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调研思考
为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适应新时期农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助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今年,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关于试点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现结合岳池农村信用社推进金融服务创新实践,谈谈自己的浅议拙见。
现状·成效
岳池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属以县为单位的县级联社统一法人,辖
48个营业机构,是全县网点最多,分布分最广,贷款规模最大,且与广大农民、企事业单位、党政部门关系最为密切的金融机构。长期以来,全县农村信用社以“支持岳池城乡统筹发展、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为己任,在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上进行了积极而有益地探索。
一、信贷服务创新以市场为导向。一是细分市场,充分服务“三农”。针对不同客户不同的信贷服务需求,先后开发并推出了以千家万户农民为主要对象,曾被喻为农村信用社“金字招牌”的小额农贷,创新了以村镇农户为主要对象,适应新农村建设的“户户安建房贷款”,以种养大户和城郊农民为主要对象,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共同发联保贷款”,以外出务工人员为主要对象,适应劳务产业发展的“劳务展业贷款”,以个体工商户为主要对象,促进商业繁荣的“城镇‘三户’贷款”,以中小企业为主要对象,助推工业强县的“百业兴旺工业贷款”等七大系列近三十个贷款品种,基本满足了农村、城郊、城区和县外衍生市场不同层次客户的信贷服务需求。二是围绕抢占市场,改革信贷交易制度。直面激烈的市场竞争,树立“成就客户,发展自我”和 “贷户就是衣食父母”的经营理念,建立贷款超市,方便客户;推出“背包”银行,把信贷服务送到家;推出限时办贷制,提高工作效率;推出贷款受理否定制,实行阳光作业;探索担保抵押物多种、组合方式多样的贷款途径,疏浚贷款绿色通道;推行 “公司+基地+农户”、“市场+基地+农户”等信贷支农模式,发挥特色农业和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助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三是优化市场环境,有效防范风险。创办金融学校,推进金融知识普及,引导农民增强信用意识;扎实开展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优化贷款经营环境;全面推行贷款利率浮动管理,覆盖市场风险与资金成本。自2006年末组建县级联社统一法人至今年10月末,全县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各项贷款267726万元,其中累放农业贷款129553万元,中小企业贷款12253万元,各项贷款余额达159180万元,占全县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67.85%。重点支持建设“丘区经济强县、白色农业大县、农家文化名县、和谐发展新县”,助推全县2007年发展食用菌2万亩,种植优质水稻45万亩、油菜17.3万亩、蔬菜26万亩,出栏生猪137.2万头、小家禽959.2万只,新植优质柑桔4.1万亩、高接换种50万株,支持改造中低产田土4.73亩,新建农民新居16677座,修建农村公路1583公里,“村村通广播电视网络覆盖率达30%;大力支持县中小企业发展,为县域科伦制药、金德茧丝、银禾米业、莲桥米粉等企业的上马立项、技改扩能、做大做强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其中,支持白庙莲桥米粉厂发展成为了年产米粉13000吨,创利税200多万元的省级重点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突出支持劳务产业发展,助推全县劳务收入2007年达19.32亿元,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30.2%;有效支持城乡商业发展,推动全县个体工商户达20344户,2007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6亿元。为加快岳池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推进富民强县做出了积极贡献,凸显了农村金融主力军本色。
二、存款服务创新以客户为中心。坚持储户至上,围绕方便储户、可持续增强信贷实力不断改进和优化金融服务。一是实行文明服务,微笑服务,并根据需要,尽量配齐笔墨、眼镜、座椅、饮水机等便民设施,以“家”的亲情锁定客户。二是实行上门服务,对储蓄、存款大户上门收存,真心培育黄金大户。三是做好结算服务,在“无银行卡”时期,实施“876”聚资工程,同时借助农信银结算渠道、大小额支付系统、农民工特色银行卡,有效解决了劳务资金“回家”和“外出” 难题。今年4月,拥有农村信用社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形象的蜀信卡全面发行,全面结束了农民结算难、汇款难的历史。四是实行代理服务,对必需通过邮政、农行等汇款回家,而收款人又因各种原因无法安全取现的,信用社工作人员主动联系代取,使之安全的转变成“农民自己银行”的储藏存款。岳池农村信用社上乘的服务质量和灵活的服务方式,较好地满足了全县人民资金存储、结算等金融服务需求,截至今年10月末,全县农村信用社存款余额达253473万元,占全县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30.15%,三分天下有其一。
三、中间业务创新以先进银行为标杆。正视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与国内外商业银行的差距,根据城乡居民现实需要,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广泛“拿来
”,代理中间业务快速发展。一是代理保险呈多元化发展格局,代理保险机构由两家发展至人寿、财保、太平洋、中华联合等6家,代理险种由二三种发展到数十种,年代理保费达1400多万元,较大程度地满足了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居民的保险需求。二是代发工资向全方位拓展。代发对象从全县8000多名教职工扩大到乡镇党政干部、地税公职人员等,年代理金额逾
4000万元。三是代理项目向更广领域延伸。已开办各种涉农直补款代发,地税、国税、乡镇村行政性费用代收,行政、交通罚没款代收,学校学费、城镇抵保代收,各种债券代理发行、兑付及各重大工程建设款、赔付款代理收付等。年代理收付、转帐各类资金46000多万元,极大地方便了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联系农民的最好金融纽带作用得以有效发挥。
