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乡镇债务的调查
财政是国家的经济基础,财力是基层政府赖以正常运转的支撑。但从全国来看,乡镇债务矛盾非常突出,已严重影响到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和社会稳定。如何充分发挥财政的职能,增收节支,有效化解乡村债务矛盾,是我们基层干部必须面临的课题。遵照县委保先活动的统一安排,春节期间,我们走访了部分乡镇领导干部、乡村干部,并上网查询,对基层政府债务问题进行了调查和思考,提出一些看法,供大家参考。
一、乡镇债务形成的原因
1、税收秩序乱,税收成本高
一是挖税、买税。乡镇税源一般较少,征收难度大,为了保证任务的全面完成,不得不依托税务部门到外乡外县去挖税。而一般情况下挖税成本较高。首先税务部门要给外地纳税户一定的好处,其次乡镇政府要给税务部门一定的分成,到最后,乡镇政府得到实际税款最多剩六成,而在财政总收入中都必须按税票面额核算体现为十成收入,无疑有40%左右的泡沫。买税也类似于此,国税、地税部门稽查收入既可入库到甲乡也可入库到乙乡。这对于财政收入完成难度较大的乡镇诱惑力是极大的,税务部门当然要以“分成”定投向了。挖税、买税扰乱了税收秩序,提高了税收成本,增加了财政收入“泡沫”,这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是寅吃卯粮。为了确保当年收入目标任务的完成,有的财税部门违反规定收“过头税”,想方设法预收一部分单位的税款。当年财政收入是完成了,但是,对下年度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形成了很大的压力,虚增了当年的财政收入。
三是贷款入库。过去几年贷款入库在有些乡镇比较突出,其危害性很大,因为贷款入库不仅不增加可用财力,而且为支付贷款利息会造成财力减少。
四是财政“空转”。有些乡镇由于经济发展上不去,税源少,很难完成财政收入任务,为了硬性完成任务,受奖不受罚,便出现了财政“空转”现象。
2、财政包揽过多
乡镇财政支出严重“越位”,包揽过广,重点建设的支出是乡镇负债的重要原因。“普九”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办公条件的改善等等,超前建设、超前消费,极大地增加了乡镇财政的困难。
3、预算外资金没有真正纳入财政统筹
目前乡镇财政十分困难,但有很多应纳入预算内收入的预算外资金游离于预算外。近年来加强了预算外资金的清理整顿和统筹管理的力度,但效果不是很明显,也没有真正增强地方财政的实力。
4、财政支出管理缺乏严格监督
加强财政监督,是有效使用财政资金的重要途径。乡镇没有按照预算法和财经纪律制度办事,开支随意性大,一是招待费、会议费、电话费、交通费等弹性较大的经费开支规模过大,存在铺张浪费现象;二是预算外资金管理不严,没有做好财政专户管理工作,部分预算外资金游离于财政监督管理之外。
二、化解乡镇债务的对策
1、转变观念,培育主体财源,夯实财政实力
发展经济、培植财源是解决财力紧张的根本举措。乡镇财政在发展经济、培植财源方面必须抓好以下三点:一是要夯实农业,壮大工业,培育主体财源。要突出地方特色,立足实际,以市场为导向,把有特色、有优势的产品发展起来,形成规模,壮大支柱产业,形成主体财源。二是搞活三产。大力发展小城镇建设,繁荣市场,增强农村经济的活力。三是在培植财源方面要找准方向,财政资金退出竞争性领域,扩大服务领域,从改善经济环境、为经济发展服务方面做好财源培植工作;要把财源培植工作的最终点放在增加可用财力上,通过资金扶持、政策引导等方面出发,积极培植财源,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2、依法理财,依法治税,强化收入征管
一是加强税收执法力度,理顺税收秩序,坚决杜绝财税工作中的挖税、买税、财政“空转”等违法违纪行为和不规范的现象。二是优化税收环境。在税收管理中坚决打击各种偷税、漏税、骗税和暴力抗税行为,强化税收征管工作。
3、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增强乡镇财政综合财力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及其配套管理办法,促进预算外资金管理的规范化,加强票据源头控制,以票据的“发、审、验、核、查、销”为管理手段,以票管费,加强财政监管,堵塞漏洞。进一步完善“罚缴分离”、“票款分离”、“银行代收”的管理体制,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严格取消各单位过渡性银行帐户;加强财政统筹力度,增强财政综合财力。
4、加强监督,维护财经纪律秩序
一是要强化财政监督职能,建立健全财政监督与管理相结合的机制。二是建立健全内部互相约束、互为协调配合的约束机制,强化内部监督。三是建立健全财税社会监督体系,财政部门要与人大、纪检、审计相配合,建立内外监督相结合,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事前、事后监督相结合,日常监督和重点检查相结合,形成强有力的财政监督体系。
5、严格管理,增收节支减债务
一是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收、管、用行为。二是积极争取上级财政的转移支付。三是民主理财,以节支促增收,严格控制招待费、租车费、电话费、会议费等弹性较大的支出。四是乡镇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廉洁自律,建立一支勤政务实、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
