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级数控技术应用教学实施方案优化调整报告
上海群益职业技术学校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实施方案(2013级)优化调整报告 上海群益职业学校2013级“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实施方案”是以本专业2012级的 “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以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文件精神为指导,以中等职业国家示范校建设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结果,以上海市任务引领做学一体课改理念为引领,依据文件中有关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着力培养本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方针为指导,以数控技术应用岗位的学员的就业为导向,在总结我校目前已有的校企合作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社会调研邀请行业专家对专业所涵盖的岗位进行分析研讨,修订形成了数控专业订单培养,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制定了本专业的教学实施方案。
本方案确定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的培养方式,确定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培养内容,将基于生产情景的校企深度合作和学生适应实际生产相互融合,同时建立了相应校企合作机制和保障措施,提高专业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综合质量。
根据专业调研报告分析,学生毕业后在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能级提升,对数控专业毕业学生就业岗位要求发生较大变化,技能要求从单一到综合化发展,因此2013级“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相较于2011级、2012级在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方式上都有了较大的变化,相应的专业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包括课程设置和教学时间)上都有了较大的变动。下面将相关变动作以下说明。
一、近年来本专业教学实施方案的实施情况分析
2011级和2012级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分作两个方向,分别是数控车工方向和数控铣工方向,课程设置和要求大体相同,只是在《数控编程和仿真》和《数控加工实训》两门课程的学习中分别侧重于车工和铣工,学生按相应的方向分别考取《数控车工(四级)》和《数控铣工(四级)》职业资格证书。但是通过几年来的调研,我们发现这种专业方向的设置虽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也存在不足。学生的专业口径比较窄,操作技能比较单一,就业选择面也比较小。而社会和企业不但需要技能过硬,也需要具有广泛的适应性的学生。如果我们能够
拓宽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出技能更全面的学生,不但使学生拥有了更大的就业选择权,也能使学生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因而也将更受企业的欢迎。
1.企业及社会对毕业生的评价及要求变化
根据企业调研,用人单位对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的政治思想表现和职业道德予以肯定,大部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有“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实践操作能力比较强,社会交际能力较好,岗位适应快,容易适应企业。但也有一些不足,个别同学眼高手低不能安心工作;个别毕业生心理素质差,经不起批评,经不起挫折。有些用人单位反映我校毕业生动手能力与工作需要有差距,反映我校专业实践训练与岗位需求结合需要调整。较多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生理论知识迁移能力差,不能举一反三,且求知欲较差,不肯化时间脑力学理论知识。在专业知识方面,部分学生机械识图能力差,对机械材料及热处理知识缺乏。用人单位提出希望学校加强对学生全面综合素质教育,特别是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近些年,企业调研反馈的信息表明,随着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的不断出现,企业对数控毕业生提出新要求。
2.毕业生对在校学习课程的反馈
通过对毕业生的问卷调查,看出:毕业生对学校的总体教学工作评价较好,绝大部分毕业生认为学校的教学工作为中等偏上的水平,有部分学生认为已达到优秀。其中,90%以上的毕业生认为教师的教书育人、学生的学习秩序和自我管理为优良;在学校学习期间对工作影响最大的活动,实训、顶岗实习排首两位。大多学生认为在校期间数控中级工证书对就业都有帮助,在课程中《机械制图》、《数控编程与加工》等专业课都很重要,实训尤为重要。部分学生认为学校方面在专业教学方面还需加强的依次为实训环节、知识更新、专业知识、基础知识。认为在学校学习收获最大的是实践,通过学习动手能力较强,存在较大差距的是外语能力吃苦耐劳精神。
3.教师对课程实施效果的分析反馈
根据学校期中、期末教师对课程教学质量分析,大部分专业课程教学能按照课程标准实施,达到预期效果,平均成绩基本在70至89之间,最低为67.3,平均合格率在98%左右,最低为82%。教师对课程教学效果分析表明,课程教学
