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时间:2019-05-13 18:19: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第一篇: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思品论文]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理论的一个新课题,也是当前教学改革中值得重视的问题。学习和研究教学模式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教学模式可以帮助我们从整体上认识和探讨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表现形态,有利于我们从动态上去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规律,此外,教学模式既是教学过程理论体系的具体化,又是教学实际经验的系统总结。它具体、简明、易于操作,便于人们理解和掌握,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12年来,我和杭州市广大思想品德课教师一直在探寻具有本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经过不断实践,探索建构出以下几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模式。

一、明理激情导行模式

这是在传统的讲解接受模式基础上演化而来的,适用于思想品德新授课中各种课型。这一模式的基本教学程序是:寻入--明理--扩展--寻行--总结。结构序列如下:

(附图{图})

这种模式以教师为主导,通过直观演示、口头讲解、文字阅读、评价行为、激发情感等手段传递思想品德信息。学生通过观察感知、理解教材、动情明理、自省辨析,最后由教师评价提出行为要求。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道德知识或某一方面的行为方式。

选用这种教学模式的时候,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在教《敬礼!亲爱的老师》一课时,提出了“老师像红烛,无私奉献青春年华”,“老师像园丁,辛勤培育现代化建设人才”,“我们要尊敬老师”的观点之后,教师可推心置腹地向学生谈谈自己在教师的关怀下成长的故事,以及对教师工作的情感体验,然后让学生谈他心目中的老师,使师生间产生情感上的认同、共鸣,促使学生主动地以实际行动来尊敬老师,提高教学实效。

二、掌握学习模式

该模式以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关于“为掌握而学习”、“为发展而学习”的理论为基础,强调以目标为导向,导教导学。它的操作程序是:

前提诊断--展示目标--实施目标--矫正--反馈检测目标--达成目标。结构序列如下:(附图{图})

我室组织编制了各册思想品德课教学目标系列,使教师在教学中能较准确、恰当地掌握了教学目标,克服了教学的随意性,使学生的认知活动和学习过程更加清晰有序,明确有度,具体可测。掌握学习模式,目前正在推广之中。由于它强调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了矫正反馈机制,使学生的认知目标达成率有了很大提高。

三、“问题--讨论”模式

这是从前苏联教育家马赫穆托夫提出的“问题性教学”亦被称为“问题--发展性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迁移过来的。这种模式把学生的“学习--认知过程”放在教学的核心地位。基本程序是:

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归纳评价--解决问题。这和模式的结构序列如下:

(附图{图})

这种教学模式着眼于学生个人的潜能和整个人格的发展,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思考辨析机会,培养了学生悟理--讲理--用理的能力,适用于哲理性较强的课。在教学实践中,这种教学模式最受学生欢迎。在接受调查的1508名学生中,有1493名表示喜欢老师这样上课。、四、角色扮演模式

角色扮演模式是从美国社会学家范尼·谢夫特和乔治·谢夫特的《关于社会价值的角色扮演》中演绎过来的。它是以社会经验为基础的一种模式,它的操作程序是:

设置情境--扮演角色--讨论评价--总结经验。结构序列如下:(附图{图})

设置与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境,通过学生的角色扮演,使学生对生活“取样”,从中引出情绪反应和行为。这种模式比较适用于以行为训练为主的课和故事性较强的课文。调查表明:98%以上的中低年级学生特别喜欢这种教学模式,往往在下课后还自发地围在一起继续“扮演角色”。

第二篇: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设计和组织教学的理论,通常以简化的标准样式表达出来。掌握了教学模式,就是掌握了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观念和原理,就不会在学习别人经验时,仅仅停留在一招一式的模仿上,就会抓住其精髓,在运用时举一反三。

在新课改背景下,思想品德课无论是课标、教材、评价等方面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模式也必须发生相应的变化。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称之为“感悟-导行”模式。这就是从感知具体事物(事例)入手,领悟道德知识,通过内化,形成道德动机,并通过对行为方式的指导,帮助学生深化道德认识,提高行为能力。这一教学模式的学习图式是:感知材料→领悟道理→化为行动

从这一图式中可以看出:首先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听讲、阅读、观察等方式感知材料(课本中的实例、故事及直观材料等),在感知的过程中受到情感上的感染,运用归纳思维,从大量的生动具体材料中归纳出道理,从而达到领悟道德知识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主要是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能力的训练,从而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这一教学模式的建立符合儿童思想道德的形成规律,在思想品德结构中,知、情、意、行几个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其中一定的道德认识是前提,形成道德行为是出发点和归宿,道德情感是促进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动力和纽带,而道德意志则是保证。在“感悟-导行”教学模式中,正是从激发情感入手,以领悟道德认识为核心,并以指导道德行为为归宿,比较答合知、情、意、相应发展的理论,也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两次飞跃的理论。