第二篇:对乡镇债务交叉审计的几点感悟
今年年初,根据湖北省审计厅统一安排,**市审计局一行8人赴黄冈**市开展乡镇债务审计,共完成19个乡镇债务审计,审计核定有效债务总额***万元,审计认定无效或审减债务***万元,占该市范围内自报债务的**%,审计工作取得明显效果,审计组被省厅评为先进审计工作组,梅运银、周京琼被评为先进个人。
**市债务时间跨度
长、债务量大、涉及范围广,审计责任重大,为圆满完成这次省厅交办的任务,他们本着“依法审计、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突出重点、确保质量,严格按照省厅方案组织实施,做到不漏项、不缺项、查深查透,确保审核数据的真实完整。审计实施过程中,审计组边工作边学习,并且利用晚上及双休时间交流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感受。
针对**市债务构成的特点,审计组为防范审计风险、强化审计质量控制根据审计方案及要求归纳出切实可行的具体作法。一是对超范围的债务予以排除,如:乡镇教育债务一律不认可,县级债务、村级债务及不由乡镇政府兜底的企业债务均属不受理,欠发的工资属于后期入帐、估算的一律不予认可;二是凡是时间超范围的上报债务一律剔除,如:乡镇各部门债务,只认可其改制前的债务,改制后的一律不予认可;三是审减重复反映债务,针对乡镇财政所的各套财政账间的债务及乡镇财政、乡镇政府机关及其所属部门间的债务予以抵减;四是对账表相符、账账相符、账证相符,进行逐笔认定核实,对账面未直接反映的债务,既要提供资金平衡表和移交表,也要提供债权人、举债手续,特别是工程项目既要提供合同、借据、批复手续及其他结算所必须的会计资料,还要到实地考察核实;五是对担保债务,既提供了担保合同或承诺书,又证实有担保事实的,则对其担保或承诺的余额部分认定有效。对未能按照上述要求提供会计证据的债务,界定为无法认定。
通过审计,归纳出债务形成有诸多方面的因素。一是历史原因与政策因素,如财政周转金、世界银行贷款、国债转贷、农业综合开发贷款,这些债务占总债务的**%;二是财政体制因素,农村税费改革前该市纯农业税收入规模5387万元,约占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且属于乡镇本级一般预算固定收入,为保预算的实现,乡镇政府亦采取举债垫解,这部分债务占总债务的*%;三是政府机关、财政总预算赤字导致举债,审计资料表明,**19个乡镇,有16个乡镇(办公室)均存在赤字,赤字占总债务的**%,赤字在千万以上的有2个乡镇;四是建设支出形成的债务,**市在中央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发展经济的号召下,随着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两条高速公路、一条铁路、大别山火电厂的建设及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与改造,造成乡镇政府直接负债****万元,占债务总额的**%;五是政府管理随意性导致负债,如该市某乡镇农村合作基金会在中央于1998年统一强制关闭后,随之政府组织了清欠专班,致2004年告一段落,本次债务审计发现由于工资未发以及清欠人员的遣散,该镇政府主要负责人批准按(1996-2004)人均月工资标准***元挂账***万元等。
针对债务形成的各种原因,审计组在认真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化解债务的建议。一是对债务大户要从严控制建设项目审批并严格控制规模,从紧控制公务群体消费性支出;二是要严格财政纪律约束,将财政赤字纳入控制范围,通过预算暂付会计科目隐藏实际财政赤字的行为应坚决制止;三是市政府要运用好中央对老少边穷地方予以扶持的政策加快地方经济发展,培植稳定基础财源以壮大地方经济实力,为化解债务提供动力;四是呼吁上级政府继续加大对该地区的扶持力度,从政策、财力方面予以倾斜。
第三篇: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调查与思考
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调查与思考
地方政府性债务是地方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以政府名义向国内外或境内外承借或担保,政府负有直接或间接偿还责任的债务。近几年来,安陆市为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逐步加大了资金投入力度,另一方面,政府性债务余额逐年上升,债务负担越来越重。
一、地方政府性债务基本情况
从债务构成看,截止2009年12月31日,安陆市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为58476万元(不含政策性挂账债务72664万元),其中:直接债务54819万元,占债务总额的93.7%;担保债务3657万元,占债务总额的6.3%。在直接债务中,一般公共服务7970万元,占直接债务总额的14.5%;财政部门6754万元,占直接债务总额的12.3 %;教育4077万元,占直接债务总额的7.4%;城市社区1966万元,占直接债务总额的3.6%;农林水1793万元,占直接债务总额的3.3%;开发区11575万元,占直接债务总额的21.1 %;交通运输17610万元,占直接债务总额的32.1%;其他公共安全、电力信息、文体传媒、医疗卫生、交通、粮油物资储备等3074万元,占直接债务总额的5.7%。在担保债务中,社会保障和就业44万元,占担保债务总额的1.2%;医疗卫生601万元,占担保债务总额的16.4%;农林水3012万元,占担保债务总额的82.4%。
