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松学校区级课题《中小学教育教学精细化管理的实践研究》
古松学校区级课题《中小学教育教学精细化管理的实践研究》结题
研讨活动方案
为确保区级课题《中小学教育教学精细化管理的实践研究》结题工作的规范、有序、高质量进行,根据松江区教师进修学院科研部关于课题结题工作的相关要求,拟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结题为契机,全面审视和总结区级课题研究的过程和经验,提炼、应用、推广课题研究成果,以进一步发挥教育科研对促进学校教育发展、学校发展和师生发展的作用,并为学校教育科研的进一步繁荣、课题研究工作的进一步优质化创设条件、夯实基础。
二、活动时间:2012年4月12日12:55—15:30
三、活动地点:古松学校
五、会议资料
1、《中小学教育教学精细化管理的实践研究》课题汇编;
2、校刊《古松吟风》2012年总第4期教学精细化管理专辑;
3、作文教学教案及说课资料。
教师进修学院科研部
古松学校
2012年4月12日
附:《中小学教育教学精细化管理的实践研究》子课题文章一览
《中小学教育教学精细化管理的实践研究》一级子课题一览
《扁平化管理促进学校精细化管理的实效性实践研究》二级子课题及相关文章一览
《教学五环节校本研修的实践研究》二级子课题及相关文章一览
《学风班创建的实践与研究》二级子课题及相关文章一览
第二篇:精细化管理 中小学教学新实践
精细化管理 中小学教学新实践
作者:
发布于:2005-08-02 12:30:30
文字:【大】【中】【小】 摘要:
精细化管理 中小学教学新实践
对于中小学管理,是越细越好,还是越粗越好?作为企业的一种管理形式,精细化管理是否适合教育领域?在引入学校的过程中是全部照搬,还是部分借鉴?精细化是否意味着拒绝人性化?自2003年起,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敬仲镇教委着手中小学的精细化管理实践。两年来,管理进行得如何?实践的效果怎样?带着疑问,记者日前走访了该镇的8所中小学。――编者
走在敬仲镇的几所学校里,最明显的感受是,校园文化别具一格:自行车摆放得整整齐齐,学生着装统一规范,学生宿舍干净整洁,每块墙壁都在“说话”,每个雕塑均有着特别的涵义,每位师生都是一脸的阳光。虽然没有气派的大楼、大片的绿地、讲究的设施,但布局却十分和谐,透露出山东人的古朴与实在。如此井井有条的学校管理,让人不禁想起春秋时期齐国的贤相――管仲。
校园因精细化而和谐
敬仲一中的篮球场边,挂着一个白色小牌:卫生责任人初三(1)班崔清晨,班主任郑海云。对于这个差事,崔清晨可谓欣然受命:这里的卫生打扫结束之后,他还能从事自己最喜欢的运动。因为“近水楼台”的便利,在最近举行的区篮球比赛上,他和徐建峰、寇鹏飞等几个同学还打进了前三。实际上,班里的同学都有一块“责任田”,他们在精心照料自己那“一亩三分地”的同时,还可以充分地“为我所用”。
“以前,卫生都是由班级轮流负责打扫。但是总有粗心的学生,要么忘了,要么胡乱扫一气,以致校园环境不那么令人满意。”敬仲一中校长李太安告诉记者,作为精细化管理的一部分,卫生落实到个人后,学生会将责任区看成自己的家。经常去看看,收拾一下,不仅有利于卫生的长期保持,也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意识。
事事有人管,事事才有人做。在敬仲一中,类似卫生负责之类的制度还有很多,像宿舍长汇报制度、教师跑操制度、着装管理制度,等等。例如,在着装上,学生做课间操时戴白手套,整齐划一,横竖成行。为便于交流,每位教师都佩戴胸牌,上面有姓名、职位、任教学科等信息。在考勤方面,班级有考勤员,如果哪位同学没来上课,考勤员必须及时上报。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敬仲镇中心小学的墙壁上,挂满了一幅幅古诗配画,既装点了校园,也透射出优美的意境,学生则在这种潜移默化的熏染中,个个都有点儿诗人气质,随口能背出不少诗歌,给来校参观的客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敬仲中心小学校长徐福民说:“几年来从我校毕业的学生人均背诗300首,最多的达500首,这为学生的中学语文学习乃至终身发展打下了基础。”
在敬仲镇教委主任熊士英看来,教育办得好不好,不是看领导,而是看当地的老百姓是否满意。但是,什么样的管理才能让人满意?这就需要制订大的总体目标和精细的分项目标,使学校具备较好的硬件设施,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以及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他说,精细化管理主要是从细节入手,把每一件小事做好,特别是在后勤和总务方面。通过规范细节,使师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本着精细化管理的原则,敬仲镇教委首先致力于实现看得见、摸得着的管理目标,即把这些大目标分解成小部分,如让每盏电灯都能亮,让每台风扇都能转,让每块玻璃都不破,让每块瓷板都完好,让每个厕所都洁净,让每间教室都明亮,等等。通过做好细节工作,使校园环境焕然一新。
教学因精细化而精彩
上课时间还没到,所有的上课老师都已经站在教室门口,整理一下着装,理一理思路,酝酿一下情绪。铃声一响,教师便立刻走进教室,与学生一起步入学习的情境。有了充分的教学准备,少了维持秩序的程序,课堂更有效率了,学习效果更好了。作为教学精细化管理的一种,“候课”已经成为敬仲镇所有学校教师的教学习惯。
据敬仲二中校长王志同介绍,教学管理精细化主要是教学常规的精细化,包括教师基本功、三字一画、备课、作业批改等。在他看来,现在学校对教师的要求不是过于严格,而是过于宽松了。一些教师之所以基本功不过关,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外在监督和内在激励机制。而实行教学上的精细化管理,对教师的基本功训练、如何备课等具体教学环节提出要求,无论是对年轻教师尽快成长,还是年长教师改变传统观念,都有着积极意义。同时,这对课程改革也起着推动作用,因为新课改理念提倡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如果老师的素质不过关,这一切都无从谈及。
在敬仲二中,记者听了一节初三物理课《简单机械》。主讲老师闫纪钊在授课过程中,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学生学习兴致非常高,因为激发得当,他们还有不少创造性发挥。闫纪钊告诉记者,课该怎么备、怎么讲,哪些地方要遵从教案,哪些地方可以有所发挥,即体现一定的个性化,学校都有具体的要求和指导。譬如,对于学科知识的关键点、重要内容等,在小组学习或集体备课时,均有所强调,这对教师的成长帮助很大,非常有利于年轻教师的成长。
“精细化管理首先体现的是规范化,而规范化带来的则是高效率。这里的高效率不仅指总务管理的高效率,还包括备课、课堂教学、批改作业、教科研等在内的高效率。”熊士英说,如果说总务、后勤等方面的精细化是为了创造育人环境,那么教学上的精细化则是为了知识育人,而这对于孩子来说更为重要。另外,教学精细化还表现在为教学服务上,即从内在制度层面上,构建一种管理的快速反应体系,对管理中出现的较复杂的问题,在第一时间妥善解决。例如有一次,敬仲二中某班的网络出现了故障,会影响到下午的信息技术课,班主任把这一问题报告了教导处后,教导主任立即通知学校微机管理员,并限时修好,否则要向教导处说明原因。结果,微机管理员中午只用10分钟就使网络恢复了正常,确保了下午的信息技术课。
由此可以看出,管理上的精细化不仅节约了投入成本,而且增强了师生的责任意识,无形中促成其良好习惯的养成,进而形成一种带动学校良性发展的健康机制。而一旦所有的日常管理都成为自主习惯,自然就减少了非制度化管理所必需的人为监控,这无疑从根本上节约了学校的资源。
