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高年级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在整个小学阶段里,阅读课文始终贯穿整个教学系统,尤其以高年级的阅读为重点。正是由于这样,一个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其个人作文创作水平的高低和作文质量的优劣。掌握阅读能力,不但使学生进行课文理解更容易地开展,而且通过学习借鉴别人优秀的语言文字,写作方法,还能够提高学生作文的自行创作的能力。要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光凭纸上谈兵还是不行的,要付之于实践行动,还要讲究方法。以下是我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采用的几点做法:
一、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都数学生都一致认为阅读课文是比较枯燥无味的,但是它却占相当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高年级里阅读更是占相当大的比例。在每一个单元的学习中都有一篇阅读课文,在每一单元测验里阅读也是占有一定的地位。培养学生养成自我阅读的良好习惯是迫在眉睫的。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和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如何才能帮助和培养学生形成这一习惯呢?于是,我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实验探索……
首先,激发和培养学生自我阅读的兴趣。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适当渗透阅读兴趣的培养,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常用的创设情景、直观教学、演示法、故事引导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及时纠正一些学生的错误思想,让学生自主地加入阅读行列。如:我在教学第十二册第十二课《景阳冈》时,运用故事引导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把课文里的传奇故事“武松打虎”讲述给学生们听,学生们听后,反应很强烈,都被武松的英雄形象给吸引住了。有的同学听了以后非常好奇,产生很多疑问:“为什么武松喝了这么多酒不醉反而还能够打死凶猛的老虎呢?”男孩子更是为武松的英雄形象所倾倒,口里还“啧、啧”有声地回味着。趁着这股气氛我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能在课文里找出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描写的吗?武松又是如何把老虎打死的?”学生都异口同声地回答:“能。”“好,现在,请你们带着疑问去阅读课文。”一节课下来,学习气氛非常浓厚,学生都兴味盎然地忙乎着。
其次,让学生学会借助工具书进行阅读。阅读课文是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的,要能够完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词语、句子的意思,课文的内容,以及了解作者写作的意图、所要表达的精神内涵,靠学生个人的理解能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工具书的帮助,如:小学里常用的《新华字典》、《成语手册》,以及一些辅导手册等,要让学生掌握使用这些工具的方法。
最后,让学生懂得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课文内容,归纳总结课文内容、中心和段落大意。
二、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我阅读课文的方法和步骤。
“要想攻其城,必先利其器。”有了阅读的兴趣,不掌握进行阅读的方法还是不行。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我还引导学生掌握进行阅读的方法、步骤。
在进行阅读课文教学时,我教给学生四种学习方法:“初读、细读、精读和熟读”所谓的“初读”是指让学生初读全文,感知全文,对课文有一个总体认识,形成一个初步的整体印象。在这一阶段里,注意引导学生边思考边在课文里做上一些记号(如:用横线画出新生字词,用曲线画出中心、段落大意,用别的符号画出不理解的词,并在一些不懂的词语旁边注释)。“细读”是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阶段,是整个阅读教学的中心环节。让学生按段进行自学,归纳出各段的段意。“精读”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对课文有一个整体印象的基础上,根据课文要求,深入理解课文,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所要表达的精神内涵,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要巩固新学知识就需要用到“熟读”这一方法了,它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听、说、写和词、句、段、篇的综合训练。实际上也就是让学生把这一节课里学到的知识加以运用,从而巩固了学生课文的理解,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作文创作能力。
同时,我还引导学生归纳出进行阅读的步骤。“阅预习→明要求→读课文→抓重→点解疑难”。在阅读课文的前,让学生知道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什么,如:第十二册的十二课,先让学生阅读“预习”,让学生了解学习这篇课文要明白“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找出具体描写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部分,做上记号。”有目的地进行学习,再让学生了解课后的问题,带着问题进行阅读课文,抓住课文的重点进行思考,逐步解决课文给出的问题,从而完成阅读任务。在阅读的时候注意画出有关的语句,如:描写武松赤手空拳跟猛虎搏斗的关键字词。如:猛虎的三次动作:一扑、一掀、一剪;武松:一闪、一闪、一闪。这些词语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这样写要表达什么呢?
