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中的辍学问题研究(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5 12:54: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教育中的辍学问题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教育中的辍学问题研究》。

第一篇:农村教育中的辍学问题研究

农村教育中的辍学问题研究

刘洪涛

“科教兴国”一直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其主要内容是: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由此可以看出,教育问题一直是国家关注的视点。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点和难点,从当前看,农村教育总的形势是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给农村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农村教育从整体上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辍学率居高不下,会严重阻碍农村社会、经济及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探究农村教育中学生的辍学问题也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农村教育中辍学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

社会上新的“读书无望论”打击了许多中小学生家长让其子女上学的热情。以前,上大学包分配,子女只要上了大学就等于已经端上了金饭碗,因此广大农民抱着上学为跳出农门的传统观念,希望子女摆脱农民的身份而积极鼓励子女上学,这无疑会缓解辍学现象的产生。但近年来,随着上大学交费,国家对大学生工作包分配计划的取消,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有些大学生毕业后甚至还要回炉于技校,继续深造。社会上人才供给矛盾日益突出,广大农民越发认为读书不仅没用,而且对于改变贫困的现状是没有多大希望,因此他们宁愿选择让其子女辍学,以追求更大的效益。复杂的社会环境是导致学生辍学的外界因素。中小学时期,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都不健全,十分容易受到外界所谓的新事物的诱惑,农村的一些黑网吧、游戏厅的个体经营者,为达到其盈利的目的,对未成年人进入网吧视若无睹,并借用各种手段对其进行诱导,使得不少学生沉迷于其中而荒废学业。更受社会上打工热潮的影响,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学生纯洁的心灵受到刺激,“一切向钱看”这一错误的价值观念深深的影响着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农村中一些受“读书无用”思想影响或升学无望的学生,由于受到社会外界因素的诱导,大都丧失了学习的兴趣与信心,而走上外出打工的道路,从而结束了自己的校园生活,开始了自己的社会生活。政府对部分贫困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不足,使农村教育的硬件无法满足学生需求也会产生辍学现象。

(二)学校原因

学校教育不当是导致学生辍学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教材的编写,都以城市为中心,而忽略了农村与城市之间在教学环境与教学资源上的巨大差异,极度脱离了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各地方学校不能因校制宜。教材编写脱离农村实际,学生很难明白其中所讲内容,从而挫伤了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农村学生对于他们陌生的课程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学生接受比较困难,从而很容易对学习产生恐惧感,学生自己感到升学无望导致辍学。农村师资队伍综合素质不高,是导致学生辍学的关键。农村地区由于经济不发达,教育资源有限,教学环境相比城市来说比较恶劣,因此很难吸引优秀的教师在此任教,教师学历普遍偏低,并且,农村相对来说信息比较闭塞,教师也很少会有进修学习的机会。同时,由于城市学校环境优越,教学资源充足,一些农村优秀教师也会被挖走,这对原本就不发达的农村学校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优秀教师的大量流失,导致部分农村学校面临师资不足的局面,由于教师缺乏深造,教师的教学技能尤为单一,多数教师只能掌握本学科的授课技能,而对于其他学科的技能很少或不掌握,新课程改革以来,四环教学的教育模式由于脱离农村实际,教师在此条件下会更多的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这种方法极易引起学生的厌学,进而导致学生辍学。

(三)家庭原因

家庭经济困难是造成学生辍学的重要原因。有的研究者对辍学进行了较精确的经济成本收益分析:“林潼将受教育者的直接成本(各种学杂费等)、机会成本(辍学后工作可能 得到的报酬)、受教育的期望收益(读完书后工作所能得到的报酬)进行权衡分析,得出辍学是农村青少年及其家庭在理性上选择的结果。”农村父母由于受教育程度偏低,对子女的教育期望和学业指导、学校教育的参与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农村家长花在子女教育上的时间精力和金钱都远远少于城镇儿童,有些父母甚至把孩子的学习完全交给教师,交给学校,认为孩子既然交给学校,学校就应负全部责任将孩子管教好,而将自己的教育责任推卸的一干二净,这将对孩子的学业成就产生不利的影响。张士菊认为:“农村家长普遍受一种错误教育价值观的影响,家长由于文化程度比较低,他们不能够正确的认识到教育对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家庭生活质量的改善以及子女一生幸福的重要意义,有的家长对子女抱有的教育期望较低,认为只需要学会基本的认字与计的算能力即可,这些家长往往目光比较短浅,只看到近期利益,而不能看到孩子辍学外出打工,虽然能够缓解当下的家庭 经济困难,但是对一个家庭的长远发展是起不到积极的作用,甚至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在这种不正确的家庭教育价值观的影响下,子女被迫辍学,有的甚至是主动辍学。

当前,农村学生的辍学是在大的社会背景下,学校,家庭共同起作用的结果。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对学生任意辍学的无视和默许态度是导致学生辍学率不断上升的助推器。在这些内、外力量的共同推动下,农村学生辍学率不断呈上升趋势,学生对于知识追求表现出更为强烈的淡漠化倾向,因而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需要用新的思维和新的眼光去研究和解决这种高辍学率的产生。

