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第六单元综合科复习资料(精选5篇)

时间:2019-05-15 12:23: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必修2第六单元综合科复习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必修2第六单元综合科复习资料》。

第一篇:必修2第六单元综合科复习资料

必修2第六单元综合科复习资料

知识点整理: 1、20世纪20年代美国繁荣时期的最先出现衰退三大支柱产业:汽车工业、电气业和建筑业。繁荣背后潜伏着危机,的部门是建筑业。2、1929年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具体原因:是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激化。这次危机首先表现为金融危机,以纽约股票交易所股价暴跌为标志。(注意:1825年英国爆发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是因为英国是第一个工业国家, 资本主义的弊端最先显露出来。1857年首先从美国开始,爆发了第一次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实质上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1929年首先从美国开始,爆发了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这是因为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占支配地位。1973年由于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了二战后最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危机有四个特点:范围特别广(从美国蔓延到德、日、英、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并且波及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和不发达国家,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经济危机迅速蔓延的最主要原因:世界市场形成,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加强。注意:苏联并没有发生经济危机,此时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正在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影响特别深远。(“大萧条”是对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一个特定的称呼。)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危机采取的共同措施: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加强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掠夺。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危机走上两条不同道路: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保持了美国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德国和日本则建立法西斯政权,走上对外侵略扩张道路。

3、美国胡佛政府信奉自由放任的思想,对经济采取不干预政策,大萧条日益加剧。1933年罗斯福就任总统后,推行新政,实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胡佛政府和罗斯福实行不同的经济政策,但他们的本质相同:都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是垄断资产阶级的代言人)主要内容:救济、复兴和改革。新政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1933~1935年和1935年以后。第一阶段着重调整与复兴,第二阶段着重改革,救济则贯彻始终。新政是以整顿银行业开始的,新政的主要措施包括整顿银行与金融业、调整农业政策、复兴工业和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这四个主要方面,中心措施是实施国家工业复兴法。从1939年开始,国际局势开始紧张,战争迫在眉睫,罗斯福将注意力集中于国际事务,新政渐告结束。新政的根本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统治秩序与社会制度。实质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通过对以往传统经济政策的调整,以维护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或:新政的实质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新政最大的特点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4、新政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保持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并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因此说新政取得成功。新政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符合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适应生产力发展。但是,新政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本质,不可以说新政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新政暂时调整了生产和销售的矛盾,属于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但新政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好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

经济危机仍将长期存在。)。最深远影响(新政的“新”):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

济的政策,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示范作

用,使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5、罗斯福新政资本主义经济理论与凯恩斯主义不谋而合,都主张国家干预经济。凯恩斯主义

是对传统(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一次革命,被誉为如同哥白尼在天文学上、达尔文在生物学上、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的革命。由于其切实有效的解决了三十年代的经济难题,因此凯恩斯被称为经济领域里的哥白尼和达尔文、资本主义制度的拯救者和“战后繁荣之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凯恩斯主义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盛行,并造就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高经济增长。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滞胀”的出现,反映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的作用已经削弱,使流行了近40年的凯恩斯主义面临危机。“滞胀”

6、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繁荣发展的黄金时期(50-70年代)——经济(20世纪70年代)——经济复苏(20世纪80年代,里根任总统)和繁荣(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克林顿担任总统时,美国经历了持续117个月的经济增长的繁荣局面,原因:克林顿总统采取的是介于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的第三条道路;进行经济改革;“新经济”的推动。7、20世纪60年代初,联邦德国出现日本的崛起“经济奇迹”(当时欧洲头号资本主义国家)。20世纪60年代末,(当时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强国。)联邦德国和日本崛起的共同原因:都是战败国,战后都进行了民主改革;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大力发展教育、科技,积极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技术成果;美国的扶持或援助。

