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支持建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指导意见
关于支持建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使用
管理的指导意见
根据省政府《关于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若干意见》(皖政[2008]89号)精神,省财政通过专项转移支付方式支持各地建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增加中小企业信贷投放,促进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和全省经济的又好又快增长。为管好用好此项资金,切实发挥资金使用效益,我厅制定了《关于支持建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指导意见》。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一、资金用途和使用原则
(一)资金用途。此项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支持各市、县(区)建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以下简称“风险补偿专项资金”),对在当地辖内依法设立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以下统称“金融机构”)的中小企业贷款给予贴息和损失补偿,以及对主要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服务的各类担保机构给予损失补偿。
(二)使用原则。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的使用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区域发展政策和信贷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1
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规范使用程序,注重使用效益;资金应专款专用,不得用于国家限制行业、大型企业、房地产或平衡预算。
二、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的贴补对象与标准
(三)贴息的对象为金融机构当期直接向中小企业发放的1年期以下(含1年期)、贷款利率较同期限贷款基准利率按国家规定上浮不超过30%的贷款。
损失补偿的对象为金融机构当期新增的中小企业直接贷款损失和担保机构当期新增的中小企业担保贷款损失。如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由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按比例分担的,则按分担比例分别补偿损失,二者不重复计算。
(四)具体的贴息和损失补偿标准由各地根据本地实际自行确定。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直接发放的贷款情况及贷款损失情况等,以银监部门、政府金融办发布的数据为准。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担保贷款情况及担保损失情况等,以其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并经审核确认的数据为准。
三、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的使用
(五)各市、县(区)财政部门应设立专户,将省财政拨付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和本级财政预算安排的资金一并纳入专户,统一管理、统一审核、统一拨付、统一使用。
(六)各市、县(区)财政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具体的使用管理办法。要严格按照规定用途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或挪用,切实保证资金的安全、有效。
(七)市、县(区)财政部门应定期受理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的贴补资金申请,并于收到申请10个工作日内予以审核。按照省定的用途、范围和对象,根据本地的具体使用管理办法,计算出具体贴补资金数额,在5个工作日内直接拨付到相应的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指定的账户。
(八)金融机构应将财政拨付的贴息资金作为利息收入核算,将损失补偿资金用于充实贷款损失准备金。担保机构应将财政拨付的损失补偿资金用于充实担保风险准备金。
四、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
(九)省财政厅将通过财政监督部门或委托审计部门、社会中介机构,对资金的拨付、使用、管理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核查。同时,建立以绩效评价为核心的跟踪问效制度,会同省政府金融办等有关部门,对各地资金的使用效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和重点监督。
(十)各地财政部门应建立起资金使用的统计分析和监督检查制度,定期向省财政厅和省政府金融办报告资金使用情况、使用效果以及对获得贴补资金的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的整体评价等。
(十一)各级财政部门和有关机构须按规定如实报送有关材料,不得弄虚作假骗取、套取补偿资金。如有违反的,除全额收回已拨付的资金、取消其申报资格以外,还将依照
《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安徽省财政监督暂行办法》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处罚。
(十二)为鼓励先进,鞭策落后,对工作开展好、管理规范、使用成效突出的地方,以及中小企业贷款增量和增幅名列全省前茅的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将视情给予通报表彰或奖励。
安徽省财政厅2008年11月6日
第二篇:贵阳市支持会展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贵阳市支持会展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
为促进我市会展业长足发展,规范会展业发展专项资金的管理,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宏观导向和激励作用,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贵阳市会展业发展专项资金(下称本资金)是指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的专项用于扶持会展业发展的资金。
第三条
本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坚持“计划申报、绩效挂钩”、“公开公平公正、扶优扶强扶新”原则,重点支持符合我市会展产业导向的规模大、效益好、有发展潜力的会展、节庆赛事活动和我市会展、节庆赛事活动的总体形象宣传、以及会展业基础性、保障性支出。
第四条市会展办和市财政局负责专项资金的申请受理、评估审核、资金拨付和监督管理及预决算、绩效评价等工作。
第二章使用范围、奖励和资助方式、支出结构
第五条 本资金使用范围。
1.对规模大、效益好、有发展潜力的本土品牌展会、节庆赛事或重点支持展会、节庆赛事的培育、资助或奖励;
2.对符合我市产业特色、社会经济效益明显、影响力强的国内外大型展会、节庆赛事的引进、申办费用,以及对引进者的奖励;
3.对全市会展业的宣传推广、招商推介、统计备案以及行业合作交流的费用;
4.对会展业专业人才的培育或引进费用,推进会展业发展的其他基础性工作支出。
同期举办的同一个项目,包含会议、展览、节庆赛事活动两项或多项内容的,应当按照主要的活动申请资助或者奖励,不得同时申请会议、展览和节庆赛事的双重或多重资助或奖励。
市政府另行确定支持的会议、展览项目和节庆赛事活动的筹备经费不在此列。
已获得本市其他财政资金支持的项目不得申请本资金。
第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本资金不予资助:
1.知识产权有争议的项目;
2.市政府已经安排专项经费或已经获得我市其他财政性专项资金补助的项目;
3.已经获得市政府给予场租特别优惠的项目;
4.申请单位近两年内因违法被执法部门查处的;
5.申请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正在接受有关部门调查的;
6.以个体消费者为主要对象的专项商品展以及各类展销会、展示会、成就展不在奖励范围。
第七条 本资金主要采取项目补贴的资助方式,为体现重点扶持的原则,对在我市举办的重要会展项目资助要占对本市商业性会展项目资助资金总量的60%以上。
第八条本资金中的10%用于对承办展会、节庆赛事活动作出重大贡献的政府职能部门、企业或个人在年终行业内评奖活动中予以奖励。本资金的10-15%用于业界行业内交流和展示活动。
第三章 会议、展览、节庆、赛事奖励或资助项目及标准
第九条 会议奖励项目和标准。
(一)奖励项目
用于在我市成功举办的国内大型会议和国际性会议的奖励。
(二)奖励标准
1.国内大型会议。指由各类部门、行业组织、企业主办的,实际会期达2天以上(含2天)的论坛、研讨会、洽谈会、订货会、年会等会议活动。
(1)会议安排住宿五星级宾馆:超过100人起补,标准为每人200元。
(2)会议安排住宿四星级宾馆:超过200人起补,标准为每人150元。
(3)会议安排住宿三星级宾馆:超过300人起补,标准为每人100元。
入住绿色宾馆的人数可按以上标准的1.2系数折算予以补助(下同)。
2.国际性会议。指由各类部门、行业组织、企业主办的,有来自境外5个以上国家(地区)参会人员,实际会期达2天以上(含2天)的论坛、研讨会、洽谈会、年会等会议活动。
(1)境外参会人数达50-100人(不含100人)的,给予5万元奖励;
(2)境外参会人数达100-200人(不含200人)的,给予10万元奖励;
(3)境外参会人数达200-300人(不含300人)的,给予15万元奖励;
(4)境外参会人数达300人(含)的,给予20万元奖励。
第十条 展览奖励项目和标准。
(一)奖励项目
用于招揽全国性或国际性专业展览会在我市成功举办的单位的奖励或资助。
(二)奖励标准
1.展览规模达10000平方米(500个展位)的,给予10万元奖励;
2.展览规模达20000平方米(1000个展位)的,给予15万元奖励;
3.展览规模达30000平方米(1500个展位)的,给予20万元奖励。
4.引进对本市会展业发展有特殊或重要意义并能提高贵阳城市美誉度、知名度的展览、会议项目和节庆赛事活动,可申请特殊专项资助。具体资助标准报市政府研究后确定。
