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论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学功能范文
浅论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教学功能
潞城中学潘铭博
摘要:课题学习的引入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亮点,是一个新生事物。课题学习的内容来自于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结合,开展课题学习,既是对我们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能力的挑战,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课题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用数学的能力,能启发学生思维,提高知识 的迁移的能力,还能在探究活动中,学会沟通与人合作,锻炼学生的表达交流等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高中的“研究性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健词:课题学习数学课程标准
“实践与综合应用”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内容标准的四个领域之一,“课题学习”是第三学段(7-9年级)“实践与综合应用”的主要呈现形式。《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本学段中,学生将探讨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发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进一步加深对相关数学知识的理解,认识数学之间的联系。” 这无论是从教师的教,还是从学生的学,都是有别于传统、全新的,极具有特色和挑战性的内容。在课题学习的教学实践加强研究,及时反思,提高认识,真正实现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己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之目的,就显得尤为重要。
课题学习的引入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的一个亮点,是一个新生事物。《数学课程标准》有关课题学习目标是:(1)经历“问题情景—建立模型―求解―解释与应用”的基本过程;(2)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初步形成对数学整体性的认识;(3)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发展思维能力,加深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4)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应用数学的自信心。从以上的目标可以看出,学生在课题学习的过程中将不断尝试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不断地进行尝试、猜测、调整等活动,促使学生不断积累和交流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另一方面,教师为了实现课题学习的开放性、探索性、综合性,对所要研究的课题进行创造性的处理,给学生设计有助于可持续研究提出更深层次问题,为课题学习搭建一个有效的平台。同时,课题学习是一个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其丰富的教学功能不容忽视,我认为初中数学实验教材中课题学习至少具有以下几个教学功
1能。
1、课题学习具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的功能
贴近生活实际是数学一个比较鲜明的特点,如何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是提高新课程教育质量的关键,传统数学过分强调数学知识本身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内容选择上往往忽视学生的接受兴趣,从而在学生心目中形成数学抽象、深奥的印象,从而导致心理上对数学学习的排斥,这带给学生的真实情感是害怕、不懂、难学、枯燥、无用。初中数学课题学习是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好玩,进而对生活中的数学产生好奇,这正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学习数学的好方法。数学课题学习的内容是源于生活且是在生活实际中提炼出来的,为学生学数学、做数学提供广阔的天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在《图形镶嵌》课题学习时,教师可组织学生在大街上,进入宾馆、饭店,收集用各种形状的瓷砖或地砖铺成漂亮的墙面和地面,用方程的思想讨论并探索只用一种正多边形铺满地面的情况与两种和两种以上正多边形铺满地面的情况后,同学们自己动手设计一幅平面图形铺满面的美丽图案,在全班交流和展示学生作品,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往往会产生一种喜悦的心情,富有成就感。这样能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认清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2、课题学习具有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的功能
现代数学教育理论认为:数学是一种活动,是人类运用数学的思想与方法,观察、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或对己有的数学结论不断抽象、概括形成新的应用的探究活动。数学课题学习是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己有知识的和经验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知识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制作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课题学习,这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通过这个课题学习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空间观念,体会函数思想以及符号表示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进而体验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综合应用己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并从中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又如在教《解直角三角》后,可组织学生进行测山高的课题学习,学生在课题学习中往往
能构建出不同的数学模型且有新意,如下图:
EC
Dβ
3、课题学习具有揭示知识形成过程的功能
传统课程教学的弊端是重结果轻过程,只告诉学生是这样,没有告诉学生为什么是这样,没有把知识的来龙去脉告诉学生。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的职责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者,一位帮助出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课题学习能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暴露学生思维过程,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思维等过程获得对概念、原理、定理、规律等的掌握。如在《面积和代数式恒等式》这一课题教学时,可以设计以下供学生探索的问题:
(1)利用图形的面积说明以下代数恒等式的正确性:
①乘法分配律:a(bc)abac
②(ab)(a2b)a23ab2b
2③(a2b)2a24ab4b2
(2)观察下列图形,计算阴影部分的面积,并用面积的不同表达形式写出相应的代数恒
等式
(3)根据你的经验怎样判定类似以下的二次多项式是否能因式分解:
a26ab9b2,2a23ab2b2,你能否通过构造图形方法来得出一个结论?
