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构建和谐高效路政执法平台的几点思考
对构建和谐高效路政执法平台的几点思考
【发布日期】2007-04-12 【发表者】孙汉生
摘要:随着武黄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在15年的执法管理中,由于交通、交警、土地管理、土地规划等部门职能交叉,且所依据法律法规的不同,经常发生不和谐的因素和管理错位、越位现象,为建立警、路、地三位一体的良好执法管理平台,充分发挥武黄高速公路安全、便捷、畅通、舒适的特点,力争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本人结合武黄高速公路路政管理的实践,就对构建和谐高效路政执法平台谈点个人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构建和谐平台
高速公路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日俱规模化和网络化,高速公路大大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由于高速公路是一定时期的产物,它也受到了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和制约,如设计标准、施工要求和实载通行能力都不同程度地滞后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超负荷运行屡见不鲜,事故发生率有上升的趋势;其二,随着地方经济的不断发展,地方政府寄望于开发的层面和深度,依托于高速公路布局和开发,时而出现越权违法许可高速公路红线控制区内的占(利)用地兴建建筑物;其三,经济的发展使大多数农民
富裕了,重新有了兴建住宅的愿望,由于高速公路多穿行于荒山僻壤之中,国家也加大了农田耕种的管理力度,乡镇政府默许农民在高速公路红线控制区内挤占违房屡屡发生;其四,由于路政人员的配置及其点多线长等因素,全面完成好保护路产和维护路权工作难度是显而易见的。产生以上不良现象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几点:对设计标准和实载通行能力相对饱和,需通过加快对道路维修改造,更新完善交通安全设施和调整管理机制,加大管理力度来解决;对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主要涉及到地方规划、土地管理、建设等部门的越权违法许可红线控制区内建(构)筑物,应采取沟通,上门法规宣传,促使政府职能部门撤消许可决定,必要时可采取行政复议的手段;沿线村民违章建房的问题,主要有两种情形,一种是原房地基拆除兴建,在工程兴建中尚未拆除,并在乡村、土管部门备案,另外,农民“根基”的传统意识和耕作农田习惯较强,给控制新建违章建筑带来一定难度,是否可以考虑拆迁补偿的办法;另一种情形是乡村公路改扩建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自身的愿望迁入红线控制区内新建,这种情形可以控制,但要做很多具体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加路政人员工作量。基于以上几点,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建立有效的机制和平台,增强对上述问题解决的方式和途径,按照“三个服务”的指导思想和“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一个与沿线政府职能部门相结合的互动平台。
我们在路政执法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有的政府职能部门对《公路法》、《高管条例》以及路政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不太了解,在招商引资、布局新建投资项目上的行政许可行为或个人房屋建设等方面,有职能交叉,法规重叠,时常有违背《公路法》等相关规定和超越权限的行为发生。对高速公路的利益造成不法侵害,导致高速公路路政管理处于被动状态,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我们应建立一个相互理解,紧密配合的互动平台,尤其是规划、土地管理部门的衔接。首先要做好《公路法》的宣传送达工作,对高速公路路政管理活动中的路产路权的界定范围进行阐述和沟通,力求在管理活动中达成一致共识,形成统一的行政许可行为,同时对过失的行政许可作为进行修正;其二是建立长期有效的互通信息渠道,充分利用电子政务信息管理平台和政府网站进行平台链接,对政府行政许可行为的事前公示,路政管理人员密切在过程中进行查询,使我们对高速公路周边建设情况了如指掌,能达到事前知晓动态,以便及时与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协调与沟通,做到事前介入,事中警示,事后反馈,将高速公路沿线建筑控制区管理好,杜绝违法建筑事件的发生。
二、建立一个与其他相关行政执法部门互动的平台。
在武黄高速公路15年的管理中,由于交通部门的路政执法和公安部门的交通安全执法所依据法律法规的不同和交叉,不同程度地在牵引排障、交通安全监管、交通管制等执法环节上存在着矛盾,为此,需尽快建立和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实现社会预警,社会动员,快速反应,应急处置的整体联动,建立一个与交警、防暴警、消防、运管等相关行政执法部门的互动平台,形成联动出警制度、联动巡逻制度和联动执法制度,是提高抗风险能力的基础。按照路政
管理体系现状,高速公路路产路权的行政管理主体的实际情况,其它行政执法职能部门都作为服务于这个主体而进行的行政执法行为。由于这些行政执行主体都有着独自的行政执法职能、依据和程序,但目的都是围绕保证高速公路的安全与畅通,因此需建立一个与此相适应的互动平台,笔者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由高速路政牵头的“预急处置中心”。该中心类似高速公路联网中心的管理体制,统一部署,统筹安排,设置“预急处置中心”网站,及时播报预急处置情况,以提高快速反应,应急处置的能力。遇紧急情况,由预急处置中心统一发出指令,统一行动,也能使广大的司乘人员密切配合,防止二次事故发生,达到共同处置,减少风险的目的,真正达到联合预防,联合处置。在非紧急情况下,预急处置中心也可下达各种协调指令,进行各种演练,保持稳定的互动平台,及时为社会车辆及司乘人员提供便捷、安全的服务,改变由原来各自为政到统一执法,可以树立高速公路良好的社会执法形象。