从债务来源看,直接债务来源中:政策性银行12736万元,占直接债务总额的23.2%;上级财政4414万元,占直接债务总额的8.1%;非银行金融机构3199万元,占直接债务总额的5.8%;商业银行1963万元,占直接债务总额的3.6%;农业综合开发515万元,占直接债务总额的0.9%;其他31992万元,占直接债务总额的58.5%。担保债务来源中:外债转贷3613万元,占担保债务总额的98.8%,其中:世界银行3012万元、外国政府601万元;商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44万元,占担保债务总额的1.2%。
从债务指标看,不含政策性挂账债务,2009年政府性债务余额58476万元,占当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75亿元7.8%,比2008年上升了0.5个百分点,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政府债务总量对全市经济的影响力度加大。当年一般预算支出131713万元,不含政策性挂账的债务余额占一般预算支出的44.4%,如果把政策性挂帐债务计算在内,则这一比例高达99.5%,这两个比例反映出财政支出过分依赖债务收入,财政处于脆弱的状态,并对财政的未来发展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从收入和人平负债看,2009年全市一般预算收入为22095万元,债务总额131140万元,为一般预算收入的5.9倍,不含政策性挂账的债务余额58476万元,为当年一般预算收入的2.6倍,为当年可用财力的0.7倍;按全市62万人口计算,人平负债943元;按17510名财政供养人员计算,人平负债高达33396元。
二、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政府债务的潜在风险认识不够
部门在借款、贷款以争取项目、筹集资金或财政部门为其担保时,缺乏风险分析,不能做到预之以谋,往往只强调项目的重要性和未来预期收益,很少考虑到由此而形成的债务及风险,特别是由此而引发的或有负债和或有风险,为日后出现偿债困难埋下隐患。
(二)缺乏统一规范的债务管理,债务不断增加
一方面,没有成立统一的债务管理机构,举债主体分散,债务管理权限不集中,不能达到规范管理的目的。安陆市现有举债主体包括市乡两级政府、教育、农林水、城市社区、医疗卫生等37个主管部门,债权人涉及到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上级财政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除财政部门对上举借的债务外,其他单位的债务未纳入财政部门账务核算,乡镇级债务甚至没有债务管理人员。另一方面,由于没有建立举债评估机制,部门和乡镇的举债行为没有受到有效控制,存在随意举债、各自为政和扩大投资规模的现象,导致债务规模不断扩大。
(三)债务风险指标高,风险加剧
参照欧盟国家签署的《马斯特里赫条约》和国内成功经验,政府债务风险的三个综合评价指标中,债务依存度(债务余额占财政支出的比率)一般不超过20%,债务负担率(债务余额占GDP的比重)一般在10%以内,债务偿还率(负债还本付息额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一般在10%左右。从安陆的情况看:债务依存度①=58476÷131713=44.4%,债务依存度②=131140÷131713=99.5%,债务负担率=58476÷750000=7.8%,债务偿还率=8662÷22095=39.2%,除债务负担率控制在警戒线内以外,债务依存度、债务偿还率均远远超过了警戒线,存在着严重的债务风险。
(四)债务监督制衡机制不全,偿债责任难以落实,偿债压力沉重
由于缺乏强有力的债务约束机制,单位还款能拖则拖,导致债务余额越来越大。债务余额较大的单位,因资金有限,无力全部清偿。债务余额较小的单位,也没有合理地利用资金进行清偿。2009年底全市逾期债务总额36270万元,比2008年逾期债务20311万元增加15959万元,实际清收偿还8662万元,仅占当年债务余额的14.8%。在有限的财政收入与需要满足的刚性支出(如政府运转、人员开支、社会保障等)之间存在着巨大缺口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既要发展本地经济,搞好城市建设,办好社会公益事业,维护社会稳定,又要挤出一部分资金偿还到期债务本息。2009年底未到期债务22207万元,其中:2010年3685万元、2011年3049万元、2012年3598万元、2013年4011万元、2014至2018年5967万元、2019至2024年1896万元,偿债压力十分沉重。
(五)政策性挂账债务长期悬而未决
安陆市粮食企业政策性亏损挂账高达68952万元,财政部门除以前每年从粮食风险基金配套资金中解决一部分用于偿付利息外,2009年预算只安排了粮食挂帐贴息资金310万元支付利息,连续5年没有能力偿付本金,此外还有供销企业政策性亏损挂账3712元。政策性挂账已成为地方政府的沉重包袱。
三、地方政府性债务形成的原因
(一)财政支出范围过大
