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信用社现目前在贷款操作风险方面存在的问题是
农村信用社现目前在贷款操作风险方面存在的问题是:
一、高级管理人员重视不够,贷款“三查”制度流于形式。个别信用社对借款人、保证人的资信状况、担保能力缺乏可行性的调查评估,对借款人特别是企业无贷前调查报告或调查内容简单的让人莫名其妙;贷时审查不严格,重形式轻内容,重感情不顾制度;信贷人员贷后检查不及时,有的虽然进行了贷后检查但无书面检查报告,人浮于事现象严重。由于贷款 “ 三查 ” 制度流于形式,导致贷款出现风险难以控制。
二、抵押贷款手续不健全。个别信用社抵押贷款没有办理有效的抵押品登记手续,有的在办理抵押手续过程中,没有当面到房地产权部门办理,使得一些用假他项权证书诈骗贷款的事情发生,还有的对抵押品价值没有进行有效评估,甚至还存在质押贷款额度超存单金额数倍的事件。
三、资产保全不及时。个别信贷员责任心不强,对逾期贷款催收力度不够,上门次数少,有的几年才结一次息,使一些贷款人由于借款时间长,有的搬迁、死亡、外出打工等,无法找到借款人而失去诉讼时效。
第二篇:强农村信用社贷款操作风险防范的思考
强农村信用社贷款操作风险防范的思考
信息来源: 宜春办事处筹
作者: 傅 安
备组
本站收录时间: 2005-6-3
点击数: 11465
2003年下半年以来,农村信用社在体制改革和产权制度改革政策推动下,各项业务发展迅猛,特别是贷款投放猛增,支持对象也扩展到“三农”以外的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诸多领域。贷款的高速增长,有力地支持了城乡经济的发展,提升了农村信用社的知名度,增强了农村信用社的盈利能力。在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如何处理好贷款规模扩张与质量管理的关系,加强农村信用社贷款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有效地防范贷款操作风险,已成为事关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贷款操作风险的表现
目前,农村信用社在管理体制和贷款操作上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有着很大的区别,如贷款业务几乎天天都在发生,“三农”贷款单笔额度不大,信贷员、信用社主任和县联社主任都有额度不等的放款权力等,由于这些特殊性,贷款管理还不够严格和规范。针对农村信用社贷款操作风险的成因和现状,笔者多次深入到县级联社和农村信用社调查,其贷款操作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1、贷款统计失真。有的农村信用社至今未真实反映各类贷款的占用形态,不良贷款仍在正常贷款科目之中,导致县级联社的汇总数据失真。同时,贷款科目归属也不规范,不同类别的贷款相互混淆。
2、到期转贷较多。贷款到期后,只要能收清利息,很多农村信用社都采取办理转贷或延期的方式,尤以转贷居多,有相当部分贷款特别是大额贷款到期后多次转贷,影响了信贷资金的流动性,掩盖了其风险。
3、担保手续不严。由于农村难以找到有效抵押的物品,加上抵押手续繁锁,农村信用社很多贷款都是采取保证担保的方式。在保证担保贷款中,对保证人资信和担保能力调查不实,其中,还有不少是一人多保、合伙人或家庭成员之间交叉互保,导致贷款垒大户,担保流于形式。
4、贷后管理不实。一些农村信用社疏于贷后管理,特别是一些大额贷款发放后未进行及时有效的跟踪检查,贷款档案不全,保管不善,信贷员未设台帐,未建立客户档案,信贷人员岗位一轮换,接任人员连借款户的基本情况、贷款真实用途都难以及时掌握,致使贷款管理出现“真空”,少数当年发放的大额贷款连利息都收不上来。
5、贷款投向不准。一些农村信用社在贷款投向的把握上还存在随意性,有的违反国家产业政策,以“流动资金周转”等名义掩盖贷款实际用途,对水泥、房地产、小钢铁等行业发放固定资产贷款,还有的发放跨乡、跨县贷款,违背了农村信用社为本社区居民提供金融服务的经营方向。
6、放贷责任不清。有些联社对放款责任的有关规定未进行细化和落实,还有的地方信贷人员调动频繁,接任者“新官”不理旧帐,导致责任不清,责任追究也形同虚设。近几年来,一些农村信用社贷款操作违规甚至造成重大风险的事时有发生,但大多数仅对责任人进行罚款或停职收贷处理,如何盘活贷款措施乏力,成效甚微。
7、营销贷款不当。一些联社为开拓贷款市场,开办了全员岗位责任贷款营销业务,营销责任贷款一般都在十万元以上,个别员工超过百万元,这些贷款有些是到期还息转贷,少数营销贷款已经形成了风险,责任人通过“拆东墙、补西墙”来掩盖。
8、外勤人员不足。目前农村信用社普遍存在城区员工多、内勤员工多、女员工多的现象,外勤人员太少,特别是基层社信贷员严重不足,有的基层社一名信贷员负责十多个村的信贷业务,分身乏术、力不从心,对各村、组、户的情况很难做到详细了解,这也是信贷管理不实的重要原因。
二、防范贷款操作风险的措施
当前,农村信用社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巩固和扩大改革成果,树立正确的绩效观和审慎经营理念,强化贷款管理的责任,有效防范贷款操作风险,是农村信用社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
