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有关问题的思考

时间:2019-05-13 10:28: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农村建设中有关问题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农村建设中有关问题的思考》。

第一篇:新农村建设中有关问题的思考

新农村建设中有关问题的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党和国家确定的事关全局的重大历史任务。它全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涵盖了农村发展的物质基础、重要目标、内在要求、必要条件和政治保证等几个方面,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我省作为农业大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不言而喻。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始后,全省各部门在省委和省政府的领导下,帮助基层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和生产生活实际问题,形成了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合力,且初步建立起符合时代发展和实际需要的新的村镇规划体系,为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从农村本身来看,还存在着许多制约新农村建设发展的社会因素,它所带来和面临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如不及时有效地解决,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将受到严重的干扰和影响。

一、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问题

1,农村快速发展的要求与公共事业举步维艰的矛盾。公共产品的供给是衡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实现程度的主要标志。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进行,当前我省农村村级公益事业存在的突出问题也逐渐显现。如农田水利设施老化严重,经久失修,不能满足当前农业生产的需要。又如农村教育、卫生等问题因村级经济薄弱,很难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对五保户、贫困户、伤残军人的几项开支来源无法保障。另外,有些地方像修路、架桥和植树造林以及学校维护等基础设施也由于没有经费而陷入停滞状态。农村公共产品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其有效供给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如果不妥善解决好这个问题,必然会严重制约新农村建设的步伐。2,新型农村政府体制要求与基层政权管理效能弱化的矛盾。全面取消农业税,客观上提出了按照现代国家建设的要求,在农村基层构建适合市场经济,特别是现代社会要求的行政管理体制,即建立公共服务型的现代农村政府。这必然使现有的乡镇管理体制、乡镇工作方式、乡镇发展方式和乡镇工作重心等都面临着转型的严峻挑战。转型以后,乡镇政府主要应承担四项职能:承担发展公益事业,控制人口增长的职能;承担为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服务的若干职能;承担辖区内行政治安管理、维护社会秩序的职能;承担有限的交通、通讯、教育、文体、社保等服务职能。但实际情况是,免税以后,尽管确定了今后乡镇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但以乡镇政府为中心的基层政府行为工作缺位、错位和越位的现象依然比较突出。这种“迷失”现状对全省新农村建设极为不利。

3,基层管理职能的变化与乡镇干部职能转化滞后的矛盾。过去我们的乡村干部的工作方式是以管理为主,主要的精力用于收取农业税等等,而今农业税全部免征,乡村两级的行政管理职能明显发生变化,尤其是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不断深化,农村工作格局进行了很大的调整。作为直接面向农民的一级政府,其工作的职责和方式也要由管理向服务转变,即干部的主要精力应该投入到服务型方面去。过去乡镇对农民是管理,强调为民作主,现在强调以民为本,干部要为农民服务。过去干部对农民居高临下,现在强调相互平等。但现在一些乡镇干部的职能转换却相对滞后,无法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尽快使乡镇干部树立丰富农民的工作理念已成当务之急。

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与以土地为基础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矛盾。从我们的调查来看,当前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广大农村依然存在着社会保障的层次低、范围小,社会保障的基金基数小,使用的范围也比较有限、覆盖面窄的问题。第二,农村的社会保障主要以养老、医疗为重点,农村人口的最低生活保障功能还相对弱化,农村基层低保工作力量薄弱,难以适应农村发展的需要。第三,管理分散。如对现有农村的养老政策落实不到位,农民对合作医疗制度缺乏深入的了解,定点机构管理不严,报销机制不合理等等。第四,社会保障的立法滞后,使广大农村社会保障缺乏有力的法律法规支撑,极易形成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局面。

二、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路径思考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既包括经济全面发展,又包括农民收入较快增加;既包

括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又包括公共事业不断进步等等。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应该从眼下问题着手解决:

