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学生资助档案和助学贷款档案调研分析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学生资助惠民政策,让广大贫困学生上得起学,读得好书,可以顺利完成学业,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公平、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举措。如笔者所在的**区截至2008年秋,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74.014万人次累计享受“三免一补”(国家免费提供教科书、免杂费、贫困寄宿生获
生活补助费)资助5703.1万元;2007、2008年普高贫困生1715人次获资助201.6万元;从2007年8月全区正式启动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至2008年底,1781名**籍大学生获贷款资助1493万元;而中职学生更是国家资助的主要对象,仅2008年秋期,受助的中职学生就达2.18万人次,获资助经费1441.67万元。这么庞大的受助群体和巨额的资助资金,靠什么来证明资助政策运用得当、资助范围界定准确、资助流程操作规范和资助资金监管到位?毋庸置疑,是靠那一卷卷记载整个资助过程的资助档案。
日前,笔者在视察全区学生资助管理工作时,亲眼目睹了区职教中心(公办学校)和创新计算机学校(民营学校)的学生资助档案(副本),又查看了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学生资助档案(正本)和大学生生源地贷款档案(见图),了解到以下现状:
一是区教委计财科建立了义务教育及普高贫困学生资助档案。我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资助政策,主要由区教委计财科负责组织实施;而普高学生资助工作则分别由区教委计财科和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两条线进行,所产生的资助档案主要由区教委计财科收集、整理、归档。
二是各中职学校建立了中职学生资助档案(副本)。全区共有中职学校13所,在校生达1.6万人,这些学校分别以班级为单位给每 个学生建立了资助档案(副本),内容主要包括学生资助申请表、学生身份证和户口薄复印件,受助学生花名册等。
三是资助管理中心建立了中职学生资助档案(正本)和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档案。我区2007年8月专门成立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作为区教委的直属事业法人单位,主要负责全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资助和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同时协助区教委计财科实施义务教育以及普通高中阶段贫困学生资助工作。该中心分别以学校——班级为单位为中职学生建立了资助档案(正本),共计300卷左右,每卷档案内有一清单(相当于卷内目录),标识有卷内每个学生材料的起止页号。正本与副本的材料基本相同,只是增加了全区学生资助汇总表以及相关政策性文件等。为预防资助过程中的弄虚作假,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到学校审核受助对象的确定和检查资助资金的使用时都是带上自己保管的学生资助档案正本作依据,因此要求资助档案至少保管3年,待学生毕业后再销毁。上述整理方法获重庆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首肯,不少区县纷纷来我区参观学习。
此外,我区于2007年8月正式启动大学生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它是国家通过开发银行向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学生发放的助学贷款,在学生户籍所在县(市、区)办理,学生在校期间的贷款利息由财政全额贴息,毕业后的利息由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共同负担。学生毕业后两年期间为宽限期,宽限期只支付利息,可不偿还本金,宽限期后,由学生和家长(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按借款合同逐年偿还贷款本息。为搞好贷款学生的跟踪管理,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以学生个人为单位建立了助学贷款档案,每人1袋,共1781袋,还建立了相关数据库和台账,以便定期与贷款学生和就读学校联系。档案贷封面包括编号、借款学生姓名、身份证号、性别、合同号、录取高校开户行及账号、支付金额等信息,袋内装有贷款学生的贷款申请、贫困证明、高校录取通知书、贷款合同、贷款支付清单、学生就读高校收到学生助学贷款后的回执单等材料。由于国家规定大学生生源地贷款期限原则上按全日制本专科学制4年加10年确定,最长不超过14年,因此我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规定助学贷款档案保管4-14年,直至学生还清贷款后才销毁。
四是档案得到妥善保管。区教委计财科将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高阶段贫困学生的资助档案保管在区教委综合档案室,各中职学校将学生资助档案保存在各校综合档案室;区资助管理中心配备了5个多平方的专用库房和6个木质柜用于专门存放资助档案和助学贷款档案。
