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促调解,固守防线保稳定(司法局)

时间:2019-05-14 02:23: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新机制促调解,固守防线保稳定(司法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新机制促调解,固守防线保稳定(司法局)》。

第一篇:创新机制促调解,固守防线保稳定(司法局)

创新机制促调解 固守防线保稳定

台江县辖2镇6乡,156个行政村,3个社区,1个居委会,总人口15.9万人。有苗、侗、土家、布依等15个少数民族,其中苗族占全县总人口的97%,素有“天下苗族第一县”之称。在新的形势下,我县在继承和弘扬传统人民调解工作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人民调解工作新思路,不断完善和创建人民调解工作新机制,2011年我县共受理矛盾纠纷321件,调解成功314件,成功率97.8%。

一、夯实基础,抓好人民调解工作“六项保障”

(一)组织领导保障。首先,把人民调解工作列入单位目标管理和领导干部年终考核内容。县委、县政府要求乡镇及各部门要从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把人民调解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人民调解工作与单位目标管捆绑进行综合考评,细化人民调解工作考评内容,强化部门和单位的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处理好自己的事、把守好自己的门”,切实抓好矛盾纠纷调处工作。

(二)网络建设保障。

1、成立台江县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指挥中心。指挥中心主任由县委书记亲自担任,县委办、县人大办、县政府办、县委政法委、县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信访局、法制办、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民政局、经贸局、国土局、林业局、水利局、交通局等部门组成。调处指挥中心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司法局,负责调处指挥中心的日常工作。调处指挥中心突破以往乡、村两级人民调解组织职能、资源和能力的局限,负责对全县人民调解工作进行领导,检查督促全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工作。

2、设立台江县司法调解中心。县司法调解中心主任由县司法局局长担任,由律师、公证员、法律服务工作者担任调解员。

3、全县8个乡镇分别成立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解中心。调处中心由乡镇党委主要领导任主任,政府分管领导、司法所长兼任副主任,乡镇各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4、设立县城社区老年联合调解中心。由县政法委牵头组建,由一批德高望重、为人公道正派的离退休干部组成,司法局、信访局、公安、法院、检察院、县法制办参与指导。

5、巩固和完善村级解调组织。全县160个村居调解委员会成员由3-5人组成,村居调解委员由村居主要领导兼任,同时聘任村(居)、社区1名专职人民调解员,每个村民小组设1名矛盾纠纷信息员,负责信息的搜集和反馈。

(三)制度建设保障。为了规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全县各调委会和中心实现了名称、印章、固定场所标识、工作程序、文书格式的“五统一“,“组织、工作、制度、报酬”四落实。建立健全了岗位职责、纠纷登记、统计、档案管理、回访、排查、信息反馈等七项人民调解工作制度,同时还将调委会调解范围、原则、效力、工作程序、制度纪律等公布上墙,接受群众监督,提高了人民调解的社会公信力。各调委会还统一设立“六簿”(即:学习会议记录簿、普法宣传簿、纠纷排查登记簿、纠纷调解登记簿、回访登记簿和安置帮教登记簿)、“三册”(即:调委会委员花名册、小组调解员和纠纷信息员花名册)。

(四)调解经费保障。县委、县人民政府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实施意见》,将人民调解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每年拨付30万元,其中10万元作为调解中心聘任调解员和村(居)、社区专职人民调解员基本工资,10万元作为人民调解个案补贴经费,10万元作为人民调解宣传、培训等经费。

(五)基础设施保障。全县8个司法所都有了微机、摩托车、调解桌椅等相对标准的“人民调解庭”办公设施,基本达到了规范化建设标准。

二、增强效果,建立人民调解“五项机制”

(一)建立社会矛盾防范机制。根据纠纷的特点,因时、因地、因事分阶段、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严格坚持县里每季度召开一次矛盾纠纷排查例会,及时了解基层矛盾纠纷隐患,提出解决措施;乡镇每月、村(居)每半个月排查一次,对纠纷苗头“早发现、早疏导、早调解”,同时,还把普法教育作为防范矛盾纠纷的第一个关口,根据不同群体和不同时期矛盾纠纷的规律,实施分类施教,不断提高干部群众的法律素质,对县重点项目拆迁涉及的村民,及时向他们宣传土地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搬迁政策,消除纠纷隐患。同时注重调解过程中的普法教育,充分利用身边人、身边事,采取以案释法、示范引导的方式,收到了“调解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二)建立矛盾纠纷排查机制。全县160个村(居)设立了矛盾纠纷 信息员。负责摸排本区域内的矛盾纠纷,定期上报矛盾纠纷案件。二是通过集中排摸、群众来访来信、干部走访、工作例会等渠道,全面掌控矛盾纠纷动态。三是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制度。把矛盾纠纷排查列入一项经常性工作,实行矛盾纠纷月报制度。对重大节庆、重大活动、敏感期前夕集中力量、时间重点开展排查,积极采取化解措施,争取工作的主动权。

(三)建立规范的调处机制。对发生的矛盾纠纷,我们实行了“排查、挂帐、处理、销号”的工作程序。抓“排查”,主要是超前防范,“抓小、抓早、抓苗头”,争取工作的主动权。抓“挂帐”,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一时解决不了的,及时进行梳理,区别不同情况,分类造册登记挂帐,为及时调处矛盾纠纷提供明细材料。抓“处理”,实行分级调解,将调处任务落实到具体调委会、具体人,基本做到了小纠纷不出村,一般纠纷不出乡镇,重大纠纷不出县。抓“销号”,实行跟踪办案,对调处成功的,从帐薄上销号,并及时跟踪回访,随时掌握动态,防止出现反弹。

