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促进经济的发展。doc

时间:2019-05-15 11:54: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财政促进经济的发展。doc》,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财政促进经济的发展。doc》。

第一篇:财政促进经济的发展。doc

记者:此次积极的财政政策自2008年第四季度实施以来,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请您介绍一下2010年积极财政政策的落实情况。

谢旭人: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全面分析、准确判断、果断决策,制定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一揽子计划,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导向,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财政部门为落实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做了大量工作。从 2010年的情况看,积极财政政策的相关措施都得到了较好落实:一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进一步增加了对农民的补贴,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对城乡低保对象、企业退休人员和优抚对象等群体的补助水平,增强居民消费能力。继续实施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鼓励消费的一系列政策。二是安排使用好政府公共投资,优化投资结构。重点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主要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及农村民生工程、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保障性住房、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等方面。三是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引导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巩固增值税转型改革以及成品油税费改革成果。对部分小型微利企业实施所得税优惠政策。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按7.5%的税率征收车辆购置税。严格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的审批管理。四是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优先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大力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促进文化事业加快发展。五是着力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实施科技重大专项。推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实施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大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支持十大重点节能工程等,扩大节能产品惠民工程范围。扩大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范围。积极扶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进一步提高财力薄弱地区落实各项民生政策的保障能力。

此次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中央决策及时果断,综合运用多种财税政策工具进行调控,政策力度大。二是坚持投资与消费、内需与外需并重,促进经济均衡发展。三是总量调控与结构调整密切结合,通过调整结构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也为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四是在扩大内需、促进增长过程中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五是既坚定地增加财政支持力度,又十分注意防范财政风险,保持财政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2010年全国财政赤字占 GDP的比重在2.5%左右,债务余额不到GDP的20%,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

总的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地拉动了内需,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夯实了可持续发展基础;全面加强社会建设,推动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增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记者: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2010年财政收入较快增长,财政保障和改善民生投入的情况如何?

谢旭人:在推进各项财政工作的过程中,各级财政部门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优先方向。2010年,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以及上年财政收入基数相对较低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我国财政收入实现较快增长。收入是支出的来源。收入增长为保障重点支出需要,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进一步改善民生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010年,中央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民生支出合计8898.54亿元,增长19.9%。农业水利、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等支出也与民生密切相关,中央财政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大部分也用于民生支出。2010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合计8579.7亿元,增长18.3%。其中:支持农业生产支出3427.3亿元,对农民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支出1225.9亿元,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支出3350.3亿元,农产品储备费用和利息等支出576.2亿元。地方财政也相应增加了用于民生和“三农”等方面的支出。

记者:“十二五”时期,针对我国财政发展改革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财政工作主要有哪些考虑?

谢旭人: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重大举措,并对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提出了具体要求,为推进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财政发展改革指明了方向。

财政是党和政府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体制保障、政策工具和监管手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进一步发挥财政职能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综合来看,“十二五”时期,推进财政发展改革有许多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世界经济有望继续恢复增长,我国发展的内在优势和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改变,财政发展改革也有较好基础。同时,也面临不少不利因素和风险挑战。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十二五”时期财政

发展改革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财政工作的各项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推动经济结构优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社会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财税改革,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机制,健全公共财政体系;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升财政管理水平,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强化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干部综合素质。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十二五”时期财政工作将着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平稳较快增长。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优化政府公共投资结构,把投资与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支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促进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发展。推进节能减排和新能源发展,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加大对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地区转移支付力度,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二是坚持改善民生,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完善强农惠农财税政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支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增加中低收入居民住房供给。推动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三是坚持改革创新,完善财税体制。在合理界定事权基础上,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基本建立起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努力健全科学完整、结构优化、有机衔接、公开透明的政府预算体系。健全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增值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等税收制度。四是坚持科学管理,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绩效。健全财政法律法规体系。加强预算编制管理,努力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强化预算执行管理,不断增强预算执行的及时性、均衡性和有效性。加强各项管理基础工作,全面强化乡镇财政建设。完善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提高预算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五是坚持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财政干部素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强化干部教育培训,扎实推进财政反腐倡廉建设,全面提高干部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为“十二五”时期财政发展改革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记者: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财政工作主要有哪些具体安排?

谢旭人: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们将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切实做好2011年的财政工作,为全面完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目标和任务服务。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着力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支持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促进扩大消费需求。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继续实行结构性减税。对部分小型微利企业继续实施所得税优惠政策。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增加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发挥财税政策稳定物价的作用,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二是着力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力度,推动农村改革与发展。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提前一年完成 2010—2012年规划的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增加对种粮农民的各项补贴规模,完善涉农补贴政策。稳步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取消粮食主产区粮食风险基金地方配套,健全对产粮(油)大县奖励政策。支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支持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

三是着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实施科技重大专项。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支持服务业和中小企业发展。加强重点节能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大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实施力度,扩大对购买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补贴范围。继续推广并完善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支持对农村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在主要牧区可利用草原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按照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落实好相关财税政策。

四是着力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关系,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启动学前教育发展项目。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继续实施城市义务教育学生免学杂费政策。落实好中等职业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政策。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提高到90%以上。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标准。支持在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努力推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逐步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并将试点地区城镇无收入居民纳入养老保险范围。继续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标准。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做好就业扶持和援助等工作。大幅度增加财政投入,落实好各项财税扶持政策,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

五是着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继续优化转移支付结构。健全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全面取消预算外资金,将所有政府性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扩大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施范围,提高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收取比例。在一些生产性服务业领域推行增值税改革试点,相应调减营业税,从制度上逐步解决货物与劳务税收政策不统一的问题。完善消费税制度。分步实施个人所得税改革。进一步推进资源税改革。开展房产税改革试点。六是着力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强预算管理基础工作,提高预算编制科学化水平。强化预算执行管理,进一步提高预算执行的均衡性。加强财政资金管理,认真做好拨付工作,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扎实开展重大财税政策实施情况专项检查。积极推动财政预算公开工作。强化基层财政建设。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狠抓增收节支,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压缩一般性支出,坚决反对大手大脚花钱和铺张浪费行为。

记者:目前我国中央与地方收支关系是怎样的一个格局?