二、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的结构

思想品德课“感悟-导行”教学模式的结构可以分为四个基本环节。

第一环节:动机产生--通过导入新课,揭示课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产生学习动机。

第二环节:感悟归纳--通过阅读课本,感知材料,启发思考,让学生领悟道理,并归纳出道德认识,掌握教学重点。

第三环节:演绎深化--通过联系实际,举一反三,印证所学的知识道理,深化道德认识。

第四环节:操作延伸--在提高道德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观点来评价具体行为或现象,以提高其道德评价能力,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行为方式,通过练习来提高其道德评价能力,并向课外延伸,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思想品德课“感悟-导行”教学模式的结构框架,可用以下图式来表示:

教学目标

教师:激发动机→ 启发感染 →引导举例→指导操作

↓↓↓↓主结构:动机产生 →感悟归纳 →演绎深化→操作延伸

↑↑↑↑学生:产生求知欲→阅读思考 →举一反三 →初中操作

这个图表的中心部分就是思想品德课“感悟导行”教学模式的主结构,共四大环节,上下部分分别表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所承担的角色和任务。

1.动机产生阶段:教师激发动机,帮助和促进学生产生对学习新课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即新课的导入。

2.感悟归纳阶段:教师借助具体教材(实例、实物及其他直观材料等),进行情感激发与理性启发,与学生的自学(阅读、思考、议论)相互作用,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感染,在道理上有所领悟,最后归纳出教学要点。

3.演绎深化阶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广泛举例,用大量实例引证所学的观点和道理,使认识得到巩固和加深。

4.操作延伸阶段:学生按教师提出的行为要求及规范,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多种形式进行练习操作,主要是行为操练,同时运用所学的观点评析具体的行为和现象。

整个教学过程,始终贯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双边活动原则。

三、相关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一系列引导教师和学生通过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去实现教学目标的行为方针,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导学策略

导学策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重点在于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包括导入、导读、导思和导行等。

1.导入--运用启发谈话引起学生对学习新课的兴趣和欲望。

2.导读--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领悟道理和观点。

3.导思--提出各种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来领悟道理和观点。

4.导行--提出行为要求,指导行为方法,组织操作练习,帮助学生把所学的观点向行为习惯转化。

(二)互动策略

整个教学过程应是师生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双边活动过程。

1.认识互动--把教师的讲述、讲话与学生的自学、思考相结合。师生可相互出题,共同讨论,一起探究。

2.信息互动--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相互交流各自所获得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信息,以丰富教学内容、深化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

3.角色互动--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时,避免单纯由教师演示、学生观察的倾向,强调师生一起活动。

4.操作互动--在行为操作中,不要只是教师提要求,学生操作,可以师生共同进行操练。

(三)参与策略

根据“以人为本”的原则,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应当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并在参与中受到教育,防止少数人参与,多数人旁观的倾向。为达此要求,需采取以下策略。

1.给予准备时间。

2.营造宽松气氛。

3.发挥个性特长。

(四)染情策略

情感的感染与道理的领悟是密不可分的。“通情达理”,情感上沟通了,道理也就通达了。“感悟-导行”模式中的“感悟”,正是把感梁与领悟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染情也必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1.拉近距离,将心比心。把学生引入故事,站在故事人物的立场上想问题,体察其心情。

2.价值判断,明辩善恶。提高价值判断,使学生体会到道德行为的高尚和非道德行为带来的恶果,从而向往真善美,憎恨假丑恶。

3.教师情真,人格熏陶。教师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影响学生。

四、思想品德课基本教学模式的变式

“感悟-导行”模式是思想品德课的基本教学模式,它是教学结构和教学策略,对思想品德的各种类型课文大体上都可以使用。但思想品德课不同类型的课文毕竟有其自身的特点,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在教学时也可以对教学结构进行相应的变化,在教学策略上也可有所侧重,这样就形成了基本模式下的若干个变式。

(一)变式之一:情境体验教学模式

此变式适用于情感色彩浓、以激发学生某一道德情感为主要任务、在明理和具体导行上相对较弱的课文,

情境体验式的教学结构是:

教学目标

教师: 背景提示 → 展示直观材料 → 启发谈话 → 以情引理

↓↓↓↓

主结构 准备情境 → 进 入情境→ 体验情境 → 深化情境

↑↑↑↑

学生: 向往情境 → 感知直观材料→ 感受体验想像→感悟道德认识

从这一结构图中可以看到“准备情境”阶段相当于基本教学模式中的“动机产生”阶段,而从进入情境到深化情境又接近于基本模式中的“感知归纳”“演绎深化”阶段,这说明变式与基本模式之间的联系。而四个环节均围绕情境展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更注意情境体验的作用,这是本变式的特点。

