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财务战略理论研究现状及不足
我国财务战略理论研究现状及不足
一、企业财务管理战略的现状
企业财务管理战略是指在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企业内外环境因素及各种条件对企业财务活动影响的基础上, 为了谋求企自愿均衡及有效流动和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对企业资金运动或财务活动进行全面性、长远性和创造性的谋划,它是企业战略的形式之一或组成部分。
企业财务管理战略是战略理论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应用与延伸,对于“财务管理战略”这一概念,许多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认为“企业财务管理战略”是指在深入分析和准确判断企业内外环境因素对企业财务活动影响的基础上, 为了谋求企业资源均衡及有效流动和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对企业资金运动或财务活动进行全面性、长远性和创造性的谋划;有的学者认为/财务战略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 根据宏观经济发展战略和企业的经营方针、经营战略,对财务活动的发展目标、方向和道路,从总体上做出的一种客观而科学的企业发展战略计划;有的学者认为财务战略是指理财主体企业根据理财环境的变化和发展趋势, 为实现理财目标,对影响企业全局的重大财务问题所制定的方向性的谋略。企业财务管理战略在企业战略的层次结构中, 属于企业职能战略。企业的财务活动和企业的其他经济活动有着紧密地联系,企业财务活动作为一种智能活动的独立性是相对的。企业战略对财务战略起着指导作用,而财务管理战略则处于从属地位,其制定和实施必须服从于企业战略, 并贯彻企业战略的要求在企业战略体系中, 财务战略对企业总体战略及其他子战略起着积极的支持与促进作用。
二、财务管理理论的局限性
(一)在研究上的局限性
1.在研究方法上, 目前财务管理理论所采用的方法似更接近于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而非管理学的方法。它以资本市场的运转和各种金融资产的估价为主要研究对象, 以微观经济学的最优化理论、效用理论和风险理论等为基础, 再依据一系列的假设建立数学模型, 作为企业筹资、投资和股利分配等财务管理活动的理论与方法指南。这种研究方法没有完 全从企业管理的角度, 特别是没有完全从企业整体和长远发展的角度对财务管理规律进行探讨。所以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财务管理理论与从企业管理角度发展起来的企业战略理论之间, 自然就会产生矛盾, 使之不能完全有效地支持企业的整体战略。
2.由于研究方法上的局限性, 财务管理理论在研究范围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例如, 资本预算过程对企业管理实践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但目前的财务管理理论对此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投资项目评价这一领域, 很少研究这一过程的整体及其他重要环节, 而这些对于做好投资决策也许更为重要。再如财务管理理论以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假设为前提, 往往把许多战略管理上非常重视的因素作为无关变量排除在研究范围之外。还有, 由于财务管理理论已发展到/ 严谨的数量化0阶段, 它对许多难以数量化或非数量化因素的研究还不够重视。而在战略管理中, 这些因素很可能是起决定性作用的。研究范围的局限性, 使目前的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缺乏与企业战略的相关性, 从而不能完全适应战略管理的要求。
3.研究方法与范围的局限性, 特别是作为财务管理理论基础的一些假设的不现实性, 导致某些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不完全符合企业战略的观点。我们知道, 最纯粹形式的财务管理理论主要基于下述这些假设: 所有的市场是完全竞争性的;信息是完备的且不需代
价的, 交易成本为零;不存在税收;投资者偏好较多的消费而不是较少的消费;股东管理者不会使用其投票权来获取作为管理者的利益。无疑, 以上假设的情况与现实情况并不一致。尽管在以后的研究中, 上述假设条件在不同程度上被放宽,但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仍然很大, 由此产生的成果与企业管理实践, 特别是企业战略的要求自然不会完全吻合。比如, 依据现行财务管理理论进行投资项目可行性评价时, 应用的财务标准常常与战略规划的需要或要求相矛盾。许多净现值较低的项目会由于/ 战略原因0而被采纳, 而一些明显具有很高净现值的项目则会由于不符合企业的战略目标而被拒绝。这是贴现的现金流量法(简称为DCF 法)在战略投资评价中基本未被采用的重要原因。
(二)财务管理逻辑起点的缺陷
