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转基因农产品对我国“三农”的影响及政策选择

时间:2019-05-15 12:47: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转基因农产品对我国“三农”的影响及政策选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转基因农产品对我国“三农”的影响及政策选择》。

第一篇:论转基因农产品对我国“三农”的影响及政策选择

论转基因农产品对我国“三农”的影响及政策选择

摘要转基因农产品的迅速发展已经并将继续渗透到我国“三农”问题的各个侧面。文章具体分析了转基因农产品对我国农村、农业和农民的现实和潜在影响。为了保护我国农业和广大农村农民及其它利益相关者的切身权益,作者提出了研究与解决转基因农产品的生物安全问题,采取相关政策保护农民切身利益、提高农业竞争力,建立非转基因农产品保护政策,加强对转基因农产品的全方位管理等具体对策。

关键词转基因农产品;农村;农业;农民

近年来全球性农业生物技术迅猛发展,转基因植物种植面积、种植者从1996年的1.7百万公顷增长到2003年的67.7百万公顷,面积增加了40倍,18个国家的700万农民在种植转基因产品。2003年,美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迅速增至42.8百万公顷,占当年世界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63%[1]。2003年商业化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有13个,到2002年增加到31个,基因改良作物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2]。这就极大地缓解了农产品贫乏,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挖掘了农作物生产的潜力。相对而言,我国转基因农产品占全球份额仍显得极为弱小。2003年,中国转基因农产品种植面积为2.8百万公顷,占世界当年转基因产品总量的4%[3]。但是伴随着生物技术出现的转基因技术、转基因农产品必将改写传统的农村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农民生产意愿。中国作为一个人多地少的发展中大国,尤其需要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换言之,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现代农村、发展生态农业、培育现代农民都将与现代生物技术紧密联系起来,研究、发展与推广转基因农产品是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所面临的必然选择。但转基因农产品究竟弊乎利乎?对我国“三农”问题将产生何种程度的影响?相关机构应该如何回应农村产品结构的这种划时代转变?这正是本文试图解答的问题。

一、转基因农产品对我国“三农”的影响

1、转基因农产品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随着我国人口数目不断上升、资源利用潜力渐趋极限,农业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转基因农产品的批量出现对我国传统农业提出了挑战和机遇,使传统农业发生根本性变革,有效降低生产力的不确定性和提高产品质量,有助于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稳定推进农业的发展。具体而言:

新型基因农业将会引发新一轮农业革命。中国农业的出路在科技。基因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统农村种植业结构,基因农业厚积薄发。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低。但在我国加入WTO后,农业受世界现代农业影响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国内农产品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中国的农产品也不断走向世界市场。在这种情况下,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成为增加农民收入、农业跨世纪发展的必然抉择。转基因技术在农业领域中主要应用于种植业,种植业结构调整是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生物技术、转基因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大量运用,为我国农业结构、种植业结构调整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不失时机地改造传统农业,能够充分带动整个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并因此而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农业结构调整与农业科技相结合,也是解决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是现阶段我国基因农业技术的产业规模还比较弱小,产业发展的整体环境还欠完善,农业生物技术产业成长的目标和机制亟待建立与完善。

转基因农产品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农业新经济增长点顺势形成。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农作物的农学特征,使其对除草剂、病原体和昆虫具有抗性,抗性转基因作物可显著减轻农业对化肥农药的依赖,从而减少除草剂、农药的用量,在降低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 1

染程度的同时,还可以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稻和超级稻、油菜、大豆、花生、玉米、鱼、草莓等利用现代转基因技术开发出的优良品种,提高农产品质量,更容易适应环境,更有效抵御各种灾害的袭击。转基因技术使农作物新品种的开发更为迅速、研发中可选择的品种特征范围更广,各种抗虫害、抗病毒和高营养、高产量的品种不断更新,各种转基因农产品也不涌现,对我国农作物生产意义重大。借助资源禀赋和农业科技的相互作用,转基因农产品还可以确立我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提升我国农业的整体竞争力。转基因农产品也可以较好地诠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连接农业“可持续”与“发展”间的均衡点。

基因技术对农业的深度干预,会局部地改变我国的农业政策。即便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政策规制依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基因技术的发展,转基因农产品的国内外交易量与日俱增,导致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出台相应的转基因农产品种植、生产加工、监测、标识、交易、消费等各方面法律法规,以改进市场运行的结果,谋求规模经济之类的额外收益和本国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2、转基因农产品对我国农村的影响

我国耕地面积只占全球份额的7%,却要养活占全球五分之一的中国人民。如此艰巨的任务催生着我国基因产业的蓬勃发展,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四大转基因植物种植国家。农村是转基因农产品的实践基地。推广使用基因作物技术,不仅可以节约农民本已有限的资金,也可以减少化学肥料、药品的使用量,从而有效地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农村。因为杂草和病虫害是影响农作物高产量的主要原因之一,全世界每年用于除杂草和杀虫的农药的总额在200亿美元以上。而我国是世界上化肥农药施用量最大的国家,长期施用农药还会使许多害虫对常用的化学杀虫剂产生抗性,而且也会对农村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一些化学污染物,一旦进入食物链将很难消除,破坏农村的自然生态系统乃至整个生态系统。因此,转基因农产品的推广,可以有效地避免环境污染的深度和广度,推动生态农业的深度跨越。当然,种植转基因农产品,也有可能诱发害虫、野草的抗性,诱发基因转移跨物种屏障,诱发自然生物种群的改变,诱发食物链的破坏等,给农村带来不可逆的破坏作用。

