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新农村建设中的资金瓶颈问题简短版

时间:2019-05-15 12:25: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破解新农村建设中的资金瓶颈问题简短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破解新农村建设中的资金瓶颈问题简短版》。

第一篇:如何破解新农村建设中的资金瓶颈问题简短版

如何解决好街道建设、社区建设中的资金瓶颈问题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

大家上午好!

建设新农村,投入是关键。化解资金瓶颈,是当前各级政府部门和农民最为紧迫的一个问题。在破解资金瓶颈的问题上我认为主要是走活以下几步:

一是用活政府配套资金。新农村建设,政府的投入起着关键性作用,必须将有限的资金集中到重点建设的街镇、社区中来,以点带面、辐射开来。

二是搞好招商引资工作。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大力引进外资,利用开发商的资金,突破街镇建设、社区建设的瓶颈问题。三是多种措施调活企业帮建资金。采用多种渠道调动企业帮助建设街道、社区的积极性,引导企业在街道、社区建设过程中找到“义”和“利”的结合点。通过做工作,企业将表示乐意发挥自身观念新、资金足、物力强的优势,以具体措施回报社会、回馈农民。

四是荣誉激活社会捐赠资金。社会名流、各界精英、致富能人是街道建设、社区建设中的重要支持力量。

各位领导、同事:以上是我对如何解决好街镇建设、社区建设资金瓶颈问题的看法、理解与解决方案。谢谢!

第二篇:新农村就是资金瓶颈问题

“八活”并举破解新农村建设资金瓶颈难题——渝水区新农村建设中筹集资金的主要做法

建设新农村,投入是关键。化解资金瓶颈,是当前各级政府部门和农民朋友最为紧迫的一个问题。渝水区委、区政府为破解新农村建设资金难的问题,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摸准区情的基础上,千方百计在资金筹集上下功夫,采取“八活”并举措施,广开筹资渠道,形成了“八方来财”的喜人局面,成功破解了新农村建设资金瓶颈问题。2006年,全区累计投入资金7922.5万元,建设了125个试点村(省48个、市33个、区11个、企业帮建33个),直接惠及农户7976户,人口30700人。在破解资金瓶颈的问题上主要是走活了八步棋:

一是集中用活政府配套资金。新农村建设,政府的投入主要起着引导、扶持、撬动的关键性作用,必须将有限的资金集中到重点建设的试点村上,以点带面、辐射铺开。渝水区在用好省里480万元、市里330万元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区财政挤出300多万元配套资金集中用于第一批启动的92个试点村的新农村建设,使之迅速形成“亮点”和“灯塔”效应。同时,激励各乡镇(办)根据各自财力积极为本地试点村给予相应的配套资金,全区17个乡镇(办)共配套资金210万元。如欧里镇为每个试点村免费提供100吨水泥用于村庄公共设施建设,并投资40多万元成立了农村环卫所,购置环卫车辆,全镇78个自然村都建有垃圾坑,实行了垃圾定点投放、统一装运、集中处理。试点村短期内的巨大成效和示范效应,使得许多未列入试点的村庄拼命争取早日列入下一批建设对象,参建积极性空前高涨。

二是动员带活农民自筹资金。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按照“政府搭台,农民唱戏”的思路,通过“一事一议”的途径和“理事会”的灵活运作,充分发动群众,鼓励农民积极主动地投资投劳。2006年,全区各试点村农民主动筹资投劳达4597.9万元,占总投资的58%,人均达到了1498元。如姚圩镇新宋三村在外务工人员多,当他们获悉家乡在搞新农村建设后,纷纷寄钱回来,不到一个星期内,全村就筹资89000多元,户均筹资达1700元,这些钱全部用于硬化房前屋后和衬砌下水道、排水沟等公用事业建设。罗坊镇西坑村地处偏远山区,出行极为不便,为改善村内村外交通条件,全村37户农户自筹资金5万多元,降坡修路4公里,开挖土方3万多方,硬化村内主干道1000多米,道路修通后,该村的粮食出售价格比往年上涨了2元/百斤。

三是捆绑整活支农项目资金。支农项目资金来自各个系统,比较分散,但总量相当可观。科学合理地捆绑使用这些资金,对新农村建设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渝水区牢固树立“大农业”的开发理念,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积极探索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与扶贫开发项目、农业生态建设、农村中小型水利建设等项目互动配套的机制,不断创新开发理念,通过捆绑整活各种支农项目资金,把农业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形成“多个项目出资,一个漏斗用钱”的“集束支农”效应。如良山镇下保村充分利用农业生态建设资金家家户户建起了沼气池,利用水利资金维修了村里的小

