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财务战略的本质
现代财务管理不仅要有科学、精细的日常管理,更需要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战略思想。本文借鉴战略管理的思想,对财务战略的本质和基本范畴作以下探讨。
一、财务战略的本质
对财务战略的本质,目前理论界虽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但在一些基本问题上还是达成了共识。譬如,财务战略是对企业财务活动的整体性决策,其着眼点不是当前,而是未来,是立足于长远的需要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发展所作出的判断。但在对财务战略的目的、范畴、依据等问题的认识上还存在着分歧。笔者认为,财务战略是战略理论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应用与延伸,它既具有一般战略的某些共性,又具有自己的特性。科学地界定财务战略的本质,既要反映其“战略”共性,又要揭示其“财务”个性。
(一)财务战略的“战略”共性
1.全局性。财务战略是以整个企业的筹资、投资和收益分配的全局性工作为对象,根据企业长远发展需要而制定的。它是从财务:的角度对企业总体发展战略所作的描述,是企业未来财务活动的行动纲领和蓝图,对企业的各项具体财务工作、计划等起着普遍的和权威的指导作用。
2.长期性。制定财务战略不是为了解决企业的眼前问题,而是为了谋求企业未来的长远发展。因此,财务战略一经制定就会对企业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的财务活动产生重大影响。
3.导向性。财务战略规定了企业未来较长时期内财务活动的发展方向、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基本途径和策略,它是企业一切财务战术决策的指南,企业的一切财务活动都应该紧紧围绕其实施和开展;
4.风险性。由于企业的理财环境总是在不断变化,因此,任何企业的财务战略都伴随着风险。财务战略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财务决策者的知识、经验和判断能力。科学合理的财务战略一旦实现,会给整个企业带来勃勃生机和活力,使企业得到迅速发展;反之,则会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甚至破产。
5.适应性。现代企业经营的实质,就是在复杂多变的内外环境中,解决企业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和经营目标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问题。财务战略把企业与外部环境融为一体,注重观察、分析外部环境的变化及其给企业财务管理可能带来的机会和威胁,因而大大增强了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
6.动态性。战略是环境分析的结果,环境的变化必然引起战略的变化。一般来说,当理财环境变化不大时,一切财务活动都必须按原定财务战略行事,充分体现财务战略对财务活动的指导性;当理财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财务战略就应作适当的调整,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二)财务战略的“财务”个性
1.财务战略在企业战略体系中的相对独立性。企业战略具有多元化结构的特征,它不仅
包括企业整体意义上的战略,而且包括职能层次上的战略。财务战略作为企业职能战略之一,其相对独立性主要取决于以下两个基本事实: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不再只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附属职能,而是有其特定的相对独立的内容;②财务活动并非总是企业的“局部”活动,而是有着许多对企业整体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内容。
2.财务战略地位的从属性。财务战略作为企业战略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尽管它有其自身的特色、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它必须服从和反映企业战略的总体要求,应该与企业战略协调一致,并为企业战略的顺利实施和圆满完成提供资金支持。
3.财务战略谋划对象的特殊性。财务战略是对企业财务活动的一种谋划,其目标是谋求企业资金运动最优化。财务战略要解决风险与收益的矛盾、收益性与成长性的矛盾、偿债能力与盈利能力的矛盾、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的矛盾等,这一系列矛盾都是由财务战略谋划对象的特殊性引发的。
4.财务战略实施主体的全员性。从纵向看,财务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应是企业经营者、财务职能部门经理、基层财务部门三位一体的管理过程;从横向看,财务战略必须与企业其他战略相配合,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各个方面,并最终由经营者负责协调。因此,财务战略管理实际上是以经营者经营战略为主导、以财务职能部门战略管理为核心、以其他部门的协调为依托而进行的全员管理。
通过以上分析,财务战略应定义为:为了谋求企业的长远发展,根据企业战略要求和资金运动规律,在分析企业内外环境因素的变化趋势及其对财务活动影响的基础上,对企业未来财务活动的发展方向、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基本途径和策略所作的全局性、长远性、系统性和决定性的谋划。
二、财务战略的基本范畴