申请奖励的展览会举办天数应达3天以上(含3天)。
第十一条 展览资助项目和标准。
(一)资助项目
用于我市自行举办的全国性、区域性或国际性的经贸专业展览会的资助。展览资助的条件和原则为:
1.展览项目有我市相关机构作为展览会主办、承办单位,采取市场化运作,具有潜在发展前景;
2.展览主题和内容符合我市及周边产业发展需求,能推动我市相关产业发展;
3.展览会承办单位必须是在贵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的独立法人单位,展览会所有财务收支都必须进入贵阳承办单位的帐户;
4.一个展览会若有多个主题,只对符合条件的主题进行补助,并按照同一主题集中展示的展位数量进行核算;
5.展览会主承办单位基本相同、主题和内容基本相似的展览会视为同一展览会,不得重复申请补助;
6.相同题材的展览会,原则上应进行整合,如不能整合,将按照“做大做强,扶优扶强”的原则对其中规模大的展览会予以补助;
7.以本地产品参展为主且以个体消费者为主要对象的专项商品展以及各类展销会、展示会、成就展、人才交流会不在补助范围。
(二)资助标准
1.每个展览会资助年限不超过6届,按实际展位数量进行资助。1-3届,按每个展位资助500元,4、5、6届分别按每个展位资助400、300、200元。每届资助总额最高不超过50万元。
2.每届展览会申请资助的展位规模需达200、300、400、500、600、700个展位,未达规模的不予资助。
3.展览会举办天数应达3天以上(含3天)。
4.办展资助主要用于补贴展览会的宣传推介、广告和专业客商邀请、接待的开支。
第十二条 节庆奖励项目和标准
(一)奖励项目
用于在我市举办的全国性、区域性的重大节庆活动或对本市会展业发展有特殊或重要意义并能提高贵阳城市美誉度、知名度的节庆活动。
(二)奖励标准
1.节庆活动举办奖励标准。举办节庆活动的主场地为5000平米以上,且观众或游客人数超过2万人的,给予承办机构5万元补贴;主场地为10000平米以上,且观众或游客人数超过4万人的,给予承办机构10万元补贴,以此类推,最高不超过50万元。
2.节庆活动招徕奖励标准。引进对引进全国性或具备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节庆活动在我市举办,活动的主场地为10000平米以上,且观众或游客人数超过5万人的,给予引进机构、单位或个人5万元奖励;主场地达到20000平米以上,且观众或游客人数超过10万人的,给予引进机构、单位或个人10万元的奖励,以此类推,最高不超过20万元。
第十三条 赛事活动奖励项目和标准
(一)奖励项目
用于在我市举办的全国性、区域性的重大赛事活动或对本市会展业发展有特殊或重要意义并能提高贵阳城市美誉度、知名度的赛事活动。
(二)奖励标准
举办节庆活动的主场地为5000平米以上,且观众或游客人数超过2万人的,给予承办机构5万元补贴;主场地为10000平米以上,且观众或游客人数超过4万人的,给予承办机构10万元补贴,以此类推,最高不超过50万元。
2.节庆活动招徕奖励标准。引进对引进全国性或具备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节庆活动在我市举办,活动的主场地为10000平米以上,且观众或游客人数超过5万人的,给予引进机构、单位或个人5万元奖励;主场地达到20000平米以上,且观众或游客人数超过10万人的,给予引进机构、单位或个人10万元的奖励,以此类推,最高不超过20万元。
第十四条 鼓励现有展会继续做大做强。对现有展会以上一年(届)展览总面积为基数,每增加1000平方米的补助1万元,最高不超过20万元。
第十五条鼓励在旅游淡季(每年10月至次年4月)举办会展、节庆、赛事活动。在淡季举办且符合奖励、资助条件的会展、节庆、赛事活动,奖励或资助标准在原有基础上上浮10%。
第四章会展业发展保障类经费
第十六条会展业宣传及项目申办经费
(一)宣传经费
用于我市各型各类会议、展览、节庆赛事活动的宣传推介及光盘、刊物和其他会展业宣传用品的设计制作及其他宣传费用。
(二)申办经费
用于我市争(申)办全国性或国际性的各类规模大、社会效益好或能长期在我市举办的专业会议、展览和节庆赛事活动的各种直接费用,开展会展业的招商引资,引进或移植境外品牌展会来我市举办的前期必要费用等。
第十七条 用于会展业人才培育及其他基础性工作经费。
(一)规划经费
用于全市会展业发展规划的制定。
(二)调研经费
用于我市会展业的课题研究及专项调研。
(三)统计经费
用于我市会展业专项统计工作。
(四)培训经费
用于我市会展业相关培训活动。
(五)评估经费
用于我市重点会展项目的评估。
(六)评比表彰经费
用于评选先进会展、节庆赛事活动或会展、节庆赛事活动举办单位的表彰。
(七)法律咨询经费
用于会展、节庆赛事活动纠纷处理,各项合同文本、法律规范性文件审定的法律咨询活动。
(八)国际认证经费
支持我市相关机构或会展项目申请加入国际展览业协会(UFI)、国际会议协会(ICCA)等国际性组织,取得国际认证。对取得UFI、ICCA认证的机构或项目,给予认证后3年会员费50%的奖励。
(九)其他工作经费
用于其他能够促进我市会展业发展的基础性、保障性工作。
第五章申报、审批和拨付
第十八条 计划申报。各项目申请单位应于每年11月底前向市会展办提交下会展、节庆赛事计划和本资金申请项目。每年6月底前可以补报下半年申请项目。市会展办制订本资金奖励和资助项目计划,没有列入计划的项目原则上不予奖励和资助。
项目申请单位指:
1.会议、节庆赛事活动奖励项目:本市的主办、承办或招揽单位;
2.展览奖励项目:本市的招揽单位;
3.展览资助项目:本市的承办单位;
4.其他项目:本市的承办单位。
每个项目只能由一个单位提出申请。同一项目由多个单位共同组织的,需协商推选一个单位提出申请。
同一项目包含会议和展览内容的,不得同时申请会议和展览的奖励或资助。
第十九条项目申请。各项目申请单位应在项目举办前1个月向市会展办提出项目申请,提交相关材料。
1.申请报告(注明本届基本情况、申请金额和历届规模、资助金额);
2.《贵阳市支持会展业发展专项资金申请表》;
3.项目批准文件(展览项目还需提供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审批登记证);
4.项目基本情况、工作方案、宣传广告材料;
5.主承办单位协议及招揽证明材料;
6.会议项目提供会议场所租赁合同、酒店住宿及餐饮合同,展览项目提供会展中心场地租赁合同、实际展位平面图;
7.会议项目提供拟参会境内外来宾名单,节庆项目提供拟参加境内外来宾或演职人员名单;
8.项目由多个单位共同招揽或承办的,需提供各方协商一致共同推选申请单位的文件;
9.活动行业主管部门的证明材料及其他相关材料。
逾期未提出项目申请的,视同自动放弃,不予奖励或补助。
第二十条评估申请。市会展办受理项目申报后,各项目申请单位应在项目举办前15天向市会展业协会提出项目评估申请,递交评估申请材料。
1.评估申请报告;
2.项目批准文件(展览项目还需提供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审批登记证);
3.项目基本情况、工作方案、宣传广告材料;
4.主承办单位协议及招揽证明材料;
5.会议项目提供会议场所租赁合同、酒店住宿及餐饮合同,展览项目提供会展中心场地租赁合同、实际展位平面图;
6.会议项目提供拟到会境内外来宾名单,节庆项目提供拟参加境内外来宾或演职人员名单;
7.活动行业主管部门的证明材料及其他相关材料。
第二十一条项目核查和评估。市会展业协会组织对展览、节庆赛事项目进行现场评估,对会议项目进行现场评估、抽查和初审。市会展办、市财政局组织进行现场核查和事后抽查等核查工作。
第二十二条项目总结。项目结束后1个月内,各项目申请单位须向市会展办上报项目总结报告。展览资助项目还需提供资助资金决算报告;会议项目需提供会场场租发票、参会人员报到表和住宿安排表及酒店出具的住宿证明材料;节庆活动需要提供境内外嘉宾报到表、住宿安排表及酒店出具的住宿证明材料;赛事活动需提供代表团或运动员报到表、住宿安排表及酒店出具的住宿证明材料。
市会议展览业协会出具项目评估报告,评估结果未达到合格要求的项目不予奖励或资助。
第二十三条审核拨付。符合奖励或资助条件的项目,经市会展办审批和市财政局核定后,在展会、节庆赛事活动结束后3个月内直接给予拨付。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四条 第十二条涉及的会展宣传及项目申办经费,第十三条涉及的规划、调研、统计、培训、评估、表彰、认证、咨询等基础性、保障性工作经费,由市会展办根据本资金使用计划提出详细的用款项目并列支预算,经市财政局审核后执行。市审计部门应当对上述资金的列支使用等情况加强审计监督。
第六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五条市会展办、市财政局要严格执行本资金使用计划,加强对本资金使用的审核、检查和监督,同时应定期地对有关单位本资金的使用情况及使用效益进行检查评估。市会展办要对资金使用情况、效果进行总结、评估,为制订下一资金预算提供依据。
第二十六条各用款单位应严格执行本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严格开支范围,不得挪用、截留,同时做好本资金使用材料的建档和保存,接受相关部门的检查和审计。
第二十七条
根据检查和审计结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会展办会同市财政局按情节严重程度分别采取停止奖励或资助等措施;由市财政局会同市会展办追回已拨的本资金。构成违法或犯罪的,由相关部门依法处理或追究刑事责任。
1.未按本办法规定将本资金用于专项使用项目的;
2.展会、节庆、赛事活动组织秩序混乱或发生罢展(演、赛)、闹展(演、赛)、发生安全事故的;
3.截留、挪用本资金的;
4.提交虚假申请资料骗取本资金的;
5.其他违反财政法律法规的;
6.进行虚假宣传,恶意、无序竞争,参展内容与展会名称不符,产生不良影响的;
7.其他违反财政法律法规的。
第二十八条
市会展办和市财政局进行展会评估的人员要严格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在评估过程中发生弄虚作假、营私舞弊等违规行为的,向其所在单位进行通报,并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同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市财政局和市会展办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三篇:顺德区政银保合作农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管理使用办法
顺德区“政银保”合作农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
