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3

时间:2019-05-15 12:18: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3》,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3》。

第一篇: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3

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亟待解决

涉农贷款统计数据是衡量信贷资金支持“三农”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在国家日益重视“三农”发展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建设的大背景下,对涉农贷款统计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在基层日常工作中发现,《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在制度设计、内容覆盖、可操作性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影响到涉农贷款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亟须引起关注和完善。

一、简要介绍

《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是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为反映金融业对“三农”的支持,于2007年制定并于9月份开始执行的专项金融统计制度。包括农林牧渔业贷款情况统计表、农户贷款情况统计表、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情况统计表、城市企业及各类组织涉农贷款情况统计表等四张报表。分别反映各类涉农贷款的规模、产业类型、期限、信用形式、风险状况等。银行业各级机构按照《制度》要求向人民银行报送数据,人民银行总行及分支机构采集和汇总涉农贷款数据后,与银监会及其分支机构进行数据信息共享。目前,差别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县域支农业 1

绩考核以及财政部针对涉农贷款的税费减免、奖励等优惠政策均采用了涉农贷款的口径与定义。

二、存在的问题

(一)对涉农贷款的定义过于宽泛,导致涉农贷款统计数据不具有参考价值。通过对《制度》的仔细分析发现,将“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全部归属于涉农贷款的规定导致涉农贷款虚增。《制度》对“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定义是金融企业发放给注册地位于农村区域(除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市行政区及其市辖建制镇之外的区域)的企业及各类组织的所有贷款,即县域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均应归属于涉农贷款,但事实上县域企业贷款并非真意义上的“三农”贷款。从对涉农贷款统计数据的使用情况看,在2010年财政部下发的《财政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资金管理办法》中,奖励范围也只包含“涉农贷款汇总情况统计表”(银统379表)中的“农户农林牧渔业贷款”、“农户消费和其他生产经营贷款”、“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农林牧渔业贷款”和“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支农贷款”等4类贷款,宽泛口径的涉农贷款数据没有实际使用价值。

(二)“农村区域”定义的标准不统一,无法对涉农贷款统计数据准确性进行判断。《制度》中农户是指长期(一年以上)居住在乡镇(不包括城关镇)行政管理区域内的住户,还包括长期居住在城关镇所辖行政村范围内的住户和户

口不在本地而在本地居住一年以上的住户,国有农场的职工和农村个体工商户。位于乡镇(不包括城关镇)行政管理区域内和在城关镇所辖行政村范围内的国有经济的机关、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的集体户;有本地户口,但举家外出谋生一年以上的住户,无论是否保留承包耕地均不属于农户。也就是说,农户的居住地就是农村,而农村企业(组织)则是指注册地位于县域的企业,农户与农村企业(组织)所指的“农村”区域范围两者明显不统一。因此按现行《制度》要求形成的涉农贷款统计数据是否准确涵盖了“三农”范畴值得探讨,涉农贷款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如何判断值得研究。

(三)信贷信息不全面、登记不规范,产生的涉农贷款统计数据准确性难以保证。目前大部分填报机构依据各自的信贷管理系统编制涉农贷款统计报表,但由于信贷管理系统本身信息涵盖不够全面、或前台维护人员登记信息不规范、缺失等原因,导致数据提取不准确,统计数据错误。比如,部分填报机构信贷系统中对居住地登记不完整或缺失,便以户籍所在地为标准区分,有可能将长期居住在非农村区域的居民户计入农户,扩大了农户贷款统计范围,导致涉农贷款统计数据错误。

(四)部分依靠手工统计的金融机构,存在按会计科目划分涉农贷款统计数据情况。少部分机构依靠手工编制涉农贷款统计数据,需根据贷款台账(档案)逐笔手工统计,在贷款登记用途不明确或档案资料不全面的情况下,填报机构存在简单按会计科目划分等人为因素。

三、几点建议

(一)建议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涉农贷款统计口径。建议废除现行《制度》中“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均归属为涉农贷款的做法,将“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项目名称修改为”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涉农贷款”,具体包含“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农林牧渔业贷款”与“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支农贷款”两项。这样更有利于准确反映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三农”的支持状况,更有利于财政、税务等部门对支持“三农”发展的金融机构实施相应的优惠政策。

(二)统一“农村”区域标准,提升涉农贷款统计数据一致性。建议根据国家统计局或民政部门对国家行政区的统一划分标准来划定农村和城市区域,使涉农贷款统计制度中的农户贷款和农村企业(组织)贷款两类指标的“农村”区域范围趋向一致,提升涉农贷款统计数据的一致性。

(三)增加信贷管理信息系统信息量,提升统计数据准确性。建议结合贷款新规,对各金融机构信贷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升级,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以满足不同统计口径的需要。比如承贷主体的身份信息、行业信息、注册地信息、贷款用途、贷款形态等与涉农贷款相关的信息,同时信贷人员应全面维护好相关的信贷系统信息,确保信息准确、全面。

另外,系统维护人员要根据《制度》及时对相关指标归属进行调整,提升数据的准确性。

(四)对依靠手工填报统计报表的机构,要尽快提高信息化水平。对目前不能通过信贷管理信息系统提取涉农贷款专项统计数据的机构,要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尽快建立统计报表与涉农贷款专项统计数据接口,以提升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减轻统计人员的工作强度。

作者单位: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长治监管分局 作者:何志岗武孟宇

联系电话:0355-6055027***

第二篇: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

《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补充说明

一、现行《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下发执行后,部分机构反映在执行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填报机构对部分指标在理解和执行上存在偏差,手工统计工作量大,数据准确性难以保证,校验关系与《制度》要求不一致等问题。

一是混淆“承贷主体所属行业”和“贷款实际用途”。按照《制度》要求,农林牧渔业贷款、支农贷款等指标应严格按照贷款的投向和实际用途进行分类和归属,而部分填报机构根据贷款承贷主体所属行业而不是按照贷款实际投向进行分类。

二是混淆“农林牧渔业贷款”与“支农贷款”。前者为承贷主体直接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贷款;而后者指并不直接从事农业生产仅提供对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的支持,部分填报机构错误地将二者划等号,有的把应归入“支农贷款”的农产品加工贷款、农业生产资料制造贷款、农用物资及农副产品流通贷款等归入了农林牧渔业贷款,有的将应归入“农林牧渔业贷款”的归入了“支农贷款”。