情境体验在教学策略上更应注重情境的贯穿、交融和体验。贯穿棗情境的创设都需要凭借一定的媒体(如录音故事、电视录像、图片、实物等),在教学时将该媒体贯穿始终,可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达到较好的激情效果。

交融--在情境中师生情感互相影响,在交流中不断加深。

体验--让学生站在情境中人物的位置上体验其情感,可收到将心比心的效果。

(二)变式之二:问题辨析教学模式

此变式适用于思辨性较强,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或正确判断的能力为主要任务的课文。

问题辨析教学模式的教学结构如下:

这里要说明一点的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问题的研讨辨析可以不是一次实践,而是经过“质疑-解疑-再质疑-再解疑”的几次反复过程,以利于对问题认识的深化和学生思维能力、判断能力的提高。

教学目标

教师: 设计问题→ 启发提示→ 点拨评论→ 指导归纳扩展思路

↓↓↓↓

主结构:提出问题→ 探讨问题→ 交流评价→ 归纳延伸

↑↑↑↑

学生: 初步感知→ 思考讨论→ 各抒己见→ 整理观点举一反三

问题辨析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热点讨论、实话实说和正反辩论策略。

热点讨论--选择学生感兴趣和比较关心的问题,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共同探讨。实话实说--鼓励学生说真话,以便有的放矢地引导。

正反辩论--教师根据学生中的实际思想及对同一总是的不同见解,有意识地引导双方通过准备,寻找论据,表述观点,相互辩论,这样既有利于辨明是非,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变式之三:导行训练教学模式

本变式适用于行为操练较强,而认知相对较浅的课文。如《爱清洁》《客人到我家》《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等。这些课文侧重于在导行训练中让学生体会道德观点和道德情感,教学模式结构如下:

教学目标

教师:启发行为动机→提出要求→ 示范提示→ 提高要求创设情境→ 树立榜样↓↓↓↓↓

主结构:激发动机→明确要求→ 模仿操作→ 变式操练→总结评价

↑↑↑↑↑

学生:产生行为动机→了解要求其→尝试练习→比较思考反复练习→参与评价提高能力导行操练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多采用示范模仿、创造练习、实际操练和心理疏导等策略。示范模仿--教师以自己规范的行为方式作示范,或请若干位行为比较规范的学生示范,全体学生模仿练习。但须注意学生模仿练习后要有评价,以便及时肯定正确的,纠正不规范的,让每个学生都掌握正确的行为方式。创造练习这是在模仿练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行为上“一题多解”,例如,向客人表示礼貌可用哪几种行为方式,让学生分别展示,又如,向别人道歉可用哪几种行为方式,也让学生分别展示,这样有利于学生在不同的情况下选择最正确、合适的行为方式,而不是生搬硬套。

实际操练行为操作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因此操作时就要尽可能采用实地、实物在实际中运用的办法,如在楼梯上操练上下楼梯靠右走,在操场上操练、集合、排队快齐静,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到马路上操练安全过马路。选择实际操练能使学生得到更真实的体验,接触更真实的情况,容易培养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心理疏导--针对学生在行为操作中反映出来的心理障碍加以疏导,使他们心情舒畅地、充满信心地按规范的准则选择和坚持正确的行为。

发布者:吴平发布时间: 2012-2-4 9:25:19

第三篇: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模式

板栗镇中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模式

一、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设计和组织教学的理论,通常以简化的标准样式表达出来。掌握了教学模式,就是掌握了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观念和原理,就不会在学习别人经验时,仅仅停留在一招一式的模仿上,就会抓住其精髓,在运用时举一反三。

在新课改背景下,思想品德课无论是课标、教材、评价等方面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学模式也必须发生相应的变化。结合本校教学实践,初步形成本校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称之为“感悟-导行”模式。这就是从感知具体事物(事例)入手,领悟道德知识,通过内化,形成道德动机,并通过对行为方式的指导,帮助学生深化道德认识,提高行为能力。这一教学模式的学习图式是:感知材料→领悟道理→化为行动

从这一图式中可以看出:首先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听讲、阅读、观察等方式感知材料(课本中的实例、故事及直观材料等),在感知的过程中受到情感上的感染,运用归纳思维,从大量的生动具体材料中归纳出道理,从而达到领悟道德知识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主要是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能力的训练,从而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这一教学模式的建立符合儿童思想道德的形成规律,在思想品德结构中,知、情、意、行几个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其中一定的道德认识是前提,形成道德行为是出发点和归宿,道德情感是促进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动力和纽带,而道德意志则是保证。在“感悟-导行”教学模式中,正是从激发情感入手,以领悟道德认识为核心,并以指导道德行为为归宿,比较答合知、情、意、相应发展的理论,也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两次飞跃的理论。