(二)型水库,利用卫生局的专项资金修建了公共厕所和安全饮用水机井,利用“村村通”建设资金硬化了进村公路,这些项目经过捆绑统一实施后,下保村里里外外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呈现出赏心悦目的景象。

四是统筹盘活部门帮扶资金。“以城带乡”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地处城区的政府各部门,必须把工作重心转向农村,将本部门掌握的资源、资金更多地投向农村。2006年,渝水区新农村建设共有71个市区单位实行了挂点帮扶。通过加强督导调度和沟通衔接,统筹盘活了财政、水利、电力、交通、教育、广电、科技、民政等各部门的帮扶资金,既有效地弥补了财政资金不足的问题,又切实增强了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如交通部门将农村公路建设列入省农村公路建设计划、协助乡镇搞好乡村公路建设,电信、广电部门降低电话、有线电视初装费,规划设计单位在编制规划、设计勘察时只收工本费等惠农措施外,还从本部门自有资金中挤出一部分(从五千至两万元不等),直接补助给挂点的村庄,不少单位还全程参与了挂点村庄的新农村建设,使试点建设工作有条不紊进行。

五是多措调活企业帮建资金。企业生存于社会,回报社会是其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渝水区采用“政府引导、协会牵线、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多渠道调动企业结对帮建新农村的积极性,引导企业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找到“义”和“利”的结合点。通过做工作,民营企业纷纷表示乐意发挥自身观念新、资金足、物力强的优势,以具体措施回报社会、回馈农民。2006年我们通过工商、税务、企业家协会、农工部等单位的精心组织,广泛开展“百企联千村”活动,第一批26户企业(新钢、区供电公司、良山钢管、永盛工贸等)对口帮建了33个试点村,帮建资金达441.4万元。

六是荣誉激活社会捐赠资金。社会名流、各界精英、致富能人是新农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持力量。渝水区创新工作思路,通过工商联、商会、同乡会、产业协会、慈善总会等机构的组织和有声望的人士奔走呼吁,多角度开展思想工作,广泛调动企业老板、名士贤达的捐助潜能,并采用褒奖、冠名、立碑等多种扬名方法,用各种荣誉有效激活了各方名士能人捐赠资金。如水北镇横屋新村一些外出经商的老板、能人为家乡新农村建设捐款31万元;下村镇邀请一些有实力的个体老板回乡恳亲,其中有17位自愿捐款20余万元支持家乡的新农村建设。区政协组织政协委员座谈,有19名委员为珠珊镇上头村捐款3.5万元。目前全区各地在新农村建设中共接收社会各界人士的捐赠资金320.4万元。

七是股份引活产业发展资金。新农村建设必须要有新产业来支撑,发展新产业必须坚持走市场化的路子,在资金筹集、人员管理、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等各个环节中融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新农村建设才会有生命力。如欧里镇昌坊村运用市场运作模式,把村庄当企业来经营,吸纳村民入股,成立了新余市昌坊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股份制形式相继发展了古村观光、农庄采摘、山溪漂流、野外垂钓等多个特色产业项目,让部分大股东参与村庄产业项目管理,并用股份项目收入投资建设村级文化广场和其它公共设施,建起了一个集田园风光秀美、公共设施一流的生态旅游休闲型新村。

八是分类搅活集体盈余资金。随着村级集体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一些行政村正在由“有钱办事”向“有大钱办大事”转变。渝水区按照村民自治的相关规定,分类引导村级组织将积累的盈余资金搅活,把其中的一部分资金果断投向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如欧里镇带元村石灰、水泥、煤炭资源丰富,收入可观,村委从盈余资金中出资5万元,村小组出资10多万元,一并投入了新农村建设。良山镇黄虎村铁矿石开采加工业发达,村委会从盈余资金中出资7万元,村小组出资11万元,共同投向了新农村建设。珠珊镇庄上村工业企业多,相关业务收入大,村委从盈余资金中拿出6万多元投向港背村小组的新农村建设等等,都极大地发挥了村集体盈余资金的支柱作用。

