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的报告(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3 04:41: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的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的报告》。

第一篇:关于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的报告

关于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报告

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是新形势下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加强和改善农村金融服务、促进信贷结构优化调整的重要内容,对于支持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联社一直响应国家相关政策,全力做好农村金融服务工作。

根据《关于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指导意见》(银发[2010]198号)文件的精神,我联社认为确保三农贷款有效投入,是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主要核心。为此,应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积极落实相关政策要求,要保证“三农”信贷需求。进一步完善小额信贷业务,切实做到方便快捷,督促辖内机构加强抵押担保创新,照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的原则,凡不违反法律规定、财产权益归属清晰、风险能够有效控制的各类动产和不动产,都可以用于贷款担保。

(二)积极构建涉农贷款风险分担机制。要督促辖内机构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深化与保险公司的合作,目前我区联社已经与多家保险公司展开洽谈,且签约在即。

(三)持续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金融服务。对于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授信方式、支持额度、服务价格、办理时限等方面,提供差异性的金融服务。

(四)认真做好涉农信贷品种创新和投放。完善贷款种类,以保证满足农村金融发展多样化的需求,并且要把农户、农村小企业作为信贷优先支持的重点。

目前我区农信社在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还仍然存在金融产品少、金融服务方式单

一、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不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和农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的突出问题。由于我区农信社农村金融服务品种单一,因此,很多金融创新产品仅在城市推出,对农村市场供应不足,无法满足农村金融市场多层次、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显然,主动适应农村小额融资需求变化,加快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是有效解决农民贷款难,支持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迫切需要。只有这样,才能让农民得到更实惠、更便捷的金融服务;也只有这样,我区农信社才能克服上述的困难和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全面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为了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以及农民对金融服务需求多元化的特点,我联社以“三农”信贷为重点,通过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等方法,对2010年度和对下一步工作展开以下部署。

(一)加大支农力度。把握地方经济实际,坚持立足地方、服务“三农”定位,围绕当地政府的产业布局和特色农业经济板块进行金融产品创新。海洋捕捞业是汕尾市城区的支柱产业,我联社已经在今年5月份开展了本市渔业贷款需求的市场调研系列工作,并与当地相关部门进行了如何支持本地农业开办海洋渔业产业贷款服务专营机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以助于在下一步工作更好地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二)明确支持重点。一要支持自然人农户。满足零散经营的种植户、养殖户、个体工商户、购销户、一般农户的资金需求,支持创业能人大户、支持农民高效种植、规模化养殖、农资农产品加工流通等增收致富项目,支持农民干个体、办私营。二要支持生态、高效、外向现代农业。支持高科技、高附加值、出口创汇型现代加工农业、循环农业、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建设,支持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生产经营体系,拉长农业产业链。三要积极支持农业行业协会、农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涉农龙头企业等专业组织的成员。

(三)开展金融产品创新。我联社近期工作重点是积极创新金融品种,通过支农服务产品的多样化和差异化满足农村信贷资金的多层次、个性化需求。我联社近期计划与保险公司合作,先推出与信贷相关的一些简单的险种,为信贷支持提供保障,不断增强农村保险的渗透力,进一步发挥保险保障功能。

(四)改善金融服务。

一是与地方政府战略合作关系。与当地政府部门加强合作

关系,双方加强互动,一方面更好地有的放矢地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积极寻求政府的帮助支持。

二是以行业协会为农村金融服务载体。把不同行业、经营状况良好的农村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信用社与“三农”联系的纽带,通过密切协作,了解生产、市场行情和会员、社员的资金需求,把过去跑村头松散单一的支农转为与协会合作方式,解决工作量大、成本高、风险把控不力问题。

三是实行支农贷款限时服务。按照“扩面、增量、延伸”的要求,做到贷款“阳光操作”,积极推广“阳光信贷”服务模式,设立信贷大厅,减少辗转环节,缩短办贷时间,对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经营权抵押贷款、农业行业协会贷款等不同额度的贷款,提供不同时限要求的限时服务,满足农民贷款的时令需求。

四是提供小额贷款便捷服务。延伸支农的触角,坚持以农户为中心,实施积极的贷款营销策略,改进服务态度,对额度小的农户资金需求,进一步发挥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作用,建立涉农贷款的“绿色快车道”。

随着农村经济不断加快发展,农村金融服务需求迅速扩张,农村金融的供给与需求还存在着诸多矛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全面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是全面改进和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重要手段,我联社把推进农村金融产品

和服务方式创新作为着力点,进行三农金融服务机制创新,争取在促进三农产业发展起到最大程度积极作用。

第二篇: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经验交流材料

近年来,为适应“三农”资金需求多元化的特点,灵宝市积极贯彻落实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试点工作要求,着力推动辖内金融机构因地制宜开展创新,推出了贴近“三农”的信贷产品,改进农村金融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截止2010年6月末,灵宝市各项贷款余额为59.8亿元,较年初增加10.1亿元,分别占三门峡市的23.36%和24.3%。其中涉农贷款余额25.1亿元,较年初增加1.48亿元,较年初增长6.3%。