四、同业往来创新以发展为根本。加快自身发展,增强综合实力,是更好服务“三农”,更大力度支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为此,岳池联社针对富裕资金存入人行较定期储蓄存款利息入不敷出的实际,一是建立与当地金融机构的合作伙伴关系,在农行等金融同业开立基本账户,择机存入利率较高的约期存款,获取利差收入,抵减资金组织成本增效。二是以货币市场为平台,立足信合系统内,面向全国金融业,灵活转动利率杠杆,紧扣货币市场动态拆出或拆入资金,时时“低买高卖”,步步求盈。三是以投资理财的思维和理念,强化业务经营创新,在资金运用方式上寻求新突破,扩大资金运用效益。成功与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安分行合作,开办了“人民币结构性理财”、“中银平稳收益理财”等性价比更高的新业务,获取较约期存款、货币市场业务更大的利差收入。四是实行上述三种业务组合式经营,以利大效高者为主,兼顾资金的安全性、效益性和流动性,灵活掌控、优化组合,力创效益最高点。2008年1-10月,通过以上途径实现收入1241.9万元,助推全县农村信用社获总收入13572万元,实现账面利润3333万元。
问题·困难
尽管岳池农村信用社在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上措施实、力度大、收效好,但与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金融多元化服务需求还有不小距离。
一、金融产品缺失、信贷支农作用难以充分发挥。一是没有健全的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和完善的农业贷款保险机制,专业的贷款担保机构少,目前,在岳池仅有一家,且规模小,担保能力有限,高端企业贷款品种、高端农业产业化贷款品种、存贷合一并兼具消费功能的卡业务及农业贷款保险等金融产品缺失,致使不能充分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对现代农业、设施农业、产业化农业的大额融资束手无策。二是受银监部门对“三外”资金限制性政策所制,对外出创业务工精英的信贷支持爱莫能助。三是由于农村信用社人手少,服务领域广,现有小额农贷无法真正全面发挥作用,有贷款证未必能及时贷到款,急需一种几近等同于支取存款方便的贷款产品。四是信用环境不优。据统计,岳池农村信用社尚有11000多万元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及其公职人员贷款逾期难以收回,较大程度地恶化了融资环境,限制了信贷产品特别是信用贷款产品的运用,也制约了县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二、金融工具传统,服务方式单一。从调查情况看,岳池农村信用社现有金融工具囿于传统的存款、贷款、结算,真正意义上的投资理财、信息咨询业务、代保管箱业务尚未破题;当前的服务方式仅局限于各营业网点的人工服务,尚无网上银行、自助银行,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高效率和远程、自助式的金融服务需求。
三、激励机制不完善,创新缺泛源动力。主要是未能充分认识金融创新对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加快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对金融服务创新引导不够,更没有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干部职工普遍认为,创新是上级领导或部门的事,与己无关,仅满足于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缺泛参与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或视变通为创新,一味地“拿来”改进,致使创新滞后于金融服务现实需要或缺少自主知识品牌的金融产品。
四、客观条件不足,金融创新受制。一是资产负债规模小、不良资产包袱重、信贷资产风险高、业务范围狭窄、经营地域受限制、员工综合素质普遍较低。二是“政策性”金融支持形成的贷款损失未能得到应有的补偿,“政策性”代理业务入不敷出,削弱了盈利能力。三是未能与商业银行同等享受储蓄保质利息补贴,资金组织上的行业限制准入等“歧视政策”使农村信用社在同业竞争中处于不平等地位,不得不以无偿提供代理业务为代价来换取业务发展。从调查情况看,岳池农村信用社现有8000多万元的政策性、准政策性贷款或政府“指令”性贷款形成高危风险甚至损失,代发各种涉农直补款入不敷出已达50多万元,无偿代理业务每年减少收入近70万元。以上这些,都不同程度的制约和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金融创新。
对策·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激发金融创新主动性。加快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创新,既是增强农村信用社市场竞争能力和业务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更是农村信用社更好支持“三农”发展的职责所需。随着农村金融机构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村信用社“一农支三农”的格局已被打破,农村金融市场主体多元化、产品多样化和各路“诸侯”群雄逐鹿的态势已经形成,对农村信用社生存发展的挑战前所未有;党的十七大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责任重大,所有信合人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必须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提高积极性和主动性,从铸就信合长青基业的战略高度认识,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大局出发,制定金融创新总体规划,建立健全配套的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加大人力、物力和科技投入,集全员之力,加快金融创新,努力推进自身和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找准着力点,增强金融创新实效。第一,要把解决金融服务难点作为创新的重点,当前要以破解小额农贷效能充分发挥难题和大额贷款融资瓶颈为着力点。开发多功能银联卡,嵌入小额农贷信息,实行存贷合一,一次授信,一年一审,在授信额度内,实现在所有联网机构透资支取、刷卡消费,并按透资时间长短计付贷款利息,解决农村信用社因种种因素小额农贷支农不充分的问题;移植联保贷款精髓,按产、供、销关联链系,建立大额贷款担保共同体,破解中小企业、农业产业化等大额融资瓶颈。第二,要特别重视新金融产品的“卖点”,要潜心感悟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客户的潜在金融服务需求,以敏锐的触角和独到的视觉,站在金融业务发展的前沿去开发新产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奇,敢为人先,时时处处引领发展。第三,要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切入点,加大网络银行、自助银行建设力度,加快推出投资理财、信息咨询、代保管箱等新业务,始终急客户之急,想客户之想。第四,要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点,注重把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运用于业务创新之中,切实提高新金融产品的科技含量,继而提高工作效率、效能。第五,要以确保信贷资金安全,成就客户为金融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产品设计必须符合国家经济金融政策,紧扣市场脉搏,切忌短视行为和政治功利性,确保经济金融良性互动发展。