1、树立审慎经营、稳健经营理念。县级联社作为基层社的管理部门,领导班子必须高度重视贷款管理工作,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把贷款质量放在首位,不得盲目追求发展速度。目前,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仍居高不下,历史包袱还十分沉重,如果近年来的新增贷款又形成大量不良,农村信用社将丧失良好的发展机遇。产权制度改革到位之后,县级联社管理职能更加明确,权力大,责任也大,因此,必须把防范贷款操作风险作为信贷活动的出发点和终结点。要不断提高政策水平和管控能力,时刻绷紧防范风险,特别是贷款操作风险这根弦,在信贷决策中一定要坚持依规合法。要有效约束所有从业人员的经营行为,把审慎经营、稳健经营的理念落实到每一位员工的实际行动中,只有对员工进行严格管理,才是最有效的关爱员工,保护员工。
2、坚持立足社区、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农村信用社是社区性、零售型的金融机构。在信贷的投向上,要始终坚持以“三农”为主、以小额贷款为主、以发放流动资金贷款为主。农村信用社要加快发展,要占领市场,要提升地位和作用,但决不能以偏离经营宗旨、出现贷款风险为代价,在业务发展上宁可每年少增几个百分点,也不能使贷款形成新的风险。去年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加大了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出台和落实了粮食直补、粮食提价、减免税费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农村信用社应与当地党政和有关部门一起,围绕“希望在山、潜力在水、重点在田、后劲在畜、出路在工”的发展战略,更新思想观念,深入调查研究,创新支农服务水平,做好山、水、田、畜、工这五篇文章。要站在大农业的高度来诠释信贷支农工作,继续加大对与“三农”相关的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的信贷投入,真正找准农村信用社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和土壤。
3、明确放贷责任划分的具体规定。在农村信用社已形成的大量不良贷款中,除了政策性等因素造成的之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放款职责不清。要把贷款责任落实到各个环节上,即:贷款调查人要承担调查失真的责任,贷款审查不严的要追究其审查责任,经县联社审批的大额贷款,如有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或超过有关贷款管理比例规定,要承担审批责任,贷款发放后,要落实具体的贷款管理人员,贷后检查、催收不力,发现借款人改变用途等不及时处置或报告的,要承担贷后管理不善的责任。细化贷款责任,明确规范的贷款管理流程,使贷款管理人员强化责任意识,改变重放轻管,重放轻收的现象。要相对保持农村信用社主任和信贷员的稳定,使他们熟悉当地情况和了解客户,也有利于对其经营业绩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
4、加大查处贷款违规违纪的力度。强化贷款的管理,要从以下八个方面严把贷款的发放关:一是严禁发放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贷款;二是严禁发放超比例贷款;三是严禁发放超权限贷款;四是严禁发放跨地区贷款;五是严禁发放化整为零多头贷款;六是严禁发放冒名化名贷款;七是严禁发放假担保和关联人相互保证贷款;八是严禁以贷收息。对发放违规违纪贷款行为决不能心慈手软,要重拳出击整治,加大查处力度,把贷款责任终身追究制度落到实处。对一般违规违纪贷款且金额不大的责任人,责令限期收回;对以贷收息的,要按规定给予经济处罚;对屡教不改、违规违纪贷款金额较大的,责令其停职停岗并在规定的时间内收回贷款,超期未收回的给予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对造成重大风险和损失的要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其法律责任。
5、切实提高信贷资金的流动性。保持信贷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是银行业必须遵循的原则,在“三性”当中,流动性至关重要,信贷资金只有在周而复始的流动之中,才能有效地规避和抵御各种风险,才能真正实现其安全性和效益性。目前很多县级联社的10大户贷款中,有的仅能收到利息,贷款本金不能按期收回,有的甚至本息都收不到。农村信用社作为中小型地方性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弱,要防范贷款操作风险,必须坚持信贷资金的流动性。要严格贷款的延期和转贷规定,对没有正当理由转贷或延期的,要采取降低信用等级、上浮贷款利率等措施加以抑制;要严格控制发放固定资产贷款,如确需发放的固定资产贷款,要有经济实力雄厚的保证人或有易变现的财产作抵押;要严格控制发放大额贷款,对确需发放的大额贷款,贷前要将其风险锁定在借款人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6、真实反映各类贷款的占用。贷款科目使用不当,影响行业管理和监管部门对信贷资金投向的分析和决策,贷款占用形态失真,隐瞒了贷款的真正风险。要加强农村信用社贷款的统计工作,农业贷款的归属应当是“大三农”的概念,凡是农民、农业、农村的贷款,都应在农户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农业经济组织贷款等相关科目核算,客观真实地反映农村信用社各个时段支农的力度和成效。要经常性地对所有贷款进行全面梳理,准确定性,真实反映,在此基础上落实清收不良贷款的任务。对信贷资产质量等数据反映不真实、弄虚作假的,要按规定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三、创新贷款管理的思路