一、围绕特色产业,创新信贷产品

林果业、黄金及有色金属工业是我市的特色支柱产业。围绕壮大支柱产业,我们成功启动了以“林权抵押贷款”、“仓储质押贷款”、“公司+农户+保险+信贷”、“农民专业合作社担保贷款”、“专业合作社+烟农+预期收益+信贷”等五类重点创新产品,较好地解决了“三农”融资难题。

(一)突出林果业,大力推广林权抵押贷款。我市地处黄河中游的丘陵山区,全市林业用地220多万亩。为了把丰富的林果业资源转化为可抵押的经济资源,2010年以来,农业发展银行成功开办了“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并邀请郑州惠文会计事务所对拟支持的企业进行检查辅导,使该产品规范可行。截止2010年6月末,灵宝市林权抵押贷款余额为2.72亿元,今年新增4000万元,余额和新增额均为全省第一。按照计划,农业发展银行今年还将继续支持8家企业以上,增加授信6亿元以上。

(二)支持黄金及有色金属工业发展,尝试开办矿产抵押贷款。灵宝市是全国第二大产金县,黄金及有色金属工业发展较快,金融机构根据该特点,对金精粉、铅精粉、铅锭等成品及半成品进行抵押,尝试开办了矿产抵押贷款,并积极引入中储公司进行托管。目前,该信贷产品已发放1100余万元,满足了5家企业的流资需求。

(三)紧紧围绕特色农业,丰富农户贷款品种。灵宝市农业资源丰富,苹果、大枣、木耳、烟叶等土特产优势明显,种植业和养殖业近年来飞速发展,贷款需求多元化。对此,各金融机构推出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信贷产品。农业银行大力推行小额贷款和惠农卡业务,新发卡近5000张,增加贷款1300多万元;并推出了“公司+农户+保险+信贷”信贷产品,为寺河苹果、焦村食用菌、川口蔬菜等专业村发放贷款230多万元。农村信用社推出了“中储抵押(动产)+保险+信贷”、农民专业合作社担保贷款、巾帼创业、返乡农民工创业贷款等20个信贷产品,目前已开办了11个新产品业务,增加农业贷款1.1亿元。邮政储蓄银行推出了“农户(商户)联保贷款”、“农户(商户)保证贷款”、“小企业主贷款”、“专业合作社+农户+预期收益+信贷”等产品,截止目前共发放贷款630多笔,金额2800多万元。

二、围绕服务主体,创新服务方式

(一)开展财务辅导,实现银企“一对一”对接。为了进一步推动金融部门对企业的财务辅导工作,我们实行目标管理,把辅导成功率纳入到了政府目标管理,目前金融机构已成功辅导企业40家。同时编印了《中小企业融资指引》、《信贷产品介绍》,举办多层次的项目推介会和银企洽谈会,组织开展企业金融知识培训,提高了企业贷款成功率。

(二)完善服务机构,实现“三农”金融服务专业化。农行灵宝市支行成立了公司业务科专门服务农业龙头企业,已为4 家农业龙头企业发放贷款1700万元;灵宝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设立了服务“三农”的公司业务部,已发放贷款1.7亿元。支持、参与运作一家小额贷款公司,拟注册资金5000万;初步确定由农村信用社牵头,筹建一家村镇银行;三门峡商行正积极在灵宝市设立筹备处。

(三)完善担保体系,解决中小企业担保难题。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担保模式,协调建立了政策性担保公司——华炜担保公司和互助性担保公司——华益担保投资有限公司,其中政策性担保公司政府出资1245万元,吸收民间资金3755万元,互助性担保公司注册资金3000万元,目前两家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贷款7200万元。

(四)完善结算基础设施,优化农村信用环境。在试点地区乡镇增加了pos机十余台;成立了灵宝市人民币服务管理中心,解决人民币券别结构失衡、残缺污损人民币兑换上缴难等问题。加强信用建设,全市共评定信用村81个,信用户8.3万户,建立农户经济档案11.38万户,信用工商户900多户,50多家企业得到金融部门评级授信。

三、围绕试点目标,创新工作机制

(一)政府牵头,各部配合,形成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强大合力。由市政府牵头,成立领导小组,人民银行、银监办事处等部门联合出台了《灵宝市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建立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正向激励机制,形成支持试点工作的合力。

(二)试点带头,逐步推广,形成了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良好局面。在扎实做好试点创新工作的同时,市政府下文要求涉农金融机构要大胆尝试,自主开展创新工作,探索行之有效的创新业务品种。目前,非涉农金融机构也积极开展信贷产品创新与研发,共同推进试点工作开展。

