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财政局审计局监察局人事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施办法的通知5篇

时间:2019-05-13 16:28: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财政局审计局监察局人事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施办法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财政局审计局监察局人事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施办法的通知》。

第一篇: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财政局审计局监察局人事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施办法的通知

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财政局审计局监察局人事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施办法的通知

发布部门: 河南省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文号:宛政办„2004‟135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南阳市财政局、审计局、监察局、人事局《关于南阳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实施办法(试行)》已经市政府研究批准,现转发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四年十二月二十日

南阳市财政局、审计局、监察局、人事局

关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实施办法(试行)

为加强财政支出管理,逐步建立以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为核心的财政资金“跟踪问效”制度,形成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到绩效监督各环节紧密衔接、相互协调的科学、完整、规范的财政资金分配管理体系,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决策水平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关于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的总体部署和省财政厅《关于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指导意见》(豫财统[2003]57号)精神,结合我市财政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和目的

以公共财政的理财思路为指导,用科学的方法对财政支出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判定支出行为和支出结构的合规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据此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改革财政支出行为和支出方式。结合部门预算改革,在财政资金分配上体现“绩效优先”原则,进一步强化支出责任意识,形成“花钱”看结果的管理理念,实现财政支出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外部评价和外部监督的有效结合,为财政资金运行及效果的全过程监控提供新的手段,确保财政资金科学高效使用,提高财政公共服务水平和保障能力。

二、基本原则和方法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是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对财政支出行为过程及效果(包括经济效益、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等)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判断。其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经济性、效率性、有效性原则

经济性要求绩效评价注重对资金投向的合理性作出评判;效率性要求绩效评价注重对资金拨付的及时性、准确性作出评价;有效性要求绩效评价注重对资金的安全性、支出业绩作出评价,从而全面衡量财政支出的管理水平和使用绩效。

(二)真实性、科学性、适用性原则

真实性是保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客观公正的基础,要求绩效评价所采集的资料、数据、情况等必须客观真实;科学性是指绩效评价要根据不同部门、不同支出类别和项目特点,科学设计评价标准,准确、全面反映支出项目投资规模、使用重点及综合绩效,衡量不同部门需求、管理和使用财政资金的能力。适用性是指通过对财政资金投向和绩效的科学评价分析,强化财政资金分配和使用责任,提出优化支出结构、提高使用效益的建设性意见,为预算编制和执行提供重要依据。

(三)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以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定量分析建立在支出项目的财务数据采集分析上,定性分析通过对项目支出的综合因素分析,结合相关专家的意见,与定量分析共同评价支出项目的效果,以更加合理、准确地反映支出实际绩效。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方法(在实施绩效评价时,根据支出项目的不同情况可以只采用一种方法,也可以多种方法同时进行)包括:

(一)比较法

1、成本—效益比较法。针对财政支出确定的目标,在目标效益额相同的情况下,对支出项目中发生的各种正常开支、额外开支和特殊费用等进行比较,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效益为优。

2、目标预定与实施效果比较法。通过比较财政支出所产生的实际结果与预定的目标,分析完成(或未完成)目标的因素,从而评价财政支出绩效。

3、历史动态比较法。将历史上各时期的公共支出按一定原则和类别分类排列,分析比较,确定公共支出效率变化情况。

4、横向比较法。将相同或近似的支出项目通过比较其在不同地区间的实施情况来分析判断支出的绩效。

(二)摊提计算法

研究某项支出通过年度盈余得以回收的时限,即计算投资回收期或投资风险。摊提时间越短,风险越小。

(三)最低成本法

在某项公共支出不易观测或计算其效益大小的情况下,可采取分析评价多个功能和目的相近的方案,选择成本低的方案作参照进行评价分析。

(四)因素分析法

通过列举分析所有影响收益及成本的内外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的方法。

(五)公众评判法

由若干相关领域的专家对财政支出绩效进行分析,同时,设计不同的调查问卷,发给一定数量人员填写,最后汇总分析各方意见进行评价判断。

(六)财政部、省财政厅制订的其他方法

三、指标设计与使用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主体设计分为两类,一类是基本(通用)指标,一类是个性(专用)指标。除主体指标外,可根据国家对评价对象的特殊政策和要求设定部分补充指标。基本(通用)指标和个性(专用)指标设置以计量指标为主,由政策性指标、绩效性指标、管理性指标、结构性指标等构成;补充指标设置以非计量指标为主,也可以是计量指标,具体可由评价工作组织机构结合具体评价项目的实际需要进行个案设置。基本(通用)指标和个性(专用)指标根据财政支出的不同功能和类型分为九大类:即:经济建设支出项目评价指标、教育支出项目评价指标、农业支出项目评价指标、科技支出项目评价指标、文化体育支出项目评价指标、卫生支出项目评价指标、社会保障支出项目评价指标、政府采购支出项目评价指标、政府运转支出项目评价指标。每类支出评价指标均设立“指标库”,实行动态管理,在实施评价时,针对不同项目需求选取一定比例的指标形成评价“指标表”,对支出项目进行系统、客观的评价。