1,积极稳步推进乡村新政建设。加快推进以乡镇机构改革为主的行政体制改革,是建设新农村的组织机构保障。转变农村基层政府职能,真正实现政府的服务性特征,要引导乡镇干部适应改革需要,逐步调整工作态度和方法,由“权利型”向“服务型”转变,从根本上促进乡政府职能由“官本位”向“民本位”转化,使基层政权的工作重点逐步转到行政管理和发展农村公益事业上来。要不断完善政府的绩效评估体制,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上级评估与百姓评估相结合。还要逐步发展农村的各类民间组织,如专业经济协会、志愿者服务组织和文化活动协会等,旨在通过这些组织帮助政府承担一部分职能,以减少政府开支,促进乡镇政府逐步提高工作效率。2,重构农村公益事业供给机制。农村公共产品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其有效供给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关键。要努力实现多元化投资机制,辅之于市场化的手段,实现政府、民营组织、个人等多元合作的供给网络,广泛吸引企业和民营资本进入农村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领域,逐步拓宽筹资渠道,鼓励社会力量在提供农村公共物品方面参与的积极性。同时,要加快农村政治体制创新步伐,切实实施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建立公共产品的需求表达机制和决策监督机制,增加农村公共资源使用的透明度。要鼓励各村级组织加强对外联系,积极争取友好单位的帮助与支持,进行公益事业建设。对范围较大的农村公共物品的供应要建立专家咨询制度。

3,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逐步改变农村有病怕就医的局面,需要雄厚的资金基础。根据现有的财力,在目前情况下,应该吸收国外的经验,积极探索社会多元化救助模式,广泛采用民间和社会的力量,采取政府帮助、社会捐助、企业扶持等多种方法,加快解决农村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就医、上学等困难和问题。

总之,我省的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与措施。尽管后农业税时代建设新农村面临重重困难,但只要我们坚持标本兼治,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就能逐步扫除障碍,为建设我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新农村建设中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的思考范文

新农村建设中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的思考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局起步之际,通过对**县农村实际情况的调研,我们认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所在,也是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面前的一个新课题。2005年我县农村人均年收入为3251元,虽然同比增长了7.8,但距全市平均水平和建设新农村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当前农村还存在一些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收入是重中之重,当务之急。

一、当前影响农民收入增加的制约因素

1、农业产业结构有待调整。由于种植习惯和农民认识等原因,农业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大部分还停留在传统农业上,农产品与当前市场需要存在不适应现象,难以实现农业收入的较快提高。

2、农业投资能力有限。政府投入能力较低,村与乡集体普遍存在积累不足,农民小规模和分散式的经营方式,决定了农民投资十分有限,只能集中在短期投资上,主要是当年生产费用的支出,包括化肥、农药、种子、地膜等。近年来,由于农民收入增长速度相对较缓,农民的收入预期不高,用于扩大再生产的中长期投资更是少之又少,生产性投资下降,使农民收入增长遇到了很大的挑战。

3、农村市场发育程度较低。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县农村市场建设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现阶段的农村市场仍存在许多不足,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一是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环节过多,造成流通成本升高,农民在经济生活中利益损失严重。二是市场流通交易不够规范。产、销没有形成规范统一的整体,相对比较混乱。三是市场机制运用的效果不理想。以市场调查和预测为指导的结构调整和农作物品种改良等进展都相对缓慢。对农资价格与质量的市场调控也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4、农产品科技含量低。一般农业科研都把重点放在提高农产品单产、增加农产品总量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难以满足人们对农产品多样化、优质化的需求。大多数科研集中在产中阶段,产前、产后科研力量薄弱,农产品加工、贮运等可大幅度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科研成果不足。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慢,转化机制尚未真正形成。

5、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农户的生产比较分散,真正代表农民利益的组织机构较少。虽然我县已经建立了三胜水稻合作社、养鸡协会等合作组织,但大部分农户还处于分散经营状态。

6、农民素质相对较低。由于“一免两补”政策的执行,种地收入相对提高,导致一些农户让孩子上到初二左右就辍学回家务农,能上高中或职业高中的更是凤毛鳞角,加之原来农民的总体文化水平较低,导致大部分农村农民增收致富能力差,增收渠道窄。尽管政府和学校做了多项努力,效果也不太明显。

