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贫困县财政经济发展的思索
贫困县财政经济发展的思索
贫困山区县发展慢的主要特征是市场发育程度低、经济规模小、财政收入基础弱。贫困山区之所以贫困,县域经济发展之所以缓慢,有其历史的、经济的、社会的等诸方面相互交织的原因。笔者认为,其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原因。
一是传统的农业发展并未得到根本改善。农业生产力水平和经营水平很低,是一个典型的小而全的传统农业,没有形成强大的主导产业。主导产业规模小。全县没有形成大规模、外向型、带动强的龙头企业,主导产品少,市场竞争力弱;农业附加值不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产业链条比较短,绝大多数农产品都是以初级化农产品形式出售,通过农产品加工制造的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远远低于全省、全市和邻县的水平。农业的整体效益不高,发展空间日趋狭窄;农业产业化程度低,过份的依赖土地和传统农业耕作方式,影响农民与产业对接、与市场经济接轨进程。
二是工业发展缺乏后劲,很难形成规模经济。贫困山区工业发展由于受地理、环境、资源、人才、科技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工业经济尤其是以财源型为主导的工业发展进展相当缓慢,并未对贫困县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县自改革开放后,县级工业企业也相继建立起若干家,但上缴利税超百万元的企业寥寥无几。就以**为例子,县*****股份有限公司,号称**财政的“半边天”,提供的税收占财政收入的一半多,全县财政形势基本上围绕化工转。其余的尽是些 1
小打小闹、支离破碎的肢解企业,更谈不上中央、省级企业在此安家落户。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全县原已建成的37家国有、集体企业,受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革改制的影响,大部分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停产破产,并导致大量资产闲臵。工业发展滞后,“造血”功能“瘫痪”,是贫困县难以摆脱贫困的根本原因。
三是财政收支矛盾尖锐,一般支出难以保障,对上依赖性较强。滞后的经济发展,带来贫困县财政运行中十分艰难,尽管2006年**县财政收支运行是近年来形势最好的一年,但收支(总收入与总支出)比仍在1:10以上,一般预算收入提供的可用财力相当可怜,仅***多万元,支出运行主要靠上级转移支付保障。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遗留问题较多,比如财政供养人口比例过高,事权与财权不协调形成的政府债务等,加大了财政收支平衡的难度。财政支出的方向主要是保政府运转、保人员工资,即使这样,国家及省制定的一些工资性津贴或补助难以到位,与经济发展快的县市相比,差距较大,并且公用部分形成的显性债务高达5000多万元,进一步增大了政府财政支付能力的难度。
四是经济建设融资困难。经济发展中,资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生产要素。在劳动力资源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一个县的GDP主要取决于资金投入的不断增长和资金使用效率的不断提高,然而目前资金短缺问题已成为**县经济发展的瓶颈。财政扶持不够。目前,县财政可支配的财力极其有限,基本是吃饭财政,财政扶持搞建设实在是力不从心;银行贷款困难。由于**县多年积淀的企业不良贷
款比重高,信用等级降低因素的影响,企业向银行贷款渠道受阻;民间融资不畅。由于观念守旧,小富即安意识较浓,民间融资困难重重,从居民储蓄存款增幅来看,说明居民资金转换成资本的意愿和信心不足,闲臵的资金更多地流入银行;四是引进外资不多。**县属内陆地区,在招商引资上处于劣势,虽然下了不少功夫,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与现实需要和计划目标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对全县经济建设资金缺口来讲,无疑是杯水车薪。
五是专业技术人才匮乏。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高素质人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进一步增强,尤其是面对当今世界经济知识化、信息化和一体化的革命性变化,这一问题更加凸显出来。由于受区位和经济发展程度的制约,对高科技人才的吸引力不强,高校毕业生往往到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就业,使得本地高素质的人才更加短缺、专业技术人才数量更少。目前的人才状况与发展县域经济的要求极不适应。
县域财政经济的振兴是农、工、商、运、建、服务各部门和行业的全面振兴,是各层次经济主体在提高效益基础上的经营机制的改善。笔者认为,在研究县域财政发展战略目标时,必须立足于县域经济发展实际,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基层财政经济运行机制的转化。
一是促进农业规模经营,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各地地域差别很大,其财政发展战略重点都各有各自的特殊性。贫困县一般来讲,主要面对的是广大农村地区。因此,贫困县必须把农业作为战略重
点来抓,一方面,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加农业投入,加强农业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以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另一方面,促进农业规模经营,鼓励土地转包,提高农业的集约化程度。此外,尽可能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其自我发展的能力。最后,稳定农村财政政策,吸引农民增加对土地的投入,以防止对土地的掠夺性经营。发展地方经济既要以农业为基础,又要以工业为主导,农业由于受制于自然条件,再生产过程不可能快速地提供资金积累,基层财政要尽快地富裕起来,还不能把“宝”完全压在农业上。大力发展农村工业不仅是县级财政致富的关键,而且也是农业能够进一步发展的物质基础。只有适当增加投入,才能加快资金的积累,推动农村工业进一步发展,为了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和提高集约化水平也是当务之急。通过以工业为主的农村新兴产业来消化,吸收剩余劳动力等,也都离不开农村工业的发展。
二是调整经济结构,促进财源结构合理化。基层经济结构的转换不仅是量的变化,而且是对经济运行方式的质变。结构变革必然会提高经济系统的功能,从而提高生产率,增加效益,加快速度。产业结构调整。贫困县经济结构基本上是以农业为主,而农业内部又以种植业为主,在种植业中又以种粮食为主,农业生产结构比较单一。农业结构调整是进一步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的前提。这就必须根据地域特征和资源经济优势,突出主攻方向,实现农林牧副综合经营。基础结构建设。基础结构包括交通、通讯等方面。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交通不发达,商品经济观念、信息不能输入,优势资源不能输出,开放交流无从实现。因此,增加公路建设投资、改善交通条件、疏通运输网络,对山区县的财政经济有着关键性的意义。市场体系的完善“无商不活”;商品流通是基层财政经济起飞的翅翼。应从本地工农业生产着眼,从搞活商品流通入手,以开拓地方市场为中心,立足本地,面向外域,开放集市贸易,不断开发专业市场和综合市场,建立多层次的商业体系。以工带农,联动发展。通过发展城镇工业、选择对农业发展具有强大波及力的行业、产品为重点和财源支柱,是财政、经济快速稳定增长、脱贫致富的捷径。发展城镇,带动乡村经济。商品流通、市场信息传递离不开城镇,它是经济开放的窗口。搞活城镇,发挥其辐射功能,是实现农业集约经营,综合发展的重要条件。放宽政策,发展乡镇企业。建设乡镇企业是壮大地方财政,减轻上级财政负担,加速脱贫致富步伐的必由之路。这对消化剩余劳动力,减少非农人口,实现乡村城镇化、农业商品化、现代化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地方财政部门要适当放宽政策,择优扶持乡镇企业,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〇〇七年五月十日
