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改进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几点措施

时间:2019-05-15 03:03: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改进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几点措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改进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几点措施》。

第一篇:浅谈改进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几点措施

浅谈改进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几点措施

(贵州省关岭县普利中学 贵州?安顺 561300)

摘 要 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基础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如何切实提高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我们应不断探索的问题,并在教学实践中开展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思想品德 课堂教学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1 文献标识码:A

1转变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双边活动参与的动态变化过程,每一位学生都是活生生的独立个体,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而教师是这个变化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与合作者,是为学生服务的。这不仅是对长期以来教师是传授知识的绝对权威与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的角色冲击,更重要的是对教师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的前所未有的挑战。

新的课程理念呼吁学科教学要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求把学生当作课堂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技能。因此,笔者在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根据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特点,充分挖掘教育资源,以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素材演绎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学科的实践性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本身实践性很强,时代气息浓。但政治概念和原理,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的特点,学生直接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只有理论结合实际,让理论回到它赖以升华的事实中去,学生才能通过对具体、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的分析,正确的理解和准确的把握理论所概括的内容。因此,恰当的联系实际,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是提高政治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其主要途径有:在课堂教学中,将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运用政治知识观察社会,分析时事;在课堂教学外,带领学生迈出校门、走上社会。如鼓励学生坚持收看“新闻联播”,浏览报刊杂志,从关心国内外大事以及发生在身边的大小事情入手,将自己听到的、看到的、观察分析到的社会现象和教材上学到的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讨论,真正“学以致用”;组织国内外重大事件的时事报告会,专题讨论会;平时组织学生参加时事兴趣小组,引导学生运用政治知识分析时事,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就地取材,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工矿企业、机关参观,进行社会调查,请企业家、人大代表、模范人物讲课等,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了解社会,可以感觉到政治学科的实用价值,既深化了课堂知识的理解,又接受了思想教育,还培养了学生的政治敏感能力,使政治学科的知识、教育功能得到有机地结合。当然,联系实际要恰当,不能生拉硬扯,机械对号,而且练习实际时,要做好理论方面的分析、论述和归纳。

3注重培养师生情感

大量的研究和事实证明:情感是调节师生之间关系的纽带,也就是说,通过情感可以建立互相尊重、理解、信任以及团结协作的师生关系,创造愉快、活泼、和谐的良好教学氛围,这是保证搞好教学提高学习效果的先决条件。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是知、情、意、行诸要素变化发展的过程,其中情更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催化剂,是贯穿教学始终的一根纽带,对促进教与学的转化,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政治教师要具有情感吸引力,从构建教学双重主体之间相互尊重、信任、理解的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入手,把整个心灵都献给学生,对学生有真挚的爱,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调动潜在的内驱力,多一些疏通,加强对情与情结合的理解,注意深入学生的情感生活,体察其喜、怒、哀、乐,摸准学生的心理脉搏,以情入手,寓理于情,始终做到情理相通,通情达理,以高尚的情操感化学生。第斯多惠曾言:“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关心、激励、唤醒、鼓舞。”课堂浓浓的师生之情会使课堂弥散一种轻松、愉快、耐人寻味的心灵场,从而产生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因学科的特殊性,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情感吸引还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在体察学生感悟的同时,以恰如其分的教学情景吸引、启发、诱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人曾提出:思想政治课贯彻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日常,以思为核心,以练为手段,以周围世界为源泉,创设必要的教学情景,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政治教师以情吸引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重要的作用。

4关注社会热点

随着现代社会信息渠道的日益畅通、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和素质教育的深入,这一切都为学生从原来狭小的课堂、校园、家庭空间走向广阔的社会天地提供了种种现实的可能性。当今的中学生不仅关心课本知识的学习,而且也开始用审视和迷惑的眼光关注光怪陆离的社会现实,这同样为我们的政治课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我们政治教师一方面要做到多了解当今社会的重大社会热点问题,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学生当前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并在这一基础上经过仔细的准备、筛选,同有关的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热点,我们一方面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畅谈对社会热点的看法与认识;另一方面我们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地剖析与评价。再如2002年的抗非热点,我们可以从非典发生的原因,抗非中国家和政府的所作所为及在抗非中体现出来的伟大的抗非精神,都可以联系有关的知识加以必要的讨论与展开。把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引入课堂不仅使我们的政治课教学更贴近现实社会生活,增强了政治课教学的实用性,而且还可以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生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政治课教法的改革势在必行,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就一定能从根本上改观政治课教学的面貌,使它的德育和智育功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