(四)建立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建立了纵向、横向联动的调解协调机制,变单兵作战为联合作战。村调委会解决不了的纠纷,移送乡镇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解中心进行调解;一个调委会调解不了的,各联合调委会组织调解。需要有关部门一同参与调解的,由台江县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指挥中心牵头,组织有关部门联合参与,共同调解。

(五)建立调处激励机制。按照县委和县人民政府指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实施意见》规定,建立了人民调解工作的“以奖代补” 激励机制,规定人民调解员调解案件补贴办法,极大地鼓励和激发各级人民调解的工作积极性。

三、强化职能,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六个衔接”

(一)人民调解与治安调解相衔接。建立人民调解进驻公安机关调解制度和调查取证协作等制度,遇到重大、复杂、疑难并可能激化的矛盾纠纷或群体性事件,由司法所干部和派出所干警共同出面,进行疏导,稳定局势。

(二)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相衔接。一是诉前调解。在民事诉讼案件中,将争议不大、案情简单和不符合起诉条件的案件,有可能通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解决的案件,人民法院进行诉前告知,在立案前征得当事人同意,及时移交人民调解委员会解决,委托相关人民调解委员会进 行调解。二是审判通报制度。人民法庭对调解协议的生效、变更、撤销或确认无效的判决,判决书同时送达制作该调解协议书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对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提出司法建议,指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三是联席会议制度。司法行政机关和人民法院每季度召开联席会。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衔接结合,既减轻了法院的工作压力,又减轻了当事人的经济负担,还方便了人民群众。

(三)人民调解与信访工作相衔接。围绕建立“大调解”的格局,县司法局调解中心与信访局建立工作交流制度,密切配合,相互联动,调解人员每月15日的政府信访日定期到信访部门值班参与接访,及时了解信息,对可能出现的矛盾纠纷作出预测,提出预案,超前进行预防。将人民调解组织能够调解解决的纠纷,及时分流到人民调解组织进行调解,不属于人民调解组织受理范围或调解不成的,人民调解组织及时移交有权管理的行政机关或人民法院处理。并建立必要的档案备查。

(四)将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相衔接。注重发挥司法所依法代表基层人民政府居间主导行使行政调解的职能,积极引导当事人将行政单位受理的民事纠纷、经济纠纷、合同纠纷及轻微刑事纠纷案件等选择人民调解。

(五)人民调解与普法教育相衔接。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教育在维护稳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重点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逐步增强群众依靠政策、依靠法律解决问题的观念。

(六)人民调解和法律援助结合。一是县司法局、县法院、民政局、妇联等10家单位联合下发《关于成立“法律援助工作站”的通知》,将法律援助机构从单一司法局延伸至各机关和各乡镇,将人民调解工作列为法律援助工作站主要工作职能。规定了调援结合的具体工作程序、对象类型、案件范围、考核政策、工作纪律等各项内容,明确法律援助与人民调解相结合工作的工作程序,以及享受调援结合的案件种类,使法律援助和人民调解两种职能有机结合、相互协作、良性互动。

第二篇:创新机制保稳定化解纠纷促和谐

创新机制保稳定化解纠纷促和谐

近年来,我县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紧密联系处理民间矛盾纠纷,着力调处化解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全力预防和减少新的矛盾纠纷,根据中央、省、市关于人民调解工作的指示精神,积极开展人民调解工作,努力推进依法治县、构建和谐社会进程。我县共有20个乡镇,已建调委会257个,其中:20个乡镇社区调委会、194个村居调委会、43个企事业调委会,共有调解人员1781人,其中调委会委员516人、其他调解人员1265人。全县各级调委会每年至少调解民间纠纷400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人民调解工作的深入贯彻落实,使我县的矛盾纠纷得到了有效预防和及时化解,维护了社会稳定,为建设富裕开江、和谐开江、平安开江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也使我县公民的法律意识普遍增强,法律素质明显提高,使大多数公民都知道了用法律维护权益,用规则守护和谐。

一、狠抓重点难点,采取多种形式、多渠道及时化解调处重大疑难纠纷。

在开展民间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当中,全县司法行政系统以抓重点难点为突破口,紧紧围绕影响社会稳定的民间纠纷积极开展工作,收到了较好效果。首先,对遗留疑难纠纷不放松,派专人做工作并及时调处,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对能够在短期内解决的限期进行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也要做好稳控工作。县司法局于2006年7月25日设立了“开江县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巡回调解庭”,由-----开江县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纠纷工作经验 1

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担任庭长,三名副局长担任副庭长,全县所有律师、司法所长为成员,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对那些影响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当地社会稳定的热点、难点、重大疑难矛盾纠纷依法进行调解。其次,各地、各部门、各单位根据本地区实际,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进行梳理排队,对矛盾比较突出、隐患大、容易造成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组织专业人员对其进行集体会诊,研究解决办法,制定调解处理方案,责成专人进行调处,做到隐患不排除,专人不撤离。3月17日,我县甘棠镇锣鼓塘村民邓秀凤与同村村民朱占亮及其子朱君丞因承包田土问题发生打架纠纷,邓秀凤挨打后,一时想不通,喝农药自杀身亡。后死者亲朋好友群体找朱家父子陪命,否则,一命换一命。经镇人民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及调委会进行调处无果,县委、县政府又组织由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郑建清和县委常委、县政法委书记柏相丞亲自带队,县人民调解领导小组成员一起前往制止事态扩大,经前往人员做大量工作,死者亲属们才同意调解处理,后经县乡村三级调解组织集体商讨,制定了调解方案,责成县司法局派专人住甘棠镇指导乡村两级调委会及时进行调解,直到调解成功方可撤离。后在县司法局派专人的指导下,在乡村两级调委会的协调处理下,于3月23日调解成功。有效制止和预防了民转刑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第三,对调解不成,需要走法律程序的民间纠纷,在做好思想工作的基础上,移交有关部门依法进行解决,并告之当事人必须走合法途径,依法维权,不得再生事端,以防止激化矛盾和再生新的矛盾。