二、农村教育中辍学现象产生的预防对策

(一)改变教育的“城市中心”取向

首先,正如我们所知,农村教育无论是教学模式还是课程设置都存在着城市化倾向。而这种倾向却远远脱离农村实际,虽然我国目前的城市化进程步伐有所加快,但城市化也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城乡二元格局改变“城市取向”的陈旧教育模式,从而加强农村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由于城乡之间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着差别,因此,应允许农村学校因校制宜,充分根据本地与本校实际情况,大力发展与发掘适合地方学校及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特色课程,在课程结构与内容上达到自主创新的效果,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农村的实际生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让农民看到科技对农业所产生的丰硕成果,使农民真正感受到科技与教育在日常生产于生活实践中的重要作用,这样,农民也会积极把子女送入学校求学。

(二)落实政府责任,强化政府行为

首先,各级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学校的资金投入与师资配备,从而确保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使学校具备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条件。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教学资源相对短缺,这对素质教育的推进无疑会增强难度,因此政府应充分发挥其监管主体的作用,对缺乏资金的学校应加强资金的投入,同时也应加强学校信息工程的建设,为学校建立图书馆以及电脑设备的配置,从而在硬件上缩小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别。其次,辍学学生的返校工作,主要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乔凤义认为:“当学校劝学无效时则应积极主动、及时向乡镇人民政府报告,政府接到报告后,必须及时采取动员或强制措施要求辍学学生家长或监护人,送辍学学生返校学习,对外出打工或经商的学生,政府应采取有力措施令其返校,对这些辍学学生各级人民政府应责成劳动、工商等部门负责清退,并督促其返校就读。”最后,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凡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按时入学,未受完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招用未受完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的公民从业做学徒或帮工,政府有关部门必须对此做出明确规定,并加强其管理。同时要运用法律武器,以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对擅自使用招用未成年人单位或个人,要实行相应的制约机制和处罚机制。

(三)加强学校管理,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的教育行为与个人素养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爱好,因此,这与控辍保学工作息息相关。李冬梅认为:“学生的辍学有时候与教师的教学行为或多或少有些关系,因此结合控辍保学工作,学校领导应重点抓师风师德建设,旨在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重塑教师的良好形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通过政治业务学习等活动,加强对领导、教师的培训教育,不断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确立以学生为本,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尊重、关爱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使学校领导和教师都深刻认识到,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的道理。同时教师也不应采取各种措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学差生都能产生恋校、恋班、恋师、恋学情结,增强师生间的亲合力。针对学生自卑、厌学的成因,学校和教师要注重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切实抓好前途理想教育,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生发奋学习的意志和动力。”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此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改革教育质量评价模式,积极推广学校教育质量,教师工作及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方案。改革教育教学内容及方式方法,使学生热爱学习、愉快学习和生动活泼地学习。为强化农村师资队伍,大学生应积极响应国家支教计划和西部计划工程,为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四)落实家庭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责任,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家庭是保障农村儿童受教育权利至关重要的一环,具有学校及其它教育不能取代的独特功能,它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延伸,因此,家长必须明确教育子女的责任意识,树立正确教子观念,明确学习知识对孩子一生的重要影响,明白愚昧无知与贫困的紧密联系,与学校积极配合,共同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在农村,眼前的实惠和利益使农民对教育采取一种功利化的价值取向,他们用眼前的实惠和利益来评判和裁决一切。可以说,农村贫困文化对农村学生的辍学现象 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必须在加强农村自身经济建设的同时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探索农村教育深层次改革的内涵,诸如价值取向、内容结构等,发挥学校教育的文化功能,从而促进农村文化与农村教

育发展的良性互动。

总之,只要社会、政府、学校和家庭通力合作,就一定能把农村学生辍学过多的现象控制到最低限度。本文发表于《科学与财富》2012年第十期

第二篇:农村教育中的辍学问题研究

农村教育中的辍学问题研究

刘洪涛

“科教兴国”一直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其主要内容是: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由此可以看出,教育问题一直是国家关注的视点。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点和难点,从当前看,农村教育总的形势是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给农村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农村教育从整体上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辍学率居高不下,会严重阻碍农村社会、经济及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探究农村教育中学生的辍学问题也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农村教育中辍学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

