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完小上学期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实施方案

时间:2019-05-15 11:07: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安溪完小上学期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安溪完小上学期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实施方案》。

第一篇:安溪完小上学期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实施方案

2013年上学期安溪完小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参与意识、公民责任感及创新意识。增进学生的社会适应与创新能力;融入生活,获得感受,形成学生健康、进取的生活态度;使学生自觉服务社会,对他人、对社会富有爱心;让学生亲近、关爱自然,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学生自我了解,肯定自我价值,发展兴趣与专长。同时,通过服务社区的活动,使学生熟悉社区在地理环境、人文景观、物产特色、民间风俗等方面的特点,继而萌生亲切感、自豪感,并懂得爱惜、保护它们;使学生经常留意社区中人们关注、谈论的问题,并能学会综合而灵活地运用自己的知识加以解决,从而掌握基本的服务社区的本领,形成建立良好生活环境的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服务的过程中学会交往、合作,懂得理解和尊重,形成团队意识和归属感,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感。

二、活动内容:

1、日常生活技能竞赛(折被子比赛)

时间:第四周星期四第三、四课、第十周星期一五、六节课

组织:全体寄宿生参与,考核:由少先大队、各班主任、学校行政人员评议考核。

2、校园环境整治:

时间:第二周星期四午休(2课时)第六周星期一早锻(2课时)、第十二周星期二早锻(2课时)、第十七周星期五早锻(2课时)

组织:以班为单位,集体动员,划分区域。

考核:由学校行政人员、少先队干部评议考核,并发布。

3、学校德育基地活动:(为老人院打扫环境卫生)

时间:第五周星期二五、六节课,第十三周星期四五、六节课。

组织:学校教导处、少先大队部,全体师生参与。

考核:由学校教导处考核总结评议

(合计:16课时)

三:注意事项:

1、听从安排,强调注意安全。

2、及时总结,表彰。

第二篇:2013年上学期安溪完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精选)

2013年上学期安溪完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五大特性。因此,我校本学期将围绕着学校、学生的实际问题,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综合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寻找切实可行的办法,解决现在存在的真问题,同时激发教师加强理论培训,不断提高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解水平和实践能力,开发和积累课程资源,逐步形成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特色。

二、活动目标

1.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设置、地方管理、学校开发的课程领域,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它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性突破。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与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创新精神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有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课程意识,提高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能力,有利于学校开展特色办学,深化课程文化的内涵。

4.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二者既有其相对独立性,又存在紧密的联系。一方面,学科领域的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另一方面,综合实践活动中所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领域的教

学中拓展和加深;同时,在某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可与某些学科教学打通进行。因此,妥善处理综合实践活动与各学科领域的关系,既具有挑战性,也富有创造性和艺术性。

(二)具体目标

1、认识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2、通过劳动技能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同伴合作的能力。

3、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形成自觉保护周围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4、关注文明、卫生的校园环境建设,关注社区环境建设,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5、了解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6、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确立从事研究和探索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主要任务

1、各班级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任课教师要以布置综合实践性作业为主要形式,指导学生开展好学科型综合实践活动。

2、在校内和社区开辟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

3、提供若干综合实践活动备选主题,每个班级各选一个进行研究,注意活动过程中的资料积累,期末整理好上交。

4、班主任作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老师,应该全程参与班

级的活动开展,组织协调好各项活动的开展。

5、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开发校本资源、社区资源结合起来,办出学校特色。

四、课程实施

1、教师落实: 综合实践活动小组。

2、课时安排:以弹性课时为原则,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使学生在开放时空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增长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综合的实践能力。

3、具体工作安排:

三月:

1、结合生命教育周,开展“关爱生命,健康成长”相关活动。

2、各年级结合《劳动与技术》教材,制定教学计划,安排与劳动技术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

四月:

1、校园基地采茶实践活动。

2、寻找生活中,校园中的浪费现象。

3、围绕校本课程——美术、环境教育,开展符合各年级特点的综合实践活动。

五月:

1、寝室内务整理活动。

2、综合实践课公开教学活动。

2、六月:

多渠道的以“环境与生活”为主题,对家乡的环境、周围邻居的健

康状况进行一次综合调查、研究活动。2013年2月27日

第三篇: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活动实施方案

刘家疃中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实施方案

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它与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及信息技术教育共同构成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二、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活动的目标