四、工作程序和步骤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必须遵循严格、规范的工作程序,从而减少误差,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一般工作程序和步骤主要包括:

(一)确定评价对象

财政部门根据财政支出改革、管理的总体目标,以及上级主管部门关于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部署,制订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对区域财政支出执行情况和重要公共支出管理部门、重大财政投资项目与受援项目进行评价。

(二)组建评价工作组和专家咨询组

财政部门根据评价工作需要,从相关部门抽调业务骨干组建评价工作组;从财政、审计、监察、人事、统计、发展和改革等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社会中介机构聘请有关专业人员组成专家咨询组。评价工作组负责评价工作的组织领导、制订评价实施方案、选择委托评价机构、审核评价结果报告等各项具体工作,并实行组长负责制;专家咨询组根据评价工作需要,负责向评价工作组提供有关政策、技术等方面的咨询意见和建议。

(三)设计评价方案,下达评价通知

评价工作组应根据有关规定,制订《评价工作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包括评价对象、目的、依据、组织分工、实施步骤和拟用评价方法、选用评价指标、必备评价资料及其他相关要求等,并及时向评价对象下达《评价通知书》,载明相关情况,布置部门自评和提供有关资料。

(四)督促部门自评、收集数据资料

在正式实施评价工作前,评价工作组应督促被评价的部门、单位做好自我评价工作,按照评价要求收集、核实、整理和提交反映立项决策、建设实施、生产经营等财政资金使用全过程的基础数据资料,并对所提交的数据资料真实性负责。

(五)组织实施并出具评价报告

评价工作组在实施评价的过程中,应深入被评价部门(项目)调查了解有关情况,征求相关部门对被评价部门(项目)的意见,实地勘查和核对评价对象提交的基础数据资料的真实性,并按照组织分工,运用适当的评价方法对评价指标进行周密计算和细化分析,全面反映被评价部门(项目)的综合效益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在此基础上形成评价的报告。

1、评价报告正文主要包括:评价对象的基本情况简述;说明评价依据、评价数据和资料的来源、采用的评价方法及评价标准;评价分析;评价结论;改进措施及指导性建议。

2、评价报告必须客观、准确地反映评价对象的情况。评价工作人员拟定评价报告时应听取专家咨询组的意见,对影响评价结论的客观因素应在报告中予以说明。

3、评价报告要做到语言简洁规范,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分析详尽,文字叙述清晰明了。

4、报告附录包括评价工作有关的基础文件、数据及文字资料、评价工作人员名单等。

(评价报告的具体格式和要求由市财政局另行制定)。

(六)反馈评价结果,做好工作总结

评价工作完成后,评价工作组应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评价对象征求意见。同时,应建立评价工作档案,进行评价工作总结,将工作背景、评价过程、初步结论、审定结果和问题、建议等形成书面材料。

五、实施方法和范围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既可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项目阶段性执行情况或者跨年度支出绩效进行中期评价,也可以在项目完成后对项目总体绩效进行结果评价。在具体实施中,按实施主体分为部门(单位)自我评价和财政部门组织评价,其具体办法和要求是:

(一)财政支出项目(经常性支出暂不列入)统一实行部门(单位)对资金使用情况自评制度

1、绩效目标申报。项目资金使用单位在申报支出项目时,必须明确提交项目资金使用的绩效目标,并加报一份给各级财政绩效评价部门备案。

2、自评报告备案。非跨年度支出项目,在项目完成后一个月内,项目资金使用单位必须对项目支出的绩效和特定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绩效自我评价,并报财政部门备案。跨年度支出项目在每个预算年度结束时,项目资金使用单位要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一年一评的中期自评,自评报告报财政主管部门备案(支出项目绩效自评报告的具体格式和要求由市财政局另行制定)。

3、抽样复核。财政部门对项目资金使用单位报送备案的绩效自评报告进行抽样复核、审查,抽查面要达到每个预算年度支出项目的5%以上。

(二)财政部门组织重点项目评价

每个预算年度,由财政部门会同有关单位,筛选部分有影响和有代表性的重点支出项目,或按照上级要求指定项目进行综合绩效评价。综合绩效评价由财政部门在项目资金使用单位自评的基础上,根据各方面材料和基础数据,对项目评价采取定量和定性分析判断,综合专业意见,对项目支出的政治、经济、社会绩效进行全面的评价。财政部门组织评价范围主要包括:

1、重点支出项目。市级100万元以上(含100万元)的支出项目;

2、市级支出金额未达到100万元,但政策性强、社会影响大、具有较强代表性的项目;

3、专项资金项目;

4、部分跨年度支出项目;

5、转移支付资金;

6、其他需要由财政部门组织评价的项目。财政部门组织评价可以委托下一级财政部门和具有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实施评价(具体办法由市财政局另行制定)。