管理使用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关于印发<广东省农业“政银保”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农〔2016〕74号)、《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佛山市全面推广“政银保”合作农业贷款工作方案的通知》(佛府办函〔2016〕108号)的精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贷款通则》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规范顺德区“政银保”合作农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的有序运作和科学管理,控制风险,提高基金运作效率,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顺德区“政银保”合作农业贷款,是以政府产业政策为导向、以政府财政投入的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作担保、以银行贷款投入为基础、以保险作保障的“政银保”合作农业贷款。设立本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是为解决农户贷款难问题,构筑融资平台,促进农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三条 本办法遵循平等、自愿、公平、诚实信用原则,通过科学的风险管理机制,保障合同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第二章 风险补偿基金的来源与规模
第四条 风险补偿基金由政府安排财政资金设立,本风险补偿基金是区“政银保”合作农业贷款项目专项基金。首期风险补偿基金额度1,500万元人民币,由省、市、区三级财政资金构成,其中:省财政资金900万元,安排区财政资金500万元,市财政注资配套资金100万元。省的财政资金来源包括两个方面:2017用于“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配套的“政银保”项目的余额约688万元,省农业厅追加给顺德区“政银保”项目资金212万元。日后根据“政银保”合作农业贷款项目业务发展需要,风险补偿基金规模可适当调整增加。
第五条 风险补偿基金运作过程中,“政银保”合作农业贷款项目财政负担的保费补贴,按照市、区财政各负担50%。市级财政的保费(担保)补贴按照《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佛山市全面推广“政银保”合作农业贷款工作方案的通知》(佛府办函〔2016〕108号)的精神和要求,由区农业局、区财税局向市农业局和市财政局申请通过“政银保”专项资金预算安排解决;区级负担部分保费补贴,由区“政银保”办公室根据上一年保费支出,于次年向财政申报资金划拨。保费(担保)先由贷款人全额支付,待年末结算后,根据保费(担保)的实际支出,由下一年财政资金支付。
第六条 风险补偿基金设立期限暂定5年,期满后,由区 “政银保”合作农业贷款联席会议及时组织对风险补偿基金运作情况进行财政资金支出绩效评价,提请区政府研究风险补偿基金是否延续设立、变更规模或终止运作。风险补偿基金终止运作时,要按照相关程序对基金进行清算,将风险补偿基金的资金归还财政。
第三章 风险补偿基金的管理与使用
第七条 区“政银保”合作农业贷款联席会议负责风险补偿基金运作的组织和协调,及时解决担保贷款发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审议、批准弥补代偿损失方案;审议、核销坏账以及根据担保业务发展情况,增减风险补偿基金规模等;根据上贷款回收情况,研究确定每发放贷款限额。
第八条 区“政银保”办公室负责风险补偿基金的日常管理,提请核销坏账和审议、批准弥补代偿损失方案。风险补偿基金必须在合作银行开立专门账户,并全额存放在合作银行,且“政银保”合作农业贷款项目贷款额未还清前,不得转出、提走和清户,但按约定对风险补偿基金规模进行调剂的除外,存款利息按合作银行规定的存款利率结算,所得利息计入风险补偿基金。
第九条 对风险补偿基金的使用实行回拨调剂机制,若有参与的合作银行率先突破约定的贷款放大规模,经区“政银保”办公室审批同意,可协调将其他合作银行除已发放贷款对应的风险补偿基金之外的部分,余下风险补偿基金可进 行调剂划拨补充到其他合作银行。若区“政银保”办公室作出调剂决定的,相应的合作银行应协助并配合。
第十条 风险补偿基金的主要用途:
(一)风险补偿基金用于“政银保”合作农业贷款担保,首先是分担风险的功能,即通过风险补偿基金与保险(担保)共同分担银行贷款风险,让银行贷款资金顺利流向“三农”;
(二)依托政府信用,提供基金担保,为农业企业和农户增加信用等级,使融资更加便利;
(三)担保代偿金仅限于尚未清偿的贷款本金。如发生担保代偿金支付,由“政银保”办公室按实际支出,向区财政申请资金支付(担保代偿金的支付额度仅限区财政资金部分)。
第十一条 “政银保”项目贷款的对象、用途、额度、期限、利率和还款方式。
(一)“政银保”合作农业贷款的对象。
顺德区范围内从事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生产经营项目的种养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菜蓝子”基地、农业企业、农业园区等农业经营主体,符合以下条件方可申请为合作贷款对象:
1.符合我区产业政策和现代农业发展方向;
2.贷款人(农业经营主体,其中种养户不作该项要求)依法在我区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依法登记注册,持有合法有 效的营业执照和相应的生产经营许可证并依法在本地纳税;
3.按照贷款要求,提供准确、真实、详尽的资料;经营管理制度健全,会计核算规范,资产负债比例合理,资信度好,具有连续盈利能力和按期还本付息的能力;
4.符合银行贷款的相关条件,在合作银行开立结算账户;
5.没有不良信用记录;
6.贷款人每次只能申报一个项目,申报的项目未享受政府财政补贴,项目必须在顺德辖区范围内实施;
7.确保所贷款项用于建设经审批同意推荐的项目; 8.按照贷款要求,必须参加“政银保”合作农业贷款保证保险(担保),按期向银行归还本息;
(二)“政银保”合作农业贷款的用途。
主要用于扶持我区一批投入高、规模大、见效快、效益好的关键项目。
1.农产品直销、仓储等场所的建设、租用、装修; 2.农产品保鲜冷链系统或烘(制)干系统设备设施购建; 3.农业投入品生产或环境保护设备设施购建,农产品加工设备设施购建;
4.农产品检验检测设备设施购建,电子商务及信息网络平台应用;
5.农业生产设施、基地或示范基地建设;
6.农业投入品采购及农产品收购等生产经营中急需的其他贷款; 7.经区“政银保”办公室审批同意的其他农业发展用途。
(三)贷款额度。
合作银行将根据“风险补偿基金”的额度提供放大10倍的贷款,即提供不超过1.5亿元的总贷款,并根据贷款人(农业经营主体)的情况,以及风险控制的需要,与贷款人商定贷款额。取得“政银保”专项贷款的贷款人如需向合作银行申请其他贷款,需按正常程序与银行进行协商,提供担保等条件,不纳入本方案管理。
(四)贷款期限、利率和还款方式。
根据贷款人的经营周期和预期可还款现金流量,并依照以下规定确定贷款期限:购建固定资产类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2年;流动资产类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1年,如遇特殊情况,经“区“政银保”办公室、合作银行和合作保险公司(合作融资性担保公司)一致同意后,对流动资产类贷款,可将贷款期限适当延长,最长延长期限不超过1年。
贷款利率和还款方式:由合作银行根据不同客户风险,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与贷款人协商决定。
第十二条 “政银保”项目办理程序。
1.填报资料。农业经营主体填写《顺德区“政银保”合作农业贷款申请表》并按要求提供有关文件资料;
2.审批公示。报镇(街道)“政银保”办公室初审,符合条件的上送区“政银保”办公室,区“政银保”合作农业 贷款联席会议授权区“政银保”办公室负责审批,区“政银保”办公室对镇(街道)“政银保”办公室初审同意的申请进行调查、评估、审核和确认同意后,通过进行为期5个工作日的公示,公示后无异议的,由区“政银保”办公室出具《同意贷款通知书》、《担保承诺书》;
3.申请贷款。贷款人凭区“政银保”办公室的《同意贷款通知书》,《担保承诺书》向合作银行申请贷款,向合作保险公司(合作融资性担保公司)投保“政银保”合作农业贷款保证保险;
4.放贷承保。合作银行、合作保险公司(合作融资性担保公司)进一步进行评估和审核,审核同意的,合作银行进行放贷,合作保险公司(合作融资性担保公司)承保;
5.保费支付。
(1)农业“政银保”项目贷款人保(担保)费,补贴标准每年各按贷款金额2%予以补贴(购买保(担保)费不足2%的,按实际购买额补贴,保(担保)费的补贴由市、区财政按1:1进行支付),单个贷款人最高补贴额不超过20万元,超出部分由贷款人承担。
(2)保费先由贷款人全额支付,贷款人在还清本息后,凭合作银行出具的贷款结清本息证明、保费清单向区“政银保”办公室申请补贴,区“政银保”办公室按有关规定进行审批,对符合补贴标准的,由区“政银保”办公室于次年初 申请财政资金划拨给贷款人。
6.责任解除。贷款人还清贷款本息后,合作银行及时向区“政银保”办公室和合作保险(合作融资性担保)公司提供贷款结清证明资料作为其解除相关责任的证明。
第十三条 贷款人的责任和义务。
1.按照要求向合作银行提供与贷款有关的业务活动和财务状况的真实情况。
2.依照申报材料及批复使用贷款资金,不得随意改变用途;接受各级农业、财政主管部门、合作银行和合作保险公司(合作融资性担保公司)对贷款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3.按照约定的期限向合作银行返还本金、利息等,并向合作保险公司(合作融资性担保公司)支付全额保(担保)费。
第十四条 贷款的逾期赔付、逾期追偿、追偿分配。
(一)贷款逾期赔付
区“政银保”合作农业贷款实行政府、银行、保险机构(或融资担保机构)三方合作,合作银行、合作保险公司(合作融资性担保公司)预期风险与预测收益相匹配。合作保险公司(合作融资性担保公司)每笔赔付免赔额为贷款数额的20%,每笔赔付最高限额为保险保费总额的180%。当贷款(指贷款本金)发生损失时,免赔部分由合作银行负责承担,在合作保险公司(合作融资性担保公司)赔付总额 承担余下贷款数额80%的损失;赔付总额超过最高限额时,超额部分由合作银行承担20%,区“政银保”专项资金承担80%,对单个贷款人逾期赔付,区“政银保”专项资金的最高赔偿资金为200万元,逾期赔付赔偿的支付额度仅限区财政资金部分,累计总额不超过区级财政安排的资金。贷款利息损失全额由合作银行承担。
(二)逾期追偿
贷款户出现贷款逾期后,合作银行要及时将信息通报给区“政银保”办公室、合作保险公司(合作融资性担保公司),区“政银保”办公室要根据贷款逾期的情况,协调指导合作银行、合作保险公司(合作融资性担保公司)积极做好劝导催收工作。如遇个别有意逃债或确因经营失败而无力偿还贷款的贷款户,合作银行、合作保险公司(合作融资性担保公司)要通过法律途径追讨。贷款本金逾期后2个月,贷款人仍然未能偿还贷款本息的,合作保险公司(合作融资性担保公司)应在收齐合作银行的索赔资料后10个工作日内办妥理赔手续;超过合作保险公司(合作融资性担保公司)赔付金额的应由区“政银保”合作农业贷款担保基金承担担保责任的本金。
(三)追偿分配
合作保险公司(合作融资性担保公司)和专项扶持资金赔付后,先由合作银行向贷款人追偿,追偿未果的由区“政 银保”办公室协助合作银行、合作保险公司(合作融资性担保公司)向贷款人追偿。涉及诉讼事项的,区“政银保”办公室委托合作银行、合作保险公司(合作融资性担保公司)代为追偿债权事项。追偿成功后,先偿付欠息,再按三方各自承担贷款本金损失比例进行分配。