主要问题在于学生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差,基本依赖教师,对动手实践部分的内容相对感兴趣,而对理论学习排斥。特别是涉及职业技能鉴定的课程,应知合格率偏低。一方面,课程本身特性决定了课程学习难度高,一方面,部分学生自身不肯学,学习态度不端正。
4.在校学生对所学专业核心课程的座谈反馈
根据在校学生座谈会信息反馈,目前某些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有些脱离实际,有些课程的理论性太强,技术性要求太少;有些课程的课程设计没有落到实处,理论讲解较多,实践操作较少,将课堂的理论没有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等。学生反映,专业实训课程教学设施需要改进。希望学校一定要保证基础理论课、核心课、主干课的教学质量,并加强实验实践教学的力度,必须落到实处。语文、数学、政治这些基础课要更加精简、少占课时。
二、本次专业教学实施方案优化调整的建议
通过与相关企业及毕业学生的深入的调研,我们考虑将开设两个专门化方向,对原有课程进行整合,培养方案进行优化,对课程设置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使学生在二年级第二学期根据职业工种进行分班,分别学习车工和铣工知识和技能,毕业时可以分别达到《数控车工(四级)》和《数控铣工(四级)》的职业资格水平,考取相关资格证书。基于上述思考,我们依据培养目标和中职学生的认知能力,结合数控车工、数控铣工四级职业资格鉴定标准,打破原有的课程结构,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将知识和技能作了更为深入的梳理,分类,将课程作了重新的设计,不同课程之间相互整合,调整,从而不仅在形式上,更在内容上构建了一个优化的课程结构。
1.优化调整的主要依据
本次专业教学实施方案优化调整的主要依据是综合企业对毕业生的反馈、毕业生对在校学习课程的反馈,在校学生对所学专业核心课程的座谈反馈和教师对课程实施效果的分析反馈。
2、课程及课程内容的调整与优化
除了保留原有的一些课程外,不少课程都发生了大的变化。如课程名称的变化、课程内容的变化、课程标准的变化、课程性质的变化和课时数及时间安排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如原《机械制图》调整为《机械识图与计算机绘图》重点突出读图识图的能力和计算机规范绘制零件图,《机械制造技术》的前身是《机械制造工艺学》,不仅是名称,在内容上也作了更多的调整,使其更贴近企业,帮助学生更好的对机械加工制造的技术有更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而不仅仅局限于工艺部分。把《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和《数控实训》两门课进行综合,再根据职业工种对教学内容进行分解,形成《数控车削编程与加工》和《数控铣削编程与加工》两门课程,课程的内涵发生了较大变化,由于不少课程的内容作了大幅度的调整,因此相应的课程标准和课程性质都发生了变化。部分课程由原来的专业基础课程调整为专业技能方向课程,也有调整为公共任选课程。结合市技能鉴定的安排要求,课程进程也有较大的调整。
三、调整后目标效果的主要观测点与跟进措施
本次专业教学实施方案优化调整,目的是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培养满足企业要求的合格技能应用性人才,其目标效果的主要观测点是:
1.在校生对在校学习课程的座谈反馈。通过每学期学生座谈会,及时掌握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质量等情况。
2.教师对课程实施效果的分析。通过期中、期末课程考试(测验)成绩,教学质量分析,及时掌握课程教学情况。
3.职业资格取证率。教师、企业对毕业生的反馈。
4.校企合作修定课程实施方案和课程标准,适时召开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动态优化调整课程教学。
四、综述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实施方案”虽然经历了多次深入的研讨和修订实施,取得了一些进展,改善了一些困局,但问题还是存在的,同时社会还在发展,企业也在不断改革更新,学校、学生也在不断变化之中,新的问题也会不断出现,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还将紧紧结合区域经济的特点,企业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紧紧抓住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这条牛鼻子,不断开拓创新,不断改革,及时调整优化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结构,不断适应社会和企业以及学生的发展需要。
第二篇: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调研报告
江苏省张集中等专业学校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调研报告
为了适应经济建设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中等职业教育体制改革,满足社会对数控类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结合省市社会经济发展和我校的实际情况。我校申请开设数控技术应用专业。
一.学校基本情况
江苏省张集中等专业学校(原名铜山张集职业高级中学)创建于1983年,是一所以农类专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农村职业中学。1994年,被批准为江苏省合格职业教育中心校,1996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办学20多年,学校坚持艰苦创业,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规范管理,提高质量,彰显特色,走科学发展、内涵发展、集约发展之路。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科教兴农先进学校”“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先进单位”、“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德育特色学校”、“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首批“江苏省和谐校园”等,也成为中国青年星火技术推广培训基地、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和江苏省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目前学校已成为一所在苏北地区乃至全省有一定影响力的职业学校。