三、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新知识。
在学习每一篇阅读课文时,我都让学生注意收集一些词句,注意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并引导他们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上。正是通过这种方法使我班的作文创作水平整体跃上了一个大台阶。一些学生可能会以为阅读课文里学到的知识没有用处,其实不然。正是这些在阅读课文里学到的知识
用处可大哩!一些优秀的写作方法、句子的修饰方法,动物、植物、风景等的描写方法,在平时作文里经常用到。如: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的作文《我印象最深的人》,有一学生写的是他在三年级时与同桌打架的一件事,他把第十二课《景阳冈》里作者描写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情景的方法运用到自己写的作文上。他在作文里是这样写的:“……只见他左手对着我的额头一拳
打过来,说时迟那时快,我急忙把身子往下一蹲,避开了他来势凶猛的一拳。这时他见我蹲下,就近距离地‘嗖’的一个‘飞毛腿’踢过来,眼看就要被他踢中,就在这紧要的关头,我就地一滚,又躲过了。见踢我不着,他火了,整个人猛的向我一扑,我又是一滚……”虽说是有点夸张,但他却利用这个方法形象地把当时的情景再现出来,可谓是学以致用。
第二篇: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谈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海口市龙合小学王伟
阅读作为语文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输出的主要环节之一,也是学生在日后生活中最常用的语言技能。阅读的目的是获取信息,一个人的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他能否快速高效地吸收有用信息。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老师应该注重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小学高年级的语文学习,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促进听、说、写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在高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阅读能力的综合考查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做好阅读训练至关重要,在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具有重大意义。
阅读教学其实是语文语言活动的反复再现,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在阅读的过程中,包括了词语、句子、修辞、文章主题思想感情等各个方面,所以阅读能力取决于阅读者的语言知识以及综合运用能力。
语文阅读一直是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弱项,老师感到头疼,无从下手,学生也普遍感到阅读难,难在阅读速度慢、时间不够用、无法正确理解全部信息。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常常存在以下不良习惯:
1、注重词句,忽略篇章。遇到一篇文章一字不漏地往过阅读,甚至觉得不把词、句读仔细就不能透彻理解。这样做不但大大降低了阅读速度,而且获得的只能是些分散的信息点,忽略了句与句之间、上下文之间的联系,既妨碍了对阅读材料内容全面透彻的理解,又不利于语文思维习惯的养成。
2、注重细节,忽略文义。通常学生在阅读时还停留在课内阅读的阶段,不
能迅速地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意,从而出现断章取义的错误理解。
要指导学生改掉这些不正确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我在课堂上教学阅读课文的时候经常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整体教学、精读和略读的训练等,还在以下几个方面适时指导学生有效地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一、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阅读的最终目的就是理解文章、掌握信息。阅读技巧也就是如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掌握每篇文章所包涵信息的方法。阅读方法不同,每个人理解文章所花的时间也会各不相同。要一方面教给学生灵活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浏览读、略读、精读、细读),在扩大学生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的同时,着重提高阅读效率,反复训练理解技巧;一方面教会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辨析,包括如何理解和阐述支持中心思想的事实和细节、如何从字里行间去读出作者的言外之意、如何进行梳理归纳、如何进行逻辑推断、如何理解人物性格等。在整个阅读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将注意力集中到句子、段落上,尽量通过上下文来理解句子,不应过份在意对个别词语的理解与否。就阅读理解四个字而言,重点在理解上,为了保证准确理解,对文章出现的重点句或难句,我会只做简单讲解,要求学生善于抓住重点句,力求准确理解,掌握主要意思.在学生的考试中,做阅读题,我一般指导学生先阅读题目,带着问题再去阅读文章,有些无关的内容可大致略过,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并最大程度地避免出错。在阅读中,即使遇到较难理解的句子,也不必着急,要耐着性子继续往下读,等读完全段或全文之后,我们往往会发现前面遇到的许多问题已经迎刃而解了。
二、指导学生把握阅读速度
阅读速度与理解准确性是一个矛盾。进行阅读技巧训练的目的是提高阅读速度,但必须是在正确理解的前提下求速度,没有准确的理解,速度也就失去了意义。在这方面,我会让学生做理解习题来调节阅读速度,也就是每读完一篇做一些理解选择题。正确率一般不应低于70%,如低于70%,就应考虑适当放慢阅读速度。