第二篇:财政促进经济发展
例分析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影响经济这一基本原理
河北省高邑县付村乡财政所积极实施培植财源工程,使昔日 以贫穷闻名 的付村乡变成了如今的“富村乡”。当年荒芜的岗坡上今天果实赢枝,工厂矗立。付村乡山高坡多地荒,财政收入1993 年以前在全县倒数第一。1 993 年,县财政局派出得力骨干来到乡财政所抓扶贫。他们很快提出一手抓特色农业,一手抓乡镇企业的治穷方案。乡财政所的同志请来了 农业专家“号脉”,得出结论: 此地适合发展果木“绿色” 经济。1 998 年财政所筹集资金1 0 万元,并派人同乡里的同志一起到山西选购梨和枣苗树种。经过技术培训的 130 户农民一次栽种成功。次年,大规模的种植在全乡推广。到去年,当地梨树枣树种植面积发展到 3000 亩,达32 万棵。以前付村乡一年的农业特产税只有 3 万元,而今年上半年即上缴60 万元。付村乡富产陶土,财政所利用陶土能生产瓷砖这一优势,从1996 年开始,帮助乡镇企业开发瓷砖产品。三年来,在县财政局的大力支持下财政所共筹集银行贷款1 000 多万元,帮助个人有偿借款330 万元,重点扶持了河北金马陶瓷厂、三信地砖厂的发展。扶起“龙头 ” 龙腾越。财政的有力扶持,使这些企业有了“造血功能”,满山的陶土变成了“金土”。几个龙头企业年纳税达到 250 万元。这些企业的崛起,带动了全乡个体企业的快速发展。到去年年底,这片荒岗上已崛起大中型陶瓷厂 42 家,织布厂 85 家,铸造、面粉等小型企业 57 家。付村乡 85%的财政收入来自 这些企业。经过多年精心扶持,如今付村乡绿色财源已漫坡遍岗,企业财源遍布全乡,财政收入由 1998 年的 440 多万元,增长到今年近千万元,一跃成为全省财政收入的排头兵。
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影响经济是财政学的基本原理,也是财政工作者的工作指南。乡财政工作者积极实施培植财源工程,请专家为企业“号脉”,扶“龙头” 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强化其“造血功能”,给企业后劲,促进了 经济快速发展; 付村乡的经济发展了,财富增加了,财政收入也随之增加。这一事例充分说明经济与财政之间决定和积极的反作用关系。
这几年的财政政策对我们经济的影响,从对我们居民的生活影响方面看更直接些: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变好,出行、购物等方便,设施多了,生活变的有趣了,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都丰富了,质量也有较大的提高。农村居民的饮水、交通、就医、就学条件也有很大改善,免税、直补等措施收入有了提高。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措施多了,后顾之忧少了。
从国民经济的角度看,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一是交通等基础设施水平大幅度提高,高速路、高架桥、空客、和谐号等高科技装备将我们带入了暂新时代,最难完成的铁路也修到了拉萨,经济发展的交通通道已经接近完成或有了柜架,经济发展将进入高速发展的时代。
二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基本解决或形成新的体系,人的难题快要得到解决,经济发展中的最大包袱即将减轻,为经济发展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三是从金融、证券、期货的高端市场到分地区、分城市的专业化的批发、零售市场等越来越完善,一个具有新时期、跨国、跨地区的立体融资、投资、盈利经营的大规模市场化基本建成,货物、资金的流动速度离科幻社会的流动速度也差距不大了。
四是文化、教育、卫生等服务体系的建设很快,每一个国人都有了共同的体验。公共服务中监视器的安装、警察限时到现场,让居民在安全方面有了安心的感觉。。。
五是注资、融资多了些大规模、高科技的大中型企业,由你随便选个汽车制造厂就知道什么是生产速度,什么是效率。总之,处在这个时代的人是幸福的,财政政策的好处无处不在,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
广东梅州市五华县财政“五着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2012-3-19 17:34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2012年是“十二五”时期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一年。广东梅州市五华财政部门紧紧围绕财政工作中心,通过“五个全力”,全面推进财政各项工作。
一是全力组织财政收入。
坚持以抓收入为中心,严格落实领导抓收入责任制,继续加强财税联席会商,强化收入征管,力促收入增长。同时认真做好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工作,确保罚没资金和各项规费收入及时上缴入库,切实增强财政调控能力。
二是全力争取上级财力支持。
继续保持和上级财政的密切沟通联系,充分反映我县经济发展状况和财政困难实际,争取更多的财力支持,努力在争取上级支持收入上实现新突破,缓解当前我县财政困难矛盾,保障五华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提速发展。
三是全力加快培植财源。
以筹资支持建设完善工业园区为载体,通过发挥财政政策、资金引导作用,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努力培植财源。
四是全力保障改善民生。
按照科学合理的原则,优化支出结构,大力压缩一般性行政支出,将县本级新增财力全部用于民生领域,确保持续改善民生。五是全力提升资金使用绩效。不断完善财政资金监管的制度建设,规范财政资金的拨付、使用监管程序,制定切合实际的绩效考评办法,建立科学、规范的考核评分体系,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发挥财政职能 促进经济发展
2011-08-18 来源:未知
作者:吕军
参与讨论:会计论坛
【会计网校课程打折优惠,火爆招生中】 【华尔街算法+清华大学智脑,打造A股投资新武
器】
【2012初、中级职称考试保过班:五大班次+内部资料精华班+辅导教材=300元/科!】
湖北省郧县位于鄂西北山区,是一个集“老、少、穷”于一身的国家级贫困县,是南水北调水源区,是一个农业大县,走的是工业强县之路。自省委、省政府把郧县确定为发挥财政职能促进新型工业化和县域经济发展试点县以来,县委、县政府以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为动力,以“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为重点,采取了一系列力推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在省、市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突出工业强县,突出产业培植,突出招商引资,突出创优环境。初步形成了以农产品加工为基础,以汽车及配套产业为支撑,以培植文化旅游业为重点,以矿产品深加工业为补充的四大支柱产业格局。为全县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郧县经济发展的特点
1、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壮大
2010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69.4亿元,同比增长42.2%;工业增加值19亿元,同比增长41.7%;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0.17亿元,同比增长51.7%;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14亿元,同比增长5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位居十堰市第一。工业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3%;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47.6%;工业化率达到42%。全县经济呈现快速强势增长态势。
