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陈兰萍:影响大学生自我调适的因素探析
影响大学生自我调适的因素探析*
陈 兰 萍
(渭南师范学院信息与教育科学系陕西 渭南 714000)
摘要:人的一生是在不断调适自我的过程中逐渐走向成熟。对于步入高等院校的大学生来说,主动调适自我,适应
全新的大学生活是十分必要的。人生目标和态度、人际交往的范围、个人的经历与认知水平、自我认知与自我定位、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等影响着大学生的自我调适。分析影响大学生自我调适的因素,则有利于培养其自我调适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以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调适心理健康
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人有意识,意识是人独有的心理现象。作为意识主体的自我,其机能的显著特点是能依据环境的许可性,为满足自我的动机主动调节自身行为,以适应主客观环境的发展变化。在人的一生中,无论人是有意识的、自觉的,还是无意识的、不自觉的,都在对自己进行着调适,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不断走向成熟。如果一个人缺乏自我调适能力,或者说缺乏自觉的调适能力,就有可能出现心理问题,造成心理障碍。可以说,人的一生就是自我调适的一生,就是不断适应主客观环境发展变化的一生。尤其是在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时,自我调适则显得更为重要。大学时期就是这样一个重要时期,如何使大学生更好地调适自我,维护其身心健康发展,则是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我们只有弄清了影响大学生自我调适的因素,才能帮助他们增强自我调适能力。
一、大学生自我调适的原因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给每个人的生活适应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于正处于成长过程中的大学生来说尤为突出,从主观上说,大学生属于青年期,是人生中生理与心理发展变化最剧烈的时期;从客观上说,大学环境与中学相比有极大的不同。如何进行自我调适,适应主客观的变化,则是每个大学生都将面临的首要挑战和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自我调适是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必然要求。根据发展心理学的理论,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所经历的每个人生阶段都要完成这个阶段人的发展与成长所面临的问题,即人生发展课题。青年期是人生发展变化的重大转折期,不单是生理上迅速发育并走向成熟,更是心理上快速发展,特别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这就决定了青年大学生面临和需要解决的人生发展课题更加复杂、更加多样。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哈维格斯特(R.J.Havighurst)提出了青年期发展的十大课题:学习与同龄男女的新交际、学习社会性别角色、认识自己的生理结构、有信心经济独立、选择职业、做结婚与组织家庭的准备等等。面对人生发展课题,或多或少会给大学生带来一些烦恼与痛苦。但是,只要他们能恰当地把握和调适自我,反而会在烦恼与痛苦中更快地成长与成熟起来。否则,很有可能造成心理异常。发展大学生自我调适能力,消除稳固的、习惯性的心理机制,满足新的需要,就能够使他们较好地完成面临的人生课题,维护健康的心理。
我调适是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的必然要求。大学展现给大学生的是一个全新的面貌,大学生所要经历的也是一种全新的生活。大学的生活环境、人际关系、学习的方式方法等,都与中学有明显的差异。这将会使大学生原有的、习惯了的心理定势受到冲击,不可避免地产生孤独、苦闷、焦虑、烦躁等情绪反应。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只有根据客观环境的变化调适自我,适应大学新的管理模式、授课方式、师生关系和学习生活等,才能努力实现由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适应大学生活,不仅表现在入学初期,而且体现在大学生活的整个历程之中。不同时期大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困惑和
*基金项目 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06JK125)
出现的心理问题不同,大学阶段大致可以划分为入学适应期、稳定发展期、准备就业期,其中,入学适应期是整个大学阶段问题最突出、适应最困难的时期。大学生活是一个需要不断调适自我的过程,自我调适能力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大学生整个大学时期的学习成绩与生活质量。
自我调适是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类社会从原始农业经济发展到今天的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发展速度日趋加快,知识的创新能力明显增强。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WTO的加入都对未来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大学生应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作相应的调整,除了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外,还必须具备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的能力,同时,还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思想观念、心理状态、思维方式等,依据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自身的特点,进行合理的自我设计,以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
二、影响大学生自我调适的因素