8、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许多新变化,呈现出许多新特点。最主要的变化是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西方福利国家得到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和“新经济”的出现。其中,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是资本主义私人垄断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福利国家的实质是国家对社会财富分配的干预或国家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新经济”的特点是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高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但是这些变化没有解决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和问题。

第二篇:必修2第三单元综合科复习资料

知识点整理:

必修2第三单元综合科复习资料

1、在新中国面临严峻的经济形势的情况下,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对工矿业的民主改革和技术革新;稳定物价、统一财经等,到1952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水平达到或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标志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恢复(1949—1952年)。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前提条件。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的标志是:1953年一五计划开始实施。一五计划(1953-1957年)中,我国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目的是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东北工业基地就是在一五计划中形成的;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成就最突出的是工矿业的建设;主要作用是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局面,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区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建立起门类齐全的社会主义工业体系。注意:到目前为止,我国还不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根据1953年公布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在一五计划实施的同时,我国开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根本原因是小农经济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小农经济难以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相适应);三大改造的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到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基本确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1956年中共八大最主要的贡献是正确分析了在社会主义已经建立的情况下,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是正确的,因为这一论断反映了剥削阶级在我国已经基本消灭的客观实际(或:反映了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解决的客观实际)。

3、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错误在于: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在总路线的指导下开展的大跃进运动的错误在于:违背经济发展规律。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在于:超越生产力水平。共同的教训是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4、1960年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目的是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错误,这里的调整是指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失衡的比例关系。总体来说,1957到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社会主义的发展情况(特点)是: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错综交织,总趋势是在曲折中前进。“文革”中,国民经济出现两个比较好的发展时期(1973年和1975年),分别是在周恩来和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期间取得的。周恩来采取的是调整国民经济的政策,邓小平采取的是全面整顿的政策(全面整顿的实质是系统纠正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他们都是对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进行调整和整顿。

5、1976—1978年社会主义建设处于徘徊时期,理由是文化大革命虽然已经结束,但还没有结束左倾错误,党的指导方针仍没有改变。“两个凡是”错误的实质:继续坚持“左”倾错误。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之所以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理由:打破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6、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思想基础;在全会召开之前的中央会议上,邓小平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全会确立了指导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指导思想是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次会议作出的两大决策是: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这次会议标志着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形成,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指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或“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路线)的思想也是在这次会议上形成的。党的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转移:第一次是在1927年下半年,指的是从城市转移到农村;第二次是在1949年初,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把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转移到城市;第三次是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

7、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对中共八大的继承和发展,继承的表现:都坚持实事求是,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都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都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探索。发展的表现: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十一届三中全会被称之为新时期的遵义会议,理由:都纠正“左”倾错误,都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都形成新的领导集体。

8、我国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前提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性的举措是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农民致富,为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的是乡镇企业的创办。我国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到1987年,中国人民已基本上解决了过去几千年没有解决的温饱问题,实现了现代化的第一步战略目标;到2002年,我国顺利地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正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前进。关于四个现代化(指的是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上,周恩来代表党中央和国务院首次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参考必修1第四单元);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的中央会议上,邓小平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提出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1979年3月,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指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9、我国进行的对外开放的前提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近代我国被迫对外开放的根本区别是国家是否独立自主;如果从国际贸易角度看,近代中国被迫开放和新时期对外开放的主要差别在于贸易是否对等。打开对外开放突破口的标志是: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20世纪90年代对外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上海浦东的开放。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0、经济特区的特别之处是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特别行政区的特殊之处是高度自治。民族自治区的特别之处是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经济特区的地位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全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中国对外开放全面展开的突破口。

11、被海内外人士誉为“进入中国经济的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的是上海浦东。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新格局的特点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20世纪末起,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形势,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我国实施对外开放“走出去”战略。

12、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最根本的转变是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也就是由过去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为主,向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转变。市场机制依靠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自发地对经济进行调节,为了克服市场经济的缺陷,我国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的同时,也注意加强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了市场经济的平稳运行。