3、转基因农产品对我国农民的影响

中国农民增加收入的希望也在科技。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转基因农产品的商品化有望为我国提高农村经济效益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就除草剂而言,八十年代中期,随着新除草剂品种开发难度的加大和研发成本的提高,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植物的抗除草剂品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抗性转基因可显著减轻农业对化肥农药的依赖,它不仅可扩大现有除草剂的应用范围、减少除草剂用量,而且可以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杀草谱广、低成本的除草剂,以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从而节约了农民的资金,这为我国农民降低生产成本提供了有效途径。就粮食生产而言,全国粮食播种面积逐年减少,已逼近警戒线。因此,未来转基因农产品的发展,可以改进粮食作物的营养、质量,提高附加价值,因为转基因食品可以摆脱季节、气候的影响,对提高农民粮食产量,维护我国的粮食安全是极为重要的。

二、与转基因农产品关联的“三农”政策选择

尽管目前对转基因产品的争论很多,但应当承认,转基因农产品的商业化、现代生物技术与“三农”之间高度融合的趋势是无法逆转的。转基因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技术,不会因为这些争论而停止发展;转基因农产品更不可能因这些争论而销声匿迹。但至今为止,转基因产品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可能构成的安全隐患仍难于判断与取舍,对“三农”的影响深度和广度仍未完全凸现。因此,为了保护我国农业和广大农村农民的切身利益,我们必须采取相应政策。

1、研究与解决转基因农产品的生物安全问题

我国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基因的发掘、高频再生、高频转化、高效表达方面存在诸多障碍和瓶颈性约束,转基因作物研发缺乏后劲,制约着转基因农产品的发展。而且一些发达国家利用知识产权进行垄断保护,操纵市场价格,使转基因研究相对落后的国家受制于他国。“终止基因”和“化学催化”方法则对转基因产品使用方构成巨大的潜在威胁,危及国家粮食安全。因此,必须研究并推广转基因技术,尤其是要大力发展我国的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生物安全研究,建立超前的技术贮备,保证我国转基因技术在国际竞争中占据前沿和主动地位,避免使我国沦为发达国家的转基因技术及其产品的实验场。加强转基因生物安全研究,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行之有效的转基因生物安全监控体系和监督报告制度,科学解决和诠释转基因农产品的毒性、抗药性、过敏反应、有益成分损失、降低人体免疫力等问题。其实,只要彻底解决转基因农产品的生物安全问题,其生产的合法性、国际贸易争端、市场营销的正当性、消费者疑虑等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2、采取相关政策保护农民切身利益,提高农业竞争力

由于多种原因,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向工业建设倾斜,一直以“剥夺农业”为国家工业化提供资金积累,对农业生产者的补贴一直为负值,导致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基础较为薄弱。现在虽然在全国范围内采取了取消农业税政策,但是对于种植转基因产品的农民优惠政策较少。农业是目前转基因技术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之一,农民是我国最大的弱势群体,种植转基因农产品,对广大农民而言,也应该享有知情权和选择权。要建立有关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农民的全方位的政策保护机制,尤其是建立种植转基因农作物的农民的利益生成与保护机制,预防出现转基因农作物丰产伤农的悲剧。要引入民间资本和外资,借助于资本运作使转基因农产品的上下游得到有机整合,形成高效的组织架构和有效的转基因农产品营销网络,打造转基因农产品的价值链,提高转基因农产品的附加值。

3、建立非转基因农产品保护政策

世界各国对转基因农产品的安全性普遍持怀疑态度,国内外消费者对转基因农产品的排斥将会越来越严重,而对非转基因农产品的需求则日趋旺盛,越来越多的高消费者将对相关农产品要求贴上非转基因产品的标识证明。我国目前虽然是转基因农作物的生产大国,但主要集中在棉花生产上,大豆、油菜子等其他作物都是非转基因作物。因此,一方面固然要借助转基因农产品缓解我国的粮食安全、产业安全、经济安全等问题,另一方面又要发挥我国非转基因作物的比较优势,并在国际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毕竟借助于现代生物技术的转基因农产品本身也是一把“双刃剑”,祸福相依。①要规范和明确政府价值导向,通过国家强制性措施,建立非转基因农产品保护区,保护农业资源和生物安全,保护优良农作物、特色农作物、珍稀农作物的原始基因性状,防止转基因污染。②要给予非转基因农产品以专项价格补贴,保护种植非转基因农产品者的经济权益。③要通过强制性标识、安全检测、环境监测、作物形状和遗传变异检测等措施,设置并提高外国转基因农产品的进入壁垒,保护我国消费者合法权益和种植非转基因农作物农民的切身利益。④合理限制转基因农产品的种植面积与实验区域。鉴于对转基因农产品的认识、接受和传播都是一个过程,要坚持逐步推广、梯度前移的发展战略,走系统优化发展之路。要协调好转基因农产品政策与其他农产品政策的关系,协调好转基因农产品政策与国家和区域农业发展政策的关系,协调好转基因农产品政策与区域农村发展政策的关系等等。