(三)突出重点,小而有为,充分发挥了支行的作用。年初,我们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提高人民银行县市支行货币信贷履职能力的指导意见》,通过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使县支行与政府领导的联系更加紧密,沟通更加顺畅,在当地政府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在金融机构中的权威进一步树立。

四、工作体会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通过这项工作,我们深刻体会到:一是金融支农工作要带着感情去做。二是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三是领导的支持和各成员单位的配合是开展工作的保障。下一步我们将深入挖掘,大胆尝试,重点做好四项工作:

(一)及时总结,大力推广,努力扩大金融机构的参与面和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力争形成富有竞争、充满活力的良好氛围。

(二)部门联动,加强协作配合和信息沟通交流,进一步补充完善各项配套政策和扶持机制,形成合力。

(三)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

(四)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优化农村支付结算环境。

第三篇:关于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情况的介绍

关于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情况的介绍

(一)第三方监管动产质押业务

第三方监管动产质押业务是指借款人以符合条件的动产向农村信用社质押,农村信用社、借款人与第三方共同签订三方协议,委托第三方对质押的动产在质押期内进行日常监管,并且保证质物安全,农村信用社为借款人提供贷款、票据承兑、贴现等授信支持的一种融资方式。

该业务面对的客户群体主要包括:各类具备一定经营规模、管理水平较高、经营效益良好的商贸流通企业,原材料来源稳定、半成品及产成品附加价值较高、市场销售情况良好的制造类企业。同时符合农村信用社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申请人需具备的条件。

用于质押的动产应具备的条件:

1、出质人对质押动产享有充分的所有权或处分权;

2、依法可以流动、转让;

3、便于计量、易于保管、易于变现、不易变形、不易变质、不易贬值等

业务流程:申请→调查、审查、审批→签订合作协议、借款合同、动产质押合同→质押物办理保险→发放贷款→质物监控→贷款收回→卖出货物。

(二)应收帐款质押业务

应收账款质押业务是指信用社接受卖方(供应商)未到期的应收账款作为质押对卖方提供的融资服务,包括贷款和票据承兑。

业务开展对象:

1、信用等级在A级(含)以上,无不良信用记录;

2、在县级联社开立结算账户,在县级联社的月结算量占其销售收入的30%以上;

3、正处于成长期、成熟期,原则上从事该行业3年以上;

4、主营业务突出,产品销售情况良好,已与买方形成1年以上稳定贸易伙伴关系,没有遗留的贸易纠纷,货款结算正常;

5、不存在同时接受买方提供的商品或服务以及其他可能引起应收账款债权被抵消的情况;

6、县级联社规定的其他条件。应收账款需符合的条件:

1、贸易基础合同下的交易必须具有真实的贸易背景,贸易主体及交易行为合法,意思表示真实,基础合同的成立和生效没有其他附带条件;

2、拟质押的应收账款不存在任何其他权利限制,未设定质权,不存在法定和约定禁止转让情形,出质人对质物有充分的处臵权;

3、拟质押的应收账款对应下的货物不存在任何其他权利限制(未设定抵押权、质权以及其他任何形式的担保);

4、商品质量可靠,不易变质、破损,价格相对稳定,质量检验标准清晰、容易确定,货物交割后验收期一般不超过30天;

5、应收账款账龄原则上不超过三个月,付款期原则上不超过半年;

6、卖方已出具该销售合同项下的商品销售发票和发货证明,且

发票与发货证明所记载的商品品种、数量、金额一致;原则上不接受以现金、银行存款、票据以外的资产为付款标的的应收账款作为质押。

操作流程:申请→调查、审查、审批→审批同意应收账款向买方发函提请确认→买方确认复函后向县级联社提交审查→签订合同→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登记→签订三方协议和账户质押协议→贷款发放或承兑票据。

(三)惠农一本通业务

齐鲁惠农一本通业务是财政部门根据省政府的要求,对农村种植、养殖、移民、贫困补贴、奖励等特殊群体实行的财政补贴资金,通过农村信用社进行发放的一种代理业务。

首先,信用社按照相关部门提供的名单,为辖内受补贴客户开立存款账户。然后财政部门需要将代发的明细以电子形式报送农村信用社,同时将资金划转信用社,信用社按照电子转账信息进行转账处理,将转账的成功失败信息反馈报送财政部门。信用社将在惠农一本通的摘要部分打印各类补贴资金发放种类标志。

(四)齐鲁乡情卡

齐鲁乡情卡是农村信用社信通卡的一种,具有信通借记卡的全部功能,柜台取款有限额,享有手续费优惠,无起存金额,无有效期限制。

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客户可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向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各营业网点申领齐鲁乡情卡。齐鲁乡情卡分主卡和附属卡。一张齐鲁乡情卡可以开立两张附属卡,主卡可对附属卡的取款金额进行限制。齐鲁乡情卡可以开立各储种、各档次定期和活期存