2、重点项目推进迅速,拉动效益明显增强
部分新投产项目产能得到充分发挥,新增产值较大,带动作用明显。金龙二期、佳恒二期、神河联达轻型载重车、天神乳化炸药、康迪药业扩能等项目的投产,新增产值6.6亿元,带动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增长37.8个百分点。
3、重点企业增势强劲,效益明显提升
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4家,其中产值过千万元的企业24家,过3000万元的企业20家,过5000万元的企业14家,过亿元的企业11家,完成产值36.9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的73.5%,同比增长54.4%,增幅比规模以上企业工业产值高出8.4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到82%.2010年,工业经济实现利润1.1亿元,上缴税金1.8亿元,分别比“十一五”初增长69%、84%。
4、财力进一步扩张
在工业经济的强力支撑下,2010年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8.61亿元,同比增长136%,剔除南水北调耕地占用税43700万元之后,县域内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4.24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127.5%,年均增长率为21.3%;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24亿元,同比增长241%,剔除南水北调耕地占用税43700万元之后,县域内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87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162.4%;年均增长率为21.3%;财政总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税收收入增幅全市排名第一。
5、发展后劲得到进一步增强
2010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3.9亿元(现价),比2005年增长117.4%,年均增长1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7亿元,比2005年增长110.9%,年均增长20.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亿元,是2005年的6.7倍,年均增长46.1%。五年累计投资达到90.9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5倍。为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动力。
二、财政服务工业经济的具体做法
1、围绕关键点,积极服务“工业强县”发展战略,优化县域经济发展大环境
工业兴,则县域经济实力强。抓住了工业,就抓住了县域经济发展的牛鼻子。要想一个县大办工业、办大工业,单靠我们的力量是有限的,必须依靠县委、县政府对工业经济的重视和全社会对发展工业经济的支持。一是县委、县政府先后提出了“一主四化”(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工业化为龙头,以市场化为取向,以农业产业化为支撑,以城镇化为载体)方针、“一主两翼”(以生态经济为主导,以工业制造业和绿色产业为两翼)和四大支柱产业(汽车及配套产业、矿产品深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文化旅游业)布局及工业“1235”(产值过百亿企业1家,规模以上企业200家,产值过亿元企业30家,打造商用车、铸锻、液压、石材加工、农产品加工5大产业集群)工程发展战略,明确了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思路,统一了全县上下的思想认识。二是建立了县领导包点联系重点企业和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的制度,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组织领导保障。三是举全县之力,扶持工业经济发展,先后出台了《关于支持“123”工程政策补充规定》、《郧县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补充规定》等支持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24个,有力地推动了工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四是结合郧县实际,在全县开展了“企业服务年”和“企业发展年”活动,增强了全社会服务企业发展的意识,解决了企业发展的实际问题,优化了工业经济发展环境。
2、找准切入点,加大工作力度,全方位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积极开展“企业服务年”、“企业发展年”活动,多角度、全方位服务企业发展。一是加大技术服务,指导重点民营企业财务人员熟练掌握使用新的企业财务会计业务,并使其按要求准确、完整报送财务信息,及时把握了全县工业经济发展动态。二是加大制度服务,开展了对企业财会人员的继续教育,及时将省厅企业处汇编的企业财务制度分送到重点企业,使企业能够合法经营,依法维权,受到了企业的普遍欢迎。三是加大资金服务,县财政预算内安排的技改贴息资金、新产品创新资金、科技三项费用等专项资金向跟踪企业倾斜,全年共拨付各类财政扶持资金240多万元。四是加大融资服务,积极向上争取间隙资金,对那些经济效益好、信誉程度高、产品有市场、担保手续齐全的企业重点投放,解决其流动资金紧张的压力,促其效益的稳步增长。五是加大协调服务,会同企改办、医保、劳动、民政等部门及时化解部分改制企业的遗留问题,为这些企业稳定、持续、快速发展创造条件。
3、把握着力点,明确工作主攻方向,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一是积极执行政策,刺激企业发展。按照县政府《关于财政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的要求,严格落实县级财政支持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资金。仅2010年就落实各类财政扶持、奖励资金99.7万元,同时对企业申报的技改贴息项目和科技创新项目,经会同县经济、科技等相关部门认真筛选审核后,及时划拨各类扶持资金200余万元,达到 “雪中送炭”效果。坚持对重点企业纳税和各银行金融机构实施考核奖励机制,参照上年标准拟对40个企业法人代表纳税按同比增长的地方留用部分的4%给予了一定的奖励,提高了金融机构贷款融资的积极性,2010全县金融机构为企业融资达到近8亿元。二是减负减压,促进企业发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争取省市财政间隙资金1030万元,对湖北神河汽车改装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线沼气车生产线工程建设给予了400万元的资金支持;帮助佳恒公司拓宽融资渠道,对其二期工业园建设筹措资金600万元,确保了按期投产;为义兴公司、神河集团、天神公司等企业融资近4000万元,确保了这些企业的重点项目相继投入运行,为我县财政收入的增长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确保了骨干纳税大户的满负荷生产。三是争取项目资金,引导企业发展。根据国家产业政策,明确发展方向,建立健全工业经济发展项目库,积极引导企业走低耗能、高科技、高产值的内涵式发展之路。2010共争取国家及省级项目资金960万元,帮助佳恒液压、金龙水泥、兴升科技等多家企业完成了各项技术改造和节能减排项目。完善全县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与科技创新项目库,增强了企业发展活力。