建立公共财政,提高均等化服务水平,使地方政府事权扩大,财政支出也不断增加。一方面,公用经费、人员经费增长较快,保工资、保运转压力增大,另一方面,加强社会保障,实施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增加公共医疗卫生和义务教育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等,都要增加财政支出。财政支出范围过大是诱发财政赤字,导致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经济建设财力保障不足
随着各项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地方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大大超过收入增长速度,支撑经济运行的财力明显不足。地方政府为了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改变困难现状,不得不举债引进项目和资金。近几年,安陆市仅用于开发区建设的债务达12700万元,占总债务的26.6%,其中2008年新增的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建设借款9000万元,约占2008年全年新增债务的50%。此外,对一些公益性项目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政府本身旁无责贷,但这些项目带来的的多是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微乎其微,这类因财力所限而引进的项目,还款责任最终仍在政府身上,形成了政府债务。
(三)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
分税制以来,虽然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在不断加大,但力度不够,上级对地方特别是省以下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不能满足地方正常运转的需要。同时,在转移支付中,专项转移支付比重过大,一般转移支付比重偏小,地方政府在可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只能举债解决支出压力。
(四)国有企业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所致
对国有企业实行上收下放、抓大放小、改制重组、兼并破产等一系列改革,增加了地方政府对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安置、基本生活费、再就业以及养老金等方面的支出,加重了地方政府压力。安陆市原三家省属企业安棉集团、湖北铝厂和东方红粮机下放地方管理,相继改制,共需安置职工9677人,需安置资金2.677亿元。由于企业经营不景气,安陆市为此消耗了巨额财力。全部安置7249名职工,支付职工的安置补偿资金达21000多万元,其中,资产处置收入和上级补助资金14000万元,通过各种途径借款7000多万元。仅安棉集团,安置下岗职工的各类资金总额需1.394万元,目前只从国家开发银行借款3000万元,省级补助2000万元,虽然地方政府每年都安排一定资金予以解决,仍然是杯水车薪。推行以“敞开收购、顺价销售”为主要内容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由于多种原因,形成了巨额的粮食企业财务挂账,给地方政府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五)专项清理形成的债务 2000年中央拿出专项借款对农村合作基金会进行清理,安陆市申请3940万元专项用于兑现农民的股金,由财政承借承还,全市15个乡镇办事处均有基金会借款。该借款至今有3097万元尚未归还。
(六)担保贷款形成的债务
担保债务余额3657万元中,98.8%属于外债转贷。在10个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外国政府贷款项目中,有六个项目是由政府和财政局承诺担保,由政府还款的一类项目,在这类项目中,很多借款单位不能按时还款,而上级财政每年到期按协议扣款,造成这些担保债务最终成为地方政府的还款压力。如世行贷款的安陆市三水厂建设项目,2003—2009年安陆市财政局共对上还贷978万元,而三水厂仅归还安陆市财政局719万元,财政为此项目共垫付资金259万元。还有四个项目是由政府和财政局承诺担保,由业主负责还款的二类项目。这类项目的还款也不理想,财政垫款额度越来越大,导致按照贷款协议规定应由项目单位还款的工程逐渐形成了财政买单工程。
四、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的措施和建议
政府债务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债务的急剧累积潜伏着巨大的债务风险,处理不好,很可能破坏地方经济平稳运行的基础。因此,必须加强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管理,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
(一)树立正确的债务风险观,全力发展经济