财务战略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各种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任何一项要素的构建出现失误,都会影响整个战略系统的运行。科学、合理的财务战略,应该是一个各种战略要素协调一致、互相配合的完整体系。财务战略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基本范畴:
1.财务战略思想。财务战略思想是企业制定和实施财务战略的总体指导思想,它由一系列原则、方针和理念构成。财务战略思想是财务战略的灵魂,它贯穿于财务战略管理的全过程,是决定财务战略成败的关键。
2.财务战略目标。财务战略目标是根据财务战略思想及企业总体战略的要求,在分析企业内外理财环境基础上制定的未来较长时期内财务活动的总体目标。财务战略目标是财务战略思想的具体体现,它规定了企业未来一定时期财务活动的方向和任务。制定财务战略目标要注意两个问题:①先进性与可行性相统一。财务战略目标只有具有先进性,才能激发职工士气,调动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但财务战略目标又必须建立在可行的基础上,使各部门和职工通过主观努力,有能力实现目标。②要注意长期、中期、短期目标的衔接,保证三种目标的连续性和继起性,避免出现目标链的脱节。
3.财务战略重点。财务战略重点是指对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决定作用的重大而又薄弱的环节、项目和方面。企业在确定财务战略重点时,要分析主观条件,将自己的优势力量集中起来,通过“点”的突破,推动企业整体经营活动向最好的方向发展。财务战略重点的确定必须做好两方面的工作:①明确财务战略目标。只有认真分析财务战略目标体系,明确其任务要求,才能正确地确定财务战略的重点。②寻找投资报酬率最高的项目和业务,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4.财务战略措施。财务战略措施是指企业为实现财务战略目标而采取的具体手段和方法,是财务战略行动方案的具体化。制定财务战略措施,应突出财务管理的特点,体现资金运动规律和财务活动各阶段的特征和要求,以保证财务战略目标的顺利完成。
第二篇:战略领导力的本质和特点
战略领导力的本质和特点
要深入理解战略领导力的本质和特点,自然不能不从它与战略的内涵及其关系的分析开始。通常认为,战略具有三个最基本的要素,即战略是一种思想,一种计划,一种行动。战略的本质和起点是思想;法国著名战略家博弗尔就说过:“战略就是思想方法。”战略的目标和终点是行动,否则思想就会成为空谈;思想与行动之间的桥梁,就是计划、方案,借助于计划、方案和战略实施的主体,即战略家、战略领导者,使三者构成完整的有机整体。因此,从角色上说,战略家包括战略思想家、战略谋划家、战略实施与指挥家。三种角色可以集于一身,也可以分别由不同的领导者担任。战略领导者的战略思想创新、计划制定、指挥实施能力都属于战略领导力研究的范畴。
现代领导学强调,领导不能离开被领导者,不能离开一定的组织或团队而存在。具有一定规模的组织一般都有三个层级,即战略领导层、运行层和团队层。而处于战略领导层的领导者,尤其是主要领导,就是战略领导者。所以战略领导人通常是指一个组织的领导班子成员,尤其是指高层次的主要领导者。广义上说,战略领导可以泛指一个组织或团队的领导成员。
战略领导力,主要是指与战略领导者职位权力与非职位权力相统一的领导力。英国著名领导学专家约翰。阿代尔曾说:“战略领导人职责的根本特征是对整体负责,为整体行事。”这种能力概括地说,就是战略领导人应具备的为整体行事的能力;同时,它也常常泛指一般领导者的能力建设与开发中那些带有根本性、关键性的领导能力,这就涉及到每一个领导者的领导力发展了。所以,战略领导力最本质的含义就是战略领导人(或每一个领导者)的核心领导力。
著名战略领导力专家谭小芳老师表示,所谓战略领导力,是指领导者选择战略的能力和执行战略的能力。领导者是战略决策者。领导者的战略决策对组织的存在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领导者又是战略执行者。领导者只有把自己及其团队所制定的组织战略付诸行动、变成现实,才能够体现存在意义和工作价值。领导者的选择能力和执行能力,取决于领导者的领导力。
众所周知,战略领导力正在成为企业致胜的关键。著名战略领导力专家谭小芳老师表示,随着市场变化速度越来越快、竞争日趋激烈,仅仅有低水平的执行力已经不能引领企业走向成功,所以,中国企业的总经理急需修炼战略领导力。中国管理学界流传着四句话:“思路决定出路、态度决定前途、细节决定成败、战略决定命运”。战略是决定命运的关键。哈佛商学院前领导力研究项目主管、世界著名高管辅导师罗伯特。哈格罗夫强调,“比战略重要的是领导力”。但对领导力的考察,会碰到两个问题,一是各类各级领导者中,谁的领导力发展尤为重要;二是诸种领导力中,什么样的领导力发展尤为重要。对此,我认为,“在诸多领导者中,战略领导者的领导力尤为重要,在诸种领导力中,战略领导力尤为重要”。
家是专家的意思。专业,是我们对企业家的基本定位。企业家要是一个经营企业的专家,一个看不透行业实质、不懂战略的人是不能称为家的,所以企业家首要任务是要学会制定和实施战略。有人强调执行,有人强调细节,但这些说法都只从特定的角度说明了问题的一个方面。在“执行”与“细节”之上,有一个更重要的东西在决定着企业的命运与前途,那就是战
略。美国人马克。麦克内利挖掘我国《孙子兵法》的战略智慧,写了一本名叫《经理人的六项战略修炼》的著作,非常有名,被微软、IBM等企业推崇,其中译本的封面有一句话非常警醒入:“忽视战略,仅关注战术和执行,就会给企业带来灾难。”今天,把美国学者的这句话奉送给中国企业家们,我想是非常及时也是非常必要的。
当众多世界500强的CEO们在强调“现在是战略致胜的时代”的时候,我们的企业家也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向更多的人传递自己的战略设想了,从重量级的柳传志、李东生等纷纷走到前台,参与各种论坛互动,到众多中、小企业的广宣策略中不断体现自身企业的目标等,不一而足,甚至当你在某个胡同里买茶鸡蛋时,老婆婆一边找你零钱,一边还轻轻的告诉你“因为这个胡同卖蛋的不多,又经常有上班族打此经过,所以决定在此设点”等等。似乎战略及战略管理已经妇孺皆知了。这当然是件好事,至少表明我们的企业家思想上已经和世界接轨了。
