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普教科研资助金课题管理办法

时间:2019-05-14 10:16: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川省普教科研资助金课题管理办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川省普教科研资助金课题管理办法》。

第一篇:四川省普教科研资助金课题管理办法

四川省普教科研资助金课题管理办法

(2014年修订)

一、总 则

第一条 依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四川普教(含中等职业教育,下同)科研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由省教科所组织评审,省教育厅批准立项的普教科研资助金课题(以下简称“省级课题”)。

第三条 实施本办法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引领课题研究为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实践服务,为教育科学决策服务,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服务,推动全省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二、组织及职责

第四条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省教科所”)在四川省教育厅的领导下,根据全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总体要求以及课程实施、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学校管理等实际需要,制定全省教育科研规划,发布课题并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各项管理工作。

各市(州)教科所(院)、县(市、区)教研室(研培中心、进修学校)和普教学校,以及各省级相关单位,与省教科所形成共管网络,协同做好省级课题的各项管理工作。

第五条 省教科所的主要职责是: 1.制定全省的教育科研规划; 2.组织省级课题立项评审、成果鉴定和结题验收; 3.督促、指导省级课题的过程研究; 4.组织省级课题的成果宣传与推广; 5.管理省级课题的资助经费。

第六条 市(州)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是: 1.组织省级课题的立项申报; 2.指导省级课题的开题工作;

3.组织省级课题中期检查和效果检测;

4.协助进行省级课题的立项评审、成果鉴定和结题验收; 5.组织省级课题的成果宣传与推广。

第七条 县(市、区)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是: 1.组织省级课题的立项申报;

2.督促课题承担单位提供必要的研究工作保障条件; 3.参与指导省级课题的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成果鉴定和结题验收;

4.组织省级课题的成果宣传与推广。

第八条 学校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是: 1.组织省级课题的立项申报; 2.提供必要的研究工作保障条件; 3.组织开题报告,全程指导课题研究;

4.协助开展中期检查、效果检测、成果鉴定和结题验收; 5.组织省级课题的成果宣传与推广; 6.具体管理省级课题资助经费。

第九条 由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或教研机构承担的省级课题,由省、市(州)和县共同管理;由市(州)教育行政部门或教研机构承担的省级课题,由省、市(州)共同管理;由省级相关单位承担的省级课题,由该单位与省教科所共同管理。

第十条 省教科所建立教育科研专家库。专家库成员由省教科所聘请,聘期一般为三年。专家库成员的主要职责是:

1.为四川省教育科研规划工作提供学术咨询服务; 2.参与省级课题的立项评审、过程指导和成果鉴定等工作。

三、规划和分类

第十一条 省教科所负责每五年制定全省教育科研发展规划,每年发布省级课题组织申报的通知,发布重点课题研究专题,组织省级课题立项评审等工作。

第十二条 四川省普教科研资助金课题分为年度课题和专项课题两大类。

年度课题是每年组织申报,开展立项评审,并由省教育厅予以经费资助的常规性科研课题。

专项课题是为研究解决教育发展和改革面临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支持鼓励长远性、基础性、跨学科和具有专业优势的研究工作,不定期组织申报,开展立项评审的科研课题。

第十三条 年度课题设重点和一般两级。专项课题一般不予分级。

四、申 报

第十四条 申报省级课题的课题负责人应符合以下条件: 1.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权,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具有副高级以上(含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不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者,必须由1名具有正高级职称或者2名具有副高级职称的同行专家书面推荐;

3.必须真正承担和负责组织、指导课题的实施,不能从事实质性研究工作的,不得申请;

4.同一课题负责人不能同时申报两个或以上省级课题; 5.有负责省级课题研究工作但未结题者不能申报。第十五条 课题负责人须如实、完整填写《四川省普教科研课题申请•评审书》(附件1)一式五份,送所在单位审核。

第十六条 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按本办法第十四、十五条的规定进行审查,承诺提供研究条件、承担课题管理职能和信誉保证,签署意见、签字盖章,向所辖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申报。

原则上,同一单位不能同时申报两个或两个以上省级课题。第十七条 各市(州)教科所(院)组织辖区内申报课题的资格审查,提出初审意见,加盖市(州)教育行政部门公章,完整填写“年度四川省普教科研课题申报•汇总表”(附件2),排序后报送省教科所。

第十八条 省级相关单位申请课题时,由该单位科研管理部门组织资格审查,并参照第十七条规定,排序后报送省教科所。

第十九条 省教科所不受理个人和除市(州)教科所(院)及省级相关单位以外的其他单位直接报送申报材料。

五、立项评审

第二十条 立项评审采用同行专家会议评审方式,由省教科所负责组织实施。

第二十一条 立项评审的程序为:

1.资格复审。按本办法第十四、十五、十六条规定进行复审,不符合要求者不得进入专家评审环节。2.专家评审。评审专家严格按照客观、公正、公平原则,先个人初评,再分组评议,最后由专家组进行终审。

3.公示。在省教科所网站上对专家终审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7天,接受实名异议。

4.批准立项。由省教育厅审核、发文,并向获准立项的课题承担单位和负责人下达立项通知书。

第二十二条 评审组专家和工作人员须严格遵守以下纪律: 1.回避制度。凡有课题申报者不得参与相关评审工作。2.保密制度。评审专家和工作人员不得对外泄露与评审有关的信息。

3.不得收受礼金或礼品。

六、过程管理

第二十三条 课题负责人接到立项通知书后,应尽快确定具体实施方案,在3个月之内组织完成开题报告工作。

课题负责人应根据研究需要,聘请该课题所涉学科(领域)的专家3-5人参与开题报告。

原则上,专家应具有副高级(含副高级)以上职称。课题所涉学科(领域)的专家不得少于2人;教育管理类、决策研究类课题,可聘请1-2名副处级(含副处级)以上教育行政专家或有中级(含中级)以上职称的校(园)长作为专家组成员。

开题报告结束后,课题组应及时修改完善研究方案,并将《四川省普教科研课题•开题报告》(附件3)等相关材料报送市(州)教科所(院),市(州)教科所(院)签署意见、盖章后,分年度统一报送省教科所。

第二十四条 课题组在研究过程中需填写《四川省普教科研课题•中期报告》(附件4),上报重要的研究活动和阶段成果。

市(州)教科所(院)负责组织中期检查,在《中期报告》上签署意见、盖章,分年度统一报送省教科所。

省教科所将视课题完成周期情况,适时对课题研究的进度和阶段成果进行中期抽查。

第二十五条 凡出现以下任一情况的课题,须填写《重要事项变更申请•审批表》(附件5),经所在市(州)教科所(院)同意,报省教科所审批:

1.变更课题负责人; 2.改变课题名称; 3.变更课题主研人员; 4.对研究内容作重大调整; 5.变更课题承担单位; 6.课题完成时间延期。

对未经批准,擅自进行上述变更的课题,将不予结题。第二十六条 课题组不得开展任何形式的评奖活动,不得利用课题名义从事任何经营性活动。

课题组不得自行刻制印章。需要开展课题研讨活动的,一般以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代章即可。

七、成果鉴定和结题验收

第二十七条 省级课题按期完成研究任务后,其最终成果均应按要求接受鉴定,通过鉴定者方可结题。

第二十八条 课题组应在研究周期结束后的最迟6个月内提出结题申请(附件6),将主要成果材料(附件7、8)报送各市(州)教科所(院)。研究周期已结束的6个月后,尚不能申请结题的,需及时上报省教科所,经批准后方可延长研究周期。

第二十九条 市(州)教科所(院)成立检测组,对课题研究的过程、措施与活动、效果等进行检测,填写《四川省普教科研课题•检测报告》(附件9)并签章。

第三十条 市(州)教科所(院)对申请结题的课题主要成果材料进行初审,汇总建议进行成果鉴定的课题信息,填写“四川省普教科研课题成果鉴定申请•汇总表”(附件10),连同课题的主要成果材料(电子版),一并报送省教科所。

第三十一条 省教科所对结题申请作出终审,确定是否准予结题鉴定、鉴定形式及时间、鉴定组成员构成等。

第三十二条 省教科所作为省级课题成果鉴定的组织单位,负责组织或委托市(州)教科所(院)、省级相关单位组织鉴定工作。

第三十三条 凡出现以下任一情况的课题,不予成果鉴定: 1.无中期阶段报告;

2.研究工作中断6个月及以上;

3.主研人员变动,致使研究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4.研究周期未结束;

5.研究周期已结束,但已超过6个月未申请结题; 6.存在学术不端、弄虚作假现象。

第三十四条 鉴定形式分为会议鉴定和通讯鉴定。其中,在较大范围内产生重大影响,研究成效显著,需要专家实地考察的课题,予以会议鉴定。

第三十五条 鉴定专家一般应具有副高级(含副高级)以上职称。课题所涉学科(领域)的专家不得少于2人。教育管理类、决策研究类成果的鉴定,可聘请1-2名副处级(含副处级)以上教育行政专家或有中级(含中级)以上职称的校(园)长作为专家组成员。

