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务员制度存在问题
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作者:孔杰 时间:2010-06-29 浏览次数:488 次
摘要:绩效考核是提高公务员绩效的重要手段,对于规范公务员行为、激发公务员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公务员绩效考核在考核目的、考核指标、考核方法和考核结果的应用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完善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必须明确考核目的、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实现考核方法多样化和有效运用考核结果。
关键词:公务员;绩效考核;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D6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0)03-0048-03
公务员绩效考核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根据法定权限对公务员的工作表现和工作实绩,对其成绩和贡献作出评价,并根据这种评价为公务员的奖惩、培训及晋级增资等提供科学依据,对公务员进行管理的一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加强和完善公务员绩效考核,对正确评价公务员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激发公务员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能,提升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作用。随着近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的颁布施行以及公务员绩效考核相关的辅助条例的相继出台,我国公务员考核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的轨道,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考核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其作用的发挥。
一、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一)考核目的不明确。考核流于形式
《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规定,公务员绩效考核是为了正确评价公务员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从而促进勤政廉政,提高工作效能,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其根本目的应该是充分调动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公务员绩效的不断提高,更好地实现政府部门的职能目标。在考核目的设定上,应该能够说明被考核者职责完成的真实状况,而不应该只是一些空洞的、原则性的条文。但目前的公务员业绩考核,在目的的设定上显然没有做到这一点。由于考核目的不明确,很多人认为考核就是年终写工作总结、填写考核表,根本没有把绩效考核与工作分析、公务员培训、薪酬管理、人员去留等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联系起来,使考核没有任何影响力。很多部门有时甚至是为了考核而考核,不是通过考核来激励大家更好地工作、多做奉献,而是为了追求一团和气,不论工作成效搞平衡。考核中的这种“平衡”。可能安抚了一部分不安定因素,但更多地打击了被考核者的工作积极性,助长了“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不良风气,导致工作认真的同志可能得不到大家的承认,平时工作不认真,惯于应付关系的,年终考核得分却很高。正是由于认识上存在的误区,使考核陷入走过场,流于形式,基本上达不到调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目的。
(二)考核指标过于笼统,针对性不强
我国现行的公务员考核制度规定:“对公务员的考核,以公务员的职位职责和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为基本依据,全面考核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实绩。”从理论上讲,这五个方面应该说非常全面,但在实际操作中,依此对公务员进行日常考核,特别是作为绩效考核的主要指标,显然不甚合理。由于这五个方面的指标多是主观表述,缺乏实际内容,对考核标准只能进行定性的描述,无法进行精确的定量统计。考核指标过于笼统,使得考核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一种形式,难以准确真实地反映公务员的工作作风、工作状态和工作实绩,导致考核结果的失真,严重影响了考核的公正性和有效性。此外,对不同部门的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公务员,其工作性质和职责也各不相同,对他们的要求自然也应不一样,应以职位分类为基础,制定不同的考核指标体系,才能全面、具体地反映公务员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由于现行的考核指标忽视这些差别,笼统地以德、能、勤、绩、廉五项标准来考核所有的公务员,使考核指标缺乏针对性,最终造成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使考核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考核方法较为单一。结果有失客观