(来源:新余市农业局)2007-3-20

第三篇:如何破解企业制度建设瓶颈问题

制度不仅是一个国家治理法宝,也是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基础和保证,是企业管理的基本依据和手段,他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如果一个企业内没有制度来进行管理,就会随着市场机制的改变,逐步进入“忙—茫—盲—莽—亡”这样一个万劫不复的深渊,也就企业一开始单纯依靠领导的力量忙于企业事务,逐渐迷茫,从而在不断变化的环境当中盲目跟风,出现危机时莽撞行事,最后经营不善导致企业灭亡。在中国历史上的一些农民起义团队中,就是因为这个团体缺少制度来管理,而光是依靠人治,由于人的思想的局限性最终导致这个团体像烟花一样瞬间灿烂,但一眨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泸州公交公司是在2001年由国有企业转制为私有企业,经过几年的发展,虽然企业迅速成长起来,但是在制度建设方面还存在瑕疵,很多地方还是空洞,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不然就会像一棵茁壮的树苗,怎么也长不成参天大树。所以一个要长远的发展,需要从人治逐步过渡到法治再到文治,但是一个企业的制度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在制定实行的过程中不断摸索和改正,制定出适合企业生产经营的合适制度。企业的制度建设进行到一定阶段往往出现停滞现象,遇到以下一些制度建设的瓶颈问题,我们来进行探讨,吸取教训,制定出适合公司制度建设的方法。

一.企业制度建设中的落后思想:

企业在进行制度建设时,很自然的就想到了劳动纪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怎样依靠考勤制度来规范员工出勤行为,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所以在企业制度建设中逐渐出现了只重视劳动纪律制度,而忽视了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针对现象及时健全相关制度。这需要管理人员打破常规思想,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进行制度建设的需求分析,树立起企业制度建设的整体意识,进一步的解放思想,因为思路决定出路,要敢于在企业的制度建设中创新,日本人在制度建设方面可以说是佼佼者,特别是在汽车行业,正是因为他们的创新意识,敢于打破常规思想,实事求是的估计企业情况,针对他们的生产特点制定了完善的工资制度,考核制度,流水线管理制度和采购制度等比较有特色和细节化的制度,特别是5S现场管理制度,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这5个方面对生产现场进行了规律的整理和调节,使得他们以低成本生产出了高质量的汽车,以价格优势成功打入各国市场,并很快取得了较大的市场份额,直接冲击了美国的汽车行业。

二.企业制度建设的缺位现象:

企业制度建设过程中由于沟通不畅,往往会出现信息不对称,从而导致制度的缺位出现。一是某些环节或某个方面管理制度“缺位”。例如,生产类型的企业对于“采购管理”,由于体制落后,制度的缺位,往往对于采购方面的制度还是空缺,只有简单相关采购管理办法,而且还并未成为制度条文,只有领导自己知道,而员工却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以致发生问题按照办法处理时,又未具有公信力。显然,对于物资采购种种复杂的环节,这种简单的管理办法是不能完全涵盖或是十分粗放的。尤其是设备备品备件采购的管理上,与各车间部门职权的划分上没有明确规定,而在定额管理、计划管理、招标管理、验收程序等管理环节上,均没有公司级公开的、透明的和硬性的管理制度,有的只是主管部门内部的管理制度。即便是这些制度,也年代很早,完全不能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使管理的水平难以提高,也增加了管理人员利用制度缺失,如何破解企业制度建设瓶颈问题

钻制度空子而做出损公司利益有利自己行为和不作为的风险。

二是企业中对员工相应的绩效管理制度和领导尤其是一把手“岗位职责“缺位”。特别是在生产型的企业在对员工的绩效考核中只停留在简单的出勤情况和工作完成量,工作态度这样的主观表现中,只进行定性分析,而忽视了绩效管理制度的量化,应调查企业员工的工作情况,针对各类人员设定出相应的绩效考核指标,对员工的绩效进行合理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以制定出具有激励性的薪酬制度。后者主要表现为对各部门和各单位领导尤其是 “一把手” 的“岗位职责”及绩效成长目标不明确,没有制度化的内容,这是生产企业存在的对员工管理的“软肋”。对各级领导只有任命书,没有岗位说明书,也就是没有具体的岗位职责描述和权限、义务以及工作内容、绩效成长目标的规定。没有“明责”,就无所谓“负责”,没有绩效成长目标,也就没有工作压力,形不成“明责,负责,问责”的依据和配套管理机制,企业的发展长期只靠松散的、口头的或者过于笼统和原则的方式来管理,是一些干部责任心难以增强的重要原因。