六、评价结果应用

1、财政部门对项目资金使用单位报送备案的绩效自评报告进行核实和抽查,逾期不报送项目资金绩效自评报告的,视同项目支出绩效目标没有达到,下年度预算不再安排此项资金。

2、对跨年度实施中期评价的项目支出,在提交年度评价报告之前,财政部门不再拨付资金,并可以根据评价报告的结果,对长期项目资金作中期调整,以使项目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不按规定提交评价报告的,必须向本级政府提出书面申请,经同意后方可拨款。对绩效差劣的项目要进行通报,并对同类项目下一预算年度不再安排资金。

3、重点支出项目经过综合绩效评价,财政部门可根据评价结果向本级政府报告,对后续资金拨付提出处理意见,经政府批准后调整支出预算。

4、根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分析单位内部的管理问题和部门的主要政绩水平,报送同级党委、政府,同时根据党委政府意见提交人事监察部门,作为部门绩效考核参考。

5、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经报请本级政府同意后,将在一定范围内公布,以加强对部门财政资金运用及部门行为的监督,体现和增加公共支出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七、组织管理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由财政部门统一组织管理,各级财政部门代表同级政府分级组织实施。财政部门作为财政预算分配的主体,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主管部门,负责安排各项财政支出并对财政资金使用进行监督,研究制订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评价标准,统一规划评价工作并组织实施,指导各地、各部门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

各主管部门、项目资金使用单位对本部门、本单位自评工作负责。

财政部门进行绩效评价时,可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会同审计、监察、人事等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必要时可以邀请各级人大专门委员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参加。

八、实施要求

绩效评价的实施既要结合绩效评价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又要兼顾我市财政支出的实际情况。在具体实施中,按照“先易后难、由点及面、逐步推开”的原则进行。以市属财政支出项目绩效评价为突破口,通过试点,建立“项目—单位—部门—综合”四个层次的评价体系,逐步带动所有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操作难度大的综合性工作,财政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部门要通力协作,加强沟通,相互配合,增强绩效评价工作的规范性和约束力,发挥绩效评价对财政资金的跟踪问效和决策信息反馈作用,共同做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

九、本办法自市政府批准之日起执行

十、本办法由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二篇: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人事局市财政局关于北京市吸引高级人才

京政办发[2005]18号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人事局市财政局关于北京市吸引高级人才奖励管理规定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市人事局、市财政局制订的《北京市吸引高级人才奖励管理规定》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〇五年四月二十二日

北京市吸引高级人才奖励管理规定

市人事局市财政局

(二〇〇五年三月)

为进一步优化首都人才发展环境,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吸引机制,规范本市各项高级人才奖励政策,制定本规定。

一、设立北京市高级人才奖励专项资金,由市财政部门专项拨付,按照公开公正、注重实效、综合平衡、规范管理的原则,用于本市高级人才奖励。

二、对于奖励额度超过1万元(含)的高级人才奖励项目,按照自主申报、综合评审、审核公示、财政发放的程序进行评审和奖励。

三、依据本规定对现有高级人才奖励项目进行规范。需保留的奖励额度超过1万元(含)的高级人才奖励项目,组织实施部门须将奖励依据、奖励范围、奖励额度、评审程序等规定报市人事局、市财政局审核备案后方可继续实施。

四、新设或调整奖励额度超过1万元(含)的高级人才奖励项目,组织实施部门须拟定包括奖励目的、奖励范围、奖励额度 等内容的可行性报告,经市人事局、市财政局审核报市政府批准后方可实施。

五、鼓励各类高级人才在京创业和工作,对于在本市工商注册且税务登记的企业聘用的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个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按其上一所缴个人工薪收入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80%的标准予以奖励,用于其在本市购买商品房一套、汽车一辆、以现金出资在本市投资兴办高新技术企业、参加专业领域培训,每年限申报一次,奖励总额累计不得超过其购房、购车、投资及培训所付款项且原则上不超过30万元:

(一)被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注册资本1000万美元(含)以上的外商投资企业,世界500强中的境外公司在京投资的企业及世界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在京设立的会计师事务所聘用,连续2年以上担任副总经理以上或相当职务的人员;

(二)被软件企业、集成电路企业聘用连续2年以上且年薪10万元(含)以上的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

(三)被北京科技研究开发机构聘用,连续2年以上担任主任或相当职务且年薪10万元

(含)以上的人员;

(四)被来京投资企业聘用,连续2年以上担任常务副总经理以上职务及担任总会计师、总工程师、总经济师的人员;

(五)被来京金融企业聘用,连续2年以上担任副总经理以上或相当职务的人员;

(六)在京国际、国内文化艺术名人、名家和民族传统艺术专家、体育明星、优秀教练员及杰出文化艺术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才。

六、符合第五项规定的人员,由税务部门对其上一所缴个人工薪收入所得税额进行确认后,可通过其所在单位分别向市商务局、市科委、市工业促进局、市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申请高级人才奖励,经受理部门审核汇总后报市人事局核准,由市财政局核定兑现相关奖励。

