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一次抱母亲【首届“和谐杯”全国七说大赛】
《第一次抱母亲》
【说教材】
《第一次抱母亲》是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共有4篇课文,都是围绕“爱”而展开的。而《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主要是写的对爱的反思。以作者第一次抱母亲为引子,唤起作者以及人们对爱的思考:母亲对子女付出多少爱,而子女又给予了母亲了多少的关心,从而激发了作者再次抱母亲入睡的这样一种感恩行为。
课文主要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却发现母亲那么轻,不由得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躯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和愧疚,于是突发奇想引发了抱母亲入睡的举动。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结合本单元:通过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的情感的训练重点,我初步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感知文章大意,初步体会母亲的爱。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教学难点:感知文章大意,初步体会母亲的爱。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孩子,学习积极性较高,学习能力较强。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识字、读通课文的能力.经过自主读课文,学生能够初步把握课文内容,基本掌握了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这一学习方法。本篇课文情感真挚,学生易理解,但对于文本深层的内容,仍需多读多想,与文本进行心与心的对话和交流。
【教学模式】
结合本课的内容,以及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参与性的思想,我计划采用小剧场的模式进行本课的教学。这种教学其实也是情景教学法的一个新形势,把传统的学生作为类似观众的身份转变到主动参与者的身份上来。在老师的导演下,让学生都可以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来,积极进行合作、探究。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初读课文,解决质疑—检查初读,完成目标—拓展延伸,感悟母爱”的教学流程。
【教学设计】
本次我主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下面是我的教学安排: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时间预设:3分钟)
播放《母亲》,让学生在听歌曲的时候去感受母亲的辛劳,自然揭示课题,同时板书课题,让学生在下面跟读,并看课题质疑。
(设计意图:情境导入,学生头脑中想象相关画面,感受母亲辛苦,体会母亲浓浓的爱,即可自然融入到课堂中来。
让学生看到课题提出自己质疑,便于学生带着问题去认真地读课文。带着问题读课文才有明确目标;需要注意的是提出问题的价值比解决问题还大;学生提出问题后老师应及时的回应和肯定并要进行小结和归纳。)
二、初读课文,解决质疑(时间预设:7分钟)
学生自由读课文。在读课文之前并提出明确的要求:借助课后拼音拼读生字,并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在读的过程中把遇到的不理解的生字词利用工具书解决或者标出来。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读课文的时候提出一定的要求,使得学生在读课文的时候有目的性,提高了学生初读课文的效率,可以更好的学生认真地去深入课文。)
三、检查初读,完成目标。(时间预设:25分钟)
(一)生字认读(时间预设:5分钟)
1、“越”字的教学
板书:越(提请学生读该字,然后学生一起读)
接着问“越”字在课文中组成了一个什么词(板书:翻山越岭,板书的时候让学生注意“翻”字的写法),然后让学生试着说出“越”、“翻山越岭”的意思。
2、“疚”字的教学。
板书:疚(提问学生这个字念什么,这个字在课文中组成了一个什么词。学生一起说:愧疚)
板书:愧疚(板书的时候问同学愧字的竖心旁怎么写,先两边再中间。)和学生讲解惭愧、不安,就是“愧疚”。
(设计意图:在解决生字词的时候没有每个都重点讲,而是有所选择的进行讲解。通过老师写---学生认读——组词(文中)——理解大意的方式。这种识写结合的方式,使得字不离词,有利于养成学生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意思的好好习惯。这个环节的主要目的就是落实初读要求,扫除阅读障碍。)
3、让学生齐声再读板书的“翻山越岭”“惭愧”。
(二)课文读正确通顺(时间预设:14分钟)
(1)解决了课文中的阅读障碍以后,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再读课文,自由读。(老师在学生读的过程中进行巡视,观察学生的心情变化情况。)
(2)自由读以后找同学进行分段读。
同学读的时候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实时指正和修改。
(设计意图:通过生字词的解决,让学生再次去读课文,可以在再次读的时候注意文中的生字新词的读音。学生读的过程中及时的进行纠正修改,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于易出问题的地方的重视。)
(三)再读课文,体会煮书(时间预设:6分钟)