未来,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将主要取决于企业家的战略修炼。今天和未来的中国企业家,必须能够做好战略上的抉择,塑造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善于分析和把握企业的战略环境。如果中国的企业家在战略定位、战略境界、战略思维、战略运营、战略底蕴等方面的修炼不到家,将会有相当多的中国企业出现战略问题,爆发企业灾难。如果中国的企业家不善于分析环境,不能把握时代的特点,企业就会迷失方向,遭遇难以预料的结局。如果中国的企业家不懂得利用资源、开发资源和整合资源,中国企业的能力、尤其是核心能力就不会培植起来,培植起来了也难以巩固和发展。
首先,让我们从战略的源头,仔细探寻战略制定、管理的过程吧!在《三国演义》中最著名也最重要的战略规划,是诸葛亮未允诺刘备出山相助前,所提出之“隆中对(”应对之法)。当时诸葛亮告诉刘备:“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刘备闻言后曰:“荆州刘表,益州刘璋,皆汉室宗亲,备安忍夺之?”孔明曰:“亮夜观天象,刘表不久人世。刘璋非立业之主,久后必归将军。(预测)”刘备从之,并在经过赤壁之战、借荆州、西进取川后,果真成鼎足之势。
我了解到,世界500强的企业都有两个外脑,一个是法律顾问,一个是营销(战略)顾问。我们可以统计一下:国内的很多中小民营企业里几乎都没有一个好的营销策划部门,公司更没有外聘营销顾问这一职位,也不会聘请外脑——基本上,生产,策划,营销——老板是三位一体。“战略太高深了”,这从来就是一个错觉,而各位专家学者们所撰各种战略管理方面高高在上的专著,则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谭老师则认为,战略管理并不高深,问题是在于你如何去操作。战略管理一句话就可以概括:战略就是方向,定位就是取舍,决策就是谋断。但也不可否认——中国企业所犯的最大、最普遍的错误就是战略错误,而更可怕的错误是我们的企业家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所犯的错误是战略性错误而一直在细节上找原因。著名战略领导力专家谭小芳老师表示,中国企业最薄弱的环节是战略环节,最大的误区是战略的误区,最需要转变的是对战略的偏见,最缺乏的能力是制定正确战略的能力,最应当提高的是战略管理水平。
从20年前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普哈拉哈德和哈默首倡“核心竞争力”论,到如今充斥于机场书店林林总总的经管类书籍中的那些“江湖”观点,无不都在探寻企业成功的奥秘,并且给
出各种新锐、奇特的观点。有人说“执行决定一切”,有人说“细节决定成败”。没错,执行力、细节都是企业运营所必需的,是数学意义上的必要条件,那么什么是企业成长的充要条件?100多年来企业成长的实证经验告诉我们,持续拥有一整套凸显创新性、差异化、个性化,符合社会需求的商业模式,是决定企业不断成长、持续成功的根本所在,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企业战略。没有战略的企业可以“火”一时,但“活”不了一世。
谈到战略管理就不能不提及到两千多年前,我国春秋战国时代诞生的伟大军事家孙子和他留给我们的《孙子兵法》,他既是一位著名的战略家,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而《孙子兵法》既是一部举世公认的军事思想的名著,同时也是一部中国哲学史上的经典名著。《孙子兵法》所体现的核心却是它所揭示的具有普遍性的战争规律;而成为后世在各个不同领域规律运用的典范。其哲学化的阐述在于在敌与我、强与弱、利与害、进与退、胜与负等军事矛盾形式中,把握它们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
企业战略管理中考虑如何利用自身有效的资源/资产,在充满竞争的环境下去满足顾客的需求,从而实现价值的创造。而这种考虑,被称为企业战略管理。比如,中国有句古话叫“事不过三”,言下之意就是好事不会一直光顾你。当你连连顺利的时候,你就应该注意了,此时要戒骄戒躁,不要被胜利的喜悦冲昏了头脑,应该有居安思危的意识。
谭小芳老师了解到,李嘉诚多年来一直秉持这样一个观点:经商必须有正确的经营观和使命感。他特别指出:企业在经营顺利的时候,如果已持续扩张三年,就要对加大投入保持警惕。他说,如果连续出现三年的好光景,很多人会认为这是一种良性循环,以为这种大好局面会像四季轮回一样一直持续下去,于是拼命地扩大经营。此时的状况就有可能是投资战线过长,摊子铺得过大,给后续经营埋下危险的种子。因此,他经常告诫身边的人,做生意,如果大前年赚钱了,前年赚钱了,去年也赚钱了,假如今年还能继续赚钱,那就再好不过了。
然而,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连续赚了三年,那么第四年谁能保证还会赚呢?所以,作为一位有前瞻性眼光的领导,就要有“赚了三年后退回一年份”的想法。如果有了这个经营思维,你就不用惊慌,因为不慌张,所以就能自如地处理事务,这时候智慧也就出现了,保不准在第四年还会出现赢利。
这就如“尺蠖虫”,它在前进时总是弓着腰,前进两寸又退回一寸。赚了三年,第四年你还想赚,就是像尺蠖虫的身体,此时已经完全伸直,以致无法后退,死亡已悄然降临。死亡好,还是退回一年份能生存好?当然是生存比较好。这样“一弓一屈”,才能第二年再赚,第三年、第四年还要赚,做企业就要有这种想法。
战略管理专家谭小芳老师认为,企业发展战略必须建立在这具有普遍性规律的战略管理基础之上,“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我们的企业决策领导者又必须具备超越现实的战略管理能力;在“非战”、“非攻”、“不战”的境界里,强调“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体现一种对待企业发展的哲学心态;《孙子兵法》作为世界兵学之经典的意义在于用时代的发展观来运用和改造它,这本身就是《孙子兵法》传承的哲学观,企业决策领导者不能只是停留在谋略、战术、技巧这个层面上,更重要的是去体会它的深邃的哲学启迪!