二、增加农民收入的几点对策

第一,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挥资源优势,在增强市场竞争力上增加农民收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充分考虑市场需求的同时,着力优化种养业结构,加快“主辅换位”进程,引导特色经济向多元化、规模化发展。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让农业生产在最适宜的条件下进行,使农业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不断拓宽产业化经营领域,针对现有资源和和市场需求,重点培植一些加工型龙头企业,进一步提高农业经济运行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为农民增收打好基础。

第二,加大农业投入力度,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在创设优良环境上增加农民收入。要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引导农民提高生产性投资的比例。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设施建设。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不断改善农民增收的基本条件。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严防农民负担反弹。继续认真落实和强化中央、省、市扶持农业发展的各项惠农政策。同时,要积极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强化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责任、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逐步化解乡村债务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逐步建立能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良好环境。

第三,大力培育农村市场体系,畅通流通渠道,从规范产销运作上增加农民收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市场关系到农产品和农村生活用品的流通,这在农民收入的实现与使用方面起到直接作用。要进一步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切实保障农民利益不受损害。努力发展“订单农业”,把产、销有机结合,为确保农民收入提供保证。强化市场机制的运用效果,充分发挥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对市场和农业结构的调节作用。

第四,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拓展增收渠道上增加农民收入。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人均很少的耕地面积,只要少数人种植就可以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必须走出家门,寻求新的增收渠道。要加快剩余劳动力流动和转移,减少农村人口,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并以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继续发展其它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要不断加大技能培训

力度,强化建设计算机、电子、焊接等技能培训基地,加强职业高中和中专建设,增设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积极与用人单位和部门联系,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签订用工合同,为转移劳动力提供必要保证。

第五,加强农业科研及其推广,优化农产品品种与品质,从提高科技含量上增加农民收入。随着我国主要农产品供求形势的根本性变化,农业竞争优势的发挥程度越来越取决于农产品的多样化、优质化程度,取决于农产品的加工增值程度。因此,必须下大力气从体制与机制上切实解决科教兴农、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产业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加大农业科研投入,建立农业科研创新体系。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第六,发展农村合作组织,改善经营模式,从发挥规模优势入手提高农民收入。在现有农业合作社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合作规模,拓宽合作领域,探索新的合作模式。进一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使之真正代表农民利益,提高农民对外的社会地位。变分散生产经营为集约生产经营,形成规模优势,切实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县委)

力度,强化建设计算机、电子、焊接等技能培训基地,加强职业高中和中专建设,增设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积极与用人单位和部门联系,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签订用工合同,为转移劳动力提供必要保证。

第五,加强农业科研及其推广,优化农产品品种与品质,从提高科技含量上增加农民收入。随着我国主要农产品供求形势的根本性变化,农业竞争优势的发挥程度越来越取决于农产品的多样化、优质化程度,取决于农产品的加工增值程度。因此,必须下大力气从体制与机制上切实解决科教兴农、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产业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加大农业科研投入,建立农业科研创新体系。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第六,发展农村合作组织,改善经营模式,从发挥规模优势入手提高农民收入。在现有农业合作社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合作规模,拓宽合作领域,探索新的合作模式。进一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使之真正代表农民利益,提高农民对外的社会地位。变分散生产经营为集约生产经营,形成规模优势,切实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县委)

第三篇:新农村建设中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的思考

新农村建设中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的思考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局起步之际,通过对**县农村实际情况的调研,我们认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所在,也是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面前的一个新课题。2005年我县农村人均年收入为325xxxx,虽然同比增长了7.8,但距全市平均水平和建设新农村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当前农村还存在一些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收入是重中之重,当务之急。

一、当前影响农民收入增加的制约因素

1、农业产业结构有待调整。由于种植习惯和农民认识等原因,农业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大部分还停留在传统农业上,农产品与当前市场需要存在不适应现象,难以实现农业收入的较快提高。

2、农业投资能力有限。政府投入能力较低,村与乡集体普遍存在积累不足,农民小规模和分散式的经营方式,决定了农民投资十分有限,只能集中在短期投资上,主要是当年生产费用的支出,包括化肥、农药、种子、地膜等。近年来,由于农民收入增长速度相对较缓,农民的收入预期不高,用于扩大再生产的中长期投资更是少之又少,生产性投资下降,使农民收入增长遇到了很大的挑战。