4、加强对转基因农产品的全方位管理

目前我国境内生产的农产品绝大多数是非转基因产品(棉花除外),而与此同时却是转基因农产品的进口大国。换言之,我国政府目前对转基因农产品采取开放政策而不是其他国家或地区的预防或禁止政策。但科学界对使用转基因农产品给人体带来的影响尚无定论,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甚至是潜在风险。因此,我国的制度特征和社会结构、环境特征决定了我国未来农业必须走生物技术之路,但发展转基因农产品,要从经济、道德双重维度加以考虑和

慎重抉择,加强对转基因农产品的全方位管理。①对不同的转基因农产品采取不同政策措施,尤其是大豆和大豆油、油菜和菜油、大米、花生等涉及到人体安全的转基因农作物在销售过程中必须加贴强制性标识,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凡是通过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认可的转基因产品,都是经过国家级食品安全体系认证、检验,对于人体的健康一般情况下应是安全的;而对于具有重大应用推广价值的转基因作物新品种,则全面推广应用,以推进我国农业新技术革命进程。②要有忧患意识和危机心态,加强对转基因农产品从研制、种植、生产加工到消费的全过程跟踪管理,监督和预防潜在的不安全因素,避免引发人类的生存危机和对转基因农产品的信任危机。③加强对转基因农产品的公示、宣传和执法力度。现有的《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都只涉及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适用性、科学预见性不够。目前综合性生物技术及生物安全,转基因食品生产、消费等还没有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因此,必须尽快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解决转基因农产品领域“法律空心化”现象,避免我国的转基因安全管理政策成为一纸空文。④借助于“绿色和平”等国内外非政府组织(或非营利组织、第三部门)的力量,进行转基因农产品的全方位宣传,发挥社会慈善、社会正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魏蕾,我国转基因农产品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2004(6),1-4

[2]闫新甫,全球商业化转基因作物的现状及展望[J],世界农业,2003(6),4-5

[3]卢凌霄 周应恒,评中国转基因农产品政策变化[DB/OL],http://ldis.huainan.gov.cn/program/end.asp?text_id=12440141&big_id=000011&small_id=000021

[作者介绍]

秦美琴,1964-,女,江苏宜兴人,江苏省委党校行政教研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王锐兰,1965.8-,女,江苏启东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企业管理,非营利组织管理。

通讯地址: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王锐兰

邮编:210016电话:025-84892578;025-51676030;*** Email:

第二篇:三农分析及对政策

在一个以农村人口为主的大国,全面实现小康必须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发展进程。开拓新的思路,正确认识和把握“三农”问题的实质,是我们进一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全面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前提。

我国“三农”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是我国不合理的国家集权型财政体制,无论是农村税费改革,还是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都要求把农村财政放到一个更坚实的制度基础上来,彻底改变我国传统财政体制下农村城市不当的权力资源配置格局,建立农村城市协调发展的工商基础型公共财政体制,实行民主财政。

授田制确立了个体农户为单位的农业耕作方式,造就了为数众多的个体小农,它不仅直接推动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的改变,也使分散的个体农民与国家政权之间建立起了明确而直接的联系。作为取得耕作权的代价,民众被编入了户籍制度之中,被剥夺了迁移的自由,其生活机会被限制在土地和特定的区域之内。引起国家权力的全面的直接的干涉和它的直属机关的全面介入.小农不能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来代表他们,其结果就是行政权支配社会,凸显国家的暴力特征。

由于农产品需求弹性有限,民智民力需要在农业之外得到展现,民众急需获得农业之外的生活机会,但国家对工商业的控制使得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无法实现,民众被迫局限在农业这一狭窄的范围之内,再加上国家财政开支持续增长的趋势和官僚的盘剥,农民负担日益加重,“三农”问题变得十分突出。与国家的暴力性相联,我国历史上的“三农”问题也总是通过暴力获得暂时的缓解,虽然也曾有过为减轻农民负担而试行的“两税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等,但由于基本财政体制不变,农民负担问题始终无法得到根本的解决,致使“三农”问题成为历朝历代不断的梦魇。

对我国古代和近代财政体制的分析,可以从更深的层面对“历史周期率”作出更合理的解释,对我们今天审视和最终解决仍然突出的“三农”问题具有极大的警示作用和启示作用。我们今天存在的“三农”问题从很大程度说是历史的延续,因此,解决问题的出路依然在于财政体制的突破。

“三农”问题和农村税费改革不是简单的减轻农民负担问题,而是一个整体性的社会工程。只有从根本上消除束缚农村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农村经济才能实现全面繁荣,城镇化建设才能得到大步推进。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史的分析揭示了国家集权型财政体制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及这种体制下所产生的“三农”问题,它表明,只有在国家的财政体制从国家集权型财政体制转为公共型财政体制之后才有可能慢慢地得到解决。这一结论对于我们今天越来越热衷于将财政体制作为实现短期的经济增长目标的手段来说,其意义尤为重要,正如布坎南所说:“如果个人和集团,包括政治家们,热衷于考虑操纵基本的财政制度以实现短期目标的可能性,讨价还价的因素就会很快地压倒效率方面的所有考虑”。

第三篇:论改革开放对我国的影响

论改革开放对我国的影响

一改革开放的进程

二改革开放的成就

三改革开放中的问题

三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

论改革开放对我国的影响

【摘要】中国改革开放成就斐然,通过这个大改革、大开放,实现了三个伟大的转折: 第一个伟大转折就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第二个伟大转折是从封闭半封闭的社会向全方位开放的社会转变;第三个伟大转折是人民的生活从温饱转向基本小康的社会转变。