经济要发展,就要举债,只有把经济搞上去了,所借债务才有雄厚的偿还基础。要全力发展县域经济,解决经济发展速度缓慢、财源单一的不合理状况,壮大财政收入规模,增强地方财政实力。要正确处理发展和举债的关系,树立举债为了发展的观念,强化责任和忧患意识,切实把每一笔举债资金都用出效益。要在实际工作中做好债务风险分析,坚持收益与风险对等的原则,在设计建设项目的预期收益时,充分考虑有无还款能力。同时,要根据地域条件和实际能力,合理控制债务规模,做到举债适度,促进发展与举债的良性互动。
(二)建立规范化的转移支付制度
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坚持公共产品供给均等化原则,按照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收入情况,加大对县级的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地方财政的可用财力。调整转移支付项目结构,加大一般转移支付力度,减少专项转移支付,增加用于均等化的资金,减少非均等化方面的资金,使地方转移支付制度逐步走向规范合理,切实发挥转移支付资金的作用,以减轻地方政府压力,缩小地方政府债务规模。
(三)编制政府债务预算
在做好政府债务收支计划的基础上,将政府债务的举借、偿还纳入市、乡政府财政预算或部门综合预算。债务预算一经编制,严格按规定控制新债,杜绝随意举债。按照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偿债准备金制度,偿债准备金一般为年初政府债务余额的5%左右。偿债准备金一方面可以从预算中安排,从土地收入、国有资产收益中提取一部分,另一方面,可以从建设项目收益及项目单位的其他收入中集中一部分,实行专户储存,专项用于偿还贷款。
(四)健全政府债务管理机制
1、设立政府债务管理中心。明确政府债务管理机构的工作职责和权限,实行政府债务由财政部门统一管理,计委、项目办、财政部门相互配合。细化举债审批程序,建立“借用还”与“权责利”相统一的债务管理体制。对债务资金的使用,由债务管理中心根据贷款的到位情况对项目实施进行全过程监管。项目实施后,督促债务单位和部门严格履行协议,落实还款责任。
2、健全政府债务担保机制。严格按照《担保法》的规定,对竞争性经营项目,采取借款单位向贷款机构借贷直贷方式,财政不予担保。确需财政担保的项目,要根据项目的性质和特点,建立财产抵押制度,明确债务责任,规范偿债合同。坚持在政府统筹安排下,实行财政部门归口管理债务和债务资金审核,坚决避免出现部门举债仍由财政兜底的局面。
3、强化政府债务监督管理。对政府债务项目,债务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促进项目按计划有序实施。政府重大举债项目,要实行工程监理或财政专管员制度,对举债项目的建设及财务活动进行全程监管;设立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加强对政府债务偿债责任人的违纪违规行为的查处,对非法挪用、侵占债务款,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五)全力清偿和化解债务
要积极清查老债,消化债务存量。按照债务的发生时间、原因、还本付息等情况,建立债务台帐,强化偿债责任,落实偿债途径。对应由财政偿还的政府公共职能项目,积极用偿债准备金,分清轻重缓急,有计划地进行偿还。对经营性负债项目,严格落实偿债协议,执行偿债合同。对部门举债项目,按照“谁举债、谁偿还”的原则,督促部门制订和落实偿债计划。对政策造成的债务,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包括化债补助、延期还款、调减利率标准等优惠措施。特别是粮食亏损挂帐、农金会借款等,建议上级分据实核销应偿还本金指标,减轻地方政府负担。
(六)充分挖掘收入潜力
建立偿债准备金,及时偿还到期债务,控制债务风险指标,要有相应的财力支持,在当前地方财力吃紧的情况下,要做好这一点,必须充分挖掘收入潜力。一是加强非税收入管理,确保收入应收尽收,增加财政收入。二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当前要重点推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改革,力争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三是加强对土地收入的征收管理。土地收入是地方政府偿还负债的主要资金来源,其收缴是否及时、是否到位直接影响政府债务还款来源的稳定性。要综合分析现有土地存量、土地价格等指标,完善土地使用转让程序,规范土地使用转让行为,加大土地收入收缴力度,堵塞收入漏洞。
课题组长:高清平
成员:董小玲 李儒智 孙伯亚 段春喜
执 笔:曾武 熊德贵
第四篇:对内乡县17个无债务村的调查
对内乡县17个无债务村的调查
化解乡村债务是农村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乡村债务已成为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建设进度和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鉴于此我们经过两个多月的调查摸底,基本澄清了全县村级债权债务底子,经调查:全县288个行政村,有债务的村271个,占总村数94%;债务总额1.18亿元,村均41万元;无债务村17个,占总村数的6%。现将这17个村化解债务的做法予以归纳总结,以指导全县化解村级不良债务工作健康有序地运行。
一、无债务村的基本情况
全县无债务村分布在8个乡(镇),其中马山口镇5个村,赤眉镇3个村,湍东、大桥、灌涨、七里坪各2个村,西庙岗和城关镇各1个村。在这17个无债务村中,零债务4个村,其他村均为债权村,最大债权28.5万元。其详细情况见附表。