管理层次因精细化而提升
对于中小学管理,是越细越好,还是越粗越好?作为企业的一种管理形式,精细化管理是否适合教育领域?在引入学校的过程中是全部照搬,还是部分借鉴?精细化是否意味着拒绝人性化?敬仲镇教委对此进行了探索。
熊士英告诉记者,在实施精细化管理之初,敬仲镇教委曾提出,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每节课讲授的时间,中学不能超过25分钟,小学不能超过20分钟。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现这个规定限制了教师教学个性的发挥,因为教无定法,课堂讲授时间的长短应视学生的接受水平和具体教学内容而定,不能一刀切。于是,镇教委及时地做出矫正:对于一些教学方法,只做提倡,而不做硬性的规定。
与企业管理不同,学校管理主要是以人为核心的管理,是以每位教师充分发挥自主性与创造性为前提的管理活动。在学校管理中,哪些可以精细化,哪些需要人性化,需要在实践中去理解和把握。精细化意味着刚性,而人性化则意味着柔性,这二者是矛盾的,还是统一的?似乎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找到答案。
“精细化与人性化是辨证统一的,没有制度为基础的人性化是没有底线的人性化,无异于放任自流,听之任之”。熊士英认为,治乱必用重典,在制度建立之初,在一定程度上,人性化应服从制度化,此时若过分考虑人性化,精细化的制度有可能根本无法建立起来,树立其应有的权威。精细化在实施之初,更多的是一种规范与引导。久而久之,约束之下的行为就会变成一种习惯,这时精细化管理的成本会降低,管理效率就会提高,此时人性化管理就应该日益彰显。目前,该镇正在进行精细化管理的阶段性总结,从校干到教师,人人写出总结体会,镇教委将择优分项编辑成册。
“精细化管理看上去很繁琐,对老师和学生要求得更高、更严,但从长远看却节省了师生的时间。”熊士英告诉记者,“需要指出的是,精细化管理并不是管理的最终目标,不过是规范化管理的一个延续。它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个性化管理,毕竟具有个性才是学校发展的必要条件,才是学校追求的终极目标。”
在精细化管理中,熊士英认为,“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结果。目前,敬仲镇的8所中小学,其中两所中学被评为山东省规范化学校,5所小学被评为淄博市规范化学校,1所小学被评为临淄区规范化学校。实现这个目标,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精细化管理。但要实现更高层次的发展,使每个学校都具有个性,仅仅出台一些制度还不够,要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激发全校师生的创造性。而实现这个目标,依然离不开精细化。
(摘自:中国教育报)
第三篇:中小学教师课题精细化指导研究
中小学教师课题精细化指导研究
李哉平金遂 陈彩堂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在教育走向内涵发展的今天,“教师成为研究者”已是必然的选择。但是,基层中小学教师科研能力与之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仍有不少教师对教育科学研究缺少清晰的认识,还不能有效地把握课题研究的实践操作。如找不到合适的切入口,不善于系统地进行课题设计,忽视开题论证,研究文本中术语使用不当,缺乏对资料的有效积累与深刻分析,不能很好地陈述研究过程、呈现研究成果,把课题研究与论文撰写相对立,等等。
据了解,这首先是因为“先天不足”,我国师范教育中课程设置明显偏重于“学科专业课程”,教师的职前基本上没有接受教育研究方面的系统训练。其次是因为“后天学习弱化”,传统的操作性教学曾经一统天下,教师在工作中往往容易忽视教育科研的理论学习,很难做到与科研实践相结合。由此导致现在的中小学教师严重缺乏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大多采取组织教师脱产进修、外加的在职培训等方式加以弥补。这些措施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研究水平,但也存在自身难以克服的两方面不足:一是在同一个时期内受益面不会太广;二是培训大多以课程的方式进行理论辅导,有可能导致教师在听课时觉得一切明了,做起来却无所适从。
由于中小学教育科研大多属于应用型研究,其目的主要不是为了对教育科学系统理论的形成做出贡献,而是为了指导教育实践的活动与改善自身的行为。再者课题研究更多属于实践性知识,“边干边学”是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基本特点,只有在“游泳”中才能学会“游泳”,教师对于课题研究的方法只有比照着学才容易掌握。因此,一线中小学教师迫切需要教育科研实践操作层面的具体指导,很有必要给予他们具备导航性能的实用技术的支持,这样可以少走弯路,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科研方法应用能力和科研效率。作为教育科研业务主管部门,我们有责任对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进行精细化的指导。同时教育科研指导管理的精细化,也是推进区域教育科研发展的重要手段。要把我们对教师科研指导管理的常规工作做得精致细密,需要创新;把创新成果又运用到日常教育科研指导管理实践中去,形成新的规范,必定能推动区域教育科研工作的进步、科研质量的提高和良好科研文化的形成。
二、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许多介绍教育研究方法的图书,为普及教育科研知识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因过于“理性”而不能很好地满足中小学教师的实际需要。如内容过于强调学术性和系统性,各种科研方法介绍欠通俗化,对一些易混淆的概念缺少辨析,操作路径的展示隐隐约约而不明晰,细节问题得不到关注而含糊不清,鲜有贴近中小学教师的可借鉴实例,等等。究其原因,可能与书籍的作者----大多数是大学教师,因缺乏中小学教育的实践体验,难以从中小学教师的视角出发通俗阐述有关。我们也查阅了十多年来有关教育科研管理与方法的期刊文章,虽不乏有具体化的材料,但比较零碎、分散,缺少系统阐述,也鲜有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的操作实例。因此,以一线教师的视角,重新审视课题研究的操作路径与应用策略,形成适合于中小学教师参照的技术线路,极为迫切。
同样,区域性课题规划研究自上而下的照搬较多,切合自身需要自下而上的系统研究较少,也迫切需要从经验中提炼。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 “精细”指“精致细密”。本课题所说的“精细化指导”,是指尽量结合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具体案例进行简明的阐释,把着力点放在具体的操作程序和应用策略的说明上,并适当提醒应把握的原则和需要注意的问题,要让中小学教师看得懂、用得上、见效果。
课题研究内容按课题研究基本过程、基本方法路径梳理、课题实践操作技能、区域性课题规划等方面展开研究。尽管按以上四个方面展开研究内容不尽完善,有交叉,但便于有重点加以阐述。
⒈课题研究基本过程