三是混淆“农户”与“非农户”。填报机构对农户的认定口径不一。有的填报机构以户籍所在地为标准区分,将户籍地位于农村区域的居民户都视为农户,误将户籍在农村但长期居住在非农村区域的居民户以及户籍在农村的机关、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的集体户也计入农户,扩大了农户贷款统计范围;有的填报机构以所从事的行业为标准区分,即认为只有从事农业生产的居民户才算农户,错误剔除了农村个体工商户,缩小了农户贷款统计范围;还有的填报机构未剔除居住在城关镇行政管理区域内的住户或未将居住在城关镇所辖行政村范围内的住户纳入农户统计口径等。

四是混淆“农村区域”与“城市区域”。部分填报机构将注册地位于县及县级市城区的企业贷款排除在农村区域统计范围之外。还有部分位于地级市及市郊的填报机构对农村区域和城市区域界定不清,或将企业客户全部认定为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或全部认定为城市企业(及各类组织),未按《制度》执行。五是混淆“农村企业贷款”和“农村企业涉农贷款”。“农村企业贷款”应填报发放给注册地位于农村区域的企业的所有贷款,一些填报机构只填报了农村企业的农林牧渔贷款和支农贷款,除此之外的贷款未予填报。

六是混淆“农产品加工”与“其他加工”。《制度》规定农产品加工贷款中仅包含农副食品加工贷款、纺织加工贷款、木材加工贷款和中医药加工贷款四类贷款。有的填报机构将其他不属于上述四类的其他制造业贷款归入了农产品加工贷款。

七是手工统计工作量大,数据准确性难以保证。目前只有部分填报机构依据信贷管理系统编制涉农贷款统计报表,但由于填报时信贷管理系统中的贷款用途信息登记不规范或依据的是承贷主体所处行业信息,导致数据提取不准确;大部分填报机构主要依靠手工编制,大多指标数据需根据贷款台账(档案)逐笔手工统计,从基层网点逐级汇总上报。因部分贷款登记用途不明确或档案资料不全,部分填报机构存在简单按会计科目划分或匡估等人为因素。

八、部分金融机构校验关系与《制度》要求存在不一致之处。部分金融机构因对《制度》中个别指标理解存在偏差,自行设置了部分校验关系。如有的金融机构要求《制度》中的“农林牧渔业贷款”(13F01,3000,F1D000000)等于贷款按行业分类中的“A.农、林、牧、渔业”(12D02,2002,F12H10000),混淆贷款按行业分类和按投向分类;有的金融机构因混淆“农村企业贷款”和“农村企业涉农贷款”,设置校验关系“1.1.1 农村企业短期贷款”(13H03,3202,F1F111000)=“1.1.1.1其中:农林牧渔业贷款”(13H04,3203,F1F111100)+“1.1.1.2其中:支农贷款”(13H05,3204,F1F111200),农村企业中长期贷款和农村各类组织贷款也设置了与其中项之和相等的校验关系,导致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数据偏小。

二、明确几点原则

(一)对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所属区域的判定。《制度》要求以注册地作为区分贷款所属区域的标准。对于企业贷款,“注册地”是指企业营业执照中登记的住所,对于各类组织贷款,应以各类组织所在地作为区域划分的标志。

(二)对区域的判定和统计对象的确认。《制度》规定,农村区域指除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市行政区及其市辖建制镇之外的区域。在统计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时,注册地位于县及县级市城区的企业,和住所位于县及县级市城区的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以及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基金会等组织单位均应纳入统计范围之内。

《制度》将城市区域定义为“地级及以上区域的城市行政区与市辖建制镇”,此处“城市行政区”是指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全国行政区划代码中列示的地级以上城市的市辖区;对各类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等行政管理区按照批准其设立的单位属于农村还是城市区域来确定;对于县改区后纳入“城市行政区”范围的区域,应界定为城市区域,不应主观判断其经济发达程度将其归属为农村区域。

(三)涉农贷款专项统计中的农林牧渔业贷款与月报中的农林牧渔业贷款之间二者之间不设任何校验关系。

12、涉农贷款统计制度

涉农贷款统计制度今年的改动主要有:

(1)增加了“非农户个人农林牧渔业贷款”统计指标,我们知道,原来我们农林牧渔业贷款情况统计表中统计出来的农林牧渔业贷款,和农户贷款统计表、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统计表,以及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统计表这三张表中统计出来的农林牧渔业贷款之和,总有一个差额,我们原来分析,是因为我们没有统计农户以外的个人对农林牧渔业的贷款,所以今年增加了对非农户的统计,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验证我们原来的推断是不是正确。现在我们就可以对这块数据进行校验了,农林牧渔业贷款统计表上的农林牧渔业贷款,应当等于其他三张表中的农林牧渔业贷款,再加上这个非农户的农林牧渔业贷款,如果不等,就说明有问题。

(2)在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情况表中,在各类组织中,单设一个其中项:“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因为目前农村的各类组织中的主要部分,就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特别是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出台以后,这类机构增加很快,开始引起农业部的关注,这次增加这个其中项就是应农业部的要求。

(3)增加月报简报表。

目前我们的涉农贷款是按季报,但财政部对涉农贷款却是按月考核的,所以我们对一些比较重要的指标,有必要提高监测的频度,所以才设计了这张月报表,它的口径和原来的季报完全一样。

第一部分:“农林牧渔业贷款”涉农贷款中的“农林牧渔业”,完全严格按照国家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执行,不管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是城市的还是农村的,只要该贷款是用于农林牧渔业的(强调发放对象包括单位和个人),都统计进来,包括一些在城市近郊的所谓“高科技农业”也不例外。

这里要注意的一个指标是农林牧渔服务业贷款,它指的是针对使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顺利进行而提供的支持性服务活动而提供的贷款,比如病虫害的防治、农田灌溉等等,大家可能会想,农田灌溉好象应该是归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贷款的,这里是要特别注意的地方,我们这里所说的农田灌溉,是指水利设施在被用于农田灌溉时发生的运营和管理费用(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4757-2002里0511灌溉服务指标口径相同),不是水利设施的建设费用,这是两个费用。(还有一类不包括的是“针对各种科学技术和专业技术服务活动提供的贷

