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面小康看宿豫》系列报道策划方案
宿豫系列报道策划方案
为迎接市委工作会议在宿豫召开,展示宿豫区近年来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的新成就、新面貌,《宿迁新闻》栏目特别策划了系列报道,具体方案如下:
一、篇目安排
1、第一篇:工业篇
报道思路:拟分别从两个企业入手,报道宿豫打造百亿级产业和千亿级运河产业带。采访计划:
(1)某个百亿级产业中的企业负责人,访谈内容:企业发展前景;在宿豫同类企业集群发展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2)运河产业带的一个企业负责人,访谈内容:企业发展前景,沿运河对企业发展有什么作用。
(3)宿豫经济开发区负责人:谈开发区建设情况,打造千亿级运河产业带的意义、目前进展情况以及发展规划。
(4)发改或经贸部门负责人:打造百亿级产业的进展情况和发展规划。
2、第二篇:新型工业化和企业上市篇
报道思路:从一家已经上市企业和待上市企业入手,报道宿豫全力推进企业上市的成就和远景。
采访计划:
(1)某个已经上市企业负责人,采访内容:企业上市对企业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上市过程中政府帮办服务的细节和故事。
(2)某个正在准备上市的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负责人,采访内容:政府在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和上市的过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谈一些细节和故事。
(3)政府企业上市部门负责人:推进企业上市对本地经济发展有什么意义?在推进企业上市中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未来有什么打算。
(4)科技部门负责人: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方面有哪些措施,远景规划是什么。
3、第三篇:高效农业篇
报道思路:从产业链的起点和终点入手,报道宿豫打造肉鸡产业和高效农业。
采访计划:
(1)某个肉鸡孵化厂负责人,采访内容:小鸡的销路如何?有没有保障?有扩大的计划吗?
(2)某个肉鸡养殖场负责人,采访内容:肉鸡养殖效益怎么样?厂家有兜底价格吗?有没有这方面的故事。
(3)肉鸡加工企业负责人,采访内容:宿豫的肉鸡养殖能够满足企业需要吗?企业采取了什么样的方式和养殖户取得共赢?企业有什么发展计划?
(4)农业部门负责人,采访内容:宿豫打造肉鸡产业的规划,高效农业发展的现状和远景目标。
4、第四篇:城市建设篇
报道思路:通过宿豫城市发展“四大战略”和打造“东部新城”,报道宿豫城市建设发展成就。
采访计划:
(1)某个城建项目(如财富广场)负责人:项目建设进度如何?建成后将有什么效果。
(2)东部新城某个项目(如文化公园)负责人:项目的概况;建成后有哪些功能,有什么效果。
(3)东部新城建设负责人:东部新城的规划初衷,在宿豫城区中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建成时间和建成后对宿豫城市发展的意义。
(4)住建局负责人:四大战略的主要主要内容,为什么要提出四大战略,实施四大战略对宿豫城市发展的影响。
5、第五篇:文化建设篇
报道思路:从某个民俗文化表演现场切入,通过宿豫六大文化的打造,报道宿豫区文化事业风生水起。
采访计划:
(1)某个民俗文化遗产传承人:得到政府什么样的政策,使得这项民俗文化传承下来。
(2)观众:观看民俗表演的感受。
(3)项羽文化研究会负责人:宿豫发扬项羽文化的意义,目前有什么成果,下一步如何打造项羽文化。
(4)文化部门负责人:打造六大文化的意义,政府为文化事业出台了哪些政策?最具代表性的措施是什么?