谢旭人:我国现行财政体制的基本框架是1994年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时确立的。此后,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变化,又通过实施所得税收入分享改革、出口退税分担机制改革、缓解县乡财政困难激励约束机制等,进行了局部调整和完善。“十一五”时期,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划分和支出结构总体保持相对稳定。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在52%左右,中央财政通过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对地方进行补助。1994—2010年,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从590亿元增加到27349亿元,年均增长27.1%。

中央财政收入除一部分用于中央本级支出外,大部分是用于对地方主要是中西部地区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相应形成地方财政收入,并由地方安排财政支出。2010年,中央本级收入42470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的51.1%;中央本级支出 15973亿元,占全国财政支出的17.8%,地方本级支出为73602亿元,占全国财政支出的 82.2%。从资金来源看,地方财政支出中平均有 37.2%的资金来源于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其中中西部地区财政支出平均60%以上的资金,来源于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有力地促进了地区协调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记者:最近几年我们在财政预算公开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下一步在提高预算透明度方面有哪些考虑?

谢旭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公布实施以来,各级财政积极采取措施,加快财政预算公开工作步伐。财政部先后将财政体制、预算管理制度、相关规章政策、经全国人大批准通过的预算报告以及全国财政收支决算表

等在财政部门户网站上予以公开。2007年,开始公布月度财政收支情况,特别是中央财政收支情况都及时进行了公布。2009年“两会”后,财政部将经全国人大批准的“中央财政收入预算表”、“中央财政支出预算表”、“中央本级支出预算表”、“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预算表”等4张中央预算表格,通过财政部门户网站首次向社会公开。2010年公开的预算表格增加到12张,中央本级支出预算表以及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预算表,基本上细化到“款”级科目。其中,2010年中央本级支出预算进一步细化为23类123款科目,比2009年增加了2类82款内容。74个中央预算部门公开了部门预算。地方预算公开工作也取得明显进展。在此基础上,我们还专门组织编写《中国财政基本情况》,并在财政部门户网站公布,全面介绍财政职能、财政政策、预算编制、财政收支等情况。

2011年,我们将在进一步细化中央预算编制的基础上,将中央本级支出预算中的一些重点支出公开到“项”级科目。进一步促进部门预算信息公开工作,积极推动行政经费支出情况对外公开。经同级人大或其常委会审议批准的地方预算、决算要主动向社会公开,并做到完整、真实、细化。同时,要认真做好预算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

第二篇:财政促进经济发展

例分析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影响经济这一基本原理

河北省高邑县付村乡财政所积极实施培植财源工程,使昔日 以贫穷闻名 的付村乡变成了如今的“富村乡”。当年荒芜的岗坡上今天果实赢枝,工厂矗立。付村乡山高坡多地荒,财政收入1993 年以前在全县倒数第一。1 993 年,县财政局派出得力骨干来到乡财政所抓扶贫。他们很快提出一手抓特色农业,一手抓乡镇企业的治穷方案。乡财政所的同志请来了 农业专家“号脉”,得出结论: 此地适合发展果木“绿色” 经济。1 998 年财政所筹集资金1 0 万元,并派人同乡里的同志一起到山西选购梨和枣苗树种。经过技术培训的 130 户农民一次栽种成功。次年,大规模的种植在全乡推广。到去年,当地梨树枣树种植面积发展到 3000 亩,达32 万棵。以前付村乡一年的农业特产税只有 3 万元,而今年上半年即上缴60 万元。付村乡富产陶土,财政所利用陶土能生产瓷砖这一优势,从1996 年开始,帮助乡镇企业开发瓷砖产品。三年来,在县财政局的大力支持下财政所共筹集银行贷款1 000 多万元,帮助个人有偿借款330 万元,重点扶持了河北金马陶瓷厂、三信地砖厂的发展。扶起“龙头 ” 龙腾越。财政的有力扶持,使这些企业有了“造血功能”,满山的陶土变成了“金土”。几个龙头企业年纳税达到 250 万元。这些企业的崛起,带动了全乡个体企业的快速发展。到去年年底,这片荒岗上已崛起大中型陶瓷厂 42 家,织布厂 85 家,铸造、面粉等小型企业 57 家。付村乡 85%的财政收入来自 这些企业。经过多年精心扶持,如今付村乡绿色财源已漫坡遍岗,企业财源遍布全乡,财政收入由 1998 年的 440 多万元,增长到今年近千万元,一跃成为全省财政收入的排头兵。

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影响经济是财政学的基本原理,也是财政工作者的工作指南。乡财政工作者积极实施培植财源工程,请专家为企业“号脉”,扶“龙头” 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强化其“造血功能”,给企业后劲,促进了 经济快速发展; 付村乡的经济发展了,财富增加了,财政收入也随之增加。这一事例充分说明经济与财政之间决定和积极的反作用关系。

这几年的财政政策对我们经济的影响,从对我们居民的生活影响方面看更直接些: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变好,出行、购物等方便,设施多了,生活变的有趣了,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都丰富了,质量也有较大的提高。农村居民的饮水、交通、就医、就学条件也有很大改善,免税、直补等措施收入有了提高。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措施多了,后顾之忧少了。

从国民经济的角度看,影响是非常明显的:

一是交通等基础设施水平大幅度提高,高速路、高架桥、空客、和谐号等高科技装备将我们带入了暂新时代,最难完成的铁路也修到了拉萨,经济发展的交通通道已经接近完成或有了柜架,经济发展将进入高速发展的时代。

二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基本解决或形成新的体系,人的难题快要得到解决,经济发展中的最大包袱即将减轻,为经济发展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三是从金融、证券、期货的高端市场到分地区、分城市的专业化的批发、零售市场等越来越完善,一个具有新时期、跨国、跨地区的立体融资、投资、盈利经营的大规模市场化基本建成,货物、资金的流动速度离科幻社会的流动速度也差距不大了。

四是文化、教育、卫生等服务体系的建设很快,每一个国人都有了共同的体验。公共服务中监视器的安装、警察限时到现场,让居民在安全方面有了安心的感觉。。。

五是注资、融资多了些大规模、高科技的大中型企业,由你随便选个汽车制造厂就知道什么是生产速度,什么是效率。总之,处在这个时代的人是幸福的,财政政策的好处无处不在,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

