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活动载体突出开门范文
创新活动载体突出开门“问诊”
自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局党委高度重视,积极行动,采取高标准定位、精细化部署和过硬工作措施,确保调研工作开局良好、进展顺利、特色鲜明,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呈现出六大亮点。
一、夯实基础,学习教育放在先。教育局党委根据《中共湟中县教育局委员会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工作方案》的要求,对学习教育、听取意见阶段进行系统安排,积极行动,进一步充实了学习资料。在学习《论群众路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书藉的同进,为机关干部每人印发了学习资料一套,其中包括中央领导同志讲话和党报党刊的重要文章,领导干部将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结合起来,采取集中通读原著、“一把手”讲党课、党员干部专题交流、撰写心得体会、邀请专家学者做辅导讲座等方式开展学习教育,准确、全面把握群众工作的精髓和实质,增强查摆和解决“四风”问题的信心和决心。普通党员要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相结合的方法,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通过看电教片、业务研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形式,把学理论与学法规、学专业结合起来,既掌握了党的方针政策等理论知识,又学精专业知识,夯实了学习教育成果。
二、高点定位,工作目标揣在怀。教育局成立了以各科室负责人为组长的全体干部参与的6个调研工作小组,制定
详细调研方案,深入学校及农村社区各个层面、各个领域。调研中,高标准定为,确定以“关心学校发展,提升办学水平,当前教育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及对策”为调研课题,通过登门走访、个别访谈、召开征求意见会、发放调查问卷、开通电话和电子邮箱、设置意见箱等形式,深入学校与农户,走访师生百姓、征求意见查问题,针对师生、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分析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构建长效机制,通过调研推动教育事业各项工作有力开展。
三、严实部署,工作内容扛在肩。局党委统一安排部署,细化工作任务,落实具体推进措施,分层次、分系统、分行业进行安排部署。教育系统按照机关、学校、村社等行业类别进行调研,明确调研内容、时限、重点、要求和范围,调研内容涉及范围广泛,内容全面;同时,发挥教育督学的作用,结合“联校联点”活动的深入开展,广大干部积极深入村社、深入学校、深入年级、找教师、找学生、找干部、找家长深入开展调研,实现调研活动全覆盖。
四、全面评议,师生群众惦在心。在调研中,对所发现的问题积极开展师生、群众评议,了解掌握师生、群众的所想、所需、所盼,找准整改方向,提供合理方案。通过师生、群众评议,对师生、群众提出的在学校内部管理、学校周边环境、两支队伍建设、校风学生教风、学校均衡发展、优质资源共享、领导工作作风、提高教学质量、招考招生透明,和医疗等群众所需所盼所怨109条具体问题和建议进行科学归类,掌握师生、群众所需所盼。
五、扎实整改,调研成效显在眼。对走访调研中收集到的8类169条问题和建议,迅速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责任,明确工作目标和完成时限,建立整改落实工作台账,实行挂牌销号管理。活动中,调研工作组征求意见对象186人,发放调查问卷215张,包括征求意见电话、电子邮箱、意见箱共征求到意见建议109条。
六、狠抓落实,活动主线攥在手。围绕“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突出作风建设,进一步创新提出了“五个进一步”的活动目标,强调了“四个着力”的工作重点。“五个进一步”即“使党员、干部思想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实干兴校能力进一步增强。”“四个着力”即 “着力建设为民服务、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着力加强学校内涵建设,着力推动办学目标早日实现,着力优化发展环境。”“五个进一步”的活动目标和“四个着力”工作重点的创新确立,凸显了学校教育实践活动的针对性、指导性和方向性。
第二篇:创新活动载体
创新活动载体,永葆党建工作的生机和活力
郭河小教党支部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秉承“抓好党建生命线、和谐统一促发展”的理念,完善工作制度,创新活动载体,使支部建设不断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一、抓领导舞“龙头”,凝聚创建核心
学校党支部始终坚持从增强班子凝聚力、向心力入手,把“思想统一、工作同轨、目标同向、行动同频”作为班子建设的目标。学校支部组织班子成员坚持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大精神,把班子成员的思想统一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统一到教育改革上来,统一到学校发展上来。同时领导班子坚持每月一次“民主说事”制度,每期组织2次民主生活会,大家面对面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针对存在的问题督促整改,以整风的精神实实在在解决存在的问题。班子成员一致反映这样说出了“名堂”、“说”拢了关系、“说”化了矛盾、“说”实了作风、“说”活了思路,使班子成员心理相通、感情相融,达到了高度的团结统一。