目前,对公务员的考核比较普遍的做法是“写评语”的定性考核方法:公务员个人填写年度考核登记表或述职报告,对自身工作进行总结,然后由主管领导做出评鉴意见。这种方式随意性大,被考核者在填写时,或倾向于夸大自己的业绩,或说些大而空的套话,往往定性陈述较多;领导者也大多只作定性评价,并未针对被考核者的岗位要求作出能力和完成工作情况的具体评价,因而考核就成了写工作总结。这对提高个人能力、实现个人发展、提高组织绩效不可能起到任何的作用。
此外,尽管公务员考核有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公务员考核坚持“平时与定期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定期考核以平时考核为基础”。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平时考核要考核公务员完成日常工作任务、阶段工作目标情况以及出勤情况,进行时间长,内容较烦琐。因此,很多部门平时考核形同虚设,有些部门甚至根本没有平时考核,致使年度考核缺乏依据。而在定性和定量考核中,由于过分注重定性考核,忽视定量测评,致使公务员考核结果不全面、不准确、不真实,缺乏权威性。
(四)考核结果缺乏反馈,激励作用弱化
如果只进行考核而不将结果反馈,绩效考核便失去它极重要的激励、奖惩与培训的功能。公务员绩效考核的结果应该公开并及时反馈给公务员本人,使其清楚自己工作中的缺陷和不足,以利于改善个人和组织绩效。但是在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的实践中,或是由于考核行为的暗箱操作,或是考核者缺乏将考核结果反馈给被考核者的意识或能力,使考核者无论主观上和客观上都不愿将考核结果及其解释反馈给被考核者。考核结束后,就把考核结果束之高阁,不及时地与被考核人员进行沟通。即使反馈也只是简单地将考核结果通知被考核者,并未就绩效考核的情况进行绩效面谈,更谈不上对被考核者提出绩效改进建议,导致被考核者不清楚自己工作中哪些方面做得满意,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从根本上说,考核是为了使用,如果考核仅仅是做出评价,而不能成为合理使用公务员的一种手段,那么这种考核也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公务员考核。公务员法中规定“公务员在定期考核中被确定为优秀、称职的,按照国家规定享受年终奖金”。但在实践中,我国很多政府部门对于公务员绩效考核结果的利用都存在问题,对于考核优秀的公务员的奖励往往太轻,与称职的公务员的待遇区别不大,使公务员不管实际工作表现如何都能享受相同待遇,影响了考核的公正性和合理性。此外,在考核中,还存在公务员评优轮流坐庄的不良现象,导致公务员绩效考核没有发挥其基本的激励作用。
二、完善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的对策
影响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的原因有很多。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既有内部原因。又有外部原因;既有体制原因,又有操作原因。因此,完善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
着手。
(一)明确考核目的。转变考核理念
按照传统的考核理念,公务员绩效考核主要是从公务员个人角度出发,为了检查公务员的工作,很少考虑考核对组织,甚至对整个行政系统、整个社会的影响。而考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基本都与我们考核目的不明确、对考核工作缺乏正确认识有很大关系。我们应当准确定位目标,设定合理、科学、灵活的目标管理体系,通过考核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方法,从而提升公务员的工作能力,提高行政部门工作绩效,使公务员工作有目标、考核有标准、奖惩有导向。积极转变考核理念,深化对公务员绩效考核工作的认识,将绩效考核作为提高公务员工作绩效、提高机关公共服务水平的途径和手段,而不能够把绩效考核仅仅当作一般的人事管理工作来抓。要使公务员充分认识到,只有根据岗位职责,做好本职工作,才能在考核中脱颖而出。通过拉关系、讲人情通过考核,都是不正当的做法。要在尽职尽责工作的同时,通过公平竞争、公正考核来提高效率,奖勤罚懒,实现政府部门的职能目标。
(二)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实现考核指标标准化
在公务员考核中,确立科学具体的考核标准至为重要。在公务员绩效考核指标的选取上,应以公务员的岗位职责为依据,在德、能、勤、绩、廉考核指标的基础上,将指标更加细化。考核指标应体现对不同岗位、不同职级的公务员要求的差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考核指标,不能一概用一个共性而简单的指标来评价,实现考核指标的科学化。为此,要以公务员法作为制定考核指标的主要依据,以公务员的岗位责任和工作目标责任作为制定考核指标的直接依据,对不同的公务员职位进行工作分析,明确每个职位的具体职责,制定不同考核指标,实行分类考核。同时,选取的考核指标,能予以量化的,均以数量表示,不能量化的则采用描述来细化每一个指标,逐步建立起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三)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灵活运用考核方法
考核方法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考核结果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在公务员绩效考核中,我们主要采用定性的考核方法,这种方法虽然简便易行,但由于它缺乏客观具体的考核标准,科学性、准确性较差。公务员绩效考核是一个很难把握标准的问题,为了能较准确地反映被考核者的实际情况,并尽可能减少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偏差,应该灵活运用多种考核方法。在考核方法的选择上,要坚持以下原则:一是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就是以定量考核为主,以定性考核为辅,既要有对公务员表现孰优孰劣性质方面的评价,又要有程度数量方面的评价。在综合公务员具体完成的工作数量、质量、工作成效、群众满意度等定量因素的基础上,再确定考核等次,确保考核方法的科学、合理。二是平时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是对公务员日常工作的考察,是定期考核的基础和依据。平时考核必须形成规章制度,应根据公务员平时表现与工作实绩,进行定期考核。通过二者的结合,既可以防止由于定期考核缺乏依据,造成考核结果的片面性和主观性,又可以弥补平时考核过于具体、片面的不足,使考核更加客观、公正。