三、精心选择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原上海北郊学校校长郑杰曾说:“学习只有在成为孩子的主动行为时,孩子的学习才会真正地好起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且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在选取阅读材料时要由浅到深、由易到难,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以激发阅读兴趣。
阅读材料的收集,主要是报纸、资料和网上查询。另外,阅读材料应题材广泛,包括各类主题的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等。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可以使学生了解一些文化背景知识,增强他们的阅读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读有所获,从而会主动找材料阅读,使兴趣、情感、动机等非智力因素发挥积极作用,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训练也能持久。
总之,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长期自主的实践过程。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可以大大促进学生语文听说写能力的提高,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其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教师,我们要及时利用教材打好基础,在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阅读速度的同时,着重提高阅读的有效率,并反复训练阅读技巧,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平时鼓励学生多读多练,使他们能读会看、勤思多想,指导他们认真总结适合自己的阅读技巧,我们的学生一定可以从阅读中认识学习语文的真正意义和价值,体验学习语文的乐趣,树立学好语文的自信心,从而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朗读能力教学计划
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朗读能力教学计划
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朗读能力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为指针,深入学习《福建省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研究课题指南》,以武夷山市教研室的有关文件、会议精神为指导,进一步明确研究目标,探求科学、有效的研究方法,结合本校实际,深入我校小学朗读教学改革实验研究,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对策的研究,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二、工作目标
1、制定开题报告、细则。
2、建立课题组、确定实验教师、实验班级。
3、组织实验教师对课题涉及的问题进行研讨,做好实验前测(问卷调查)。及时进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写好调研报告。
4、培训实验人员,组织实验人员学习相关教育理论和科研理论。
三、具体工作
1、高度重视,责任到人,把课题研究做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定期研究实验工作情况,及时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2、抓好实验人员的培训,提高实验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组织好实验人员的理论学习,规定学习的内容、方法、时间和要求,使实验教师具备应有的.理论基础,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
①加强实验人员的业务理论学习,提高研究能力。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只有不断学习,才不会落伍于社会。本学期,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将进一步深入学习相关课题的有关文献、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朗读能力对策的研究”的文章、经验,学习现代化教育理论,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坚持本学期四次的理论学习,丰富头脑,提高理论水平。
②指导教师写好阶段工作计划,做到目标明确,措施有力,具有操作性。
③指导教师做好实验的操作,围绕课题设计活动,平时严格按计划进行研究、不断完善实验。
④根据市教研室要求,在新浪网注册申请博客,建立课题列表,每月在博客上撰写课题动态信息3篇以上,及时反映课题研究动态。
3、开展教学研讨活动,认真分析教师在朗读教学改革方面的优势与不足。每位实验教师都要上一节研讨课,课题组成员一起听课并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寻找解决的办法。每学期实验教师要上一节公开课,写一份优秀教案,总结一点经验,提炼一种模式。
4、开展各种各样的课题活动。
5、建立实验工作制度,规范实验工作。
6、进行课题论证。
7、做好实验前测。
实验前测是了解实验教师和学生的现有状况的一种手段,要重视课题的前测工作。由课题组确定前测内容,并做好前测统计分析报告,包括班级的前测统计分析报告,把全校实验班的测试统计在一起形成学校的前测统计分析报告,最后课题组结合全课题组的测试进行综合统计分析,形成总课题组的前测统计分析报告,形成第一手资料,为以后有针对性地开展课题研究打下基础。
8、搞好实验档案管理工作。
9、期末做好总结工作。