随着了解情况的逐步深入,笔者发现目前学生资助档案和助学贷款档案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无章可循。国家尚未出台学生资助管理档案和助学贷款档案标准或规范,以至于各地在收集、整理档案时无章可循。
二是管理分散。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高阶段贫困学生的资助工作由区教委计财科组织实施,而中职学生的资助工作由区资助管理中心组织实施,产生的资助档案分别保管在不同的单位,使得同一辖区内的贫困学生资助档案管理分散。
三是整理不规范。各学校与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未主动约请当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或
区教委综合档案员到现场指导档案业务,仅凭自己的理解在收集、整理和归档,导致整理不规范。
四是保管期限划分偏低。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规定学生资助管理档案和助学贷款档案均是以学生毕业或还清贷款的时间作为档案保管的期限,笔者认为偏低。
五是保管条件差。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档案库房只有5个多平方,随着档案的逐年递增,库容显然
不足;且库房内未配备去湿机、温湿度记录仪等必要的设施设备和多效杀虫灵等防虫药物,档案保管条件堪忧。
六是档案袋不合格。由于不知道相关规定,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未经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许可或监制,就自行在外订做了类似人事档案的档案袋。
七是管理落后。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未使用档案管理软件录入档案条目,更未进行档案数字化扫描,使得档案管理和查阅还停留在手工传统模式上,管理落后,查阅效率不高。
众所周知,贫困学生资助工作政策性强,程序严格,档案既要反映资助政策,更要反映资助程序和资助结果,这就要求学生资助档案和助学贷款档案要齐全完整,规范有序,保管安全。为此,笔者建议:
一是尽快出台标准、规范。国家教委和档案局应联合出台学生资助管理档案和助学贷款档案标准或规范,让基层有章可循。
二是整合资助工作,集中统管档案。把区教委计财科实施的义务教育阶段及普高阶段贫困学生资助工作整合到区资助管理中心,所形成的资助档案统一由资助管理中心收集、整理、归档。
三是把学生资助档案和助学贷款档案纳入民生档案范畴。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务必把学生资助管理档案和助学贷款档案纳入民生档案范畴,加强调查研究,结合实际制定出操作性强的业务规范,主动对各个学校和学生资助中心加强指导。
四是档案人员要提高业务水平。各学校和资助管理中心档案人员要主动向当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请教,参加一定的档案培训班,提高自己的档案业务水平,尽量按档案工作的相关规定收集、整理档案。
五是制定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各学校和资助管理中心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学生资助管理档案和助学贷款档案的归档范围,其保管期限要适当高于学生毕业或还清贷款的年限,以备长期存查。
六是明确归档时间。要求各校和资助管理中心每学年末收集、整理学生资助管理档案和助学贷款档案。
七是规范整理方法。由于学生资助政策是普惠制,每学年的受助学生成千上万,且资助标准一致,为方便档案管理和减少整理工作量,建议结合实际与时俱进按“件”整理,即学生资助管理档案以每学年一个班为单位装订成1册或几册(每册200页左右为宜),视为1件或几件,分别按“件”整理,每“件”内附内目,标识出“件”内受助学生姓名及材料所在页号,用档案盒存放。而申请生源地贷款的大学生是极少数,且最高还款期限长达14年,学生毕业前每学年签订一次贷款合同,毕业后每年都有还款材料补充进来,直至彻底还清贷款为止,这就意味着生源地贷款学生的档案材料是活的,无法一次性固定,因此建议助学贷款档案以贷款学生个人为单位,1人1盒,盒内材料按实际的文件件数按“件”整理,以后每年形成的材料及时按“件”整理后依次排列在原来材料的后面。
八是规范档案盒的制作。各校和区资助管理中心最好到当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购买盖有档案局监制章的正规档案盒,或者经档案管理部门授权后再自行订做专用档案盒。
九是改善保管条件。各校和区资助管理中心在当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下,配备足够的档案库房和必需的设施设备,加强档案的保管保护,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的寿命。
十是实行现代化管理。各校和区资助管理中心采用当地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推荐使用的档案管理专用软件录入档案条目,有条件的可进行档案数字化扫描,提高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第二篇: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纸质档案管理制度