二、化解债务的主要做法
(一)广开渠道组织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赤眉镇的夹道村在九四年前,村庄破旧简陋、道路泥泞、村部是烂机瓦房,村债务达5万元。九四年新一届村干部上任后,班子团结、务实苦干,带领群众经过十多年的拼搏,村集体不但还清了旧债,而且村集体结余58万多元。现在全村是规划整齐、楼房成排、绿树成荫、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象。该村的做法是:一是找准切入点,抓牢政策性项目资金。利用国家扶农惠农的优惠政策,村干部充分利用乡缘人缘关系,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二百多万元用于建校、修路、修拦河坝、修硬边渠等公益事业。二是看准市场,大力发展杨树经济。该村早在十年前就发动群众大力种植杨树,目前全村人均种植杨树1亩,人均种植杨树近百棵。村集体现有的成材林价值二十余万元,杨树、松树幼林价值一百余万元。村民李荣华靠种杨树致富,在当地被称为“杨大款”。三是组织劳
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该村地少人多,支村两委组织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或经商,全村外出务工人员有800多人,占全村人口的25%,每年的劳务收入高达320万元。
西庙岗乡桃庄河村是我县人口最多的一个行政村,同时也是我县的经济强村之一。支村两委班子谋发展的思路清晰,战斗力强。村支书邓运志说:“我们村的历任干部都是不干则罢,要干就一张蓝图绘到底,带领大家致富奔小康”。他们的经验是:一是干部带头造林,村干部带领群众开挖荒山,植树造林,种植板栗。该村有八个林场,每年村集体收入十万余元。二是利用丰富的大理石资源发展石材产业,村集体年收入40多万元。三是拉长林果产业链条,拓展增值空间。该村2006年投资30万元建成一座果品保鲜库,对外租赁承包经营,在今年的板栗收获季节可望投入运行。
城关镇的东风村、马山口镇的大寨村、赤眉镇的赤眉村,都能利用本村靠近县城或接近集镇的优越地理条件,筹谋创收项目,在沿路临街地段建门面房组织房屋租赁收入,象东风村每年有五万余元的房租收入。
(二)倡导节约,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发展上
这些村,不仅努力创收开源,而且还倡导节约,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发展上。湍东镇的庞营村在建设村部时,为了节约资金,工程包工不包料,充分用拆老村的建筑材料,自购预制水泥楼板,村支书带着村干部白天干零工、夜晚照护工地,节省开支两万多元。赤眉镇夹道村,在全县算得上富裕村,但是支书不讲排场、不铺张浪费,外出办事跑项目吃饭在小摊上,住宿标准是20元以下的旅店。湍东镇的西王营村,从客观实际出发,该花的花,不该花的钱坚决不花,“抠”字当头,精打细算,合理开支,无论是县里或镇上的来客招待上一律一碗端。赤眉镇的齐营村,“看菜吃饭,量体裁衣”,虽然村集体无大项收入,但是能把有限的资金用于修路、建校等老百姓关心的社会公益事业。
(三)严格执行制度,实行民主决策管理
在我们所调查的17个村中,均能够严格执行《内乡县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在财务管理上钱、帐、权三分离,成立民主理财小组,规范收支审批程序,增强财务工作透明度。赤眉镇的齐营村超百元的开支,必须经过支村两委集体研究,同意之后方可开支。湍东镇的庞营村所有支出票据,在每月5号的支村两委会议上,张张票据公布,经办人说明事由,为啥事、办啥事都必须说清;每笔开支,超不超限,该不该报销,实行阳光操作,定期公开财务收支情况。七里坪乡大龙村、马山口镇大寨村实行支书、村长“会签制”,建立相互监督的长效约束机制。
(四)市场导向、科学论证,不盲目办企业上项目
马山口镇樊岗村把握市场规律,科学论证,不盲目上项目办企业,依托内乡县明珠地毯厂出资,由村里提供场地和组织编织女工,办成地毯加工厂。东风村不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沿路建村部办公楼,盘活街面市场,靠出租店面形成村级的固定收入。七里坪乡大龙村,积极参与全县的旅游建设,沿七宝旅游公路建成16处“农家乐宾馆”,市场前景看好。
(五)积极化解债务,消除集体沉淀资金
灌涨镇的灌涨村,为了消除多年来集体的沉淀资金,村班子多次召开会议,层层发动群众,进村入户,反复上门,坚持以诚待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对村级债权户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化解村级不良债务,使大多数农户自愿交出多年来所欠村集体的沉淀款,或者通过村组干部协调,做好债权户与债务户的工作,将集体与农户的债权债务关系转换成农户与农户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促使该村累计化解债务4万多元。
三、几点建议
(一)把发展作为壮大集体经济的主旋律。一心一意谋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村班子要研究政策,吃透精神,把握方向,理清发展思路,选准主导产业,发挥优势,寻求突破,为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注入活力。要研究新机制,发展新产业,实现新跨越。