社会上新的“读书无望论”打击了许多中小学生家长让其子女上学的热情。以前,上大学包分配,子女只要上了大学就等于已经端上了金饭碗,因此广大农民抱着上学为跳出农门的传统观念,希望子女摆脱农民的身份而积极鼓励子女上学,这无疑会缓解辍学现象的产生。但近年来,随着上大学交费,国家对大学生工作包分配计划的取消,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有些大学生毕业后甚至还要回炉于技校,继续深造。社会上人才供给矛盾日益突出,广大农民越发认为读书不仅没用,而且对于改变贫困的现状是没有多大希望,因此他们宁愿选择让其子女辍学,以追求更大的效益。复杂的社会环境是导致学生辍学的外界因素。中小学时期,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都不健全,十分容易受到外界所谓的新事物的诱惑,农村的一些黑网吧、游戏厅的个体经营者,为达到其盈利的目的,对未成年人进入网吧视若无睹,并借用各种手段对其进行诱导,使得不少学生沉迷于其中而荒废学业。更受社会上打工热潮的影响,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学生纯洁的心灵受到刺激,“一切向钱看”这一错误的价值观念深深的影响着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农村中一些受“读书无用”思想影响或升学无望的学生,由于受到社会外界因素的诱导,大都丧失了学习的兴趣与信心,而走上外出打工的道路,从而结束了自己的校园生活,开始了自己的社会生活。政府对部分贫困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不足,使农村教育的硬件无法满足学生需求也会产生辍学现象。

(二)学校原因

学校教育不当是导致学生辍学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教材的编写,都以城市为中心,而忽略了农村与城市之间在教学环境与教学资源上的巨大差异,极度脱离了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各地方学校不能因校制宜。教材编写脱离农村实际,学生很难明白其中所讲内容,从而挫伤了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农村学生对于他们陌生的课程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学生接受比较困难,从而很容易对学习产生恐惧感,学生自己感到升学无望导致辍学。农村师资队伍综合素质不高,是导致学生辍学的关键。农村地区由于经济不发达,教育资源有限,教学环境相比城市来说比较恶劣,因此很难吸引优秀的教师在此任教,教师学历普遍偏低,并且,农村相对来说信息比较闭塞,教师也很少会有进修学习 的机会。同时,由于城市学校环境优越,教学资源充足,一些农村优秀教师也会被挖走,这对原本就不发达的农村学校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优秀教师的大量流失,导致部分农村学校面临师资不足的局面,由于教师缺乏深造,教师的教学技能尤为单一,多数教师只能掌握本学科的授课技能,而对于其他学科的技能很少或不掌握,新课程改革以来,四环教学的教育模式由于脱离农村实际,教师在此条件下会更多的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这种方法极易引起学生的厌学,进而导致学生辍学。

(三)家庭原因

家庭经济困难是造成学生辍学的重要原因。有的研究者对辍学进行了较精确的经济成本收益分析:“林潼将受教育者的直接成本(各种学杂费等)、机会成本(辍学后工作可能 得到的报酬)、受教育的期望收益(读完书后工作所能得到的报酬)进行权衡分析,得出辍学是农村青少年及其家庭在理性上选择的结果。”农村父母由于受教育程度偏低,对子女的教育期望和学业指导、学校教育的参与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农村家长花在子女教育上的时间精力和金钱都远远少于城镇儿童,有些父母甚至把孩子的学习完全交给教师,交给学校,认为孩子既然交给学校,学校就应负全部责任将孩子管教好,而将自己的教育责任推卸的一干二净,这将对孩子的学业成就产生不利的影响。张士菊认为:“农村家长普遍受一种错误教育价值观的影响,家长由于文化程度比较低,他们不能够正确的认识到教育对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家庭生活质量的改善以及子女一生幸福的重要意义,有的家长对子女抱有的教育期望较低,认为只需要学会基本的认字与计的算能力即可,这些家长往往目光比较短浅,只看到近期利益,而不能看到孩子辍学外出打工,虽然能够缓解当下的家庭 经济困难,但是对一个家庭的长远发展是起不到积极的作用,甚至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在这种不正确的家庭教育价值观的影响下,子女被迫辍学,有的甚至是主动辍学。

当前,农村学生的辍学是在大的社会背景下,学校,家庭共同起作用的结果。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对学生任意辍学的无视和默许态度是导致学生辍学率不断上升的助推器。在这些内、外力量的共同推动下,农村学生辍学率不断呈上升趋势,学生对于知识追求表现出更为强烈的淡漠化倾向,因而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需要用新的思维和新的眼光去研究和解决这种高辍学率的产生。

二、农村教育中辍学现象产生的预防对策

(一)改变教育的“城市中心”取向

首先,正如我们所知,农村教育无论是教学模式还是课程设置都存在着城市化倾向。而这种倾向却远远脱离农村实际,虽然我国目前的城市化进程步伐有所加快,但城市化也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城乡二元格局改变“城市取向”的陈旧教育模式,从而加强农村教育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由于城乡之间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着差别,因此,应允许农村学校因校制宜,充分根据本地与本校实际情况,大力发展与发掘适合地方学校及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特色课程,在课程结构与内容上达到自主创新的效果,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农村的实际生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让农民看到科技对农业所产生的丰硕成果,使农民真正感受到科技与教育在日常生产于生活实践中的重要作用,这样,农民也会积极把子女送入学校求学。