第二部分:“农户贷款”。需要注意的是农户的概念:指长期(一年以上)居住在乡镇(不包括城镇)行政管理区域内的住户,包括长期居住在城镇所辖行政村范围内的住户,也包括农村个体工商户,但不包括有本地户口,但举家外出谋生一年以上的住户和乡村地区内的国有经济的机关、团体、学校、企业、事业单位的住户。为什么我们要规定必须长期住在乡镇里呢?事实上农村中有很多人并不在本地从事农业生产,他们虽然户口在本地,但却在城里打工,更有甚者,已经创业成功,当了老板,早就举家搬到城市里去住了,这样的人如果也把他统计进来,可能一个人就抵的上好几村子的贷款,对数据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规定,凡外出超过一年,就不再算是本地的“农户”。

按用途对农户贷款进行分类,先分为生产经营性贷款和消费性贷款,然后再将生产经营贷款分成用于农林牧渔业的和用于其他行业的。

按信用形式对农户贷款进行分类,和我们季报指标中的相似,也是按照《担保法》中的规定定义的类别。

按照政策性质分类,这个政策性质实际上指的就是国家财政对涉农贷款的支持力度,政策性、准政策性和商业性体现出了支持力度从大到小、从有到无的过程。如果财政对贷款的本金损失进行补偿,那就是政策性贷款,如果不补偿本金而只是贴息,那就是准政策性的,如果对本金和利息均无补偿,那就是商业性的。

按贷款风险分类,这和我们所熟悉的五级分类含义是一致的。大家可以看出,这张“农户贷款情况统计表”和上一张“农林牧渔业贷款情况统计表”是有重复部分的,即“农户农林牧渔业贷款”,如果要计算涉农贷款的总量,必须把这块重复部分扣去。

第三部分“农业和乡村发展贷款”。这个部分是涉农贷款统计中的难点,是最为困难的部分,它的口径是“发放给企业及各类组织或单位用于支持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环节、支持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新农村建设的特定用途的贷款的各类贷款”。难在两个地方,一是农产品加工制造贷款,二是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因此,总行在这两个重点项目中都设置了很多细项。下面重点解释几个指标。

1、“农田基本建设贷款”,指与财政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资金配套的金融机构贷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包括土地治理项目和产业化经营项目。土地治理项目包括稳产高产基本农田建设、粮棉油等大宗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良种繁育、土地复垦等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草场改良、小流域治理、土地沙化治理、生态林建设等生态综合治理项目,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产业化经营项目则包括经济林及设施农业种植、畜牧水产养殖等种植养殖基地项目,农产品加工项目,储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等流通设施项目。

2、农产品加工制造贷款:从该项目名字就可以一眼看出它的含义,但具体的界定却不太容易,因为农产品的加工制造所涉及的产业链条是非常长的,究竟其中哪些算农业哪些不算呢?有很多行业的产品都是由农业提供原材料,经过或简单或复杂的加工生产出来的,比如家具制造业,它的原材料是农林牧渔业中的“林”,再比如纺织业,服装生产业,其原料也是农业的产物,再比如食品生产业,其产品基本上都来自于农林牧渔业,那这些是不是也都算呢?城市中的一个小小的烤面包房,按说和农业的联系应该很小,他的烤箱设备可能来自于国外,只是因为使用的原料是面粉,是不是就应该算是农产品加工呢?仔细想想,要找到一个合理的界定其实真的挺难。我们现在初步决定:把那些加工程度浅、层次少、产品与原料相比,理化性质、营养成分变化小的加工应列入统计,包括:农副食品加工业,不包括食品制造业、部分饮料制造业,如酒精制造、果菜汁及果菜汁,不包括酒的制造,还有部分纺织业,象棉麻丝毛的初加工,不包括印染绣花等这些后期加工,部分的皮革、皮毛、羽毛、绒及其初期制品业,但不包括加工程度较深的皮鞋、皮衣、羽绒服等,木材加工及藤竹草等材料的初期加工,但不包括家具制造业,还有造纸业但不包括印刷业,还有部分医药制造业,一般都是指中药饮片加工等,不包括西药制剂。对此,总行会列一个比较详细的对照表。讲了这些例子,我们再来看看刚才说过的面包房,就可以判断它应该不算是农产品加工业,因为他用的材料是面粉,奶油等,而这些材料都不是农业的初步加工产品,但如果是面粉厂或是牛奶厂,就应该算是农产品加工业。总的来说,前对农产品加工还没有一个完全成熟的范围定义,尚需要继续研究。

3、农业生产资料制造业贷款:指进行化学肥料、农药、农用地膜、农林牧渔专用机械制造而提供的贷款。

4、农用物资和农副产品流通贷款:是指进行农、林、牧渔业产品收购、调销、储备,农、林、牧渔业产品以及农业生产资料零售、批发的行业提供的贷款,包括农产品的出口企业贷款。比方说酒厂用于收购大豆、玉米、高粱等生产原料的贷款就属于这一类贷款。

5、农业科技贷款:是报告机构填报发放的对农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农业科技中介服务等行业所提供的贷款。

6、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这是一个与区域直接相关的概念,我们认为除城市行政区之外都是乡村区域(等同于农村概念),不包括: 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市行政区与市辖建制镇

县级市则为市政府所在地和规划区范围内的建制镇 说明:县城(含县政府所在地)属于乡村区域。

这里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划定农村的范围,农村,加上前面我们提到的农业和农民,这三个概念其实是用三种标准来界定的,农业是按经济产业来分类的,农民则是按居住地和户口来分类的,农村则是按地域

来分类的,在这个指标中,由于统计的是基础设施贷款,而基础设施是与地域直接相关,不可能脱离地域而存在,因此这里完全以地域为标准来界定“农村”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我们统计的多目标性,各指标口径之间会有交叉,特别是在第三部份“农业和乡村发展贷款”中,有重复统计的情况,比如在统计“农业综合开发贷款”的时候,自然而然会涉及到一些产业化、生产方面的项目,就有可能和第二项“农产品加工制造贷款”和第7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重复。