介绍“煮书”。饭可以煮,肉可以煮,书怎么煮呢?煮书就是把书读熟,读出味道来,把文章读懂,把文章的思想感情读出来。让学生明白反复读书的好处,接着让学生再一次把书拿起来,重点反复诵读课文有关的重点段落。要求学生好好地读,读懂,读出味道来,初步体会母亲的爱。
(设计意图:以学生比较熟悉的事情来打比方,让学生着重反复读我与母亲以及护士的对话,体会感悟母爱。同时也可以使得煮书的效果体现出来。)
四、了解妈妈,感悟母爱(时间预设:5分钟)
1、小调查:感恩、关心母亲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母亲,你了解自己的母亲吗?快来
完成这份小调查。(不会填的地方问问母亲吧)
母亲生日是血型是身高是体重是
母亲喜欢吃什么水果?()
母亲喜欢看什么电视?()
母亲平常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母亲平常喜欢吃什么菜?()
母亲有什么兴趣或者爱好?()
2、做好积累。
收集、阅读关于母爱、亲情的名言、诗词、文章等,并做好摘记。
(设计意图:该部分内容以作业纸的形式出现。第一个问题的设计,通过学生对于问题内容的填写反思自己是否关心过自己的母亲,与课文内容进行一个无缝的链接。第二个问题,注重了学生对于平时的积累,同时也是让学生通过积累来进一步的感悟文中所要表达的情感。)
【板书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
翻山越岭愧疚
抱母亲
(设计意图:板书是通过学生的视觉器官来传递信息的,比语言富有直观性。通过板书“翻”“越”“疚”等字,提醒学生在老师板书的时候注意这几个字的写法,可以加深对字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学生反复诵读以后找到“抱母亲”这个举动,和“翻山越岭”“愧疚”二字组成一个课文的小型总结,让学生感悟母爱。)
【课堂评价】
新课标指出,应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重功能,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所以,在进行课堂评价的时候,我突出了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注意了学生容易出错及难写的字词的教学;在学生进行阅读的时候,提醒学生注意坐姿以及养成良好的自读习惯,学生自由读课文的过程中进行巡视并适时进行提醒;在综合性学习方面,鼓励学生在能力有限的范围内尽可能的搜集更多的相关课外资料。
【资源开发】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内容丰富可供选择的东西有很多。本节课中,主要是利用了教科书的资源,让学生在不断的诵读中去初步感悟母爱;同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小调查问卷,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去感受母爱;让学生通过搜集与母爱相关的内容,提高了学生的知识积累能力,同时给学生提供一些有关母爱的名人名句。
第二篇:全国第三届和谐杯小学“七说”说课大赛
全国第三届和谐杯小学“七说”说课大赛
邀请函
一、举办会议的目的
“说课”是一种传统的校本教研和区域教研形式,但传统的说课随意性很大,没有统一的、规范的说课模式,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更不能把课程标准的要求落实到课堂上。为此我们提出了新的课前“七说”、课后“八说”的模式。通过连续两年的课前“七说”说课大赛,这一新的“说课”模式已推广到近20个省、市、自治区的若干中小学。但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有些环节还需要突出一下,如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有些环节可以融合到教学设计中,如教学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所以我们在原来“七说”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改进,新的“七说”说课环节包括:“说教材(教材分析)、说学情(学情分析)、说目标(教学目标)、说模式(教学模式)、说方法(教学方法)、说设计(教学设计)、说板书(板书设计)。原来“七说”中的“说评价(课堂评价)、说开发(课程资源开发)”融入到“说设计”中,评价表也有了较大的改进(说课的具体要求看附件三《说课评价表》)。
二、会议时间和举办单位
我们计划于2015年10月24日—25日(周六日)在山东省济南章丘市实验小学召开“全国第三届和谐杯小学‘七说’说课大赛”。会议由全国和谐教学法研究会主办,山东省章丘市实验小学承办。
三、会议日程安排
10月23日(星期五)与会人员报到(具体报名和报到事宜附后)。24日(星期六)上午:大会
1.大会开幕式与经验交流,主要是章丘市实验小学和部分实验学校开展“说课”活动的经验。王敏勤教授做关于《如何进行新型“说课”》的专题报告并解读新的“七说”说课评价表;2.章丘市实验小学的老师大会展示“七说”说课。
24日下午和25日上午:比赛
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分学科在若干赛场进行比赛,对获得特等奖的选手颁发“和谐杯”奖杯。
25日下午:大会
1.部分获得特等奖的代表大会展示;2.大会闭幕式及颁奖。
四、具体事宜
1.参加说课比赛的老师每个学校一门学科可以有2名代表参赛,最好在不同学段(如小学低段、中段、高段),观摩教师不限。本次说课的九门科目是:语文、数学、英语、音乐、体育、美术、品生品社、科学、信息技术。内容和教材自定,可以是新授课,也可以是复习课或实验课,但都是本学期教学的内容,教材版本不限。小学按照40分钟设计一课时的内容。每位说课者必须设计PPT课件,课件中要有知识树,要设计封面,封面包括使用教材的版本、说课课题、单位、姓名等。说课者在报名时必须向会务组拷贝说课的PPT课件与电子演讲稿。比赛开始后不能更改课件。