学院学生资助管理工作纸质档案管理制度
为了保护好奖助学金、助学贷款、困难学生资助等项工作的纸质档案,维护纸质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于保管和利用,特制定本制度。
一、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忠于职守,刻苦钻研业务,严格按照档案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办事。
二、资助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资料,都必须及时归档保存。
三、档案资料归档后要进行分类、编目和鉴定工作。
四、档案资料做好防潮、防尘和防虫等保护工作。
五、档案资料存放要排列有序,编制相关的文号,便于查找。
六、定期对档案保管的状况定期进行检查、清理和核对。
七、档案外借必须履行登记手续,借出档案须在规定时间内归还。
八、年终组织相关收集整理有关资助资料,分类装订、分类编号、分类保管。
学院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小组
2009年3月
第三篇:困难学生资助和助学贷款工作作出安排
副县长阚青鹤对我县困难学生资助和助学贷款工作作出安排 8月5号省委省政府召开家庭困难学生资助即生源地贷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副县长阚青鹤及有关单位负责人在当涂分会场参加会议。
电视电话会议结束后,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对有关单位副县长阚青鹤要求各单位做好暑期学生的调查摸底工作,严格按政策管理使用发放资金,要做好与上级部门自今年对接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使贫困学生及其家长知晓受助的权利,让其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
袁伟盛
第四篇:水利工程档案收集调研分析
工程档案收集是水利档案工作的基础和起点,没有水利工程档案的收集,也就没有水利档案的形成。工程档案收集工作是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和水利部的共同要求。建立工程档案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完成现实与历史的重任。本文就水利工程档案的收集工作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水利工程档案收集的必要性
所谓工程档
案:是指从工程项目提出、立项、审批、勘察设计、生产准备、施工、监理、验收等工程建设及工程管理过程中形成并应归档保存的文字、表格、声像、图纸等各种载体材料的总和。
水利部1992年制发的《关于加强水利科技档案收集工作的通知》指出:科技档案(指在规划、勘测、设计、科研、生产、基建等活动中形成的应当归档保存的图纸、图表、音像、文字、计算等科技文件材料)是科技活动的历史记录,是一项重要的信息资源和知识宝库。水利科技档案作为发展水利事业必不可少的依据,在水利科研、规划设计和生产建设中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
水利科技档案工作是生产管理、计划管理、科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建立相应的工程档案工作,工程档案就会处于无人管理状态,这对工程建设与维护及工程档案的收集、整理和管理工作都十分不利,其结果必然会影响工程的建设、管理与验收工作。水利部已明确规定,工程档案达不到要求的建设项目不能进行竣工验收。
二、水利工程档案的现状
建国以来,我国水利建设事业得到了飞跃发展。全国各地除水害、兴水利、大搞农田基本建设,建成了大量的水利工程,这些水利工程在灌溉、防洪、发电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水利工程出现了老化现象,病险水库逐年增加。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些水利工程的档案资料不全,给病险水库的鉴定和整治带来了一些困难。
因此,水利工程档案资料收集是否齐全,直接关系到水利工程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到以后水利工程的维护整修。然而目前一些单位并未真正认识到档案收集工作的重要作用,对档案工作不够重视,认为档案工作只是少数人关起门来的案头工作,不出政绩、难出效益,觉得档案工作可有可无,于是导致单位档案门类单调,内容不全,管理混乱。他们只注重收集红头文件、忽视其他材料;只注重收集以单位、组织名义的文件,忽视以个人名义形成的重要文件;只注重收集通过文秘部门发出的文件,忽视其他方面来的文件;只注重收集本单位的生产技术档案,忽视设备、基建等其它技术档案;只注重收集纸质文件材料,而忽视照片、影像等档案。这种状况,对水利工程的安全鉴定和日常维护是很不利的,必须尽快改变。
三、水利工程档案收集的途径
从对历史负责的角度,应将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真实地记录并保存下来,以便为后人提供一份翔实可靠的档案材料。为此,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好水利工程建设档案的收集工作:
(一)思想上要进一步重视水利工程档案工作