三、建立一个与沿线村民共荣的互信平台。
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体要求,营造人文景观一体化道路,确保路产设施完好无损是我们的工作职责,维护沿线村民根本利益是我们行政执法的宗旨。我们应与沿线的村组、学校建立有效的互动互信平台,在加大对法规宣传的同时,建立由护路保洁员为基础的管理体制,护路保洁员的主要职责是维护路段内的安全防护隔离设施的完好和路面保洁,建立由村委会推荐,劳务中心派遣,经路政管理部门同意,培训后方能上岗的管理平台。此时的村委会已作为第一责任人,在对高速公路沿线路产设施保护上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实行劳务派遣制度也方便劳务管理事务中的各种纠纷的处理和护路保洁员的个人利益得到最有效的保护,极大地方便和促进了路政管理工作的正常化和规范化。对此,武黄高速公路路政管理部门进行了有力的尝试,路产完好率和路面保洁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在日常管理事务中,路政管理部门同时通过护路保洁员了解和征求村委会的意见,及时解决村民们集中反映的通道水系、电线跨越等问题,有力保证了村民的利益,同时也使村长、护路保洁员作为第一法规宣传员,使得互动互信平台生机勃勃。
综上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不懈奋斗的目标,而构建和谐路政行政执法管理体系,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服务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笔者仅从高速公路路政行政执法对外管理机制建立和运作予以思考和阐述,仅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第二篇:对构建和谐婚姻的思考
对构建和谐婚姻的思考
(当代婚姻社会学期末论文)
外语学院 旅游英语072班
074050346
颜小云
对构建和谐婚姻的思考
“家和万事兴”,重视家庭和谐关系是中国数千年文化的优良传统。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使“和谐”成为我国战略机遇期的社会主调。中国自古就有“家国”之说,家是国的基石,没有千家万户的和谐,何谈社会的和谐?因此,和谐社会从和谐家庭开始,和谐家庭的构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血脉相连。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家庭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婚姻家庭作为社会的生命细胞,在现代社会仍然是个人成长并获得动力支持的源泉。本篇论文首先阐述了婚姻家庭和谐和社会和谐的关系,和谐家庭的构建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家庭和谐,社会才能和谐发展;然后指出构建和婚姻家庭的重要性与影响和谐婚姻家庭的因素;最后提出如何构建和谐婚姻家庭。
(一)婚姻家庭和谐和社会和谐的关系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真正文明的社会必然是男女两性共同平等发展的社会,和谐家庭的构建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在任何社会中都是一种基本的社会设置。作为处于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中介,家庭的稳定,既为个人提供了私人生活的场所,又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同时它还是实现人的社会化的第一个驿站。家庭作为社会整合的初级群体,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既是直接的,也是深层次的。家庭与社会的和谐是家庭健康发展的必要环境,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组成单元,家庭和谐,社会才能和谐发展。
(二)构建和婚姻家庭的重要性与影响和谐婚姻家庭的因素
(1)构建和婚姻家庭的重要性
建设和谐社会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包括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和谐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是平安社会的坚固防线,也是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社会的和谐是以家庭的和谐为基础,没有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和谐,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和谐。婚姻家庭是社会组成的基本细胞,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没有美满幸福的婚姻家庭,就没有和谐进步的社会关系。
(2)影响和谐婚姻家庭的因素
第一,由于社会认知与民主文明程度的提高,使人们的精神追求呈现多样化、多元化。另外,物质条件的改善,人口流动率的大大提高,也给人们多样化选择创造了条件,从而也给家庭、社会的和谐稳定带来隐患。
第二,法律上的男女平等,在现实生活中并不能完全实现事实上的平等。男女事实上的不平等也能影响到婚姻本质上的和谐与稳定。
第三,一部分人对恋爱婚姻自由的误解,造成草率结婚、早婚的现象增多。条件不成熟就急于建立家庭,加上婚前恋爱时,往往很少考虑婚后的实际问题。第四,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物质享受的多了,一些人往往忽略了感情这一第一要素,只是盲目认为有钱就有了一切。这样结合的婚姻,很难保证夫妻在感情上的和谐和精神上相互沟通。
(三)如何构建和谐婚姻家庭
(1)提升家庭的法律文化,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是构建并维系和谐婚姻家庭的纲绳。