4、排除难点,想尽办法,切实解决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充分发挥财政间歇的资金效益,积极解决企业结算承兑贴现难的问题,2010共为8家企业2500余万元承兑汇票办理了低利率贴现业务,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的财务费用。二是充分发挥财政专项资金效益,积极解决企业新产品开发和技改扩能资金投入不足问题。每年县财政预算安排各项扶持资金共计310万元,其中科技创新资金100万元、技改贴息资金200万元、招商引资奖励资金70万元、法人代表奖励40万元。有效调动了企业运用新技术的积极性,促进了县域骨干企业整体实力的进一步增强。三是充分发挥财政信用担保效应,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县财政连续3年累计投入1000万元资金成立了目前全省规模最大的县级投资担保公司,注册资金达到1.2亿元,担保能力达到12亿元,仅2010就为郧县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融资2.2亿元,极大地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难题。四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调控作用,切实解决企业拓展空间问题,对新上的重点工业项目土地出让金先征后返,进驻工业园区的“三通一平”的硬环境财政投入年均500万元以上,有效地拓展了企业的发展空间。
5、培育亮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工业经济发展质量
一是大力支持企业科技创新。2010年,及时、足额、合规地划拨了33个单位省市县各类科技专项资金749万元,带动全县企业科研投入达1.3亿元,占全县GDP比重0.26%,有力地促进了县科技管理及技术创新,全年研究高新技术产品37个、新产品310个。湖北天神实业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国家支持科技创新资金80万元后,公司当年科技投入500多万元,实现销售收入2.7亿元,利税达到了3668万元,创历史最高,先后获得“湖北省科技成长型企业”、“湖北省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郧县工业经济十强企业”称号,迅速成长为一个集高科技产品和现代化管理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全县高薪技术企业达到6家,实现高新技术产值10.33亿元,增加值3.10亿元,同比增长22.9%,39.4%.二是大力扶持产业集群发展。按照“结构优化、效益提高”的方针,积极服务支持产业集群发展。2010整合划拨产业集群项目发展资金近300多万元,极大地促进了具有郧县特色的产业集群发展,现已基本形成以神河牌改装车、半挂车和联达牌农用车为主体的鄂西北特种车及专用车基地,以金龙牌水泥为品牌的建材产业,以天神公司“开天牌”乳化炸药为标志的药化产业,以佳恒公司、义兴公司、郧齿公司、凯琦公司、兴升公司为骨干的机械加工产业,以谭山米黄玉为代表的矿产开采加工,以渝川公司“武当红”品牌为核心的农业产业等产业集群;2010年产业集群完成工业增加值14亿元,上缴税金1.5亿元。产业集群优势得到充分体现,工业发展后劲显著增强。三是大力发展园区工业。突出汽车及汽车配件、化工产业、旅游休闲、绿色农业产业等特色主导行业,引导企业大力推进清洁生产,积极发展循环经济,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搭建产业发展的平台,提升了园区开发水平。2010年郧县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30.35亿元,同比上升14.1%,成为郧县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6、控制风险点,强化管理和监督,确保财政资金使用安全
一是把日常财务信息报送和县级财政专项资金的申报使用相结合。根据县财政预算内安排的科技创新基金拟定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改变了以前项目多、支持额度小、效益发挥低的状况,明确了资金支持的重点、方式、申报程序、评审标准、项目管理及检查监督等,把日常报表报送数据和申报数据进行核对,提高了项目申报数据的科学性、真实性、完整性,使报表报送,项目审核和资金监管有机结合,达到了“诚实申报、公平受理、重点支持、效果明显”的目的,也促使纳入编报范围的企业及时、准确地送报表。二是把日常财务信息报送和省市财政专项资金的申报使用相结合。加强了对省、市财政拨付郧县企业项目资金的监管,使其核算规范,专款专用,效益得到最大发挥。特别是2010年2月对十堰佳恒液压机械有限公司600万元和神河集团400万元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的拨付使用、风险控制及绩效情况进行重点跟踪管理。完善风险控制机制,严格按省厅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操作,要求企业必须提供优良的资产作抵押,对企业的资信程度进行全面的考核分析,最大程度地预防融资风险,确保财政资金安全;及时深入企业了解情况,帮助解决运营中的涉及财政政策兑现的问题,逐月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同时督促企业加强管理,按时还款,截至11月30日,已全部收清本息入库。三是把企业财务监管和财政资金有偿使用风险相结合,加大财政周转金的回收力度,依据企业改制方案或法院对破产企业的破产裁定书裁决的财政周转金受偿比例,重新对新企业办理转借手续,理顺财政与企业法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采取政策、法律、经济及发放债权催收通知等手段,加大清收力度,全年共发放催收通知书13份,回收周转金20万元。四是把日常财务信息和“十二五”郧县重点企业及重点项目发展目标预测相结合。全县到“十二五”末需完成财政收入10亿元,为了科学预测县域工业经济“十二五”规划、实现工业经济对财政贡献达到60%的目标,我们结合快报和年报数据,确定纳入规划预测范围的销售收入3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19户、3000万元以下规模以上企业85户、大型工业园区项目8个科学编制了县域工业经济“十二五”规划,预计到“十二五”末,全县工业产值将达到198亿元,工业经济对全县GDP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70亿元,实现利润10.7亿元,工业企业上交税金达到6.3亿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63%以上。
虽然郧县政府在服务和支持地方工业经济发展中作出了一些有益探索,取得一点成绩,但我们毕竟属于山区贫困县,服务和支持工业经济发展仍然任重道远。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转型的主攻方向和首要任务,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财政负有重要职责,充分发挥财政的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调控等重要职能作用,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经济发展方式即经济发展的具体形式。早在1995年,党中央就针对我国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低效益、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明确提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但是,由于一些深层次的原因,如发展的战略思想、传统的经济体制、长期形成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等原因,我们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并不尽如人意。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我们经济发展中的不合理因素充分暴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刻不容缓。
