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探索与实践[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5 11:15: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探索与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探索与实践》。

第一篇: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探索与实践

“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探索与实践”课题中期报告

一、开题以来所做的工作

(一)建立课题组

为了使本课题研究得以顺利开展,我们成立了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机构,由吉留祥老师为本课题组组长,杨义萍老师为副组长,由黄琴华、袁冬华、刘美珍、吴冬伟、徐铁军等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和扎实的教育科研能力的老师为课题小组的主要研究人员,这使课题研究的完成有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根据课题组的计划,在对课题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我们制定课题研究的方案,成文为《“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研究方案》,并对研究方案进行了多次的修改完善,使得课题研究有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和清晰的研究思路,在课题组会议上通过,让全体成员明确目的和要求。为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深入学习,提高素质

围绕本课题,我们对课题组全体成员进行了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培训和学习,统一了研究小组对课题中的相关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并进行具体职责的分工安排,使得课题研究既有分工又有协作,既相互支持又独立工作,为保证课题研究工作的科学性,克服研究的主观性和任意性提供了保证,使得课题研究既保证了科学合理又能锻炼一批教师,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在XX年年秋学期,课题组成员赴常州清潭中学参加教学研讨活动。在2010年暑假期间,课题组成员又在教研室冯东生主任指导下,开展2010年中考试题赏析活动。进一步提高研究人员的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

围绕这个课题,我们开展了教学论文评比,教学反思评比,还进行了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的评比工作。通过教研活动,创建生活化的政治课堂,改变抽象的、空洞的说教式的课堂教学,使政治课增添时代的源泉和生活的活力,提高了教学效率,也让学生体验到生活和生命的乐趣,从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

(五)做好有关数据统计与分析工作

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进行,了解学生课题实验中的成长及存在问题。

二、研究取得的成绩

(一)课题组

围绕本课题的研究,课题组成员群策群力,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思想品德教学资料库。清单如下:

1、九年级思想品德教科书全册35个教案。

2、九年级思想品德教科书全册35个ppt课件(含视频、音频);

3、九年级思想品德教科书全册12套练习;

4、XX年年1月-2010年8月,全国各报刊、杂志发表的“漫画时评”;

5、100个德育故事材料汇编。

(二)课题组成员

姓 名主 要 成 果

吉留祥论文2篇:《情境复现法在小组合作研究教学中的应用》发表于《教学论坛》;《回归生活,让课堂更精彩》获金坛市“课程改革与智慧课堂”论文评比二等奖。市级公开课:《艰苦奋斗,走向成功》校级研究课:《人生难免有挫折》;《专题:知法用法》 学习心得5篇

杨义萍论文1篇:《让学生生活引领思想品德课教学》获金坛市“课程改革与智慧课堂” 论文评比二等奖。校级研究课:《人贵诚信》学习心得5篇

黄琴华论文1篇:《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策略初探》获金坛市“课程改革与智慧课堂”论文评比二等奖。校级研究课:《向自己的目标迈进》;《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学习心得5篇

袁冬华论文1篇:《浅谈构建生活化政治课教学》获金坛市“课程改革与智慧课堂”论文评比二等奖。校级研究课:《理解我们的老师》;《消费者依法享有合法权益》 学习心得5篇

刘美珍校级研究课:《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做个有教养的现代人》 学习心得5篇

吴冬伟

徐铁军

(二)学校

课题研究极大的提高了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效率,为二中政史课程在2010年中考中取得辉煌的成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体成绩如下:

三、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1、教材不断变化。

最近三年来,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材已经换了3本。从原来的苏教版,到人教版,再到苏人版。不同版本教材的使用给老师们带来教学的冲击和困惑。人教版教材比较适合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而苏教版教材注重知识的呈现。因此,课题组教师必须深入学习教材、领悟教材。

2、大班化教学。

金坛二中是金坛地区的名学校。每年慕名前来就读的学生较多。因此,每个班级学生数达五、六十人,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课堂上怎样因材施教?怎样充分调动学优生的智慧来辅助学困生,才能真正让学困生吃得好学优生吃得饱?以上一系列问题解决了,思想品德教学才可能真正“回归”生活。