款账户,实现卡内活期账户与定期账户之间的互转。农村信用社柜面及自助设备可受理任何带有“银联”标识的银行卡。齐鲁乡情卡除在农村信用社柜面使用外,还可以在全国带有“银联”标识的自动取款机(ATM)取款和POS机上刷卡消费。

他行农民工银行卡在农村信用社柜面办理现金取款业务,每卡每日限额5000元(含)人民币;齐鲁乡情卡在柜面办理省辖现金取款、转帐取款业务每卡每日最高限额各为10000元(含)人民币,现金存款、转账存款无限额。

(五)仓单质押信贷业务

是指农村信用社与出质人、保管人签订合作协议,以保管人签发的出质人的货物仓单交付给信用社作为质押担保,为借款人办理的短期信贷业务。包括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和银行承兑汇票业务。

仓单质押信贷业务开展对象:

1、财务状况良好,资产负债率不超过70%,且对外担保总额不超过净资产的50%;

2、从事本行业经营年限在两年以上,产品销售渠道稳定且周转速度快,无长期积压现象;

3、信用等级在A级以上;

4、需以销售仓物来归还贷款的,借款人须在贷款社(行)开设仓物销售资金专用帐户。

5、农村信用社规定的其他条件。仓物具备条件:

1、所有权必须为出质人所有,不存在权属争议;

2、易保管、易变现、不易变质,价格相对稳定;

3、规格明确,便于计量;

4、符合有关行业标准,符合环保要求;

5、非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有放射性等危险品;

6、仓物需进行质量检验的,必须由有关质检部门出具质检报告;属于强制保险的必须办理财产保险,并指定贷款社(行)为第一受益人。

操作流程:申请→调查、审查、审批→仓单查询、查复及出质通知→签订合作协议、借款合同、仓单质押合同→仓单移交→发放贷款→货物出库管理→货物监控→贷款到期收回→仓单返还。

(六)村大联保体贷款

村大联保体是在组建信用协会、协会会员联保、经信用社认可的基础上,由农村信用社向信用社协会会员发放的贷款。

“村大联保体”信用协会是农村信用社和村委共同倡议、由符合条件的村民在志愿加入、相互信任、自觉守信的前提下组建的信用组织。

信用协会会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诚实守信,无不良信用记录,属信用社评定的新用户;

2、有正常的生产经营项目,经营效益好;

3、遵纪守法,无违法犯罪行为;

4、认真遵守村规民约的规定;

5、在信用社开立结算账户,并保持正常的存款、结算业务,与信用社关系良好;

6、符合信用社规定的其他条件。

办理程序:会员提出借款申请→初步确定信用等级和授信额度→贷款调查→贷款审查审批→签订借款合同核发贷款证→贷款上柜台→贷后管理→贷款归还。

(七)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规定,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是指农村信用社向服务辖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成员发放的贷款。

农民专业合作社向农村信用社申请贷款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取得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营业执照;

2、有固定的生产经营服务场所,依法从事农民专业合作社章程规定的生产、经营、服务等活动。自有资金比例原则上不低于30%;

3、具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财务管理制度,能够按时向农村信用社报送有关材料;

4、在农村信用社开立存款账户,自愿接受信贷监督和结算监督;

5、信用等级在A级以上。具有偿还贷款本息能力,无不良贷款及欠息;

6、持有中国人民银行颁发并经过年检的贷款卡;

7、农村信用社规定的其他条件。

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贷款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年满18周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劳动能力或经营能力的自然人;

2、户口所在地或固定住所(固定经营场所)必须在农-5-村信用社的服务辖区内;

3、有合法、稳定的经济收入,具备按期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无不良贷款及欠息;

4、在农村信用社开立存款账户;

5、信用等级在A级(含)以上;

6、农村信用社规定的其他条件。

贷款担保方式: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采取保证、抵押或质押担保方式;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贷款采取“农户联保+互助金担保”、“农户联保+农民专业合作社担保”、“农户联保+互助金担保+农民专业合作社担保”或其他担保方式。

“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的办理程序:初步确定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等级和最高授信额度→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书面形式提出借款申请→贷款调查→贷款审查→贷款审议与审批→签订借款合同→核发贷款证→贷款上柜台→贷后管理→贷款归还。

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贷款程序: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贷款程序按照《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农户贷款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办理。其中采取大联保体贷款形式的,按照《山东省农村信用社大联保体贷款指引》的有关规定办理。

(八)农民住房贷款

农民住房贷款是指农村信用社向辖内农村村民发放的用于建设、购买居住用房所需的人民币贷款,主要包括自建房贷款(含危房改造贷款)、村民公寓贷款、商品房贷款和二手房贷款。

申请贷款具备的条件:

1、年龄不小于18周岁,不超过55周岁(加贷款期限);

2、借款人的户口或所建、所购住房在县(市、区)联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县级联社)服务辖区内;

3、有合法的经济来源,收入高于当地农民平均水平,具备按期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

4、建房或购房的自有资金(包括已投入的建房资金)在总价款的40%(含)以上,并将自有资金存入在信用社开立的个人结算账户;

5、借款人为信用户,无不良信用记录;

6、信用社规定的其他条件。

所建或所购住房应满足的条件:新建住房必须有村集体宅基地使用权证明;村民公寓住房必须主体结构已封顶,商品房符合《山东省农村信用社个人住房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要求;所购住房为二手房的,其已使用年限不得超过15年,权属证明齐全,且房屋结构质量状况良好。

贷款流程:农民住房贷款按照“单独评级、单独授信、专款专用、灵活借还”的原则。流程包括:贷款申请→调查、审查、审批→签订合同→贷款发放→贷后检查→贷款归还。

(九)社团贷款

社团贷款是指由两家以上(含两家)县(市、区)联社、农村合作银行(以下统称县级联社),采用同一贷款协议,按商定的期限和条件向同一借款人提供资金的贷款方式。贷款泛指各类贷款、贴现、票据承兑等表内外授信业务。

申请社团贷款的借款人应具备以下条件:从事的经营活动合规合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原则上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相关;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取得《营业执照》并办理了年检手续;具有中国人民银行核准发放的有效《贷款卡》;具有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组织机构代码证;特殊行业须持有有权机关(部门)颁发的营业许可证;在参加社团贷款成员社开立基本结算账户或一般结算账户,自愿接受成员社的信贷监督和结算监督;销售回笼好,现金流量充足,还款意愿强,能够按期偿还贷款本息;资信状况良好,无不良信用记录,信用等级评定在A级(含)以上。企业法定代表人、主要投资人、股东和管理人员品行端正、遵纪守法、信誉良好;能够提供合法、足值、有效的抵(质)押担保。

贷款流程:社团贷款的受理,社团贷款的可行性分析,确定成员社,社团贷款的筹备,审批,贷款的发放,贷款管理,贷款的收回。

(十)保兑仓业务

保兑仓业务是指在农村信用社开立账户的商品销售或购买企业(以下简称买方)与商品生产企业(以下简称卖方)签订购销合同后,应买卖双方企业的申请,办理买方为出票人且缴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卖方为收款人、农村信用社承兑的银行承兑汇票,专项用于买方购买卖方商品的预付款,农村信用社根据买方所存的保证金等额向卖

方出具提货通知单,卖方根据提货通知单确定的金额向买方提供同等价值的商品,买方销售商品后向农村信用社续存保证金申请开具新的《提货通知单》,循环反复直至保证金账户余额达到承兑汇票金额,若承兑汇票到期时保证金账户余额小于到期承兑汇票金额,由卖方负责将差额款项以现金形式支付给农村信用社,保证承兑汇票兑付的一种票据业务。

(十一)异地住房按揭贷款

异地住房按揭贷款是指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以下统称农村信用社)向异地居民发放的用于购买本地商品房(含普通商品住房、别墅和商业用房)的按揭贷款。异地居民包括以下两种类型: 一是在贷款地没有固定工作单位和固定住所的外地户口(或外籍)的自然人。二是在贷款地有固定工作单位和固定住所的外国人、港、澳、台人员。

贷款条件:年龄不小于18周岁,不超过60周岁;

贷款所购住房地址在贷款社(行)服务辖区内;有固定职业和稳定的收入,有按期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信用等级在A级(含A级)以上,无不良信用记录;具有合法有效的购房协议;在贷款社(行)开立个人结算账户,具有不低于规定

比例的首付款资金。异地住房按揭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一般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原则上购买普通商品住房不低于购房总价款的40%,购买别墅、商业用房及商住两用房不低于购房总价款的50%。贷款社(行)规定的其他条件。

(十二)农民金融自助服务

农民金融自助服务是由村委会、社区委员会或其他经济组织提出需求,经村民同意后,在商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聘用专人进行管理,由农村信用社提供所需设备及技术支持,在固定场所为农民办理支付结算类银行业务的一种新型支农金融服务模式。

办理流程:客户提交请求;农民自助服务管理员录入交易信息;客户核对信息并输入密码;完成交易并打印回单;客户核对交易信息及金额。

金融市场的竞争实际上是金融服务的竞争,而良好的服务又必须以优质创新的金融产品为基础。在激烈竞争的金融市场上,金融创新,尤其是信贷创新已成为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我市农村信用社深刻意识到信贷创新的重要性,近几年不断加大产品开发力度,主要采取的措施有:

(一)细分市场,准确定位。市场细分作为一种策略,有如下内涵:与其在整体市场上处于劣势,不如追求局部市场上的优势(在较小的细分市场上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甚至在某一个方面独占鳌头)。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实力有限,技术力量薄弱,在整个市场上难以和商业银行竞争。通过市场细分,就可以避开其锋芒,及时发现某些“尚未满足的需求”,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良机“见缝插针”,建立起有别于商业银行的相对优势,实现目标客户的差异化竞争。根据市场细分和认真分析农村合作银行与其他商业银行的差距,我们把个体工商户、中小企业市场作为“力夺”的中心市场,在这块市场中实现与商业银行的差异化竞争。在省联社“四个面向”的指导下,我们更加坚定了服务中小企业的市场划分,并由此确定了“服务社区,支持个私民营经济发展”的市场定位。

(二)创新产品,解决“瓶颈”。我们在明确了目标客户群体的基础上,首先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占比。我们认为,改善社会形象,提高服务质量,固然是吸引客户的必要手段,但根本的还是要保证信贷产品的不断创新,不断推出适合客户需求的信贷品种,在市场信息、产品设计、业务流程、品种推广等各个环节上进一步理顺机制,增强信贷产品的特色性、可操作性、低风险及高收益性。近年来,我们在信贷产品创新上迈出了较大步伐,取得了较好成效,其中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联户联保贷款,更是取得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在创新信贷产品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加强对中小企业客户群体的市场抢夺,重点还是要解决制约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瓶颈”。由于中小企业普遍缺乏能为银行所接受的固定资产或有实力第三人保证等担保资源,针对中小企业的银行服务规模一直难以扩大,甚至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加之经营变化较大,企业生存年限较短,一度出现了中小企业被银行“拒见”的局面。这既给我们农村信用社带来了抢夺中小企业市场的巨大机遇,同时也带来了经营挑战,必须解决中小企业“担保难、贷款难”的问题,并有效地防范中小企业贷款风险。为此,我们通过变革思维,提升创新意识,在扩大中小企业担保范围上做文章,寻求融资租赁方式、集合委托贷款方式、买方信贷方式等多种手段,加速产品的开发和整合,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

第四篇:促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意见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是新形势下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加强和改进农村金融服务、促进信贷结构优化调整的重要内容,对于支持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以及农民金融服务需求多元化的特点,中国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银监会各派出机构和相关金融机构在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在我国农村不少地区金融产品少、金融服务方式单

一、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不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的问题仍然突出。在继续优化农村金融基层网点布局、放宽农村金融机构市场准入条件、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网络、加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为了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以点带面,推进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决定在全国选择粮食主产区或县域经济发展有扎实基础的部分县、市深入组织开展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试点。现就试点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为着力点,促进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可持续的有效资金投入,进一步改进和提升农村金融服务,努力满足多层次、多元化的“三农”金融服务需求,推动城乡金融协调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大力支持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试点的目的和原则

试点目的是通过积极不懈的努力,在试点地区努力创造和发展一些适合农村实际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和完善涉农金融服务新机制,不断满足农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让农村和农民得到更实惠、更便捷的金融服务,试点模式力争可复制,易推广,在更大范围内和更高层次上全面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试点工作坚持以下原则,一要坚持市场化和政策扶持相结合的原则,以市场化为导向,以政策扶持为支撑,健全和完善正向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和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内在积极性和创造性;二要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实际特点,积极探索、创新适合当地实际、可操作性强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重在实际效果;三要坚持优化服务和风险可控原则,积极运用现代商业网络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改进和提升面向“三农”的金融服务,审慎稳健开展金融创新,合理分散金融风险。

三、试点内容

(一)大力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鼓励金融机构加强与信用协会或信用合作社等信用共同体的合作,运用联保、担保基金和风险保证金等联合增信方式,积极探索发展满足信用共同体成员金融需求的联合信用贷款。通过规范信用共同体内部的资信公开、信用评估、贷款催收等程序,完善内在激励约束机制,调动成员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促进金融机构有效降低信息采集、贷前调查、资信评估和贷后管理等成本,在有效控制和防范信贷风险的基础上扩大信用贷款发放。鼓励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等利用多种方式建立和完善农户资信评价体系,积极发放不需要抵押担保的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扩大农户贷款覆盖面,提高贷款满足率。支持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批发或转贷方式间接参与小额信用贷款业务。鼓励和支持涉农金融机构对守信用、按时归还贷款的借款人实施贷款利率优惠、扩大贷款额度等激励措施,促进农民和涉农企业提高信用意识。