夯实贷款管理基础,在当前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快速发展的时候显得更为紧迫和重要。思路决定出路,农村信用社要在认真总结过去信贷管理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强化管理创新,不断探索管好用活信贷资金的新路子,从源头上建立起贷款操作风险防范的屏障。
1、建立贷款客户档案。农村信用社对所有贷款都要按统一的文本规范管理,并逐户建立客户档案。客户经济档案应全面、真实地记载客户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主要收入来源、家庭财产、从事产业发展前景与风险、村(居)委会与村(居)民的评议意见、以往借款还款的信用记录等情况,并按年进行数据维护和内容更新,这样既能为农村信用社的贷款管理工作提供准确、详实的参考依据,又能有效地防止跨地区和多头贷款,同时也有利于内勤人员对信贷员的监督和制约。
2、落实贷款问责制度。要全面推行包客户、包发放、包收回的贷款责任制,把贷款风险从事后认定改为预警式管理,使贷款处于严密的贷前、贷中和贷后管理之中,真正把贷款责任落到实处。农村的信贷员要实行包片包村,城区的要推行客户经理制,实行等级管理。除天灾人祸等特殊情况外,对当年贷款到期收回率低于95%、利息收回率低于98%的,要进行责任追究和处罚,对收回率高的要给予表彰和奖励。通过明确目标、落实责任、严格考核等措施,增强信贷人员管好贷款的责任心,激发信贷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开展个私企业评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营企业蓬勃发展,贷款需求也将越来越大,对此类客户群体的信贷支持要因地制宜,创新贷款管理方式。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发展要求、内部管理健全、无不良信用记录、经营性现金流量充足、贷款偿还有保障的,可予以评级授信。评级授信要采取贷款担保相结合的方式,一般一年一定,适当优惠利率,在期限内随到随贷。县联社要成立评审委员会,如有必要,可聘请当地工商、税务等部门的资深同志参加,使评级授信更为科学和准确。对评出各个等级的客户要在当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公布,不守信的也要在次年通过新闻媒体公布取消其资格,接受广大群众监督,使征信工作公开化、社会化。采取这种方式,既为农村信用社发展和巩固了黄金客户,又能够提高农村信用社和客户的知名度,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
4、县城建立办贷中心。产权制度改革到位后,县级联社应加强贷款工作的统一管理。县城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县城大额贷款客户多,有必要在县城成立办贷中心。要把办贷中心办成精品网点,选择优秀的信贷人员担任客户经理,集中办理个体私营企业的贷款,以快捷的服务满足他们的贷款需求。对员工营销贷款,要将其风险控制在员工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并采取全体员工向办贷中心推荐客户的办法,由办贷中心按规定手续和程序发放,以达到贷款营销的目的。县城内其他网点可根据联社授权,办理小额信用贷款、质押贷款和贷款数额较小的担保贷款。
5、提高审贷会的质量。县联社审贷委员会是大额贷款的决策机构,主要审查贷款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是否超过有关比例,论证贷款项目的投入与产出及效益情况,分析市场前景,审查借款人的信用程度、资金实力和担保手续的合法性等。参与贷款的调查人员要实事求是地向审贷会介绍情况,接受审贷委员的询问,但不得参与决策。对大额贷款的论证要民主,决策采取票决制,少数服从多数,委员之间事先不得通气、打招呼。审贷会议要做好详细记录,并严肃纪律,不得向借款人泄露会议的情况。县联社提高了审贷会的质量,把住了大额贷款发放关,就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防范贷款风险。
第三篇:农村信用社防范操作风险之我见
农村信用社防范操作风险之我见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频发,不仅给农村信用社造成巨大损失,公众舆论对农村信用社的内控能力产生质疑。因此,对处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逐步向股份制迈进的我国农村信用社来所说,防范操作风险是一个十分重要而亟待研究课题。
一、借鉴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搞好操作风险管理
巴塞尔委员会提出与建以操作风险控制的10条原则。这10条原则,进步细分为战略、流程、基础设施和环境四个部分。战略设定了操作风管理的总基调和基本方法,包括业务目标、风险容忍度、营运模式以及与操作风险相关的改革;流程是在既定战略框架下风险管理的日常活动和过程;基础设施是指风险管理中的系统和工具;环境包括文化和相关因素。
