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什么是汽车内的有毒气体?解析车内那些有毒气体
什么是汽车内的有毒气体?解析车内那些有毒气体
什么是汽车内的有毒气体?解析车内那些有毒气体。近期,全球最大汽车保有量国家美国汽车权威媒体Autonews发布的一份“汽车有毒”榜单,随着这份榜单的发布,车内空气质量问题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车内空气真的有毒吗?今天小四哥我呢就在这里为大家介绍一下何为车内毒气以及毒气的预防方法,希望对于广大车主来说有所帮助。
车内毒气是什么?
我们要了解车内的毒气,首先要知道它们是什么。车内的有毒气体实际上就是我们平时问到的“异味”,这种“异味”在新车或者一些高档车上更为明显。这些毒气大致可分为两类:
汽车内饰
一是化学物质释放的毒气,包括了目前确定的8种车内常见的毒害物质,分别是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这些有害物质通常情况下释放周期比较长,使人不易察觉。
二是车内微生物和细菌所造成的空气污染,这类污染所滋生的细菌往往对人体危害不小。
污染物的来源
车内化学物质的污染主要来源于石棉,沥青,聚苯乙烯。
部分刹车片采用石棉
石棉,它本身并无毒害,它的最大危害来自于它的纤维,这是一种非常细小,肉眼几乎看不见的纤维,石棉在汽车上通常作为刹车摩擦片使用。石棉中致癌纤维弥散主要是在生产制造过程中或者在高温摩擦中释放到空气中的,发达国家之所以规定任何地方都不能使用是想杜绝石棉的生产和制造过程中产生的石棉污染。汽车内使用沥青的材料
沥青,由于太阳暴晒及发动机生热,在车内紧贴钢板的沥青因受热极易分解老化释放有害物质。而这个过程是会多年长期存在的。许多国际名牌汽车在国内合资生产时为降低
成本,在大部分汽车车内普遍使用的是以沥青为主体的阻尼材料。
使用聚苯乙烯的汽车内饰
聚苯乙烯是热塑性塑料的原料,同类材料有聚氯乙烯、聚酰胺(又叫尼龙)等,这种物质在汽车上应用广泛(如座椅调节手轮等),会散发出苯、甲醛等有毒物质。
汽车内空调和脚垫都易滋生细菌
微生物、细菌等在车内的地胶和座椅中最易滋生,地胶在紧贴车内地面的情况下,无法保证底部的空气流通,长期如此,就会滋生大量细菌;同样的,人们从外界带来的细菌也会直接附着在座椅上。
看来我们真的可能随时都处于有污染的环境,既然车内存在这么多污染物,那么这些污染物会给人类造成多大的危害呢?
车内毒气有什么危害?
车内化学成分释放的有毒气体的危害,最常见的是对人体神经系统的影响,严重的话可能会引起头疼。高浓度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引起急性中毒;长期接触苯对造血系统有损害,引起慢性中毒。长期接触甲醛,可以导致免疫力低下、容易感染,严重的话可能会致癌,甲醛,沥青,石棉纤维等都可能产生致癌物质。一些挥发有机物,也会引起免疫力失调,长期接触可以引起对肝功能和造血系统的损害。
汽车贴膜
车内吸烟、车内香水
车内微生物的污染,可能会造成人体的皮肤病,如果有猫狗一类的宠物长期在车内,他们残留在车内的分泌物甚至会使人感染一些传染性疾病
车内毒气该如何预防?