6、第六篇:民生篇
主要内容:通过某个社会管理创新点切入,反映宿豫社会管理创新给群众带来的好处,报道宿豫打造民生工程的成果。
采访计划:
某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群众正在接受调解。
(1)群众:有服务中心,群众感受。
(2)服务中心负责人:采取了哪些措施,形成更加便捷、高效的社会管理服务模式。某维权中心帮助群众维权
(3)群众:有维权中心,群众有事知道找谁解决了。
(4)某维权中心负责人:成立以来,帮助群众解决了多少问题,有什么工作打算。
(5)宿豫区社会管理创新负责人:宿豫创新社会管理的思路,想最终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7、第七篇:访谈篇
二、报道方式
每个篇目选取最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示范性的现场切入,切口越小越好,从不同角度报道该篇目的主题。整个采访活动要突出宿豫在发展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发展特点,发展经验、发展成果,发展方向。要突出记者现场解说,现场转场,现场点评,凸显深度,彰显力度,每条新闻时间4-5分钟。
三、采访安排
计划从2012年6月上旬起开始派出由杨剑、吴兆刚组成的特别采访报道小组,赴宿豫进行前期采访,为期10天。期间要加强与宿豫台的合作。采访要见缝插针,以最短的时间,出最佳的效果。
四、报道安排:
1、制作宣传片花和挂角,对系列报道进行精心的包装。分别在播出前期和播出期间进行集中宣传。
2、建议记者拿出采访提纲,由宿豫宣传部协调采访事宜。
3、计划于2012年6月下旬安排播出,按照顺序连续推出。
宿迁市广播电视总台新闻宣传中心
2012年5月31日
第二篇:全面小康方案
关于
全面小康创建工作组织 的实施方案
为扎实推进我镇全面小康创建工作,确保真正建成一个不含水分、实实在在、群众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全面小康社会,镇小康办根据重点抓好任务落实、统计监测、达标攻坚等工作。主要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及目标任务
紧紧围绕省、市、县的决策部署,按照统筹协调、分类指导、因地制宜、整镇推进的原则,以村为单位、户为基础,全面开展同步小康创建活动,确保2019年全面建成一个不含水分、群众幸福、老百姓认可的全面小康社会。到2020年,全镇实现人均生产总值32000元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00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000元以上,城乡居民生活更加殷实宽裕,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发展瓶颈制约基本解决,科学发展能力显著提升,社会就业充分,保障体系健全,群众满意幸福,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95%以上,人民群众认可度达80%以上,确保全面小康指标全部达到县委制定的标准。
二、工作重点及主要任务
1.搞好调查摸底。镇小康创建办根据全省、市、县小康指标统计监测体系要求,组织对我镇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进行调查摸底,为制定具体工作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2.制定行动计划。根据各项指标认定的实现程度,结合小康指标体系标准值,针对性地制定具体推进工作目标和措施,并及时与县委县政府签定工作责任状。
3.做好统计监测。镇全面小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按照“依法统计、分级负责、部门把关、统计综合”和“谁出数、谁负责”的原则,指导各村及镇相关单位开展统计监测工作,完善工作目标任务。各村按照“定指标、定工作、定人员、定时限、定要求、定奖惩”的“六定”项目化管理方式,对统计监测指标进行责任分解落实,明确进度,动态管理,按每半年和形成监测报告,确保创建指标达标。
4.搞好督查指导。各村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主动抓好工作指导和指标监测。镇全面小康办牵头,每半年对各乡镇全面小康创建活动开展专项督查,适时开展常规督查,经常开展工作指导;根据省、市全面小康办统一发布的统计监测数据,适时召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会,准确把握全面小康创建进程,对已达指标进行巩固提升,对可达指标进行补短补缺,对滞后指标进行集中攻坚。各乡镇、镇直相关部门要认真做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档案资料规范化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小康基础台账。
5.开展认可调查。镇小康创建办要按照小康创建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开展多轮次、多层次的小康知晓率和认可度调查,了解人民群众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见和建议。
6.抓好示范带动。根据《。。全面小康创建示范乡镇和示范村(社区)的统计监测指标体系》,认真对照进行全面自查,凡符合条件的,可向县全面小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提交申请验收报告。到2016年,全镇要建成3个同步小康创建示范村。鼓励各村增比进位、突破赶超,通过样板示范和榜样力量充分激发各方面的建设热情,在全镇上下形成争创一流、整体推进的全面小康创建氛围。
