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东省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弟子规》——续小儿语
《续小儿语》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步达到背诵。
2、在教师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够结合实际懂得为人处事的做法,知道怎样正确地对待自己和他人。
教学重点:能够熟练朗读课文并逐步达到背诵。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含义,结合实际懂得为人处事的做法。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预习导入
1、复习:集体朗读
1、《弟子规》
2、《小儿语》
2、预习:小组合作学习(出示自学要求)
(1)认读生字(2)练习朗读课文(3)熟练朗读课文(4)学习“解析”理解大体意思
(5)练习背诵课文。
(二)学习新课
1、小组合作学习认读生字,练习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2、检查学习状况:集体朗读、学生领读、分组读。
3、师生认读生字,教师范读并纠正读音。
4、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课文。
5、指名朗读课文,集体朗读课文
6、小组合作学习“解析”集体朗读“解析”
7、学生自由读解析。
8、指名说一说课文的大体意思。
9、练习背诵课文
(三)拓展延伸
1、想一想:图中小朋友的做法错在哪里?应该怎样说和做?
2、指名说一说
2、自我评价:涂一涂:能熟练朗读课文的涂一颗星;能背诵课文的涂二颗星;能说出课文含义的涂三颗星。
第二篇:山东省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弟子规》(二)
《弟子规》
(二)教学目的:通过圣贤的教诲,启发培养孩子的孝心,让他们知道怎么具体去做!教学内容: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提问内容:上节课留的家庭作业,在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让小朋友举手自己来说做了哪些?反复强调,直到养成习惯为止。
讲解内容: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好:喜欢恶:厌恶父母亲喜欢你做的事情,你要尽量去做,不要敷衍了事,漫不经心。力:是尽我们的力量。父母厌恶的事情,你要小心谨慎的去除,包括你的一切坏习惯。例如;父母喜欢让我们好好读书,将来有能力做事。可我们不愿学习,一心贪玩,这就是不够孝心。还有父母不喜欢我们出去和别的小朋友打架,那我们就尽量不让家长为我们操心。做什么事情之前先想想父母知道了会不会高兴我去做?用心体会父母对我们的教育,要使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互动请小朋友自己来讲家长喜欢自己做什么?同时老师也要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如何?如不正确的老师要帮助指正。如;某个小朋友就说:“我爸爸说:„在外边,谁要是打你,你就打他。不要怕‟!”以免不好的家教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影响。时代不同,人的素质不同,结合今天的社会,进行正面的教育。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古人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可见古人对父母的孝心,入微入髓。我们的身体是父母给的,我们不敢随便毁伤,即使是手臂上划一个口,父母都会担心的,何况大病父母会难过伤心的。现在社会有很多人,一遇到不顺心的麻烦事,就要自杀,跳楼。没有替父母双亲想一想,含辛茹苦把我们培养大,还没有报答父母,就要去死。父母会怎么样呢?身体有伤,只是让亲人为你担忧。可是你做出了不道德的事情,你的父母会跟着你蒙受耻辱。那你更是不孝的子孙。你要想到;自己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对得起生养我们的父母,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们抚养大,我们虽不能给他们更多的物资享受,可我们也不能让他们为我们伤心,为我们难过。为我们而感到羞愧!比如:有的小朋友没有礼貌、不敬师长、破坏公物、打骂同学、偷盗,或者做出了不该做的事情,你的家长会为你感到自豪吗?
朗读课文:请小朋友打开书,进行指读训练。从总序复习到这堂课的内容,每天争取边读边认,天长日久不但会背诵,而且也会认字。个别的字老师也可以写一写,加深印象。
作业:回家询问自己的父母,希望自己做什么?不喜欢自己做什么?自己家的家教是什么?父母希望你长大做什么?