课题组成员(包括顾问)不能担任本课题鉴定专家。每个课题的鉴定专家一般为5人,最多不得超过7人。课题组可提名2/5鉴定专家人选;省教科所提名其余3/5专家人选,并确定鉴定专家组成员名单。

课题组可向省教科所提出可能影响评价公正性、建议回避的专家名单,并说明理由。

第三十六条 学术秘书由具有省级课题成果鉴定管理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学术秘书人选由省教科所确定。

每个课题的成果鉴定工作,需设1-2名学术秘书。省教科所委托由市(州)教科所(院)组织实施的成果鉴定工作,由省和市(州)各设1名学术秘书。

第三十七条 进行成果鉴定时,课题组应提供结题申请书、研究报告、工作报告、检测报告、成果鉴定书(附件11)及其他佐证材料,一式六份。

第三十八条 鉴定专家在认真阅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照课题申请书的预期目标,实事求是地对成果提出客观、公正、全面的鉴定意见。

采用通讯鉴定方式时,专家每人需撰写一份书面的“专家个人鉴定意见”;会议鉴定时,专家每人现场交流鉴定意见。

专家组鉴定意见由专家组组长签字生效。

第三十九条 研究成果经专家鉴定准予结题、材料完备的课题,由市(州)教科所(院)负责填写“四川省普教科研课题结题验收•汇总表”(附件12)并加盖公章,分年度报省教科所。

省教科所负责审核成果鉴定相关材料,决定是否同意结题,颁发结题证书。

八、推 广

第四十条 学校、县(市、区)、市(州)和省教育科研管理部门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推广课题研究成果,分年度逐级填报《四川省普教科研优秀成果推广情况•汇总表》(附件13)。

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重要学术意义的成果,召开成果报告会、研讨会进行推广;协助优秀成果出版,摘报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运用报刊、影视、网络等媒介予以宣传、推广。

第四十一条 已经结题的课题在出版、发表或向有关领导部门报送最终成果时,须在成果的醒目位置标明课题类别——“四川省普教科研资助金课题”。

第四十二条 各学校、县(市、区)和市(州)在本辖区推广基础上,可将优秀成果推荐到省教科所,在全省范围宣传推广。

九、经费管理

第四十三条 课题研究资助经费由四川省教育厅划拨,省教科所负责制定下拨方案并一次性拨付。

第四十四条 课题研究资助经费由课题负责人统一支配,专款专用,单独核算。各级科研管理部门要监督、审核支出情况,严肃查处挪用或弄虚作假者。

第四十五条 课题研究资助经费的使用范围主要包括: 1.会议费:会议食宿和会场租赁等费用。

2.调研费:问卷设计、调研差旅和食宿、数据处理等费用。3.资料费:图书购置、信息查询、资料收集、复印打印、翻拍刻录、翻译等费用。

4.专家咨询费: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研究报告等专家咨询费。

5.劳务费:课题组成员和其他参研者的劳务性费用。6.成果鉴定费:成果鉴定专家、学术秘书等费用。7.出版费:成果出版、发表等费用。8.其他费用。

课题研究经费不能用于采购电脑等硬件设备。

第四十六条 财务报销程序为:课题负责人签字——单位科研管理部门负责人签字——财务部门报销。

第四十七条 课题通过结题验收后,结余的资助经费需通过原渠道收回,并按照四川省财政厅关于结余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十、附 则

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的解释权和修改权归省教科所。第四十九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原《四川省教育厅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管理办法》作废。

第二篇:2010“四川省教育科研资助金项目”课题指南

2010“四川省教育科研资助金项目”

课题指南

说明:

1.为明确2010我省教育科研的研究方向,根据《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纲要》精神、结合四川的教育实际,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特制定《2010“四川省教育科研资助金项目”课题指南》(以下简称“课题指南”),供教育工作者选题论证时参考。本课题指南列出的问题一般不宜直接作为课题题目,研究者的选题范围可以不受本指南限制。

2.本课题指南的内容包括重点研究方向和选题指南两部分。“重点研究方向”提出了2010对我省教育事业具有重大影响、急需研究的重大问题以及相应的研究要点;“选题指南”则依据教育研究的领域,分类提出了2010我省教育改革与发展应该研究的主要问题。

3.申请者可依据课题指南选择相应的研究领域,并根据自己的研究基础、研究能力及本单位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确定研究内容和课题名称,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自选研究课题。