2.参加比赛的代表必须在2015年10月15日前填写电子《说课参赛报名表》(表格见附件)并发到会务组邮箱(最好再短信告知更保险),以便会务组安排课表和会场及评委,过时不能保证安排;参加观摩者可在10月20日前填写电子《参会报名表》(表格见附件)并发到会务组邮箱(最好再短信告知更保险),3.会议报名联系人:
耿才国,联系电话:***,报名邮箱:meilishixiaoren@163.com 李允贞,联系电话:***,报名邮箱:meilishixiaoren@163.com 参赛者和观摩者要同时把报名表发至天津市教科院王敏勤教授邮箱:wangminqin@126.com,联系电话:***,以便二次核对,避免遗漏。
4.参会代表(包括参赛代表)每人在报名时交580元会务费和资料费,食宿费自理。5.会议报到地点:章丘市千禧龙大酒店(双山大街中段)
全国和谐教学法研究会 山东省章丘市实验小学
2015年9月
第三篇:《第一次抱母亲》说课范文
《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
这篇课文讲的是:“ 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就这样一个非常偶然的抱母亲的机会,引发了母子之间心灵的碰撞和融通。文章内容简洁,语言朴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更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
教学目标为:
1.能自主学习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已经掌握的品词析句的阅读方法,抓住重点词句,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3.主动经历读书实践的过程,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加深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理解母亲用瘦弱的身体承受重担,感悟母爱如山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是教学难点。而抓住“我”两次抱母亲的不同心情,体会母亲对子女的爱,儿子对母亲的感恩之情,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的关键。
本课教学时间两课时,本课时共分为四大环节:
第一大环节: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我想这样设计导语:“ 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预设:“为什么要抱母亲,作者在什么情况下抱母亲”等等。教师相机表扬学生善于思考,并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去书中寻找答案。)
第二大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一步: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扫清阅读障碍。
重点强调容易出错的生字:“翻”“瘦”和重点词 翻山越岭、愧疚。(渗透理解词语的方法,让学生懂得可以通过逐字理解的方式弄懂整个词语的意思)
第二步: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在学生初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自己先想一想,再与同桌讨论一下,试着用几句话来描述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人、什么事。
这一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多元感悟,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达到对课文内容初步的、粗线条的整体感知。
第三步:质疑问难(巧妙切入),梳理筛选(引出)出探究的问题。
学生边读边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或不懂的问题。全班交流之后,梳理、筛选出共同探究的问题。
以上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和初步的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了解学情,确定导学思路。
第三大环节: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本环节是教学的关键,主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有效对话,理解语言文字,体会思想情感,掌握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实现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主要分以下三步:
第一步,自读自悟,自主探究。
指名让学生朗读课文,既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我”抱母亲有什么感受?多数学生很容易说出作者觉得母亲很轻(板书:身体轻)。接着,就可以顺势指导学生到文中把描写作者心情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在学生的交流中,我出示句子:“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引导学生关注“竟然”这个词语,理解什么是“竟然”,围绕着“竟然”引出三个“没想到”,让学生继续探寻。
第二步:
让学生找出文中的三处“没想到”,一一画出,并在小组内交流,体会作者的心情。在小组合作交流时,教师应巡视并作个别指导。