法律文化深植每一个家庭细胞,是构建和谐家庭的基本前提。源远流长的中华法系所创造的法律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的家法族
规、伦理法治是中华法系的核心。创建新的社会主义婚姻家庭法律文化,并将新的家庭法律文化深植到每一个家庭细胞,倡导文明、现代、健康、和谐的家庭关系,这是构建和谐家庭的基本前提。
(2)积极开展家庭文明建设,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把先进文化的理念更多地贯穿在具体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以美德教育人、以亲情感化人,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积极拓展家庭美德建设的外延,引领广大家庭积极参与家庭文明的创建活动,努力营造诚信友爱、融洽和谐的社会环境
(3)要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倡导尊重妇女权益的社会风尚
要科学而正确地看待男女两性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差异,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的歧视。要倡导新型的家庭伦理文化,吸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精神,以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同时,也要吸取西方文化中追求个人幸福的价值取向,既以家庭的和谐、稳定为重,又不牺牲个人的自由和幸福,建立和谐动态的幸福家庭。
(4)要切实加强婚姻家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婚姻家庭问题既受一定经济社会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又具有自身特有的发展规律,要求我们必须切实加强理论与实践研究,为和谐家庭建设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立足于我国婚姻家庭领域发生的新变化,加强和谐家庭建设的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深刻分析现代婚姻家庭变迁的成因与趋势,准确把握现代婚姻家庭的规律和特点,关注当前婚姻家庭领域的突出问题。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相适应、适合当代家庭特点的现代家庭理论。
第三篇:对构建和谐工商的思考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这些重要论断充分表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作为履行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能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如何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任务在工商部门具体化,如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好职能作用,值得我们认真探索和思考。
一、提高执行能力,构建和谐的领导班子。执行能力是建立在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理解领悟的基础之上,要提高执行能力,首先必须提高各级领导班子成员的理论素质和领导水平,着重提高从政治上把握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其次,要用科学的态度,健全的决策机制、责任机制和监督机制规范领导者的决策行为,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和各项规章制度,真正实现用制度管人、管事、管物,不因领导同志的调整而改变。第三,要坚持讲政治,讲党性,识大体,顾大局,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自觉珍视团结,维护团结,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精诚团结的领导集体,这是构建“和谐工商”的关键。
二、提高学习能力,构建和谐机关。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勤奋好学、学以致用,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努力在建设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型社会中走在前列。把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学习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重要性。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领导干部的领导力已不仅限于地位和级别的权力因素的控制力,非权力因素正在和已经上升为主要因素,管理对象也从管理人财物过渡到管理知识和信息资源。学习能力的强弱,不仅表现在获取知识能力的强弱上,更重要地体现在通过学习来提高对事物的认知能力的强弱上;不仅表现在对书本知识掌握的广度和深度上,还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对知识创造性的运用上。因此,构建“和谐工商”,各级领导干部首先要带头提高学习能力,然后带动整个机关、整个系统全体人员提高学习能力,只有学习能力提高了,才能促进同事间的相互合作和沟通,也才容易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产生共鸣、激发活力,这样构建“和谐工商”就有了较高境界的思想基础。