3、农村市场发育程度较低。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县农村市场建设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现阶段的农村市场仍存在许多不足,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一是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环节过多,造成流通成本升高,农民在经济生活中利益损失严重。二是市场流通交易不够规范。产、销没有形成规范统一的整体,相对比较混乱。三是市场机制运用的效果不理想。以市场调查和预测为指导的结构调整和农作物品种改良等工作进展都相对缓慢。对农资价格与质量的市场调控也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4、农产品科技含量低。一般农业科研都把重点放在提高农产品单产、增加农产品总量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难以满足人们对农产品多样化、优质化的需求。大多数科研集中在产中阶段,产前、产后科研力量薄弱,农产品加工、贮运等可大幅度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科研成果不足。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慢,转化机制尚未真正形成。

5、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农户的生产比较分散,真正代表农民利益的组织机构较少。虽然我县已经建立了三胜水稻合作社、养鸡协会等合作组织,但大部分农户还处于分散经营状态。

6、农民素质相对较低。由于“一免两补”政策的执行,种地收入相对提高,导致一些农户让孩子上到初二左右就辍学回家务农,能上高中或职业高中的更是凤毛鳞角,加之原来农

民的总体文化水平较低,导致大部分农村农民增收致富能力差,增收渠道窄。尽管政府和学校做了多项努力,效果也不太明显。

二、增加农民收入的几点对策

第一,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挥资源优势,在增强市场竞争力上增加农民收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充分考虑市场需求的同时,着力优化种养业结构,加快“主辅换位”进程,引导特色经济向多元化、规模化发展。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让农业生产在最适宜的条件下进行,使农业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不断拓宽产业化经营领域,针对现有资源和和市场需求,重点培植一些加工型龙头企业,进一步提高农业经济运行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为农民增收打好基础。

第二,加大农业投入力度,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在创设优良环境上增加农民收入。要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引导农民提高生产性投资的比例。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设施建设。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不断改善农民增收的基本条件。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严防农民负担反弹。继续认真落实和强化中央、省、市扶持农业发展的各项惠农政策。同时,要积极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强化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责任、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逐步化解乡村债务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逐步建立能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良好环境。

第三,大力培育农村市场体系,畅通流通渠道,从规范产销运作上增加农民收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市场关系到农产品和农村生活用品的流通,这在农民收入的实现与使用方面起到直接作用。要进一步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切实保障农民利益不受损害。努力发展“订单农业”,把产、销有机结合,为确保农民收入提供保证。强化市场机制的运用效果,充分发挥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对市场和农业结构的调节作用。第四,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拓展增收渠道上增加农民收入。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人均很少的耕地面积,只要少数人种植就可以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必须走出家门,寻求新的增收渠道。要加快剩余劳动力流动和转移,减少农村人口,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并以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继续发展其它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要不断加大技能培训,强化建设计算机、电子、焊接等技能培训基地,加强职业高中和中专建设,增设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积极与用人单位和部门联系,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签订用工合同,为转移劳动力提供必要保证。

第五,加强农业科研及其推广,优化农产品品种与品质,从提高科技含量上增加农民收入。随着我国主要农产品供求形势的根本性变化,农业竞争优势的发挥程度越来越取决于农产品的多样化、优质化程度,取决于农产品的加工增值程度。因此,必须下大力气从体制与机制上切实解决科教兴农、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产业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加大农业科研投入,建立农业科研创新体系。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第六,发展农村合作组织,改善经营模式,从发挥规模优势入手提高农民收入。在现有农业合作社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合作规模,拓宽合作领域,探索新的合作模式。进一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使之真正代表农民利益,提高农民对外的社会地位。变分散生产经营为集约生产经营,形成规模优势,切实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县委)

第四篇:新农村建设中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的思考

新农村建设中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的思考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局起步之际,通过对**县农村实际情况的调研,我们认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所在,也是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面前的一个新课题。2005年我县农村人均年收入为3251元,虽然同比增长了7.8,但距全市平均水平和建设新农村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当前农村还存在一些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收入是重中之重,当务之急。