二、抓“民心”办实事,提升支部威信
学校党支部关心每位同志从细微处着眼,从实事上入手,制定了《党支部密切联系群众制度》。实行了“四必访”、“四必帮”制度,即特困的必访,有病住院的必访,红白喜事必访,离退休必访;在教师遇到思想不通、家庭纠纷、生活困难、意外伤害时必帮。县筹集困难党员救助资金,学校党支部积极捐款,共捐出2000元救助资金。学校师生向患白血病的孙高林同学捐款8300多元,争取镇关工委、妇联、共青团、和中心校支持,向生活各界人士发出捐款倡议,为该同学筹集4万多元,缓解了孙高林同学缺钱治病的困难。党支部还发起成立了“爱心基金会”,号召党员在每年的“六•一”和“教师节”庆祝大会上为特困生“送礼”,发助学金,解决他们的实际 困难。2012年3月学校党支部组织全体师生、全体党员向特困孤儿学生张福田、张福艳捐款6345.8元,还有他们需要的衣物几十件,牛奶好几箱,使患难姐弟有依有靠,显示了慷慨师生的真情真爱。
三、抓创新搞活动,发挥党员作用
学校教育涉及千家万户,用优质的教育服务于社会,关键在于要有一支优秀、过得硬的教师队伍。学校党支部紧紧围绕“一名党员一面旗,立足本岗当先锋”这一主题。明确提出“党风带干风,干风带教风,教风带学风,团结奋进,塑造校园形象”的工作目标。
1、开展过“党日”活动。“党日”即“党员学习日”、“党员谈心日”、“党员奉献日”。党支部组织党员,每年集中学习20学时,写读书笔记几千字。每年“七一”支部组织党员教师开展义务劳动,清理卫生死角,关爱留守儿童,实行结对帮扶。
2、设置了“党员示范岗”,建立了“党员责任区”。在一线党员中开展上精品课、制精品课件、写精品教案活动。党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激励其他同志奋发向上,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热潮,也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
3、组织党员教师参加无偿献血活动。学校党支部先后组织十多名教师无偿献血,好几次都是支部书记、校长、教导主任等领导带头献血,受到群众的真诚敬佩。
四、抓特色创优势,保持生机活力
1、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强化对学生的文明礼貌教育和对学生的养成教育,组织开展“文明创建我先行”系列活动,进工厂、走街道,打标语横幅,宣传倡导文明卫生和环保的生活。
2、开展师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党支部协同少先队组织,坚持组织开展每周一的升旗仪式,精心准备国旗下的讲话,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为了开展“走上社会,了解家乡”活动,学校党支部和德育组带领学生参观街道,参观龙磁科技有限公司,了解社会的发展和家乡的巨变,学生的征文《面子的故事》,获庐江县“爱祖国爱家乡”征文一等奖,获巢湖市征文二等奖,学校还获得省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组织奖。2011年4月党支部组织《历史的选择》征文讲故事比赛活动,师生都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更坚定了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五一”、“六一”、“七一”和国庆、元旦文体活动,给教师和学生搭建了展示风采的平台。
3、开展“把服务对象当亲人”活动,切实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作风;加强教育培训,提升服务能力;依法依规办事,提高服务效能;解决突出问题,回应群众期待。他们亮标准,亮身份,亮承诺,比技能,比作风,比业绩,接受群众评议,进行党员互评和领导点评,受到了学生家长和群众的好评。
4、狠抓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党支部围绕“强师德、铸师魂、做人民满意教师”主题,组织师德学习讨论活动,进行家长和学生问卷调查,了解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然后组织教师再进行深刻的反思,开展师德承诺和考核工作,形成了全校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良好形象。
5、狠抓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党支部加强队伍建设,培养良好习惯,加强思想教育,开展文体活动,造完美人格,使关爱工作有保障、有落实、有提高。党支部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完善儿童成长记录袋,坚持留守儿童教育“三优先”,开通家长热线,组织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辅导,为全校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蓝天。