三、提高队伍建设能力,构建和谐团队。广大工商干部是构建“和谐工商”的主体,抓好队伍建设是构建“和谐工商”的基础性工作,必须始终坚持规范科学、协调高效的原则,不断完善内部各项制度、不断深化各项改革:一是是健全完善领导谈心、干部选拔任用、竞争上岗、任前法律考试等一系列激励约束制度,营造公平竞争、友爱团结的工作氛围,真正使每个人都有公平感、成就感和归属感。二是健全完善事前、事中和事后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全面落实惩防体系《实施纲要》责任分解方案,预防和减少违反党纪政纪事件的发生。三是深化监管执法改革,不断探索和创新监管方式,建立健全各级领导班子绩效考核评价机制,认真落实首问责任、错案追究等工作制度,切实规范执法行为。四是加大干部在职教育和业务培训力度,精选内容、拓宽领域、创新形式,切实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打造高素质、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行政执法队伍。
四、提高对外协调能力,构建和谐的工作环境。随着法制建设的不断健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基本有法可依,行政管理部门之间职能分工越来越细,一项工作往往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参与才能完成,如果协调不好,就可能出现多头执法、重复执法,或者推诿扯皮、无人监管等现象。特别在实行垂直管理的体制下构建“和谐工商”,必须提高横向沟通协调能力,要善于争取和积极依靠地方党委、政府和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配合,正确处理、有效协调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利益关系,在需要工商部门牵头落实时唱好主角,争取各方面大力支持;在需要工商部门配合时当好配角,帮忙不添乱,到位不越位,“不包打天下”。同时,还要协调好与新闻媒体及其他社会各界的关系,合理利用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赢得各市场主体和社会各界的支持配合,营造内和外顺的工作环境。
五、提高市场监管能力,构建和谐市场环境。一是要更新监管执法理念,正确处理好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的关系,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全局,在工作中既要坚持依法行政,又要以服务市场主体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为目标,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营造和谐执法环境;二是要继续按照“小局大所”体制和监管重心下移的改革思路,将有限的人力和物力充实到基层工商所,解决装备、人员配备和权责划分中存在的不合理、不和谐问题,切实打牢执法基础;三是要进一步创新监管执法方式,大力推进执法体制、机制的改革,深化“四制”落实,健全完善县(区)、所、片区三级联动执法责任考核、市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市场预警机制和快速反映机制,尽心尽力促进当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尽职尽责营造公平公正、规范有序、和谐诚信的市场环境。
六、提高团队文化建设能
力,构建和谐的工商文化。团队文化,是一种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价值体系、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社会风尚、制度体制为一体的文化形态,它是实现社会和谐的精神动力。因此,我们必须提高抓团队文化建设的能力。通过深入开展群众性文明单位、文明系统、警民共建、演讲比赛、文体比赛等创建活动,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争先创优、和谐家庭评比、廉政文化、书法绘画摄影等各种寓教于乐的学习教育活动,使“和谐工商”的理念扎根到每位干部的灵魂信念之中,在陶冶情操基础上,转化为个人的自觉行动,从而在队伍中树立正气,刹住邪气,培养和气,工作讲原则,利益讲风格,交往讲感情,岗位讲奉献,不干影响和谐之事,不做破坏和谐之人,大力弘扬“团结奋进,务实创新,勤勉诚信,执法为民”的**工商精神,大力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在全系统营造构建“和谐工商”的浓厚氛围和风尚。
总之,“和谐工商”应该是一个以人为本,活力迸发,全体工商干部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工商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大家庭。在这样的团队中,队伍的潜力和干劲得到充分激活,创造愿望得到充分尊重,创造活动得到充分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创造成果得到充分肯定,人与人的关系和谐融洽,整个队伍始终保持蓬勃的生机和无穷的活力。
(作者系**市工商局副局长)
第四篇:对中小城市构建和谐新社区的思考
对中小城市构建和谐新社区的思考
摘要:随着国家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和对农村扶持力度的不断增加,我国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中小城市的许多村庄也都进行了村改居的改造。当然新成立的社区如何实现健康发展,构建和谐新社区,在城市化进程中也显得格外重要。本文从研究莱芜市程故事社区个案入手,结合其发展现状,总结发展经验,提出中小城市构建和谐新社区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农改居;和谐;新社区
1.社区发展现状概述
程故事社区面积0.66平方公里,驻区单位10余家,居民一万余人,于2002年3月在莱芜市莱城区的大力支持下率先完成了村改居。近年来,社区以建设一个经济发展、平安稳定、和谐文明的新型社区为目标,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抓住城市建设的大好机遇,振奋精神,干事创业,实现了三个文明协调快速发展。社区先后荣获“全省社区建设示范社区”、“全省文化先进社区”、“全省创安先进单位”、“市级文明单位”等称号。
2.社区发展思路
2.1解放思想谋发展
