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县级档案事业发展的调研分析

时间:2019-05-13 17:17: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促进县级档案事业发展的调研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促进县级档案事业发展的调研分析》。

第一篇:促进县级档案事业发展的调研分析

内容摘要 **省档案事业发展和崛起,必须对促进县域档案发展、崛起进行研究、调查。因为县域档案事业发展是基础,促进我省县域档案事业协调发展,是我省档案事业“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工作,也是我省档案事业发展战略重点。本文以基层工作的角度,根据县级档案工作的实情,阐述县域档案崛起的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县级档案事业 崛起

建议

一、制约我省县域档案发展突出的矛盾和问题

经权威调查: 全省仍有不少县级档案事业发展的机构、人员、经费、档案保管等基本条件还没有得到解决。全省档案事业发展不平衡,在档案事业经费、档案基础设施,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不平衡进一步加大,全省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针对性、时效性和主动性不足。特别是有些县档案馆有馆无舍、馆舍危房、档案馆功能不全等状况依然严重存在。严重落后于东部地区与沿海发达地区,在中部地区也算是落后的。主要有以下问题:

(一)人员少、事业费严重不足,已影响到工作正常开展。大部分县级档案保健津贴得不到落实。人员问题在机构改革后,有的县级档案部门只有2—3人;有的档案部门是县志、党史、档案三四个部门合在一起,平均人员数也很少,且都列政府事业单位,属事业编制。政府对档案部门的经费管理,或多或少地采取了事业单位事业经费零基预算的办法。档案部门办事只能一事一办报批经费,或依靠非常少的一点档案利用收费。在其它社会事业飞速发展的同时,档案部门只有几千元至万元左右的事业费。难以满足履行各项工作职能的需要,已严重地制约着县级档案事业的发展。

(二)制约档案事业发展的馆库问题突出。据统计:十五期间全省新建市、县综合档案馆16个,改扩建3个。县档案馆平均建筑面积为654平米,有12个县、区因档案馆破旧而租用其它房子存放档案及办公。另有10个市县档案馆已鉴定为危房但仍在使用,还有一些县级档案馆设在县委、县政府办公楼内,只有几十平米,两、三间房子,不符合档案保管要求。

(三)信息化建设发展滞后。全省档案局(馆)配服务器12台;微机新增224台,7个设区市和5个县(区)在互联网上设立了档案网站。建立现行文件查阅的县档案馆目前建立机读目录的很少,据统计约167.6万余条,其中省局(馆)就达85万条。县级档案部门信息化建设薄弱。

(四)现行文件中心和档案的综合利用质量不高。尽管有100个综合档案馆在上级资料中称已建立了现行文件中心,其质量和利用都需提高。

(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仍是薄弱环节。全省只有九江、瑞金被授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此项工作开展较为落后。

(六)县级档案工作仍在超负荷运作。“十五”期间全省各级综合档案馆新增馆藏档案资料62万卷册,累计达519万卷。较“九五”末增长13.6%;向社会开放档案32.7万多卷(册);接待查阅人员30.4万多人次,提供档案资料32.7万多卷(册),汇编各类参考资料197种,431万余字。县级档案部门依目前的人、财、物力量,这样的工作量是超负荷的。

(七)县级档案执法难普遍存在。县级档案部门档案执法工作方面比较薄弱,执法工作缺乏力度,工作往往不到位。执法工作大都借助人大、法制局、司法局等部门联合进行,以制造声势,增加力量,主要问题在执法主体不到位、人员编制少、经费不足,难以满足履行职能的需要。

二、破解制约县级档案事业发展难题的政策建议

加速县域档案事业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我省要实现县级档案事业快速发展、和谐发展,要靠改革开放和创新思路,靠基层档案工作者的努力,靠政府的支持和关心。在现阶段要使工作有明显的起色,主要靠制定一些特殊的政策,有针对性地给予一定资金扶持,解决制约县级档案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建议如下:

(一)县域档案发展抓住以下机会:

1、针对制约县级档案发展的突出问题,我省县级档案工作中的特殊困难、特殊的问题,制定破解难题的特殊政策,给档案发展以政策支持。

2、针对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带动档案事业发展的大好时机,各级加大对档案事业的资金扶持力度,把县级档案工作者的热情保护好,积极性利用好,创造性发挥好。

3、针对改革和调整国家档案资源的归属和流向的机会,强化县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4、针对落实科学发展观,档案事业建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大好时机,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与时代同行,办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真正让“四位一体”在县级档案工作中落到实处并发展创新。依法行政,依法治档,规范工作程序。

(二)县级档案工作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我省应该尽早出台《**省档案局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意见》

和《**省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实施方案》。以明确行政执法主体,执法范围,执法责任,保障制度,特别要对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指导、行政确认、行政收费、行政奖励等具体细化,便于基层操作。对执法工作中的过错追究、听证、监督等规章制度及评议考核等配套制度一并完善。真正让县级档案部门,能够做到梳理法律依据,明确执法内容;分解执法

职权,确定执法责任;明确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建立执法制度,保障执法进行。真正做到有法必须,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我省为了实现档案事业在中部的崛起,一定要根据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新形势对档案工作宏观管理的要求。报请省政府,为基层出台适当增加县级档案事业发展必要的人员编制,开展工作所需的经费,配备执法所需交通工具及各类条件的有关政策和省政府常务会议决定,使基层档案部门事业协调发展,确保县级档案部门实施行政管理和档案安全保管两种职能得到有效履行。

(三)县级档案部门事业经费要有强制性列入县级预算的政策支持

解决的办法:增加预算项目,促使预算基数增加,并随着经济发展逐年有所增加。

1、档案保护费、抢救费列入预算的标准,每个基层县档案局可以以本县档案馆藏量来决定,这个比较合理。有多少馆藏就有多少向政府争取资金的理由,按照我省的条件,县、市、省的此项预算标准拟为1—1.5元、2—3元、3—4元。例如:有一个馆藏档案为6万卷册的县级档案馆,预算资金可申请在6—9万元,以此类推。

2、解决档案人员保健津贴,并列入政府财政预算。根据人事部、文化部《关于印发图书、文物、博物、档案等事业单位贯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实施意见的通知》(人薪发[1994]19号文)中关于“从事国家珍贵文物、图书、档案资料保护的人员,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根据国发[1993]79号文件的规定,其津贴可在国家规定比例的基础上适当高一些,高出幅度按工资构成的10%掌握”的基本框架和补贴原则;基层档案局(馆)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保健津贴拟申请的标准为每天每人6—8元。如按一个五名干部的县档案局(馆)来说可争取财政预算1—1.5万元,也可按现工资构成的10%补贴。

3、事业经费(公务费)的预算可按县域人口申请预算,标准一般为10万元人口预算1—1.5万元。一个30万人口的县档案事业经费可达3—4.5万元。保证履行各项工作职能的需要。

4、档案信息化建设经费:是现行文件网上查阅、县档案部门信息网和信息中心的专门费用。根据我省已建网络的县档案部门的经费,此项经费拟申请为3—5万元,可要求每年增加信息化建设维护费和管理费、租用宽带的网络经费不能少。

5、档案保管经费:是向档案移交单位收取的保管经费,以弥补档案经费不足的一项固定的、政策性的收费、标准拟为1.5—3元卷(册)/年。

6、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专项经费:视各地具体情况而定,一般需要要10万元左右才能满足县级一般的档案陈列布展。每年增加一定的维护经费,标准为1.5—3万元。