6、抓党务公开。学校党支部站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高度,把党务公开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作为学校凝聚力工程建设的重要组织部分。教师评先选优、晋职、入党等,都要通过演讲竞职、民主测评、公示等形式进行,让教师心服口服。定期在职工大会上公开学校帐目、收费标准。学校还定期召开教代会,充分发挥教代会的管理作用。通过“公开”,让教职工知校情、参校事、议校政,增强了学校工作的透明度,给广大教师创立了民主、平等、和谐的心理环境和工作环境。
粉笔挥撒,镌刻出无数英才;鲜花摇曳,昭示着美好未来。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郭河小教党支部赢得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学校有5名党员教师被评为县级和镇级“师德标兵”,学校被评为县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学校党支部连续几年评为“先进党支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镇中心校还确定郭河中心小学为“德育工作示范校”。今后他们将继续促进科学发展,积极创优争优,永葆党建工作的生机和活力。
第三篇:创新代表活动载体
创新代表活动载体提升代表履职能力
高顺华蒋惠维
代表工作是人大常委会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也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近年来,钟楼区人大常委会把代表工作作为人大工作的基础来抓,努力在增强代表责任意识,切实代表人民利益方面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扩大了代表在人民心目中的影响力,树立了代表在群众中的新形象。
一、健全人大工作网络,构建代表活动平台
发挥代表作用的前提是为代表开展活动打造一个良好的平台。我们在经2003年7月行政区划调整后的九个街道统一设立了钟楼区人大常委会街道工作委员会,任命了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副主任及委员,并下设办公室。人大工作体系的完善,推动了民主政治建设,在有层次地组织代表开展活动,促进人大代表联系选民、了解民意、反映民情,自觉接受选民监督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街道人大工委注重树立代表形象,展示代表风采,引导代表在学习上做表率,岗位上当标兵,为民服务上争模范,并普遍要求做到“三个一”:提交一份有质量的建议或调研报告;为辖区选民办一件好事;与社区困难户结一对子。每年初,各街道人大工委都及早筹划好全年开展代表活动的内容,做到围绕重点难点监督有新突破,代表联系选民反映民意有新成效,从组织上确保代表工作深入扎实地开展。一些原为乡镇现改为街道的人大工委,围绕农村征地改造等一系列问题,安排了视察农民安置房配套工程进展情况;建筑工程安全情况;失地农民再就业情况;土地补偿和社会保障等情况,就这些情况进行视察调研,提出建设性意见。一些原城区街道人大工委,围绕城区社区建设、社会治安、未成年人教育,弱势群体帮扶等情况进行视察调研,既代表群众利益同时也推动了政府工作。街道人大工委成立后,对接待反映社情民意的来信来访,人大工委主动衔接,并对居民意见综合分析,整理归纳,有根据地向上反映。特别是当前涉及城市改造,开发园区建设的一些拆迁安置问题,通过街道人大工委牵头协调,政府出面,使一些受到侵害的群众利益得到保护,维护了一方平安。
二、开展代表向选民述职,增强了代表履职责任
人大代表不只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国家职务,承担着宪法和法律赋予的重要职责,为了增强代表的履职责任,从2004年起在部分街道开展了代表向选民述职的试点工作,通过试点,使我们深切感受到开展这项活动的意义。首先,有利于增强人大代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落实在行动上,就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履行好代表职责,深入群众听取呼声,搜集群众意见,通过形式向上反映,扎实为群众排忧解难。其次,有利于提高代表素质,要述职,要汇报代表工作实绩,这就促使代表要学会听取意见,学会与群众打成一片,学会参政议政。再则,有利于促进代表工作,述职是对代表的有效监督,是对代表的考核,只有代表了群众,为群众说话办事,选民才会认可。在去年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又在九个街道和一个镇全面推开了述职制度,并出台了述职试行办法,规定每年初要按20%左右的比例排出述职人员名单,述职前进行公示,让选民了解和参与,并规定了述职内容八条:
(一)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促进宪法和法律实施的情况;
(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的情况;
(三)出席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认真行使代表职权的情况;
(四)参加闭会期间的代表活动,协助政府推行工作的情况;
(五)联系选民,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为民办实事的情况;
(六)在本职岗位努力学习,带头奉献,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发挥模范作用的情况;
(七)认真向大会提出有质量的议案和建议、批评、意见的情况;
(八)在执行代表职务中存在的缺点、不足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和目标。
