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经济欠发达县区城镇交通秩序现状及对策
经济欠发达县区城镇交通秩序现状及对策
2011-09-01 12:10:49 浏览次数:162 我要收藏
——国家级贫困县台前县交通管理工作调研
台前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一城两区”是我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我县的形象,对于我县的招商引资、经济发展具有特殊意义。近年来,车流、人流的快速增长带来的交通拥堵问题也日益显现,在不同程度上已逐渐影响我县的经济发展,成为党委、政府密切关注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要求和部署,通过对城区交通秩序情况深入调研,分析目前城区交通秩序存在的主要问题,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交通秩序现状及制约交通管理发展的瓶颈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机动车车辆增速迅猛,城区经常出现部分道路拥堵、车辆乱停乱放、交通事故频发等交通问题,城区道路交通管理形势十分严峻。
(一)体制机制不健全,道路交通管理缺乏力度。
现行的交通管理体制存在部分分割、职能交叉等问题,没有统一的综合协调机构,难以形成管理合力,致使管理效率不高,导致的现象是:小摊贩占道经营,营运客车、农用运输车辆在城区内低速占道行驶,电动三轮车见缝插针、猛拐掉头,部分车辆不管交通规则逆向行驶、不按规定超车等交通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二)道路交通标志标线不完善,交通安全设施太少。
道路交通标志标线、交通安全设施是车辆、行人通行的法律依据和安全保障,但目前“一城两区”施划标志标线、交通安全设施安装没有明确责任人,一直是交警队在政府紧急安排下代做着这项工作,已完工的项目资金也得不到落实。主次干道、只要路口、学校门口等标线时间一长便不清楚,交通指路标志缺失、指向不明确、设臵不合理,护栏、减速带等交通安全设施不到位等都是影响人们安全出行的极大因素。
(三)交通管理及交通参与者交通安全意识不强,车辆乱停乱放、闯红灯、无牌无证驾驶、酒后驾驶等现象突出。
少数驾驶人员思想认识程度不高、安全观念不强,车辆随意乱停乱放,任意侵占交通空间;在没有电子警察的路口红灯照闯不误;机动车无牌无证上路行驶、故意遮挡、不按规定安装号牌以及饮酒后驾驶车现象等问题突出。没有从心理上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危险性和行政违法性,不仅无形当中增加了社会管理工作压力,而且还制造了很多的不安全、不确定的危险因素和事故隐患。
(四)载物、载货大车超载、超限违法上道路行驶,给我县经济发展带领许多不便。
政府的招商引资,壮大集聚区,兴建铁路等为台前人民带来了很大的商机,一些拉砂石料的大车为了躲避超载、超限的罚款,在禁止大车通行的纬六路、集聚区内通行,或者干脆就在转盘以东排成长队不往前行,不仅给新区、集聚区的交通带来极大的不便,也不同程度的影响到集聚区的经济发展。
(五)机动车、三轮车的迅猛增加,加大了城区道路交通的压力。
随着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不仅私家车急剧增加,驾驶技术不高、素质低下影响道路交通畅通,另外,越来越多的三轮车也拥入市场、摆上路面,它有着灵活性大、节能方便的特点,既给行人带来了方便,又解决一部分人员的就业难问题,俨然已成为人们出门代步的主力。然而,随意停放上下乘客是造成街道拥挤的主要原因,也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一大隐患,要想彻底取缔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今年县人大、政协会议上,对县城营运三轮车提出了相关议案,交警大队也进行了认真答复,但是,由于对此没有相应管理的法律依据,使交警难以对此进行有效的管理。
(六)在城区的规划和布局上不合理。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县车辆猛增,交通流量明显加大。但由于历史原因,县城道路规划狭窄,作为县城主干道的金水路、人民路由于车辆涌入,道路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给交通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压力。又因顺河路狭窄,东端且与长刘大桥北端陡坡处接汇,车辆分流量少,新华街因进入金水大市场,路窄人多,无法分流,大部分过往车辆选择在县城中心十字路口向西驶至西环路,或由西环路驶向人民路,再则,西环路与山东对接路段通行条件差,道路设施陈旧,根本无法分流猛增的车流量,交通受堵时有发生。由于县城商业过于集中,经营门店鳞次栉比,每逢年过节,乡村群众汇聚这里赶集、购货,多数商店占道经营,堵断人行通道,导致行人无法走人行道而拥入车行道,各种车辆也在街道两边违法停
放,从而降低了道路的通行能力。近几年,虽然投入资金对部分道路进行了整改建设,对车辆分流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是远远不能适应现在的需求。
二、城区交通秩序治理主要对策及出路
(一)积极推进社会化交通管理。
交通管理工作本身具有社会性,单纯依靠交警是不可客观的,抛开警力不足、装备落后不说,即使每年组织几次大规模集中整顿,一旦治理结束,又会出现反弹,效果很不理想。实行社会交通社会管、综合治理综合治,是现代交管工作的必由之路。首先,城建、交通、公路、工商等部门密切配合,联手出击,发挥各自优势,形成一种态势;其次,由政府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协调配合,广泛发动社会力量,深入现场、齐抓共管,切实提高交通管理整体水平,形成交通秩序管理长效机制。
(二)完善标志标线及交通安全设施。
加大对交通设施的投入,做到科学规划、合理设臵、配套齐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细化领导责任,由公安局负责进一步协调加大交通信号灯、电子警察、智能卡口系统建设,加大非现场执法力度,实时监控记录过往车辆,测算交通流量,加大道路交通智能化管理力度,提高道路交通实时管控力度;省道由公路局负责,乡村道路由交通局负责并结合乡镇,一城两区道路由公安局交警大队负责,使城区现有交通标志、标线保持清晰、醒目,同时对减速带、震荡线、护栏等交通安全设施进行完善,建议对台孙路火车站广场前设臵减速带或震荡线,对长刘桥往南至转盘处、往北至桃花源宾馆处设臵护栏,以防较快车速及车流、人流混乱引起的交通事故。
(三)开展交通秩序专项集中整治。
采取有效措施,用足法律手段,由公安局牵头负责,深入分析重点违法行为特点,排查问题突出区域、路段,合理设臵查缉卡点,合理安排警务,深入开展整治涉牌涉证、酒后驾驶、货车治理等违法行为专项行动;由城管监察大队、工商局对流动摊贩乱占道现象进行治理;由交通局对电动三轮车非法运营,交警队对违法停放、急拐掉头等违法行为进行整治。严格路面查控,形成严管高压态势,进一步净化道路交通环境,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维护良好城市形象。
(四)集中整治货运车辆超限超载。
针对拉沙石料的大车躲避罚款,违章通行等现象,采取“每日必巡、逢纠必查、不定期抽查、重点派驻”等多种方式,强化重点路段、时段路面管控力度,联合开展集中整治货运车辆超限超载行动,严厉查处货运车辆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由城建局负责在凤台大道集聚区东入口、经三路北头、经五路北头、经六路北头处,设臵限高栏杆;由交通局负责对逾期未年检并存在严重安全技术隐患的货运车辆,一律予以停运;由公路局牵头负责对超限超载等严重违法行为的货车及驾驶人,一律按上限处罚;由公安局交警大队负责严惩闯关闯卡违法行为,对违反禁令标志指示的车辆及驾驶人,一律按上限处罚,对非法改装的货运车辆,一律扣车至违法状态消除。
(五)规范营运车辆行业管理。
建议政府协调有关部门建立营运机动车三轮车、电动三轮车行业管理协会,出租行业协会,界定管理权限,使其达到规范、有序管理,减少交通违法行为,缓解交警部门压力。坚持依法管理,加大对违法停车的执法力度,坚决取缔占用道路乱停乱放违法行为,提高道路利用率。
(六)切实解决车辆分流问题。