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的人,处处接受着外界信息的侵袭,经过人的知觉选择进入大脑,大脑又时时加工着各种信息。对每个人来说,输入的信息可能是相同的,但经过加工输出的信息会千差万别,不同的输出结果又会影响人的自我调适。大学生一起走进校园,他们面对的困惑基本相同,但经过加工调适的结果却有很大的差异,这主要是因为影响大学生自我调适的各种因素不同而造成的。
(一)人生目标和态度。人生态度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经过个人的生活体验表现出来的对人生问题的行为倾向,它集中表现在一个人怎样对待生死、荣辱、苦乐、义利以及顺境与逆境、幸福与不幸、成功与失败等问题上。当然,人生态度与人生目标密不可分,人生目标是否明确常常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态度是乐观或者悲观,是积极或者消极。一个大学生具有怎样的人生目标和态度,就会有怎样的行为表现。就当代大学生来说,绝大多数抱着积极有为,益于社会的人生态度,但少数人或者抱着自甘平庸的人生态度,或者抱着看破红尘与世无争的人生态度,或者抱着享乐实惠的人生态度。他们的人生态度不同,也就决定了他们遇到问题时,是积极主动地处理,还是消极被动地等待以及如何对待、怎样对待等行为表现。人生目标和态度决定了一个人自我调适的方向和驱动力的大小。人生目标和态度一经形成,就为自我调适提供了心理基础,并成为指导行为活动的稳定的心理倾向。
(二)人际交往的范围。从社会性角度说,交往是人的第一需要。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只有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才能获得自我作为社会一员的身份确认的意义。“自我与社会是对双胞胎”,①一个人的自我是由其人际交往产生的,以不同性质、不同范围的他人的观点为参照对自己进行认识和调适,他人成为认识和调适自我的一面镜子,这就是库利(C.Cooley)的“镜中自我”。米德(Mead)认为人能够在特定的场合下,由人际交往经验形成他人对自己可能采取的态度的预感,并由此调适自己在特定场合的反应。其次人才是依据内化了所属群体的态度调适自己的行为。米德强调指出,他人对自己的态度、行为与自我采取的态度、反映之间的关系就形成了主体的意义。意义是人际适应的重要因素。②也是自我调适的重要因素。所以,离开与他人的交往,离开了人际关系,自我将无法对象化,自我的认识与调适也将不复存在。适当的交往,既可以防止人盲目的自傲自大,也可以防止人轻易的自卑自贱。每个大学生原有的交往范围和层次以及在交往中形成的对事件意义的认识成为影响自我调适的重要因素。
(三)个人的经历与认知水平。人拥有的心理状态、精神活动乃至自我意识都来源于自身与物质世界、社会环境的交互作用之中。个体的经历是联系人与外界、主体与客体、自我与他人的桥梁,是实现客观主体化和主观客体化之间转化的方式,也是影响个体对自我、他人和社会认知的重要因素之一。自我调适本质上源于主观意义,而主观意义形成于各种形式和层次的活动之中,形成于个体的整个成长经历之中。个体的经历不同,所积累的经验和认知水平就会有所差异。当他们面临同样的客观事件或刺激物时,则会在各自不同水平和不同性质上形成对事件之主观意义的不同理解,即形成对事件与满足个体需要之间关系的认识,从而做出不同水平和不同性质的自我调适。如果个体成长的经历和遭遇的社会事件不太合情合理,那么,这些不合情理的经历和体验就会导致个体的认知偏差,并在心理和行为上留下痕迹,制约个体的自我调适,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发展。诸如有些大学生的成长过程未能够得到正常的关爱与支持,未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和生命的价值。自我基本需要的缺失必然会导致自我意识和对事件主观意义理解的严重偏差,做出常人无法理解的心理反应和行为表现,往往会在很多情况下,采取消极的自我调适方式,保护自我,对付生活。有的表现出夜郎自大,盲目的自我陶醉;有的表现出掩耳盗铃,将自我与现实隔绝起来„„这些都与他们的成长经历有密切的关系。个人的成长经历影响着个体对自我、他人和社会以及三者之间关系的认知,影响着个体面临问题时的自我调适。
(四)自我认知与自我定位。一个人的成长与成熟,表现为自我调适不断走向客观和现实,形成对自我的积极感受和体验。其实,人在本质上是自己的创造者,对自己现状的评价和自我意向构成了重要的主观意义,从而对个体的自我调适和发展形成倾向性的影响。自我认知与自我定位在自我调适与发展过程中具有内在引导性的作用。正确地认识自我,准确地自我定位,需要个体一方面对客观事件的主观意义的理解不断发展,另一方面更要对自己的认识不断发展。正确地认识主体与客体是自我调适相互关联的两个方面,这两者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当然,在这两个方面中,认识自我和自我定位更为重要,因为正确认识自我是正确认识客观事件的基础。对自我不恰当的认识和定位容易产生对外界的人与事的不良感受和反应,自我调适必然会出现问题,产生偏差。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正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比中学生更加关注自我,从自己的外貌言行到知识能力等各方面,认识自我的愿望十分强烈,但是,他们毕竟阅历浅薄,知识能力有限,对自我的认识缺乏深刻性、全面性和稳定性,容易受周围环境和他人的干扰与暗示,这些都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大学生对自我的认知和定位,做出不恰当的自我调适,造成适应不良。
(五)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在人的一生中,成功与失败总是在所难免,人们对导致自己行为结果的原因的认识和评价,就是归因。怎样归因会直接引发一个人的情绪、自尊心、自信心和对未来的期望,成为调适自己心理和行为的重要因素。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Bernard Weiner)的归因理论认为导致个体行为的原因均可归入内外源、稳定性和可控制性三个维度之中。一般来说,个体把失败的行为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因素时,就容易产生无助、自卑、自我厌恶等与消极自我价值有关的情绪,并会对未来悲观失望,放弃努力。如果个体把成功的行为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可控制的因素时,就容易产生自豪、愉快、自我满意等与积极自我价值有关的情绪,增强对未来的希望和自信。归因于稳定因素的失败,可以预测将来的失败,归因于暂时因素的失败,可以预测将来的改善。对自己行为结果的认识与评价,将会导致个体的心理体验、感受和调适自我的极大差异。所以,我们不能忽视归因理论在自我调适中的重要作用。青年大学生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局限,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再加之大学生易受某种动机或自尊心的影响,他们的归因往往容易走向极端,产生归因偏差,从而影响他们潜能的发挥,环境的适应。这一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关注与重视。