第三步,全班交流,点拨引导。
这一步主要围绕探究的重点问题,启发学生多元感悟,教师相机在关键处、重点处、难点处、学生不易发现处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充分体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原则,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交流的过程中,同时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预设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点拨引导:
1.在交流第一个“没想到”时,可出示句子“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通过“使劲、用力过猛、差点”等词,用心体会,感受到作者对母亲了解不够,因而“没想到”。在指导朗读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想象、动作表演来辅助读文。
2.第二个“没想到”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出护士的责怪的语气,并比较“责怪”与“责备”的不同,通过词语的辨析,让学生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用心锤炼。而后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心情,(板书:难过)并想想他为什么难过?理解“重担”的含义是本文学习的重难点。教学时可以按如下设计来突破重难点:(1)先让学生说说“重担”是什么意思?母亲承受的重担到底有多重?”并在本段中找出相关语句和字词好好品读体会,让学生跟随作者的文字展开想象。(例如引导学生抓住系列动词和重点理解“翻山越岭”来体会母亲的艰难等)(2)联系上下文说说母亲的重担除了肩头的担子还可能是什么?(家庭的负担、养育子女的艰辛等)(板书:负担重)理解母亲挑起的是整个家庭的重担,体会母亲的伟大和坚强。
(3)指导学生边想象边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可以配上音乐,读出自己的心情和体会。自然而然地引出第三个“没想到”,此时再来指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心情,(板书:愧疚),联系上下文,让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愧疚(母亲抱我无数次,用柔弱的肩膀挑起家庭的重担,为我们的成长付出那么多,不求回报,而“我”对母亲了解得少之又少)读出对母亲的愧疚之情。
3.引导学生理解文中母亲的情感。找出第三段中描写母亲表情和语言的句子读一读,体会母亲的内心。从母亲的表情和谈话中,不难看出母亲从不宣扬自己的付出,正是这无私的爱,让我们体会到母爱如山。让学生回想一下自己的母亲是否也像这位妈妈一样,为了孩子做出无数的牺牲,可以找两位同学谈谈。将此时此刻的心情融入文中,再来朗读第三段。
4.理解“我”对母亲的回报。让学生朗读第四、五段,说说“我”此时再抱母亲,是怀着怎样的心情?理解“我”是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板书:感恩)
第四大环节: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让学生再读全文,„„(谈收获,或升华情感。)
让学生谈谈对母爱的认识,可以用一句最喜爱的诗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段落或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背诵下来。
3.布置作业,课外延伸。选读一篇关于母爱的文章、诗歌,或学唱一首献给妈妈的歌。总之,本课的教学,以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为主,以读为本,抓住重点句段进行理解、感悟,力求把课上得生动、真实、朴实、扎实、有效,达到学生情、文本情、作者情的和谐统一,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四篇:参加全国首届和谐杯
参加全国首届和谐杯“我的模式我的课”高效教学模式博览会心得体会
小川小学
张永春
今年年11月19----20日,我参加了在天津召开的全国首届和谐杯“我的模式我的课”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博览会。参加本次会议的有来自北京、天津、重庆、甘肃等15个省市自治区的800多名代表。19日上午的开幕式上,聆听了全国和谐教学法研究会理事长、天津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王敏勤教授做的《怎样探索与总结高效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专题报告,以及来自各地的11个学校的教学模式与方法的经验介绍,王敏勤教授指出,和谐教学倡导整体建构,不仅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系统,也把教学内容看作是一个系统,要求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本着先整体后部分、先宏观后微观的原则,整体感知、理解教材,直奔主题,不要在细节上下功夫。教师要引导学生站在系统的高度去学习知识,让每一知识都以系统中的知识的面貌出现,引导学生寻找教材的规律和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在学期初,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整个学段或整册书的知识结构;每学完一节教材都要及时回归到知识的上位系统。它的基本模式是,导入新课,明确目标,自学指导,整体感知,检查点拨,探寻规律,深入探究,回归系统。19日下午和20日上午,在鉴开中学分36个会场,展示了221节课(小学85节,初中103节,高中33节),我听了6节小学数学课。通过这项活动,他可以引导教师探索和提炼自己的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使我受益匪浅。