通过以上几个问题的探究,同学们对多项式的乘法法则与因式分解等知识的形成过程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4、课题学习具有知识迁移,启发学生思维的功能
数学学习中迁移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数学知识相互作用、逐渐整合的过程。有了迁移,学生才能在己有的数学知识上有效地吸收数学新知识,使所获得的数学知识建立广泛而牢固的联系,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在《面积和代数恒等式》课题学习的教学中,学生在回答了教师设计的探究问题后,同学们在探究过程中提出了以下问题:
(1)能否把(abc)2a2b2c22ab2bc2ac这一代数恒等式用面积来验证其正确性?
(2)能否把(a1a2an)2A(A是一个多项式)这一代数恒等式用面积来验证其正确性?
(3)能否把(ab)3a33a2b3ab2b3用体积来验证其正确性?
(4)能否把(ab)nB(B是一个多项式)这一代数恒等式用体积来验证其正确性?
(5)能否用图形的面积的方法来解决关于x的方程(xa)2x22ax
4(6)可以根据一个图形的面积的不同表达式写出一个代数恒等式,根据另一个图形可以写出另一个代数恒等式,把两个图形拼在一起组成一个新的图形,根据新的图形写出一个新的代数恒等式,请问新的代数恒等式与先前的两个代数恒等式之间有什么关系?
„„
由此可见,在课题学习的探究过程中,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想象,实现知识迁移,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课题学习具有促进学生写数学作文的功能
数学作文作为数学教学的新方式,学生数学作业的新形式,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国外,从小学开始,就安排了“课题学习”的环节,学生经常要做相关的“课题”。从2000年开始,我国己把“探究性课题学习”列入教学计划,规定了教学时间,因此,“数学作文”首先和探究性课题相结合,成为一种常见的数学教学方式。数学作文给学生提供了展示和发展个性的时间与空间,从而有利于激发和开发学生的潜能,扬长避短,人人可以成才。课题学习本质上就是“研究性学习”。随着新的高中教材在全国推广使用,“研究性学习”己成为高中教学研究的热点,因此,在“课题学习”的教学中进行学习方式方法的延伸――数学作文,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学习生活,为今后的发展打坚实的基础。一位同学家里装修房屋,需要买地砖来铺地,那么选购哪种规格的地砖更省钱呢?该同学利用学习到的课题《图形镶嵌》做了《地砖选购与铺设的数学探讨》一文。在学习完课题《图形中的趣题》后,同学们写下如下的数学作文:甲同学写道:“通过课题学习,我对数学有了重新的认识,无论学什么都要靠自己,老师只是启迪的钥匙,打开智慧之门还靠自己,学数学应有自己的独特见解,要有创新精神,不要拘泥于答案和结果,值得回味和反思的还是过程。”;乙同学在作文这样写道:“通过这次课题学习,我真正体会到同学间探索合作的过程是
那么的有用,那么有趣,那么的高兴,查图形中的点、线段、三角形的个数,不要一个一个地去查,需要找出规律,我觉得最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探索过程。┉┉┉”。
6、课题学习还具有对学生进行数学史教育、国情教育、“生命”教育的文化功能
数学史作为人类文化的丰富宝藏,越来越受到数学界的普遍关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探究者。不仅如此,一些大学的学报、数学杂志等都还专门开设了“数学史话”专栏。所有的这些,为数学史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对弘扬数学精神、传播数学文明做出了有益的贡献。《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材中要注重体现数学文化价值,在对数学内容的学习过程中,教材可以在适当的地方插入介绍一些有关数学发现与数学史的知识,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对后续学习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通过课题学习能有效地宣传数学史、渗透数学史。如课题《拼图与勾股定理,简单平面图形的重心》中的数学史教育。课题学习《制作人中图》时,对学生进我国国情教育,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之一。课题学习《制作视力表,吸烟的危害》、《我们重视健康吗》等与人身体健康相结合的课题学习,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参考文献
1.徐渊楫例论如何在课题学习中培养学提出问题的能力中学数学杂志2005.3
2.周淑英对初中数学课题学习的认识与思考中小学数学2004.12
3.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马岷兴关于数学作文的实践与思考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2.1.2
5.高首慧初中生数学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中小学数学2005.7-8
第二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实施的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很大的差异性,如果按着中等的学生上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优等生没有动力,冒不了尖,而差生最基本的知识也掌握不了,给以后的学习和相关科目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因此我打算摸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实施分层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二、课题的涵义及研究目标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的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水能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的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分层就是要最大限度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全新的学习机会。”
