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对提升综合实践课堂的有效性

时间:2019-05-15 11:09: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多媒体对提升综合实践课堂的有效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多媒体对提升综合实践课堂的有效性》。

第一篇:多媒体对提升综合实践课堂的有效性

多媒体对提升综合实践课堂的有效性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与管理,学校开发与实施”的必修课程,是一门与学科课程有着本质区别的课程。课程开展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关注社会需要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引导学生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整体认识,是一门让学生长远受益的课程。它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的特点。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这些特点?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对拓展综合实践课程时空范围,提升课堂教学效益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综合实践互动运用

从2001学年开始,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部署下,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新课程全面推动开始实施,同时,随着课堂教学

第二篇:立足课堂,提升语文教学有效性

立足课堂,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上海市彭浦初级中学 丁先波

提高教学有效性是课改的必然要求,也是减轻师生负担的主要途径。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课堂,立足课堂,通过认真科学的教学组织来提高有效性。

一、要重视教学目标

一节课当堂教学目标必须要实现,要达成。教学目标“堂堂清”在理科教学里十分清晰,文科教学也要做到“堂堂清”。目前一些语文课效益不高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学目标空洞、缺乏可操作性甚至隐性缺失,导致学生对要学什么不清楚,什么是重点不清楚,教师对目标达成度无法衡量和评判,导致课堂效益低下。

目标要始终引领课堂教学。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行为的依据。任何与教学目标无关的行为都会制约教学目标的达成,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语文课堂首先要强调“有的放矢”,让教学目标引导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比如在教学《愚公移山》时,基本目标要定在掌握重点字词(要罗列出来)、衬托手法、倒装句以及寓意上,这些目标要引领课堂教学全过程,要呈现给学生,让学生知道这节课自己要学什么,学完这篇课文要掌握什么。

目标要具体、量化,可检测。教学目标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一个标尺,要具体、可测量。众所周知,语文课文文体多样、知识多样、课型多样,语文知识的量化是有难度的。但正因为如此,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表述更加要清晰、具体、实在,不能宏观笼统空洞含混。不宜使用含糊不清、缺乏质和量规定的“了解”、“理解”、“掌握”等词,应具体明确“理解”、“ 掌握”到什么程度,会“运用”到什么水平。教师应根据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恰当选择行为动词来明确表述学生应达到的目标,以加强教学设计的可操作性和教学质量的可测性。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时,可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掌握“拮据”、“正颜厉色”、“不苟言笑”、“忧心忡忡”、“累赘”的音形义,正确读写,能用这些词语造句;

2、掌握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的概念及特征,能熟练区分对比和衬托;

3、巩固学习人物描写对刻画小说人物形象的作用;

4、会借助对比、衬托及人物描写来分析“父亲”、“母亲”的性格;

5、体会“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情节设计对表现人物以及小说主题的作用;

6、感受作者对资本主义社会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的批判。这些目标可以在两节课内完成,让老师清楚自己要教什么,学生知道自己要学什么,使教学重点突出,针对性强,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课后的训练也要寻找类似的小说供学生拓展阅读和练习。

目标设计要有体系概念。二期课改后,语文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活,淡化知识,淡化文体,淡化体系。但语文知识始终存在,是必须要传授给学生的,这是不能变的。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中,要有篇章、单元、学期、学年的概念。要精读“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语文教材4年8个学期60个单元有整体的把握,建立初中目标知识体系。不能在未理解课标、未把握教材编写意图、未吃透教材的情况下想当然地教学。要认真地领会单元编排意图,把握学期之间知识的衔接,理清单元内课文之间的关系,理出教学的重点难点,明确教学目标,分解到各篇课文教学目标中,使每篇课文之间、每节课之间的教学目标保持单元逻辑关系,让学生建立起单元、学期、学年的知识树,在头脑中形成“单元思维导图”。当知识不再孤立,形成体系,语文教学效益也就提高了。

新教材作文课的教学目标是比较难以设计的,教师要结合每个单元《综合学习》内容以及初中生身心成长规律,循序渐进,分解写作要求和目标,分层次分阶段开展写作教学,切忌写作目标无梯度,无重点。

二、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兴趣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永远都要重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有浓厚的兴趣,才愿意学,学得好。

在学科认识上,语文的外延是生活,语文课具有开放性、灵活性、情感性的特点,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要围绕这三个特点做文章。封闭、死板、无感情投入的课,学生是不会有兴趣的。要把握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有高屋建瓴的眼光,从学生的终身发展来看语文课堂,教会学生学以致用,将学习内化为成长的动力,用语文知识、情感体验积累来触摸世界,叩开社会的大门。

在教学方法上,要拓宽语文课堂的外延,挖掘生活中的语文知识,引发学生的共鸣点。朗读、写字、阅读、作文、竞赛,多种丰富的课堂内容设计,提炼文本蕴含的真情,尽量多地发现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都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比如在教学六年级“春天来了”这一单元时,就可以把学生从课堂带出来,到公园里,到小区中去感受春天的气息,领略春天的韵味。教学九年级“现当代小说”单元,可以举行小说赏析论坛,让学生来讲林老板、祥子、王一生等的形象,说说心里的爱与憎。这必然给紧张的初三生活带来激情和轻松,让学生爱课堂语文、爱语文。