三、架起代表与选民沟通桥梁,激发了代表履职热情
人民代表是人民的使者,是联系人民与国家机关的桥梁。要切实维护人民的利益,就是要让
人民代表充分地接触群众、了解群众,和群众交朋友,通过群众怨言、呼声以及新闻媒介等了解人民的心声,找到群众的所需,把群众所需加以系统化,以议案、建议的方式提炼出来,让群众想办的事得以解决,让群众的希望得以实现。为了让代表更好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去年个别街道开展“代表联系选民”试点的基础上,今年在九街道一乡镇普遍推开以多种服务形式的载体建设。
1.代表服务联系点。由街道人大工委在下属的社区居委会设立代表服务联系点,并把代表姓名、照片、联系电话在社区公示,人大工委在社区设联系点,将服务窗口直接延伸到社区群众中,开辟了反映社情民意的绿色通道。
2.代表工作责任区。按照选区以及代表分布情况,设立“代表工作责任区”,在代表自身责任区内,经常联系选民,走访征求意见,把广大选民的要求及时转达给街道以及政府。
3.代表亲民热线卡。印制了代表服务选民的亲民热线卡,并公开承诺“有难事,请找人大代表”。热线卡放在社区服务指南袋中,上面印有热线电话,社区居民随手可取,一卡在手,体现了代表们热忱服务群众的真诚情怀。
4.代表接待选民日。街道人大工委在街道政务中心设立了代表服务窗口,每周指定时间作为接待日,由代表轮流值日,接待来访选民。
5.代表活动进社区。组织辖区内市、区两级人大代表走进社区,零距离服务选民,将活动时间、地点、内容提前一周进行公告,让选民有备而来,有市代表现场接待选民,反映问题和咨询服务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提升了人大代表形象,提升了人大工作地位和社会影响力。通过这一系列形之有效的活动形式,一方面使选民看到人大向他们敞开了一扇永不关闭的大门,另一方面更进一步激发代表履职的热情,增强他们作为人民代表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四、组织学习法律法规,提高了代表履职能力
从执行好代表职务的自身要求来讲,代表应做到言之有法、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行之有规。为了达到这个要求,首先,依靠街道人大工委,依托人大工作活动室,组织代表举办学习培训,一是学习宪法这一国家根本大法,增强宪法观念,牢固树立忠于宪法、遵章守法、维护宪法的意识。二是学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基本知识,熟悉掌握人大工作的各项程序、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法。三是通过听形势报告,进行工作交流,使代表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和政策以及区域内的大事要事,做到知情知政,提高代表自身素质和履职能力,代表们普遍感到这样的学习培训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其次,充分利用人代会和邀请代表参加常委会议,视察调查、开展评议等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加强学习,提高了建议意见的质量。如对某老新村2幢住宅小区无卫生设施的问题,代表提出将原封闭的住宅垃圾通道建成居民住户厕所的建议,得到区房管部门的重视,很快采纳该方案,解决了百余户居民的实际生活困难;组织对辖区范围内企业执行《劳动法》、《工会法》情况的检查,针对检查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向有关部门反映,通报了违法行为,使职工利益得到了维护;展开对社区居委会“居民自治”这一热点的调研,组织代表外出学习考察,深入社区走访调查,提出了“政社分开”的构想,形成调研报告,得到了民政部门的关注,并在社区实行试点。通过学习培训,代表们围绕中心,立足大局,既反映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又对推动政府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五、人大常委会要为代表履职做好服务
人大代表,是人民代表大会的细胞,只有细胞充满活力,这个机体组织才能充满活力。因此,各级人大常委会工作机构的主要工作目标就是要服务好代表,为他们履职创造条件。在新形势下,钟楼区人大除了在扩大代表参政权、知情权、监督权方面,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听取和审议重大事项,参与视察督查之外,更多地是要求街道人大工委作为区人大的派出机构,为选民服务,为代表服务,为区人大常委会履行职责服务。他们协助代表召开座谈会,深入选区联系走访选民,走访选举单位,帮助代表收集材料,处理事务和协助办理来信来访,做
了大量细致的幕后工作和组织协调联络工作。特别是对人大代表依据群众的反映和要求,提出的解决建议意见,都能及时与街道、镇进行沟通,给予办理。通过人大开展的这些工作,有力地保障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
作者:高顺华钟楼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蒋惠维钟楼区人大常委会人代委主任
(责任编辑:邹青)
第四篇:创新载体 突出特色(民族团结教育经验浅谈)
创新载体
突出特色 共谱民族团结之曲
——南门峡镇中心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经验浅谈
万有明 2012年5月23
创新载体
突出特色 共谱民族团结之曲