(二)落实政府责任,强化政府行为 首先,各级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学校的资金投入与师资配备,从而确保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使学校具备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条件。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教学资源相对短缺,这对素质教育的推进无疑会增强难度,因此政府应充分发挥其监管主体的作用,对缺乏资金的学校应加强资金的投入,同时也应加强学校信息工程的建设,为学校建立图书馆以及电脑设备的配置,从而在硬件上缩小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别。其次,辍学学生的返校工作,主要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乔凤义认为:“当学校劝学无效时则应积极主动、及时向乡镇人民政府报告,政府接到报告后,必须及时采取动员或强制措施要求辍学学生家长或监护人,送辍学学生返校学习,对外出打工或经商的学生,政府应采取有力措施令其返校,对这些辍学学生各级人民政府应责成劳动、工商等部门负责清退,并督促其返校就读。”最后,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凡适龄儿童,少年都必须按时入学,未受完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招用未受完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的公民从业做学徒或帮工,政府有关部门必须对此做出明确规定,并加强其管理。同时要运用法律武器,以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对擅自使用招用未成年人单位或个人,要实行相应的制约机制和处罚机制。

(三)加强学校管理,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师的教育行为与个人素养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爱好,因此,这与控辍保学工作息息相关。李冬梅认为:“学生的辍学有时候与教师的教学行为或多或少有些关系,因此结合控辍保学工作,学校领导应重点抓师风师德建设,旨在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重塑教师的良好形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通过政治业务学习等活动,加强对领导、教师的培训教育,不断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确立以学生为本,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尊重、关爱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使学校领导和教师都深刻认识到,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的道理。同时教师也不应采取各种措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学差生都能产生恋校、恋班、恋师、恋学情结,增强师生间的亲合力。针对学生自卑、厌学的成因,学校和教师要注重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切实抓好前途理想教育,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学生发奋学习的意志和动力。”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此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改革教育质量评价模式,积极推广学校教育质量,教师工作及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方案。改革教育教学内容及方式方法,使学生热爱学习、愉快学习和生动活泼地学习。为强化农村师资队伍,大学生应积极响应国家支教计划和西部计划工程,为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

(四)落实家庭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责任,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家庭是保障农村儿童受教育权利至关重要的一环,具有学校及其它教育不能取代的独特功能,它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延伸,因此,家长必须明确教育子女的责任意识,树立正确教子观念,明确学习知识对孩子一生的重要影响,明白愚昧无知与贫困的紧密联系,与学校积极配合,共同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在农村,眼前的实惠和利益使农民对教育采取一种功利化的价值取向,他们用眼前的实惠和利益来评判和裁决一切。可以说,农村贫困文化对农村学生的辍学现象 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必须在加强农村自身经济建设的同时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探索农村教育深层次改革的内涵,诸如价值取向、内容结构等,发挥学校教育的文化功能,从而促进农村文化与农村教育发展的良性互动。

总之,只要社会、政府、学校和家庭通力合作,就一定能把农村学生辍学过多的现象控制到最低限度。

本文发表于《科学与财富》2012年第十期

第三篇:农村教育发展问题

农村教育发展问题文献综述

摘要:“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政府考虑的核心问题。在改革开放之后的现代化建设中,“三农”面临着剧烈转型与阵痛。在种种矛盾冲突与调谐过程中,人们认识到,要实现农村社会长期的、持续的、和谐的进步和发展,发展农村教育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和根本。最近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再次强调农村教育的发展问题。回顾农村30年发展历程,探讨农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推动农村教育的未来发展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农村 教育 发展

Abstract: “three rural” issue has always been the core of our government to consider the issue.After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modernization, the “three rural” is facing intense transformation and pains.Among the various conflicts with the tuning process, it is recognized that, to the rural community long-term, sustainable, harmonious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of rural education is the key to solving the problem and the fundamental.Recently introduced “long-term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Program”(2010-2020)re-emphasized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ducation issues.Recalling the 30 years of development in rural areas, the process of rural development problems, the promotion of future development of rural education has a positive meaning.Keywords: RuralEducationDevelopment

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发展中大国,全国13亿人口,9亿多在农村。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也是当前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是当代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其发展状况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农村教育既是农村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也是农村发展状况的重要表征。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在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下,农村教育获得了长足的进展,而9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财政体制与农村经济状况的变化,农村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严重的困难,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面临经费短缺的困难,继续提高教育水准更是举步维艰,城乡教育与知识差距明显加大。这种状况如不及时改变,不仅影响教育的普及与提高,更将影响社会的公正与稳定乃至现代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把农村教育作为一个战略性问题进行全局性的思考与筹划,实在是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对大量文献资料的梳理与归纳,将我国理论工作者关于农村教育发展问题的观点及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行了整理和总结。

一 发展农村教育的重要意义

仲德涛总结了发展农村教育的重要意义:第一,发展农村教育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发展农村教育,办好农村学校,是直接关系9亿多农民切身利益,满足广大农村人口学习需求的一件大事;是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第二,发展农村教育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着力点,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农村教育面广量大,教育