二、典型示范,分类指导,人民调解工作成效显著

县委、县政府确定了以点带面的人民调解工作方针,分片区、分行业、分部门确定了县级典型示范单位。县司法局对县级典型

2示范单位进行了重点指导,把抓好典型示范单位的任务具体落实到人,确保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措施的落实。县上在试点的基础上,及时总结推广经验,用典型经验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的深入开展。这些典型示范单位的先进经验在全市乃至全省范围内得到推广。例如:县职中在各班设臵法制宣传员,负责全班的法制宣传,协助班主任和学校调处班上同学纠纷,提醒各位同学在学校、在上学放学途中、在家里都要遵纪守法、注意安全,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该做法在全省教育系统得到学习和模仿。另县司法局要求司法行政工作人员无论在工作、生活、休闲时,一有时间都要给家人、亲朋好友、身边人、来访群众大力宣传我国法律、法规和政策,引导他们遇到问题要采取合法有效的救济途径解决处理,依法维权;遇到他们发生矛盾纠纷要积极主动参与调处化解,基于纠纷事实和法律规定,分清是非责任,讲到他们心服、口服,打开心结,从而化解矛盾纠纷。该做法起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三、人民调解工作机制得到创新和发展。

我县不断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符合我县实际的、新的人民调解工作机制。一是普遍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治理活动,变被动调解为主动预防。按照“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对纠纷苗头“早发现,早疏导,早调解”,努力将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强化了人民调解的预防功能。我们还根据纠纷的特点和规律,因时、因地、因人、因事分阶段、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工作,重点解决特定时期多发的、易激化的矛盾纠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县还开展了“四无村”“四无社区”创建活动,即对无因民事纠纷激化引起的自杀、凶杀、群众性械斗、集体性上访的村和社区给予授

3牌,这样使大量矛盾纠纷在激化之前得到有效的化解。我们也指导人民调解委员会结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平安建设、普法教育、“严打”整治等开展各种创建活动,化解纠纷,维护稳定。二是建立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变单兵作战为联合作战。建立了纵向、横向联动的调解协调机制。村(居)调委会解决不了的纠纷,乡镇调委会调解;一个调解不了的,联合调解组织调解。需要有关部门一同参与调解的,邀请有关部门参加调解。这种机制灵活实用,受邀请的又具有权威性,对于解决矛盾纠纷十分有效。三是我县正在积极探索和尝试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的机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县新宁镇圆井眼村村民江朝珍因与开江县养路段职工邓国富恋爱未成,一气之下,服农药自杀身亡。新宁镇调委会、圆井眼村调委会、淙城社区调委会成员组织调解,死者亲属根本不与理睬,后其亲属纠集几十人到县政府闹事,县委、县政府立即组织县委政法委、县综治办、县维稳办、县司法局、县公安局、县法院、县委信访办、县政府信访办负责人及其专业人员与新宁镇调委会、圆井眼村调委会、淙城社区调委会组成专门调解小组,由县委常委、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郑建清挂帅,县委常委、县政法委书记柏相臣任组长,集体会诊,共同研究出调解处理方案,并采取由镇政府、村委会、社区的优秀调解员给死者亲属分别做工作,县司法局派专业人员为其分析案情、分清是非责任、宣讲法律,县法院民事审判庭庭长假定该案如果起诉到人民法院可能作出的判决结果,以及县上领导直接对话等形式给死者亲属做了近一周的耐心细致工作,方才将该案进行成功调解。由于这种新的结合机制提高了调解率、调解成功率和协议履行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人民调解工作的职能作用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发挥。四是拓宽人民调解组织形式。

4我们积极探索和尝试在外来人口聚居地、集贸市场、商品集散地、开发区、建筑工地、医疗机构等,建立区域性、行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如建立医患纠纷调解组织、交通事故纠纷调委会、房屋买卖纠纷调委会、婚姻家庭纠纷调委会等。另外,针对行政接边地区纠纷多发的情况,我们准备与相邻县市联系建立联合调解组织,联合调解跨地区的矛盾纠纷。

四、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有效控制矛盾纠纷的预警机制和定期排查机制。

按照“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不断完善纠纷预防信息体系。充分发挥各类调解组织、调解员几信息员扎根基层、熟悉情况的优势,建立纠纷信息定期报送制度。一旦发现纠纷苗头,及时向上报告。重大节假日、敏感时期和纠纷多发季节,组织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会战,进行拉网式排查。对重点单位、重点部位以及重点人、重点事、重点越级上访和重复上访对象,进行重点排查。对排查出来的 不稳定因素,严格落实责任制度,本区域、本单位能解决的及时化解;一时解决不了的,及时报告,采取工作组督办等形式,逐一把化解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人员。

五、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

人民法院在立案接待时,向当事人宣传人民调解的优势和特点,告之诉讼风险,将一些未经人民调解组织调解,案情简单、争议不大,双方当事人均在同一辖区的民事纠纷,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暂缓立案,先由纠纷当事人所在地(或者所在单位)或纠纷发生地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调解成功的,即以人民调解委员会名义出具人民调解协议书。调解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审查立案。另外,案件进入诉讼程序后,对于有可能通过人民调解