【关键词】邓小平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经济发展

一改革开放的进程

1978年12月,具有战略价值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从根本上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及重大调整。经济建设取代了阶级斗争,改革开放取代了闭关自守。

1979年,在中国首创经济特区。以深圳为代表的特区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招商引资的试验田和向世界展示的窗口。

1984年,提出并实施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商品意识、商品经济得到宣传和落实,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多元所有制主体纷纷出现并得到中国法律的承认与保护。“三资”企业、民营企业破茧而出,极大地改变了国营、集体经济大统大独的局面。

1988年,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再次强调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向社会、世界传递了重要的信息:中国在推进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伟大建设中,务必实现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要在世界高科技、尖端科技占有一席之地、重要之地

【摘要】改革开放的实质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解放人民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正确思想。

【关键词】物质生产体系 国际地位 教育发展经济增长

二改革开放的成就

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中国改革开放30年,保证了和平稳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中国已经由初级工业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包括钢铁、家用电器在内的许多工业产品生产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也不断扩大。

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快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健:中国的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政府主导、大力投资和不断强化的工业经济使中国经济增长一直高于世界经济增长水平。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教育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1978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只有16.5万,占当时中国人口总量96259万的0.0171%。2006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达到377.5万,占当年中国人口总量131448万的0.2871%,30年间增长了16.7倍。

【摘要】虽然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但是也出现了一些

过程中的问题。

【关键词】国企改革教育 住房

三改革开放中的问题

我们引进西方思潮,但是我们把西方的信托责任也引进来了吗?甚至让我们觉得可笑的是,你拿了不属于自己的国有资产(国企的管理人员霸占国有资产),还敢上台来大谈产权改革的经验。我们这个社会连一点就起码的判断标准都没有。这一种让全国的老百姓来负担社会改革成本,而让少部分得利的国企改革,已经严重的违背了邓小平的改革理念。

教育改革越改越可怕。原本应该免费教育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居然在改革开放30年后成为了彻彻底底的害人机制。所谓全民高文凭的愿景下其实批着的是血泪的吃人事实。国家的原意可能是延缓社会日益严重的就业问题,并同时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我们暂且不论其出发点的优劣。我们光从目前的事实来看,应该说中国伟大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改革是彻底的失败了

我国的住房改革是促进中国GDP大幅度增长的极大因素。正是福利分房的取消,才造成了商品房市场的井喷,从而带来了相关很多行业的黄金发展期,并最终成就了中国GDP连续大幅度增长的神话。但是这一切是需要代价的,代价就是几代人的艰辛

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对内改革首先开始于小岗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由此掀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在三十几年的改革开放的历程中,首先经济上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一点不必多说,但是在经济增长之外还有什么值得我们注意的呢?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贫富差距也正在变大,没有实现改革开放前期提出的先富带动后富。再者由于经济发展过快,出现了许多以前少见的现象,比如污染极其严重,官员腐败严重,气候变化无常,国外糟粕思想进入,这些都是我们应该看到的改革开放的不同,所以改革开放有得也有失,要全盘考虑。

【摘要】第一,在党领导下的改革,改革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每次重大改革的决策,都是中央通过决定做出的决策,说明党是主动的推进改革。第二,我们的改革是渐进式的,而不是像有的国家那样一步到位的。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解放思想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四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实践基础上的为改革开放提供理论指导;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始终保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三是必须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坚持执政为民、紧紧依靠人民、切实造福人民,在充分发挥人民创造历史作用中体现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必须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使全社会充满改革发展的创造活力;必须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实现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由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摘要】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的伟大抉择,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历史选择。

总结: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的伟大抉择,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历史选择。从1978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以义无反顾、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惊天动地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今天,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参考文献:《改革开放30年重大决策始末》

《中国改革开放30年》

附录:写论文中间查找资料时遇到点困难,不过耐心寻找之后把它解决!!同时论文的要点分布有点没有头绪,后来经过考虑和整理终于它他克服。

第四篇:论美国的“双反”政策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论美国的“双反”政策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反倾销税、反补贴税征收的依据是什么?

征税的依据分别是:反倾销则是针对倾销的,倾销指以低于正常市场价格出口商品从而造成进口国相关产业实质性损害的产品。

反补贴是针对补贴的,补贴是指政府以及政府控制的第三方机构通过直接资金支持、放弃债权、政府采购等方式对企业进行的超出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支持,并且由此形成对其他国家相关产业的实质性损害。

两者征收的对象相同吗?

反倾销与反补贴的征收对象不同。反补贴的应诉主体为政府。补贴是政府行为,反补贴的调查对象是政府的政策措施。反倾销的威胁主要针对企业和特定行业,征收反倾销税时,不能采取歧视性做法,对所有被认定倾销的进口产品都要征收反倾销税。反补贴则会影响被调查国的贸易和产业政策、宏观经济政策甚至总体经济战略。

美国对中国某些产品采取“双反”措施,对我国外贸有何影响:

摘要: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迅猛发展及入世过渡期的终结,我国面临的贸易磨擦压力逐年增加。美国在既未承认我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又未承认涉案产品市场经济导向的情况下,密集发动的一系列对华反倾销和反补贴税收政策对我国外贸产生深远影响。

“双反”措施即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是指一国对其进口的来自同一个国家的、同一种产品同时适用反倾销措施和反补贴措施,以救助国内受损产业的贸易救济手段。它可能是同时对某一种产品分别进行反倾销、反补贴立案而合并调查,并同时做出终裁或征收关税;也可能是有先后地对反倾销、反补贴分别地进行立案调查,但其调查期间和实施期间具有重合性。