(四)破有局无馆难题需省、市、县三级联动

我省是经济薄弱省,基层档案事业发展特别是馆藏发展基础很差。以赣州为例,18个县市区,按省档案“十一五”规划要求有7个要建新馆。另11个县(区)也存在建馆和扩馆的需要,因为按新馆达2000平米以上的要求,赣州没有一个。建一个达2000平米以上的馆,一般需350—500万元左右,投资是较大的,建议启动省、市、县三级联动建设方案。

1、全省档案工作会议,把各地建档案馆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省委省政府领导通知各县(市)长或分管档案工作的副县长参加,会上签署完成各县建档案馆及档案其它工作的责任状,注明立项时间和完成时间。这样新馆建设有望。

2、在每年的年末,省档案局邀请省人大、省政府组织巡视督查组,检查各县市此项工作的落实情况。在来年的档案工作会议上,好的表扬、差的通报。

3、省、市、县在三级联动建馆方案中各投入一定的资金,用于奖励、扶持建设新馆的先进单位。坚持3—5年,县级档案有局无馆或有馆无舍现象必定全部改变。

4、对有馆库条件的县档案局一定要督促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五)增加利用档案收费项目,调整档案收费标准

**省档案系统执行国家物价局、财政部[1992]价费字130号文件的档案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标准,对补充县级档案事业经费不足、推动档案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其收费项目和标准已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水平,也不能满足档案工作的需要。我省应该尽快尽早增加利用档案收费项目,调整档案收费标准。建议:

1、深入基层,认真调查、研究,对档案行政收费进行全面清理,制定符合**省情的县级档案收费办法。

2、收费的标准不得低于原有执行的收费标准,而且要有较大的提高。

3、对收费项目,除原来执行的合理的收费项目外,研究制定部分新的项目,根据县级档案的情况可增加以下项目。

(1)档案整理收费:这是各立档单位要求档案部门为其整理档案的收费项目,标准可面议,也可根据档案整理难易度决定。

(2)档案保管收费:这是档案部门对档案移交单位已存档案馆中档案保管的收费,以弥补档案管理的经费开支,按年度收取。标准为1.5—3元卷册/年。例如:一个馆藏6万卷册的县档案局(馆),每年可收取约9万元左右的保管经费,政府调控20%,仍有7.2万元,用于置办改善档案保管条件。

(3)档案业务培训班收费:报请省财政、物价批准一个全省参考标准。

三、结束语

档案工作“十一五”规划,关系到我省档案事业未来五年发展,务必作为当前乃至今后五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在全省档案工作会议以后,各级档案部门主动争取领导重视,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配合,按照省档案工作“十一五”规划要求,结合实际,突出重点,明确各县“十一五”规划及主要目标,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任务细化量化,确保规划顺利实施。在省委、政府的领导下,在省档案局新一届班子的带领下,我省档案工作一定取得更大的胜利。

第二篇:档案事业发展现状调研建议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们不为各种荣誉所困,边学边思边查,组织开展了档案事业发展情况调研,发现了问题和不足,为推动全市档案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

一、基本情况

此次调研采取发放问卷、实地座谈、走访纳谏、网上问计等形式,调研对象涉及市县两级共286个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53个乡镇的领导及其工作人员,412个行政村的领导及其村民,37个区属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及职工,部分下岗企业职工和档案查阅人员;调研内容涉及对档案工作认知情况、档案法规贯彻情况、档案资源建设情况、档案利用服务情况等19个方面。从调查情况看,全市档案事业发展总体上较好,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基本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一是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档案工作。盐池县召开档案工作会专题部署档案工作,并投入20多万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同心县将档案工作列入年终考核内容,并投入10多万元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和购买装具;太阳山开发区将档案工作与工程建设同步管理,并加强对相关单位的工作指导。二是档案部门履行职责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增强。各县(市、区)都制定了相应档案管理规范性文件,加大了执法检查力度,开展了一系列行政管理活动,机关档案工作不断规范。三是各级领导档案法制意识进一步增强,依法治档工作有了新进展。各立档单位档案工作主动性和争先创优意识明显增强,档案工作者业务素质有了提高。部分单位档案工作达到自治区一级单位。四是档案资源建设不断加强。以贯彻国家档案局8号令为重点的档案收集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收集和进馆范围不断拓宽,资料采集和接收工作不断完善,接收领域不断延伸,电子文件管理受到重视。五是档案利用服务工作水平不断提高。档案信息开放程度提高、透明度增强,市县两级档案馆档案利用服务工作受到社会的肯定和好评,各级档案室利用服务工作得到各级领导的认可和赞同。

二、存在的问题

就行政区域而言,全市档案事业发展还不平衡;就档案服务能力而言,全市档案工作服务质量还不尽如意。这些问题主要是:

1、行政工作保障不力。主要表现在装备短缺、机构不健全和工作经费不足三个方面。4个县(市、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3个无工作车辆,盐池县也是有车无编无人;红寺堡开发区无专门档案工作机构,原档案史志馆降格编制划入办公室后,档案行政管理和业务工作处于松散状态。全市四个档案局馆中,有两个局馆领导班子长达九年不配备副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工作经费普遍不足。青铜峡市档案工作经费的投入远不及盐池、同心两县,根本不能保证工作正常运行。由于投入不足,档案部门装备短缺,设施老化,档案信息化建设滞后,严重影响了正常业务的开展。

2、法定义务履行缺位。主要表现在一些乡镇、一些系统档案管理职责不落实,一些机关团体对档案工作不够重视。调查涉及的53个乡镇中,90%以上未对行政村或社区正常履行档案行政管理职责;有管辖企事业单位职责的51个部门中,除教育、建设和检察系统16个部门外,都未对所属单位正常履行档案管理的法定义务,以致一些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各自为政。市区机关个别单位档案保管不力,管理手段落后,材料收集内容单一,种类不全,漏归、错归现象比较普遍,有的单位至今仍未依法收集管理电子文件,甚至发生丢失和擅自销毁档案等严重违法行为。

3、执法管理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一些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行政执法意识不强、执法管理手段单

一、形式呆板低效。县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普遍存在“档案部门位卑人微”等模糊认识,在行政管理和执法中,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等问题较为常见;全市档案系统组织开展有较大影响、较为系统的行政管理活动较少,专注于案头工作和具体指导,默默无闻、亲自实干等工作方法形成履行职责的常态;执法管理实践中,对个别单位有法不依、消极对抗等问题无从应对。

4、档案服务体制不顺。主要表现在资源结构失调、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态度冷漠、诉求渠道不畅。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是涉及自己利益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土地承包以及婚姻、公证、学籍、病历等档案不知到哪里查,合法权益受侵害后不知到哪里投诉;查阅中,一些部门工作低效、冷待查档人员等情况时有发生;一些单位严重存在重为领导为名人服务轻为一般群众服务等错误观念,为老百姓主动服务不够、服务措施不力,可以公开的现行文件不公开,影响了群众的知情权。