学校现占地334亩,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专任教师208人,“双师型”教师77人,占专任专业教师的61.29%,在校生3980名。学校基础设施完善,实习实训设备齐全,固定资产总值3915.1万元,实验、实习设备1657.4万元。目前学校开设现代农艺技术、服装设计与工艺、机械加工技术、数控技术应用、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电子商务、中餐烹饪、化学工艺、工艺美术等12个专业,主干专业5个,均为市级以上示范专业,其中现代农艺(种植)专业为国家级示范专业,服装设计与工艺、机械加工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为“十一·五”新一轮省级示范专业,现代农艺、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为省职教课改实验点,学校是省课改实验学校。这两个专业同时又是省级实训基地。学校不断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在向“高层次、高水平、高效益”发展目标迈进的同时,又与时俱进确立了“以人为本,服务三农,校企合作,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采用“紧贴社会办职教,围绕市场设专业,根据需求育人才”的办学方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社会倾心培养创新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一)数控加工设备在江苏和沿海地区的应用情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国防工业的迅速发展,国家对制造装备提出了大量急迫的需求。特别是2010年,我国机床市场消费金额上升到859亿美元,跃升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根据全国工业普查资料,我国机床拥有量约2378万台,但机床数控化率从2002年的2%提高到了近10%。在我国一些制造技术较先进的企业其机床数控化率也达到了15%左右。机床数控化率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需要近4万台数控机床。如果要实现国家提出的到2015年前数控化率达到20%以上的目标,需要增加大量数控机床及其配套的软硬件。同时需要一大批面向第一线的数控技术及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及维修方面的专门人才。
江苏长三角地处改革开发的前沿,在工业化进程中,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光机电一体化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电子信息、电器机械和石油化工正在成为三大新兴支柱产业;目前,汽车制造业、家电制造业、信息产品制造业、模具制造业迅速发展,所有这些行业的零件加工质量高、生产柔性化要求高,大量使用数控加工设备。近年来,伴随着江苏地区汽车制造业的迅猛发展,江苏地区的数控设备数量持续增加。无论是数控机床、数控设备制造业,还是汽车模具制造业,都在使用先进的数控技术。特别是模具制造业,已经占据全国模具制造半壁江山,数控设备的使用更为普遍,随话说 “要加工好的模具,必须用好的数控设备”。
大量个体、私营、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除了一般不需要数控技术的开发人员之外,对各种数控应用人员都有大量需求。特别是由于这些企业人员比较精干,数量不太多,更加需要既精通数控加工工艺、编程,又能熟练操作数控机床,同时对数控机床的维护维修有一定基础的复合型的技术人才。
(二)数控技术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情况
数控设备的大量应用必然促进对数控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专业技能人才需求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装备制造企业是数控机床应用大户,也需要大量数控技术人才。这些企业近年来效益较好,任务饱满,但企业技术与设备的更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无论是数控加工工艺编程人员,还是数控机床操作人员都很缺乏。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大多数国有企业职工的收入偏低,对数控人才吸引力不强,这是造成数控人才普遍缺乏的主要原因。有时甚至出现一个数控人才的流失,造成企业数控设备停工,给企业造成很大损失的现象。
2.随着非国有经济的飞速发展,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数控人才更是供不应求,主要集中在模具制造企业和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大量民营、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更加需要既精通数控加工工艺、编程,又能熟练操作数控机床,同时对数控机床的维护维修有一定基础的复合型的技术人才。特别是长三角,模具制造业相当发达,水平处于全国前列,模具的制造离不开数控,然而这方面人才在江苏还非常缺乏。所以,当前对数控专业的技术人才是急于需求的。
三、我校开设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我校开设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必要性
