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抓调解(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5 11:27: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新机制抓调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新机制抓调解》。

第一篇:创新机制抓调解

创新机制抓调解维护稳定见实效

-----临泽县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工作纪实

“感谢你们为我要回了“救命钱”……”。5月31日上午,临泽县新华镇村民宋丽娟向县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再三道谢。一起由受害方宋丽娟提出的交通事故赔偿案,最终与肇事方达成赔偿6150元协议,双方握手言和,矛盾成功化解。这是临泽县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成功调解交通事故纠纷的一个案例,也是临泽县构建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大调解”机制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随着全县机动车和驾驶人员数量的快速增长,全县机动车保有量达到5.2万辆,交通事故引发的民事损害赔偿纠纷大幅增加,今年1-7月份全县发生各类道路交通事故接处警数达到148起,交通事故处理的妥善与否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大诱因。为有效解决道路交通事故纠纷调解难、执行难的问题,临泽县积极借鉴外地成功经验,探索化解辖区内道路交通事故纠纷的新方式,将人民调解工作引入交通事故民事赔偿调解处理工作之中,创新工作机制,于2010年6月率先在张掖市建立了临泽县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和道路交通事故巡回法庭,实现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财产保全、医疗救治、先行垫付、法院审理、判决执行等环节的“无缝

衔接”和“良性互动”。

一、主要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夯实基础保障。县上及时成立了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召集县法院、司法局、公安局交警大队等相关部门定期分析研究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工作和解决工作推行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临泽实际,制定了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程序、工作职责及模式。从司法行政机关、公安交警大队和各乡镇聘任了9名人民调解员(其中专职调解员2名),聘任的7个乡镇调解员主要配合所在乡镇交通事故纠纷的调解与处理;司法、公安交警聘任的调解员常驻交调委负责纠纷的及时调解,确保主体、程序合法。交调委办公地点和办公设施配备均实现了高标准、规范化,并建立完善了一系列工作制度,明确了交调委的工作职责、工作纪律及工作要求,建立了工作台帐,统一了案卷文书,确保了调解工作规范运行。同时,积极落实专职调解员报酬,由县公安交警大队落实每月600元的基本工资,由县司法局落实“个案补贴”,按照案件难易程度发给案件补助费,提高了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为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保障。

(二)规范程序运作,增强工作效能。交调委坚持“先介入、后调解”的工作程序,及时了解掌握交警部门受理的案情动态,根据案情进展情况积极协助做好当事人工作,宣传交通事故处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在当事人提出调解申请或交警部门移交后及时组织调解,经调解达成协议的,由调委会出具调解协议书;未达成协议、或达成协议但一方或双方均不履行的,当事人持交通事故认定书向设在交警大队的道路交通事故巡回法庭申请诉讼解决。巡回法庭采取就地立案、就地调解、就地送达等方式,实现道路交通事故民事赔偿人民调解和法庭调解“无缝对接”,畅通当事人解决交通事故赔偿纠纷的渠道,让当事人能“一站式”快速解决交通事故有关事宜。对重大交通事故案件,经诉前调解达成协议后,由巡回法庭出具调解书,既方便了群众,又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规范有序的调解流程,增强了交调委的化解效能。

(三)坚持调解优先,有效化解纠纷。一是紧扣一个“法”字,坚持公正调解。在道路交通事故调解中,紧扣调处程序、责任认定、赔偿标准等环节,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严格依法调解,做到调解程序合法,案情认定准确,赔偿标准公开透明,使双方当事人明白各自的权利和义务。调解时不偏不倚,向各方当事人公开说明误工、营养、护理、交通、工伤、赡养、抚养等赔偿标准,使双方当事人心服口服,避免漫天要价现象。及时告知赔偿款兑付途径及时限,防止达成的协议破裂。成立一年多来,经交调委成功调处的交通事故,当事人满意率为100%。二是突出一个“情”字,注重人性关怀。对家庭贫困的弱势群体当事人,坚持人性化调解、带着感情调解,全力为其争取合法权

益。在坚持依法调解的同时,结合当事人实际,给予更多的关爱、同情和帮助,最大限度地为困难群众着想;对于经多方调解仍不能达成协议且经济困难的,交调委出面为其申请法律援助,最大限度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既坚持公平合法,又同情照顾弱者,做到情与法的结合。三是讲清一个“理”字,达到心灵沟通。在调解工作中,调解员始终保持一颗真诚、真挚的心,同等对待每个当事人,不烦不燥,耐心疏导。坚持用最朴实的语言、群众最容易接受的道理与当事人沟通,以理服人,实现相互交心、相互理解,增强当事人对调解员的信任度和亲切感,消除对抗情绪和戒备心理,为调解成功奠定感情基础。针对有些当事人固执己见的实际,调委员及时引导其换位思考,推动达成共识。同时在调解过程中,调解员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积极帮助当事人出主意、想办法,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以实际行动赢得当事人的信任和对调解工作的支持。四是坚持一个“和”字,合理引导群众。在事故调解过程中,调解员始终以一张笑脸出现在当事人面前,给当事人一个良好的印象,使当事人有一种放松感和亲切感,减少抵触情绪,易于接受调解员意见,促进尽快达成调解协议。同时,根据案情有针对性地向各方当事人及其家属开展法制宣传,讲解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调解诉讼法律知识,引导当事人通过理性、合法的手段解决矛盾纠纷。在此基础上,交调委使用交通事故民事赔偿调解标准化、格式化的调解文书,规范调解,且在双方当