根据我县没有正规的环城路现状,要实现车辆有序分流,缓解城区主干道压力一直是交通管理部门的难题。建议政府加大县城改造力度,扩宽、延伸道路,正修建的环城路特别是西环路,实现与山东省公路的畅通,这样在交通管理部门的管理下,才能实现进城车辆有序分流。另外,在县政府领导下,协调城建、工商等部门清理占道经营、店外经营行为,公安交警部门积极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长效管理机制,才能解决车、人混行的交通秩序混乱问题。
(来源:台前县公安交警大队吴春伟编辑:李世峰)
第二篇:经济欠发达地区非公党建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
经济欠发达地区非公党建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组成的重要部分。改革开放给各地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生机和活力,也给经济欠发达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党的建设工作开辟了新领域、新阵地。2012年3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中办发„2012‟11号),3月21日,中组部召开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中办《意见》和会议进一步明确,非公企业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非公企业的数量和作用,决定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在整个党建工作中越来越重要,必须以更大的工作力度扎扎实实抓好。如何发展壮大经济欠发达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加强经济欠发达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党的建设、引导经济欠发达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是当前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重要而紧迫的问题。
一、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基本情况
汉滨区是市政府所在地,全市大部分非公企业聚集于我区。截止2012年年底,辖区内共有非公企业790家,从业人员24170,有党员1766名,已经单独建立党组织的企业73家,组建联合支部的企业50家。其中:区经贸局主管的规模以上工业46家、局属企业17家,有3名以上党员的企业40家,单独建立党组织的21家,联合组建党组织的2家;成立4个党委,7个党总支,12个党支部(两个联合支部);区手工联社主管的改制企业10家全部建立了党组织,其中:成立党总支1个,成立党支部9外;在区工商局注册10人以上的企业69家,建立党组织的1家;全区共成立商会10个,主管部门为区工商联,建立党支部5个;在市工商局注册和由市级部门主管的企业553家,党员1195名,建立党组织的企业27家;省级部门直管的企业13家,建立党组织的企业1家。通过几年来的工作,具备成立党组织条件的企业全部成立了党组织。非公有制党组织的成立促进了企业健康和谐的发展,得到广大企业主和职工的广泛认可,但受各种因素影响,汉滨区大部分非公有制企业目前依然是党员空白企业。
二、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们按照上级要求,积极创造条件,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探索适应非公有制经济特点的党的工作方法和活动方式。
(一)探索建立健全非公企业党组织管理体系。本着“便于联系和管理、便于工作指导”的原则,按照建立一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管理体系的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分类指导,理顺隶属关系,以属地管理为主,使每一个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和党员都有“娘家”。逐步有效改变非公有制经济中“党员无人管、党费无处交、有组织无活动、有党员无组织”的状况。一是实行属地管理。即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被买断、整体出售或改制的,原党组织关系转往企业所在地党组织管理。非公有制企业新建立的党组织,由所在镇办党委进行管理。二是实行行业管理。对相对小、散的非公有制企业,由行业协会牵头,成立行业党组织,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行业协会党组织进行管理。三是归口管理。在非公有制企业比较集中的地方,如开发区、工业园区、综合性大市场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工委、企业党委等,对本区域内的企业党组织集中进行管理。四会员(协会)制管理。由于兴趣爱好、休闲活动、日常生活等产生的各类社团、协会越来越多。可由区委授权,成立有关社团、协会党组织,充分发挥各类社团、协会聚集党员及群众优势,对所在社团、协会的党员进行集中管理。
(二)着眼联动共赢,找准结合点,着力破解“业主支持难”问题。一是明确非公企业党组织的职责和地位,在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实践中,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和企业的生产经营开展工作,把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党组织的工作重点,使党组织与企业实现目标同向、行为同步;二是重视个体私营企业主思想教育、引导,处理好党组织与私营企业主的关系。坚持党的自身建设与解决企业生产经营方面的问题相结合,按照“团结、帮助、引导、教育”的方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把业主纳入党建工作“体制内”。对业主不是党员企业,党组织活动时积极邀请其参与活动,工作计划安排同业主商量,重大活动请业主参加,突出问题与业主沟通,最大限度争取得到业主的支持,避免了业主袖手旁观,党组织活动脱立企业生产活动的局面;三是紧紧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坚持“业余、小型、多样”的原则改进党组织活动方式,提高活动实效。
(三)以开展活动为载体体,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一是开展了“比党性、比奉献”活动。在坚持有利于生产经营的原则下,采取知识竞赛、岗位比武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党员先锋岗”、“一个支部一面旗,一个党员一盏灯”等主题实践活动,真正为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发展谋路子、出点子。二是开展“学先进、赶先进”活动。注重培养、挖掘、宣传非公企业组织党建工作的先进党组织和先进个人,并在评选“优秀共产党员”、“党员经济能人”、“先进基层党组织”时实行政策倾斜,营造“学先进,赶先进”的浓厚氛围,促进非公企业组织党建工作的有序开展。三是开展党员责任区活动。按照党员所在岗位的不同,层层建立党员责任区,要求党员在责任区内做到“四带头、四保证”,即带头学理论学政策,保证党的方针、政策和党组织的决策落到实处;带头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保证责任区内员工思想稳定;带头遵纪守法,保证责任区内不出现违法乱纪行为;带头出满勤、干满点,保证责任区内员工按期完成生产工作任务。四是开展“回报社会、服务农村”活动。引导企业员工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公益捐赠、扶贫济困、灾害救助等慈善事业。
三、汉滨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取得的成效