第十五条 贷款发放后,合作银行应根据国家有关监管政策对贷款资金流向、贷款人经营情况等进行监控,包括收集资金使用相关交易资料和凭证、贷款人经营情况实地走访等,并将相关资料整理归档;区“政银保”办公室应适时核查并调取相关的资料与信息;贷款人应按合作银行及区“政银保”办公室要求积极配合。对于贷款用途与贷款申请所述不一致的,区“政银保”办公室有权要求合作银行按贷款合同约定提前结清贷款,依法行使追索权,及时向贷款人发出贷款催收通知书,并将结果书面提交区“政银保”联席会议。
第十六条 对采取各种形式骗取财政资金、银行贷款的贷款人,不再纳入贷款风险补偿范围,取消贷款人资格,不再享受各类惠农政策,在有关媒体予以公告,并通过法律手段追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四章 风险补偿基金的监督与审计
第十七条 区审计、农业、财税等部门要按照“定向设立、安全运营、透明监督、促进发展”的原则,加强对风险 补偿基金的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政银保”合作农业贷款政策真正落实到位。区“政银保”办公室应依法定期对风险补偿基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审计部门依法对风险补偿基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群众监督作用,建立公众举报监督制度,公布举报电话,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对徇私舞弊、弄虚作假、造成损失及影响的单位和个人要追究责任,严肃查处。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区“政银保”办公室负责解释。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8年 月 日起执行,有效期为 年。
第四篇:公益金使用管理指导意见
XX街道社区公益金专项补贴
管理使用指导意见
(讨论稿)
为进一步规范社区公益金使用管理工作,切实保障社区公益金通过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真正为社区居民提供最需要、最迫切的公益服务。根据XX社发【2013】13号《关于加强社区公益事业专项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工作的意见》的要求,结合我街道社区实际情况,制定管理办法如下。
一、经费标准和适用范围
(一)社区公益事业专项补助资金是XX市按京财预【2007】3226号文件拨付到街道财政用于社区公益事业的专项经费。
拨付标准:按照社区居委会规模大小,2000户以下的每年补助8万元,超过2000户的每增加1户增加补助40元,或以当年社会办批复标准执行。
(二)社区公益事业专项补助资金适用范围:
1、购买公共服务项目:以志愿者队伍、社会组织、自治组织为依托,通过问需于民,经过认真选题策划并经街道审核同意购买的服务项目。
2、培育、发展社区服务组织:为填补社区服务空缺,根据居民需求,开展社会组织带头人培训、服务项目宣传、购买必要的小型服务器材或工具及服务人员的补贴。
3、开展社区文体、社区教育、社区治安、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等公益活动所需要的经费补贴:小型活动器械、宣传品、活动奖品、活动劳务补贴等费用。
4、志愿者队伍常态化管理:公益空间建设、公益储蓄、志愿者补贴、志愿者分会活动、社区公益日活动、特色志愿者队伍需要的小型服务器具、向优秀志愿者提供反馈服务的资金支持等。
5、小型便民设施的安装:社区居民问需中确定的,需要安装的座椅、晾衣杆等小型便民设施。
6、严禁用于以下支出:居委会的人员经费及办公经费,组织居委会工作人员外出学习考察费、招待费、会议费支出。
二、使用流程
社区公益金的使用采取项目化管理的方式,具体流程如下。
(一)问需于民。社区居委会在日常工作中,主要通过三条途径问需于民。
1、通过组织形式建言献策:包括党支部、居民自治组织(邻里服务社、准物业管委会、单元格自治管委会、民事协调委员会、文体分会、志愿者分会)等向社区党委、居委会提交的书面建议。
2、通过日常工作征集民意:社区工作者通过包片入户、来电来访登记、问卷调查、网上互动平台、十人以上联名等多种渠道,自下而上广泛征集居民、社会单位对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的需求、建议,并进行认真的梳理和汇总。
3、通过民主会议集体决策:视具体情况和涉及范围,通过组织召开社区问需会、专题工作议事协商会、听证会,讨论确定与居民需求和利益有关的具体事项。解决涉及面较大的问题应提交居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每年不少于4次),常务代表会作为居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构在休会期间履行居民代表大会职能。
(二)共商共治。将征集的意见在居民自治组织、党员、居民代表、和谐促进员、相关单位和涉及的利益群体中进行核实、分析、调研,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通过召开居民常务代表会进行排队。对群众反应强烈、涉及面广、近期急需解决的问题,逐一确定项目、对必须开展的活动逐一确定主题,并草拟200字左右的项目申请书和活动方案说明。
(三)拟定计划。社区居委会每年于11月初将草拟的项目书和活动方案说明,归纳成第二年社区公益活动计划草案,报社区办与主要领导、相关职能科室对接后,进行可行性分析和研判后,以“同意计划草案形式”予以批复。
(四)民主决策。计划草案须经居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1、形成正式计划。居委会于11月10日前将计划讨论稿提请第四季度居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形成正式计划。
2、做好沟通反馈。对可列入远期解决或目前难以解决的问题,采取适当方式向居民做好沟通解释工作。
3、后期项目追加。工作计划之外、必上的项目,经居民会议讨论通过,并报街道办事处批准,可列入当年追加项目(社区要有问需会记录、居民代表会议记录)。
(五)民主监督。社区要按照居务公开原则,将确定的工作计划(包括项目和资金数额)进行公示,并成立由利益第三方参与的社区公益金使用监督小组(不少于5人),对项目进行全程跟踪监督。每一个项目完成后要形成《社区公益项目报告》(包括项目进行或完成情况、资金使用情况),报告须由主体组织负责人、监督组组长、居委会主任三方签字方有效。社区居委会每个季度向社区居民代表大会进行报告,并进行书面张贴公示。年底向社区居民会议报告本社区公益事业计划执行及项目完成情况。
(六)项目备案。项目完成后,由社区居委会向街道工委上报《社区公益项目报告》,接受财务审计。当年结余,可以结转本社区下继续使用。
三、审批步骤及所需材料
(一)公益活动计划。居委会11月底前向办事处提交《社区公益活动计划》及《社区公益项目申请书》或《活动方案》,(加盖社区居委会公章,一式三份)。同时提交居民代表大会会议原始记录复印件。
(二)财务审批。社区办、财务科提前对项目计划书进行初审,并提交街道主要领导审阅;年底前将最终确定的项目计划提交工委会研究,并纳入社区为民办实施工程。
(三)科室配合。社区主动争取、相关科室积极配合、主管领导把关,对项目进行有效实施。
(四)项目验收。对完成的项目,办事处将采取听取报告、居民座谈、实地考察等形式进行验收。请各社区注重工作过程中照片、信息、记录和其它文档材料的积累。
四、财务审计
街道成立由监察科、社区办、财政科、办公室组成的审计小组,每年对公益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确保社区公益金真正使用到居民所需的项目中。重点对民主程序、财务支出环节进行审计。对发现严重问题的,经工委研究,对责任人和社区负责人依照国家法律和党政纪律,予以相应处理。
(各社区目前存在的社会单位专项经费或管理返还费、微型三产网点管理费及自治管理收费,可共同纳入社区公益经费管理范畴,作为市拨公益经费的补充,并参照本意见第二大项“使用流程”进行管理使用,但前提是社区要有健全的自治组织、监督制度和具体的管理使用办法。条件成熟的社区可先行试点。)
2013年11月26日
第五篇:关于加强就业专项资金的使用管理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强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实施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粤财社〔2013〕4号),加强我市就业专项资金管理,切实提高资金使用绩效,现就我市进一步加强就业专项资金管理提出以下意见:
一、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落实就业专项资金安排
各级政府要根据当地就业状况和工作目标,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本级财政预算中落实就业专项资金安排。同时,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就业资金的投入。本意见执行中的各项资金安排,除指明由市级财政安排外,其他各项资金原则上按现行财政体制属地原则,由各区财政负担。
二、明确资金支出范围,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有效
就业专项资金用于职业介绍补贴、职业培训和鉴定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和求职补贴、临时生活补贴、创业补贴、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和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扶持公共就业服务支出以及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其他促进就业创业支出。就业专项资金必须坚持专款专用的原则,严格按照规定的范围、标准和程序管理使用。各级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切实加强管理和监督,建立和完善绩效评估机制,确保使用管理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三、落实预算编报责任,提高资金预算执行力度
各级财政部门按照分级负担、分级管理的原则,负责管理统筹安排就业专项资金,会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下达资金计划,办理资金拨付手续,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和 —2—
开展绩效评价。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根据本级促进就业和扶持创业工作任务,负责就业专项资金支出计划的编制和实施,会同财政部门审核、下达资金计划,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配合财政部门开展绩效评价。
四、统一各项补贴政策,规范就业资金管理流程
为了进一步规范就业专项资金管理,对各项就业专项资金的补助对象、条件、标准及流程统一明确如下:
(一)职业介绍补贴