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部分,服从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同时更为注重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参与意识、公民责任感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它的基本目标是拓展知识,增长经验,增进学生的社会适应与创新能力;融入生活,获得感受,形成学生健康、进取的生活态度;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增强学生公民意识和责任感;使学生自觉服务社会,对他人、对社会富有爱心;让学生亲近、关爱自然,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学生自我了解,肯定自我价值,发展兴趣与专长。

三、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活动的实施

1、设置社会实践课程的目的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关心社会和科技进步、关心地球和生存环境、关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感可得到增强;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使学生获得直接感受和积累问题解决的经验,形成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并能培养学生认识社会、探究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独立思考和操作能力以

1及适应环境的能力。

2、社会实践课程的内容

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由军训、参观和郊游、社会调查、德育基地活动、学农林牧副渔、科技文化活动和社团活动等组成:

参观和郊游:可以是配合研究性学习进行的专项考察和实地参观活动;观赏当地田园风光、锦绣山河、人文景观等。

社会调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验证性的调查,或结合研究性学习进行探究性的调查。

德育基地活动:可以是配合教育专题进行的参观考察活动,例如清明节祭扫革命烈士墓,到德育教育基地接受思想教育等。

学农林牧副渔:指参加工农业生产活动、社会公益劳动(例如义务植树)等等。

科技文化活动:学校一年一度的科技文化艺术节,进行某项科技设计或制作。及走出校门参加社区生产、生活设施的设计或改造等。

4、活动实施记录

活动前教育:在活动前学校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安全、法制、礼仪教育。活动过程:学生必须按计划进行活动,发挥团队精神,相互协作,并记录活动过程与活动心得。

总结交流:活动结束后,小组完成社会实践报告,个人写出活动小结和活动过程中的体会心得等,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组织在小组间交流。

(三)社区服务

通过服务社区的活动,使学生关心社区的两个文明建设,主动参与社区的公益活动,形成诚恳助人、乐于奉献的积极态度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使学生学会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的本领,提高善于沟通的能力,增强团结协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意识,并在社区服务过程中学习新知识,体验奉献的愉悦和人间亲情;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社区服务活动是一种义务的、志愿性的活动,内容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区科技文化活动:参加社区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如拥军优属、敬老服务、法制宣传、社区学校的辅导、板报宣传、村农技站(组)的科技活动、科普活动、扫盲辅导、电脑培训等。第二、社区环境建设活动:参加社区内力所能及的物质文明建设,如居民小区的公共卫生;城市交通秩序维持活动、村镇环保卫生、领养绿地等。

第三、志愿性的活动:如为社区特殊人群的生活服务、家政服务、社区图书馆的管理、中小学生假期活动辅导、支援农忙等。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保障

学校必须从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学习评定和统筹协调等方面着手,加强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与管理。

第一、建立起相应的指导、管理小组,负责校内外指导力量的组织协调和设备利用、过程落实、实施检查等项工作的统筹安排,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

第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如计算教师工作量制度、课程建设档案制度、校内设施设备使用制度、课程实施情况的评价制度、教师指导经验的交流制度等,并建立家长和社区有效参与的机制,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和管理走向规范化的轨道。

第三、完善教师的培训与试教制度,加强各学科教师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发挥年段组在组织、协调方面的作用,强调班主任在研究性学习管理上的重要作用,加强对研究性学习的指导。

第四、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学校内部资源包括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特长、爱好的教师和职工,包括图书室、实验室、计算机房、校园等设施、设备和场地。

第四篇: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活动实施方案

绥芬河市职教中心汽修系12汽修班

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活动实施方案

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它与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及信息技术教育共同构成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一、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活动的目标

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部分,服从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同时更为注重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参与意识、公民责任感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它的基本目标是拓展知识,增长经验,增进学生的社会适应与创新能力;融入生活,获得感受,形成学生健康、进取的生活态度;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增强学生公民意识和责任感;使学生自觉服务社会,对他人、对社会富有爱心;让学生亲近、关爱自然,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学生自我了解,肯定自我价值,发展兴趣与专长。

二、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活动的实施

1.设置社会实践课程的目的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关心社会和科技进步、关心地球和生存环境、关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感可得到增强;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使学生获得直接感受和积累问题解决的经验,形成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并能培养学生认识社会、探究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独立思考和操作能力以