1、职业操守方面。培养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增强操作风险意识和防范的自觉性,通过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管理层和业务执行层环节的每个员工,都清晰明白该业务可能产生的风险点、农村信用社内部的风险控制措施、对风险的容忍度及违规可能造成的付出的成本,增加操作风险控制行为的针对性。
2、流程管理方面。操作风险首先管理的目的,在于加强操作环境的有害识别与控制,这就需要一个非常详尽的管理框架设计流程,包括风险识别、评估、分析、控制、监督和报告等环节。在每个环节,有必要判定具体的实施程序和步骤,以增强流程的可操作性。譬如,关于风险的监督,要建立一套操作风险的监控程序,尤其要为操作风险建立衡量标准,以确保重大风险事件的相关信息被传递至适当的管理层。
3、团队精神方面。操作风险的管理分散于各业务岗位,这种分散型的特点决定了具体业务部门在操作风险管理方面必须承担第一责任。同时,有效的操作风险管理取决于业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风险管理部门的协作关系。一是操作风险管理部门从营运运环境中提取必要的风险信息,二是农村信用社各业务部门各司其职,负责执行政策,管理风险;三是内部审计部门定期审核,以建立有效的横向制约机制,确保操作风险管理过程的统一性,并且确保按适当的控制程序加以进行。
二、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对操作风险认识上有偏差。新资本协议对农村信用社操作操作风险定义为,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外部所造成的损失的风险。从覆盖的范围看,操作风险包括执行风险、信息风险、关系风险、法律风险、人员风险、系统事件风险等,实际上覆盖了儿乎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所有方面的不同风险。但从实际工作来看,相当不同层面的管理者和员工将操作风险视同金融犯罪;有的将操作风险等同于操作中的风险,缩小了操作风险的范围;还有的认为各种操作风险事件之间是孤立的,毫无联系的,缺乏对操作风险的整体认识和把握。这些认识误区,往往使得建立在这基础上的风险管现体系不能覆盖所有的操作风险,内控机制建设仅仅停留在操作性风险和稽核监督层面上。
2、制度更新迟缓。制度必须与业务发展和管理要求同步发展,才能保持其科学性和管理有效性。而当前农村信用社内部的有些制度不够精细化,对某些关键点的控制在在纰漏,部分制度更新迟缓等。如考核制度,巴塞尔委员会认为,管理人员在介入操作系统的运行时,在在着机会主义,因此必须使激励机制和考
核 制度得以完善,这在操作风险的管理中十分重要。而就农村信用社而言,部分社还是沿用以过去的以存款为重要考核内容的考核方式,没有增加对营业机构违规操作程度、问题整改率等管理行为和结果的考核,这种考核导致了基层营业 机构经营行为和操作行为的扭曲,在存款任务的压力之下,一些基层负责人为完成任务,不惜结交社会上的高利贷,最终踏上内外勾结、骗取银行贷款的犯罪道路。
3、制度执行力不强。制度是员工行为准则和业务操作的规范,制度是刚性的,是用血的教训写出的,必须一丝不苟执行。但是仍有不少员工缺乏制度的刚性观念和风险防范意识,往往有章不循,麻痹大意,继而使犯罪分子有机可乘,加大了操作性风险。
4、对农村信用社的某些活动缺乏足够的风险评估。评估过程对农村信用社来说是一个有明确目标的过程,即农村信用社如何检测和控制风险,潜在的缺陷是什么,应在什么地方改进,每项活动的负责人是谁,以及如何实现这一目标。评估是对一个风险定性的过程,而农村信用社业在这方面做的很欠缺。
三、农村信用社防范操作风险的对策
1、强化思想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从源头上防范操作风险。第一,从农村信用社发生的操作风险事件诱因来看,道德风险占了很大的比重。因此防范道德风险十分重要。道德风险的防范重点是教育干部员工认真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的荣辱观,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统领员工的思想,冲刷他们的思想,让他们从心灵深处感到违法乱纪可耻、见利忘义可耻、损人利己可耻,用“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正气,让那些有道德风险的人无处藏身,从而纯洁我们的队伍,防范道德风险。第二,重视文化知识教育以及业务技能培训。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管理理念、技术和经验,如果仅仅掌握在少数专家手里,其风险控制肯定是不成功的,这些内容和技术必须让整个团队的每位成员都去认识、去接受、去执行,才能真正控制风险。因此,农村信用社的各级管理人员和全体一线员工,都要学文化、学制度、学法律,千方百计提高防范风险能力。第三,切实关心基层员工疾苦,营造温馨和谐的工作氛围,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各级领导要在现有的条件下提高员工待遇,关心员工生活,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培养员工的家园感和归属感,积极营造热爱岗位、合规经营、安全运营的良好氛围。