(二)进一步加强村级财务管理。村集体靠发展有了收入之后,管理好村级财务成为村级财务活动的首要任务。要健全完善村级财务制度,用制度规范村级财务管理行为,推动村级财务管理监督向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要大力推广无债务村的经验,学管理,学方法,不断改进农村财务管理的办法,以增收为目的,以节支为手段,推动全县村级不良债务化解工作顺利进行。
(三)建立培训财会人员的长效机制。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农村财会人员队伍,是搞好农村财务公开和财务管理的关键,也是做好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基础,对农村财会人员要及时进行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为支村两委班子当好参谋,当好管理农村经济的“红管家”,使集体经济收入的门路更广,支出更加合理合法。
(四)多策并举化解债务。一方面要全面清理,锁定旧债,杜绝新债发生,并且分类分户登记造册,向群众公示债务情况;另一方面,要通过增收来消化债务,采取降息、减息的办法,对过去的高息信贷按照银行同期利率计算,超过利息抵减本金,达到消化债务的目的。同时,要对荒山、水面、果园等资源以及闲置的资产进行招标承包或拍卖出售,用所得收益偿还债务,以此不断化解村级沉重的债务负担。
(作者及单位:河南省内乡县委办公室柴宛彬 ;河南省内乡县农经站 栗宗君,邢丕,朱万福)
第五篇:对辽宁省乡镇企业发展情况的调查
对辽宁省乡镇企业发展情况的调查
内容摘要:新中国成立60年来,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乡镇企业 “异军突起”,迅猛发展,成为农村经济和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和城乡经济市场化改革和以工哺农的先导力量,乡镇企业深刻改变了农村经济单纯依靠农业发展的格局。暑期期间我对辽宁省葫芦岛市乡镇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978 年社队企业总产值只相当于当年农业总产值的37% 左右。到1987 年,乡镇企业产值首次超过了农业总产值,标志着中国农村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到2008年,乡镇企业增加值已占农村社会增加值的71.21%,成为支撑农村经济最坚实的支柱。
关键词: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辽宁省经济
零七年以来辽宁省乡镇企业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一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融资难仍然是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二是各地区乡镇企业发展不平衡,各地区发展的差距不仅没有缩小,而且越拉越大。沈阳和大连占全省乡镇企业经济总量的60%,其他十二个市没有超过10%的。三是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高问题,不仅没有改观,而且在有些地区尤其是矿产资源比重大的地区越来越严重。四是技术创新能力不高,乡镇企业对技术创新的认识不足,投入不够。
1、民营企业成长工程实施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根据我省乡镇企业基本是民营企业的实际情况,我省实施了民营企业成长工程。4月省厅召开了全省中小企业局长会议,明确了2007年全省乡镇企业发展的目标和主要措施。印发了《全省民营企业成长工程实施意见》,按照“扶持重点企业,推动全民创业,促进集群式发展”的要求,在全省启动了“民营企业成长工程”。全省各市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扶持和支持力度,大力推进民营企业成长工程的实施,有效推动了全省重点企业和规模以上工业的发展。前三季度全省规模以上乡镇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806.4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9%;营业收入2911亿元,同比增长58%;出口交货值421亿元,同比增长23.6%;利润154.7亿元,同比增长64.6%;上交税金791亿元,同比增长43.2%。在规模以上企业强有力的拉动下,今年前三季度全省乡镇企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增加值3580.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营业收入15138.7亿元,同比增长20%;出口交货值718.9亿元,同比增长23%;利润915.9亿元,同比增长17%;上交税金271.4亿元,同比增长25%。