1、现在的职中学生对数控类高新技术特别感兴趣,在这类专业方面的就业意向非常强烈。
2、通过我们对多家企事业单位对需要数控操作人员的调研,近年欠缺岗位不断上升,表明了当前数控类企事业对“数控技术应用”人才还是求大于供,且具有逐年增加的势头。
可得出这样的结论,社会对数控技术操作人员需求空间很大。职业技术学校为当地培养适用人才,是我们的重要任务。因此,我们经过分析,认为我校开设“数控技术与应用”专业是很有必要的。
(二)我校开设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可行性
掌握了调研得到的第一手材料后,根据我校的设置本专业的实力,我们对学校确定开设“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可行性进行了严密的论证。
1、我校开设“数控应用技术专业”的实力强大
我校是首批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的教学设备设施功能齐全,实训室场充足,现有机电实训室、机械加工中心、计算机房,数控机床近20多
台,我校数控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持有技师证的2人,持有高级技能职业资格证的3人,教师无论从学历,职称到操作技能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2、我校设置“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外在条件好
江苏经济正在向规模化、高科技化发展,需要大量的数控技术应用和管理方向的人才,而且逐年增加。因此,学生毕业后就业和专业对口方面不成问题。
综上所述,开办控技术应用专业是必要的、可行的。我校具备开办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条件,并将继续为此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调整
1、课程整合与调整
整个课程体系不讲求理论知识的系统及完整,而强调职业岗位的针对及应用,一些专业基础及专业技术课程要整合为综合的主干课程,这样有利于教师对专业课程内容设置的统一调整,也便于教师向技能型转化,便于增设强化技能的实训环节:如数学应以够用为度要压缩;机械制图应以读图为主,为配合企业用人,加强学生就业,增设计算机绘图强化训练环节,最终要求学生取得中高级绘图员资格证书;机械制造基础含金属材料及热处理、金属工艺学;机械制造工艺及夹具工艺与夹具的基础知识,将设备、工装和工艺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完成制造工艺及工装设计的能力培养,生产实习及课程设计环节要强化训练企业现场工艺的编制和工装的设计,最终由教师与企业技术员协同给出学生成绩;数控技术专业更应增设较大的数控加工编程的强化实训环节,最终要求学生拿到国家数控操作工艺员中级证书。
2、实施模块化课程教学
模块式教学最主要特点是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为目标。模块单元就是把数控技术中某一特定技能和知识点完整、准确、简明的表述出来,可将数控专业的课程中的原理知识尽可能简单化、通俗化、直观化,操作技能的培训尽量按步骤、按计划,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按照“任务驱动模式”,高质量的完成。这样,学生首先明确了学习目标,然后亲身体验每个教学环节的过程,自主学习自由发挥,容易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成就感、满足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模块教学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和职业素质,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充分体现了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为学生
毕业或进入职业岗位创造条件。
3、明确服务要求、推进公共基础课改革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在进行专业课程开发同时,提出了公共基础课应服务于专业教学的要求。一方面要强化服务专业功能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精简与专业培养目标相距较远的教学内容。对英语教学提出“听得懂、说得出”的要求;对数学提出加强三角函数、一元二次方程、概率统计等要求;对科学技术基础课程提出加强新能源和环保等要求;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提出对常用软件熟练应用的要求。
4、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文化素质教学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将社团活动、社会活动、科技文化类选修课、创新教育等选修课纳入课程体系,并在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教学团队中形成了“每个老师都是素质教育老师,每门课程都是素质教育课程”的共识。
5、积极推行形成性评价,探讨教学考核方式方法
我们探讨了通过多种渠道和多种方法收集、综合和分析学生日常学习的信息;了解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爱好兴趣和需求。制定了利于学生专业潜力的发展的考核方式和方法,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估和评判,即:不仅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的评价,而且也重视对学生情感及行为能力的评价。
按照形成性评价的要求,改革各专业理论课,尤其是实践性课程和实训课的考核方法,采取平时成绩、实际操作考核、产品生产等多种考核方式,全面衡量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过去一张试卷定成绩的做法,使课程评价更科学。