国家水利部《关于加强水利基本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的通知》指出:建设项目档案是建设项目的历史记录,是项目建设、管理、运行、维护、改建、扩建等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落实工程终身责任制的重要凭证。无论是单位的领导干部,还是每一个专业技术人员,都要认真贯彻执行《档案法》,要不断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建设项目档案工作,要充分认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要牢固树立对党、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才能有效地参与、支持档案收集工作。该项工作做得好坏,直接关系到档案的整理、鉴定等工作,如果收集不及时,档案材料残缺不全,整个工作就不能顺利进行,就没有完整、系统的档案,就会给今后管理、鉴定、统计和利用、编研等各项工作造成困难。
(二)加强管理,保证档案工作与项目进程同步
各单位要认真实行档案工作与科研、设计、基建、勘察等工作的“四同步”管理。即:下达计划任务时,同时要提出文件材料的归档要求;检查计划进度时,同时要检查文件材料的形成情况;评审鉴定成果时,同时要验收、鉴定档案材料的完整、系统情况;上报登记和评审奖励科技成果及科技人员提职考核时,档案部门要同时出具专题归档情况证明材料。为此,各业主单位与施工企业签订有关工程协议(合同)时,必须要对其应归档材料提出明确要求;检查工程进度与施工质量时,必须检查有关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情况;进行验收时,必须同时验收应归档材料的完整、准确程度与整理质量。切实做好从项目立项到竣工验收各阶段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对于各阶段档案收集达不到要求的要限期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按工程质量不合格处理,业主单位不能返回工程(项目)质量保证金,更不能进行工程验收。
(三)注重施工现场文件资料收集
工程档案当中有一部分是在施工现场产生和出现的,只有随时随地的注意收集现场所产生的资料,才能系统的收集
齐全所需归档材料。
首先是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对资料的收集。施工企业要明确专人负责档案资料的收集,并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按时移交给业主方。如工程所用的机械在开箱时不及时对资料进行收集,就有可能被丢失,会给以后的工作造成很大的麻烦。有的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会有一些变动、调整或完善,这往往都是在现场临时产生的,所形成的资料不是很规范,但很重要,很容易被人忽略。因此,现场收集资料十分重要。
其次是业主在日常工作中对资料的收集。业主方在工程施工的各个阶段一定要留下影像资料,在日常工作中对于图纸资料的修改和完善以及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会议记录、工程进度、资金安排、质量要求、完成情况等都要有完善的文字记录或原始材料,以保证工程档案的完整性。
第三是严格要求,督促收集。业主方在注重文件资料收集的同时要督促施工企业在工程进展过程中收集相关的工程资料。在现实的水利工程兴建或整治中,不一定每一个施工企业都是那么规范,有的企业对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资料不很重视,没有随时存档的习惯。所以,业主方一定要在工程施工的每一个环节上都要求施工企业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如果资料不齐全,坚持不拨款、不验收工程。
第四是密切配合,共同抓好工程档案收集工作。业主方一定要与施工企业密切配合,切实将工程档案收集工作纳入建设与管理工作程序,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使工程档案的收集、整理成为项目负责人与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自觉行动。档案管理人员也应主动与施工企业加强联系,了解工程建设情况,认真履行对工程档案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职责。
(四)制定和完善切实可行的措施
要认真落实档案工作领导责任制,将档案收集工作纳入工程质量行政领导人和参建单位工程质量领导人的责任制,明确从项目法人到各职能部门,从总监到监理工程师等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应负的责任,确保建设项目档案收集工作落到实处。
各相关单位要把水利工程文件资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工作纳入科研、生产、基建的前期工作及有关规章制度和办法中,并列入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的职责范围进行考核。在项目完成或告一段落后,其档案由承担项目的施工企业按要求进行系统整理,交业主档案管理部门审查验收。对文件材料归档不符合要求的项目,不得进行鉴定验收。为使档案管理人员更好地履行职责,增进对应归档文件材料情况的了解,各单位要让档案管理人员参加科研课题、设计项目的有关会议;产品项目的评审、鉴定;工程竣工验收和设备开箱等工作,以确保应归档文件材料的完整、准确、系统性。