2、扎实推进合规文化建设,营造控制操作风险的氛围。合规文化是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包含的内涵不仅包括诚实、守信、正直、守法等道德价值标准,而日包含“合规人人有责”、“合规创造价值”、“合规与监管互动”、“主动合规”等理念、意识和行为准则。合规守法是农村信用社最基本、最核心、最经久的行规之一,只有合规文化深入人心,操作风险的管理才能积极主动。一是在系统内部大力营造和宣传“指示服从制度,信任不忘制度,习惯让位制度”的合规意识,在全区信用社上下推广诚信和正直的道德观念,强化制度的刚性和不可侵犯性,真正使各个岗位的员工欣然接受全面的合规教育,主动寻求外部监管部门或内部审计部门的合规建议,真正使各业务部门的管理人员能够积极、主动识别、评估和监视潜在的风险,能够把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二是树立合规人人有责的观念。合规并不是某个部门某个人的职责,它是所有从业人员的责任。只有合规文化融入每位员工骨髓时,成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追求的目标时,操作风防才能彻底控制住。三是强化合规经营理念,走出盲目发展的误
区。要正确处理业务发展与严格管理的关系,牢固树立内控优先的理念,打破现有的考核机制,基层柜员的工资,只能与制度执行、单位工作纪律、优质服务挂钩,委派会计和主任的工资只能与监管质量和工作纪律挂钩,从根本上摈弃牺牲制度来盲目追求业务发展的根源。
3、建立健全操作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
一是要保证制度的科学性。第一,要在制定制度的层面上,针对制度的立项、起草、论证、评审、发布,以至修订、废止、解释、汇编等各个环节,建立全过程管理,形成通俗易懂、规范操作的流程和权限,不能在流程上留下管理漏洞,从制度设计上不给犯罪分子留下可乘之机。第二,在制度效果的反馈层面上,要有有下至上的渠道,使制度执行中发现和提出的建议及时传导到制度决策者;要有由上而下的主动机制,在制度发布实施后,制度的制定者要主动调查了解制度的实施情况,针对使用效果进行综合评价,为制度的制定收集信息。第三,在制度的完善层面上,要进行周期评审修订、梳理和清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业务管理要求和风险防范要求。
二是提高重点环节、重要工具和重要物品的控制和管理的有效性。第一加大内外部帐务的核对力度,防止挪用内部往来帐户资金和客户资金。要不断拓展对帐手段,尽量缩短对帐周期,加大突击对帐频率等方式来提高对帐的质量和效果。第二,严格客户预留印鉴管理。客户预留印鉴管理应采取专人保管,安全存放,交接严密的管理方式,无关人员严禁接触,以减少内外勾结、盗窃印鉴作案的机率。第三,加强操作系统密码、安全认证卡的管理。密码要经常更换,输入严格保密,安全认证卡妥善保管是当前预防内部人员作案的有效措施。
三是以超强的执行力维护制度的严肃性。首先,必须推行管理问责制,打破监管中的情面关,对违规违纪的员工,不论职务高低,一律予以相应的惩处,提高违规边际成本,使每位员工的责任、权力、利益相对称。其次,要建立违规违纪事项举报制,加强民主监督,强化激励机制,对严格执行制度的员工,要制定办法进行表扬和激励,做到约束和激励并举。第三,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尽职尽责,带头执行政策,深入了解制度执行情况和制度的适应性,分析研究操作风险产生的原因,制定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把操作风险的防范工作落到实处,不留死角。
鼎城联社信贷管理部
曾捷
第四篇:目前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是学生缺乏责任感问题
目前中学生存在的问题是学生缺乏责任感问题
在当今的教育中。是很多的学生都出现了缺乏责任感。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和教育方式。我认为需先要从家庭教育中寻找问题和解决方法。
家庭教育。首先,在家庭当中我们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六口人一个孩子。把孩子当做宝贝,在孩子的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保护孩子”,首先表现在孩子的教育上存在着,独立和强势。家长总是感觉自己的孩子不能收“欺负”和“受气”使孩子在为人处世上,特别的独。只是考虑自己的多考虑他人的少。因为爷爷奶奶、姥爷姥娘、父母对女孩子都特别的宠爱甚至是溺爱。但他们从来都没有感觉到自己的受到了宠爱和溺爱。家长都以他们为中心,他们所有的事情都是爷爷奶奶、姥爷姥娘和父母替他们做了。更多的是他们还没有考虑的事情父母都替他们考虑到了,所有的事情都是父母安排。所有做的这一切,最终使很多的女生都存在着唯我独尊,什么事情都是以自己我圆心以自己的意志来画圆。一旦画不圆机会耍脾气,就感觉父母对不起自己。具体表现在,自私、自利、唯我独尊。在与其他同学的交往中体现出不合群,总是以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来处理事情与交友。这样和同学的关系就不会融洽,但是他们不知道是自己的原因,总是把责任推给其他人,从来都不从自身做起,来找出问题的是在。在其他人的眼中孩子就是一个“野蛮”的人。其次是现在的家长普遍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只要是孩子学习好,家长都尽可能的满足孩子的要求。长此以往使孩子养成了贪爱慕虚荣、脾气暴躁容易冲动等。