3、教学条件。

思想品德课教材在每一课的结尾,都设计了一节社会实践活动。但由于我们教学场地、条件或其它方面的原因很难较好的达到预期目标。如“观看法院庭审”一课,只能看看网上下载的视频,效果差多了。

4、专题网页。

课题组成员不大习惯填写“课题研究专题网页”,喜欢把文件存放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中。要充分发挥“课题研究专题网页”的日常管理功能,资料收集功能,研究信息交流功能,以及成果展示功能。

5、研究时间。

本课题组参与研究的都是一线教师,其中有一半教师担任班主任,忙于教务与班级管理,课题研究的时间很有限。另外,教材内容开发没有合适的资料可参考,还要考虑到学校总课程的安排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解决。

第二篇:“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课题提出的现实意义

①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设置的德育课程《思想品德》倡导的课程文化是一种学生文化。她坚持“回归生活”的课改新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从学生的生活世界出发,确立生活主题,营造学生文化,强调对学生生活的服务、指导和提升。

②现行的思想品德课程重视淡化教育痕迹,启发道德自觉,强调在主体认知中自主建构,致力于情感的浸润和培植,追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美育境界。

③现行的品德课程倡导自主合作、体验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努力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自身的观察、反思等进行活动和相互交流、深化认识,在自主的参与和体验中,习得道德素质。

2、思想品德课教学出现的问题

思想品德课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是人心,而不是抽象的人,冷冰冰的理性。而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在认识和实践上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把道德、品德从人的社会生活中剥离出来,把他们作为一种孤立现象来对待,以知识的机械复制、行为的刻意规训为主。新的思想品德课程她忠实地体现了新课改的价值取向,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改革思想,特别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但在教学过程中主要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①忽视学生主体 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是学习的主体,“以人为本”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而当前品德教育以管代导,主客体颠倒现象还较严重,忽视学生在知、情、意、行各方面的变化特点,忽视学生品德形成的自主性和发展性,学生主体意识得不到唤发,学生习得过程简单,方式单一,自主建构道德的能力得不到培养,②轻视学生生活 学生的生活是品德课程的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来源于学生真实生活,最后回归学生生活。而当前品德教育中针对性、实效性还不强,轻视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与学生生活脱离,学生知行脱节,机械唯本现象仍有存在。

③漠视资源利用 品德课标指出:“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目前,教师仅停留在使用教材上,缺少对学生生活资源的提炼和生成资源的捕捉,缺少对教材、学生、家庭等资源的开发、吸纳和整合。

④无视学生文化 品德课程标准倡导的是一种学生文化。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育往往忽略学生发展环境,把学生看作“小大人”,习惯用那墨守成规、刻板僵化、居高临下的成人文化来组织教学,学生自由、自主的天性受到禁锢,生命的活力、张力无法施展。

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品德课程实施的教育效果。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课题的研究,将提升思想品德课程实施的效果。

3、课题研究的应用价值

本课题研究以课程文化和学生文化的诸多影响因素为理论框架,通过分析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文化的特点,梳理、整合思想品德课程实施的内容,将之趣化、人本化,对思想品德课程实施中文化缺失的问题加以分析和研究,为丰厚思想品德课程文化、教师实施思想品德课程提供有效途径,切实提升思想品德课程实施的实效。

二、课题界定

以思想品德教材为蓝本和载体,立足于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和实践,细化、活化、趣化课程内容及资源,着重突出思想品德学课的实用性,让思想品德课从生活中来,再回归到生活中去。改变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枯燥无味的课程的认识。对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引入现代教学理念,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改革教学评价体系,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撑。

三、课题研究目标

1、教师发展目标:形成正确的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理性水平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学生成长目标:细化、活化思想品德课程内容和相关资源,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体验探究中建构、体认、感悟、形成道德;丰富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情趣,浓厚学习氛围;充分挖掘家庭、社会教育资源,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提升品德修养的同时,提高文学素养和生活情趣。

3、课题成果目标:构建关于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理论框架与操作方式;开发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课程资源;撰写课题研究的相关论文。

四、研究的内容

1、对学生学习、生活、交往中的实际问题及环境的调查研究。

通过调查,了解初中生在日常生活和知识传授式德育过程中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和困惑,存在哪些干扰、影响学生成长发展的不利因素,教师德育工作方式上存在哪些不足,为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研究提供必要的支撑,以便确定以生活为主题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