5解决的,司法机关可以委托人民调解组织进行调解。对于民事案件,人民法院立案后庭审前或审理中,将有可能通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的纠纷,在征得当事人的同意,可以出具委托人民调解书,将案件委托当事人所在地(或者所在单位)或纠纷发生地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经调解,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撤诉,由人民调解委员会制作人民调解协议书;如双方达不成协议,则由人民法院依法审判。这些做法都可以降低诉讼成本,缓解甚至和解当事人之间关系,以真正化解当事人之间的隔阂,达到社会和谐。对一些复杂的社会矛盾纠纷,依靠人民调解是无法解决的。必须建立和完善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结合的工作机制,落实联动机制,形成化解矛盾纠纷的合力。要将公安、法院、信访及其他行政执法部门作为联动成员单位,加强相互沟通与协作。对不属于人民调解范畴的矛盾纠纷,及时分流到有关部门,落实责任单位、责任人,以确保矛盾纠纷的彻底解决。

开江县司法局

二OO七年八月二十三日

第三篇:保稳定,促和谐

保矿井稳定,促和谐兴隆

近年来,“和谐社会”的概念常被人们说起,和谐社会不只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定义。建设和谐社会,就是要建设一个个“和谐组织”、“和谐企业”、“和谐单位” „„兴隆庄煤矿身为我国的十佳煤矿之

一、全国煤矿的排头兵,更要充分认识到“和谐”的重要性,保证“和谐兴隆”的建设。选煤厂身为兴隆庄煤矿的一个单位,怎么实现“和谐单位”也就是“和谐选煤厂”呢?诸多要素之一就是要保稳定,因为稳定是一切的前提,只有保证一个单位的稳定,保持一个单位的稳定,才能谈“和谐单位”其他方面的建设。

当前社会,新能源得到广泛开发并投入使用,水力发电、核能发电、风能发电、太阳能发电、潮汐能发电等等等等,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发电行业对煤矿这类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而集中供暖、冶炼行业的技术改革,也使这些传统用煤大户对煤炭的需求大大降低,国内小煤窑不规范、低成本的生产,进口煤炭的冲击,更是催发了煤炭供大于求的经营困境。针对这种严峻的形势,我们一定要抓好选煤厂的稳定建设,坚定不移的执行好、贯彻好上级传达的各项会议精神,坚决将稳定工作进行到底,才能使我们厂有序发展,为实现“和谐兴隆”添砖加瓦。

保稳定,安全稳定是前提。选煤厂要稳定,职工的安全稳定是首要前提,只有切实做好职工的安全工作,才能更好的去进行各项工作,才能充分的发挥职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地完成各项生产任务。要实现安全的稳定,首先就要求厂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劳动纪律,劳动规范,作业规范,作业章程,无一不是职工安全的保护伞,用制度规范职工的行为,是对职工安全负责的表现;其次是要安排职工进行安全培训,只有培训合格的职工才能保证工作的安全;三是加强安全不放心人的排查工作,扎实做好安全不放心人的帮教工作;四是要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通过政治学习、安全活动、班前班后会,对职工的进行安全思想教育,使职工从“要我安全”转变成“我要安全”。通过以上举措筑牢安全关,确保安全稳定。

保稳定,收益稳定是条件。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实现共同富裕,对于职工来讲,共同富裕最基本的表现无非是保障职工合法收益,重中之重是职工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等等一切福利待遇。当然是无论煤矿形势多么严峻,一定要群策群力保证职工合法收益,让职工没有后顾之忧,才能让职工安心为岗位奉献。在这一点上,选煤厂可以根据市场调研,了解煤炭市场的细分价格,根据价格和供求,选择合适的煤种,进行多洗、精洗,在细分市场上实现盈利,保证职工收益稳定。

保稳定,结构合理是关键。如果说职工是选煤厂的细胞元,那么班组就是选煤厂的细胞组织,车间就是选煤厂的器官,如何让选煤厂结构整体稳定,显然就是保证车间、班组、职工的结构稳定。通过开展各种问题活动,加强车间、班组的各项建设,提高职工的凝聚力。比如“最美兴隆人”的评选,职工选出他们心中“最美”的人的同时,也定出了他们心中“最美”的标准,那么当“最美兴隆人”劳动的时候,必然会带动其他人,再辅以一定的鼓励和激励政策,那么工作势必会相对比较容易开展。当然,建设稳定的班组、车间,更多的是需要厂、车间、班组领导对自己团队成员进行深入了解、深刻认识,知道他们的特点才能“因地制宜”、合理定岗,才能让职工这个细胞元在岗位上发挥活力甚至创造活力。结构合理了,厂的稳定才能顺势实现。

保稳定,领导有方是助力。领导有方有很多方面,根本上讲,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我们党的群众工作路线。身为领导应该脚踏实地,深入群众,与群众交流谈心,了解职工思想动态。对岗位最了解的永远是在该岗位工作的职工,也许好的技术、“小改小革”就在他们心中萌芽,领导干部适时的引导鼓励也许就会大大提高相应的劳动效率,助推整个厂的生产效率提高。领导干部深入群众,可以及时化解职工的工作情绪,解职工所惑,排职工所忧,解决好职工的困惑,能有效减小信访工作的压力,在源头上起到对信访的疏导作用。领导干部深入群众,也是一种好的信访反应渠道和方式,可以把职工的诉愿及时的反应到厂、矿各单位,使之得到合理及时的解决,从而减少违规违法信访事件的发生。职工思想稳定了,工作才能干好,所以,领导有方是稳定的助力。

要实现和谐兴隆,务必要保持矿井稳定,只有做好每一个细分单位的和谐工作才能实现“大兴隆”的和谐,只有保证每一个细分单位的稳定,才能促进和谐兴隆的建设。促进和谐兴隆,一定要充分做到以安全稳定为前提,以收益稳定为条件,以结构合理为关键,以领导有方为助力。