1及适应环境的能力。

2.社会实践活动时间:2013年3月

三、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走出教室,参加社区活动,通过服务社区的活动,使学生熟悉社区在地理环境、人文景观、物产特色、民间风俗等方面的特点,继而萌生亲切感、自豪感,并懂得爱惜、保护它们,并能学会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加以解决,从而掌握基本的服务社区的本领,形成建立良好生活环境的情感和态度;也能使学生在服务的过程中学会交往、合作,懂得理解和尊重,形成团结意识和归属感,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感。

1、设计社区服务课程的目的通过服务社区的活动,使学生关心社区的两个文明建设,主动参与社区的公益活动,形成诚恳助人、乐于奉献的积极态度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主人翁精神;使学生学会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的本领,提高善于沟通的能力,增强团结协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意识,并在社区服务过程中学习新知识,体验奉献的愉悦和人间亲情;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2、社区服务课程的内容

社区服务活动是一种义务的、志愿性的活动,内容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区科技文化活动:参加社区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如拥军优属、敬老服务、法制宣传、社区学校的辅导(上党课、团课;保健知识讲座;法律知识讲座等)、板报宣传、村农技站(组)的科技活动、科普活动、扫盲辅导、电脑培训等。

第二、社区环境建设活动:参加社区内力所能及的物质文明建设,如居民小区的公共卫生;城市交通秩序维持活动、村镇环保卫生、领养绿地等。

第三、志愿性的活动:如为社区特殊人群的生活服务、家政服务、社区图书馆的管理、中小学生假期活动辅导、支援农忙等。

3、课程组织形式与实施

可以随时调整,利用课余或高

一、高二期间的假期时间分散进行,不必过分拘泥于形式,而应注意活动的实效。可综合采用多种组织形式,既培养学生的独立意识,又培养学生的团队观念、合作精神。

3.1 活动前的准备:在活动前要进行安全、法制、礼仪等的教育。整个活动从设计到实施,始终要注意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安全,防止有害于学生身心及易引起诉讼的事件发生。

3.2 内容与方式的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从熟悉和关注的社会实际中选取活动主题和内容,坚持就近原则。根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主题、课程资源的不同特点与学校现有的条件,尽量采用参观、访问、调查、实验、测量、采访、宣传、郊游、野营、义务劳动、公益服务等方式,以激发学生对活动的兴趣。

3.3 活动计划与实施:根据活动内容和实际需要灵活安排个人活动、小组活动、班级活动、学校活动等组织形式学生按计划进行活动,班主任或指导教师始终关注活动的开展。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每位学生都必须认真填写《学生社区服务记载卡》,还应撰写一些有关活动的感受、收获等内容的文章。统筹考虑时间。

3.4 总结与交流:活动结束后,个人写出活动小结与活动的感受,活动小组完成社会实践报告,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组织班级、学校内外的交流。

4、活动记录与课程学分认定

学校组织的服务活动由学校德育处、团委统一记录,录入《综合实践活动档案》。学生自行组织的活动,由学生本人在活动结束后,将《学生社区服务记载卡》交社区记录,并带回学校确认。由团委或学生会组织的服务活动由负责教师进行学分认定,而自行组织的服务活动由班主任和年级长根据服务单位负责人签章的服务时间证明来认定,最后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分认定小组确认。获得2学分的条件为:三年内服务总时间不少于10个工作日;《社区服务记载卡》记录完整。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保障

学校必须从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学习评定和统筹协调等方面着手,加强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与管理。

第一、建立起相应的指导、管理小组,负责校内外指导力量的组织协调和设备利用、过程落实、实施检查等项工作的统筹安排,以保

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

第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如计算教师工作量制度、课程建设档案制度、校内设施设备使用制度、课程实施情况的评价制度、教师指导经验的交流制度等,并建立家长和社区有效参与的机制,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和管理走向规范化的轨道。

第三、完善教师的培训与试教制度,加强各学科教师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发挥年段组在组织、协调方面的作用,强调班主任在研究性学习管理上的重要作用,加强对研究性学习的指导。

第四、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学校内部资源包括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特长、爱好的教师和职工,包括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校园等设施、设备和场地。利用电子信息资源,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持。