6、构建与学分制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我校全面实施学分制。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是要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提高学习效率,运用“宽基础,活模块”为主要特征的集群式模块课程,在各专业中设置不同的专门化方向,逐步加大选修课的比例和大量开发选修课。课程体系的结构由必修课模块、限选课模块和任选课模块组成。其中,必修课模块由公共基础课模块、专业主干课程模块、专业技能教学模块(由实习、考证和毕业实习组成)组成,限选课模块按不同的专门化方向的课程或升学复习课程构成。学生学习完公共基础课模块之后可
以重新选择专业,学习完主干课程模块之后可以选择专门化方向模块或升学复习的模块。
第三篇: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模式改革调研报告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模式改革调研报告
【摘 要】为进一步摸清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师和学生对项目教学的了解和熟悉程度,特别设置中职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师和学生调查问卷表。针对教师的调查问卷设计提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教师的基本信息,教师在数控专业教学情况,教师参加培训经历、教师教学能力标准、教师参加何种培训方式等。
【关键词】教学;模式;改革;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对职业教育办学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而办学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师资水平。如何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追求教学的最大效益,进而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一直是困扰中职教师难点问题。
二、调研目的
淡化原有的应试功能,关注学生在课程发展中的需要,突出评价的激励与控制功能,激发学生的内在发展动力,增强其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让其有学习的成就价值感;促进其专业技能的不断进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加强就业适应性。同时为了了解我校示范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师和学生对“项目+任务”教学方式的认识以及教师和学生对项目教学法的培训、学习、评价和课程建设等情况的了解,为示范校建设各门学科教学大纲和教材标准的制定提供一定依据,以便为示范校的教学改革、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三、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方法主要有座谈法、问卷调查法、文献法、电话调查法和实地考察法
四、调研分析及结论
1.调研问卷数据分析
从学生调研问卷分析可知学生不知道项目教学法的占67.2%、喜欢“项目+任务”的学习方式占65.8%、喜欢应用“项目+任务”教学的老师占58.2%、对“项目+任务”的课程感兴趣57.8%、看过“项目+任务”相关的书籍较少的占58.2%、自学时碰到“项目+任务”相关难题请教老师的47.1%、项目+任务教学效果好占36.1%、“项目+任务”学习占43.2%、在“项目+任务”学习过程中,你的收获一般70.1%、中职开始学习“项目+任务”教学法的占61.1%、中职学校的同学没有学习过“项目+任务”教学占59.1%、数控专业课程中使用项目教学法课程有数控编程、机械基础、学校所有专业课都可以使用“项目+任务”进行教学的占64.2%、实训课是应用“项目+任务” 进行教学的占61.2%、“项目+任务”对你其他科有帮助的占52.3%、学校教师应该在“项目+任务”教学作传统教学方面改善占50.7%、教师应该进行“项目+任务”教学培训占74.6%。
从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师调查问卷分析可知:教师的基本信息是从事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专职教师很少,大多半路出家的较多,职称相对较低、年龄结构较年轻。教师在数控专业教学情况,从事专业理论教学的教师较多,从事专业实践的教师大多从企业、行业聘请较多。教师参加培训经历看参加项目+任务培训较少、各类培训中在职培训较多、参加市级、国家级培训和时间在增,出国培训很少。教师教学能力标准是否具备“项目+任务”教学的职业能力增强、具备“项目+任务”知识能力增强、具备“项目+任务”实践能力增大、应用“项目+任务”教学能力较好、教学研究能力较少。教师参加“项目+任务”职教理论课程培训较多、“项目+任务”专业核心课程增多、“项目+任务”专业一般课程较少、“项目+任务”实践课增多。
2.分析结论
项目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生都动起来运用自己的技能和知识完成项目任务。教师除了做指导性工作之外,还必须加强项目任务实施每一步的考核,考核实现“零距离”,准确把握每一位学生的技能和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进一步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强化过程考核,达到“以考代管”的目的。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分阶段、分项目进行教学和评价,不断完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结构机制。
(2)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分别考核,其中实践能力考核占较大比重,强化专业教师和企业实训教师的评价能力。
(3)项目学习各个阶段都可成为考核过程的一个标准,素质表现在考核结果中应有体现。充分体现学生的自评、互评、他评。
(4)加强合理的师资队伍建设和培训,优化师资队伍建设评价机制。发挥企业办学优势,实现真正意义的校企合作,强化企业评价机制。