(四)

第三篇:涉农贷款统计制度

12、涉农贷款统计制度

涉农贷款统计制度今年的改动主要有:

(1)增加了“非农户个人农林牧渔业贷款”统计指标,我们知道,原来我们农林牧渔业贷款情况统计表中统计出来的农林牧渔业贷款,和农户贷款统计表、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统计表,以及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统计表这三张表中统计出来的农林牧渔业贷款之和,总有一个差额,我们原来分析,是因为我们没有统计农户以外的个人对农林牧渔业的贷款,所以今年增加了对非农户的统计,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验证我们原来的推断是不是正确。现在我们就可以对这块数据进行校验了,农林牧渔业贷款统计表上的农林牧渔业贷款,应当等于其他三张表中的农林牧渔业贷款,再加上这个非农户的农林牧渔业贷款,如果不等,就说明有问题。

(2)在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情况表中,在各类组织中,单设一个其中项:“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因为目前农村的各类组织中的主要部分,就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特别是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出台以后,这类机构增加很快,开始引起农业部的关注,这次增加这个其中项就是应农业部的要求。(3)增加月报简报表。

目前我们的涉农贷款是按季报,但财政部对涉农贷款却是按月考核的,所以我们对一些比较重要的指标,有必要提高监测的频度,所以才设计了这张月报表,它的口径和原来的季报完全一样。

第一部分:“农林牧渔业贷款”涉农贷款中的“农林牧渔业”,完全严格按照国家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执行,不管发放贷款的金融机构是城市的还是农村的,只要该贷款是用于农林牧渔业的(强调发放对象包括单位和个人),都统计进来,包括一些在城市近郊的所谓“高科技农业”也不例外。

这里要注意的一个指标是农林牧渔服务业贷款,它指的是针对使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顺利进行而提供的支持性服务活动而提供的贷款,比如病虫害的防治、农田灌溉等等,大家可能会想,农田灌溉好象应该是归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贷款的,这里是要特别注意的地方,我们这里所说的农田灌溉,是指水利设施在被用于农田灌溉时发生的运营和管理费用(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4757-2002里0511灌溉服务指标口径相同),不是水利设施的建设费用,这是两个费用。(还有一类不包括的是“针对各种科学技术和专业技术服务活动提供的贷款”)。第二部分:“农户贷款”。需要注意的是农户的概念:指长期(一年以上)居住在乡镇(不包括城镇)行政管理区域内的住户,包括长期居住在城镇所辖行政村范围内的住户,也包括农村个体工商户,但不包括有本地户口,但举家外出谋生一年以上的住户和乡村地区内的国有经济的机关、团体、学校、企业、事业单位的住户。为什么我们要规定必须长期住在乡镇里呢?事实上农村中有很多人并不在本地从事农业生产,他们虽然户口在本地,但却在城里打工,更有甚者,已经创业成功,当了老板,早就举家搬到城市里去住了,这样的人如果也把他统计进来,可能一个人就抵的上好几村子的贷款,对数据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规定,凡外出超过一年,就不再算是本地的“农户”。

按用途对农户贷款进行分类,先分为生产经营性贷款和消费性贷款,然后再将生产经营贷款分成用于农林牧渔业的和用于其他行业的。

按信用形式对农户贷款进行分类,和我们季报指标中的相似,也是按照《担保法》中的规定定义的类别。

按照政策性质分类,这个政策性质实际上指的就是国家财政对涉农贷款的支持力度,政策性、准政策性和商业性体现出了支持力度从大到小、从有到无的过程。如果财政对贷款的本金损失进行补偿,那就是政策性贷款,如果不补偿本金而只是贴息,那就是准政策性的,如果对本金和利息均无补偿,那就是商业性的。

按贷款风险分类,这和我们所熟悉的五级分类含义是一致的。大家可以看出,这张“农户贷款情况统计表”和上一张“农林牧渔业贷款情况统计表”是有重复部分的,即“农户农林牧渔业贷款”,如果要计算涉农贷款的总量,必须把这块重复部分扣去。

第三部分“农业和乡村发展贷款”。这个部分是涉农贷款统计中的难点,是最为困难的部分,它的口径是“发放给企业及各类组织或单位用于支持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环节、支持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新农村建设的特定用途的贷款的各类贷款”。难在两个地方,一是农产品加工制造贷款,二是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因此,总行在这两个重点项目中都设置了很多细项。下面重点解释几个指标。

1、“农田基本建设贷款”,指与财政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资金配套的金融机构贷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包括土地治理项目和产业化经营项目。土地治理项目包括稳产高产基本农田建设、粮棉油等大宗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良种繁育、土地复垦等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草场改良、小流域治理、土地沙化治理、生态林建设等生态综合治理项目,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产业化经营项目则包括经济林及设施农业种植、畜牧水产养殖等种植养殖基地项目,农产品加工项目,储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等流通设施项目。

2、农产品加工制造贷款:从该项目名字就可以一眼看出它的含义,但具体的界定却不太容易,因为农产品的加工制造所涉及的产业链条是非常长的,究竟其中哪些算农业哪些不算呢?有很多行业的产品都是由农业提供原材料,经过或简单或复杂的加工生产出来的,比如家具制造业,它的原材料是农林牧渔业中的“林”,再比如纺织业,服装生产业,其原料也是农业的产物,再比如食品生产业,其产品基本上都来自于农林牧渔业,那这些是不是也都算呢?城市中的一个小小的烤面包房,按说和农业的联系应该很小,他的烤箱设备可能来自于国外,只是因为使用的原料是面粉,是不是就应该算是农产品加工呢?仔细想想,要找到一个合理的界定其实真的挺难。我们现在初步决定:把那些加工程度浅、层次少、产品与原料相比,理化性质、营养成分变化小的加工应列入统计,包括:农副食品加工业,不包括食品制造业、部分饮料制造业,如酒精制造、果菜汁及果菜汁,不包括酒的制造,还有部分纺织业,象棉麻丝毛的初加工,不包括印染绣花等这些后期加工,部分的皮革、皮毛、羽毛、绒及其初期制品业,但不包括加工程度较深的皮鞋、皮衣、羽绒服等,木材加工及藤竹草等材料的初期加工,但不包括家具制造业,还有造纸业但不包括印刷业,还有部分医药制造业,一般都是指中药饮片加工等,不包括西药制剂。对此,总行会列一个比较详细的对照表。讲了这些例子,我们再来看看刚才说过的面包房,就可以判断它应该不算是农产品加工业,因为他用的材料是面粉,奶油等,而这些材料都不是农业的初步加工产品,但如果是面粉厂或是牛奶厂,就应该算是农产品加工业。总的来说,目前对农产品加工还没有一个完全成熟的范围定义,尚需要继续研究。

