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理意见的通知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转发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管
低价出售百度文库财富值帐号 实力见证一切 联系旺旺 whx0910
专业销售爱问共享资料积分帐号 价格公道合理 联系QQ1747-88632
http://whx0910.taobao.com
【法规名称】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转发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管理意见的通知
【发文单位】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文文号】 渝办发〔2010〕264号
【发文时间】2010-9-11
【正文】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转发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管理意见的通知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管理的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0一0年九月十一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管理的意见
为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逐步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体系,切实发挥乡镇财政职能作用,根据《财政部关于发挥乡镇财政职能作用加强财政预算管理的意见》(财预〔2008〕406号),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全市乡镇财政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适应形势发展要求,转变乡镇财政职能
乡镇财政作为财政部门联结城乡、联系群众的窗口和纽带,是促进统筹城乡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乡镇财政部门自建立以来,为巩固乡镇政权建设、规范政府收支管理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逐步深入,财政改革整体推进,国家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增强,农村公共服务内容日益拓展,政府投入“三农”资金规模越来越大,特别是“两翼”农户万元增收等民生工程的推进,对我市乡镇财政部门的公共服务和资金监管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但从实际情况看,我市乡镇财政职能定位尚不够清晰,存在监督管理弱化、干部队伍老化等问题,制约了乡镇财政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要进一步深化认识,采取有效措施,逐步解决乡镇财政面临的实际问题,大力推进职能转变,使乡镇财政管理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改革的迫切需要相适应,与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管理的工作需要相适应,与乡镇财政队伍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相适应。
为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乡镇财政职能要加快实现“两大转变”,即由收入征管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由财政资金分配型向监管型转变。乡镇财政部门要紧紧围绕服务和管理,立足财政特点,切实做好预算编制管理、组织协调收入、补贴资金发放、专项资金监管、政府性债务监管、国有资产管理、单位财务管理和政策研究、执行及反馈等重点工作,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乡镇财政部门必须坚决服从扩大农村内需和改善农村民生的大局,将财政补贴资金发放和专项资金监管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创新机制,落实专人,专责管理,确保政府投入“三农”资金的安全、规范、高效运行。
二、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提高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完善乡镇财政管理机制。区县(自治县)财政部门要指导乡镇财政部门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增强乡镇人民政府依法理财和科学理财的自觉性,确保各项民生投入和涉农补助资金及时落实到位。健全乡镇政权和村级组织基本运转最低财力保障机制,确保基层政权组织依法有效履行职能。加强对乡镇财政预算编制的指导,明确编制要求,督促乡镇做细做实财政预算,规范乡镇财政预算执行,切实增强预算约束力,提高财政运行质量。
(二)深化“乡财乡用县监管”改革。区县(自治县)财政部门要总结“乡财乡用县监管”改革经验,大力推进县乡联网建设,探索建立财政与金融、税务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实行财政支出网上申请、审核、查询和电子报账等,实现“乡财乡用县监管”业务网上综合应用,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充分发挥投资评审的服务和监督作用,实现乡镇财政性投资项目的事前评审、事中监控、事后评价。严格实行乡镇采购支出的规范化管理,探索政府购买等方式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乡镇财政部门要加强政府性债务动态监管,禁止举借新债或为债务行为提供担保,实事求是地开展逾期债务登记、核实与化解工作。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的财政票据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政策,票款同行,以票控收。