七、组织实施高级人才奖励项目的各有关部门应根据本规定,按照预算编制要求编制人才专项奖励预算,由市人事局审核汇总后报市财政局在预算中统一安排。

八、各相关单位和当事人应如实提供申报材料,对相关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承担相应行政及法律责任;组织实施高级人才奖励项目的相关政府部门应按职责分工及时受理审核,兑现相关奖励并接受社会监督。

九、本规定实施细则由市人事局、市财政局会同市有关部门制定。本规定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由市人事局、市财政局协调解决。

十、本规定自2005年6月30日起施行。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5年4月27日

第三篇: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嘉兴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

发布部门: 浙江省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文号: 嘉政办发[2006]138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

市财政局关于《嘉兴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办法(试行)》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嘉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六年九月二十九日

嘉兴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办法(试行)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财政资金管理,规范财政支出行为,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财政部、省财政厅有关绩效评价的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关联法规: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以下简称绩效评价)是指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单位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设置、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按照统一的评价标准和原则,对财政支出运行过程及其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判的管理行为。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主管部门和单位,是指与财政部门直接发生预算拨款关系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

第四条 绩效评价的范围为各项财政性资金安排的支出,包括一般预算资金、政府基金、政府专项资金安排的支出以及应纳入部门综合预算的其他资金支出。第五条 绩效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一)统一领导原则。绩效评价工作由各级政府统一领导,财政部门统一组织,主管部门和单位具体组织实施。

(二)分类管理原则。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单位可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制定分类的绩效评价实施办法。

(三)客观公正原则。绩效评价工作应从评价对象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公平合理地评价财政支出的绩效情况。

(四)科学规范原则。绩效评价应以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为出发点,按照规范的程序,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评价方法,科学、准确地确定评价结果。

第六条 绩效评价的基本依据:

(一)国家和省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及规章制度;

(二)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单位制定的绩效评价工作规范;

(三)财政部门制定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四)主管部门和单位的职能、职责及绩效目标和工作计划与中长期发展规划;

(五)主管部门和单位预算申报的相关材料和财政部门的预算批复;

(六)主管部门和单位的项目预算申报论证材料和项目验收报告;

(七)主管部门和单位预算执行的决算报告和审计报告;

(八)其他相关资料。第二章 绩效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第七条 绩效评价可对单位财政支出实施整体绩效评价,单位财政支出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也可对项目支出单独实施项目绩效评价。

绩效评价项目包括重大项目和一般项目,其中重大项目是指资金数额较大、社会影响较广、具有明显社会效益的项目。

第八条 绩效评价的基本内容:

(一)绩效目标的设定情况;

(二)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以及财政支出所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等;

(三)为完成绩效目标安排的预算资金使用情况、财务管理状况和资产配置与使用情况;

(四)为完成绩效目标采取的加强管理的制度、措施等;

(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的其他评价内容。

第九条 绩效评价一般以预算为周期实施评价,其中跨的重大项目可根据项目完成情况实施阶段性评价。

第十条 绩效评价的方法,是指在实施绩效评价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操作方法。主要有:

(一)目标比较法。指通过对财政支出产生的实际效果与预定目标的比较,分析完成目标或未完成目标的原因,从而评价绩效的方法。

(二)成本效益法。又称投入产出法,是将一定时期内的支出所产生的效益与付出的成本进行对比分析,从而评价绩效的方法。

(三)因素分析法。指通过列举所有影响成本与收益的因素,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从而得出评价结果的方法。

(四)历史比较法。指将相同或类似的财政支出在不同时期的支出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判断绩效的评价方法。

(五)横向比较法。指通过对相同或类似的财政支出在不同地区或不同部门、单位间的支出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判断绩效的评价方法。

(六)专家评议法。指通过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评议,得出评价结果的方法。

(七)问卷调查法。又称公众评判法,指通过设计不同形式的调查问卷,在一定范围内发放,收集、分析调查问卷,进行评价和判断的方法。

(八)询问查证法。指评价人员以口头或书面、正式或非正式会谈等方式,直接或间接了解评价对象的信息,从而形成初步判断的方法。

(九)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单位确定的其它评价方法。

第十一条 绩效评价应采取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实施绩效评价时,可采用一种评价方法,也可多种评价方法并用。

第三章 绩效评价的指标与标准

第十二条 绩效评价指标是衡量和评价财政支出经济性、效率性和有效性的载体。绩效评价指标设置应以评价内容为基础,并考虑以下因素:

(一)系统性。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置应注意指标体系的逻辑关系,将定量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系统反映财政支出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等内容。

(二)重要性。根据绩效评价指标在整个评价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设置最具有代表性和最能反映评价要求的评价指标。

(三)相关性。绩效评价指标应与主管部门和单位的绩效目标密切相关。

(四)可行性。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置既要考虑经济性和实用性,又要考虑现实条件与可操作性。