5、队伍素质亟待提高。主要表现在工作热情不高、不懂档案专业知识、缺乏档案现代化管理理念和技能。调研涉及的286个机关单位和53个乡镇中,档案工作人员无1人有档案专业学历,连续在岗工作三年以上的档案工作人员不足30%,不足两年的占50%以上,许多人员刚熟悉档案工作就被调走或换岗,能够留下的多半是不适应机关其他工作的人员。由于档案局馆工作人员只进不出,升职无望,档案部门成了退休干部职工的洼地。受社会偏见以及档案工作本身默默无闻、枯燥单调的影响,一些档案工作人员不安心档案工作,不虚心也不愿意学习钻研档案专业知识和现代化管理知识,近半数人不熟悉文件材料收集归档的基本技能,包括局馆人员在内的95%以上人员对档案编研、裱糊抢救、缩微照相、信息系统维护管理等技能一窍不通,市县两级专业档案馆无1名上述专业人员,多媒体档案收集

管理无法正常开展,远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办公自动化对档案工作者的新要求。

三、主要原因

上述问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宏观环境的影响,又有微观环境的制约;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原因;有的是思想认识问题,也有的是注意力上的疏忽。就主观因素而言,主要有五个方面:

1、管理体制不顺。全市档案管理部门均为事业单位。依照法律规定,事业单位行政执法必须有法律授权。但《档案法》将档案行政执法权只赋予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而全市档案系统无一个行政编制,无一个档案局是真正法律意义上的行政管理部门。个别县级档案局或成为部门所属的二级事业单位或蜕变为内设机构,不仅影响财政对档案工作的投入,同时在实施管理时,有“小马拉大车”的感觉。

2、思想认识不高。一些单位认为档案工作无关紧要,只重视开展实际工作,不重视文件材料归档;有的单位领导把民生档案作为体现部门权力和实现部门利益的载体,在档案移交和提供利用中,本位主义严重;个别领导法制意识淡薄,贯彻落实档案法规中缺少应有的法律素质。

3、档案结构失衡。市县两级档案馆馆藏档案种类、内容单调,各级档案室文件材料收集不全且完整性较差,一些群众利用率高的档案不能依法接收进馆,各立档单位档案利用服务体系未能建立,档案信息发布不及时,造成群众利用不便。

4、学习培训不够。档案业务培训未形成常态,缺少学习培训的长效机制,培训方式方法单一,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未能与个人利益挂钩。

5、宣传力度不够。主要是宣传意识淡薄,宣传网络未能建立,宣传手段单

一、方法单调,宣传队伍写作水平不高、新闻意识不强。

四、对策与建议

解决全市档案事业发展中的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有些问题是深层次的,需要在改革和发展中,不断创新和完善机制体制加以解决;有些问题是多年积累的,应当以积极的态度努力创造条件逐年解决;有些问题属于注意力不足所致,应当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给予更多的关注并努力解决。要先急后缓、先易后难、多管齐下、综合治理。

1、各级党委政府要增加对档案工作的注意力。要在档案部门人员编制、选人进人、干部提拔使用、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更多关注;依法从编制上将档案局确认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并确定行政人员编制,明确管理者身份,档案馆专业人员按事业编制定岗定责定职级。当前特别要解决无工作车辆和经费投入不足等紧迫问题。

2、进一步完善党委政府考核办法。要将档案工作列入党委政府年终考核内容,扩大档案工作考核结果的使用范围和力度,强化各立档单位履行法定义务的意识和责任。

3、对民生档案进行全面整合。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在市上统一协调指挥下,积极会同相关部门,将各类涉及百姓利益的档案登记在册并依法接收进馆;修订档案进馆办法,扩大进馆范围,丰富馆藏资源;把提高民生档案利用服务水平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督导民生档案形成部门,建立健全方便广大人民利用的档案服务体系。

4、加大行政执法力度。要强化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执法意识,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增强执法效果。要围绕档案资源建设和提高服务质量,以全区档案事业发展综合评估和全市档案室评估定级为抓手,设计争先创优载体,开展行之有效的管理活动,增强各单位档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5、加强对档案人员的管理和培训。要通过健全制度,形成留住档案工作人员的长效机制,强化各级领导关注档案工作、关心档案人员的责任。要改进培训方式和方法,拓宽培训渠道,增加培训内容,并将分管领导列入培训范围,进行长期有深度的系统培训。建立档案人员基本情况及业务培训档案,加强培训管理。

6、加强档案宣传工作。进一步强化宣传意识,建立健全宣传队伍,提高宣传工作者写作水平。充分利用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和简报等载体,通过组织战略性、战役性、战术性宣传,定期公布档案信息,让老百姓知道自己对档案的所需所求以及合法权益受损时的诉求渠道和方法,扩大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

第三篇:档案事业发展现状调研建议

档案事业发展现状调研建议免费文

秘网免费公文网

“>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我们不为各种荣誉所困,边学边思边查,组织开展了档案事业发展情况调研,发现了问题和不足,为推动全市档案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

一、基本情况

此次调研采取发放问卷、实地座谈、走访纳谏、网上问计等形式,调研对象涉及市县两级共286个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53个乡镇的领导及其工作人员,412个行政村的领导及其村民,37个区属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及职工,部分下岗企业职工和档案查阅人员;调研内容涉及对档案工作认知情况、档案法规贯彻情况、档案资源建设情况、档案利用服

务情况等19个方面。从调查情况看,全市档案事业发展总体上较好,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基本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一是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档案工作。盐池县召开档案工作会专题部署档案工作,并投入20多万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同心县将档案工作列入年终考核内容,并投入10多万元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和购买装具;太阳山开发区将档案工作与工程建设同步管理,并加强对相关单位的工作指导。二是档案部门履行职责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增强。各县(市、区)都制定了相应档案管理规范性文件,加大了执法检查力度,开展了一系列行政管理活动,机关档案工作不断规范。三是各级领导档案法制意识进一步增强,依法治档工作有了新进展。各立档单位档案工作主动性和争先创优意识明显增强,档案工作者业务素质有了提高。部分单位档案工作达到自治区一级单位。四是档案资源建设不断加强。以贯彻国家档案局8号令为重点的档案收集工作

力度进一步加大,收集和进馆范围不断拓宽,资料采集和接收工作不断完善,接收领域不断延伸,电子文件管理受到重视。五是档案利用服务工作水平不断提高。档案信息开放程度提高、透明度增强,市县两级档案馆档案利用服务工作受到社会的肯定和好评,各级档案室利用服务工作得到各级领导的认可和赞同。

二、存在的问题

就行政区域而言,全市档案事业发展还不平衡;就档案服务能力而言,全市档案工作服务质量还不尽如意。这些问题主要是:

1、行政工作保障不力。主要表现在装备短缺、机构不健全和工作经费不足三个方面。4个县(市、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有3个无工作车辆,盐池县也是有车无编无人;红寺堡开发区无专门档案工作机构,原档案史志馆降格编制划入办公室后,档案行政管理和业务工作处于松散状态。全市四个档案局馆中,有两个局馆领导班子长达九年不配备副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工作经费普遍不足。青铜峡市档案工作经费的投入远不及盐池、同心两县,根本不能保证工作正常运行。由于投入不足,档案部门装备短缺,设施老化,档案信息化建设滞后,严重影响了正常业务的开展。

2、法定义务履行缺位。主要表现在一些乡镇、一些系统档案管理职责不落实,一些机关团体对档案工作不够重视。调查涉及的53个乡镇中,90%以上未对行政村或社区正常履行档案行政管理职责;有管辖企事业单位职责的51个部门中,除教育、建设和检察系统16个部门外,都未对所属单位正常履行档案管理的法定义务,以致一些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各自为政。市区机关个别单位档案保管不力,管理手段落后,材料收集内容单一,种类不全,漏归、错归现象比较普遍,有的单位至今仍未依法收集管理电子文件,甚至发生丢失和擅自销毁档案等严重违法行为。