广东梅州市五华县财政“五着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2012-3-19 17:34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2012年是“十二五”时期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一年。广东梅州市五华财政部门紧紧围绕财政工作中心,通过“五个全力”,全面推进财政各项工作。

一是全力组织财政收入。

坚持以抓收入为中心,严格落实领导抓收入责任制,继续加强财税联席会商,强化收入征管,力促收入增长。同时认真做好非税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工作,确保罚没资金和各项规费收入及时上缴入库,切实增强财政调控能力。

二是全力争取上级财力支持。

继续保持和上级财政的密切沟通联系,充分反映我县经济发展状况和财政困难实际,争取更多的财力支持,努力在争取上级支持收入上实现新突破,缓解当前我县财政困难矛盾,保障五华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提速发展。

三是全力加快培植财源。

以筹资支持建设完善工业园区为载体,通过发挥财政政策、资金引导作用,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努力培植财源。

四是全力保障改善民生。

按照科学合理的原则,优化支出结构,大力压缩一般性行政支出,将县本级新增财力全部用于民生领域,确保持续改善民生。五是全力提升资金使用绩效。不断完善财政资金监管的制度建设,规范财政资金的拨付、使用监管程序,制定切合实际的绩效考评办法,建立科学、规范的考核评分体系,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发挥财政职能 促进经济发展

2011-08-18 来源:未知

作者:吕军

参与讨论:会计论坛

  【会计网校课程打折优惠,火爆招生中】 【华尔街算法+清华大学智脑,打造A股投资新武

器】

【2012初、中级职称考试保过班:五大班次+内部资料精华班+辅导教材=300元/科!】

湖北省郧县位于鄂西北山区,是一个集“老、少、穷”于一身的国家级贫困县,是南水北调水源区,是一个农业大县,走的是工业强县之路。自省委、省政府把郧县确定为发挥财政职能促进新型工业化和县域经济发展试点县以来,县委、县政府以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为动力,以“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为重点,采取了一系列力推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在省、市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突出工业强县,突出产业培植,突出招商引资,突出创优环境。初步形成了以农产品加工为基础,以汽车及配套产业为支撑,以培植文化旅游业为重点,以矿产品深加工业为补充的四大支柱产业格局。为全县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郧县经济发展的特点

1、工业经济总量不断壮大

2010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69.4亿元,同比增长42.2%;工业增加值19亿元,同比增长41.7%;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0.17亿元,同比增长51.7%;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14亿元,同比增长5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位居十堰市第一。工业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3%;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47.6%;工业化率达到42%。全县经济呈现快速强势增长态势。

2、重点项目推进迅速,拉动效益明显增强

部分新投产项目产能得到充分发挥,新增产值较大,带动作用明显。金龙二期、佳恒二期、神河联达轻型载重车、天神乳化炸药、康迪药业扩能等项目的投产,新增产值6.6亿元,带动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增长37.8个百分点。

3、重点企业增势强劲,效益明显提升

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4家,其中产值过千万元的企业24家,过3000万元的企业20家,过5000万元的企业14家,过亿元的企业11家,完成产值36.9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企业的73.5%,同比增长54.4%,增幅比规模以上企业工业产值高出8.4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到82%.2010年,工业经济实现利润1.1亿元,上缴税金1.8亿元,分别比“十一五”初增长69%、84%。

4、财力进一步扩张

在工业经济的强力支撑下,2010年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8.61亿元,同比增长136%,剔除南水北调耕地占用税43700万元之后,县域内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4.24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127.5%,年均增长率为21.3%;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24亿元,同比增长241%,剔除南水北调耕地占用税43700万元之后,县域内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87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162.4%;年均增长率为21.3%;财政总收入、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税收收入增幅全市排名第一。

5、发展后劲得到进一步增强

2010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3.9亿元(现价),比2005年增长117.4%,年均增长1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7亿元,比2005年增长110.9%,年均增长20.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亿元,是2005年的6.7倍,年均增长46.1%。五年累计投资达到90.9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5倍。为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动力。

二、财政服务工业经济的具体做法

1、围绕关键点,积极服务“工业强县”发展战略,优化县域经济发展大环境

工业兴,则县域经济实力强。抓住了工业,就抓住了县域经济发展的牛鼻子。要想一个县大办工业、办大工业,单靠我们的力量是有限的,必须依靠县委、县政府对工业经济的重视和全社会对发展工业经济的支持。一是县委、县政府先后提出了“一主四化”(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工业化为龙头,以市场化为取向,以农业产业化为支撑,以城镇化为载体)方针、“一主两翼”(以生态经济为主导,以工业制造业和绿色产业为两翼)和四大支柱产业(汽车及配套产业、矿产品深加工业、农产品加工业、文化旅游业)布局及工业“1235”(产值过百亿企业1家,规模以上企业200家,产值过亿元企业30家,打造商用车、铸锻、液压、石材加工、农产品加工5大产业集群)工程发展战略,明确了全县工业经济发展思路,统一了全县上下的思想认识。二是建立了县领导包点联系重点企业和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的制度,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组织领导保障。三是举全县之力,扶持工业经济发展,先后出台了《关于支持“123”工程政策补充规定》、《郧县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补充规定》等支持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24个,有力地推动了工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四是结合郧县实际,在全县开展了“企业服务年”和“企业发展年”活动,增强了全社会服务企业发展的意识,解决了企业发展的实际问题,优化了工业经济发展环境。

2、找准切入点,加大工作力度,全方位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积极开展“企业服务年”、“企业发展年”活动,多角度、全方位服务企业发展。一是加大技术服务,指导重点民营企业财务人员熟练掌握使用新的企业财务会计业务,并使其按要求准确、完整报送财务信息,及时把握了全县工业经济发展动态。二是加大制度服务,开展了对企业财会人员的继续教育,及时将省厅企业处汇编的企业财务制度分送到重点企业,使企业能够合法经营,依法维权,受到了企业的普遍欢迎。三是加大资金服务,县财政预算内安排的技改贴息资金、新产品创新资金、科技三项费用等专项资金向跟踪企业倾斜,全年共拨付各类财政扶持资金240多万元。四是加大融资服务,积极向上争取间隙资金,对那些经济效益好、信誉程度高、产品有市场、担保手续齐全的企业重点投放,解决其流动资金紧张的压力,促其效益的稳步增长。五是加大协调服务,会同企改办、医保、劳动、民政等部门及时化解部分改制企业的遗留问题,为这些企业稳定、持续、快速发展创造条件。