原苏联心理学家科鲁捷茨基对儿童的研究实验表明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所以只要能把成绩和个性指标相近的学生分在一个层内,把教学目标分层化解于教学内容的安排,作业练习的布置,思想感情的教育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之中。学生们将在原有的程度上得
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原有分班体系不打乱的前提下如何分层备课,分层上课,分层作业和分层辅导,实施分层后的教学班级与不实
施分层班的教学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比较。
三、课题研究实施方法
实施分层递进教学的五个基本环节是: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分层施教、分层测试、分层评估
1、学生分层
对学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原有知识和能力差异”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将全班学生分成高、中、低即A、B、C三个层次,比例分别占20%、60%、20%。
学生分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显性分层或隐性分层,显性分层是由学生自择、师生协商、动态分层,隐性分层则只由教师掌握,作为编排座位、划分合作学习小组、课堂实施针对性分层教学的依据。
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浓、学习主动、接受快的学生属于A层;学习成绩中等、学习情绪不够稳定或能力一般、学习勤奋的学生属于B层;学习成绩差、学习困难大、消极厌学或顽皮不学的学生属于C层。学生分成后可以按照高、中、低层1:2:1组成四人合作小组块状集中编排,或按纵向同质、横向异质集中编排,以便于辅导和相互讨论帮助合作学习。
2、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分层的目的在于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来设置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不同的学习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不同水平层次的知识,以便和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相适应。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也认为,教师的教学活动不能停留在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即所谓的第一发展)上,教师的教学应该引起、激发和启动学生一系列的内部发展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思考,完成相对于其现有知识水平而言更高层次的知识水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从认识知识的深度、广度,接受新知识的速度,练习、应用的强度等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将课程与每章节的教学目标分层时应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既能达到基本要求一致,又能鼓励个体发展。各层次学生最低要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中层学生要能进行比较复杂的分析和应用;对高层学生要求具有自学、探索、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能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实践。
3、分层施教
分层施教是分层递进教学中最关键、最难操作、而且也是最富有创造性的部分。应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不同层次学
生能够异步达标。
①按课型确定分层,新授课在时间的安排上,B层、C层的授课时间要得到充分的保证,一般是25—30分钟,这样能保证B、C层学生能听懂吃透。对A层只需点到为止,一般5分钟左右,使A层学生学有余味。即下有界(使每个学生都掌握最基本的内容),上无穷(定向启发,课外发展)。复习课、习题课教学分层较明显,以学生层次差为教学资源,努力创设一种合作学习的氛围。利用高层学生的答问、小结、归纳、板演、辅导,为低层学生开拓思路、取长补短。教师按照学生的分层设置分层练习,建立学生所要获取的知识同学生意识中已有知识的联系,使各层学生在各自学习可能性最近发展区有所发展。
②按教学内容分层,例如对数学概念的学习有了解、理解、掌握、应用等不同程度要求,概念本身也有定义、狭义、广义、内涵、延伸等层次内容。课本中的例题起着对概念的应用、解题规范化的示范作用,具有代表性、典型性,但是层次感不强,内涵有限。教师应熟悉教材前后联系,掌握每个概念、例题所处的“地位”,对概念、例题恰如其分地进行分层,有的适可而止,有的加以铺垫与引申,形成变式例题组或习题组,以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用。
③提问分层,为了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有意识地编拟三个层次的问题便于课堂提问,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学生回答,简单问题优待C层学生,适中问题的回答机会让给B层学生,学生的回答有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
④练习、作业分层,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能力,教师分层次选编基本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C层学生能完成课本上大部分练习和A组作业题,会做其中基础题;B层学生能完成书上全部练习和A组作业题,选做B组作业题;A层学生另外增加变式题和综合题。练习、作业可分成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全体学生都做,选做题由B层学生选做,A层学生全做。学生完成各层次相应练习和作业后选做高一层次的练习、作业。这样可解决以往统一习题、作业时高层学生“吃不饱”、中层学生“吃不好”、低层学生“吃不
了”的矛盾。
⑤辅导分层,平时利用第二课堂对学生进行分类辅导。对C层学生辅导主要是调动非智力因素,培养师生和谐感情,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面批学习作业,个别辅导重点突出,选题简单、基础;对B层学生增加综合性习题,鼓励拔尖;挑选A层学生进行数学竞赛辅导,主要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和灵活应变能力。