三.企业制度建设缺乏法制性:

企业在制度建设过程中往往过分依赖部门自身的“自觉性”。车间部门的管理水平高,对管理制度重要性认识深刻,则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高一些,企业在这个专业方面的管理制度就会健全一些。反之,管理制度就会有缺少法律保障而出现管理混乱现象。这给公司加强管理,堵塞漏洞带来一定的风险。

所以制定管理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企业的一项“立法”工作。好的“法”会促进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而坏的“法”就会给企业到来麻烦。推进制度建设,规范管理制度的制定过程,就是要避免坏的“法”产生(主要是指“违法制度”等)。这就需要各有关部门逐步树立法律意识,建立法制观念,从企业大局出发,从企业的整体利益出发来考虑管理制度制定的问题。

但是,现行的公司级管理制度的产生方式是各个部门自己提出制定管理制度动议,自己草拟,自己组织讨论,自己(经部门办公室)呈送上级领导审批、下发,缺乏企业整体战略目标,会导致各部门制定的制度跟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相背,而导致制度建设的可行性降低。

企业的制度建设到一定阶段常会出现以上常见的瓶颈问题,为了保证我们公司制度建设的顺利进行,能够平稳过渡,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几点有关制度建设的建议:

1.明确企业战略目标。每一个企业的诞生,都有它的目标与宗旨,企业只有明确自己的目标与宗旨,确定中心主题,所有的管理规章制度才能紧紧围绕这个中心主题去编制、执行、维护,一旦与这个中心产生冲突都应该无效,我们公司在进行制度建设时,就明确提出了4项基本制度,以此为中心指导员工开展制度建设工作,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及时建立相关制度,将错误防患于未然,从而保证制度建设与企业目标一致。

2.转变价值观念思想。所谓价值观理念化,就是要把企业统一的价值观转变为各个部门的具体理念。从现代发生学的角度来看,价值观是“源”,制度是“流”,即要形成价值观之“源”转化为制度之“流”的过程。企业是一个系统,每个子系统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充当着不同的角色,员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选择具体角色,但却无法选择角色要求。角色要求的差异就意味着处于不同角色位置的人的理念上要有差异。换言之,企业要继续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就必须站在“企业战略目标至上”的价值观引导下,针对企业不同的职能部门提出符合其自身角

色要求的经营、管理理念,同时也要制定与其自身理念相对应的管理制度。如国际知名企业海尔,其企业价值观是“真诚到永远”,营销部门据此提出了“先卖信誉,后卖产品”的营销理念,人力资源部门提出了“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的用人理念,职能部门则提出了“您的满意就是我们的工作标准”的服务理念等等,其实都是围绕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我们公司的部门众多,但相互之间都有着联系,应该抓住各个子系统的特色围绕中心思想制定管理制度。

3.成立“立法”部门。企业应成立专门负责制度管理工作之部门,编制或协助各个部门编制各项制度,使之各项制度的编制都建立在企业的立场上,而非从各个部门自己的角度出发,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有了法制保障,在员工中更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现在公司在实行制度建设时就是缺乏法制性,虽然强调要以法律为保证,但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毫无实质性的进展,需要相关的立法部门进行监督,也要员工看到制度建设的全面性,提高员工参与制度建设的觉悟。

4..宣传,沟通,教育。员工的素质良莠不齐,要员工马上改变以往不良的工作习惯,这是不切实际的,这需要“立法”部门与企业各阶层管理人员应不断的对员工进行制度宣传、教育、沟通,了解员工的心态,帮助员工积极转变态度,使员工了解制度建设的目的,潜意思的形成对制度的遵守,矫正不良行为。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可以建立一个公司制度建设宣传栏,将公司最新的制度信息及时公布在公告栏上,一方面宣传了公司制度,也让员工了解企业动态,明白制度建设的具体方向,也能更好的定位自己,还应建立相应的反馈机制,不仅让员工了解企业,也要让企业了解员工,做到双向沟通,可以在车间部门的显眼处设立一个意见箱,员工可以大胆匿名发表自己的建议,把他们生产工作中遇到的制度缺失问题反映给企业,从而促进企业制度的顺利进行。