每个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都有一个基本过程,经过我们整理得如图所示。可按图中的操作流程,把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分为“选择课题→设计方案→开题论证→搜集资料→处理资料→撰写报告→炼制论文”七个活动环节。这些环节从整体上讲是连续的,但也可根据具体研究需要而重叠、重复或交叉。我们拟就课题研究基本过程的每个环节的操作路径和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如⑴在问题与课题概念辨析的基础上,按问题来源、问题取舍、主题提炼和名称确定等程序来选定课题;⑵在理清课题研究方案构成元素以及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揭示课题研究方案设计应把握的操作策略;⑶再认识课题开题论证的功能,怎样有效地组织开题工作以及写好开题报告;⑷怎样搜集与处理教育研究资料,按搜索、积累、筛选、分类、汇总、分析依次展开;⑸从结题方式、研究报告结构与生成路径、撰写研究报告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揭示研究报告的生成;⑹在比较课题报告与期刊论文特点的基础上,如何把课题报告转化为期刊论文。
⒉基本方法路径梳理
每个课题研究在实施过程中都必须运用一种或几种方法。我们结合具体的课题实例,说明常用的各种科研基本方法的路径,如行动研究、经验总结、叙事研究、个案(例)研究、内容分析、统计分析等,便于一线教师课题实践时参照。
问卷调查法路径示例:明确目标→构建框架→选择题型→编制问题→撰拟导语→征询试测→考察定稿→组织实施→整理分析→形成报告[李哉平.如何进行教育问卷调查.教学与管理1999⑻]。
⒊课题实践操作技能
每个课题在研究过程都必须运用一些操作技能解决细节问题。我们从一线教师中搜集一些在课题实践中急需解决的普遍性问题进行探讨。比如:⑴在对资料进行科学分类的基础上,按照各种材料类型探讨从中提炼观点的策略;⑵受书法、美术教学规律的启发,探索初学课题研究者(新手)的“描红”、“临摹”学习规律;⑶把课题题目分解细化成可操作的若干问题是课题设计的关键,怎么让教师学会有效地分解细化研究问题;⑷从一线教师中搜集易混淆的概念,进行辨析,力求做到通俗化;⑸怎样指导教师把握好自身的科研定位与专业发展规划;⑹各种课题研究文本(申报方案、实施方案、结题报告、期刊论文)的比较;⑺课题点评艺术的总结,等等。而这些恰恰是许多介绍教育研究方法图书中所不多见的。
⒋区域性课题规划
区域内课题研究必须统筹管理。我们考虑对以下问题进行研究:⑴如何制定区域课题指南;⑵市(地)、县级课题的前期论证与立项评审;⑶怎样协调和整合学校龙头课题和教师个人课题;⑷课题群的组织策划和管理方式;⑸一线教师小课题研究的特殊管理;⑹教育科研课题档案的生态化管理;⑺课题成果的评价与推广;⑻区域教育科研基地建设问题;⑼中小学教育科研伦理道德建设;⑽区域教育科研文化建设。
我们采取先易后难的方式,思考成熟了什么,就先解决什么,形成系列论文,待各部分理清后再从整体上进行协调总成研究报告,如条件可能综合成专著出版。如能做到以一个案例全程贯彻到底来说明课题研究操作全过程,以区域个案系统阐释科研管理的方式方法,则是对课题研究最佳境界的追求。我们的研究目标是:⑴通过系统梳理与挖掘,为广大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提供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实用性的鲜明的思维线路与导航技术;⑵为使中小学教师更好地理解其中的课题研究细节,更快地应用于具体的课题研究实践中,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科研效率;⑶把对教师研究过程与方法的指导转化为对他们研究品质提升的促进,以期他们以研究的风格对待工作;⑷重新审视教育科研方法,深化对课题研究有关规律性的认识,提高自身的课题研究管理与指导水平,并为教育科研管理积累实践经验;⑸从课题管理实践中提炼区域课题规划管理的创新性经验和方法。
四、研究已有一些初期研究成果
我们已经完成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08研究课题《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技术线路的探索》(编号SC291)的研究任务,形成了4.5万字的研究报告。该项课题研究,把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分为“选择课题→设计方案→开题论证→搜集资料→处理资料→撰写报告→炼制论文”七个活动环节,并就每个环节的操作路径、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梳理出一条较明晰的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技术线路,有效解决了一些困扰着中小学教师的细节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实用性。
该课题研究所形成的7篇论文,全部在正式刊物上发表。如《教育科学课题结题与研究报告的生成》[教学与管理.2007⑿],《教育研究资料的搜集与处理》[教学与管理.2008⑷],《从教育问题的生成到研究课题的确定》[教学与管理.2008⑻],《课题研究文本中常见术语释义》[基础教育研究.2008⑻],《如何从课题报告中炼制期刊论文》[教育理论与实践B.2008⑿],《对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开题论证的再思考》[基础教育研究.2008⑿],《中小学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教学与管理.2009⑸]。
课题研究与培训实践同行。我们结合课题研究的成果,形成了《从课题确定到研究方案生成》、《研究资料.结题报告.期刊论文》、《漫谈教育科学课题及论文的酿制路径》、《漫谈教育教学论文的酿制》、《课题研究基本过程》、《教育随笔:让思考成为习惯》等系列课件,在台州市级骨干教师、课题负责人培训会上和部分中小学校作过辅导讲座。由于这一辅导贴近了一线教师的实践,大家普遍反映实在、实用、实效。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人员分工
⒈研究步骤
⑴准备阶段(××年底前):总结与反思省教科规划课题《中小学教师课题技术线路的研究》(编号SC291)的工作与成果;继续征集、梳理当前课题实践中急需解决的一些普遍性问题;撰写本课题研究申报方案,并做好其前期论证工作。
⑵实施阶段(××年×月—××年×月):①结合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急需解决而感到疑难的实际问题,查阅相关文献和提炼总结教师在课题研究实践中解决方法的先进典型,继续探讨解决课题研究基本过程、基本方法、操作技能等有关问题的新方式,形成系统的具有哲理性、发展性、实用性的课题指导方案。②以××、××两地为试点,开展区域课题规划各项相关研究(如规划依据、目标、内容和实现方式等),探索区域教育科研的管理方法和科研文化建设。
⑶总结阶段(××年×--×月):形成系列论文、研究报告、专著。
⒉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采用经验总结法、文献分析法和行动研究法。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中小学校不仅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科研成果,而且创造了一些鲜活的研究经验和管理方法。我们试图结合区域的课题管理与指导实践,加以总结提炼。另外,广泛阅读文献,并从文献资料中吸纳精华,为我所用。同时把我们的成果及时运用于课题管理与指导实践,通过面对面研讨、专题报告、网络平台交流等形式与学校、教师沟通,根据他们的反应逐步调整、修订、完善,直到形成被他们认可、乐于借鉴的科研成果。
⒊人员分工(略)