事人愿意的情况下可以多次、长时间调解直至双方满意,互谅互让,达成共识,达到了费时少、费用低、快速解决矛盾纠纷的目的。

二、取得的成效

1.有效缓解交通事故处理压力,切实提高了工作效率。交调委未成立前,所有交通事故均由交警行政调解处理。由于警力不足,经常造成案件积压。调委会成立后,无论大小交通事故,在责任认定后当事人自愿的前提下,交警及时移送交调委,由交调委在第一时间内进行调解。在调解员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地位平等,依照法律、对照标准、协商一致即可达成调解协议。现在一般案件1—2小时就能结案,重大案件2—3天即可结案,有效节省了当事人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2.有效化解道路交通事故纠纷,有力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道路交通事故调委会成立后,当事群众可直接向交通事故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既节省了时间精力,又节省了诉讼费用,起到了缓和矛盾纠纷“润滑剂”的作用。同时,它又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结合,形成了“三方联动”工作模式和“三位一体”的交通事故赔偿调解工作格局,改变了以往纵向的交通事故处理程序,将各方组织的调解工作放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互相弥补了职能缺陷,巧妙组合了各自工作优势,使得交通事故处理率、事故调解率、当事人满意率不断提高,有力维护了

社会稳定。自道路交通事故调委会成立以来,共受理交通事故调解案件66起,调解成功63件,调成率达95.4%,其中调解案件款当庭履行53件,分期履行10件,达成协议涉及金额累计156.9万元。

3.有效维护双方当事人利益,不断增强了社会公信力。交通事故调解委员会把交通事故民事赔偿作为一种人民内部矛盾来对待,坚持当事人双方权利义务平等的原则,依法依规、耐心细致、公平合理地做好解释工作。调解员始终站在中间的立场上多方位考虑问题,切实平衡双方的利益,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做到公平合理。同时,交调委规定提供免费咨询、免费调解,调解员不接受当事人的任何吃请和钱物。交调委用严格的管理和自觉的行为树立起公道正派、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社会的好评。

第二篇:创新推进“大调解”机制

创新推进“大调解”机制

西部志愿者彭洪军

“廉洁高效”是行政机关的宗旨,调解工作也应与时俱进,面对新形势下的社会矛盾纠纷复杂突出的问题,采取“大调解”的新举措,改变重复接待、单兵作战、久拖不决浪费人力、失信于民的状况。

一、具体做法

1.打好突击战,使重复接待转变为一次性受理。

“大调解”机制建立前,各类社会矛盾按归口受理的原则办理,即民间纠纷归司法所、老上访问题归信访、拆迁拆违的矛盾归城管开发等部门、治安矛盾归派出所、涉诉问题归法院,而且有些问题有交叉性、性质难以分清,群众找政府要跑好几个部门反映情况,有些群众对同一问题重复向多个部门反映,既浪费了群众的时间,也耽误了接待部门人员的时间。建立“大调解”机制后,由中心(站)统一受理,由原来的重复接待转变为一次性受理。中心受理后,进行分类处理:对符合政策规定的,依据有关政策转到城管、房产、开发、信访、司法、派出所等有关部门解决;对涉及法律问题的,引导当事人按照法律程序到司法部门依法解决;对不符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无理访、异常访,劝导当事人服判、息诉、息访。

2.打好合围战,使单兵作战转变为联合性作战。

“大调解”机制建立后,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可由“大调解中心”直接调解,中心的组成人员由归口管理的有关部门人员组成,由过去的单兵作战转变为联合性作战。在街道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服务中心,维稳办副书记为中心主任,司法所长为副主任,成员由街道办公室主任、派出所所长、法庭庭长等组成。

3.打好歼灭战,使久拖不决转变为及时性调结。

“大调解”机制建立后,明确了中心有案件分流指派权、矛盾纠纷调解调度权、矛盾纠纷调解督办权、“一票否决”建议权。所以街道辖区内的社会矛盾纠纷可由中心指派给街道相关科室、社区调解,真正来处理矛盾纠纷的实体单位多了,同时中心有权限定调结时间并要求报告调解结果,促进了基层提高工作效率,由过去的久拖不决转变为必须及时调结,否决有被“一票否决”的可能性。

二、存在的问题

“大调解”机制是新生事物,任何新生事物都有一个成长、发展、完善的过程,当前落实“大调解”机制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1.中心日常工作人员得不到落实。

当前“大调解”机制规定街道中心日常工作由司法所牵头,而司法所的编制只有1人且因公务员编制有限不能到位,司法所的本职工作具有九项职能,工作量大、任务繁

2重,单靠司法所人员难以很好地处理日常工作。各职能部门人员轮流坐班接待制,也因各自工作忙,而得不到很好的落实。

2.调解人员的业务素质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

旧城改造、新城建设拆迁拆违引发的集访、越级访问题相当突出,工地建设单位与居民的矛盾有增无减,婚姻家庭财产邻里等纠纷呈上升趁势,历史遗留的“陈案”、久拖未决的“难案”、情况复杂的“大案”日趋增多,这些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如今的调解人员不仅要为人公正、联系群众、热心调解工作,而且要有一定的政策水平、法律水平。街道、社区懂法律的人员屈指可数,派出所法律专业毕业的人员也严重缺乏,法庭有司法执业资格的人员也没有达到100%。

3.调解中心制作的调解协议书与民事诉讼的衔接问题没有明确。

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规定,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调解协议,具有民事合同的性质。这实现了人民调解到民事诉讼的顺利衔接,是调解法律化的重要体现。调解中心则属于工作机制范畴,不是一个具有群众自治性质的调解组织。而调解中心其调解性质既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人民调解,也不属于法定的行政调解,更不属于法院审判活动中的司法调解,因此,调解结果是否具有民事合同性质没有明确规定。