4、分层测试
阶段性测试具有比较全面、及时反馈各层次学生阶段学习效果和激励作用,把握试卷的密度、难度,按层次编制测试题,大部分为基础题,少部分为变式题和综合题,其中基础题占70%,在一份试卷里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各层次学生都做,B层学生选做选做
题,A层学生则做全部选做题。
5、分层评估
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估,以其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大小作为评价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基准,这是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衡量分层教学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手段。
①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提问、练习、作业等及时做出有效的、鼓励性的评价。
②以分层测试成绩作为分层评价基本依据,把学生每次分层测试成绩多做纵向比较,考察各层次学生在本层次的达标及递进程度。对各层次达标学生进行表扬,让有进步的学生及时递进到高一层次,鼓励低层次学生向高层次努力。
③对达不到原层次目标的学生及时作心理辅导,解决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中存在的问题,对部分学习不到位的C层学生加强心理辅导和学习辅导,让所有学生在分层测试后保持良好的上进心态,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
④教师针对阶段教学效果自我反馈、自我调节,主要是在分层施教这一环节调整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一步使“教”
适于“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⑤通过对各层学生平时的学习活动和操作活动的有效记录与评价,将过程评价、动态评价与综合性评价结合起来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与考核,使学生的学习活动纳入平时有效的管理和监督之下,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
1、第一步(准备阶段2010年3月-4月)(1)、对学生基本情况进行调查;
(2)、准备有关资料,制定实验研究的总体方案,准备数学小课题研究活动管理的各种表册;
(3)、建立学生课题研究小组,每班5-6人分一组,并选举组长;
(4)、建立指导教师组,并在组内按年级进行相对指导分工,对班内数学小课题研究活动的具体实施进行指导和协调管理。
2、第二步(探索阶段2010年5月-2009年10月)(1)、按计划实施数学小课题研究活动,记录整理课题研究资料;(2)、在实施过程中组织教师培训,外出参观学习、交流和观摩活动
(3)、随时对数学小课题活动实施过程进行观察、调控;(4)、进一步完善课题方案,撰写课题阶段性总结;
3、第三步(总结阶段2010年11月-12月)(1)、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论文;课题总结;
(2)、参加经验交流,展示研究成果;
五、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六、课题研究读书学习计划以及具体时间安排
(1)、书名:《有效教学方法》「美」加里.D鲍里奇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读书计划: 10月:
第一章 有效教师;第二章 理解你的学生;第三章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第四章 单元和课时计划;第五章 直接教学
策略;第六章 间接教学策略。
11月: 第七章 提问策略;第八章 自主学习;第九章 合作学习与合作过程;第十章 课堂管理;第十一章 课堂秩序与纪律。
12月: 第十二章 评估学习者:客观测验和论述测验;第十三章 评估学生:表现和档案评价。
(2)、完成读书笔记与课例分析的具体时间安排: 完成读书笔记时间安排:2010年11月完成第一篇读书笔记;2011年2月完成第二篇读书笔记。完成课例分析时间安排: 2010年12月完成第一篇教学案例分析;2011年3月完成第二篇教学案例分析
第三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问题互动模式中分层训练技艺的运用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很大的差异性,而且班级人数较多。如果按着中等的学生上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优等生没有动力,冒不了尖,而差生最基本的知识也掌握不了,经以后的学习和相关科目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因此我们组打算摸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实施分层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二、课题的涵义及研究目标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的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水能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的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分层就是要最大限度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全新的学习机会。”
所以只要能把成绩和个性指标相近的学生分在一个层内,把教学目标分层化解于教学内容的安排,作业练习的布置,思想感情的教育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之中。学生们将在原有的程度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实施方法
(一)准备阶段
学生分层
把班里的学生分为A、B、C三组。A组是数学基础扎实、头脑反映灵活、学习数学兴趣浓厚、能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即优生。B组是中等生,这部分学生对书本上的知识能学懂,有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C组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即数学基础很差、记忆力和反映力都不够好、再加上学习习惯差。各组里的人员可根据每次大考情况滚动,以调动他们的竞争意识和积极性。