针对村改居后,党员干部思想观念落后、工作方式陈旧等问题,社区党支部一班人深刻认识到,只有充分发挥社区党员的带头作用,加强社区党支部的建设,才能更好的统一干部和群众,从而促进社区干事创业、加快社区发展。在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中,先后召开座谈会7次,120多名群众参加,广泛征求了各方面意见。[1]在股份制改革中,坚持“党员、干部和一般群众享受同样股权”,得到了群众的拥护,使群众顺心舒心,对党员放心满意,进一步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号召力,形成了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2.2一心一意为民生
社区自成立以来投资120万元建起了小学,程故事小学的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都名列前茅,大大方便了社区居民就近上学;投资180多万元建设了高标准的老年公寓,40多位60岁以上的老人在此安度晚年,而且每月可领取30元的生活补助金;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站,方便了居民就医取药,每年还开展一次免费查体;从道路硬化、街道亮化、社区绿化入手,加强村居环境综合整治,投资硬化道路3200米,[2]在居民区种植了大叶女贞、三叶草等20多个品种的花卉草木,安装路灯35杆,大大改善了环境。
2.3齐心协力促和谐
社区40岁以下有劳动能力的青壮年都实现了就业,并为外来人员提供就业岗位620多个;实行了“三警进社区”的新型社区警务战略;[3]组建了12人的社区治安专职巡逻队,投资20万元在居民区安装了电视监控设施,使居民有了安全感;不断加强社区文化规范化建设,建起了“三室三站一校一场所”,组建了舞龙队、腰鼓队和秧歌队等文化队伍,购置了文体器械,活跃了居民文化生活;此外还成立社区老年艺术团,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促进了社区居民间的交流,使新老居民真正达到了和谐相处。
3.对农改居新社区发展的建议
3.1固堡垒,树形象,凝聚党心民心
重建立健全四项制度:一是学习制度。学理论,学政策,充分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努力提高自身素质。[4]二是民主决策制度。建立健全党员议事会、村民代表议事会和民主理财小组,凡涉及居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工作都及时提交议事会讨论,重大事项全民公决。三是居务公开制度。通过设立公开栏、张贴公开榜等形式,定期对社区的重大决策、重要工作进行公开,自觉接受居民监督,提高了工作透明度。特别是财务开支,每一笔都通过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张榜公布,做到“群众明白、干部清白”。四是党员带头制度。对全体党员,服务居民要“真心、爱心、耐心”,开展工作要“高标准、细服务、求实效”,要求党员做到的支部成员带头做,要求群众做到的党员带头做,谁都不能搞特殊。
3.2新机制,新路子,加快经济发展
坚实的经济基础是社区建设的重要保障,能否带领群众发展致富奔小康是检验党支部战斗力的重要尺度。要加快社区集体经济的发展,必须探索新的符合当地实际有地区具特色的新路径。[5]
探索新机制,就是实行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使居民变成了股民,人人持股、按股分红,既从根本上解决了集体资产所有权虚化问题,维护了社会稳定,又使群众与集体的利益更加直接,关心集体、关心发展成为自觉行动,为加快社区经济发展凝聚了力量。闯出新路子,就是抓住高新区建设带来的千载难逢的机遇,走出了一条“依靠旧村改造,依靠集中建设标准厂房,依靠发展第三产业”具有地区特色的新路子。
3.3抓服务,优环境,打造“四好社区”
以服务群众、多办实事、优化环境为宗旨,努力建设保障好、治安好、环境好、生活好的“四好社区”。
一是保障好。做到小有教,保障适龄儿童受到良好的教育;老有靠,保障好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考有奖,鼓励整体知识水平的提高。组建社区劳动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职业介绍、档案托管、劳动保险等项服务,保障就业。二是治安好。以创建“平安社区”为目标,成立社区警务室,组建社区治安专职巡逻队,安装电视监控设施。三是环境好。号召家家养花、人人爱美,进一步美化了社区环境;从道路硬化、街道亮化、社区绿化入手,加强村居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改善了人居环境。四是生活好。在经济快速发展,物质生活不断改善的同时,始终不忘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广泛开展“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活动,提高居民文明素质;加强社区文化规范化建设,利用春节、元宵节等节日积极开展活动,活跃居民文化生活。
建设村改居新型社区,在对各种硬件设施加以改造完善的同时,更需要立足民生,时刻不忘党的群众路线,做到让群众得实惠,让老百姓满意。和谐新社区的建设,要做到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抓住发展机遇,以人为本,方能在改造中取得大家满意的成绩,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
(作者单位:青岛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余定猛.新加坡社区警务制度研究――兼论我国大城市社区警务制度建设[J].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2]马西恒,刘中起.都市社区治理:以上海建设国际化城市为背景[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1.[3]董小燕.公共领域与城市社区自治[M].北京:社区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4]陈涛.转型期城市社区自治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8.[5]林广.中美城市社区自治比较研究――以上海、纽约为例[J].中国名城,2012,(1).
