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发教育部工作简报0429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
工作简报
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
研究农村教育,服务农村教育,促进农村发展
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Institute of Rural Education,简称IRE)于1999 年8月正式成立,2001年被批准为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农村教育研究所以“研究农村教育,服务农村教育,促进农村发展”为宗旨,以“建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与咨询服务相结合,学术交流与资料信息相结合,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级农村教育研究中心”为目标,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初步形成了研究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重大的农村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注重大规模实证调查、为教育部和各省市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政策咨询的研究风格与特色。关注国家重大教育问题,形成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农村教育研究所依据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要求,面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及农村新教育发展的需要,重视研究农村教育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以高层次科研项目为依托,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为农村教育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扎实的理论依据。几年来,农村教育研究所先后承担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招标课题18项、全国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世界银行项目、中欧政府合作项目、香港华夏基金项目、香港思源基金项目以及省(市、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60余项。十余年来,农村教育研究所专兼职人员以第一署名出版的相关专著40余部,普及性出版物5部,十五规划教材1部,在《求是》、《教育研究》等CSSCI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有10余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在国内农村教育研究领域产生重要影响。
突出大型调查研究特色,提供教育决策咨询服务。大规模农村教育调研是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的一个重要研究传统和研究特色。2001年9月,农村教育研究所根据各省GDP排名,在东中西部共选择9省(自治区)26县(市)对农村教育状况进行调查,在分析调研数据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我国部分地区农村初中辍学情况的调查报告》,引起教育部领导高度重视,并拨付专项资金进行后续调研,形成了《农村初中辍学问题调查报告》和《农村高中发展问题及对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建议》,被国务院、教育部采纳,对2003年“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做出关于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决策产生重要影响。这两次调研及产生的良好社会反响,强化了农村教育研究所注重大型调查、服务国家重大决策的研究特色,并相继就国家农村教育发展重大政策和现实问题开展多次大规模调研,足迹遍布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调研县(市)达129个,中小学及教学点近3000所。在调研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原始的数据与文本资料,建立了农村教育研究数据库。在对调研资料进行充分挖掘与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为国务院、教育部、各省(市)教育厅(局)、其他企事业单位等部门提供重要咨询报告50余份,有40余份被相关部门采纳。
拓展农村教育研究视域,引领农村教育学科建设。近年来,农村教育研究所不断健全基地科研管理体制,加强学科交叉,促进优势互补、精诚合作,策划、培育一批结构稳定、具有较强科研能力和一定影响的科研团队。目前,所内研究人员由教育学科逐渐扩展到经济、社会、文化、哲学、数学、统计学等多个相关专业,并与国内诸多高校、科研机构和地方教育部门的农村教育专家形成了合作研究的态势。同时,农村教育研究所注重与国内外进行学术交流,积极参加并主办、承办、协办全国性、国际性学术会议;围绕有关科研项目同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俄罗斯等互派专家学者进行教育考察、学术交流、合作研究。2008年农村教育研究所
通过非洲高级教育官员培训班、教育专业硕士国际班使得中国农村教育经验走向国际。而且农村教育研究所已在国内十几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农村教育调研与实验基地,吸收实践工作者参与研究工作,形成了与有关单位合作研究与实验的运行机制。在已有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基础上,农村教育研究所着重打造“农村教育政策学”、“农村教育经济学”、“农村教育社会学”、“农村教育文化学”等一系列重点学科,以丰富农村教育理论,引领农村教育学科建设。2006年12月,东北师范大学在教育学一级学科下设立农村教育二级学科博士点,成为全国首家设立农村教育博士点的单位;2007年,农村教育研究所成为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后流动站“农村教育”方向博士后研究人员接收单位。