在自身形象上,语文教师本人良好的修养、健康的情趣、儒雅的谈吐、丰富的知识、独到的见解、清新的文笔、动人的口才也是吸引学生、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方面。

三、要加强课堂训练

二期课改关注学生生命个体的发展。要坚决反对那种一味地讲授知识、搞“满堂灌”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语文的课堂训练重点应该放在语言实践和思维训练上。

会设计练习题目是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之一,不能简单照抄照搬教科书、教辅书。不能简单地讲练分离,以练代讲。听、说、读、写,是语文课训练的基本形式。认真地听老师和同学的讲解、分析,明确简洁地把自己的感受和观点说出来,有感情地朗读,流畅地书写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这四种练习方法必须始终予以强化,因为语文课首先是语言课,也始终是语言课。

要精心设计课堂练习,针对学生实际和文本,把问题和题目设计得既紧贴教学目标,又有一定的坡度,能调动学生积极性。语文训练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要学习理科课堂练习模式,做到讲与练,练与练之间保持严密的知识层次和内在逻辑联系。讲练要结合,讲是为了练,练是对讲的知识的巩固。

重复式练习。识记性的知识,比如文学常识、基本概念、字词的音形义、名句背诵等,可以通过课堂的当堂抄写、复述、口答、默写、背诵等方式进行练习,趁热打铁,避免课后花大量的时间巩固和检验。

模仿式练习。对于描写方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说明方法、论证方法等基础性知识,可以让学生在理解掌握课文相关句段的情况下,进行口头或书面模仿。在《故乡》教学中,课文对故乡的白描勾勒、对闰土和杨二嫂的外貌描写等,很有特色,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模仿进行景物和人物的描写,以加深理解,及时运用。

拓展式练习。针对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可以设计一定的迁移练习,选择体裁、题材、表现手法、主题思想、时代背景等之中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相似相关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拓展练习。初二“散曲小唱”单元中,两篇《天净沙》都是大家的名作,教师可以详细讲解其中一篇,让学生的认知达到最近发展区,然后对另一篇设计一些对比赏析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让学生有向上跳摘到果子的成功体验,达到巩固拓展的效果。初三的《孔乙己》第二课时教学中,教师先分析讲解“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句话,然后让学生思考:孔乙己是读书人,穿长衫,但为什么别人不叫他的名字而直呼他孔乙己?这个问题既与前一问题有内在的联系,又比前一问题深,需要学生在理解前一问题的基础上回到文本中思考,并结合理解旧中国落寞知识分子的心态和命运来回答。课外还可以迁移练习契诃夫的《小公务员之死》,巩固短篇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两篇文章主人公的性格、命运。

可以在课堂中采取读读,议议,讲讲,练练的教学方式,这一教学模式是上海育才中学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总结出来的,其指导思想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能积极主动地学习。这四步中,读读是基础,议议是关键,练练是应用,讲讲贯穿始终,具体过程环节是:读(学生读文本)──议(学生间议论)──练(做习题、口头回答、书面练习、开卷小结、小作文等)──讲(教师根据学生读、议、练中产生的问题有的放矢地、画龙点睛地讲,进行点拨、解惑、总结、指导)。在二期课改的今天,这个教学模式仍然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可行性,能解决语文课堂讲得多、讲练脱节的问题,值得推崇。

四、要增强课堂感染力

由于分数的压力,很多语文课堂早早地向中考接轨,“这种类型的题目中考经常考到”,“这个是中考必考的”,“好好听,不然怎么考得好”,等等类似的话语不绝于学生之耳。殊不知,在急躁、直接的应考的背后,是课堂生动性、感染力和情感的弱化、缺失。

语文课堂上最不能缺的是情,最能震撼学生的也是情。语文教师的职业态度、精神面貌、教学语言、教学体态对于课堂的情感和感染力都有着关系,必须十分注重。这里主要讲要通过适当的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内心的感情,增强课堂感染力。

注重创设情境,引发感情。情境教学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文章包含着作者的情感。教师要在课堂导入和教学活动中创设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走进文本,让作品中的情感荡涤学生的心灵。如《秋天的怀念》,通过让学生讲述母子情深的故事来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引导学生在上课最初的时间里建立积极的情感和心理体验,为整堂课奠定浓厚的感情基调。

