目研究过程中,由于一些不可克服的原因而终止研究,则项目负责人必须向部学工组提交《人文社科基础教学部学生课外科研项目终止研究申请表》。原则上不允许随意终止科研项目。
第二十七条
部学工组视情况对申请终止研究的项目作以下处理:
1、若立项项目因一些不可克服的原因而终止研究,则停止资助,要求项目组提交到目前为止的研究成果。部学工组有权根据实际情况对项目到目前为止的研究成果做出处理。
2、若立项项目不开展研究,经查证属实,则责令项目研究按原计划继续进行研究。
3、无故终止项目研究,视情况的轻重做出是否对该项目组通报批评。
第八章 总结、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八条
每学年学生课外科研项目结项后,部学工组组织对此项活动的评比总结工作。在总结的基础上,评选出学生科研活动优秀成果奖若干等。
第二十九条
参加课外科研项目的学生可在学生综合考评的“科研与创新能力”中加分,同时可在本科生素质拓展的“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项申请学分认证。
第九章 附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自2008~2009学起立项的我部学生课外科研项目适用于本管理办法。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的解释权属人文社科基础教学部学工组。人文社科基础教学部
二〇〇九年三月
第五篇:上海科研计划课题制管理办法
上海市科研计划课题制管理办法
【标题】上海市科研计划课题制管理办法
【颁布单位】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财政局、上海市发展计划委员会、上海市经济委员会
【颁布日期】
【实施日期】 2002-10-01 【文号】沪府办发[2002]32号 【题注】
第一条 为发挥科研人员的创新潜能,吸引海内外优秀科研人才参与政府科研项目的实施,提高科研水平和财政科研资金使用效益,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国家科研计划实施课题制管理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课题制管理,是指以课题(或项目,下同)为中心、以课题组为基本活动单位,进行课题组织、管理和研究活动的一种科研管理制度。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课题制,适用于以财政拨款资助为主的各类科研计划的课题以及相关管理活动。
第四条 课题制管理实行课题责任人负责制。课题责任人为法人或自然人。
课题责任人为确保课题任务的完成,在批准的计划任务和预算范围内,具有研究方案决定、人员聘用和经费支配等权利,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法人课题责任人必须指定所承担课题的课题组长,并在科研合同或计划任务书中明确课题组长的权利和义务,且不得随意变更。
第五条 课题必须有依托单位。一个课题只能确立一个依托单位。依托单位必须具备和提供科研合同或计划任务书中确立的必要的课题实施条件,有健全的科研管理、知识产权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和会计核算制度。
法人课题责任人是当然的依托单位。
属于自然人的课题责任人可以根据课题实施的需要,打破单位、所有制界限选择课题依托单位。课题责任人与依托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以合同的形式确定。
第六条 课题责任人应组建一个结构精干、人员相对稳定的课题组。课题责任人可以跨部门、跨单位择优聘用课题组成员。课题组人数及主要成员应符合各科研计划管理办法的要求。
第七条 科研计划归口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归口部门)应根据本市科研计划和财政管理的有关规定,加强课题管理,建立课题备选库,充分发挥专家和科研管理中介机构的作用,确保课题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经政府科技主管部门资质认定的科研项目管理中介机构,可接受归口部门委托,承担课题立项申请的受理和评审、课题实施过程管理等业务管理职能。
第八条 课题立项实行专家评议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审批机制。符合招投标条件的,按有关规定实行招标投标管理。对于涉及国家机密或需要紧急决策的特殊目标的课题,可另行规定立项程序。
第九条 课题立项申请应提交可行性报告和课题经费全额预算表,经依托单位签署审核意见后上报。
第十条 归口部门或受其委托的科研项目管理中介机构收到立项申请后,根据课题研究目标组织专家从技术先进性、实施可行性等方面进行评议。
归口部门负责课题立项的批准。
第十一条 经批准立项的课题,归口部门或受其委托的科研项目管理中介机构应与课题责任人和依托单位签定科研合同,并明确各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课题的具体目标、执行程序、经费使用、科研成果归属,以及合同生效、解除和违约责任等内容。
第十二条 课题责任人可根据实际需要,对课题实行“课题一子课题”或“项目一课题”两级管理。课题研究的分级情况必须在科研合同或计划任务书中明确,不得自行分解或随意变更。
实行两级管理的课题,课题责任人应与有关当事人签订分级合同,并报归口部门或科研项目管理中介机构备案。
课题责任人不得将课题转包给其他法人或自然人。
第十三条 课题制实行全额预算管理,细化预算编制,并实行课题预算评估或评审制度。
第十四条 课题责任人在编制课题研究经费预算时,必须同时编制经费来源预算与经费支出预算。
经费来源预算是指用于同一课题的来自于各种不同渠道的经费的预算,包括从归口部门、依托单位、国家有关部委或企业获得的经费,以及通过国际合作或其他渠道获得的经费。