“双反措施”同时也严重挫伤了国外企业对我国投资的积极性。由于近年来美国对我国产品的“双反”调查,不少海外投资者不得不放弃我国而转向其它国家。此外由于大量新兴电子、石化产品刚刚开始出口就遭到调查,我国新兴工业的发展也受到严重损害。这些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工厂停产、工人失业,使我国出口产品失去了竞争能力,直接影响我国出口企业的经济效益。阻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美国频繁对我国的出口产品使用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使得许多产品的出口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与此同时,在美国“双反”的示范连锁效应下,其他国家也纷纷对原产于我国的产品发起“双反”调查。今年来美国对中国的“双反”案例也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这些都将进一步降低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影响我国出口市场的多元化与出口产品结构的调整,使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大大降低,影响我国产品的出口创汇能力,其后果便是严重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此外,美国频繁对我国产品实施“双反”调查,我国产品受阻于国外市场,势必返销国内市场,导致内销市场竞争加剧。由于出口产品被征收高额反倾销税、反补贴税后,其国外竞争力下降,国外市场逐渐丢失,其产品将与本国原有的产品重新抢夺国内市场,造成国内市场供求失衡,价格下跌,产品严重积压,工厂被迫停产,大批工人失业,这将严重影响国内产业的正常发展。

美国涉华“双反”措施严重损害了我国出口行业的利益,对我国工业转型生产造成严重挑战,因此,我国政府和企业必须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以维护我国的利益。

(一)政府应规范对企业的补贴行为,规范企业内部的会计制度

(二)涉案企业应联合起来,积极参加应诉工作

(三)利用“双反”措施,对美国发起“双反”调查“双反”措施作为一种“合规性” 的贸易救济措施,具有易实施,对企业的打击力度大的特点。美国不顾实际情况,频繁对中国出口产品实施“双反”措施,严重损害了我国企业的利益。我国政府也应充分利益“双反”措施的优点,对美国以报复。

第五篇:“三农政策”视野下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思考

专业学位硕士课程论文

“三农政策”视野下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思考

号:

20123077

名:

谭香玉

课程名称: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 领

域:

食品加工与安全

授课教师:

柴世民

2013年3月

“三农政策”视野下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思考

摘要:我国自古以来便是一个农业大国.建国之后,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三农政策的提出,旨在努力减轻农民不合理的负担,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确保粮食安全和让农民增收.其中,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农产品加工业现状的观察,分析利弊,以求得其一个美好的发展前景.关键词:三农政策;农产品加工;发展

1.引言

2004年,在宏观调控中注重加强农业,实行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即”三农政策”。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农村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局面。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农村改革迈出重大步伐,农村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这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三农政策”第6条”调整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竞争力”第4款指出:” 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力扶持食品加工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业。粮食主产区要立足本地优势,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为突破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地区经济发展。采取财政贴息等方式,支持粮食主产区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建设仓储设施。尽快完善农产品加工业增值税政策。按照增值税转型改革的统一部署,加快食品等农产品加工业增值税转型的步伐。”由此可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实现农村经济增长,农民收入增多的一条可行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得到了较大发展,对我国农业和制造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应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重视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加强产前、产中和产后加工的有机衔接,以产业化为纽带,形成城乡、工农结合的新的经济增长点。食品工业是农产品加工业的重要方面,是农业的主要后续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衡量国家经济发展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农产品加工业因其具有产业链长、行业跨度大、产业关联度高等特点,一直受到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温家宝同志在中国国际农产品深加工—食品工业发展战略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发展食品工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提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壮大县域经济”。中共中央、国务院最近强调,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合理布局,扶持主产区发展以粮食为主要原料的农产品加工业,重点是发展精深加工业。因此,应高度重视和加速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使农产品加工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2.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必要性

2.1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膳食结构明显改善,消费水平整体已开始向更高小康生活迈进,人们对食品和其他农产品的消费总量将进一步增加,对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要求将越来越高。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食品工业步伐,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2.2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需要

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继续,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全面繁荣,从而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2.3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需要

农产品加工业是关联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的重要支柱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利于带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使产业结构得到有效合理调整。而且,农产品加工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对于增加城乡劳动力就业机会,推动小城镇建设,保持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2.4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加入WTO和扩大对外贸易的需要

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发达国家的重要制造业和出口创汇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农产品加工业面临着巨大挑战。要使我国农产品、食品走向世界,就必须加快发展有自己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业,不断提升生产技术与产业化水平,开发出新型的、有特色的、符合国内外市场要求的新产品,使之成为繁荣国内外市场的重要产业。

3.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

3.1农产品加工业总量快速增长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十年来,农产品加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其增加值已占中国GDP的14%,并形成了涉及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和皮革等12个行业,具有多层次、多特色、多样化特点。许多加工产品由于风味和工艺独特,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农产品加工出口额现已占中国出口总额的30%以上。根据初步统计数据,2005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4.1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全国规模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7万多家,从业人数达1785万人,占全部工业从业人员的28%。从1995年至2004年,我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总产值从15931.13亿元提高到近40000亿元,年均增长10.77%;销售收入从15076.94亿元提高到39104.63亿元,年均增长11.2%;利润从262.16亿元提高到1825.83亿元,年均增长24.1%。目前,农产品加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也是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九五”以来,农产品加工业以年平均8.6%的速度增长,初步统计“十五”期间,农产品加工业的年均增长速度15.4%左右,高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