(五)档案管理人员应加强责任感
档案管理人员要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政治思想素质和档案业务能力,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牢固树立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强化服务意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认真履行《档案法》所赋予的职责,并积极主动地指导、督促、检查和协助施工企业和业主方的科技人员做好水利工程档案材料的积累、整理和归档工作。对已接收的水利工程材料,要及时进行分类、编目、登记、统计和必要的加工整理,编制必要的检索工具和参考资料,为本单位的科研、生产、基建等各项工作提供优质服务。
总之,水利工程档案的收集,是一个系统工程,无论哪个环节出现了收集上的疏忽,都会给今后档案保管、鉴定、统计、利用和编研等各项工作造成困难。因此,只有各级、各部门都用科学的发展观和创新精神及时灵活的收集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档案资料,方能获得水利科技档案收集的最佳途经。
第五篇:民生档案工作调研分析
“民惟邦本, 本固邦宁”, 民生问题自古以来就是关系国家民族稳定和谐、经济社会繁荣昌盛的头等大事。档案工作是维护史实、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关注民生, 保障民生, 解决民生问题, 离不开档案和档案工作。在新的形势和条件下,如何做好民生档案工作,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
题。
一、民生档案工作的新内涵和重要意义
民生问题涉及社会各个领域,涉及不同的群体层面。尤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民生问题不仅其内涵在不断拓展,而且其构成要素也在不断变化,既有政治的、又有经济的,既有精神的、又有物质的,既有文化的、又有生活的等等。民生档案从内涵上来讲,是指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形成的与人民群众利益直接相关的专门档案,是民生问题的原始记录和真实反映。从外延上看,民生档案是指教育、就业、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公共管理等民生领域中形成的各类涉民档案。具体来说,民生档案主要涉及以下领域及内容:一是民主政治档案,包括公民在参与民主选举、村务公开等方面所形成的档案;二是社会保障档案,包括公民在劳动就业、工资福利、收入分配、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生产安全等方面所形成的档案;三是国企转制档案,包括国企转制后企业资产评估、流向、转让、拍卖、重组以及职工安置、分流、政策处理等方面所形成的档案;四是教育卫生档案,包括学校教育收费、学生招录、公平施教以及防疫妇保、医保、医患处理等方面所形成的档案;五是安居乐业档案,包括土地承包、拆迁征用、房屋权属、山林延包、移民安置、人口婚姻、转业复退、知青安置、环境居住、食品安全等方面所形成的档案;六是公共服务档案,包括公民在出行、旅游、休闲、娱乐、办事等方面所形成的档案。民生档案涉及的领域和范围非常广泛,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与和谐社会建设密不可分,做好民生档案不仅是时代的需要,历史的需要,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1、做好民生档案工作是建立解决民生问题长效机制的重要基础。任何民生问题都具有针对性,解决民生问题,首先必须确切界定和掌握涉及的范围和对象,这就需要建立健全这方面的基础档案,从而为制定和实施解决民生问题的政策提供可靠依据。只有全面掌握有关民生问题的基本情况和实际数据,才能保证解决民生问题的有关政策的针对性、连续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做好民生档案工作,对于及时总结经验,探索规律,制定政策,落实措施,建立解决民生问题的长效机制有着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
2、做好民生档案工作是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现实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群众对档案利用的需求日益增长,档案馆、室和有关部门保存的大量民生档案已经成为破解社会矛盾、调处民间纠纷,保障人民群众合法利益的重要凭证。就以**县为例,2001年—2007年,县档案馆共接待查档者6230人次、利用档案10582卷次,其中公民个人利用档案达到了4871人次、6827卷次,占总利用人次的78.2%。这充分说明民生档案的建立、保存和利用,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切实做好民生档案工作,是确保涉及群众利益的事件有档可查,有案可稽的关键举措。