经费支出预算是指课题研究过程发生的所有支出的预算。课题研究经费支出预算以课题及子课题为预算对象,预算内容包括与课题研究有关的所有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直接费用是指课题研究过程中使用的可以直接计入课题成本的费用。一般包括人员费、设备费、试验材料费、燃料动力费以及其他研究经费等。人员费是指课题组成员的工资性费用。对所在单位有事业费拨款的课题组成员,其所在单位应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从事业费中及时足额予以支付。国家或本市另有规定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间接费用是指为实施课题而支付给依托单位直接为课题服务的管理服务人员的人员费、现有仪器设备和房屋的使用费或折旧费等。间接费用占课题经费支出的比例,最高不得超过15%。
第十五条 课题资助方式根据课题规模以及管理工作的需要,分为成本补偿式或定额补助式。
成本补偿式资助方式是指对受资助课题的成本费用进行补偿的资助方式,最高为全额。由归口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对此类课题预算建议书进行审查并批复。课题支出必须严格按照批复的预算执行。
定额补助式资助方式是指对受资助课题提供固定数额经费的资助方式,资助额度依据评议专家的意见和经相关的财政、财务政策审核后确定。
第十六条 由归口部门会同财政部门从目标相关性、政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等方面,对课题预算进行审核,确定课题经费预算。
第十七条 计划管理费是指由归口部门使用、为管理科研计划及其经费而支出的费用,一般包括在规划与指南的制定和发布、招标、课题遴选、评审、预算评估、监理、跟踪检查、验收以及后评估等科技管理活动过程中所支付的费用。计划管理费总数不超过支出预算经费的5%。计划管理费预算由归口部门在此额度内编制,报同级财政部门核定后执行。该经费专款专用,如有结余,结转下继续使用。
第十八条 财政部门或归口部门根据批准的课题经费预算、用款计划、工作进度节点完成情况及经费结存情况,核定当期课题拨款额,并及时足额拨付课题经费;末按工作进度节点按时完成的,延迟或停止拨付课题经费。
按规定需实行政府采购的,经费拨付按政府采购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经批准的经,费预算必须严格执行,一般不做调整。由于课题研究目标、重大技术路线或主要研究内容调整,以及不可抗力造成意外损失等原因,对课题经费预算造成较大影响时,必须按各经费管理办法中规定的程序进行报批,经批准后方可对经费预算进行调整。
第二十条 实行定额补助式资助的课题只在结题时编制课题研究费总决算,不编制决算;实行成本补偿式资助的课题要编制课题研究费决算。课题研究费决算以会计为计算期,在规定时间内上报归口部门。自课题研究费下达之日起不满三个月的课题,当年不编报决算,其当年经费的使用情况在下一决算中编报。
第二十一条 未结课题的结余经费,结转下一继续使用;已完成并通过验收课题的结余经费,经归口部门和财政部门批准后,可留给依托单位,用于补助科研发展开支。
第二十二条 课题验收包括技术成果或知识产权验收、固定资产验收以及财务决算。课题验收要以批准的课题可行性报告、科研合同文本或计划任务书约定的内容或确定的考核目标为依据。
第二十三条 课题责任人对课题执行过程中发生的技术路线或主要研究内容调整、课题组主要研究人员变动以及其他可能影响课题顺利完成的重大事项,应及时向归口部门或科研项目管理中介机构书面报告。
第二十四条 课题因故终止,依托单位和课题责任人应及时清理帐目与资产,编制决算报表及资产清单,并将剩余经费(含处理已购仪器、设备及材料的变价收入)归还原渠道;剩余资产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置。
第二十五条 用课题研究费购置的资产属于国有资产,其使用权和经营权一般归课题或子课题依托单位,资助文件中另有注明的除外。用课题研究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必须纳入课题或子课题依托单位的固定资产帐户进行核算与管理。资产的处置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 依托单位应对所依托的课题进行成本核算,未经批准不得分立或变更核算对象。对跨的课题,应保持其核算对象、口径的连续性。
依托单位应对所依托课题的一切经费开支行使监督权,做到审批手续完备、帐目清楚、内容真实、核算准确、监督措施有力,确保政府科研资金的合理使用和安全。
第二十七条 归口部门和财政部门应对课题任务完成情况、课题合同执行情况及课题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开展绩效考评。
课题监督要做到独立、客观、公正、及时,且不得干扰和干预课题的正常实施。
归口部门可依据课题合同和有关的科研计划管理规定,对重大课题实行监理。每个课题监理人可同时进行多个课题的监理工作。
第二十八条 归口部门和财政部门依据监督检查与绩效考评的结果,对课题责任人、课题依托单位和科研项目管理中介机构的信誉度进行评估。
第二十九条 课题责任人、课题依托单位或科研项目管理中介机构有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挤占课题经费等行为的,有关部门可依据各自职责,视情采取通报批评、警告、停止拨款、终止课题和取消管理资格等措施。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 本办法由市科委和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2002年10月1日起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