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推动农村社会全面发展。农村教育研究所不断创新人才培养体制机制,以增强研究生的适应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以拓宽培养口径、扩大自主选择、增强实践教育、突出研究训练为主要策略,加强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通过设置多学科交叉课程,培养学生综合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加强教育数据统计分析与实地调查训练,培养学生实证研究能力;通过校府合作、博士生挂职锻炼、顶岗实习等方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农村教育研究所坚持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走进农村、深入学校、进入课堂、参与教改、推广科技,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形成了多维度、多层次、多渠道的服务于农村基础教育的实践模式。2004年,东北师范大学与地方政府合作,成立东北师范大学农村实验中学,作为农村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实践基地;2006年,东北师范大学与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联合创办了东北师范大学皓月中等职业学校,大力促进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多年来,为了提升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定期为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与校长提供免费培训。2009年,农村教育研究所继续拓展与基层合作的教育实践模式,同鞍山市铁东区教育局合作,开展农村及城乡结合部学校改进项目,积极促进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得较好的社会反响与实际效果。
在新时期,农村教育研究所将进一步增强科研创新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把自身的优势与国家和地方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将基地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术高地,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农村教育水平的总体提高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安全生产工作简报04
安全生产工作简报
2013年第4期(总第4期)
山东省城建工程集团公司2013年11月29日
[重点工作]
集团刘总参加2013年下半年安全生产检查并做出重要指示 11月 21日,质量安全部组织了以集团刘总为组长的下半年安全生产检查,在高速花园工地座谈会上,针对当前安全管理工作刘总发表了重要讲话,要求集团各级质量安全管理人员认清形势、正视问题,增强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从实践“群众路线”的重要思想高度出发,正确处理好工程施工进度与质量安全生产之间的关系,突出重点、完善措施、狠抓落实,全面杜绝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为集团的持续发展和品牌战略做出不懈努力。
质量安全部组织集团2013年下半年安全生产检查 11月19日至21日,质量安全部根据工作计划,组织了集团2013年下半年安全生产检查。本次共检查了两个服务场所和四个在建工程项目,分别为:习习居接待处、海右重华物业公司、青岛分公司的瑞纳紫轩1~5#楼与青岛国际工艺品城生产基地2#、3#车间工程、总承包公司的高速花园6#、8#楼工程以及项目管理公司的齐河县黄河生态国际城污水处理厂工程,累计查处安全隐患46条,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下发隐患整改通知书3份。1
同时结合本次检查,安排、布置、检查项目部冬期施工各项安全措施的制定与落实。
质量安全部完成2013集团安全生产许可证动态考核工作 11月22日,在集团领导的支持和经营部的协助下,质量安全部根据市建委安全生产许可证动态考核有关要求,上报了整改补充资料。具体内容包括:青岛分公司“三类人员”B证3本及相关社保交纳记录、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书22本、相关专职安全管理机构设立文件1份、安全投入发票151.08万元等。经市建委质安处核验,基本通过本次动态考核,这也为明年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年审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结合冬期施工及事故案例,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本月,质量安全部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及集团领导工作安排,相继编制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冬期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通知》等部门文件,要求各单位及项目部针对冬期施工,特别加强对“防坍塌、防高处坠落、防冻、防滑、防大风、防火、防中毒、防触电”等冬期易发事故环节的安全管理。同时深刻吸取滕州11.10事故教训,进一步严格施工现场管理,结合集团下半年安全检查,彻底排查治理安全生产隐患,切实落实好安全管理有关要求及措施,杜绝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安全动态]
本月各在建项目及服务场所安全生产态势
根据月报情况,本月集团在建工程8个,在施面积约161916m2,其中总承包公司2个,一个为新开污水处理厂工程;青岛分公司5个,都进入装饰阶段施工;项目管理公司1个,为污水处理厂工程。各在建项目保持正常施工,未发生等级以上质量安全事故,工程项目安全检查达标,在项目部建设、日常安全管理、专项方案编制、垂直运输机械使用管理等方面基本符合规范要求。但个别项目部存在安全管理不到位、隐患较多的情况,需要继续加强管理力度,跟踪落实整改情况,确保彻底消除安全隐患。
服务场所习习居接待处及海右重华物业公司保持正常运营,未发生等级以上质量安全事故,能够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安全、消防、卫生等各项管理制度,做好日常检查、值班及设备运行管理。集团总体安全生产态势保持持续稳定好转。
[简讯]
◆第31批 “三类人员”安全生产知识考试于11月3日按期进行,集团本批共1人(项目经理)参加了本次考试,考试合格。
◆截止到11月16日,由质量安全部负责组织的集团第一批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全部顺利完成,共计23人参加了9个工种的学习,考核合格。
[事故案例]
青岛市“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 据新华社电11月25日上午,国务院山东省青岛市“11·22”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组全体会议在青岛召开。截至25日7
时,事故造成55人死亡、9人失踪、145人受伤。
事故调查组组长、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杨栋梁指出,这次事故损失惨重,暴露出的突出问题是:输油管道与城市排水管网规划布置不合理;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对输油管道疏于管理,造成原油泄漏;泄漏后的应急处置不当,未按规定采取设置警戒区、封闭道路、通知疏散人员等预防性措施。这是一起十分严重的责任事故。
[小知识]
钢筋工程在冬季施工中的注意事项
1.负温条件下使用的钢筋,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管理和检验,钢筋在运输和加工过程中防止撞击和刻痕。
2.钢筋负温焊接时,可采用闪光对焊、电弧焊及电渣压力焊等焊接方法。焊接前应进行现场负温条件下的焊接工艺试验,经检验满足要求后方可正式作业。雪天或施焊现场风速超过三级时,应采取遮蔽措施,焊接后未冷却的接头应避免碰到冰雪。
3.负温闪光对焊宜采用预热闪光焊或闪光—预热—闪光焊工艺,且应控制热影响区长度。焊接参数应根据当地气温按常温参数调整。