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朗读能力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我们为了深入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解决朗读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其朗读能力,从而培养其具有良好的语感及语文综合能力。通过研究,使教师的研究能力得到加强,总结出小学朗读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二、主要工作
1、加强宣传与培训工作,努力营造阅读、朗读的文化氛围。结合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班队会等多种形式在师生中进行朗读教学的宣传与学习,使教师的朗读教学理论得到加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得到培养,从而达到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
2、扎实开展课题实验研究活动。
一是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初步探索适合小学生朗读教学的策略、方法和有效途径。
二是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提高教师朗读能力,做好学生的榜样作用。
三是开展多项活动,使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四是注重经验的总结与积累。教师要发扬以往研究的优势,继续做好教学反思、阶段小结工作。
三、具体措施
1、切实加强课题工作的`管理。
一是完善课题工作的管理机制,课题负责人负责制定研究计划,组织课题实验,安排课题研究活动,课题组成员承担课题实验,并收集实验研究过程资料,使课题研究工作扎实而有序地开展,并取得成效。
2、加强理论培训。
为了帮助教师更新观念,增强科研意识,提高实验研究水平,我们要加强教师理论学习。
一是坚持学习制度,双周一次的教研日,安排学习内容。
二是鼓励教师多渠道自修。
三是课题组成员每人要求每学期开展一次讲座,既提高开设讲座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也提高课题组成员的专业理论水平。以此促进实验教师尽快提高业务。
3、开展好研究活动。
定期举行实验教师的研究活动,对有共性的热点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具体行动:
一是每位实验教师每学期上好一节汇报课,把研究成果展现出来,尤其要看教师调动孩子们的朗读兴趣的能力,以及指导孩子们更好地朗读的方法。
二是每位实验教师每学期设计好一堂朗读教学设计。
三是每两周定期召开课题研讨活动,明确思路,不断提升课题组成员的实验水平。
4、加强反思,促进提高。
从课文入手提高学生朗读水平是行动研究,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计划与实际、主观与客观等矛盾。经常反思会促进教师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要求教师通过说课、评课、撰写教学随笔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反思,深入到自己的教学实际中去反思,以此达到新的教学观的形成。
5、整理好教学研究资料。把在实验过程中的见解形成过程、思想的碰撞、观点和交锋、点滴的收获及意外的喜悦或遗憾一并记录下来,每学期上交一篇教学案例和一篇有实效的经验总结。经常坐下来一起探讨、反思,以达到更大的进步!
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朗读能力教学计划3
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阅读,它直接关系到识字、写字、写作、口头交际等各方面的教学。而朗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阅读教学中的最为基础的方式。《语文课程标准》对朗读教学十分重视。三个学段的阅读部分都率先强调:“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一、研究目标
1、通过训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朗读的习惯。
2、通过优化课堂教学实践,以朗读能力的训练为突破口,创设对话式课堂。
3、通过训练,激发教师课堂教学智慧,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师生获得共同成长。
三、培养措施:
1、让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
2、激发朗读的兴趣,让学生主动的去阅读。
3、采取激励机制,抓住学生在朗读中时表现出来的成功之处及时表扬,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4、指导朗读,打好学生朗读的基础。朗读要正确,这是基础要求。要读的正确,必须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读书时要做到“三到”,即眼到、口到、心到。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要做到朗读的流利。
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春播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只要你有耐心,有恒心,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还是不难实现的。
第四篇: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摘 要: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计算是教学的重中之重,它贯穿整个小学数学的过程,但在实际的计算过程中,有一部分的教师和学生往往对计算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从而造成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比较低,影响了小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生;计算能力;兴趣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计算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的重要性。但是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