围棋大师吴清源在自传《中的精神》一书中谈到围棋未来的趋势时说,21世纪的围棋
要超越传统的序盘、中盘和官子的阶段性思考模式,而应从棋盘的整体去考虑。应该说,大思维源于大视野,这个思维即不是红海思维,也不是蓝海思维,而是战略管理。
可口可乐的CEO郭思达曾向他的同事提出这么一个问题,全世界42亿人每人每天喝多少水,同事的回答时62盎司。他又问,每人每天喝多少可乐,回答是2 盎司。郭思达于是提出一个全新的概念,就是可口可乐的竞争对手不是百事可乐,而是咖啡、牛奶和水。思维方式变了,市场就变大了。可以说,郭思达是站在盒子外思考的CEO.再看看国内的企业案例吧——我们从海尔集团的战略发展历史看总裁张瑞敏其人的战略管理能力,在中国工业经济发展初期的1984年就提出了海尔的品牌战略思想;1992年提出多元化发展战略;1998年的国际化发展战略;2002年的国际化战略的深化,足以证明张瑞敏作为一企业管理者的系统战略管理的博宏与高远。
可以说,战略管理管理——在学生的眼里,是一门玄妙到高深莫测的大学问,可以学习一辈子。在穷人眼里,就是一年怎么能赚到1万元钱。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的一句话说的很经典“每当你看到一个伟大的企业,必定有人做出过远大的决策。”我想,他讲的是战略;我们中国也有句老话:大路朝天,各走一边——暗含的是战略管理的意思。为什么这么说呢?
大路朝天,讲得是条条大道通罗马,远近难易却不同。各走一边,讲得是总有一条道路适合你。表达的道理在于,战略管理的制高点不在于抢夺,而在于选择。什么是定战略,其实就是对将来道路的拍板,决定是姓社还是姓资。一旦选择,是苦是甜都在后面等着。有因必有果。
看起来很简单的道理,但是现实中,我们的许多企业都在干着一些“本末倒置”的事情,就像德鲁克说的,企业除了营销和创新,其他的都是成本,实际上现在的许多企业就在干这种不赚钱的事情,我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很多企业确实是在干着只增加成本,而不赚钱的大事!重生产轻营销,几乎是所有生产加工型企业的惯性思维,他们的脑子里总是充满了对产品的精益求精精神,却没有用心去了解市场的需求变化,虽然质量是免费的,但是只有客户需要的质量才是免费的!
有研究分析发现:中国企业战略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企业领导对战略管理的价值认识不够和企业专业管理人员的缺乏,约占企业战略管理失败的60%以上。总结起来,中国企业战略管理整体水平低下,对战略管理的价值认识不够、战略决策的随意性大、盲目追求市场热点,谭老师认为,主要表现为如下:
1、缺乏长远发展规划,战略变化频繁;
2、盲目追逐市场热点,企业投资过度多元化;
3、战略决策随意性较大,缺乏科学的决策机制;
4、对市场和竞争环境的认识和分析盲目,缺乏量化的客观分析;
5、企业战略计划流于书面报告,没有明确的切实可行的战略目标;
6、企业战略计划难以得到中高层的有力支持,也没有具体的行动计划;
7、有战略思考,但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战略管理和信息化管理体系,导致企业战略流于形式,无法得到贯彻执行。
比如,客户如果需要一次性筷子,你却非要向他推销耐用的塑料消毒筷子,你就是在做本末倒置、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如果政府和民众觉得一次性筷子不环保,你要做得只是将其换成淀粉原料;过去酒水行业曾经流行过买场的垄断营销模式,也有人美其名曰是盘中盘模式,但是,很多白酒企业花了20万买断了一个大酒店的专供权,却只派出一个、两个促销员;在广告投放上,犯这种低级错误的就更多了,有的花了300万请了个著名影星作为形象代言人,而没有预留更多的钱去做广告宣传,只是在包装上用了一下明星脸;有的企业为了打造品牌准备投放一千万的户外广告,却只花了3万元请个业余设计师做画面设计。这也就那怪,很多曾经红极一时的大企业被广告烧死了,没有效果,肯定是投放广告越多,成本越高,亏损越大,甚至,很多广告还起了反效果。
今天,我们一提到巨人,就想起了网游,一提到阿里巴巴,就想到了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战略平台,一提到格力就想到空调,一提到麦当劳就想到餐饮,一提到比亚迪就想到节能轿车,一提到联想就想到电脑,一提到万科就想到地产,一提到腾讯就想到QQ,一提到华为就想到通讯设备,一提到波司登就想到羽绒服。等等不一而足的企业符号与其所在的市场形成了紧密的关联,甚至成为它所在行业的标志和代名词,他们在消费市场具有绝对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这就是企业进行战略定位和战略规划的结果和例证。笔者认为,纵观各种战略管理理论,无不是从这三者出发来考虑企业的战略制定,因此,形成了三种截然不同的战略管理,即以资源为本的战略管理、以竞争为本的战略管理和以顾客为本的战略管理。
总之,多年的咨询实践告诉我,一个企业的“大成功”(例如:连续三年业绩翻番)往往是战略管理的成功。战略有问题,单纯靠改善内部运营效率,业绩改善的效果有限。企业战略管理要站得高,才能看得空,从而看得远——我们只有忽视眼前的浮云,穿透过去,目空这一切,彻悟“神马都是浮云”——才能看到本质,这也就是战略布局。谭小芳老师强调:只有解决了战略问题,企业才谈得到生存与长远发展!
第三篇:苹果公司产品战略本质:用户体验至上
苹果公司产品战略本质:用户体验至上
[导读]苹果公司致力于通过创新的硬件、软件、外部设备、服务以及互联网服务带给客户最佳的用户体验。—摘自苹果公司报告
清华大学会计研究所副教授陈武朝 2011-6-15
在刚刚过去的2010财务,苹果公司的营业收入达到652亿美元,净利润达140亿美元,分别比2009财务增长了152%和170%。苹果公司的股价也再创新高,2011年4月底,其股价为每股350美元,市值达3238亿美元,为全球市值最高的IT企业。1997年乔布斯回归苹果公司时,苹果公司的股价则徘徊在5美元左右。在乔布斯回归之后的13年间,苹果公司的股价涨幅为70倍。是什么造就了苹果公司今天的辉煌?