(一)非公有制企业对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认识有所提高。近年来,各级党组织始终把在非公企业中设臵党组织、开展党的活动作为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同时,加大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宣传力度,使各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初步认识到在非公企业中建党和开展党的工作的重大意义,使一些私营业主认识到企业党组织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性,出现了一些非公企业业主主动要求建立党组织、并积极开展党的活动的好现象。如:南方商务公司、安康华盛百货公司等。
(二)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工作进一步规范。首先在集体企业改制过程中,坚持改制与建立党组织同步考虑、同步实施,保证了企业基本上不影响党建阵地、不影响党的工作,从而保证了改制企业党务工作者队伍的稳定,如:泸康集团有限公司、安康市舒尔乐公司、安康市文化印务公司等企业。其次切实根据企业党员数和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了单独、联合、挂靠等多种途径,确保了非公企业党组织的组建。对企业主一时难以接受或不具备条件的企业,采取了“以工建、妇建、团建促党建”的工作方法,在一些规模较大、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中建立群团组织并开展活动,促进党组织及早组建。
(三)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不断壮大。大多数改制的原集体企业,作用发挥好的党组织成员得以保留,从而稳定了一些改制企业的党务工作者队伍。在新建的、规模较大的、有发展潜力的非公有制企业中,一方面着手建立党的组织,另一方面坚持选拔任用条件,广开选人渠道,采取与工会相结合、与经营主管者相结合、与有党务工作领导经历、能力较强、素质较高的党员相结合的办法,切实将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熟悉党的方针政策、有一定经营管理经验的党员选任到非公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岗位上来,加大了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指导力度,壮大了党务工作者队伍。
(四)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逐步推进。一些非公企业在工作中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这个中心,注意找准结合点、切入点,坚持“为企业所需要、为业主所理解、为职工所拥护、为党员所欢迎”的原则,围绕“业余、小型、务实”的思路,开展了党的组织活动。如开展“党员示范岗”等活动,使非公企业党员荣誉感得到了体现,促进了非公企业守法经营和健康发展。
四、汉滨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形成共识难。个别业主对党组织建设持冷漠和观望态度,有的业主对党的方针、政策不甚了解,存在三怕思想:一怕党组织建立后,会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削弱和制约业主的权力;二怕党组织活动过多,影响正常生产,加大管理成本;三怕党组织建立后,对解除党员的劳动关系受到制约,增加自身负担,因而对建立党组织缺乏理解和支持,这些都直接影响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组建、活动的开展和作用的发挥。调查发现,部分已建党组织的企业主认为,经营企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取最大的利润,企业领导的核心任务就是生产经营和管理,党建是“附带”工作。他们对党建工作缺乏热情,大多数都是被动应付,有的是为了应付上级党组织的检查,也有把党建工作作为企业的一种广告宣传。未建党组织的企业,普遍对建立党组织和开展党组织活动存在顾虑,担心企业生产经营受到影响,担心党组织活动打乱企业正常工作秩序,担心有摊派行为带来经济负担等。
(二)党员队伍教育管理难。由于非公有制企业中,普遍存在党员分布零散,流动性大,给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和培养发展党员带来较大困难。甚至有的党员不愿暴露身份,怕参加党的组织活动,耽误自己的工作时间,影响自己的收入,逐步成为“自由党员”、“隐形党员”。
(三)党组织运转难。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普遍存在无活动阵地、无活动经费、无活动时间的问题。同时,非公经济党组织的工作制度,基本上是沿用机关行政党组织的工作制度,在内容和活动时间上没有考虑到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生产经营的特殊性。因此,企业党组织工作与生产经营活动结合不够紧密,形不成合力。调查发现,由于非公有制企业生产资料归企业主所有,工作时间由企业主支配,党组织开展活动时间缺乏自主性,活动经费存在依赖性。一些企业党组织连党刊杂志等基本学习资料都难以保证,大部分党组织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加之企业党员流动性大,“朝增暮减”的现象常有发生,党员数量不固定,党组织不够稳定,部分企业党组织组建后得不到巩固,党组织中“有组织、无作用”、“有组织、无活动”及“有活动、无效果”的现象十分普遍,党组织边建边瘫现象突出,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党建工作的开展。
(四)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活动的开展和作用的发挥还不够。非公有制企业中党组织的地位、作用以及发挥作用的途径等,现行的有关政策和规定只作了原则的界定,缺乏具体的、操作性强的规定和制度,更没有规定企业党组织的建立及地位与作用的法律依据,没有建立党建工作保障机制,造成党组织建立和开展工作处于“受制于人”的尴尬境地。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只是建立了党的组织,但是各种制度不健全、活动开展不够、党员教育管理跟不上,企业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明显下降。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也只是停留在收党费和上级布臵开展的一些活动上,没有自己组织活动,没有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
(五)管理机制和领导体制不完善。一是隶属关系不顺,导致领导不力。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重组和改制过程中,一些主管部门及企业注重与产权、经济关系等方面的转机转制转型,党的组织未同步转型和建立,使企业党员职工在解除同原企业劳动关系的同时,也失去了基层党组织的联系,除离退休党员的组织关系转到所在社区外,一部分党员的组织关系还留在原单位。调查显示,有些非公制企业的员工甚至是中层领导不知道本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更不知道党组织隶属于哪个党委管理,找不着“娘家”;有的企业则感觉“娘家”太多,今天这个部门要个数据,明天那个单位要求填张表格做统计,后天又有一个部局领导来检查业务工作,出现双重管理甚至多头管理。而企业本身的党建工作,主要是由上级主管部门在党委、组织部门的领导下,发挥各自功能,协助抓好,由于各自的工作职能、职责不同,在管理上分工不太明确,很容易造成多头领导、重复管理和漏管的现象,导致领导不力的状况发生。二是管理协调不力,造成管理混乱。我区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隶属多样性,有的按企业属地,隶属乡镇、街道党委或由市上直管;有的按党员的行政关系挂靠直属机关;有的按行业性质,挂靠经贸局和建设局;有的则挂靠工商联;有的挂靠二轻局;有的按企业注册登记机关,挂靠工商局。