1.对象。在本市工商行政部门登记注册,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颁发许可证并经备案确认免费服务的职业中介机构、未纳入财政补助范围的本市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以及未纳入财政补助的街道(乡镇)、社区(村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层平台(以下统称“职业介绍机构”)。
—3—
2.条件。为城乡就业困难人员、登记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城乡新成长劳动力(含毕业普通高等学校、职业学校、技工院校毕业生以及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下同)提供免费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信息咨询等就业服务,且劳动者成功就业并与用人单位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按规定缴纳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费的,可按经其服务后实际就业的人数申请职业介绍补贴。
3.标准。300元/人(每位符合条件人员每年只享受一次)。4.申请。职业介绍机构每半年向行政许可地或所隶属的市或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职业介绍补贴。申请材料应附:职业介绍补贴申请表、《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机构法人证书或组织机构代码证(只限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层平台)、经职业介绍机构免费就业服务后已实现就业人员本人签名的花名册、接受就 —4—
业服务人员居民身份证、就业失业登记证、毕业证书(只限各类院校毕业生)、劳动合同、用工备案证明、最近3个月以上(含3个月)发放工资的凭证、社保缴纳凭证或社会保障卡记录、职业介绍机构与求职者签订的免费职业介绍服务协议书、用人单位加具录用意见的《职业介绍推荐信回执》、职业介绍机构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等凭证材料。
5.审核及发放。(1)审核程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受理申请材料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应对材料进行审核,向社会公示5个工作日无异议后在申请表上签署意见和盖章,连同有关申报资料送同级财政(财税)部门复核。(2)复核及拨款程序:财政(财税)部门收到资料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完成复核,确认后按规定将资金直接支付到申请人银行基本账户。
除特别注明外,以下各项目的补贴审核及发放参照以上程序
—5—
执行。
6.其他事项。(1)介绍员工制家庭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可申请职业介绍补贴,介绍雇佣制家庭服务人员的不可申请。(2)职业介绍机构免费介绍本市户籍劳动力到市外用人单位就业的可申请职业介绍补贴,介绍市外求职者到市外用人单位就业的不可申请。(3)劳务派遣机构派遣劳动者到用人单位工作,不得申请职业介绍补贴。
(二)职业培训和鉴定补贴。
1.对象。本市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和登记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城乡新成长劳动力(职业学校、技工院校在校生除外)、在岗职工(以下简称五类人员)。
2.条件。五类人员参加定点培训单位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经鉴定合格取得相应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专项职业能力证书、—6—
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培训证书,以下统称职业资格证书)或取得更高一个等级职业资格证书的,可按规定申请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补贴。
3.标准。按照我市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分类补贴办法执行(每人每年只享受一次)。
4.申请。五类人员个人缴费参加职业培训和鉴定的原则上通过定点培训机构集中代申请补贴,定点培训机构为五类人员垫付职业培训和鉴定费用的,由定点培训机构申请补贴。
定点培训机构向批准开班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职业培训和鉴定补贴。申请材料应附:批准开班和鉴定的批复意见、职业培训和鉴定补贴申请表、补贴人员补贴明细表、个人缴交培训鉴定费的有效票据、申请补贴人员本人签名的花名册(需注明人员类别)、培训考勤签到表、鉴定签到表、申请补贴人员居民
—7—
身份证和就业失业登记证、职业资格证书或鉴定部门盖章确认的技能鉴定合格名册、定点培训机构为五类人员垫付职业培训和鉴定费用的有关协议、定点培训机构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等,城乡新成长劳动力还需提交毕业证书或学生证明,在岗职工还需提交劳动合同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明细账单。
资金划拨按我市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专项资金分类补贴办法执行。
5.其他事项。定点培训机构组织五类人员开展职业培训前应向委托开展培训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报班审批,提交开班申报表,培训计划、大纲、课程安排,学员花名册、教师资质等材料,经批准后方可开展相关培训。培训达到规定课时的可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报技能鉴定,经批准后按照职业技能鉴定规程的有关规定组织技能鉴定。
—8—
(三)社会保险补贴。
1.对用人单位和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的社会保险补贴。
(1)对象。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
(2)条件及标准。用人单位招用本市城乡就业困难人员(财政核拨经费的人员除外),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费的,按其为就业困难人员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总额给予补贴。自主创业的毕业高校毕业生,本人同其招收的本市应届高校毕业生可同等享受上述政策。
本意见涉及到的社会保险补贴限额按我市有关规定执行。
(3)期限。除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人员可延长至退休外(以初次核定其享受社会保险补贴年龄为准,下同),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
—9—
(4)申请。社会保险补贴实行先缴后补的办法。用人单位按时足额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按季将符合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条件人员的缴费情况单独列出,每季度终了后向所隶属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对上季度已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给予补贴。申请材料应附:①用人单位营业执照副本或法人证书副本和税务登记证副本;②用人单位与招收的本市城乡就业困难人员或本市应届高校毕业生签订的劳动合同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出具的录用备案证明;③符合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条件人员的身份证、就业失业登记证(高校毕业生还应提供毕业证书);④社会保险费征缴机构出具的上季度用人单位为这部分人员缴纳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费的明细账(单);⑤社会保险补贴申请表、补贴人员花名册及补贴明细表;⑥用人单位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等凭证材料。自主创业的毕业高校毕业生未招用本市应届高校毕业生 —10—
的,只需提供上述第①、③、④、⑤、⑥项材料。以上材料在用人单位第一次申报时应全部提供,以后正常申报时,除享受人员发生变动外,只需提供社会保险费征缴机构出具的上季度用人单位为这部分人员缴纳有关社会保险费的明细账(单)和社会保险补贴申请表、补贴人员花名册及补贴明细表等。自主创业的毕业高校毕业生申请补贴截止时间为毕业次年的6月30日。
2.对灵活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1)对象。本市城乡就业困难人员。
(2)条件及标准。就业困难人员属于本市现行政策规定的灵活就业方式就业后申报就业并以个人身份缴纳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费的,给予其实际缴费额的50%的社会保险补贴。补贴期限与第1项相同。
(3)就业备案程序。申请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应按季
—11—
度办理灵活就业备案手续。①社区核实。灵活就业人员持本人身份证、户口薄以及经认定的《就业失业登记证》和现行政策规定的各种灵活就业方式证件、证明,向户籍所在地的社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站(或居、村委会)提出申请,并填写灵活就业人员就业备案登记表。社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站(或居、村委会)受理后,应在3个工作日内对该灵活就业人员情况进行核实,集中或由本人将核实情况和有关资料上报或送街道(乡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②街道(乡镇)备案审核。街道(乡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收到上述资料3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经审核后的灵活就业人员就业备案登记表,可作为灵活就业证明使用。③按月报告、按季备案。灵活就业人员应按月向社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站(或居、村委会)报告其劳动就业情况,同时应按季度重新办理就业备案手续。