第二篇:改进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几点措施

改进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几点措施

头桥中学

冯旭芳

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地额基础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地主导渠道。如何切实提高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我不断探索的问题,并在教学实践中开展了有益的探索:

一、转变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双边活动参与的动态变化过程,每一位学生都是活生生的独立个体,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而教师是这个变化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与合作者,是为学生服务的。这不仅是对长期以来教师是传授知识的绝对权威与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的角色冲击,更重要的是对教师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的前所未有的挑战。

新的课程理念呼吁学科教学要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求把学生当作课堂教学的主体,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技能。因此,我在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根据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特点,充分挖掘教育资源,以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素材演绎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如在“集体生活需要合作“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让学生用易拉罐“搭塔”的游戏,第一次搭塔后,请成功者和失败者分别谈体会,总结经验教训,再每组自己交流改进的措施。然后进行第二次比赛,结果每组都进步了,再请同学们谈谈取得进步的原因,从中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和合作的方法。

二、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学科的实践性。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本身实践性很强,时代气息浓。但政治概念和原理,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的特点,学生直接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只有理论结合实际,让理论回到它赖以升华的事实中去,学生才能通过对具体、形象、生动的感性材料的分析,正确的理解和准确的把握理论所概括的内容。因此,恰当的联系地实际,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是提高政治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其主要途径有:在课堂教学中,将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运用政治知识观察社会,分析时事;在课堂教学外,带领学生迈出校门、走上社会。如鼓励学生坚持收看“新闻联播”,浏览报刊杂志,从关心国内外大事以及发生在身边的大小事情入手,将自己听到的、看到的、观察分析到的社会现象和教材上学到的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分析讨论,真正“学以致用”;组织国内外重大事件的时事报告会,专题讨论会;平时组织学生参加时事兴趣小组,引导学生运用政治知识分析时事,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就地取材,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工矿企业、机关参观,进行社会调查,请企业家、人大代表、模范人物讲课等,学生亲身体验生活,了解社会,可以感觉到政治学科的实用价值,既深化了课堂知识的理解,又接受了思想教育,还培养了学生的政治敏感能力,使政治学科的知识、教育功能得到有机地结合。当然,联系实际要恰当,不能生拉硬扯,机械对号,而且练习实际时,要做好理论方面的分析、论述和归纳。

三、注重培养师生情感。

大量的研究和事实证明:情感是调节师生之间关系的纽带,也就是说,通过情感可以建立互相尊重、理解、信任以及团结协作的师生关系,创造愉快、活泼、和谐的良好教学氛围,这是保证搞好教学提高学习效果的先决条件。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是知、情、意、行诸要素变化发展的过程,其中情更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催化剂,是贯穿教学始终的一根纽带,对促进教与学的转化,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政治教师要具有情感吸引力,从构建教学双重主体之间相互尊重、信任、理解的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入手,把整个心灵都献给学生,对学生有真挚的爱,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调动潜在的内驱力,多一些疏通,加强对情与情结合的理解,注意深入学生的情感生活,体察其喜、怒、哀、乐,摸准学生的心理脉搏,以情入手,寓理于情,始终做到情理相通,通情达理,以高尚的情操感化学生。第斯多惠曾言:“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关心、激励、唤醒、鼓舞”。课堂浓浓的师生之情会使课堂弥散一种轻松、愉快、耐人寻味的心灵场,从而产生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因学科的特殊性,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情感吸引还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在体察学生感悟的同时,以恰如其分的教学情景吸引、启发、诱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人曾提出:思想政治课贯彻以美为突破口,以情为日常,以思为核心,以练为手段,以周围世界为源泉,创设必要的教学情景,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政治教师以情吸引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重要的作用。