南门峡镇中心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经验浅谈
万有明
南门峡镇中心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青海省的《实施意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充分挖掘校内校外教育资源,凭借民族团结教育读本,积极响应青海省关于积极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活动的号召,广泛开展共创共建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是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认真贯彻落实《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将《中华民族大家庭》、《民族常识》、《民族政策常识》等教材列入地方课程计划并实行免费发放。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列入学校教育目标考核指标,纳入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对课时安排做出严格要求。在课程设置上,采取分层施教的办法,在小学阶段重点学习和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国情和各民族基本情况,初中阶段重点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观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于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通过专门开设民族团结教育相关课程,充实民族团结教育的教学内容,使民族团结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的各个环节,促进民族团结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工作。各学校在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不断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设立中华优秀文化学生活动室、民族团结教育教学研究室,积极开展祖国意识、法制意识和民族团结意识的“三个意识”主题教育和省情教育活动,让广大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不断升华对祖国、对家乡的认识,逐步形成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的特色。
二是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氛围浓厚。中心学校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在青少年学生中经常性举办“祖国大家庭,谁也离不开谁”的主题班会。特别是“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后,组织学生开展献爱心活动,引导各族青少年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牢固树立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的思想,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倡导学校师生尊重民族风俗习惯,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以《中华大家庭》教材为主,通过教师引领学生阅读教材,让学生从《中华大家庭》读本中认识了各种民族和他们的生活风俗以及各民族独特的文化,知道了各民族历史文化是我国历史宝库中的一块耀眼的瑰宝,它吸引着世界各方人士对我国民族文化教育的喜爱,以《民族常识》教材为主,通过教材的阅读,让学生从《民族常识》读本中了解了中华民族的构成,掌握了我国的国情,从小就在心灵中塑造我们各民族大统一的国家的意识和民族精神。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抓起,充分利用板报、课堂、主题团队会等形式,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宣传工作,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开展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及无神论的宣传教育活动,为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营造了良好和谐的社会氛围。
三、开展主题系列活动,提高民族团结意识。了解民族,学习民族的历史文化,其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学习中增强民族的自豪感,提高民族团结意识。利用每月一次班会、一次团会,每周升旗仪式时间积极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通过举办民族歌曲演唱、民族舞蹈表演、民族团结主题班队会、民族团结知识竞赛等活动,引导青少年学习民族历史,了解民族文化,提高民族团结意识,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为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拓展了天地,主要开展的活动有:
1、利用校园广播站,开展“少数民族人物故事”演讲活动。
2、以国庆节为契机,开展了“知我民族、爱我中华”手抄报比赛和黑板报比赛。
3、通过周一的国旗下讲话,宣传了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英雄事迹。通过活动,激发了学生了解民族知识的兴趣,更增强了他们对民族文化的喜爱之情。
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是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让我国各民族大团结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让尊重民族、团结民族意识在青少年的心底扎下根成为学校的艰巨任务,认真组织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让56个民族的灿烂文化在他们的心灵中播下“中华民族是一家”的种子。
四是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效果提升。各校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程列入学校教育目标考核指标,纳入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对课时安排做出严格要求。在课程设置上,采取分层施教的办法,在小学阶段重点学习和了解我国的多民族国情和各民族基本情况,初中阶段重点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宗教观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把民族团结教育贯穿于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通过专门开设民族团结教育相关课程,充实民族团结教育的教学内容,使民族团结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的各个环节,促进民族团结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工作。
五是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丰富。中心学校结合清明节、五 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等纪念活动, 利用每月一次班会、一次团会,每周升旗仪式时间积极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通过举办民族歌曲演唱、民族舞蹈表演、民族团结主题班队会、民族团结知识竞赛等活动,引导青少年学习民族历史,了解民族文化,提高民族团结意识,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开展民族之间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组织学生参观民族发展图片展等,了解民族文化、民族风俗,感受民族团结、祖国昌盛的繁荣景象,培养学生自觉树立民族团结进步的意识;针对地域特点,充分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到却藏寺等场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坚持在广大学生中开展阅读一本故事书、观看一部爱国主义故事影片、唱一首革命歌曲、写一篇心得体会的“四个一”活动,取得良好效果;开展《“大美青海”合唱节暨民族团结歌曲进校园合唱汇演活动》和“民族团结进步歌曲进校园”系列活动,引起积极反响,效果良好。结合“我爱我的祖国”主题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有针对性地增加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结合 “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在秋季开学之际上好民族团结教育第一课;结合“爱国歌曲大家唱”――教育系统“祖国万岁”歌咏活动,积极学唱、传唱民族团结歌曲。组织学生集中开展一次民族团结教育主题党日、主题团日、主题班(队)日活动;充分利用升旗仪式、报告讲座、墙报板报等多种形式,增强教育活动的吸引力、感染力;如:开展“歌颂中华大家庭”主题班队会;以班级为单位,办了以“民族团结教育”为主题的黑板报;开展“少数民族优秀人物事迹”故事会;举办“中华大民族,我知我爱”及“民族精神代代传”手抄报比赛;开展 “民族之花齐开放”剪纸、绘画比赛; “祖国在我心中”的作文比赛; “56个民族是一家” 国旗下活动;积极开展各族师生互访,增进相互了解和沟通,促进各族师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自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以来,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民族政策常识水平明显提高。参加社会实践,不仅激发了大家热爱家乡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增长了见识,了解了社会,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特别是少数民族孩子们在艰苦的学习环境下,坚持刻苦求学的精神给同学们以极大的激励和触动,同学们更加珍惜自己优越的生活学习条件,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学校德育工作迎来了一片生计盎然的蓬勃景象,已走出一条符合校情的民族团结教育之路,学校民族团结教育之花的绽放必将更加绚丽多姿。