产品战略的本质:用户体验至上
乔布斯的理念是,苹果的产品是个人工具,帮助个人解决问题。苹果没有选择机构或企业作为其客户,而是以个人作为目标客户。事实上,苹果公司从未成功地推出过面向企业的产品,这使得苹果公司专注于个人用户的体验。从某种意义上讲,苹果公司的成功来自对人们如何使用电脑设备的透彻理解,以及开发“酷毙了的产品”的高度承诺。
作为一个电子消费品企业,始终坚持不变的是满足消费者的体验需求,不断推出能更好满足消费者体验的产品。即使在产品非常畅销的时候也依然推陈出新。
从消费者角度而言,用户体验至上意味着既要充分考虑顾客的需求,又要考虑顾客的承受能力。苹果公司早期的产品,如1983年推出的丽萨(Lisa)电脑,是世界上首款采用图形用户界面和鼠标的个人电脑(远远早于微软公司windows系统的出现)。虽然丽萨电脑在技术上全面领先IBM兼容机,用户不必用键盘敲入命令,还可以同时运行几个程序,但由于其与IBM兼容机不兼容,甚至不兼容苹果II,且售价高达1万美元,所以苹果公司很快就放弃了该产品。
从iPod到iPod Touch,从iPhone 到iPhone 4,从iPad到iPad2,苹果公司每一次产品升级,都大大提升了消费者的用户体验。
在上一代iPod Touch、iPhone、iPad还在热销之际,苹果公司却在不断研发并连续推出新一代产品。作为一个高科技公司,苹果公司始终坚持不变的是产品创新。作为一个电子消费品企业,苹果公司始终坚持不变的是满足消费者的体验需求,不断推出能更好满足消费者体验的产品。
设计思想:另类思考
1997年,乔布斯专门创意了“Think Different”(另类思考)的广告语,一方面让消费者重新认识苹果,更重要的是激发公司员工的创新动力。
在苹果公司,所有的一切都深深地打下了苹果联合创始人乔布斯的思想印记。在领导设计麦金托什电脑(Macintosh)时,乔布斯认为,顾客要买的其实不是产品本身,而是要 1
用产品来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麦金托什电脑(Macintosh)不应只是一个设备,它应该使客户喜欢使用电脑。乔布斯一贯强调,苹果应该开发出酷毙了(insanely great)、顾客看一眼就会喜欢上的产品。
对乔布斯和他的开发团队的骨干而言,其设计的电脑应该既能帮助顾客完成工作,又让顾客喜欢使用电脑。他们认为,对潜在的电脑使用者而言,如果他们能掌握复杂的电脑并且愿意花钱,苹果电脑的设计就是要让他们喜欢上电脑,用户应该能够看到苹果电脑给他们带来的好处,也乐意享用这些好处。只有显著地简化电脑的复杂程度,才能使顾客相信电脑是有用的。因此,苹果特别推崇设计时的简单易用。为了实现简单易用这一目标,苹果公司在产品设计时就专注于顾客的想法和需求,以及顾客如何与产品互动。当设计人员确信其抓住了客户的想法和需求时,再设法从工程技术上实现。重要的是,在设计阶段需要创造和创新,在工程技术上同样需要创造和创新。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用户往往只需要按一个键,就可以完成其想要实现的功能,例如,iPod、iPhone、iPad的操作均极为简单,以致销售的产品中不附带产品说明书。
简化是苹果公司产品设计流程里最重要的一步,iPod、iPhone、iPad等苹果产品的设计中无不体现出对“简单即是美”这一逻辑的推崇。正如1983-1993年担任苹果公司CEO的斯卡利回顾他与乔布斯共事经历时所说的,乔布斯是个极简主义者,乔布斯总相信,你作的最重要的决定并不是你要做的事情,反而是你决定不去做的事情。
乔布斯同时又是个完美主义者。在产品系统设计、外观设计及工业设计中,乔布斯极力捍卫他的完美主义的理念。他追求每个步骤每个细节的精准,做事有条不紊,细心谨慎,尽善尽美。体现在产品设计中,苹果公司高度关注细节。苹果公司认为,虽然并不是所有用户都关注每一个细节,但从总体来说,关注很小的细节非常重要,人们之所以喜欢苹果产品,这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关注细节,经常可以帮助发现产品即使不具有某些功能时人们也可以正常使用,也可以帮助发现公司能在其他方面开发出什么东西。iPod和iPod mini、iPod Nano、iPod shuffle的设计理念就来自于对细节的关注。
设计时专注于顾客想法和需求,专注于简单易用,苹果公司实际上抓住了用户体验最实质的东西。当苹果产品以精致诱人的造型面市时,就已经超越了时尚。在乔布斯看来,从设计意图,到概念的提出,到实现概念的整个产品设计过程,一直到用户使用该产品的体验,最后到外在的华丽外形,都体现了“简单即终极复杂”的设计理念。
企业文化的灵魂:创新
在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乔布斯看来,历史上没有一个大公司曾成功地持续创新,而长盛不衰的关键正是完全地、纯粹地创新。这种想法使得乔布斯始终把创新放在第一位。如何激发并保持员工的创造力,是苹果公司成立之初无法回避的问题。
个人主义至上是创立之初的苹果公司激发员工创造力的重要法宝。苹果公司鼓励个人主义,个人主义可以创造差异,苹果公司倾向于雇佣那些有思想、懂得自我激励的人。在乔布斯的领导下,苹果公司在成立之初就形成了一种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企业文化。苹果的文化鼓励努力工作,强调个人成就。这种文化使得苹果公司开发出令人不可思议的产品,如苹果II型电脑成为计算机行业的领导者,其市场份额在1980年底即达25%。