长期以来,我国财务界研究财务管理理论总是以财务本质为起点。但是,以财务本质作为构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显得有些牵强。这是因为:其一,财务本质是一个纯粹理论性的范畴,缺乏与实践的直接联系,以它为起点构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容易导致财务管理理论脱离实践。其二,财务本质本身是发展变化的,其发展变化的根源是理财环境的变化,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人们对财务的本质有着不同的认识。
因此,财务本质并非财务管理理论体系中最本源的理论要素,以其为起点构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不能直接反映社会经济环境对财务管理系统的影响,无法揭示财务管理发展变化的真正原因。理财环境是财务管理理论体系赖以推理论证的最本源的抽象范畴,从此点出发构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则符合推理逻辑。而且,理财环境还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它包含了财务管理实践的全部内容,孕育着财务管理理论要素的全部,以此为起点构建的财务管理理论结构可以揭示财务管理发展过程的全部因素和客观规律,因而是全面的、完整的财务管理理论结构。
(三)财务管理目标的缺陷
财务管理的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事实上,股东财富最大化有其不足之处:其一,股东财富最大化需要通过股票市价最大化来实现,而事实上,影响股价变动的因素,不仅包括企业经营业绩,还包括投资者心理预期及经济政策、政治形势等理财环境,因而带有很大的波动性,易使股东财富最大化失去公正的标准和统一衡量的客观尺度。其二,经理阶层和股东之间在财务目标上往往存在分歧。其三,股东财富最大化对规范企业行为、统一员工认识缺乏应有的号召力。
而企业价值最大化则充分考虑了不确定性和时间价值,强调风险与报酬的均衡,并将风险限制在企业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而且它还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第一,营造企业与股东之间的协调关系,努力培养安定性股东;第二,创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关心职工利益,培养职工的认同感;第三,加强与债权人的联系,重大财务决策邀请债权人参与,培养可靠的资金供应者;第四,关心政府政策的变化并严格执行,努力争取参与政府制定政策的有关活动。此外,还要重视客户利益,以提升市场占有率;讲求信誉,以维护企业形象等,显然,以上利益相关者都有可能对企业财务管理产生影响:股东大会或董事会通过表决决定企业重大的财务决策,董事会直接任免企业经理甚至财务经理;债权人要求企业保持良好的资金结构和适当的偿债能力,以及按合约规定的用途使用资金;职工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提供人力资本必然要求合理的报酬;政府为企业提供了公共服务,也要通过税收分享收益。
二、财务管理实务的缺陷
(一)财务内控不完善
许多企业没有设置财务内控制度建设岗位,没有建立财务内控制度建设评价、规划小组,今天想到什么,就制定什么,具有很大的盲目性,有的甚至违反国家财经制度。对于
已经过时、作废了的财务内控制度不进行及时清理,对执行的财务内控制度也不定期进行汇编。企业中,除了财务部门外,每个部门有各自的职责范围,又都有权制定相应的内控制度。如果各部门在执行过程中没有协调好,就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漏洞。如固定资产管理,既存在财务部门的要求,又存在资产管理部门的要求,这两个部门不协调好,固定资产管理难度就增大。在财务内控制度监督上不得力,把财务内控制度制定下发就了事,不开展财务内控制度的检查和考核,有的单位内部审计组织形同虚设,对企业财务内控制度的监督软弱无力。
要矫正财务内控缺陷,必须明确财务管理的中心地位,以财务内控制度去约束其它专业管理。财务管理具有综合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企业其它各项管理工作成效如何,最终都要通过财务指标反映出来,企业的各项经营决策要依靠财务管理系统。财务内控制度是企业制度体系中最重要的,企业其它内控制度要遵循财务内控制度的要求,体现成本观念、效益观念。同时还必须提高财会人员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准,增强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二)缺乏财务激励机制
企业缺乏财务激励机制。按代理理论来分析现代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中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即股东作为资本所有者是委托人,经理层作为经营者是代理人。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股东和经理层之间存在着道德风险,主要表现为:一是偷懒行为,即经营者所付出的努力小于其获得的报酬;二是机会主义,即经营者付出的努力是为了增加自身利益而不是所有者的利益。这种道德风险的存在,客观上要求委托人通过对经营索取权的分享建立激励机制,将代理人的潜力诱导出来。