第三篇:必修2第七单元综合科复习资料

必修2第七单元综合科复习资料

知识点整理:

1、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根据俄国的具体国情,创造性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制定了正确的革命方针、路线,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体化,但农民的积极性受到极大损害,农业长期落后。

6、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和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制定。

(理由:新宪法规定苏联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斯大林体制形成的原因:外部受到帝国主义国家的包围和战争威胁;国内受到相对落后的经济文化与历史传统制约;斯大林个人的因素。功绩:这一模式在初期和战争时期曾发挥过积极作用,国家工业化迅速实现,苏联成为工业强国,为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开辟了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某些做法为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宏观调控提供了借鉴;有利于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在扫除文盲的基础上,国家培养了大批各方面的专家。弊端:高度集权,破坏民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历史,使人类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发

展道路的新时期。十月革命标志着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2、在苏维埃政权面临严峻考验的情况下,为了巩固政权,1918-1921年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包括:余粮收集制、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物配给制度、普遍义务劳动制度。基本特点是高度集中财力、物力。历史作用是集中人力、物力战胜国内外敌人,巩固苏主集中制,导致个人崇拜盛行;优先发展重工业方针,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维埃政权。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采取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实践证明不是正确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导致出现错误的根本原因是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

3、1921年苏俄面临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直接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许多

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而且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这些非常措施不仅没有收缩,反而进一步加强,结果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和生产的下降。)1921年,俄共十大通过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度》的决议,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实施时间:1921-1928

年。

直接目的:为了恢复经济,巩固政权。根本目的: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内容:粮食税取

代余粮收集制;国家资本主义政策,推行租借制、租让制(1953-1956年新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也采取国家资本主义政策。采取国家资本主义政策没有改变社会主义性质,理由是国家掌握经济命脉。);恢复商品流通,自由贸易;按劳分配制度。新经济政策的中心措施是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实质:调整生产关系以解放生产力。作用:促使经济恢复,巩固苏维埃政权。新经济政策“新”之处(基本特点):新经济政策是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与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样,都是“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并取得成功的例子)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表明列宁找到了一条小农

经济占优势的落后的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新经济政策取

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符合俄国国情(生产力水平低,小农经济占优势。)。

4、苏联建立: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南高加索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1924年,列宁逝世,斯大林确立了他的领导地位。1925年12月,苏联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主张优先发展重工业。(西

方国家的工业化一般都是先轻工业后重工业,而苏联的工业化却是优先发展重工业。)苏联工业化取得的成就:通过一五计划(1928—1932年)苏联由一个农业国变成一个工业-农业国;通过二五计划(1933—1937年)苏联已经成为一个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值居欧洲第一位和世界第二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确立。与同时的欧美经济发展相比较,1929-1933年当时欧美正在发生经济危机,这些成就的取得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1938年开始三五计划,因1941年卫国战争而中断。

5、1926

年,苏联开始出现粮食供应困难,不能满足工业发展需求,斯大林认为解决粮食问题的出路在于建立集体农庄,为此苏联开展了农业集体化运动(说明:农业集体化是为了配合社会主义工业化)。方式: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政策变化:由原来的逐步实现农业集体化,转变为“全盘集体化”和“在全盘集体化基础上消灭富农”。1937年,完成了农业集

造成苏联农业生产的长期停滞不前;它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模式,不适用

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成为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7、赫鲁晓夫是最先对斯大林体制进行改革的苏联领导人,主要背景是1956年,苏共二十大

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政治方面:平反冤假错案,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强调集体领导原则。经济方面:调整农业政策(改革重点),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精简机构,压缩国民经济计划指标。改革成效甚微,最终失败。原因: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认识;缺乏实事求是精神。赫鲁晓夫改革客观上有利于破除对斯大林的迷信,但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出实事求是地分析,又造成了人们的思想混乱。(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