3、把握着力点,明确工作主攻方向,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一是积极执行政策,刺激企业发展。按照县政府《关于财政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的要求,严格落实县级财政支持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资金。仅2010年就落实各类财政扶持、奖励资金99.7万元,同时对企业申报的技改贴息项目和科技创新项目,经会同县经济、科技等相关部门认真筛选审核后,及时划拨各类扶持资金200余万元,达到 “雪中送炭”效果。坚持对重点企业纳税和各银行金融机构实施考核奖励机制,参照上年标准拟对40个企业法人代表纳税按同比增长的地方留用部分的4%给予了一定的奖励,提高了金融机构贷款融资的积极性,2010全县金融机构为企业融资达到近8亿元。二是减负减压,促进企业发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争取省市财政间隙资金1030万元,对湖北神河汽车改装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线沼气车生产线工程建设给予了400万元的资金支持;帮助佳恒公司拓宽融资渠道,对其二期工业园建设筹措资金600万元,确保了按期投产;为义兴公司、神河集团、天神公司等企业融资近4000万元,确保了这些企业的重点项目相继投入运行,为我县财政收入的增长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确保了骨干纳税大户的满负荷生产。三是争取项目资金,引导企业发展。根据国家产业政策,明确发展方向,建立健全工业经济发展项目库,积极引导企业走低耗能、高科技、高产值的内涵式发展之路。2010共争取国家及省级项目资金960万元,帮助佳恒液压、金龙水泥、兴升科技等多家企业完成了各项技术改造和节能减排项目。完善全县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与科技创新项目库,增强了企业发展活力。

4、排除难点,想尽办法,切实解决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充分发挥财政间歇的资金效益,积极解决企业结算承兑贴现难的问题,2010共为8家企业2500余万元承兑汇票办理了低利率贴现业务,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的财务费用。二是充分发挥财政专项资金效益,积极解决企业新产品开发和技改扩能资金投入不足问题。每年县财政预算安排各项扶持资金共计310万元,其中科技创新资金100万元、技改贴息资金200万元、招商引资奖励资金70万元、法人代表奖励40万元。有效调动了企业运用新技术的积极性,促进了县域骨干企业整体实力的进一步增强。三是充分发挥财政信用担保效应,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县财政连续3年累计投入1000万元资金成立了目前全省规模最大的县级投资担保公司,注册资金达到1.2亿元,担保能力达到12亿元,仅2010就为郧县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融资2.2亿元,极大地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难题。四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调控作用,切实解决企业拓展空间问题,对新上的重点工业项目土地出让金先征后返,进驻工业园区的“三通一平”的硬环境财政投入年均500万元以上,有效地拓展了企业的发展空间。

5、培育亮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工业经济发展质量

一是大力支持企业科技创新。2010年,及时、足额、合规地划拨了33个单位省市县各类科技专项资金749万元,带动全县企业科研投入达1.3亿元,占全县GDP比重0.26%,有力地促进了县科技管理及技术创新,全年研究高新技术产品37个、新产品310个。湖北天神实业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国家支持科技创新资金80万元后,公司当年科技投入500多万元,实现销售收入2.7亿元,利税达到了3668万元,创历史最高,先后获得“湖北省科技成长型企业”、“湖北省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郧县工业经济十强企业”称号,迅速成长为一个集高科技产品和现代化管理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全县高薪技术企业达到6家,实现高新技术产值10.33亿元,增加值3.10亿元,同比增长22.9%,39.4%.二是大力扶持产业集群发展。按照“结构优化、效益提高”的方针,积极服务支持产业集群发展。2010整合划拨产业集群项目发展资金近300多万元,极大地促进了具有郧县特色的产业集群发展,现已基本形成以神河牌改装车、半挂车和联达牌农用车为主体的鄂西北特种车及专用车基地,以金龙牌水泥为品牌的建材产业,以天神公司“开天牌”乳化炸药为标志的药化产业,以佳恒公司、义兴公司、郧齿公司、凯琦公司、兴升公司为骨干的机械加工产业,以谭山米黄玉为代表的矿产开采加工,以渝川公司“武当红”品牌为核心的农业产业等产业集群;2010年产业集群完成工业增加值14亿元,上缴税金1.5亿元。产业集群优势得到充分体现,工业发展后劲显著增强。三是大力发展园区工业。突出汽车及汽车配件、化工产业、旅游休闲、绿色农业产业等特色主导行业,引导企业大力推进清洁生产,积极发展循环经济,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搭建产业发展的平台,提升了园区开发水平。2010年郧县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30.35亿元,同比上升14.1%,成为郧县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6、控制风险点,强化管理和监督,确保财政资金使用安全

一是把日常财务信息报送和县级财政专项资金的申报使用相结合。根据县财政预算内安排的科技创新基金拟定了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改变了以前项目多、支持额度小、效益发挥低的状况,明确了资金支持的重点、方式、申报程序、评审标准、项目管理及检查监督等,把日常报表报送数据和申报数据进行核对,提高了项目申报数据的科学性、真实性、完整性,使报表报送,项目审核和资金监管有机结合,达到了“诚实申报、公平受理、重点支持、效果明显”的目的,也促使纳入编报范围的企业及时、准确地送报表。二是把日常财务信息报送和省市财政专项资金的申报使用相结合。加强了对省、市财政拨付郧县企业项目资金的监管,使其核算规范,专款专用,效益得到最大发挥。特别是2010年2月对十堰佳恒液压机械有限公司600万元和神河集团400万元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的拨付使用、风险控制及绩效情况进行重点跟踪管理。完善风险控制机制,严格按省厅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操作,要求企业必须提供优良的资产作抵押,对企业的资信程度进行全面的考核分析,最大程度地预防融资风险,确保财政资金安全;及时深入企业了解情况,帮助解决运营中的涉及财政政策兑现的问题,逐月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同时督促企业加强管理,按时还款,截至11月30日,已全部收清本息入库。三是把企业财务监管和财政资金有偿使用风险相结合,加大财政周转金的回收力度,依据企业改制方案或法院对破产企业的破产裁定书裁决的财政周转金受偿比例,重新对新企业办理转借手续,理顺财政与企业法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采取政策、法律、经济及发放债权催收通知等手段,加大清收力度,全年共发放催收通知书13份,回收周转金20万元。四是把日常财务信息和“十二五”郧县重点企业及重点项目发展目标预测相结合。全县到“十二五”末需完成财政收入10亿元,为了科学预测县域工业经济“十二五”规划、实现工业经济对财政贡献达到60%的目标,我们结合快报和年报数据,确定纳入规划预测范围的销售收入3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19户、3000万元以下规模以上企业85户、大型工业园区项目8个科学编制了县域工业经济“十二五”规划,预计到“十二五”末,全县工业产值将达到198亿元,工业经济对全县GDP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达到170亿元,实现利润10.7亿元,工业企业上交税金达到6.3亿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63%以上。