一、明确计算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告诉学生计算在小学学习中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做好计算是学好学习的基础,学好计算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作用。只有学生都明白了计算的重要作用,这样学生才会主动去学、去做。
二、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要想学生学习好,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样,要想让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提高首先在数学计算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心理下乐于学,乐于做。教师在教学中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开展计算比赛活动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 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当计算出现错误时,学生会产生自责感,当自己找到错误的原因时,他们会有喜悦感,当计算正确时,他们会产生成功感,如果连续地计算都正确时,他们会产生自豪感,所有的这些不同的感受都会激发和增强他们计算兴趣。
三、培养坚强的意志
作为小学生,由于年龄的先天因素决定了他们在计算的过程中容易分心,因此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每天坚持练训练,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训练。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相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 喜欢做或做不对稍复杂的计算、简算等题目,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思维障碍,克服影响学生正确计算的心理因素。
四、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创造口算训练机会
在练口算时,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口算的算理,坚持做到“节节有口算,天天练口算”,使学生逐步达到熟练的程度。在每次训练中都有明确的目的、恰当的要求,注重形式的多样性,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练口算的积极性。另外。强化性的口算练习,也是提高口算能力的重要方法。让学生进行口算比赛,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这对提高口算能力有很大的辅助作用。还有的学生相互出题,对答式的口算练习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口算水平,而且还有助于融洽学生间的关系。
(二)培养科学的思考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与示范很重要。首先要弄清算理,计算教学最忌讳重结果轻思维、重法则轻算理的做法。在教学中,始终坚持不仅让学生知道怎样算,而且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样算。这样,既使学生明白了算理,又能把所学知识前后融会贯通。其次,要培养学生科学有效的思考方法。科学有效的思考方法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而且能提高计算的准确率。训练时,让学生看题目,想算法,选择正确科学的计算方法;如计算99×2.5+2.5,学生一眼就能看出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得出(99+1)×2.5。做完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思维过程,并给予及时纠正和补充,从而让学生学会科学的计算方法。
(三)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如让孩子跟父母外出购物时,帮助家长口算用的钱数,也是培养学生口算能力、反应能力的有效途径,并能激发、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和保证。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首先,教师要教育学生作业认真、仔细、书写整洁,对计算的结果自觉检查。必须注意,课堂计算时,教师绝对不要提“看谁算得快”的要求;否则,学生往往是只图快,不求对,久而久之,容易养成不良的习惯。其次,数学教师要做好表率。平时板书、批改作业时,字迹一定要规范整洁清楚,尽量在教育方面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地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
五、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计算方面的评价
当学生作业中出现审题、计算、观察、分析、判断等方面的错误时,教师可以利用评语进行方法指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在做评价中首先要肯定其长处,增强自信,再提出殷切希望,改正缺点。这样,一方面不打击学生自信心,另一方面使其纠正了不良倾向,培养了严谨的治学态度。实践证明,在学生的计算作业中增加评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总之,学生自身的计算能力是关系到学生学习好数学的重要基础,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及长期的训练来帮助他们提高计算能力。
第五篇:浅谈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
武鸣县太平镇文溪小学
林成威