8、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推行政治改革:加强党的集体领导,扩大党内外民主。经济改革(重点在工业方面进行改革):在国营企业推行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体领导;扩大企业自主权。前期取得了一些成效,苏联的军事力量空前加强,一跃成为与美国相匹敌的超级大国,但仍没有突破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失败原因:没有真正触动斯大林模式;过高估计苏联社会实际发展水平(如1967年宣布苏联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阻碍了改革的进程;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经济负担日益沉重。(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

9、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重点是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实际上承认市场调节。由于经济体制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效,转而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指导思想是“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主张“公开性、民主性和社会意识形态多元化”。实质是

背离社会主义、违背科学社会主义。其影响:引发反共势力全盘否定苏联历史、否定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浪潮;使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倾向不断加强;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注意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都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戈尔巴乔夫改革则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关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的原因、过程、教训和启示等知识点请参考必修1第九单元相关内容)

第四篇:第六单元复习资料

第六单元复习资料

21、七律 长征

一、重点解释:

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五岭:指五座山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这五座山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细浪:小浪花。

乌蒙:指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

磅礴:气势雄伟,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

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去。

金沙:指金沙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段。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大渡:指大渡河。

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红军过桥时只剩下十三根铁索。

岷山:在四川、甘肃交界的地方。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

三军:指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当年没有编制红三方面军),也就是整个红军。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二、填空:

1、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2、全诗共四联,记载了着长征路上的种种艰难险阻,包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

3、“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概括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统帅风度。“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4、“暖”字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寒”字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5、面对一切艰难困苦,红军的回答是“不怕”“只等闲”,这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也给全诗定下了轻快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

6、扩展: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路上,红军战士击溃了敌军无数次围追堵截,他们跋山涉水,翻过连绵起伏的五岭,突破了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历经十一个省,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总行程二万余里。

22、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一、重点解释:

历程:经历的过程。

饥寒交迫:饥饿,寒冷同时袭来。形容无依无食,生活极端困苦。殿后:行军时走在队伍最后。近义词:断后 反义词:前冲。

坐骑:供人骑的马,骡子等,泛指供人骑坐的兽类。

燃眉之急:火烧眉毛那样急。比喻情况非常紧迫。

围拢:从四周向某个地方聚拢。

篝火:指在野外或空旷的地方架起木柴燃烧的火堆。

铁流:奔腾的铁水。比喻奋勇挺进,锐不可当的军队。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1、这匹从(江西)出发时就跟随(彭德怀)的(大黑骡子),一路上又驮(伤病员),又驮(粮食和器材),每天它背上都(堆的像小山似的)。又是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

2、(漫漫长途),再也看不见大黑骡子的身影了。它(融进)了北上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中:“(身无御寒衣,肚内饥。晕倒了排起了,跟上去,走到宿营地)。”

北进的“滚滚铁流”指。称红军战士为“铁流”是因为

两个“融进了”告诉我们(见课堂练习11)

3、本文记叙了红三军团长征过草地时,因为断粮,彭德怀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他五头牲口全部枪杀充饥的事,表达了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思想感情,赞扬了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

4、彭德怀的性格特点:为人耿直、做事果断、雷厉风行

赞扬彭德怀:

同甘共苦 爱民如子 大公无私 骁勇善战

他眼见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便把目光(放盯)在自己的(坐座)骑大黑骡子上。这匹从江西出发时就跟随彭德怀的大黑骡子,一路上又驮伤病员,又驮粮食和器材,每天它背上都(堆放)得像小山似的。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说着,就把自己的 干粮(拿分)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

现在,草地上(缺断)粮了,彭德怀决定杀坐骑解决燃眉之急……

1、用“”画去片段的括号里不恰当的字。

2、“燃眉之急”比喻非常紧迫的情况,在文中指的是部队已经断粮,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

3、片段中画“”的句子表现了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喜爱,请用“”画出另一处。

4、彭德怀这么喜爱大黑骡子,主要是因为:①从江西出发,彭德怀就和它在一起,时间久感情就深了 ②它驮过伤员,驮过干粮和器材,为革命立过功。

5、从片段中可以看出,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 战士。

23、大江保卫战

一、重点解释:

奔腾不息:奔跑跳跃不停。

告急:报告情况紧急并请求援助。

日夜兼程:日夜以加倍的速度赶路。

嶙峋:形容山石等突兀,重叠的样子。

鏖战:之激烈的战斗,苦战。

伤痕累累:受伤的地方很多。

肆虐:任性,凶狠,想怎么就怎么。

铮铮铁汉:形容人刚强无比,是硬汉子。

摇摇欲坠: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

铭记:深深地记在心里。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1、汹涌的激流中,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飘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欲坠的电杆。)在安造垸,(他们就出被洪水围困了三天三夜的幼儿园老师周运兰;)在簰洲湾,(他们给攀上树梢等待了近九个小时的小江珊以生的希望„„)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那里就有军徽闪烁。)滔滔洪水中的群众,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

2、《大江保卫战》是一篇进行顽强战斗 的动人情景,赞扬了人民子弟兵同心协力、英勇无畏 的献身精神,表达了 子弟兵与人民的鱼水深情。读完课文,我由衷感慨,这真是一场 惊心动魄 的保卫战,一场气壮山河 的保卫战,一场 震撼人心 的保卫战。这群人民子弟兵不愧是“最可爱的人 ”。

3、《大江保卫战》在写作上采用了 点面结合,再现了两个动人场面:保大堤

群众,着重刻画了 解放军某部四连连长黄晓文的铁汉本色。

4、点面结合的好处:既有整体的鸟瞰,又有个体的特写,能全面具体反映事情的真相,生动的表现„„

5、形容英勇的成语:

奋不顾身冲锋陷阵赴汤蹈火

临危不惧身先士卒义无反顾

6、反映团结的成语:

同心协力同舟共济同心合力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齐心协力

7、形容抗洪战士:

奋不顾身 临危不惧 挺身而出 义无反顾

练习六

一、读一读,背一背。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度,兵临贵阳逼昆明。敌人起甲丢烟枪,我军乘胜赶路程。调虎离山袭击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二、诵读与积累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1935年10日,毛泽东率领的红军,在六盘山前又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人。在战斗胜利的鼓舞下,当天下午就一鼓作气翻过了六盘山。这首词就是毛主席在翻越六盘山时写的。

上阕是对长征胜利的总结,下阕是对未来前景的展望,全词抒发了红军乐观而积极的壮志豪情。

致彭德怀同志一九三五年十月

山高路远坑深 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 唯我彭大将军

沁园春 雪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卜算子 咏梅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第五篇:第六单元复习资料

第六单元复习资料

班级

姓名

一、生字词。

故障 厘米 联系 检查 责任 地址 脑海 驱车 歉意 毕竟 蓬松 蹦跳 茶杯 拨开 扭动 信赖 愈发 方案 淘气 陪伴 悬赏 泄露 发誓 灵魂 发财 皇榜 调集 奴仆 斥责 购货 单据 索性 纵身 谢谢 知恩图报 春光明媚 千恩万谢 见利忘义 洁白如雪 突发奇想 滥杀无辜 恩将仇报 背信弃义 肝胆相照 开诚相见 同舟共济 心照不宣 志同道合 亲密无间 荣辱与共 唇亡齿寒 不由自主 郑重起誓 物美价廉

二、组词。

咂(咂嘴)娇(娇嫩)蓬(蓬松)拨(拨弄)驱(驱赶)淘(淘气)浩(浩浩荡荡)址(地址)

砸(砸坏)骄(骄傲)篷(帐篷)泼(活泼)躯(身躯)陶(陶器)造(建造)扯(拉扯)笼

(笼罩)

(绿蔓)

(笼子)

(蔓延)