三、强化督促指导,提高金融创新能力。人行要加强对农村信用社金融创新、新产品试点及推广的指导,银监部门要强化对新金融产品合规性、安全性的监督,各级信合行业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创新产品运行的调查研究,组织进行深入细致的可行性分析、实践经验总结和问题反省,强化新知识、新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员工素质,不断增强金融创新能力。
四、营造良好环境,加快金融创新步伐。一是地方政府要积极参与,加强与银监、财政、保险和农业部门的协调,逐步取消对农村信用社的“歧视”性、限制性政策,建立完善农业贷款担保及保险机制,为农村信用社金融创新创造条件或扫除障碍。二是地方政府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协调纪检、监察、司法等职能部门,采取强硬措施帮助农村信用社清收各类不良贷款,重拳打击各类逃废债行为,为金融创新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三是银监部门要给予积极的政策支持,批准农村信用社合理收取有关代理业务手续费,政府部门要重点加强对有关党政部门、事业单位的协调,确保相关手续费收取顺利进行。同时,人行要大力支持农村信用社发展货币市场业务,并根据银根松紧,允许适度开展银行间的投资理财业务,多途径促进农村信用社增收增效,为加大农村金融创新投入、加快创新步伐奠定强大的物资基础。
第二篇: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调研思考
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调研思考
为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适应新时期农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助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今年,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关于试点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意见》。现结合岳池农村信用社推进金融服务创新实践,谈谈自己的浅议拙见。
现状·成效
岳池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属以县为单位的县级联社统一法人,辖48个营业机构,是全县网点最多,分布分最广,贷款规模最大,且与广大农民、企事业单位、党政部门关系最为密切的金融机构。长期以来,全县农村信用社以“支持岳池城乡统筹发展、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为己任,在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上进行了积极而有益地探索。
一、信贷服务创新以市场为导向。一是细分市场,充分服务“三农”。针对不同客户不同的信贷服务需求,先后开发并推出了以千家万户农民为主要对象,曾被喻为农村信用社“金字招牌”的小额农贷,创新了以村镇农户为主要对象,适应新农村建设的“户户安建房贷款”,以种养大户和城郊农民为主要对象,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共同发联保贷款”,以外出务工人员为主要对象,适应劳务产业发展的“劳 务展业贷款”,以个体工商户为主要对象,促进商业繁荣的“城镇‘三户’贷款”,以中小企业为主要对象,助推工业强县的“百业兴旺工业贷款”等七大系列近三十个贷款品种,基本满足了农村、城郊、城区和县外衍生市场不同层次客户的信贷服务需求。二是围绕抢占市场,改革信贷交易制度。直面激烈的市场竞争,树立“成就客户,发展自我”和 “贷户就是衣食父母”的经营理念,建立贷款超市,方便客户;推出“背包”银行,把信贷服务送到家;推出限时办贷制,提高工作效率;推出贷款受理否定制,实行阳光作业;探索担保抵押物多种、组合方式多样的贷款途径,疏浚贷款绿色通道;推行 “公司+基地+农户”、“市场+基地+农户”等信贷支农模式,发挥特色农业和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助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三是优化市场环境,有效防范风险。创办金融学校,推进金融知识普及,引导农民增强信用意识;扎实开展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优化贷款经营环境;全面推行贷款利率浮动管理,覆盖市场风险与资金成本。自XX年末组建县级联社统一法人至今年10月末,全县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各项贷款267726万元,其中累放农业贷款129553万元,中小企业贷款12253万元,各项贷款余额达159180万元,占全县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67.85%。重点支持建设“丘区经济强县、白色农业大县、农家文化名县、和谐发展新县”,助推全县XX年发展食用菌2万亩,种植优质水稻45万亩、油菜17.3万亩、蔬菜26万亩,出栏生猪137.2万头、小家禽959.2万只,新植优质柑桔4.1万亩、高接换种50万株,支持改造中低产田土4.73亩,新建农民新居16677座,修建农村公路1583公里,“村村通广播电视网络覆盖率达30%;大力支持县中小企业发展,为县域科伦制药、金德茧丝、银禾米业、莲桥米粉等企业的上马立项、技改扩能、做大做强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其中,支持白庙莲桥米粉厂发展成为了年产米粉13000吨,创利税200多万元的省级重点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突出支持劳务产业发展,助推全县劳务收入XX年达19.32亿元,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30.2%;有效支持城乡商业发展,推动全县个体工商户达20344户,XX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6亿元。为加快岳池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推进富民强县做出了积极贡献,凸显了农村金融主力军本色。
二、存款服务创新以客户为中心。坚持储户至上,围绕方便储户、可持续增强信贷实力不断改进和优化金融服务。一是实行文明服务,微笑服务,并根据需要,尽量配齐笔墨、眼镜、座椅、饮水机等便民设施,以“家”的亲情锁定客户。二是实行上门服务,对储蓄、存款大户上门收存,真心培育黄金大户。三是做好结算服务,在“无银行卡”时期,实施“876”聚资工程,同时借助农信银结算渠道、大小额支付 系统、农民工特色银行卡,有效解决了劳务资金“回家”和“外出” 难题。今年4月,拥有农村信用社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形象的蜀信卡全面发行,全面结束了农民结算难、汇款难的历史。四是实行代理服务,对必需通过邮政、农行等汇款回家,而收款人又因各种原因无法安全取现的,信用社工作人员主动联系代取,使之安全的转变成“农民自己银行”的储藏存款。岳池农村信用社上乘的服务质量和灵活的服务方式,较好地满足了全县人民资金存储、结算等金融服务需求,截至今年10月末,全县农村信用社存款余额达253473万元,占全县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30.15%,三分天下有其一。