展示的教师都从课堂“教”与“学”方式转变入手,以“教师少教,学生多学”作为指导思想,以“学案导学”作为突破口,把学习自主权还给学生,探讨低耗、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如天津市静海模范学校的《三段四环节教学模式》、河南省淮阳县外国语学校的《七环相扣和谐互动教学模式》、河北省深州市于科学校的《四三三教学模式》等等,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我听了6节数学课,这6节课给我的感觉是不作秀,实实在在的,都是常态下的教学,代表了各地的教学理念,显示了自己的教学模式,展示了教师的教学风格,彰显了各自的教学特色。每听一节,我都会从中借鉴这位老师好的教学方法,哪怕是他的课件。
我的模式我的课,不管是什么样的教学模式,都是为了打造高效课堂,为学生的发展奠基。每一位教师也应当有自己的独特的教学模式。作为小川小学的老师,我始终记着学校用爱心和责任奠基学生幸福的人生为办学理念,学校的数学教学还处在不断进步的阶段。我会和各位同事一起,共同探索出更高效的课堂,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应用于今后的课堂教学。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改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避免教师讲的多,学生参与的少,要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认真备课、备学生,设计好课堂提问,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东西,要有一定的难度,提出问题后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要减少教师的讲,增加学生的说与做。整个课堂的设计要循序渐进,同时要加强课堂节奏的把握。因此我们必须立足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实现高质量的互动,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
我校的课堂教学,如数学课的计算教学,应用题教学;新授课等,在学区的教学大赛中均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只是我们没有很好的加以总结,提炼。因此,今后我们学校必须加强理论学习,以先进的理论作为支撑,不断总结,不断提炼,尽快研究出属于我们小川学区的教学模式。
第五篇:《第一次抱母亲》说课
《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
一、说教材理解: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第一次抱母亲》,它位于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一篇富有情感的课文。文章记叙了由于母亲生病住院,需要更换床单,就这样一个非常偶然的抱母亲的机会,引发了母子之间心灵的碰撞和融通。通过记叙“我”与护士、母亲的对话,简洁、生动地描写了“我”第一次抱母亲的情景,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更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影响是深广的,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因此教学本课,重在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真切地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这篇课文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进一步培养语感的好素材。
二、说学情把握:
这篇文章虽然语言平铺直叙、通俗易懂,但是字里行间却深深饱含着一股浓浓的亲情。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字背后蕴含的深情厚意,就需要很好的把握好教材,根据四年级学生学习的特点设计教学环节。四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有了较大的发展,思维能力也有了很好的发展与培养,加之一定量的阅读基础作为保障,因此可以在阅读与思维拓展中做文章,在这个基础上设计本课的教学。
这节课的设计,我将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读悟教学法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初步感悟角色特点,理清文章思路。
三、说教学目标:
针对以上学情,结合教材的特色及新课程标准,我初步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并积累重点词语的意思,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能力目标: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初步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激发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并积累重点词语的意思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提高学生的对文本、语句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将成为本课教学的教学难点。以上目标,我初步设想通过两课时完成。