第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跨入更高经济发展阶段的需要。从国内经济发展来看,2009年,我国人均GDP接近3700美元,自治区人均GDP达到5888美元,这意味着我国已经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有研究表明,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发展中的资源和环境压力与约束将空前增大,同时收入差距扩大造成的社会矛盾将集中多发,持续协调发展的难度大大增加,粗放增长的模式必然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第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需要。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弊端暴露得更加明显。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最新统计,2009年全国68家大中型钢铁企业产量同比增长11.27%,销售收入却同比下降10.14%,利润也下降33.62%。这说明,依靠资源消耗维持的增长趋势是不可持续的,也反映出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表面上影响的是经济增长速度,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势在必行。
第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增长不等于发展,今后我们还必须像抓强区指标那样抓富民指标。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必须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放在重要的位置,切实抓紧抓好。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因此,必须考虑经济为什么发展的问题,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遗害子孙后代为代价,要以提高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进步为目标。,创新工作方法,加大工作力度,促进郧县工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第三篇:贫困农业县质监局事业发展思索
文章标题:贫困农业县质监局事业发展思索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对质量技术监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是每个质监人都应思索的问题。作为贫困的农业县局,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如何树立和坚持科学发展观,打破常规,实现事业发展已使当务之急。我在肥乡县局任职已有13年,根据多年来的工作,对贫困落后农业县质监部门事业发展
情况进行了认真总结,现结合本县情况,谈一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基本情况
肥乡县在邯郸市东部处于落后状态,其经济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整体发展落后,基础薄弱,财政收入仅4306.3万元,虽然近几年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经济总量仍然较低,工业发展严重不足,仍以农业为主。
二是工业经济规模小,效益不佳,以民营小型企业为主,没有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大型工业企业,且企业效益不佳,一些企业长期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三是农业产业化发展势头良好,肥乡县近几年来,在食用菌、棉花、圆葱、瘦肉型猪养殖等农业及相关的农业生产资料流通等产业的发展上取得较好成就,四是交通运输业发展迅猛,凭借有利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肥乡县交通运输及相关的加油站、汽车修配、煤炭运销行业发展迅速。
五是新上项目增多,随着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近年来新上了一些有一定规模的工业项目,且发展势头看好。
二、县局事业发展现状
肥乡县局成立于1987年,现有人员73人;建有2000平方米的综合检测楼,配备办公电话15部,车辆4部,电脑5台;拥有质检化验室、计量检测室、定量包装公平计量站等技术机构,并于2003年筹建了全省质监首家土壤化肥检测站,技术机构承担的检验检测参数包括食品、农资、建材、饲料四大类385项,计量检测项目7大类。我局各项事业发展在东部经济落后县局还是比较突出的。
三、形势分析
(一)政策因素: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的出台,以及食品监管职能的划入,国家对市场经济和政府部门行为日趋规范,这些形势对基层质监部门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从工作思路、工作方式、管理思维等各个方面都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同时,也给事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如何抓住机遇发挥质监职能,再创事业发展新高是摆在基层质监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地方经济发展环境因素:中央加强农业发展政策出台之后,省市县把壮大县域经济作为各级政府中心工作,地方经济发展进入高速增长期。质监部门作为政府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主管质量的部门,需要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发展这一主题,着眼于服务经济发展大局,适时调整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服务水平,通过发挥质量技术监督职能,以质量为纽带,推动“质量兴县名牌兴企”战略,促进县域经济健康持续发展。这样才能在地方站稳脚跟,求得建树,赢得发展。
(三)自身因素:一是人员素质低,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普遍缺乏复合型管理人才和能独挡一面的专业技术人才;二是管理水平低,管理成本高,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快速、高效的要求;三是缺乏经营意识和成本概念,习惯于依赖行政命令过日子,面对入世后国外和非国有资本抢滩检验检测领域,没有形成有特色的检测服务体系,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四、发展的潜力和空间
一是围绕“三农”相关行业开展监管和服务。肥乡县是农业大县,粮食产量2004年达到28.8万吨,圆葱种植面积8万亩,食用菌总产7.4万吨,瘦肉型猪饲养量32.7万头,以此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势头良好,围绕这些产业而带来的农资产品检测、农业标准化等业务的潜力很大,质量技术监督发挥监管和服务职能的潜力很大。
二是食品加工行业。辖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规模小,能够具备发证条件的企业很少,多数是小型的加工作坊,但要全部取缔又不符合实际,这使监管责任加重,从规范、扶持到监管巡查都有相当大的工作量。也给我们全面实施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监管带来政策机遇。
三是交通运输和物资流通相关行业。县内交通运输及相关产业发展迅猛。全县有运输车辆3000多部,汽车修配厂、门市超过百家,沿309国道的加油站和煤炭运销行业十分火爆。在这一领域开展监管也有一定的潜力。2004年我局开展煤场专项整治,查处煤炭掺杂使假大案4起,案值近10万元,有力的整顿了全县煤炭运销市场,为拓展监管领域又迈出了新步子。
四是技术机构辐射潜力。我局质检化验室检测参数达到385项,能够检测食品、农资、建材等4大类产品,计量检测实验室和定量包装公平计量站都具备了较高的检测技术能力。还有根据农业县实际筹建的土壤化肥检测站,形成了有肥乡特色的检测技术体系。并且我局在2004年根据本地特色,在占领本县检测市场的基础上,向周边进行辐射扩散,争取到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挥自身技术特色,提高辐射能力还有相当大的潜力。