三、重视大学生自我调适能力的形成与培养
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大学生要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维护身心的健康发展,最根本的在于形成自我调适能力。因为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中,“致病因素” 大量存在,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能长期的、永久的,并依据外界的变化而随时随地及时地调适自我。预防心理疾病的关键就是增强自身的“免疫”能力。因此,重视大学生自我调适能力的形成,符合维护其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也符合构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的时代要求。
(一)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是主动进行自我调适的思想前提和心理基础。正确的奋斗目标是人生的灯塔,是人的精神支柱,是积极主动调适自我适应社会的永不枯竭的力量之源。正确的奋斗目标是以正确的认识自我,认识社会为前提的。青年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华,对未来充满憧憬,往往把目标确立得过高,这很容易使他们屡遭失败,导致心理崩溃。我们要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确定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摆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这样建立起来的目标,才具有实现的可能性,才能达到自我期望与现实契合。正确的奋斗目标会使大学生心理充实,从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得到乐趣,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人生,永葆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不苛求他人,不苛求社会是自我调适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许多出现心理问题的人,多是以他人或者社会必须怎样或者应该怎样为前提的,并以这个设定的前提为依据去思考问题和处理事情。而当他们设定的前提崩溃时,便会由于接受不了现实而导致心理异常,或以仇视的心态,或以消极的态度,或以嫉妒的心理等对待他人和社会,这必然会使他们做出错误被动的调适,而最终的结果只能是适应困难,心理问题加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曾指出:“我们并不因为水是湿的而抱怨水,或者也不由于石头是硬的而抱怨石头,也不因为树是绿的而抱怨树。”我们应该教会学生以平静的心态接纳一切,包括不如意的环境、自己和他人的缺点。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博大的胸怀,才能客观冷静地认识现实,接纳现实,把握现实,与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才能随时调节自我,适应环境。
(三)遵循人际交往原则,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自我调适的重要内容。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体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个体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体心理正常发展的基础。我国著名的心理卫生学家丁瓒先生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重要的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带来的。④由此可见,从一定程度上说,自我调适主要是调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应该帮助大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原则,学会正确处理人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把握人际交往的技能与技巧,这对于他们调节好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都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也有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自我调适能力。
参考资料:
①[美]易斯·A·科瑟.社会学思想名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336—337.②李百珍.青少年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53.③[美]米德.心灵、自我与社会[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140.④贺淑曼,蔺桂瑞.心理健康与人才发展[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③
Factors to Hinder College Students’ Self-regulation
CHENLan-ping
(Deparment of Information and Education Science,Weinan Teachers’ College, Weinan Shaanxi , 714000)