3.2 12个产业均得到发展,食品工业仍占绝对优势

从1998至2003年,我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十二个产业的增长情况分别为:农副产品加工75%、食品制造88.6%、饮料41.3%、烟草62.7%、纺织业76.5%、服装69.8%、皮革90.8%、木材101.7%、家具144.3%、造纸103%、印刷材料86%、橡胶71.5%。经过六年发展,除了纺织业结构比例提高1.5个百分点外,其它各业所占比例基本持平,包含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在内的食品工业依然占1/3强,大体上体现了食品工业在加工业中“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重要地位。

3.3.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态势与世界工业化国家趋同

按照世界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农产品加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其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值应有所提高。1995年至2004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均呈增长趋势,但农产品加工业的增长趋势远低于工业,略高于农业,2003年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首次超过农业总产值,达1.04∶1。我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占工业产值的比重由1998年的27.49%下降到2004年的21%,与农业产值的比例由1998年的0.76∶1提高到2004年的1.1∶1。这说明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态势与国际上工业化国家的发展态势基本一致。

3.4.农产品加工业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

根据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以加工业为龙头,以种植业为基础,中国现已形成诸多有特色的产业带,出现了一批农产品加工业专业乡、专业村,或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了特色块状经济格局。如浙江的水产品加工,山东、陕西的果品储藏与加工,黑龙江的优质大米和土特产加工,内蒙古的乳品和羊绒加工,新疆的棉花、葡萄和番茄加工等。农业部在确立13种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农产品加工九大产业带和以大城市郊区为依托的加工区,使农产品加工向产区和大城市郊区集中,初步形成了一批优势产业集群,使规模优势、区域优势和市场优势得以充分发挥。3.5.农产品加工企业实力不断增强

1998至2004年,我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从57170个增加到72701个,每个企业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平均余额由1998年的0.32亿元增长到0.39亿元,年均增长1.66%。近年来,国内已涌现了一批起点高、成长快、规模大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集团,成为农产品加工业的中坚力量。如北京燕京啤酒、深圳农产品、温氏集团、内蒙伊利、鄂尔多斯、上海大江、吉林德大、江苏如意、河北三鹿、四川希望和云南玉溪等,都是国内著名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的20%以上是由固定资产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创造的。

3.6.农产品加工业由初加工向深加工转变

随着农产品直接消费需求的下降,加工制品的比重上升,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品结构开始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方便食品、快餐食品、休闲食品、营养保健食品等发展迅速,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主要农产品深加工或二次以上加工的比例达到30%以上。仅以速冻食品为例,中国的速冻食品从无到有,目前已发展到数百种。就某一种产品加工来说也在细分化。例如玉米加工,目前国内已有玉米方便粥、玉米爽饮料、玉米淀粉、玉米油、玉米蛋白、玉米糖浆、果葡糖浆、淀粉糖浆、饴糖、酒精、各种变性淀粉,还有黄原胶、甘油、山梨醇、各种味素和氨基酸等20几种产品。品种结构细分化趋势表明,中国开始出现了农产品深加工和精加工好兆头。

4.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存在的问题

4.1农产品加工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一是加工总量较少,加工程度较低。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大都在3:1,我国只有0.6:1,发达国家工业生产的食品占消费的90%,而我国仅占25%。我国农产品的加工程度为45%,其中二次以上的深加工占到20%,而发达国家都达到80%以上。

二是技术水平落后,企业规模较小。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小散低乱现象仍在很大程度上普遍存在。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技术装备水平80%处于20世纪70-80年代的世界平均水平,15%左右处于90年代水平,只有5%左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加工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很多肉类加工企业大多数日加工量仅在500公斤以下,一些传统名特产品多属前店后厂的作坊式加工。多数稻米加工企业不具备抛光、色选功能。水产品加工企业大多为年产值在200万-300万元以下的小型企业。

三是企业与农民利益机制不完善,产加销脱节。多数企业与农户还是一种松散的买断关系,承担着原材料和产品双重市场波动的巨大风险。签订合同的也缺乏履行保证机制,农产品价高时农民不愿意出售,价低时企业违约压价收购,双方互不信任。农户之间也缺乏组织,企业交易成本很高。企业获得市场信息不足,市场营销渠道不畅。

4.2由制约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外部因素引发的问题

一是缺乏有效的政策扶持。从信贷政策看,由于农产品加工企业收购农产品时间集中,占有资金时间长,数额大,周转慢,所以普遍感到贷款难、周期也短。尤其是玉米、大豆、小麦、水稻等大宗农产品在这方面问题更加突出。政策性贷款用不上,商业性贷款抵押担保难,手续繁杂,时间一般在1年左右。国家对农产品加工业投入不足。基本建设投资仅占国民经济各行业基本建设投资的2%左右。食品加工业和制造业的投资仅占整个工业的1.8%。从税收政策看,农产品加工企业收购原材料的进项税抵扣率低,增值税赋明显高于其他企业。食品加工业计征增值税,进项税抵扣率是10%,销项税粗加工是13%,精加工是17%,这样,即使加工产品不增值,也要负担3%-7%的增值税。一些地方农产品加工品出口退税存在“高征低退”现象,深加工产品增值税税率17%,出口退税率为13%,初加工增值税税率为13%,出口退税率为9%,有的品种如分割鸭的退税率只有5%,税率差为4-8个百分点。有的地方出口退税不及时,影响了企业流动资金的正常运转。