(四)重视反馈环节,有效运用考核结果
反馈考核结果是考核的一个重要环节。将考核的结果及时反馈给被考核者,并指出其不足以及改进意见,能够使公务员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成效和行为方式,发现工作中的不足。通过结果反馈,不但可以使被考核者及时弥补其自身的不足,还有利于政府部门整体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如果不告知公务员考核结果。考核便失去了它最重要的激励、奖惩与培训功能,影响到公务员下一步工作的进行。因而,考核者从绩效计划的制定,到整个考核流程,都应该始终与被考核者保持联系,考核的结果也要及时反馈。通过沟通与反馈及时肯定成绩,提高公务员的满足感,发挥考核的激励作用。
考评只是手段,考核结果的有效运用才是目的。因此,必须特别注意考核结果的运用。要将公务员的考核结果与奖惩、辞退、培训及职务、级别和工资的调整紧密结合起来,使考评结果成为激励和惩戒的导向依据。逐步加大奖惩力度,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培养、发掘优秀人才,惩戒不称职的公务员。充分发挥考核结果运用的激励作用,为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机制,推动公务员绩效考核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
第二篇:浅析中国公务员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
浅析中国公务员 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
学院:人文与外国语学院
班级:政治学与行政学0902班姓名:尚王锁学号:091301020
3浅析中国公务员制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
摘要
21世纪已来临,我国将面临着更大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国家行政管理的主体——公务员,只有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公务员素质是一国公务员角色意识的彰显,是国家“吏治”的基础。随着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20世纪80年代起,西方各国政府掀起了行政改革运动,公务员制度改革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中国于20世纪90年代初也建立起公务员制度。由于历史和现实因素,中国公务员制度发育不良,改革势所必然。关键词
公务员制度改革创新途径监督机制公务员素质
健全法制干部考核公平公正科学决策官僚制
正文
一、公务员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结构的非理性。1.管理权限过于集中。权力过分集中使得“家长式”
人物层出不穷。同时,管人与治事相脱节,造成业务部门与组织部门在干部管理问题上出现矛盾,用人部门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2.党政关系尚未根本理顺,政治侵夺行政,行政机关难以自主发展其自身的合理结构和管理能力。3.职能分化和分工不明晰,结构和功能交叉重叠。而专业化分工的欠缺又造成了我国公务员系统普遍缺乏专业化人才,更多的是“万金油”式人物。
(2)法治化管理不足。法律体系不完备。现行的《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只是行政法规,立法层次较低,强制性、权威性不强。在法制不完善而导致“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同时,又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严重现象。个别行政组织不是依据法律,而是依据稳定性较差的政策和长官意志来进行管理,呈现出浓重的人治色彩。
(3)管理方式陈旧单一。以往的干部管理模式都采用管理党政干部的单一
模式,强调思想工作,注重政治管理,没有考虑具体工作性质、社会责任和职业特点,这种没有针对性的传统管理,远远不能适应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由此社会上还逐渐形成了职业套用行政级别的问题。由于工作和生活待遇都要与行政职级挂钩,无形中强化了整个社会的“官本位”意识,从而造成“千军万马奔官来,百万雄师争挤独木桥”这样一种不良局面,非常不利于干部管理工作的开展。
(4)管理制度很不健全。近年来国家虽然在干部人事管理方面也建立了一些制度,但总的来看,还缺乏严格的自上而下的行政法规和责任制。主要表现在:A在录用工作中,只有笼统定性的政治考察,没有公开竞争的考试制度。B在干部使用上,缺少严格的任期规定,造成能上不能下,死抱铁饭碗的问题。C在干部调配上,只有计划机制,没有流动机制,强调“个人是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D缺乏岗位责任制。职责不清,权力交叉,相互推诿,办事拖拉的问题普遍存在。E在干部的考核、奖惩、任免、升降、工资、福利、退职、退休、教育、培训等方面缺少明确的规章制度,由于干部人事管理制度不健全,因而用人缺乏法制,领导部门和领导者的主观随意性很大,表现出浓重的人治色彩。
(5)监督机制不完善。长期以来,由于法制观念的淡薄,人治问题的存在,使监督机制受到忽视。监督机关缺乏足够的权力,监督工作显得软弱无力。一种权力一旦失去监督与约束,其发展就必然会走向腐化与堕落。缺少监督机制,权力就会异化,腐败就难以避免。