三、认真对待,创建具有特色兵种,具有军事过硬的调解机制。

要建立完善“大调解”机制,必须针对当前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制定相应的对策。

1.要发挥侦查兵侦查作用,做好调解工作前瞻性,定期排查和建立报告制度。

“大调解”机制建立后,明确规定了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服务体系必须实行定期排查和报告制度,改变了过去对社会矛盾纠纷闹大了再调、上门了再调“重调轻防”的现象。如街道社会矛盾调解服务中心制定了月排查、季讲评、半年小结、年终总结的制度,及时了解群众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及时发现和掌握社会矛盾纠纷动态,实行主动调解,控制事态,避免矛盾激化。

2.要发挥通信兵信息分析作用,建立重大问题专项报告制度。

“大调解”机制建立后,明确规定了重大问题专项报告制,对影响社会稳定,可能导致突发性事件或激化为刑事案件,涉及人数较多、易引发群众性上访的事件,严重干扰正常生活秩序的疑难矛盾纠纷,可能危害公共安全及自杀事件等矛盾纠纷的线索、苗头,应在第一时间向街道工委、办事处及相关部门报告,并应尽快形成书面专报,否则要依据责任追究制处理。这充分体现了重“事前预防”的原则,矛盾

4的前瞻性得到了加强,矛盾的发生和激化能得到有效地控制。

3.要强化具有特种兵素质人员的选配工作,确保中心日常工作有一支专门的队伍。

街道可成立中心办公室,日常工作由中心办公室牵头,司法所及其他科室配合。中心办公室可安排1名公务员,聘用2名编外工作人员,而编外工作人员必须要聘请那些具有专业技术知识、具有良好素质、具有丰富经验的老政法干警,法律服务所人员以及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的社会其他人员。

4.要强化各兵种训练制度,提高调解人员的业务素质。定期举办业务培训班;鼓励调解人员参加法律自学、函授等学习,采取报销学费、考试毕业奖励等制度;聘用常年法律顾问,调解人员与法律顾问保持热线联系;有计划地安排街道、社区调解人员参与法庭、派出所调解、庭审工作的旁听,边学边干;加强法院、司法局对基层调解工作人员的指导;选聘有法律基础的人员担任调解人员。

5.要划分兵种,精确打击,使重大、疑难矛盾纠纷由中心直接调解。

中心要坚持“多发性矛盾集中调解、突出性矛盾重点调解、季节性矛盾提前调解、经常性矛盾随时调解”的工作方式。同时,提高中心调解重大、疑难矛盾纠纷成功率,减少集体上访、越级上访,提高中心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给上

5级政府、公安、法院等部门减轻压力,为群众节省人力物力。(1)中心成员要树立一盘棋的思想。中心成员要在中心主任的领导下,人人重视调解工作,个个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调解。(2)请求主管领导指导调解。中心在调解纠纷时,对拿不准、吃不透的纠纷可请公安、法院、司法局、街道等部门的领导参与指导调解。(3)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做好当事人的工作。原则问题不迁就、不退让,一般问题不计较,达到当事人满意、息访息诉的效果。

6.要发挥各兵种沟通协调机制,妥善处理好调解中心(站)制作的协议书的效力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人民调解工作已于2002年11月1日有新的规定,社会矛盾综合调处中心的发展方向是人民调解委员会,在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格局下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矛盾综合调解处理中心,是新形势下的新要求。中心的机制可在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格局下建立,以便实现中心调解与民事诉讼的顺利衔接。中心调解实际操作时可参照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的要求进行,保证调解过程的公正合法,即严格按照《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的受理条件、调解程序和期限等有关规定进行调解;重视调解协议书的规范,即中心制作协议书参照司法部统一的格式规范制作,确保它的法律效力。

第三篇:创新机制抓督查 狠抓落实促发展

创新机制抓督查

狠抓落实促发展

开展督促检查,抓好工作落实,是政府工作的重要职责,是推进依法行政和提高政府执行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作风转变、保证政令畅通的重要保证。今年是我县“十二五”规划实施的第一年,要开好局,起好步,督查工作的任务十分繁重。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结合隆化实际,进一步提高督查实效,推进工作落实,对促进隆化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督查工作概况

根据承德市委《关于印发党政领导班子和市管干部工作实绩考核实施办法的通知》(试行)(承字[2008]74号)要求,为便于协调管理和综合行使督查考核职责,2010年5月经县委研究成立“隆化县督查考核办公室”,(简称督考办)为县委、县政府管理的正科级行政机构,挂靠县委办公室,同时挂县委督查室和政府督查室牌子。核定行政编制7名、工勤编制1名,领导职数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同时在各乡镇和县直各部门配备专兼职督查员107名。自成立以来,督考办按照 “贯彻县委决策、维护政府权威,明晰任务目标、强化实绩考核,创新督考方式、推动工作落实”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上级重要决策和重大工作部署,抓住全县工作中心和重点工作,不断创 1 新督查方式,提高工作落实效果,如制发督查交办通知单、印发领导批示、实行督查情况通报、对领导进行工作落实情况反馈等,不断加大督查工作力度,特别是对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进行全程督查督办,随时掌握进展情况,及时反馈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力的推动了各项工作落实。