四、词语搭配。

检验产品 沙沙的落雪声 温暖的鸟巢 毕竟是件小事 善良机智的九色鹿 温暖舒适的巢穴 体格检查 哗哗的流水声 小鸟的鸣叫 究竟想干什么 神气十足的珍珠鸟 无人知晓的情 环顾四周 琅琅的读书声 悄悄地进发 居然落到我身上 深明大义的国王 春光明媚的山林

支付费用 隆隆的机器声 拼命地挣扎 竟然把我当朋友 忽然探出头来 沙沙的下雨声 哈哈的欢笑声 喳喳的鸟叫声

五、近义词。

完全(彻底)红火(兴隆)懊悔(悔恨)一意孤行(我行我素)不由自主(情不自禁)

六、反义词。

熟悉(陌生)说谎(诚实)尖细(粗大)伤害(保护)危险(安全)相信(怀疑)

缩短(延长)机灵(笨拙)家喻户晓(无人知晓)

七、填量词。

两对珍珠鸟 一卷干草 四只笼子 三盆吊兰 五个球儿 一声呼唤 一只蜘蛛 一张网 一台电脑

一封信

一扇门

一轮圆月 一弯新月

八、按要求写词。

1.表示诚实守信的成语:言行一致 言必信,行必果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诚心诚意

赤诚相待、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肝胆相照、开诚布公

2.形容气愤的成语:咬牙切齿 怒发冲冠 火冒三丈 怒不可遏 3.描写九色鹿的成语:色彩斑斓 见义勇为 奋不顾身 义正辞严 4.描写调达的成语:背信弃义 恩将仇报 见利忘义 忘恩负义 5.我知道的民间故事有:《九色鹿》 《牛郎织女》 《孟姜女》 《猎人海力布》 6.现代兵器:现代战车 现代战斗机 新型枪械 现代导弹

7.含“手”的成语:手舞足蹈(形容高兴)妙手回春(医术高明)

情同手足(形容亲密)心灵手巧(形容聪明)握手言和(重归于好)

得心应手(形容熟练)

8、形容国王的四字词语:知错就改、明辨是非、主持公道、伸张正义

9、形容王妃的四字词语:爱慕虚荣、残害无辜

10、团结的成语:同舟共济、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同心协力

11、关系亲密的成语:亲密无间、志同道合、荣辱与共、唇亡齿寒、心照不宣

九、关于诚信的短语、名言。

1.人无信不立。

2.言必信,行必果。

3.君子一言,驷马难追。4.火心要空,人心要实。

5.黄金失去可再得,名誉失去难挽回。6.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7.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

8.一个人不诚实,就没有人相信他的话。-------伊索

9、人背信则名不达。

10、诚信为人之本。

十、动物喻人。

1.铁公鸡:一毛不拔,吝惜钱财的人。2.哈巴狗:趋炎附势,百依百顺的人。3.替罪羊:代人受过,替人挨揍有人。4.地头蛇:强横无赖,独霸一方的人。5.笑面虎:笑脸相迎,两面三刀的人。6.变色龙:立场不稳,见风使舵的人。

十二、造句。

1.竟然-------刚才还是艳阳高照,可现在竟然下起雨来,这个天气可真怪!2.亲密无间--------我的小红是亲密无间的好朋友。

3.心照不宣--------此时此刻,他俩心照不宣地相互对视了一下。4.同舟共济--------人民解放军和群众同舟共济,荣辱与共。

5.唇亡齿寒-------我们两厂关系十分密切,唇亡齿寒,我们哪能不帮你们度过难关呢? 6.开诚相见-------小红车主人与我因为能彼此开诚相见,所以建立了真挚的友谊。7.同舟共济-------在目前危难的情形下,我们要同舟共济,齐心协力,克服难关。8.置之不理------现在晋国要攻虢国,虞国不能坐视不管,置之不理啊!