4.负温电弧焊宜采取分层控温施焊,热轧钢筋焊接的层间温度宜控制在150℃~350℃之间,焊接时应采取防止产生过热、烧伤、咬肉和裂缝等措施。
5.负温电渣压力焊时,电渣压力焊机容量应根据所焊钢筋直径选定。焊剂应存放于干燥库房内,在使用前经250 ℃ ~300 ℃ 烘焙2h 以上。焊
接完毕,应停歇20s以上方可卸下夹具回收焊剂,回收的焊剂内不得混入冰雪,接头渣壳应待冷却后清理。
报送:集团刘总及各部室、各相关二级单位
编制:质量安全部
14份共印发
第三篇:关于中国农村教育现状的研究
《教育科研方法》
一、课题名称:关于中国农村教育现状的研究
二、研究的内容
一)拟研究的问题
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是当代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其发展状况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农村教育既是农村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也是农村发展状况的重要表征。农村的义务教育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长治久安。作为具有9亿人口的农村,基础教育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未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在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下,农村教育获得了长足的进展,而9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财政体制与农村经济状况的变化,农村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严重的困难,这种状况如不及时改变,不仅影响教育的普及与提高,更将影响社会的公正与稳定乃至现代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具体研究内容
主要进行对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的研究。主要包括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农村义务教育环境与城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待遇差,教育质量无法得到保障,用于义务教育的财政经费吃紧,教育经费严重短缺,义务教育课程设置的滞后性,学生辍学较多,读书无用论出现回潮,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等一系列有关农村教育的问题。
三)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人均GDP的增长,城乡收入差距也在急剧加大。2005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1049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两者的收入比为3.22:1。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问题进一步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谐社会的基础是公平、公正,而教育公平则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没有教育的公平公正,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教育作为推动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既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效率目标,又可以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公平目标。现代社会的教育在社会流动、社会分化中具有“筛选器”的功能,又具有稳定器、平衡器的功能,被视为实现社会平等“最伟大的工具”。按照现阶段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应该以和谐理念来引领教育发展,通过推进教育的公平、公正,来促进社会的公平、公正,通过构建和谐教育,来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只有农村得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农村发展的基础是搞好农村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地方事业,担负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基础教育办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然而,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却不容乐观。
目前我国农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农村教育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脱节。
农村教育仍然是为应试教育服务,以升学为目的,教育内容不符合农村实际需要,考上大学的农村学子毕业后,大都不愿回农村,争先选择在城市就业,农村人才大量流入城市。而初、高中毕业后或中途辍学的学生在校所学的知识和农民、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不相对称,造成农村人才缺乏。这样,既浪费教育资源、增加城市就业压力和社会的不稳定;同时也造成农村应试教育越发展农民
越贫穷的局面。
2、国家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2000年我国义务教育投入中,乡镇、县、省和中央的经费分担比例分别是78%、9%、11%和2%。然而县和乡镇两级的经费负担(占87%)几乎又都转嫁给农民。2002年国家投入于正规教育的总费用为3107亿元,投入于成人教育及其他教育的经费为243亿元,合计3350亿元,同年GDP为104791亿元,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为3.2%,这和以前相比,虽然有明显提高,但这一比例远未达到国家规定的2000年达到4﹪的目标。国家教育经费的整体投入不足,必然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总之,在中国教育总投入中,个人仍是教育投入的主力军。
3、农村教育体系不健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不适合农村实际。