(三)规范“村财民理乡代管”工作。乡镇财政部门要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遵循“村民自治、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加强监督”的原则,将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落到实处。加强村级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建立“三资”管理专项制度,完善协调监管的长效机制。加大村级财务公开力度,细化公示内容,设立举报电话,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确保村级财务核算准确、公开透明、监管到位,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三、建立公共服务新机制,落实强农惠民政策
(一)健全财政补贴管理方式。区县(自治县)、乡镇财政部门要充分利用贴近民生、直接服务“三农”的优势,配合有关部门认真做好惠农补贴资金的申报、审核和公示工作,加强补贴对象基础数据库动态管理。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发放程序,提高补贴资金兑付率。凡财政补贴资金,应纳入“一卡(折)通”发放,实现补贴资金发放环节统一管理。建立财政补贴资金信息化平台,实现数据联网管理,提高补贴资金统计、分析管理水平。
(二)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式。乡镇财政部门要加强政策研究和形势分析,主动谋划,当好乡镇党委和人民政府的参谋助手,多渠道筹集资金,采取贴息、保险和奖补等多种形式,吸引金融、民间资本投入,倡导社会各界捐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变财政资金支持方式,整合资金,形成合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质量。利用现有资源,探索建立“公共服务窗口”,加大财税政策宣传解释力度,努力为群众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深入调查研究,收集社情民意,反馈财政政策执行情况,积极向上级财政部门建言献策。
四、强化财政监督管理,确保资金安全高效
(一)规范工作运行机制。乡镇财政部门要坚持依法行政,科学民主决策,推进政务公开,健全监督制度,严格作风纪律,加强廉政建设。全面履行财政职能,严格执行财经法规,建立健全行为规范、运作协调、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
(二)健全资金监管机制。区县(自治县)财政部门要按照市里有关文件要求,制定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的实施办法,完善对乡镇财政监管工作的督导机制,明确乡镇财政部门资金监管职责和具体要求,确定监管范围,量化、细化乡镇财政监管任务和责任。建立信息通报机制,将资金管理办法和资金分配信息及时全面传达到乡镇财政部门。乡镇财政部门要与主管部门、专业站所、村委会建立日常信息联络机制,及时掌握各类专项资金信息,充分发挥就地监管优势,积极探索资金分类监管方式,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和跟踪问效,并将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项目实施的效果等信息上报上级财政和主管部门。
(三)完善财务和资产监管制度。乡镇财政部门要建立健全财务内控制度,厉行节约,规范财政支出范围、支出标准和审批程序,严格控制公务车配置、接待费、会议费、差旅费等一般性支出,严禁以学习、培训、考察等为由,集体外出旅游。建立健全资产购买、配置、使用、处置、登记和台账制度,做到资产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防止资产流失。建立健全现金管理责任制,落实专人加强管理。
五、加强机构队伍建设,提高乡镇财政履职能力
(一)规范乡镇财政机构设置。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要结合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和坚持依法行政的需要,规范乡镇财政机构设置。区县(自治县)组织、机构编制等部门和财政部门要密切配合,探索实行适合基层实际的乡镇财政管理模式,根据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科学合理配备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人员编制,原则上每个财政所(办)不低于3名,从现有编制中调整充实,确保乡镇财政部门依法履行职能职责。加强对乡镇财政人员岗位责任制管理,坚持合理定岗定责定员,建立岗位任职资格制度,相应岗位严格持证上岗,开展年度工作绩效考评。每个财政所(办)须设置所长(主任)、总会计(单位财务会计)、补贴资金发放专干、专项资金管理专干、出纳等必要岗位,并可根据工作实际增加岗位。乡镇财政所(办)所长(主任)由乡镇人民政府任免的,任免前须书面征求区县(自治县)财政部门意见。建立健全乡镇之间的财政干部交流和优秀人才优先选拔机制,充分调动乡镇
财政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大乡镇财政建设投入,提高乡镇财政部门公共服务和资金监管能力。
(二)强化乡镇财政队伍建设。全市各级财政部门要建立乡镇财政人员信息管理系统,全面掌握人员基础信息,加强动态监管。以“忠诚奉献、务实创新、勤政廉洁、理财为民”为宗旨,加强财政文化建设,增强乡镇财政干部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提高乡镇财政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创建人民满意的乡镇财政所(办)。市和区县(自治县)财政部门要结合财政改革和管理趋势,围绕财政中心工作,面向基层实际需求,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有计划地开展各类培训,每3年对乡镇财政干部轮训一次,全面提升乡镇财政人员综合素质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大力建设学习型、效能型、服务型、和谐型乡镇财政队伍。