2、构建以学生生活实际为活动主题的思想品德课内容体系的策略研究

研究制定以生活实际为活动主题的思想品德课内容体系,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以影响他们成长的兴趣、特长、个性特征、能力倾向、价值观取向、道德观导向等因素,来构建思想品德课内容体系。每项活动都从生活实际中来,与学生的道德观导向等相吻合,同时确定明确的目标,通过生活实践把德育、心育结合起来,把道德、知识、行为结合起来,并通过教师的发现、唤醒、引导,来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例如:在学生中开展以“怎样生活”、“怎样学习”、“怎样玩”、“怎样做人”、“怎样竞争”、“怎样对待他人”、“怎样对待父母”等为主题的活动进行自我设计,培养学生自治、自理、自立的能力和科学的道德观,促使学生勇于承担责任,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

3、在生活中体验、在实践中学习的策略研究(即着重研究促使学校思想品德课生活化的具体方法和策略)

① 组织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各项思想品德实践活动。使学生成为思想品德课的主体。思想品德课实践活动应该与学生真实生活相联系,增加道德人文关怀成分,善于在最现实、最本质的生活中,拨动学生心灵深处那根善良之弦,让正直之举、同情之心成为他们生活中再正常不过的生活行为。如:开展“一日家长”、“一日校长”、“一日班主任”等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和家庭的联系,参与学校的常规管理,对教师工作进行评价等,使他们学会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对生活充满憧憬,对生命学会尊重、关怀和爱护。在宣扬生活真善美的同时,要敢于让学生面对和剖析生活中的矛盾和丑恶现象。如:开展“关于学校收费问题的调查”、“影响家乡经济发展的社会调查”、“单亲家庭生活状况调查”、“家庭体罚情况的调查”等活动,通过知、情、意、行的辩证统一形成过程,来促使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形成和内化。

② 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以学生生活为主题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班集体生活是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班集体内一种生活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人生初期思想品德观形成的重要支柱和基石,教师可以用自己的遗憾警示学生,用自己的人格感染学生。可以以班级、年级、学校为单位,开展有关德育生活化的大讨论、沙龙等活动,组织指导学生走进生活,探究、思考人生发展的道路,感悟生活中的欢乐和苦恼。

③ 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品德课文化活动,培养学生高雅的文化情趣。由于以往的思想品德课只注重道德的说教和灌输,导致学生心理问题无法得到解决,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师可以通过举办校内广播、校刊、报告、参观、集会、访问、绘画、书法、工艺制作、戏剧等文化艺术方面的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缓解学生的压力和生活情绪。进而培养他们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培养学生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爱好和特长;

五、研究的方法

①理论研究:邀请专家作理论讲座;读理论书籍,写读书笔记;结合课堂教学中的共性问题,开展专题研讨。

②调查研究:课题研究实施前的问卷调查;课题研究结题时的问卷调查。

③行动研究: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对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诊断,从而发现问题,制定出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案,开始行动(观察、记录),进而作出评价(分析、归纳)。

④经验总结:定期撰写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定期举行课堂教学改革论文发布或比赛活动;定期编辑师生作品与研究成果。

⑤个案研究法:通过对问题学生的个案跟踪分析,不断总结与反思,以促使思想品德课真正回归生活。

⑥另外,再采用实证研究法、实证与理论相结合研究法。通过理论分析,确保课题研究的科学性科学性。

六、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研究能力

①为了加强课题研究的有效性,学校制订了严格的课题管理制度(包括学习制度及成果奖励制度等)。

②课题组组长、副组长都参加过省级课题和市级课题,并都获奖,已具有一定的科研水平和科研能力,课题组成员匀已参加过二轮以上的课题研究工作,对课题研究的方法、手段、途径等匀有所了解,并能合作开展研究工作

2、时间保证

本课题确立后,课题组成员将花费更大的精力,利用每周三教师业务学习时间加强对教师的现代教育理论业务辅导和研究课题实施进展情况,每月对课题研究情况一次调研,布置研究工作,每学期对课题组教师的研究情况做一次总结考核,切实保证课题研究深入、有序的进行。