Abstract:This paper begins with a brief description of necessity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adjust themselves to the college life.The paper, largel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n the factors hindering their self-regulation, shows that only by improving their self-regulation, can students develop themselves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hence have ability and moral integrity.Key words: college;self-regulation;mental health
作者简介:陈兰萍(1962-),女,汉族,山东冠县人,渭南师范学院信息与教育科学
系副教授。1984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从事心理学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研
究。
通讯地址:陕西省渭南市渭南师范学院信息与教育科学系
邮编:714000Tel:(0913)2152105(H)
第二篇:大学生自我体现影响因素(范文)
大学生自我体现影响因素:
1.社会背景调查
2.分析可能影响因素,设计问卷问题
a.个人角度自身教育水平,家庭环境 b.社会角度社会风气
c.经济角度收入水平,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d.政治角度政府引导,政党制度 e.法律角度法律
3.分发问卷并统计数据
4.总结并写出调查报告
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影响因素
1.社会背景调查
2.查找相关问题的文献报告
3.总结所有文献报告得出自己的观点
4.撰写调查报告
第三篇: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
2004年院级学术讲座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
2004年12月5日星期日
教育系王洲林 副教授
一、什么叫心理不健康
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一般心理问题,类似于医学上的伤风着凉等。
2.心理障碍:分为神经症心理障碍和人格心理障碍。
前者如害怕和别人交注、紧张担心、异性恐怖、抑郁症(神经症性和精神症性)等;后者如攻击性强、偏执、强迫型(对自己别人苛求等)。这类心理问题的处理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
3.重症精神病和情感性精神病。
这类病以药物治疗为主,心理治疗为辅。一点常识:精神病一定得用药,而且应该试图从几十种抗精神病药中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药物不能猛停,应从医生指导,服用可是终身,无甚副作用。
二、什么叫心理健康
1945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健康概念里加入了心理健康,1989年又加入了道德健康、心理健康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情绪基本稳定,没有持久的内心冲突。
2.具备自我认识和了解能力。这是一个围攻着大多数人的问题。一般而言,13—20岁要解决“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望哪去了”的问题。
3.能自我接纳;悦纳自己。不要过分去自责,比如一位女学生就是由于丢了100块钱陷入深深的自责中,以致休学。
4.能与他人相处并友好合作。沙利文教授认为精神病人都是由于自我中心导致,所以走出迷误的第一步是让他学会关心别人。
5.能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体现能力,享受乐趣。光享受生活是不健康的,应该学会享受工作,享受学习。
6.具备爱和被爱的能力。
7.具有幸福感:满意,快乐,对生活乐观。
三、大学生的主要心理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加剧,心理问题已成为影响大学生生活、学习、健康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偏低,心理障碍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强迫、焦虑、精神病、偏执、抑郁、敌意、恐怖、人际敏感和躯体化。(2)情绪困扰比较普遍。研究表明,抑郁症、焦虑症、恐怖症等主要表现为情绪障碍的神经症在大学生心理疾病中所占比例相当高。(3)因心理障碍退、休学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占总退、休学人数的30%左右。
四、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我们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影响,家庭占48%,学校占37%,社会占15%,所以家长对人的影响特别大。在北京,有一个独生子女班,这个班里的孩子都很自私,很残忍。如果老师不进行一定的情感的交流,那么这些孩子将会是很残忍的。这一代人教育不好,那么以后更不敢想,这一代人没希望,下一代人也没有希望。如果老师想要学生锻炼劳动能力,那是不可能的,星期六到了,老师任务一布置,爷爷提着桶进来了,奶奶拿着扫把也进来了,爷爷搭着凳子擦窗子,奶奶拿着扫把在教室里扫着。做完清洁后,爷爷奶奶握着老师的手说:“老王洲林 第 1 页 2013-5-10
师,你好!今后有什么做清洁的任务。叫别人给我们带个信,我们马上就会来!”正是由于这样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才形成了自私,残忍的性格。现在,北京还流行八岁大寿,现在的孩子就是太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围绕着这一个“太阳”转。孩子说同学们在哪个哪个酒店过的,孩子也向爷爷说,爷爷说好,我孙子满了八岁,去哪个餐馆吃都可以。好,去吃回来了爷爷对儿子说,今天我孙子过八岁生日,你把他带到街上去玩,他今天要什么就买什么,儿子觉得这是教育爷爷的好机会。于是爸爸带上儿子上街,回来一看买了八百元的玩具,爷爷想今天我包了,以后孙子不会再要了吧!但孙子说我还要,爷爷问你还要什么?孙子说:“我还要枪。”爷爷说:“你不是有枪了吗?家里都可以开军火库了。”孙子说:“我要真枪,那个时候,我要打打打,把你们都打死。”爷爷都听得心寒了!