注重纵情颂读,读出感情。读书是传统而经典的学习方法,书声琅琅本身就是一种美,美具有感染力。现在老师让学生读得太少,给学生读课文的时间和机会太少。优秀的文段,常需要纵情放声吟诵,才能解其意,晓其情。语文课堂上要敢于让学生在朗读中与作者对话,与作者产生共鸣,读出感情,受到熏陶。像《春》、《背影》、《安塞腰鼓》、《明湖居听书》、《有的人》、《岳阳楼记》、《出师表》、每周一诗、唐诗宋词元曲单元的诗歌等一大批名家名作,都必须反复地读,甚至熟读成诵。在古诗文背诵的检查中,教师有时候要把专注度从默写出来转到有感情地背诵出来,引导学生爱朗读,读得好。注重赏析词句,领悟感情。文本是教材的情感点和学生的情感点之间的桥梁。要重视引导学生品读、体味那些优美语段和关键字词,悟出神韵和情韵。比如那些耳熟能详的语句如“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等,真是字字珠玑,不胜枚举,值得师生慢慢咀嚼,细细品味,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情感得到滋润,思想得以奔涌,心灵得到净化,让这些语句和文章成为学生思想情感库中的瑰宝,一辈子受用。

五、要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

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能优化语文教学,但如果使用不当,甚至过分依赖,则可能降低语文课堂效益,对语文教学造成损害。

语文多媒体教学主要存在以下误区:

1、滥用多媒体课件,剥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主要精力在观看课件演示上,师生互动减少了,文本研读淡化了,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压缩了,思维、情感活动被压抑了。

2、多媒体挤占教学内容,压制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想象能力。多媒体取代文本和师生语言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使学生的思维缺少锻炼,得不到扩散;图片、声像替代语言文字,一定程度上屏蔽了学生的主观想象,削弱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想象能力。

语文教学使用多媒体课件注意以下原则,有助于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1、不可替代性原则

课堂空间有限,多媒体课件不是用了就好、用得越多、越复杂越好。多媒体服务于教学内容,只有在其他教学形式无法替代它时,才能正常发挥独特功能,体现效率。“画蛇添足”的,效果不明显的应少用或不用,过多过滥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2、主体性原则

进行语文多媒体教学,学生始终是课堂的主体,不能忽视教师和学生作为人的精神和人的价值。师生要对话,学生与文本、作者、情景和人物要对话。要留给学生理解领会作品的空间。任何生动的画面,震撼的音乐,精美的演示,都无法取代学生的自我思考、自我理解、自我欣赏、自我审美过程。

3、灵活性原则

有效的课堂是师生互动自然生成的,固定的模式是无法预见和驾驭课堂的。多媒体教学是为课堂服务的,是被“借助”,而不是被“依赖”,不能喧宾夺主,不能被它的程序牵着鼻子走,要灵活地根据需要去运用。

当然,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教无定法,方法是为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服务的。只要重视学生学情,重视语文课堂,重视教法研究,重视经验积累,就一定能探索出语文教学的新路。

第三篇:用多媒体,提高物理课堂导入有效性

巧用多媒体,提高物理课堂新知识导入的有效性

要上好一堂物理课,新知识的导入环节至关重要。在物理课的新知识导入环节中,单靠讲解并不能完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应通过多渠道的信息传递实现对各种感官的刺激,以便使学生迅速投入新知识的学习。为此,笔者巧用多媒体进行新知识的导入,把物理现象以及生活中物理知识的方方面面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为课堂教学提供了高效逼真的学习环境。该方式不仅优化了物理课的导入,而且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便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一、巧用多媒体设置情境导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育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爱好”。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爱好的力量是巨大的。作为教师要充分挖掘物理教材中的爱好因素和艺术魅力,而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爱好,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1.1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使学生看到图文并茂、视听一体的交互式集成信息,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阅读教学内容,也可以从中听取与课堂教学相关联的声音信息,观看实验过程以及原理。这种新的信息形式改变了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更加形象地理解信息,产生学习的爱好与乐趣,主动、及时地获取信息,激发表达欲望,从而形成师生互动,而不再是课堂教学的被动接受者。比如,以讲解“二力平衡”为例,我用视频剪辑工具剪切一段杂技演员走钢丝的视频,引入课件中并播放,以此吸引学生注意力,将学生带入问题情景:为什么钢丝上的演员不会摔下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了教学目的。又如在讲解“水循环与水资源”这一章节时,利用