7.达标验收阶段(2018年—2020年)。重点抓好对照检查、达标申报、考评认定、巩固提升等工作。镇全面小康办指导创建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年,按照《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以镇为单位开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工作的通知》(黔党办发„2012‟35号)要求,认真开展对照检查,做好达标申报和初评工作,迎接省、市的达标认定验收。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开展全面小康创建活动,意义重大,任务繁重,必须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村与镇直各部门间的高效协调配合。镇党委政府对各村全面小康创建活动进行调度,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人民政府镇长以及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镇直各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全面小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全面小康建设办公室,负责全面小康创建活动的协调推进、督查考核、进程监测、宣传普及、达标申报等工作。
(二)强化责任落实。镇全面小康办制定全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方案、专项工作经费管理办法等工作细则;做好全面小康创建示范乡镇和示范村的统计监测指标体系;镇宣传统战做好宣传工作;镇纪检监察做好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督查工作。镇直相关部门结合实际,相互密切配合,确保全面小康创建活动各项工作责任落实。
(三)建立工作机制。建立健全镇、村两级联动,与省、市、县高效协调对接的创建工作制度。建立健全与“四在农家”创建、“四帮四促”、“帮一带一”等活动有机结合的创建帮扶制度,形成全镇上下联动、社会各界协同、全民广泛参与的全面小康创建合力。
(四)严格目标管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重点任务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和跟踪问效制度。镇全面小康办会同镇考核办,要将全面小康创建工作纳入对镇直相关部门、各乡镇的目标综合考核,建立科学有效的考评机制,按阶段对指标实施情况进行跟踪考核、科学评估,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予以通报批评。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对敷衍塞责、工作不力,影响全镇全面小康创建进程的进行责任追究,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第三篇:宿豫职教中心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
宿豫职教中心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
(试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我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一种有效途径,是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重要内容。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工作,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精神和劳动保障部关于“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视频会议精神。规范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促进其顺利运行,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管理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旨在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可以有多种形式,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开展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实行校、系二级管理,学校负责审核、检查和重大问题的处理,系部负责具体的实施和管理工作。
1、成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领导小组。
各系部根据专业教学的需求,寻求能实施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合作单位。由系部与合作单位相关人员共同参与成立领导小组,系主任及合作单位领导担任组长,成员由系部分管教学和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及合作单位相关人员组成。领导小组全面领导、组织、实施各专业合作培养的各项工作,督促、检查系部和企事业单位产学合作教育工作的实施完成情况,协调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2、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
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是我校实行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体制的重要内容。各系部要继续聘请企业、行业的专家、学者任校外专业指导委员,不断扩大校外专业指导委员的队伍。专业指导委员会主要要由行业主流企业的高级技术及管理人员和专业领域的专家组成,来自企业的人员应有较大部分。
各系应由系主任为第一责任人,精心组织、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在专业建设各个环节中的作用。特别是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规格、教学建设和改革等方面的顾问、咨询、信息交流等方面的作用,要邀请专业指导委员参与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的论证工作。此外还要发挥专业指导委员在合作培训、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引进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模式、学生毕业实习和就业等方面的作用,共同完成有具体内容的互惠双赢的合作项目,实现企业与学校的互利互助。