人的这种心理来源于家庭,社会的影响。这种影响来源于家庭。现在家中都是“天上一幅月亮,地下一副麻将”的放任式的教育,出来的孩子是没有健康的心理状况的。还有一种是“严管家教”式的教育,对孩子不是永久性的教育,而是思想上的压抑。北京市的特级教师任小艾老师,她对孩子的心理教育很重视,中央电视台的第二起跑线,就是她主办的一个中学生节目。一日晚上,任老师正在改作业,忽然发现门在动,于是喊她的老公一起去看看,才发现是她的一个学生站在门口还没有回家。后来任老师问:“你为什么不回家呢?”这一下,孩子起劲了,孩子说:“我家的刑具特别的多,有皮革鞭,绳子等等。”爸爸在打他时,他却一句话也不说,孩子认为你总有一天会老的,现在我打不赢你,以后一定能打赢你。所以他从小养成了自卑的情绪。现在在大学里进行调查,有许多同学都想当明星。男生认为我们既然当不成马拉多纳,穿一下他的衣服总可以吧!这些都是自卑的反应。这是源于家庭的教育。
我们来源于学校,学校的教育方式要注意有效性。学校要把我们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理想的人,这才是我们党培养我们的方针,我们的学校就只注意了德,智,体,美,劳的发展,却忽略了全面的发展。去年,我们学校专门为成教班修了一个门,他们毕业的时候,我数了一下破的玻璃数,从1楼到6楼,共破了326块玻璃。我们学校的公寓楼,修得很漂亮。孩子们进去后,今天很漂亮,明天就有一个脚印,再过半年进去看,公寓楼的墙上都印满了脚印,我测量了一下,最高的一个脚印,离地面有2米多。所以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也很大。上次我在学校里看档案,我看有的同学有早恋的现象,老师就写“该同学人际关系好”,看有的孩子在学校里打架,老师就写“该同学见义勇为”,看有的同学小偷小摸,就写“该同学手脚灵活”。中学的教育只重视文化知识的教育却忽视了德育的教育。有的学校一味地罚款,有一个中学有着罚款的明文规定:划一下树苗罚款5元,吐痰一次5毛,迟到一次5毛。一个孩子一天没有20,30元钱那是回不了家。有一次一个孩子迟到,老师说要罚款5角,孩子掏去一元钱,老师说:“我没有找的。”孩子却说:“老师不用找了,下一次我还要迟到的。”这样是达不到教育的目的的。学校的教育,也是我们产生心理障碍的原因。现在中学,高中的孩子,还不理解什么是理想的标题。有一次我们出了一次“老师你知道吗”的心理解释。有一个孩子,在文章中写到“我因为在上学的路上碰见了背着粮食的老大娘,就帮她送到粉碎房,然后再去上学,而来到学校就迟到了,但老师却无情地把我关在门外,我冒着凛冽的寒风,隔着墙听着从门缝里传来的老师的讲课声。”这孩子受到了多大的委屈。知道了我们的孩子在小学,中学受到了这种复杂的教育,就可以想想这样对孩子的影响。
下面我们来讲讲大学生的情感问题。任小艾发现他们班的一个学生早恋,而北京的孩子又特别能说,就像他们说的,北京人什么话都敢说,广州人什么钱都敢挣,武汉人什么皮都敢扯。那天走之前,他说:“任老师,明天我要走了,我再也见不到你了,以后会很想你的,想我们班的同学。”任老师反问:“真的吗?你真的舍不得我们吗?还是舍不得哪个同学?”他说:“我以后再也见不到她了,心里很难过。”任老师问:“你喜欢男生还是女生?”他回答说:“当然是女同学了。”任老师问:“她有什么好呢?”谁知那个男生一下子说出了几十个好,身体好,学习好,文艺好,字写得好,同学关系好,怎么好怎么好说了一大串。在临走之前,他说:“任老师,我好想把这种爱情向她表白一下。”任老师为他想了一个办法,说:“那好,你就写封信给她。”那个男生说:“那不是暴露了吗?”任老师说:“你就写北京119中学任小艾老师收,里面套上一小信封,我再交给她,但是有两个条件:
1、信必须一月一封;2,女孩子看了信要情绪向上,不要向下。”男孩子高兴地回答说:“好!”心里想:我怎么碰到这么好的老师?一个月以后,任老师收到了信,老师知道这封信,果然是一月一封,第一个目的达到了。于是老师找来那个同学,让她看了信,那个女同学看了那封信后果然情绪高涨,于是那个女同学把信给任老师看,信中写道:你一定要争取学习时间,我永远也忘不掉你!大家想,多么美好的一段回忆啊!记得有一句话,冲淡的回忆却是一种美好的回忆。初恋会留下美好的回忆。北京的一个孩子,父母都是报社的编辑,发现自己的孩子每天回来也不学习,只写“花啊!草啊!我爱你啊!只有你知道啊!……”于是家长很着急就找任老师。任老师说这种现象很正常,人到了十七八岁有这种现象是很正常的。而我们又没有遇到好的老师,好的向导,所以早恋的弟弟,妹妹们没有导向。有的人把早恋比做甘露,而这股甘露随时随地可能被杂草,泥土所吞噬,只有有向导才行,就算是成年人,也把爱情比作是大海中的帆船,都不知道方向如何把握,更何况那些弟弟妹妹和我们呢?所以说,社会,家庭,学校对我们产生的影响,心理的障碍在那个时候就已经形成了。
五、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
1、主动适应大学生活
(1)生活上高中与大学的不同
(2)管理与教学方式上高中与大学的不同