财务激励手段包括:①股票期权制。传统的薪酬分配形式,如承包、租赁等,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刺激和调动经营管理者积极性的作用,但其弊端是经营行为的短期化和消费行为的铺张浪费。股票期权则能够在一定程度消除上述弊端,因为购买股票期权就是购买企业的未来,企业在较长时期内的业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经营者收入,促使经营者更关心企业的长期发展。将管理者的利益与投资者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使管理者关注企业长期价值的创造。②结构工资制。结构工资包括基础工资、岗位工资、技能工资、年功工资和浮动工资,它具有灵活的调节作用,有利于合理安排工资构成中各类员工的工资关系,调动各方面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财务激励作用,既降低现代企业的代理成本,又增加企业的亲和力。
(三)财务评价体系不完整
财务评价体系局限性主要表现在:过分地重视取得和维持短期结果、所讲述的是过去的故事、在使未来的增长得以实现的无形资产特别是知识资本方面,财务评价方法显得力不从心、财务评价方法过分注重公司财务业绩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的可直接计价因素,忽视非财务指标的不可直接计价因素。然而,当竞争环境越来越需要经理们重视和进行经营决策,像市场占有率、创新、质量和服务、生产力以及雇员的培训这类的非财务计量应该在业绩计量方面起更大的作用。
事实上,财务业绩与非财务业绩都是企业总体业绩的不可缺的组成部分。财务业绩是通过会计信息系统表现的表象、结果和有形资产的积累;非财务业绩则是通过经营管理系统获得的内因:过程和无形资产的积累,对企业整体长远的兴衰成败关系极大,是本质的东西。因此,理想的选择应是财务与非财务评价系统的有机结合,一是需要进一步拓展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二是需要研究对非财务指标的评价。如平衡计分卡就是一个企业业绩综合指标评价系。
(四)抵御风险能力弱
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复杂多变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财务活动,就必然存在着财务风险。在现实工作中,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风险意识,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风险意识的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财务决策失误如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对外投资决策失误导致大量投资损失、企业赊销比重过大、应收账款缺乏控制等都容易产生财务风险。巴林银行的倒闭、大宇神话的破灭、巨人集团的轰然倒塌,敲响了抵御风险的警钟。如何控制风险,如何转移风险,是财务管理的当务之急。企业应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建立和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系统,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防止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第二篇:我国财务战略理论研究现状与不足
我国财务战略理论研究现状与不足
一、我国财务战略理论研究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财务战略的本质范畴也进行了探索,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财务战略关注的焦点是企业资金流动,这是财务战略不同于其他各种战略的质的规定性(刘志远,1997);财务战略是对企业总体的长期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财务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其出发点必须是站在企业全局的立场之上的(陆正飞,1999);‚财务战略是在企业战略统筹下,以价值分析为基础,以促进企业资金长期均衡有效地流动和配置为衡量标准,以维持企业长期盈利能力为目的的战略性思维方式和决策活动(魏明海,2001);科学地界定财务战略的本质,既要反映财务战略的‘战略’共性,又要揭示其‘财务’个性(陈兴述,2003)等。
上述学者从不同的战略管理角度,对财务战略本质范畴作了开拓性研究,但仍有商榷之处。资本结构和资金计划是财务管理所要达到的一种境界或目标;以适当的方式筹集并有效管理资金是财务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关注企业的资金流动,并非财务管理所独有;将财务战略界定为指导思想和原则,并未揭示其事物的本质属性;而‚战略性思维方式和决策活动只是财务战略实施的一种过程。
二、我国财务战略理论研究的不足
首先,目前财务战略理论研究处于严重滞后的现状,‚财务战略‛还没有上升到学科的高度来加以系统的研究与开发,特别是财务战略基础性理论研究缺位较多,成果不多,诸如‚战略财务管理者的行为
机制问题‛、‚财务战略的制度基础问题‛、‚财务战略利益相关者问
题‛、‚财务战略文化管理问题‛、‚财务战略选择一道德困境问题‛等。从事财务战略理论研究的学术界和实务界没有形成一股合力,致使很
多经理还停留在经验管理和主观确定战略阶段,对财务战略与公司整
体竞争合作战略的关系还体会不深(卢斯•班德、凯斯•沃德,2003)。第二,财务战略理论研究的方法论有待突破与创新。目前财务战略理