二、督查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完善机制,规范督查行为

一是建立健全督查工作制度。出台了《中共隆化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强督查工作的暂行规定》,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健全四个方面的制度建设:目标分解制度。对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及时进行任务分解,细化执行责任、明确工作标准、确定完成时限和责任人;督查报告制度。各责任单位要按照时限要求向督考办报告督查事项落实情况,督考办据此撰写督查报告,以《领导专阅》和《督查通报》形式将督查结果呈报县领导,反映工作情况,并提出合理化建议;督办提示制度。对落实工作任务进展缓慢、没有完成计划进度的乡镇和单位(部门)下发《督查交办通知单》,限期办结;检查通报制度。对各乡镇、县直各部门落实县委、县政府重要部署和重要批示的情况适时组织集中督查,并将督查情况予以通报。二是建立督查结果运用制度。对督查工作中发现工作落实不到位问题,及时向领导做 2 好反馈,提出处理建议,并做好登记备案;将督查结果纳入各乡镇、县直各部门(单位)主要责任人岗位目标考核的范围,严格落实奖惩。三是建立领导牵头督查制度。对一些涉及面广、涉及部门较多、影响全局的工作,由分管领导牵头,定期调度,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难题,督促工作事项的落实。

(二)突出督查重点,促进工作落实

在督查工作中,督考办克服工作面广、人员少、任务繁重的矛盾,着眼全局、突出重点抓督查。一是督大事。对县委、县政府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单位和落实要求,细化任务分解,落实到岗位人头,具体到时限,分阶段开展督查,并建立落实动态台帐,定期更新,及时了解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今年以来,对15项重大专项工作和涉及的27个重点项目继续实行县级领导包保责任制,实行月督查、季通报,通过抓一个个具体工作、解决好一个个具体问题,确保我县各项工作任务均按要求和标准顺利实现了进度目标,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二是督难事。紧贴县委、县政府阶段性工作部署,围绕“三年上水平”、“四创联动”、城市绿化、县城环境等工作,进行专项督查,汇总梳理进展情况,以《领导专阅》和《督考快报》形式呈报县委、县政府领导,推动了工作的扎实开展,促进政府决策的落实。三是督要事。按 3 照“有批必查、有查必果、有果必报、公正处理、查处彻底、杜绝反复”的总体要求,认真做好领导批办件办理工作,制订了严格的批办事项报告办理、反馈、通报等制度,对每一个领导批办件,都严格按照规定流程办理,从立项、登记、印发,到督查催办、整理、反馈,确保督查工作实效。半年来,围绕项目开放、园区建设、资源整合、防火防汛、惠农资金、新农合、土地收储等领导批交办事项,主动会同有关部门,严督细查,摸清原因,主动协调。对未按进度要求完成目标任务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发出督办通知单,限时结办;对落实工作任务进展缓慢,可能完不成任务的单位下发延期单,督促责任单位查找存在问题,分析产生原因,制定整改措施,推动任务落实。同时,认真完成上级交办事项,保证围绕产业聚集区建设和市委杨书记创先争优活动联系点韩麻营镇北沟村有关落实事项的及时办结。目前,全县共登记、督办县领导批、交办事项 14 件,市级交办事项2件,办结率达到100%。

(三)创新督查工作方法,增强督查实效

一是在乡镇和部门确定了专兼职督考员,负责本单位、本部门的督查工作和定期报告各项工作任务进展情况,形成全县各方联动、信息反馈顺畅督查工作机制。二是对重点工作、重要事项建立定期调度制度,实施重点督查,深入调研,为领导 4 工作决策提供准确信息。三是在深入开展督促检查的基础上,对督查事项进行跟踪问效,及时了解决策落实情况,进一步巩固督查效果,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四是坚持“有督必办,有办必果、有果必用”原则,将督查结果作为目标责任考核加减分的重点依据,达到通过考核推动督查落实事项的落实,通过督查促进考核问题的落实的目的。

(四)强化督查队伍素质,提高督查水平

一是定期组织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领会中央、省、市一系列方针政策精神实质,研究探讨督查工作新方法、新措施,着力提高对重大决策和重要工作部署贯彻落实进行正确督查的能力。二是列席政府重要会议,了解领导工作意图,掌握督查督办的主动权,开展有目的、有重点、有针对性地督查。三是将各乡镇和县直各部门的督查信息采用情况纳入平时考核范围,并与督查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相挂钩,鼓励督查工作人员撰写有实情、有分析、有建议的督查调研信息,以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和文字功底。四是适应工作需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开展督查督办,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综合协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提高。

三、做好督查工作的体会与思考

一是领导重视和支持是做好督查工作的关键。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督查工作,先后下发了重大项目重大专项工作县级 5 领导包保责任制的通知,县级领导带头经常深入基层抓督查,扩大了督查工作实效,形成了“领导抓,抓领导,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督考办列席政府全体会议、常务会议;把督查结果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以树立督查工作权威,为进一步做好督查工作创造条件。

二是创新督查主体,增强督查工作的影响力。要跳出政府自身是督查工作唯一主体的思维,对重大事项的督查,可通过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检查和督查,邀请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参与监督,变单一主体为多方合力,从而增强督查工作的影响力,给督查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第四篇:法院调解工作机制创新经验交流