3、设备保障

学校先后组建多功能综合媒体教室,购置了实物投影仪、视频展示台、刻录机、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设备,为该课题的研究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今年学校已投重资组建了校园网;学校图书室有教师用书二百余册,供实验教师借阅;课题组教师都是中青年教师,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并能在课堂教学中熟练运用,每个教师都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可随时上网查阅资料。

七、课题实施计划

1、准备阶段:XX年年10月至2010年6月

①课题研究网络组建;②课题研究方案设计;③学习相关课程理论;

2、实施阶段:2010年6月至2010年10月

①策略研究;②分专题开展行动研究;③收集研究案例。

3、总结阶段:2010年10月至2010年10月

①课题总结报告。②整理课题研究成果材料。③完成与品德教材配套的课件等。

八、预期研究成果

1、研究总结报告

2、教师专题论文集(论文、教学随想、教学日记)

3、思想品德课教案集(初中各年级,word形式)

4、思想品德课教学课件集(初中各年级,ppt形式)

5、与思想品德教材匹配的教学视频(初中各年级,avi、wmv、rm等形式)

附:主要参考文献

①《思想品德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②《教学行为策略》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③《“教育的生命基础”之内涵》 叶澜原载《山西教育》

④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教育科学出版社

第三篇: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探索与实践课题工作报告

各位老师、各位同行:

这里我要做的不是规范的学术报告,主要是向大家汇报思想品德课题组两年来所做的工作。另外,探讨本课题组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还不是很成熟,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课题研究所做的工作

本课题自开展以来,我们以课题研究的“目标”为切入点,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研究工作,具体如下:

(一)学习教学理论,提高理论素养。

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升课题组成员的理论素养,逐步转变教学观念,是我们一直坚持的信念。我们组织教师有目的地学习教学理论,学习新课标,使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及时更新和提高。同时,我们还开展一些经验交流会,围绕某个专题,进行讨论、交流。为了及时了解教改动向,获取最新教育信息,我们还组织适当的外出学习。另外,课题组还坚持组织教师进行每月一次的新课标学习,使课题组教师的教学理念能紧跟时代潮流。学习的书籍有《给教师的100条新建议》、《课堂教学论》----

(二)理论结合实践,追求有效课堂。

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成长学生、成就教师。我们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还结合课题研究的目标,开展了扎实有效的研究活动。另外,因为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是教学艺术的基础,而创新教学方法更是教育的生命线,如果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我们每学期都开展一次课堂教学及说课大赛,以此来鼓励课题组教师大胆演讲新教法,努力增强教研课改能力。通过上述活动,教师们达成了共识:①好的思想品德课一定要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但又不能让生活替代思想品德课;②教师的语言要科学、规范,要有美感并富有激励性,教师平时要善于博览群书,以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③教师平时要多关注并研究“评价”,要让学生学会合理评价自己和他人,以发挥评价的激励机制。

课题组积极把研究的成果向外推广。2月份,吉留祥、杨义平老师的全市公开课得到了教研室领导的高度评价。3月份,刘美珍老师送课下乡。另外,课题组把九年级思想品德所有科目制作成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放在二中网上,与全省思想品德老师共享交流。

(三)开展沙龙活动,争辩中明方向。

教科研“沙龙”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教科研方式,应该说一次活动就是一次思想的交流,思维火花的碰撞。教师们在交流中得到收益,感觉到自身学习的重要性。

课题组利用暑假时间,在学校开展中考试题赏析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预设与生成”教学月活动。除了开展校内沙龙活动外,课题组成员还发挥网络优势,参加人教版思想品德qq群、鲁教版思想品德qq群,自己建立苏教版思想品德qq群。在网络上与各地思想品德专家学者进行交流研讨活动。

(四)教科研一体化,提高研究实效。

要求课题组成员制订详实有效的研究计划,扎实研究过程,进行开拓性研究工作。课题研究的形式要灵活多样,不必拘泥于某种形式,可搞专题研究、学术沙龙、课题研究课等。

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省、市有关部门组织的教育论文竞赛活动,如吉留祥老师的《回归生活,让课堂更精彩》获得常州市2009年思想品德年会论文二等奖。