对于车内的污染,人们往往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等到发现问题时,或许已经对身体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下面是我为大家总结的一些应对车内污染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平时要特别意防止车辆暴晒,因为高温会促进车内有机污染物的挥发,这种情况在新车中尤为突出
目前很多男士在遇到堵车时习惯抽烟,这种习惯不仅违反了交规,也极大的污染了车内的空气,对您和您的家人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强烈建议不要在车内吸烟
热爱动物,喜欢带宠物上车的朋友已经越来越多了,在带宠物出门兜风的同时,也应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及时清理宠物的残留物
汽车香水这种东西,其实也会对人体带来危害,如果非要选择,那最好使用专业的车用空气净化器,不过再好的净化器也不如经常开窗通风的效果明显
躲避防爆膜的“毒害”,虽然防爆膜会对人体造成一些伤害,但它的存在又非常必要,唯一的途径就是选择信得过的大牌子,千万不要图小便宜吃大亏
空调系统绝对是制造车内微生物和细菌的一大主力,我们要及时对空调系统进行清理
此外,如果能够使用一些含活性炭的配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车内空气质量,保护健康。
清理车辆内部
一切的应对方法都不如在出问题之前防患于未然,在这里,我们建议大家提高环保意识,从细节做起,更换配件的时候尽量选择一些低碳环保的材料。为了自己,更为了身边的家人,将危害消灭在萌芽阶段。
第二篇:有毒气体传感器工作原理
有毒气体传感器工作原理
介绍:
有毒气体电解质传感器是设计用以监测在周围空气中存在的多种有毒气体的传感器。传感器能检测有毒气体的种类及检测范围的广度都是在业内首屈一指 的。这种传感器是三个电极的电化反应型。每一个传感器都是一个反应浴,三个 电极都被置于电解液中被包在一个气体扩散膜下。通过改变电极或电解液的组成 成份就可对传感器的灵敏度及针对的被测气体进行整定。本传感器在多数工业坏 境下一般的工作寿命在两年以上。
工作原理
空气和被测气体通过扩散膜扩散到感应电极上。控制电路在感应电极和对电 极之间维持一个足以开始电化学反应的电压。在被测气体的作用下产生的电化反 应在两极之间形成电流。这一电流的强度与被测气体的浓度成比例,并且是可逆 的。控制电路还在感应极和对电极之间形成偏置电平,这种电平在两极之间不形 成电流。传感器的快速反应使它能够对周围空气进行实时、连续的检测。电解质传感器是最广泛应用的有毒气体探测技术。虽然在其些特定的应用场 合,也有其它的效果好的传感器,(如固体氧化物半导体传感器以及光学电离传 感器),但电解质传感器一直都是公认的检测多种有毒气体的理想产品。Detcon 公司生产电解质传感器已有多年的经验,其产品在实际应用吸取经验,最好地体 现了该技术的众多优点。
电解质传感器应用多种电化学及物理原理,使它能对检测气体的响应时间最 快和受干扰气体的影响最小。这种传感器能检测的气体种类繁多,而且它们结构 的相似性使得系统建立方式十分灵活。因此,所有的Detcon DM 系列都使用通 用的信号发送器,这就形成了传感器及信号发送器完全的互换性。Detcon 电解 质传感器的另一个优点是非常低的能耗,可以使用本质安全的传感器外壳。这样 就避免了使用烧结材料或其它灭焰装置所带来的响应时间慢、维护复杂问题。电解质传感器传感精确、响应迅速并有极佳的长期重复性。和所有的其它产 品一样,这种传感器及信号发送器也是即插型的,方便了现场维护或更换。传感 器的校准时间间隔根据型号不同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需90 至180 天。
第三篇:人工挖孔桩-有毒气体预防措施
人工挖孔桩的“有毒气体”防御措施
一、概念的形成