反主流文化是苹果企业文化的另一个重要元素。从百事可乐总裁一职来到苹果公司的斯卡利在1983年担任苹果公司CEO之后发现,这家鼓励个人主义的硅谷新贵的工作环境充满了反主流文化。员工们坚信,苹果公司的动力来自他们,管理层的角色是为他们创造能够激发他们创造力的、最佳的工作环境。无疑,苹果公司的这种文化与那些有着悠久历史的大公司有明显的不同。斯卡利清楚地认识到,个人主义至上的企业文化在激发员工创造力、使苹果公司保持创新精神的同时也给苹果公司带来了一些消极后果,甚至带有破坏性。斯卡利所做的是,在不牺牲创造力和苹果公司精神的前提下,为苹果带来组织和营销的规范。他之后的两任CEO斯宾德勒、阿梅里奥也延续了他的做法。一直到乔布斯1997年回归苹果公司,苹果的创新文化始终坚持如一。正如乔布斯所说的那样,在苹果公司,创新想法可能来自于员工在走廊上不期而遇的随意交谈,或者员工夜里10点半互相打电话讨论刚刚想出来的好的创意,或者是某个人产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好主意而临时召集的6人会议。
值得一提的是,在乔布斯于1985年离开苹果公司后,时任CEO斯卡利在苹果公司1988年进行的重组中,专门成立了一个高技术小组(Advanced Technologies Group,ATG),其使命是探索革命性的创意和高风险技术,以保持苹果公司的技术优势。
创新是苹果文化的灵魂。在苹果公司的历史上,似乎从未有过克隆其他公司产品的历史。从苹果II开始,到乔布斯重返苹果公司的十几年时间,苹果在微机史上创造了许多第一,其中,苹果II和麦金托什机对计算机行业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在乔布斯离开的12年间,苹果公司虽遭遇数次危机,导致3次变更CEO,但却从未停止创新。
创新文化,使得苹果几乎每年都有新的产品问世。苹果推出的几乎每一款产品,都带给客户最新的体验,引领着时代的潮流。1978年4月推出的苹果II是当时最先进的电脑;1983年推出的丽萨(Lisa)电脑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1984年推出的麦金托什电脑(Macintosh),设计精美、技术领先,是当时最容易使用的电脑。乔布斯回归苹果之后,先于2001年1月份发布了用于播放、编码和转换MP3文件的工具软件iTunes,改变了流行音乐世界;2001年11月推出了引领音乐播放器革命的iPod,以及用于将MP3文件从Mac上传输到iPod上的工具软件iTunes2;2007年6月推出了改变智能手机市场格局的iPhone;2010年4月发布的iPad则让平板电脑成为一种潮流,极有可能改变PC行业的未来发展。
即便在经营最困难的时候,苹果也不曾改变创新;即便在产品非常畅销的时候,苹果也依然推陈出新。对创新的热爱,以至于偏执,是苹果能够坚持到今天的一个关键因素。
第四篇:家族企业的财务战略分析
为什么有的家族企业能长盛不衰,而有的却只能勉强维持甚至是昙花一现?其中的缘由不一而足,但是,成功的家族企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他们普遍格外注重公司的财务战略和策略实施。
千辛万苦创业
从小家境窘迫的胡江龙21岁时被安排到一家重庆军工制药厂,当了一名锅炉工。由于他好学肯钻研,几年的时间就先后自学完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工原理》等大学课程,并很快成了厂里的技术尖子。
1995年5月,由于觉得在厂里不受重视,胡江龙从原工厂辞职,应聘到一家乡镇企业任技术副厂长。他利用自己的技术特长,不久便开发出一项新产品,并很快占领了重庆市同类产品80%的市场份额。这次成功,使胡江龙萌生了自己创业的念头。
机会终于来了,1997年,胡江龙得到一个消息,一个边远县想将1个小化工厂承包或租赁出去。听到消息后,胡江龙马上到这个厂进行了外查内调,他发现虽然这里海拔较高是山区,但是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低,而且交通也算便利,从这里到重庆市北碚区和沙坪坝区的时间差不多,很适合办化工企业。经过反复谈判,终于签订了5年的承包合同。
胡江龙接手后,他劝说弟弟、大妹和几个堂弟与他一起创业,并且承诺让他们都在工厂中占有一定比例的股份,这一激励机制使得他们一家人抱成了团,一起艰苦创业。为了筹措创业资金,胡江龙以个人借款的名义找朋友筹了3万元,他决定专门生产化学试剂。多年做化工的经验告诉他,化学试剂生产批量小,操作条件又极其恶劣,一般的国营化工企业都不屑于生产这种产品。可是这种产品却有一定的市场,不论是
医院、制药厂,还是高等院校、科研单位都离不了它。事实也证明,他的判断是准确的,很快订单就像雪花一样飞来,小厂初露生机。
仅1年的时间,胡江龙的厂子销售收入就达到60多万元。为了赚更多的钱,胡江龙将钱全部投入扩大再生产中,到2002年承包期满时,他已经赚回了两个化工厂。当地政府看到胡江龙如此有能耐,很快就放心地与他续签了承包合同。
此时胡江龙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资金,他决定开发新产品。同时胡江龙敏感地意识到,环保产业将成为我国新兴的一项热门产业。他决定把发展方向定位在废物的再利用上。
通过调查,胡江龙发现,重庆辉中药业有限公司生产丁胺卡拉霉素药品时,有道工艺要有DCC。DCC用后变成DCU,如果排到环境中,将造成极大的环境污染。当时,辉中药业公司生产所用的DCC是从日本进口的,一吨的进口价达39万元。摸索了半年,胡江龙研究成功了从DCU中提炼DCC的技术。为了实验成功,胡江龙先后改造设备十多次,花了很多心血。胡江龙把他的产品价格定为28万元/吨,比日本原装进口整整便宜8万元,目的是为了以价格优势帮助企业迅速打开新市场。
正是这项技术,使得胡江龙的化工厂迅速腾飞。2000年时销售收入已达到了3000万元,成为当地的纳税大户。个人资产超过3000万元,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富翁。
兄弟“叛变”导致破产
此时,胡江龙的妹妹担任厂里的会计,几个堂弟分别在厂里担任生产技术关键的第二段和第三段的技术人员,是生产的关键性人物。亲弟弟胡江国也在厂里任办公室主任之职。