水平的高低关系到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和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农村学校作为遍布乡村的基层公共服务机构,在培养学生的同时,还承担着面向广大农民传播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提高农民劳动技能和创业能力的重要任务。发展农村教育,使广大农民群众及其子女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是实现教育公平和体现社会公正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第三,发展农村教育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农民素质低是导致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原因,也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突破上述瓶颈的关键,是解决我国农业发展问题的矛盾的主要方面。通过发展农村教育来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进而增加农民人均收入,乃至增加我国国民收入,从而彻底解决我国三农问题[1]。

二 农村教育发展现状

农村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65%,但农村文盲和半文盲人口2.19亿,占农村人口的35.9%,初小文化程度约占37.2%,1万名农村人口中大学生仅有4名,且多住在县乡两级所在地。农村人口的平均文化程度为4年。据统计,2000年全国小学55.36万所,其中城市、县镇、农村分别占5.81%、14.66%和79.53%;小学在校生数分别占13.96%,20.69%,65.35%。初中学校6.27万所,其中城市、县镇、农村分别占18.73%、26.99%和54.28%;中学在校生分别占16.78%、27.64%和55.59%。可见农村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中占有主导地位,提高农村教育的水平是提高我国人口素质的重要举措。从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公布后,全国分三片地区推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到2000年,全国有2 410多个县通过了九年义务教育的验收,人口覆盖率达到85%,其中,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地区的覆盖人口已达到54%左右,但总体上发展不平衡、水平低、巩固率差,城乡教育间的差距日益扩大。据统计,1990年全国只有40%左右的初中达到了国家教委规定的实验仪器和图书配备的标准,而农村中学绝大多数没有达标。许多乡村学校的学生还无法得到必须的书本,教师缺少教学材料。耿德英指出:在国家对农村基础教育实施“两免一补”政策以来,这些状况得到改善,但是农村的教育状况存在的困难仍然是巨大的[2]。伍云峰从教育投入方面指出农村教育发展现状:财政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农村义务教育占义务教育公共支出的比重偏低,在全国教育总经费支出构成中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比重呈下降趋势;各级政府负担的教育经费不合理

[3]。刘克亚亦指出现状如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且城乡教育经费分配不均城市教育的发展展现出了现代教育的气息,而农村的绝大部分学校则连一间像样的教室都没有,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农村中学的危房都还未得到解决,就更谈不上实验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教学必备条件的改善了;农村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且呈年龄老化和不稳定状态农村教师普遍学历低,在新课改实施后,由于缺乏经费培训,教育观念和教学能力不适应教学需要的状况进一步加剧,很多地方因缺教师而大量使用代课教师;农村中小学生辍学严重,且存在应试教育与读书无用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初中阶段辍学率居高不下。我国西部地区很多地方,才刚刚解决温饱问题,在农村经济收入低的农户多的是,特别是离异家庭的子女、外地打工族的留守儿童,爷爷奶奶又缺乏教育方法,造成了这些学生的辍学根源[4]。而忽视教育的重点,同样把应试升学作为教育主要目的和人才培养主要目标,而忽视了应用型知识的传授、思想品德的教育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也是一个问题。

三 解决农村教育发展问题的方法

杜琳娜指说:1.转变观念。转变农村落后的教育观念,转“向城市靠拢”为“为农村服务”。以新观念带动教育实施,真正从农村的发展需要出发,为农村培养农业生产需要的专业人才,在农村的课程设置上,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发展特点,适当加入相关乡土课程2.加大经费投入,科学管理经费。2000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中规定: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在国务际的领导下,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3.转变家长观念,实行家、校、社会合作。要转变家长对于教育的“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观念,提倡科技兴农,加大引导农民认识知识文化对于提高家庭收入重要作用的力度,同时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助其了解孩子的发展方向与需要。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要保证教师的工资按时发放,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建立教师工资由中央、省、地、县几级政府分担的机制,根据各个学校不同的现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担[5]。杜爱华指出:调整并逐步完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与投资体制。端正教育思想,加强城乡教育交流与互助,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积极推进农村教育创新,探索农村教育结合农村实际新模式[6] 谈松华认为,调整并逐步完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与投资体制;采取应急措施,缓解现阶段农村基础教育的经费困难,中央与省级政府采取一些特殊政策,解决贫困地区农村教育的燃眉之急,加强城乡教育交流与互助,逐步缩小城乡知识差距,积极推进农村教育创新也是重中之重[7]。加快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制定适合农村环境的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方案;加大农村教育经费投入,改善农村教育环境及基础设施条件;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为农村引进优秀的教师,对现有教师开展在岗培训;加强对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监督,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形成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家庭三面监督的体系;加强对农村父母的教育指导,引导其正确、科学、合理地教育子女