初、高中毕业后及中途辍学的学生,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很少,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短缺。农村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不适合农村实际,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三教”相脱离。课程内容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对农村经济发展也作用不大。在如今倡导终身教育的时代,农民子弟在接受义务教育之后,一部分进入各级各类正规中等学校学习外,大部分人在农村很难有机会接受其他的职业教育。由于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农村人口的终身学习机会和发展权利没有得到充分保障,从而使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的基本素质相差很大,这不利于新农村建设。从目前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村主要还是在追求“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阻碍着课程改革。同时,课程改革总是受到具有守旧思想的教师、学校和家长的强烈反对,因此改革总是迟缓的。长期以来,农村教育“克隆”城市普通教育的模式,即除了不断升入高一级的学校外,再没有其他的功能。农村与城市采取相同的教材、教法、进度,这与农村的实际情况相距甚远,由于在学校硬件、师资水平和资讯等方面的天然劣势,根本不可能都去上大学。绝大多数的农村学生,只能成为极少数尖子生的陪衬,成为这种教育体制和目标的牺牲品。他们中的大多数,苦读八年(小学五年,初中三年)只能回乡务农,因为缺乏生活技能,进城打工没门,搞二三产业无路,只好在家里闲着,面临“升学无望、就业无门、致富无术”的尴尬处境,农民感受不到教育的经济效益。但是同时,乡镇企业面临缺乏大量的初、中级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有一定技术基础的工人的尴尬局面。
4、农村学校与社会相脱离,教育与社会不能协调发展。
学校不了解社会的需求,不了解村民的疾苦,学校的教育资源也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农村学校就是当地的文化中心,教师就是当地最有智慧的人。但目前,两者之间常常是不相闻问的,学校除了给学生传授知识外,发挥的社会作用很有限。学校遇到办学困难时,首先想到的是找教育主管部门解决,很少想到依靠乡村的社会力量。同时,家长也把教育子女的责任全推给学校,推给老师,同时,家校联系也不紧密,特别是对农村“留守孩子”的教育更是问题百出,教师找不到家长,家长也不主动联系老师,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学生的良好教育。
改革开放三十年,教育作为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年来国家对农村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视,给农村教育带来不小的变化。但从农村教育现况来看,不容乐观,农村教育环境与城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教育质量不高;教育课程设置的滞后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辍学较多,读书无用论出现回潮等现象依然存在。
5、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待遇差,教育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由于农村老师的工资普遍比较低,因此一般大学毕业生都不愿意到农村去教书,所以农村中小学的教师整体素质比较低,但是同时人事制度和管理制度又严重制约着师资力量的调整。比如武汉新洲区的三店街,教师不是超编,而是缺编,50岁以上的老师比重偏大,因为学校工资低,优秀的老师和毕业生都不愿意去。一般说来,农村高级教师每个月工资才1000多元,一般的老师只有600多元,民办的代课老师只有200多元,有些教了30多年的民办老师只有300多元,这样还不如出去打工。尽管如此,很多想要进来的毕业生还进不来。一方面主要的骨干教师大量流失,尽量往城里调,另一方面,学校宁愿增加代课教师,因为一名公办教师的工资相当于五六名代课教师的报酬。在农村很多学校,没有体音美教师,老师往往是全才全职,什么课程都教,如此可想其教学质量,很多学生到了小学六年级还不如城里的二三年级的学生,连自己的姓名都拼写不出来。
三、研究现状分析(500字以上)
一)该主题有没有人研究过
发展农村教育,办好农村学校,是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切身利益;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以前好多学者研究过农村教育问题,二)本选题及科研设计的创新之处
本选题比较详细的探讨了当今中国农村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存在的问题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的经验和平时的观察,研究得出最实际的结论
四、选题意义(500字以上)
中国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发展,而农村教育的发展尤为重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一历史任务的重点和难点都在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党中央国务院把建设新农村作为二十一世纪中国发展的一个战略来考虑有其必然性。因为只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才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而保持国家的安定团结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发展农村教育是有效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新农村建设的目标首先要使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富裕,加快转移农村剩余的劳动力,实现农业产业化、科技化,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使农村教育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尤其应当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对农民工进行职业培训,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文化素养和科学技术水平,使农村教育适应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农村教育真正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随着我国社会发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区之间、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问题进一步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当前农村的基础教育存在着经费不足、师资力量匮乏、教学质量不高、教育致贫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政府应采取措施,及时地对农村教育实施救助。
五、研究过程(500字以上)
一)研究方法
文献借鉴法:查阅与思考当今中国农村教育现状的相关的基础理论、应用理
论资料,及时分析、整理,充实本课题的理论基础,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促进研究的深入。
调查问卷法:通过调查问卷,可以走进农村校园,了解师生对不同课堂教学方式的意见,在实践中探索学生欢迎的、高效的课堂教学策,农村教育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名家教学案例,不断反思,逐步提升研究农村教育面临的问题和原因。