而这些单位都是各有自己的业务工作,工作量都很大,一般没有专职的抓党务工作的人员,只是兼职,为了更好的完成自己的业务工作,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来思考和打算党务工作,另外各企业存在着多头管理、指导关系错综复杂的问题。安康巴山丝绢公司行政关系隶属于区经贸局,党组织关系隶属于关庙镇,该企业现有党员人数达到成立党支部的标准,由于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和企业内部改革等因素,现在仍未建立党组织。安康宝业丝绸有限公司行政关系隶属于市国资局,党组织关系隶属于汉滨区恒口镇党委,因隶属关系较为复杂,在指导和开展党建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加之不少地方党务部门的工作手段比较陈旧,照搬照抄传统的党建套路,停留在党务部门自我封闭抓党建的层次上,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变化和私营企业的特点。按照条块管理的模式,实行纵横结合领导体制,条形领导的工商、经贸、二轻、乡企党组织与块形领导的地方党委联系较为紧密,而其分支机构基层党组织与地方党委的联系则相对较弱。在实际工作中,地方乡镇党委更需要时时与这些分支机构的基层党组织相配合,才能有效开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这些分支机构也需要地方乡镇党委及时给予理解和工作上的指导、帮助,才能有效地发挥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作用。三是管理职责不清,造成重复管理。我区的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多是实行条块管理模式,上级领导属“条形管理”,地方领导属“块形管理”。由于条块管理分工不明确,块形领导的工作范围就可能与条形领导的工作辖区相重合。具体表现为,在同一个企业既要接受地方党委的领导,同时又要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党组织的领导,出现了双重管理,容易造成重管现象。同时,由于条形管理部门的工商、经贸、二轻、乡企等部门不是党的职能部门,却要做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行使政党的职能,这样就很容易造成“党政”、“政企”职责不分、工作界限不清,不利于有效地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
六、解决问题的主要抓手及对策
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既要组织协调好组织部门自身的资源,又要注意整合组织部门以外的资源,充分发挥统战、工商、税务、工会、共青团、工商联等部门和单位的职能优势,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式宣传和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加强对业主的教育引导,促使他们理解并支持企业党建工作,积极为党组织开展活动提供必要条件,努力营造社会各界关心、支持、参与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浓厚氛围。
(一)坚持定期清查,厘清党员底数。只有在确切掌握党员底数的情况下,才能把每个党员凝聚到组织之中。这是开展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一是全面普查。要科学设计普查指标,严格普查纪律,采取党组织派人进千家入万户进行实地调查,通过全面宣传,细致工作,摸清党员情况。二是建立信息库。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管理信息库,形成各基层单位有“小库”,县委掌握全县的“大库”的局面。三是设立月报制度。针对非公有制企业人员变化大的特点,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进行实时动态管理。
(二)理顺管理关系,灵活组织设臵。一是探索设立县级非公有制企业党总支,归口管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二是以“党员在那里,党组织就建到那里”的原则,创新组织设臵方法,有三名以上正式党员的非公有制企业要100%建立党组织;对尚不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的,采取几个相邻非公有制企业联合建立党组织;依托载体建立党组织,如在人才服务中心建立党组织,将托管人才纳入党组织管理,利用协会组建。可利用个体工商协会建立党组织,将个体工商户纳入管理,利用行业协会建立党组织。三是按照“组建一个,巩固一个”的思路,建立党建工作制度,使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四是建立党建工作联络员和指导员制度,向每个非公有制企业派驻党建工作联络员和指导员,对已建党组织的,重点在帮助他们开展活动上下功夫,对未建党组织的重点在帮助他们建立党组织上下功夫。
(三)抓好队伍建设,选准配强班子。一是抓好党员队伍教育。根据党的中心工作任务,利用党校培训党员,举办短训班训练党员,以党章为基本教材,每次选准一个点,上好党课,以遵章守法为主题开展廉洁自律教育,以提高自身素质为目标,搞好党员自学。二是抓好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要把思想政治素质好、懂经营管理、有组织协调能力、会做思想政治工作、具有一定文化、责任心强的党员干部,选派到非公有制企业做党建工作指导员。在任职上可实行一人一企、一企多人、一人多企等多种方法。其次要抓好业务培训。拓宽视野,选人才,通过“公开选拔,双向选择”的形式,推荐一批思想政治素质好、熟悉党务知识的同志到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中任职;注重从非公有制企业的管理层中选拔一批优秀党员,通过培训、选举成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领导班子;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聘,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人才库,解决党务人才不足问题;通过挂职锻炼,向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中派驻一批懂技术,精管理,熟党建的在职干部到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中任职。三是要选好配强党组织负责人。要本着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党组织作用的发挥,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的原则,挑选那些政治信念坚定、党性观念强、熟悉企业经营管理、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能够与企业主合作共事的党员,担任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在选配方式上,可以采取改制企业原有党组织负责人自然过渡、选派、外聘(公开招聘)、内选等办法。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要注意征求和尊重企业主的意见,取得他们的信任、支持和配合。并要按照组织与企业相互推荐、双向选择、党内选举、岗前培训等程序选配党组织负责人。同时,还要建立解聘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负责人报告制度。对确因工作另有安排或其他特殊原因需要解聘企业党组织负责人的,必须依照有关规定进行,企业主不得随意解聘。四要加强指导督查。要定期召开党建工作指导员例会,听取工作汇报,交流工作经验,布臵工作任务,不定期地派人深入企业,检查了解党建工作指导员的在位情况和工作情况,并及时指导和帮助解决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第四要建立考核制度。把党建工作指导员任期内完成任务情况与干部目标管理考核相挂钩,严格考核,切实发挥好党建工作指导员应有的作用。