3、农业生产资料制造业贷款:指进行化学肥料、农药、农用地膜、农林牧渔专用机械制造而提供的贷款。

4、农用物资和农副产品流通贷款:是指进行农、林、牧渔业产品收购、调销、储备,农、林、牧渔业产品以及农业生产资料零售、批发的行业提供的贷款,包括农产品的出口企业贷款。比方说酒厂用于收购大豆、玉米、高粱等生产原料的贷款就属于这一类贷款。

5、农业科技贷款:是报告机构填报发放的对农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农业科技中介服务等行业所提供的贷款。

6、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这是一个与区域直接相关的概念,我们认为除城市行政区之外都是乡村区域(等同于农村概念),不包括: 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市行政区与市辖建制镇 县级市则为市政府所在地和规划区范围内的建制镇 说明:县城(含县政府所在地)属于乡村区域。

这里主要的问题是如何划定农村的范围,农村,加上前面我们提到的农业和农民,这三个概念其实是用三种标准来界定的,农业是按经济产业来分类的,农民则是按居住地和户口来分类的,农村则是按地域来分类的,在这个指标中,由于统计的是基础设施贷款,而基础设施是与地域直接相关,不可能脱离地域而存在,因此这里完全以地域为标准来界定“农村”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我们统计的多目标性,各指标口径之间会有交叉,特别是在第三部份“农业和乡村发展贷款”中,有重复统计的情况,比如在统计“农业综合开发贷款”的时候,自然而然会涉及到一些产业化、生产方面的项目,就有可能和第二项“农产品加工制造贷款”和第7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重复。

第四篇:关于农信社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农信社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的问题及对策

调查,近年来由于《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统计指标设置不全面、项目归属不科学、划分标准不明确以及涉农贷款占比考核等多重因素影响,导致金融机构涉农贷款统计范围扩大、占比虚高,对宏观经济金融决策产生一定误导作用,值得高度关注。

一、基本情况

据调查,2009年、2010年和2011年9月底,XXX县一产(农业)在三产中的占比仅为12.78%、15.76%、17.31%,平均占比不足15.28%;而同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分别为XX亿元、XX亿元、XX亿元,占各项贷款的比例为27.3%、28.2%、21.77%,平均占比达25.76%,比农业在“三产”中的平均占比高出10.48个百分点,二者极不协调,造成事实上的涉农贷款统计虚高现象。

二、涉农贷款统计虚高的主要原因

(一)以注册地确定贷款归属造成数据失真。按照《制度》规定,以注册地作为区分贷款所属区域的标准。即对于企业贷款,“注册地”是指企业营业执照中登记的住所;对于各类组织贷款,应以各类组织所在地作为区域划分的标志。而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本质特性决定了其服务对象就是农村。这样,一些基层信用社将在农村地区注册的煤炭、钢铁、建材等非农企业统计在涉农贷款中,无形中扩大涉农贷款范围,造成涉农贷款占比偏高。

(二)对涉农区域的判定不明确。《制度》规定,农村区域是指除地级及以上城市的行政区及其市辖建制镇之外的区域。这样,在统计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时,注册地位于县城范围内的企业和住所位于县城范围内的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以及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组织单位均应纳入统计范围之内,将本来根本不属于涉农贷款范畴的县级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纳入了涉农贷款统计之中,导致涉农贷款统计数据人为扩大。

(三)对农户贷款承贷主体的界定不明确。《制度》对农户贷款的判定“以贷款发放时承贷主体是否属于农户为准”,这里所说的农户主要指“长期(一年以上)居住在乡镇(不包括城关镇)行政管理区域内的住户”。这样,很容易造成金融机构将长期居住在农村但在城市范围内从事非农生产的农户统计为农户贷款,扩大了农户贷款统计范围。

(四)涉农贷款占比考核导致统计数字无形增大。对基层信用社而言,其上级主管部门,如省、市、县级联社以及当地政府、银监等部门对其发放涉农贷款的比例进行考核。所以,一些基层社便将只要能与“农”字沾边的、或者本来根本不属于涉农范畴的贷款归属到涉农贷款项目中,造成涉农贷款虚高。如,运城市农村信用社就规定除盐湖区外,其他各县(市)的贷款均归入涉农贷款。

(五)贷款统计科目设置不全,其他贷款全部归入涉农贷款中。基层农村信用社至今尚未设置工商企业、房地产、建筑业和运输业等贷款科目,于是这些非农贷款在无处可归的情况下,也全部归入农村企业贷款中,直接扩大了涉农贷款统计范围。如,目前农村信用社中发放的社团贷款(由跨县市的几家信用联社为某家企业发放跨县市的贷款)。由于这部分贷款归属科目时认定的难度相对较大,也往往被归入涉农贷款之中。

(六)涉农贷款总量存在重复统计问题,涉农贷款中个别统计项目指向不明。在新制度中增加的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中“涉农贷款总量”的计算关系为:涉农贷款总量=农、林、牧、渔业贷款+农户贷款+农业和农村发展贷款-农户农、林、牧、渔业生产贷款。而在《农、林、牧、渔业贷款情况统计表》中,按承贷主体分类,“农、林、牧、渔业贷款”包括“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贷款”、“农户农、林、牧、渔业生产贷款”、“其他单位贷款”三部分;在《农业和农村发展贷款情况统计表》中,按承贷主体分类,“农业和农村发展贷款”包括“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贷款”、“其他单位贷款”两部分。也就是说,“农、林、牧、渔业贷款”和“农业和农村发展贷款”均包含了“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贷款”和“其他单位贷款”这两部分内容,而依照涉农贷款总量计算公式相加时,就出现对以上两部分贷款重复统计的问题。同时,在《涉农贷款情况统计表》中,“农、林、牧、渔业贷款”的指向不太明确,“农、林、牧、渔业贷款”与“农户贷款”涵盖范围又存在交叉重复部分,影响涉农贷款统计的准确性。