3、执法管理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一些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行政执法意识不强、执法管理手段单

一、形式呆板低效。县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普遍存在“档案部门位卑人微”等模糊认识,在行政管理和执法中,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等问题较为常见;全市档案系统组织开展有较大影响、较为系统的行政管理活动较少,专注于案头工作和具体指导,默默无闻、亲自实干等工作方法形成履行职责的常态;执法管理实践中,对个别单位有法不依、消极对抗等问题无从应对。

4、档案服务体制不顺。主要表现在资源结构失调、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态度冷漠、诉求渠道不畅。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是涉及自己利益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土地承包以及婚姻、公证、学籍、病历等档案不知到哪里查,合法权益受侵害后不知到哪里投诉;查阅中,一些部门工作低效、冷待查档人员等情况时有发生;一些单位严重存在重为领

导为名人服务轻为一般群众服务等错误观念,为老百姓主动服务不够、服务措施不力,可以公开的现行文件不公开,影响了群众的知情权。

5、队伍素质亟待提高。主要表现在工作热情不高、不懂档案专业知识、缺乏档案现代化管理理念和技能。调研涉及的286个机关单位和53个乡镇中,档案工作人员无1人有档案专业学历,连续在岗工作三年以上的档案工作人员不足30%,不足两年的占50%以上,许多人员刚熟悉档案工作就被调走或换岗,能够留下的多半是不适应机关其他工作的人员。由于档案局馆工作人员只进不出,升职无望,档案部门成了退休干部职工的

第四篇:全县档案事业发展状况

全县档案事业发展状况

我县有国家综合档案馆1个,库房面积440㎡,城建专业档案馆1个,立档单位153个,综合档案室148个;有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169人,其中档案执法员11人。

全县各类档案馆室藏档案16.89万卷、件。其中县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112899卷(册),馆藏档案中最早的是民国时期档案691卷,资料最早的是清同治时期《通山县志》。档案馆藏量居咸宁市第二位,珍贵档案藏量居咸宁市首位。

全县机关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升级单位共91家,其中省特级8家,省一级19家,省二级64家。升级单位中正科级机关59家,占全县121家正科级机关总数的48.8%。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以来,我县档案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加强了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和监督,深化档案服务主题,加大依法治档力度,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档案工作,加快了档案事业的发展,档案工作不断得到上级的肯定和激励。通山县档案局2008、2009连续两年获得湖北省先进档案局称号、咸宁市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先进单位荣誉。

深入开展档案法制宣传

近年来,我县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档案行政主管部门不断采取各种形式大力宣传档案法律法规,为档案事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2008年,为了纪念《档案法》颁布20周年、《湖北省档案管理条例》颁布10周年,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王艳斌在《通山周刊》发表题为“依法治档,推动档案事业沿着法制化轨道健康发展”的讲话,将档案法制宣传推向一个高潮。县委党校在干部培训班上开设学习《档案法》课程,不少乡镇和县直单位组织相关人员学习档 案法律法规,县档案局适时举办法制培训班,组织全县100多名档案员学习《档案法》,开展档案法律知识竞赛活动,印发宣传资料2000余份。2005年以来,全县共举办各级各类档案法制培训班10期,参训的档案人员达1400余人次。同时,县档案局组织3批共43人到省、市档案局进行档案法制学习。今年,又将《档案法》印成小册子、制成牌子,送到民营企业、发至行政村、社区,让《档案法》进机关、进工厂、进学校、进农村、进社区,档案法制宣传有声有势,深入人心。

不断健全完善档案管理网络

全县各级各部门都成立了档案工作领导小组,大部分乡镇、县直单位明确了分管领导,配备了专兼职档案员,落实了岗位责任制,建立了档案管理网络。2009年3月19日,县办、县政府办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档案工作的通知》,加强和提高档案行政主管部门执法主体地位和指导监督职能,进一步对档案局依法行政、充分履职提供了政策保障。

不断完善制度建设

为了全面考核各乡镇、县直单位档案工作,县档案局制定了《全县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办法》,完善了档案年检制度,实行每两年一次,并作为评选全县档案工作先进单位的重要依据。同时还建立了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档案违法案件季报制度,制定了《全县档案行政执法“十一五”规划》,规范了档案行政执法文书,推行了档案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年检年审制度。

不断加强档案执法检查

根据县政府安排,县档案局从2006年起,每年对各乡镇、县直各单位进行执法检查,共有140个县直单位和乡镇接受了两次以上的执法检查。共下发整改通知书28份,检查情 况通报4个,执法检查引起了各乡镇、各单位的高度重视,执法效果良好。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迈进新行列

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是服务“三农”的重要举措,新农村建设档案重点是行政村建立档案。从2007年起,档案局组建专班,每年集中三个月的时间,进镇入村,指导乡镇、行政村规范建档。到去年10月,率先在湖北省全面完成村村建档任务。全县186个行政村、18个社区全部建档,并实现“六有”目标,即有专门档案室(挂牌子)、有专用档案柜、有整理规范的档案、有管理制度、有档案管理人员、有办公桌椅。共整理文书档案5853卷,党员档案4114袋,实物档案1284件,电子档案152盘,图书资料6547册,照片档案83册。今年又开展了村级基层组织档案工作,100个村和10个社区档案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级档案的建立,记载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就,方便了农民对档案资源的利用,帮助了村干村有效开展工作,为维护农村一方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机关档案管理水平实现新飞跃

1、“8号令”得到全面落实。为深入贯彻落实《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国家档案局8号令),2009年2—5月份,我们集中力量,集中时间,组成由主职挂帅,分管把关,业务股主核的六人评审专班。针对各单位各部门的职能职责、业务范围等,对全县各立档单位的分类方案、归档范围、保管期限实行重新审定、修订和批复,截止2009年10月,全县各单位“三合一”制度的修订审批工作全面完成并实施,“8号令”的贯彻实施,为规范我县档案管理奠定了坚实的业务基础。

2、目标管理呈现良好的态势。在目标管理工作中,我们的作法是争取两办发文“督”,落实奖励政策“促”,开 展业务指导“帮”,对创建省特级的单位派专人蹲点指导,创省一级单位进行跟踪指导,创省二级单位进行巡回指导,确保工作质量。到目前为止,全县机关档案工作达到省特级标准的8家,省一级19家,省二级64家,通过狠抓目标管理,全县档案管理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档案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3、业务培训力度加大。在平时开展业务指导时,对基层档案员进行手把手传帮带,对个性问题及时答疑,对基础业务等共性问题及时举办不同形式的培训班,并以此为关键点提升全县档案人员的业务水平。每年举办两期培训班,使全县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90%通过考试并获得岗位资格证书,达到一定的专业水平。

4、执法年检效果明显。连续3年档案局抽调执法人员,对各乡镇、九管会,县直各单位进行执法检查。通过听取汇报、实地查看,重点检查档案管理的组织领导、制度建设、法制建设、依法管理、业务水平、安全措施等几个方面的内容,坚持执法检查,有效促进档案管理法律意识增强,管理水平整体提高,经费和硬件建设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

档案馆功能建设实现新变化

1、档案馆基础硬件的投入加大。2003~2005年,投入18万元添臵了库房密集架,共50组100节,添臵10乘组合玻璃门柜,购臵3台大功率格力空调和1台防磁柜;2006年,投入7万元,对档案馆老化低压线路进行全面整改;2009年,抓住全省档案安全检查的契机,县财政拨付专项资金5万元,安装了电子监控和安全报警设施设备及消防应急灯,添臵了灭火器,购臵了温湿度自动记录仪,更换了库房内外层空气过滤防沙(尘)窗,更新了利用大厅的桌椅等,使档案馆基础硬件条件大大改观。