第五篇:社会实践及社区服务实施方案

新课程社会实践及社区服务实施方案

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是普通高中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中的重要科目,是国家规定、学校自主开发的每个高中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共8个必修学分,其中社会实践6分,社区服务2分。设置该课程旨在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空间,走进社会生活,获得生存体验,使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充实、更有趣、更有意义和富有创造性。它与研究性学习、通用技术以及信息技术教育共同构成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和《河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根据学生、教师和学校发展的现状和需要,赢得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合力,全面推进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与发展,切实优化学校师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保持独立的持续的探究兴趣,获得参与研究、社会实践与服务的体验,发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基本实践与服务技能,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具有关注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教师整体专业化水平得到提高。

二、指导原则

1.亲历性原则。教师应利用各种物质条件、精神条件,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实践情境,改变学生单一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的空间,让学生走出课堂,置身于广阔的大自然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去亲自接触和感知各种人和事,使他们通过亲身经历、实际操作与活动来获得探究问题、与人交往的能力以及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自主性原则。学校应根据本课程的目标和特点自主选择教学内容和活动场所,自创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学校应认识到自己既是课程的执行者,更是课程的开发者和设计者。学校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自己去活动,体验乃至创造,使其享受探究的乐趣、活动的愉悦、服务的充实,获得并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生存体验。

3.协同性原则。由于社会实践的开放性,活动的实施既要求学校各学科教师共同协作,又要求学校教师与社会各界人员(如家长、社会有关机构的工作人员等)相互配合,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协同完成教学任务。学校应善于协调各方人员的关系,调动各方积极性,共同发挥作用。

4.整体性原则。学校要注重帮助学生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

1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课程目标: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指出“社会实践主要通过军训和工农业生产劳动等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生产劳动教育,培养组织纪律性,集体观念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社区服务主要通过学生在本社区以集体或个人形式参加各种公益活动,进行社会责任意识、助人为乐精神的教育,为社区的建设和发展服务。”,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保持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学会分享、尊重与合作,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社区活动使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意识、助人为乐的精神和团体荣誉感。

(一)社会实践活动

1.使学生关心社会和科技进步、关心地球和生存环境。

2.养成劳动观念,形成一定的劳动技能。

3.使学生获得直接感受和积累问题解决的经验,形成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探究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独立思考和操作能力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社区服务

1.使学生关心社区建设,主动参与社区的公益活动,形成诚恳助人、乐于奉献的积极态度和情感。

2.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3.使学生学会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的本领,提高沟通与合作的能力,增强团结协作的意识。

4.培养学生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意识,并在社区服务过程中学习新知识,体验奉献的愉悦和人间的亲情。

5.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区生活的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活动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

(一)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主要由军训、参观和郊游、社会调查、德育基地活动、学农、科技文化活动和社团活动等组成。

社会实践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其内容可包括:

1.劳动实践活动:定期组织学生到社会劳动实践基地开展实践活动,农村地区组织学农活动。

2.军训:进行军姿训练、军事知识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国防教育和纪律的养成教育。

3.德育基地活动:外出参观、访问各类纪念馆、博物馆,到德

育教育基地接受思想教育。

4.校内、家庭劳动:全校性卫生大扫除,校内其它义务劳动、假期当家一周等。

5.社会调查:抓住焦点、热点问题,利用课余、假期时间,进行环保、社情国情民情、民风、民俗等调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6.校内志愿者活动:到图书馆、实验室参加志愿服务工作,担任校内义务保洁员,校内勤工俭学等活动。

7.其它各类活动:成人仪式、学生宿舍管理委员会活动、体育节、科艺节活动,观看电影、各种演出活动,参加校内外社团组织活动等。

(二)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是学生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社区服务是一种义务的、志愿性的活动。其内容可包括:

1.社区科技文化教育活动:参加社区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如敬老服务、社区学校的辅导、社区科技活动、科普活动宣传、法制宣传、人口与保健宣传、环保与卫生宣传活动、社区文体活动。

2.社区环境建设活动:如社区环境卫生,社区绿地领养工作、美化工作,城市交通秩序维护活动等。

3.社区志愿者活动:如为社区大型活动提供志愿者服务,在公共活动场所(如旅游景点、公园、图书馆、宾馆)参与管理服务(如充当义务讲解员、服务员等);参加助残帮困活动、拥军拥属活动;各类义卖活动;学雷锋做好事活动;植树节活动、参加社会地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等。

四、组织与实施

(一)组织机构

学校由政教处和团委负责对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进行协调指导,由班主任负责对班级的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进行动员、组织、考核,由学校级部对学生参加相关活动所获学分进行认定。