3、做好民生档案工作是推进档案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作为记录和反映这一辉煌历程的档案工作,也得到了长足进步。但在整个档案事业发展中,民生档案工作仍是一个薄弱环节,与不断发展的形势任务还不相适应。这既是档案工作面临的挑战和考验,也为档案事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空间。因此,档案部门和广大档案工作者,围绕深入实施“小县大城”发展战略,切实增强做好民生档案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积极做好民生档案的积累和管理,科学开发利用各种民生档案,扎实推进民生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现代化建设,是推动我县档案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当前我县民生档案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县档案管理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大力加强民生领域的建档管理,努力发挥档案行政主管部门在民生档案资源收集、保管和监督、利用上的主渠道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民生档案的建档工作扎实推进。县档案局按照“建档对象一个不漏、归档材料一份不少”的要求,加强对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建档工作的监管、指导和服务。目前,全县14个乡镇的综合档案室全部达到省三级以上标准,石塘镇小顺村等行政村正积极开展“新农村示范档案室”创建工作;库区移民档案、二轮土地承包档案和山林延包档案的建档率达到100%,县社保处、县民政局低保科、县农医办均建立了综合档案室,为11008名养老保险对象、12796名医保对象、2792户4247名低保对象和86891名新型农村医疗合作保险参保对象
建立了完整的档案。同时,不断拓展建档新领域,我县的重大活动档案管理工作和山林延包档案数字化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受到了省档案局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交流推广。
2、民生档案资源建设和整合力度不断加大。近年来,我县档案部门本着“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加大对婚姻、房产、移民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档案资源的收集力度,不断提高馆藏民
生档案的比重。据统计,截止2007年底,县档案馆已接收婚姻档案254卷;接收破产和转制企业档案2509卷,接收土地、移民、山林档案1126卷,接收人口普查档案624卷。实现了多种民生档案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3、民生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个人利用已经成为档案馆利用者的主体,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开始走进档案馆。档案馆接收的破产企业档案,为破产企业职工办理特殊工种提前退休、计算工龄、领取住房补贴等提供了真实凭证;移民档案,为全国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落实提供了有效依据。2006年,为配合我县的山林延包工作,县档案馆将馆藏的林业“三定”档案提供给各乡镇录入、参考,共出借档案287卷、44031页,为山林延包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近年来,我县的民生档案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从调研情况看,也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一些部门对民生档案工作还不够重视。一些部门对民生档案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是“软任务”、“拖得起”;有的职能部门和单位领导的档案意识淡薄,档案工作处于无序管理、自生自灭状态;一些部门在处理民生问题时,只考虑眼前工作需要,没有从长远利益出发,将档案工作列入议事工作日程,加强民生档案的归档管理;有的职能部门把档案看作垄断资源,既不依法向国家档案馆移交,也不向社会提供利用;等等。
2、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民生档案工作监管难度大。县档案局作为档案工作的主管部门,对民生档案工作负有监督、指导的责任。但一方面由于民生档案工作牵涉人事、劳动保障、民政、教育、卫生、城建、林业、国土等多个职能部门,与乡镇、行政村和社区等大量基层组织密切相关,任务重、头绪多、工作量大,人手紧张的档案部门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另一方面,在工作中还存在牵头管理部门不明确、部门间协调配合不够等问题,造成档案部门难以有效参与和监管。
3、民生档案资源的管理存在安全隐患。一方面,县档案局(馆)现有办公、管理用房440㎡、库房360㎡,均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由于当时投入不足,设计落后等原因,目前有四大问题日益突出,一是库房面积过小,库容量已经饱和,无法满足档案接收工作的需要。二是库房保管条件不符合要求。现有库房在防潮防霉、防虫防热等方面均达不到档案保管所需的要求,导致部分档案出现纸张发黄变脆、字迹模糊褪色、甚至虫蛀霉变现象。三是房屋陈旧、设备老化。近几年来档案局(馆)办公楼、库房的梁、瓦、檐等多处腐朽老化,库房地基下沉,二楼地面也因不能承受档案密集架的负荷而凹陷、变形,已成危房。四是现址与县人武部军火弹药仓库的距离不足百米,达不到远离工业区和易燃易爆场所的要求。另一方面,社保中心、医保中心、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办公室等单位大多是新建单位,人手紧、经费缺、档案工作难以有效开展,有的单位甚至没有档案用房,每年新增的档案只能分散保存在各个业务部门或个人手中。由于以上因素,给民生档案的安全留下了很大的隐患。