六、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各课题组成员自身条件与个性分析(略)
课题组所有成员都有中小学教育教学和管理的经历以及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管理与指导的经验,具有较高的教育科研方法涵养,这为开展本课题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课题组主要成员现在直接从事中小学教师课题研究的管理与指导工作,清楚地了解区域当前中小学教师从事科研的现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有着深切的感受与感悟。我们完全可以凭借自己“摸着石头过河”的经历和岗位优势,开展中小学教师课题精细化指导的研究与实践,而出成效。
第四篇: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与研究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与研究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与研究》是我校于2008年申报并被 桐乡市教育科研规划办批准立项的市级规划课题,2年来,学校课题组在有关专 家的指导下,依靠课题组教师的积极参与并开展实践和研究,现在已初步完成预 定研究目标,课题组特将本课题研究情况作一阐述,希有关专家和同行不吝指教。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与西方社会上百年发展、完善的过程相比,我国面临的社会转型可称得上“压缩饼干”。以极其浓缩的形式,把社会转型中 的各种社会问题几乎是同时呈现出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道德冲撞和文化价值观 的冲突。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东方文化与西方文明等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必然冲击学校德育工作,使得道德实践的主体一一青少年学生产生了困惑与迷惘。
新世纪给我们带来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使学校德育处在一个完全开放的社会 环境中,“空洞说教”的德育工作已经不适合当今的形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接受信息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选择性大大增强,学生知识的来源、经验的获 得、观念的确立将更多地来自于“开放式”的信息社会。网络资源中各种不同的文 化观、道德观、利益观、价值观,人际关系的是与非、大众传播内容的善与恶、美与丑,不可避免地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学校无法把这些影响拒于门外。这些状况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纪律观念普遍比较淡薄,上课迟到、早退、交头接耳、打架、吸烟等现象时有发生;行为习惯较差,不注意环境卫生、语言不文明等问 题比较突出;学习目的性不强,厌学、混学和逃学情况比较明显;自控能力较差,违纪一一教育一违纪一一再教育一„...的情况反复出现,而且在个别学生身 上出现的周期较短;逆反心理相对较强,个别学生对老师有抵触情绪,甚至对立,致使教育的实效性大大减弱。
如何应对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的变化?如何应对信息化社会 的负面影响对学校带来的冲击?在中等职业学校,光靠学校行政和班主任队伍是 无法做好工作的,传统的德育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今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如 何拓展和提升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水平,如何有效地贯彻落实未成年人思 想道德建设工作,确实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当中面临的十分迫切和重要的理论与实践的课题。
二、课题的界定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它是源于发达国家(日本20世纪50年 代)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 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 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 要目标的管理方式。现代管理学认为,科学化管理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 规范化,第二层次是精细化,第三个层次是个性化。我们认为,精细化管理就是 落实管理责任,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它要求每 一个人都要到位、尽职,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对工作负责,对岗位负责,人 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
在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实施精细化管理,是把德育工作的各个环节精细化,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设定岗位,落实岗位负责人,明确岗位职责,做到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做到事事有人管,处处有人管,时时有人管。本课题的研究旨在通 过
对班级管理、寝室管理、德育导师制、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违纪学生的处理 和转化教育等几个方面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三、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德育工作精细化管理的探索与研究,找到一个适合中职学校的德育管理 的模式,进一步拓展和提升新时期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水平,有效地贯彻落 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特别是在班级管理、寝室管理、德育导师制、曰 常行为规范的管理、违纪学生的处理和转化教育等几个方面的探索与研究,推动 各班班集体的形成和加固;充分发挥寝室德育导师的作用,促进学校宿管工作和 减少学生违纪率与流生率;积极营造卫生、文明、有序、守纪、和谐的校园环境; 形成一个有效的机制,尽量减少学生的违纪率特别是二次违纪率,避免出现违法 犯罪事件。
四、课题研究实施途径和主要内容
为了实现课题研究目标,课题组在二年多时间里通过下列几个途径开展研究 与实践工作:
(一)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认识,传授精细管理理念和知识