三、对策建议

(一)明确细化相关口径,形成统一的指标归属。从承贷主体、所属地域、贷款用途等方面,按照实用、有效、可操作的原则,出台明确而详尽的指标释义,细化指标口径,使各金融机构特别是基层信用社在指标归属、数据统计时能形成统一口径,确保涉农贷款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

(二)加强对涉农贷款的数据审核监督。强化金融机构贷款用途管理,改变金融机构独家认定涉农贷款模式,建立金融机构、涉农主管部门以及承贷主体多家协商和联动的涉农贷款发放和分类统计机制,规范统计行为。

(三)加强对虚假统计的惩处力度。对不按规定口径,任意归属造成涉农贷款数据严重失真的,要按照《统计法》、《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严肃查处,确保涉农贷款统计的真实性、权威性。

(四)其他。将涉农贷款总量计算公式进行修改完善。建议将涉农贷款总量计算公式变更为:涉农贷款总量=农户贷款+农业和农村发展贷款=农户农、林、牧、渔业生产贷款+农户其他生产经营贷款+农户消费贷款+农业和农村发展贷款。同时,取消“农、林、牧、渔业贷款”这一指标及其统计表,这样涉农贷款既不会出现重复统计问题,又可以使报表比较直观、准确。

第五篇:涉农贷款专项统计调查制度2007

涉农贷款专项统计调查制度

为了全面反映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发放的情况,为国家经济和货币政策决策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信息支持,制定涉农贷款专项统计调查制度。

涉农贷款专项统计调查包括指标报送和问卷调查两部分。指标报送部分由金融机构填报,主要反映涉农贷款的总量、投向、期限结构、政策性质等;问卷调查部分由人民银行调查统计部门组织农户填报,主要反映农户对贷款的需求、农户贷款满足率和覆盖率等。

涉农贷款专项统计调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进行,但为保证抽样调查数据的可靠性和可测性,制度推出后的首次统计调查采取全面统计调查的方式。

涉农贷款专项统计调查(指标报送部分)报表表式和填报说明见附件。

附:

涉农贷款专项统计调查(指标报送部分)

填报说明

一、填报要求

1.填报机构: 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汇局,各城市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

2.频度:半年报。

3.报送时间:报告期后25日内。

4.报送方式:电子文件报送,遵从《金融统计监测管理信息系统》的编码规则和标准。

5.报送渠道: 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汇局总行(局)报送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总行营业管理部、重庆营业管理部,各分行、省会(首府)中心支行汇总辖内各城市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数据报送中国人民银行总行。6.报送数据属性:填报机构每年6月30日和12月31日的涉农贷款余额。

7.币种:填报本外币、人民币两类。表中本外币栏(A、B、C栏)填报人民币外汇业务合并余额,外汇业务余额应以报告期末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外汇折算率折合为人民币;表中人民币栏(D、E、F栏)填报人民币业务余额;

8、报表表式:见附表1、2、3、4。

二、相关定义:

1.贷款:指《贷款通则》中规定的除票据贴现之外的各类贷款。

2.短期贷款:指报告机构所发放的各类贷款中合同期限在一年(含一年)以内的贷款。

3.中长期贷款: 指报告机构所发放的各类贷款中合同期限在一年以上的贷款。

4.政策性贷款:凡填报机构为执行中央和地方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发放的贷款,由政府财政对贷款损失予以弥补并有明确的办法的,属政策性贷款。如农业发展银行为中央储备粮棉油、地方储备粮棉油而发放的储备贷款,由中央和地方财政以粮食风险金的形式补贴利息、价差、保管费用等损失,这种贷款就属于政策性农业贷款。

5.准政策性贷款:凡填报机构为执行中央和地方宏观调控政策发放的贷款,政策规定由政府财政对贷款损失予以弥补但暂未 出台具体补偿办法的,属准政策性贷款。对准政策性贷款,一旦对其出台了由财政补偿的明确办法,则应划为政策性贷款。

6.商业性贷款:凡由填报机构自主经营、自担风险的贷款,财政对贷款损失不予弥补的,属于商业性贷款。

7.正常类、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损失类贷款:指根据《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银发[2002]416号文件)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推进和完善贷款风险分类工作的通知》(银监发[2003]22号文件)的相关要求进行的各项贷款分类。

正常类贷款:是指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关注类贷款:是指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次级类贷款:是指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可疑类贷款:是指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损失类贷款:是指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正常类、关注类贷款为正常贷款,次级、可疑类、损失类贷款为不良贷款。

8.农业:本制度中,除特别表述为“农、林、牧、渔业”的词条中所包含的“农业”具有农作物种植业的含义外,其他单独表述为“农业”的指标名称或填报说明,均是指涵盖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产业的大农业概念。

《农、林、牧、渔业贷款情况统计表》

一、填报说明

1.农、林、牧、渔业贷款:指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标准,填报机构发放给各承贷主体从事A门类:农、林、牧、渔业所属活动的所有贷款。

2.农业贷款:指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标准,填报机构发放给各承贷主体从事各种农作物种植(谷物、蔬菜、园艺作物、水果、坚果、饮料、香料、中药材)活动的贷款。

3.林业贷款:指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标准,填报机构发放给各承贷主体从事林木的培育与种植、木材和竹材的采运(仅指将运出山场至贮木场)、林产品的采集等活动的贷款。上述活动中,不包括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森林保护和管理以及城市树木、草坪的种植和管理。

4.畜牧业贷款:指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标准,填报机构发放给各承贷主体从事为了获得各种畜禽产品而进行的动物饲养活动的贷款。

5.渔业贷款:指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标准,填报机构发放给各承贷主体从事海洋、内陆水域养殖与捕捞活动的贷款。上述活动中,不包括专门供体育运动和休闲的钓鱼等活动。