(5)要有多媒体教室采用软件教学,这样既节省资源又使学生易学易懂。
(6)不再以传统的期中和期末考试作为衡量学生成绩的标准。应注重和建立学生、教师、家长、企业和职业鉴定机构间评价体系。
五、改革思路及建议
教学模式改革思路
1.通过项目教学,整合教师知识结构,提升教师的原有实践经验,使教师知识和能力得到内化的。
2.同一个项目的教师围绕达成共同目标而相互间开展学习交流和合作性的互动,使教师尽其所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3.教师参与到项目中,走近学生,做学生的朋友,尊重每一位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促进教学相长。
4.由于中职生存在好奇、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力不强,渴望寻求成就感等特点,基于项目的学习过程可以很好的适应学生的特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好的改变了学生厌学状况,旷课、上课睡觉、上机玩游戏的现象大大减少。
5.项目教学活动,让学生能运用知识、原理、方法于项目的分析、规划与实施之中,有助于挖掘学生潜能,提升创新能力,培养综合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
6.基于项目的合作,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加强交流和互动。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共同提高。
通过教学实践证明,项目教学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核心是:不再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教育的唯一目标,或者说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结果,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边做边学,把看到的、听到的、手上做的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王荪馨.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建设的探讨[A].2008
[2]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周中克.数控加工工艺信息平台[D].西北工业大学,2001年
[4]魏保立.数控技术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第四篇: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企业调研报告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企业调研报告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大批境外企业的涌入,中国正在逐步变成“世界制造中心”。机械制造业传统的加工方式,已逐步被数控应用技术的加工方式所取代,从大批量的生产规模到单件小批的生产规模,数控加工均被广泛采用。由于数控技术迅速发展,相关数控技术的人才培养已成为各种层次学校的热点。我校也于2003年开办了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配备了师资力量,花巨资引进数控设备,建立了实验室、实习场所。目前如何培养适合于我校中职层次的数控技术人才,如何确定目标定位和计划,毕业生的能力结构需求以及毕业生就业岗位分布状况等,已是该专业建设重要课题。
因此,我组织了专业部分教师于2007年11月,浙江、广东等沿海地区53家企业发出了有关企业人才需求在培养目标与能力结构要求等方面的调查,收回30家的调查表。同时,对龙记集团等21家企业进行了实地考察并认真听取了各类用人单位对中等职业学校数控人才培养的建议。在这51家企业中,民营企业占40%,外资企业占20%,国有企业占11%。机械类企业占80%(其中数控企业32家),电子类企业占4%,机电类企业占16%。现就这一次企业调查的具体情况做一个汇报。
一、企业数控人才需求层次
根据调研情况,我们可把数控技术人才分为三个层次:
1、“蓝领层” “蓝领层”是指在生产岗位上承担数控机床的具体操作及日常简单维护工作的技术工人,在企业数控技术岗位中占75%,是目前需求量最大的数控技术人才。
所需知识与能力结构:掌握数控机床结构的基本知识和机械加工与数控加工的工艺知识,具备数控机床的操作、日常维护和手工编程的能
力,了解数控加工的自动编程。
这类数控技术人才可通过中等职业教育来培养,企业也可依靠自身力量从普通机床操作工中培养。
2、“灰领层”“灰领层”是指在生产岗位上承担数控编程的工艺人员和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人员,这类人员在企业数控技术岗位中占20%,其中数控编程工艺员占9%,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人员占11%。所需知识与能力结构:
数控编程工艺员:掌握数控加工工艺专业知识和一定的模具制造基础知识,具备数控机床的操作、日常维护和手工编程的能力,能运用至少一种三维CAD/CAM软件进行三维造型和自动编程。此类人员在模具行业尤其受欢迎,待遇也较高,这类数控技术人才可通过高等职业教育来培养。
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人员:掌握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知识,掌握主要数控系统的特点、接口技术、PLC、参数设置和机电联调知识。具备数控机床的操作、手工编程和数控机床的机械和电气的调试和维护维修能力。此类人员需求量相对少一些,但也非常缺乏,是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抢手人才,待遇较高。由于此类人员专业知识与技能要求较高,可能通过本科或高职教育作基础培养后,经企业大量实际工作经验积累不断提高。