精细管理是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在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实施精细化管理,要 求做到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做到事事有人管,处处有人管,时时有人管,这项 工作就需要全体教师的参与。学校将实施精细化管理列入学校的工作思路和工作 计划,并作为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内容。学校通过教职工大 会、班主任会议、班主任培训等向教师传授精细管理理念和知识,提高全体教师 的思想认识,为本课题的顺利开展营造氛围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二)实施途径和主要内容
1、德育主题化框架的构建研究。
德育主题化,是指利用主题教育周、主题教育月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可 以使德育工作细化到每一个阶段和每一个主题。
德育主题化框架的建立,可以使学校教育更加规范、有序、科学、合理;可 以更快地在全校营造出一种教育氛围,让每一个学生浸在这种氛围中,不自觉地 接受这无形的教育;可以使学生更快地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参加主题教育,从 而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课题组对构建德育主题化框架的探索,按以下步骤进行:首先是德育主题选 取(比如:自信心教育、成功教育、诚信教育、责任教育、感恩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等等〉。其次是德育主题的学年规划。2009安排为:2月份开展行 为规范教育主题月活动、3月份开展安全教育主题月活动、4月份开展传统美德教育主题月活动、5月份开展法制教育主题月活动、6月份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主 题月活动、9份月开展行为规范教育主题月活动、10月份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 神主题教育月活动、11月份开展环保与健康主题教育月活动、12月份与1月份 开展校园文化艺术主题月活动。第三是制定主题教育的方案,及组织实施。第四是活动的反馈和实效性的评价。
2、构建德育工作考核模式的研究。
德育工作的考核,是指学校对具体负责实施德育工作的集体〔比如专业部、班级、寝室、社团等〉和个人〈比如班主任、德育导师等)的各项工作开展情况 进行考核,促使各项工作的管理进一步到位和规范。
德育工作考核模式的建立,可以使各个职能集体〈比如专业部、班级、寝室等)和个人〔比如班主任、德育导师等)更加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可以更 好的引入竞争机制,形成良性的竞争环境;可以有利于各个职能集体和个人找出 存在问题,明确整改措施,从而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各个层次和各个方面更上一 个
台阶。
对构建德育工作考核模式研究和探索,课题组二年来做了以下几项工作:首 先是确定考核的层次、考核的方面、考核的时间。其次是各项考核可执行方案的 制定和落实;第三是各项考核的组织和实施,评比和激励;第四是情况的反馈、实效性的评价和制度的修改和完善。学校在2009年初制订专业部考核办法,学 生与管理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指标,每月对专业部进行考核,我校的班主任考核 从2007年开始,课题组根据班主任考核执行的情况和学校的实际,在2008年对 考核办法作了一定的修改。
3、构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模式的研究。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是指学校通过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值日教师的检查、执勤,文明示范班的道德体验、文明示范和检查,学生干部的自我管理和督查,以及班主任等的教育,规范和约束学生的日常行为,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引 导,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模式的构建,可以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提 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有效的载体,可以使校园秩序更加规范、有序。
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模式的研究,课题组首先从管理制度方面进行探 索,做到有法可依;其次是管理网络方面的探索,健全和拓展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的管理网络;第三是值日制度的探索,真正做到定岗、定人、定时、定职、定责; 第四是文明示范班制度的探索,让文明示范班既成为学生的一次道德体验,又成 为全校学生的文明示范;第五是学生干部,特别是学生会干部参与管理的探索。
4、构建校园文化框架的研究
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 群体文化,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 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健康的校 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对于校园文化建设,课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第一是培育校园文化的 元素(比如班团文化、寝室文化、社团文化、专业文化等、第二是搭建展示校 园
文化的平台〔比如大型文体活动、群体性活动等〉;第三是办好校园文化艺术 节、体育节、技能节等;第四是加强班团建设。比如社团建设,在校团委的组织 领导下,现有英华文学社、书画社、街舞社、心旅社、精武社、滑轮社等15个 校级学生社和肿剧组、象棋社、萌芽动漫社、猫儿社、魅力坊等近20个部级学 生社团,涉及了文艺类、公益类、学术类、体育类、计算机类等5大类别。
5、学生违纪的预防和教育机制的研究。(丄)建立预警机制预防学生违法违纪。①对有关学生进行重点了解,重点管理,重点教育。②各班、专业部每天掌 握学生到校、离校情况。③经常与学生家长进行联系,及时沟通,使家校一致,共同教育管理学生。④畅通信息渠道,掌握学生动态;⑤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工作,避免发生心理问题学生的过激行为,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或初始阶段。(之)建立违纪学生的处理机制,快速、有效地处理违纪违法事件。
组织和实施德育导师制,加强问题学生的教育和转化。2009年开始,我校在男生寝室实施寝室导师制,一年多来,课题组关注实施情况,不断完善规 章制度,所取得作用与成果日益显现。
五、阶段性研究成果
1、初步探索德育主题化框架。学校从2009年开始,每月按计划开展主题教 育月活动,现己形成制度,列入学校一周工作重点。2009年撰写的《中职学校 德育主题月活动》一文,被评为桐乡市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学校德育成果一一中职学校德育主题月活动,被中国教育学会评为优秀成果奖。