然而,就在胡江龙准备谋求更大发展的时候,让他始料不及的事情发生了。
2003年的一个深夜,一向与胡江龙合作得很好的辉中药业公司突然打来电话,称从下月开始,他们公司将终止向胡江龙提供原料,也不再需要他的产品了。
听了这个电话,胡江龙一下子愣住了。辉中药业公司是他最主要的客户,业务量几乎占到了整个化工厂的80%,现在他们突然变卦,不就等于是将他的化工厂逼上绝路吗?经过
调查,胡江龙发现原来辉中公司近年来经济效益不佳,眼看胡江龙从他们手里大把大把地赚钱,他们决定抛弃胡江龙,自己办一个生产厂,目前办厂的一切手续都已经办下来了。
这下胡江龙慌了,他立即跑到车间,想找几个主管商量应付办法。谁知,厂里的技术科长、化验科长,两个堂弟、自己的亲弟弟胡江国,竟一齐神秘地失踪了。
原来,早在几个月前,为获得整个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资料,辉中公司决定挖胡江龙墙脚。他们首先游说胡江国,给他许下了非常迷人的诺言:只要他能介绍化工厂的人员到辉中公司,来一个就奖励1500元;并让他担任副厂长的职务,每月工资增加到5500元,而且承诺给出更多的分红奖励。
尽管辉中公司开出的薪水只比胡江龙高出500元,但胡江国还是动心了。他想:自己和哥哥年龄相仿,起点差不多,凭什么哥哥可以做千万富翁,而自己却靠看他的脸色拿点钱?况且这么多年来,胡江龙一直不断地将赚到的钱投入扩大再生产,原本承诺的股份分红一拖再拖,胡江国觉得所谓的股份不过是说出来哄着他干活而已,于是,他很爽快地接受了辉中公司的“邀请”。他还趁胡江龙不在厂里的时候,从哥哥的办公桌里将全部生产技术资料偷了出来,复印后提供给辉中公司。此外,胡江国还私下拉拢了厂里的几个主要技术骨干,说服他们一起投奔辉中公司。
这个变故对胡江龙来说无疑是灾难性的。主要技术工人的集体叛逃,致使他不得不将厂子停产3个月。但是这一停产,又直接影响了对其他客户的供货,被客户们告上法庭。在短短3个月里,胡江龙一连输了七八场经济官司,赔偿了很大一笔钱。
更让胡江龙始料不及的是,等他处理完一身的官司,找到了新的原料供应商,并培养出新的技术骨干,准备再次崛起的时候,突然发现国内生产同类产品的厂家竟如雨后春笋,一下就冒出了20多家。于是他决定改革
化工厂的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企图以低廉的售价重新占领市场。
由于他先后投入巨资不断地改革生产流程,为了打价格战,产品生产出来又将利润压到了最低,使工厂财务日趋恶化,尽管他使出了浑身解数,最终还是回天无力,胡江龙耗光了以前的所有积蓄。
2005年10月,已经3个月没有领到工资的工人们,哄抢了厂里一切值钱的东西。胡江龙只好宣布破产。
·财务分析· 家族企业的财务战略
为什么有的家族企业能长盛不衰,而有的却只能勉强维持甚至是昙花一现?其中的缘由不一而足,但是,成功的家族企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他们普遍格外注重公司的财务战略和策略实施。以下的几种措施值得借鉴:
一、注重“净现金流”的增长,而不仅仅是业务量的增长。沃伦·巴菲特在进行投资选择和评估时惟一重视的指标就是现金流,而不是销售额的增长。销售额的增长当然可以带来长期的业务增值,但是只有现金流增长,公司才有财力支付股东红利,才能保证股东权益增长。在测量现金流时,成功的家族企业使用的指标是“净现金流”,即销售额减去投资和红利,有“净现金流”才能保证企业在开拓新业务、多元化发展甚至是股份赎回等方面在财务上得到充分的支持。
二、保证股份适当的流动性。在私人公司中,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股票的价值可能会在某一段时间内快速升值,但是股票持有者却很难认识到这点。因为,他所持有的股份是不流通的,他很难立刻找到合适的买家反映股票的真实价值。所以,对股份价值的评估成为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问题,也导致了股东们对股票价值意见不统一,并由此引
发冲突。如果股份一点都不能流通,股东就会有被套住的感觉,他们会要求更多的分红,但是太多的现金分红又消耗了业务发展所必需的资金,这反过来损害了公司股份的长期价值。
一个解决的方案是:制订一些规则,能够保证股东可以向公司或其他有意向的家族成员出售部分股份,以此来促使参与公司管理和不参与公司管理的股东都更注重长期股东价值的增长。通常情况下,当设置了这样的条款后,很少有股东愿意出售他所持有的股份。
三、建立透明的薪酬福利体系。股东们对公司管理的介入程度是不同的,他们之间的关系应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但是这种信任是不牢靠的,不参与公司管理的股东很容易怀疑管理层的股东是不是为自己攫取了过多的利益。当管理层的股东享有了以公司名义支付的过多好处如高级轿车、豪华住宅,管理层之外的股东们就会觉得恼火。所以,家族企业给予外部经理公平合理的报酬,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采用和公众公司一样的会计准则。当一个私人公司决定转变成公众公司时,它通常会很吃惊地发现为了符合公众公司的标准,它的财务制度不得不做出许多调整。很明显,两套财务制度同时存在是一种不合理的现象。审计和内部会计控制能够使公司得到股东更多的信任,同时也为制订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所以,聘请专业的遵守通用会计准则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是明智的举动。
第五篇:如何进行财务战略管理
企业应如何进行财务战略管理