第五篇: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路政队伍
坚持以人为本 构建和谐路政队伍
建设和谐路政队伍,是新形势下推进公路事业变革、实现海西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一大保障,也是顺应时代潮流、建设“四有”职工队伍的必然选择。如何建设和谐路政队伍,使之成为一支专业化、现代化、正规化的执法队伍,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
一、领导率先垂范,以人格魅力引领行风建设
好的行业作风凝聚人心、造就无坚不摧的战斗力。抓行业作风首先要强化领导班子,身正为范,“村看村、户看户、社员看干部”,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领导干部要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身体力行,才能确保行风建设工作稳妥进行。只有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敢抓敢管,才能形成良好的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作风,从而引导全体干部职工干好、干实各项工作。领导班子,特别是单位主要领导要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的精神风貌;保持奋发有为、敢为人先、乐于奉献的精神状态;保持面对困难有战胜困难的勇气,面对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决心,面对挑战有迎接挑战的坚定气概。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带头和主导作用,用自己的能力、品德、才学与人格魅力去影响人、团结人、感召人,带领团队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公路事业新的跨越式发展而不懈努力。邓小平说:“共产党人干事业,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邓小平把人格力量与真理力量相提并论,是他对历史经验的总结,是他对人民心声的代言,是他对人格力量的真知灼见。所以一个路政部门领导要在勤政廉政、规范着装、规范执法等方面身先垂范,整顿队伍风纪,实施“品牌”效应,增强队员的行业形象意识,提升服务质量;对自己的学识和能力有足够的自信,要有敢作敢为、顶天立地的坚定气概,让队员感到踏实,感到有强大的依靠,从而激活队员敢于执法、敢于碰硬的信心、勇气与力量;用热情投入的工作态度去感染队员,激励队员对工作的渴望;充分发挥人格魅力的感召作用,建立良好的人缘关系,让队员们感到放心、安心和温馨。简言之,领导要坚持以“情”育人,加强“宗旨”教育;坚持以“情”待人,增强“凝聚力”,坚持以“情”感人,增强“亲和力”,这些方面对单位行风建设是极其重要的。
二、着力培养先进典型,激发奋发向上精神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支优秀队伍的形成离不开先进的指引和榜样的示范。长期以来,广大路政管理人员在战线长、任务重、人员严重不足、设备相对滞后的情况下,坚持奋战在一线,奔波劳碌、开拓进取、默默奉献。我们要善于发现和培养路政队伍中的先进典型,使大家学有榜样,比有差距,赶有目标,超有劲头。要通过开展“学先进、比贡献、讲和谐”、“执法无差错、服务无缺憾”、“我工作我快乐”等文明创建活动为载体,把选树典型、表彰先进作为激励队员爱岗敬业、提升队伍诚信品质和执法为民服务意识的有效手段。同时要正确对待先进典型,以“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人文情怀,真诚地关心、帮助先进典型不断成长,切实防止形式主义地对待先进典型。只有这样,先进典型的时代精神才能不断发扬光大,队伍才能不断发展壮大,路政队伍的素质才能不断提高。
形象就是旗帜,就是镜子,就是力量。广大路政人员要树立“人人注重形象,个个代表形象”的意识,以良好的形象赢得管理相对人及全社会的满意、广大人民群众的赞扬。
三、加强沟通互相,增强工作互动
“以人为本”,其核心价值是重视人、爱护人,满足人的需要,这也是关系公路路政队伍建设和内部管理成败的关键。管理者必须实现两个“转变”,真正在思想意识中确立“重视人的需求”这一理念。路政部门中,有少数领导干部把自己的职责简单地定位于搞好份内的业务工作,出现了重视抓经济工作和业务工作,轻视抓思想政治工作的现象。路政工作同样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真正发挥思政工作的作用,培养和激发广大路政工作者服务公路、奉献社会的工作豪情。特别值得重视的是,政工工作要从以往的“单向灌输式教育”转变为更加人性化的“双向交互式沟通”。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就业形式的多样化以及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人的主体意识明显增强,调动人的积极性需要建立起一种真正的、全面的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平等关系。应该进行“你正常需求什么,我设法给你什么”的双向互动式沟通,体现出对人的尊重。只有在这种环境下,路政人员才能自觉接受管理者的教育引导,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一种全面发展自己,有效推动工作的新境界。领导者一定要深谙“沟通增加情感、支持源于理解”的道理,能经常与职工交心谈心,随时了解职工的所思所求;职工也能在与领导的交流中,知晓工作意图,增强工作互动。要通过加强沟通来保障干部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发挥全体干部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好、维护好干部职工的根本利益;同时,要把团队精神建设作为公路文化塑造的主轴,倡导团结、协作、理解、互信的良好工作氛围,促进公路路政管理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