第三篇:山东省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弟子规》(一)
《弟子规》
(一)教学目的:让小朋友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弟子规的大概内容是什么? 教学内容:学习《弟子规》的总序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教学重点;有余力,则学文
复习内容:上堂课的内容:中国人、中国心,中国的礼节——鞠躬,会表达自己的感情和需要。
讲解题目:《弟子规》——先介绍原文的出处。原名:训蒙文。顾名思义;教训启蒙幼童的文章。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内容采用《论语》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等文字编写而成,后改叫《弟子规》。是启蒙学生、教育子弟,在家、出外接人待物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生活方面的教育。
教学方法:老师念一句,小朋友重复一句。也可老师念上句,小朋友念下句。根据小朋友的接受能力确定学习时间,需要念几遍。讲解内容:
弟子规—— 是(古代)小朋友必须要学习的内容。古人云:学有学业、退有居业。弟子规就是教育小朋友学习以外应该做到的事情。
圣人训—— 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比如:孔子、孟子等。我们一般人叫凡人、俗人,智慧不高就不能称为圣人。
训:可以做为准则的话。指圣人对我们的教诲。
首孝悌—— 首:首要、头,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顺父母。举例;父母生养我们、辛苦劳作,供给我们衣食住行。我们首先要孝敬他们。
悌:代表顺从兄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也就等于孝顺了父母。
次谨信—— 次:次要、二,这里指第二件事。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谨和信。谨:谨慎。做事要慎重小心。比如走路要遵守交通信号,做人也要按着准则去做。不能任意随便去做事。做事还要讲诚信。不能欺骗别人,讲信用。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长大就不会染上不良的言行习惯。
泛爱众—— 泛:广泛。不是指单纯的情爱。人与人之间要有爱,更要爱世间一切众生、花草树木,小动物、小昆虫等。做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
而亲仁—— 仁:指同情友爱,仁慈之心。我们要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使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
有余力则学文——当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备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以上四条是做人的根本。不管你有没有文化知识,但忠、孝、礼、义、信必须要做到。(举例说明)一个六岁的小孩,他不但学会了弹钢琴,而且会说英语。每当家里来了客人,大人都叫他为客人表演。一天,他表演了节目后,大家都在赞扬他。他骄傲地说了一句语惊四邻的话:“姥姥你是个大笨蛋,什么都不会!”客人愕然。从这个例子说明:家长不能一味的培养孩子技能,但不知道学习技能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让他表演,而是为了让他有一计之长,将来好做事。可他连做人的道理都不懂,怎么去做事?一个连自己的家长都瞧不起的孩子,他怎么会虚心向别人学习?
总结: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因为它是我们行动的准则。弟子规的内容是教育小朋友在家懂得孝顺父母,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在外要敬师长、懂礼貌、讲信用。和别人平等相处,不自私、不傲慢、爱大众、爱国家、爱民族。在培养好了自己的品德后,再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我们能够做到这些你就是一个优秀的人。
互 动: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对《弟子规》的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自己原来哪些方面做的不够。
家庭作业:请家长帮助熟念《弟子规》总序
第四篇:山东省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弟子规》——大林寺桃花
《大林寺桃花》
(一)创设情境解诗题
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诗人白居易写的《大林寺桃花》,老师相机板书课题——大林寺桃花指名读“寺”字,齐读课题。谁能告诉我大林寺在什么地方?(检查学生课下收集的资料)
(二)检查预习:(课前提出预习要求)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收集大林寺的相关资料。
3)再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意,看看你知道了多少?还有多少不知道的?)
1、检查识字情况。通过生字卡片指名读“寺”“菲”“觅”(其中“寺”字的字音较为特殊,所以决定多指名读几次)
2、这几个字放入诗中,你能读准吗?再请你们自由读读古诗。
3、指名读古诗。(检查读诗情况。看是否读通、读顺、读准。)
(三)初读感知:
1、课前,老师已经布置了一个预习要求。现在老师想请同学利用书上的注释来给我们讲讲这首古诗是什么意思?在讲给我听之前,请先把你的见解,把你明白了的,不明白的,都讲给你们四人小组的组员听听。
2、指名说诗意。
3、提出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根据问题进入下一步)
过渡:刚才几个同学说了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待会的学习中,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
(四)再读理解诗意:
1、古诗的第一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解决学生的问题。
A 指名读
B 请你们同桌之间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指名说说。解决学生的相关疑问。C 你觉得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试着体会一下,再读读。
D 指名读。
(教师此时指导并且过渡:初夏时节,大地春归,各种花草都已经凋谢了。但想不到在高山中的大林寺内,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
E 指名读,齐读。
2、古诗的第二句“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解决学生的问题。
A 指名读这一句。
B 读完后,跟你的同桌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指名说诗意,教师适时点拨,相机解决学生的疑问。*(这句话有些难度,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可以相机点拨)
C 你能体会出这句话作者又想表现什么吗?
D 请你们自己先试着自己读一读,然后再读给大家听。E 指名读。
诗人在看到了大林寺中的桃花不禁想到: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象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F 指名读。谁能读得更好。
3、教师:谁能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有的地方可以增加一些词语,使句子联系更紧密;说的时候,注意以一个诗人的语气来说。过渡:听了刚才同学说的,你有没有不同的体会呢?