(四)探索培养机制,加快党员发展。一是适当引导,激发员工入党的热情。党组织要经常派人与员工进行谈心,关心他们的成长和思想状况,帮他们释疑解惑,解决实际困难,使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激发他们入党的热情。二是注重从已写入党申请的生产技术骨干中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三是建立健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档案,将他们的培养情况整理归档。四是建立培养接转制,对因工作变动的员工,将其培养档案交由新单位党组织,保证培养的连续性。五是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积极召开支部大会,在程序完备,资料齐全的情况下,上级党委加快审批。
(五)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建立非公有制党组织党建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形成由组织部门牵头,统战、工商、税务、商务等有关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个私协等组织参与分工负责,形成合力的工作格局,不断加快在非公经济企业中建立党组织的步伐。要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健全抓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健全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协同配合的非公制企业党建工作联系协调机制,形成整体合力。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与各乡镇党委“一把手”签订责任状和目标责任书,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纳入基层党建工作目标考核内容,严格实施考核,严格兑现奖惩。要引导各级党组织强化“抓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是本职、不抓是失职、抓不好是不称职”的责任意识,充分发挥乡镇党委的职能作用,做到党委书记亲自抓,党委副书记具体抓,党委成员共同抓。
(六)创新活动载体,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要适应企业的特点和需要,创新党组织的活动方式和工作方式。本着“小型、分散、业余、务实”的原则,积极把企业党组织独立自主活动与群团组织活动结合起来,把解决自身问题与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问题结合起来,把开展党建活动与培育企业精神、企业文化结合起来,采用电化教育、远程教育等现代传媒手段,开展党的活动,使之为党员和广大职工所欢迎,为企业资产所有者、经营管理者所理解和支持。通过发挥“四个作用”,使党组织真正成为企业主“政治生活的老师”、“经济运作的参谋”、“法律保护的依托”。一是要围绕企业决策开展活动,发挥参与作用。对关系国家、企业、职工利益的问题、关系企业发展方向的问题,以及生产经营中的重大问题,要积极开展提合理化建议活动,集中党员、职工的意见建议,并通过党组织负责人或决策层的党员向企业谏言献策,促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二是要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活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企业党组织要引导党员带头学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带头搞好生产经营,促进企业发展;带头遵纪守法,维护企业制度和社会秩序;带头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帮助企业搞好精神文明建设。要积极开展“创先争优”、“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等活动,鼓励和组织党员在本职岗位和急难险重的任务中勇挑重担,发挥党员勇于奉献、不怕吃苦的精神,做到关键岗位有党员、困难面前有党员、突击攻关有党员,更好地发挥党员在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表率和带动作用。三是要围绕保持企业稳定发展开展活动,发挥凝聚作用。充分发挥党组织领导企业工会、共青团组织这一政治优势,广泛开展“四有”职工队伍建设、创建“职工之家”、“青年岗位能手”、“青年文明号”等活动,并把这些活动寓于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之中,形成长期性、经常性、群众性、多样性的职工文化活动机制和联系、宣传、组织、团结职工的工作机制。通过发挥党组织的核心凝聚作用,全力支持帮助企业主,团结带领职工搞好企业生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四是要围绕打造企业文化品牌和企业环境创优开展活动,发挥协调作用。在企业中及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企业合法经营、监督企业依法纳税,正确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同时,党组织要积极做好工会、共青团、妇女组织及其他群众团体的协调工作,协调企业与职工、职工与职工、企业与社会、职工与社会的关系,妥善处理劳资矛盾,做到既保证资产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又注重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七)建立配套保障激励机制,有效解决工作保障和动力的问题。一是层层实行目标管理。县委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作为考核基层党委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对领导干部和党务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参考依据。二是探索研究相关政策。试行每年招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时拿出一定名额专门招考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参照村(社区)干部选拔任用办法,探索非公有制企业优秀党组织负责人到乡(镇、部门)担任领导职务;试行将党建工作开展得好的非公有制企业作为评优评先和政府优先扶持对象,对大力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业主,在评优评先、安排社会职务时优先。三是落实经费保障,采取“财政预算安排,企业管理费中提留,党费收缴返还补助”等办法,解决非公有制党组织的工作经费、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活动经费和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者的工作报酬问题。鉴于目前非公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处在发展初期,上级组织部门可在近期内将非公有制企业党员上缴的党费全部返还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建活动的专项经费。