六、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加强乡镇财政管理是财政改革的内在要求和主要内容。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乡镇财政管理工作协调机制。区县(自治县)财政部门要根据本地情况,制定实施细则,明确乡镇财政管理指导机构,配备专职人员,赋予相应职责,保障本级和乡镇财政监管工作必要经费,完善县乡网络建设,加快推进和落实各项具体工作。乡镇人民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强财政管理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狠抓落实,建立“职责明确、保障有效、管理规范、监督有力、运转高效”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将财政所(办)作为乡镇人民政府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会议的固定列席单位,充分发挥乡镇财政职能作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
第二篇: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财政局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治理乱收费
【发布单位】天津市
【发布文号】津政办发〔2004〕12号 【发布日期】2004-02-14 【生效日期】2004-02-1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财政局等五部门 关于进一步治理乱收费乱罚款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津政办发〔2004〕12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市财政局、市物价局、市审计局、市纠风办、市减负办《关于进一步治理乱收费乱罚款工作的实施意见》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
二OO四年二月十四日
关于进一步治理乱收费乱罚款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市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落实市人民政府《批转市财政局关于加强收支两条线管理意见的通知》(津政发〔2003〕114号)要求,努力营造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制止乱收费、乱罚款,切实减轻企事业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负担,规范执收执罚部门收费和罚款行为,现就进一步治理乱收费、乱罚款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工作内容
对行政事业性收费,治理的重点是:没有法律、法规规定的收费项目要坚决取消;对虽然符合法律、法规规定,但项目存在的历史条件和政策背景已经发生变化的,也要取消和停收;对企事业单位和广大群众反映强烈的不合理收费项目要坚决取消;对收费标准明显不合理的,按照成本补偿原则,进行适当调整。
对经营性收费,清理的重点是:一些政府部门将属于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转移给社会中介机构,通过所办中介机构向企业收费,变无偿为有偿收费;违反自愿有偿原则,不提供服务或少服务、强制收取经营性收费;利用经营性收费项目,搭车收费或变相收费。
二、组织分工
设立市治理乱收费、乱罚款工作联合办公室,由市财政局牵头,市物价局、市审计局、市纠风办、市减负办等部门参加,按各自的职责分工具体落实相关工作,并负责全市专项治理工作的指导、检查和组织协调。各区县设立治理乱收费、乱罚款工作联合办公室,由区县政府牵头,组织财政局、物价局、审计局、纠风办、减负办成立相应机构,负责本区县治理乱收费、乱罚款工作。
三、工作步骤
这次治理工作,要按照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的原则进行。首先,通过设立举报电话、组织抽查、座谈等方式,了解情况,开展调研,并对现有的收费进行具体分类。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按照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性收费两大类确定治理方向,具体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调查摸底阶段,于2004年3月底前完成。市、区县治理乱收费、乱罚款工作联合办公室要设立举报电话,受理企业和群众反映乱收费和乱罚款的投诉。同时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行业、企业,并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分别举办专题座谈会,了解乱收费、乱罚款情况,必要时组织力量,选取相关企业进行调查。要整理出所有收费项目,为治理整顿提供可靠的基础资料。
(二)检查处理阶段,于2004年4月底前完成。对企业和群众举报的问题要进行调查核实,查实后要认真处理。要规范办案程序,严格依法行政,落实检查工作制度,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程序合法,并给举报人以满意的答复。对于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乱收费要坚决查处。对非法收入一律没收并上缴市财政。
要进一步加大对乱收费、乱罚款的处理力度,做到经济处罚与行政处罚相结合。对顶风违纪乱收费、乱罚款的,要严肃追究部门主要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给予必要的政纪处分,触犯刑律的要追究刑事责任。同时,选取一些典型案例在新闻媒体进行曝光,以震慑乱收费、乱罚款行为。
(三)审核清理阶段,于2004年5月底前完成。在清理整顿的基础上,市财政、物价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和有关政策规定,对收费项目逐项重新审核,提出取消、归并、保留收费项目和调整收费标准的意见,报市人民政府同意后,颁布新的《天津市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和《天津市经营性收费许可证管理目录》。