4.鼓励理论研究者和教育实践者合作开展研究;鼓励跨学科、跨部门、跨地区合作研究;鼓励提出新问题,发现新材料,运用新方法,形成新认识,创造新成果。

一、重点研究方向

重点研究方向根据我省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长远性问题而提出,重点研究方向的研究课题要围绕“落实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这一主题,以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现实问题为重点,积聚研究力量,强调跨学科、跨地区合作进行综合研究,形成标志性成果和精品力作,体现我省教育科学研究最高学术水平。

(一)构建和谐教育研究 研究要点:(1)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我省教育的基本要求研究;(2)和谐教育理论研究;(3)基础教育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4)当前教育发展差距现状调查与成因分析;(5)当前教育发展中不和谐的现象、因素的调查、分析;(6)构建和谐教育,政府、社会和学校教育负担能力的评估、监测与预警机制研究;(7)从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和谐教育的立场认识教育公平和效率的关系;(8)构建和谐教育的战略选择和制度设计研究;(9)和谐教育与和谐社会互动关系的研究。

(二)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研究要点:(1)深入贯彻新《义务教育法》均衡发展思想的实践研究;(2)缩小学校之间差距,整体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研究;(3)区域内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与有效利用的实践研究;(4)城市优质教育资源支持并促进农村教育、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研究;(5)保障弱势群体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政策实践研究;(6)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监测评估体系的实践研究;(7)农村和民族地区现代远程教育的资源建设与提高应用效益的研究;(8)稳定农村学校、民族地区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干部、教师队伍和提高其素质的保障机制研究;(9)巩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与提高九年义务教育质量研究;(10)构建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模式及策略研究;(11)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个案研究;(12)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法规及保障机制研究。

(三)教育现代化研究 研究要点:(1)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研究;(2)四川与发达地区教育的比较研究;(3)我省未来十五年教育发展战略的前瞻性研究;(4)四川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的政策及措施研究;(5)我省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路径与策略研究;(6)四川省分区域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7)教育现代化的政策法规保障体系研究;(8)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中小学教育发展与改革的研究。

(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践研究 研究要点:(1)素质教育基础理论研究;(2)素质教育的实施现状分析和案例研究;(3)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科学文化、信息素养、生理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及有效培养模式研究;(4)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评价体系研究;(5)区域和学校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制度环境、推进目标、发展阶段、实践模式与评价机制研究;(6)学科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型教学模式研究。

(五)新时期德育现实问题研究 研究要点:(1)新时期德育观念更新和方法变革研究;(2)德育课程有效实施研究;(3)构建新时期中小学德育体系的研究;(4)适应时代变化的中小学德育工作体制与机制调整与改革研究;(5)社会转型期多元价值观背景下学生品德发展新特点及对策研究;(6)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的德育方法创新研究;(7)学校实施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特点和途径研究;(8)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现状调查及工作创新研究。

(六)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研究 研究要点:(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教育的诉求研究;(2)社会主义新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及相关问题的研究;(3)社会主义新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设施规范化的研究;(4)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学校师资水平的研究;(5)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6)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研究;(7)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的管理模式与对策研究;(8)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视野下的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研究;(9)乡村教育发展研究。

(七)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体育和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 研究要点:(1)中小学体育和健康教育的资源配置与使用现状调研;(2)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研究;(3)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的保障及实效性研究;(4)中小学大课间操(课间体育活动)的实践研究;(5)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与健康生活方式培养研究;(6)学生运动伤害和卫生事故的预防、应急救助研究;(7)以促进学生健康为主的多元化体育测评标准研究;(8)学校体育卫生管理综合评价研究。

(八)职业教育的发展研究

研究要点:(1)四川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趋势及对策研究;(2)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相适应的调查和研究;(3)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办学模式改革与发展研究;(4)职业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研究;(5)职业教育与各类型教育之间的衔接、沟通机制和相关政策的研究。

(九)民族教育研究 研究要点:(1)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现状与发展研究;(2)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与管理研究;(3)民族文化的多元性与教育对策研究;(4)民族地区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的保障机制研究。

二、选题指南

选题指南围绕四川教育适度超前发展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培养学生的公民素养和国际理解能力等主题,突出“小、精、实、新”的特点,探索适应地区、民族和学科特点的教育教学观念、运行机制和实践模式。

(一)综合研究

1.义务教育法、教师法等法规的实施研究 2.我省社会教育消费需求与能力调查研究

3.政府专项补助对教育发展影响的绩效评价研究 4.九年制义务教育一体化办学体制研究

5.发展对外教育增强教育软实力,提高对外教育办学质量研究 6.“综合配套改革”、“扩权强县”试验县(区、市)教育发展实践研究;