二、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特色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有着质的不同。公务员制度作为国家政治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必然取决和服务于国家的根本社会制度。因此,中国的公务员制度需要根据国情的不同,具备中国特色,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不搞“政治中立”。建立公务员制度的目的就是要为贯彻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提供制度保证。要求公务员必须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捍卫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坚持党管干部。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各项事业的核心力量,公务员制度是党的干部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公务员的管理上,强调要坚持党的组织领导,贯彻党的组织路线,保持党对政府重要领导人选的推荐权。
3.不搞“两官分途”。我国公务员制度没有“政务官”与“事务官”的划分。我国是共产党执政的国家,不搞多党轮流执政,所以不存在政务官与事务官的截然分野。
4.坚持服务于民的宗旨。做人民公仆,为人民办事,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这是中国公务员最根本的行为准则。中国公务员没有自己集团的特殊利益,也不存在任何形式的特权。
总而言之,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立需要学习和借鉴了西方制度的一些积极内容,更重要的是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干部人事管理工作的优良传统,总结和吸收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经验和成果,并用法律的形式加以系统化和制度化。
三。、公务员制度改革的建议性措施
(一)调整结构,压缩层级,精简公务员。
1.分权。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和政府内部上下级关系。在中央与地方关系调整方面,将中央政府承担的职能转移到地区或地方政府以及半公共组织中。在政府上下级关系的调整方面,实行决策与执行分离,政策部门和提供服务的部门实行职责分开,决策功能集中于主管部门,而将主要管理权转移到下级部门,使下级部门成为纯粹的执行机构。
2.授权。让低层员工和公民更多地参与决策。
3.弹性化。根据形势的需要,不断撤销现有组织,设立“虚拟组织”,任务完成后,组织就将自行终结。
(二)改革人事管理方式,增强制度的灵活性。
1.解除规制。在职位分类方面,废除繁文缛节,实行品位分类和职位分类优势互补,使分类更具弹性和灵活性。报酬方面废除公式化的工资制度,实行个性化的绩效工资制。人事录用方面解除人事选拔的繁琐规则,赋予部门管理者录用、提升、奖励、辞退公务员的自主权。
2.取消职务常任制。一方面强制性地大规模裁员,另一方面则推行合同雇佣制和临时聘用制。
3.推行绩效管理。以追求顾客或公民满意为目标,以“三E”—经济(Economic)、效率(Efficiency)、效能(Effectiveness)为标准,建立可测量绩效指标体系,量化考核标准,对公务员的工作能力和实绩进行客观的评价,并以此作为公务员工资、晋升、奖惩的依据,从而形成注重结果而非过程控制的新的机制。
4.以人为本。改变过去以事为中心的传统管理模式,推行人力资源管理,将关注的重点从“制度”转向“人”,强调把人从规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以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人作为组织的最重要的资源,将人力资源(公务员)的使用与开发有机结合起来,以激发公务员的潜能,提高其绩效。授权、分权、解除规制、取消职务常任制、推行绩效管理等等这些措施都集中体现了以人为本。
(三)重塑组织文化。把管理主义理念引入政府管理,强调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以追求顾客或公民满意为组织目标。政府改革者常常使用三种途径来再造组织文化,即塑造组织习惯、心灵和心智。通过让雇员尝试新经历以形成新的行为方式;通过转变雇员的情感承诺来强化这些新行为;通过帮助雇员重新理解组织的共同远景来形成新的心智模式。
(四)加强创新。
从控制导向到服务导向的理论创新。充分回应民众的要求是政府存在的目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国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行动的根本宗旨。从集权人治到民主法治的制度创新。从以事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转到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管理方式创新。从机械封闭式到弹性开放式的组织结构创新。结束语
公务员制度的改革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不容忽视。它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运行提供必需的人才保障。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健全的立法以及政府公务人员的执法水平。建立公务员制度正是适应了这一要求。公务员制度的改革,有利于提高公务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提高行政工作效率,提高政府执法的总体水平,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刘旭涛:《政府绩效管理:制度、战略与方法》,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