四、关注社会热点 随着现代社会信息渠道的日益畅通、社会开放程度的提高和素质教育的深入,这一切都为学生从原来狭小的课堂、校园、家庭空间走向广阔的社会天地提供了种种现实的可能性。当今的中学生不仅关心课本知识的学习,而且也开始用审视和迷惑的眼光关注光怪陆离的社会现实,这同样为我们的政治课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我们政治教师一方面要做到多了解当今社会的重大社会热点问题,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学生当前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并在这一基础上经过仔细的准备、筛选,同有关的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热点,我们一方面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畅谈对社会热点的看法与认识,另一方面我们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地剖析与评价。再如02年的抗非热点,我们可以从非典发生的原因,抗非中国家和政府的所作所为及在抗非中体现出来的伟大的抗非精神,都可以联系有关的知识加以必要的讨论与展开。把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引入课堂不仅使我们的政治课教学更贴近现实社会生活,增强了政治课教学的实用性,而且还可以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生活,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总之,政治课教法的改革势在必行,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就一定能从根本上改观政治课教学的面貌,使它的德育和智育功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

第三篇:课堂教学改进措施

教学改革改进措施

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决于其学习积极性是否在课堂上被充分调动。针对以往课堂上面面俱到,爱唱“独角戏”,堂下一部分学生呼应,一部分学生当听众的弊病。本学期着重在这些方面进行努力:

1、课前作好充分准备,仔细挖掘教材,把课堂还给学生。减少老师说的时间、范围,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讨论时间。课前准备充分了,抓住了文章的主线,就不会面面俱到了,就会避免进行烦琐的文章分析,把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从而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

2、在利用导语阶段,尽量选择契合学生要求和兴趣的,便于学生理解和感悟,也能在课堂开始就很好的调动学生积极性。

3、充分利用提问,提问始终是可以贯穿于整个课堂和可以增加学生参与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体的有效手段。在设置提问的时候注意单一性,变化不同形式。在进行提问时,在引导方面多下功夫,不提倡灌输,而是靠学生自己提出,自己体会。即使提问结束,也注意点评学生的回答,从回答中引问题,解决问题。

4、针对“经验不足,缺少反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动力还没有找到很好的方法”。这个不足本学期要在备课中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利用学生手中可掌握的资料,鼓励让学生走上讲台,与同学一起分享自学收获,以这份荣誉感带动学生自学兴趣。同时,在学生自学并讲授是及时进行整理资料,归纳、及授课语言等方面的指导,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自学风气成熟后适时组织学习小组,形成强弱互补和强强互利的学习态势。

第四篇:课堂教学改进措施

课堂教学改进措施

随着“高效课堂”新型课 的引入,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明显的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学生的积极踊跃,课堂气氛活跃,然而,反思让我们清醒,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也透射出放任与浮躁,比如说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环节,看起来很热闹,学生也很自主,然而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究竟如何?对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帮助究竟有多大?„„现就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和感受,谈一点自己对当前的课堂教学的一点粗浅的看法和认识。

1.创建良好的课堂互动环境,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意识。

我们设法让学生自主实践、自我发展,提出问题,在教师引领下解决问题。提倡教学的开放性,尤其是开放学生的活动与思维空间。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协调与统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以此提高学习效率。

2.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所有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合作的讨论式学习。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整个教室就热闹起来,好像学生都在经历思维的碰撞,思想的交流。但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有些学习小组的学生抢着各说各的发现,人人都急于表述自己的思想,结果导致谁也不在倾听;有些学习小组中,发表意见者往往只是一些优秀的学生,他们常常会为

某个观点争得面红耳赤,而其他学生则端端正正的坐着,一言不发,冷眼观战,还有的甚至做起与课堂无关的事。从上述现象中可知,教师尽管重视并提供了孩子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但对孩子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显然重视不够,指导不够。如何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我认为首先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空间,一个人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没有自己的想法拿什么去与别人交流?为了课堂的优质高效,针对现在学生的特点,合作过程要有计划地、有序地进行。一次合作过程一般经历以下几个环节:明确交流的主题——制定交流的简单步骤(可以口头确定)——组内成员进行分工——组员的独立思考——组员之间的互相交流——组内形成统一的认识——组与组之间的交流——全班达成共识。教师在学生合作的整个过程中,要适时地给以帮助。只有合作的过程是踏实的,才能产生喜人的合作效果。