四、说教法学法:
阅读要“披文入景,披文入情”才能产生优化的效果。我认为还书声于课堂这才是语文教学的真谛所在。在教学中,我将首先创设自主学习的氛围与境界,让学生自由、充分地阅读,积极主动地感知文本,交流感受,把握情感基调。对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一篇难以理解的文章。很多地方能意会而不会言传。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反复地朗读体验,以读促思,才能获得更深刻的理解。所以,在本文的朗读方式上,我采用了多种形式朗读。以阅读的方法入手,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并要求学生利用学到的方法,充分的用到本节课的学习中,这样设计学生学习兴趣高,容易接受,积极的投入学习当中。
五、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播放歌曲《天之大》。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歌里歌唱的是谁?让你抱一抱妈妈,你会感觉到?(老师根据学生不同的回答进行提问,师生交流抱母亲的不同感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第一次抱母亲》,看看这是怎样的一个故事,了解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心情和感受。(板书课题:第一次抱母亲)设计意图:新课教学之初,用音乐作为师生对话、交流的背景,创设温馨的情境氛围,学生能够较快的进入教学所需要的情景之中。谈谈抱母亲的感受,迅速地唤起学生心目中母亲的美好形象,同时也为引出课题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全班齐读课文勾画出不会或者不懂的字词,圈画生字之后,同桌互相读生字词初步交流释疑解惑。我再根据学生的讨论交流情况出示预设的生字词进行检测。学生轮读生字词,指导写“瘦“字,并认识“疚”字的读音。
设计意图:此环节中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齐读、同桌互读、轮读。主要是尊重学生的差异,让学生通过多读掌握生字词的读音,通过读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为学生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打好基础。同时,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识字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生字教学方面,只把个别易错或较难的生字抽出来讲,一是为了提醒学生,二是通过教师示范,把学习生字的方法教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整体感知。
同学们刚才的课文、生字和读得这么好,相信你们也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围绕着课题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读后交流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根据具体情况予以点拨和提示。
设计意图:语文课标中指出:在四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并能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此环节,主要是指导学生通过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关键词串讲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目的是在教学中,对学生“授之于渔”,将学习方法渗透在教学中,反复让学生尝试并渐渐掌握,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大致了解到这是一篇怎样的故事,只是同学们之前提出的一些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课文中的一些细节也还没有了解。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带着一份期待,盼着下节课的到来。
设计意图:给学生留有悬念,继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作业安排,巩固所学。基础挑战:
1、将课文有感情地朗诵,读流利,并书写生字。
2、搜集和妈妈有关的诗歌,名言。选着挑战:
1、记录一件妈妈为我做的事情或者我为妈妈做的事情
2、写一写自己的妈妈,将自己的妈妈介绍给同学,朋友。
设计意图:巩固课堂所学是作业设计的关键所在,是根本。新课标中明确的提到1-6年级中要积累足够的字词句同时更提倡作业的设计要因人而异、因差异而有选择。因此作业设计中有必做和选做的区分,也是针对学生学习水平不同而给予的 不同要求。
六、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有效的板书应该是简洁的,是当学生一看到板书的时候就能够回想齐课堂教学的,就能很好的把握文章脉络和主旨的板书,因此有人说“板书是微型教案”因此我用关键词和主旨句来设计了板书。
13、第一次抱母亲
抱
换床单
报母恩
“我”
母亲 ?
?
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