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实验经验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
二)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
根据农村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确定研究课题,撰写课题申报材料并申报课题。
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
1、学习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研讨、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2、进行与师生,学者交流工作。
3、组织开题。
4、按照计划开展活动,进行阶段小结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通过课题研究成果总结,交流与推广,完成相应的研究报告,做好结题工作。
三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是相互交叉进行的,只是各有侧重。
三)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11年4月——2010年5月)
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2011年5月——2011年6月)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1年6月——2011年7月)
四)成果形式
书面报告和电子PPT的结合总结
六、参考文献
《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诱因及破解策略》(张雷 张茂聪文)。
《科学发展观与中国教育改革》(朱永新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出版)。
《我国基础教育投资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孟旭,樊香兰.中国教育学刊,2003,(4)
《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研究》廖其发 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04出版)
《中国农村教育平等问题研究》张锦华、吴方卫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02出版)
第四篇:教育部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教育部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吕琢
2014年12月,北师大附中承担了综合实践研究课题《综合实践活动中小学生自主性学习方式的研究》的研究任务,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已完成了该课题的预定研究任务,现将研究工作向总课题组汇报如下。
一、对本课题研究的认识
自主性学习是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是国际社会比较认同和实践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其本质就是强调学习者能够根据自己的活动能力、活动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活动策略,全面提高自身素养。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产生,对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教师转变原有的课程教学观、学生观,寻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进而在各科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主体性地判断以及更好的解决问题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身心、自律意识、关心同情他人的情感与品德,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一种课程其实是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自学与指导结合起来,融开放、引趣、导思为一炉的新型课程,它打破了以课本为中心的单一性,打破了严格意义上课堂教学上的封闭性,它把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身生活中的知识学习和体验放在首位,尊重个性,鼓励创新,这一切都为开展自主性学习提供了最佳土壤。所以本课题,尝试在这一领域做一番积极的探索,期望能在探索过程中,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为自我个体的发展获取一个开放的生成性的动态过程。
二、研究工作的具体过程
(一)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全力支持课题研究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我们将课题研究列入学校的工作计划,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安排参加过国家综合实践活动远程研修培训的主任具体主持该课题的研究工作;接着我们成立了课题研究小组,选拔优秀的骨干教师担任实验教师,按教师个人特长进行具体分工,同时还建立完善的课题制度,如经费保障制度、人员奖惩制度等,从人员与管理上确保课题的研究质量。
(二)分析整合学校资源,搭建实践活动平台
2014年12月,课题组成员对学校资源进行了分析。我校成立于1983年,历史较为悠久,连续多年均被评为荣成市教育质量先进单位。近年来学校非常重视硬件建设,加大了投资力度,使教学设施达到了市一流水平,被评为“山东省教学示范校”。除了拥有丰厚的物力资源外,学校还拥有大量的优质人力资源。另外我校的环境资源也具有特殊性,在学校周围分布着荣成市的各大商场、自来水公司、嘉盛乳业等丰富的社区资源。经调查研究,课题组的老师决定充分挖掘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与崖头村村委、敬老院、嘉盛乳业、市政公司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在青山公园附近建立了农田生产实验基地,为学生自主学习研究的开展搭建好了校外平台。又在校内建立木工坊、综合实践活动室,让综合实践活动课这一新课程的亮点真正亮起来。
(三)抓好教师培训,加强教研力度。
为了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形成特色,我校十分重视师资培训。在培训中,我们坚持内培和外培相结合的原则,不失时机地到外地学习经验,拓宽培训渠道。在课题研究的时间里,采用网络主题教研、发放学习材料、专题培训讲座等形式定期举行专题学习,每学期都要进行课题研究情况分析会,并带动全校教师参与课题研究。
我们采取了每周集体教研的方式,每学期召开综合实践活动汇报课、研讨课,我们还经常请到市教研室的张春芳老师到校及时指导工作。组织实验教师认真参加市教研中心组织的各种研讨学习活动,及时研讨教研中出现的问题、相互交流经验和体会,开拓思路。还大力支持实验教师参加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包》的开发工作,以求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这些活动中,教师业务水平提高了,思路开拓了,教师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四)开发管理平台,建立课题研究网站。