3.多媒体教学手段滥用

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在如今的课堂教学中,课题的出示、教学板书、问题及结论展示全靠多媒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以及所有知识呈现都离不开多媒体,各种声音及画面的闪烁有时成了扰乱学生思维的“干扰源”。部分学生被闪动的丰富多彩的电脑画面所吸引,看似聚精会神,实际上可能心思根本不在知识的学习上。因此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认为应该慎用多媒体中的一些特效,减少因多媒体带给学生的一些干扰,给学生创设一个清静的学习环境。

总之,面对新课改,我们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对于以前旧的教学手段,不能一味的抛弃和遗忘,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我们都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去探索、归纳总结出适合自己教学特点的方法和手段

第五篇:如何改进思想品德课教学之我见

如何改进思想品德课教学之我见

东阿三中 张云月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实施建议的教学建议中要求,进行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应遵循下列四个原则:

(一)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在教学中,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准确把握课程目标,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

(二)强调联系生活实际。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

(四)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在教学中,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对从事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我们对传统基础教育中的种种弊病进行彻底的变革,要求我们教师不仅做课程的实施者,更要做课程的研究者和开发者。在近几年的思品课教学中,笔者惊喜地发现了思品课教师已走进了新课程,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已经带来的新景象和开创的新路子:大多数教师将教学目标从纯粹的知识技能转向了“三维”目标;课堂上,更多的教师在关注学生的发展性、人文性。教师在研究着、实践着,学生们在合作着、探索着„„

本人也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感悟思品课改,感悟学生成长。今后如何进一步改进思品课教学?我觉得,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正确处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之间的关系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同样也是实施新课改的主渠道和关键环节。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管理者、组织者和促进者,是平等中的首席。面对新课程教学中的种种问题,应避免就“教材”论教材、就“教师的教”论教学、就“课标”本身论课标、就“教师的困惑”论“困惑”„„而应将“关注学生发展的需要”放在第一位,试着将这一切放在“学生发展到底需要什么”、“我们为此应该怎么做”等角度去反思。现在的中学生个性张扬,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要使学生接受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就必须要在和谐、民主、平等、开放的气氛下,逐渐让学生在体验中生成自己的思想观念、行为原则和品德习性。因此,一方面,教师应对学生的解决策略进行“最优化”指导:教师应当通过对话、提问、分享、合作等交往环节,促进学生对事物本质联系的深层理解,启发学生不断克服思维的局限性。面对学生的众说纷纭、各执一词,教师不能莫衷一是、无所适从,要坚守“不愤不悱,不启不发”的原则,设法引导学生寻找事情解决的最佳途径;另一方面,教师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鼓励学生自由地、创造性地、个性化地理解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就能充分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很多疑惑才能迎刃而解。由此可见,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间不是只执一端,而强调的是师生间民主、平等、和谐关系的建立和教学相长间的互动关系。由于学生前面获得的知识是通过自主探究,交流讨论获得的,不够系统稳定,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所以教师要适时进行总结整理,强化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形成稳定的知识结构,当然也可由学生来总结。在总结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由熟悉知识到能力的转化。要注意升华问题,深层次地把握关键点,引导升华,起到画龙点睛作用。

在教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课第3目《新自我、新认识》时,可将课堂设置成一个聊天茶座。上课开始时,老师扮演“聊天茶座”主持人的角色,向大家介绍同龄人《小林的烦心事》,然后伴随着轻柔的音乐引出“有人说,我们都是被上帝咬了一口的苹果。有的人缺点多一点,是因为上帝特别喜爱他的芬芳。那么我们都来找找自己有哪些地方被上帝咬了一口?”有了这样的情境铺设,学生回答问题也就无拘无束,觉得道出自己的不足也不是一件不光彩的事。在这节课上,教师既是“聊天茶座”的主持人,同时也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可以微笑着分享学生发自内心的情感告白和情绪体验。此刻,在“聊天茶座”营造的聊天式的课堂氛围中,师生关系融洽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也更深刻了,教学目标也就在“聊天”中轻松实现了。