个人学习所需的七个转变。第一,知识就是力量,就是财富,所以,应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第二,需从“学会”到“会学”,“学会”即把书本记载的知识和课堂传授的知识学到手,而“会学”则需树立不断学习的态度,掌握自己学习的方法和懂得选择需要学习的知识;第三,本着治学应“不妨碍他人而发挥自己的自由”,需从“知识型”学习转向“素质型”学习;第四,学以致用,因而应摈弃“仓库式”的学习,向“学习与应用相结合”的学习转变;第五,从一般性应用到创造性应用,因为知识经济的本质属性是创新性,创新思维是发展的导向,创新技术是发展的动力,创新人才是发展的关键,创新体制是发展的保证;第六,从“单一专业型”学习到“复合交叉型”学习,纵向思维与横向思维兼备;最后,从“阶段学习”到“终身学习”,再次强调了“终身学习”。
2、学会积极认知,矫正非理性认知
3、要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学习认知不良情绪,调适不良情绪,培养良好情绪。
4、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一,自知自觉地培养自己的反应方式或叫反应模式。来事了你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去反应就叫反应方式。大家要训练最合理的反应方式。人的反应方式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一)情,这是一种情绪、情感、、感性的反应方式。它以事物的表面特征、个人的好恶为基础。
(二)理性,这是一种以事物的本质和自己的逻辑思考为基础的反应方式。
(三)悟性,这是比较超脱的反应,是看透了之后的反应。这种反应从行为上、语言上可以是零。要达到这种状态恐怕要到60岁,这是需要积累和培养的。当然也不是说你们现在一点悟性反应都没有,要是你们反复地碰到一件事,到后来就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不就那么回事吗?这种情况是比较低层次的悟性。比如卡拉OK,刚开始出现的时候,大家都很新鲜,但是久而久之大家就厌烦了,不就那么回事吗?大家凑在一起扯着嗓子瞎喊一通。你们大学生要自觉地训练自己的理性反应方式。不用操之过急非要在30岁就练成70岁才会有的悟性。“随心所欲不逾矩”是要靠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不断丰富的。也许有人会说出家当和尚尼姑不都很快就有悟性了吗?这种做法更是极端化了,以前抗战的时候要是人人都去当和尚我们还怎么打日
本人?要是两个人结婚之后都出家当了和尚尼姑,那岂不酿成家破人亡了?当然也不能一点悟性都没有,要是一个人一丁点悟性都没有的话那他就是干面包一块,整天绷着脸,岂不成康德了?
在三种反应方式上我们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我的建议是:屁股要坐在理性上,同时一手拿情,一手拿悟性。做到这点的话,人际关系就好办了。大家不生气也不吵架不别扭。大学生也高高兴读完大学。要是大家光有感性那非动干戈不成,要是光有理性,别人就会觉得你这个人深不可测,高不可攀,也不会和你搞好关系的。
第二,每个人在与人共事时都有一个思维归因。思维归因有三种:外归因、内归因和科学的归因。几个人共事难免有成有败,在事情成功时内归因的表现是“没有我做不成,一切都是我的功劳。”这种内归因的做法会使你孤立,以后还有谁会和你搭伙啊?在21世纪的科学研究中,你单枪匹马的一个人什么也干不成,你必须和别人分工合作。每个人都是大海里的一滴水,就是拿诺贝尔奖的也不能把成功都归因与他自己。外归因的表现是极度的谦虚,说事情能成功全是别人的功劳,自己什么都不行。这种外归因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你会把别人吓着的。别人也会觉得你这个人是不是有点虚伪?凡是成功内归因的人肯定是失败外归因。在归因上我们应该采取的态度是实事求是,一归一,二归二,合同制先小人后君子来得爽快,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明确的分工,最后每一个人也都有自己明确的成绩可以拿出来,这就是先小人后君子。大家应该培养科学归因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第三,利他和利己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利他不可能完全不利己。比如你在火车上给一个老太太倒水,你付出的是体力,可是你在道义上得到了满足,你的自我评价会因此升高,你的行为是扶老携幼,是“仁”的。人除了物质上的获得还有精神上的获得,在精神上不断地获得就会成为精神上的富翁。人是全面发展的,人不能“穷得只剩下钱”。所以我们要摆好利他和利己的关系。
第四,人际关系的大忌是嫉妒。嫉妒是一种自我贬低。嫉妒别人就是承认自己不行,在咱们中国一个人稍露苗头就会被别人嫉妒,这说明整个国民素质低下。人与人之间不应该是嫉妒的关系,而应该是竞赛的关系。互相竞赛,赢的不骄傲输的不气馁。输的祝贺赢的这次取得的成功,同时自己努力争取下一次超过他。嫉妒、造谣是处理不好人际关系的。