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周志忍:《当代国外行政改革比较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9年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
第三篇:浅谈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存在的问题
200910810131艾梦媛09公事
浅谈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存在的问题
公务员考试,我相信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陌生。随着我国政治体制不断地科学化,我国公务员人才也不断地从人民群众中选拔出来,而这选拔就是得通过考试,最终确定人员是否符合国家政府各部门所需,如果符合那就进行录用。这就是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
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是公务员制度的核心部分。科学的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为政府提供了大量符合岗位需要的优秀人才,为行政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实现了政府工作人员的年轻化、知识化,确保了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但是,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研究和施行起步较晚,无论是在制度设定方面,还是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第一,报考资格的限制不合理。在国家机关录用公务员时,理应做到公平、公正,给予一个公民平等参与的机会,而不应有所偏颇和歧视。然而,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中还存在许多不合理的、歧视性的限制规定,这对于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公平性造成了一定的损害,降低了该制度的公信力。
1,报考资格随意规定。对某一职位的报考条件往往是由用人单位自行规定,这就可能为考试录用过程中的不正之风打开方便之门。比如,用人单位事先想录用某人,因为此人是大专学历,就把学历规定为大专以上;专业是会计学,就把专业限制在会计学;有两年的工作经验,就把“有两年以上工作经验”作为一个额外的要求。如此规定就把相当一部分人挡在报考门槛之外,从而大大增加了该关系人被录取的几率。
2,地域限制。各级机关考试录用公务员时,往往对考生来源地域作出了硬性的规定,这是十分不合理的。如2008年下半年深圳公务员招考,2009年浙江、上海公务员招考,政策上都倾向于当地生源。有的是规定外地生源只能报考小部分职位,有的是对外地生源的报考资格作了更多的限制。由此就会进一步滋长公务员队伍的本地化、关系裙带化,严重影响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公正性。
第二,在识别人才方面,考试本身带有很大的局限性。考试长于衡量人才的知识和技能,在于评价人才的品行和能力。选拔公务员不应仅看其知识、技能掌握多少,关键是要了解其品行和能力,因为品行和能力带有方向性和根本的标准。但是,仅凭有限的文字上的东西是难以看出一个人的品行和能力的。
在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分为笔试和面试。笔试一般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部分(个别地区、个别部门会有所调整),而在这点上,存在着许多问题,作为一名考过此考试的人来讲,是深有体会。
1,考试命题重知识、轻能力。总体来讲,无论是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笔试试题,还是地方各级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笔试试题,都存在着命题形式单
一、试题类型不够全面的问题,在试题结构、题型、分值分布等方面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这样的考试很容易流于机械记忆力的考察,而导致出现录用高分低能者的情况。
2,考试内容冗杂、考题较偏。比如,有些地方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一科中,仅“判断推理”就考六七种题型;有些题型要记住不少物理公式而且这些物理公式往往不是常用的公式,这就难以发挥出考生的潜能;有些考题难度较大、较偏,会引导考生钻研偏题,从而迷失了方向,与公务员招考的目的背道而驰。
第三,法规体系不健全,执法力度不够。我国公务员考录制度的法规体系包括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国家公务员法》的有关规定;第二层次是《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及其他相关规定;第三层次是关于笔试、面试、考核、录用等各个环节的实施办法或细则,这一层次尤其缺乏相应的法律文本。以考录条件为例,不少单位对性别、地区、学校等作了硬性限制,这些限制与招考公务员的宗旨是相违背的。但是纵览全部公务员考录制度的条文,都找不到能有效禁止此类行为的条款。另一方面,在现有法规的执行上,也存在着执行不力的问题,“歪嘴和尚”念经的现象不在少。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诸多措施来完善我国的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