二、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的结构

思想品德课“感悟-导行”教学模式的结构可以分为四个基本环节。第一环节:动机产生--通过导入新课,揭示课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产生学习动机。

第二环节:感悟归纳--通过阅读课本,感知材料,启发思考,让学生领悟道理,并归纳出道德认识,掌握教学重点。

第三环节:演绎深化--通过联系实际,举一反三,印证所学的知识道理,深化道德认识。

第四环节:操作延伸--在提高道德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观点来评价具体行为或现象,以提高其道德评价能力,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行为方式,通过练习来提高其道德评价能力,并向课外延伸,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思想品德课“感悟-导行”教学模式的结构框架,可用以下图式来表示:

教学目标

教师:

激发动机

→ 启发感染 →

引导举例 → 指导操作

主结构:

动机产生 → 感悟归纳 →

演绎深化 → 操作延伸

学生:

产生求知欲→ 阅读思考 →

举一反三 → 初中操作

这个图表的中心部分就是思想品德课“感悟导行”教学模式的主结构,共四大环节,上下部分分别表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所承担的角色和任务。

1.动机产生阶段:教师激发动机,帮助和促进学生产生对学习新课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即新课的导入。

2.感悟归纳阶段:教师借助具体教材(实例、实物及其他直观材料等),进行情感激发与理性启发,与学生的自学(阅读、思考、议论)相互作用,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感染,在道理上有所领悟,最后归纳出教学要点。

3.演绎深化阶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广泛举例,用大量实例引证所学的观点和道理,使认识得到巩固和加深。

4.操作延伸阶段:学生按教师提出的行为要求及规范,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多种形式进行练习操作,主要是行为操练,同时运用所学的观点评析具体的行为和现象。

整个教学过程,始终贯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双边活动原则。

三、相关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一系列引导教师和学生通过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去实现教学目标的行为方针,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导学策略

导学策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重点在于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包括导入、导读、导思和导行等。

1.导入--运用启发谈话引起学生对学习新课的兴趣和欲望。2.导读--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领悟道理和观点。3.导思--提出各种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来领悟道理和观点。

4.导行--提出行为要求,指导行为方法,组织操作练习,帮助学生把所学的观点向行为习惯转化。

(二)互动策略

整个教学过程应是师生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双边活动过程。

1.认识互动--把教师的讲述、讲话与学生的自学、思考相结合。师生可相互出题,共同讨论,一起探究。

2.信息互动--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相互交流各自所获得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信息,以丰富教学内容、深化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3.角色互动--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时,避免单纯由教师演示、学生观察的倾向,强调师生一起活动。

4.操作互动--在行为操作中,不要只是教师提要求,学生操作,可以师生共同进行操练。(三)参与策略

根据“以人为本”的原则,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应当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并在参与中受到教育,防止少数人参与,多数人旁观的倾向。为达此要求,需采取以下策略。1.给予准备时间。2.营造宽松气氛。3.发挥个性特长。(四)染情策略

情感的感染与道理的领悟是密不可分的。“通情达理”,情感上沟通了,道理也就通达了。“感悟-导行”模式中的“感悟”,正是把感梁与领悟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染情也必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1.拉近距离,将心比心。把学生引入故事,站在故事人物的立场上想问题,体察其心情。

2.价值判断,明辩善恶。提高价值判断,使学生体会到道德行为的高尚和非道德行为带来的恶果,从而向往真善美,憎恨假丑恶。3.教师情真,人格熏陶。教师以自己的真情实感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影响学生。

四、思想品德课基本教学模式的变式

“感悟-导行”模式是思想品德课的基本教学模式,它是教学结构和教学策略,对思想品德的各种类型课文大体上都可以使用。但思想品德课不同类型的课文毕竟有其自身的特点,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在教学时也可以对教学结构进行相应的变化,在教学策略上也可有所侧重,这样就形成了基本模式下的若干个变式。(一)变式之一:情境体验教学模式 此变式适用于情感色彩浓、以激发学生某一道德情感为主要任务、在明理和具体导行上相对较弱的课文,情境体验式的教学结构是: 教学目标