三、中间业务创新以先进银行为标杆。正视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与国内外商业银行的差距,根据城乡居民现实需要,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广泛“拿来”,代理中间业务快速发展。一是代理保险呈多元化发展格局,代理保险机构由两家发展至人寿、财保、太平洋、中华联合等6家,代理险种由二三种发展到数十种,年代理保费达1400多万元,较大程度地满足了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居民的保险需求。二是代发工资向全方位拓展。代发对象从全县8000多名教职工扩大到乡镇党政干部、地税公职人员等,年代理金额逾4000万元。三是代理项目向更广领域延伸。已开办各种涉农直补款代发,地税、国税、乡镇村行政性费用代收,行政、交通罚没款代收,学校学费、城镇抵保代收,各种债券代理 发行、兑付及各重大工程建设款、赔付款代理收付等。年代理收付、转帐各类资金46000多万元,极大地方便了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联系农民的最好金融纽带作用得以有效发挥。
四、同业往来创新以发展为根本。加快自身发展,增强综合实力,是更好服务“三农”,更大力度支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为此,岳池联社针对富裕资金存入人行较定期储蓄存款利息入不敷出的实际,一是建立与当地金融机构的合作伙伴关系,在农行等金融同业开立基本账户,择机存入利率较高的约期存款,获取利差收入,抵减资金组织成本增效。二是以货币市场为平台,立足信合系统内,面向全国金融业,灵活转动利率杠杆,紧扣货币市场动态拆出或拆入资金,时时“低买高卖”,步步求盈。三是以投资理财的思维和理念,强化业务经营创新,在资金运用方式上寻求新突破,扩大资金运用效益。成功与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安分行合作,开办了“人民币结构性理财”、“中银平稳收益理财”等性价比更高的新业务,获取较约期存款、货币市场业务更大的利差收入。四是实行上述三种业务组合式经营,以利大效高者为主,兼顾资金的安全性、效益性和流动性,灵活掌控、优化组合,力创效益最高点。XX年1-10月,通过以上途径实现收入1241.9万元,助推全县农村信用社获总收入13572万元,实现账面利润3333万元。
问题·困难
尽管岳池农村信用社在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上措施实、力度大、收效好,但与农村经济发展对农村金融多元化服务需求还有不小距离。
一、金融产品缺失、信贷支农作用难以充分发挥。一是没有健全的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和完善的农业贷款保险机制,专业的贷款担保机构少,目前,在岳池仅有一家,且规模小,担保能力有限,高端企业贷款品种、高端农业产业化贷款品种、存贷合一并兼具消费功能的卡业务及农业贷款保险等金融产品缺失,致使不能充分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对现代农业、设施农业、产业化农业的大额融资束手无策。二是受银监部门对“三外”资金限制性政策所制,对外出创业务工精英的信贷支持爱莫能助。三是由于农村信用社人手少,服务领域广,现有小额农贷无法真正全面发挥作用,有贷款证未必能及时贷到款,急需一种几近等同于支取存款方便的贷款产品。四是信用环境不优。据统计,岳池农村信用社尚有11000多万元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及其公职人员贷款逾期难以收回,较大程度地恶化了融资环境,限制了信贷产品特别是信用贷款产品的运用,也制约了县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二、金融工具传统,服务方式单一。从调查情况看,岳池农村信用社现有金融工具囿于传统的存款、贷款、结算,真正意义上的投资理财、信息咨询业务、代保管箱业务尚未破题;当前的服务方式仅局限于各营业网点的人工服务,尚无网上银行、自助银行,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高效率和远程、自助式的金融服务需求。
三、激励机制不完善,创新缺泛源动力。主要是未能充分认识金融创新对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加快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对金融服务创新引导不够,更没有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干部职工普遍认为,创新是上级领导或部门的事,与己无关,仅满足于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缺泛参与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或视变通为创新,一味地“拿来”改进,致使创新滞后于金融服务现实需要或缺少自主知识品牌的金融产品。
四、客观条件不足,金融创新受制。一是资产负债规模小、不良资产包袱重、信贷资产风险高、业务范围狭窄、经营地域受限制、员工综合素质普遍较低。二是“政策性”金融支持形成的贷款损失未能得到应有的补偿,“政策性”代理业务入不敷出,削弱了盈利能力。三是未能与商业银行同等享受储蓄保质利息补贴,资金组织上的行业限制准入等“歧视政策”使农村信用社在同业竞争中处于不平等地位,不得不以无偿提供代理业务为代价来换取业务发展。从调查情况看,岳池农村信用社现有8000多万元的政策性、准政策性贷款或政府“指令”性贷款形成高危风险甚至损失,代 发各种涉农直补款入不敷出已达50多万元,无偿代理业务每年减少收入近70万元。以上这些,都不同程度的制约和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金融创新。
对策·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激发金融创新主动性。加快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创新,既是增强农村信用社市场竞争能力和业务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更是农村信用社更好支持“三农”发展的职责所需。随着农村金融机构改革的深入推进,农村信用社“一农支三农”的格局已被打破,农村金融市场主体多元化、产品多样化和各路“诸侯”群雄逐鹿的态势已经形成,对农村信用社生存发展的挑战前所未有;党的十七大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责任重大,所有信合人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必须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提高积极性和主动性,从铸就信合长青基业的战略高度认识,从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大局出发,制定金融创新总体规划,建立健全配套的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加大人力、物力和科技投入,集全员之力,加快金融创新,努力推进自身和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找准着力点,增强金融创新实效。