四、加强人才管理,提升队伍素质
加强队伍建设,核心在于加强人才管理,提高干部职工综合素质,增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执法效益。以往,路政管理队伍整体学历层次偏低,加上长期繁重的路政管理工作,使得路政管理人员在时间上、精力上均难以进行相应的继续教育与学习。同时,路政管理工作具有长期性,短时间内难以出现显性成效,这使得不少路政管理人员在心理上充斥着碌碌无为的感觉,意志消磨、惰性思想滋生,缺乏自我提高意识。此外,由于路政管理工作量化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路政人员奖惩激励机制尚未建立、职称晋升难度大、提拔任用机会少等系列问题,致使一些路政管理人员的全面发展受限,其工作积极性受挫、开拓进取精神缺失。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人才管理,提升队伍整体素质。
(一)加强人才管理,稳定队伍。加强路政人才管理工作首先要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切实把人才作为公路行业中的一种重要资源,大力实施“以感情留人、以事业留人、以待遇留人”的人才观,稳定队伍。具体而言,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改善所、站工作生活环境,构筑温馨家园。“单位是我家,我爱我的家”。为达此目标,需从硬件与软件两个方面同时加强,实施单位环境综合改造。硬环境方面,要多渠道争取资金改善办公、文体娱乐等设施与条件,力争实现单位环境绿化美化亮化。在单位资金有限,硬环境不足时,更应注重单位软环境建设,营造健康向上的公路文化氛围,增强职工对单位的依恋感与归属感,都能为生活在这里而引以为荣,以软件优势来弥补硬件上的不足。要把美化所、站环境作为创建文明单位活动的突破口,通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健康文明活动来丰富和充实职工业余生活,密切融洽干群关系,激发队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单位整体凝聚力,营造所站浓厚的温馨家园氛围。第二要创建激励机制促干劲。要拴心留人、激发干劲,就必须尊重职工的正常需求,充分承认他们的创造性工作的价值。作为建立激励机制的第一步,对贡献大的有功人员要创设“公路卫士”贡献奖,给予物质上的激励。在重奖激励的同时,对一些管理能力强的干部要予以提拔重用,进行政治待遇上的激励。要为路政干部的成长创造条件,优化成长环境,及时把那些政治上比较成熟、工作能力强、工作成效明显的同志提拔到适当的领导岗位上去。第三要做好职称评定工作,提高工资待遇。搞好职称评定,这关系到每个职工切身利益的大事,也是对广大职工劳动价值的承认。因此,要坚持抓好职称评定,要深入研究有关政策,向有关部门积极争取政策倾斜,用好用足相关政策,拓宽职称评定渠道,把这项工作作为加强路政干部队伍建设、保持路政干部队伍稳定、激发干劲的重要举措。
(二)加大培训力度,建立人员素质提升机制。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建设和谐队伍的重点。加强对人才的培养,促进其成才,最根本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此,要积极推行“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酬显其绩”的人才观,为人才的成长提供健康和谐的环境,努力形成人心思进、团结和谐、共促发展的良好氛围。实践反复证明,对路政人员进行有计划地培训,是提高路政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方法,但要注意克服和解决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以提高培训质量为根本。为此要做到如下几点:一是要重视核心人才,关注每一个队员,结合不同岗位人员的现实需要给予培训、指导和建议;开展规范化岗位培训和适应性岗位培训,自培与送培相结合,以自培为主;长训与短训相结合,以短训为主;二是要规划路政人员的职业生涯,建立提升机制,让队员看到希望,看到前途,让每个职工既获得一种被尊重、被理解的感觉,又充满成就感、价值感和幸福感,自己主动提升素质。唯如此,才能充分调动队员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保证队伍充满生机、活力和后劲。三是要改善路政队伍装备,加快路政管理信息化进程。将信息化系统应用于路政管理工作实践,是路政管理信息化、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要求。同时,在客观上,路政管理信息化可以减轻路政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使路政管理人员从大量简单、机械、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有充沛的精力、充足的时间去学习,去接受继续教育,从而促进路政管理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五、优化干部的选用
一是优化整体结构。所谓优化结构,就是按照路政工作的目标和功能,同时根据每个人的专长和特长,优化配置不同才能的人,将其安排到最合适的位置上,充分发挥其作用,从而组成一个最优团队,达到充分发挥路政各部门整体的最大功能。尤其要注意选拔德才兼备的中青年人员充实路政队伍,从而优化整体结构,提高整体素质,保证路政队伍后继有人。二是发挥特长,量才使用。任何人都有长处和不足,同时这些长处和不足又往往是相伴而存的。因此,选择使用路政干部要量才使用,用其所长,避其所短,使其才能得到充分发挥。量才使用的标准,要依据路政各个具体工作岗位的职责和任务,确定是否能够胜任工作。三是定期交流,增强活力。定期交流,就是要根据工作需要,保持路政干部队伍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有计划地变动一部分路政干部的工作岗位。这既可以在路政各部门之间开展(即建立轮岗制度),便于相互学习、交流经验,活跃思想,增强做好工作的信心,也可以与机关其他管理队伍之间进行适当的岗位轮换,甚至可以实行定期异地交流使用干部,通过交流,多向培养,多向使用,造就“多岗式”人才,提高路政队伍的复合型素质。