诉讼调解是我国重要的诉讼制度,是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的重要方式。XX省XX县地处滇、桂、黔三省交界之地的壮乡广南是句町古国故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神奇的坝美风光更为这里赢得了“现代世外桃源”的盛誉。**年年末全县总人口XX万人,国土面积7810平方公里,分别位居全省第六位和第三位。居住着汉、壮、苗、瑶、彝、回、蒙古、仡佬、傣、白、布依等11种世居民族。XX县人民法院始终把落实司法为民各项措施作为法院“保民生、保稳定、促和谐”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狠抓落实。院党组对全院民事审判工作提出“调要调出社会和谐,判要判出法律权威”的总体要求,最终目标是化解矛盾,做到“案结事了”,坚持创新调解方法,不断开创调解工作新局面。民商事案件调撤率自**年以来连续七年超七成并呈现逐年上升的良好趋势,**年首次突破八成,调撤率达到81.16%。**年1至10月调撤民商事案件XX件,调撤率达82.71%。

一、主要做法

(一)领导高度重视,落实“五个到位”。一是警力、物质保障落实到位。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向办案业务部门倾斜,打牢调解工作的物质基础。两个民庭各配备7名干警、三个派出法庭各配备5名干警、立案庭配备4名干警,并优先保障办案用车、办案经费及电脑等办案装备,努力创造良好的办案条件,为调解工作提供了充分的人力、物质保障。二是奖惩激励落实到位。强化审判人员的调解意识,将调解率、巡回办案率、服判息诉率纳入工作目标及民事法官绩效考核并实行重奖重罚,鼓励审判人员主动采用调解的方法解决纠纷,并将调解工作贯穿于案件立案、审判、执行的全过程。三是工作要求落实到位。为了使民商事案件能够圆满解决,在调解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一二三四五”工作要求,即:把“调解优先、调判结合”作为案件处理的“第一选择”,强化调解理念;坚持自愿、合法“两个原则”,依法规范调解;找准案件争议焦点、矛盾转化交叉点、法理与情理融合点“三个切入点”,及时公正调解;做到公开调解过程、公开案件事实、公开双方证据、公开调解结果“四个公开”,提高调解水平;尽到以爱心赢得当事人认同、以诚心赢得当事人信任、以耐心赢得当事人理解、以公心赢得当事人尊重、以恒心赢得当事人支持的“五心之责”,增强调解能力。四是典型示范落实到位。培植调解典型,形成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充分调动了法官调解积极性。五是人才发展落实到位。对办案数量多、调解率高、没有涉诉信访案件、有基层法庭工作经验、民主测评得票高的干警在晋级提职时优先考虑。近3年来,广南法院5名法官因调解工作出色被选拔到中层领导岗位。

(二)更新管理理念,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变平面化管理为立体化管理。以开展“调解能手评比”活动为载体,着重从四个方面抓好落实。利用纸质报表、台帐和法院内网动态跟踪全院调解结案情况;不定期组织内部经验交流,总结调解方法,提高调解技能,推广调解经验;评查回访调撤案件,查调解案件质量,看当事人对法院审判工作、服务态度、工作作风的评价,促进调解工作规范;开展调查研究,剖析调解工作存在问题,总结司法调解实践经验,推广调解工作的新成果。从而改变过去调解只看指标、仅有结果的状况,使调解评比动态化、调解管理规范化、调解经验理论化,调解成果效益化,有效发挥立体化审判管理的效益。二是变段落式调解为全流程调解。为提高调解成功率,广南法院实施案件“全流程”调解,把调解环节前移,从案件立案阶段即做当事人的调解工作,为调解成功打好基础;进入审判程序后,审判人员接手案件就通过电话、约谈、走访等方式了解当事人分歧焦点、掌握诉讼心理期望,做初步协调工作;庭审中强化调解,在吃透案情基础上分清责任,促使当事人接受调解;判决前进一步释明法律,敦促当事人自愿调解;对少数确无调解可能的案件,判后继续做协调和法律释明工作。通过全体干警的共同努力,实现了多年办案零上访。三是变单一型调解能手为全能型调解能手。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狠抓干警调解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针对性地开展调解能力训练,加大“双语”培训力度,变单一型人才为全能型人才。让干警会做思想工作,会做群众工作,会做宣传工作、会做协调工作;通过一批老法官的言传身教,带动年轻法官调解能力迅速提高。

(三)创新调解方法,落实“四个转化”。一是在实践中把“法律理论”转化为“调解方法”。在吃透案情基础上,让法官充分履行法律释明权,使法律理论成为向当事人提示诉讼风险、展示同类判例的权威依据,督促当事人正确面对诉讼风险,主动接受调解。二是先进行“冷却处理”再转化为“热情服务”。对矛盾积怨深、对抗性强的案件,在审理过程中先对当事人进行“冷却处理”,不马上组织双方正面接触,让双方先冷静下来,在增进双方理解基础上进行法律宣传和法律释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说服其接受

调解化解矛盾。三是把“坐堂问案”转化为“巡回调解”。在巡回办案中注重对民意、当地风俗习惯的采集、分析和运用,做好案件的调解和服判息诉工作。在审理时注重抓住主要矛盾,一方面了解他们的心理预期,拟定初步调解方案;另一方面法律释明到位,严肃法律教育,打破他们法外获利的侥幸心理,引导他们协调解决纠纷。四是把“说情人员”转化为“调解骨干”。

充分利用中国社会所具有的“人情社会”特色,将一些当事人信任并委托向法官“打招呼”的说情人员作为做调解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让他们理解法律,并主动邀请他们参与到调解工作中来,做委托者的思想工作,增进当事人对法院的信任,从而为案件成功调结作好铺垫。