6.农、林、牧、渔服务业贷款:指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标准,填报机构发放给各承贷主体从事针对使农、林、牧、渔业生产活动顺利进行而提供的支持性服务活动的贷款。上述活动中,不包括针对各种科学技术和专业技术服务活动。

二、校验关系

1.[1]=[2]+[3]+[4]+[5]+[6] 2.[1]=[7]+[8]+[9] 3.[1]=[10]+[13] [10]=[11]+[12] [13]=[14]+[15]+[16] 7

《农户贷款情况统计表》

一、填报说明

1.农户贷款:指填报机构发放给农户的所有贷款。对农户的定义遵从本制度说明。

2.农户:根据国家统计局《乡村住户调查统计制度》中对乡村常住户的定义,指长期(一年以上)居住在乡镇(不包括城关镇)行政管理区域内的住户,还包括长期居住在城关镇所辖行政村范围内的住户。户口不在本地而在本地居住一年及以上的住户也包括在本地乡村常住户范围内;有本地户口,但举家外出谋生一年以上的住户,无论是否保留承包耕地都不包括在本地乡村住户范围内。包括国有农场的职工。不包括乡村地区内的国有经济的机关、团体、学校、企业、事业单位的集体户。以户为统计单位。农户所从事的行业不限定,既可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也可以从事非农业生产经营。本制度中的农户包含了农村个体工商户。

3.农村个体工商户:指长期(一年以上)居住在乡镇(不包括城关镇)行政管理区域内或者是城关镇所辖行政村范围内,经法律或者相关部门核准,领取了《营业执照》或《民办非企业单位(个人)登记证书》,从事工业、商业、建筑业、运输业、餐饮业、服务业等活动,或者虽然没有领取相关证件,但有相对固定场所、实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三个月以上、外雇人员在7人以下(包括7人)的农村住户。

4.农户生产经营贷款:农户生产经营指农户以资本增值为直接目 的而进行的资金运用活动。填报机构发放给农户用于上述用途的贷款即农户生产经营贷款,包括农户农林牧渔业生产经营贷款和农户其他生产经营贷款两类。①农户农林牧渔业生产经营贷款指填报机构发放给农户从事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及农林牧渔服务业的生产活动的贷款。②农户其他生产经营贷款指填报机构发放给农户从事工业、商业、建筑业、运输业、餐饮业、服务业等生产或流通活动的贷款。

5.农户消费贷款:农户消费指农户为直接满足自身吃、穿、住、用、行以及医疗、学习等需要而进行的资金运用活动。填报机构发放给农户用于上述用途的贷款即农户消费贷款,如助学贷款、医疗贷款、住房贷款等。

6.农户信用贷款:指以农户的信誉发放的贷款。

7.农户保证贷款: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的保证方式以第三人承诺在借款人不能偿还贷款时,按约定承担一般保证责任或者连带责任而发放给农户的贷款。

8.农户抵押贷款: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的抵押方式以借款人或第三人的财产作为抵押物发放给农户的贷款。

9.农户质押贷款: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的质押方式以借款人或第三人的动产或者权利作为质物发放给农户的贷款。

二、校验关系

1.[1]=[2]+[5] [2]=[3]+[4] 2.[1]=[6]+ [8]+[10]+[11] [6]≥[7] [8]≥ [9] 3.[1]=[12]+[13]+[14] 4.[1]=[15]+[18] [15]=[16]+[17] [18]=[19]+[20]+[21]

《农业和农村发展贷款情况统计表》

一、填报说明

1.农业和农村发展贷款:指填报机构发放给企业及各类组织或单位用于支持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环节、支持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各类特定用途的贷款。

2.农田基本建设贷款:指填报机构发放给企业及各类组织或单位用于建设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改造大型灌区、进行中低产田改造、提高耕地质量和农业防灾减灾能力等的各类贷款。

3.农产品加工制造贷款:指填报机构发放给企业及各类组织或单位用于以农、林、牧渔业产品为原料进行初加工活动的贷款,不包括用以对农、林、牧渔业产品为原料进行的深加工活动的贷款。

在此,以农、林、牧渔业产品为原料进行的初加工活动是指那些加工程度浅、层次少、产品与原料相比,理化性质、营养成分变化小的加工过程;以农、林、牧、渔业产品为原料进行的深加工活动是指那些加工程度深、层次多,经过若干道加工工序,原料的理化特性发生较大变化,营养成分分割很细,并按需要进行重新搭配的加工过程。

4.农副食品加工制造贷款:指填报机构发放给企业及各类组织或单位用于直接以农、林、牧、渔业产品为原料进行的谷物磨制、饲料加工、植物油和制糖加工、屠宰及肉类加工、水产品加工,以及蔬菜、水果和坚果等食品制造的贷款。5.纺织加工贷款:指填报机构发放给企业及各类组织或单位用于以棉、苎麻、亚麻、大麻、蚕丝等为主要原料进行的纺、织活动发放的贷款。

6.木材加工贷款:指填报机构发放给企业及各类组织或单位用于锯材及木片加工,木制品,竹、藤、棕、草制品制造发放的贷款。

7.中医药加工制造贷款:指填报机构发放给企业及各类组织或单位用于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制造的贷款。

8.其他涉农加工制造贷款:指填报机构发放给企业及各类组织或单位以农、林、牧渔业产品为原料进行的除农副食品加工、纺织加工、木材加工、、中医药加工制造以外的初加工活动的贷款。

9.农业生产资料制造贷款:指填报机构发放给企业及各类组织或单位进行化肥、农药、农膜、农林牧渔专用机械制造等的贷款。

10.农用物资及农副产品流通贷款:指填报机构发放给企业及各类组织或单位进行农、林、牧、渔业产品收购、调销、储备,从事农业生产资料、农村居民生活消费品以及农、林、牧、渔业产品零售和批发活动的贷款。对农产品出口企业贷款应包括在内。

11.农业生产资料流通贷款:指填报机构发放给企业及各类组织或单位从事化肥、农药、农用薄膜、农林牧渔专用机械等农 用生产物资的流转活动的贷款。

12.农业科技贷款:指填报机构发放给企业及各类组织或单位用于从事农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农业科技中介服务的贷款。