3、加强为企业对口培养人才的工作
产学结合既是一种教学形式,也是一种教育思想。产学结合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它主要反映了高职高专教育要以市场为导向,主动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教育理念。因此,为企业对口培养人才的工作,应从以下两方面开展:
(1)各系在专业设置和确定人才培养规格时,要广泛开展社会调研,了解企业、行业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信息以及对人才培养规格的意见,进行专业论证时要广泛邀请校外专业指导委员参加。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开设新专业、改造老专业的意见,同时要根据企业用人岗位的职业要求,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主动为企业培养人才提供优质的服务。同时各系要积极与企业联系,开拓毕业实习基地和学生就业接收单位,主动向企业输送对口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2)各系还要主动与企业、政府等部门联系,开展“订单式”的以非学历教育为主的培训业务,充分利用学校的师资、教学条件等为企业培训在职人员,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技能和管理能力。
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的设计
1.总体设计原则: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模式,体现以技术应用为主体的教学特色,形成教学、生产相结合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以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为体制基础,以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平台,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改革为关键。本着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提高专业建设质量和有利于提高教学管理效率,体现一个公共技术平台(即公共学习领域、公共选修学习领域和素质拓展领域)与多个专业方向(即专业一般学习领域课程、专业综合学习领域课程和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本着能反映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反映专业特色建设要求和反映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体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模块化课程;本着课程教学、实验教学合一,产学结合落实校内实训和校企合作落实校外顶岗实习,构建相对独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本着必修选修课相结合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方案制订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以有利于教学管理,构建基于弹性学制的学分制模式下的培养计划。
2.课程体系结构及课程设置的原则和依据。基于专业群规划与设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结构应有五部分组成:
(1)公共学习领域课程。这一学习领域课程应使学生尽可能在人文素质、职业素质、思想道德、数理基础、外语交流及学习能力等方面打好一定的基础。
(2)专业一般学习领域课程。该学习领域课程应能为各专业方向学生构筑一个基础理论较为宽广、核心技能要求明确,能为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与迁移提供良好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综合性核心课程及核心技能实训模块。
(3)专业综合学习领域课程。该学习领域课程直接反映高职高专教育的职业特征,具有明确职业价值取向,以能力本位和就业导向为目标的教育教学内容。它是具有“准订单”性质、灵活开放的课程和实训实习模块。
(4)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这是为拓展学生的谋生范围提供其就业(第一次)所需的岗位技能与基本专业知识,能够灵活适应市场(企业)的需求,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设置应紧密贴合市场与企业需求,依托专业指导委员会,根据对应岗位(群)应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所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要素和要求,构建方向课程模块。
(5)公共选修学习领域。公共选修学习领域课程全校开设40-60门,按文学、体育与艺术、哲学与心理学、社会科学、数学与自然科学五个模块设置,要求所有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至少选修4个学分。
3.注重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为了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要求学生不但具备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而且具备交流、创新、创业和组织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还要重视学生共性提高与个性发展,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过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共性的东西,个性常常被忽略。实际上,个性是最重要的,其核心东西是思想的独立性,能够进行独立的思考,不盲从权威。所以,从根本上说,创新首先要有自由的思想作为前提和基本条件,培养个性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和自由的思考能力。为了拓宽学生选择空间,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实行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给学生较大选择空间,因材施教。