3.“金领层”“金领层”人员具备并精通数控操作、数控工艺编程和数控机床维护、维修所需要的综合知识,并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大量实际经验,知识面很广;精通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设计和数控系统的电气设计,掌握数控机床的机电联调;能自行完成数控系统的选型,数控机床的安装、调试、维修和精度优化;能独立完成机床的数控化改造;
适合于担任企业的技术负责人或机床厂数控机床产品开发的机电设计主管。
二、数控技术人才的学历状况
调研数据表明,60%的数控技术人才为中专及以下学历,28.4%为大专学历,仅有10.6%为本科学历,本科以上学历仅占1%。可以看出,中等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数控技术人才培养方面大有可为。
三、数控技术人才的来源渠道
调研数据表明,企业现有数控技术人才中,依靠企业自身力量培养提高的占26%,而直接从学校招收的学生占58.3%,从社会招聘占15.7%。这说明:
1、职业院校学历教育培养的数控人才还很难完全满足企业的需要。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具有不同程度的英语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机械和电气基础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动手能力,但由于在校期间难以积累工艺经验,实际动手能力差,难以满足企业对数控人才的要求。
2、数控人才的培养并非高不可攀,企业可以依靠自身力量从普通机床操作工中培养。这就要求职业院校进一步拓展办学功能,加强校企合作,根据企业用人“订单”培养人才,也要为企业职工提供在岗、转岗数控技术培训。
四、对职业素质的要求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越来越重要,企业往往要求毕业生能够同时拥有多方面的技能,要求基本功扎实,应用能力较强,能够团结协作,富于开拓和创新精神,要敬业爱岗,踏实肯干,吃苦耐劳,实际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很强的社会竞争力。
在业务方面和专业技术方面占有较大的优势,具体而言要思想积极,政治素质高,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创造性强,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综
合表达能力;善于钻研,谦虚谨慎,勤学好问,能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能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业务中起骨干带头作用,生活作风正派,人格健全,有较好的人际关系;整体观念强,有团队协作精神。
五、企业对我校毕业生的综合评价
为了更准确了解我校往届数控专业毕业生的工作情况,专业科和就业指导中心利用此次实地考察的机会对往届毕业生进行了一次回访,并进行了企业对我校数控专业毕业生综合评价的问卷调查。总共调查了8家企业,156名毕业生。
调查的统计数据显示,企业对我校数控专业毕业生的称职情况的评价较好,满意度较高。综合评价为17%优良,83%称职,0%不称职。数据说明数控专业毕业生在社会中的反应良好,基本能经得起社会的检验,基本能够胜任本职工作,适应相关岗位的要求。另外,调查还包括了企业对毕业生其他素质项目的评价情况。企业对毕业生的职业道德的评价为5%好,95%较好,0%一般,0%差;企业对毕业生专业业务知识的评价为
4.7%好,95.3%较好,0%一般,0%差;对毕业生的基本素质的评价为8.4%好,91.6%较好,0%一般,0%差。数据说明用人单位对数控专业毕业生的职业道德、专业业务知识和基本素质较为认可,毕业生在企业中能够表现出较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数控专业开展的职业素质教育对学生今后的就业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从总体来讲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是正确的。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学生专业理论知识转化能力较差,很难将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2、学生对技能的熟练程度和企业的要求有距离;
3、学生在学校进行的专业实训和企业真实的生产环境有距离;
4、学生专业面不宽,造成就业口径过窄。
为了达到教改方案的培养目标和业务规格要求,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
1、紧扣两个环节。要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专业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应用性实用型人才。决定了学校课程设置的架构必须紧扣“实用”、“实训”两个环节,把岗位技能培养融入到课程体系中去,使课程教学与技能培养充分“对接”。
2、完善和加强数控专业的实训室建设
我校数控专业虽然有了多个实训室,但是在设备数量上和设备先进性上还有差距。还应该建立数控综合实训室,包括数控线切割机、数控雕铣机、快速成型机等设备,以实现和企业的无缝对接。
3、坚持开放式的办学体系,实行校企联合,产、学、研一体化虽然我校在数控专业的实训上投入了较多的资金,实训设备条件也相对较好,但是和企业的真实环境总是有距离的,作为学校不可能投入太多的资金。我们可以利用校企联合、工学结合的方式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在办学中坚持学校走出去,老师走出去,学生走出去,课程要走出去。同时,我们也可以把专家学者请进来作高层次的学术报告,也可以请有公司一线工作实践经验的工程师来给我们的学生讲学,一些课程也请外面工程师来上,甚至可以让企业办到学校来。
4、推行“一专多能、一生多证”
要安排学生多工种的专业实训,培训学生多方面的技能。同时要充分利用节假日和双休日的时间,让所有实训室向学生开放。这样不仅
充分利用了现有的实训场地,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也为学生考取多个技能证书提供了条件。