(二)探索阶段
分层备课
教师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分层备课
教师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对A、B、C三组的同学提出不同的要求,对A组的同学必须有适当的提高题和补充内容。对于C组同学至少应掌握到什么程度可讨论确定。
分层教学
实施分层教学主要的教学过程有: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探索新知、夯实基础;分层练习、差别指导;各述所得、整体感悟这四个环节。
1、情景导入、展示目标。上课开始,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动人的画面,美丽的图片或扣人心弦的事件,或生活中大家都非常关注的事情,或班上某同学相关的事情等等作为导入情景。用以激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此环节的注意事项是①创设的情景或引入的事例必须和本节课内容紧密相联。②所举事例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具有亲和力。事实上,我们的数学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都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只要教师动动脑筋,要找一些与课堂知识相关的内容是不困难的。
2、探索新知,夯实基础。无论对待什么层次的学生,基础知识都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一个阶段,教师首先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通过阅读、练习、探究、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对于以上过程学生仍然不能理解的知识点,教师可进行集体点评,这一阶段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生合作探究等,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及交往能力。同时,这一个阶段也是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3、分层练习,差别指导。这一个过程是本课题的核心阶段。学生的个体差异是非常大的,他们的学习基础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各不相同的,教师在设计练习题时,必须照顾每一个层面的学生,体现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教师提供的习题包括基础题、中等难度题、知识拓展的习题都有。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让他们能够仿照教材例题内容,完成教材中基础部分练习就可以。对于中等生,让他们首先完成基础部分练习,然后尽最大努力,做一部分中等难度的习题,而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让他们尽量完成中等难度及知识拓展习题。本阶段要求:①每个学生必须各尽所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习题。②让基础较差的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同时,也要克服好高骛远的心理,一定要做到力所能及。③对于优生部分,为了节省时间,基础题部分如果有完全把握的,只须看一遍就可以。④对于一题多解的问题,让优生部分的学生尽量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⑤每一个学生必须精练一部分习题,不要只求大概,只求结论而不注重过程。精练习题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我确定,并且必须认真地写出规范的解题过程。这一个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基础升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各述所获,整体感悟。一节课结束以后,让学生自己谈谈对本节课学习有什么收获是很有必要的,学生的自我小结主要分为两方面:①小结本节课主要学到了哪些知识点。②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学会了什么技巧或者解题能力。小结的主要目的是梳理本节课的知识及知识结构,便于在头脑中存储起来,这对于今后对这些知识的提取是非常重要的。
分层作业
对三个组同学的作业要有所不同。C组侧重必须的基础题,让他们做熟。B组除了必须完成C组的外,侧重中等难度题,有一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题,A组同学C组题可少做或不做,侧重中等题加一、二道综合知识运用题,注重做考察能力题,尤其在新课结束进入全面复习阶段。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对A组学生要发展学习品质、数学特长、培养并提高他们的知识综合能力、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中让学习较好层次的学生,多回答一些智力运用性的提问,多演示一些难度较大的综合性题目,重视原理,过好原理方法关。学习中存在着重视知识记忆,忽视知识理解,重视运算结果,忽视运算步骤,重视解题方法,忽视解题原理的现象,这种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与提高。结果对错只是