十三、表示看的词。

仰望:从低处向上看。

俯视:从高处向下看。

窥视:偷偷摸摸地看。眺望:从高处向远处看。

瞻仰:恭恭敬敬地看。

端详:仔仔细细地看。环顾:前后左右地看。

打量:上上下下地看。

十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1.你看,珍珠鸟多可爱啊!用几句话写写的样子或是活动吧!(①样子:珍珠鸟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②活动:.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晃动。)2.白天,它(淘气地陪伴着我);傍晚,它就在父母的两三呼唤声中,(飞到笼子边),(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绿叶(钻进去)。

3.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4.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

5.在一片(景色秀丽)的山林中,有一只鹿。它双角(洁白如雪),身上有(九种鲜艳的毛色),漂亮极了,人们(都称它九色鹿)。

6.课文《珍珠鸟》第四自然段中有不少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依次有(起先)、(随后)、(渐渐地)、(先是)、(然后)、(再)、(后来)等,这些词语,恰如其分地说明了珍珠鸟和“我”亲近是一个(逐步信赖)的过程。7.看着这可爱的家伙,我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声呼唤:(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这里的“不由自主”可以用(情不自禁)替换,这里的反问句的意思是(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8.《珍珠鸟》中细致介绍文中“我”为珍珠鸟精心安排的“家”:(我把这对鸟儿放在一个用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子里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舒适而又温暖的家。)

9、九色鹿:故事原出自《佛经》。传说菩萨身为九色鹿。故事绘于敦煌石窟第257窟的西壁,是莫高窟中最完整的的连环画式故事画,是北魏的经典作品之一。

下载必修2第六单元综合科复习资料(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必修2第六单元综合科复习资料(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下语文第六单元复习资料整理

    四下语文第六单元复习资料整理 一、生字 棚(瓜棚)(棚架)饰(装饰)(饰品)冠(鸡冠花)(皇冠)菊(菊花)(大丽菊)瞧(瞧见)(瞧不起)率(率领)(率先)觅(觅食)(寻觅)耸(耸立)(高耸)捣(捣衣)(捣蛋)搬(搬家)(搬动)巢(鸟巢)(归巢)谐(和谐......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复习资料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复习资料 生字 潇xiāo洒 徜cháng徉yáng 依偎wēi 澎péng湃pài 鼾hān声 出轨guǐ 逸yì闻趣事 略胜一筹chóu 纤xiān弱 姗shān姗来 亲呢nì......

    苏教版语文六下第六单元复习资料

    第六单元:咏物抒情 18、广玉兰 1、《广玉兰》本文通过描写广玉兰花的色美,形秀,香幽以及叶片的独特情趣,表达了作者对广玉兰的喜爱之情。 2、五六月份是广玉兰花盛开的季节。在......

    山科版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第六单元教案

    《蓝色国土》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了解祖国蓝色国土的构成,明确海洋国土是国土的一部分。 2.探究了解海洋岛屿对国土构成的作用和影响。 3. 树立珍视蓝色国土观念。 活动重......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资料

    一、 看拼音,写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葛亮) hùn luànxī rìfèi xūwǎ lìchàn dǒuquè shí四、 根据课文的内容填空。......

    人教版四下语文第六单元复习资料 3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复习重点 一、字词 虽然suī 率领shuài 倘若ruî 附近fù 棚架 风趣 装饰 顺序 照例 即时jí 觅食mì 弥漫mí 祈盼qí 频繁pín 瞧见 捣衣......

    第六单元综合实践活动(最终版)

    第六单元综合实践活动“背起行囊走四方” 授课时间: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活动进一步了解家乡名胜古迹及其文化。 2.通过活动感悟对联的语言妙趣和文化韵味,学会创作楹联 二、教......

    最新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复习资料(五篇)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一、生字词语 驿yì差chüi 故伎jì重演 心急如焚fãn 灼zhuó痛赫hâ赫有名 猝cù死 陷阱jǐng 铤tǐng而走险 郭guō氏 逆nì耳 赐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