2、基本形成德育工作考核模式。我校德育工作考核有:(丨)专业部月考核。由政教处、保卫处、校团委组织每月对各专业部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列入学校专 业部考核学生与管理项目。〔2〉班级考核与班主任考核。在政教处的统一布置下,各专业部每月、每学期对各班和班主任进行考核,评出一、二、三等奖,进行表 彰与奖励。
3、形成一整套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模式。(丨)值日行政领导与教师。学 校每天都排有校部二级值日教师,校级2^(1人为校级领导,1人为处室主任:),部级4人〔1人为部行政,3名教师〉,并明确规定了各自的职责、岗位和相应的 时间。〖2〉文明示范班。学校制订《文明示范班制度实施办法》,根据要求,每 学期排出《文明示范值周班轮流表》与《文明示范值日班轮流表》,由政教处和 专业部分别对文明示范值周班和文明示范值日班进行上岗前培训、岗位指导和督 促。文明示范班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开展日常行为规范的检查、礼仪、公共区域的 卫生保洁等工作。“)学生会。校部二级学生会组成专门检查组,每天对文明示 范班进行检查评分,并记入文明示范班的当天的班级常规竞赛(十项竞赛〉。⑶)学校保安与生活指导教师。保卫处制订保安、生活指导教师工作职责,24小时 对公共区域、寝室进行管理检查,并规范进出校门与宿舍区的制度。真正做到定 岗、定人、定时、定职、定责,全方位与全天候管理,不留管理死角。
4、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推进。(1)以办“节”为平台,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学校每年组织“艺术节”、“体育节”、“技能节”和专业部组织的“服装节”、“外语节”等,给学生搭建了展示才能的舞台。口)定期开展各级各类的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学校每年组织的文体活动有:新生班级男子篮球赛、学生 风釆杯篮球赛、乒乓球比赛、学生辩论赛、校园“十佳歌手”大赛、文艺汇演等。以班风、班貌检查为抓手,开展班级文化建设。〔4〉以寝室“五常法管理(五幻”、星级寝室创建为主要内容开展寝室文化建设。〔5〉以建设精品社团为目 标,积极推进学生社团建设,形成社团文化。我校在校团委的领导下,以校部二 级社团为框架,积极发展社团,开展社团活动,2009年参加学生社团的人数超 过1000
人。
5、学生违纪的预防和教育机制初步建立。(1)我校制定《违纪学生处罚条 例》,让学生明确不应该做什么,违反后会受到什么处罚,也使违纪学生的处理 做到有法可依。〔2〉我校专门成立保卫处,负责对违纪学生的处理和教育。(3)规定违纪学生的处理程序,规定校部二级在处理违纪学生上的职责与权限。(„ 学校初步建立预警机制。^我校在公安部门的支持下,在校门口设立警务室,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工作。化)我校在男生寝室实施寝室导师制,关注 学生的生活,及时了解学生中的思想动态,排解学生中的矛盾、纠纷,以及学生 的不良情绪。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定期开放心理辅导室,接受学 生的心理咨询。
六、今后研究目标
1、班级、校园、寝室“7S”管理的探索。所谓的7S就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 洁”(Seike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节约”(Saving)。
2、校园文化对接企业文化的研究与实践。
以我校的嘉兴市级课题《中职学校“企业文化进校园”行动研究》为指导,开展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使校园文化更加凸显中职学校特色,提升学校办学品
3、中职学校危机干预机制的研究与实践。以我校的嘉兴市级课题《对中职学校的校园危机预防与处理的策略研究》为 向,进行积极的探索,建立机制与体制,化解校园危机。(正文结束)
第五篇: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与研究范文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与研究
《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与研究》是我校于2008年申报并被桐乡市教育科研规划办批准立项的市级规划课题,2年来,学校课题组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依靠课题组教师的积极参与并开展实践和研究,现在已初步完成预定研究目标,课题组特将本课题研究情况作一阐述,希有关专家和同行不吝指教。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与西方社会上百年发展、完善的过程相比,我国面临的社会转型可称得上“压缩饼干”。以极其浓缩的形式,把社会转型中的各种社会问题几乎是同时呈现出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道德冲撞和文化价值观的冲突。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东方文化与西方文明等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必然冲击学校德育工作,使得道德实践的主体——青少年学生产生了困惑与迷惘。
新世纪给我们带来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使学校德育处在一个完全开放的社会环境中,“空洞说教”的德育工作已经不适合当今的形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接受信息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选择性大大增强,学生知识的来源、经验的获得、观念的确立将更多地来自于“开放式”的信息社会。网络资源中各种不同的文化观、道德观、利益观、价值观,人际关系的是与非、大众传播内容的善与恶、美与丑,不可避免地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学校无法把这些影响拒于门外。这些状况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纪律观念普遍比较淡薄,上课迟到、早退、交头接耳、打架、吸烟等现象时有发生;行为习惯较差,不注意环境卫生、语言不文明等问题比较突出;学习目的性不强,厌学、混学和逃学情况比较明显;自控能力较差,违纪——教育——违纪——再教育——……的情况反复出现,而且在个别学生身上出现的周期较短;逆反心理相对较强,个别学生对老师有抵触情绪,甚至对立,致使教育的实效性大大减弱。
如何应对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的变化?如何应对信息化社会的负面影响对学校带来的冲击?在中等职业学校,光靠学校行政和班主任队伍是无法做好工作的,传统的德育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今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如何拓展和提升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水平,如何有效地贯彻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确实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当中面临的十分迫切和重要的理论与实践的课题。