7.名校发展研究:(1)历史名校发展的动力、目标、阶段和途径研究;(2)历史名校与其校长、教师的关系研究;(3)比较历史名校发展模式的共性和个性;(4)历史名校和新兴名校的比较研究;(5)历史名校发展的案例研究。

(二)教育管理、学校管理研究 1.四川省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研究

2.区域教育战略规划与区际教育互补协调机制研究 3.新时期学校内部管理制度的建设及实践研究 4.中小学办学行为的法律监督机制研究

5.集团化办学的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6.中小学公共安全和应急机制的建立与管理研究 7.地方教育基础数据库建设研究 8.学校学习型组织建设研究

9.中小学校教学和学术组织管理创新研究

10.中小学形象设计、品牌建设和文化建设研究

11.学校内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合理性分析与稳步实施研究 12.完善校长选拔与考核制度的研究

13.学校形成办学特色的策略、措施与实践研究 14.学校教学质量的监测与课程管理制度创新研究 15.学校文化建设研究

16.中小学学校规模与效益关系研究 17.校长职业准入制度和专业化研究 18.校长教育信息化领导能力调查研究 19.优秀校长的成长轨迹及治校规律研究 20.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制度建立研究

(三)德育研究

1.新时期爱国主义与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2.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 3.学校德育管理机制创新研究 4.学校德育课程研究

5.学校德育活动课程建设研究 6.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

7.中小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现状和特点及其教育的研究 8.学校、家庭和社会德育整合机制的研究 9.德育队伍建设研究 10.班主任工作创新研究

11.中小学生诚信教育实践研究

12.网络环境下学校德育工作新途径研究 13.青少年法制教育与预防犯罪问题研究

14.运用综合素质评价提高学生道德品质的研究 15.道德高尚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行为特征分析

(四)素质教育研究

1.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政策、制度保障创新研究 2.新时期素质教育的内涵与价值取向研究 3.深化素质教育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4.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5.新形势下学校素质教育的特征和基本要求研究

6.基于素质教育理念,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研究 7.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与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研究 8.各学科推进素质教育的方法与教学模式研究

9.区域性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 10.学校开展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研究

(五)农村教育研究

1.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研究 2.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及评价标准研究 3.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4.农村薄弱学校的建设研究 5.农村学校的内涵发展研究

6.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与管理研究 7.基础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研究 8.有效控制农村学生辍学的途径及对策研究 9.农村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与保障机制研究 10.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六)职业教育研究

1.职业教育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的研究

2.四川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标准及评价制度的研究 3.职业学校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的实践研究 4.职业教育实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5.职业学校实行“双证制”(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6.职业学校为“三农”服务,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践研究 7.职业教育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研究 8.农业职业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9.职业教育课程综合化与模块化的实践研究

10.社会转型期学生就业观念、职业心理适应性研究 11.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意识培养的实践研究 12.职业性向测评方法的应用和创新研究

13.同类型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途径、方法与评估的实践研究

14.职业学校培养学生创业精神、创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实践研究 15.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

(七)信息技术教育研究

1.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发展前景及对策研究 2.信息化对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持续发展的策略研究

3.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三种模式”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研究

4.提高农村远程教育网络的效率研究 5.网络课程的开发研究

6.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层次整合研究 7.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8.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方式变革与学习绩效研究 9.中小学生数字化学习研究

10.数字化校园建设策略与有效利用研究 11.数字化的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应用开发研究

12.现代远程教育有效提高农村(或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质量实践研究

13.数字化实验教学技术装备研发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八)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1.当前中小学生主要心理问题调查研究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研究

3.中小学心理危机援助中心的建设及突发事件的心理援助研究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与干预研究 5.学生心理辅导的有效性研究

6.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模式及实施策略研究 7.校园暴力行为的心理问题研究

8.学科教学与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 9.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及干预研究 10.中小学生心理问题预防与矫正研究

11.教师素养、行为、人格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12.家长素质及教育方式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13.特殊儿童心理问题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 14.性健康教育研究(含青春期教育研究)15.升学与择业的心理指导教育

(九)教师教育研究

1.新时期四川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2.新时期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及其培养研究 3.新课程实施与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研究 4.教师劳动报酬及社会保障制度研究 5.教师行为规范标准与师德建设研究

6.少数民族教师教育改革与民族地区“双(多)语”师资培养研究 7.教师信息素养现状调查与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研究 8.教师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培养研究 9.青年教师成长规律与培训方式研究