教师: 背景提示 → 展示直观材料 → 启发谈话 → 以情引理

↓ 主结构 准备情境 → 进 入情

→ 体验情境 → 深化情境

↑ 学生: 向往情境 → 感知直观材料

→ 感受体验想像 →感悟道德认识

从这一结构图中可以看到“准备情境”阶段相当于基本教学模式中的“动机产生”阶段,而从进入情境到深化情境又接近于基本模式中的“感知归纳”“演绎深化”阶段,这说明变式与基本模式之间的联系。而四个环节均围绕情境展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更注意情境体验的作用,这是本变式的特点。

情境体验在教学策略上更应注重情境的贯穿、交融和体验。贯穿棗情境的创设都需要凭借一定的媒体(如录音故事、电视录像、图片、实物等),在教学时将该媒体贯穿始终,可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达到较好的激情效果。

交融--在情境中师生情感互相影响,在交流中不断加深。体验--让学生站在情境中人物的位置上体验其情感,可收到将心比心的效果。

(二)变式之二:问题辨析教学模式

此变式适用于思辨性较强,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或正确判断的能力为主要任务的课文。

问题辨析教学模式的教学结构如下:

这里要说明一点的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问题的研讨辨析可以不是一次实践,而是经过“质疑-解疑-再质疑-再解疑”的几次反复过程,以利于对问题认识的深化和学生思维能力、判断能力的提高。

教师: 设计问题→ 启发提示→ 点拨评论→ 指导归纳扩展思路

↓ ↓

主结构:提出问题→ 探讨问题→ 交流评价→ 归纳延伸

学生: 初步感知→ 思考讨论→ 各抒己见→ 整理观点举一反三

问题辨析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热点讨论、实话实说和正反辩论策略。

热点讨论--选择学生感兴趣和比较关心的问题,引导学生各抒己见,共同探讨。

实话实说--鼓励学生说真话,以便有的放矢地引导。正反辩论--教师根据学生中的实际思想及对同一总是的不同见解,有意识地引导双方通过准备,寻找论据,表述观点,相互辩论,这样既有利于辨明是非,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变式之三:导行训练教学模式

本变式适用于行为操练较强,而认知相对较浅的课文。如《爱清洁》《客人到我家》《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等。这些课文侧重于在导行训练中让学生体会道德观点和道德情感,教学模式结构如下:

教师:启发行为动机→提出要求→ 示范提示→ 提高要求创设情境→ 树立榜样

主结构:激发动机

→明确要求→ 模仿操作→ 变式操练

→ 总结评价

↑ 学生:产生行为动机→了解要求其→尝试练习→比较思考反复练习→参与评价提高能力

导行操练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多采用示范模仿、创造练习、实际操练和心理疏导等策略。

示范模仿--教师以自己规范的行为方式作示范,或请若干位行为比较规范的学生示范,全体学生模仿练习。但须注意学生模仿练习后要有评价,以便及时肯定正确的,纠正不规范的,让每个学生都掌握正确的行为方式。创造练习这是在模仿练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行为上“一题多解”,例如,向客人表示礼貌可用哪几种行为方式,让学生分别展示,又如,向别人道歉可用哪几种行为方式,也让学生分别展示,这样有利于学生在不同的情况下选择最正确、合适的行为方式,而不是生搬硬套。

实际操练行为操作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因此操作时就要尽可能采用实地、实物在实际中运用的办法,如在楼梯上操练上下楼梯靠右走,在操场上操练、集合、排队快齐静,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到马路上操练安全过马路。选择实际操练能使学生得到更真实的体验,接触更真实的情况,容易培养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心理疏导--针对学生在行为操作中反映出来的心理障碍加以疏导,使他们心情舒畅地、充满信心地按规范的准则选择和坚持正确的行为。

第四篇: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

思想品德课“两案三步六环节”的教学模式

为了更好的适应全县开展的“四位一体,自主互动”课堂教学模式,苑庄中学结合学校实际,推出“两案三步”教学模式,“两案”是指学案和研学案,“三步”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拓展应用”。此模式旨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规范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自学和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研学案”的制定和使用,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特长,广采博取,把教材、学案、研学案融为一体,通过生动活泼扎实有效的途径作用于学生,逐步形成了“两案一体,教学合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格局。

我们《思想品德》教研组结合学科特点和我校实际,在教学中实施了“两案六环节”的教学模式,-通过“六个环节”实施“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拓展应用”的三步。“六个环节”主要是: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二、启发激励、自主学习;

三、全员互动、合作探究;

四、精讲点拨、释疑明理;

五、走进生活、学以致用;

六、颗粒归仓、总结升华。在这“六环节”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强调基础知识的系统传授,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力求体现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

教学基本流程解读: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本环节是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是教师谱写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通过创设情景,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开发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为下一步的自主学习提供内驱力。

本环节的操作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创设的情境可以是多样的。可以是文字、图表、图片等文本材料,或音频、视频材料,也可以是小品、学生的探究活动等。