第一,要把解决金融服务难点作为创新的重点,当前要以破解小额农贷效能充分发挥难题和大额贷款融资瓶颈为着力点。开发多功能银 联卡,嵌入小额农贷信息,实行存贷合一,一次授信,一年一审,在授信额度内,实现在所有联网机构透资支取、刷卡消费,并按透资时间长短计付贷款利息,解决农村信用社因种种因素小额农贷支农不充分的问题;移植联保贷款精髓,按产、供、销关联链系,建立大额贷款担保共同体,破解中小企业、农业产业化等大额融资瓶颈。第二,要特别重视新金融产品的“卖点”,要潜心感悟不同领域、不同层次客户的潜在金融服务需求,以敏锐的触角和独到的视觉,站在金融业务发展的前沿去开发新产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奇,敢为人先,时时处处引领发展。第三,要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切入点,加大网络银行、自助银行建设力度,加快推出投资理财、信息咨询、代保管箱等新业务,始终急客户之急,想客户之想。第四,要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点,注重把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运用于业务创新之中,切实提高新金融产品的科技含量,继而提高工作效率、效能。第五,要以确保信贷资金安全,成就客户为金融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产品设计必须符合国家经济金融政策,紧扣市场脉搏,切忌短视行为和政治功利性,确保经济金融良性互动发展。
三、强化督促指导,提高金融创新能力。人行要加强对农村信用社金融创新、新产品试点及推广的指导,银监部门要强化对新金融产品合规性、安全性的监督,各级信合行业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创新产品运行的调查研究,组织进行深入 细致的可行性分析、实践经验总结和问题反省,强化新知识、新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员工素质,不断增强金融创新能力。
四、营造良好环境,加快金融创新步伐。一是地方政府要积极参与,加强与银监、财政、保险和农业部门的协调,逐步取消对农村信用社的“歧视”性、限制性政策,建立完善农业贷款担保及保险机制,为农村信用社金融创新创造条件或扫除障碍。二是地方政府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协调纪检、监察、司法等职能部门,采取强硬措施帮助农村信用社清收各类不良贷款,重拳打击各类逃废债行为,为金融创新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三是银监部门要给予积极的政策支持,批准农村信用社合理收取有关代理业务手续费,政府部门要重点加强对有关党政部门、事业单位的协调,确保相关手续费收取顺利进行。同时,人行要大力支持农村信用社发展货币市场业务,并根据银根松紧,允许适度开展银行间的投资理财业务,多途径促进农村信用社增收增效,为加大农村金融创新投入、加快创新步伐奠定强大的物资基础。
第三篇: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经验交流材料
近年来,为适应“三农”资金需求多元化的特点,灵宝市积极贯彻落实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试点工作要求,着力推动辖内金融机构因地制宜开展创新,推出了贴近“三农”的信贷产品,改进农村金融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截止2010年6月末,灵宝市各项贷款余额为59.8亿元,较年初增加10.1亿元,分别占三门峡市的23.36%和24.3%。其中涉农贷款余额25.1亿元,较年初增加1.48亿元,较年初增长6.3%。
一、围绕特色产业,创新信贷产品
林果业、黄金及有色金属工业是我市的特色支柱产业。围绕壮大支柱产业,我们成功启动了以“林权抵押贷款”、“仓储质押贷款”、“公司+农户+保险+信贷”、“农民专业合作社担保贷款”、“专业合作社+烟农+预期收益+信贷”等五类重点创新产品,较好地解决了“三农”融资难题。
(一)突出林果业,大力推广林权抵押贷款。我市地处黄河中游的丘陵山区,全市林业用地220多万亩。为了把丰富的林果业资源转化为可抵押的经济资源,2010年以来,农业发展银行成功开办了“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并邀请郑州惠文会计事务所对拟支持的企业进行检查辅导,使该产品规范可行。截止2010年6月末,灵宝市林权抵押贷款余额为2.72亿元,今年新增4000万元,余额和新增额均为全省第一。按照计划,农业发展银行今年还将继续支持8家企业以上,增加授信6亿元以上。
(二)支持黄金及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尝试开办矿产抵押贷款。灵宝市是全国第二大产金县,黄金及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较快,金融机构根据该特点,对金精粉、铅精粉、铅锭等成品及半成品进行抵押,尝试开办了矿产抵押贷款,并积极引入中储公司进行托管。目前,该信贷产品已发放1100余万元,满足了5家企业的流资需求。
(三)紧紧围绕特色农业,丰富农户贷款品种。灵宝市农业资源丰富,苹果、大枣、木耳、烟叶等土特产优势明显,种植业和养殖业近年来飞速发展,贷款需求多元化。对此,各金融机构推出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信贷产品。农业银行大力推行小额贷款和惠农卡业务,新发卡近5000张,增加贷款1300多万元;并推出了“公司+农户+保险+信贷”信贷产品,为寺河苹果、焦村食用菌、川口蔬菜等专业村发放贷款230多万元。农村信用社推出了“中储抵押(动产)+保险+信贷”、农民专业合作社担保贷款、巾帼创业、返乡农民工创业贷款等20个信贷产品,目前已开办了11个新产品业务,增加农业贷款1.1亿元。邮政储蓄银行推出了“农户(商户)联保贷款”、“农户(商户)保证贷款”、“小企业主贷款”、“专业合作社+农户+预期收益+信贷”等产品,截止目前共发放贷款630多笔,金额2800多万元。
二、围绕服务主体,创新服务方式
(一)开展财务辅导,实现银企“一对一”对接。为了进一步推动金融部门对企业的财务辅导工作,我们实行目标管理,把辅导成功率纳入到了政府目标管理,目前金融机构已成功辅导企业40家。同时编印了《中小企业融资指引》、《信贷产品介绍》,举办多层次的项目推介会和银企洽谈会,组织开展企业金融知识培训,提高了企业贷款成功率。
(二)完善服务机构,实现“三农”金融服务专业化。农行灵宝市支行成立了公司业务科专门服务农业龙头企业,已为4 家农业龙头企业发放贷款1700万元;灵宝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设立了服务“三农”的公司业务部,已发放贷款1.7亿元。支持、参与运作一家小额贷款公司,拟注册资金5000万;初步确定由农村信用社牵头,筹建一家村镇银行;三门峡商行正积极在灵宝市设立筹备处。
(三)完善担保体系,解决中小企业担保难题。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担保模式,协调建立了政策性担保公司——华炜担保公司和互助性担保公司——华益担保投资有限公司,其中政策性担保公司政府出资1245万元,吸收民间资金3755万元,互助性担保公司注册资金3000万元,目前两家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7200万元。