第五篇:新民乡妇联创新载体突出特色创新工作汇报
新民乡妇联创新载体突出特色工作汇报
今年来,乡妇联结合我乡实际,把“美在农家”这一家庭创建活动作为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坚持主线贯穿、特色点缀,始终保持生动鲜明的创建个性,促进了多元化、系列化模式的形成,为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作出了积极贡献。一年来共涌现出“美在农家”示范户326户。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突出重点,高度重视,为创建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
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美在农家”创建工作,将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全盘考虑,要求从思想认识、组织领导、宣传引导、队伍建设“四个到位”予以保障。
1、思想认识到位。在全乡妇女组织中开展了以“新农村建设、美在农家”怎么干?为题的大讨论活动,通过广泛发动基层组织和农村妇女群众充分参与讨论,乡妇联思想认识提高、目标上定位准确、活动上设计精心。结合实际制定了本地创建活动的方案和具体安排,使“美在农家”活动逐渐步入科学、规范、有序轨道。
2、组织领导到位。我乡成立了“美在农家”活动领导小组,由主管的副书记李波亲自抓,并将“美在农家”活动纳入新民乡新农村建设目标考核体系,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和《村干部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对“美在农家”活动实行一票否决制度。乡、村二级形成了覆盖全乡、自上而下、纵横交错的组织领导网络。全乡上下形成了党政领导重视、乡妇联组织牵头、有关部门共同配合,广大妇女群众和家庭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
3、宣传引导到位。乡妇联组织围绕创建工作的目标和要求,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精心组织编写了《农家美化“七字谣”》和倡议书,发放到全乡17个村的每一个农户家中,制作了“美在农家”系列专题片,分发到各村定期组织观看。利用村广播“大喇叭”早晚循环播放。通过组织农户到“美在农家”示范户家中进行参观、自查自评等特色形式,使广大农户明确评比标准,查找不足,争创示范户。同时,乡妇联从动员家庭主妇的宣传工作入手,组织开展了“争做洁净主妇,光荣带给亲人”活动,将示范户家中妇女评选为洁净主妇,并在村头张贴公示,激发了广大妇女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全面谋划,精心布局,为创建活动增添新的活力
乡妇联注重在寻找结合点上下功夫,把创建工作放到党委政府的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把握和推进,使创建工作引起了党政的重视,从而彰显出实效、充满了活力。
1、与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相结合,净化环境。工作中坚持围绕党政工作大局与时俱进、因地制宜,发挥已有载体的功能,不断拓展其内涵和外延。组织动员广大家庭开展了春秋两季“城乡环境卫生家庭整治行动”,积极为创建国家级文明乡镇献力。活动中,各基层妇女组织积极带领广大妇女打扫室内外卫生,清理庭院垃圾杂物,清理村屯柴草,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的专项突击,做到了不留死角死面,进一步改善了家庭内外“脏乱差”的问题。推动创卫活动健康有序的开展。
2、与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相结合,美化生活。为进一步弘扬时代新风,促进社会文明,提高广大群众的文明意识,积极参与文明创建工作。乡妇联
举办了“弘扬文明新风、美德在我家”走进村文艺巡演,自编了很多内容突出、丰富多彩的节目,起到了寓教于乐的教育作用。同时,在祭山树村和小石桥村成立妇女文艺小分队,在茶余饭后,开展灵活多样的文艺演出活动。有全民秧歌队,金钱棍演出队,空闲时间就集中在一起扭秧歌。还有二人转、黄梅戏、快板、独唱、游戏等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表现。
三、短期效应,长效机制,为创建活动注入不竭动力
在创建活动中,乡妇联组织紧紧抓住了整合资源、典型示范、建章立制三个重点,使创建活动长短结合、稳步推进、成效显著。
一年来,新民乡妇联家庭创建活动在县妇联和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有效融入党政工作大局,得到了充分肯定。但我们也深刻的认识到,对照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我们将不断探索和完善新经验,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在扎实推进中实现新跨越。
新民乡妇联
2011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