一、当前影响农民收入增加的制约因素

1、农业产业结构有待调整。由于种植习惯和农民认识等原因,农业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大部分还停留在传统农业上,农产品与当前市场需要存在不适应现象,难以实现农业收入的较快提高。

2、农业投资能力有限。政府投入能力较低,村与乡集体普遍存在积累不足,农民小规模和分散式的经营方式,决定了农民投资十分有限,只能集中在短期投资上,主要是当年生产费用的支出,包括化肥、农药、种子、地膜等。近年来,由于农民收入增长速度相对较缓,农民的收入预期不高,用于扩大再生产的中长期投资更是少之又少,生产性投资下降,使农民收入增长遇到了很大的挑战。

3、农村市场发育程度较低。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县农村市场建设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现阶段的农村市场仍存在许多不足,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一是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环节过多,造成流通成本升高,农民在经济生活中利益损失严重。二是市场流通交易不够规范。产、销没有形成规范统一的整体,相对比较混乱。三是市场机制运用的效果不理想。以市场调查和预测为指导的结构调整和农作物品种改良等工作进展都相对缓慢。对农资价格与质量的市场调控也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4、农产品科技含量低。一般农业科研都把重点放在提高农产品单产、增加农产品总量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难以满足人们对农产品多样化、优质化的需求。大多数科研集中在产中阶段,产前、产后科研力量薄弱,农产品加工、贮运等可大幅度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科研成果不足。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慢,转化机制尚未真正形成。

5、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农户的生产比较分散,真正代表农民利益的组织机构较少。虽然我县已经建立了三胜水稻合作社、养鸡协会等合作组织,但大部分农户还处于分散经营状态。

6、农民素质相对较低。由于“一免两补”政策的执行,种地收入相对提高,导致一些农户让孩子上到初二左右就辍学回家务农,能上高中或职业高中的更是凤毛鳞角,加之原来农民的总体文化水平较低,导致大部分农村农民增收致富能力差,增收渠道窄。尽管政府和学校做了多项努力,效果也不太明显。

二、增加农民收入的几点对策

第一,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挥资源优势,在增强市场竞争力上增加农民收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充分考虑市场需求的同时,着力优化种养业结构,加快“主辅换位”进程,引导特色经济向多元化、规模化发展。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让农业生产在最适宜的条件下进行,使农业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不断拓宽产业化经营领域,针对现有资源和和市场需求,重点培植一些加工型龙头企业,进一步提高农业经济运行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为农民增收打好基础。

第二,加大农业投入力度,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在创设优良环境上增加农民收入。要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引导农民提高生产性投资的比例。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设施建设。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不断改善农民增收的基本条件。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严防农民负担反弹。继续认真落实和强化中央、省、市扶持农业发展的各项惠农政策。同时,要积极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强化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责任、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逐步化解乡村债务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逐步建立能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良好环境。

第三,大力培育农村市场体系,畅通流通渠道,从规范产销运作上增加农民收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市场关系到农产品和农村生活用品的流通,这在农民收入的实现与使用方面起到直接作用。要进一步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切实保障农民利益不受损害。努力发展“订单农业”,把产、销有机结合,为确保农民收入提供保证。强化市场机制的运用效果,充分发挥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对市场和农业结构的调节作用。

第四,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拓展增收渠道上增加农民收入。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人均很少的耕地面积,只要少数人种植就可以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必须走出家门,寻求新的增收渠道。要加快剩余劳动力流动和转移,减少农村人口,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并以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继续发展其它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要不断加大技能培训

第五篇: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问题

当前我国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正在迅猛发展,加之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长期存在影响,如何统筹城乡和区域的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发展成为我国发展中必须面对的新课题和新挑战。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途径和战略举措。直接关系到整个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但到目前为止,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却越来越突出,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资源与环境因素的总称(即生态系统),一般指水资源(水环境)、土地资源(土地环境)、生物资源(生物环境)以及气候资源(气候环境)。生态环境建设是指水、土、气、生等自然资源(或再生自然资源)的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目前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现状及其所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一)农村生态环境中的土地环境问题严重。