2、档案馆资源建设日臻完善。特色档案收集有较大突破。通山县是著名的革命老苏区,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近两年我们加大了对重点档案的保护和抢救力度,广泛征集不同门类、不同载体、不同时期特色鲜明的档案资料,收集革命历史档案、通山名产、名人、名胜、民俗等特色档案的图片资料近千幅,制作光盘8个;对通山古民居建筑进行摄像拍照,制作古民居图片资料3百余幅,光盘2个;征集袁氏、殷氏、朱氏、方氏、谢氏、阮氏、张氏等族谱12套58册,实现了档案资源建设的突破。专业档案的收集使馆藏门类日益丰富。

近两年,我们加大对专业档案的收集力度,满足民生需求。成立专班、抽调专人,到乡镇、下厂矿、跑企业,收集整理土地二轮延包档案2600卷,婚姻档案1715卷,退伍军人档案4370袋,收养档案32卷。其中婚姻档案、社团档案、收养档案、退伍军人档案填补了馆藏专业档案的空白。改制破产企业撤并单位档案的收集和整理步伐加快。近年接收改制破产企业档案2.7万卷(册)。2009年,聘请专人对收集进馆的破产改制企业档案进行全面整理,目前已完成整理、编目上柜破产改制企业档案2.2万卷。珍品档案、民生档案的征集和接收力度加大。散存在民间收藏家之手珍品档案资料,新中国成立后统一印发的第一届选民证(1953年三界乡徐会和)、第一次全国扫盲运动的成果——扫盲识字证书(1956年南林镇吴庆之)、解放后第一任县长段凤梧颁发的土改证书、文革期间国家统配物资调拨令等70余件珍品档案被征集进馆。档案数字化建设速度加快。对林权档案、姻婚档案、复退军人档案等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档案优先录入计算机管理,为利用者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近两年共录入案卷级目录2178条,文件级目录63306条。

3、馆藏资源编研和开发利用成果显现。挖掘馆藏史料。参与和承办“通山解放60周年成就展”专题片《大道通山》的拍摄和明信片的制作工作;完成综合档案馆通览的编纂。完善档案史料的编辑,编写馆藏珍品简介;编写纪念书集。为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和通山解放六十周年,编写《通山六十年大事纪要》,该书已出版发行,社会反响极佳。积极主动搞好利用服务。平均每年接待社会各界档案利用者1000多人次,查阅档案资料3000余卷(册)。

档案馆搬迁工程取得新进展

经过县委、县政府的极力争取,通山档案馆建设项目已被省档案局定为全省5个试点单位之一上报国家发改委、国家档案局。目前,新馆选址、可行性研究报告、环评报告、土地审批意见书和初步设计方案等相关工作筹备就绪,县“四大家”领导对档案馆搬迁一直十分关注和重视,县委书记曾国平3次作出批示,县长杜文清多次过问档案馆项目申报情况,去年给档案局批拨资金8万元,作为项目前期经费,常务副县长方立清心中一直装着档案馆建设,在争取项目、规划选址、初步设计、督办跟踪上,倾注了心血。今年4月,方县长又专程到省档案局向石山局长作汇报,起了关键作用,促成了项目的最终确定。档案馆搬迁工程计划12月份启动平基,2011年元月份举行奠基仪式开工建设。档案法律法规观念亟需加强

少数乡镇和单位领导对档案法律法规学习不够,认识不足,意识淡薄。认为档案工作可有可无。有个别乡镇、县直单位不设立档案室,不配备档案员,连续多年不按规定立卷归档,不向档案馆移交到逾期档案,更谈不上对档案管理和保护。

综合档案馆室建设滞后

我县档案馆是上纪纪80年代建成的,在选址、设计、建筑质量上存在严重的问题:一是选址在凤池山半腰,难以避免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等等自然灾害;二是无抗震设计;三是库房面积不足,库房超负,功能不全。县房产局去年10月份派出专业技术人员现场勘查,鉴定县档案馆属D级危房,建议尽快拆除。据统计,全县仍有10%的单位没有设立综合档案室。城建档案馆和大部分乡镇、县直机关综合档案室同样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我县档案室建设整体落后于周边县市的平均水平。

档案馆室设施设备和管理手段严重滞后

全县不少乡镇和单位至今仍使用被淘汰,不利用防火防虫的破旧木质档案柜,高矮不

一、颜色不一,破烂不堪。档案室未配备必需的温湿度调控设备和监控和消防设施。“十防”设施几乎空白。县档案馆档案管理技术手段十分落后,修裱,数字化、翻拍、复制、存储等技术设施设备缺乏。电子档案异地备份以及备份所需的防磁设施缺乏,至使档案部门无法使用新的技术手段管理档案和提供服务,档案的实体安全和信息安全难以保证。

档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

一方面县档案局作为全县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由于编制紧张,干部年龄严重老化(平均年龄49.2岁),知识结构不合理,加之档案处于工作的末端,档案工作环境的相对封闭性,干部长期不流动,使得档案干部的工作视野、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受到影响和制约,存在着安于现状、墨守成规、观念不够解放、创新意识不强问题;另一方面,机关单位档案员90%以上是兼职,且变动频繁,流动太快,有些档案员业务刚一入门,便被换岗或提拨。档案工作岗位的不稳定性,导致档案员学习业务,钻研业务兴趣不高,工作的依赖思想 7 较重。档案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高,难以担当起推动事业发展的重任。

档案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近几年,县政府虽然对档案事业的投入有所增加,但增幅不大,无法适应档案事业发展需要。档案馆日常维护和运转、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档案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经费一直未列入财政预算,致使有些工作无法开展,如特殊载体档案(特藏室及档案数据库、电子查询系统无法建立)。档案工作只能停留在传统的手工操作层面上,各单位在档案事业的投入也很不平衡,大部分乡镇和县直单位投入较少。

加快档案法制建设进程

一是将档案法制宣传教育列入《通山县全民普法第六个五年规划》,将档案法律法规的学习作为各级各部门档案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内容,经常开展对新上岗和在岗档案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通多种形式的学习、遵守、维护档案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增强全社会的档案意识和档案法制观念。二是进一步健全档案规章制度,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省颁布制订的档案法律、法规和业务规范标准。继续开展档案执法年检,严厉打击档案违法行为。依法查处档案违法案件,推动档案工作沿着法制化的轨道健康发展。

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

要站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进一步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把档案事业建设列入全县第十二个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把档案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列入政府目标考核范围,定期研究档案工作,解决档案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加大对档案事业的投入,健全全县档案机构,适当增加必要的人员编制,加大县档案干部的交流力度,加大培训力度,努力培养一支思想品德好、业务能力强、8 工作水平高的档案干部队伍,为档案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

结合电子政务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建设,县档案馆要配备能够满足电子文件归档,电子档案管理与移交进馆需要的软硬件设施。加强档案信息平台建设。有序推进档案目录数据库、珍贵档案和重要档案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档案数据库等三个数据库建设。建立电子查询系统。为领导决策和政府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公众提供档案资源共享服务。

逐步建立档案馆电子档案异质备份和异地存放的档案安全体系。逐步建立档案信息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机制,不断完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档案信息网络系统的操作安全、接入安全、存储和应用服务安全。