为了使课题研究实现过程管理、高效管理和科学管理,我们组织骨干教师开发了该课题的专题研究网站——“一路同行”。该网站设立了“课题概况、课题研究、在线研讨”等栏目,为课题的实效管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这个平台有利于教师相互交流、学习,方便教师随时查找相关资料,通过案例的学习深入开展研究;这个平台有利于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科学评价,我们要求实验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必须保留研究资料,教师每做完一个步骤就可以及时上传到自己的文档里,这样课题组就随时可以监控每位实验教师研究到了哪个阶段,同时随时可以进行过程指导。到最后也能保证研究成果的真实完整。
三、研究工作的成效
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我校以抓好教科研为先导,紧紧围绕课题目标,采取了各种有效和有力措施,花大力气开展了各项实验研究工作,目前实验工作实施得十分顺利,并已经取得实效。
(一)培养了学生自主观察的能力
观察能力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能力素质。然而,观察能力并不是先天就有的,它是在后天的实践中逐渐培养起来的。综合活动课上,教师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提高了观察能力。源于对牛奶的好奇,有的班确实了综合实践课题《走进牛奶世界》。在实验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们走进嘉盛乳业有限公司,参观了袋装牛奶的整个制作过程,拍摄了自己想要的照片资料,并就心中的疑惑向专业人员进行了咨询,从中获得了不少乳品生产知识。
(二)培养了学生自主协调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协调发展。这时的学生不是讲台下被动的看客,而是活动的主人。我们在青山公园开辟了一块试验田,孩子们经过辛勤劳作,收获了一些蔬菜。收获的蔬菜怎么办呢?同学们展开了讨论,最后商定:一部分送给敬老院的爷爷奶奶们,提前商定书写祝福的对联、准备精彩的节目、为爷爷奶奶收拾卫生,给爷爷奶奶们带去自己的一份孝心和爱心;另一部分去市场卖掉,用卖来的钱换取春季的种子,同时去体验一下卖菜的感觉。于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拓展性主题:感恩社会——走进敬老院,感受生活——我是小菜农,在孩子们的精心设计下应运而生。
(三)培养了学生自主动手的能力
综合活动课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不局限于课本,它也可以因地制宜进行,及时地把最新的信息传播给学生。活动也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由选择,教育的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校把劳技教室重新进行了整理、配置,整洁敞亮的教室让人神清气爽,高标准的木工全套工具锃亮有序且一应俱全——这便算是有了“好马”。根据工作实际,木工小组由张晓娜、彭娟老师负责。在她们的共同努力下,木工小组的活动已经走上了正轨。整洁的活动室也渐渐热闹起来,在学生们一双双稚嫩的小手下,我们看到了喜人的成果:有按比例制作的篮球架,有设计精巧的小木柜,还有省力的垃圾撮„„他们给试验田制作的告示牌已经插到了地头上,引起了大人们的驻足观看;树上两个爱心鸟巢现在也住上了几只小鸟,成了它们温暖的小家;送给幼儿园小班的几个小茶几虽然制作很稚嫩,但是谁也不能认孩子的用心、细心、耐心„„
(四)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综合实践活动课不仅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了丰富的问题情境,而且活动内容的丰富性也有效地调节了学生的大脑功能,充分挖掘了他们的大脑潜力。学生自己操作,寻求答案,手脑并用锻炼了自己。最可贵的是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观察分析,获得了直接经验。寒假回来,我校举行了“走进大年文化”成果展示活动。学生搜集了许多年文化习俗的资料,拍了过年时人们包饺子、观花灯、蒸枣馒头、捏面灯的图片资料,对物价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压岁钱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他们知道合理计划地使用压岁钱了,使多人都做了零花钱开支卡。“一年之计在于春”,刚开头儿,孩子们就拿出了这么多的作品,相信以后他们在综合实践的大道上脚步会越来越坚实。
(五)培养了学生自主创造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形式减少了不必要的纪律约束。它不受课堂40分钟的限制,留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同时也鼓励学生与众不同的方法、思路,避免了统一答案、统一方法。学生开始变得善于主动搜集一些资料了,除了活页资料上的小知识卡片外,凡语文书上涉及到的科普知识,学生都会去翻阅相关资料,有的还在网上查寻。学生学会主动涉猎课本以外的科普读物了。例如,为了研究花木知多少,很多学生买了科普读物研究周围的花草树木,不但知道它们的特点,还知道它们的作用,提高了他们保护花木的主动性,与以往的被动保护相比,他们是从心底里来爱护大自然里的一草一木的。
四、丰硕的研究成果
务实的课题研究,丰富的劳动实践,为我校学生的成长打开了“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的广阔世界。
在北京市首届中小学素质教育成果展上北师大附中校有15件制作、发明类作品参展,成为参展数量最多的学校,其中高处苹果采摘器荣获山东省中小学科技发明二等奖,预防近视椅、点滴报时器等获威海市科技发明一等奖。另有《蜗牛爬行的秘密》、《蚂蚁喜欢吃什么》等科技小论文在省市级获奖;学生作文更是频见报端,学生写的《种菜小记》等7篇实践体验日记分别在《荣成时讯》、《小金星报》、《威海晚报》上发表;刘雅婷、徐丹等指导教师撰写的有关课题的通讯多次被《荣成时讯》、荣成市广播电台、威海电视台、山东卫视报道,2014年我校的课题成果还在中央国际频道播出;2015年上半年,分管课题具体工作的董琰彦主任写的《这边风景独好》先后被荣成教育网、新思考网的综合实践活动专栏采用,其点击率曾一度领先;宁宁老师的《标本制作活动,彰显科技魅力》论文获第四届山东省科技教导员论文二等奖;林英老师的论文《多一把尺子,多一份希望》,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获得威海市“中小学实践与创新”重点课题优秀成果;课题总负责人张金平校长撰写的《在“动”中体验,在“活”中收获》一文在《现代教育报》上发表;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成果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有两次在市培训中心组织的经验交流会上做过典型交流,其做法在全市得以推广。
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从学生的成长需求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因而得到了家长、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2014年10月,荣成电视台还对我校的农田实践活动做了专题跟踪报道;同月,我校五年级三班学生利用校外资源“世界勤俭日”开展的系列活动先后在荣成电视台、威海电视台的“新闻直播”栏目播出。