(四)拓宽调解渠道,健全“四项机制”。一是在法院内部建立覆盖整个辖区的调解互动机制。在民事调解工作方面形成以县院两个民庭为中心,东南角有八宝法庭、西南角有珠街法庭,西北角有珠琳法庭,覆盖全县案件辖区的调解互动网络。二是建立社会联动调解机制。与县司法局、妇联、交警等单位建立诉调对接关系,设立了“人民调解工作室”、“涉军案件合议庭”、“青少年维权岗”、“妇女儿童维权合议庭”、“法庭调解进交警”等专门调解组织,与相关单位共同研讨诉调对接当中存在的问题,促进诉讼调解联动机制运转顺畅。三是建立全员参与调解机制。对群体性纠纷、涉及民生的重点案件,主动汇报并邀请院领导参与调解,从而在院内形成独任庭、合议庭、庭长、分管副院长、院长共同参与、上下联动的调解机制。对上级机关和社会群众关注、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主动邀请县委、人大、政府、政协分管联系领导和相关部门领导参与协调,化解矛盾;对疑难复杂案件、判决确有难度的案件,则邀请人民陪审员、对当事人有重大影响力的人员参与协调,提高调解的成功率。四是建立案后释疑回访机制。坚持把法律释明延伸至案件结束后,对调解结案但未履行完毕的案件,审判人员主动电话督促、上门催促、协同有关部门共同督办,促使当事人履行法定义务。2013年1至10月,五个民事审判部门共动员督促当事人主动履行生效裁判262件,执结标的814.25万元,真正实现“案结事了”。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社会矛盾愈复杂激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法院办案经费保障标准偏低,物质装备较为滞后,辖区山高坡陡路远,物价上涨加快,办案成本高,工作难度大,工作任务重,巡回办案干警缺乏安全感。

2、案多人少问题依然存在。民商事案件数量逐年增加,一些疑难复杂案件需要耗费法官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化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调解工作的进展。

3、少数当事人有滥诉的现象。有的原告把一纸诉状交到法院便无法联系,出现法官们戏称的“原告也要公告送达的尴尬”,部分当事人难寻,更难的是送达相关法律文书,缺席审判案件增多。

4、诉讼调解要求严格。《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七条第三款规定: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审判实践中,双方当事人在法庭主持调解下达成调解协议,且在调解协议上签字确认,但当调解书送达双方当事人签收时,一方当事人又反悔,导致调解协议不具有法律效力。

5、代理人误导干扰。有的法律服务工作者,为了开辟案源收费,进村入户动员老百姓打官司,把小事扩大,大事搞炸,增加法院工作负担和社会不和谐因素;有的案件当事人同意调解而律师、代理人不同意并误导;有的律师、代理人为了收取代理费而鼓动原告不撤诉“将官司打到底”等,给法院调解工作造成困难。

三、加强和改进法院民事调解的建议

一要提高审判人员的素质,提升调解能力。法官应进一步加强对法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使其能够准确归纳矛盾和纠纷焦点,坚持调解必须合法的原则,确保调解协议的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定,不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充分尊重当事人对案件实体和程序的的处分权,保证调解实体和程序的公正。针对有些法官不会调、不愿调的情况,需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强化法官的社会责任感和工作使命感,不断提高法官的责任意识和为民意识,以增强调解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可以通过组织庭审观摩、座谈研讨等形式,提升法官的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要完善考核激励机制,激发调解工作热情。加大对减少申诉信访率、增加自动履行率等指标进行考核,加大表彰奖励力度,以激励广大法官多以调解方式结案。针对当前民事缺席案件审理,特别是公告缺席案件的审理,建议有关部门建立外出务工人员台账,登记务工人员的具体地址和联系方式,如有变动应及时的反馈信息,做到有址可寻。要加强与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联系,在形成诉讼后,人民调解委员将掌握的信息及时与审判人员反馈、沟通,掌握当事人的心理动态,便于诉讼调解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要建立调解协议效力,明确签字确认制度。针对巡回审判调解成功的案件,应规定法官在当事人达成协议后要征询双方意见,对于双方明确约定在调解书送达签收之时生效的,以送达签收为生效要件,但对当事人的意见应明确记录在案。如果双方表示同意协议当庭生效的,则调解协议经记载于法庭笔录双方签字后,即产生效力;同时向双方当事人释明先在调解书送达回证上签名盖章,事后将打印好的调解书邮寄双方当事人签收保存。

四要加强对调解工作的监督。在民事调解工作中,可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以防止各方、包括双方当事人及代理人和法官滥用调解,防止不必要的怀疑和风险,防止案件当事人把法官调解当作减少债务的诉讼“技巧”或权宜之计,利用调解之名行逃避法律之实,以达到拖延时间、规避管辖或作虚假承诺等现象的出现。法官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只有通过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进行以案讲法,讲明本案的法律规定及这样规定的立法本意,让当事人通过打官司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使老百姓接受普法教育后,赢的清清楚楚输的明明白白。有其事

五要坚持“四个结合”深入推进巡回办案。一是巡回办案与司法便民相结合。把巡回审理、就地办案纳入工作目标进行考核,细化目标,明确责任,就地立案、就地调解、就地开庭、当场执行给付,使巡回办案成为司法便民的新窗口,努力方便群众诉讼,切实为当事人减轻诉累和经济负担。二是巡回办案与采集民意相结合。注重巡回办案与对民意、当地风俗习惯的采集、分析和运用工作相结合,充分听取当地群众代表、基层组织代表、人大代表、人民陪审员等的意见,注意有效吸纳善良民意因素作为裁判的有利因素,做好案件的调解和服判息诉工作。三是巡回办案与司法公开有机结合。在巡回办案过程中,将法院开展司法公开工作向全面公开、全程公开、实质公开纵深推进,消除司法的神秘和隔阂,大力推进阳光司法,增强法院工作的透明度,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展示人民法院公开透明、阳光司法、接受监督的信心和力量。四是巡回办案与司法宣传相结合。利用巡回办案深入基层“送法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的有利时机,充分借助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采取各种形式集中宣传法院推进“人民法官为人民”、“三项重点工作”、“四群教育”、“阳光司法工程”的各项措施和取得成效,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扩大审判机关的办案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