4、民生档案的社会共享度不高。社会保险、社会救助、最低保障、再就业等民生档案与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利用比较频繁,然而这些领域的档案工作才刚刚起步,档案管理和利用服务手段比较落后,社会共享度不高,难以有效满足群众利用需求。土地、婚姻、房产等档案与各职能部门的业务工作密切相关,加上县档案馆已无力接收,导致这部分档案大多分散保存于相关部门,难以集中统一向公众开放,对老百姓利用档案造成了极大不便。
三、做好民生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和主要举措
民生档案涉及领域广,涵盖内容多,影响重大,在具体的工作中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坚持保管与利用相结合。必须一手抓收集、管理,一手抓开发、利用。要重点加强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社会管理等民生领域的建档工作,着力规范村务公开档案、村民档案、流动人口档案、低收入家庭档案、特殊和困难人群档案、城市拆迁档案、移民档案等的管理。同时,要深化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围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专题,开展档案信息的深度加工和专题编研工作,建立一批直接服务公众的重要专题数据库和档案编研产品。要逐步推进现行文件查阅中心向政府信息查询服务中心转变,使综合档案馆真正成为查询政府公开信息的主渠道,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民生档案信息资源。
2、坚持城市与农村相结合。一方面,要加强和规范城市街道、社区档案室建设,并以此为依托,建立健全城市低保户档案、“零就业”家庭档案、住房困难家庭档案、残疾人档案等民生档案,使之成为保管和利用城市民生档案的基础平台。另一方面,要加强和规范农村乡镇、行政村档案室建设,进一步推进行政村档案室规范化建设,重点抓好村民档案、流动人口档案、雇主雇工档案、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档案等民生热点领域建档工作,使之成为保管和利用农村民生档案的基础平台。尤其要重视抓好贫困山区的民生档案工作,真正让关系群众利益的事都有档可查、有据可依、有证可凭。
3、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在长期的实践中,档案管理工作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需要继续予以重视和运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网络化、档案数字化正日益改变着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方式,必须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档案部门要积极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有序推进数字档案馆工程,优先完成民生档案数字化任务,逐步建立起区域性、多层次、分布式、规范化的各类民生档案数据库群,并通过各类信息网络平台实现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按照以上基本原则要求,针对我县民生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下一步,有关职能部门和全体档案工作者必须超前思考、努力探索,在实践中摸索出一条符合时代发展、顺应形势潮流、满足社会需求、广大公众满意的民生档案工作新路子,切实地服务民生、回报社会。在具体的工作中,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领导,形成齐抓共管的民生档案工作格局。民生档案工作与民生问题一样,错综复杂,涉及面广,做好民生档案工作既是一项长期性的基础工作,又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面的支持配合,合力推进。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民生档案工作的领导和统筹协调,切实把民生档案工作列入议事日程,纳入民生工作的计划和考核内容。劳动保障、民政、卫生、教育、移民等部门,作为民生档案的主要形成和使用单位,要做到认识到位、重点突出、明确责任,依法科学管理,确保民生档案的安全,促进民生档案的利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应本着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和管理工作开展到那里,民生档案工作就延伸到那里的原则,积极关注民生工作的热点,依法加强对民生档案工作的监督、指导和检查,通过组织培训、上门指导、执法检查等形式,使民生档案工作健康、持续、稳步地发展。同时,要积极通过新闻媒体、网站、信息和简报等手段,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宣传,普及民生档案知识,提高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对民生档案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形成人人关注民生档案工作、自觉做好民生档案工作的良好氛围。