第一,要改革公务员考录条件,实现报考公平应当根据职位要求,科学合理地设置考录条件,体现报考公平原则。严肃地规范公务员报考资格,由独立的公务员管理机构在广泛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职位本身的要求为中心进行报考资格的设定,力戒用人单位的不正当参与,真正给公民营造一个客观公正、平等竞争的考试录用环境。此外,要彻底打破身份、地域等方面的不合理限制,建立真正平等、公平的考试竞争机制。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具有参政议政的权利,符合一定条件的公民都应当具有通过考试而加入公务员队伍的合法权利,政府机关不得在报考条件等方面给予公民不合理的限制。
第二,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公务员在考试录用方法和内容上实现科学化,要注意考试与考核相结合,努力提高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公务员录用的基本方法有笔试和面试两种,为了提高公务员录用考试的质量,一方面,要建立考试题库并逐步增大题库的容量,提高笔试命题水平,并建立试题评估制度,保证试题质量;另一方面,要注意提高面试的效果和份量,加快面试内容改革,建立高素质的科学化的面试队伍。此外,要加大考核的力度,要认真听取被考核者原单位和群众等各方面的意见,对其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业务能力、工作实绩进行全面考核、审查,尽量做到全面、客观、公正。
第三,要建立、健全法规体系和社会监督体系,增强考录工作的透明度。在公务员招录过程中,应把好“人口关”,在录用中做到“三公开”,即公开竞争目标,公开竞争程序和公开竞争结果,在录用对象上,打破身份界限、户口界限和文化界限,并切实落到实处。此外,应进一步明确规定人事部门在整个考录过程中的监督权,尤其是在面试、考核过程中的监督权限,有效杜绝面试过程中的舞弊行为。
只有这样,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才能逐步完善。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如何通过完善的考试制度将人才选拔出来充实到公务员队伍中去,关系到我们国家的荣辱兴衰。一个完善、合理、公平的公务员考试制度,可以为政府选拔各类优秀的人才,提升政府形象,改善行政效能;相反,考试制度不健全,将会造成政府机构人浮于事、效能低下、损害政府威信。因此,我们要动员社会的一切力量,不断完善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为国家挑选优秀的人才。
第四篇:我国公务员制度存在的问题,原因,解决方法(模版)
10级行政管理张玉珠1103220100
52我国公务员制度存在的问题,原因,解决方法 摘要: 公务员制度在我国确定到现在,发展已经相对完善起来,成为我国行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行政制度的发展,公务员制度逐渐在方面颁布了很多法律法规或规章办法和管理程序,但是在实行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切实的贯彻实施,我国公务员制度在公务员录用,公务员考核,公务员管理,公务员社会保障等各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我将在这几方面对公务员制度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出原因和解决方法。
关键字:公务员制度,公务员考录制度,公务员考核制度,公务员管理,公务员社会保障
正文:
一:公务员制度在考录方面的问题
从1989年我国公务员制度试点至今,公务员制度关键构件的考录制度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通过全国公务员考试来选取具有各方面素质的人,加入到公务员队伍,参加行政工作并承担自己相应的责任义务,归入国家公务员管理体系的统一管理,统一考核,享受国家公务员社会保障的选拔公务员的制度。
但随着考试规模以及全国民众重视程度的加强以及实践的不断深入,通过是指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
(一)录用准备层面的缺陷
制度录用准备层面受到限制是的公务员的考核和选拔有失公平,影响了选拔的公平公正性。公务员的选拔是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等保障机会均等的原则、观念中进行的。而不公平的制度层面缺陷更容易导致公平性的偏离。很多人在公务员的考核中把关系、人情、面子等作为一个标准,使得公务员录用更加腐败化,黑暗化。而且依法办事的效率低下也是这种不好的风气日益居站上风。以公正为公务员考录制度的核心价值在我国还需要不断的磨练,公平竞争的用人环境明显缺失,导致整个公务员制度的运行制度不畅。
(二)录用制度技术保障层面的缺陷
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方法、面试过程、考核环节、考核监督等方面也缺失公平性,考试内容,考试范围,考试科学性等方面也存在很大问题。只是为了录用而考试并没有从实质上考察考生的素质以及对考生道德素质方面的考核没有形成一个好的方法,只是片面的考核阅读、分析、写作能力但对公务员工作中实际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考察不够,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端日益严重。
(三)公务员考录的环节仍留于形式
公务员考试是一个能力倾向的考核,可以把人在某一个领域存在的可能性进行了一个测试,但对这种可能性进行一个量化的测查却需要,有个专业的科学有效的考核方式,而现有的制度下的考试把一些考核环节当做可有可无的环节,使得考核不全面,而且对进入公务员系统的人员的监督和评估不太造成压力,是的进入这一行业的人就如同进了一个大温室,一旦进入这一空间就完全不用发愁风吹雨淋,就可以高正无忧。
(四)考录专利中监督环节存在缺陷
在考录工作中建立的各种监督组织在很大程度上并没有起到多大作用,因为我们没有建立一个较完善的、科学的考试监督体系,缺乏法律保障也没有对考试方法、内容及程度有定期科学性客观性的技术测定来保障考试信度与效度的落差。
(五)考录执行层面有失公正性