第五篇:创新机制谋发展 突出重点抓落实1

创新机制谋发展 突出重点抓落实

2009年,我镇民政工作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镇党委、政府工作大局,紧扣构建和谐社会这个主线,不断强化“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理念,着力改善民生,推进基层民主,深化双拥创建,加强社会管理,优化民政公共服务,努力铸造社会平衡稳定机制,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特困群体、优抚群体的基本权益,充分发挥了民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基础作用,全面落实了各项民政工作政策,推进了全镇民政事业整体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一)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加强农村低保工作动态管理,进一步完善低保申请、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审核审批等工作环节和程序。强化家庭收入核算,倡导诚信救助,切实做到低保对象有进有出,补差标准有升有降。同时,对因天灾人祸、金融危机而新产生的困难家庭,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保障范围,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为确保新增对象定位准确,不出偏差,我们严把“三道关”,一是实行“阳光操作”,把好群众监督关,加大公示力度,增加透明度,严格做到政府、村(居)二级审核,三榜公示。二是做到“三个不上报”,把好审核上报关,即申报内容不清楚的不上报,群众有异议没有调查清楚的不上报,手续不齐全的不上报。三是实施分类管理,把好进出关。全镇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对象609户,1273人,每个季度发保障金33.8万元。

(二)提高五保供养水平。我镇现有五保户109人,其中集中供养72人,分散供养37人,为了改养和提高五保老人的供养水平及生活质量,我们一是按照区提高五保老人的供养标准,集中供养由年人均2100元提高到2700元,分散供养由年人均1800元提高到2100元,全部足额发放到位。二是努力改善敬老院条件。我们积极争取省关爱工程,镇党委、政府在财力十分吃紧的情况下,仍配套资金24万元新建了集厨房、餐厅、活动室、卫生间等为一体的600平方米敬老院关爱工程,现已完工。新置床及床上用品25套,新添室内家具25套。三是开展五保对象的普查。严格按照《农村五保供养条例》中的条件,按照有关程序重新核定五保供养对象,对不符合五保供养条例规定的对象坚决予以取消,对符合五保供养条例规定的对象,没有享受五保待遇的做好申报审批工作,通过排查,新增五保对象8人,取消了2人享受五保的待遇。

(三)推进医疗救助制度。我们根据上级出台的有关大病医疗救助政策,加强宣传力度,有大病救助要求的群众我们及时为其申报。重点救助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户和优抚对象,使我镇困难群众就医难问题基本得到了保障,全年已救助2人次,发放大病救助款4000元,缓解了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

(四)完善村(居)民临时救助制度。对因病、因残、因灾等各种特殊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家庭,给予非定期、非定量的临时救助,着力缓解困难群众突发性、临时性生活困难。

(五)救灾救济扎实有效。今年7月,我镇先后遭受特大暴风雨袭击,大量农作物受灾,部分农房损坏,给人民群众生活造成一定损失,面对灾情,我们一方面认真核实灾情,及时汇报,一方面组织广大群众生产自救,生活互助。在年底把救济款、粮向受灾的村(居)群众倾斜。全年发放救灾款2.39万元,救济困难群众308人次。发放救灾粮2.5万斤,救灾人数1742人。在春节期间筹集26.4万元,慰问民政对象、特困户1441户。

二、加强基层民主建设,保障人民享有更多的民主权利

(一)加强村民自治工作。以加强社区建设为契机建立健全村(居)民委员会相关制度,提高村级组织的管理和服务水平。认真研究解决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中出现的突出问题,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我们制定下发了《洋河镇村(居)三务公开目录》,进一步推动了全镇基层三务公开深入开展。

(二)大力推进社区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扎实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辐射作用,进一步营造和谐社区创建氛围。大力发展社区社会化服务,拓展社区服务领域,提升社区服务水平。按照区局的要求,我们大力开展了社区建设,在社区建设工作中,我们选取5个村(居)作为示范点,高标准严要求。做到四统一,即统一大门的门头牌,统一科室牌,统一制度牌,统一制度内容。为5个村(居)高标准统一制作了门头牌、科室牌、制度牌。开设了便民超市和农资超市,规范了三务公开,同时对社区的整体环境进行全面整治,使社区面貌焕然一新,整体带动了全镇社区建设。

三、加强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全面维护社会优抚群体的合法权益

(一)全面落实优待抚恤政策。确保各类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优待经费及时足额发放,切实保障优抚对象生活水平与居民生活水平同步提高。全年,共发放各种抚恤金66.8万元,其中伤残军人17人,11.2万元,烈属21人,13.1万元,复员军人52人,29.9万元,参战涉核退伍人员46人,7.8万元。

(二)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推行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安置,把退役土兵职业技能培训纳入职业教育或社会再就业培训体系,扎实开展退役士兵就业技能培训,积极推荐退役士兵就业。全面落实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在就业、养老、医疗和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三)大力开展双拥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对双拥工作的领导,深化双拥宣传,充实双拥活动内容,丰富双拥活动形式。落实对复 员军人、伤残军人等优抚对象的社会优待。认真调查军队退役人员的思想、生活现状,采取多种形式,抓好教育,落实政策,解决困难,依法维权,及时化解不稳定因素,确保军队退役人员群体的稳定。积极做好区双拥模范城检查验收工作,整理双拥工作资料,加强双拥工作宣传,落实优抚对象优待工作。悬挂30多条双拥宣传标语,设置4块双拥宣传专栏,出12期双拥宣传板报,召开4次优抚对象座谈会。