对公共选修学习领域课程、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和素质拓展领域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爱好进行选择。公共选修学习领域课程及素质拓展领域项目实行在全校范围内打通,鼓励学生跨专业选课,搭建合理的知识平台。
4、配套的改革措施
(1)制订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符的课程教学标准。课程教学标准是规范一门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它是联系人才培养方案与课堂教学的中间桥梁,课程教学标准对教师的教学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因此,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与之相符的课程教学标准是落实课程改革思想、教育观念的关键环节。编制课程教学标准时,应将企业真实任务对职业能力的要求纳入其中,把职业素养的培养融入专业课程中。对教学目标的叙写应以职业能力来描述,而不是掌握知识程度的描述;教学内容的选取范围、教学组织的顺序应基于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的分析;教学内容陈述的方式应以工作任务或工作项目的形式来叙写,尽可能地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中去理解每一个工作任务。(2)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传统的“学科本位”课程观,采用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能力本位”课程观。课程体系的构建应根据本专业目标岗位的实际需要,综合各岗位的工作任务、内容、职责等要求,由企业专家组主导起草《岗位职业标准》;在分析职业岗位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的基础上,将学科体系的课程内容进行解构,按工作过程中的行动体系选择、序化课程内容,通过理出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并归纳出行动领域;由行动领域并基于真实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学习领域)。
(3)课程设置体现“三通一渗透”的原则,即公共学习领域课程打通,各专业素质拓展领域课程按专业大类打通,第6学期各专业一律进行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领域的课程(公共关系、美育与音乐美术鉴赏、应用文写作)要向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渗透。(4)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与课程体系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体系,突出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结合,在教学设计中将课堂与实习地点相统一,采用“教、学、做合一”的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真正转变以课堂、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模式。
三、其他
1.由学校教务处组织相关人员,不定期地对校企合作企业的组织管理、教学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给出指导意见。通过学生评价的形式,对企业和兼职教师进行综合考评。根据学校综合考核的情况,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企业或教师要及时整改,确实无法达到学校要求的经双方协商后予以解除。2.本方案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宿豫职教中心 2009年3月
第四篇:“精品民宿”策划方案
“精品民宿”策划方案
从乡村旅游当前的实际现状来看,数量庞大的“农家乐”队伍仍然占据了主导地位,其“品味低端、产品单
一、互动缺乏、消费力弱”等弊端已经暴露得十分明显。如何开发和 经营兼具高端品质、互动性强、消费力强的乡村旅游产品是每一个旅游管理者和经营者必须 考虑的问题。“精品民宿”作为一类新兴的旅游产品类型必将承担起这一任务。下面就如何发展“精品民宿”浅谈几点想法。
一、民宿的定义、发展历程及类型
民宿是指利用自用住宅空闲房间,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提供旅客乡野生活之住宿处所。
从历史上看,民宿的最早发展源起日本。最早开始大规模发展民宿的地区是台湾的垦丁国家公园,时间约在1981年左右,当初是为了解决住宿不足的问题而发展起来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商业经济的发展,思维活跃的先驱者则利用家庭闲置的住房挂起民宿的招牌,或直接到饭店门口、车站等地招揽游客,从此民宿行业逐渐兴起。在国内,民宿这一产业也早有发展,只是因旅游饭店的过分强势而掩盖和压制了民宿这一产业类型的发展。当前,在越来越多的群体追寻“简约、自然、个性、隐逸”的特殊要求下,民宿作为一类特殊的产业被慢慢开发和利用。
从“精品民宿”产业的实际类型来看,大致可以分为集群式专业化经营民宿和散户型精品民宿两大类。集群式专业经营民宿投资相对较大,经营理念、管理制度、服务程序相对比较规范,精细化程度比较高,但和散户型精品民宿相比缺少乡间田野,返璞归真的农林气息,如隐若于杭州市灵隐景区内的安缦法云酒店可认定为集群式专业化经营民宿。而德清三九坞的民间精品民宿和杭州市西湖景区范围内的“隐居西湖”就属于散户型精品民宿。
二、现代精品民宿蕴含的鲜明特点