着力推进档案馆建设

我县档案馆虽然已被列入湖北省第一批中央支持的中西部县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建设试点单位,但争取工作不容懈怠,项目批文未下达,资金未到位,需进一步加大争取力度,迅速落实征地、土地审批、建设设计等前期相关工作,将档案馆建设配套资金列入下财政预算,着力推进档案馆建设。

第五篇:绍兴市档案事业发展

绍兴市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档案事业转变服务管理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使我市档案事业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更好地为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服务,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全市档案事业发展概况

“十一五”是我市档案事业实现历史性跨越发展的五年。全市档案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两个转变”、建立“三个体系”为总要求,以“为普通人建档,为普通人服务”为工作载体,凝心聚力,创业创新,在服务绍兴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同时,档案事业自身发展跃上了新的台阶,绍兴市档案馆、上虞市档案馆晋升为国家一级档案馆。

(一)档案事业发展环境极大改善。市、县两级党委、政府都落实了党政分管和联系领导,切实解决档案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自2008年起,市委、市政府每年将档案工作纳入对各县(市、区)的考核内容,各县(市、区)政府也将档案工作纳入机关部门和乡镇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市委、市政府“两办”先后出台《关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进一步加强档案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登记备份工作的通知》等规范性文件,档案法制建设得到加强。档案事业投入不断加大,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市各级档案局(馆)事业发展经费(不含新馆建设)累计4900多万元,与“十五”同比增长4倍。档案干部队伍建设成效显著,为我市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二)档案宣传执法影响深远。在全国档案系统和全省各级党员干部中兴起了学习新时期档案工作的先进代表卞峰煜同志先进事迹的热潮,卞峰煜同志先进事迹的学习宣传极大地扩大了绍兴档案事业的影响;组织开展 “重新认识档案工作”大讨论活动,档案工作传统思维得到突破;组织开展纪念《档案法》颁布20周年系列活动,档案宣传进入千家万户;市县两级档案局坚持每年组织1-2次专项执法检查,特别是对全市新农村建设中的档案工作与部分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进行重点检查,成效显著。

(三)档案资源建设扎实推进。至2010年底,全市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由“十一五”初的863541卷(册)增加到1642608卷(册),增长190.2 %。其中市档案馆在五年中增长了224%。全市各级档案局以贯彻实施国家档案局8号令为抓手,完成各级部门(单位)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的编制和审批工作;及时接收到期档案、撤消机构档案和第六届世界合唱比赛、世博论坛、支援四川青川县恢复重建等重大活动档案;市档案馆全面接收辖区范围内30多家原国有转制(破产)企业的档案21.9万卷,建立了绍兴市原国有转制(破产)企业档案保管和查询中心;全市各档案馆还重点接收了山林延包档案、婚姻档案、户粮档案、公证档案、学籍档案等民生档案,并形成馆藏群;实施“绍兴历史档案”征集工程、组织当代“浙江名人”候选人推报活动,广泛征集绍兴珍贵历史档案资料。形成于明崇祯年间《绍城观巷金氏节孝承恩碑》、孙越崎、梁伯台名人档案等上千件珍贵历史档案资料实物进入国家档案馆。

(四)档案安全保障条件明显改善。档案馆库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绍兴市政府投资1.4亿元,建成功能设施全国一流、面积达21477平方米的市档案馆新馆。上虞市建成13400平方米的体现公共性、文化性的新档案馆。诸暨市、新昌县档案新馆已开始建设;绍兴县档案馆新馆已定点立项;安装了恒温恒湿系统、细水雾消防、智能型密集架、实时监控等现代化保护设施设备;普遍建立了与公众网物理隔离的数据内网,市档案馆还建设了规范的数据机房;建立了市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登记备份中心,高起点谋划档案登记备份工程,开展重要民生领域、重点经济部门和重大建设项目档案的登记备份工作,全面加强安全保障能力建设。

(五)档案信息化建设取得骄人成绩。积极实施项目化带动信息化发展战略。实施“区域性电子形式政府文件集成管理的建设与研究”项目,建立了电子文件中心;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对数字环境下档案馆业务流程的重组与研究,开发出了档案馆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并获得国家档案局科研成果二等奖;出色完成国家档案局《全国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制订及其推广应用》试点任务,并成功承办国家档案局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宣贯会议;在全国率先实施区域内档案集中数字化项目,投资1685万的“市级数字档案馆(室)一体化及安全管理项目”顺利推进,市级138个机关部门实体档案数字化全面展开。全市建成数字档案室30家。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档案信息化建设累计投入达3000万元。

(六)档案工作规范化程度不断提高。普遍开展了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认定,到“十一五”末,全市达到档案管理省级以上认定标准的单位有177家,市县其余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基本上达到了市级或县级认定标准。行政村、社区档案室规范化建设和学校、企业档案室升级达标工作顺利推进。截止2010年底,全市2271个行政村、179个城市社区中,有2157个行政村、143个城市社区档案室规范化建设达标,达标率分别为95 %和 80 %。全市1074所各级各类全日制学校100%建起了以学生学籍档案为重点的综合档案室,35%的学校综合档案室取得县(市)级以上目标管理认定。全市规模以上(营业额和销售收入一亿元以上)企业建档率达90.6%。全市116个乡镇机关全部建立综合档案室,其中39个通过省级认定标准。

(七)档案公共服务成效明显。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市各级档案馆及时向社会开放满30年的馆藏历史档案,累计达到111456卷(册),全市各级各类档案馆共接待查阅4.9万多人(次),与“十五”相比,增长172%,利用档案85706卷(册)次,与“十五”同比增长361%。截止2010年底,全市各级档案信息网网站访问量累计超过300万人次。其中绍兴市档案信息网网站访问量超过177万人次,档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明显。

(八)档案文化建设成果丰硕。“十一五”期间,市档案馆开办《绍兴改革开放30年成就图片展》、《越地记事——档案里的绍兴历史》等展览7个,累计接待国内外观展团队500余个,观众近5万 人次。各县市结合本地实际举办档案展览45个,接待观众17万人次。全市近30部编研作品在省档案局组织的优秀编研成果评比中获奖。其中市档案馆编研出版的《越谚》(手抄本)和《稽山长歌——纪念新中国成立暨绍兴解放60周年档案文献图集》,还分别获得2007年、2009年获绍兴市文化强市建设优秀文化作品奖。诸暨市档案馆考释编研出版的《梅岭课子图》,被列入省档案局百项编研精品系列丛书。

“十一五”规划的实施,为我市今后一个时期档案事业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一是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实际出发理清思路,努力把握档案工作服务科学发展和实现自身科学发展的大势。二是必须坚持抓住机遇、积极筹划、努力争取、借势借力、整体推进,实现档案事业的新跨越。三是必须坚持学习研究、敢作敢为、创业创新,以改革和创新的精神推进档案事业科学发展。四是必须坚持科学管理、民主决策、团结协作、凝心聚智,提升凝聚力、战斗力和创新力,着力推进“四型机关”建设。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市档案事业发展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和困难:档案工作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水平还不高;档案工作的管理运行、档案资源整合利用等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推进档案事业发展的财力、人力等要素保障还不够到位;档案工作各县(市、区)之间、各部门之间发展还不够平衡;档案工作者队伍在信息化环境下履行各项工作职能的能力水平还不高等等。以上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全市档案事业发展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发展背景