挖孔桩施工过程的“有毒气体”是一个通俗概念,即对井下作业人员生存环境有恶劣影响的气相物质的统称,如富氮欠氧“空气”或甲烷等充斥井底,阻碍甚至遏杀作业人员生命活动的物质等。它一般包括地下沼气和经地层过滤后的空气两种。一般,爆破过程产生的有害粉尘也可以归入广义的有毒气体范围。目前国家对人工挖孔桩内“有毒气体”的检出标准是《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96)。
地下沼气常见于周围有淤泥质、泥炭、煤矿、垃圾填埋场、湖泊沼泽等回填及沉积区,它主要以地层中渗出甲烷等有毒气体为主。对一公里范围内可能有压气工程的施工现场时,由于地层过滤,部分空气中的氧被矿物吸收除去,造成孔中渗出气体的富氮欠氧成份,不利于井下人体生存。上述两种地质环境的挖孔桩成孔过程,应该引起足够的警觉。
这里还需要明确一个概念,石质地层同样因为缝隙中渗出的地层过滤气体和部分地层的耗氧化学反应等因素影响,会存在产生富氮欠氧有毒气体为害的条件,不容忽视。
二、有毒气体的现场防御
防御有毒气体对挖孔桩施工过程的危害,其主要措施如下:
1、加强安全防御及避险等紧急救助常识教育:
施工作业人员应做好安全防御及避险等紧急救助常识教育。教导全体参建人员只有在紧急输入空气(主要成份为氧气)后,并经生物或仪器检验有毒气体检验允许后,才可下井作业和救人。做到有规范的紧急救助,防止盲目下井救助,导致救助人员的附加伤害,扩大伤亡事故规模。
2、加强有毒气体的全程监控:
对成孔过程全程有毒气体检测,常用活体家禽生物检验和有害气体检测仪检验。实用中,针对家禽对有毒气体比人体敏感的特点,采取活体鸡鸭等家禽先行入孔方式进行生物检测,来得直接、方便且便于操作。停留孔中的家禽一旦出现中毒症状,应迅速撤离操作人员,并强行通入新鲜空气不少于15~30分钟后,才可继续入孔作业。成孔过程中,家禽必须全程滞留井下并注意留心观察。
3、设专职安全员进行工点(或现场)的全程督导:
完善相关管理体制和措施,采用全过程督促,设专人针对有毒气体防御措施等,分重点、多环节地进行检查和落实;对违反的情节严重者,给予专项整改和督促。
4、完善管理体制(注:)
挖孔过程中,随时注意是否有有毒气体泄漏。桩孔开挖深度超过5米,开挖前应进行有毒气体检测。孔深超过10米,应在制度上明确井下通风,输送新鲜空气的工作频率和责任人。
5、准备足够的紧急救助设备,把事故规模降到最低点:
每个桩孔应配备一套通风补氧设施。应急软爬梯也要专孔专用,主要用作突变事故发生后的紧急救助设施。要根据需要准备,对工点配备一定数量的医用高压氧气瓶、输氧胶管、呼吸面罩为主的现场急救设备。
孔内有工人作业时,井口必须有人监督、防护,不得擅离岗位。孔内必须设置应急软爬梯,不得把出料用简易起重机作电梯使用,用于人员上下行。
压气渗漏,临近台风或低气压等地形和气候特点的挖孔桩,必须常设换气设施,尤其在1000m范围内有压气工程的地域内,和冬雨季要注意加大人工挖孔过程的通风频度。
近年来,取缔人工挖孔桩的呼声偶有所闻,且越来越获得重视。由于坍方、毒气、高处坠物、触电而造成的人员伤亡等重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有关部门甚至断言“人工挖孔灌注桩是一种危险性高、作业环境恶劣且难于施工安全管理的“落后”、“高危”的成桩方法”,必须在实践过程中“限制”和“淘汰”。
事实上,地层条件是主要制约人工挖孔桩存在的主要因素,这其中,施工单位素质和相关部门的指导、监督和管理水平是人工挖孔桩得以安全作业的基本条件。任何疏忽和放纵必然造成其“落后”、“高危”因素的抬升和安全事故的出现。
加强程序管理和加强施工过程管理,包括施工单位自身体系的完善和监督主管部门的重视,且后者尤为重要。施工部门根据工程实际和现行相关施工规范、操作规程、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等,详细编列明确施工工艺和安全的各项措施,通过教育、检查制度的层层落实,力行实践是重要的环节。相关部门各大员严格现场监督,变“改事后处理”为“事前完善程序,预防条件不适下的强行上马;事中加强过程整改,监督、消灭事故于疏忽;事后总结教训,以利今后管理能力的提高”,才是服务工程的具体表现。
第四篇:有毒气体泄漏安全事故案例及分析
有毒气体泄漏安全事故案例及分析
例1.有毒气体泄露导致安全事故