(四)完善结算基础设施,优化农村信用环境。在试点地区乡镇增加了pos机十余台;成立了灵宝市人民币服务管理中心,解决人民币券别结构失衡、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上缴难等问题。加强信用建设,全市共评定信用村81个,信用户8.3万户,建立农户经济档案11.38万户,信用工商户900多户,50多家企业得到金融部门评级授信。
三、围绕试点目标,创新工作机制
(一)政府牵头,各部配合,形成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强大合力。由市政府牵头,成立领导小组,人民银行、银监办事处等部门联合出台了《灵宝市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建立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正向激励机制,形成支持试点工作的合力。
(二)试点带头,逐步推广,形成了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良好局面。在扎实做好试点创新工作的同时,市政府下文要求涉农金融机构要大胆尝试,自主开展创新工作,探索行之有效的创新业务品种。目前,非涉农金融机构也积极开展信贷产品创新与研发,共同推进试点工作开展。
(三)突出重点,小而有为,充分发挥了支行的作用。年初,我们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提高人民银行县市支行货币信贷履职能力的指导意见》,通过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使县支行与政府领导的联系更加紧密,沟通更加顺畅,在当地政府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在金融机构中的权威进一步树立。
四、工作体会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通过这项工作,我们深刻体会到:一是金融支农工作要带着感情去做。二是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三是领导的支持和各成员单位的配合是开展工作的保障。下一步我们将深入挖掘,大胆尝试,重点做好四项工作:
(一)及时总结,大力推广,努力扩大金融机构的参与面和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力争形成富有竞争、充满活力的良好氛围。
(二)部门联动,加强协作配合和信息沟通交流,进一步补充完善各项配套政策和扶持机制,形成合力。
(三)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
(四)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优化农村支付结算环境。
第四篇:新野辖内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调研报告
新野辖内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调研报告
------------------
新野县是河南省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试点县。近年来,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成为中央、人民银行和金融机构高度关注的问题。人行新野支行认真贯彻落实上级行关于开展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结合辖内实际,积极找准定位,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多种途径,着力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一、采取的主要措施
1、当好指导员,把握农村金融创新的方向。2008年按照上级行金融服务创新的要求,结合新野的实际,支行及时制定了《新野县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指引》,明确提出了全辖金融创新的指导思想。我们深入基层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出台了《新野县货币信贷政策指导意见》,对金融机构机构创新信贷产品的领域进行了市场界定,要求做到“一行一品”,特别对涉农金融机构重点强调要在小额担保贷款、支农贷款、消费信贷领域开展创新。
2、干好宣传员,增强农村金融创新的活力。农村金融创新面临的很现实的问题是金融机构“不热情”老百姓“不知情”,为此我们通过广泛的宣传增强农村金融创新的活力。一是专题会议推介。支行于2008年4月召开了全辖各金融机构信贷创新经验交流暨信贷创新产品推介大会,各金融机构现场交流信贷创新的工作和体会。同时我们也将各金融机构的创新经验及优秀的创新产品汇编成册,形成了《新野辖内金融机构信贷创新纪实》一书。二是现场观摩学习。支行在认真总结县农行在支持“三农”发展经验的基础上,于2009年4月组织召开了全县金融机构主要负责人参加的“三农”营销现场观摩学习会,积极推介企业增收、农行增效、政府满意的“创新模式”。
3、做好保育员,保证农村金融创新的效果。一是做好沟通协调工作,破解创新问题。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很多是政策性的,又涉及到农村很多问题,在农村组织相对松散,只有在强有力的组织下才能保证工作的有效开展。如我们在开办土地和水域经营权抵押贷款时,通过与县、乡各级政府、银监部门、金融机构及其上级行和村组织进行有效沟通,并与县政府各相关部门密切合作,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解决创新工作缺乏组织保障问题。二是做好对接服务工作,扩大创新影响。我们在开展创新时采取先试点后推广,先区域后覆盖,采取循序渐进,逐步铺开的方式,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如辖内的“返乡农民工创业”产品,在上港乡实施的不错,各乡通过到上港乡实地学习,在产品上做了一些修改和完善,如很多乡政府拿出了专门的财政费用作为贴息资金,扩大了贷款的对象、范围、用途。只有不断的完善,才能保证使别处的经验和产品与本地实现有效的对接。三是做好风险防范工作,保证创新成果。创新和风险是一对孪生兄弟,开展好创新的前提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很多是政策性较强的事情,高风险、低利润,没有政府的风险保障机制,金融机构的积极性不高。我们通过与地方政府、各部门进行充分沟通协调,切实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打造诚信新野,落实风险保障机制,积极化解信贷风险。如在溧河开展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时,明确政府拿出一部分资金作为风险补偿基金,对金融机构出现的风险给与30%的补偿,新野县也准备对全县金融机构进行金融创新出现的风险的10%,每家机构最高50万的补偿。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在上级行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辖内金融机构的积极配合下,新野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