虽然郧县政府在服务和支持地方工业经济发展中作出了一些有益探索,取得一点成绩,但我们毕竟属于山区贫困县,服务和支持工业经济发展仍然任重道远。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转型的主攻方向和首要任务,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财政负有重要职责,充分发挥财政的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调控等重要职能作用,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经济发展方式即经济发展的具体形式。早在1995年,党中央就针对我国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低效益、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明确提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但是,由于一些深层次的原因,如发展的战略思想、传统的经济体制、长期形成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等原因,我们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并不尽如人意。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我们经济发展中的不合理因素充分暴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刻不容缓。

第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跨入更高经济发展阶段的需要。从国内经济发展来看,2009年,我国人均GDP接近3700美元,自治区人均GDP达到5888美元,这意味着我国已经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有研究表明,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上,发展中的资源和环境压力与约束将空前增大,同时收入差距扩大造成的社会矛盾将集中多发,持续协调发展的难度大大增加,粗放增长的模式必然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第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需要。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弊端暴露得更加明显。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最新统计,2009年全国68家大中型钢铁企业产量同比增长11.27%,销售收入却同比下降10.14%,利润也下降33.62%。这说明,依靠资源消耗维持的增长趋势是不可持续的,也反映出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表面上影响的是经济增长速度,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势在必行。

第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增长不等于发展,今后我们还必须像抓强区指标那样抓富民指标。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必须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放在重要的位置,切实抓紧抓好。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因此,必须考虑经济为什么发展的问题,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遗害子孙后代为代价,要以提高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进步为目标。,创新工作方法,加大工作力度,促进郧县工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第三篇:充分发挥财政职能 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范文

充分发挥财政职能 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前郭县是吉林省唯一的蒙古族自治县,全县总人口56.7万人,有蒙古、汉、满、回、朝鲜、锡伯等19个民族 ,其中主体民族蒙古族5.04万人,占人口总数的8.9%。做好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对维护前郭社会和谐至关重要。多年来,前郭县财政局从县情出发,积极把党和政府关于民族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把支持自治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前郭县财政部门加大支出结构调整力度,千方百计筹措资金,落实有关财税政策措施,积极主动地为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办实事、办好事,全力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

一、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增强民族地区财政保障能力 前郭县财政局加大力度完善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相适应的政策性转移支付制度,通过一般性财政转移支付、专项财政转移支付、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加大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增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保障能力。

前郭县财政局专门建立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对因素法计算分配部分增加因素指标,对转移支付数额进行了 1

调整,进一步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倾斜。2005年至2009年,下达民族乡镇转移支付资金38.94亿元。这项政策缩小了民族乡镇与其他乡镇间的财力差距,促进了民族乡镇经济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

二、增加民族专项资金扶持力度,解决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特殊困难

受历史、自然和基础条件等因素影响,前郭县西部大部分民族乡镇经济社会发展仍处于较低层次,乡镇之间、民族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十分突出,与东部沿铁路、公路、水路等发达乡镇相比差距越拉越大。解决民族乡镇的困难和问题,缩小差距,归根结底要靠发展经济。为此,前郭县财政局从实际出发,在财政政策和资金安排上对民族乡镇经济发展给予了更加有力的支持。

(一)大力支持民族地区全面发展。近年来,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民族机动金、民族事务费,并逐年按一定比例增加,增强了对民族乡镇的扶持力度。

(二)积极帮助民族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民族贫困地区一直是县财政扶贫资金投入的重点区域。对全县扶贫重点村整村推进计划予以扶持,对于个别极贫困的民族聚居地区,县财政还采取特殊的综合扶贫政策,安排专项资金进行扶持,让更多的少数民族群众感受到政府的关怀,尽快实现脱贫致富。此外,近年来财政扶贫资金中的少数民族发展资金投入

逐年加大,2005年至2009年,县财政累计投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841万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贫困状况。

(三)进一步加快民族贫困地区水利和农村能源建设。“十五”期间,县财政加大农村能源建设资金的投入,全县具备条件乡镇的农户用上了清洁能源、卫生圈舍、卫生厕所,农村庭院卫生大为改观。“十一五”时期,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问题作为一个重点项目纳入总体规划,县财政加大扶持力度,在规划内优先考虑民族乡镇农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同时,对于一些零星分散没有纳入总体规划的民族地区饮水困难问题,县财政按照“查缺补漏”的原则,在安排人畜饮水专项经费时,按项目资金管理规定给予积极支持。

三、努力增加投入,支持民族地区社会事业的发展 针对我县民族乡镇社会事业发展相对落后,人口素质较低的实际,县省财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把发展民族地区教育文化事业作为财政支持民族工作的一项根本任务来抓。

(一)支持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

一是做好“三免费”教育与“两免一补”衔接工作,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推进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在2005年中央实施“两免一补”政策范围的基础上,从2006年起,根据“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

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到2010年秋季学期,每学期免除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万名学生的学杂费,享受中央免费教科书学生人数达万人,民族地区也充分享受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带来的优惠政策,扩大了义务教育保障范围。

二是继续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重点向民族乡镇倾斜;对所民族中小学和蒙古族幼儿园、蒙古族实验小学和蒙古族高中、查干花蒙中等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学生给予生活补助。

三是对少数民族贫困学生和失学儿童实施救助。按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有关要求,财政部门与有关部门共同配合,不断加大对少数民族贫困学生和失学儿童的救助力度,确保少数民族失学儿童及时复课。