二是农产品品质和品种与加工不适应。主要是农产品品质较差,品种较少,专业化、标准化程度低。分散生产与集中加工的矛盾突出。例如,我国肉制品及奶制品加工企业所用的奶牛及肉牛品种主要靠引进。加工马铃薯淀粉所用的马铃薯淀粉含量国外在23%左右,国内仅14%左右。农产品品种单一问题也比较突出。如国际市场上有2000多种玉米加工产品。我国的玉米产量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但我国的玉米品种单一,品质较差,主要用作口粮和饲料,加工量仅在12%左右。在专用面粉方面,日本有60多种,英国有70多种,美国达100多种,我国仅为20多种,而且炸面包圈粉、速溶面粉、炸鱼托粉等品种,我国仍为空白。在食用油方面,仅日本专用油脂就达到400多种,我国仅为有限的几种。

三是质量标准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质量标准体系、监测体系、食品安全体系、技术推广服务体系、质量认证体系以及信息网络体系等建设严重滞后。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产品生产的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直接影响加工品品质;二是农产品加工的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存在着缺少标准或标准不细、不严密等问题,突出表现在食品、饲料、肉类、奶类、饮料类生产等方面;三是农产品加工业的科研、开发、推广、培训等技术支撑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至今没有建立起来。

四是行政管理体制不顺。长期以来,农产品加工业没有统一的管理部门,经贸、农业、粮食、供销、轻纺、林业、乡镇企业等部门都从各自角度行使农产品加工业管理职能,形不成合力,没有统一规划,造成了许多问题。如河南省郑州市近年来,100多家同类面粉加工企业一哄而上,重复建设严重。吉林省公主岭市几年之内出现多家生猪加工企业,争原料,争市场,开工不足,恶性竞争。此外,一些大宗农产品长期来由专业部门收购,农产品加工企业原料购销渠道不畅。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在收购粮食方面还需要为粮食收购部门交管理费。陕西省汉中市去年以来30多家粮油加工企业,由于原料成本过高而关停。

5.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

5.1缺乏专用规模化加工原料基地,原料价高质低

国外发达国家用于加工的原料都有专用的加工品种并建有固定的原料基地。长期以来,中国农业发展强调数量和高产,对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发展加工专用型农产品的研究、开发和生产的投入严重不足,使得农产品品种类型单一,适宜加工的优质、专用品种缺乏。如小麦、苹果、柑橘等都缺乏相应的加工品种,专用基地建设在一些地区刚刚起步;油料作物中,高芥酸、高硫苷的油菜籽品种种植比例过大(95%),从而使加工成本增加,油品质量不高。中国小麦、玉米、稻谷等大宗农产品的国内价格已高于国际市场价格2-7成,在国际市场上失去了竞争优势,直接影响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5.2质量标准低,产品出口受阻

国际上许多国家要求农产品加工业采用国际统一标准或较高的国家(地区)标准进行生产和经营。一些国家的食品工业实行“良好生产操作规程”(GMP),在安全控制上普遍实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和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而中国国内5万多个食品加工企业中,只有100多家企业达到国家二级企业标准,HACCP体系和ISO9000体系的建立和应用更为薄弱。中国现在是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并用,而现行的国家标准有56%与国际标准有显著差距,按此标准生产的农产品难以达到发达国家的要求,必然影响农产品加工品的出口。

5.3技术水平落后,技术创新能力低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科技进步率只有35%左右。农产品加工领域的技术储备严重不足。许多企业设备陈旧,技术人员数量少、水平低,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有些企业仍停留在手工操作和土法生产。2004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平均固定资产余额为0.15亿元,只相当于工业企业平均数的1/2;抽样调查表明,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拥有科技创新能力的企业不到10%。这一切都直接制约加工业的进步和发展。

5.4管理不科学、效率低

管理不科学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多头管理,即与其它产业不同, 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分属于轻工、农业、农垦、乡镇等十几个部门管理,使生产能力重复分散,缺乏地区和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二是大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为私营企业,家族特色明显,企业制度不健全,无法按照规范的公司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而使企业缺乏市场开拓能力,难以建立自己的优秀品牌,只能在低层次运行。

5.5农产品加工业税负重

1998年至2004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的销售税率从8.10%下降到6.49%,但同期工业企业销售税率从6.33%下降到4.72%,加工业比工业企业平均税负高出近2个百分点。

6.推进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6.1.建立健全农产品加工业政策支持体系

农业是弱质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离不开政府有效的支持与倾斜。2002年以来,我国出台了一些促进农产品加工的政策措施,如2003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意见》,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同年,农业部出台了农产品加工推进行动方案。这些政策都在信贷、税收减免、技改等方面给农产品加工企业提出支持措施,有力地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但是优惠政策并非都能真正落实到位,贷款难、税负重,仍然是众多中小企业生存的难题。因此近期内,建议出台有关农产品加工的税收优惠政策、贷款贴息政策、土地优惠使用等政策,开展政策落实大检查,建立一整套支持加工企业建立、生存、发展、扩张的政策体系,使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优惠政策能真正变成惠民政策。

6.2加强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建设

根据各地资源优势情况,开展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规划。采用多元化投资方式,大力开发和推广加工专用品种和加工性能好的农产品品种,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发展基地,逐步实现农产品加工原料规格化、质量标准化、品种专业化和生产规模化,将工业原料作物向适宜种植区合理集中,实现区域化布局和专业化发展。国家要出台农产品质量标准,加强生产基地的质量检验与监督,使农产品适应加工业标准化、优质化的要求。