(一)经营理念趋向于隐逸,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天人合一,润物无声的效果。随着民宿业态的发展,在经营和管理模式上有集群式专业管理和散户型自主经营两类。从经营的理念上来看,精品民宿都追求崇尚自然、追寻记忆、返璞归真、超凡脱俗这一意境。
(二)对外部自然资源的依托是发展精品民宿的基本前提和条件。从民宿的定义上,我们可以看出精品民宿的第一个显著特性,那就是利用原有村民的闲置空房,挖掘周边可利用自然资源,营造独特的生活意境。第二个显著的特征是绝大部分精品民宿有效地依托和利用景区资源,使民宿为旅客提供的居留空间得到有效而合理的延展。
(三)特有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让旅客轻松自在。“管家式服务”、“VIP接待”、“亲情式服务”在这里已经显然不再采用。为营造轻松、自在、无干扰的服务,精品民宿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打造。一是服务人员的服饰,统一着轻松生活服装;二是从员工的服务上,改变常规旅游饭店“五米起立、三米微笑、一米问好”的有声服务,全力营造一种“由你作主”的氛围。
三、民宿发展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把握发展方向,将“精品民宿”作为提升乡村旅游发展的重点。“精品民宿”必将成为引导乡村旅游发展的精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一是由于“精品民宿”在建设和开发之初选址的时候,大多选择能反映当地历史风貌、人文历史、自然风光的地域,并且通过“精品民宿”的建设和发展这些资源可以得到良好的保护,对特色领域的传承上起着很好的作用。二是“精品民宿”将更好地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从当前武义现有的六个“旅游特色村”经营状况来看,对地方经济和百姓致富的带动作用并不强,按照“四统一”的要求政府指导价为60元每人每人,包含一宿二正餐一早餐,刨去经营成本,利润的空间所剩无几。而“精品民宿”在少而精的思想引导下,通过提供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从产品的品质、人力资源的节约、当地农产品的销售等等渠道提升的旅游附加值是农家乐无法比较的。三是“精品民宿”将是一个对外宣传的有效“窗口”。
(二)推行政策实施,科学规划“精品民宿”发展的重点区域。一是政府应在土地使用政策的处理、政策扶持的执行、当地住民民风的教育和培养、基础设施的改造、沿线村容村貌的整治等方面下功夫,为“精品民宿”的开发和建设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二是对可利用资源的保护和选择。武义县如南部地区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周边家开发具有畲乡风情特色的“精品民宿”,县城周边则适宜发展具有温泉文化的“精品民宿”。但随着下山脱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前进,发展“精品民宿”的固有资源正日益遭受自然和人为的破坏,对资源的保护和维护是政府部门必须引起重视的一个突出问题。三是在项目开发和建设之前必须进行前期的考察与调研,由相关职能部门组织人员对项目进行审定,从而有效地控制产业规模发展过快,造成“精品民宿”遍地开花,流于一般的现象出现。
(三)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全力引进品牌化、专业化连锁经营,带动武义“精品民宿”的发展。在武义“精品民宿”产业发展的前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当地投资商对“精品民宿”产业的认识不深、思路不清、经验不足、决心不大等现象。作为政府部门必须想方设法引进具有先进经验和理念的专业化团队,发挥其示范和引领作用,实现当地投资商的理念和经验的突破,从而引导民间资本融入旅游市场,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武义在保护好固有可利用资源的基础上,可以引进国际知名的安缦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国内酒店管理前十强“浙江开元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对县内下山脱贫整体搬迁的旧村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对周边环境资源好、可利用价值高的散居式农户闲置空房则可以引进“隐居西湖”、“裸心乡”等专业公司进行开发和利用。
(四)融合民俗风情特色,开发武义独具特色风格的“精品民宿”。民宿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产业类型,要求独具个性特色,与众不同,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在精品民宿中展现当地固有的民俗和风情,装修和装饰尽可能简约、复古,使空间的整体感觉显现当地纯朴的山乡风情。武义则可以利用温泉文化、畲族风情、陶渊明文化等特有的人文资源营造精品民宿的氛围。二是要注重突出精品民宿服务方式的培养和教育。如服务人员的服饰、服务语言、民俗演艺等方面都可以下功夫进行挖掘,甚至应该考虑民宿的名称根据旅客的预订进行随时而合理地更换。三是精品民宿的饮食安排必须进行全面的挖掘和培养,必须开发出具有当地浓郁特色的地方菜系,使用当地有机的食品原料进行独到的制作,让客人把当地的特色和味道带回家,同时提高了旅游产业的附加值。
第五篇:民宿的策划方案
民宿的策划方案
一. 民宿的发展历史
民宿的由来源于
从乡村旅游当前的实际现状来看,数量庞大的“农家乐”队伍仍然占据了主导地位,其“品味低端、产品单
一、互动缺乏、消费力弱”等弊端已经暴露得十分明显。如何开发和经营兼具高端品质、互动性强、消费力强的乡村旅游产品是每一个旅游管理者和经营者必须考虑的问题。“精品民宿”作为一类新兴的旅游产品类型必将承担起这一任务。下面就如何发展“精品民宿”浅谈自己几点不成熟的想法。
一、民宿的定义、发展历程及类型
民宿是指利用自用住宅空闲房间,结合当地人文、自然景观、生态、环境资源及农林渔牧生产活动,以家庭副业方式经营,提供旅客乡野生活之住宿处所。