(四)总结验收阶段,于2004年6月底前完成。各区县治理乱收费、乱罚款工作联合办公室应于2004年6月底前将本区县开展专项治理工作的情况,以书面形式报送市人民政府和市治理乱收费、乱罚款工作联合办公室。
四、几点要求
(一)各区县政府和有关委、办、局要充分认识治理整顿的必要性,要从优化投资环境,促进“三步走”战略加快实施,切实减轻企事业单位和群众负担,从源头治理和预防腐败的高度出发,认真组织和落实治理整顿工作。
(二)各级财政、物价、审计、监察、减负等部门要继续加强对收费的日常管理和监督。进一步严格收费项目和市一级审批收费标准管理制度,严禁各部门和各区县越权出台新的收费项目和调整收费标准。加大对收费的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各种乱收费、乱罚款行为。
(三)各执收执罚单位要严格按照《天津市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目录》和《收费许可证》规定的项目、范围和标准收费。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要及时足额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严禁私设收入过渡账户,严禁坐支和挪用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严禁将执收执罚权力擅自下放给所属事业单位。各部门取得的经营服务性收费,要依法纳税,同时按照财务会计有关规定与行政事业性收费分开核算。
(四)对国家和市人民政府已明令取消的收费项目,各有关部门一律立即停止收费。任何部门不得擅自将已明令取消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转为经营服务性收费继续收取。
(五)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加强宣传,使群众充分了解收费相关政策规定。同时在全市范围内推行收费项目公示制度,增强收费政策和执收执罚的透明度,接受社会的广泛监督。
天津市财政局
天津市物价局
天津市审计局
天津市纠风办
天津市减负办
二OO四年一月十七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管理意
【发布单位】天津市
【发布文号】津政办发〔2003〕057号 【发布日期】2003-10-17 【生效日期】2003-10-1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财政局 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管理意见的通知
(津政办发〔2003〕057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管理的意见》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OO三年十月十七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管理的意见
我市自1998年起在全国较早地试行政府采购制度,并将实施政府采购作为推进依法理财、加快财政管理改革和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五年来,围绕完善政府采购机制,扩大政府采购规模,规范政府采购行为的工作思路,我市逐步建立健全了政府采购的组织机构、制度体系和监督制约机制,采购规模也从最初的每年几千万元,到2002年达到了15亿元。但目前政府采购工作仍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是:机构设置不健全,管理和执行职能有交叉现象,管理部门职责相对弱化;制度体系不完善,不适应政府采购快速发展的要求;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等配套改革尚不到位,制约了政府采购工作的进一步深化;部分采购行为不规范,信息发布公开性不够,选择采购方式随意性大,有意规避公开招标等。这些问题,如不及时整改,将严重阻碍政府采购工作的正常发展,有损于政府采购公开透明和公平竞争的良好形象,也容易滋生新的腐败现象。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以下简称《政府采购法》)的各项规定,全面推行政府采购制度,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74号)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政府采购管理提出以下意见。
一、明确总体目标和原则
我市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管理的总体目标是:加快推进公共财政建设,全面贯彻《政府采购法》,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政府采购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督体系,规范政府采购行为,深化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进一步加强政府采购管理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合理分工、相互制衡。政府采购管理部门要与集中采购机构分开,集中采购机构要与项目需求部门分开。二是规范管理、强化监督。以公开、公平、公正为基准,严格采购工作程序,规范采购行为,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三是兼顾效益与效率。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同时兼顾工作效率,通过改进政府采购管理方式和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实现采购效率、采购质量、服务水平与财政支出效益的同步提高。四是先易后难、稳步推进。先行规范行政机关、财政预算资金、通用项目的采购行为,再逐步向事业单位、自筹资金、专用设施和工程项目的采购活动延伸,最终建立全市范围内的政府采购大市场。
二、进一步提高认识,全面推行政府采购制度