5.权限确定。在制度的建立过程必须明确各阶层人员的工作权限与工作内容,制定职务说明书,避免三个和尚抬水喝。也只有明确了各自的工作权限与工作内容,各种表单的核准流程的方向才不会产生偏离,作业程序方法与流程才得以合理化、畅通化,标准作业流程才可以完善的建立。

6.领导重视与参与。领导的各种行为非常容易成为属下效仿的榜样,如果各阶层领导对公司各项制度不予以重视,或只是敷衍了事,那么员工的心中就会形成一种印象,会觉得企业的各项制度是用来吓唬小孩的,给外人看看而已,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当然也就不会真正去遵守各项制度,甚至还会产生破坏。我们公司在开展制度建设时也应该抓住两头,寻求中间,要使领导支持制度建设,并授予制度实行过程中所需要的权利,还要取得员工的理解,其中企业中的车间主任做为企业的中间力量,也需要他们的支持,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帮助企业进步,可见领导的重视与参与是何等之重要,领导只有以身作则,带头执行,一旦有违反行为,同样接受处罚,坚决不搞特殊化,这样才能形成下梁正的良好企业氛围,制度建设才能真正得以贯彻实施与有效,企业的管理才能真正的提高。

7.维护与矫正。在制度实施过程中,“立法”应对各项制度进行维护,并成立稽核小组,专门负责监督企业制度的执行情况,矫正不规范的行为。同时进行调查制度的合理性、时宜性,一旦发现制度存在缺陷,进行矫正,废除过期制度,以保证制度的有效性、适宜性。前段时间发生的三鹿奶粉事件,就是由于相关的立法部门对其生产过程进行监督,以致在生产过程中出现有毒物质,从而引发了全行业性的危机,在危机发生后又因为企业缺乏维护与矫正制度的意识,任由时间发生,导致最后步入万劫不复的深渊,而伊犁集团针对牛奶生产过程制度的缺失,及时处理,建立了生产线全方位监察制度,让生产过程透明化,及时化解了危机,重新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我们公司在制度建设过程中要从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总之,正确的制度建设,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管理效力、决策与实施的速度,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与生存能力。规范化的作业流程与员工工作行为,形成了企业一个融洽,竞争,有序的工作环境,良好的企业文化才能诞生,并维持生存。

第四篇:破解农业产业化资金瓶颈思考建议

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农业产业化是新时期发展农业的唯一途径。但资金来源不足,成为当前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此,必须充分发挥政府在经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金融机构支持农业产业化的主力军作用,实现政银企“无缝对接”,共同破解资金融通瓶颈,推动农业产业化又好又快发展。

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建议中央或省级出台可操作性较强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金融单位对农业产业化的政策扶持力度。如,可考虑硬性规定涉农金融机构新增存款的60%用于当地经济发展。建立标准化的农业产业化评估体系,对达到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可借鉴发放农民种粮直补、退耕还林补贴的方式,在资金、税收等方面对企业给予直接支持。地方政府可出台对金融机构支持农业产业化信贷投入的考核激励办法,由人民银行与地方农业部门联合负责每年的考核工作。对于达标金融机构,地方政府拿出专项资金给予奖励。

2.创新涉农信贷产品。对产业化龙头企业,可进一步扩大林权、仓单、应收账款、水面等抵押担保信贷方式,探索以股权、商标品牌、特约经销商经营权、专利权等有效物权作担保抵押的信贷方式。对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户,可改变授权授信方式,推广农村信用社随到随借“一证通”和农业银行“惠农卡”信贷模式。对行业协会和产业协会,可借鉴“协会+联保基金+银行信贷”的新型信用模式,鼓励协会会员组成联保体,出资建立联保基金,解决贷款担保和风险问题。

3.完善农业风险补偿机制。以财政贴息资金作为主要来源,建立支农贷款风险补偿专项储备基金,由人民银行与地方财政、农业部门对涉农贷款损失进行一定比例的补偿。对各类金融机构发放的农业贷款减免营业税及附加税,对农业贷款占比较高的涉农金融机构,适当下调营业税税率,对乡镇以下(含乡镇)农村金融机构实行一定期限的“零税收”政策。同时创新农业保险品种,扩大保险范围,试行“小额保险+小额贷款”业务模式,发挥保险和信贷的联动作用,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建议以市一级为单位推进县级担保公司资产重组,增强担保实力,并组建省级再担保公司,分担担保公司风险,增强担保公司信用,扩大担保公司资金放大倍数,降低担保公司收费标准。