论的研究主要采用的是‚理论导向型‛思路,即按照企业战略理论体
系分类的要求,沿着企业战略理论发展的逻辑,分析企业财务战略面
临的问题。这种规范研究思路往往使得财务战略难以形成一个相对独
立的理论体系,战略管理中的‚财务‛个性无法从感性逾越到理性,同时对于同一战略问题由于不同角度的分析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答案,导致企业财务战略理论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于‚盲人摸象‛。为
了克服财务战略‚理论导向型‛研究思路的不足,企业财务战略理论的研究,应该引入实证研究的方法。研究方法的价值在于其能够更加
有效地研究问题,实证研究主要依靠的是数据,我国目前已经具备了
实证研究所需的基本条件。证券市场的发展及其规模的扩大为实证研
究提出了很多课题,也提供了数据上的可能。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为
我们提供了特有的研究课题,如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等,使我们能作
出与其他国家不同的研究(张朝宓、苏文兵,2001)。通过实证研究所
得出的结论能在更大程度上对企业战略财务管理发挥指导作用。
第三,财务战略思想管理模式高度缺乏。企业如何将财务战略与
其战略目标和经营战略相配合,即在一定环境下,企业如何制定与选
择其财务战略(包括财务战略的类型与选择模式),以支持、服务其经营战略,包括提供经营战略实施所需的资金以及控制经营战略实施中的风险,最终协助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第四,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发展经济工作。企业近期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企业的核心能力、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和创新基础之上的。从企业可持续发展角度看,企业可持续盈利成长能力最大化应该作为企业的财务战略目标。研究和探索可持续的财务战略理论,无疑成为当前学术界所要面临的富有挑战意义的现实课题。
第五,不能将战略管理直接等同于战略财务管理。尽管战略与财务有着传统哲学意义上的关系,但在国外财务战略是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进行组织教学的。相反在我国没有一家经济类院校在本科段开设‚企业财务战略‛课程。即便是在研究生阶段,也仅仅将‚财务战略‛作为‚高级财务管理‛教程中的一个章节而予以讲解。可见,‚财务战略管理‛不仅是属于如何进一步研究、深化和提升的问题,更为关键的是如何通过教学媒体进行有效传播的问题。
第三篇:我国旅游规划的现状及理论研究述评
当代我国旅游规划的现状及理论研究述评
1.引言
旅游业已成为推动区域以及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1]今天,它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产业之一,据WTO统计,2009年旅游业收入有望占全球GDP总量的9.3%。自20世纪八十年代初,旅游规划发展到今天,其为旅游业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渐渐凸显。旅游规划作为旅游目的地开发的先决条件, 其发展状况对旅游目的地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对旅游规划的研究, 国内外在地理学、旅游学、心理学、建筑学等领域都有一些学者对其进行研究。
笔者正是基于以上背景,并尝试运用文献分析和比较研究的研究方法,重点对国内外有关旅游规划的研究文献进行评述,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旅游规划的发展对策及研究展望。
2.我国旅游规划的SWOT分析
无数的失败和失误的教训在告诫人们,旅游目的地要赢得旅游业健康发展,都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就整个旅游规划的大市场来看,目前应属于供大于求的现状,在规划实践方面,一些国际咨询机构和境外咨询机构也加入进来,使得中国旅游发展规划走向“国际化”,国内也涌现大批的规划团队,参与规划编制的人员非常广泛,所作的旅游规划则是“五花八门”。[2]近30年来,国内研究人员较多注重发达国家的旅游规划研究成果的引进和消化,旅游规划相关理论的研究成果堪称“百花齐放”,至今仍未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因此,对于作为世界旅游大国的中国来说,面临的主要任务应是在现有的学术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旅游规划研究的理论体系,丰富世界旅游学术界的智库。
就目前的现状,下面笔者以SWOT的方法简略分析我国旅游规划发展存在的机遇及面临的挑战:
3.国内外旅游规划理论研究述评
4.我国旅游规划的发展对策及其展望
[1] Clegg, H.Travel Industrys Gross Output to hit $3 Trillion in 1994[J].Hotel and Motel Management,1994, 209(4):42.[2]张广瑞,旅游规划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1.