(二)创新贷款担保方式,扩大有效担保品范围。鼓励金融机构根据试点地区农业发展情况和农村经济特点,依照相关法律,进一步扩大农户和农村企业申请贷款可用于担保的财产范围,积极规范和完善涉农担保贷款业务操作流程,建立健全涉农贷款担保财产的评估、管理、处置机制。按照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的原则,探索发展大型农用生产设备、林权、水域滩涂使用权等抵押贷款,规范发展应收账款、股权、仓单、存单等权利质押贷款。原则上,凡不违反现行法律规定、财产权益归属清晰、风险能够有效控制、可用于贷款担保的各类动产和不动产,都可以试点用于贷款担保。积极推进和完善多元化的农村信贷担保体系建设,鼓励各类信贷担保机构通过再担保、联合担保以及担保与保险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加大对农村的融资担保服务。

(三)探索发展基于订单与保单的金融工具,提高农村信贷资源的配置效率,分散农业信贷风险。鼓励金融机构根据农业资金需求的季节性特点,围绕形成订单农业的合理定价机制、信用履约机制和有效执行机制,

第五篇:促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意见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是新形势下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加强和改进农村金融服务、促进信贷结构优化调整的重要内容,对于支持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适应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以及农民金融服务需求多元化的特点,中国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银监会各派出机构和相关金融机构在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在我国农村不少地区金融产品少、金融服务方式单

一、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不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的问题仍然突出。在继续优化农村金融基层网点布局、放宽农村金融机构市场准入条件、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网络、加强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为了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以点带面,推进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决定在全国选择粮食主产区或县域经济发展有扎实基础的部分县、市深入组织开展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试点。现就试点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为着力点,促进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可持续的有效资金投入,进一步改进和提升农村金融服务,努力满足多层次、多元化的“三农”金融服务需求,推动城乡金融协调发展,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大力支持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试点的目的和原则

试点目的是通过积极不懈的努力,在试点地区努力创造和发展一些适合农村实际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和完善涉农金融服务新机制,不断满足农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让农村和农民得到更实惠、更便捷的金融服务,试点模式力争可复制,易推广,在更大范围内和更高层次上全面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试点工作坚持以下原则,一要坚持市场化和政策扶持相结合的原则,以市场化为导向,以政策扶持为支撑,健全和完善正向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和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内在积极性和创造性;二要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实际特点,积极探索、创新适合当地实际、可操作性强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重在实际效果;三要坚持优化服务和风险可控原则,积极运用现代商业网络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改进和提升面向“三农”的金融服务,审慎稳健开展金融创新,合理分散金融风险。

三、试点内容

(一)大力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鼓励金融机构加强与信用协会或信用合作社等信用共同体的合作,运用联保、担保基金和风险保证金等联合增信方式,积极探索发展满足信用共同体成员金融需求的联合信用贷款。通过规范信用共同体内部的资信公开、信用评估、贷款催收等程序,完善内在激励约束机制,调动成员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促进金融机构有效降低信息采集、贷前调查、资信评估和贷后管理等成本,在有效控制和防范信贷风险的基础上扩大信用贷款发放。鼓励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等利用多种方式建立和完善农户资信评价体系,积极发放不需要抵押担保的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扩大农户贷款覆盖面,提高贷款满足率。支持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批发或转贷方式间接参与小额信用贷款业务。鼓励和支持涉农金融机构对守信用、按时归还贷款的借款人实施贷款利率优惠、扩大贷款额度等激励措施,促进农民和涉农企业提高信用意识。

(二)创新贷款担保方式,扩大有效担保品范围。鼓励金融机构根据试点地区农业发展情况和农村经济特点,依照相关法律,进一步扩大农户和农村企业申请贷款可用于担保的财产范围,积极规范和完善涉农担保贷款业务操作流程,建立健全涉农贷款担保财产的评估、管理、处置机制。按照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的原则,探索发展大型农用生产设备、林权、水域滩涂使用权等抵押贷款,规范发展应收账款、股权、仓单、存单等权利质押贷款。原则上,凡不违反现行法律规定、财产权益归属清晰、风险能够有效控制、可用于贷款担保的各类动产和不动产,都可以试点用于贷款担保。积极推进和完善多元化的农村信贷担保体系建设,鼓励各类信贷担保机构通过再担保、联合担保以及担保与保险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加大对农村的融资担保服务。

(三)探索发展基于订单与保单的金融工具,提高农村信贷资源的配置效率,分散农业信贷风险。鼓励金融机构根据农业资金需求的季节性特点,围绕形成订单农业的合理定价机制、信用履约机制和有效执行机制,建立和完善农业订单贷款管理制度。积极推动和发展“公司+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农户”、“公司+专业市场+农户”等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信贷模式,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辐射拉动作用,推进优质高效特色农业加快发展。鼓励涉农银行业金融机构、农村信贷担保机构及相关中介机构加强与保险公司的合作,以订单和保单等为标的资产,探索开发“信贷+保险”金融服务新产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农村种养大户和有资质的农业生产企业通过投资“信贷+保险”和信托理财产品,有效防范和分散涉农信贷风险。