录用制度的执行不到位,有法不依的现象大量存在,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考试录用效能的发挥。首先,报考资格认定具有随意性,我国目前对国家公务员的考试录用中,对某个职位的报考条件往往是由用人单位来随意规定的,所以影响了考试录用工作的公平性。其次,层次和级别的划分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并没有科学合理的划分标准和规范的层次划分依据。
(六)公务员的考核对民众的吸引过于鲜明,是的全国掀起国考热。
随着近几年来对公务员考试的关注以及公务员岗位的保障进一步稳定,越来越多的人积极备考国家公务员考试,希望可以挤进公务员的队伍中享受稳定的铁饭碗,所以是的国考越来越受重视,很多人都参加了考试,不可避免这种现象给公务员队伍引进了新鲜血液但也不可避免的混杂了一些达不到标准,各方面素质并不高,思想道德不有优秀的人,使得公务员队伍越来越乱,而且还导致更多的社会问题的出现。
二:公务员考录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完善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科学性
设置科学的条件,有效扩大公务员的选拔录用范围,实现录用考核机会的平等。打破身份,地域,部门,行业,所有制的限制,使公务员的招录真正面向所有具备报考条件的普通大众。
(二):加强实践探索,实现考试内容科学性。
首先在考试内容上要测试考试内容的相关性,要求命题内容与报考职位的工作内容相关联,而且比例要适当。要求命题内容与应试人员将要担任工作的职级相关联,以保证考试的信度与效度,同时可以增设岗位专业考试,强调以职位为核心,实现分类考试,也就是根据不同行业不同职位的具体专业要求增设专业考试,岗位专业考试成绩作为录用公务员的主要依据之一。其次在招录方式上,建立考试多次动态录用的新机制。
(三):完善现有法律体系,实现考录工作的 效性。
考试录用是否公正客观程序是否合理,是由有关法律建设的完备程度来决定的,要解决公务员招录中出现的问题必须加强立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还要在已有的法律基础上加强依法执行的力度。大力加强约束力度和监督机制完善,保障考录工作的公正性。
三:我国公务员管理方面的问题
自从公务员制度在中国确立以来,我国在公务员制度发展方面颁布了很多法律法规或者规章制度进行对公务员系统的管理和发展。但是在现实过程中,并没有贯彻实施,在制度层面和相关的管理方面存在着很多的缺陷,程序规则不但是法律,制度等实体规则实现的基本保障,而且程序规则还具有独立的价值。公务员管理程序上存在着的问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并针对分析出的问题提出完善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一)公务员管理程序没有很好地体现公务员管理理念
(二)公务员管理程序缺乏科学性,有效性
(三)公务员管理没有形成完整体系
(四)我国公务员管理程序的规范不严格
四:公务员管理程序存在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一)对公务员管理程序的认识存在偏差
(二)管理程序设计缺乏科学性,连贯性
(三)我国公务员管理程序的规范不严密,要进行科学规范
(四)完善公务员管理程序设计
五: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的问题
公务员考核是公务员管理里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公务员的管理流程里它将职务任免,升迁,奖励,惩戒等工作提供重要依据,还涉及交流与回避,工资福利保险,辞职辞退等管理活动。公务员考核如此重要,那么对公务员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显得十分重要。
(一)考核方法方面的问题
<一>考核注重绩效,致使一些官员只注重量化指标,把政绩和一些面子工程联系来,不为民众办实事,一心就想搞“政绩工程”劳命伤财.为了应付上级考核,将政绩和民生割裂开来,虽得上级欢心,但真正受苦的是人民.这种严重浪费人力,财力,物力的政绩工程确实与我国当前所提倡的以人为本,注重民生,一切以人民利益为根本的原则格格不入.<二>民主测评留于形式.有些单位在考核中缺乏群众的参与,他们也不重视民众参与度,致使民主程序只是一个形式,所谓的民主测评只是一个对外宣称的幌子.使得考核事实不明确,结果也不符合事实情况.<三>忽视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相结合,大多重视定期考核特别是年末突击成普遍现象.当前公务员考核制度不完善,操作欠规范,一些单位的考核指标和方法不科学,任务即繁重有没有好的考核绩效,基本流于形式,落实到下属也就草草了事,并没有受到全面重视,产生不了好的效果.(二)考核机构方面的问题
<一>考核机构不是常设机构导致考核功能发挥不足.各单位考核委员会或考核小组一般是临时组建,定期考核任务简单结束后就立马解散,并没有把公务员考核的功能发挥出来.<二>考核机构在领导体制上意见不一致
各单位考核委员会或考核领导小组的成员一般由主管领导和人事,纪检,监察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以及若干公务员代表组成.所以在实践中到底要采取哪种考核方式意见并不一致.有的人认为应该采取首长负责制,但也有些人认为由考核小组成员共同负责,前一种理解容易使考核产生偏差,失去公平,后一种理解则容易长生矛盾多,分歧大,争执时间长等负面效应,效果也如法令人满意.(三)考核体系方面的问题
<一>考核指标的统一性和特殊性缺乏适当连接.相关法律法规对考核指标体系作出较为原则的规定,具体考核指标有个单位自行设计,要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考核.<二>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未能很好的结合考核内容上过多的使用定性化描述语言,一味追求量化指标,导致考核指标体系过于繁琐,考核工作量过大,给机关业务工作和公务员管理带来不利影响.六完善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的对策
(一)要注重全方位的考核公务员,不能只偏重绩效考核,而是要从德,能,勤,绩,廉各方面进行考核.要考核公务员是否严格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行事,还要考核公务员是否具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否将人民的利益作为办事的出发点,在能力方面,不仅重视组织能力,协调能