五、应采
取的对策
根据当前的形势,经过认真分析,我们肥乡县局确定了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精神支柱,开拓创新,内部挖潜,业务外延为主旨的工作思路。根据本县实际,以发展为导向,发挥职能为手段,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事业发展。
(一)深化监管模式创新,横竖到边消灭盲区。对现行以行业区域划分进行监管的模式进行调整和改革,在此基础上,以“横竖
到边职能到位”为原则,对原有的行业进行细分调整,一是对棉花质量监督、食品安全监管、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进行调整和强化,调配人员专职负责,工作目标、监管职责全部细化量化,严格考核奖惩。二是将原来责任到组的责任体系进行深化推进,监管责任具体到每个企业、每名干部职工,明确权利和职责。三是推动职能延伸,行业领域上横向延伸,地区层次上纵向到底,落实到每一个村庄和企业,确保职能到位。
(二)深化管理制度创新,激发人员积极性。根据事业发展需要推进管理制度的创新,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能”。一是将全局各项业务工作进行细分、归类和量化,定出明确具体的岗位职责和岗位考核奖惩办法,根据工作需要设定管理、执法、专业技术等不同岗位,以岗定人;二是建立岗位流动制度,不符合岗位需要的,及时进行调整。三是在分配激励机制上创新,根据工作业绩确定待遇和奖惩,拉开收入档次。
(三)树立市场经营意识,提高技术机构造血功能。一是强化经营意识,引入成本核算,降低检验检测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二是根据市场需要吸收社会资本,谋划筹建出租车计价器、气瓶检测等新的检测项目,增加业务收入;三是引进企业管理模式,对技术机构实施项目管理制度,核定业务范围,公开竞争项目负责人,严格考核,奖惩方面上不封顶,下不保底。通过这些措施,提高技术机构造血功能和生存能力,为全面参与市场竞争打好基础。
(四)加强队伍素质建设,开展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把“五个三十个一微风行动”向纵深推进,通过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提高队伍素质,塑造良好的机关文化。一是抓好在职学历教育,对参加学历教育的职工在政策上、时间上予以倾斜,确保80以上干部职工取得或在学大专以上学历;二是深入开展读书活动,投资创建机关图书室,为干部职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三是继续抓好职工夜校培训,做到“每周有课程、每月有主题”。通过学习,促进队伍整体素质提升。
(五)因地制宜搞创新,抓好特色工作
根据肥乡县实际,从充分发挥职能出发,在监管和服务上创造特色工作。一是抓好邯郸市土壤化肥检测站的推介力度,通过一年来的实验,以取得实际效益的王庄村等典型进行推广,将土壤化肥检测施肥配方指导服务逐步辐射都周遍各县。向有关部门申报办理收费项目许可,并在农民认可自愿的基础上适当合理收费,实现滚动发展。二是做好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根据肥乡县是“河北圆葱之乡”的特点,积极推广普及已经备案的《圆葱棉花间作》农业地方标准,争取申报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为公司 基地 农户的产业模式提供从土壤化肥检测到农业标准化、农产品检测等全程技术服务,以服务提高质监部门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实现政府满意、群众欢迎、社会需要、职能创新的多赢局面。三是深入开展“百家企业调查”活动,其实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质量水平,为全县企业建立动态质量档案。四是深入开展“飓风行动”,根据肥乡实际,对食品、建材、煤炭销售、家具、农资、装饰装修材料等本县重点行业开展“飓风行动”,发挥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的威慑力,树立执法权威。
《贫困农业县质监局事业发展思索》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贫困农业县质监局事业发展思索。
第四篇:贫困农业县质监局事业发展思索
文章标题:贫困农业县质监局事业发展思索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对质量技术监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是每个质监人都应思索的问题。作为贫困的农业县局,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如何树立和坚持科学发展观,打破常规,实现事业发展已使当务之急。我在肥乡县局任职已有13年,根据多年来的工作,对贫困落后农业县质监部门事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总结,现结合本县情况,谈一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基本情况
肥乡县在邯郸市东部处于落后状态,其经济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整体发展落后,基础薄弱,财政收入仅4306.3万元,虽然近几年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经济总量仍然较低,工业发展严重不足,仍以农业为主。
二是工业经济规模小,效益不佳,以民营小型企业为主,没有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大型工业企业,且企业效益不佳,一些企业长期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三是农业产业化发展势头良好,肥乡县近几年来,在食用菌、棉花、圆葱、瘦肉型猪养殖等农业及相关的农业生产资料流通等产业的发展上取得较好成就,四是交通运输业发展迅猛,凭借有利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肥乡县交通运输及相关的加油站、汽车修配、煤炭运销行业发展迅速。
五是新上项目增多,随着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近年来新上了一些有一定规模的工业项目,且发展势头看好。
二、县局事业发展现状
肥乡县局成立于1987年,现有人员73人;建有2000平方米的综合检测楼,配备办公电话15部,车辆4部,电脑5台;拥有质检化验室、计量检测室、定量包装公平计量站等技术机构,并于2003年筹建了全省质监首家土壤化肥检测站,技术机构承担的检验检测参数包括食品、农资、建材、饲料四大类385项,计量检测项目7大类。我局各项事业发展在东部经济落后县局还是比较突出的。
三、形势分析
(一)政策因素: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的出台,以及食品监管职能的划入,国家对市场经济和政府部门行为日趋规范,这些形势对基层质监部门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从工作思路、工作方式、管理思维等各个方面都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同时,也给事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如何抓住机遇发挥质监职能,再创事业发展新高是摆在基层质监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地方经济发展环境因素:中央加强农业发展政策出台之后,省市县把壮大县域经济作为各级政府中心工作,地方经济发展进入高速增长期。质监部门作为政府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主管质量的部门,需要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发展这一主题,着眼于服务经济发展大局,适时调整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服务水平,通过发挥质量技术监督职能,以质量为纽带,推动“质量兴县名牌兴企”战略,促进县域经济健康持续发展。这样才能在地方站稳脚跟,求得建树,赢得发展。