[8]。肖月从教育公平的角度指出,强化政府责任,加强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经费保障机制;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的共享在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的管理上,应该实现区域的资源共享,促进教育资源在区域内的流动;建立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观念,要加强对农村学校的改造,以更多的政策支持促进农村教育的发展;建立起制度化、规范化的教师流动机制教师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学校之间办学水平的差距从根本上讲是师资水平的差距[9]。丁麦秋指出优化农村教育发展环境,为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创造条件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10]。赵家骥认为应该从关心物的发展向关心人的发展转变,关注农村学生的生存发展和个性特长发展[11]。马雪琴认为在国家宏观教育政策中突出农村教育的地位,并加强农村教育政策的可操作性;多途径提升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个人专业能力;完善农村教育结构,建立适合农村发展需要的农村教育体系;在坚持政府办学为主的同时,应该鼓励和吸纳社会力量共同办学[12]。

四 评价

对农村教育发展问题的研究我国政府部门及相关专家学者一直在不断的摸索,通过不断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是值得我们庆幸的。

从大量的文献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学者们提出了自己对农村教育发展问题的看法及一些解决方法。但是这些很多都停留在理论方面,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实施起来比较麻烦。关于农村教育发展的可行性,学者们认为,我国的农村教育发展制度尚处于试点阶段,制度设计与理论研究方面都存在一定缺陷,我国政府工作者与学者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以尽快完善农村教育体系,服务于民,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仲德涛.农村教育发展问题研究[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2期

[2] 耿德英.浅谈农村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614-7616

[3] 伍云峰.发展农村教育的投入问题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6)

[4] 刘克亚.农村教育现状分析与改进措施[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S1).[5] 杜琳娜.关于我国农村教育存在问题的思考[J].华章,2010(1)

[6] 杜爱华.我国农村教育发展问题研究[J].2011(4)

[7] 谈松华.农村教育:现状、困难与对策[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

[8] 范林.论我国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三农问题,2011:03-0095-01

[9]肖月.农村教育公平问题及对策研究.教育论坛,2008(08)

[10] 丁麦秋.制约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的四大瓶颈及对策思考[J].农村教育

[11] 赵家骥.改革发展农村教育促进农村发展[J].中国农村教育,2010(5)

[12] 马雪琴.我国农村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西昌学院学报,2010(3)

第四篇: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

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

漠沙镇明诚小学

周海龙

【摘要】小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基础之一。特别是农村小学教育,在我国小学教育中占有比较大的数量。近些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农村小学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不管从硬件建设还是师资配备等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对于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学校发展还远远不足,发展过程中显现出来的许多矛盾仍然制约着农村小学的发展。“均衡发展“这一目标似乎离我们还是很远。

【关键词】制约;教育;因素;对策

农村小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基础之一。农村小学教育办得好坏,直接影响到中学、大学乃至整个国民的教育。当前,农村小学教育的整体性薄弱状况从根本上还没有得到扭转,在办学方向、师资队伍、学生管理、家长重视等方面仍然还有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

一、制约农村小学发展的“瓶颈”

1、学校办学条件跟不上发展需要。

虽然近年来,政府不断地加大力度进行教育投资,大大地改善了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基本上实现了学校“楼房化”,但学校却没有与之配备的教育教学设备。由于当地政府的经济落后和农村小学的经济收入有限,投入到教学设备的资金非常有限,从而影响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时值当今新课程改革的热潮,教师在没有现代教学设施设备的情况下,变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电脑室和语音室,边 远、小型的学校没有电脑,即使有电脑的学校,部分上不了网,教学得不到新信息,这严重地制约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与发展。特别是“形象工程”更加加大了偏远地区与公路沿线学校的差距。

2、学校师资力量薄弱。

师资力量是学校办学的主要力量,师资力量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办学条件好的学校与办学条件差的学校的教师两极分化严重。农村小学尤其是偏远山区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由于种种原因而相当薄弱,教师的年龄结构偏大和文化素质偏低,教师的思想观念也相对落后。地处偏避、条件差的学校教师紧缺,从而出现了教师每人包一个年级的现象。白天只有上课的时间,还要抢时间改作业,晚上才有时间备课。没有机会进行研讨,没有时间进行教育科研活动。大部分教师只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师应付正常教学尚且力不从心,更谈不上推行素质教育。因为人员紧张和学校经费紧张,他们几乎没有机会参加业务培训、到外地听课学习,加之,学校教师少,管理制度不健全,使部分教师因此而工作作风散漫,得过且过。新分配教师因条件原因,一般最多两年就调离。同时,体育、英语、音乐等专业教师缺乏严重,也是影响教学质量和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因素。

3、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

很多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 法开展,音乐课是教师唱一句,学生跟着唱一句,体育课要么是学生自己玩,要么是体育教师拿来一个篮球,几十个学生打上40分钟„„不少课程都因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无法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更别提教育现代化、信息化了。由于信息渠道不畅,一些边远农村小学几乎没有什么教育科研活动,这些都使得农村教师在长年的教学过程中,墨守成规,安于现状,工作无创新。