6.3.尽快推行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

目前我国大部分国标或企标都是20世纪80年代前制定的,与国际通用标准有较大差距。应采取法律与经济措施,推行GMP、HACCP及IS09000族系管理规范,尽快实行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体系和全程质量控制体系,来提高我国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竞争力。

6.4.提高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能力

中国农产品加工业要实现由初加工向深加工、由粗加工向精加工的转变,关键在于科技进步。各级政府部门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全面部署农产品加工业的科技发展规划,确定重点发展领域和技术方向,定期组织各部门、各行业专家对农产品加工业重大关键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加大高新技术研究和应用力度,加快传统企业技术改造步伐。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落实科技创新优惠政策。近期应开展粮油、果蔬、畜产品、林产品等大宗农产品的深加工关键技术与设备、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和农产品快速检测技术与设备等研究,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基地和产业化示范生产基地等,以此提高我国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产品附加值,扩大出口规模。

6.5.调整产品结构

目前,国际食品生产和消费正在向安全性、营养健康性、功能性、方便快捷性食品方向发展。打造中国农产品加工业要紧紧围绕国际国内市场发展趋势,基于国内外市场需求,充分利用我国农业资源,积极发展深、精加工食品,在开发新兴工业化食品的同时,提高我国传统食品档次,优化产品结构。

6.6.加强部门协调

成立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联合会,协调部门关系,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农产品加工行业管理″婆婆″过多的现实,政府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打破部门和地区界限,通过″超部门″的协调组织,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业的引导和调控,制定相应的制度和法律,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建立一个稳定和开放的宏观经济环境指导农产品加工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6.7.支持企业推行现代企业制度

一是完善法律法规,确实保护私营企业主的合法权益;二是建立经理人人才库,完善经理人监管措施;三是加强农产品加工企业管理人员培训,提高管理技能。从而使农产品加工企业成为自觉推行现代管理的主体。此外,政府部门还应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通过收购、兼并、联合、控股等方式,实现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结和重组,促进存量资产的优化组合,促使一批上规模的企业集团尽快成长起来,发挥现代管理的引领作用。

7结语

农产品加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柱产业之一,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风向标和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环节,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满足城乡居民生活需求的重要保证。当前消费拉动为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增长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政策推动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现代农业带动为农产品加工业奠定了坚实基础,新科技驱动为提升农产品加工技术装备水平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当前农产品加工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条件,我们要抓住机遇,开拓创新,推动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王 强.我国农产品加工质量标准体系发展现状、重点及对策[J].中国农业科技报,2001,3:6~9.葛毅强,陈 颖.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现状/发展前景与科技支持.农业工程学报,2003,3,第2期.孟宪军.国内外农产品加工现状及发展趋势.农业科技与装备,2011,11,第11期.魏益民.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6(10):4~5.徐向峰.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对策研究.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0,第7期.文 学.我国农产品加工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农业工程学报,1998,第4期.范素芳,徐秋云,田振涛,等.浅析我国农产品加工出口贸易[J].农产品加工,2008,(7):73-80.卢良恕,魏益民.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建议[J].宁夏农林科技,2008,(3):11-12.卢良恕,孙君茂.新时期的中国农业与农产品加工业[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4,6(2):7-9.王国扣,赵有斌.我国农产品加工装备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6 苏士利.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对策建议[J].现代经济探讨,2004,(7):7-12.孔嫒.发挥后发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J].生产力研究,2004,(3):24-28.崔文华.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J].华生视点,2003(3):18-19.

下载论转基因农产品对我国“三农”的影响及政策选择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转基因农产品对我国“三农”的影响及政策选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与对策 【摘 要】 绿色贸易壁垒是新贸易保护主义与环境保护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全球自然资源匮乏,生态环境恶化,为绿色贸易壁垒的出现提供了契......

    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摘 要:产品出口不仅能丰富和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还能推动一个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来说,农产品出口贸易......

    剖析我国现阶段的三农政策

    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楚 雄 师 范 学 院寒假调查报告题目:剖析我国现阶段的“三农”政策 ——关注民生 班级: 2008级美术学班 姓名:郑 青 成 学号:20081132148 系(院):艺 术 系 专......

    限购政策对我国房价的影响

    限购政策对我国房价评估值影响分析 摘要:房地产限购政策经过了长时间的修改和演变,成为今年最新出台的“国八条”。这种行政直接干预的新政策,对我国房价评估值和交易价格将产......

    二胎政策对我国的影响

    2015年10月29日,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并公布了中国大陆将全面实行二胎化生育的政策,随着实行几十年的“一胎政策”的正式终结。这次开启二胎政策是中央对于我国目前所面临的......

    论信息化战争对我国国防影响

    食品科技学院 包装工程1402 王文铭 2014244030206 论信息化战争对我国国防影响 一、信息化战争带来的影响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信息作为战略资源的地位将更高,围绕信息资源......

    世界经济形势及对我国影响 形式与政策论文

    世界经济形势变化及对我国的影响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已经挣扎了将近6年。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充满变数,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各种形式的保护......

    对我国“三农”问题的思考

    对我国“三农”问题的思考 摘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我国正逐步受到重视,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它不仅是个经济问题、政治问题,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