(四)在银行间市场探索发行涉农中小企业集合债券,拓宽涉农小企业的融资渠道。鼓励产品有发展前景、业务经营好、资信优良的涉农中小企业,采用“分别负债、统一担保、集合发行”的方式,在银行间市场探索发行涉农中小企业集合债券。鼓励有实力、经营稳健、信用好的涉农金融机构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和在银行间市场的销售渠道,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和涉农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债券提供增信和承销服务。鼓励各类担保机构联合提供担保服务,提高集合债券信用等级,促进涉农中小企业集合债券顺利发行。

(五)改进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方式,提高涉农金融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鼓励涉农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农村金融产品营销力度,扩大对农村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覆盖面。对符合条件的县级分支机构合理扩大信贷管理权限,优化审贷程序,简化审批手续。推广金融超市“一站式”服务和农贷信贷员包村服务。结合试点地区的新农村建设规划,通过推行手机银行、联网互保、农民工银行卡、信用村镇建设等多种方式,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服务手段电子化、信息化和规范化,逐步普及农村金融产品的网络化交易,发展基于现代信息科技的低成本的商业可持续模式。鼓励拥有网点优势的涉农金融机构大力拓展收费类和服务类资金归集等中间业务,积极开展农村金融咨询、代理保险销售和涉农理财业务。

四、试点的配套政策

(一)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建立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正向激励机制。加大支农再贷款额度调剂力度,拓宽支农再贷款使用范围,根据试点绩效适当向试点地区倾斜。对符合条件的农村信用社,可优先办理支农再贷款;对支农贷款发放比例高的农村信用社,可根据其增加支农信贷投放的合理需求,通过允许其灵活支取特种存款等手段,拓宽其支农信贷资金来源。

(二)通过银行间市场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和信用衍生产品,拓宽涉农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分散农业贷款的信用风险。鼓励涉农金融机构根据自身需要和市场状况,积极探索开发以中长期农业基础设施和农业综合开发贷款等涉农贷款为基础资产的证券化产品,防范和控制涉农信贷资产风险。试点开发以涉农贷款为基础资产、由保险公司或者贷款担保机构提供贷款保护的信用衍生产品,为金融机构加大支农惠农力度提供成本低、流动性好的避险工具。

(三)加快农村支付体系建设步伐,提高农村地区支付结算业务的便利程度。支持涉农金融机构建设和完善支付清算系统和业务处理系统。有重点地鼓励和引导涉农金融机构开发和推广适合农村实际的支付结算服务品种。加快推进农村地区支付服务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扩展和延伸支付清算网络在农村地区的辐射范围。

(四)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改善区域金融生态。中国人民银行试点地区的分支机构要进一步扩大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在农村地区的信息采集和使用范围,引导金融机构建立健全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涉农企业的电子信用档案,设计客观、有效的信用信息指标体系,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资信打分和信用积分制度,推动建立农村信用信息共享机制。

(五)按照“宽准入、严监管”和“区别对待”的原则,完善和实施鼓励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的市场准入扶持政策。对于支农成效显著、风险控制能力强、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有特色的涉农金融机构,在金融产品创新和基层机构网点布局调整方面实施市场准入绿色通道,风险可控的新业务可实行备案制,并支持其跨区域兼并重组、出资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或分支机构。

(六)发挥财政性资金的杠杆作用,增加金融资源向农村投放的吸引力。在有条件的试点地区,鼓励地方政府建立涉农贷款风险补偿制度,用于补偿涉农金融机构由于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原因形成的信贷损失,同时,也可对涉农企业与农户的贷款实行贴息,或者建立保险补贴金制度,为提供涉农业务的保险公司和参保企业与农户提供保费、经营费用和超赔补贴。

五、试点的组织实施与工作步骤

试点地区的中国人民银行省级分支机构会同当地银监局统筹协调组织本省的试点工作并制定试点工作具体实施意见或试点管理办法报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备案。试点地的中国人民银行县级分支机构和当地银监会派出机构要加强与所在地财政、保险和农业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及信息沟通交流,共同制定和落实试点工作的具体措施,加强试点工作管理,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试点进展情况,加强跟踪监测和效果评估。

从2011年下半年起,中部6省和东北3省各选择2-3个有条件的县(市)开展试点方案设计和试点推进落实工作,每个省集中抓好2-3个金融产品创新和推广。2011年至2011年,试点地区的中国人民银行省级分支机构和银监会省级派出机构要及时对试点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指导和评估报告,全面总结试点地区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经验,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会同银监会将适时选择部分成熟的特色创新产品在全国其他有条件的地区宣介推广。

请中部6省和东北3省的中国人民银行省级分支机构、银监会省级派出机构联合将本意见转发至辖区内相关金融机构并抓好协调落实工作。试点过程中发现的情况和问题,请及时报告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

下载关于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的报告(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的报告(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