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是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支持国内企业发展,从源头上防范和治理腐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政府采购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在新形势下做好政府采购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统一思想,树立依法采购观念,自觉、积极、主动地做好政府采购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对政府采购工作的领导,政府采购管理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狠抓落实,积极与有关部门相互合作,协调好工作关系,调动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政府采购工作,形成上下联动、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发挥政府采购制度的最大效益。要结合实际,研究制订深化政府采购工作的管理办法和工作程序,实现政府采购工作的制度创新与规范管理,确保《政府采购法》的顺利实施。
三、依法理顺政府采购组织管理,明确监管职责
(一)建立健全政府采购组织领导机构。为加强对全市政府采购工作的统一领导、统一管理,协调各有关部门对政府采购工作的管理监督职能,成立天津市政府采购管理委员会,委员会主任由主管副市长担任,负责领导、监督和协调全市政府采购工作,研究解决政府采购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制定全市政府采购规章、政策。政府采购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负责管理委员会的日常工作,主要职责是:审批政府采购方式;审批、认定政府采购招标代理机构资质;审批供应商进入政府采购市场的资格;审核政府采购评标委员会专家资格,统一管理评标专家数据库;考核集中采购机构的业绩;按法律规定权限受理政府采购活动中的投诉事项等。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各区县人民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立政府采购组织领导机构。
(二)明确财政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责。根据《政府采购法》的规定,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是负责政府采购监督管理的部门,依法履行对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督管理职责。市财政局是全市政府采购工作的监督管理部门,履行以下职责:制定我市政府采购管理的规章制度;拟定政府采购目录、集中采购限额标准和公开招标数额标准,报市政府批准公布;编制、批复市级政府采购预算和计划;统一管理、集中支付市级政府采购资金;管理政府采购信息的统计和发布工作等。各区县财政部门依法对本辖区内的政府采购工作履行相应的管理职责。
(三)实现政府采购执行机构的独立运行。集中采购机构和具有政府采购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均属于政府采购业务的具体执行机构,不具有政府采购行政管理权。天津市政府采购中心是市级集中采购机构,主要职责是:根据财政部门下达的采购计划,组织实施集中采购业务;接受采购单位委托,代理分散采购业务;对具体采购事务进行日常管理等。政府采购中心的工作保持相对独立,接受管理委员会和办公室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经市政府采购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审批、认定的社会中介机构,负责接受采购单位委托,组织实施集中采购目录以外的采购业务。
四、完善监督机制,构建多层面的政府采购监督体系
(一)建立多部门共同配合的行政监督体系。充分发挥各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管优势,逐步形成以财政部门为主,监察、审计及其他有关部门共同配合的监督机制。由财政部门依法对采购执行机构和政府采购活动实施综合监督,监察、审计部门对政府采购活动和人员实施必要的监督、检查和审计,司法、公证部门对政府采购招投标过程和结果实施特定监督,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在法律、规章授权的职责范围内对政府采购招投标活动实施专项监督。
(二)强化政府采购社会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事项的公示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提高政府采购活动的透明度。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开辟社会监督渠道,实行特邀监督员、公布投诉举报电话等制度,发挥媒体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
(三)完善政府采购供应商监督机制。有效发挥供应商对政府采购活动的监督作用,畅通供应商质疑、投诉渠道,明确供应商投诉的条件和要求,建立受理和处理供应商投诉程序,及时对供应商投诉作出处理决定,保护供应商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
五、健全政府采购制度体系,深化政府采购管理
(一)加快政府采购法制建设进程。以《政府采购法》为依据,全面清理现行规章制度,废止、修改与法律规定不一致的内容和文件。拟订《天津市政府采购实施条例》草案,加快地方性法规的立法进程。
(二)健全政府采购各项配套措施。以法律法规为准绳,研究制定规范政府采购管理体制、操作规程和监督机制中的具体配套措施。强化源头控制,研究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和计划实施方案;规范采购行为,制定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投标、信息公告、合同管理等办法;完善监督检查,制定供应商投诉处理、集中采购机构考核等规定;适应信息网络技术发展需要,研究网上采购管理章程;推动采购标准化进程,研究规范相关招标文件的统一格式,制定具有指导意义的政府采购文件标准范本等。