第四篇:县司法局创新社会稳定工作机制调研材料

县司法局创新社会稳定工作机制调研材料

县司法局是政法系统和政府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法律保障、法律服务和法制宣传三大职能,在维护社会稳定体系中具有长效性、预防性和治本性作用,既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保障力量,又是建设力量。

一、创新社会稳定工作机制的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县司法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狠抓创新求发展,打造亮点争一流,充分发挥引导、预防、管理、服务职能作用,在维护社会稳定中推进司法行政工作新作为,有力地维护了全县“争先晋位、跨越发展” 的和谐稳定社会大局。2008以来,连续三年位居全市系统内综合目标考核第一名,各单项工作均位居全市先进行列;2009、2010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市司法行政系统“标兵单位”。

(一)推进依法治县,引导规范社会行为。

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是提高全社会法律意识的重要手段,在优化社会管理效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着积极的引导功能。在实际工作中,一是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从2008年开始纳入到全县《争先晋位目标考评办法》中,实施责任目标管理机制,先后制定了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者等各类群体的学法制度以及学法检查、监督、考核等措施规定,在全县形成了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五五”普法依法治县工作机制。二是在日常的、节点的传统形式法制宣传基础上,开创了网络普法工作新模式。开通了全市一家普法专网——***普法网,为全县提供方便、快捷“享受”法律、“消费”法律的绿色通道;与荣获首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的全国第一家网上工委合作,实行专页互联互接,搭建党员法律知识在线学习测试平台;开通普法微博,安排专业律师轮流值班,与在线网民交流互动,及时为网民解答法律疑问;为普法工作注入了新内涵、新元素、新活力,开辟了生动形象的普法工作新渠道;三是开展法治县创建,深化普治结合成效。在深入开展“学法用法、做守法公民、建和谐**”活动的基础上,建立了县领导公开接访制度,县委书记、县长及其他县领导亲自接待群众来信来访,推出了县级领导包案、信访例会、干部下访、信访责任追究等配套制度等制度;以“民主法治村”、“民主法治示范学校”创建和 “法律进校园”集中教育活动为载体,加强对农民和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组建了30人组成的普法讲师团和由青年志愿者、行政执法人员、政法干警、法律服务工作者等近500人组成的普法依法治理骨干宣传员,定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普法宣传活动,实现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新突破。一系列的措施全面推进了我县的法治化进程,2006年以来全县普法覆盖面达92%,2008年荣获全市信访工作先进县,2009年荣获全省信访工作“四无”县,2010年被推荐为全省“五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先进县,另有21个行政村被评为“全省民主法治村”,2个乡被评为“全省民主法治村”创建工作先进单位,1个学校被评为“全省依法治校示范校”。

(二)贯彻调解优先,预防化解社会矛盾。作为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的主管部门,司法局大力宣传贯彻《人民调解法》,创新人民调解工作,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从源头上预防矛盾发生、避免矛盾激化。一是构建“大调解”工作网络。在建立“县、乡、村、组”四级人民调解组织的基础上,建立医患纠纷调解、交通事故纠纷调解、涉农纠纷调解等专业调解组织6个,全县18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和60%的行政村、居委会配备专职人民调解员350名,各村民小组配备纠纷信息员2215名,近年来,全县各级民调组织每年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000多件,调解率100%,调成率达92%以上,实现了社会矛盾纠纷的及时有效化解。二是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工作机制,建立了人民调解与法律援助衔接工作机制,与卫生、劳动保障等部门联合建立了行业民调组织,与县公安局联合制定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工作衔接办法,发挥了各职能部门优势互补作用,做到了对社会矛盾纠纷的有效预防、成功调处、防止激化。三是创建并推行“阳光调解”工作法,针对新形势下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的新特点,推广以调解人员主持、村民或村民代表监督、相关群众参与、当众以案释法的“阳光调解”机制,先后成功调解123起土地边界纠纷和相邻关系纠纷,调解成功率达到100%,没有一起矛盾纠纷调处后出现反弹。四是把调解优先原则贯穿于法律援助全过程,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民事案件,在诉前、诉中,由法律援助案件承办人根据当事人意愿进行调处,从而降低诉讼成本,减少当事人诉累,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去年调解结案210件,占法律援助案件总数的62.5%。我县的一系列工作做法,既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也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认可。2009年,在全市人民调解卷宗规范化管理综合考核排名中,我县18个司法所有9个所位居全市189个司法所的前10名,人民调解卷宗质量整体成绩位居全市第一;2010年,县司法局被评为全省指导人民调解工“先进集体”,1名司法所所长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另有2个乡镇调委会被评为全省“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2人被评为全省“优秀人民调解员”,1人被评为全省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

(三)坚持以人为本,加强特殊人群管理。

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这一特殊人群帮教是社会管理的重点任务,县司法局坚持强化服务型和保障型的管理理念,不断创新刑释解教人员帮教管理机制。2010年5月份,县刑释解教人员安帮办和18个司法所全部配备电脑,开通中央综治委服刑在教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了服刑在教人员基本信息核查机制,实现了司法所、监所、派出所、村(社区)服刑在教人员信息全面对接和核查甄别,对核实成功的服刑在教人员,确定了帮教责任单位、责任人,从源头上做好了刑释解教人员的衔接,为服刑在教人员释解后的帮教工作打下坚实基础,累计核查服刑在教人员823人,核实787人,对16名预释放人员信息进行了初步登记,逐步消除了“三假”人员(假姓名、假地址、假身份),受到了市综治委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的通报表扬;实行刑释解教人员出狱(所)由司法所通知家属或基层组织接回制度,对刑释解教人员建立“一人一档”,根据其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分类管理,协调相关部门落实“五扶一促”(扶心、扶困、扶技、扶业、扶学,促其思想和行为转变)措施,目前全县共帮教刑释解教人员672人,重新违法犯罪率控制在1.2%以下,实现了安置帮教工作无缝对接;今年以来,对判处管制、缓刑和假释的罪犯试行社区矫正,已接收外地法院判处非监禁刑的罪犯21人,各司法所均落实相应管教措施,管控率达100%。