(五)悟情朗读
1、请你们再自由的读一读,多读几遍,用心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本来已经以为春天就要离去了,想不到它还在山中的古寺里。诗人对春天有种什么样的情感呢?个性体验品读(指名读古诗)。
2、读后交流。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再带着感情读一读。(当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读出对诗的理解后,老师也参与进去)
3、整体感悟赛读听了大家读的,现在老师也想读,教师配乐范读。老师读得怎么样啊?那请你们也再试着好好读读,我们待会儿来个比赛,看谁能比老师读得更好。把全诗连起来读:“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读出诗的整体美,意境美。指名读(配上音乐读)(2-3人)
(六)试背古诗。
现在老师放着音乐,请你们自己试着背诵一下古诗,你可以边背边想象诗的情景,看看谁背得又快又好,自由背,指名背。你可以自由组合背。(2-3人)
(七)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了这首关于诗人白居易的古诗《大林寺桃花》,大家学得都很不错,老师这里还有几首白居易的诗歌,下课后,我们一起去读一读。
第五篇:山东省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弟子规》——柳桥晚眺
《柳桥晚眺》
教学目的
1、在老师的帮助下对照“解析”理解诗句的意思。
2、在背诵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背诵《柳桥晚眺》和《夜雪》这两首诗。
3、背诵并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在老师的帮助下了结古诗诵读方法,学会借助插图理解故事里包含的意思。
5、通过诵读感受股市的韵律美,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6、感受自然风光的魅力,培养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教学步骤:
一、课前引入、复习诗歌的知识
1.近体诗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一种诗体,也称今诗。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 其句数、字数、平仄、对仗、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主要有律诗和绝句。
2.律诗
①诗句字数整齐。分为五言和七言(简称五律、七律)。②规定诗句数量。一般每首八句(十句以上者称为排律或长律)。
③中间两联必须对仗。每两句成一联,八句律诗,计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末联)。其中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又,每联中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
④有严格的声律要求。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韵,一韵到底。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
3.绝句
每首定格为四句,以五言、七言为主,简称五绝、七绝,偶有六 言绝句。韵律与律诗相 同,只是不一定对仗。
二、课文分析详细过程:
1、简明了解诗人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山阴人。12岁即能诗文,一生著述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种存世。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
2、总体把握诗歌的情景
何谓“意境”?这里的“意”,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情);“境”是指客观世界(景),两者融为一体便成为意境。因此,意境是诗人借助于多种艺术手法而创造出来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物我同感的一种美好的艺术境界,是诗情和画意的完美统一。
诗人在河边听着鱼在水中跳跃,眼前的树林正等待着鹤鸟的归巢。悠闲的云儿不愿化作雨滴落下来,因此便在青山绿树之间飘来飞去。恬静的环境反映了诗人闲适的心情。
(一)创设情境解诗题
课始,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诗人白居易写的《大林寺桃花》,老师相机板书课题——大林寺桃花指名读“寺”字,齐读课题。谁能告诉我大林寺在什么地方?(检查学生课下收集的资料)
(二)检查预习课前提出预习要求: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收集大林寺的相关资料。
3)再读古诗,结合注释,理解诗意,看看你知道了多少?还有多少不知道的?)
1、检查识字情况。通过生字卡片指名读“寺”“菲”“觅”(其中“寺”字的字音较为特殊,所以决定多指名读几次)
2、这几个字放入诗中,你能读准吗?再请你们自由读读古诗。
3、指名读古诗。(检查读诗情况。看是否读通、读顺、读准。)
(三)初读感知:
1、课前,老师已经布置了一个预习要求。现在老师想请同学利用书上的注释来给我们讲讲这首古诗是什么意思?在讲给我听之前,请先把你的见解,把你明白了的,不明白的,都讲给你们四人小组的组员听听。
2、指名说诗意。
3、提出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根据问题进入下一步)
过渡:刚才几个同学说了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待会的学习中,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
(四)再读理解诗意:
1、古诗的第一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解决学生的问题。A 指名读
B 请你们同桌之间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指名说说。解决学生的相关疑问。C 你觉得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呢?试着体会一下,再读读。
D 指名读。(教师此时指导并且过渡:初夏时节,大地春归,各种花草都已经凋谢了。但想不到在高山中的大林寺内,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 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
E 指名读,齐读。
2、古诗的第二句“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解决学生的问题。A 指名读这一句。
B 读完后,跟你的同桌说说这句话的意思。指名说诗意,教师适时点拨,相机解决学生的疑问。*(这句话有些难度,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可以相机点拨)
C 你能体会出这句话作者又想表现什么吗?
D 请你们自己先试着自己读一读,然后再读给大家听。E 指名读。
诗人在看到了大林寺中的桃花不禁想到: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象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F 指名读。谁能读得更好。
3、教师:谁能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有的地方可以增加一些词语,使句子联系更紧密;说的时候,注意以一个诗人的语气来说。过渡:听了刚才同学说的,你有没有不同的体会呢?
(五)悟情朗读
1、请你们再自由的读一读,多读几遍,用心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本来已经以为春天就要离去了,想不到它还在山中的古寺里。诗人对春天有种什么样的情感呢?个性体验品读(指名读古诗)。
2、读后交流。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再带着感情读一读。(当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读出对诗的理解后,老师也参与进去)
3、整体感悟赛读听了大家读的,现在老师也想读,教师配乐范读。老师读得怎么样啊?那请你们也再试着好好读读,我们待会儿来个比赛,看谁能比老师读得更好。把全诗连起来读:“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读出诗的整体美,意境美。指名读(配上音乐读)(2-3人)
(六)试背古诗。
现在老师放音乐,请你们自己试着背诵一下古诗,你可以边背边想象诗的情景,看看谁背得又快又好,自由背,指名背。你可以自由组合背。(2-3人)
(七)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了这首关于诗人白居易的古诗《大林寺桃花》,大家学得都很不错,老师这里还有几首白居易的诗歌,下课后,我们一起去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