六、深化财政管理制度改革,推进政府采购协调发展
(一)强化政府采购预算源头管理。以部门预算改革为契机,全面建立健全政府采购预算制度。凡是编制部门预算的部门和单位,必须同时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汇编政府采购计划。各部门和单位应严格按照政府批准的采购目录和限额标准,分别编制集中采购预算和分散采购预算。加强对采购预算合理性和完整性的审核,提高采购预算的可操作性。按规定程序及时编报采购计划,一经批复的采购计划不得随意调整,维护采购计划实施的严肃性。
(二)扩大政府采购资金财政直接支付规模。对政府采购资金的管理应率先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凡由财政预算安排和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安排的政府采购资金,其预算指标和支出计划继续下达各部门和单位,但资金不再拨付给各采购单位,由财政部门根据采购合同将资金直接支付给各供应商,实现财政性资金的集中管理和统一核算。
七、加强政府采购基础管理,规范政府采购行为
(一)提高政府采购信息的透明度。凡应公开的政府采购信息,包括采购目录、公开招标信息、中标信息、违规通报、供应商和业务代理机构的资格审查信息、投诉处理信息等,按照相对集中、受众合理的公布原则,必须在指定的媒介(报纸、网络)上公开披露。
(二)严格采购方式的审批手续。政府采购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询价、单一来源采购五种方式。采购执行机构和各部门自行组织的采购活动,应依法确定相应的采购方式,达到公开招标数额以上的要实行公开招标采购。已达到公开招标数额但因特殊情况需要采用其他方式采购的,在采购活动开始前必须报请政府采购管理部门批准。招标投标活动要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的规定。
(三)强化政府采购合同履行与验收监督。政府采购管理部门应严格监督合同的各项条款,对合同条款不全面、表达不明晰或违反法律法规的,要责令采购单位和供应商重新订立。规范验收程序,严格验收纪律,重大采购项目或技术要求高的项目,应聘请技术监督部门和专家参与,把好验收质量关。积极推行采购项目回访制度,做好回访记录和反馈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把好采购服务关。
(四)构建政府采购的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实行公务车辆定点保险、定点维修和定点加油制度及会议接待制度,推行标准化办公设备的协议供货制度,积极推进政府采购电子商务,试行网上采购办法,提高采购效率。
八、加强采购队伍建设,切实提高管理水平
政府采购是一项政策性和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管理队伍是提高政府采购工作管理水平的重要保证。各级政府采购管理部门要从抓内部管理、加强自身建设入手,外树形象,内强素质,牢固树立服务观念,不断提高政策水平、法律水平和专业水平,全面、准确掌握政府采购制度的各项规定和多方面技能,成为专家型的管理人才。要制订政府采购执行人员业务考核制度,完善政府采购工作规程、制度和办法,严格遵守廉政建设规定和工作纪律,自觉接受纪检监察、审计部门及社会各界的监督,自觉维护政府采购队伍的形象。要注意选派政治、业务素质高,具有开拓性的工作人员充实政府采购队伍,配备数量适当的工作人员,建立一支德才兼备的政府采购队伍,确保政府采购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
天津市财政局
二OO三年九月二十四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理规定的通知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烟草专卖局无锡市烟草制品零售点合理布局管
低价出售百度文库财富值帐号 实力见证一切 联系旺旺 whx0910
专业销售爱问共享资料积分帐号 价格公道合理 联系QQ1747-88632
http://whx0910.taobao.com
【法规名称】 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烟草专卖局无锡市烟草制品零售点合理布局管理规定的通知
【颁布部门】 无锡市政府
【发文字号】 锡政办发[2010]57号
【颁布时间】 2010-03-02
【实施时间】 2010-03-02
【效力属性】 有效
【正文】
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烟草专卖局无锡市烟草制品零售点合理布局管理规定的通知
各市(县)和各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市烟草专卖局《无锡市烟草制品零售点合理布局管理规定》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0一0年三月二日
无锡市烟草制品零售点合理布局管理规定
(市烟草专卖局2010年3月)
第一条 为加强烟草制品零售点布局管理,规范烟草制品零售市场经营秩序,保护烟草制品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江苏省烟草专卖管理办法》、《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办法》和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核发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适用合理布局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烟专〔2004〕278号)等法律、法规、规章和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烟草制品零售点的布局管理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所指烟草制品零售点(以下简称零售点)是指依法取得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从事烟草制品经营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开展卷烟零售经营活动的场所。
第四条 烟草制品零售点布局遵循合理布局、满足消费、公开公正、方便群众、总量控制的原则。