(五)可比性。对相同或类似的评价对象设置共同的绩效评价指标,便于评价结果的相互比较与运用。

第十三条 绩效评价指标根据评价内容和设置要求,可分为基本指标和具体指标(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由市财政局另行制定)。

第十四条 基本指标是绩效评价基本内容的概括性指标。根据评价内容的不同,又可分为业务指标和财务指标。

(一)业务指标主要包括目标设定情况、目标完成程度、组织管理水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可持续性影响等。根据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业务指标的内容可有所增减。

(二)财务指标主要包括资金落实情况、实际支出情况、会计信息质量、财务管理状况和资产配置与使用情况等。

第十五条 具体指标是在评价对象确定后,根据评价对象不同特点,对基本指标内容细化、分设后的评价指标。

第十六条 基本指标由财政部门统一制定,并根据绩效评价工作的开展情况逐步完善。具体指标由主管部门、单位商财政部门研究确定。

第十七条 绩效评价标准。是衡量财政支出绩效的标尺和准绳,其基本类型有计划标准、行业标准、历史标准和经验标准等。

(一)计划标准。是以预先制定的目标、计划、预算、定额等数据作为评价的标准。

(二)行业标准。是以同行业的相关指标数据为样本,运用一定的统计方法计算和制定出的评价标准。

(三)历史标准。是以本地区、本部门、类似部门、本单位绩效评价指标的历史数据作为样本,运用一定的统计方法计算出的各类指标平均历史水平。

(四)经验标准。是由专家学者根据财政经济活动发展规律和实践经验,经过分析研究后得出的评价标准。

第十八条 绩效评价标准是依据绩效评价指标设定的。在评价对象和具体指标确定后,应选择合适的评价标准,选择的评价标准应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第四章 绩效评价的组织管理与实施

第十九条 财政部门负责制定绩效评价制度、办法和操作规范,统一组织和规划绩效评价工作,指导、监督和检查主管部门和单位绩效评价工作,并选择重大项目直接组织实施绩效评价。

第二十条 主管部门和单位负责拟订本部门、单位绩效评价具体实施办法,并商财政部门确定;负责组织实施本部门、单位的绩效评价工作。

第二十一条 重大项目的绩效评价由财政部门组织,可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或组织专家组实施,并可邀请人大、政协专门委员会的委员参加;一般性项目可由本部门、单位内部相关业务人员实施,也可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或组织专家组实施。

第二十二条 主管部门和单位应将本部门、单位的绩效评价结果于评价结束后20天内报同级财政部门,财政部门可对绩效评价结果进行检查。

第二十三条 实施绩效评价所需经费,应纳入同级财政部门预算。

第五章 绩效评价的工作程序

第二十四条 为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绩效评价工作应当遵循严格、规范的工作程序,一般分为前期准备、实施评价和撰写报告三个阶段。第二十五条 前期准备阶段。

(一)确定评价对象。绩效评价对象由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单位根据绩效评价工作重点及预算管理要求确定。对确定的评价对象,主管部门和单位在向财政部门编报预算时,应提出评价对象的预期绩效目标,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批复下达;如遇特殊情况需对绩效目标作出调整的,应及时报财政部门审定。

(二)成立评价工作组。评价对象确定后,组织实施绩效评价的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单位应成立评价工作组,负责制定评价实施方案、选择评价机构和审核评价报告等。

(三)下达评价通知。在具体实施绩效评价工作前,组织实施绩效评价的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单位应下达评价通知。内容包括评价目的、任务、依据、评价机构、评价时间和有关要求等。

第二十六条 实施评价阶段。

(一)资料审核。评价机构应对主管部门或单位提交的相关资料进行审核。主管部门或单位对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二)现场和非现场评价。绩效评价的形式包括现场评价和非现场评价,评价机构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评价形式。现场评价是指评价机构到现场采取勘察、询查、复核等方式,对有关情况进行核实,并对所掌握的有关信息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提出评价意见。非现场评价是指评价机构在对提交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评价意见。

(三)综合评价。评价机构在现场和非现场评价的基础上,运用相关评价方法对绩效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价。

第二十七条 撰写报告阶段。

(一)撰写报告。评价机构按照规范的文本格式和要求撰写绩效评价报告(具体格式和要求由市财政局另行制定)。绩效评价报告要依据充分,内容完整,数据准确,分析透彻,逻辑清晰。

(二)提交报告。评价机构应将评价报告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评价工作组,经评价工作组审定后,将评价结果通知被评价者。

(三)归档存查。评价工作结束后,组织实施评价的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单位应及时将评价报告、评价通知书和实施方案等资料归档存查。

第六章 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

第二十八条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应作为下部门预算编制和专项资金分配的重要依据,并逐步建立财政支出绩效激励与约束机制。对绩效优良的,要给予适当奖励和表彰,在下安排预算时给予优先考虑;对绩效一般的,在下安排预算时要从紧考虑;对绩效差劣的要进行通报批评,并取消下项目立项资格。