四、加强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满足社会特殊群众的福利服务需求

(一)大力发展老龄事业。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加强维护老年人权益网络建设,注重解决有赡养人且有赡养能力但不履行赡养义务的问题。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敬老养老助老活动。按照区局要求,启动了居家养老工作,成立组织,建立网络,形成制度,初步开展了居家养老工作。我镇及时成立了老龄协会,在我们大力支持下,能够正常开展工作,现已吸收100多名会员,得到区老龄协会的好评。

(二)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积极探索和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形成多元化投资、多层次发展、专业化服务的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格局。大力发展社区福利服务设施和网点,建立社区福利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残疾人、孤儿等困难群体提供各种福利服务。我镇现有3所民营幸福院,运营良好。

五、加强专项社会事务管理,努力提升民政公共服务水平

(一)推动民间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坚持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 并重的方针,促进各类民间组织的规范发展。以增强民间组织提供服务、反应诉求、规范行为的能力为目标,引导和鼓励民间组织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抓好行业协会的规范整顿工作,规范组织形式和活动行为。培育和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服务新农村建设。

(二)加强殡葬管理服务工作。稳步推进殡葬改革,规范殡仪服务市场,加强殡葬行业管理,提高殡仪服务水平。杜绝土葬,确保火化率达100%。加强对洋河天堂陵园的管理,努力向规模化、园林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加大平坟还田的力度,全年开展4次大的平坟还田活动,采取村(居)平和专业队平相结合。特别是迎接市委工作会议召开前夕,我们按照区局要求,采取发动群众自平,村(居)集中平,专业队扫尾的方法,主要道路视野范围内的坟头全部平完。洋河集团在扩建过程中,有2000多座坟墓需要搬迁,经过多次察看没有合适的地点,而且费用较高,用地较多。我们经过多次与老板协商,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由政府出部分土地租金,洋河天堂墓园无偿提供墓穴,2000多座坟墓全部搬迁到洋河天堂墓园,既节约了土地和资金,又维护了社会稳定,洋河天堂墓园扩大了规模,为党委政府解决了后顾之忧。

六、加强民政队伍廉洁建设,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廉洁建设。通过学习实践活动,提高了工作热情,“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工作机制逐步形成。

(一)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牢记“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履行好“上为党委政府分忧,下为困难群众解愁”的职能职责,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需。

(二)主动争取和自觉接受镇党委政府的领导,服从全局、服务大局,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大局观念。牢固树立干民政就要爱民政,扎根民政的思想,始终保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精神状态,发扬百折不挠的顽强斗志,加快工作节奏,事事求主动,件件讲时限,切实树立一种立说立行,高效和快捷的工作作风,务求实效,坚决杜绝作风浮漂、推诿扯皮的现象,大力弘扬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精神,坚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抓工作,一事一事的抓,一件一件的落实,确保干一件成一件,取得实际效果。在去年下半年重点中,我镇先后两次被局里评为先进单位,得到奖励。

(三)加强调查研究,进一步明确责任,抓好决策落实。坚持经常深入农村开展调查研究,把情况摸透,原因查明,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一是切实加强对各项法律法规的学习,树立牢固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准确把握法律规定、严格执法程序、遵守法定时限,提高办事效率。二是进一步规范完善岗位责任、工作目标、办事流程等制度,通过各项制度的共同作用,建立起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体制。三是严格执法行为,坚决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不被人情关系所左右,努力用法律法规规范施政行为,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我们虽然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和兄弟单位相比还有差距,有些工作仅仅才是开始。在新的一年中,我们要按照上级要求,进一步贯彻“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理念,充分发挥民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基础作用,进一步推进民政事业快速发展。

下载创新机制抓调解(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新机制抓调解(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新机制抓监督 强化落实促发展

    创新机制抓监督 强化落实促发展 伊吾县坚持把监督检查作为促进县委决策落实的重要手段,积极探索政府牵头、部门协助和全社会广泛参与监督工作的新思路、新机制、新办法,高起点......

    创新机制抓信息 优化环境促信息

    创新机制抓信息 优化环境促信息近年来,阿勒泰地区组工信息工作坚持求实、求快、求准、求深、求精、求严,创新形成了一系列持续抓信息的制度规定,有效发挥了信息工作在地区组织......

    创新机制抓落实提高效能促发展

    创新机制抓落实提高效能促发展 ——南江县用“ 四式”方法推动突破发展 罗尚元杨清辉 落实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责任,决定着事业的成败。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以求真务实作风推......

    创新机制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征管

    近几年以来,我们xx市国税局坚持以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上级主管部门关于党建工作的部署,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为支撑点,围绕征管......

    创新机制抓党建 抓好党建促征管

    近几年以来,我们xx市国税局坚持以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上级主管部门关于党建工作的部署,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为支撑点,围绕征管......

    创新机制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征管

    创新机制抓党建 抓好党建促征管 xx市国家税务局近几年以来,我们xx市国税局坚持以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上级主管部门关于党建工作......

    创新机制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征管

    创新机制抓党建 抓好党建促征管xx市国家税务局近几年以来,我们xx市国税局坚持以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上级主管部门关于党建工作......

    创新机制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征管

    近几年以来,我们xx市国税局坚持以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上级主管部门关于党建工作的部署,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为支撑点,围绕征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