4、家长思想观念陈旧。

如今农村的独生子女较多,而不少家长的思想观念较为落后,视子女如宝贝,纵容子女犯错,而“留守儿童”的出现和家长的不配合更增加了学校教育的负担。偏远山区农村的家长思想认识滞后现象严重,仍然存在着严重的“重男轻女”的思想,如对女孩子的学习成绩不闻不问,对男孩子的学习任其发展,并且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或者根本不支持学校的教育,如家长因法律知识的缺乏为一点小事而到学校大吵大闹或者越级上访之类的事件时有发生,家长过分宠爱孩子而滋生了学生的不良心理和行为习惯,这些都使学校管理难度与日俱增,增添了学校教育和管理的难度。以上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导致了现在的教师出现了“不家访”和“怕家访”情况,社会对教育的期望值很高,而留守学生、隔代教育对学校教育的负面影响较大。特别是对学生安全管理学校是“有限的权力,无限的责任”。因此,很难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致使单方面的学校教育显得有些无能为力。

二.突破发展困境,确保发展的对策

1、加强班子建设,规范管理制度。

农村小学的学校领导班子的建设相对滞后,因为大部分的班子成员都是本校提拔上来的,除了本身的管理水平不高之外,各种利益集团的纠缠不清也直接影响了班子的团结。农村学校在本身管理制度建设上有先天的缺陷性,特别是一些农村学校大多办学时间很长,教师间大多是本地人,互相之间的关系很复杂,相对来说管理的实行牵涉到的因素更多,往往不容易达到预期的目标而流于形式。所以引进一套先进的管理制度,管理理念很容易,但如何让它生根发芽,在实际学校管理中发挥效能,所面临的困难就更多了。而学校领导班子是学校一切工作的“领头羊”,领导班子的能力和作风直接影响学校工作的管理质量。为此,首先要建设一支团结务实、高效进取、敢抓敢干的领导班子。

2、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素质。

良好的师德师风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力保障。在当今社会复杂的发展形势下,农村学校的教师的思想容易发现波动,由此要加强对教师思想道德的引导和教育,宣扬“正气”,消灭“邪风”。通过学先进、立榜样等方法帮助教师认清形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并加强监管力度,及时发现不良思潮并及时解决。据不完全统计,当今教师有近80%的教师由于工作压力大和生活压力大而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的心理疾病,这是值得注重的。教师的心理不健康,如何能教育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呢?所以学校也要加强对教师心理方面的疏导,解放思想,让教师拥有一颗良好的心态从事教育工作。同时,努 力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以提高教师实际教学能力和接受新信息为主要内容,开展好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使教师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成为全社会的表率。

3、积极争取资助,加大办学投入。

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师思想素质等“软件”具备了,需要良好的“硬件”来运行。虽然农村小学的经济收入非常有限,但学校可每学期从有限的资金中有计划地加大对办学条件的投入,逐年添置教育教学设备设施,改善办学条件,同时积极争取外来资金的资助,用于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确保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硬件”保障。

4、健全农村小学人事管理制度,激活管理机制,落实农村教师优惠政策。

以解决低龄儿童集中就读为突破口,加强农村小学建设,重组、利用、整合农村小学教育资源,强化农村小学质量管理,促进农村小学以优质教育吸引学生,逐步缓解中心学校“人满为患”的压力。一是加强对农村学校的帮扶,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尽快实现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的有机整合,实现资源共享。二是以教师流动和培训为切入点,积极培养和造就大批的热爱农村教育、懂得农村教育并且善于管理的干部队伍,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培养,均衡城乡教师队伍素质,落实对口帮扶。从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等方面适当向农村教师倾斜,鼓励教师长期从事农村教育。三是强化农村教育的制度管理,制定农村学校建设和管理的基本规范,确立合格学校基本标准,落实目标管 理,大力实施规范化建设,以“示范性学校”建设为契机,推进教育质量提高,脚踏实地做强教育质量,做靓教育形象。四是减负松绑,从多种渠道减轻农村教师心理和工作负担,关心贫困教师,关爱长期从事农村教育的教师,切实解决其生活、工作、家庭及子女就业等实际问题,促进教师舒心工作、自主工作、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五是强化农村教育宣传,广泛宣扬农村教育的新成绩,宣传农村教育中涌现出的新人新事,真正的让更多的对农村教育做出贡献的同志个性得以张扬,品德受到传颂,从而达到“彰显农村教育勃勃生机,增强农村教育人本活力”之目的。