第二十九条 财政部门应当根据绩效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和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的措施或整改意见,并督促主管部门或单位予以落实,不断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三十条 主管部门和单位应当根据绩效评价中发现的问题,认真加以整改,及时调整和完善本部门、单位的工作计划和绩效目标,合理调整支出结构并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第三十一条 绩效评价中若发现违法行为的,应根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2004)427号)等有关规定予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关联法规:

第三十二条 为增强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可建立绩效评价信息公开发布制度,将绩效评价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布。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各县(市、区)可依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意见。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市财政局负责解释。市财政局 二○○六年九月

第四篇:莆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监察局、纠风办、交通局关于开展集中

【发布单位】莆田市

【发布文号】莆政办〔2007〕170号 【发布日期】2007-09-24 【生效日期】2007-09-2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莆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监察局、纠风办、交通局关于开展集中清理违规减免车辆通行

费工作意见的通知

(莆政办〔2007〕170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单位、各直属机构、各高等院校:

莆田市监察局、市纠风办、市交通局《关于开展集中清理违规减免车辆通行费工作的意见》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OO七年九月二十四日

关于开展集中清理违规减免车辆通行费工作的意见

市监察局 市纠风办 市交通局

(2007年9月)

根据国家监察部、国务院纠风办、交通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开展清理违规减免车辆通行费工作的通知》(监发[2007]3号)和福建省监察厅、省政府纠风办、交通厅的通知精神,在全省范围内集中开展清理特权车、人情车、纠正违规减免车辆通行费工作。为确保这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结合我市实际,提出方案如下:

一、清理工作的目标和政策界限

(一)工作目标

根据省监察厅、省政府纠风办、交通厅《关于开展集中清理违规减免车辆通行费工作的通知》(闽监发[2007]4号)精神,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加强监管、依法规范征收、杜绝违规收费”的总体要求,力争在今年年底前,全面纠正我市普通公路收费站违规减免车辆通行费现象,做到依法、依规征收车辆通行费。对我市各级党政机关自行出台的与《公路法》、《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各类文件进行全面清理,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违纪减免行为。同时,要建立治理工作的长效机制,坚决防止违规减免车辆通行费现象反弹。

(二)政策界限

根据《公路法》、《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下列几类车可依法享受收费公路车辆通行费减免政策;

1、军队车辆;

2、武警部队车辆;

3、公安机关在辖区内收费公路上处理交通事故、执行正常巡逻任务和处置突发事件的统一标志的制式警车;

4、经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执行抢险救灾任务的车辆;

5、进行跨区作业的联合收割机、运输联合收割机(包括插秧机)的车辆;

6、在国家规定的绿色通道上运输鲜活农产品,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享受通行费减免政策的车辆。

我市按上述政策规定,公布全市普通公路减免征车辆明细表。市监察局、市政府纠风办和市交通局要严格按照上述范围,审核确定我市区域依法享受收费公路车辆通行费减免政策的车辆范围。凡在上述车辆通行费减免范围明细表以外,依然违规享受车辆通行费减免的车辆,以及我市各部门自行出台的与上述政策规定相抵触的有关文件,均属于本次要清理和纠正的范围。

二、清理工作的方式和步骤

清理工作按照“自上而下、条块结合、自查自纠与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自查自纠阶段(2007年9月中旬以前)。全市各普通公路收费站要对照省里公布车辆通行费减免范围明细表,对我市辖区内的车辆进行一次全面排查(见附件1),凡在明细表规定之外的车辆要一律停止减免征,凡不符合规定的有关文件要一律停止执行。建立自查工作责任制,自查工作结束后,将我市清理的情况报送省监察厅、交通厅和省政府纠风办,并提出明确的整改措施和纠正的期限。各级各部门要加大对本系统的清理整顿力度,集中收缴和撤消违规发放的各类车辆通行费减免征卡。坚决纠正以车辆通行费减免谋取小团体利益等问题,对情节严重的,要依法依纪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监督检查阶段(2007年9月底以前)。市监察局、纠风办和交通局,要在市政府的领导下,以清理特权车、人情车为重点,切实履行职责加强督促检查和工作指导。市监察局、纠风办和交通局要密切配合,对全市重要路段要开展明查暗访。要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严格责任追究,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擅自扩大车辆通行费减免范围,或者玩忽职守,不严格执行车辆通行费减免范围明细表的,不仅要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还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严肃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对依法不应享受收费公路车辆通行费减免政策、拒不纠正的特权车、人情车,要通过新闻媒体予以曝光。要把这次清理工作与民主评议行风活动结合起来,依靠社会各界加强监督。市监察局、纠风办、交通部门将适时派出监察组,对全市各普通收费站及收费路段进行明察暗访,加强检查督导工作。