4.做大做强企业。政府应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布局的规划和引导,制定统一、规范的龙头企业市场准入门槛,根据地域特色,培育和扶植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品牌,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企业应当增加科技投入,不断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提高生产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条,打造知名品牌,同时主动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联系沟通,积极创造条件,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不断提高融资吸引力。

第五篇:新农村建设中亟待突破经济瓶颈的思考

新农村建设中亟待突破经济瓶颈的思考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镇迅速掀起了一股新农村建设浪潮。

武宁县澧溪镇响应党的号召,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的大潮之中。但在新农村建设到处一片热火朝天景象繁荣的背后,却仍然有很多群众在走着负债致贫打工还债的老路子。如此一来,新农村建设就变成了一种口号,带领当地农民奔小康也就变成了一句空话。澧溪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本着为百姓谋福利的宗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恰逢林业改革,江西省试点采用均山方案,山林能够分山到户的全部分山到户,实行家庭承包。镇领导班子深感是个好时机,遂讨论决定充分发挥本镇山好水好的优势,做足靠山吃山的好文章。县人大代表镇党委书记陈绪洲同志率人大代表积极视察哨背村的三竹一油茶,以点带面,号召全镇人民依托山多的优势,做好毛竹,桂竹以及油茶的生产,掀起了农业生产的高潮。

在镇党委政府的科学规划指导下,本着政府引导林农自主技术支持市场运作的原则,如今的村民们都迈上了致富路。临江,北湾等地的桂竹已能高效产出,收益可观,成为

了当地新农村建设主要的经济产业,给当地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大改观。哨背、大源,郭坑的油茶种植已初具规模。油茶是世界木本油料植物之一,具有极高的营业价值和经济效益。油茶可一次种植,多年受益,稳产期可达80年以上。据统计,近年,油茶毛油价格高达4万元/吨,其副产品茶枯的价格达到1800元/吨以上。据测算,每亩油茶的产值约为4.2亩油茶,农户种10亩优质油茶林,稳产期后每年收入可达2万元左右。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成为农民们增收的绿色新“财源”。现在,这里昔日的荒山,已经变成了“金山”,成为了当地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摇钱树”和绿色银行。

作为人大代表,看到政府能够把本地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并且积极稳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最终形成了本镇的特定产业,感到由衷的喜悦。如此一来,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依靠着强劲的后续经济动力,奔小康的新农村也就能够变成实实在在的事,而不是空喊口号了。

澧溪镇县人大代表:吴泽红

2010年11月15号

下载如何破解新农村建设中的资金瓶颈问题简短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破解新农村建设中的资金瓶颈问题简短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破解瓶颈 稳定生产

    带压攻难关合力破瓶颈 -乙烯厂高压聚乙烯车间长周期稳定生产攻关项目纪实 内容提要:在公司“”理念下,高压聚乙烯装置长周期稳定生产攻关组率领厂部干部员工攻坚克难、变压力为......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投入短缺。资金投入不足一直是新村建设的老问题。尽管中央采取了“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财政支农投入也大幅度增加,但是同需求相比,支农资金的投入总量仍然很小,支......

    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问题 当前我国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正在迅猛发展,加之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长期存在影响,如何统筹城乡和区域的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和......

    目前新农村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文系 语文教育 09—3班 许炜川 90号 作业一 目前新农村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十二五时期,我国扔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农业农村发展需要关注的问题很多,特别是以下几方面的......

    新农村建设中有关问题的思考

    新农村建设中有关问题的思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党和国家确定的事关全局的重大历史任务。它全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

    论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论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学院:经济学院 专业:经济学 作者:奚阳 学号:20122102146 指导老师:朱冬青 日期:2015年4月19日 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 (一)我国......

    着力破解统筹城乡发展的瓶颈问题(五篇)

    着力破解统筹城乡发展的瓶颈问题 1.破解土地瓶颈。土地是财富之母,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第一要素。 一是不断拓展土地利用空间,保障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二是积极开展城乡土地增......

    浅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法制问题

    浅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法制问题 作者:江智明 论文整理:胜法网 论文摘要: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保障.必须加强对农村问题的研究,发现农村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