“十二五”时期,是绍兴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重要时期。今后五年,全市档案事业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一是经济社会的快速转型发展,迫切需要档案部门按照新的要求,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党建提供全方位服务,不断拓宽档案工作的新领域,提高档案工作的覆盖面。二是随着档案载体形式的新变化,档案工作的对象从传统的纸质档案拓展到纸质档案、数码影像、数字档案、电子文件等,需要进一步创新档案工作管理体制和手段,积极应对信息化时代对档案工作带来的新挑战。三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的快速转型,涉及深层次利益的诸多社会矛盾日益凸显,人民群众为维护自身利益,查阅利用档案的需求快速增长,需要档案部门不断加大以民生为重点的档案资源建设,不断提高档案工作为现实服务的能力,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的新需求。四是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贯彻落实,使得档案、档案工作的定位发生了较大变化,档案工作作为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服务的地位日益显现,档案工作不仅是一项承上启下的重要文化事业,更是一项规范和维护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秩序的重要的社会事业,是各项事业持续发展的基础性事业。档案事业需要在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同时,努力实现自身的转型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以服务绍兴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实现自身科学发展为主题,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实现档案事业转型发展为主线,以“为普通人建档,为普通人服务”为载体,牢固确立 “大安全、大档案、大服务”档案工作理念;大力实施档案 “安全第一”战略、档案“资源提升”战略和“服务优先”战略;扎实推进档案安全保障体系、档案资源体系和档案利用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构建区域性公共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和服务总平台,为创新社会管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基础保障。主要目标是:

——档案安全监管工作有新加强。档案安全监管的各项制度进一步健全,档案行政管理进一步强化,电子文件与数字档案登记备份工作深入推进;档案馆新馆舍建设全面完成,档案安全防范意识和技术手段全面提升。

——档案资源建设有新起色。档案资源建设机制不断完善,各级党政机关特别是涉民部门档案行政监管进一步加强,基层档案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进,以普通人为主体的档案资源质量进一步优化。

——档案公共服务能力有新提高。服务先行的意识进一步增强,档案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档案公共服务有新平台、新手段,方便人民群众的档案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富有地方特色的档案文化建设全面推进,档案文化引领力、亲和力、影响力显著增强。

——档案事业发展环境有新突破。档案法制建设不断加强,执法监督机制不断完善,社会档案法制意识显著增强。档案干部队伍素质全面提升。各种要素保障更加有力,档案工作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三)主要任务

1、牢固确立“大安全”理念,以档案登记备份为牵引,大力实施“安全第一”战略,扎实推进贯穿档案行政监管和馆藏档案管理全过程的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1)全面推进电子文件与数字档案登记备份工作。按照市“两办”《关于开展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登记备份工作的通知》(绍市委发[2010]100号)文件精神要求,加强对本区域档案登记备份工作的统筹规划,分期分批实施。各地到2011年底基本完成政府直属部门的重要传统档案数字化及其登记备份工作,到2012年底,完成其他法定进馆单位的重要传统档案数字化及其登记备份工作;加强对各单位特别是重点涉民机关部门的指导和检查,明确各单位档案登记备份的具体范围、要求、步骤和保障措施;每年完成当年竣工的、纳入各地档案登记备份名册范围的县级以上重点建设项目的登记备份工作;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病历档案登记备份工作;围绕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积极引导各类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对其科技研究成果、创意等知识产权档案进行登记备份。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建设规范,根据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的安全备份需求,落实基本设备设施、机构和人员编制,建设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登记备份中心,建立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灾害应急恢复工作机制。市本级争取在2011年底前建成电子文件和数字档案登记备份中心。到“十二五”末,全市各县(市、区)全部建立档案登记备份中心,并根据国家、省容灾备份的要求,建立馆际间异地备份库。

(2)加强档案安全意识教育和安全设施建设。大力开展档案安全教育。牢固树立为国管档、为民聚档意识,切实做到安全第一,警钟常鸣。全力推进各县(市)档案馆舍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在“十二五”期间,绍兴县、诸暨市、新昌县3个县市建成新馆,嵊州市争取立项或建成新馆。加大档案安全保护设备设施的投入,不断提高档案馆库安全防控体系的科技含量,确保档案安全设施齐备,运转良好。要优化档案信息安全体系策略布局和技术、制度防范,确保档案信息安全。市本级全面开展档案涉密网建设。要进一步完善档案应急预案,开展消防和应急演练,确保万无一失。

3、扎实推进档案法制建设。以执法检查、绩效考核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国家和社会重要档案资源的依法监管。加强档案法制宣传教育。广泛深入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效果明显的档案宣传活动,重点组织好纪念《档案法》颁布25周年系列宣传活动。加大档案执法队伍培训力度,规范执法工作程序,创新档案执法方式,扎实做好档案行政执法工作。继续做好档案行政审批工作,推进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建设。根据新形势对档案工作的要求,结合实际,加强电子文件管理、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信息开发利用等新领域、新问题的研究,制订或修订一批档案工作规范性文件。

(二)牢固确立“大档案”理念,以“为普通人建档”为重点,大力实施“资源提升”战略,扎实推进覆盖广大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建设。

1、深入推进基层档案规范化建设。以巩固和提升“十一五”基层档案规范化建设成果为重点,进一步抓实行政村、社区、学校、企业档案规范化建设,深入开展基层“示范档案室”创建活动。积极实施农村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作,加强涉农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与有效利用。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档案管理模式,全面开展民营企业建档工作。重点抓好国有控股企业、上市企业和规模以上民营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推行市民家庭建档工作。

2、加强以涉民部门为重点的档案行政监管和资源整合。依法做好机关档案常规接收工作,要继续扩大档案进馆单位的范围,拓展档案进馆门类,把档案资源建设的重点从接收、整合历史档案转移到当前正在档案形成部门运行、保管的现行档案文件。重点围绕涉民部门档案基础业务建设和档案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完善档案年检工作;继续开展档案目标管理达标升级工作;建立重要民生档案登记备份制度等,加强业务指导、执法检查和行政监管,推进档案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和法制化,确保机关部门(单位)、乡镇(街道)依法行政中产生的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档案的完整、齐全。重点围绕涉民部门档案信息化建设,特别是档案登记备份制度的实施,加快民生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市本级要以市级数字档案馆室一体化项目为抓手,实施信息资源整合,构建完成本级公共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和服务的总平台。

3、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档案局《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全面完成各级机关团体、国有企事业单位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的修改审批工作。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新修订乡镇机关、行政村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实施城乡档案资源共享工程。继续深化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档案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建立民生档案信息资源馆际共建共享机制和平台。进一步规范档案资源的归属和流向,科学整合国家档案资源,探索机关电子文件管理工作和机关文件中心建设,基本建立各单位电子文件全程管理和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由档案部门集中管理的工作机制。

4、加强“三重一特”优质档案资源建设。创建好、经营好档案馆品牌,提高对区域档案资源的吸纳、集聚能力,加强重要人物、重点建设、重大活动、地方特色档案资源建设。建好重要人物(名人)档案。主动参与重点建设项目、重大活动档案的形成与管理,不断提高重点建设项目、重大活动档案的质量。加大地方特色档案的征集力度,建设门类载体多样、结构合理优化、内容丰富全面的馆藏档案资源体系。