(五)让教学回归生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为使课题研究与学生的活动紧密联系,每学期,课题组都举办一次思想品德课活动周。内容丰富多彩,如:手抄报设计比赛,演讲比赛,表演比赛,故事征文比赛,社会调查报告等,促使学生在竞争中体验、在交流中感悟、在实践中探索、在训练中拓展、在开放中提升,从不同的角度激发了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让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促进自身个性发展--这是课题研究成功的又一表现。

我校潘国庆老师见义勇为,获得金坛、常州政府表彰,课题组利用这一机会,组织学生开展“居委会自行车失窃情况调查活动”。还开展了“塑料瓶回收研究”活动;“盲道行走体验”活动-----

(六)让生活化作教材,营造文化氛围

有人说:“校园应是一本活的教科书,使每座墙都能说话。”确实如此,为了营造思想品德课文化氛围,学校的教育作用不仅是通过词语、说教起作用,更是通过立体的、多彩的、无声的环境文化时时处处、无时不在地对师生的思想、情操、行为、习惯起着熏陶、渗透和影响的作用。校园过道里的板报和书画,宣传栏和各班的黑板报,是我校的一大特色。这些墙报、宣传画、黑板报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让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到品德教育,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课题研究的成效

1、促进了教师教学观的转变。

原先那种视课堂为“生命”,认为只要掌握了课堂上传授的理论,学生便能有效地掌握知识,在考试中取得高分的旧观念得到了彻底的转变。课题组每位成员都能有意识地驾驭教材,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效地把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树立了正确的教学观。同时,学校已逐渐形成了以课研促教学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它使教师们提高了思想认识,更新了教学观念,使教研成为了自觉行动,教师们实现了“要我研究”变成“我要研究”,在教学和课研上的自觉性也有了大大的提高。

2、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们养成了教学反思的良好习惯,每一位成员均能结合教学实际和课题研究的目标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在多次的研究中,教师们的教研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已有多篇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论文发表或获奖。

3、培养了学生学政治的兴趣,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立足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把静态的知识结论建立在动态的思考之上,将教材内容生活化、动态化、情境化、形象化。大力推进教学活动由教向学的转变,使学生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课堂中再也坐不住了,纷纷积极、主动地去尝试、去体验,学生有体验就会有感悟、有思考、有话说;活动时敢于提出疑问,不愿意与别人的方法相同,总想另辟蹊径;平时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会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去判断、去猜想。学校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也促进了学生的个性的发展。

具体成果有:

活动课教学的设计、课堂教学个案; 教师论文选编;

学生小论文选编; 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光盘);

与课题研究有关的获奖证书。

三、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也有一些问题还未很好思考和解决。例如:九年级进入毕业升学阶段,积极性不高;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理论联系实际方面还有待加强;开展课堂活动时学生声音有时过大,课堂纪律不好控制,活动内容有时偏离主题;组织学生课外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存在一定安全隐患;还有,活动课教学中的评价问题,如何建立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评价机制等等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解决。这些存在问题是我们今后实践中必须进一步探究和解决的问题。我们相信,伴随新一轮课改实验的深化发展,政治活动课会日益显现出其特有的生命力,为全面实现课程的多元目标、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四篇: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

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学会合理消费》教学案例

湖北省天门市干驿初级中学 李洪祥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生活

摘要:回归生活是《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核心理念。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应巧设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践行。这样做,有助于提高思想品德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强调,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要回归生活。怎样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坚持回归生活的理念。笔者在《学会合理消费》的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

《学会合理消费》是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七课第三框的内容。本框有两个目题。其内容比较零碎,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如果照本宣科,难以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在课前搜集到了一名中学生小丽的一些消费行为和小丽家的一些消费账单。征得小丽及其家人的同意,在本框的教学中,我就让学生对小丽的这些消费行为和小丽家的消费情况进行分析讨论,从中学会合理消费。为此,本节课我引导学生开展了以下6个活动。

活动一 多媒体显示小丽家两张消费账单

然后让学生对账单中的内容和数据进行分析,使学生懂得,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消费选择越来越多样化,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变化;人们更加注重通过消费提升生活品质,追求更加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活动二:小丽因举报他人印刷盗版书籍,获得奖金1万元。她想让其增值,但又不知道怎样让其增值。你有什么好的主意?(多媒体显示)