解决措施:
1、基于上述的种种,对现在的学生首先要教育他们有责任感,什么事情都要学会自己来承担。例如:孩子跌倒了,在没有受伤的时候父母一定要让孩子自己站起来,让他们学会坚强,不要老师依靠父母。让他们学会哪里跌倒在哪里爬起。在孩子的交友过程中出现了矛盾,总是替自己的孩子找借口找理由来找出对方孩子的缺点与不足。不是首先要教育孩子要找自己的毛病与缺点加以改正。总是怕自己的孩子所谓的吃亏。这样就造成了对孩子的溺爱。这样长此以往孩子就会缺乏责任感。
2、不要让孩子拥有过分的虚荣心。现在很多家长把好孩子都是夸出来这句话作为万能的钥匙来教育孩子。这是不行的。如果你过分的夸奖孩子,时间长了还自己就会有一种有一种优越感这种感觉就会很强烈。常此以往孩子的虚荣心就会过度的膨胀。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适当得到夸奖,要让孩子更多的是面对现实。正确的面对困难,用好的方法来解决困难。这样时间长了孩子就有责任感。
3、要让孩子接受挫折教育。现在的家长信奉一句话,好孩子是夸奖出来了。不管在哪些方面都做分的夸奖孩子。使孩子始终处于自我为中心。什么事情都是他做得很好,不会拥有承
担责任的感念。不管什么事情只要是有事了,都是别人的错误。长此以往孩子根本就不会拥有责任心。家长要正确的的对待好孩子是夸奖出来的这句话。适当的夸奖能促进孩子的责任感,过分的夸奖就会使孩子缺乏责任感。
孩子只要拥有到了责任感,不管做什么事情他们都会用心的去做,他们都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事情做好。责任感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责任感是一个人做好一件事前提,责任感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石。
职业幸福的叙事
职业幸福的叙事
幸福是人生追求不变的主题。我们作为教师就要感受教师的幸福人生。教师怎样在平常工作中追求自己幸福的人生。在我工作的这些年中有苦闷和烦恼。在这个过程中也逐渐体验和感受到了教师的幸福。在工作中当我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当中的时候,就会感觉到幸福。如:在课堂上,当每一位学生都全神贯注的看着老师,用渴望知识的眼神看着我,我就会对自己的工作油然而生的一种责任感和幸福感。当我在教学中讲解会了一个问题学生听懂了,在学生的高兴和幸福精神状态中,我也受到了感染同时也体验到了幸福。当我教的学生中学生的成绩提高了,我会有成就感的幸福。在给予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能力,在这句经典的话语激励下,我的知识不断充实,自身的知识与修养不断得到完善提高。教师只有自己能从自己的体验中得到职业的幸福感,才能真实的快乐、幸福传递给学生。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才能是学生更好地健康成长。
现在的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指数比较低。因为很多的教师把教师的职业作为唯一的谋生手段,所以在工作中就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还要背负各种各样的负
担与压力,使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大大的降低。更多的时候教师的幸福不能用硬性的指标来衡量。
为了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我们不能改变环境但是要积极地改变自己,提高我们教师自己的工作与生活的质量。要在工作中找到快乐。在工作中感受教师职业幸福。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现实面对工作学习和生活。接受现实、面对现实、进而超越自己、改造自己。在工作中教师要努力营造宽松、愉悦、和谐的气氛,在同事之间要互相团结互相帮助,相互关心,平等相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精神,烦恼,疲劳都会远离我们,我们的工作心情会更加舒畅我们也会更加舒畅地工作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就会增强。记不清是哪位名人说过这样一句颇有意味的一句话:那就是心雨的时候,天晴也是雨,心晴的时候,天雨也是晴。这就告诉我们每一位做教师的一定要摆正心态,去寻找属于我们的幸福。我们的工作虽然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但要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记得无数个让我感到幸福的画面:课堂上那一张张青春洋溢的笑脸,教师节收到的来自远方的短信,平安夜收到的那一个个红红的苹果,家长会上家长那发自肺腑的感谢的话语,这一切都让我感到幸福。
有时,我在想一个人幸福不幸福是一种感觉,就像穿在脚上的鞋,漂亮是给别人看的,舒服不舒服只有自己才知道。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最大的工作快乐就是能够为用积极,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工作,那么镜由心生,你就会由衷地感到幸福。
幸福在我的眼中就是这样简单,踏着夕阳回家的时候问自己一句:今天你幸福了吗?