[内容摘要] 培养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关键在于指导学生学习阅读的技巧,克服不良的阅读习惯。构建课内、外语文阅读的自由空间,让学生自主阅读,把学到的读书方法用于阅读实践,在读中领悟语文精髓,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关键词] 激发兴趣 思维训练 阅读空间 领悟精髓 阅读速度及方法
阅读能力,包括自己能看书,学会全面阅读、精读、研读,有一定的阅读速度;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筛选信息,领会文章的主旨、风格;初步会用资料,能从教材及参考资料中找到问题的答案;能提出问题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评价等。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掌握知识的数量和质量。如何培养中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一、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激发阅读兴趣
阅读过程始终充满积极的思维活动,同样一篇文章,有的学生读了不知所云,有的只记住内容大意,有的能融会贯通,深刻理解、恰当评价,这就反映出阅读思维的差异。阅读思维能力主要体现阅读理解与评价上。在阅读训练中进行思维训练,不可忽视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处于积极状态,审美情感就自然渗透其中。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情感的培养。
常言道,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感是人们心理活动的一大特点,学生本身就具有一种情感潜势。这种潜势在外界刺激下就会引发出来,小学语文教师运用自己的情感来激发学生的情感潜势,使学生为之所动,从而转化为听课的热情。这是获取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试想,做老师的如果死板的照本宣读,硬梆梆地讲道理,必定会让学生感觉如说教一般,毫无生气,对有些课文所表现的感情更是感到费解或难以接受。但是,如果教师在教学生时自己心中就充满“情”的话,其结果就不一样了,这时候,教师本身就如同一个导演和演员,在教学中自然地把学生带入课文呈现的情境里,与你同喜同悲,真切地获得精神上的感受。因此,只有创设融洽的情感氛围,创造一种使学生感到亲切,感到“如沐春风”一般的教学情境,才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使学生在阅读课文中找到无穷的乐趣,自然而然地喜欢阅读。
二、构建课内语文阅读的自由空间,把“钥匙”交给学生
课本是为人的发展而服务的,然而教学过程的设计不应以本为主,而应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阅读教学,教师一定要带领组织学生首先把课文(作品)认认真真地读懂读透,让学生主动阅读,真正把书读“活”。
1、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自己设计问题,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或相关内容。然后独立 思考和解决问题,并发表自己的见解,独立完成“当堂训练”相关的内容或题目。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作适当的点拨,发挥穿针引线的作用,让学生顺利完成阅读任务,锻炼阅读能力。
2、合作学习: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要求学生自学时就着不懂的问题与同桌或其他同学讨论。自觉组成小组展开讨论,积极发言。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可鼓励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3、探究学习:调动学生思维,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锻炼学生善于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的能力,积极质疑解疑,勇于发表不同见解,言之有理,体现创新精神。
三、构建课外语文阅读的自由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寻找“钥匙”
1、让学生针对性地阅读,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提倡“读名著”活动。教学中,必须解放思想,要有“大语文”阅读观念,既重视课内阅读,也鼓励学生关注生活,把学习场所从教室中解放出来,开辟广阔的阅读实践空间。使学生吸取先贤圣人智慧精华,感知名家生活经验,借助文化精品的永恒魅力和厚重的内涵,丰富文学底蕴,以提高学生审美境界和人生追求。
2、让学生自主地阅读,开设阅读课,扩大阅读空间,每周安排一节课给学生到阅览室看书,让他们从报纸杂志上了解生活,开阔视野,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去解读古代的生活录况,去欣赏外面的生活画面,去想象体会未来的生活情景,使学生在广阔的知识背景上,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把写作材料积累下来。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还提高了写作水平。
四、在读与背中领悟语文精髓