六、强化寓管理于服务的理念,提升执法效能
增强文明服务意识,在工作中尤其要坚持“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宗旨,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提高执法效能。这就要求路政管理工作从“权力本位”向“责任本位”转变,强化服务管理,寓管理于服务中,开展各种便民服务,主动为管理相对人排忧解难,要把创建和谐平安公路视为天职,树立公路行业的文明新风和路政管理人员的良好形象。漳州市路政分局直属路政在市局党委的领导下,不断开拓创新,注重路政管理理念的转变,从管理到服务,既坚持工作的原则性又注重工作方式的灵活性。2008年以来,路政分局直属路政特别注重对外的沟通协调,成功处理了多起路政案件,在外部创造了一个良好的部门协作环境,搭建起了直属路政管理部门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平台,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赢得了管理相对人及众多部门的一致肯定与赞誉,由此进一步增强了路政队伍的和谐、稳定、凝聚力与战斗力。
七、妥善调节利益关系,营造和谐工作氛围
目前在漳州市各个路政部门从业的人员,其身份大致可分为三类:在编干部、在编工人、聘用制合同工。不同身份的队员在一起“共事”,形成了一个“多元”化的职工队伍,使得利益关系更趋复杂,深层次的问题日益突出,不同类型职工之间的矛盾有所增加,协调各类职工关系、化解各类矛盾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尤其是一些与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民生问题比较突出,容易造成职工思想上的困惑和情绪上的波动,影响队伍的和谐稳定。因此,不同类型职工之间利益关系的处理,成为建设和谐队伍的前提。为此,要坚持充分发挥各类职工的积极性,政治上一视同仁,分配上同工同酬,生活上主动关心、帮助,不断惠泽职工,不分正式与聘用,使聘用人员、临时聘用人员真切感受到自己是这个集体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八、健全监督制约机制,筑牢廉政防线促和谐
建立和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构筑起防范权力腐败的牢固篱笆,从大的方面讲,是对国家、对人民负责;从小的方面讲,是对单位负责、对同志本人及其亲属负责,也是对同志的一种关心爱护。对自己的同志不监督、放任不管,表面来看一团和气,上下和谐。其实那不是对同志友好,而是对同志不负责任。所以一个单位必须要健全监督制约机制,筑牢廉政防线,对国家、对人民、对同志及其家人负责,这样才能促成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稳定局面。
漳州市路政分局在市局党委的领导下,从细微处入手,规范路政执法,创新廉政工作,多措并举,严格考核,使路政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是逐步健全监督制度。漳州市公路局根据法律法规及上级领导机关的有关规定,并结合漳州路政实际,相继制定了《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办法》、《路政分局业务督查办法》、《路政执法人员述廉述职暂行办法》、《文明执法和廉政建设责任状》等一系列办法,建立健全了领导接待日、民主评议、廉政谈话等制度,使监督更加有章可循。
二是逐步畅通监督渠道。通过开通举报电话、设立举报信箱、聘请特邀廉政监察员、公开接访以及路政管理人员直接面对管理相对人述职述廉等形式,畅通了系统内外的监督渠道,使广大干部群众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将权力运行置于管理相对人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之下。
三是逐步扩大监督范围。漳州市公路局以前述廉述职只是在科级以上的领导干部中开展,但实践证明,“小人物”也能腐败,也需要廉政监督。因此,从2009年开始,漳州市路政分局将述廉述职对象扩大到普通路政员,漳州市所有路政执法人员述廉述职活动已于2009年1月7号开始,至16日全部结束,各位路政员的述职述廉报告对2008的工作与廉政两方面进行了总结,内容全面务实、态度诚恳,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客观、深刻地剖析了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市局党委对此表示满意。
四是实施执法意见反馈制度。即制作执法工作意见反馈单,要求现场执法人员主动邀请当事人对执法过程做出评价,提出意见和建议。对执法过程中造成不良影响和过失的,经调查核实后,将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进行处罚。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今后对路政队伍建设和路政管理工作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我们只有高度重视路政队伍建设管理工作,不断提高路政人员素质,加强团队协作,才能有效促进公路路政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从面开创依法治路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