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
我们学校走的课改的模式是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的模式。这种模式最大的特点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先让学生发现问题或者困惑,然后教师在传授。
我们学校的教学改革与杜郎口的教学改革相比较,还存在着以下的问题需要完善:一是只是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性,不强调合作探究,课堂气氛较沉闷,所以我认为在强调自主学习的时候,课堂上也应有合作探究的环节。二是洋思中学的教学模式比较完善,他们有晚自习,可以对当天所学的知识进行消化,而我们当地没有,在知识的消化上有难度,周周清只能占用自习,导致学生的消化知识的时间很少,这也是难处之一。以上问题只有在实践中慢慢完善。
第五篇:浅谈农村信用社贷款的风险
浅谈农村信用社贷款的风险
贷款业务是农村信用社的主要业务之一。贷款是信用社的最主要的资产,也是信用社收入的主源。农村信用社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大量的信贷风险,且目前仍在继续增加。如何防范化解这些风险是信用社一直谈论的问题。笔者拟从人的因素谈点肤浅的看法。
目前信用社信贷现实
从信用社的贷款对象来看主要是两类,一是以家庭为主的自然人贷款,占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的主要,二是以初级组织为主的中小企业贷款,且向民营企业方向发展,成为信用社的业务新领域;
从信用社贷款的数额,信用社单户贷款小的只有几百元,大的却达数千万元,给贷款的管理拉长战线
从信用社贷款的管理成本来自,信用社贷款对象为千家万户,现实中一个信贷员只能管理300—500户农户,以每户农户5000贷款元,年管理贷款200万元,这样的管理成本与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来比肯定高;
从信用社贷款的管理方式来看,对信用社的贷款管理信用社目前主要仍与信用方式为主,如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尽管逐步在推行抵押贷款,但进展不算顺利。
产生的风险与原因
产生信用社信贷风险的外部因素:
一、政策因素。主要是地方政府在扶贫工作、抗灾工作、农业技术试行、农业产业调整以及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推广中产生的风险,政策的风险转嫁给贷款。在小额农户贷款推广中,由于有关机构及工作人员执行非道德行为,把小额农贷视为国家安抚百姓,稳定农村的“民政救助性”贷款,在工作中人为地违反小额农贷核定、发放、使用、管理、收回的政策、制度、规定,造成小额农贷风险。这种风险源于人类的劣根性—自私,具有很大的危害性,是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主要风险。
二、农业因素,由于我国农业基础薄弱,农业生产的的单户组织形式、农业生态环日益严峻,农业生产的风险转嫁给贷款。农业自然灾害导致的风险。自然灾害对农业的影响是其他产业无法比拟的,它的到来往往使农民血本无归。
三、农民的因素。由于农民是弱势群体,其抗风险能力十分弱。主要是两点,其一农民没有医疗保障,许许多多好不容易已脱贫农民,因没有医疗保障,一旦发生重大疾病,一下以回到“解放前”。其二农民没有失业保障,可以说农民是一日 不做就会一日不得食。其三农民没有养老保障,老一辈农民的养老负担直接地压在新一代农民的身上。这些风险都极易直接或间接转移到信用社的贷款上。除此之外还有农户主观因素。对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绝大多数农户都
能贷好、用好、还好。可也有不少的农户曲解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政策,故意违反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规定,既不讲社会道德,也不顾国家法令,拒不偿还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帮借、挪用于非法用途等,造成小额农贷无法定全运行。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一是拒不还贷。这种人,借贷款时就打算不还,主要用于超过自己生活水平的消费。二是转借贷款证,或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这是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中一时无法禁止的坏风气。这里既有农村“助人为乐”的风气所致的原因,也有少数互相得利的“互惠互利”的合作贷款。尽管农村信用社户主本人到堂办理贷款手续的制度,但贷款户一出信用社的门就将现金给谁,无法监督。三是农村一些染有坏习的人(但派出所没有案件记录),贷款后用于非法用途。如有养猪的贷款用于赌博、购肥的用于吸毒。四是有的农户只想投入扩大生产,不算收益,不守信用,不按时归还。