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素质,虽然方法很多,但一味地对字词句纠缠不休,只会把中国语文搅得支离破碎。相比之下,传统的读背法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这是中国千百年来读书的传统套路,自有其道理,不应全盘否定。中国语文的优美在于悟,在于参与和运用,而且学生的发展与创新必须有源作本,失于根本的创新只是“空中楼阁”。事实表明,重视朗读与背诵,会使人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大脑越来越聪颖。阅读的能力也从中得到提高。俗话说“读背出素质”,它不仅是一种有效的语言训练方法,也是种锻炼阅读理解能力的过程。在读与背中,文字、词汇、语法自然入脑入心。例如读文天祥的《正气歌》,你会知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教导你孰轻孰重的标准和高贵的情操„„这些思想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在阅读中了解他,将终生受益。有的学生,由于重视朗读背诵,他们头脑灵活,反映敏捷,阅读理解能力和作文能力较强,成绩普遍优良,尤其是口头表达能力明显胜于别人。读背出素质,但背书也不简单,也是有讲究的,不得要领不行,不持之以恒更不行。我们提倡的是有目的地朗读、精读、活读,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选择地朗读,用真情实感读出文章的韵味情致,读出作者的喜怒哀乐,以至与作者水乳交融,为作者之悲而悲,为作者之乐而乐,为文中谈天说地而晓理,为文中慷慨激昂而奋发!感受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并把文中精美的遣词造句,前后照应的逻辑组织,在诵读中吸收过来,变为自己的东西,如此既净化了心灵,又丰富了学识,提高了思想和文化素质。可见,让学生在读与背中领悟语文的精髓,能有效地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素质。
五、克服不良阅读习惯,提高语文阅读速度
(一)阅读是一个接受信息,加工信息和输出信息的过程,是吸收语文材料,增加语言知识,扩大词汇量的重要手段。语文阅读理解能力不仅体现一个人的语文知识水平,更重要的是体现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所学的语言知识能否巩固,言语技能能否得到培养与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真正学会阅读。那么,要提高“读”的能力,必须克服以下不良的阅读习惯,这样才能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音读
许多学生都有出声阅读的习惯,出声阅读的主要弊病就是使阅读速度和效率受说话速度的限制。因为,正常的默读速度几乎要比出声朗读的速度快两倍以上,出声阅读时,有的嘴唇无声地动,有的嘴唇不动,而舌、喉在活动,这无疑会影响眼睛的扫视速度。“一个有效率的读者能够只看到印刷符号,就直接获得意思,而不经过声音阶段。”
2、心读
心读是一种很难观察到的阅读习惯,心读时,人体的任何部位,不论嘴、头或声带都没有动,只存在一种说话的内在真形式,学生在内心里始终自言自语,清晰地发出并听着每个字音,这是一种很坏的阅读习惯,它直接影响到阅读速度和效率,并且矫正起来又比较困难,采用强制自己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又强制自己阅读速度的方法一般能帮助学生逐渐克服这种坏习惯。
3、指读
指读是用手指、钢笔、圆珠笔、三角板或尺子等指着一个个词进行阅读的习惯。它不仅会减慢阅读速度,而且还会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错误的方向;一个高效率的阅读者不会注意单词的位置,也不会在每个词语上平均花费时间,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作者阅读的思想内容上,指读的习惯妨碍了眼睛运动,并限制了大脑的速度活动能力;同时,逐词阅读造成视幅狭小,无法形成意群阅读和理解。以上这些不良阅读习惯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路,降低了阅读速度,应引起教师高度重视并及时地加以纠正。
(二)阅读方法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判断及写作能力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从历来的考试中来看,阅读题的分量都增加,难度也比以前深。因此,阅读教学非常重要,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要真正提高阅读能力和速度,掌握阅读技巧是关键。常见的几种较有科学实用价值和针对性强的阅读方法如下:
1、前后倒读法
当拿到一篇很长的文章或是一本很厚的小说时,想要在短时间里读完,并了解其中的主要内容。不仅需要迅速的阅读速度,还要讲究方法。如果只是一页一页地读下去,就算你有一目十行的本领也很难达到要求。这时候用前后倒读法就容易多了。就是先看看文章的结尾说什么,如果是小说就看看结局怎样。因为文章的结尾或小说故事的结局,一般都是作者所表达的中心或是内容的高潮。提前阅读,不仅能大致了解其中思想,还能激发自己对它们的阅读兴趣,迫切想了解文章或小说的开头和发展过程。
2、标题串连法 如果一篇文章或是某本书分为几个内容来陈述,每个内容的前面有明显的标题提示,我们可以先快速阅读它们的标题,这些标题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在大致上了解它们的内容提要的基础上进行详细阅读,就能有效地把注意力集中在作者阐明的思想内容上,形成意识群阅读,提高阅读速度。
3、内容筛选法
如果文章或某本书内容繁琐,没有明确的小标题提示,阅读起来比较费劲。这时候我们需要使用内容筛选法。就是在阅读的时候,对于不重要的细节描述或内容一跃而过,只抓住其中对文章思想表达起重要作用的段落或是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进行串联阅读,对于自认为描写出色的精美句段,也可作详细反复阅读。这样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有效提高阅读速度。
4、“举一反三”法,指导精读段落结构相似的文章中的一段,让学生掌握方法,再自学相似结构。例如《穷人》《别饿坏了那匹马》,两篇文章都将升华主题的部分放在篇末,学生可以通过“读、划、议”进行学习。
5、“主线突破法”,主线牵一发动全身的线索。教学此类似的文章,先从主线出发,提纲举目,沿线扩散,合并思考,简化头绪,化难为易。比如《凡卡》可采用此法教学,《凡卡》一课中写信的内容和写信时的回忆贯穿全文。
6、“跳跃讲读法”根据课文的特点,抓住几个要点,引导学生循着事件线索议课文,理解课文。常用于篇幅教长的文章中。
7、“直奔主题法”,让学生把文章的中心句找出来,概括中心思想,再分析讲读课文,看课文怎样表达中心句。
8、“逆向讲读法”适用于中心思想篇末的文章,先概括再变综合分析,反顾全文,系列提问。
9、“文题分析法”重视文章的题目或突出的文章的主线,理清作者的思路。
提高阅读能力是高年级学生学习的重要目标,教师应着重指导学生把学到的读书方法用于阅读实践,并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阅读,逐步提高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