(三)总结报告阶段(2007年10月底以前)。按照省里布置的清理要求和各阶段的时间安排,全市清理工作要在今年的10月底前将书面总结分别报省监察厅、省政府纠风办和省交通厅。市监察局、市纠风办和市交通局将认真总结清理工作的成效,并向市政府报告清理情况和成效。

三、清理工作的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深入开展清理违规减免车辆通行费工作,是落实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国务院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和全国纠风工作会议精神,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节俭意识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然要求;是规范收费公路管理的迫切需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减轻社会负担、维护公众利益和社会公平的一项重要举措。事实表明,擅自扩大车辆通行费的减免范围,违规减免车辆通行费的行为,造成国家税费流失,延长收费年限,加重社会负担,损坏社会公平公正,影响干群关系及政府公信力。因此,对违规减免车辆通行费的各种问题,必须坚决予以清理和纠正。全市各部门要提高对清理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把清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明确要求,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坚决防止走过场、搞形式主义,要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认真实施清理具体方案,确保清理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二)加强领导,分工负责。清理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难度较大,因此必须加强领导,搞好组织协调,确保清理工作顺利进行。要在市政府的领导下,建立相应的领导和工作机制,加强对清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政策指导。监察、纠风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和监察检查,严肃处理清理工作中发现的违纪问题;交通部门要加强对清理工作的政策指导和情况的综合;审计部门要加大车辆通行费专项审计,对违法行为依法进行查处;公安部门要维持好收费站的管理秩序,对强行冲关,故意阻塞收费道口,殴打收费管理人员,破坏收费设施等扰乱收费公路经营管理秩序行为要及时依法予以处理;财政部门要严格实行车辆通行费收支两条线管理,加强财政监督,确保专款专用。各成员单位要各负其责,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到位,杜绝各种特权车、人情车违规行驶。

(三)加强宣传,正面引导。各收费站要建立公示制度,统一印制车辆通行费减免征范围明细表,分发给各级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并在各收费站向社会公示。通过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国家收费公路有关政策,做到家喻户晓,通过宣传和舆论引导,营造自觉按章交费的社会氛围。公布举报电话、网站,认真受理。及时查处群众投诉举报的问题。在收费公路管理机构和收费站中开展专项教育和业务培训活动,提高征费一线工作人员依法征费、文明征费和严守职责的责任意识,促使他们自觉抵制各种违规减免通行费的行为。

(四)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巩固清理成果。对公路通行费的征收与和管理工作,要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严格执行车辆通行费减免征审批程序,坚持公示制度;健全和完善车辆通行费征收管理措施;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监督和群众举报社会监督的作用,强化减免车辆行驶权的监督,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不依法依规的特权车、人情车,违规减免车辆通行费的行为,要严肃处理,追究责任。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常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财政局等三部门《常熟市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统发工资实施办法》的通知

常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转发市财政局等三部门《常熟市行政事业

单位财政统发工资实施办法》的通知

常政办发[2002]89号

各镇人民政府、虞山林场,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单位),江苏省常熟经济开发区、常熟东南开发区、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江苏常熟招商城:

市财政局、人事局、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制定的《常熟市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统发工资实施办法》,业经市政府第9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转发给你们,希认真贯彻实施。

二〇〇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常熟市行政事业单位财政统发工资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深化财政支出管理改革,适应建立公共财政管理体系的要求,促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逐步建立,建立人员和工资计划与预算拨款相结合的制约机制,加强人员编制和工资基金管理,减少工资发放中间环节,保证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工资的及时足额发放。根据省财政厅、省人事厅、省委组织部和 省编办《转发财政部、人事部、中编办〈行政单位财政统一发放工资暂行办法〉的通知》(苏财行[2000]138号)精神和有关法律法规及预算管理要求,结合本市实际,制订本办法。

财政统发工资是指将市机关事业单位由财政性资金负担的职工工资,直接拨付到代发工资银行,由代发工资银行将职工工资划入个人工资帐户上的管理方式。

二、统发工资的原则

1、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市级各部门要统一认识,各负其责,采取有力措施,确保财政统发工资顺利实施。

2、部门配合、分工协作的原则。财政统发工资由“编制部门核定编制,人事部门核定人员和工资,财政部门核拨经费,银行代发到人。”确保统发工资及时足额到位。

3、积极稳妥,分步实施的原则。统发工资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量大,必须积极稳妥,分步实施。

4、公开、公平、高效的原则。统发工资专户,按有关规定,经市政府同意后由有关商业银行负责代理。

三、统发工资的范围

1、财政统发工资的单位和人员包括:

(1)市级党政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以及赋予行政职能的市直属事 业单位的在编在职正式人员及离退休人员。

(2)市级事业单位(不含企业化管理)的在编在职正式人员及离退休人员。

(3)全市中小学校在编在职正式教职工及离退休人员。

2、财政统发工资的项目按国家、省、市统一规定的现行工资、津贴、补贴标准执行。

统发工资代扣款项中由个人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养老保险金和依法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等和其他需要代扣的款项实行财政委托统发银行集中扣缴。