2、推进“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民营经济对外开放工作取得了新成绩 参与国台办和省政府主办的“海外台商辽宁行”活动的先期筹备工作,提供了116项招商引资项目(电子文本),组织了40家企业参加“海外台商辽宁行”活动。组织鞍山市重点民营企业参加了2007第二届中国(苏州)国际中小企业交易会。组织企业参加辽宁—巴西合作座谈会,为辽宁万兴达、沈阳华铁集团、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牵线搭桥达成了合作意向。组织110家企业,带着240个项目和800种产品参加了“第四届中国中小企业暨日本中小企业国际博览会,对外签订合资合作项目37项,总金额21亿元,其中合同金额8.97亿元,实现销售额800多万元。
3、推进企业体制机制和管理创新,企业活力有了新增强
全面完成了国有中小工业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工作目标。截止到目前,全省485户国有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据对413户完成改制的中小工业企业调查,通过企1 /
2业重组和国有产权转让盘活存量资产230多亿元,改制后新增项目资金120多亿元。改制企业效益显著提高,销售收入、利润、税金分别比改制前提高97%、210%、63%。110户停产、半停产企业恢复了生产,重现了生机和活力。职工合法权益基本上得到了保障,改制后企业安置职工再就业占原在岗职工人数的91%;职工收入比改制前提高45%。基本完成了非工业领域国有中小企业改革,会同省改革办召开了六个省直部门国有中小非工业企业改革任务分解落实工作会议,将省直部门尚未改制的46户企业落实到相关厅局,提出了目标要求和工作任务,推动了非工业企业的改革。全省国有非工业企业已有1512户完成改制,占应改制企业总数的95%。
4、科技创新、人才培训和信息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促进了企业竞争力的新提高 乡镇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体系建设不断推进,企业创新能力有了新提高。为了指导全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工程的实施,省厅印发了《辽宁省中小企业质量名优产品认定办法》(辽中小企发[2007]16号),组织开展了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产品奖和质量名优产品奖评选活动,鼓励引导中小企业加强质量管理,发展“专精特新”产品,创名牌产品、驰名商标。组织29家企业的百余件产品参加了全国中小企业创新与发展成果博览会,集中展示了辽宁中小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成果,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关注。为强化对中小企业的技术服务和支持,与省教育厅联合印发了《“1+100”工程实施方案》,召开了全省36所高等院校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主任会议,要求每个高校中小企业服务中心要与100户中小企业建立紧密型技术合作关系,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技术、开发、管理等全方位的服务,推动了企业与高等院校的技术合作,初步建立了产学研合作机制。今年前九个月,全省乡镇企业累计获得技术专利2160项,占全省37.6%;完成科技成果转化项目899项,占全省的73%。
5、破解融资难题,中小企业融资工作取得了新成果
积极促进国外金融机构到“五点一线地区”开展融资和投资业务。4月底,邀请韩国产业银行代表团来我省访问,与韩方共同组织有关部门和民营重点企业召开了投融资洽谈会,韩国产业银行与营口商业银行在开展国际金融业务、银行业务培训等领域达成了合作意向。邀请韩国产业银行代表团专程考察盘锦船舶修造产业园,并组织盘锦开发区和宏冠、龙德2家造船企业与韩国产业银行进行了投资和融资洽谈。与新加坡大华银行沈阳分行达成为我省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的合作意向。
6、不断推进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政策法规体系建设,为优化乡镇企业发展环境做出了新的努力
加强了治乱减负和维权投诉工作,努力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与经委联合召开了全省减轻企业负担座谈会议,传达了全国企业治乱减负工作会议精神,对2007年民营企业治乱减负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把全省“五点一线”地区民营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企业作为减负工作的重点,加大了减轻企业负担工作力度。今年1-9月份省、市维权投诉中心受理民营企业投诉300件,办结258件,办结率为86%。
参考文献:[l]杨坚白:“中国农业发展战略问题”,刘国光主编:《中国经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第五章,第160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
[2]南京日报:“去年我国社队工业产值巳达七百多亿”,1984年6月15日。[3]云冠乎:“中国企业规模结构战略问题”,刘国光主编:《中国经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