10.科研型、学术型教师的成长规律及培养研究 11.名、特、优教师的教学艺术研究

12.现代中小学校长的专业素养及发展研究

13.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内容、方式、途径及质量评价机制研究 14.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的形式及策略研究 15.班主任队伍的建设研究

16.以校本培训、校本教研为基础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17.职业学校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实践研究 18.当前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解决对策研究 19.新时期教师队伍的结构优化研究 20.教师工作及生存状况的调查研究

21.适应教师主动参与的教科研方式创新研究 22.教师培训机构能力建设研究

23.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的组织管理及学习方式的研究 24.教研员队伍的建设及培养研究

(十)课程改革、学科教学改革研究

1.区域性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策略研究 2.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3.学校课程管理研究

4.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适应性研究 5.新课改后各类教材特点的比较研究

6.新课程各类学科标准内容相互支持和衔接关系研究 7.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8.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模式研究 9.新课程中实验教学的地位、作用及其实施研究 10.新课程背景下各学科教学创新研究 11.新课程背景下各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12.新课程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13.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 14.中小学学科学习指导的研究

15.中小学学科课堂教学管理与评价研究 16.综合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17.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组织策略研究 18.学生自主学习中的教师指导策略研究 19.中小学生作业的科学设计及其评价研究 20.学科教学设计及备课改革的实践研究 21.教学艺术研究

22.区域性教学质量监控与指导体系研究 23.说课、课堂教学观察、评课的实践研究 24.提高教研品质和教研管理水平的研究 25.中小学生学习方式研究

26.中小学生学业成就调查与提高学生学业成就的策略研究 27.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28.教育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与创新研究 29.中考及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研究

30.实施高中新课程标准后的高考考试制度改革研究 31.实施高中新课程标准后的高考命题研究

32.中小学环境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有效利用研究

(十一)幼儿教育研究

1.幼儿教育机构、办园体制和师资现状的调查研究 2.幼儿教育管理体制研究

3.农村幼儿园的建设与管理研究

4.基于幼儿身心发展关键期的适时施教研究 5.城市、农村特色幼儿园的建设研究 6.促进民办幼儿园健康发展的对策研究 7.幼儿园园本特色课程开发研究 8.幼儿教育活动设计及实施研究 9.幼儿园社区教育资源有效利用研究 10.保育员工作的评价、激励研究 11.幼儿园分类定级与自身发展的研究 12.根据幼儿个别差异进行指导的策略研究 13.以园为本教学研究

(十二)特殊教育研究

1.四川特殊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2.特殊儿童职业技术教育与回归主流社会的研究

3.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环境与特殊儿童发展的相关研究 4.残障儿童随班就读和补偿教育研究 5.全纳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6.超常儿童心理与行为发展的实践研究 7.特殊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十三)民族教育研究 1.民族地区中小学实施新课程改革的研究

2.提高民族地区中小学各学科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3.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双语教学的模式与实效性研究 4.提高民族地区教师教学技能的途径、方法研究 5.民族地区对口支教、资源共享的实践研究 6.促进民族地区与内地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7.民族地区学生的环境教育研究

(十四)艺体教育研究

1.中小学艺体教育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 2.开发利用本地、本民族的艺体教育资源的研究 3.农村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器乐教学研究 4.“奥运”对中小学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研究 5.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的培养研究 6.《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研究

7.中小学运动会规则、内容等指向教育目标的改革研究 8.民族地区艺体教育研究 9.美育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研究

10.艺体教育与学生审美素质发展的研究 11.艺体教学评价研究

(十五)民办教育研究

1.民办教育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2.提高民办学校教育质量的实践研究 3.民办学校的办学模式和发展模式研究 4.民办学校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研究

5.民办学校教育发展的政策与制度保障研究 6.民办学校办学理念、学校定位及特色研究 7.民办学校评估认证问题研究 8.民办学校教师管理研究

9.民办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研究

第三篇:关于2006-2007雅安市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批准立项的通知

雅安市教科所文件

雅市教所„2007‟49号

关于2006-2007雅安市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

批准立项的通知

各区县教研室、各直属单位:

2006-2007雅安市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的审批工作经我所组织专家评审,现已完成。我市共有27个项目被批准立项为雅安市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见附件)。

以上课题均按雅安市教育局雅市教„2006‟26号文件进行管理。

附件:2006-2007雅安市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立项课题

二OO七年十二月四日

主题词:普教科研 立项 批准 通知 抄报:市教育局,衡彤局长、姜建平副局长 抄送:各区县教育局

2007年12月4日印发

附件: 2006-2007雅安市普教科研资助金项目

立项课题(27项)