PowerPoint课件,使学生能够看到云、雨、雾、雹、霜等图片,能够感受到水在自然界奥妙变化;又让学生观看工厂排污后河水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水污染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通过这样的情境教学,不但让学生形象的理解了水在自然界三态变化过程及其物态,也让学生很好感受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可见,多媒体导入可以提供丰富多彩的声、光、电等各种信息,使得课堂变得绚丽多彩,大大优化了教学氛围,使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环境变得丰富而生动,学生置身于这样一个合谐的教学情境,学习爱好将得到极大的提高。使课堂教学的综合性、实践性、趣味性、应用性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使学生学习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2 在教学中创设学习氛围,自古有之,但多以语言、动作、图片和简单的实物来烘托气氛,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难以提取长时记忆中的有关学习内容。而多媒体教学设计能够提供文本、图形图象、音频、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甚至是人工智能。充分的交互性能够创设生动、直观、形象的学习氛围,使教学直观化、模型化、动态化,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例如:在初二物理“浮沉的条件及应用”的教学中,我设计编辑了一个短片,配以和谐的音乐解说,有轮船、潜水艇上浮下沉、气球、飞艇等浮力应用于实际的画面,学生马上被吸引了。于是出现质疑题目,这些飞行物是怎样实现上浮和下沉?学生讨论,适时出示本课学习目标,轻松引入新课,引导学生去探求新知,从而水到渠成。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会有更多的感受和启发,有效地丰富了学生的感性熟悉,提高了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巧用多媒体模拟物理演示实验导入,优化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物理知识、物理规律来源于生活实践,学习物理离不开理论联系实际,通过丰富多彩有趣生动的物理实验,让学生分析、归纳物理概念及规律,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但由于受到实验仪器本身的限制,如可视性不强的实验,抽象物理现象,实验效果不如人意,而通过多媒体技术可模拟完成现实环境下难以操作的物理实验,可提高物理实验的演示效果。例如在学习“怎样认识和测量电流”时,引入“电流”概念,采用课件Flash制作模拟电流及其方向的办法,使学生形象地看到电流在串并联电路流向,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又如在学习“热机与社会发展”时,研究汽油机工作原理及其工作四个冲程,采用课件Flash制作模拟汽油机工作四个冲程办法,使学生感受汽油机内部工作过程,从而理解四个冲程是不断循环工作的。因此,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再现模拟,是教师用叙述、挂图等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效果。

三、巧用多媒体展示科技成果导入,增强学生学好物理的决心

选用反映最新的科技成果的材料进行展示。能使学生既学到科学知识,又感受到了时代的脉搏。对保持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增强他们学好物理的决心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导入《机械运动》这一节时,我播放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十号飞船对接过程片段。在感受这一激动人心的科技成果时,体会“位置变化”的内涵,从而理解参照物概念。这其中有飞船靠近飞行器的位置关系;还有飞船与飞行器对接后位置关系;还有宇航员与飞船及宇航员与地面的位置关系;还可以让学生想象“假如宇航员进行太空行走,他与飞船又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在观看录像后充满激情地进行分析讨论,学生更加投入,也更加专注。他们想到自己所学的知识与这样重大的科技成果有关时,其学习愿望也就更加强烈了。

又如,在学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时,我收集我国在研制“人造太阳”和“光伏电池”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作为导入内容。让学生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了解科技成就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特别是看到施正荣带着科技成果回国创业并在短短几年内取得辉煌成就时,学生的爱国精神和热爱科学的激情被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有很大提高。

在知识更新日趋加快的信息爆炸时代,教科书的内容会无法满足对新知识特别敏感的学生。只有教师跟学生一起及时关注重大科技成果,才能让我们的教学和学习不落后于时代。才能让学生保持“日日新”的学习状态和精神状态。

四、巧用多媒体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索过程,感悟科学家思想

在物理教学中让学生亲历实践、探索的过程,感受探索中的乐趣,激活创新意识。在物理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再现物理学家科学探究的经历,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感悟科学方法和思想,加深理解,发现规律,并从中体会到物理的价值。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例如:在讲授“重力”过程时,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现牛顿非凡想象力的几个情景:牛顿坐在树下,发现苹果落地,思考“为什么熟透的苹果会向地面落下,而不向上运动?”肯定存在有某种力促使苹果落地的作用;假如苹果树长得足够高,长到月球那样高,熟透的苹果仍然要落向地面。“为什么月球不会落地?”在地面上任何平抛运动的物体终要落地,月球不管以多大的速度运动最终都要“落地”;若地球变成圆球状呢?展现月球要落地的动态情景。牛顿非凡想象力给学生思维上的冲突,在爱好和好奇心的前提下,深刻体会牛顿卫星原理图,同时坚信地球是个球状体。激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五、利用多媒体技术与德育的无缝融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在课堂教学中,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应自始至终贯穿德育教育,物理学科也不例外。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课程理念的更新,传统的说教模式已不适应物理学科的德育渗透,应该加强知识性、趣味性的德育渗透方式,而多媒体在这方面显示出得天独厚的优势。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爱好和内部动机,而且还寓德育教育于智育教育之中。比如,在有关火箭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我国的航天事业的重大发展成果进行浏览,使学生能够潜移默化的感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通过对内能的利用的多媒体技术演示,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多媒体技术采用这些喜闻乐见的方法渗透在物理学科中可以说是对学校现行德育教育工作的一个强有力的补充,且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

现代多媒体技术以其强大的交互性、多感临境性和构想性应用于初中物理课堂,显示出传统语言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爱好、强化了学生注重力,有效促进物理教学改革,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目的,提升了学生的整体素质,从而实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第四篇:课堂互动有效性的实践研

“课堂互动有效性研究”研究方案

永盛学校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堂缺少互动、缺少生命的灵动

叶澜教授曾提出:“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但是在现实教学过程中由于诸多原因,如, 应试教育、教师急功近利思想作祟、教学课时数不足等等,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了师生间的交流,讲授、灌输成为了教学的主要方式。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重视教给学生的知识,忽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方法,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学生对交往不感兴趣,课堂上不主动与教师、与同学、与教学材料、与教学媒体互动。课堂气氛沉闷,课堂缺少互动,缺少生气,缺少生命的灵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更强调在人的交往中的学习,强调在教学活动中让课堂真正的“动”起来。