创新工作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遍地开花,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截止目前,全辖共有创新信贷品种13个,其中农村创新金融产品6个,分别是中小企业信用中心担保贷款、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农民专业合作社联保贷款、农民工回归创业贷款、“协会+农户+银行”、“基地+农户+银行”等,各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其中,全县 6个种植蔬菜的乡镇运用“基地+农户+银行”这种模式发放贷款,在2010年12月末的全县48亿元贷款中,与蔬菜产业相关的贷款达10.4亿元,占全部贷款额的20.8%;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贷款余额达3亿元。
2、对缓解农村养殖大户难进行了有益探索,促进农民增收。通过创新贷款担保方式和扩大有效担保品范围,建立各类种养殖担保协会,以协会会员互相担保方式向银行申请贷款,有效缓解了农村种养殖大户缺乏抵押担保的难题,增加了农民收入。如该县新甸铺镇津湾村养鸡专业户李森是获得该贷款的第一人,2010年6月因购买饲料流动资金不足,养鸡协会会员为其提供了担保,获得流动资金贷款10万,到年底该户创产值120万元,较上年增收30万元,并提前归还了贷款。同时在李森带动下,该村出现了一大批养殖大户。去年该村肉鸡总产量100万斤,产值500万元,纯利润逾100万元。
3、满足了农民的创业愿望,推动了个人发展和社会和谐。
新野县是劳务输出大县,2008年利用金融危机大量农民工返乡的有利时机,大力开展创业政策宣传,通过农民工回归创业贷款,积极扶持返乡农民工回归创业,形成了具有新野特色的回归创业模式。其中截止2010年,全县累计发放756笔,金额2687万元,带动2000名左右的返乡农民工实现再就业。县农联社新开发的1000多个微小项目,使得近3000户城乡劳动者走上了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之路。它促进了人们就业观念的转变,激发了全民的创业意识,实现了他们的创业梦,同时也促进了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在县农联社的支持下,返乡农民工王廷伟创办了新新光电公司,个人被推荐为全国十大农民创业人物。
4、提高农业产业化生产水平,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全县通过开办农民专业合作社联保贷款,利用该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如新纺集团、新野嘉园蔬菜等采取订单农业的优势,积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这样不仅延长产业链条,降低交易成本,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支持新农村建设;有利于贯通“公司+基地+农户”的金融支农链条,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生产,有利于该县农业结构调整,把优势产业做大作强。以新野县蔬菜专业合作社为例,它是农业部确定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全国 100 家试点单位和50家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近几年引进推广的荷兰比久甘兰,深得农户和消费者的欢迎,现已在豫鄂两省推广面积达5 万余亩,申报GAP认证450亩。通过信用社对该专业合作社贷款,有力地提高了该地农业产业化水平。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村信贷产品创新动力不足。从外部政策层面看,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创新的配套机制尚不健全,缺乏有效的政策激励;从农村金融机构内部机制看,缺乏完善的、与员工利益紧密挂钩的考核机制,创新的内在动力不强,严厉的责任追究限制了创新的积极性。
2、农村信贷产品创新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当前农村信贷产品吸纳性创新多,原创性和特色性创新少,创新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创新的信贷产品主要集中在保证形式的创新,缺少信用贷款的创新,缺乏传统信贷同现代电子信息技术的创新。
3、农村信贷产品创新与国家惠农政策配合不到位。目前,国家为扩大内需,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出台了一系列补贴措施,如家电下乡等政策,有力刺激了农村消费需求。但是,农村金融机构并没有设计相应的信贷产品,没有抓住与国家惠农政策相配合的时机进行相应的金融产品创新。
4、农村担保抵押体系建设有待完善。一方面,在创新型信贷产品中,主要是以抵押、担保为基础的信贷产品,由于《物权法》明确规定:通过家庭承包的土地在流转上不允许设定
抵押,乡镇、乡村企业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不得单独抵押,农村宅基地上的房产不得抵押;造成。大多数农业小企业、规模化租赁经营的种养大户及农民,普遍缺乏有效抵押品都。另一方面,农户、农村企业能够提供的有效抵押担保极为有限,农村担保体系缺失,目前新野县还没有成立专门服务于农村企业的担保机构。
四、政策建议
1、完善农村信贷产品的创新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使其尽快具备规避金融风险、追求高额利润而开展金融创新的内在动力;给与国有涉农银行充分的信贷决策的自主权,允许其在县域机构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自主确定信贷支持的领域和方向,加大对农村、农业的投入;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营造竞争性的农村金融环境。农行要加快机构下乡步伐,在农村地区建立和恢复营业网点机构。农业发展银行要加快业务转型,提高商业性信贷业务在农村地区的渗透力;加快设立中小农村金融机构、微型银行,打破地区和行业垄断,形成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
2、发挥政府部门综合协调作用。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协调当地财政部门做好相应的担保、基金、补贴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工作;协调税务部门对创新金融机构和创新产品实行相应的税收优惠和减免政策;协调农业主管部门贯彻落实国家农业补贴配套政策,引导不同金融机构根据自身特色开展相应农村信贷产品创新。
3、努力改善农村信用环境。深入开展 “信用乡、信用村、信用户”创建活动,建立完善农户信用评价体系,不断提高农户信用评价的科学性、有效性。对信用乡、信用村、信用企业、信用商户给予一定的奖励。建立健全“守信受益、失信惩戒”的信用约束机制,让诚实守信成为一种社会时尚,从而解决信贷投放的信用环境问题,让金融机构敢于进行信贷创新。