1.西部地区发挥教师主体性 提高中学教学质量的研究与实践

雅安市教育局 雅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2.多民族混居地少数民族小学生数学学习中的语言障碍解决方法研究与实践 石棉县教育局

3.城镇普通小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深化研究

雨城区第七小学

4.农村私立寄宿制初中学生艺体活动实践研究

芦山国张中学

5.农村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研究

名山县蒙顶山镇中心小学 名山县黑竹小学 6.山区普通高中学生差异性发展研究

荥经中学

7.幼儿户外体育游戏的实践研究

名山县蒙阳镇幼儿园

8.农村职业教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功能研究及实践

雅安市教育局职教科

9.农村高中学生思想系列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天全中学 10.新机制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雅安市教育局计财科 11.移民子女教育及对策研究

汉源县教育局

12.新机制下素质教育实践与深化的途径研究

雅安市教育局基教科

13.贫困山区农村中小学英语教与学的探索与实践

汉源县教育局

14.新课程背景下进一步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指导方法研究

荥经县严道第一小学

15.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初中学困生转化途径探索

石棉县城北中学

16.农村学校德育教育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汉源县第四中学

17.少数民族地区小学生主体性德育研究

石棉县希望小学

18.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发展思考和对策研究

雅安市电化教育馆 雅安市教育技术装备所 19.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石棉县新棉镇小学

20.新课程实施与思想品德教学的适应性研究

雅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21.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准的校本研究

雨城区四小

22.中学“自主管理成长模式”实践与探索

汉源县第二中学

23.山区普通高中促进学困生发展的教育教学研究

荥经县陶行知研究会

24.幼儿手工活动的教学方法及策略的研究

荥经县幼儿园

25.培养学生良好写字习惯的研究

荥经县新添乡中心小学 26.天然林保护教育进课堂研究

荥经县陶行知研究会

27.少数民族积聚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性研究

石棉中学

雅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二OO七年十二月四日

第四篇:大学生学术科研资助金管范文

校政„2008‟155号

皖南医学院大学生学术科研资助金管理方法(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在我校的实施,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学术科技活动的开展,调动我校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热情,激励大学生积极投身科学研究工作,强化科研意识,培育教育精神,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特设立皖南医学院学生学术科研资助金(以下简称“科研资助金”)。

第二条 科研资助金的用途:科研资助金主要资助学习成绩优良、学有余力的在校本科学生,利用校系两级实验室的教学科研资源所开展的各项学术科研活动。

第三条 学校的科研资助金暂设每年2万元人民币,由校科研处管理,严格按照其用途专款专用,资助学生科研项目经费幅度一般为500-2000元(具体标准由评审专家组别行制定)。

2课题的意义、科研的条件、方案的先进性、可行性发表具体的意见,并签署姓名。

2.申报项目同时成立项目组。项目组人数一般为3-5人,原则上每个学生不能同时参加两个项目研究。

3.每个项目组须确定一名指导教师。为保证指导的效果,原则上每位指导教师只能指导一个项目。、第十一条 申请人所在系部应按照本管理办法,对申请的项目进行认真审查,对项目申请书中所述内容的真实性,研究计划的可行性要明确地签署意见,并阐明本单位是否具备保证申请者开展此项研究所必须的基本条件,经系部学生科技活动指导小组组长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后,方可报到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第三章 评 审

第十二条 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每年的3月份集中受理科研资助金的申请,并对申请项目、学生资格、指导教师资格进行审查,将申请书面汇总后,交科研资助金专家评审小组评审。

第十三条 申请科技制作项目先由专家评审小组中的同行提出初审意见,再交专家评审小组集体复审,必要时可邀请申请,就项目的有关情况做出说明和回答。

项目立项原则:

1.可行性原则:应从本科生的实际能力出发进行选题,充分考虑本科阶段的知识结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以及知识的综合应用。项目选题应充分考虑利用学校实验室的教学科研资源、指导教师已有的科研条件,在一定时间、经费允许范围内能够完成。

2.创新性原则:以各学科的研究热点,国内外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和社会热点等内容作为选题主要方向,让学生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良好的科学素养。

3.实用性原则:帮助学生以适应市场经济为背景,引导学生带着社会的需求信息,主动提出问题、获取知识、参加实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予评审: 1.申请者不具备申请项目的基本条件; 2.申请手续不完备或申请书不符合要求; 3.申请者对已获得资助的项目执行不力等。