2015年3月至今,北师大附中共接待了兄弟学校的参观学习活动8次,获得到校人员的广泛好评。我校共计接待威海市级以上领导的视察8次,其中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省妇儿办孙静珣主任等领导先后来我校调研工作,对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极高评价。
五、研究工作的体会
通过两年多的研究,我们体会到要保证研究的顺利进行,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学校的领导要重视,亲自参与研究的策划、组织与实施,保障实验的人力与物力的投入。学校要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校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学校要主动争取专家的指导,为教师提供理论上的支持与帮助。与有关单位结成共建关系,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搭建平台;从社会中聘请校外指导教师,建立校外指导教师联系手册。与家长建立有效的联系,吸引家长参与活动,得到家长的大力支持。
六、研究工作的反思
通过课题的研究,我们发现小学生自主性学习方式的研究为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由于我们在实验过程中,在一些具体环节中还存在着不足。如有些师生因思想观念的限制而没有完全“活”起来,部分活动的课题内容受到局限,没能深入到更深的的层面。所以,今后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巩固研究成果,力求比过去做得更好。具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稳固研究网络,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我们将继续在课题组负责人张金平校长的领导下,在分管领导王主任和课题组骨干的带动下,定期活动,以活动推动课题的发展。
(二)加强科研力量,扩充课题组成员
由于学科和研究范围的扩大,课题组人员必须扩充。要精心挑选人员,把思想素质高、责任心强、科研基础好的教师吸收进课题组,使研究不断深入。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深深体会到,如果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就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就能把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掘出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第五篇:感恩教育课题研究04
七、实施计划
实验班
2011.09----2012.02课题计划
九
月:
(1)、收看电影《网络妈妈》,搜集电影感受(2)开展活动:庆祝教师节活动
(3)开展活动:“祖国在我心中”演讲比赛
十月:
(1)感恩教育报告会(谭秀珍讲)
十一月:
(1)、收看电影《冲出亚马逊》,搜集电影感受(2)爱心捐款、捐书活动(慧月整理)(3)“感恩”主题教育材料
十二月:
(1)试验后学生调查
(2)开展活动:学雷锋活动(胡寨转盘劳动)(红云)(3)感恩主题队会(俊一)
2012元月
寒假实践活动(调查表)
二
月
(1)搜集教师实验材料(2)召开研讨会
舞钢市第二小学
二(4)实验班2011.09----2012.02课题研究
成果总结
一、指导思想
通过爱心和感恩教育,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活动目标
1、提高感恩素养。明确什么是感恩、为什么要感恩、如何感恩。
2、促进校园和谐,融合师生关系,促进校园平安。
3、促进家庭和睦,完善人际关系,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基。
4、促进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活动目的
要求学生从最基本做起,懂得知恩图报和施恩不图报的道理,更有感恩行。在家庭尽孝心,在学校献关心,在社会献爱心。
在家庭,孝敬父母,孝敬前辈,孝敬老人,讲文明礼貌 在学校,尊敬老师,友爱同学; 在社会,遵守公德,遵纪守法,尊老敬贤,关爱社会,爱护自然。
四、指导原则
以人为本,把关爱与责任教育统一,做到七个结合,即感恩教育与学校校会、班队会相结合;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与学校常规管理相结合;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与师德教育相结合。
五、主要活动内容
感恩父母—感谢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学会孝敬父母长辈。感恩社会—感情社会的馈赠和祖国的关爱,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树立报效祖国思想;
感恩自然—感谢大自然的赐予,热爱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感恩师长—感谢老师的教诲,尊师重教;
感恩他人—感谢同学、朋友(包括学校等集体组织)爱心相助,促进互助互爱。
1、社会的关爱活动
开展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活动,引导我班学生感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读书,社会调查等形式,使学生体会到社会对他们的至关至爱。继续利用假期参加“学雷锋活动”、“社区公益活动”、“少先队志愿者活动等形式,激发和增强学生“报答社会、感恩社会、报效祖国”的深刻情感。
2、回报父母养育之恩 利用假期努力开展为父母多做事,对父母多说知心话,为父母过生日,给父母送礼物,为父母揉揉腰、捶捶背、洗洗脚,帮父母做饭洗衣等,体会和感激父母的艰辛和不易,培养学生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情。
六、研究过程及成果总结
1、开展问卷调查,了解感恩现状
为了解小学生感恩意识的现状,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我校小学3-6年级16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160份,收回调查问卷160份,其中男生86人(占53.75 %)、女生74人(占46.25%)。整套问卷共设计20道选择题,分别涉及学生的感恩认知、感恩情感和感恩行为。
小学生感恩认知是本次调查的基点,它主要包括学生对感恩、知恩、识恩、报恩的必要性的认识。大多数学生表示感恩父母、老师、社会、自然是应该的。感恩情感是人们在认识感恩时所产生喜与悲、乐与苦、爱与恨等主观体验。我们结合小学生实际设置部分情境的愉悦度调查,其他采取访谈形式。88.75%的学生愉悦于被他人帮助,94.375%的学生高兴于以优异的学习成绩回报了老师的教育、父母的养育,95%的学生对帮助他人感到愉悦,96.25%的学生对回报了曾帮助过自已的人感到高兴。
对小学生感恩行为的调查,根据感恩的对象分为感恩父母的行为、感恩师长与他人的行为、感恩社会的行为及感恩自然的行为。由调查可知,只有13.75%的学生经常表达对父母的祝福、感谢,15%的学生偶尔表达,71.25%的学生没有表达过对父母的祝福、感谢;只有16.25%的学生在父母工作劳累或不舒服时会主动做家务,17.5%的学生偶尔做,而没有做过的居然占到66.25。这种令人遗憾的现象说明小学生感恩父母的意识并没有转化为行动。.由调查可知,26.25%的学生在公交车上经常主动给他人让座,13.125%的学生不会让座;对于参加公益活动,86.875%的学生愿意参加,这说明小学生参与意识强,绝人多数愿意参加公益活动。目前针对小学生开展的公益活动少之又少,多组织适合小学生参加的公益活动也有利于他们感恩意识和行为的培养。