(八)把握三个原则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建设。一是在处理党组织与业主的关系上,要坚持合作原则。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要通过做工作,争取业主对党建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搞好精诚合作。党组织要帮助、支持业主依法行使职权,围绕生产经营开展活动,团结带领职工搞好生产经营。二是在处理党组织与职工的关系上,要坚持服务原则。把党组织的整体作用与发挥党员职工个体的作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服务党员职工中找到作用发挥的结合点。要始终保持同职工群众的血肉联系,支持工会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积极向决策层反映职工的意见建议,积极宣传、解释改革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引导,不断提高职工素质。三是在处理党建工作近期要求和长期目标的关系上,要坚持效能原则。充分体现党组织作用是一个长期过程,党组织作用发挥多样性的实现形式是否实际、实用、实效,关键要看其能否与企业党建工作的整体目标相互衔接、相互推进。
第三篇:欠发达民族地区旅游人才的现状及对策
欠发达民族地区旅游人才的现状及对策
http://.cn 2004年12月28日10:55 贵州日报
我国的欠发达地区大多属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由于相对边远和闭塞,这类地区通常保存着完好的自然风貌和独特的民族文化,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像滇西北、黔东南等地即这样。当前发展旅游业已成为这类地区发展经济摆脱贫困的首选措施。但是从全国范围看,这类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不尽如人意,在国际国内旅游市场上所占的份额与其资源富饶度极不相称。以黔东南为例,尽管黔东南早在1997年就被世界保护乡土文化基金会列为“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旅游首选地之一,其旅游业起步也不算晚,但旅游业至今仍处于十分落后的境地。这无疑与交通等硬件设施落后有关,但旅游人才严重短缺是关键因素。
目前,欠发达民族地区首先是专业管理人员匮乏。调查表明,在黔东南州的旅游行政管理人员中,没有1
人是旅游院校毕业的。另据抽样调查,贵州部分景区管理人员中,具有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大专文化的比例分别是20.2%、42.6%、22.5%、11.2%、2.3%,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者仅占1.2%。在旅游管理层中,既有丰富领导经验和管理能力,又有系统旅游管理知识的人才如凤毛麟角。高层次决策人才的严重缺乏给旅游业所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在开发和管理中缺乏全局观念,不能充分把握旅游开发的内涵,也不能从宏观角度把握旅游区的特色和发展方向,表现为旅游开发层次低而简单重复,景区开发缺乏个性和文化底蕴,经营管理不到位,而不规范和急功近利的开发更导致民族文化粗俗化和形象受损。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自然旅游资源比较脆弱,文化旅游资源也属于易于萎缩、消亡的古朴民俗文化,不合理的开发必然造成自然生态环境恶化,古朴民俗文化的萎缩、消亡,社区群众在旅游开发中也受益不多,导致旅游区突出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
其次,导游及翻译人员严重不足。由于多数欠发达地区旅游行业管理尚未走上正轨,多数
导游员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旅游专业教育,知识层次低,文化修养不足,对民族文化及景区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不正确,民族文化产品的文化品位和内涵不可能获得正确充分展示。欠发达民族地区由于缺乏翻译人员,只能从学校抽派部分外语教师充任临时翻译。找外语翻译尚且不容易,找既懂旅游专业知识和当地民族文化又懂外语的翻译则更加困难。在黔东南,持国家导游证的人数不足20人,高级导游员仅1人,根本不能满足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求。镇远和黎平两个旅游资源大县和开发大县,目前获全国导游证的人员也分别只有4人和2人。
第三,旅游服务人员整体素质较低。这是欠发达民族地区的共性问题,特别是客房、餐饮等一线服务人员,不论是普通话、气质、修养、卫生习惯,还是服务意识和技能,都离星级要求相差甚远,这也是酒店星级评定的瓶颈和整体服务质量不高、顾客满意度低的主要原因。第四,民族旅游特色人才后继无人,各类乡土特色人才的现状令人堪忧。一方面,民族文化传承人出现“断代”危机。在多数欠发达民族地区,由于缺乏原生民族文化的传承机制和激励机制,青少年对学习原生民族歌舞没有内在动力。由于许多客观方面的原因,旅游业发展未能给当地居民带来实惠,而旅游业所带来的外来强势文化的冲击使年轻一代对民族传统文化几乎不屑一顾。随着老一代艺人的纷纷故去,民族民间技艺将因严重的“断代”现象而失传。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地区间从业收入的巨大反差,大批乡土艺术人才正在被旅游发达地区重金挖走,人才外流现象十分严重使民族旅游陷入恶性循环的境地。总之,欠发达民族地区旅游从业人员总体水平较低,旅游人力资源总量和后备力量不足,整个旅游业经营管理都不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要求。
造成欠发达民族地区旅游人才短缺的原因,一是人才培养力度不够,培训机制不健全;二是由于经济落后,吸引人才困难,留住人才更难;三是人才管理不善,人才资源浪费严重。解决欠发达地区旅游人才短缺的问题,必须立足于发展,围绕发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转变观念,实施旅游人才战略。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要树立人才是旅游业快速
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的观念,营造科教兴旅、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建立各种人才激励机制。还要充分认识各类乡土特色旅游人才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把挖掘、保护、管理、培训乡土特色旅游人才纳入旅游人才战略规划。
———坚持人才培养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建立学历教育和成人培训机制。决策部门要从管理思路、资金投入、政策措施等方面,保证人才培训的适度超前,不为发展初期旅游人才“供过于求”的暂时现象所迷惑,用长远的眼光进行必要的人才储备,力求旅游人才总量与旅游业发展相适应,旅游人才结构与旅游产业结构相协调。加大投入力度,扩大办学规模,打破传统办学模式,提高办学层次和办学质量,加强旅游院校建设,紧紧围绕质量和特色办学,加快人才培养步伐要把民族地区各类特色旅游人才的培养纳入人才培养战略规划,建立民族民间文化传承的激励机制、自上而下的民族文化保护教育体系,将民族文化教育纳入大、中(职校)、小学教育网络体系,列入素质教育的内容,让民族歌舞、民族音乐、民族刺绣等民族文化走进课堂,使之得到保护和传承,既保护和传承了民族文化,也可满足旅游业对特殊人才的需求。
————理顺人才管理体制,建立良好的旅游人才准入机制,引入现代人才资源管理理念,创造能留人、用人、吸引人的良好环境。事实证明,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旅游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关键。只有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才能形成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梧桐树”,引来更多的“金凤凰”。
还应看到,欠发达民族地区的特殊旅游人才长期以来未能引起重视,也未被当成旅游人才对待。他们绝大多数属农村户口,既无编制,也不属于任何管理组织。但是民族文化旅游离不开他们的参与,民族旅游魅力的体现和生命力的维持都离不开他们的劳动和创造。各级相关部门对此要引起足够重视,切实做好这类人才的挖掘、保护、管理和培训工作。