1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指填报机构发放给企业及各类组织或单位用于农村生活设施建设、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农村流通体系设施建设、农村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贷款。

此处,农村指除城市行政区之外的区域,不包括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市行政区与市辖建制镇,也不包括县级市的市政府所在地及其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建制镇。

农村生活设施建设:包括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农村沼气、秸秆发电、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等能源建设,农村电网改造及续建配套工程,农村公路建设,农村邮政和电信等信息网络建设等。

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包括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建设,动物防疫和植物保护、认证认可等服务体系建设,农村经济信息应用系统建设等。

农村流通体系设施建设贷款:包括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入市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建设,以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集中采购、统一配送为核心的农村新型营销体系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连锁化“农家店” 建设等。

农村公共设施建设贷款:包括与农户生活的基本需求密切相 关,属于农户共同享有或使用的基本设施和服务建设。这些设施和服务主要包括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体育、社会福利与保障、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等方面。

14.农业综合开发贷款:指填报机构发放的与财政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资金配套的贷款。农业综合开发是指中央政府为保护、支持农业发展,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效益,设立专项资金对农业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的活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包括土地治理项目和产业化经营项目。土地治理项目,包括稳产高产基本农田建设、粮棉油等大宗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良种繁育、土地复垦等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草场改良、小流域治理、土地沙化治理、生态林建设等生态综合治理项目,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产业化经营项目,包括经济林及设施农业种植、畜牧水产养殖等种植养殖基地项目,农产品加工项目,储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等流通设施项目。

15.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指填报机构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放的贷款。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指以农产品加工或流通为主业,通过各种利益联结机制与农户相联系,带动农户进入市场,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在规模和经营指标上达到规定标准并经全国农业产业化联席会议或各级农业产业化工作主管部门认定的企业。(详见《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 业认定和运行监测管理暂行办法》农经发[2001]4号)

国家级龙头企业贷款:指填报机构对国家级龙头企业发放的贷款。国家级龙头企业经全国农业产业化联席会议认定,由农业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等九部门联合发文认定的企业。到2005年2月为止,国家级龙头企业共认定三批,合计582家(已剔除14家被取消的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省级龙头企业贷款:指填报机构对省级、自治区、直辖市龙头企业发放的贷款。省级龙头企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产业化工作主管部门认定。

地市级龙头企业贷款:填报机构对地市级、自治州龙头企业发放的贷款。地市级龙头企业由地市、自治州农业产业化工作主管部门认定。

县级龙头企业贷款:填报机构对区、县级(含县级市)、自治县龙头企业发放的贷款。县级龙头企业由区、县(含县级市)、自治县农业产业化工作主管部门认定。

二、特别说明

1.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的划分应以填报机构填报时点上贷款对象所属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类别为准。如,在填报机构某填报时点上,某企业已由省级龙头企业升格为国家级龙头企业,则该笔贷款余额将由省级龙头企业贷款划入国家级龙头企业贷款,若其已被取消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资格,则该笔贷款不再计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2.由于农业综合开发贷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与农业和农村发展贷款数据内涵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因此农业综合开发贷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作为附加项目统计,不计入农业和农村发展贷款总计。如果填报机构的某笔贷款既属于农业和农村发展贷款,又属于农业综合开发贷款或者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需要在两类贷款统计中均要填报。

三、校验关系

1.[1]=[2]+[3]+[9]+[10]+[12]+[13] [3]=[4]+[5]+[6]+[7]+[8] [10]> [11] 2.[1]=[14]+ [15]+[16] 3.[1]=[17]+[20] [17]=[18]+[19] [20]=[21]+[22]+[23] 4.[25]=[26]+[27]+[28]+[29]

《涉农贷款情况汇总表》

一、说明

该表不需要填报,而是由《农、林、牧、渔业贷款情况统计表》、《农户贷款情况统计表》、《农业和农村发展贷款情况统计表》的内容汇总编制而成。

二、报表编制关系

涉农贷款=农、林、牧、渔业贷款+农户其他生产经营贷款+农户消费贷款+农业和农村发展贷款

三、校验关系

(一)表间校验关系

《涉农贷款情况汇总表》[1]=《农、林、牧、渔业贷款情况统计表》[1]+《农户贷款情况统计表》[4]+ 《农户贷款情况统计表》[5]+《农业和农村发展贷款情况统计表》[1]

(二)表内校验关系 1.[1]=[2]+ [4]+[5] [2]> [3] 2.[1]=[6]+[7]+[8] 3.[1]=[9]+[12] [9]=[10]+[11] [12]=[13]+[14]+[15]

下载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3word格式文档
下载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3.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建立《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的通知-银发【2007】246号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人民银行 关于建立《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的通知 银发[2007]246号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建立《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

    涉农贷款统计口径(仅参考)

    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要点解读 一、出台背景 为全面、完整、系统地反映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发放情况,为国家制定政策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信息支持,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

    关于建立《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的通知银发[2007]246号[精选]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人民银行 关于建立《涉农贷款专项统计制度》的通知 银发[2007]246号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中国银......

    企业统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5篇

    关于企业统计工作问题分析 摘 要:真实、准确的统计数据和资料不仅对企业领导层的决策和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非常重要,而且是政府宏观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假如没有科学的统......

    转发《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关于报送涉农贷款专项统计数据的通知》

    转发《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关于开展涉农贷款调查的通知》的通知 人民银行各市中心支行调统科,肥东、肥西、长丰县支行货统股,徽商银行,安徽省农村信用联社,合肥科技农村商......

    温宿县当前涉农补贴发放中存在的问题调查

    温宿县当前涉农补贴发放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温宿县严格按照上级财政部门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惠民政策,自涉农补贴政策实施后,温宿县委、政府十分重视涉农补贴资金的实行,所有涉......

    银行承兑汇票专项统计制度

    银行承兑汇票专项统计制度 为加强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监测,及时、全面和准确反映银行通过承兑商业汇票对企业的支持情况,人民银行制定了银行承兑汇票专项统计制度。银行承兑汇......

    个人存单质押贷款业务中存在的问题

    [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近些年,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花明天的钱,办今天想办的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