(三)自身因素:一是人员素质低,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普遍缺乏复合型管理人才和能独挡一面的专业技术人才;二是管理水平低,管理成本高,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快速、高效的要求;三是缺乏经营意识和成本概念,习惯于依赖行政命令过日子,面对入世后国外和非国有资本抢滩检验检测领域,没有形成有特色的检测服务体系,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四、发展的潜力和空间
一是围绕“三农”相关行业开展监管和服务。肥乡县是农业大县,粮食产量2004年达到28.8万吨,圆葱种植面积8万亩,食用菌总产7.4万吨,瘦肉型猪饲养量32.7万头,以此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势头良好,围绕这些产业而带来的农资产品检测、农业标准化等业务的潜力很大,质量技术监督发挥监管和服务职能的潜力很大。
二是食品加工行业。辖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规模小,能够具备发证条件的企业很少,多数是小型的加工作坊,但要全部取缔又不符合实际,这使监管责任加重,从规范、扶持到监管巡查都有相当大的工作量。也给我们全面实施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监管带来政策机遇。
三是交通运输和物资流通相关行业。县内交通运输及相关产业发展迅猛。全县有运输车辆3000多部,汽车修配厂、门市超过百家,沿309国道的加油站和煤炭运销行业十分火爆。在这一领域开展监管也有一定的潜力。2004年我局开展煤场专项整治,查处煤炭掺杂使假大案4起,案值近10万元,有力的整顿了全县煤炭运销市场,为拓展监管领域又迈出了新步子。
四是技术机构辐射潜力。我局质检化验室检测参数达到385项,能够检测食品、农资、建材等4大类产品,计量检测实验室和定量包装公平计量站都具备了较高的检测技术能力。还有根据农业县实际筹建的土壤化肥检测站,形成了有肥乡特色的检测技术体系。并且我局在2004年根据本地特色,在占领本县检测市场的基础上,向周边进行辐射扩散,争取到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挥自身技术特色,提高辐射能力还有相当大的潜力。
五、应
第五篇:贫困农业县质监局事业发展思索
文章标题:贫困农业县质监局事业发展思索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对质量技术监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是每个质监人都应思索的问题。作为贫困的农业县局,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如何树立和坚持科学发展观,打破常规,实现事业发展已使当务之急。我在肥乡县局任职已有13年,根据多年来的,对贫困落后农业县质监部门事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现结合本县情况,谈一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基本情况
肥乡县在邯郸市东部处于落后状态,其经济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整体发展落后,基础薄弱,财政收入仅4306.3万元,虽然近几年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经济总量仍然较低,工业发展严重不足,仍以农业为主。
二是工业经济规模小,效益不佳,以民营小型企业为主,没有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大型工业企业,且企业效益不佳,一些企业长期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三是农业产业化发展势头良好,肥乡县近几年来,在食用菌、棉花、圆葱、瘦肉型猪养殖等农业及相关的农业生产资料流通等产业的发展上取得较好成就,四是交通运输业发展迅猛,凭借有利的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肥乡县交通运输及相关的加油站、汽车修配、煤炭运销行业发展迅速。
五是新上项目增多,随着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近年来新上了一些有一定规模的工业项目,且发展势头看好。
二、县局事业发展现状
肥乡县局成立于1987年,现有人员73人;建有2000平方米的综合检测楼,配备办公电话15部,车辆4部,电脑5台;拥有质检化验室、计量检测室、定量包装公平计量站等技术机构,并于2003年筹建了全省质监首家土壤化肥检测站,技术机构承担的检验检测参数包括食品、农资、建材、饲料四大类385项,计量检测项目7大类。我局各项事业发展在东部经济落后县局还是比较突出的。
三、形势分析
(一)政策因素: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的出台,以及食品监管职能的划入,国家对市场经济和政府部门行为日趋规范,这些形势对基层质监部门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从思路、方式、管理思维等各个方面都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同时,也给事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如何抓住机遇发挥质监职能,再创事业发展新高是摆在基层质监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地方经济发展环境因素:中央加强农业发展政策出台之后,省市县把壮大县域经济作为各级政府中心,地方经济发展进入高速增长期。质监部门作为政府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主管质量的部门,需要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发展这一主题,着眼于服务经济发展大局,适时调整思路,改进方法,提高服务水平,通过发挥质量技术监督职能,以质量为纽带,推动“质量兴县名牌兴企”战略,促进县域经济健康持续发展。这样才能在地方站稳脚跟,求得建树,赢得发展。
(三)自身因素:一是人员素质低,人员知识结构不合理,普遍缺乏复合型管理人才和能独挡一面的专业技术人才;二是管理水平低,管理成本高,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快速、高效的要求;三是缺乏经营意识和成本概念,习惯于依赖行政命令过日子,面对入世后国外和非国有资本抢滩检验检测领域,没有形成有特色的检测服务体系,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四、发展的潜力和空间
一是围绕“三农”相关行业开展监管和服务。肥乡县是农业大县,粮食产量2004年达到28.8万吨,圆葱种植面积8万亩,食用菌总产7.4万吨,瘦肉型猪饲养量32.7万头,以此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势头良好,围绕这些产业而带来的农资产品检测、农业标准化等业务的潜力很大,质量技术监督发挥监管和服务职能的潜力很大。
二是食品加工行业。辖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规模小,能够具备发证条件的企业很少,多数是小型的加坊,但要全部取缔又不符合实际,这使监管责任加重,从规范、扶持到监管巡查都有相当大的量。也给我们全面实施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监管带来政策机遇。
三是交通运输和物资流通相关行业。县内交通运输及相关产业发展迅猛。全县有运输车辆3000多部,汽车修配厂、门市超过百家,沿309国道的加油站和煤炭运销行业十分火爆。在这一领域开展监管也有一定的潜力。2004年我局开展煤场专项整治,查处煤炭掺杂使假大案4起,案值近10万元,有力的整顿了全县煤炭运销市场,为拓展监管领域又迈出了新步子。
四是技术机构辐射潜力。我局质检化验室检测参数达到385项,能够检测食品、农资、建材等4大类产品,计量检测实验室和定量包装公平计量站都具备了较高的检测技术能力。还有根据农业县实际筹建的土壤化肥检测站,形成了有肥乡特色的检测技术体系。并且我局在2004年根据本地特色,在占领本县检测市场的基础上,向周边进行辐射扩散,争取到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挥自身技术特色,提高辐射能力还有相当大的潜力。