—12—
(4)申请。本市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实现灵活就业,申报就业并按时足额缴纳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费,每季度终了后向户籍所在街道(乡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对上季度已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给予补贴。申请材料应附:由灵活就业人员签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盖章确认的注明具体从事灵活就业的岗位、地址等内容的灵活就业人员就业备案登记表(证明),灵活就业人员居民身份证、就业失业登记证、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申请表、社会保险费征缴机构出具的上季度本人社会保险费缴费单据、个人在银行开立的缴纳社会保险费存折或个体工商户基本账户证明。以上材料在灵活就业人员第一次申报时应全部提供,以后正常申报时,只需提供每季灵活就业人员就业备案登记表、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补贴申请表和社会保险费征缴机构出具的上季度本人缴纳有关社会保险费的明细账(单)等。其他规定按
—13—
照现行政策继续执行。
(5)审核及发放。①初审及公示程序。街道(乡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受理申请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进行初审。对初审合格的要在申请人所在的社区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5个工作日。经公示无异议的,出具初审意见,在2个工作日内汇总相关资料报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②审核程序。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加具审核意见后,将申请资料汇总送区财政(财税)部门复核。③复核及拨款程序。财政(财税)部门收到资料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完成复核,确认后按规定将补贴资金支付给申请者本人或个体工商户的基本帐号。
(6)其他事项。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加强对申请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人员就业方式、证明材料的 —14—
甄别工作,防止出现虚报、套取补贴资金的行为,对个人伪造灵活就业方式证明材料,或为其提供虚假证明骗取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的参与人员,一经发现应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3.对小型微型企业招用本市应届高校毕业生的社会保险补贴。
(1)对象。经当地经信(促)部门认定的小型微型企业。(2)条件及申请。经认定的小型微型企业招用本市应届高校毕业生,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不超过1年期限的社会保险补贴。补贴标准、申请材料及程序按照用人单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执行,其中申请材料应附经信(促)部门对小型微型企业认定的相关文件。
(3)其他事项。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创办的企业符合小型微型企业认定标准的,可申请第1或第3项社会保险补贴中的
—15—
一项。
(四)岗位补贴。
1.对象及条件。用人单位招用本市城乡就业困难人员(财政核拨经费的人员除外),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费的,按其实际招用人数给予岗位补贴。自主创业的毕业高校毕业生,毕业2年以内的高校毕业生到乡镇、街道、社区等基层岗位就业,从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可同等享受用人单位招收就业困难人员岗位补贴政策(财政核拨经费的人员除外)。
2.标准。每人每月200元。
3.期限。除对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人员可延长至退休外,其余人员最长不超过3年。
4.申请。用人单位招用符合享受岗位补贴条件人员,按季向 —16—
所隶属的区或街道(乡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岗位补贴。申请材料应附:①营业执照副本或法人证书副本和税务登记证副本;②用人单位与招收人员签订的劳动合同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出具的录用备案证明;③符合享受岗位补贴条件人员居民身份证和就业失业登记证;④社会保险费征缴机构出具的上季度用人单位为这部分人员缴纳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费的明细账(单);⑤招用人员岗位补贴申请表和招用人员花名册及岗位补贴明细表;⑥用人单位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以上材料在第一次申报时应全部提供,以后正常申报时,除享受人员发生变动外,只需提供上季度社会保险费征缴机构出具的用人单位为这部分人员缴纳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费的明细账(单)和招用人员岗位补贴申请表、招用人员花名册及岗位补贴明细表。自主创业的毕业高校毕业生申请需附上述第①、③、⑤、⑥项材料、个人缴纳城
—17—
镇职工社会保险费的明细账(单)及毕业证书等。毕业2年以内的高校毕业生到乡镇、街道、社区等基层岗位就业的,应由用人单位提出补贴申请。
(五)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和求职补贴。
1.见习补贴。
(1)对象。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
(2)条件。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参加由区级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或由团委认定(并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的见习单位安排的见习活动,可享受就业见习补贴。
(3)标准。补贴标准按见习期间我市最低工资标准的80%执行,补贴由见习单位和政府各承担50%。
(4)期限。见习补贴期限最长为6个月。
(5)申请。见习补贴由见习单位按月发放给见习者本人,—18—
政府支付的部分由见习单位先行垫付,见习期满后由见习单位向所隶属的市或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出申请一次性拨付。申请材料应附:见习单位营业执照副本或事业单位法人登记证副本或其他法定注册登记证明、见习人员见习通知书、见习人员花名册、就业见习协议书、见习人员居民身份证、户口簿、毕业证书及就业失业登记证、见习单位向见习人员发放见习补贴明细账(单)、见习补贴申请表、见习单位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等。
(6)其他事项。市直事业单位的见习补贴由市财政负责,其他单位按属地管理原则,由各区财政负责。
2.求职补贴。
(1)对象。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
(2)条件。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经所在高校给予重点就业帮扶后(提供不少于3次的就业应聘机会),在毕业5月1
—19—
日前仍未实现就业的(升学、出国、参军、参加基层服务项目、以及暂无就业意愿、无正当理由放弃学校提供的就业岗位或应聘机会的除外),给予一次性求职补贴。
(3)标准。每人500元。
(4)申请。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向学校提交求职补贴申请,由所在高校组织初审。对符合补贴条件的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5个工作日。公示期满后由高校集中向所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补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受理截止日期为毕业的5月31日前。申请材料应附: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出具的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不少于3次就业应聘机会的证明材料、申请求职补贴人员花名册、高校毕业生本人签名的申请表、高校汇总的补贴申请表、居民身份证和家庭困难证明、公示材料、高校在银行开立基本账户等凭证材料。
—20—
(5)审核及发放。①审核程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收到高校的申请材料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应对材料进行审核,并在申请表上签署意见和盖章,连同有关申报资料送同级财政(财税)部门复核。②复核及拨款程序。财政(财税)部门收到资料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完成复核,确认后按规定将资金拨付至高校银行基本账户,由高校将补贴发放给毕业生本人。
(6)其他事项。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佛山职业技术学院的求职补贴由市财政负责,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的求职补贴由顺德区财政负责,其他高校的求职补贴按属地管理原则,由各区财政负责。
(六)临时生活补贴。
1.对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的生活补贴。
(1)对象和条件。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特指本市城乡未
—21—
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参加的培训)的农村学员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学员。