5、创建家长学校,关注“留守儿童”。

农村大约40%的“留守儿童”及隔代教育管理的出现给学校教育增加了难度,这需要教师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帮助。学校应要求教师根据“留守儿童”档案,随时跟踪调查,关注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对困难的“留守儿童”要实实在在的进行帮扶。同时,由于农村学生家长的文化素质不高,对子女的教育认识不够和存在误区,而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家长教育的好坏影响到学生人格和道德行为等方面的发展。为此,学校在扮演教育学生中起主导作用的同时,也要扮演好引导家长教育孩子的角色。学校工作要把创建好家长学校作为重点,不可忽视家长学校的重要性。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座谈会等形式加强家长的培训工作,使家长懂得党的教育方针和各种教育政策,明确学校的办学思路,理解学校的治校策略,掌握科学育人的方法,实现家庭、社会与学校合力育人。特别是在农 村,家长们更需要学校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指导和帮助。

总之,农村小学的教育具有特殊性和长远性,保持农村小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也是复杂多样,提高农村小学教育质量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工作,只有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勇于创新,农村小学的教育得到改善则指日可待。

第五篇:一、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

1、农村学校本身基础薄弱,现行政策是城市学校收费比农村高,中心小学比村小高,而其他投入也基本是指向那批要办大办强的品牌学校。而上交的各种经费和要完成的各种任务并未因此而有所区别。农村人口自然萎缩,生源也随之逐年递减。农村学校,特别是地处偏远的农村学校,在竞争的环境里,他的自我生存的能力和发展的可能性堪忧。

2、在基础、条件不同,师资配备、资金投入差距大,评优评奖按人的多少、学校的大小给名额的情况下,对农村学校的各项工作的要求和考核却无差别。农村学校太冤了。

3、在本身就不安全的环境里要求你必须保证安全;在没有师资、没有设备、甚至没有教室的情况下要求你必须保证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全校十几年没有专职音体美英教师,但教材必须订,课必须排)必须保证按新课改要求配备师资和教学。在没有资金来源的情况下,要承担新教师、代课教师工资,还要排危、添置教学设备,保证运转,偿还债务,提高教师待遇。这真是太为难了。

4、我们的应试教育质量都还没撵上人家城市学校的趟,就胡里胡涂地跟着城市学校搞起减负来,还没来得及给农村学生家长讲明白为什么不能布置太多的作业,为什么不能留学生补课,孩子考试成绩差并不是差生的道理,在上公开课必须讲普通话、必须有课件演示的新潮流冲击下,我们教师的普通话还没让学生听明白,我们还没凑够买一台多媒体的钱,新课程改革浪潮又奔涌而至,那一群六、七十年代的教学能手、骨干教师们一头雾水,现在是学不动学不懂也不屑学了,因为,他们一至在比别人更踏实更努力地工作,可是,他们做不出别人那样的成绩。他们一直在追赶,却始终被人家甩得很远。他们大多数是民办教师转正且已经又老又病,还一个人扛一着一个班,他们真的学不动学不懂了。他们在城市同行面前尴尬,农村教育在城市教育面前尴尬。

二、我们的建议:

1、真正落实突破农村教育的措施;

2、制定和争取有助农村学校发展的政策,如收取费政策;

3、着力解决农村学校面临的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如危改问题、村小代课教师问题、债务问题等。

4、关心农村教师特别是村小教师的工作生活现状,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鼓励和发展 机会。

5、对农村学校的困境因素和发展方向进行研究,给予实际的指导,对全区学校进行分 类要求分类考核。并且,对农村学校,还是以规范落实为对学校的主要要求,特色化只能让很多农村学校在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时候叫他考虑建什么楼购什么车一样,空中楼阁,太不现实,既误了务本的时间又耗费了本来就有限的资源。

下载农村教育中的辍学问题研究(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教育中的辍学问题研究(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农村教育:问题与出路

    中国农村教育:问题与出路 1,农村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之后的问题自两年前中国政府宣布“基本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之后,许多担心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的人士似乎松了一口气。但......

    关于中国农村教育现状的研究

    《教育科研方法》 一、课题名称:关于中国农村教育现状的研究 二、研究的内容 一)拟研究的问题 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是当代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其发展状况将在很大程......

    实现农村教育公平对策研究5

    实现农村教育公平对策探析 摘要 教育公平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客观要求和必然反映。改革开放以来,对中国区域教育,农村与城市教育失衡的现状。我国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的关注......

    当前农村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村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村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结构失调,教学质量严重滑坡。 我所调查的中学,共有老师35个。其中20岁?25岁的老师占总比......

    我国农村教育中存在问题之我见

    我国农村教育中存在问题之我见 一 农村教育的发展及其现状 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在过去的短短25年里,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式发展,即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尽管是初步......

    当前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调查报告

    当前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调查报告 随着近年来我国对农村教育的重视和投入的增加,农村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不可否认,我们的农村教育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值得我们去思考、去......

    关于农村教育现状及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教育现状及问题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利用寒假闲暇的时间,我参加了关于农村教育的调查工作。通过调查,我发现农村教育情况不容乐观,有些家长对教育不太重视,一些世俗......

    当前农村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村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某乡镇位于上高西部边陲,,属于典型的农业之乡。乡农业以产粮、药材、种植和猪、鱼养殖业为主。乡镇企业以建筑、养殖、药材业为主. 我们下乡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