(二)支持民族文化事业发展。

前郭县财政局通过增加预算安排,调整支出结构,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地区文化事业发展的经费投入力度,优先安排县委、县政府确定的民族文化重点项目。一是对县民族歌舞团、民族曲艺团等公益性民族文化事业单位纳入财政全额供给预算管理。每年按预算管理规定核定单位基本支出,并分

别安排一定专项资金,用于少数民族文化事业补贴、民族文物征集抢救以及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二是继续安排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专项资金。结合国家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县财政积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工作。2006年,“乌力格尔”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曲艺项目类别;2008年,“蒙古族马头琴音乐”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传统音乐项目类别;2008年,“蒙古族四胡音乐”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名录传统音乐项目类别;“蒙古族民歌(郭尔罗斯蒙古族民歌)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音乐项目类别;“查干淖尔冬捕习俗”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俗项目类别。

三是继续安排广播电视“村村通”维护专项资金。结合国家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继续安排广播电视“村村通”维护补助费,确保全县广播电视“村村通”卫星地面接受站正常转播广播节目,让广大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同时,会同县广播电视局积极向省财政争取对前郭县广播电视“村村通”维护经费的支持。

(四)积极支持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发展。

为了促进前郭县民族传统体育事业发展,提高民族人口素质,前郭县每4年举办一届“那达幕”大会,县财政始终不渝地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的决定,积极筹措资金,为“那达幕”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必要的经费保障。

四、加大对民族地区医疗卫生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十一五”期间,前郭县实现卫生基础设施房屋、设备、人员、技术“四配套”目标,建立和实施民族地区农村贫困家庭医疗救助制度,使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逐步覆盖少数民族地区,进一步扶持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县财政按照县委、县政府部署,认真履行公共财政职能,把发展民族地区卫生事业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加以落实,结合全县的经济发展规划,加大民族地区卫生事业的投入。

一是加强民族地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优先安排民族地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项目经费,使民族地区卫生机构房屋、设备、人员等条件逐渐改善,医疗服务能力逐步提高。二是积极支持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贫困医疗救助。据统计,2009年底,全县参加合作医疗农民有万人,民族地区农民就医得到财政资金的有力支持。三是对蒙医药研究也给予资金支持,扶持民族医药的发展。

总之,前郭县财政部门将继续做好民族工作研究,努力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发挥财政杠杆作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共)

发挥财政杠杆作用 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杨石明

2013年第9期 ——经济建设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弱质产业,公共财政必须对其提供特别的支持。统计显示,农业GDP与农业财政支出之间有很强的正相关,农业GDP增长率与农业财政支出增长率基本同步,且前者总是大于后者,呈现“杠杆效应”。如何让有限的财政资金在支持农业发展中更好地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需要我们认真研究。

一、当前财政支农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政支农资金总量不足。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国家近些年对农业的财政投入增幅、增量都是空前的,但由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对农业的投入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仍然低于发达国家;另一方面,国家以及省级对农业的财政资金投入相对较大,但县市以下,由于各种因素,出现了投资比例不到位、甚至资金缺位的现象。

(二)财政支农资金支出结构不优。表现为“四高四低”: 一是农业发展事业费支出偏高,生产性支出偏低。机构和人员费用在支农资金中占有较高比重,一些地方还存在着隐形占用农业项目经费的现象。二是惠农补贴所占比重偏高,基础项目建设所占比重偏低。2004年以来,农业事业性经费、惠农补贴、支农专项经费三类经费之中,增幅最大的是惠农补贴,年均递增在30%以上。一些事关农业发展全局的基础性、战略性、公益性项目建设资金相对不足。三是基础设施投入比重高,服务网络体系建设投入比例低。财政专项支出大部分投入到水利设施和农田整治等工程项目上,在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等方面投入很少。四是对大项目关注程度高,对小项目关注程度低。国家对农业的投资主要在大中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上,省级支农资金大都用于为中央投资配套,县乡两级围绕中央投资积极争项目,精力和财力都围绕大项目转,中小型项目投入明显不够。

(三)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率不高。一是项目建设缺少统筹规划,重复浪费严重。财政支农项目涉及发改、农业、林业、水利等众多部门,在实施过程中,缺少统一规划,各自为战,出现同一地点多头申报、重复建设的现象,而一些不显眼,但急需解决的问题却无人问津。而且项目点多面广,资金使用分散,没有得到科学合理配置,难以形成合力。二是项目实施环节过多,“跑、冒、滴、漏”严重。项目建设要经过策划、申报、建设、验收等诸多环节,一些本不应由项目建设承担的费用却变相从项目经费中开支,使建设资金大大缩水。三是项目建设中“三重三轻”现象普遍,工程项目效用大打折扣。就是重立项,轻选项;重申报,轻实施;重建设,轻管护。在项目立项申报上“讲人情”“看关系”,使一些项目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在项目申报过程中,申报资料齐全,而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不按设计要求、不按质量要求、甚至挤占挪用项目资金等现象;项目建成后,没有及时研究工程项目管护长效机制,导致许多工程项目陷入“有人建、无人管”和“建了坏,坏了建”的恶性循环。四是财政支农资金监管不到位,影响资金效益发挥。有的不能及时拨付资金,影响工程竣工。有的不能按“四制”(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承包合同制和工程监理制)监管项目,项目建设质量受影响。有的不能按规定对资金采取国库集中支付,导致项目资金被挤占挪用。有的不能按要求实行财政报账制,甚至出现弄虚作假套取财政资金现象。

二、改进财政支农工作的对策建议

在财政支农资金的实际运用中,必须围绕它的公共属性,突出发挥其基础、导向、引爆等作用,优化投入结构,提高使用效益。

(一)明确投入方向。一是公共性为本。尽量减少或完全退出对特定对象和特定农业投资主体的针对性补贴,把投入重点放在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上来,普惠农业、农村、农民。二是产业导向为重。重点支持符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开启产业发展空间、拓展产业发展功能的重大项目,加速推动农业经济转型升级。三是综合效益为要。在项目选择上,着眼全局和长远,把综合效益作为重中之重。