二、课题的界定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它是源于发达国家(日本20世纪50年代)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以及服务质量的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现代管理学认为,科学化管理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规范化,第二层次是精细化,第三个层次是个性化。我们认为,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它要求每一个人都要到位、尽职,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对工作负责,对岗位负责,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
在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实施精细化管理,是把德育工作的各个环节精细化,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设定岗位,落实岗位负责人,明确岗位职责,做到人人都是
.1.德育工作者,做到事事有人管,处处有人管,时时有人管。本课题的研究旨在通过对班级管理、寝室管理、德育导师制、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违纪学生的处理和转化教育等几个方面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三、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德育工作精细化管理的探索与研究,找到一个适合中职学校的德育管理的模式,进一步拓展和提升新时期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水平,有效地贯彻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特别是在班级管理、寝室管理、德育导师制、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违纪学生的处理和转化教育等几个方面的探索与研究,推动各班班集体的形成和加固;充分发挥寝室德育导师的作用,促进学校宿管工作和减少学生违纪率与流生率;积极营造卫生、文明、有序、守纪、和谐的校园环境;形成一个有效的机制,尽量减少学生的违纪率特别是二次违纪率,避免出现违法犯罪事件。
四、课题研究实施途径和主要内容
为了实现课题研究目标,课题组在二年多时间里通过下列几个途径开展研究与实践工作:
(一)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认识,传授精细管理理念和知识
精细管理是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在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中实施精细化管理,要求做到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做到事事有人管,处处有人管,时时有人管,这项工作就需要全体教师的参与。学校将实施精细化管理列入学校的工作思路和工作计划,并作为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内容。学校通过教职工大会、班主任会议、班主任培训等向教师传授精细管理理念和知识,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认识,为本课题的顺利开展营造氛围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实施途径和主要内容
1、德育主题化框架的构建研究。
德育主题化,是指利用主题教育周、主题教育月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可以使德育工作细化到每一个阶段和每一个主题。
德育主题化框架的建立,可以使学校教育更加规范、有序、科学、合理;可以更快地在全校营造出一种教育氛围,让每一个学生浸在这种氛围中,不自觉地接受这无形的教育;可以使学生更快地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参加主题教育,从而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课题组对构建德育主题化框架的探索,按以下步骤进行:首先是德育主题选取(比如:自信心教育、成功教育、诚信教育、责任教育、感恩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等等)。其次是德育主题的学年规划。2009安排为:2月份开展行为规范教育主题月活动、3月份开展安全教育主题月活动、4月份开展传统美德教育主题月活动、5月份开展法制教育主题月活动、6月份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主题月活动、9份月开展行为规范教育主题月活动、10月份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主题教育月活动、11月份开展环保与健康主题教育月活动、12月份与1月份开展校园文化艺术主题月活动。第三是制定主题教育的方案,及组织实施。第四是活动的反馈和实效性的评价。
2、构建德育工作考核模式的研究。
德育工作的考核,是指学校对具体负责实施德育工作的集体(比如专业部、班级、寝室、社团等)和个人(比如班主任、德育导师等)的各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促使各项工作的管理进一步到位和规范。
德育工作考核模式的建立,可以使各个职能集体(比如专业部、班级、寝室
等)和个人(比如班主任、德育导师等)更加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可以更好的引入竞争机制,形成良性的竞争环境;可以有利于各个职能集体和个人找出存在问题,明确整改措施,从而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各个层次和各个方面更上一个台阶。
对构建德育工作考核模式研究和探索,课题组二年来做了以下几项工作:首先是确定考核的层次、考核的方面、考核的时间。其次是各项考核可执行方案的制定和落实;第三是各项考核的组织和实施,评比和激励;第四是情况的反馈、实效性的评价和制度的修改和完善。学校在2009年初制订专业部考核办法,学生与管理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指标,每月对专业部进行考核,我校的班主任考核从2007年开始,课题组根据班主任考核执行的情况和学校的实际,在2008年对考核办法作了一定的修改。