针对目前的情况来看,农村生态环境中的土地资源污染主要有两方面问题,一是耕地面积的减少,二是土壤肥沃力下降。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村地区为了发展自己的本土经济,不惜代价引进了大量的厂矿企业和乡镇企业,有的农村还建立了大面积的工业园。这使仅有的耕地面积不断缩小,而单位耕地上承载的人口却不断增加,由此土地和人口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另一方面,水土流失、粗放耕作、农田污染、有机质不能还田、不正确的土壤耕作等造成了土壤肥沃力的下降。我国又人多地少,化肥、农药的施用又是提高土地产出水平的主要途径,加之蔬菜生产发展迅猛,使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施用化肥、农药数量最大的国家,土壤肥力不断下降。

(二)生活垃圾和废水污染情况严峻。

农村不像城市有统一的市貌规划,农民建房、乡镇企业布局都是比较分散而且杂乱无序。据测算,全国农村每年产生生活垃圾约218 亿t,生活污水约90 多亿t,绝大多数没有处理,生活污水和垃圾随意倾倒、随地丢放、随意排放。而且绝大部分农村并没有污染治理设施,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各种废弃物随意抛散,垃圾“围村塞河堵门”现象已经成为令农民头疼的“公害”。再加上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排放的畜禽粪便更是给农村的生活垃圾“雪上加霜”。目前农村的水污染也相当严重。据统计,绝大部分农村的饮用水从未经过检验,目前全国共有3.2 亿人用水不安全,不少地区的农民饮用高氟水、高砷水和苦咸水,大多数村庄没有排水沟渠和污水处理系统,每年有超过2500 万t 的农村生活污水直接进入地下水系统,使农村聚居点周围的环境质量严重恶化。

(三)农村生态环境中能源消耗严重,能源建设滞后。

在农村,由于农民的环保意识薄弱,村干部又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增长,所以对能源节省和再利用方面做的远不到位。而且广大农村做饭仍以烧柴为主,大量砍伐和使用薪柴,不仅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同时造成大量污染,滑坡、泥石流加剧,严重地影响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四)农民环保意识环节薄弱,过于追求短期效益。

在农村,多数农民认为“知识无用论”。许多孩子不上学或被迫辍学跟着家长外出打工或自己外出打工,农村孩童受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少,文化知识低。生态环境破坏,土地、水源地减少,土壤、水源污染。农民的身体健康受影响,生活水平不升反降。

我认为,面对我国目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上述一系列问题,我们在发展过程中要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重视农村生态环境基础体系的建设,规范农药、化肥的使用。要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要严格控制饮用水、食品工业用水、农田灌溉水的相应质量标准,防止污染物侵入造成危害。另外,在村镇环境规划及综合治理过程中,要防控生产污染、生活污染、强化垃圾回收等,还要抓好改善能源结构、发展沼气、生态养殖场建设、有机食品生产等工作。通过实施生态农业,合理规划与开发农业资源及利用方式,控制生产过程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问题,建设我国农村良好的生态环境。

下载新农村建设中有关问题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农村建设中有关问题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投入短缺。资金投入不足一直是新村建设的老问题。尽管中央采取了“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财政支农投入也大幅度增加,但是同需求相比,支农资金的投入总量仍然很小,支......

    新农村环境整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精选五篇)

    新农村环境整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内容摘要:新农村环境整治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工程,重在解决农村在村庄环境中出现的“脏、乱、差”问题,政府和村集体在......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教育问题的思考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稳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支撑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在于培养数以亿计的观念新、......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教育问题的思考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教育问题的思考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稳步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支撑新农村建设的......

    探讨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保险问题

    探讨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保险问题 摘要:农业保险作为一种专业化、市场化的风险管理机制,在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搞活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精选五篇)

    当前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由于上级投入资金有限,县级财政配套能力较弱,各地资金投入很难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少数试点村“等、靠、要”......

    目前新农村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文系 语文教育 09—3班 许炜川 90号 作业一 目前新农村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十二五时期,我国扔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农业农村发展需要关注的问题很多,特别是以下几方面的......

    新农村建设中的人力资源问题研究[精选合集]

    新农村建设中的人力资源问题研究 【摘 要】 当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数量虽然丰富,但整体素质较低,与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有较大差距。为了实现新农村建设的“五项目标”必须注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