2、强化监管,推进民生档案管理向纵深发展。要使民生档案管理工作有个良好的开端,健康的发展,档案及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切实承担起历史赋予的责任,加强行业监管,主动提供服务。在具体工作中,要做到“三个超前”:一要超前控制。民生档案不仅信息面广、利用频率高,而且价值系数大,群众特别关注,各职能部门对该收集、应收集的民生档案要做到建档对象一个不漏,建档资料齐全完整。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以实施国家档案局8 号令为契机,会同有关专业主管部门共同研究,联合制订各专业领域档案管理办法,将各类民生档案的管理纳入到档案基础业务建设范畴,争取早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民生档案管理制度。二要超前监管。要通过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手段,规范管好、用好民生档案并确保这些重要信息的长期安全、永久可靠。要通过不间断的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和依法监管工作,增强各部门依法管理民生档案的意识,及时发现和改正民生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民生档案的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推动民生档案工作步入法制化轨道。三要超前服务。档案管理部门和档案工作者在民生档案工作中要发挥主力军作用,不仅要积极主动地为各级领导当好参谋、谋划方案,而且要将业务培训与具体指导结合起来,通过档案目标管理认定、档案年检、考核或示范档案室创建活动等多种形式,帮助、督促各单位提高民生档案业务水平,做好民生档案管理工作,扎实推进各相关单位民生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现代化建设。
3、注重整合,提高区域民生档案资源的共享度。丰富民生档案信息资源是做好民生档案工作的关键。县档案馆作为保存党委政府重要档案的基地,应在收藏民生档案资源方面发挥主渠道作用,不断拓展档案资源新领域。要积极调整馆藏收集范围,切实加强婚姻登记、山林定权、土地、社会保障等与老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档案的收集,加强民间保存的档案、记录普通百姓生活工作状况的档案资料的收集,使档案馆真正成为既保存政府信息,又保存社会公众信息的综合档案馆。要本着“先用先整、突出重点”的原则,深入挖掘现有馆藏各类民生档案资源,加快馆藏民生档案整理、审查及开放步伐,使所有民生相关档案能够更快地提供给广大人民群众利用。特别是针对当前县档案馆库容过小、保管硬件落后的现状,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一方面,要通过加大馆藏档案统计、鉴定和销毁工作力度,尽量腾出空间,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让更多贵重的档案及时进馆保存。另一方面,对一些利用率较高,但难以提前移交进馆的民生档案资源,要通过电子文件在线接收、全文数字化、目录移交等方式, 掌握数量,整合本区域各类涉及民生的现行文件和档案信息。同时,要逐步将档案局的网站作为本县民生档案的数据平台,将不同行业、部门的相关民生档案信息进行集中整合,实现民生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4、创新手段,充分发挥民生档案的信息服务功能。利用档案为百姓、为民生服务是档案工作的宗旨和目标。县档案馆要坚持以民生需求为导向,采取开放服务、咨询服务、网络服务等多种方式,努力向社会大众提供档案信息资源服务。一是要深化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开发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专题数据库和档案编研产品、打造面向民众的展览精品、组织开展家庭建档等活动,使普通百姓在利用档案维权的同时,又能充分享受到档案文化的独特魅力。二是要加快档案服务利用窗口建设。要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实施为契机, 加快档案馆现行文件查阅中心向政府信息公开服务中心转变, 使所有涉及人民群众直接现实利益的各类档案和现行文件能够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三是要加强档案信息开发的“内外”合作。县档案馆要积极通过与其他单位合作开发,进一步密切档案工作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逐步解决当前馆藏档案信息内容不够丰富、开发力量不足、经费紧张和档案信息开发利用水平不高等方面的问题。同时,通过合作,使档案工作更好地贴近社会,融入社会、服务大众,创造出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