2009年6月27日上午,某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制药厂发生一起一氧化碳中毒事件,造成两名职工死亡。该公司是专门生产抗生素的医药公司,上班实行两班倒,每班12人。27日上午,值班长和组员像往常一样来到九号固液分离震动筛前,将发酵好的磨料倒入压力机进行冷处理,两人分别在罐中和罐外操作,罐外员工发现罐中员工昏倒,立即进入罐内试图施救,不料,自己也昏倒在罐中,后经查明系一氧化碳中毒。例2.氨气泄漏事故
2012年9月8日上午,某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发生一起氨气中毒事故,目前已有20余人出现中毒迹象,被送往医院治疗。有一名患者严重已转至哈尔滨治疗,其他患者病情平稳。据了解,本次爆炸是由于该公司在维修冷库中的管道时发生断裂,导致氨气泄漏。
例3.印度博帕尔农药厂甲基异氰酸脂(MIC)泄漏事故。
1984年12月19日深夜11时,美国设在印度的博帕尔农药厂的由于240加仑水被错误地倒入45吨甲基异氰酸脂(MIC)储罐内,使罐内温度突然升高至38度,压力从5磅升至355磅。维修工试图手工操作来减压,但因罐内压力太大而未成功。3日零时56分,一股浓烈、酸辣的乳白气体(剧毒物甲基异氰酸脂)从一个出现裂缝的安全阀泄漏出来,四处扩散,120名工人纷纷逃离,只有1名工长在孤军作战中死亡。整个事故造成2500多人死亡,12.5万人受害,30万人撤离,印度方面估计损失20亿美元。事故的教训是:
1)对剧毒物甲基异氰酸脂泄漏防护措施不当。泄漏后长达3个小时没发出报警; 2)厂址选择不当。处在密集居民区,有1.2万人居住在距工厂只隔一条马路的地方;
3)雇员缺乏必要的安全常识。甲基异氰酸脂沸点在39℃~44℃,而事故时罐温达到38℃;此时自动安全阀失灵;洗涤器正在检修,不能经洗涤器排放气体;临时接通软管排放气体燃烧,但持软管者临阵脱逃,只有一个工长坚持工作,但其中毒失去点火能力。
例4 某化肥厂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1988年11月23日凌晨l时,某化肥厂造气车间休息室发生了一起一氧化碳中毒事故,16名外单位来厂施工人员全部中毒死亡。
一、事故经过
10月7日某化肥厂与某工业设备安装公司签订“将该厂2台老造气炉拆迁和安装”协议,13日,16名男工被安排在该厂新造气车间办公室里住宿并安装了自制暖器。该厂仅有2台锅炉共用一个分汽缸,将蒸汽分配给各用户,供生产和供暖使用。23日零时20分左右,锅炉给水泵发生故障,在紧急抢修中蒸汽压力下降,分汽缸处压力逐步由0.8兆帕,下降至0.45兆帕(操作指示规定分汽缸处压力不得低于0.60兆帕,但未规定低于0.60兆帕时如何处理),此时变换系统进口蒸汽压力已降至0.38兆帕,直至零时45分至零时50分左右才恢复正常供汽压力。在此期间调度室末下令,变换岗位也未作相应处理。零时30分在变换岗位发现蒸汽压力下降的同时,变换汽中一氧化碳含量上升,随后铜洗塔后微量成分含量突然上升,超过100ppm,发生事故信号,压缩机四段切气,氨合成塔停止生产。
二、事故原因
由于该厂违反卫生部、国家建委、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国家劳动总局联合颁发的《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第二章第十一条的规定:产生有害物质的工业企业,在生产区内除值班室外,不得设置其它居住房屋。也违反1982年以来化工部一再强调的,在有毒有害生产企业不得将生产用管线与生活用管线联通,必须彻底分开的规定。当锅炉系统发生故障,蒸汽压力低于半水煤气压力时,变换工段人口的半水煤气沿蒸汽管倒流入生活用蒸汽系统,因16名男工住宿的办公室里的自制暖器有两处漏汽,室内还有一个地沟埋一条蒸汽冷凝水回水管也漏汽,使一氧化碳含量高达27%的半水煤气由暖器泄漏处漏入室内,因天气冷,门窗紧闭,致使16名男工全部中毒死亡。省石化厅曾三次通报,并下达过文件,要求最迟在10月1日前将生活和生产用气分开,但该厂未按文件办。因此当煤气从取暖设备泄漏出来,引起了这一特大事故。