考查的一部分,对知识、能力、思想、方法、潜质等更多的考查体现在步骤、过程中,不能准确、清晰、有条理地表达,没有完整的解题过程,即使结果正确,也不会得到预想的效果。因此,对这部分学生,要求他们不仅要掌握解题方法、规律,还要领会其原理、策略,做题不仅求会,还要求懂。要求B组学生牢固掌握课程标准、教材所规定的知识和技能,并过好课本习题关。在课堂上,让这部分学生多回答一些需要思考的问题,多演示一些难度适中的阶梯性题目。使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和为交际的初步运用数学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品质,努力争取成为A组学生。对C组学生,加强思想教育、心理教育,严格要求,热情关怀,转变他们的学习态度,不断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内在动力,消除“要我学”的消极被动心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努力使他们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质量,稳步发展为B组学生。让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多回答一些概念识记性提问,多演示一些难度较小的模仿性题目,对回答或演算正确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都有获取表扬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能感受到学习数学成功的快乐,让学习较好的学生感到有压力,使好的不骄,困难的不气馁。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时时注意启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是十分必要的。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征与个性差异实施因材施教,消除学生的消极情感,激发他们积极向上。
总之,采用分层教学,教师要用辨证的观点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既要喜欢优生,也要喜欢学习困难的学生,要充分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激发每个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业水平和教师的教学能力。
四、课题研究步骤
由于本课题在2013年9月开始启动本届学生已经进入初三年级,具体研究步骤如下: 2013、9—2013、10 开题准备。组织教师学习讨论当前教改形式和我校情况确定研究课题。进行理论学习,并将学生进行分层。课题论证,制
定研究方案。根据学习讨论,我组成员认为目标教学——分层教学是当前教改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国内外研究的人较多,有广泛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同时,做为一个农村学校,在上级不允许分快、慢班的情况下,如何兼顾到各个层次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确定了该课题,并制定了研究方案。
2013.11-2014.3实施研究,开始实施分层教学。隔周进行理论学习,写出总结报告。
2014.3-2014。4 进一步调整、修改研究方法,并完成结题报告。
课题组组长:马伶俐
课题组成员:李
勇
王金平
宋
荣
第四篇: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分班”,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很大的差异性,而且班级人数较多。如果按着中等的学生上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优等生没有动力,冒不了尖,而差生最基本的知识也掌握不了,经以后的学习和相关科目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因此我们组打算摸索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实施分层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二、课题的涵义及研究目标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的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水能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的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分层就是要最大限度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全新的学习机会。”
原苏联心理学家科鲁捷茨基对儿童的研究实验表明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所以只要能把成绩和个性指标相近的学生分在一个层内,把教学目标分层化解于教学内宾的安排,作业练习的布置,思想感情的教育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之中。学生们将在原有的程度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原有分班体系不打乱的前提下如何分层备课,分层上课,分层作业和分层辅导,实施分层后的教学班级与不实施分层班的教学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比较。
三、课题研究实施方法
1、学生分层
本年级共有十个教学班,初一入学时有五个英语特色班和五个普通班。特色班的学生基础,学习习惯等较普通班的学生好些,因此我们在原有班级的体系不打乱的情况下,将10个班级分为两层——一类班、二类班(各五个)。选择(1)(4)(5)(6)(9)做为实验班,其他五个班级作为对比班。并把实验班里的学生分为A、B、C三组。A组(竞赛组),B组(提高组),C组(基础组)。教师的分组要根据半年多来对学生的观察了解合理分。各组里的人员可根据每次大考情况滚动,以调动他们的竞争意识和积极性。
2、分层备课
教师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对A、B、C三组的同学提出不同的要求,这必须在教案中有所体现,对A组的同学必须有适当的提高题和补充内容。这部分内容由朱永生老师负责提出,并交由关彦华、周雪祥三人共同讨论确定,对于C组同学至少应掌握到什么程度由孙月芹老师提出并提交关彦华、周雪祥三人共同讨论确定。
3、分层授课
两类班级在授课时要有所区别,一类班的授课可直接切入主题,放开了,向更多深更广的方向发展,速度也可稍快些,每节课讨论、独立探索的时间可长些。二类班授课注重复习引入,慢慢过度到新课,侧重基础知识的讲、练,另外对于同一个实验班级,如何对A、B、C组的同学授课,实现备课中的目标,这是我们感觉最难解决的一个问题,我们准备在授课时按备课中的要求先达到以C组的目标(A、B当然要达到了)。然后让C组同学练习巩固,再让B组同学达到B组目标(A组当然达到了)。然后让B组同学练习巩固。最后再对A组同学提出更高的目标。
4、分层作业
对三个组同学的作业要有所不同。C组侧重必须的基础题,让他们做熟。
B组除了必须完成C组的外,侧重中等难度题,有一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题,A组同学C组题可少做或不做,侧重中等题加一、二道综合知识运用题,注重做考察能力题,尤其在新课结束进入全面复习阶段。