第五条 申领零售许可证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与经营烟草制品零售业务相适应的资金;
(二)有与住所相独立的固定经营场所,有准确的门牌、地址,具备相应的烟草制品存储条件;经营场所是租赁的,租赁期应在一年以上;
(三)符合烟草制品零售点合理布局管理规定的要求;
(四)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六条 零售点的设置,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经营面积(以实际测量为准)不得少于8平方米;
(二)主干道(含商业街区)设置零售点,同侧两个零售点可行间距不少于50米;次干道设置零售点,两个零售点可行间距不少于100米;
(三)主、次干道交汇处的两个零售点可行间距不少于50米;
(四)行政村、自然村设置零售点按照常住村民户数设置零售点,不满100户的设置1个;100户以上的,以此为基数,每超过50户可以增设1个。所设置零售点可行间距不少于50米;
(五)已实行物业管理的居民住宅小区内(不含沿街门面房)按照居民户数设置零售点。不满100户的设置1个;100户以上的,以此为基数,每超过100户可以增设1个。所设置零售点可行间距不少于50米。
凡属小区房产且又临道路的零售点,适用第(二)项规定。
第七条 各类综合性商品市场、专业市场具备条件的并允许经营烟草制品的,按固定摊位数设置零售点,固定摊位不满100户的设1个;100户以上的,以此为基数,每增加100户可以增设1个,但最多不超过10个;所设置零售点可行间距不少于50米。
各类集农贸市场具备条件并允许经营烟草制品的,固定摊位不满100户的设1个;100户以上的,以此为基数,每增加100户可以增设1个,但最多不得超过5个。所设置零售点可行间距不少于25米。
第八条 现有的车站、机场、客运码头内不再增设新的零售点。新建的车站、客运码头内,设置零售点不超过5个。所设置零售点可行间距不少于25米。
第九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经营烟草制品零售业务的,经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核实批准,可不受第六条二至五项的限制:
(一)超市、商场营业面积(不含仓库和办公区域)在400平方米以上的。但同一建筑内只可以设置1个零售点;
(二)营业面积(不含仓库和办公区域)在1000平方米以上的娱乐休闲场所、饭店以及三星级以上的宾馆(有独立的柜台、货架或用于陈列卷烟的专门区域);
(三)原个体工商户经营者不再经营由其近亲属经营的;
(四)本市居民夫妻双方被认定为就业困难对象的失业人员;
(五)工程工期在一年以上,规模较大的施工工地,施工人员在100人以上,且附近没有零售点的,本着方便购买的原则,在施工期间可设置零售点1个。
第十条 持有本市常住户口、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零售点两点可行间距离参照本办法第六条二至五项可给予适当照顾,但其拟申请零售点所在区域零售点数量饱和时不适用本款:
(一)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残疾人;
(二)军烈属、低保人员;
(三)其他符合照顾条件的人员。
本款所述人员申请零售许可证仅能享受一次照顾,且必须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每户家庭只能申请经营1个零售点,并仅限本人经营。经营期间,若查实非本人经营,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将根据有关规定,收回零售许可证。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设置零售点:
(一)化工、油漆、鞭炮、农药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商品的经营场所;
(二)零售点设在中、小学校园内及校门周围可行间距100米范围内;
(三)违章建筑、临时建筑、以及无固定经营场所的,如自动售货机(柜)、流动摊点(车、棚、公厕)、电话亭、书报亭、售货亭等;
(四)实际经营非主营烟酒、百货、副食、日杂的专业商店;
(五)无固定的烟草制品经营专柜、货架和必要的经营人员;
(六)外地籍经营者,无我市暂住地公安机关核发的《无锡市居住证》或《暂住证》(有效期在一年以上);
(七)外商投资(包括再投资形式)商业企业自有或租赁的经营场所内不允许设置任何形式的零售点。外商投资商业企业,包括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外商独资;
(八)法律、法规及规章明令禁止设置烟草制品零售点的。
第十二条 申领零售许可证,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个体工商户经营者、法定代表人或企业负责人的身份证明及2寸免冠彩色照片2张;
(二)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或不含烟草制品经营项目的工商营业执照;
(三)经营场所系本人(单位)所有的,应当提供产权证复印件。经营场所系租赁的,应当提供租赁协议及产权证复印件;
(四)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规定需要提供的其他材料。
申请人委托代理人的,应提供委托证明书、委托人及代理人身份证明。第十三条 现场勘验可行间距应当根据新设置零售点最近的零售点作为标准参照物。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无效参照物:
(一)已经取得零售许可证,满6个月未开展烟草制品零售业务的零售点;
(二)擅自变更经营地址的零售点;
(三)取得零售许可证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停止烟草制品零售业务1年以上不办理停业手续的零售点。
第十四条 本规定中所称可行间距,是指由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现场勘验两个零售点之间可通行的最短距离。
可行间距的测量按两个零售点经营场所营业大门内侧测量实际距离。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时,误差不得超过3米。
第十五条 烟草专卖许可证发证机关有权对辖区内取得零售许可证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对违法违规的企业或个人,烟草专卖许可证发证机关可以责令暂停烟草专卖业务、进行整顿,直到取消其从事烟草专卖业务的资格。