(二)、教师不知如何组织互动才有效

在教学实践中,我校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现代教育理念,对教学互动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但在课堂互动中总存在一些问题,有很多的课堂“互动”只是形式上的、浅表层次的,有的甚至是无效的。这显然不是新课程的目的,现代教育理念下的互动应该是一种积极的、真实有效的课堂互动。我们的教师确不知如何设计、如何组织引导、如何协调好各方的互动活动。

(三)、学生的发展需要有效的互动活动 有效互动就是克服传统课堂中的单一和枯燥的教学行为,打破课堂的沉闷和焦虑,让学生在一种愉悦和亢奋的状态中主动学习,积极思维。追求教学的生命活力,面向全体,关注学生的整体提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奠定学生终身学习的坚实基础。我们认为,教师所组织的互动活动是否有效,有效度的大小等相关因素对于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在这个意义上,提高学生互动的有效性,就是提高学生发展的有效性;就是更大程度地推进学生的发展,也就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课程改革的开展。

课堂互动是课堂的本质特性,课堂交流是课堂互动的前提。课堂活动本身也是一种寻求对话的实践活动,实际上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无论是学生知识经验的获得,心智的开启,能力的发展,还是教师课堂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有赖于课堂活动中信息的有效传递和交流。从这个意义上说,课堂信息交流活动是课堂活动的中心,信息交流的成效决定着课堂活动的效果。课堂管理正是通过不断地调节课堂活动,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促进课堂交流。同时又通过有效课堂交流,促进和保持课堂互动。基于以上考虑,我们提出“课堂互动有效性研究”这个课题实验。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

互动:这个“动”不是教师或学生在单方面的“动”,而是一种“互动”,既有教师的“动”,更有学生的“动”,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所有教育资源之间的一种互动。有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根据课前预设的教学方案而实施的兼顾预设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动态有效生成的教学。(刘佳秋.有效教学概念.课程.教材.教法,2008(9).既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结果为判定依据;认为教学结果能持久、学生能自由、有伸缩性与自信、能在生活中运用的教学才是有效教学。

有效互动:就是在一定的组织形式下,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各要素之间产生的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体现学生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行为。

三、课题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自己的理解,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维果茨基提出“人的心理过程的变化与他的实践活动过程的变化是同样的”。建构主义的创始人皮亚杰(J.Piaget)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学习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人们对事物的理解与其先前的经验有关,因而对知识的正误的判断的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也就是说知识来之于人们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而获得的,是通过个对知识单元的经验解释从而将知识转变成自己内部表述。”建构主义强调知识是一种学习者的主观建构,学习者积极、主动并有意义地面对、接纳外界的各种刺激,解决各种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知识结构和经验世界,从而适应并改造世界。因此以活动为主线,有效地开展互动教学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

2、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有效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1)“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2)“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3)“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4)“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课堂互动有效性研究,就是在这一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研究课堂互动活动的设计、组织、诊断的策略和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3、主体性理论。探究式学习方式的理论基础之一就是它能够发展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创新的能力,因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既是探究式学习的主要特色,又是探究活动得以进行的前提条件。根据教育心理学,发挥学生主体性原则就要求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对问题情境或探究内容的兴趣和探究动机,要保证整个探究过程对学生的开放性,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自主创新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4、教育行动研究理论。教育行动研究的内涵是,教育实践的参与者与教育理论工作者共同合作,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进行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式。具体的说,可用三句话来概括:为行动而研究,即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即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进行的研究;由行动者来研究,即教师自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别人的研究成果送上门,更不能不加思索地把这些成果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教师要以研究者的心态,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总之,教育行动研究把教学实践与研究融为一体,是教师专业技能提升的的基础,也是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关键。同时,教师的课堂学生活动设计技能的提高是以实践性知识为保障的,实践性知识不断丰富、实践智慧不断提升的过程,就是课堂学生活动教学设计技能不断提升的过程。实践知识是缄默性知识,它隐含于具体的实践过程之中,更多地与个体思想和行动保持着一种“共生”关系,它又是情景性和个性化的,难以形式化和通过他人的讲授而获得,只能在具体的实践体验中发展和完善。

我们认为,学习是一个由教师、学生、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诸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构成的有机整体。在不增加要素数量、不附加特殊条件的前提下,通过调整学习内部诸要素及其关系,改变“接受——记忆——复现”的学习方式为“探究——发现——创造”的学习方式,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四、研究目标

通过课堂互动有效性的研究,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促进师生双方的共同发展。

1、通过研究,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价值,增强学习情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2、通过课堂互动有效性的研究,让教师们形成有效互动的理念,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活动的视角:关注活动设计、关注活动调控、关注活动成效、关注持续发展;建立起关于有效互动的设计策略;有效互动的组织策略;有效互动的诊断方法。

3、通过研究,帮助教师实行角色的转变和教学行为的转变,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

1、课堂互动有效性的设计策略:怎样预设以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实现动态生成,实现师生、生生经验共享、共同体验、意见沟通、相互解释。