二、正确处理教学三维目标和教学形式之间的关系

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只有教给学生最本质、最主要的东西,才能切切实实地掌握这种教材,使它不可磨灭地铭记在学生的意识里”。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从课改后的一段时间看,目前教师最大的担忧,就是担心这样下去知识和技能是否会弱化。尽管现在的教材都已经把知识的数量和难度降了下来,但要想在三维目标中的后两者上有所发挥,就有牺牲知识和技能的危险。为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与探索的过程,以前

一、两句话就能够教会的知识和技能,现在必须让出更多的时间。同样,为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价值观,教师可能也要单独花些时间来讲,或让学生来答,这样一来,课堂就极容易完不成知识和技能的目标。而事实上这正是“三维”目标的有机联系。在新课程中,三维目标是主要矛盾,知识与能力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假如把思想品德课教学比做一座大厦,由三维目标构成,知识与能力就是大厦的基座,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就是上层建筑,基座稳固了,“上层建筑”就能发展得越高。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重要的一维,没有它,将使思想品德教学回到课改前的状态,仍然是人文性的缺失。没有“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将难以落实。譬如,小组合作学习方式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能让好学生一个人代替小组汇报交流,或者让组长做小老师,而要培养小组成员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互助的关系,使之对小组的学习任务建立一种责任感,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不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在教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课第3目《学会学习》时,先充分挖掘学生课前准备的作用,让他们课前预习,向过去的学习优秀者了解学习经历,探讨他们成功的学习经验,课堂上可适当的让学生执教。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尽力为他们提供方便,也可以加强交往,共同讨论。让学生觉得自己将可能会象老师那样为同学们上课就会更认真的做好预习、分析教材的工作。这些工作做细做好了,相应的思想观念也会留在脑海中,在潜移默化之中就可以影响他们的思想、行为,进而实现这一课题的知识与能力目标。

在实施新课程教学中,我们不仅要研究课标、用好教材,挖掘教材的整合点,增加备课的厚度,找到思维的闪光点;而且要敢于并善于展开过程,延长预习过程,交代关键知识的形成过程,放大重点知识的思维过程,布置适度的开放式作业。以此实现教学“三维”目标和教学形式之间的辨证统一。

三、正确处理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人的情感不是凭空产生的,总是由一定的情境刺激所引起的,所谓“触景生情”就是这个道理。将教材、教师、学生的情感统一在特定的情境之中,可使学生置身于可感知的环境中去观察,这样就能较好地从心理上接受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进而自觉地将之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教育的内容必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这既是品德教育的优良传统,更是新课程下需发扬光大的教学理念。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建构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要回归生活世界,要让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结缘。教学内容要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所在社区的生活环境,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一般来说,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是理论知识同他们生活实际的矛盾。这些矛盾是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也是他们渴望在思想品德课上得到说明和解决的。把握了这些矛盾,也就获得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动力。要以学生的视角来关注社会生活,选取社会生活中有价值、有意义的事物或人物与学生共同讨论,在适当的情况下,组织学生走出学校到社会中去观察、收集素材,发动学生自主选择和确立讨论与观察的话题或事件,走进身边的真人真事,做广泛、细致的课前调查,亲历体验,从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生活实际中寻找教育源泉,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同感,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组织学生调查分析身边同学辍学的原因,探究哪些原因属于当事人,哪些责任由家庭、学校或其他方面承担,哪一条保护途径没有尽到责任,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确,作为一个公民,既有你应该享有的权利,又必须尽你应尽的义务。

四、正确处理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之间的关系

意大利品德心理学基础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实践是最好的老师”的教育思想。她形象地解释说:“一件事,我听到了,随后就忘;看到了,也就记得了;做了,很自然地理解了。”对学生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到的才刻骨铭心,终身难忘。这里,她强调了学生参与探究与实践的重要性。