通过本次调研活动,我们获得了大量第一手信息;通过调研,我们也得到了许多启发。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除了继续加强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之外,还应更进一步强调对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注重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同时增加学校与企业的交流,为学生的就业和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随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走校企联合、工学结合的办学之路将是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发展方向。
刘毅斌
2007年12月18日
第五篇: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总结2010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
2010教学总结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2010教学总结
2010年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全体教职工继续深化教学改革,狠抓常规工作。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主线;以创和谐校园为重点,结合本专业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中的引导作用。经过学校领导和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局工作要点为指导,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以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为前提,以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大力开展教研活动为载体,以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以全面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为宗旨,科学规范实施目标考核细则,努力开创专业教学工作的新局面。
二、本教学工作任务和目标:
(一)加强教学工作管理,完善、调整并落实好教学工作考核机制。
(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确定教学质量标准。
学生公共课平均要达到70分,及格率要达到70%,优秀率达15%。基础理论课平均分要达到70分,及格率要达到70%,优秀率达10%。专业课平均分要达到70分,及格率要达到65%,优秀率达10%。
三、本学期主要工作要求及完成工作任务的概况:
(一)加强教师培训工作,抓学习,督练功,搞培训,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1、组织教师参加进修部门组织的学习,及时掌握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改革最前沿成果,掌握最新的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
2、组织好教师的业务学习,积极开展教师自我学习,团队学习,学习内容为新课程理论及《大纲》和教材。学习理论要与备课、课堂教学实际结合起来,在教材挖掘上要吃透教材,驾驭教材。不定期的进行业务测试,重点考察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二)、优化教学结构,大力开展教研活动。
1、集体备课:
各层次的集体备课均要按“项目教学法”进行操作。
2、教研课活动:
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活动主题要紧紧围绕本的教研目的进行。研讨的学科有:机械基础、机械制图、数控加工、CAD/CAM等学科。
(三)、加强教学工作全程管理
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科学、合理地编制课程表。按《课程计划》开齐学科,开足课时。突出抓好课外活动类课程的设置。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备课、上课、评价(作业)、考核的管理。
(1)、备课
书写要工整,数量上要保证一周储备课,严禁备堆课。
教案编写上,在常规要求基础上强调的有以下几点:
①、教学目标制定要科学、合理、符合实际,叙述要明确,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
②、教学流程要落实教学目标。③、各种课型(新授、练习、复习、测试)课的课堂教学结构要符合常规要求。
(2)、上课
立足体现启发式教学模式,利用一切可行手段组织好课堂教学,做到课堂教学环节齐全、内容充实,准确完成课堂教学设计,注重教学艺术,准确传授知识,注意培养学生能力,正确运用教学手段和方法,与常规教学结构上相同,突出各环节的分层指导。
(四)实习的管理及实习教学工作:(1)组织学生学习各项操作规章制度
(2)凡是分组实习,必须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3)分工种实习,实习教师要有课题、时间的安排、分步要求、课题完成标准。
(4)实习车间有实习指导教师和维持纪律的教师,保证实习安全。
五、存在的问题和经验教训
尽管教研室在本学期做出了许多工作,但常感到力不从心,导致有的工作不能够按照设想高质量的完成,主要原因一是教研室团结力量不够,二是老师增强了科研的意识,但不知道从何入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立足岗位,开拓进取。注重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研室的和谐,有了团结就有了稳定,有了稳定才能发展,在各位教师的努力下,在工作中不断总结、提高,本专业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和效果,为下一阶段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