几组范畴:

A、学生方面(知识基础、能力基础、个体差异、兴趣爱好)B、教师方面(活动设计:教学的“预设”与“生成”、活动的“有趣”与“有效”、关注焦点、生成把握、学生的持续发展等)

2、课堂互动有效性的组织策略

(1)、怎样营造有效互动的氛围;

(2)、怎样设问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实现师生的有效互动;(3)、怎样调控以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维有效互动(行为上的互动、心理上的感应、言语上的交流),使课堂成为师生之间相互依存、交往对话和共同发展的舞台;

几组范畴:

A、教师方面:(教师的“组织”与“主导、关注与倾听、组织调控、教学的“预设”与“生成”、活动的“有趣”与“有效”。)

B、学生方面:(学生的“自主”与“自由”:学生参与面、参与状态、参与深度等)

3、课堂互动有效性的诊断方法:

六、研究方法

总体上,采用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辅以个案研究法、反思法和观察法。

1、行动研究法。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各课题组成员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以“校本教研”为主要形式和基本途径。在行动研究中,加强研究者的“教室即研究室”的课题意识,以提高实验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2、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各个阶段要不断的进行回溯研究,探讨课程理念在学生、教师之间如何有机整合。在反思和总结中,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现有的教学策略。

3、个案研究法。

(1)、对于值得注意的学生个体,详细地描述个案,反映其研究前后的发展变化。

(2)、对于一堂典型的研究课,进行个案分析。

(3)、边研究边总结,完成《教学互动的课例集》。

七、研究步骤

(一)、研究的准备阶段:(2011年9月—2012年1月)

(1)、调查分析情况(针对当今的教学现状,设计一张调查表,调查教师和学生对课堂学生活动的认识等):教师对学生课堂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调查、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情况调查。

(2)、建立课题研究组

(3)、广泛学习、收集资料,酝酿并初步制定研究方案和计划。

(4)、对研究方案组织论证,修改、完善方案,进行课题申报、立项工作。

(5)、课题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参与实验的所有成员学习课题相关的理论知识,在理论的层次上、层面上达到一定的认识,为课题的实施奠定较为扎实的理论指导基础;确定好课题实践的重点科目、年级等。

(二)、研究的实施阶段:(2012年2月—2014年2月)

课题研究的实施分三个阶段。

1、课题实验的起步、探索阶段。(2012年2月-2013年2月)(1)课堂互动方面的知识学习,科研方法学习,转变本组成员观念,提高认识,提高研究能力,努力形成“学习―认识—实践”的格局。

(2)根据研究方案和计划,开展研究工作。研究重点:课堂互动有效性的设计策略:怎样预设以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实现动态生成,实现师生、生生经验共享、共同体验、意见沟通、相互解释。

(3)适时召开课题小组会议,交流汇总实验情况,进行研讨分析,提出下阶段的研究建议。

2、课题实验的提高、完善阶段。(2013年3月-2013年7月)(1)课堂教学作为实施课题的主渠道。

8(2)认真进行课例研究,进行集体讨论,讨论怎样更有效的实现课堂互动。研究重点:课堂互动有效性的组织策略。

(3)积累经验,写出有关论文和报告,就成功与不足之处写好自评。期间进行阶段性的总结,注意完善研究措施,提高研究成效。

3、课题实验的后期深入阶段。(2013年9月-2014年2月)(1)研究重点:课堂互动有效性的诊断方法。

(2)结合研究活动,讨论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与收获,约请专家针对研究情况进行指导,以答疑难、指问题为主。

(3)结合课题,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课例研究活动,检验我们前面研究得出的策略是否有效。

(4)收集好研究资料,配合课题做好阶段总结。

(三)、研究的总结阶段。(2014年2月-2014年7月)

根据研究内容,收集、整理、归类材料;综合研究材料,物化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进行成果展示(教学经验总结、典型案例、论文、课堂实录等)。

(1)、整理实验数据和资料,对实验效果进行评价。

(2)、整理优秀教学设计、课例(录相)、案例系列,做好实验的教科研论文成果汇编。(3)、形成实验研究报告。

(4)、召开课题总结会,展示、汇报实验成果。

九、预期研究成果

通过课堂互动有效性的研究,着眼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 9 主性,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促进师生双方的共同发展。

1、学生方面:通过研究,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价值,增强学习情感,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构建,灵活地解决问题。一句话,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教师方面:通过课堂互动有效性的研究,让教师们形成有效互动的理念,促进教师转变教学活动的视角:关注活动设计、关注活动调控、关注活动成效、关注持续发展;建立起关于有效互动的设计策略;有效互动的组织策略;有效互动的诊断方法。逐步形成一条充满生气的课堂互动之路。

通过研究,帮助教师实行角色的转变和教学行为的转变,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十、成果形式