(四)围绕发展大局,提供公共法律服务。

社会管理各个方面都离不开法律手段的介入。司法局通过发挥律师、公证、法律援助等专业优势,向社会不同阶层和群体提供多层次的公共法律服务,协调了社会关系,有力地服务了经济发展。一是应对社会风险当助手。建立了全国第一家政协委员维权中心,组建了“民生工程法律服务团”、“信访工作律师团”、“法治县创建法律顾问团”,为我县重点领域、重点工程、重点项目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建立律师参与政府信访工作机制,与县公安局联合制定公安信访部门与律师联席接访办法,组织律师介入政府信访和公安涉法信访工作,为接访领导提供法律意见,通过法律宣传和教育及时化解矛盾,引导信访人走依法表达诉求的道路;采取座谈走访、举办法制讲座、现场解答咨询、帮助审查经济合同和劳动用工合同等形式,先后为**、**、**等企业提供了“一站式”法律服务;担当政府法律顾问,为城建拆迁、土地流转承包等提供法律建议,处理相关法律事务。二是规范社会行为搭扶手。在“三农”发展、征地拆迁、金融信贷、房地产开发、行政执法、劳资关系等领域,充分发挥公证调整人际关系、预防社会矛盾,规范民商行为等重要作用,实行公证预约或上门服务,近三年来,先后办理各类民事、经济类公证12269件,无一起假证错证,2010年在全市公证卷宗质量评比中荣获第一名。三是促进社会公平送援手。县司法局抓住县委政府把法律援助工作列为全县重点工作和为民办实事民生工程的契机,采取健全网络、降低门槛、突出农民工重点人群等一系列措施,全力推进法律援助“应援尽援”,法律援助覆盖面由2006年的5%扩大到了2010年的37%,近三年来共受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1300多件,为困难群众避免和挽回损失900多万元;建立了农民工维权“快速通道”,每年办理农民工法律援助案件60多件,为农民工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120多万元;在全市率先开通了法律援助实名博客与微博,开辟与群众沟通互动的信息高速通道,让更多的困难群众得到便捷、及时、高效的法律援助;通过建立标准化法律援助接待室、在县法院建立律师值班室、在工、青、妇等部门设立工作站、实行法律援助办案流程网络化管理、开展受理点规范化建设,提高了法律援助服务民生的工作效率。2008、2009年,2起农民工维权案件分别被评为全省第四届、第五届“法律援助十大精品案件”;全市法律援助现场会在我县召开,我县法律援助工作受到市司法局通令嘉奖。

二、对创新社会稳定工作机制取得成绩的思考

应当看到,我县司法行政机关在县委、政府争先晋位、跨越发展的大形势下,在县委政法委的大力支持下,立足职能,创新工作,创出了在全国、省、市系统内叫的响的工作品牌。但也应当看到面对当前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司法行政机关服务社会稳定的工作机制仍有待于加强完善。

一是人民调解工作还要大力向前推进。主要表现为:“三调联动”衔接机制不够完善,公安、法院、行政执法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开展各自业务范围内的调解工作仍属于“各自为战、单打独斗”形式,不能做到资源共享,缺乏全面衔接的有效平台;企事业单位调解组织建设滞后,特别是教育系统学校的调解组织尚未建立;人民调解员的选任、调整、充实没有常态化、规范化;人民调解员队伍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不尽合理;基层调委会成员培训没有全覆盖,调解员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调解技巧有待提高等等。

二是普法教育工作需进一步加强实效性和针对性。县司法局在普法教育工作上下了很大功夫,创新了很多的工作方法,但就全县而言,普法教育工作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工作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农村普法依法治理存在“死角”,乡、村两级缺乏真正有能力从事普法工作的人员,一些大型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组织不起来,加上农村流动人口和外出打工人员多,流动性强,法制宣传工作难以到位,有的成为了法盲或准法盲,不仅不知道如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有的甚至成为犯罪高发人群中的一员;

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合力不足,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只有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合力攻坚,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各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协调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形不成合力,造成该项工作开展的不平衡;另外,对不同的群体,普法工作的宣传形式单一,普法针对性不强。

三是做好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对社区矫正这项工作的接手,县司法局开展工作的时间不长,与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的衔接还不够严密,矫正帮教网络建设不够健全,司法所在管理中法律依据不足,没有强制力;矫正帮教对象人户分离严重,流动性大,司法所人手不够,措施不多,难以控制。

三、巩固社会稳定工作成效的建议

一是把人民调解工作职能作用发挥到最大化。立足发挥人民调解化解矛盾、预防纠纷、法制宣传三大功能,建立完善人民调解指导监督协调机制,组织做好人民调解机制、工作法的创新及行业民调组织建立等工作,党委政府牵头建立“三调联动”全面衔接机制,发挥各职能部门优势互补作用;加大人民调解员队伍监督、管理、培训力度,建立优秀调解案件点评制度和经常性的调解卷宗评比机制,提高调解案件的成功率和调解卷宗的规范化,使人民调解成为群众解决各类纠纷的“第一选择”。