随着进入信息社会后技术革新速度的加快,竞争越来越“白热化”,尤其是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人们往往以为对企业的威胁来自外部环境,而事实上,企业成功的最大威胁却往往在于战略问题。而在整个企业战略系统中财务战略又居于核心地位。
财务战略的内容包含投资战略、融资战略、财务管理。
一.投资战略:
投资方向、投资优先方向、其他相关多元化领域中的潜在市场机会。
二.融资战略
1.证券融资:通过上市筹集项目发展资金,上市后争取配股、增发等形式进一步筹集未来项目发展资金。
2.国际融资:一是与国际大公司开展合作项目,借助外企的资金拓展市场;二是寻找国外上市的时机,打开国际融资渠道。
3.自我积累融资:要不断提高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稳健经营,保持良好的企业自我积累能力。
4.信贷融资:合理使用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信贷资金。
三.财务管理
1.聪明财务:某公司处于相对成熟、竞争异常激励的行业中,要求财务工作要精打巧算,用好、用活每一分钱,争取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以低成本支持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以高效益保持企业活力。
2.稳妥财务:继续坚持保守的财务政策,努力使财务风险降低到最低水平。做好项目可行性分析,实事求是,严格把关。绝不以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而牺牲长期利益。尤其要做好现金流的管理,任何时候都有足够的现金储备。
3.战略财务:要从战略高度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使财务分析成为企业战略管理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财务分析要为企业战略决策提供有分量的判断依据。导入战略财务分析体系,定期和不定期进行战略财务分析,及时向公司高级管理层报告分析结果。
由Mark和 Andrew Palmer兄弟创建的Palmer公司是教会蜡烛供应商。它享有以50几个教会吉祥物为模本制造蜡烛的权力。他们和很多亚洲生产商建立合作关系,后者以极低的价格为其生产蜡烛并运往美国。第一年这家公司的销售额就达到了50,000美元。
然而Palmer兄弟并没有深入规划过未来。他们只是想让公司上市,向公众发行股票,最终抽身而出,坐享
其成。但是,迟早他们都不得不面对诸如融资(公司的生存可能将会依赖于其融得足够多的资金支持组织成长或战略并购的能力)和环境因素(兄弟俩必须认识到他们可能被任何一个拥有广泛分销能力的大公司击败)等许多问题。
一个恰到好处的财务战略能够帮助像Palmer兄弟之类的企业主有效地处理这些问题。
财务战略因企业规模而不同
发展财务战略的办法不只一个,它们随着企业的成长而变化,更复杂的是对于大、中、小或刚建立的企业,战略也要有所差别,这一差别取决于管理的民主度和企业的成熟水平。
对于小型企业及初创企业来说,在这类组织中,所有者身兼数职,既要管理运作、财务和销售又要管理人力和营销。员工很少,所有者往往依赖直觉进行决策。由于合理的决策需要多方位的考虑,因此专业财务知识的缺乏可能会置企业于危险境地。
中型企业比上述企业相对稳定些,但由于财务人员是专门从事财务工作的,因此在财务领域中他们只是擅长统计历史数据却不敏于前瞻。
对于大型企业来说,这类组织拥有丰富的资源致力于财务领域。在经验资深管理者的领导下,组织拥有人力和经验处理关键问题。同时设置专门资金用于制定财务政策、发展财务战略,以促进公司繁荣,最终提升股东价值。
因此财务职能需要和组织一同发展。企业是处于动态发展中的,财务职能必须灵活多变以迅速准确地应对环境因素。持续不断的更新、重审和评估财务战略是控制这一革新的有效之举。
构建财务战略的五层次方法
不考虑规模的话,企业必须采用多层次多角度的方法精心构建财务战略。这个方法放在一个金字塔状的图表中很容易理解。底层是公司架构和企业计划相关的基本事项,越往塔尖则创新越灵活。这个多层次模型服务于两个目的:一是作为财务职能的蓝图;二是作为发展和维护公司总体战略的参考。这个模型共有五个层次,每层都有不同的考虑:第一层是关于生命周期;第二层是关于财务数据用户;第三层是基础结构;第四层是资产负债表;第五层是损益表。第一层:配合企业发展周期。在第一层中,为了更直观地了解生命周期,无论和未来情况差距多大,我们都可以先假想企业的退出及所有导致这一结果的因素(譬如:股权投资、企业转售、终期清算等)。退出战略是企业生命周期之止。一个好的财务战略能将当前的运作、将来退出的方式和两者之间的转折点联系起来。
企业领导者还必须通过回答以下几个问题来对生命周期进行定期重审:连续性方案到位吗?扩张是计划性的吗?是通过内部成长还是通过外部并购进行的?需要多少资金支持?哪一种融资渠道更好?债务负担有多重?是否需要企业在其他产品和市场上重新寻求定位?等等。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建立对上述这些意义重大事件的严格时序表。
第二层:及时传递财务信息。企业领导者必须明确财务结果传达的对象是数据用户,数据用户群是会随着
公司的发展或是接受第三方投资而扩大。能否及时提供用户所需的数据决定企业的成败得失。财务功能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做到平衡始终,以传递准确、及时的信息来满足用户需要。
第三层:界定财务基础结构。财务基础结构必须支持决策(对内部数据用户而言)和财务数据调查(对外部数据用户而言)。财务基本结构也会随着企业一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