总之,事故原因是企业违反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另外,对蒸汽压力降低到允许范围以下时如何处理没有明确规定(即操作规程不健全)造成的。
例5 某公司硫化氢泄漏事故
2004年11月14日,某公司3-巯基丙酸车间发生硫化氢泄漏、扩散,引起人员中毒。事故共造成3人死亡,5人中毒。
一、企业概况
该公司是一家系科研、生产、贸易一体化的综合性公司。公司拥有科研、生产厂房5000平方米,员工60人,其中技术人员9人。产品的年生产能力为:烟草薄片粘合剂3600吨,改性甘油脂新型增塑剂2000吨,高速卷烟胶1200吨,除杂香精、甲壳素、烟用甘油、纺织助剂、油田助剂等300余吨。公司已形成烟草辅料、纺织助剂、油田助剂等三大类产品为支柱的产品体系。
二、事故经过
2004年11月13日,该公司3-巯基丙酸车间连续生产,13日20时,该车间作业人员接班后,按工艺程序继续生产。14日凌晨3时20分,该公司负责设备维护的生产部主任到3-巯基丙酸车间巡查,约两分钟后,在巡查到车间内二层平台设备时,闻到车间空气气味异常,察觉到有毒气体泄漏,随即命令在场作业人员赶快撤离。当时车间内有三名作业人员,一人在一楼,两人在二层平台。一楼作业人员听到生产部主任的指令,刚走到车间门外即倒地,生产部主任跑出车间大门扶她时,失去知觉;二楼两名作业人员往车间边往外跑的过程边呼救,也失去知觉。呼救声惊动了隔壁车间的值班人员,值班人员随即打120求救。在等待120急救车的过程中,该公司部分职工在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进入现场抢救中毒人员,在抢救过程中,又造成了多人中毒。本次事故共造成3人死亡,5人中毒,直接经济损失约200万元。
三、事故原因
该起事故的原因是由于3-巯基丙酸生产过程中,因系统内压力升高引起硫化氢大量泄漏,造成硫化氢有毒气体在车间扩散引起人员中毒,现场作业人员违反工艺操作规程操作,是导致这次中毒事故的主要原因。
四、事故教训与预防对策措施
1、危险化学品企业应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安全基础管理,完善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要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控,建立和实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消除隐患,防范事故。
2、要加强危险化学品企业基层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增强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促进从业人员牢固树立安全生产观念,付诸于日常工作的每一个行动之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和应急救援能力,在异常条件下能采取有效的应急救护措施,避免事故损失扩大。此次事故中,该公司部分职工在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盲目进入现场进行施救,导致伤亡扩大。
3、危险化学品企业应加强应急救援预案管理。对危险化学品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泄漏、爆炸、火灾、中毒等重大险情或事故,要制定切实有效的应急救援预案。必须按照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的有关要求,明确应急组织机构、报告程序、应急联络方式、应急处置方案和应急物资储备等具体内容,保证应急情况下的隔离、疏散、抢险、救援等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加强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和演练,定期开展实战演习,确保应急状态下各项应急处置工作有序开展。要结合生产的具体实际,定期对预案进行补充和完善,确保预案的实效性。(风险管理世界网-安全员之家)