四、统发工资的程序

1、各预算单位人事、财务部门,根据统一发放工资的要求,将本单位人员编制、实有人数、工资标准、代扣款项以及政府预算列支科目等内容,核对无误后编报清册,连同软盘于每月18日前(节、假日提前,下同)报市主管部门。

2、主管部门对下属单位报送的工资清册、软盘经审核无误后,按政府预算支出科目进行汇总,并附所报单位加盖公章的工资清册,连同软盘于每月20日前报编制、人事部门。直属事业单位上报时间与主管部门相同。

3、编制、人事部门对主管部门报来的各单位的人员编制数、单位职工人数、工资构成及工资标准等进行审核,将工资信息于每月的28日前送财政部门。

4、财政部门对编制、人事部门报来的单位人员工资信息按 政府预算科目进行分类复核,编制“统一发放工资汇总表”,将软盘于每月发工资前2日交代发银行,并于每月发工资前1日开付“统发工资支付通知书”将工资资金从财政工资资金专户划拨到代发工资银行。

代发工资银行在收到财政部门拨付的工资资金和软盘后,于每月9日按财政局提供的工资发放清单中实发工资数额将工资分别划入个人工资帐户(卡),并将各种代扣款项,按其明细内容划交相关部门。同时为单位出具加盖银行付讫印章的“统发工资发放明细表”,为个人提供打印的工资条。代发工资银行还要将分单位和分预算科目的工资发放情况汇总凭证加盖银行付讫印章后于每月15日前送财政部门,作为财政与银行、单位对帐的依据。

在执行中,各单位当月发生编制变动、增人增支、减人减支、正常工资变动及津贴变化等情况,要在变动当月15日前汇总报机构编制部门和人事财政部门审核,按审核后的数据录入软盘后,按照上述工作流程进行操作。

5、每季度终了后15日内,各预算单位、代发银行、编制、人事、财政部门要相互将工资发放情况进行核对,如发现问题应及时协调解决。

五、职责分工

1、纳入财政统发工资范围的单位负责本单位人员编制、在职人数及离退休人数、职工工资和个人扣款等基础数据及变动 情况的采集录入工作,编报本单位工资清册,并于规定时间内报送主管部门。

2、主管部门负责审核汇总本部门的人员和工资发放清册,并于规定时间内报送市编制、人事、财政部门。

3、机构编制部门负责审核各单位编制数,原则上超编的按编制数核定,缺编的按实有人数核定。

4、人事部门负责纳入统发工资部门的工资软盘数据的接受、汇总、审核,建立市本级机构编制、实有人数和工资数据库;负责因工资政策调整、人员增减及职务岗位变动等需要调整的工资、津贴、补贴等待遇的审核;会同财政部门进行统一发放工资相关业务培训。

5、财政部门负责制定统发工资的管理制度,负责与代发工资银行签订服务协议;负责接受、复核经编制、人事部门审核确定的单位编制及实有人员和工资信息;负责工资预算的安排;建立工资资金专户和建立工资发放档案;负责统发工资软件的选用、维护和培训;负责统发工资过程中涉及人事、编制、银行等部门间的联系、协调。

6、代发工资银行负责接受财政部门传递的单位人员工资信息;负责按财政提供的单位人员工资信息办理发放工资、扣款手续;负责为列入工资统发范围的人员制发工资储蓄卡;负责代发工资协议规定的相关服务项目的服务。

六、管理监督

1、单位职工工资由财政统一发放后,其预算指标仍按原渠道下达到单位。各单位仍要按实际支出进行记帐,在月度、终了时,将发放工资支出与其他支出一并汇入单位报表上报。

2、纳入财政统发工资范围的行政事业单位,其工资支出的资金来源除了市财政安排的资金外,凡有其他资金来源的,要在每月月底前将资金划拨工资专户,并注明用途为工资基金。

3、编制、人事、财政部门按各自职责,建立统发工资内部运作管理程序,健全考核监督和约束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对工资统发情况进行检查。并对所有涉及财政统一发放工资的资料和数据要作书面和计算机备份,以备后查。

4、代发工资银行要按代发工资协议,做好各项工作,对未能履行合同的,财政将按合同规定终止其代发工资业务。造成资金损失的,依法追究责任。

5、各部门、各单位应建立统发工资岗位责任制。各单位要按要求如实提供人员工资资料及变动情况,对不按时上报变动后的工资信息的,视同工资信息无变化,出现问题由单位负责;对单位上报人员数字及标准不实,造成财政资金损失的,将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6、全市中小学校在编在职正式教职工及离退休人员工资财政统一发放办法仍按常政办发[2002]64号文件执行,但财政统发的工资项目相应扩大为按国家、省、市统一规定的现行工资、津贴、补贴标准执行。

7、本办法自二OO三年一月一日起实施。

8、本办法由常熟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下载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财政局审计局监察局人事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施办法的通知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南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财政局审计局监察局人事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施办法的通知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