2、情境设置要坚持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以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共鸣。

3、情境所反映的内容要注意典型性和针对性,要体现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以问题为切入点,引发学生的思考,问题的设置应有利于本节课学习目标的达成。

4、对情境材料的处理要灵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可以把情境材料作为单纯的新课导入来使用;也可以是教学铺垫,设置的问题是悬念,为解 决悬念引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也可以采取案例教学的方式,统领本节课堂教学。

(二)启发激励、自主学习

本环节的目的在于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感知教材,培养其搜集信息、发现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基本知识教学,为能力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形成奠定认知基础。

本环节的操作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对于比较简单的学习内容,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自读要求,指导学生围绕自读要求去感知教材,链接生活,找出基本的知识,写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2、对于内容较复杂的学习内容,应辅以导学提纲,引导思维方向,提高学习效率。导学提纲的设计要科学、实用。既有强化重要知识点的题目,也应有运用知识进行初步尝试解决的生活现象,问题具有一定思维含量,尽量避免纯知识问答式的问题。

3、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课堂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并作个别指导。

(三)全员互动、合作探究

学习个体和学习小组水平的不平衡性,决定了对问题的认识不同,通过合作交流,可以实现共享与互补。本环节通过组内交流和组际交流,实现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师生与教材之间的全员互动,使学生个体对问题的理解趋于科学、完整,培养学生善于合作、认真倾听、善于反思、勇于表现、敢于质疑的良好习惯。

本环节的操作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按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科学划分学习小组,明确组员职责,充分发挥小组长的管理、调控作用。

2、要把握好交流的顺序,先进行充分的组内交流,在小组内部基本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再进行更大范围的组际交流,在更大的范围内达成对问题的共识。

3、组际交流要体现全员互动。对于别组同学的见解,要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评价、辩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老师也要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客观公正的即时性、激励性评价。

4、教师要加强课堂管理。一要保证良好的课堂秩序培养学生善于合作、认真倾听、善于反思、勇于表现、敢于质疑的良好习惯;二要注意捕捉课堂生成的问题,找准学生认识的盲点、模糊点和思维发展的障碍点。

(四)精讲点拨、释疑明理;

本环节是教师针对学生在自学和交流中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启发诱导,精讲点拨,解决学生的困惑;同时对搜集到的零碎知识点进行整合和深化理解,实现知识的重新建构,为学生学科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

本环节的操作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在精讲点拨时,以问题解决为线索组织学习。要讲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知识的易混点和拓展延伸点。借助知识,学生思考现实生活,挖掘除教材内容以外的课程资源,实现“小课堂、大社会”的教学局面。同时,依据情景事例,让学生感悟其内涵的的基本观点(道理),引导学生的道德践行,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

2、精讲点拨要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给学生提供思维的杠杆,搭建思维桥梁,做到归纳与演绎结合,以归纳为主。杜绝将问题的现成答案直接告诉学生。

3、知识的整合方式要灵活。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构建知识体系,然后逐步完善;也可以师生共同构建。知识体系要注意突出教材的主干知识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4、要适当设计问题、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讨论或进行其它课堂活动,在互动中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论题设计要科学,围绕认知冲突点、模糊点、兴趣点(与重点知识相关)、重点、热点进行设计,问题要难易适度,在学生智能的“最近发展区”,体现讨论的价值。

5、对讨论的问题要达成共识,从而突破重点、难点、疑点。

(五)走进生活、学以致用

本环节统揽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适当选择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典型材料,设计具有层次性、时代性、开放性的训练题,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迁移与转化,培养学生的学科规范和学科技能,这是提高学科成绩的重要一环。可以分典型题目分析和当堂达标训练两步来走。

本环节的操作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典型题目分析。基本思路是设置典型题目---讨论解题思路----完善答题方案---沉淀梳理反思。典型题目应是材料式或探究实践性题目,设计要围绕重点知识,体现时代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开放性特点,体现“三贴近”原则,注重相关学科知识的渗透和整合,强化习题设计的精品意识,问题设计要体现理解运用及对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强化学以致用。对于问题的解答应体现课堂民主,指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逐步完善答题方案,做好课堂笔记,把知识落实在笔尖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要注意解题思路的归纳和规范答题能力的培养,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提高学科技能,当堂达标训练。

3、当堂训练题的设计要科学、合理,数量一般以2—3个选择题,1—2个主观题为宜,既要覆盖面广,又要突出教材的主干知识和道德践行。要避免与分析的典型题目重复,与其关系可以是互补,也可以是变式。