二是把法律援助打造成维护稳定的助推器。县司法局要在坚持以往工作做法的基础上,加强办案质量监控,建立重大、疑难案件集体研究制度和及时备案制度,进一步创新法律援助途径,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让受援人感受到切切实实的实惠,确保受援人的利益最大化和社会效果的最优化,确保我县法律援助多出精品;相关部门要落实法律援助政府责任,加强配合,密切协作,对符合条件的援助案件,相关部门应当提供方便,对所涉及的相关费用应依法予以减、缓、免收,共同降低法律援助成本,为法律援助提供便利条件。

三是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不断引向深入。建立普法依法治理“各司其职、各尽其能、齐抓共管、保障有力”的工作机制,完善目标管理机制,纳入到全县平安建设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考核体系,实行同部署、同督查、同考核、同表彰,不定期的对各单位承担的工作任务进行督查;扩大法制宣传骨干队伍,在各行政村设立普法辅导站或普法小组,围绕保持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农村改革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改善服务民生,进一步创新普法工作形式,增强普法工作实效性。

四是发挥执业律师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保障作用。发挥“民生工程法律服务团”、“信访工作律师团”、“法治县创建法律顾问团”作用,定期到产业集聚区为企业送法上门,采取座谈走访、举办法制讲座、现场解答咨询、帮助审查经济合同和劳动用工合同等形式,为我县重点领域、重点工程、重点项目提供了“一站式”专项法律服务;探索律师执业为民的方法和途径,试行律师事务所与乡镇司法所、法律服务所结对子,推动律师法律服务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引导律师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开展非诉讼法律业务,通过担任政府、企业法律顾问,提供法律咨询,有效预防社会矛盾纠纷的发生;发挥律师处置社会矛盾纠纷的作用,组织律师参与信访接待,为政府处理重大突发事件和群体性事件提供法律服务。

第五篇:创新推进“大调解”机制

创新推进“大调解”机制

西部志愿者彭洪军

“廉洁高效”是行政机关的宗旨,调解工作也应与时俱进,面对新形势下的社会矛盾纠纷复杂突出的问题,采取“大调解”的新举措,改变重复接待、单兵作战、久拖不决浪费人力、失信于民的状况。

一、具体做法

1.打好突击战,使重复接待转变为一次性受理。

“大调解”机制建立前,各类社会矛盾按归口受理的原则办理,即民间纠纷归司法所、老上访问题归信访、拆迁拆违的矛盾归城管开发等部门、治安矛盾归派出所、涉诉问题归法院,而且有些问题有交叉性、性质难以分清,群众找政府要跑好几个部门反映情况,有些群众对同一问题重复向多个部门反映,既浪费了群众的时间,也耽误了接待部门人员的时间。建立“大调解”机制后,由中心(站)统一受理,由原来的重复接待转变为一次性受理。中心受理后,进行分类处理:对符合政策规定的,依据有关政策转到城管、房产、开发、信访、司法、派出所等有关部门解决;对涉及法律问题的,引导当事人按照法律程序到司法部门依法解决;对不符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无理访、异常访,劝导当事人服判、息诉、息访。

2.打好合围战,使单兵作战转变为联合性作战。

“大调解”机制建立后,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可由“大调解中心”直接调解,中心的组成人员由归口管理的有关部门人员组成,由过去的单兵作战转变为联合性作战。在街道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服务中心,维稳办副书记为中心主任,司法所长为副主任,成员由街道办公室主任、派出所所长、法庭庭长等组成。

3.打好歼灭战,使久拖不决转变为及时性调结。

“大调解”机制建立后,明确了中心有案件分流指派权、矛盾纠纷调解调度权、矛盾纠纷调解督办权、“一票否决”建议权。所以街道辖区内的社会矛盾纠纷可由中心指派给街道相关科室、社区调解,真正来处理矛盾纠纷的实体单位多了,同时中心有权限定调结时间并要求报告调解结果,促进了基层提高工作效率,由过去的久拖不决转变为必须及时调结,否决有被“一票否决”的可能性。

二、存在的问题

“大调解”机制是新生事物,任何新生事物都有一个成长、发展、完善的过程,当前落实“大调解”机制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1.中心日常工作人员得不到落实。

当前“大调解”机制规定街道中心日常工作由司法所牵头,而司法所的编制只有1人且因公务员编制有限不能到位,司法所的本职工作具有九项职能,工作量大、任务繁

2重,单靠司法所人员难以很好地处理日常工作。各职能部门人员轮流坐班接待制,也因各自工作忙,而得不到很好的落实。

2.调解人员的业务素质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

旧城改造、新城建设拆迁拆违引发的集访、越级访问题相当突出,工地建设单位与居民的矛盾有增无减,婚姻家庭财产邻里等纠纷呈上升趁势,历史遗留的“陈案”、久拖未决的“难案”、情况复杂的“大案”日趋增多,这些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如今的调解人员不仅要为人公正、联系群众、热心调解工作,而且要有一定的政策水平、法律水平。街道、社区懂法律的人员屈指可数,派出所法律专业毕业的人员也严重缺乏,法庭有司法执业资格的人员也没有达到100%。

3.调解中心制作的调解协议书与民事诉讼的衔接问题没有明确。

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规定,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调解协议,具有民事合同的性质。这实现了人民调解到民事诉讼的顺利衔接,是调解法律化的重要体现。调解中心则属于工作机制范畴,不是一个具有群众自治性质的调解组织。而调解中心其调解性质既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人民调解,也不属于法定的行政调解,更不属于法院审判活动中的司法调解,因此,调解结果是否具有民事合同性质没有明确规定。