3、构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模式的研究。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是指学校通过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值日教师的检查、执勤,文明示范班的道德体验、文明示范和检查,学生干部的自我管理和督查,以及班主任等的教育,规范和约束学生的日常行为,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引导,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模式的构建,可以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有效的载体,可以使校园秩序更加规范、有序。
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模式的研究,课题组首先从管理制度方面进行探索,做到有法可依;其次是管理网络方面的探索,健全和拓展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网络;第三是值日制度的探索,真正做到定岗、定人、定时、定职、定责;第四是文明示范班制度的探索,让文明示范班既成为学生的一次道德体验,又成为全校学生的文明示范;第五是学生干部,特别是学生会干部参与管理的探索。
4、构建校园文化框架的研究
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
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对于校园文化建设,课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第一是培育校园文化的元素(比如班团文化、寝室文化、社团文化、专业文化等);第二是搭建展示校园文化的平台(比如大型文体活动、群体性活动等);第三是办好校园文化艺术节、体育节、技能节等;第四是加强班团建设。比如社团建设,在校团委的组织领导下,现有英华文学社、书画社、街舞社、心旅社、精武社、滑轮社等15个校级学生社和DV剧组、象棋社、萌芽动漫社、猫儿社、魅力坊等近20个部级学生社团,涉及了文艺类、公益类、学术类、体育类、计算机类等5大类别。
5、学生违纪的预防和教育机制的研究。
(1)建立预警机制预防学生违法违纪。
①对有关学生进行重点了解,重点管理,重点教育。②各班、专业部每天掌握学生到校、离校情况。③经常与学生家长进行联系,及时沟通,使家校一致,共同教育管理学生。④畅通信息渠道,掌握学生动态;⑤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工作,避免发生心理问题学生的过激行为,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或初始阶段。
(2)建立违纪学生的处理机制,快速、有效地处理违纪违法事件。
(3)组织和实施德育导师制,加强问题学生的教育和转化。2009年开始,我校在男生寝室实施寝室导师制,一年多来,课题组关注实施情况,不断完善规章制度,所取得作用与成果日益显现。
五、阶段性研究成果
1、初步探索德育主题化框架。学校从2009年开始,每月按计划开展主题教育月活动,现已形成制度,列入学校一周工作重点。2009年撰写的《中职学校德育主题月活动》一文,被评为桐乡市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学校德育成果——中职学校德育主题月活动,被中国教育学会评为优秀成果奖。
2、基本形成德育工作考核模式。我校德育工作考核有:(1)专业部月考核。由政教处、保卫处、校团委组织每月对各专业部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列入学校专业部考核学生与管理项目。(2)班级考核与班主任考核。在政教处的统一布置下,各专业部每月、每学期对各班和班主任进行考核,评出一、二、三等奖,进行表彰与奖励。
3、形成一整套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管理模式。(1)值日行政领导与教师。学校每天都排有校部二级值日教师,校级2人(1人为校级领导,1人为处室主任),部级4人(1人为部行政,3名教师),并明确规定了各自的职责、岗位和相应的时间。(2)文明示范班。学校制订《文明示范班制度实施办法》,根据要求,每学期排出《文明示范值周班轮流表》与《文明示范值日班轮流表》,由政教处和专业部分别对文明示范值周班和文明示范值日班进行上岗前培训、岗位指导和督促。文明示范班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开展日常行为规范的检查、礼仪、公共区域的卫生保洁等工作。(3)学生会。校部二级学生会组成专门检查组,每天对文明示范班进行检查评分,并记入文明示范班的当天的班级常规竞赛(十项竞赛)。(4)学校保安与生活指导教师。保卫处制订保安、生活指导教师工作职责,24小时对公共区域、寝室进行管理检查,并规范进出校门与宿舍区的制度。真正做到定岗、定人、定时、定职、定责,全方位与全天候管理,不留管理死角。
4、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推进。(1)以办“节”为平台,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学校每年组织“艺术节”、“体育节”、“技能节”和专业部组织的“服装节”、“外
语节”等,给学生搭建了展示才能的舞台。(2)定期开展各级各类的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学校每年组织的文体活动有:新生班级男子篮球赛、学生风采杯篮球赛、乒乓球比赛、学生辩论赛、校园“十佳歌手”大赛、文艺汇演等。
(3)以班风、班貌检查为抓手,开展班级文化建设。(4)以寝室“五常法管理(5S)”、星级寝室创建为主要内容开展寝室文化建设。(5)以建设精品社团为目标,积极推进学生社团建设,形成社团文化。我校在校团委的领导下,以校部二级社团为框架,积极发展社团,开展社团活动,2009年参加学生社团的人数超过1000人。
5、学生违纪的预防和教育机制初步建立。(1)我校制定《违纪学生处罚条例》,让学生明确不应该做什么,违反后会受到什么处罚,也使违纪学生的处理做到有法可依。(2)我校专门成立保卫处,负责对违纪学生的处理和教育。(3)规定违纪学生的处理程序,规定校部二级在处理违纪学生上的职责与权限。(4)学校初步建立预警机制。(5)我校在公安部门的支持下,在校门口设立警务室,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工作。(6)我校在男生寝室实施寝室导师制,关注学生的生活,及时了解学生中的思想动态,排解学生中的矛盾、纠纷,以及学生的不良情绪。(7)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定期开放心理辅导室,接受学生的心理咨询。
六、今后研究目标
1、班级、校园、寝室“7S”管理的探索。
所谓的7S就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节约”(Saving)。
2、校园文化对接企业文化的研究与实践。
以我校的嘉兴市级课题《中职学校“企业文化进校园”行动研究》为指导,开展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使校园文化更加凸显中职学校特色,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3、中职学校危机干预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以我校的嘉兴市级课题《对中职学校的校园危机预防与处理的策略研究》为向,进行积极的探索,建立机制与体制,化解校园危机。(正文结束)
桐乡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课题组
执笔人:王国良
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