第四篇:我国财务预测存在的不足
我国财务预测存在的不足
我国目前财务预测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现阶段的法律、法规一般只要求申请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提供盈利预测,但对于编制盈利预测的程序、方法、具体要求等则没有相应的规定和指南;预测的范围主要是盈利预侧,而不是全面的财务预测;盈利预测的审计主要是对预测的基本假设、所选用的会计政策、预测编制的基础和计算方法进行审计,对预测的准确性并不承担审计责任。具体表现如以下几个方面:
1.财务预测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国尚未建立有效的财务预侧体系,只有上市公司才有披露财务预测信息—盈利预测的要求,但不要求按报表格式反映。独立专家预测和自愿性预测基本不存在,披露的财务预测信息主要是强制性预测信息。
2.财务预测法规不完善。在我国对财务预测进行规定的目前只有证监会的“关于发布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一号《招股说明书的内容与形式》的盈利预测,只对预测的内容、预测期间的确定、预测信息的披露等做了强制性规定,其他诸如现金流量、资产负责等情况的预测并没有进一步规定;对报告中自愿披露财务预测信息也没有进一步的规定;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和具体会计准则也没有对财务预测进行相应的规范。无法有效的指导强制性预测,对独立专家预测和自愿性预测也起不到指南作用。
3.财务预测行为不规范。由于我国有效的财务预测体系尚未形成.加之财务预测法规不健全,为了自身的利益,企业故意散布不真实的财务预测信息就不可避免,由于预测信息本身具有未来的不确定性,在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中,容易产生操纵信息的行为,甚至出现证券欺诈行为,这早已为国外和我国的证券市场所证实。
4.财务预测内容不完整。目前我国的财务预测只要求提供盈利预测信息,不要求提供现金预测信息,从信息的重要性来看现金信息和盈利信息很难分清孰重孰轻,在目前国内外市场竞争日益剧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单凭盈利预测信息很难完整地评价企业现金流量的时间、金额和不确定性,因为盈利状况只是影响现金流量的一个因素,所以,只有编制一整套的财务预测报告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要求。
第五篇:当前中小民营企业的财务现状及财务战略选择
当前中小民营企业的财务现状及财务战略选择
【摘要】
加快中小民营企业发展是新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需要,目前中小民营企业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严重制约着其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迫切要求尽快采取措施予以解决。通过对中小民营企业财务现状的认识、了解和分析,从而建立适合当前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财务战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民营企业 财务现状 成因 财务战略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十分迅猛。民营企业不仅在吸纳就业、活跃市场和促进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份额也越来越大。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受传统观念、金融政策及企业自身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迫切要求企业尽快建立新的发展战略予以应对。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财务战略,这是企业所有战略的核心,是决定企业在未来时期内能否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的关键。
一、目前我国中小民营企业的财务现状
(一)原始资本投入不足,资金积累能力不强
民营企业在创业时原始资本的投入,主要靠发起人的资本力量。据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IFC)的一项调查表明,我国中小企业90%以上的原始资本来自业主、合伙人或家族。不难想象,这部分资本力量十分有限,往往与企业经营目标所需的资金规模极不匹配。同时,民营企业的特征决定着其只能从事与大企业的配套协作生产或对规模要求不高的行业的生产经营,加上缺乏专业管理人才和采用先进技术、设备的能力,新产品开发能力又有限,所以其经营能力无法与国有大中型企业相比,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利润率水平较低,资本增值的速度较慢,企业规模在短期内难以达到较高的水平。
(二)生产资金短缺,融资困难
目前困扰中小民营企业发展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生产经营所需资金严重短缺,内外部融资困难。
首先,绝大多数民营企业不具备从银行取得贷款的能力,而且企业规模越小,申请贷款的难度越大。据农业部对江苏武进个体私营企业的调查显示,年收入5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认为从银行取得贷款难的占45.1%,年收入在500万元以下的民营企业认为从银行取得贷款难的高达86.5%。事实上,我国小企业贷款申请失败的概率约为23%,中型企业申请失败的概率约为22.13%,而大企业失败的概率仅为12%。又据国家信息中心和国务院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委员会等机构的调查显示,我国60.5%的中小企业没有1~3年的中长期贷款,即使能获得,仅16%能满足全部需要,52.7%只能满足部分需要,31.3%不能满足需要。从