(2)标准。一次性500元的临时生活补贴。
(3)申请。符合申领条件的人员向户籍所在地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出申请。申请材料应附:参加劳动预备制人员的居民身份证、户口簿、就业失业登记证、毕业证书、培训机构出具的培训证明、培训合格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临时生活补贴申请表、申请者本人的银行帐号,城市家庭学员还需提供的低保家庭证明。
2.对应届高校毕业生的临时生活补贴。
(1)对象及条件。应届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满6个月或登记失业的困难家庭应届高校毕业生。
(2)标准。按本市当期失业保险金标准确定。
—22—
(3)期限。最长不超过6个月。
(4)申请。符合申领条件的人员向户籍所在地的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提出申请。申请材料应附:临时生活补贴申请表、应届高校毕业生本人的居民身份证、户口簿、毕业证书、就业失业登记证、申请者本人银行帐号等,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还需提供低保家庭证明。申请补贴截止时间为毕业次年的12月31日。
(5)审核和发放。①审核程序。临时生活补贴应由申领人本人按月到指定的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申请领取,申请领取时应提供上月求职和接受职业介绍情况。申请领取时间为每月10日前。区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应在7个工作日内对申领人的资格进行审核认定,向社会公示5个工作日无异议后在申请表上签署意见和盖章,连同有关申请资料送区财政(财税)部门复核。②复核。财政(财税)部门收到送达的申请资料之日起7个工作
—23—
日内完成复核。③拨款程序。财政部门完成复核并收齐拨款资料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资金划拨,资金按规定直接支付到申请人个人账户。
(6)其他事项。应届高校毕业生在领取临时生活补贴期间实现就业或无正当理由,连续两次或者累计3次拒不接受当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介绍工作的,应当终止领取。
(七)创业补贴。1.创业培训补贴。
(1)对象。具有创业要求和培训愿望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本市城乡各类劳动者(含普通高等学校、职业学校、技工院校在校生以及处于创业初期的创业者)。
(2)条件。本市城乡各类劳动者参加由定点创业培训(实训)机构组织的创业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书的。
—24—
(3)标准。每人1000元(现行执行标准超出本标准的,可按现行标准执行。但超出部分不得在中央和省就业专项资金支出)。每位符合条件的人员只能享受一次补贴,不得重复申请。
(4)申请。定点培训机构向批准开班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出补贴申请。申请材料应附:批准开班和考试的批复意见、认定为定点培训机构的文件或证明、创业培训学员本人签名的花名册、创业培训学员居民身份证、就业失业登记证(在校生提供学生证等证明材料)、培训合格证书、创业培训补贴申请表、定点培训(实训)机构银行基本账户等。
(5)其他事项。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认定的定点机构组织创业培训,应在开班前将开班申请、培训计划大纲、课程安排、教师资质材料、培训人员花名册等材料报委托开展培训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办理开班申请,经批准同意后方可开展培
—25—
训,按照课程安排培训后经批准方可组织考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遵循总量调控原则,建立创业培训开班审查、随机抽查、视频监控等制度,保证培训质量和效果。对组织各类院校在校生开展的创业培训原则上只能安排在毕业前一年的7月1日后进行。
2.创业培训后续服务补贴。
(1)对象。定点创业培训(实训)机构。
(2)条件。定点创业培训(实训)机构在对参加创业培训(实训)合格的学员提供不少于6个月的后续服务,学员经后续扶持并在培训后1年内成功创业(即领取工商营业执照或办理其他法定注册登记手续)的。
(3)标准。一次性每人300元,补贴专项用于提供创业项目、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和跟踪服务等。
—26—
(4)申请。定点创业培训(实训)机构向批准开班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出申请,申请材料应附:认定为定点培训机构的文件或证明、创业培训学员本人签名的花名册、创业培训学员居民身份证、培训合格证书、学员成功创业的佐证材料、为学员提供后续服务的证明材料(包括创业项目书、风险评估报告、开业指导证明、金融机构融资凭证等)、创业培训后续服务补贴申请表、补贴人员明细表、定点培训(实训)机构银行基本账户。
3.创业资助。
(1)对象。创业成功的本市城乡就业困难人员、毕业高校毕业生。
(2)条件。在本市范围内领取工商营业执照(或其他法定注册登记手续),正常经营6个月以上,依法纳税并按规定缴纳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费(含创业者本人及其招用人员)的。
—27—
(3)标准。给予一次性5000元的创业资助,每人只能享受一次。
(4)申请。符合申领条件的人员在成功创业6个月以后(以本意见实施时间起算创业并正常经营6个月)凭有关材料向创业地所在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出申请。申请材料应附:营业执照副本(或其他法定注册登记手续)和税务登记证副本、有效纳税证明或减免税证明、本人居民身份证、户口簿、就业失业登记证(就业困难人员需提供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证明、高校毕业生需提供毕业证书)、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缴费凭证、自主创业资助申请表、创业实体银行基本账户或个人的银行账户等。对由符合条件的人员合伙创业的,只给予营业执照(或其他法定注册登记手续)法人代表创业资助。
4.创业孵化补贴。
—28—
(1)对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认定的创业孵化基地。(2)条件。创业孵化基地为基地内创业人员提供1年以上的减免费创业实训场地和孵化服务,可按实际孵化成功(在本市领取工商营业执照或其他法定注册登记手续)户数给予创业孵化补贴。
(3)用途。创业孵化补贴专用于补贴孵化基地场地租金、日常管理费用以及为创业者提供的创业项目、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和相关后续跟踪服务等费用。
(4)标准。按照创业孵化基地给予创业人员减免的费用据实补贴,每户不超过3000元。
(5)申请。创业孵化基地向基地所属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出申请。申请材料应附:入驻创业单位花名册、营业执照(或其他法定注册登记手续)、税务登记证及1年以上相关减免
—29—
费的证明材料(包括基地章程、相关减免费合同等,创业户缴费部分需提供凭证),与入驻创业人员签订的1年以上期限书面服务协议、创业孵化补贴申请表、补贴单位明细表、创业孵化基地银行基本账户等。
创业孵化补贴与创业培训后续服务补贴只能享受其中一项。5.创业孵化社保补贴。
(1)对象。经创业孵化基地孵化成功搬离基地并在本市正式办理工商注册登记(或其他法定注册登记)的企业或个体工商户(或其他合法实体)。
(2)标准。按企业(单位)为符合条件人员实际缴纳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总额给予一次性6个月的社会保险补贴,补贴方式实行先缴后补。
—30—
(3)条件。补贴金额应以出基地时与该企业(单位)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按规定缴纳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费的职工(职工名单应在出基地时报至创业地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为基数。
(4)申请。企业或个体工商户在搬离基地1年内向创业地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出申请,申请材料应附:营业执照副本(或其他法定注册登记手续)、孵化基地与企业或个体工商户签订的合同或服务协议、孵化基地章程、符合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条件人员的劳动合同、社会保险费征缴机构出具的上季度用人单位为申请补贴人员缴纳有关社会保险费的明细账(单)、创业孵化社会保险补贴申请表、社会保险补贴人员花名册及补贴明细表。
已按前列有关规定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的,不得重复享受。
—31—
(八)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和小额担保贷款贴息。
1.担保基金。各级财政部门应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继续筹集落实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并保持在一定的规模以上。担保基金应专户储存在经办银行开设的担保基金专户,封闭运行,专项用于小额贷款担保。担保基金利息计入担保基金,不得挪作他用。
2.小额担保贷款。
(1)对象。本市城乡劳动者自主创业(含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均可在创业地申请小额担保贷款。
(2)额度。个人贷款额度原则上不超过10万元,合伙经营或创办小企业的,可按每人不超过10万元,总额不超过200万元的额度实行“捆绑式”贷款。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贷款额度不超过300万元。
—32—
(3)其他事项。城乡劳动者自主创业,至少应包括以下四种形式:①创办企业或个体工商户(以营业执照或其他合法登记手续为依据);②承包土地、山林、鱼塘等实现创业的(以承包合同为依据);③公司加农户形式实现创业的(以供销合同为依据);④农民专业合作社(以组织章程为依据)。
符合贷款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是指当年新招用本市户籍人员达到企业现有在职职工总数30%(超过100人的企业达到15%以上)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缴纳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企业。劳动密集型小企业以当地经信(促)部门的认定材料(证明)作为依据。