五、应
采取的对策
根据当前的形势,经过认真分析,我们肥乡县局确定了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精神支柱,开拓创新,内部挖潜,业务外延为主旨的思路。根据本县实际,以发展为导向,发挥职能为手段,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事业发展。
(一)深化监管模式创新,横竖到边消灭盲区。对现行以行业区域划分进行监管的模式进行调整和改革,在此基础上,以“横竖到边职能到位”为原则,对原有的行业进行细分调整,一是对棉花质量监督、食品安全监管、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进行调整和强化,调配人员专职负责,目标、监管职责全部细化量化,严格考核奖惩。二是将原来责任到组的责任体系进行深化推进,监管责任具体到每个企业、每名干部职工,明确权利和职责。三是推动职能延伸,行业领域上横向延伸,地区层次上纵向到底,落实到每一个村庄和企业,确保职能到位。
(二)深化管理制度创新,激发人员积极性。根据事业发展需要推进管理制度的创新,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能”。一是将全局各项业务进行细分、归类和量化,定出明确具体的岗位职责和岗位考核奖惩办法,根据需要设定管理、执法、专业技术等不同岗位,以岗定人;二是建立岗位流动制度,不符合岗位需要的,及时进行调整。三是在分配激励机制上创新,根据业绩确定待遇和奖惩,拉开收入档次。
(三)树立市场经营意识,提高技术机构造血功能。一是强化经营意识,引入成本核算,降低检验检测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二是根据市场需要吸收社会资本,谋划筹建出租车计价器、气瓶检测等新的检测项目,增加业务收入;三是引进企业管理模式,对技术机构实施项目管理制度,核定业务范围,公开竞争项目负责人,严格考核,奖惩方面上不封顶,下不保底。通过这些措施,提高技术机构造血功能和生存能力,为全面参与市场竞争打好基础。
(四)加强队伍素质建设,开展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把“五个三十个一微风行动”向纵深推进,通过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提高队伍素质,塑造良好的机关文化。一是抓好在职学历教育,对参加学历教育的职工在政策上、时间上予以倾斜,确保80以上干部职工取得或在学大专以上学历;二是深入开展读书活动,投资创建机关图书室,为干部职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三是继续抓好职工夜校培训,做到“每周有课程、每月有主题”。通过学习,促进队伍整体素质提升。
(五)因地制宜搞创新,抓好特色
根据肥乡县实际,从充分发挥职能出发,在监管和服务上创造特色。一是抓好邯郸市土壤化肥检测站的推介力度,通过一年来的实验,以取得实际效益的王庄村等典型进行推广,将土壤化肥检测施肥配方指导服务逐步辐射都周遍各县。向有关部门申报办理收费项目许可,并在农民认可自愿的基础上适当合理收费,实现滚动发展。二是做好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根据肥乡县是“河北圆葱之乡”的特点,积极推广普及已经备案的《圆葱棉花间作》农业地方标准,争取申报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为公司 基地 农户的产业模式提供从土壤化肥检测到农业标准化、农产品检测等全程技术服务,以服务提高质监部门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实现政府满意、群众欢迎、社会需要、职能创新的多赢局面。三是深入开展“百家企业调查”活动,其实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质量水平,为全县企业建立动态质量档案。四是深入开展“飓风行动”,根据肥乡实际,对食品、建材、煤炭销售、家具、农资、装饰装修材料等本县重点行业开展“飓风行动”,发挥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的威慑力,树立执法权威。
《贫困农业县质监局事业发展思索》来源于网,欢迎阅读贫困农业县质监局事业发展思索。pgW
采取的对策
根据当前的形势,经过认真分析,我们肥乡县局确定了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精神支柱,开拓创新,内部挖潜,业务外延为主旨的思路。根据本县实际,以发展为导向,发挥职能为手段,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事业发展。
(一)深化监管模式创新,横竖到边消灭盲区。对现行以行业区域划分进行监管的模式进行调整和改革,在此基础上,以“横竖到边职能到位”为原则,对原有的行业进行细分调整,一是对棉花质量监督、食品安全监管、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进行调整和强化,调配人员专职负责,目标、监管职责全部细化量化,严格考核奖惩。二是将原来责任到组的责任体系进行深化推进,监管责任具体到每个企业、每名干部职工,明确权利和职责。三是推动职能延伸,行业领域上横向延伸,地区层次上纵向到底,落实到每一个村庄和企业,确保职能到位。
(二)深化管理制度创新,激发人员积极性。根据事业发展需要推进管理制度的创新,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能”。一是将全局各项业务进行细分、归类和量化,定出明确具体的岗位职责和岗位考核奖惩办法,根据需要设定管理、执法、专业技术等不同岗位,以岗定人;二是建立岗位流动制度,不符合岗位需要的,及时进行调整。三是在分配激励机制上创新,根据业绩确定待遇和奖惩,拉开收入档次。
(三)树立市场经营意识,提高技术机构造血功能。一是强化经营意识,引入成本核算,降低检验检测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二是根据市场需要吸收社会资本,谋划筹建出租车计价器、气瓶检测等新的检测项目,增加业务收入;三是引进企业管理模式,对技术机构实施项目管理制度,核定业务范围,公开竞争项目负责人,严格考核,奖惩方面上不封顶,下不保底。通过这些措施,提高技术机构造血功能和生存能力,为全面参与市场竞争打好基础。
(四)加强队伍素质建设,开展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把“五个三十个一微风行动”向纵深推进,通过学习型机关创建活动,提高队伍素质,塑造良好的机关文化。一是抓好在职学历教育,对参加学历教育的职工在政策上、时间上予以倾斜,确保80以上干部职工取得或在学大专以上学历;二是深入开展读书活动,投资创建机关图书室,为干部职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三是继续抓好职工夜校培训,做到“每周有课程、每月有主题”。通过学习,促进队伍整体素质提升。
(五)因地制宜搞创新,抓好特色
根据肥乡县实际,从充分发挥职能出发,在监管和服务上创造特色。一是抓好邯郸市土壤化肥检测站的推介力度,通过一年来的实验,以取得实际效益的王庄村等典型进行推广,将土壤化肥检测施肥配方指导服务逐步辐射都周遍各县。向有关部门申报办理收费项目许可,并在农民认可自愿的基础上适当合理收费,实现滚动发展。二是做好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根据肥乡县是“河北圆葱之乡”的特点,积极推广普及已经备案的《圆葱棉花间作》农业地方标准,争取申报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为公司 基地 农户的产业模式提供从土壤化肥检测到农业标准化、农产品检测等全程技术服务,以服务提高质监部门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实现政府满意、群众欢迎、社会需要、职能创新的多赢局面。三是深入开展“百家企业调查”活动,其实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质量水平,为全县企业建立动态质量档案。四是深入开展“飓风行动”,根据肥乡实际,对食品、建材、煤炭销售、家具、农资、装饰装修材料等本县重点行业开展“飓风行动”,发挥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的威慑力,树立执法权威。
《贫困农业县质监局事业发展思索》来源于网,欢迎阅读贫困农业县质监局事业发展思索。pg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