第十四条 参照专家评审小组的意见,指导委员会最后复核审定当年资助的研究项目和资助经费,批准下达研究计划。

第十五条 凡经批准获得资助的项目,负责人及所在系部要签署《皖南医学院学生学术科研资助金资助项目责任书》,保证完成项目规定的科研任务,合理使用资助经费,承担科研经费受资助人义务。

第四章 管 理

第十六条 由指导委员会办公室(科研处)具体负责资助款的下拨与管理。学生单独承担的科研项目,须先由项目负责人和所在系部学生科技活动指导小组组长签字,再经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实施。

主题词:科研

科研经费

通知 皖南医学院办公室 2008年9月7日印发 共印40份

第五篇:北京大学科研管理课题管理办法

北京大学科研管理课题管理办法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提高北京大学科研管理课题的研究质量和水平,加强对课题研究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北京大学科研管理课题研究必须拥护和遵守党的纲领和章程,遵守宪法、法律、政策、法规,围绕新时期科研管理的新形势和新要求,紧密结合学校实际开展相关研究,着力提高北京大学科研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第三条:

北京大学科学研究部负责北京大学科研管理课题的评选立项、组织实施、中期检查、课题验收等工作。

课题申报和评审

第四条:

鼓励一线科研管理人员和专家学者积极申报科研管理课题。

第五条:

科研管理课题分为重点课题(0-2项)和一般课题(6-10项)两大类。每年7月份公开发布申请通知。

第六条:

科学研究部对申报的课题组织评审。对予以立项的课题,重点课题按照每项5000元的标准给予资助,一般课题按照每项2000元的标准给予资助。校本部和医学部本部申请立项的课题经费由学校科研部资助;附属医院、深研院等其他法人单位申请立项的课题经费由所在单位自筹。

第七条:

研究课题立项后,课题名称和内容不得随意更改。课题研究周期一般为一年,原则上为一年,如需要延长期限,经科研部审核批准后方可适当延长,最多不超过两年。

第八条:

课题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由于研究工作需要更换和调整的,须报请科研部同意。对因故未能按时完成研究课题,且未及时向研究会报告原因的,按撤项处理,并追回已拨付的研究经费。

第九条:

课题负责人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调研,改进方法,积极推进,确保按期完成研究任务。

经费和成果管理

第十条:

科研管理课题研究经费系北京大学专项研究经费,应按照学校财务经费制度执行,使用范围限于:图书资料费、印刷或复印费、会议费、专家咨询费、劳务费、调研费、交通差旅费等。课题负责人应按照上述范围和开支计划支配、使用。

第十一条:

课题研究经费分两次划拨,第一批经费在确定立项后一个月内按总经费的70%下达,剩余经费待结题评审通过后划拨。结题评审不通过的,将不予结题,并中止拨款。

第十二条:

课题研究成果要求为研究报告或发表论文。课题组负责人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把研究成果报送北京大学科学研究部。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行,由北京大学科学研究部负责解释。

北京大学科学研究部

2014年4月6日

下载四川省普教科研资助金课题管理办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川省普教科研资助金课题管理办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东莞市普教系统教育科研

    东莞市普教系统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课题指南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国家和省的《......

    “泛海扬帆行动”资助金管理办法

    “泛海扬帆——重庆大学生创业行动” 项目资助金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确保“泛海扬帆——重庆大学生创业行动” 资助金安全高效,根据实施方案,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资助金: 由中国......

    上海科研计划课题制管理办法

    上海市科研计划课题制管理办法 【标题】上海市科研计划课题制管理办法 【颁布单位】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上海市财政局、上海市发展计划委员会、上海市经济委员会 【颁布......

    华南师范大学学生课外科研一般课题管理办法

    华南师范大学学生课外科研一般课题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调动我校学生学习和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浓厚的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氛围,促进我校学生科研多出优秀成果......

    宁波市建设科研资助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宁波市建设科研资助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 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全市建设科研项目立项与经费资助管理,根据国家、省、市有关科技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定,特制定本办法。第......

    2013年-四川教育科研资助金项目-重点专题

    2013年度“四川省教育科研资助金项目”重点研究专题 为更好地服务教育决策,深化我省教育事业改革,推进我省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

    关于加强东莞市普教系统教育科研立项课题过程管理的意见

    石碣镇加强教育科研立项课题过程管理的意见 为加强我镇教育科研课题的过程管理,确保课题切实开展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整体水平和实效,依据《东莞市普教系统教育科研立项课题管......

    “四川省第五届普教教学成果”评奖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四川省第五届普教教学成果”评奖工作的通知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451 更新时间:2013-6-5 【字体:小 大】 四 川省教育厅文件 川教„201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