第十六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
第五篇:常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税收入和支出预算管理的意见》的通知
常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转发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税收入
和支出预算管理的意见》的通知
常政办发[2006]44号
各镇人民政府、虞山林场,江苏常熟经济开发区、江苏常熟东南经济开发区(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江苏常熟招商城,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单位):
经市政府领导同意,现将市财政局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税收入和支出预算管理的意见》转发给你们,希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〇六年八月二十二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税收入和支出预算管理的意见
为进一步深化非税收入管理,提高非税收支管理质量,体现综合财政预算管理的要求,统筹运用预算内外财力,突出重点,集中财力办大事,促进常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税收入管理的意见》(常政发[2004]84号)、市政府《常熟市市级部门预算编制管理办法》(常政发[2005]55号)精神,结合非税收入的特点,对进一步加强非税收入和支出的预算管理,提出如下意见,请遵照执行。
一、严格收入管理,确保应收尽收。
1、各部门各单位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的收费政策,坚持依法征收、依率(标准)计征,应收尽收,不得随意减征、缓征和免征应征收的非税收入。
2、严格减、缓、免政策。对非税收入的减征、缓征、免征,必须按原收费管理文件规定执行;原收费管理文件未明确的,原则上不得进行“减、缓、免”征,遇特殊情况必须实行“减、缓、免”的,由缴费单位向市财政部门、执收单位提出申请,执收单位审核、财政部门审查提出意见,报市政府审批;重要的基金、附加等收入项目的减征、缓征和免征,由缴费单位向市政府报告,经市政府批准后,财政部门出具“减、缓、免”交凭证后,执收单位负责实施。对经批准缓征的收入项目,到期后,执收单位要及时恢复征收。
3、规范委托代收业务。对部份基金、资金、附加、收费项目,为提高征管质量、征收部门需要委托相关部门代征的,则由收费部门与相关部门签订代征协议,经财政部门签证以后执行。并明确代征业务费的计算比率,代征业务费通过财政专户直接结算。
二、增强预算约束,维护预算严肃。
非税收入的收支是部门预算的重要组成部门,必须按照综合财政预算管理的要求,严格预算管理。
非税收入的收支计划的编制,要根据市政府部门预算的编制政策和市财政部门预算编制实施办法,纳入部门预算统筹安排。经法定程序批准以后,由市财政批复下达执行。执行中,必须增强预算约束,严格控制支出追加,除政策性调 整等因素外,一般不予追加支出。特别是项目支出,更要从严控制,尽可能列入下预算安排。要按照“收支挂钩、指标控制”的原则,控制资金拨付。对必须追加支出预算的,要符合下列原则:
1、因政策原因增加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或因加强收入征管增加了收入,相应必须增加的成本性支出。
2、因批准增加人员或国家调整工资、奖金、补贴标准,而增加的支出。
3、因弥补预算内经费不足为确保单位的正常运行而需要预算外安排的支出;
4、经市政府批准,调整事业计划,必须相应追加的支出。
5、经市政府批准已经立项,根据工程进度必须追加的基本建设支出。
6、非税收入超收已经实现或有把握实现。
7、从严控制使用上年财政专户结余。
三、规范预算调整,严格调整程序。
根据非税收入不确定性大,组织收入刚性差、季节性强的特点,要适度适时进行预算调整。对因非税收入减收而影响支出的,则由财政部门等额调减部门单位的支出预算;对因超收经政府集中统筹后,符合上述追加支出原则,在当年增加的净收入中考虑追加支出预算;无特别原因,原则上一般不动用上年财政专户结余。
(一)、调整预算程序:
1、对人员经费的追加,由市财政局预算科或综合科统一设 计表式进行布置追加。
2、对增加的成本性支出和保运转的正常支出、上缴上级支出等由部门或单位向财政部门以文件形式提出申请,经财政局长签署办理意见后,由财政扎口部门(职能科)审核后,办理报批。
3、对购置汽车和信息化建设支出,由部门和单位先按前置审批规定批准后报财政部门,由财政扎口部门(职能科室)办理审核、报批。
4、对单位50万元以上的大修项目和基本建设支出,由部门或单位向财政部门以文件形式提出申请,经财政局长签署办理意见后,由财政部门经建科统一扎口办理审核报批。
(二)相应要求:
1、部门或单位提出追加预算报告时,必须说明相关的政策依据及理由及支出测算依据,并附报相关资料。
2、财政扎口部门(职能科)按照局党组的批示要求结合部门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调查审核,并填制《非税收入预算调整情况表》、《预算外资金支出预算调整情况表》送综合科。
3、综合科(或会同预算科)按规定进行审核后,报局党组审批。
4、重要的大修及基本建设项目应报市政府审批。
四、加强指标管理,规范收支运行。
1、财政局综合科要根据批准的部门预算和调整预算及时录入指标,下达预算。
2、要按“双控”要求,加强预算执行。
3、对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等非税收入项目,也 要按收支挂钩的要求,由综合科会同预算科抓好“双控”管理。
4、加强非税收入的支出指标结余的管理。终了一个月内,各业务科对户管单位的支出指标结余进行全面疏理,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当年非税收支资金结余情况,提出收回支出指标、结转支出指标的处理意见报综合科,经综合科审核报局长审定后执行。
五、加强监督检查,提高管理水平。
财政局各业务科、稽查大队,要按照各自的管理职责,加强对部门非税收入的收支预算及其执行的监督检查,总结经验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本意见从2006年1月1日起执行。
常
熟
市
财
政
局
二〇〇六年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