(三)牢固确立“大服务”理念,以“为普通人服务”为目标,大力实施“服务优先”战略,扎实推进方便广大人民群众查阅利用的档案服务利用体系建设。

1、提高档案服务中心工作的能力。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对档案信息进行深度加工,及时提供高质量、深层次的决策参考信息,为党委、政府科学施政服务。保障档案的法律凭证效力,加强档案安全监管工作,提高档案特别是电子文档的安全性,为“平安绍兴”建设服务。

2、加强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加快推进实体档案数字化进程,市本级全面完成馆室一体化及安全管理项目。2012年前,市级部门、单位全面完成数字档案室建设,国有企事业单位逐步完成数字档案室建设任务。继续创建一批“示范数字档案室”。到“十二五”末,县(市、区)80%以上的机关、团体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建成数字档案室。2014年前,各县(市)综合档案馆建设数字档案馆,并在政务网和互联网上分别建成全市档案信息共建共享网络平台,实现数字档案信息的海量存储、规范管理、有效利用和远程服务。

3、创新服务手段,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从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档案需求多样化、多元化的现实出发,加快档案特别是数字化档案成果的鉴定开放,尽快做到应开放的档案资源全部开放。完善档案利用服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档案馆的社会服务功能,做到档案服务贴近现实、贴近公众、贴近需求,努力实现档案服务社会化。加快推进档案信息资源全社会交流与共享,加大档案信息网网站建设和开发的力度,实现通过互联网向全社会发布政务信息和已公开的档案信息;通过政府内网向党政机关提供依法暂不开放的档案信息,依据设置的查阅权限,实现党政机关内部暂不开放档案信息的交流与共享,从而提升档案信息资源利用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4、大力推进档案文化建设。积极参与绍兴文化强市建设,以深入贯彻实施省档案局“浙江记忆”工程为契机,积极实施绍兴百行百业著名代表人物(绍兴名人)、著名村镇、著名企业、老字号、名优产品、代表性家谱、典型家庭等系列档案文化建设项目;深入开展档案编研,精心组织重大纪念活动的档案史料、文献编纂工作; 精心组织参与全市重大建设项目、重要节会、民俗民风、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城市名片等档案文化产品的创作和生产。要紧紧抓住当前各地档案馆建设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期,超前谋划建设档案珍品陈列馆、档案文化永久展厅等档案文化阵地。要紧扣党政中心工作,如围绕各类主题教育和重大纪念活动,充分利用各类档案文化资源和阵地,开展档案爱国主义教育、档案廉政文化教育等活动。在加强档案事业主体建设、大力发展公益性档案文化事业的同时,积极探索发展档案文化产业,档案托管、容灾备份等档案现代服务业,为绍兴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档案工作的独特作用。

四、实施项目

(一)档案登记备份工程

建设内容:

1、档案登记备份中心建设。完成档案登记备份中心的软硬件平台建设,包括硬件设施建设、软件平台建设和网络环境建设。

2、全市档案信息共建共享网络平台建设。根据国家档案局《关于发布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的通知》(档办[2010]116号)、省档案局“十二五”规划有关文件的精神,拓展实施数字档案馆建设项目,在政务网和互联网上分别建成全市档案信息共建共享网络平台,在政务网和互联网上实现数字档案信息的海量存储、规范管理和有效利用。

3、对重要民生领域、重点经济领域和重点建设项目的档案实施登记备份。

4、全市档案数据异地异质备份中心建设。为防范自然和非自然的灾难性损失,建设异地异质备份中心,保管全市档案数据,确保数据安全。

投资方式:市、县(市)财政投资

实施时间:2011年-2014年

(二)市级数字档案馆室一体化及安全管理项目

建设内容:(1)到2011年底完成档案馆馆藏档案和新接收档案数字化工作。(2)到2011年底完成档案馆数据内网的涉密网建设工作。(3)到2012年底完成市本级机关档案室的数字化工作。(4)按《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绍兴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作的意见》(绍政办发〔2009〕194号)的文件精神,建设档案基础数据库,承担档案基础信息共享和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政务信息资源实施登记备份的工作。

投资方式:市财政投资

实施时间:2010年-2012年

(三)“绍兴记忆”档案资源建设、文化建设工程

建设内容:实施绍兴百行百业著名代表人物、水文化、著名镇村、著名企业、名优产品、重大建设项目、重要节会、民俗民风等系列档案资源建设、文化建设项目。

投资方式:市、县财政投资

实施时间:2011年-2015年

五、保障措施

1、坚持治档为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各级档案部门要坚持依法治档、为民建档、服务兴档、创新强档的发展思路,全方位融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创新意识,完善管理体制,强化行政监管,改进服务方式,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利用理念,把丰富的档案信息资源转化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提高档案事业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2、强化目标考核,确保规划顺利实施。各级党委、政府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档案工作的基础性、重要性、战略性,充分认识档案安全监管工作的艰巨性、长期性,进一步增强档案安全的忧患意识,切实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把档案工作纳入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工作考核和督查内容,正真使档案事业与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同步发展,科学发展。

3、坚持人才强档战略,加强档案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创造有利于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的机制和环境,努力营造一个一心一意干工作、尽心尽力谋事业的良好氛围。开展档案专业技术职务考评工作,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档案干部队伍,造就一批复合型、专家型、技能型的档案人才,从而为我市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4、加大财政投入,确保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深入贯彻省、市“两办”《关于加强新时期档案工作的意见》和省“两办”《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精神,各级政府要保证公共财政对档案事业发展的支撑,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在档案事业建设中的导向作用,档案事业经费要随着档案总量的增加及管理、服务方式的改进逐年有所增加,确保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

5、坚持科教兴档,积极开展档案科教工作。要进一步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围绕档案涉密网建设、特种档案保护、电子文件安全监管、积极开展档案科研工作,全市档案系统争取有更多的项目在市以上部门立项、获奖。要充分发挥市档案学会的作用,积极开展档案学术研究,推动档案学基础理论和档案事业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创新,努力提高档案学术水平。

下载促进县级档案事业发展的调研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促进县级档案事业发展的调研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十二五”时期丰台区档案事业发展环境和背景分析

    “十二五”时期丰台区档案事业发展环境和背景分析 2011年到2015年,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期。科学编制和实施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对于促进丰台强势崛......

    亳州市地税局发展整理风格纪律运动促进级亳州刘岩

    市地税局对全市地税系统干部职工提出了强化 "六种意识"的请求:强化全局意识,严明政治纪律,确保政令畅通、令行制止;强化自律意识,增进作风改变,保持依法治税、廉明从税;强化团结意......

    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2011年02月10日 17:46 (国家档案局2011年1月14日印发)“十一五”回顾 “十一五”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

    建阳市十二五档案事业发展专项规划

    建阳市“十二五”档案事业发展专项规划 根据《建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南平市“十二五”档案事业发展专项规划》的部署,为推动全市档案事业持续......

    近代中外档案事业发展概况

    第一节近代中国档案事业发展概况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近代中国政权更替频繁,在历时短暂的一个世纪中,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清末王朝、太平天国政权、辛亥......

    服务支点建设发展档案事业

    服务支点建设 发展档案事业 熊承家 2012年第10期 ——文化建设 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在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作出了湖北未来发展黄金十年的科学判断,描绘了科学发展、跨越......

    公共交通事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最终定稿]

    为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按照建设“幸福xx”和《政协xx区委员会2013年工作要点》的部署安排,区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全区公共交通事业发......

    公共交通事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政协**区委员会关于全区公共交通事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提升群众幸福指数,按照建设“幸福**”和《政协**区委员会2013年工作要点......