由调查可知,只有11.875%的学生经常随手乱扔垃圾,11.25%的学生经常践踏学校草坪。这说明目前针对小学生在保护环境、感恩自然方面的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
2、感恩教育----让学生知恩,懂恩。
(1)、营造良好的感恩教育氛围,让学生知恩。
我们针对大多数学生感恩教育缺失的现象,首先在全体学生中进行感恩知识专题讲座。通过这次讲座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感恩,感恩就是回报,就是感激,让学生明白我们需要感恩,把生活中的一些感恩故事与学生产生共鸣,在学生情感上激起浪花,最后明白感恩就在身边,离自己很近,触手可及,动手可做,有时只是一个表情,有时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只要心存感激,那么就会成为一个会感恩的人。
(2)、了解身边的感恩故事,让学生懂恩。学生在对感恩有了初步的认识后,这还不够,我们让学生进一步去观察去发现身边的感恩故事,比如了解你的同学,你的老师,你的父母,你的周围环境,你的祖国,认真去感受,更进一步地加深学生对感恩的了解。以此为契机,我们准备了一些活动。
在“今天我当家”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节假日里当一天家,让学生体会父母的辛苦,感受父母的付出,从而获得了真实的感受,理解到当家的不易,明白了孝敬父母的道理,学会为父母分忧,学会了感谢,学会了关心,增进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在“同伴对我的帮助”的主题班会活动中,让学生敞开心扉,在班会上通过对平时生活中点滴小事的回忆,重温温馨的友谊,让每一位同学都认识到同学朋友的真切关怀,懂得对别人的帮助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让学生懂得关心、爱护、帮助别人,使学生懂得珍惜友谊,学会宽容谦和的态度与人相处,学会感激人,关心他人。
我们还开展观看爱国影片活动来对学生进行爱国注意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激励小时真系幸福生活,树立感恩意识。在观看了《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嘎》、《火烧圆明园》之后,学生们认识到了落后就要挨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的革命先烈和革命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们只有现在好好学习,长大了报效祖国,中华民族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对于个人而言,我们不但接受老师、父母、社会的恩泽,还在享受着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各种赐予。但是我们中的很多人却毫无感恩意识,认为理所应当,在无节制的挥霍的同时,还在肆意破坏着大自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迫在眉睫,正是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上,我们组织了“祖国在心中,环保在行动”-----观看环保影片、召开绿色主题班会、征集环保标语系列活动。让学生了解破坏环境的危害,从内心深处打动学生,使同学们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懂得了环保的知识,了解环保的一些措施,并顺势引导号召全体学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动动手,让校园环境更温馨;弯弯腰,让校园环境更洁净。在征集环保标语中,同学们积极响应,搜集设计了许多标语,这些标语有的辞藻优美,琅琅上口:“留住草的美,体现你的美”,“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有的振聋发聩,引人深省:“别让我们的眼泪成为世界上的最后一滴水”,有的语言朴实,充满童趣:“还地球妈妈一张干净的脸吧”,“天空是小鸟的家,河流是鱼儿的家,地球是我们的家”。生动有趣的标语不但易记,而且对学生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3、感恩行为---让学生报恩、施恩。
在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知恩、懂恩教育后,我们适时组织学生利用学校和社会这个大熔炉,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会感恩会报恩的品质。
(1)、利用节假日开展感恩教育活动
在清明节,人们都有纪念祖先或缅怀先烈的习俗。为纪念这个有着深远意义的日子,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利用清明节,组织我校师生代表到叶县革命烈士陵园进行了扫墓活动。
活动自始至终,各位参加队员都严肃对待。首先由少先队员代表献了花圈,将代表着纯真、热忱的花圈放在烈士纪念碑前。然后全体少先队员默哀三分钟,向这些为了我们今天幸福生活而英勇捐躯的英雄和先烈致敬、默哀,感受着记载在历史的长河中英雄的事迹。之后请叶县革命烈士陵园余主任给师生们讲革命烈士们的历史故事,让我们真正了解了各位烈士的英雄事迹,理解中国共产党的艰辛和伟大,我们懂得了和平的来之不易,接着再由少先队员代表讲话,她代表学生表明了决心。随后由大队辅导员带讲话,要求队员们要向向烈士致敬,烈士学习,好好学习,为建设美好家园而努力学习。
回校后,各班召开了班队会,参加扫墓的师生代表介绍了本次扫墓的过程,使全体同学都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随后,经过同学们的精心准备,我校召开了“感恩英雄先烈,弘扬民族精神”的演讲活动,通过这次演讲比赛,使全体师生们受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了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大大地激发了师生们热爱祖国、热爱新生活的情怀,真正让同学们认识到:今天我们悼念革命先烈,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就是要以先辈为榜样,为我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材。正如一位同学在演讲里讲到:“我们应该记住千千万万的烈士们,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刻,他们抛弃了家庭和个人的一切,毫不犹豫,勇往直前,把宝贵的生命无私的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把满腔的热血洒遍祖国的大地。他们的英明将与日月同辉,与江河共存。唯有记住他们,我们才能更强烈的感到,中华民族的心崛起需要我们每一个后来者奋发图强,沿着英雄们的足迹前进、前进、再前进!
我们利用三八节开展“我为妈妈洗脚”感恩活动,在“三八”节这一天为辛苦的妈妈洗脚,在洗脚的过程中可以学着给妈妈按摩脚部,跟妈妈聊天、讲笑话,让妈妈的身体和精神得到放松,感受自己的行动给妈妈带来的愉悦。此次活动培养了学生感恩父母、孝敬父母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许多家长也反应这次活动后,好多学生在家里比以前懂事多了,不再任性了,有的开始抢着做家务了,这样的活动和教育应该多做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