(二)突出重点领域。一是突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着重解决基本农田高产改造、农业基础设施、水土流失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支持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二是突出农业科技。承担起农业科研投资主体的责任,重点支持农业基础科技研究、重大科研攻关、高新技术、应用技术推广应用、农业科技知识普及和宣传、农村人员和农民培训教育等。三是突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推进公益性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体系、农产品供求信息服务体系、优质种苗繁育推广服务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服务体系、农产品加工销售服务体系、农作物生产服务体系等六大体系建设。四是突出农业自然灾害救济。在农民遭受自然灾害时,及时安排救灾支出,实行救济和帮助抗灾恢复生产。

(三)提高使用效率。一是统筹谋划增效。要整体规划。地方政府要把地方实际、发展需要和上级政策有机结合,统筹规划项目,形成布局科学合理、建设系统有序、功能相互配套的良好局面;要突出重点。要因地、因时、因业制宜,保证重点项目,压缩一般项目,取消无效项目;要整合投入。组织协调各部门围绕确定的系统项目来立项争资,把小项目、条块资金集中到一处,形成整体合力。二是扩大投入增效。各级地方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尤其是地方配套经费一定要足额及时到位,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和质量;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入。要用足用活用好财政贴息、以奖代补、民办公助、先建后补等财政资金,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农业,放大财政资金效应;要对内挖潜。要对项目环节进行改善,该压的压,该省的省,避免“跑、冒、滴、漏、挤、压”资金现象,确保把更多的钱用在“刀刃”上。三是优化结构增效。要由生产性和公共性并举向注重公共性转变。财政支农项目中的生产性支出,特别是直接发放的各项补贴,到达个人(个体)手上的金额不多,刺激作用有限,且享受补贴的是土地所有者,真正从事生产的经营大户并未受益。与此同时,支撑和保障农业增产增效的设施建设,却经费不足。应当逐步减少对生产性投入的比重,将资金投入重点放在公共性投入上;要由注重产品项目向注重农业生产环境与结构优化转变。财政支农要强化大发展、长期发展、和谐健康发展的理念,从微观事务中解脱出来,面向宏观领域,着重于支持提供公共产品,着重于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着重于农业和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要由注重大项目向大小项目兼顾转变。不少大中型项目由于“最后一公里”未打通,工程效益不能发挥,因此必须重视小项目建设,真正把触角延伸到位,把资金效用发挥到位;要由注重硬件建设向“软硬”件并举转变。在实施好道路、农田水利等硬件工程建设的同时,加强农业科技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等软件建设,为农业生产提供全方位的支撑和保障。四是强化监管增效。要完善制度。按照建设法治财政的要求,全面清理、完善现有支农资金和农业财政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合理、层次清晰、分工明确、覆盖全面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系;要严格程序。必须按照规定程序使用财政支农资金,推行管理责任制、公示制、招标制、监理制、委托中介机构检查制、国库集中支付制;要强化督查。定期开展财政支农资金监督检查,及时查找管理中的问题和漏洞,防范资金使用违规违纪现象;要严格责任追究。对违反项目资金建设管理规定的单位和个人,严格追究责任,决不姑息。■

(作者系中共武穴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

第五篇:孝昌县财政经济发展现状

孝昌县财政经济发展现状、困难及对策研究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孝昌县财政局在上级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年的工作目标,积极应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努力克服持续低温冰雪灾害、罕见秋汛等不利因素影响,众志成城,克难奋进,充分发挥财政职能,扎实推进财源建设,为全县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实现41.74 亿元,比上年增长14.9%;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13.67亿元,比上年增长56.4 %;财政收入实现20082万元,比上年增长47.7%。

二、主要成效

(一)园区经济发展较快。孝昌县电子信息产业园是湖北省信息产业厅确定的县级电子信息产业园之一,拥有12家光电子机电一体化企业,其中:上市企业1家。在我县开展产业园建设是顺应湖北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有助于从根本上提升湖北省信息产业的整体水平,也可改造我县传统产业、调整经济结构、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以产业聚集区为载体,发挥区域和企业间的协作作用,是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途径,电子行业对经济拉动作用明显强于其他行业。2008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电子行业共完成总产值2.6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 20.69%。

(二)规模企业及成长企业实现突破性发展。全县共有规模企业40家,根据申报规模企业的有关条件,对我县十二个乡镇和开发区进行了一次调查摸底,积极申报了符合小进规的企业有5家,分别是花西乡全兴米厂、周巷镇庆祝碎石厂、湖北康威食品有限公司、湖北冰星冷食有限公司、孝昌县顺达农特有限责任公司;新上项目的企业有8家,分别是孝昌县欧丰新型建材厂、季店三星页岩、湖北金鹏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孝昌三枫眼镜企业有限公司、孝感市德丰花生饼业有限公司、孝昌县宏阳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湖北桑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北

鸿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2008年全县共有规模企业53家,其中乡镇共有37家,工业园区共有企业16家,年增长65%。

(三)招商引资成效明显。一是抢抓机遇全力招商。加大承接产业转移力度,加快招商引资;二是落实责任,逐级分解招商引资工作任务;三是强化调度和考核。对重点招商项目坚持每月一调度,对有招商引资任务的单位每季度一次考核,强化责任,狠抓任务完成和落实。通过采取以上一系列强有力措施,招商引资取得了明显成效。

(四)工业生产产销衔接良好。全年实现销售产值 13.65亿元,同比增长7

1.69%,我县规模以上企业累计产销率为98.6%。反映出工业产品适销对路,生产与销售同步增长。

(五)财政收入质量明显提升。2008年全口径收入达到20082万元,突破2亿元大关,比年初预算增收2082万元,增长47.7%;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增幅位居全市第一。2008年是建县以来增收幅度最大、增收数额最多、收入结构最优的一年,1993年至2005年增长总和等于2008年的增长,工商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的52.8%。

三、存在问题

(一)工业经济加速发展面临的形势严峻。从国际国内宏观环境看,由于美国华尔街的金融风暴继续蔓延,能源、矿产、粮食及大宗原材料的市场价格波动加大和不确定,人民币持续升值、消费信心低迷,工业经济特别是我县工业经济比重,向工业化进程的县域经济压力更大,十一月份订单、产值、销售、劳动力就业所是建县以来的空前压力,具体讲惠洋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十一月份订单预计会减少20万台,十二月份减少30万台,共减产值三千万元,其它企业平均减少订单百分之十到三十之间。根据我们对金融风暴对企业影响的调查结果来看,目