贷款金额上看,据中国人民银行2000年4月的一项金融调查表明,截止2000年3月底,全国共发放短期贷款65€E?56.07亿元,其中私营企业及个体贷款为593.24亿元,仅占全部短期贷款额的0.91%。
其次,中小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和手段严重匮乏。目前我国直接融资仍然偏向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小民营企业很难获得进入机会。据了解,我国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民营企业不到6%,其中很多还是通过“买壳”上市。而经国家认定的高薪技术企业上市数量只占总量的1%左右。第三,内部融资遇到了严竣挑战。传统上我国中小民营企业一般都高度依赖内部融资,如私人借贷资金、职工保险金等,但民营经济的发展加剧了竞争,使得这部分资金的融资更加困难。
(三)投资渠道单一,资本运营水平低下
由于中小民营企业的资本、人力及技术等方面的原因,使得大多数企业的投资渠道过于单
一、投资风险较大,投资收益不高。而且,大部分企业不重视或不懂得资本经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着企业的扩张。
(四)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水平不高
与国有企业相比,目前中小民营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财务制度普遍不够健全,白条抵现金、财务管理混乱,往往缺乏严密的资金使用计划。而且企业内部往往只重视会计职能,而忽视财务管理职能的发挥,所以在存货库存管理和现金交易结算等方面缺乏必要的内部控制和审计制度,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控制、财务预算、财务分析和财务考核等财务环节薄弱,资金筹措和营运能力十分有限。这些都极大地制约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造成目前民营企业财务现状的原因
(一)国有商业银行的运行机制导致对中小民营企业服务难
首先,国有商业银行长期担负着为国有经济提供金融服务的任务,把在国民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大型企业等作为服务重点,而对民营企业普遍采取歧视态度。其次,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注重稳健性、集约性和效益性,不愿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第三,国有商业银行的机制缺乏灵活性,对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贷款门槛较高。第四,金融服务水平低,缺乏适应中小民营企业特点的多样化的融资方式。
(二)证券市场基本未向中小民营企业开放
证券市场是企业获得发展所需资金的最佳来源,然而,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主要是重点扶持国有大中型企业上市融资,绝大部分民营企业受各种条件的影响,与公司法规定的上市条件相差很远。虽然深圳中小企业板块的出台,为民营企业提供了资本运作和资产重组的舞台,有利于民营企业获取和整合内外资源,实现规模扩张和提升核心竞争力。但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只能有少数企业才能进入二板市场,而且中小企业板是在主板市场全流通问题未获解决的情况下出台的,原有市场股权分置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在中小企业板市场上也可能出现,因此,中小企业板市场的潜在风险仍然很大,另外,我国不够稳定及不景气的股市现状,也直接影响着中小企业板市场的发展前景。
与股票市场相似,目前我国的债券市场也基本未向民营企业开放,大部分中小民营企业不具备发行企业债券的资格和条件,所以通过债券融资十分困难。
(三)市场准入壁垒
市场准入也是当前制约中小民营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目前,国有投资和经营遍布各行各业,涉及领域多达80多个,国家允许外资进入的领域也多达60多个,而允许民间资本进入的领域只有40多个。民营企业在将近30个产业领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限进”情况,尤其在基础设施、大型制造业、金融、保险、通讯、科教文卫、旅游等社会服务业以及国有产权交易领域的投资进入很少,这使民营企业的投资结构呈现出严重的不均衡,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四)民营企业自身的固有缺陷
第一,大部分中小民营企业主要靠自我积累创业发展,资本少,底子薄,短时期内规模难以做大,造成市场竞争能力低,抵御风险的能力差,破产比例大。据美国中小企业局估计,美国国内有近23.7%的小企业在两年内消失,有52.7%的小企业在四年内退出市场。我国的小企业情况与此相当。中小民营企业的信用能力低、贷款风险大,决定了其向银行贷款的难度。第二,民营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具有数额不大,但次数频繁、随机性大的特点,造成了融资成本的增加并使融资更加复杂化,从而也使商业银行无法对民营企业实施有效的债务跟踪监管。第三,民营企业目前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尽完善,财务报表不规范,不能及时给银行提供各种反映企业资金的流动性、盈利性和安全性的具体信息,影响银行对其信用进行评估,造成信息不对称,从而使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要求保持谨慎的态度。第四,部分中小民营企业存在着重复建设、低效率和投资结构不合理现象,不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银行的信贷政策。第五,目前我国大部分小型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家族式色彩浓,财务制度不规范,财务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水平较低。