3.贷款贴息。在规定的贷款额度内,借款人从事微利项目的,给予贴息,其中个人贷款的给予全额贴息,合伙经营或创办小企业且贷款额度不超过50万元(含50万元)的给予全额贴息,—33—
超出50万元额度的部分按贷款基准利率的50%给予贴息,期限一般不超过2年(展期不贴息)。对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申请贷款的,按贷款基准利率的50%给予贴息,期限不超过2年(展期不贴息)。
原则上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均可纳入微利项目。
4.审批流程及贴息程序。小额担保贷款按照自愿申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查推荐、经办银行审核审批的程序进行。每笔贷款从申请到发放的时间原则上控制在10个工作日内(不含申请人因自身原因延误的时间)。申请人向创业项目所在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出贷款申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对申请人基本条件、贷款用途、相关资料进行审查,对符合贷款资格的出具审查意见书(含贴息意见),记录并保存申请人相关信息。根据审查意见书,经办银行要对申请人的经营场地、经营项目、—34—
经营能力、信用记录、还款来源等进行审核,对符合条件的直接发放贷款,对不符合条件的给予答复意见。
各级财政部门要根据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和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管理等有关办法规定,做好贴息资金预算、审核、拨付等工作。贴息结算方式为按季贴息,按季支付。每个季度结息日后5个工作日内,经办银行将贴息资金申请和明细表,并附微利项目和小企业贷款记收利息清单报送同级财政部门。财政部门收到经办银行申请后5个工作日内拨付贴息资金。
(九)扶持公共就业服务支出。
市、区就业专项资金可安排扶持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的综合服务场所(人力资源市场)、公共就业实训平台、家庭服务信息网络平台、基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平台的相关设施和信息网络建设(包括计算机及网络
—35—
硬件、软件购置及开发应用支出、人力资源数据库建设以及信息联网和运行维护支出)。扶持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资金作为就业专项资金的组成部分,必须单独预算,单独核算,单独管理,不得与其他就业专项资金相互调剂使用。
乡镇(街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机构开展就业培训、社会保障、劳动关系协调和普法宣传等扶持公共就业服务,结合当地实际按照每年不低于12000元的标准给予服务补贴。
《就业失业登记证》工本费、就业失业监测、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和表彰、创业师资培养、创业项目库建设、创业项目推介和成果展示、国家和省市组织的专项公共就业服务(含现场招聘会)以及人力资源市场信息收集、分析和发布等支出可在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
对经认定的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省级创业型城市(县、—36—
区)、国家级和省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国家级和省级示范性创业孵化基地、国家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和省级充分就业星级社区、全国“千户百强”和省“百户十强”家庭服务企业(单位)或服务品牌、省就业考评优秀等级的市(单位),由省级就业专项资金和创业孵化基地、国家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省级充分就业星级社区、全国“千户百强”及省“百户十强”家庭服务企业或服务品牌所在的区就业专项资金给予适当补贴。省级补贴资金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会财政厅报省政府同意后下拨。区级补贴资金的补贴标准由区人民政府制定。
五、加强预决算管理,提高资金预算执行力度
各级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按照专项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切实加强就业专项资金预、决算管理。
各级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就业专项资金预算
—37—
执行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预算执行责任制,按规定及时审核和拨付资金,强化预算执行分析,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提高预算执行的均衡性。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对各项补贴支出申请材料的全面性、真实性进行审核,每次审核后要通过适当方式向社会公示(包括享受各项补贴的单位名称、享受补贴人员名单、具体补助人数、金额和标准等)。财政部门应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后的材料进行复核确认后按规定拨付资金。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在终了后,要认真做好就业专项资金的清理和对帐工作,并按要求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就业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和说明。就业专项资金使用说明要做到内容完整、数据真实、报送及时。各级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将审核汇总后的就业专项资金决算及时报送上级财政和人力资 —38—
源社会保障部门。
六、明确各级管理责任,衔接上级补助资金划拨
省属和中央、部队驻粤企业(单位)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人员按照本意见规定可享受的补贴,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所需资金由当地政府统筹安排落实,市在分配省级财政就业专项资金时将一并予以考虑。各地不得因隶属关系等原因将省属和中央、部队驻粤企业(单位)排除在外。
中央、部队和省属驻穗企业(单位)及省属、部属驻我市普通高等学校按规定申请的高校毕业生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就业见习补贴、求职补贴、创业培训补贴、创业后续服务补贴和创业孵化补贴等,凭有关证明材料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出申请,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省财政部门复核确认后按规定核拨补贴资金。
—39—
七、建立检查监督机制,确保资金监督落到实处
各级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定期对就业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并自觉接受监察、审计等部门的检查和社会的监督;建立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强化内部审计监督;要建立和完善就业专项资金发放台帐,进一步加强资金使用管理的基础工作;要加强信息系统建设,有效甄别享受补贴政策人员、单位的真实性,防治出现造假行为。对虚报、套取、私分、挪用各种补贴资金等行为的单位和个人,一经发现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对审核不严,违规操作的,要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责任。
八、其他事项
(一)已按我省有关规定享受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补贴政策的对象不得重复享受本意见所列同类补贴政策。
—40—
(二)中央财政补助各地的就业专项资金使用范围按《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社〔2011〕64号)的规定执行,即专项资金可用于职业介绍补贴、职业培训和鉴定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创业培训补贴、就业见习补贴、劳动预备制生活费补贴、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和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就业失业登记证》工本费等项目,补贴标准和申领程序等按本意见执行。各地滚存结余的就业专项资金可按本意见规定统筹使用。失业保险基金用于促进就业的支出按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执行。
(三)小型微型企业划型标准参照《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执行。
(四)除特别注明外,本意见中提到可享受相关补贴政策的高校毕业生是指:本市生源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或市属普通高等
—41—
学校毕业生(即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佛山职业技术学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毕业指高校毕业生毕业所在的自然年,即1月1日至12月31日。应届高校毕业生的界定指毕业当年的7月1日至次年的6月30日。高校毕业生补贴发放情况应录入全省劳动保障统一业务系统,并在高校毕业生本人的《就业失业登记证》相关栏目中记载。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是指由民政部门认定并出具相关证明的城乡低保家庭的高校毕业生。
本实施意见自下发之日起执行。其他有关就业资金的相关规定如与本办法规定不一致的,以本意见为准。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