(一)较为成熟的策略和方法。

(二)课题研究报告、阶段小结、论文。

(三)教学设计、案例。

(四)具有一定指导意义的课堂实录。

十一、研究思路及管理措施

(一)研究思路

1、抓学习、宣传、培训。发动教师进行现代教学理论的学习与讨论,重点学习课题研究方法及外地课堂互动的成功经验。通过学习讨论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及科研水平。2、抓调查研究。通过听课、问卷调查、座谈等方式,弄清我校课堂教学的现状,为今后研究的方向提供可靠依据。

3、抓学习、消化和创新。在学习、借鉴、消化外地课堂互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优选、改造、创新,建立我校课堂互动的教学策略。4、抓规范、抓标准。在充分认识课堂互动的重要性、特点、课堂教学流程、各环节要素、师生活动方式的基础上,制定出 “课堂有效互动的(预设)策略”、“课堂有效互动的评价标准”。结合常规教研,重点在中学部、小学部两个语文学科组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践。

(二)组织管理

组织机构:

课题组组长:赵桂蓉

主研人员:赵桂蓉、段蕴航、赵会彬、卞会群、张勇、陈丽娟、。

顾问:吕正祥、宋昌林、袁水兵、王选文、管理措施:

1、充分利用网络交流平台。除了日常的集体备课和交流外。通过发表日志、留言、评论的方式来进行交流,构建立体的交流平台.2、组织科研理论的学习、培训。为使参与研究的老师明确实验的目标和任务,必须对教师相关的教科研理论学习和培训,主要采用两种形式:由课题指导组成员举办专题讲座,进行专业引领;课题组组织相关的老师定期或不定期的学习研究或外出培训。学习的保证。研究成员需不断地学习充电,我校准备经常性地进行一些学习活动,如聘请专家作讲座、出去参观学习、利用学校远程教育资源等形式来确保研究成员的水平不断提高。

3、加强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我校各教研组每月组织至少2次常规性教研活动,通过课堂教学研究,教学设计、反思、教学案例、教学经验的交流,发现问题,调整实验计划,提高课题研究工作的实效。

4、定期总结研究情况,作出阶段分析。

十二、条件保障

本校被确认为“区级课改实验基地校”,软硬件设施达到一定水平:

1、具备先进的教学设施,教师人人有电脑,学校有教师QQ群,便于拓宽课改的渠道。

2、具备一定的科研经费,宽松的科研研讨空间。

3、拥有业务型的校级领导,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为课题的深入研究掌舵引向。

4、拥有一支踏实肯干、精力充沛、经验丰富的中青年科研队伍。

第五篇:课堂有效性

有效教学的定义 张璐

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学的有效性包括如下三重意蕴。

1.有效果: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

2.有效率:教学活动是一种精神性生产活动。教学效率可表述为: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或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

3.有效益:指教学活动收益、教学活动价值的实现。即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是否吻合程度的评价。

现代的有效教学比传统的有效教学更注重社会性,更体现个体的主体价值。这正是有效教学、人性化的一次飞跃。

国内对有效教学标准的定义

目前,国内典型的研究是把课堂的有效教学分为基础性与发展性两个纬度。(一)基础性:包括①是否能把握教学内容的定位;②是否注重个别差异;③教师的表述是否清晰,包括言语概念式表述、案例领悟式表述和图式结构式表述;④是否有效地使用教育资源。(二)发展性:①是否能灵活运用、选择和编制教学计划;②是否运用启发式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如开放性提问,适当的幽默,鼓励冒险精神等);③课堂教学能否体现互动和开发的要求,老师能否尊重学生,唤起学生的自律意识,能否容许学生个体专长的课外开放;④是否具有科学思维和创造性。这两个纬度的缺点是:①把研究过多地囿于课堂教学范畴,就课堂教学谈课堂教学,看不到教学与其他外界系统(如政策、管理乃至社会)的联系。②标准过于宽泛,缺乏可操作性与指导性。

国际有效教学标准一:师生共同参与创造性活动,以促进学习

师生为一个目标协同努力,能激发学习者之间互相帮助,使教与学的效果达到最大化,使教学交流大大增加,师生间能及时传递语言、意义与价值。这个标准为教师提供了若干教学指导。

1.设计需要学生共同完成的教学任务; 2.要让创造性的活动与可用时间相匹配;

3.妥善安排班级座次,以便学生可根据个别与小组的不同需要相互交流、协同工作; 4.积极参与学生的创造性活动;

5.小组分配多样化,如根据学生友谊、不同学习能力、语言、项目或兴趣,以提高生生互动;

6.与学生共同设计小组方案;

7.师生共同学习教材与技术,促进共同活动; 8.用正确的方式指导学生合作。国际有效教学标准二:语言发展

通过课程发展学习者的语言,提高学习者的素质。学生的识字、阅读、语言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各种水平的语言发展都该通过应用与师生间有目的的、深思熟虑的交谈加以培养,并在各门学科中都能实现。在这方面的教学指导中教师应做到如下几点。

1.倾听学生谈论他们熟悉的话题,如家庭与社区; 2.对学生的谈论与问题有所反应,不伤害学生; 3.充分运用示范、引用、复述、澄清、提问、表扬等方式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4.尊重学生与教师不同的交谈互动方式,如谈话停顿、眼神交流、话题转换与所喜爱的话题;