中国有句古话叫“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不被人说”,这是很不好的。国民党时期说“闲谈莫论国事”,我要说“闲谈莫论他人是非”。有些人对别人的成功要议论,对别人的失败也要议论,任何东西都是他们议论的对象,这是很不好的做法。公众人物可以被别人议论,因为他们站在那里就是让你议论的,可是普通的人不应该成为别人议论的对象。人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意义不是被他人议论。议论百分之七八十都是不好的。你们年轻人要把这个民族的陋习改掉。
在别人背后议论他人的好坏是对人际关系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行为。你们同学之间也不要互相议论,对某个人有意见你可以约个时间,或找个机会当面告诉他,指出你对他不满意的地方。这样对方不但不会生气还会因此感谢你,人际关系就会和谐融洽。在美国和俄国时,从来没有人在别人面前说第三个人的坏话,因为他们认为和一个人议论另一个人的事是不道德的。你们青年学生应该也要克服这种毛病,它对人际关系的破坏极具杀伤力。在你们这个年龄阶段是重建人际关系的时期,而人际关系的好坏对你的个人健康,对以后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5、正确区分友谊与爱情
第四篇: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自我调适
我是机电学院机设092班的一名学生,来自重庆市。我性格开朗,喜欢与人交往,在班级担任学习委员,和同学们有良好的友谊,个人素质较强,易与他人交流与协作。
作为一个新人,我愿意接受各式各样的挑战,从中学习新的事物,并快速的成长起来。但是作为机械系的学生,没有很多的实践经验,对就业信息不够了解,因此对待就业还很焦虑,怯懦等等。上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对我的择业心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自我调适是指个体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促使自己的心理和行为获得积极改变的过程。能帮助大学生在遇到挫折和冲突时,客观地分析自我与现实,有效地排除心理障碍,从而使自己保持一种稳定而积极的心态,达到如愿择业的目的。
我们在择业时常常会产生许多的心理障碍,大学生择业中出现的心理障碍多属适应过程中的轻度心理障碍。主要表现有:
1.焦虑:主要表现为恐惧、不安、忧虑及某些生理反应。适度的焦虑是正常的,使人产生一种压力感,迫使人积极努力。而过度的焦虑,则会干扰人的正常活动,易导致较严重的心理障碍或疾病。
2.自卑:一种缺乏自尊心、自信心的表现,自卑使一些学生悲观失望、忧郁孤僻、不思进取,阻碍了学生自身聪明才智的正常发挥。过度自卑,会产生精神不振、沮丧、失望、等心理现象。
3.怯懦:怯懦是一种胆小、脆弱的性格特征。有些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产生怯懦,有一种“丑媳妇怕见公婆”的心理。
4.孤傲:一部分学生对自己估价过高,自认为高人一等,非常傲气;或认为自己已学习了很多的知识,各方面条件也不错,不会没有好的归宿,哪个单位录用自己是其荣幸;或认为现实太落后,英雄无用武之地。
5.冷漠:冷漠是遇到挫折后的一种消极的心理反应,是逃避现实、缺乏斗志的表现。这种心理是与就业的竞争机制不相适应的。大学生在求职择业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很多困难、挫折,并引起许多心理矛盾和心理障碍,既不利于求职择业,也不利于身心健康。择业心理自我调适可以帮助他们客观地分析各种心理问题所产生的原因,从而采取相应的对策,帮助大学生保持稳定、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求职择业。
(l)理智思考。一个人要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保持心理健康,很重要的一点是能理智思考,正确面对现实和接受现实。所以,大学生在择业时首先要理智地分析自己,明确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增强信心,相信凭真才实学一定能找到合适的单位。其次,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冷静分析原因,是自己的专业、能力、个性特点不适合这项工作呢?还是自己的择业策略不妥?还是期望值太高?若是自己不适合这项工作,则应激流勇退,寻找新的目标;若是择业的策略欠妥,则应好好总结,加以改进;若是期望值太高,则应“忍痛割爱”,接受现实,及时调整,合理定位。