5、分层辅导
对学生的辅导是学生掌握、巩固所学课堂内容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在课后的辅导方面我们准备采取两条路:一是将全年级的尖子生(40人左右)组成竞赛组,由专人,专时集中每星期辅导两次;第二条路是在各实验班级,让学生之间相互辅导,具体做法是,分在A层的同学有老师辅导。B层的同学由A层的同学具体辅导,每人辅导2-3个同学。B层中较好的同学再辅导1个C层的同学。尽量调动每个同学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辅导他人的过程中自己得到发展和提高。
实验班辅导网络图
C组
B组若干
C组
四、课题研究步骤
由于本课题在2003年4月开始启动,本届学生初一年级即将过去,因此研究过程结果主要放在初
二、初三阶段,具体研究步骤如下:
2003.4-2003.5 开题准备
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吴中区下发的十五滚动课题,讨论根据当前教改形式和我校的具体情况确定研究课题。
2003.5-2003.6课题论证,制定研究方案
根据学习讨论,我组同志认为目标教学——分层教学是当前教改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国内外研究的人较多,有广泛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同时,做为一个城区学校,在上级不允许分快、慢班的情况下,如何兼顾到各个层次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确定了该课题,并制定了研究方案。
2003.9-2004.1实施研究第一阶段 各实验玉篆开始实施分层教学 2004.1写出第一阶段的总结报告。2004.3-2004.7实施第二阶段研究
在第一阶段研究的基础上适当修正,补充研究方法,2004。7写出第二阶段研究报告。
2004.9-2005.1实施第三阶段研究 进一步调整、修改前一阶段的研究方法,2005.1写出第三阶段研究报告。2005.3-2005.6实施最后一阶段的研究,并完成结题报告。
五、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
关彦华——全面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工作
朱永生——主要负责协调分层备课、分层作业时,A类学生应达到什么水平,应补充、拓展哪些内容,并负责阶段性论文的撰写。
孙月芹——主要负责协调分层备课,分层作业中C类学生应掌握到何种程度,作业应补充哪些基本题,并负责阶段性论文的撰写。
周雪祥——负责收集一些实验数据,并负责阶段性论文的撰写。
袁一鸣——负责收集一些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状况,并且组织大家及时学习,把本班实验情况及时向上汇总。
谈建青——负责在各实验班、对比班搞一些调查,并把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整理。
第五篇: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与其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越来越多的被教师引进课堂, 这种形式能充分体现教学民主,也能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活动时间和更多的互相交流的机会,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有效的小组合作讨论的确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但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没有完全体现出合作学习的真正作用,还有许多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还不够完善,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误区。我就这一内容进行研究,以使我对小组合作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优化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建构
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促进学生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是有极大帮助的。学习交往理论认为,思维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课堂教学气氛的影响,多项交往的组织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多,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穷、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
(二)、研究目的
1、分析目前在数学课堂中开展的广泛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3、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研究的内容
(一)目前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原因分析。
1、过于强调合作的形式。
合作学习并没有从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角度出发,而是盲目地去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只是为了合作而合作,在教学活动中只注重合作学习这一形式而不重视合作学习的实效,使我们的合作学习趋于形式化,浮于表面,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2、没有明确的合作任务或合作的任务缺乏挑战性。
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而直接让学生去合作,无所是事,不知所措。只是几个人围在一起,漫无目的的合作。另一种情况是在学生大家都能直接解决问题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合作的内容缺乏挑战性。