学生思考回答上述问题,引导学生要树立理财意识,让学生知道一些理财的基本知识,并懂得:学会理财,是我们必备的生活技能。

活动三:星期天,小丽和妈妈一起去街上买些自己需要的东西。然后播放以下两个镜头。(多媒体显示并配音)

镜头一:小丽看到一双非常漂亮的运动鞋,便对妈妈说:“我们班里的好多同学都有这样的运动鞋,我也要买一双。”妈妈:“看一看价格,多少钱一双。”小丽:“呦,挺贵啊,八百多呢!”妈妈:“你的购物清单上有运动鞋吗?”小丽拿出购物清单看后说:“这上面没有运动鞋。”妈妈说:“你有两双运动鞋,没必要再买运动鞋。”小丽:“给我买一双嘛。”

镜头二:商场里的某个柜台正在降价销售棉袄。小丽见一些人正在买棉袄,便对妈妈说:“我也想买一件棉袄。”妈妈说:“你已经有3件棉袄了,再买棉袄没有必要。”小丽说:“这棉袄这么便宜,机会难得,买一件拿回家放着以后再穿嘛。”

七嘴八舌:小丽的言行中,哪些是理性的?那些是非理性的?简述理由。(多媒体显示)

学生思考回答上述问题,引导学生归纳出合理消费的第一条原则:消费之时要理性,把钱花在关键点。

活动四:多媒体播放视频。视频的主要内容如下。

妈妈说:“吃午饭的时间到了。今天你想吃点什么呢?”小丽说:“难得出来一次,就去高档饭店好好享受一下吧。”妈妈说:“高档饭店很贵的,还是去一家经济实惠的小饭店吃吧。”小丽说:“前些日子,我们班的小艳过生日,她邀请几个好朋友在一个高档饭店吃了一顿饭,花了一千多块钱呢。”妈妈说:“小艳我认识,她家的经济条件也不是很好,她怎样会有这么多钱呢?”小丽说:“她向同学借了很多钱,现在只好用自己的零花钱慢慢还。”

议一议(多媒体显示):1.小丽想去高档饭店去吃午饭是否有具有合理性?为什么?

2.小丽的妈妈认为应该去经济实惠的小饭店吃午饭,这是否表明小丽妈妈太小气?为什么?

3.小艳过生日请朋友吃饭花了一千多元,这样消费是否是适度的?为什么?

4.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是否意味着不要节俭?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以上4个问题。各组交流讨论的结果后,引导学生归纳出合理消费的第二条原则:适度消费不浪费,反对奢侈要节俭。

活动五:多媒体播放视频。视频的主要内容如下。

小丽和妈妈去了一家经济实惠的小饭店。吃饭时,小丽发现不少客人在使用一次性木筷子,便对妈妈说:“这个餐馆在使用一次性木筷。”

说一说:大量生产和使用一次性木筷有何危害?(多媒体显示)

然后让学生思考回答上述问题。接着让学生看一则材料。

多媒体显示:我国森林覆盖率仅为16.55%,仅相当于世界森林覆盖率(27%)的61.3%。然而我国却是出口一次性木筷的大国。我国北方的一次性筷子产业每年要向日本和韩国出口150亿双木筷子。此外,我国市场每年消耗一次性木筷子大约450亿双。4000双木筷就毁掉一颗生长20年的大树。

然后让学生算一算:我国每年生产600亿双木筷子,要毁掉多少颗树龄为20年的大树?

学生得出答案:要毁掉1500万颗树龄为20年的大树。

教师及时点拨: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为了保护生态平衡,我们应该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使用环保的替代产品,树立绿色消费观念。关于这方面的知识,教材中作了一些介绍。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议一议(多媒体显示):1.绿色消费的含义、重点分别是什么?

2.绿色消费有什么好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进行绿色消费?

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后,引导学生归纳出合理消费的第三条原则:绿色消费记心上,保护环境利健康。

活动六:多媒体播放视频。视频的主要内容如下。

小丽和妈妈在街上行走,妈妈问:“今天还有什么东西要买?”小丽说:“前几天老师跟我们介绍了几本好书,我想去书店买几本。”

多媒体显示:小丽去书店购书是为了满足自己哪方面的需求?