4、完善农村抵押担保体系建议。一是突破制度障碍,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出台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抵押政策。当前,广大农户、农村小企业能够提供的有效抵押品为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要明确规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以及农民宅基地上的房产可以设定抵押,有效解决农户、农村小企业抵押品缺失的问题。二是加快发展农村贷款担保机构。地方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建立农村担保机构,担保基金的筹集坚持市场化导向,由涉农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民共同参与,建立民营型的农村担保机构,促进担保类信贷产品的健康发展。建立和完善农村担保机制,解决“三农”贷款难问题。三是发展农村互助担保组织。使得农村企业和农户共担风险。
第五篇:促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意见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是新形势下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加强和改进农村金融服务、促进信贷结构优化调整的重要内容,对于支持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以及农民金融服务需求多元化的特点,中国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银监会各派出机构和相关金融机构在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在我国农村不少地区金融产品少、金融服务方式单
一、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不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的问题仍然突出。在继续优化农村金融基层网点布局、放宽农村金融机构市场准入条件、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网络、加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为了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以点带面,推进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决定在全国选择粮食主产区或县域经济发展有扎实基础的部分县、市深入组织开展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试点。现就试点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为着力点,促进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可持续的有效资金投入,进一步改进和提升农村金融服务,努力满足多层次、多元化的“三农”金融服务需求,推动城乡金融协调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大力支持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试点的目的和原则
试点目的是通过积极不懈的努力,在试点地区努力创造和发展一些适合农村实际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和完善涉农金融服务新机制,不断满足农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让农村和农民得到更实惠、更便捷的金融服务,试点模式力争可复制,易推广,在更大范围内和更高层次上全面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试点工作坚持以下原则,一要坚持市场化和政策扶持相结合的原则,以市场化为导向,以政策扶持为支撑,健全和完善正向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和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内在积极性和创造性;二要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实际特点,积极探索、创新适合当地实际、可操作性强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重在实际效果;三要坚持优化服务和风险可控原则,积极运用现代商业网络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改进和提升面向“三农”的金融服务,审慎稳健开展金融创新,合理分散金融风险。
三、试点内容
(一)大力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鼓励金融机构加强与信用协会或信用合作社等信用共同体的合作,运用联保、担保基金和风险保证金等联合增信方式,积极探索发展满足信用共同体成员金融需求的联合信用贷款。通过规范信用共同体内部的资信公开、信用评估、贷款催收等程序,完善内在激励约束机制,调动成员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促进金融机构有效降低信息采集、贷前调查、资信评估和贷后管理等成本,在有效控制和防范信贷风险的基础上扩大信用贷款发放。鼓励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等利用多种方式建立和完善农户资信评价体系,积极发放不需要抵押担保的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扩大农户贷款覆盖面,提高贷款满足率。支持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批发或转贷方式间接参与小额信用贷款业务。鼓励和支持涉农金融机构对守信用、按时归还贷款的借款人实施贷款利率优惠、扩大贷款额度等激励措施,促进农民和涉农企业提高信用意识。
(二)创新贷款担保方式,扩大有效担保品范围。鼓励金融机构根据试点地区农业发展情况和农村经济特点,依照相关法律,进一步扩大农户和农村企业申请贷款可用于担保的财产范围,积极规范和完善涉农担保贷款业务操作流程,建立健全涉农贷款担保财产的评估、管理、处置机制。按照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的原则,探索发展大型农用生产设备、林权、水域滩涂使用权等抵押贷款,规范发展应收账款、股权、仓单、存单等权利质押贷款。原则上,凡不违反现行法律规定、财产权益归属清晰、风险能够有效控制、可用于贷款担保的各类动产和不动产,都可以试点用于贷款担保。积极推进和完善多元化的农村信贷担保体系建设,鼓励各类信贷担保机构通过再担保、联合担保以及担保与保险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加大对农村的融资担保服务。
(三)探索发展基于订单与保单的金融工具,提高农村信贷资源的配置效率,分散农业信贷风险。鼓励金融机构根据农业资金需求的季节性特点,围绕形成订单农业的合理定价机制、信用履约机制和有效执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