3、忽略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不敢放手让学生合作,不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的合作学习还是在教师统一的“安排”下进行的,学生的合作缺乏自主性,在教师的指导下按部就班,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表面上的假象,只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而在这里的互动中,教师主宰了一切。
4、忽视了对学生合作习惯的培养。
现在有些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有三种极端的表现:第一种情况是,教室里乱成一锅粥,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常规极差,自己做自己的,或者谈一些与合作的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第二种情况是,学生在合作中只是敷衍了事,自己做自己的,只是几个人聚集在一起,做着自己的事,毫无合作可言,与其说是在进行合作学习,不如说是几个学生围在一起进行自学;第三种情况是,一部分学生在大讲特讲,另一部分学生无所是事,不会倾听,把自己排除在小组之外。
5、合作学习中忽视了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合作小组是几个人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而组合在一起的学习共同体,往往我们在合作学习中只看重某一小组学得怎么样,却忽视了小组的组成——每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发展,忽略了对每个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6、合作学习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自己原有知识水平不同的层次,学习能力的不同层次,表达能力的不同层次等等,都决定了学生在合作中不同的表现。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学生会在合作学习中迷失自我对数学小组合作学习除了针对以上问题进行相应的整改措施外,我们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体系。
(二)、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构建。
1、增强合作意识学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那么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呢?平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并通过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训练合作技能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三)、选择合作的时机建立在个人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适合每位学生参与,使学生有话讲,有一定的争论性,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既发扬了教学民主,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机会。在合作中,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增加了课堂信息交流量,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四、研究方法:
1、理性思辨:我们拟通过理性思辨,思考在合作学习中的误区,从中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途径。
2、调查法:了解当前我校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情况。
3、问卷法:了解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4、研讨法: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借以不断完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水平。
五、课题的分析阶段研究计划: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成立课题组,建立健全研究班子。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与其自身内在因素有很大的联系。
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数学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去学会进行数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
合作学习强调集体荣誉和个人责任,能充分发挥小组内成员的主体性,但合作学习必须
该课题围绕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进行研究,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2007年2
2007年4
学生自己的不同的个人因素,)
月~月
2、分析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做好前测工作。
3、广泛收集资料学习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4、拟定课题实施操作方案。
第二阶段:初步实施阶段(2007年5月~2007年8月)
1、课题组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实施研究。采取边实验边思考,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
2、定期开展研究活动,研究伦理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着力研究课内外相结合的操作方法。
第三阶段:正式实施阶段(2007年9月~2008年1月)
1、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研究。
2、每学期定期开展专题性的研究。
3、课题组积累资料台帐。第四阶段:总结鉴定阶段(1、做好后测工作,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以及有关论文。
3、收集资料,健全资料台帐。
2008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