学生回答以上问题后,引导他们归纳出合理消费的第四原则:精神需求更注重,生活品质可提高。

最后,我让学生将本节课归纳出的合理消费的四条原则进行复述,并说一说自己在今后的生活应该怎样合理消费。

[分析与反思]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回归生活,这不仅是教学的本质需求,更是教学的价值追求。“回归生活”实际上是要求思想品德课程从知识体系中走出来,关注儿童及其生活,帮助儿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力求使教学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本节课较好地体现了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理念。

第一,巧设情境。从一定意义上说,所有教学活动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的。因此,在教学中创设一个适合教学和学生发展的情境是非常必要的。本节课中,我精心设计小丽及其家庭在理财、消费方面的情境,并巧妙地将这些情境串并起来,形成了一组相互具有某种联系的情境,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的理解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第二,贴近生活。《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是最重要的道德学习方式。教师要善于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直接参与实践的机会,提高他们道德践行的能力。”可见,《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初中生的生活体验,主张在教学中让学生在鲜活的生活中体验、感悟、内化,从而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因此,我们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贴近生活,与学生真诚对话,让亲历体验。本节课中,我所创设的情境,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的提问也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愿意思考和回答这些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通过对生活的各种问题的思考和感悟,明白了很多道理,消除了很多疑惑,从而有利于促使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注重践行。《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非常注重对学生行为的引导。比如,在学生学习了有关绿色消费的知识后,让学生说一说应该怎样进行绿色消费;在“拓展延伸”环节,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自我反思等。这样做,促进了学生的道德践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简介:李洪祥,男,湖北省天门市干驿初中教师、校办公室主任,兼任天门市教学研究室初中政治教研员。1987年以来在报刊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教辅文章300余篇,主编和参加编写出版了20余本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曾参加湖北省初中《思想政治》(活动)教材的编写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光盘的撰稿工作。2007年,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国中小学优秀德育课教师,被湖北省教育厅评为湖北名师。2010年被评为湖北省特级教师。

第五篇:《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实践研究》——中期研究计划

《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实践研究》——中期研究计划时间:2011年9月5日

地点:中学部政治办公室

参加人:全体课题组成员

议题:课题中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在课题组第三次会议中有老师提出来对在开后后的研究方面做一次协调讨论,主要解决在假期研究过程中的困惑和解决方案。让假期的工作在血厚得到巩固和提高。

课题的研究中,许多理念在七年级的高效课堂改革中得到了体现。在借鉴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尝试。主要计划是:把课堂话语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参与称为课堂主人。通过预习案、导学案、课后案让学生参与进来,动起来。让学生真正的从生活中、从身边来理解知识,让思想品德课真正的回归到生活。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存在的问题:学生在教学回归生活的实践中,许多理论知识不能很好的结合生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还有待提高;课堂的随意化现象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小组之间的评价还不够科学化。

针对这些问题,课题组打算在七年级高效课堂的这个试验田里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

邓正立

下载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探索与实践[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的探索与实践[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让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回归生活

    如何让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回归生活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教育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既是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现代教育思想指导......

    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法探索与实践

    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法探析及其教学实践摘要:案例教学法因其自身的特点及遵循的教学原则,对大学生思想品德课教学在方法上具有明显的适应性。本文对此做了探析并进行了有效的教......

    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精选多篇)

    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 【摘 要】品德教师要在平时教学中把生活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思想品德课的课堂。让思想品德教学贴近生活,回归生活。让......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作者: 谭志灵 (初中思想品德资阳初中思想品德一班 )(安岳县双龙街初级中学)发表日期: 2011-10-02 09:38:30一段时期以来,初中的思品课堂教......

    初中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探索

    中学政治:初中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探索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把外界事物、情境所引起的"我"的内心感受、体味或亲身经历,称之为"体验"。与此相联系,体验式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与实践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与实践 类型:免费资料 加入时间:2006年5月11日15:35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与实践 (转帖--作者不详)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其共性在于明理、激情、......

    七年级政治论文 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 陕教版

    七年级政治论文 让思想品德课教学回归生活 陕教版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学生经验的获得,知识的来源,观念的确立更多的来源于社会生活。社会上各种群体截然不同的利益观,价值......

    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

    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 内容提要:生活是教育的源泉和归宿。那么,如何实现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活化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尤其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一要用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