(二)活动形式

社会实践以班级或小组为单位,在校外实践基地或校内组织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社会实践活动由班主任负责统筹和管理。以小组为单位的社会实践活动,每组至少由5人组成,由小组长负责。社区服务以志愿服务小组、学雷锋小组为主要活动单位,结合个人行为,在学校或家庭所在社区范围内开展活动,活动可以由教师来组织开展活动,也可以由学生自主安排,自主安排须征得家长同意,每个小组至少由5人组成。

(三)基本要求

1.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鼓励并要求学生自己参与

设计、自己选择主题、自己组织实施、展开自我评价,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感知、判断、分析、反思和创造,将活动的实施过程作为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感悟生活的过程。

2.落实活动规范,保证严肃性和真实性,每次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做到任务、实践点、指导人员、责任人四落实。在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结束后,要由社区或有关部门出具有关证明,注意做好考勤记录和活动原始记录。

3.注重态度考察,重视过程体验,重在考察学生的参与能动性和真实体验。

4.增强安全意识,在组织活动时,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加强与学生家庭、社会相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在确保学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各项活动。

5.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开展要从实际出发,积极主动,量力而行,讲究诚信。

五、学分认定

(一)社会实践活动

1.学分设置:三年共6个学分。

2.时间要求:一学年内必须参加为期1周的社会实践,采取集中安排与分散进行相结合的方式,原则高一集中安排一周军训和学校值周活动,高二集中安排一周社会劳动实践和值周活动。

3.认定方法:

社会实践共6个学分,军训和社会劳动实践作为独立部分时间不少于一周的各得2个学分,学生三年内按时积极参加其他社会实践内容的,最多可获2个学分。

学年末汇总原始材料,填写社会实践学分认定表:首先由班主任根据学生参与的时间和态度评定学分,上报政教处或团委审核,最后由学校级部认定。学生自主安排的社会实践由实践所在单位负责人签章证明,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由负责教师签章证明。

(二)社区服务

1.学分设置:三年共2个学分。

2.时间要求:高

一、高二每学年分别参加不少于5个工作日(一个工作日不少于4小时)的社区服务并取得相关证明,分别各获得一个学分。

3.认定方法:学年末汇总原始材料(参与活动时间、人员、地点、服务对象、过程、自我评价或心得体会等),填写社区服务学分认定表。首先由班主任根据学生参与的时间和态度评定学分,上报政教处或团委审核,最后由学校级部认定。学生自主安排的社区服务由接受服务单位负责人签章证明,学校组织的服务活动由负责教师签章

证明。

六、具体操作:

以上方案为学校统一指导性意见,高

一、高二年级依据级部具体情况和学年(学期)计划、教师实际情况、学生情况,在上述指导意见的基础上,安排具体的活动计划和内容,学校不再做统一安排。

附一:张家口市第四中学学生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登记表

所填写内容(仅供参考):1军训2值周劳动3扫雪4慰问学

校退休教师5学习雷峰活动6清扫白色垃圾7清理小广告8推广普通话宣传9成人仪式10社区服务活动等等

下载安溪完小上学期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安溪完小上学期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1年上学期八年级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教学计划[五篇材料]

    2011年上学期八年级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教学计划 太平中学胡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试验稿)》中所规定......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案例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案例 索伦小学刘永杰 案例:少先队组织学生以“爸爸、妈妈爱打麻将怎么办”为内容,深入课堂、家庭、去调查研究,从而使学生对“打麻将”的利弊有一个正确的......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教案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教案 《环保调查实践活动》 一、活动目的 1、激发学生参加环境保护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的自觉性,保护自然环境,维生态平衡。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

    社会实践及社区服务课程实施方案

    社会实践及社区服务课程实施方案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是义务教育新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中的重要科目,是国家规定,学校自主开发的每个初中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共30个必修学分。设置该......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计划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计划 莱西市沽河中学 初二年级组 一、指导思路: 以大力贯彻与落实课程改革思想,切实提高学生各方面实践能力为出发点,在活动中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带领......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教学设计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教学设计 一、环保调查实践活动 一、活动目的 1 激发学生参加环境保护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的自觉性,保护自然环境,维生态平衡。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强学生......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计划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计划索伦小学刘永杰 一、 指导思路: 以大力贯彻与落实课程改革思想,切实提高学生各方面实践能力为出发点,在活动中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带领学生领略课......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为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活动的实施,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实际,经学校研究,指定本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