力,沟通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信息处理等能力等,还要重视公务员是否具备联系群众能力.(二)加强公务员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
公务员是为社会公众服务的人员,其工作内容是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的,所以就要始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的方针,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打造服务型政府,让人民了解政府是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是放在首位的,从而在民主测评环节发挥监督者的功能.是公务员考核制度更好地得到完善.(三)加强平时考核,严格按照考核程序进行考核.<一>要有记录证明考核情况
<二>按照规定严格进行考核
<三>按照规定进行考核要处理好主管领导的评价和群众民主测评的关系问题.(四)实现一定范围考核指标体系的规范化
<一>继续倡导并要求各部门进行探索发现各自部门新的考核指标体系
<二>对公务员考核指标进行总结时,对典型指标体系及其实行方式进行推行.<三>.完善优秀等级和基本称职等次的评定方法.<四>应抓紧制定并定期修改规范的职位说明书.七:公务员制度社会保障方面的问题
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是公务员制度的重要内容,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吸引社会优秀人才为政府工作,稳定公务员队伍和发挥公务员工作积极性的重要保障。
(一)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不完善,对公务员的保障方面的规定不明确导致很多贪慕虚荣的公务员在进了这一行后肆无忌惮的作为,对保障体系的不明确使得他们有很多钻空子的机会。
(二)社会保障方面的制度只满足公务员的生活需要,并没有维护公务员的合法权益。明确使用的公务员保障制度只是满足他们的生活,没有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使他们有很多后顾之忧来扰乱自己的工作,无法完全投入到公务中来。
参考文献:《国家公务员考核实施细则》《公务员暂行条例》
山东师范大学法学院硕士论文张亚辉
第五篇:公务员年终总结评比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公务员年终总结评比制度存在的问题
及解决办法
作为一种激励机制,实行公务员年终总结评比制度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调动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做好岗位工作。可见,这种制度对于公务员的行为有着强大的导向作用,即扮演了所谓的“指挥棒”的作用。回顾我国实行公务员年终总结评比制度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体会到这一点。但令人遗憾的是这种制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生了扭曲或变形,必须高度重视这个问题,并找出切实可行的办法予以解决。这里,笔者谈点认识,以期抛砖引玉。
当前我国公务员年终总结评比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内容陈旧。公务员年终总结评比的内容,一直是沿引多年的“德、能、勤、绩、廉(后来加上去的)”等方面,往往是同个部门的人的总结形式都是千篇一律,内容大同小异;而且,第一年用电脑写好的总结,接下来的年份总结都是在此基础上改写几个字或者数据了事,应付而已,没有个性,更没有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性。
第二,照本宣科。当部门在召开公务员年终总结评比会议的时候,每个人都是拿事先打印好的材料进行照本宣科,准腔作势,装模作样,好像是在歌功颂德,又像是致悼词,当一个人念完总结,其他同志进行互相评价时也是八股腔调,都是成绩占99.99%,不足的可以忽略不计,而且也是希望的正面祝语,反正都是表扬与自我表扬相结合,压根儿就是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这句广告词也就成了热门话。
第三,轮流坐庄。当部门的人员都完成了年终总结评比的规定动作后,部门负责人就评比的名额和有关事项进行说明,圈定某个人,引导大家进行所谓的无记名投票。如果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等次可以晋升一级工资的话,那么这个优秀人选就是该部门的负责人(一把手);后来由于取消了这个利好规定,才出现了后来的优秀等次轮流坐庄的事情。于是就出现了说是该被评为该的优秀等次,说就请客,大家都来吃,因为大家都投了票,或者说是感谢投票(谢票)。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年终总结评比的内容比较落后、空洞,而且定性的多、定量的少,缺乏量化标准,可操作性不强。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至少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一是创新内容和形式。对公务员年终总结评比的内容,应该引入考核指标体系,根据岗位工作科学设置考核指标,以量化指标为主。对公务员年终总结评比的形式,可以采取在自我总结的基础上,采取打分的办法,完成工作任务满分,超额完成的按照比例加分,未完成的按照比例减分。
二是评比结果与待遇相挂钩。被评为优秀等次的,应当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与经济待遇、政治待遇相挂钩,真正体现激励与约束相结合,起到调动积极性,奖优罚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