三、认真对待,创建具有特色兵种,具有军事过硬的调解机制。

要建立完善“大调解”机制,必须针对当前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制定相应的对策。

1.要发挥侦查兵侦查作用,做好调解工作前瞻性,定期排查和建立报告制度。

“大调解”机制建立后,明确规定了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服务体系必须实行定期排查和报告制度,改变了过去对社会矛盾纠纷闹大了再调、上门了再调“重调轻防”的现象。如街道社会矛盾调解服务中心制定了月排查、季讲评、半年小结、年终总结的制度,及时了解群众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及时发现和掌握社会矛盾纠纷动态,实行主动调解,控制事态,避免矛盾激化。

2.要发挥通信兵信息分析作用,建立重大问题专项报告制度。

“大调解”机制建立后,明确规定了重大问题专项报告制,对影响社会稳定,可能导致突发性事件或激化为刑事案件,涉及人数较多、易引发群众性上访的事件,严重干扰正常生活秩序的疑难矛盾纠纷,可能危害公共安全及自杀事件等矛盾纠纷的线索、苗头,应在第一时间向街道工委、办事处及相关部门报告,并应尽快形成书面专报,否则要依据责任追究制处理。这充分体现了重“事前预防”的原则,矛盾

4的前瞻性得到了加强,矛盾的发生和激化能得到有效地控制。

3.要强化具有特种兵素质人员的选配工作,确保中心日常工作有一支专门的队伍。

街道可成立中心办公室,日常工作由中心办公室牵头,司法所及其他科室配合。中心办公室可安排1名公务员,聘用2名编外工作人员,而编外工作人员必须要聘请那些具有专业技术知识、具有良好素质、具有丰富经验的老政法干警,法律服务所人员以及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的社会其他人员。

4.要强化各兵种训练制度,提高调解人员的业务素质。定期举办业务培训班;鼓励调解人员参加法律自学、函授等学习,采取报销学费、考试毕业奖励等制度;聘用常年法律顾问,调解人员与法律顾问保持热线联系;有计划地安排街道、社区调解人员参与法庭、派出所调解、庭审工作的旁听,边学边干;加强法院、司法局对基层调解工作人员的指导;选聘有法律基础的人员担任调解人员。

5.要划分兵种,精确打击,使重大、疑难矛盾纠纷由中心直接调解。

中心要坚持“多发性矛盾集中调解、突出性矛盾重点调解、季节性矛盾提前调解、经常性矛盾随时调解”的工作方式。同时,提高中心调解重大、疑难矛盾纠纷成功率,减少集体上访、越级上访,提高中心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给上

5级政府、公安、法院等部门减轻压力,为群众节省人力物力。(1)中心成员要树立一盘棋的思想。中心成员要在中心主任的领导下,人人重视调解工作,个个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调解。(2)请求主管领导指导调解。中心在调解纠纷时,对拿不准、吃不透的纠纷可请公安、法院、司法局、街道等部门的领导参与指导调解。(3)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做好当事人的工作。原则问题不迁就、不退让,一般问题不计较,达到当事人满意、息访息诉的效果。

6.要发挥各兵种沟通协调机制,妥善处理好调解中心(站)制作的协议书的效力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人民调解工作已于2002年11月1日有新的规定,社会矛盾综合调处中心的发展方向是人民调解委员会,在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格局下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矛盾综合调解处理中心,是新形势下的新要求。中心的机制可在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格局下建立,以便实现中心调解与民事诉讼的顺利衔接。中心调解实际操作时可参照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的要求进行,保证调解过程的公正合法,即严格按照《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的受理条件、调解程序和期限等有关规定进行调解;重视调解协议书的规范,即中心制作协议书参照司法部统一的格式规范制作,确保它的法律效力。

下载创新机制促调解,固守防线保稳定(司法局)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新机制促调解,固守防线保稳定(司法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新机制 筑牢防线★

    创新机制 筑牢防线 全力维护和谐稳定 由于三次区划调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X镇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负债多、矛盾多、上访多、法院执行的案件多。为努力减少“四多”现象,该镇在区委......

    法院法庭以调解促稳定

    法院法庭以调解促稳定xx县人民法院xx法庭在民事审判工作中,积极倡导调解结案,好范文版权所有,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在自愿、合法和快捷的前提下,突出诉前、庭前、判前的调解作用......

    晋江“大调解”机制促社会和谐

    晋江“大调解”机制促社会和谐 泉州市人民政府公众信息网[2011-07-12]来源:晋江市 【字体: 大 中 小 】核心提示 去年10月,晋江被确定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作为福建省......

    创新机制抓调解(五篇范文)

    创新机制抓调解维护稳定见实效 -----临泽县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工作纪实“感谢你们为我要回了“救命钱”……”。5月31日上午,临泽县新华镇村民宋丽娟向县道路交通事故人民......

    创新机制促和谐(五篇模版)

    █创新机制促和谐 张国福 田玉龙 近年来,高台县在加强领导、整合资源、发挥职能部门作用上下功夫,在提高水平、增强实效、服务群众上见实效,各级干部把了解社情民意和化解基层......

    保稳定促和谐(共5篇)

    农安县三岗镇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简报 保稳定、促和谐,创新综治防控工作 三岗镇党委、政府研究部署,创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全镇88个自然屯分别设立巡护室,每个自然屯,村民按......

    “促和谐、保稳定、树正气”讨论

    “促和谐、保稳定、树正气”集体讨论活动发言(XXX)自纲要学习活动开展以来,我认真学习《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严明党的政治纪律”部分内容、《国家综合性......

    个人调解室 创新促和谐

    个人调解室 创新促和谐 ----杨庙乡“庆辉调解工作室”经验交流材料人民调解工作是社会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一环。为进一步拓宽人民调解工作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