4、合理控制时间,当堂达标训练题要当堂完成、当堂反馈、当堂矫正,坚持做到学习目标的“堂堂清”,努力提高学习效果的达成度。

5、学生自己编制练习题。指导学生依据学习目标对知识点不同水平要求,自己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题并同桌之间交换作答,教师巡视,发现题目“精品”,及时向全班同学展示,不断积累学生的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六)颗粒归仓、总结升华 这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环,是对一堂课教与学情况的反思,也是对本节课学习目标的回扣,能力、方法的总结和概括。同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方法论教育,对学生的思想、行为提出要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 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一个好的课堂小结,可以起到强化“三基”、深化升华之效。

本环节的操作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归纳总结。可以让学生自我总结,谈谈学习本节课的收获、感悟或还存在的疑惑;也可以师生共同进行总结、梳理,进一步落实各项学习目标。

2、指导践行。在归纳总结基本观点的基础上,向学生提出方法论要求或思想觉悟、道德践行的要求,落实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根本任务,突显课程的育人功能。

3、问题解决。利用本节所学知识,解决在第一环节的情境下提出的问题、设置的悬念,做到课堂首尾呼应。

4、深化问题,设置悬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作好铺垫。

5、实践性作业布置。布置实践性作业,加深对课上所学知识理解的同时,让学生亲近社会,融入社会生活,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操作时应注意的的几个问题

1、上述六个环节仅是对课堂教学结构作出了一般性的技术性要求,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每个环节所规定的操作技术也不是每节课都要做到的,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整合和创新,也可以与其他教学模式配合使用。

2、要注意课堂教学的流畅性,各个环节之间要自然过渡和衔接,学习目标象一根红线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一切教学活动应围绕学习目标的达成来安排。

3、不断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为前提,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教给学生合作、交流、互动的方法和技能,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努力构建和谐课堂。

第五篇:关于思想品德课“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几点看法

关于思想品德课“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几点看法

内容摘要: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特别是2007年山东省人民政府颁发了《关于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这标志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我省当前教育工作的主题,成为全省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使命,是当前教育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高教师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三方面谈了思想品德课实行“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自主互助

师生关系

知识能力

学习主动性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是好教育,教人变坏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不教人变、教人不变的不是教育。”①随着我省新课程和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以及我市“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推行,那种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死教育”即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前教育形势的要求,必须推行新的“活教育”即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其中“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是比较典型的一种教学模式。

“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在我校已经推行了近一年的时间,下面我结合我校以及其他学校的教学实践谈一下对“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的几点看法。

一、积极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情感的交流

这是全面实行“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个前提条件。“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师生互动,如果教师高高在上,动不动就批评、讽刺、挖苦学生,那么学生怎敢发表自己的见解,长此以往,又怎能培养出有独到见解的学生。大家应该都熟悉这个故事,一位教育家搞了个别开生面的测试:用粉笔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圈,请测试者回答这是什么。在小学一年级,小朋友们异常活跃地回答:“句号”、“月亮”、“烧饼”、“乒乓球”、“老师生气的眼睛”、“我家门上的猫眼”„„ 问到初中同学时,一位尖子生举手回答:“是零”,一位学习后进的学生喊道:“是英文字母O”,他却遭到老师的批评;当问到大学生时,他们哄堂大笑,拒绝回答这个只有傻瓜才会回答的问题。是什么令我们的想象力越来越贫乏,最终丧失了呢?其中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教师在教授知识时,过多的强制命令,要求学生必须记住标准答案,不这样做就施以惩罚,长此以往学生的想象力就被扼杀了。所以说,其本质就是过去师生之间的关系,使学生逐渐失去了自主学习的动力。

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动脑思考。科学研究证明,人在轻松的环境中,大脑皮层的神经单元才会形成兴奋中心,思维才会敏捷,所学内容才更加深刻,同时,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心中会感到愉快、身心舒畅,这会促使他们努力学习,积极上进,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正是这个道理。所以说实行“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首先必须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情感的交流,这样才能使新课程改革顺利进行。

二、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㈠教师要多读书学习,增加自己的知识 陶行知先生说:“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换句话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②新课改下,必然要求教师要多读书,不仅要做一个专家,还要做一个杂家。因为在旧的教学模式下,我们的教学往往就事论事,“填鸭式”的教学缺少互动,涉及的知识面窄,教师只要把所教的知识吃透就可以了,甚至有的老师教了很多年课,教材都不用带,因为所教知识早就滚瓜烂熟,牢记心中,只需要罗列出来就可以了。但现在不行了,因为学生要讨论、要互动,很多时候会提出课本以外的一些问题,因而没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是解决不了的。比如讲授《灿烂的中华文化》时,教师要想把这堂课上好,必须广泛了解传统文化,如诗词歌赋、书画瓷器、音乐舞蹈、宗教哲学、科技等方面的知识。正如上海市北郊中学校长郑杰所说:“一旦教师停止了学习,他的工作便如同机械的运作。在机械枯燥的活动中教师会觉得生活毫无意义,会沮丧而没有活力。这一切都会使教师工作显得令人厌恶。”③所以说,在新的教育形势和新课改面前,读书学习能够拯救教师,使教师胜任现在的工作,并进而取得进步,同时也是消除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途径。