(四)地方政府管理失当,国家支持力度欠缺
一方面,尽管国家和各地方己经出台了许多政策法规,积极扶持、引导和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并不断致力于改善民营企业发展的环境,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但现实情况仍然存在政令不通、政令不畅和地方政府部门监管失当的问题。“所有制歧视”、设租、寻租现象依然大量存在,许多鼓励民营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得不到贯彻落实。另一方面,国家尚未建立包括财税支持体系、信贷支持体系、直接融资体系和风险投资体系在内的中小企业发展资金支持体系,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理财环境,阻碍着民营企业的正常发展。
三、中小民营企业的财务战略选择
财务战略的选择,决定企业财务资源配置的取向和模式,影响着企业理财活动的行为和效率。民营企业总的财务战略思想应着眼于企业未来科学稳定的发展,充分考虑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增长速度、企业发展阶段、企业经济增长方式和自身财务特征,并善于抓住机遇,及时调整和完善。
(一)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重视资本运营
中小民营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大部分为粗型外延式扩大生产。这种方式对资金的需求量很大,投入产出率不高,而且容易造成重复投资,资金浪费严重。如果民营企业长期依赖这种方式促进企业经济增长,一方面必然加剧资金紧张的矛盾,另一方面经济效益不高,最终影响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所以,民营企业应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变粗放型外延式扩大生产为集约型内涵式扩大生产。通过科技创新、增加产品科技含量,改进服务水平,提高产能,降低成本,从而实现宏观经济数量和质量同步增长的良性循环。
资本运营是企业分散投资风险,实现经营方式多样化和多元化经营战略的主要手段。当前,实施资本运营是中小民营企业拓展融资渠道、实现规模经济、推进组织和制度创新,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资本运营的主要方式有企业并购、股份制改造、无形资产运营、强强联合及战略联盟等。
(二)保持企业科学合理的资本结构,稳健理财
资本结构的科学合理与否不仅会影响企业的财务风险,而且还关系到企业的筹资能力。负债比例越大,财务风险越高,特别是在企业经济效益不佳的情况下,就会越容易产生财务危机,进而引发企业破产。同时,负债比例过大,筹资能力必然减弱。所以民营企业能否保持合理的资本结构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第一,民营企业在创立时,应做到量力而行,根据自己的资本实力,科学合理地确定企业发展规模,尽量避免因发展规模与资本实力不相称而造成负债过多、风险增大的情况。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应时刻注意资本负债比例的协调。第二,要善于调动内部职工的积极性,广泛吸收内部职工资金,扩大资本规模,壮大企业实力。第三,实施有利于企业积累的利润分配政策,采取多留少分,把更多的税后利润积累下来,充实资本,发展生产。当然,在经济效益良好的情况下,企业适度举债,充分发挥财务杠杆作用,也会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但这一前提必须是增强企业的信用能力。
中小民营企业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其应该实行稳固的财务战略,做到稳健理财,切忌盲目扩张,只有等到财力壮大、时机成熟后再适度扩张。
(三)加强营运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第一,加强对存货资金的管理。民营企业较小的生产经营规模,决定了材料采购数量和产品销售数量也相对较小。因此,要合理地确定材料采购经济批量,减少库存,降低成本。库存商品要做到以销定产,就近销售,缩短库存周期,减少商品积压,不断降低销售费用。第二,加强对现金的管理。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节约现金管理成本,做好对现金的回收和支出工作,重视对闲置资金投资,增加现金收益。第三,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要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时要降低坏账损失率。
(四)健全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
要建立健全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现代企业财务制度,彻底消除家长或家族式管理的影响,加强财务管理基础工作,严格执行国家财税政策和财务规章。同时,要不断增强财务人员的素质,重视财务预测、决策、预算、控制、考核和分析等各个环节,进一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内部理财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