(2)自我激励。大学生求职面试时信心不足,出现紧张、胆怯,可以通过自我激励进行调节。一是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运用内部语言或书面语言来进行调节,自己给自己“打气”、壮胆。比如面试前,暗示自己“不要紧张”、“放松”。“我会发挥得很好”、“我一定能成功”等等。它能缓解过分紧张的情绪,增强自信心。二是大胆实践。择业时主动出击,让行动来激励自己。如要求自己主动与用人单位的代表打招呼,握手问好,把心里的想法坦率地说出来。
(3)学会放松。应聘时如果心情紧张,也可通过自我放松练习进行缓解。常
见的放松方法是意念放松训练。其方法是,先稳定情绪,静下心来,闭上眼睛,排除杂念,把注意力集中到下丹田,用腹式呼吸法慢慢呼吸。
(4)自我安慰。择业时,遇到挫折可以进行适当的自我安慰,以缓解动机的矛盾冲突,消除焦虑、抑郁、烦恼和失望情绪。如面试后落选了,可以安慰自己:“失败乃成功之母”,“跟有的人比,我还算好的了”,“车到山前必有路”等等。
(5)适当宣泄。当作情绪不好的时候,可以通过适当的宣泄来消除。常见方法有:①倾诉。如向老师、同学、亲友倾诉心中的烦恼和忧虑,或用写日记的方法倾诉不快;②哭泣。找个适当场合大哭一场,可使情绪平静;③剧烈运动,如打球、爬山、长跑等。
(6)寻求心理咨询。为了消除焦虑、烦恼、抑郁等心理障碍,毕业生可以寻求心理咨询机构的帮助。目前不少高校都已建立了心理咨询机构,近年来社会上的心理辅导服务也纷纷兴起。心理辅导老师或心理医生能帮助毕业生迅速有效地消除各种不良情绪,帮助毕业生更加客观正确地认识自我,进行心理训练,提高择业技能技巧。
择业心理是大学毕业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就业上的反映,它直接影响和决定择业行为的产生。正确的择业心理将引导毕业生走向合适的岗位,而不适当的择业观只会使就业越来越难。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及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打破了以往旧的分配制度,把就业推向了市场,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实行双向选择,并开始向自主择业过渡,就业竞争日益激烈。适应这种新的就业方式,就必须树立新的择业观念,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培养择业心理自我调试的能力,这样才有助于大学生毕业时正确择业求职,而且有利于他们参加工作后在工作岗位上施展才华。
第五篇:大学生购买手机影响因素
关于影响大学生购买手机因素的调查问卷
问卷编号: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手机消费群体,本次调查想通过了解大学生手机使用市场的情况来分析影响大学生购买手机的因素,并且以此了解大学生的消费特征和消费心理。在此占用您几分钟宝贵的时间,填写这份问卷。您的意见对此次调查非常重要,十分感谢您!
1.您的性别()
A男B女
2.您的年级:()
A 大一B大二C大三D 大四
3.您的月生活费()
A 400元以下B 400~600C 600~800D800以上
4.您每月花在手机上的费用()
A 30元以下B 30-50C 50-100D 100元以上
5.您的手机品牌是()
6.选购手机时您最看重的是什么因素(最多选2项)()
A 价格B 品牌C 性能D 外观E 便携性F完善的售后服务G其它
7.您喜欢哪种款式的手机()
A直板B 翻盖C滑盖D 旋转
8.除了手机的基本功能外,您认为还有哪些功能不可缺少(多选)()
A 蓝牙B mp3C 收音机D 录音拍照录像
E 上网方便F 翻译G 游戏H其他
9.您希望手机在质量方面应该具备()
A 耐用耐摔B 信号灵敏C 实用省电E 低辐射F 功能齐全
10.您喜欢哪种款式()
A 小巧玲珑B 时尚前卫C 高贵典雅D 简单大方E绚丽活泼
11.您更换手机的原因是()
A质量出现问题B 功能太少C 外观磨损,掉色D 样式陈旧E其他
12.您对手机的了解渠道是什么()
A电视B 报纸C 网络D同学朋友之间的相互交流E 卖场广告
13.您在哪里购买手机()
A 大型商场B 网上订购C电器连锁(如苏宁、国美)D 品牌专卖店
14.以下促销方式最能吸引您的是()
A抽奖活动B 送相关配件C现场打折D购买赠送话费
15.以下哪种手机价格您能接受()
A500元以下B 500~1000C 1000~1500D 1500以上
16您是否在意手机的智能系统()
A 在意B 不是很在意C 不在意D 不了解
17.商家提供怎样的服务对您购买手机有很大影响()
A 校内维修B定期维护C 话费赠送D 其他
18.您希望有为大学生量身定做的手机吗()
A 希望B 不希望C 无所谓
19.您认为手机在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和改进?
调查员:
调查日期:
调查地点:
题目应该在22个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