㈡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第一,教师在备课上课时要有弹性。

不少教师在教育观念上存在认识误区,片面地认为新课程改革后,每一堂课都要用“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这就造成学生自读就能弄明白,不需要探讨的问题也去探究,而这种“看上去很美”的做法,很热闹,但成效却不大,完不成教学任务。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归根到底就是没有正确认识新、旧教学模式的关系,对旧教学模式全盘否定造成的。因而,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旧的教学模式在某些问题的处理上也有其优势,比如对概念、原理的处理,你必须系统讲解,这样才能使概念、原理在学生头脑中快速建立起来,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准确的认识。所以说,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教师要根据教学规律和教学实际选取最恰当的方法去教学,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切忌一刀切,要把新旧教学模式结合起来使用,而不是割裂开来,生搬硬套。

第二,教师要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思想品德课由于其学科的特殊性,很多时候,学生的看法是多元化的,如果让学生一味地争执辩论下去,浪费时间,也很难形成一个结论,这时老师必须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适时介入,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使这种处于混乱状态的讨论取得实质性成果。例如,在学习《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时,同学们在相互展示各自照片时,突然有两个同学吵了起来,一时课堂秩序大乱,这时,我赶紧问明情况,原来是有个调皮的男生把一个女生的照片画成了“猫” 脸,这个女生因此骂了那个男生。我灵机一动,接着让同学们讨论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有的同学说,依据课本所讲应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有的同学说,让这个女生也给那个男生画一张不就扯平了;还有说道个歉就算了。最后,我及时作了总结:首先,说明两人的做法都欠妥当,然后,指明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时,不得侵害他人的权利,要用合法的方式正确行使权利。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巩固了知识,提高了同学们辨别是非、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要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过去由于思想品德课以灌输课本知识为主,“填鸭式”的教学使学生认为,学习思想品德课就是死记硬背,考试前突击一下,就可以得高分,学习主动性差,上课不动脑。要改变这一状况,一方面教师要转变观念,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权利,贯彻以学生为主体和学以致用的原则;另一方面教师要通过教学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起来”,让思想品德课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下面主要就教学设计谈几点做法。

第一,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互动活动。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模拟法庭、辩论、小品表演等形式,来创造一个人人都能参与的自由、宽松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第二,教学设计中要布置一些研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这些作业,可以使学生在探索和实践中,体验、感悟、升华所学知识,使学生不仅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应用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法制观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使学生接触社会、开阔视野、增长才干、提高能力。例如,在学习《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时,我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社会上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情况,结果同学们通过调查了解,充分认识了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危害,生活中浪费饭菜水电、随手乱扔垃圾的做法大大减少。

我市“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证明,每一位教师都必须由过去那种“粗放”的教学向“快速高效”的教学转变,转变观念,转变角色,抓住机遇,为未来教育的发展,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合格教师。

注释:

①《陶行知文集》第392页。②《陶行知文集》第249页。

③《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第41页。

下载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探索

    中学政治:初中思想品德课体验式教学探索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把外界事物、情境所引起的"我"的内心感受、体味或亲身经历,称之为"体验"。与此相联系,体验式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

    浅谈改进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几点措施

    浅谈改进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几点措施 (贵州省关岭县普利中学 贵州?安顺 561300)摘 要 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基础课程,是中学......

    改进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几点措施

    改进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几点措施 头桥中学 冯旭芳 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地额基础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地主导渠道。如何切实......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导入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导入 [摘要] 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导入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导入上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幽默导入,时政导入,历史知识、典故导入,游戏、小品导入,图片资......

    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祁门县芦溪中心学校 胡海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主要形式使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因此教师的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如......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教学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教学探索 摘要: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性,关键是如何制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教师要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以学生自我体......

    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法探索与实践

    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法探析及其教学实践摘要:案例教学法因其自身的特点及遵循的教学原则,对大学生思想品德课教学在方法上具有明显的适应性。本文对此做了探析并进行了有效的教......

    加强教学研究,探索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规律

    加强教学研究,探索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规律 思想品德学科是实施小学德育的主要途径,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行为习惯起着奠基作用。几年来,我县做了一些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