第五篇:易燃、有毒气体泄漏事故处理预案
发生易燃、有毒气体泄漏事故处理预案
【目的】
在发生有毒气体泄漏时及时进行处置,确保人身安全,保护管理区域的财产安全。【职责】
1.指挥中心负责报警信息的传递、调度和与相关方的联系工作; 2.客户事务部负责对业户的安抚、解释和疏散工作;
3.工程维修部负责现场确认泄漏情况,采取应急措施,组织维修或配合专业部门进行维修,对发生的泄漏事故快速进行控制,将损失减少到最小; 4.安全事务部负责现场的警戒及疏散、抢险,悬挂警示标识牌。【工作程序】 1.事故的确认:
1)分公司指挥中心,对接到的有关燃气泄露的报警,必须快速联络通知工程维修部的工作人员;
2)工程维修人员必须携带专用仪器到达现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测试,并撤出危险范围将结果汇报指挥中心(报清楚泄露地点的浓度大小); 3)指挥中心接到事故确认的通报后,应立即上报分公司最高领导。2.公司内部对事故的处理: 1)工程维修部:
a)当接到指挥中心通知或怀疑泄漏易燃气体报告时尽快赶到现场处理;
b)抵达现场后,要谨慎行事,拍门进入后,不可开灯开风扇及任何电掣,包括电话。必须立即关闭相应阀门,打开所有窗门,严禁现场吸烟; c)微量漏气可用肥皂水检查漏气处,严禁使用明火检查漏气部位;
d)维修人员到达现场后,制定维修方案,或最终决定向专业机构请求协助处理; e)如发现有不适者,应小心妥善处理,等待救护人员及警务人员抵达现场。2)安全事务部:
a)安全事务部经理负责现场的安全处理及指挥;
b)监控室值班人员负责将监控画面切换到事故现场和重要的出入口;
c)根据现场事件的发展情况,安全事务部负责在现场附近设立警戒区域,防止无关人员车辆进入事故区域内,根据上级指令开展疏散、抢险等工作;
d)现场安全维护员应对相应区域的工作人员发出“现场严禁吸烟”、“环境危险,严禁作业”的警示,通知相关岗位人员携带消防设施到现场警戒待命。3)客户事务部:
a)指挥中心负责对警情的接收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前去处理; b)协助安全事务部做好人员、物资的疏散、疏导工作;
c)将业户疏散至安全地带时,由客户事务部专人负责安置工作; d)负责热线电话的解释工作。4)注意事项:
a)进入现场人员不得携带移动电话、对讲机、金属外露的工具等; b)进入危险环境后,严禁开启任何电器、严禁使用室内电话; 3.向外求援:
1)事故范围较大,内部工程维修人员处理有困难,由到场分公司最高领导决定拨打火警“119”;
2)如发现有受伤不适者,应小心妥善处理,通知指挥中心向外求援; 3)通知工作人员及现场所有人员撤出危险范围,维护现场秩序; 4)现场人员适当撤出,等待救护人员施救;
5)社会救援力量到达前,安全事务部应疏通道路,到达时,由安全事务部现场接待介绍、指路;工程维修部协调施救方案等事宜。4.善后处理:
1)事故现场得到控制后,分公司负责协调各部人员逐步撤回; 2)由安全事务部协调外来的救助部门的工作; 3)参与部门与人员做好相关记录文件及表格的填写。5.锅炉房发生天然气泄漏情况的处理预案:
1)锅炉房值班人员接到可燃性气体报警信号后,迅速通知工程维修部的维修人员赶到现场确认,并开启防暴风机;
2)当接到锅炉房燃气泄露报警器报警的信息后,应尽快赶到现场进行处理;
3)确定是否在该区域内有燃气泄漏现象,工程维修部要立即通知指挥中心并上报执行总经理;
4)天然气泄漏自动报警系统切断天然气总阀门,同时启动锅炉房内所有风机,工作人员到达“锅炉房”时要谨慎行事,必须携带相关的防护器具;在机房内严禁开灯、开风扇及任何电源,包括使用电话,进入泄露区域必须关闭手机,禁止携带明火; 5)对漏气位置进行查找,并配合燃气管理部门的专业人员现场进行检查维修处理; 6)如发现有不适者,应小心妥善处理,等待救护人员抵达现场; 7)事故解除后,要查明事故原因,并进行记录和存档。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