新课程也强调探究、实践,但是,我们必须理性地看待、正确地处理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的关系。“探究式学习”是针对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提出的。当前,课堂上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探究式”学习方式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并逐渐成为主流的学习方式,于是“探究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就成了冤家对头,势不两立。“探究式学习”是从学科领域或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主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它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具有重大意义。但是,没有“探究”就不是教学了吗?在大力倡导“探究式”的同时,是否完全排斥“接受式”呢?答案不言而喻。因为世界上最好的学习方式也会有它的不足之处,也不可以包打天下;解决一切学习问题,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都需要用探究学习的方式来进行。其实,“接受式学习”也是一种最基本、最基础、最常用的学习方式,也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特别符合青少年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于一些学习内容来说也是必要的。很难想象,所有的教学内容都用“探究式学习”的方式来进行,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笔者认为,不仅现在不可以将“接受式学习”一棍子打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接受式学习”也是难于完全被取代的。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第十四课第2目《生活处处有情趣》时,鉴于学生的年龄与阅历,对于一些情况,他们很难具体区分其是高雅还是庸俗,这时老师就必须作较为具体的分析指导,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在教学鲁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十六课第2目《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这一课题后,可设计“大家想办法”活动,向学生提供网友约见、去远方亲友未按时接站、路上被截等案例,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达到拓展自我保护途径的目的。“探究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是两种不同的相融的学习方式,现代教育应该是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紧密结合,也就是实践中应该“执其两端而用之”。

五、正确处理探究时空与创设氛围之间的关系 任何一个学习过程都必须以学习者自主、独立思考为先决条件,教师在学生亲历体验活动后,首先要给学生一个缓冲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深入的独立思考的时空,而不能用“正确”答案、“规范”形式去限制学生,应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灵活解开学生的“盲点”,去引导、激活学生的思维。一旦学生经过了自己的酝酿和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教师要及时提供发表见解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有话要说,有话敢说,有观点肯讲,以至出现心灵的交融和思维的碰撞,形成共识、共享,自主发现新知,主动构建知识。在这里,教师光给学生提供时间与空间是不够的,教师还要注意从多种层面入手,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有序的教学氛围,并适时设置一定的思维障碍或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使学生的心态得以放松,思维得以自由地施展,个性化的观点得以生长,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得以发展。即“解放学生的嘴巴,提供表达的机会”、“解放学生的双手,提供操作的机会”、“解放学生的大脑,提供表演的机会”、“解放学生的空间,提供交流的机会”。这样,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在师生信息交流中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感受,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在教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第2目《学会与父母沟通》时,可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你有逆反心理吗?逆反心理在你身上有哪些表现?你认为逆反心理有哪些危害?为什么会产生逆反心理?”一是问题提出的适时,二是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三是给学生讨论的空间,四是创设学生讨论的氛围。这些问题既可以满足中下学生回答问题、表现自己的愿望,在一定程度上又能够考察优生回答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正确处理探究时空与探究氛围之间的关系。总之,新课程改革不仅需要我们去面对、去实施,更需要我们在实施中不断反思和改进。只有这样,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才能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机的互动过程,真正成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的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思想品德课才能更具有特色和活力。

下载浅谈改进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几点措施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改进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几点措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问题的反思及改进措施

    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问题的反思及改进措施 昆明市晋宁区二街中心小学 李 金 摘要:小学思想品德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

    学校课堂教学改进措施

    学校课堂教学改进措施 1、指导思想 按照“二期课改”的精神,坚持学校的办学理念,从教学的五环节入手, 切实改进课堂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客观实际,树立教服务于学的......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模式

    板栗镇中学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模式 一、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设计和组织教学的理论,通常以简化的标准样式表达出来。掌握了教学模式,就是......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设计和组织教学的理论,通常以简化的标准样式表达出来。掌握了教学模式,就是掌握了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观念和原理,就......

    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思品论文]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理论的一个新课题,也是当前教学改革中值得重视的问题。学习和研究教学模式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教......

    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祁门县芦溪中心学校 胡海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主要形式使课堂教学,主要是通过语言来实现的,因此教师的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如......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导入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导入 [摘要] 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的导入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导入上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幽默导入,时政导入,历史知识、典故导入,游戏、小品导入,图片资......

    探究初中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设计

    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设计 新课程改革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搞好课堂教学主要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问题,教学设计是在分析学习者的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条件以及教学系统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