总之,旅游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面对21世纪竞争日趋激烈的国内外旅游市场,欠发达民族地区更需要有超越性、前瞻性的思考,推动旅游人才的储备、培养和吸纳机制的形成。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旅游人才短缺的问题,使未来旅游经济在欠发达地区经
济总量中占有较大份额。
第四篇:城镇土地使用税征管现状及对策
城镇土地使用税征管现状及对策
征管现状:
据统计,***县2005合计查补入库城镇土地使用税 万元,罚款 万元,共涉及 户纳税人,占被查户数的 %。笔者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不少纳税人在确定城镇土地使用税纳税人的问题上概念不清、解释不准,造成纳税人对城镇土地使用税申报缴纳不足,征管工作陷于被动局面,导致了征纳双方一些不必要的矛盾。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1、法规与解释相矛盾,造成税务机关内部意见相左。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二条规定:在城市、县城、建制镇、工矿区范围内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为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纳税义务人。但是,国家税务总局编发的《税收执法基础知识》一书对城镇土地使用税则解释为:以国有土地为征税对象,以实际占用的土地单位面积为计税标准,按规定税额对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由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单位或个人缴纳。
由于上级对城镇土地使用税纳税人的说法不一致,造成了基层税务部门内部意见不一致,主要存在两种说法:一是作为出租方的政府为纳税人。因为出租方拥有土地使用权,其出租行为也是一种使用行为;二是向政府承租土地的承租方为纳税人,承租方是该土地实际使用人,具有土地使用权(只是未办理土地使用权证),尽管与地方政府签订了租赁合同,缴纳土地使用金,但是承租方仍然是该土地的土地使用税法定纳税义务人。
2、当前城镇土地使用出现的新情况,客观上也造成征管工作的矛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形式也呈现出了多样化。主要表现在:一是有的市、县政府将改制企业的土地剥离,以空壳老企业、地方政府名义或资产管理站的名义出租给改制后的企业,按面积收取土地使用费或土地租赁费,其中乡村每平方米1.5元、城镇每平方米2元。二是有的地方政府将停产企业的闲置土地,以名存实亡的停产企业名义或政府名义以及资产管理站的名义出租给新办企业,租金用于解决原停产企业的困难职工。企业在一定年限内,如3年、5年内拥有土地使用权。三是企业以自有土地和房屋出租给其他企业使用,按月或按季收取租金。
这些新情况的出现,给城镇土地使用税纳税人的确定提出了新的问题,客观上造成了城镇土地使用税征管上的矛盾。
建议对策:
根据《条例》的规定,在开征范围内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为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纳税义务人。国家税务总局在有关城镇土地使用税若干具体问题的解释和规定中对纳税人的确定也作了进一步明确:城镇土地使用税由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和个人缴纳,拥有土地使用权的纳税人不在土地所在地的,由代管人或实际使用人纳税;土地使用权未确定或权属纠纷未解决的,由实际使用人纳税;土地使用权共有的,由共有各方分别纳税。
根据以上规定,对城镇土地使用税纳税人的确认,关键在于土地使用权属的确定上。有关土地使用权属的确定和资料应由土地管理部门提供给税务机关,税务机关据此征税。然而随着企业改制的深入,土地管理部门对改制企业的土地使用权属相对滞后,未能及时予以确认到位,从而给税务机关在确定城镇土地使用税纳税人时遇到了一定的困难。
笔者通过走访有关部门了解到,目前土地管理部门可办理土地使用权证有划拨、出让、租赁、作价入租四种形式。其中租赁取得土地使用权证的是特指国家将国有土地出租给使用者使用,由使用者即承租人与县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即出租人签订一定时期的土地租赁合同,并支付租金的,可办理通过租赁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因此根据城镇土地使用税的有关规定,笔者认为可以这样确定:拥有和可办理土地使用权证的,以取得土地使用权证的企业为纳税人;无土地使用权证和土地使用权的,以实际使用人为纳税人。这样上述提到的几个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对以政府名义出租的空壳老企业土地或闲置土地的,政府与企业已签订租赁合同,承租人可以取得土地使用权证,应以承租人即企业为纳税义务人;对企业以自有土地和房屋出租的,土地使用权并未发生转移,应以出租人为纳税人。
为从根本上解决城镇土地使用税纳税人难以确定的问题,笔者建议上级机关应尽快规范和统一城镇土地使用税纳税人,同时及时修改、补充和完善《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切实解决基层征管工作的矛盾。
第五篇:欠发达地区的县乡工业企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欠发达地区的县乡工业企业有了长足发展。工业企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企业质量有所提高,整体实力得到加强,工业企业经济逐步成为县乡经济的主体。但随市场经济体系的日趋完备,欠发达地区的县乡工业企业发展中的矛盾和弊端也随之逐步暴露出来。如何克服这些矛盾和弊端,将是能否有效推动欠发达地区的县乡工业企业走出低水平发展,迈向新阶段所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欠发达地区的县乡工业企业的发展现状。欠发达地区的县乡工业企业同发达地区相比总体水平比较低。其特点是:起步晚,发展慢,能源缺,竞争力差。主要表现在:一是自然环境恶劣,工业企业发展先天不足。欠发达地区的县乡工业企业大多位于农业县市,农业经济为主体,工业经济只是县乡经济的补充。加之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和原材料的缺乏,导致地方政府从指导思想上就不是十分重视。面对恶劣的环境,也是有心有余而力不足,造成这些地方的县乡工业企业总是处于低水平运转。二是体制结构不合理,受市场制约力大。欠发达地区的县乡工业企业大多建于改革开放之前,按照农业方式办工业,起点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较深,改革开放后仍难摆脱传统体制的束缚。产权不明晰,机制转运不灵活,仍难摆脱政府干预的阴影。下岗职工负担重,资金、技术、人才、市场缺乏,是制约欠发达地区县乡工业企业发展的四大因素。三是欠发达地区的县乡工业企业产品结构不合理,效益低,规模小。大多以原集体、街道小厂为依托,以原材料初级加工为主体,科技含量低,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很多工业企业濒临倒闭。四是工业企业负担过重,亏损面过大。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县乡工业企业,在有一定利润后,地方政府首先不是扩大原始积累,壮大工业企业规模,而是千方百计通过杀鸡取卵的办法,最大限度地获取工业企业利润,缓解地方财政压力。部门也随之巧取豪夺,通过各种名目向工业企业伸手。致使部分工业企业的倒闭,不是因为经营不善,而是破产于地方政府与职能部门对工业企业的贪得无厌。五是工业企业改制缺乏科学性,造成国家资产的流失和社会的动荡。面对负债经营的工业企业,在改制中不是因企制宜,而是一刀切破产拍卖。在破产过程中,又没有按规范程序,请专门机构进行清产核资,而是私下交易。即使是公开竞标,也只是流于形式,走过场。导致上百万的资产,几十万甚至几万就将它处理给私人,使国家资产白白地流失。对拍卖所的资金,不是先国家税金、贷款和下岗工人的补偿,而是将其挪作他用,导致国家税收流失,下岗工人因补偿不到位,而上访或围困地方政府机关,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因此,要正确分析欠发达地区县乡工业企业形势,因企制宜,因厂制宜,寻求欠发达地区的县乡工业企业发展的突破口。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提高产品竞争力为目的,通过兼并、联合、租赁、入股、拍卖、民营化等形式,进行企业改制,形成资源优势互补,产品技术优势互补。增强欠发达地区的县乡工业企业活力,提高产品竞争力使欠发达地区县乡工业企业尽快走出低水平发展的困境,跟上国民经济发展速度。