前出现困难的企业主要分布在房产、钢铁、电力、纺织等行业,其他行业总体还好。

(二)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发展有待提高。一是高新产业发展不够,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高新企业落户不多,对县域经济的整体拉动能力不够,二是产业链条延伸不够或根本没有形成,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如惠洋电器、巨名汽配、烨和电子等企业的配套还没有本地化,人才、技术、产品上下游还需到大中城市配套,成本较高。

(三)生产要素的不确定严重制约企业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招商企业、企业扩大再生产的用地较为困难。二是企业用工成本成倍增长。三是石油价格下降,运输成本不跌。四是企业流动资金严重不足,无法扩大再生产,总体生产成本增加,产品价格回落,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生产积极性低落,如巨名汽配将一半大功率设备与沿海企业合并,仅留劳动密集性的小功率的设备生产以减少成本,规避风险。

(四)企业融资困难。一是我县银行对企业的信贷业务基本没有开展。目前我县仅有建行、农行等商业银行,开发银行刚开始运作,几年来仅有开发银行对企业贷过款,其它银行基本上没有。二是一些企业租用老厂房,因没有产权,无法作为抵押物向银行贷款,难于取得金融部门的支持。如巨名、光华、冰星等企业。三是贷款期限多为短期,对企业的帮助不大。这两年,我们引荐孝感市商业银行给几家企业贷过款,但商行贷款是年初放贷,年终收贷,给企业的压力很大,不利于企业的持续经营。

四、对策思考

我们将进一步抢抓机遇,克服不利因素,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要求,紧紧围绕2009年的责任目标,坚持“科学调度、有效监控、着眼后劲、平稳运行”的原则,以企业为中心,以实施培育工程为抓手,强化工作举措,确保实现全年目标,促进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一)加强协调调度,抓好工业经济运行。一是进一步明确目标,强化责任。我们将对照目标找差距,分析原因,及时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确保2009年经济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二是深入做好经济运行检测分析和指导。进一步强化经济运行分析,随时掌握目标进度,提高检测分析的实效性、准确性,在深度上下功夫,特别是在当前的宏观背景下,要抓住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进行分析,抓住企业发展中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不断提高服务领导、服务决策的能力和水平。要加强重点骨干企业的监测分析,及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现状,通报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帮助解决问题

(二)实施重点扶持,抓好中小企业培育。按照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的要求,切实加强对企业的引导扶持,促其尽快发展壮大。对太子米、龙腾水泥、烨和电子、全洲包装、楚天鹿园等列入全市培育工程的企业,在政策、资金上给予重点扶持,加快培育一批年上交税金过千万、过500万、过百万元的企业,不断壮大企业整体实力。进一步完善对企业的服务机制,切实加大对重点骨干企业的服务力度,建立健全政策支撑体系,制定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落实利用好中小企业发展资金、贷款贴息资金等各类资金,从政策、制度和机制上引导发展有潜力、产品有市场的中小企业加快发展。

(三)大力招商引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围绕我县优势产业和高成长性行业特色,挖掘和推出一系列上、中、下游产品,大力实施产业链招商。精心编制和储备一批前瞻性强、科技含量高的招商项目,建立较为完备的招商引资项目库。抢抓东南沿海产业转移和武汉企业外迁的机遇,依托孝昌在外“四有人员”,重点引进高技术、高附加值、高就业容量的项目。2009年准备投资兴建的千万元以上企业的项目有:孝昌县(武汉)亿康薯业、孝昌县新型墙体材料生产线、湖北兴源电力变压器生产线、华中地区废弃机电集中拆解园项目、孝昌县(湖北)

惠洋电器扩能生产线,扩能1000万台微特电机生产线。以上项目建成后,将会给孝昌县的经济建设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加快园区建设,抓好产业集群发展。园区是招商引进和项目工作的重要载体。我们将按照“两型社会”试点要求,大胆探索、率先突破。围绕“多方融资大投入、整体规划大手笔、加快建设大场面、村民居住大集并、工业用地大集中”的总体思路,积极探索开发建设机制,抓紧完善园区功能,营造良好环境,确保项目引得进、留得住。

(五)加强企业财务管理,规范经济运行秩序。一是拓宽企业财务管理范围。针对县域经济民营化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实行国有、股份制、民营、集体企业财务管理一起抓,帮助企业建立健全财务核算制度和管理方法。二是加强对会计人员业务培训。针对企业会计人员新人多,政策更新快,会计业务滞后等现象,举办业务培训班,提高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水平和企业财务信息的报送率。

下载财政促进经济的发展。doc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财政促进经济的发展。doc.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财政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财政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措施及成效(一)充分发挥财政争取资金的主渠道作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解除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瓶颈。 基础设施不仅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而且也是经......

    浦东新区促进总部经济发展财政扶办法实施细则[五篇材料]

    浦东新区促进总部经济发展财政扶办法实施细则(2011-11-11)第一条根据《浦东新区促进总部经济发展财政扶持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制定本实施细则。第二条《办法》第二条所称......

    发挥财政职能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区域协调发展

    发挥财政职能 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区域协调发展 市财政局课题组 宜宾市,是地处川滇黔结合部,位于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市内丘陵与山地梯次分布,各区县自然环境、资源......

    加强民族团结 促进经济发展

    加强民族团结 促进经济发展 --预旺镇南垣村民族团结先进事迹南垣村位于预旺南部,全村共有585户2152人,其中回族 86 户423 人,是预旺镇唯一的一个回汉杂居村。多年来,南垣村把......

    加大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发展

    加大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发展 3月30日~4月1日,县政府办副主任孔双木率县发改局有关负责人赴连云港、徐州两地进行了学习考察。此次考察主要围绕技术创新和技术中心建设等课题学习......

    水务局促进经济发展工作总结

    水务局促进经济发展工作总结 我市地处黑龙江省西部,总面积528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69万亩,辖14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50万,其中农村人口28万。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

    推动人才辈出 促进经济发展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发展的基础。多年来,**县委精心打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环境,逐步建立起了一支结构比较合理、数量较为充足的人才队伍,引领了**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一、事......

    进一步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进一步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编辑:admin 时间:2008-9-8 21:38:00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