四、社会信用环境因素。保障因从内外环境来分万物之灵,风险是人为的,它必须用人为的办法来解决。一方面乡村组织(党政)及个人的主观风险。受部门利益的驱使和帽子工程的因素,出现了不少乡级下指标,村级两委干部贷款交税费的不良现象。以我县赤岸乡为例,全乡20个村委全部以村级干部或群众的名义,在信用社借款缴交税费,共涉及160多名村干部,共结欠借款200余万元。另一方面其他人员的主观风险。主要是在小额农贷的清收中既有不明道理群
众的不理解,还有乡村干部的不支持,最为令人不解的是执法不严、诉讼难、胜诉难、执行难,并且有的司法人员自己的贷款都不还。以我县为例,到2002年底,全县共有86名国家干部和职工在信用社借款222万余元未归还,其中执法机关15人,借款金额33万余元。
四、市场体系所带来的客观风险。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主要针对的服务对象是以农户(家庭)为前提的小生产者,受信息质与量的影响,其适应市场的能力较差,目前又缺乏相应的机构扶助,其生产经营易产生市场风险。
产生信用社贷款风险的内部因素:
一、制度与现实的缺陷和滞后带来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一是信用社信贷制度本身的不足,导致贷款产生风险,例如有的制度不能体现相关法律的规定,;二是由于制度的时效性差,导致贷款产生风险,现行的信贷制度往往缺乏执行、信息反馈、修订的程序;三是制度的实用性导致的贷款风险。如现有的信贷制度没有关于新概念资产抵押担保的的内容,导致基层难推广其他资产抵押担保。
二、信用社工作人员主观风险。农村信用社农贷信贷员是贷款调查、核贷发放,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如果动机稍有不纯,就很容易制造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一是信贷员与贷款户内外钩结,收受贷款户的小利、回扣。二是信贷员不合实际情况,机械地推广农户小额信贷。三是信贷员不按制度
操作给贷款带来的风险。四是信贷员对小额农贷和个体工商私营企业贷款实行级差管理。认为小额农贷的成本高于企业贷款成本,小额农贷收益率低于企业贷款,小额农贷点多面广,手续繁锁,收息小而散,不如工商个体户的贷款额度大,却因培训、人员更新跟不上而低估工商企业贷款发放、管理、评估重放轻管而造成风险。
4、协管员的主观风险。由于协管员只管放贷的推介,并对其工作不负任何责任,所以协管员做老好人的现象普遍存在。
风险防范的想法
一、加强农村公民道德建设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全靠信用作支撑。道德在前,法律在后的信贷(借贷)操作,是产生其风险重要原因,所以应普遍加强诚信的社会公德建设,特别要有针对性地长期将公民道德建设纲要贯彻落实到底,并在政策与制度上进行创新,可结合信用村镇创建活动,加强诚实守信的道德建设。
二、建立风险补偿机制防范风险。作为政策与制度制定者的国家及其职能部门,在政策上要考虑实际问题多样性、复杂性,多从宏观上指导,少从微观上加条条框框。对一些不符合实际和 “强加”给信用社的“政治任务”,应转移到国有政策性银行身上。如:救灾贷款;也可以开办专项保险,或联户担保来补偿小额信用贷款风险,但实际操作将给农民增加难以承受的成本,难以运行。
二、、建立责任追究制防范风险。主要是指各级信用社要加强信用贷款的管理、收回检查,对造成风险的要进行责任清查,建议每三年清理一次,对信贷员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造成的损失,不能仅按比例扣风险金,而因视情况采取经济、行政、法律手段,使信用社贷款损失降到最低。
三、建立违法追究机制。对主观不还贷款或故意违法贷款的。一方面司法部要加大打击力度,追缴有钱不还,帮借贷款;另一方面要防止信用社做好人,“区别对待”地将欠款户移送司法机关,而应全面移交,由司法机关依法办理。对借贷款违法消费的,可按有关法律进行“金融诈骗”定罪处罚
四、建立相应信贷的激励机制。不仅要对工作进行评估,更要根据信贷员的工作业绩进行激励,并建立相应的培训、淘汰机制,不断提高信贷员队伍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