一、抓住机遇,找准方位,加速欠发达地区县乡工业企业的改制进程。对欠发达地区县乡工业企业来讲,企业改制因坚持以股份制改造为重点,按照县乡工业企业民营化的思路,采取租赁、拍卖、转让、兼并等形式,实行企业产权、企业经营自主权和企业内部分配方式的全面改革,来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县乡工业企业的发展。首先,加速部分企业产权拍卖和经营权出让,进快使之民营化。对那些运行机制乏力,产品种类单
一、老化,规模窄小,经营面临倒闭的工业企业,养又养不活,亏又亏不起,盘又盘不大。只有通过企业产权的拍卖和经营权的出让,通过民营化的方式,加快企业重组进程,使之尽快走出困境。其次,加速企业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制进程。对企业市场信誉好,企业经济实力强,产品适销对路,又发展潜力,但发展后劲又不足的工业企业,要积极推进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以资本为纽带,打破行业隶属关系,所有制关系和区域界限,实行企业产权的多元化。通过对欠发达地区的县乡工业企业的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的改造,使工业企业资产得以优化,闲置资产得以利用,产权效能得以调整,造就一批组织结构规范化,产业结构合理化,产品结构优良化的骨干企业和品牌产品。
二、强化竞争,优化管理,提高欠发达地区的县乡工业企业的产品市场占有份额。优化工业企业内部管理,提高工业企业竞争力,改进欠发达地区的县乡工业企业的运行质量,是加快欠发达地区的县乡工业企业发展的关键。首先,是加速工业企业内部优化管理进程。加强工业企业内部管理,是发展欠发达地区的县乡工业企业的当务之急。从欠发达地区的县乡工业企业的现状来看,关、停、或亏损的企业中有三分之二是因管理不善造成的。因此,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强化管理意识,把提高企业内部运行质量放在工作首位。在企业管理上,要重点抓好质量、营销、财务、安全、环保等专项管理。特别是要注意降低负债率和“两项资金”占用率,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要引进现代管理观念,加强经济成本核算和市场信息分析意识,提高工业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其次,加速欠发达地区的县乡工业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力度,加大科技投入,增强工业企业的活力。要利用国有工业企业改组改制的有利时机,以市场为导向,帮助工业企业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同时,对已经开始的改制工业企业,要抓住目前国家对中西部正在加大投入的大好时机,高度重视科技开发力度,做好工业企业投入产出的工作,提高工业企业的科技水平和
产品科技含量。其三,加快提高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素质力度。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素质跟不上企业发展速度,是制约欠发达地区的县乡工业企业发展速度滞缓的主要原因。随着知识经济的日新月异,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为工业企业的科技进步提出了紧迫的要求。加大引进先进、适用技术的力度,努力提高工业企业的科技开发和创新能力,来适应市场需要。通过开发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来提高欠发达地区的县乡工业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要采取各种形式开展人才培养,多渠道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协作。通过培训、引进、协作等途径,造就一批优秀的管理人才和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县域工业企业的整体素质。
三、完善措施,强化服务,营造欠发达地区的县乡工业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首先,是要加快欠发达地区的县乡工业企业改制实施细则的制定,要尽快制定出符合欠发达地区的县乡工业企业实际的改制实施细则。统一口径,重点对国有资产的处置、企业职工的安排债务偿还、土地使用权和其他固定资产产权的归属、企业员工保险、企业下岗分流员工的经济补偿和再就业等问题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使改革后的工业企业,能在一个安定、完整的体系下正常运转。摆正国家、企业、员工三者利益关系,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其次,是加大欠发达地区的县乡工业区业的融资减债力度。资金投入的严重不足,是制约欠发达地区的县乡工业企业发展的又一大因素。因此,地方政府要按照中央关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近期出台的鼓励和发展民营经济企业的有关规定,加大对工业企业的招商引资和资金投放力度。目前欠发达地区的县乡工业企业获取资金的渠道主要是:企业员工入,股民间借贷和银行贷款等三各方面。而企业员工受收入影响,入股有限。民间借贷和商业银行因利率太高,企业也不敢多贷。因此,企业利息包袱过重,发展资金不足,是困扰欠发达地区的县乡工业企业的一大障碍。要解决企业资金的困难:一是要继续发挥商业银行的主渠道作用。对产品有市场,但因资金不足和资金拖欠严重的企业,要充分发挥商业银行的协调作用,努力帮助企业解脱三角债务的困境,帮助解除企业之间的债务链,使企业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的轨道。对产品市场看好,又发展潜力的企业,要帮助他们考察市场并给予必要的贷款扶持,使其通过技术改造,尽快地强大起来。二是企业本身要拓宽融资渠道。通过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吸纳社会闲散资金;通过招商引资,吸纳境内外的资金;通过资本营运,盘活企业资产存量,挖掘企业内部资源潜力。三是提高欠发达地区的县域工业企业的资金运用效率。要进一步提高工业企业的资金营运效率,把有限的资金用于企业的技术改造和高科技、高档次、高效益的工业企业项目上。四是切实用好、用足、用活国家优化资本结构的有关政策。通过兼并、破产、减员、增效、核销银行呆账坏、账来减少企业债务。同时,在部分改制企业中,在不违背国家政策的前提下,实施一定期限内的零所得税制。并将企业此部分所得,严格控制在清偿专业银行过去的贷款本息上,给改制企业以休养生息的机会。其三,加大服务力度。健全管理机构,完善服务体系,是发展欠发达地区的县乡工业企业的坚实基础。随着欠发达地区的县乡工业企业的改制工作的不断深入,转变地方政府职能迫在眉睫。一是企业应在管理、指导、监督、服务方面下功夫,重点强化会计、税务、统计、金融和审计等方面的功能。二是加大配套改革力度。建立欠发达地区的县乡工业企业国有资产营运公司,明确应运主体,强化工业企业的产权约束,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三是加快欠发达地区的县乡工业企业员工的社会保险体系建设。扩大社会养老保险面,推进离退休人员的社会保险,由企业管理向社会化管理转化,切实减轻欠发达地区的县乡工业企业的负担,为工业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