5.通过听说读写把学生的日常语言与教学联系; 6.鼓励学生运用书面词汇表达他们的理解; 7.尽多提供各种机会促进生生、师生交流; 8.鼓励学生运用第一与第二语言。

国际有效教学标准3:学习背景化把教学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联系起来,以此创造学习的意义。

根据学生的背景知识发展其新的知识与技能,与学生个人、家庭、社区经验相联系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在这方面教师应做到如下几点。

1.以学生已有的家庭、社区与学校经验为基点; 2.以学生熟悉的知识与用语,设计有意义教学; 3.通过与学生、家长、社区成员交流以及阅读相关文献学习当地的用语与知识;

4.帮助学生把他们的所学应用于家庭与社区; 5.与学生合作设计以社区为本的学习活动; 6.向家长提供机会,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7.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从集体合作到个别竞争;8.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参与。

国际有效教学标准4:挑战性的活动

教学生复杂的思维技能,通过思维挑战发展学生的认知技能。

当前的教学评价工具不够完善,学习标准也有欠缺,使不同学生的基本需求得不到满足。提供有认知挑战的教学,可教会学生思维与分析。为了把握挑战的合宜性,则需要教师做到如下几点。

1.确保学生对每个教学主题都有整体认识; 2.对学生的学习确立挑战性的行为标准; 3.设计教学,促使学生在更复杂的水平上理解; 4.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帮助学生达到更复杂水平的理解;

5.与挑战性的标准对照,对学情有直接的反馈。国际有效教学标准5:教学对话——通过对话进行教学 思维以及形成、表达与交流观点最好是通过对话、提问、分享观点来教。作为教学个别化的一个途径,教学对话最好在师生共同参与的创造性活动中加以渗透。在这方面教师应做到如下几点。

1.安排定期的频繁的师生交流;

2.根据清晰的教学目标,与学生进行教学对话; 3.确保这种交谈学生比教师有更多的发言机会; 4.对话能展示学生的观点、判断与理性推断; 5.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交谈;

6.仔细倾听、评价学生的理解水平;7.通过提问、复述、表扬、鼓励,帮助学生在交流中学习;

8.指导学生准备一个产品,体现已实现的教学对话目标。国外有效教学模式

为了进一步实证以上五个标准,国外研究还列举了5个著名的教育模式。

1.认知指导教学:一种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强调运用数学语言、各种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2.认知复杂性教学:以开展认知挑战活动为特征。活动分小组进行,需要多种认知能力,活动程式多种多样。强调了除标准5以外的其他4个标准。

3.真实性教学:运用学科探究帮助学生建构(把学生先前的知识与当前教学材料联系起来),同时重视利用背景化教学渗透教学价值观与教学主题。

4.交互教学模式:以小组讨论为基础教学生阅读。学生的讨论是应时性的,强调运用遇到难题时求助、不断的总结、阅读预测等策略。

5.一致性教学:综合科学教育与文学教育,突出教学背景化、语言与文学素养的发展及挑战性教学。

从上述国际有效教学标准的研究中可以看到:①学生学习中的社会与文化因素在教与学的理论中受到重视;②社会文化理论与动机理论进一步拓展了教与学的定义;③学习是以师生间的互动、班级的社会结构及学校机构为基础的积极、互动的知识建构过程;④有效教学的五个标准是相互交融、相互支持的。

下载多媒体对提升综合实践课堂的有效性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多媒体对提升综合实践课堂的有效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课堂有效性

    课堂管理中的师生交往技巧(八) (2009-10-31 19:53:02) 转载▼ 标签: 分类: 师生交往 课堂管理 师生交往 技巧 杂谈 2.肢体语言 通过头部和肢体动作所表示的语言,包括首语和手势语......

    课堂有效性

    “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

    课堂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体育课堂的高效性 摘要: 如何打造高效的体育课堂教学?怎样构建高效的体育课堂?这是当前教育改革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也是我们作为一线的体育老师们一直以来探......

    《怎样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导入的有效性》

    怎样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导入的有效性 姓名:陈 黎 性别:女 职称:小教一级 学历:大专 单位:蒙城县小涧镇田庄小学 电话:*** 邮编:233527 【文摘】课堂导入时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教师反思对教学提升的有效性

    教师反思对教学提升的有效性 徐涛 随着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整个社会出现了日新月异的局面,进入了网络时代,学生接受信息、获得知识的渠道很多。作为当下的教师,不能再用生硬的条......

    谈高中数学课堂如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谈高中数学课堂如何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一线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而且随着新课改的推广,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也成了每一位教师......

    如何提升思想品德课课堂导入的有效性

    如何提升思想品德课课堂导入的有效性 河南省内乡县第三高级中学樊忠满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率。恰当而精彩的课堂导入能......

    优化小学科学课堂提问,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优化小学科学课堂提问,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 摘 要:随着新一轮的课改的深入,对于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已越来越受到重视,而课堂提问作为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之一,也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