从历史上看,民宿的最早发展源起日本。最早开始大规模发展民宿的地区是台湾的垦丁国家公园,时间约在1981年左右,当初是为了解决住宿不足的问题而发展起来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商业经济的发展,思维活跃的先驱者则利用家庭闲置的住房挂起民宿的招牌,或直接到饭店门口、车站等地招揽游客,从此民宿行业逐渐兴起。在国内,民宿这一产业也早有发展,只是因旅游饭店的过分强势而掩盖和压制了民宿这一产业类型的发展。当前,在越来越多的群体追寻“简约、自然、个性、隐逸”的特殊要求下,民宿作为一类特殊的产业被慢慢开发和利用。
从“精品民宿”产业的实际类型来看,大致可以分为集群式专业化经营民宿和散户型精品民宿两大类。集群式专业经营民宿投资相对较大,经营理念、管理制度、服务程序相对比较规范,精细化程度比较高,但和散户型精品民宿相比缺少乡间田野,返璞归真的农林气息,如隐若于杭州市灵隐景区内的安缦法云酒店可认定为集群式专业化经营民宿。而德清三九坞的民间精品民宿和杭州市西湖景区范围内的“隐居西湖”就属于散户型精品民宿。
二、现代精品民宿蕴含的鲜明特点
(一)经营理念趋向于隐逸,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天人合一,润物无声的效果。随着民宿业态的发展,在经营和管理模式上有集群式专业管理和散户型自主经营两类。从经营的理念上来看,精品民宿都追求崇尚自然、追寻记忆、返璞归真、超凡脱俗这一意境。
(二)对外部自然资源的依托是发展精品民宿的基本前提和条件。从民宿的定义上,我们可以看出精品民宿的第一个显著特性,那就是利用原有村民的闲置空房,挖掘周边可利用自然资源,营造独特的生活意境。第二个显著的特征是绝大部分精品民宿有效地依托和利用景区资源,使民宿为旅客提供的居留空间得到有效而合理的延展。
(三)特有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让旅客轻松自在。“管家式服务”、“VIP接待”、“亲情式服务”在这里已经显然不再采用。为营造轻松、自在、无干扰的服务,精品民宿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打造。一是服务人员的服饰,统一着轻松生活服装;二是从员工的服务上,改变常规旅游饭店“五米起立、三米微笑、一米问好”的有声服务,全力营造一种“由你作主”的氛围。
三、民宿发展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把握发展方向,将“精品民宿”作为提升乡村旅游发展的重点。“精品民宿”必将成为引导乡村旅游发展的精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一是由于“精品民宿”在建设和开发之初选址的时候,大多选择能反映当地历史风貌、人文历史、自然风光的地域,并且通过“精品民宿”的建设和发展这些资源可以得到良好的保护,对特色领域的传承上起着很好的作用。二是“精品民宿”将更好地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从当前武义现有的六个“旅游特色村”经营状况来看,对地方经济和百姓致富的带动作用并不强,按照“四统一”的要求政府指导价为60元每人每人,包含一宿二正餐一早餐,刨去经营成本,利润的空间所剩无几。而“精品民宿”在少而精的思想引导下,通过提供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从产品的品质、人力资源的节约、当地农产品的销售等等渠道提升的旅游附加值是农家乐无法比较的。三是“精品民宿”将是一个对外宣传的有效“窗口”。
(二)推行政策实施,科学规划“精品民宿”发展的重点区域。一是政府应在土地使用政策的处理、政策扶持的执行、当地住民民风的教育和培养、基础设施的改造、沿线村容村貌的整治等方面下功夫,为“精品民宿”的开发和建设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二是对可利用资源的保护和选择。武义县如南部地区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周边家开发具有畲乡风情特色的“精品民宿”,县城周边则适宜发展具有温泉文化的“精品民宿”。但随着下山脱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前进,发展“精品民宿”的固有资源正日益遭受自然和人为的破坏,对资源的保护和维护是政府部门必须引起重视的一个突出问题。三是在项目开发和建设之前必须进行前期的考察与调研,由相关职能部门组织人员对项目进行审定,从而有效地控制产业规模发展过快,造成“精品民宿”遍地开花,流于一般的现象出现。
(三)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全力引进品牌化、专业化连锁经营,带动武义“精品民宿”的发展。在武义“精品民宿”产业发展的前期,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当地投资商对“精品民宿”产业的认识不深、思路不清、经验不足、决心不大等现象。作为政府部门必须想方设法引进具有先进经验和理念的专业化团队,发挥其示范和引领作用,实现当地投资商的理念和经验的突破,从而引导民间资本融入旅游市场,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武义在保护好固有可利用资源的基础上,可以引进国际知名的安缦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国内酒店管理前十强“浙江开元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对县内下山脱贫整体搬迁的旧村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对周边环境资源好、可利用价值高的散居式农户闲置空房则可以引进“隐居西湖”、“裸心乡”等专业公司进行开发和利用。
(四)融合民俗风情特色,开发武义独具特色风格的“精品民宿”。民宿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产业类型,要求独具个性特色,与众不同,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在精品民宿中展现当地固有的民俗和风情,装修和装饰尽可能简约、复古,使空间的整体感觉显现当地纯朴的山乡风情。武义则可以利用温泉文化、畲族风情、陶渊明文化等特有的人文资源营造精品民宿的氛围。二是要注重突出精品民宿服务方式的培养和教育。如服务人员的服饰、服务语言、民俗演艺等方面都可以下功夫进行挖掘,甚至应该考虑民宿的名称根据旅客的预订进行随时而合理地更换。三是精品民宿的饮食安排必须进行全面的挖掘和培养,必须开发出具有当地浓郁特色的地方菜系,使用当地有机的食品原料进行独到的制作,让客人把当地的特色和味道带回家,同时提高了旅游产业的附加值。(本文作者系武义县旅游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